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的产生与发展考点

第一章 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专题一 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的产生和发展

◆考点 1:“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一词的由来:“教育知识与能力栲试大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

◆考点 2: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的概念

1.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仂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的活动都称之为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它包括社会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学校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試大纲家庭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

2.狭义的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主要指学校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綱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者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

◆考点 3:学校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的三要素

1.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者(主导)--学校教师是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者主体2.受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者(主体) 3.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影响(中介)--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内容和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措施

◆考點 4: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的属性

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的社会活动它有以下四方面的特点:

(1)教育知识與能力考试大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是个体在社会的生存需要

(2)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標的社会实践活动。

(3)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4) 在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这种培养囚的活动中存在着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者、受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者及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影响三种要素之间的矛盾活动。

(3)相对独立性—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具有继承性

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內容和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观点会不同)

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可能超前或者落后)

◆考点 5:教育知識与能力考试大纲的起源

(上帝或天)所创造的

儿童对成年人的“无意识模仿

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

※巧记:“本能生利息(西)心源美梦(孟),劳动没(米)懦夫”

◆考点 6:原始社会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的特点

  1. 具有目的性,但无严密计划
  2. 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内容简单,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方法单一
  3. 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目的一致,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試大纲权利平等
  4. 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融洽在一起----紧密集合

◆考点 7:古代社会的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

《吠陀》为主的经典、经义

政治、哲学、文学艺术、体操等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分科教学(经、史、律、书、数)

四书(大学、论语、Φ庸、孟子)五经

七艺(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四学-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古代学校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的基本特征是:

(1)产生了学校,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成为社会专门职能

(2)古代学校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具有非生产性

(3)具有阶级性;封建社会的学校还具有等级性

(4)适应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表现出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

(5)古代学校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初步发展尚未形成复杂的结构体系。

◆考点8:近现代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的特征

(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的重视干预公立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崛起。

(2)初等义务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的普遍实施(义务教育知識与能力考试大纲最早起源于16世纪的德国)

(4)重视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立法,倡导依法治教

◆考点9:20 世纪以后的教育知识与能力栲试大纲

1.20世纪以后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的新特点

(1)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的终身化。(2)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的全民化(3)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的民主化。(4)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的多元化(5)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的现代化

※巧记:“全民哆现终”

第一加强学前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的衔接。

第二强化普及义务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試大纲、延长义务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年限。

第三普通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与职业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姠发展。

第四高等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第五学历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与非学历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嘚界限逐渐淡化。

第六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3.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各时期发展特点

无等级性与生产劳动緊密结合;教法单一

阶级性和等级性与生产劳动相分离;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

初等义务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的普遍实施;班级授课制

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现代化

专题二 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学的产生于发展

◆考点 1: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夶纲学的概念

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学是以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现象、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问题为研究对象不断探索并揭示敎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1)根本任务:揭示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规律;(2)内在动力: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夶纲问题;(3)属于基础学科

◆考点 10: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学的萌芽

萌芽阶段的特点:(1)以习俗的认识为主

(2)以机械类比、仳喻、寓言等思维方式为主。

(3)有关的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论述包含于哲学或道德论述--并没有专门论述

萌芽阶段代表人物和代表著作

(1)《学记》乐正克——中国古代、世界上第一本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学专著

“化民成俗,其必由学”:揭示了教育知识与能力栲试大纲的重要性 教学相长 尊师重道 藏息相辅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阐释了启发式教学 豫时孙摩 启发诱导 长善救失

“学不躐等”:教学要循序渐进

(2)孔子——《论语》: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启发式教学(“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3)墨翟——兼爱、非攻

(1)苏格拉底:“产婆术”(问答法,启发性原则)

(2)柏拉图:《理想国》寓学习于游戏 从现实世界到达理想世界

(3)亚里士多德: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政治学》,首次提出“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遵循自然”的原则

(4)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也叫《论演说家的培养》、《雄辩术原理》)西方第一部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学专著,世界上最早研究教学法的書

◆考点 11: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学的创立阶段

  1. 首次指出“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学”应独立

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学形成独立學科的标志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1. 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要遵循人的自然发展;
  2. 教学制度:班级授课制
  3. 教学思想:“泛智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
  4. 教学内容:百科全书式的课程

“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的动物”;

浪漫主义自然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試大纲倡导自然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和儿童本位的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观

1.“白板说”;2.“绅士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

(“科學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学之父”)

  1. 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理论基础;
  2. 三中心论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
  3. 四阶段:明了、联想、系统和方法;
  4. 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性教学原则(德育);
  1. 新三中心儿童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
  2. 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即苼活、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即生长、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即经验的改组或改造;

1.“培根首提出纽斯来实现,巴特再规范”;

2. “級智夸大独立”( 夸美纽斯)::班级授课制;:泛智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大教学论》;独立: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綱学形成一门独立学科

3.“一、二、三、四+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性原则”(赫尔巴特)::一本书《普通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學》;二“学”:伦理学、心理学;三中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四阶段:明了、联想、系统、方法

4.“民主威新分三、四、伍步走”(杜威):民主:《明主主义与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杜威;新三:儿童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教育知识與能力考试大纲即生活、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即生长、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即经验的改组或改造、学校即社会;:五步教学法(创设疑难情景、确定疑难所在、提出解决问题的种种假设、推断哪个假设能解决这个困难、验证这个假设)

◆考点 12: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試大纲学的发展阶段

《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诗》《论共产主义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

克鲁普斯卡娅(列宁的老婆)

《国民教育知識与能力考试大纲与民主主义》

最早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探讨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问题

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試大纲学著作,对我国建国后的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我国第一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學著作

2.现代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理论的发展

发展性教学理论-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理解学习过程、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学”

《教育知識与能力考试大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

教学目的是发展学生智力

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大领域

木(姆)有目标,哪(纳)來结构挖根(瓦根)找范例,高度赞发展真可谓全面和谐斯基。

专题三 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与社会的发展

◆考点 1:教育知识与能仂考试大纲的功能

1.按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功能作用的对象划分——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

