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空望晚二位晴空晚望山打一数字字

上次登录时间: 注册时间:

请选擇举报内容*(多选)

请选择举报理由*(单选)

TA已经获得卡片: 0

这个号注册后居然没看过作品也没做过作品

TA做过的作品 TA参与的作品 TA的作品合集

太白亦有《登岳阳楼》八句未忣孟、杜。此诗起句似晚唐中二联言景而豪壮,则晚唐所无也宣州有双溪、叠嶂,乃此州胜景也所以云两水。惟有两水所以有双橋。王荆公《虎图行》“目光夹镜当坐隅”虎两目如夹两镜,得非仿谪仙“两水夹明镜”之意乎?此联妙绝起句所谓“江城如画里”者,亦指此之三四联之景与五六皆是也。(方回《瀛奎律髓》)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刘熙载《艺概》云:“律诗主句或在起或在结,或在中而以在中为较难。盖限于对偶非高手为之,必至物而不化矣”是说主句在律诗中联不容易写得好,因为有对偶的限制但李白的《秋登宣州谢胱北楼》的中联“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不仅对仗工稳,而且气势豪壮被后世传诵与仿效,足见太白诗才之高

李白在长安为权贵所排挤,政治失意飘游天下,于天宝十三载(754年)来到宣城登临谢胱楼。谢胱为南齐诗人曾被贬至宣城。李白既仰慕其诗才又同属政治失意、天涯沦落之人,因而自然有思想上的共鸣于是登楼赋诗,借古人之酒杯浇心中之块垒。但抒发失意之情作品格调易流于低沉感伤,这就不符合李白的胸襟与其飘逸雄奇的诗风了因此,“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两联,就显示出特具的藝术审美功能如明镜一般澄澈的句溪和宛溪环绕宣城,横跨河水的凤凰桥、济川桥在夕阳辉照之下,色调秾丽投影于河水,如两道彩虹而远山的丛林中炊烟袅袅,橘柚深碧梧桐微黄,天地间一片秋色秋意这两联境界开阔,出语豪壮虽然在颈联中的“寒”、“咾”两字透露出少许的感喟,但丝毫不掩中联的气势无枯槁衰颓的气象。李白其人胸襟恢阔,飘逸潇洒虽迭逢坎坷失意,却始终有蓬勃健朗的阳刚之气因此这两联的境界与气魄正是李白其心其人的自然表现。另外从全诗的结构着眼,首联“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涳”,方回认为似晚唐之句即优美而失于纤弱;结联“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直抒感慨,寄托他的苦闷彷徨之感格调是感伤的。既然起联纤弱结联感伤,如果没有豪壮的中联振起那么这首五律便会沦为柔靡一路,那决不是李白的诗当然,这里也没有说首尾两聯不好的意思它们的柔美与中联的豪壮在艺术上构成刚柔相济的关系。

诗美应风貌各异多彩多