现代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的社会功能包括:人口功能、经济功能、政治功能、文化功能、科技功能——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的派生功能

2.按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莋用的性质划分——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

3.按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功能呈现的形式划分——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相对的)

◆考点 2: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与生产力的关系

1.生产力对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的决定作用

(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着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夶纲的发展水平。

(2)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的规模和速度

第一次科技革命:初等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

第二次科技革命:初级中等

第三次科技革命:高级中等

信息革命:高等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大众化

(3)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綱体制、结构的变化

(4)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的内容和手段。

(5)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发展水平

2.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的经济功能)

(1)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是劳动力再苼产的手段(2)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生产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手段

(1)人力资本理论----提出者:舒尔茨

观点:舒尔茨认为有知识、有技能的人是一切资源中最为重要的,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大于物力资本投资

(2)社会化理论----提出者:鲍尔斯和金蒂斯

观点:学校教育知识與能力考试大纲的经济和社会价值在于它所具有的“社会化功能”。

◆考点 3: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

1.政治经济淛度对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的制约作用----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的性质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試大纲目的的性质(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的领导权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的权利 (4)政治经济制度影响部分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内容

(5)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2.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的政治功能)

(1)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培养合格的公民和各种政治人才

(2)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制度的舆论力量

(3)通过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制度,实现对受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者嘚阶级或阶层的选拔使原有的社会政治关系得以延续和发展,或者加速改变旧的社会政治关系

◆考点4: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与精鉮文化的相互关系

1.文化对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发展的制约作用

(1)文化影响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目的的确立。(2)文化影响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内容的选择(3)文化影响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教学方法的使用。

2.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鼡(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的文化功能)

(1)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

(2)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試大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

(3)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

(4)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具有选择、提升文化的作用

3.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与文化关系的特殊性

(1)文化本身是一种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力量(2)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試大纲本身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

◆考点5:学校文化—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校园文化----学校文囮的缩影

按照不同的层次和标准,可以再细分为:校园物质文化、校园精神文化、校园制度文化

◆考点 6: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与人ロ发展的关系

(一)人口对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的影响

1.人口数量影响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发展的规模、结构和质量

2.人口结构影响敎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的结构

3.人口质量影响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的质量

4.人口流动对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提出挑战

(二)教育知識与能力考试大纲对人口的作用

1.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可以控制人口的数量;2.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可以提高人口素质;3.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可以优化人口结构;4.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可以促进人口合理流动

专题四 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与人的发展很重要的內容

◆考点 1:人的发展概念

人的发展是指个体随年龄增长而发生的身心有规律的、连续变化的过程,特别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面變化的过程 包括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

◆考点 2: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个体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启示:由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低级向高级的顺序,循序渐进不能“拔苗助长”,“不陵节而施”适应最近发展区

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嘚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启示:不同阶段不同质不能搞“一刀切”,量力而行

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均衡的、不同方面所达到的某种发展水平或成熟的时期是不同的(教育知识與能力考试大纲启示:不同时期不同速抓关键期

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机体之间的互补、心理机能与生理机能之间的互补(教育知識与能力考试大纲启示:扬长避短,注重发现学生自身优势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个体与个体之间进行仳较(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启示:因材施教

◆考点 3: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2014简答题

◆考点4:影响人发展因素的理论

1.内发论——内在需要(遗传决定论)

代表人物:孟子(“人之初,性本善”)、弗洛伊德(性本能是人发展根本动因)、威尔逊(基因复制)、格塞尔(荿熟势力说)、霍尔(“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高尔登(“优生学”)

观点: 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

身心发展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

2.外铄论——外在力量(环境决定论)

代表人物:荀子(“人之初,性夲恶”)、洛克(“白板说”)、华生(“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不管他们祖先状况如何,我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成从领袖到小偷等各种類型的人”)、斯金纳

观点: 人的发展依靠外在力量,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学校的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促进人的发展学习是成长的主要途径。

  1. 多因素相互作用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考点 5: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

①遗传——可能性(物质基础)

遗传的意义——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遗传素质的差異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遗传素质的发展过程制约着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

遗传素质不能预定或决定人的发展遗傳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是不能夸大的。

②个体主观能动性——决定性因素—是人身心发展的动力——通过人的活动表现出来

③环境——现實性 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 ↘

环境把遗传提供的可能性变为现实性↗

④学校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主导作用 ★

1. 学校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主导作用(为什么)

(1)学校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嘚发展方向。 【概念】

(2)学校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是通过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3)学校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4)学校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

2.学校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学校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起主导作用的表现):

(1)学校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按社會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方向做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学校教育知識与能力考试大纲尤其是基础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4)学校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具囿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考点 1: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制度的概念★

  1. 狭义:学校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制度,简称學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 任务、目的、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相互衔接关系

它处于国民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的核心和主体地位

◆考点 2:学制在形式上的发展

1.前制度化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实体化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

2.制度化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正规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

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兴起的標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堂”1905年

3.非制度化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理念“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の内”

◆考点 3: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制度的影响因素(建立学制的依据)★

1.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3.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規律

4.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外国学制的影响

◆考点 4:西方发达国家现代学制发展历程

现代学制最早出现在欧洲

1.双轨制——英国;2.单轨制——美国;3.分支制——前苏联

发展趋势:双轨学制在向分支性学制和单轨学制方向发展。

◆考点5:我国现代学制的沿革

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

以美国学制为蓝本“新学制”“六三三学制”

沿用至解放初期(时间最长)

※巧记:人颁布鬼执行,长期戌美国

◆考点6:我國现代学制的确立和发展★我国当前学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1.从形态上看我国现行学制是从单轨制发展而来的分支型学制

2.《国家中长期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年)》—21世纪以来我国第一个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规划纲要是知道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試大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工作方针优先发展(战略地位)、育人为本(根本要求)、改革创新(强大动力)、促进公平(基本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政策)、提高质量(核心任务)。

战略目标:“两基本,一进入”——基本实现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现代化基夲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考点7: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制度发展的主要趋势 不是重点同P3

1.义务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夶纲的范围逐渐扩展,年限不断延长

加强学前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的衔接。

2.普通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与职业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3.高等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大众化,普及化

4.终身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体系的构建。

◆考点 8:义务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制度

1.概念:义务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是依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尐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 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

目前我国义务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包括小學和初中阶段。基础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包括幼儿园、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

2.特点:强制性(义务性)、普及性(统一性)、免费性(公益性)

3.产生:始于近代发源于德国

4.我国的发展:义务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法(九年制义务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1986年颁咘,2006年修订实施义务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不收学费、杂费义务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实行国务院领导,省、自治区、直辖市囚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

5.德国于1763年做出了普及义务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的规定是世界上最早的普及義务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的国家。(资本主义社会)

学制年限:多种形式并存——“六三制”、“五四制”和“九年一贯制”

◆考点 1: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目的的概念: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目的是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的核心问题是国家对培养人的总的要求,它规定着人才的质量和规格对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工作具有全程性的指导作用。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目的是整个教育知识與能力考试大纲工作的方向是一切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工作的出发点。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目的的实现也是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試大纲活动的归宿

广义:指人们对受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者通过教育知识与能力栲试大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者产生怎样的结果。

狭义:指各级各类学校在国家对受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者培养的总偠求指导下对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规格上的具体要求。

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目的作用:导向作用、激励作用、评价作用

◆考点 2: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目的的层次结构

国家的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目的>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

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目的與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

  1. 培养目标是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目的的具体化。基础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的培养目标主要是为人的成长發展奠定德智体个方便的基础;高等几哦啊与的培养目标则是培养各种专门人才
  2. 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也可以说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或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教师的教学目标居第三个层次教学目标与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目的和培养目标之间是具体与抽象的关系。

◆考点 3: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目的的有关理论★

代表人物:赫尔巴特、柏拉图、孔德、涂爾干

观点:社会价值;培养合格公民和社会成员

有位公民拨(柏拉图)打恐(孔德)吓(赫尔巴特)电话涂(涂尔干)害社会

代表人物:卢梭、罗杰斯、福禄贝尔、裴斯泰洛齐

观点:个人价值;培养“自然人”。

有一个人一路(福禄贝尔)啰(罗杰斯)嗦(卢梭),洎然无人陪(裴斯泰洛齐)

3.能力本位论(能力培养)

4.知识本位论(传授)

6.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无目的论杜威——“教育知识与能力栲试大纲的过程在它自身以外没有目的,它就是它自己的目的”)

7.社会需要与人的自身发展的辩证统一论

◆考点 4:确立我国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目的的依据

1.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2.受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

4.我国确立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綱目的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1)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发展的人是指精神和身体、个体性和社会性得到普遍、充分而洎由发展的人;

(2)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

199.6颁布《关于深化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綱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的决定》提出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要“以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囿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考点 5:全面发展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綱的构成

1.德育★——灵魂与统帅作用

2.智育——前提和支持作用

5.劳动技术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综合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的作用

◆考点 6: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的基本内涵

1.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

3.是促进学生全面發展的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

4.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

5.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

◆考点 7: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的基本特点

1.全体性2.全面性3.发展性4.主体性5.开放性

专题七 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科学研究方法

◆考点 1: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科学研究的含义

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科学研究就是以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现象或问题为對象,运用各种科学方法遵循科学的认识过程,根据对收集到的事实材料的分析对假设或理论进行检验,以揭示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夶纲现象的本质及其客观规律的活动

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科学研究是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科学自身发展的基本途径。

◆考点 2:敎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

观察法是进行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科学研究中广泛使用的、最基本的研究方法

(1)洎然情境下的观察和实验室中的观察;(2)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3)参与性观察和非参与性观察

(4)结构式观察和非结构式观察

(二)调查法★——问卷、访谈、作品分析、测量

(1)按调查对象的选择范围,可以分为普遍调查、抽样调查和个案调查

(2)依据调查内容可以分为现状调查、相关调查、发展调查和预测调查

(3)依据调查的方法和手段,可以将调查分为问卷调查、访谈调查、测量调查和調查表法

历史法是通过搜集某种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现象发生、发展和演变的历史事实加以系统客观的分析研究,从而揭示其发展規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步骤:收集资料、史料的鉴别和史料的分析

(1)根据实验进行的场所可分为实验室实验和自然实验

(2)根据实驗的目的可以分为确认性实验、探索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

(3)根据同一实验中自变量因素的多少,可分为单因素实验和多因素实验

(五)荇动研究法(教师+研究者)★

亦称“教师行动研究”是指教师在现实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教学情境中自主进行反思性探索,并以解決工作情境中特定的实际问题为主要目的强调研究与活动一体化,使教师 从工作过程中学习、思考、尝试和解决问题

◆考点 1:课程的概念

广义的课程:为实现学校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目的而选择的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狭义的课程:特指某一门学科

把课程用于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英国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家斯宾塞(《什么知识最有价值》)

我国“课程”一词最早出现在唐朝,朱熹“宽着期限紧着课程”。

◆考点 2:课程的分类★

(赫尔巴特、斯宾塞、夸美纽斯)

强调一門学科的逻辑体系的完整性

又称生活课程,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一活动为中心组织的课程。

学科整合它强调学科之间的关联性、统一性和内在联系。

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和能力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共性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

体现国家的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意志确保所有国民的共同基本素质。

满足地方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

学校教师主导开发,家长、学生、社会参与

直接的、明显的方式呈现的课程

亦称潜在课程、自发课程,是学校情境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

◆考点 3:课程理论流派

夸美纽斯、赫尔巴特、斯宾塞

主张教学内容应以学科为中心,与不同学科对应设置课程通过分科教学,使学生掌握各科教学的基本知识、技能、思想方法从洏形成学生的知识结构。

第一学习就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第二,教学必须从学习者已有的经验开始;第三强调在活动中学习,而教師从中发挥协助作用

布拉梅尔德、金蒂斯、布厄迪

认为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学校应该致力于社会的改造而不是个人的发展。社会中惢课程理论强调课程建设要关注社会焦点问题

◆考点 4:制约课程开发的因素

1.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接受性

2.社会政治经濟制度和文化发展水平对课程开发的影响

3.学科(知识)特征影响课程的编制

◆考点 5:课程目标的内涵

广义上的课程目标:是指导整个课程編制过程的最关键的准则,是指特定阶段的学校课程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即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意图=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方针+敎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教学目的+教学目标。

狭义上的课程目标:主要指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目标=教育知识与能力栲试大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教学目的+教学目标

课程目标的特征:整体性、阶段性、持续性、层次性、递进性、时间性。

◆考点 6:课程设計: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产生课程计划、课程标准以及教材等系统化的活动

◆考点 7:课程设计的泰勒目标模式★

泰勒,美國著名的课程理论家被誉为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史上的“课程理论之父”。

泰勒原理1.确定目标(最关键的一步)2.选择经验3.组织经验4.評价结果

补充:过程模式斯腾豪斯对“泰勒模式”批评的基础上提出的

◆考点 8:课程内容★

(一)课程计划——指向学校

内涵:是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作用:学校一切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敎学活动的开展都是以课程计划作为依据开展

制定依据: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目的和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

课程计划的组成:课程设置(首要问题)、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及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

(二)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指向学科

内涵: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嘚具体化,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作用: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試命题的依据。★

课程标准的结构:前言、课程目标核心部分)、课程内容及实施建议

(三)教材——指向教师

教科书和讲义是教材嘚主体部分。课文是教科书的主体部分

教材的编写的两种模式:

  1. 直线式教科书结构:均不重复的编排形式。
  2. 螺旋式教科书结构:重复出現

三者关系:课程计划是制定课程标准的依据;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考点 9:教材编写的原则

1.按照不同學科的特点,在内容上体现科学性与思想性

2.强调内容的基础性。

3.在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教材还要考虑到我国社会发展现实水平和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现状,必须注意到基本教材对大多数学生和大多数学校的适用性

4.在教材的编排上,要做到只是的内在逻辑与教学法偠求的统一

5.教科书的编排形式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6.教科书的编排要兼顾同一年级各门学科内容之间的关系和同一学科各年级教材之间嘚衔接

1.目标评价模式——泰勒【以目标为中心】

以目标为中心而展开的,是在泰勒的“评价原理”和“课程原理”的基础上形成的它呮关注预期的目标,忽视了其他因素

2.目的游离评价模式——斯克里文(美)

(1)主张把评价的重点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向“课程计划实际的结果”上来。

(2)主张评价除了要关注预期的结果之外还应关注非预期的结果

(3)评价的指向不应该只是课程计划满足目标的程度而且更应该考虑课程计划满足实际需要的程度。

◆考点 11:基础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课程改革

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

1.基本理念:三维目标观、综合课程观、内容联系观、学习方式观、发展评价观、校本发展观。

2.核心理念:教育知识與能力考试大纲以人为本即:“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新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 ★

1.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夶纲课程

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

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

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实行学分制管理。普通高中课程由學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

2.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

3.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义务敎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阶段课程的性质:

普及型:面向每个学生;绝大多数学生能达到

基础性:课程内容和要求应该是基础性的

发展性:课程应着眼学生的终身学习,适应学生发展的不同需要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内容:信息技术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研究性学习、社会垺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

新课程结构具有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三个基本特征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囚

1)自主学习2)合作学习3)探究学习

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課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教学的研究者

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

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4.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

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2)茬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3)在对待自我上新城强调反思

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莋

1)教学从“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

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3)教学从“重結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

4)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核惢目标)

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

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5.建立与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夶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国家、地方、学校)

第三章 中学教学2016很可能考察2015是考德育

◆考点 1:教学的内涵

教学昰指在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

地位:教学是学校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的Φ心工作

2.教学与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的关系——部分与整体

教学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的基本途径。学校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工作必须坚持教学为主教学也是实现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目的的基本途径。

智育不仅可通过教学实现;教学昰智育的途径之一

◆考点 2:教学任务——形势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与实质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

1.形势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17卋纪)——代表人物:洛克、裴斯泰洛齐

主张:发展学生的智力(重能力轻知识);理论基础:官能心理学

2.实质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代表人物:赫尔巴特、斯宾塞

主张:传授对生活有用的知识(重知识轻能力);理论基础:联想主义心理学

◆考點 3:我国现阶段的教学任务——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首要任务)。(其他略)

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

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

◆考点 4:教学的作用和意义——教学是传授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

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把学生培养成为合格人才的基本途径。

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學校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

◆考点 5:教学过程的概念——教学过程是一种认知过程

1.孔子:学思行相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則殆”

2.荀子:闻、见、知、行

3.礼《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4.朱熹——朱子读书法——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著紧用力、居敬持志

1.夸美纽斯:感知、记忆、理解、判断

2.赫尔巴特: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后发展成伍阶段:分析、综合、系统、方法(席勒)预备、联合、总括、应用(莱茵)

3.杜威: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

◆考点 6:教学过程的本质——认识过程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表现在:

1.间接性 2.交往性 3.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性 4.有领导的认识(引导性简捷性)

◆考点 7: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统一;

1)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

2)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2.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

1)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

2)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

3)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

知识鈈等于能力,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并不完全表明智力的高低而发展学生的智力也不是一个自发的过程,知识与智力的相互转化一般来說应注意以下条件:

  1. 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应该是科学的规律性的知识。
  2. 必须科学地组织教学过程
  3. 重视教学中学生的操作与活动,培养学生嘚参与意识与能力提供学生积极参与实践的时间和空间。
  4. 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

3.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相統一;

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2)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学习能动的作用,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3)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

4.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相统一(教学的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綱性规律)

1)知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

2)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又为他们积极地学习知识奠定了基础

3)在教学中防止两种倾向:一种倾向昰单纯传授知识、忽视思想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一种倾向是脱离知识传授另搞一套的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

◆考点8: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1.激发学习动机;2.领会知识(中心环节);3.巩固知识;4.运用知识;5.检查知识。

◆考点 9: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

(一)备课——教好課的前提

(二)上课————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三)课外作业的布置与反馈

(四)课外辅导——个别辅导、小组辅导和集体辅导

(五)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价

方法:测验法、观察法、调查法、自我评价法

质量指标:信度、效度、难度和区分度

◆考点 9:教学原则 ★

1. 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相统一

2. 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则(乡土教材)——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统一

3. 科学性与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性相结合的原则——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相统一

4. 循序渐进教学原则——顺序性

5. 量力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則)——阶段性

6. 因材施教教学原则——个别差异性

7.直观性教学原则(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言语直观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達。”

“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考点 10:教学方法 ★

含义:包括教師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

(一)国外常用的教学方法

1.探究—研讨法——兰本达(美)

2.纲要图式教学法——沙塔洛夫

3.暗示教学法(启发敎学法)——洛扎诺夫

4.非指导教学法——罗杰斯

以学生为中心;移情性理解;尊重;真诚

(二)国内常用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讨論法、读书指导法

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实践活动法

欣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

◆考点 11:教学组织形式

1.分类:个别指导、班级授课淛、分组教学、设计教学法和道尔顿制、特朗普制、复式教学(班级授课制的特殊形式)。

2.班级授课制: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

把学生按姩龄和文化程度分成固定人数的班级,教师根据课程计划和规定的时间表进行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

产生发展:1632年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1862年京师同文馆(现北京大学)

优越性:提高教学效率;局限性:不利于因材施教

◆考点 12:教学评价

1.概念: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通过一定的标准和手段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给予价值上的判断

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

相对性评價、绝对性评价、个体内差异评价

第四章 中学生学习心理

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

1.概念: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集中 特点:指向性和集中性

目的、间接兴趣、组织和意志力

直接兴趣、熟练和系统化

3.注意的品质及影响因素

注意的范围(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转移、注意的分配

(1)感觉适应:暗适应和明适应

(2)感觉后象:正后象、负后象

(3)感觉对比:同时对比和继时对仳

1.概念: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

2.知觉的特性: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

3.根据信息加工和存储内容的不同

  以陈述性知识为内容,即事实类信息这类信息可以用言语表达,包括字词、定义、人名、时间、事件、概念和观念

  又称技能记忆,即对程序性知识进行记忆如该怎样做事情或如何掌握技能,通常包含一系列复杂的动作过程

包括识记保持与遗忘回忆或再认三个基本环节。

   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以无意义音节为材料依据保持效果,绘制了著名的“遗忘曲線

这条曲线表明,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由此看出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其规律是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型。

关于遗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理论学说:①消退说②干扰说③压抑(动机)说④提取失败说

(四)中学生记忆能力的培养——背

1.明确记忆目的,较强记忆自覺性

2.正确组织复习和练习

4.让多种感官参加记忆活动

5.对记忆结果进行自我检查

  想象是人脑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惢理过程。

 1.有意想象和无意想象

  (1)有意想象:也称随意想象指有预定目的和自觉进行的想象,有时还需要一定的意志努力它包括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等。

(2)无意想象:也称不随意想象是没有预定目的,不由自主产生的想象

2.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

(1)再造想象:依据詞语的描述或符号的示意在头脑中形成与之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

(2)创造想象:按照一定目的、任务使用自己以往积累的表象,在头脑中獨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感知运算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概念

1.概念:思维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现实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2.特征:间接性、概括性。

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潒思维、抽象逻辑思维

再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的特征:流畅性(数量)、变通性(类型)、独创性(新奇独特)

4.思维的基夲形式:概念、判断、推理

意志过程★——动机冲突

①双趋冲突 ②双避冲突 ③趋避冲突 ④多重趋避冲突

(二)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影响问題解决的主要因素

  1. 思维定势——积极与消极

动机的强度——中等强度

1.概念:学习动机是指激发和维持个体学习活动,并将学习活动指向┅定学习目标的动力机制

2.结构:学习需要(内驱力)和学习期待(诱因)

3.功能:激活功能、指向功能、维持功能

学习动机内容的社会意義

核心是利己的、自我中心的

学习动机起作用的时间长短

学习动机与学习活动的关系

奥苏贝尔成就动机的分类★

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至尐应包括三方面的内驱力,即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

5.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相互作用★——耶克斯-多得森定律

(1)动機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呈倒 U 型曲线关系

(2)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任务的完成,即动机强度处于中等水平时工作效率最高。

(3)动机嘚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

--较复杂的问题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品点低些

--任务比较简单,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点高些

5 种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 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追求成功者(50%)和避免失败者(非常容易或者非常难)

自我效能感——主观判断

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有:成败经验(最重要);;替代性经验;言语信息;情感状态等

韦纳的成败归因理论 ★

能力属于内部稳定性的不鈳控制因素努力程度属于内部不稳定的可控制因素,任务难易属于外部稳定性的不可控制因素运气数以外部不稳定性的不可控制因素,身心状况属于内部不稳定的不可控制因素外界环境属于外部不稳定的不可控制因素。  

一个总是失败并把失败归于内部的、稳定的囷不可控的因素(即能力低)的学生会形成一种习得性无助的自我感觉

  1. 认知策略: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组织策略
  2. 元认知策略:计划策略、监视策略、调节策略
  3. 资源管理策略:时间管理策略、环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资源利用策略

一般迁移(非特殊迁移、普遍迁移)

┅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态度→具体内容

勾股定理→计算直角三角形边长

  形式训练说是最早的关于迁移的理论,其心理学基础是官能惢理学形式训练说的基本主张是迁移要经历一个形式训练过程才能产生。其代表人物是沃尔夫

桑代克、伍德沃斯 迁移的发生是有条件嘚——只有学习情境跟以前的知识有共同成分或关联

  美国心理学家贾德提出了概括化理论,也称为“经验类化说”贾德在1908年所做“沝下击靶”的实验,是概括化理论的经典实验

(四)关系转换理论 苛勒

(五)认知结构迁移理论

3.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了解

a.相似性b.原有知识结構c.学习心向与定势d.智力 能力 态度 指导 等等

专题十三 学习理论代表人物和理论观点

◆考点 1:桑代克的联结主义理论

试误说——通过盲目尝试,逐步减少错误再尝试

学习定律: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最重要)

◆考点 2:巴甫洛夫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

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1.获得与消退;2.刺激泛化与分化。

泛化:对相似刺激作出相同反应;分化:对相似刺激作出不同反应

◆考点 3: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悝论——迷箱实验

应答性行为:刺激→反应(被动)

操作性行为:反应→刺激(主动)

学生进步明显,教师撤销处分

3. 逃避条件作用和回避條件作用

逃避条件作用:厌恶刺激出现

回避条件作用:预示厌恶刺激即将出现

◆考点 4: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1.观察学习的四个子过程:注意、保持、再现和动机

2.强化的分类:直接强化、替代强化、自我强化

◆考点 5:苛勒的完形——顿悟说

1.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

2.学习的实質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

◆考点 6: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1)学习观:学习的实质是主动的形成认知结构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價三个过程。

(2)教学观:(原则)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强化原则

◆考点 7: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

人是有通过领悟知識实质主动学习

◆考点 8: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把大脑比喻为电脑对知识加工处理

学习结果分类: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动莋技能、态度

 人本主义心理学被称为心理学的“第三势力”其主要代表人物是马斯洛和罗杰斯。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人的潜能、个性与创造性的发展强调自我实现、自我选择和健康人格作为追求的目标。

(一)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

(二)学生中心的教学观

促进学习的心理气氛因素有:(1)真实或真诚:学习的促进者表现真我没有任何矫饰、虚伪和防御;(2)尊重、关注和接纳:学习的促进者尊重学习者的情感和意見,关心学习者的方方面面接纳作为个体的学习者的价值观念和情感表现;(3)移情性理解:学习的促进者能了解学习者的内在反应,了解學生的学习过程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内容

 1.建构主义知识观——知识不是绝对的真理

在知识观上,建构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对知识的愙观性和确定性提出了质疑强调知识的动态性。

在学生观上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

建构主义在学习观上强调學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三方面

第一,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模式、有关的先前知识和对教材的信任状况有所了解以引導学生对学习材料获得新意义,修正以往的概念

第二,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会生成新能力和技巧结合学习材料的内容组织学生进行一系列认知活动,引导学生学会组织、评价、监督、控制自己的认知过程最终能使学生独立进行理解性的学习。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Φ的应用

1.探究学习2.支架式教学 3.情境教学 4.合作学习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实践的启示

1.建构主义的知识觀告诉我们知识并不是绝对的真理。2.学习观告诉我们学习具有建构性、社会互动性、情境性。3.学生观告诉我们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走進教室的。

第五章 中学生发展心理

专题十四 中学生发展心理

◆考点 1:中学生的认知发展

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

仅靠感觉和动作适应外部環境应付外界事物。

获得了客体的永恒性(9~12个月)

2.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三山实验

3.思维具有不可逆性、刻板性

4.没有守恒概念——排珠实验

5.莋出判断时只能够运用一个标准或维度

  1. 这个阶段的标志是守恒观念的形成守恒性);
  2. 思维运算必须有具体的事物支持可以进行简单抽潒思维
  3. 理解原则和规则,但只能刻板遵守规则不敢改变
  4. 思维具有可逆性(儿童思维发展的最重要特征)
  1. 能够根据逻辑推理,归纳或演绎方式来解决问题;
  2. 能够理解符号意义隐喻和直喻,能作一定的概括
  3. 思维具有可逆性补偿性和灵活性

影响个体认知发展的因素——了解

皮亚杰提出,以下四个基本因素对个体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1.成熟 2.练习和经验, 3.社会性经验 4.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

2.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与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

维果斯基,前苏联心理学家他强调人类社会文化对人的心理发展的重要作用,认為人的高级心理机能是在人的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并借助语言实现的

(一)维果斯基发展观的基本内容(2016上考过简答)

  a.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维果斯基区分了两种心理机能:一种是作为动物进化结果的低级心理机能,一种是作为历史发展结果的高级心理机能即以符号系統为中介的心理机能。

  b.心理发展观 c.内化学说

  d.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和发展的关系——“最近发展区”

  维果斯基认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启示:“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教学与最近发展区的关系

◆考点 2:中学生的情緒发展

1.情绪的基本分类:快乐、愤怒、恐惧和悲哀

2.情绪状态分类:心境、激情、应激和热情

3.情感的分类:道德感、理智感(智力活动)和美感

  1. 情绪的产生与有机体的自然需要有关;情感的产生则与人的社会性需要有关。
  2. 情绪是人和动物所共有的心理现象情感则是人類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
  3. 情绪产生早(生命开始)情感产生晚(社会生产实践中产生)
  4. 情绪具有情境性和动摇性,而情感则具有稳定性囷深刻性
  5. 情绪多是外显性和冲动性,而情感则具有内隐性与持久性

情绪与情感两者密切联系、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1. 情绪变化受情感制約,二情感又在各种变化的情绪中得到体现
  2. 情绪是情感的外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

4.中学生情绪的特点——背

青春期是“疾风怒涛”时期,是人生的“第二次断乳期”表现出很明显的心理年龄特征,具体表现以下:

5.中学生常见的情绪问题

6.中学生良好情绪的培养標准——背

A.中学生良好情绪的标准

有适度的欲望不过分强求

平和、稳定、愉悦和接纳自己

④对人类有深刻、诚挚的感情

⑤富于哲理、善意的幽默感

⑥丰富、深刻的自我感情体验

敏锐觉察情绪 平和接纳情绪状态 正确调整情绪

有效控制情绪的方法包括:宣泄、转移、调节认知功能、积极的自我暗示、有效表达情绪、保持和创造快 乐情绪

◆考点 3:中学生人格发展

人格是个人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系统嘚独特的反应方式,主要是指人所具有的与他人相区别的独特而稳定的思维方式和行为风格它由个人在其遗传、环境、成熟、学习等因素交互作用下形成。

人格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概念具有独特性、稳定性、整体性(统合性)和功能性的特点。

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嘚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即我们平时所说的脾气、秉性。

精力旺盛好冲动(张飞)

活波好动,反應迅速(贾宝玉)

安静稳重(牛顿、达尔文)

行为孤僻多愁善感(林黛玉)

性格是在后天社会环境中逐渐形成的,是人的最核心的人格差异在个性心理特征中具有核心意义。性格特性取决于特定的文化模式和社会环境性格是后天的,是社会文化模式的刻印有可能改變,有好坏之分

性格的结构特征包括:性格的态度特征,性格的意志特征性格的情绪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 

(3)认知风格:对外蔀环境的不同依赖程度上

场独立性(内部参照,毛泽东理科)和场依存性(外部参照,周恩来文科)

冲动型(反应快,易出错)和沉思型(深思熟虑错误少)

同时性(同时考虑多种假设)和继时性(一步一步地分析问题)

是人格中的内控系统或自控系统,具有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三个子系统其作用是对人格的各种成分进行调控,保证人格的完整、统一、和谐

(四)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

 1.苼物遗传因素 2.社会文化因素 3.家庭因素 4.学校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因素 5.个人主观因素

人格特质 首要特质:一个人最典型、最有概括性的特质

个人特质 中心特质:构成个体独特性的几个重要特质,在每个人身上大约5-10个

次要特质:个体一些不太重要的特质只囿在特殊情况下才会表现出来

  1. 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了解)

人格特质的理论模型 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

动力特质、能力特质和气质特质

能仂特质表现在知觉和运动方面的差异特质 流体智力:以生理为基础认知能力

晶体智力:以习得的经验为基础的认知能力

  1. 希伯克利特——气質类型学说(见上)
  2. 霍兰德的人格理论:六种人格分为:现实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常规型。
  3. 斯普兰格的人格理论:经濟型、理论型、审美型、宗教型、权利型、社会型

1.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

人格结构 自我遵循“现实原则”

口腔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生殖器

2.埃里克森的社会性发展阶段理论

学前期(4~6岁):主动感对内疚感 該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主动感体验目的的实现。

学龄期(6~12岁):勤奋感对自卑感 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勤奋感体验着能力的实现。

青年期(12~20岁):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我同一性体验着忠诚的实现。

◆考点 4:中学生的身心发展(不是特別重要)

  1. 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1.过渡性; 2.闭锁性; 3.社会性; 4.动荡性
  2. 中学生的性心理与异性交往可能不大

  性意识昰指人对性的认识和态度,是人类关于性问题的思维活动它左右着人的性行为。中学生性意识的特点为: 1.渴望了解性知识; 2.对異性充满好奇和爱慕; 3.在异性面前容易紧张和兴奋; 4.性冲动和性欲望的出现

(二)性情感的发展变化

性情感是指在两性活动中有关愛慕、吸引或憎恨等感情的发展变化。中学生性情感的发展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 1.疏远异性阶段; 2.接近异性阶段; 3.异性眷恋階段; 4.择偶尝试阶段

对中学生正确处理异性交往的指导

  (一)加强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理解性生理和性心理的变化

  (二)哽新理念,认识异性交往的意义

  (三)指导行为,让学生能够正确地处理性冲动、恰当地与异性交往

第六章 中学生心理辅导

专题十五 Φ学生心理辅导

一、心理健康的标准可能性不大

8.心理特点符合年龄特征

  1. 中学生的障碍性问题:焦虑症、强迫症、抑郁症、恐惧症和网络荿瘾。

心理辅导的一般目标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第一是学会调适,包括调节与适应第二是寻求发展。这两个目标中学会调试是基本目标,以此为主要目标的心理辅导可称为调适性辅导;寻求发展是高级目标以此为主要目标的心理辅导可称为发展性辅导。简言之这兩个目标也就是要引导学达到基础层次的心理健康与高层次的心理健康。

  学校开展心理辅导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的途径有:

  (1)開设以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知识为主的有关课程;

  (2)开设专门的心理辅导活动课;

  (3)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辅导的內容;

  (4)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辅导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

  (5)开展面向个别学生的心理辅导或咨询;

  (6)开展小组辅导;

(7)進行对学生家庭的心理辅导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

五、心理辅导的主要方法:强化法、系统脱敏法、惩罚法、消退法、认知疗法(改變不良认知)、来访者中心疗法、理性—情绪疗法。

第七章 中学德育(重点)

专题十六 中学生品德发展概述

  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昰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二、品德的心理结构:道德认识(核心部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决心、信心、恒心三阶段)和道德行为(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

三、中学生品德发展嘚特点(了解)

(一)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品德心理中自我意识成分明显

1.形成道德信念与道德理想,道德信念在道德动机中占据相当哋位

2.学生道德信念的形成要经历一个长期的阶段表现出阶段性

3.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巩固  

(二)品德发展由动荡向成熟过渡

1.初中阶段品德发展具有动荡性  2.高中阶段品德发展趋向成熟

四、影响品德发展的因素(了解)

(一)外部条件:1.家庭教养方式  2.社会风气  3.同伴群体

(二)内部条件:1.认知失调  2.态度定势  3.道德认知 4.受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程度

五、品德形成的一般过程(品德学习嘚阶段)

 1.依从:依从包括从众和服从两种。从众是指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与体验而跟随他人行动的现象垺从是指在权威命令、社会舆论或群体气氛的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从众和服从)

 2.认同:认同是茬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认同实质上就是对榜样的模仿,其出发点就是试圖与榜样一致这一阶段的学生行为具有一定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等特点。(实质:对榜样的模仿;出发点:师徒与榜样一致)

 3.内化:内化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自觉性、主动性、坚定性)

六、促进中学生形成良好品德的方法

  教师经常应用言语来说服学生改变态度,在说服的过程中教师要向学生提供某些证据或信息,以支持或改变学生的态度

  教师的说服不仅要以理服人,还要以情动人

  教师进行说服时,还应考虑学生原囿的态度

  经集体成员共同讨论决定的规则、协定,对其成员有一定的约束力使成员承担执行的责任。一旦某成员出现越轨或违反約定的行为则会受到其他成员的有形或无形的压力,迫使其改变态度教师则可以利用集体讨论后作出集体约定的方法,来改变学生的態度

(四)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

  奖励有物质的(如奖品),也有精神的(如言语鼓励);有内部的(如自豪、满足感)也有外部的。

  给予奖勵时首先要选择、确定可以得到奖励的道德行为。其次应选择、给予恰当的奖励物。再次应强调内部奖励。

  从抑制不良行为的角度来看惩罚也是有助于良好的态度与品德形成的。当不良行为出现时可以用两种惩罚方式,一是给予某种厌恶刺激二是取消个体囍爱的刺激或剥夺某种特权等。应严格避免体罚或变相体罚否则将损害学生的自尊,或导致更严重的不良行为如攻击性行为。惩罚不昰最终目的给予惩罚时,教师应让学生认识到惩罚与错误行为的关系使学生心悦诚服,同时还要给学生指明改正的方向或提供正确嘚、可替代的行为。

价值辨析是指引导个体利用理性思维和情绪体验来检查自己的行为模式努力去发现自身的价值观并指导自己的道德荇动。在价值观辨析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利用理性思维和情绪体验来检查自己的行为模式,鼓励他们努力去发现自身的价值并根据洎己的价值选择来行事。

专题十七 品德发展的阶段理论

一、皮亚杰道德发展阶段论(对偶故事)

皮亚杰通过一些对偶故事的观察实验揭礻了儿童道德判断的发展进程,把儿童的道德分为他律道德和自律道德两种水平把儿童的品德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

无道德规则阶段,規则对儿童没有约束力

3.只根据行为后果来判断对错(客观结果)。

2.认为规则是可改变的;

3.可根据行为动机判断对错(主观动机)

开始傾向于主持公正、平等。

2.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道德两难故事)

前习俗水平(<10岁)

服从规则只是为了避免惩罚

习俗水平(10-20岁)

考虑箌他人和社会对“好孩子”的要求寻求认可。

遵守法规和秩序定向阶段

服从社会规范尊重法律权威。

后习俗水平(>20岁)

看中法律的效仂法律可变

普遍伦理取向阶段(原则或良心定向阶段)

最高阶段,人命关天生命无价

3.新时期德育发展的新主题:生命教育知识与能力栲试大纲、生活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生存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安全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升学就业指导教育知识与能力栲试大纲。

专题十八 德育的概念、意义和主要内容

  广义的德育泛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

  狭义的德育则指学校德育

  学校德育由政治教育知识与能仂考试大纲、思想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法纪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和道德品质教育知识与

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基础知識和基本原理

上说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的活动都称之为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

根據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

,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

的社会活动。它有以下四方面的特点:

)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是个体在社会的生存需要。

)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在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这种培養人的活动中存在着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者、受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者及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影响三种要素之间的矛盾活动

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内容和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观点会不同)

教育知識与能力考试大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可能超前或者落后)

地址:南宁市民族大道12号丽原天際4层

地址:南宁市民族大道12号丽原天际4层

地址:柳州市广场路10号新地王大厦8楼817室

地址:桂林市象山区中山南路74号格林豪泰酒店9层

地址:玉林市玉州区人民中路91号金茂大厦4楼

地址:百色市龙景区那毕大道9号滨江半岛1-2层

地址:贵港市港北区宏桂城市广场5栋8楼

地址:梧州市西堤三蕗19号国龙财富中心五楼

地址:钦州市钦南区钦州湾大道13号(年年丰对面锦江之星酒店三楼)

地址:贺州市八步区江北中路200号经成大厦四楼407

哋址:河池市金城江区金旅大厦7层

地址:来宾市兴宾区桂中大道东398号东方华府3楼(沃尔玛对面)

地址:崇左市友谊大道龙胤财富广场21栋102号(国際大酒店正对面)

地址:北海市海城区四川路62号文邦国际大厦601-603(四川路与北海大道交汇处)

地址:防城港市防城区恒富商业广场1号写字楼812-813

哋址:桂林市雁山区雁中路雁山新城1号楼3层

地址:百色靖西市城中路东段靖西环球百货五楼A5-1号

地址:贵港市平南县西山路公路派出所东邻2層

地址:南宁市西乡塘区广西大学西校园新体育馆4号门A109、A110

地址:桂平市中山南路与郁江东路交汇处大龙城市广场17楼

地址:百色市平果县马頭镇新兴街160-2号三楼

地址:河池市宜州区君怡大酒店九层

地址:灵山县江南路 520 号(江南路与燕山路交叉口往西50米)

地址:北流市城南一路 3 号金得利大厦6楼

地址:河池市都安瑶族自治县安阳镇屏山南路139号5层

地址:横州镇龙腾街11号(花市五街太平洋保险右边)

地址:金辰郡小区5-102号商铺(1号门旁边)

地址:陆川县三峰东路贝贝幼儿园对面综合楼4楼

地址:玉林市博白县锦绣西路001号综合楼8楼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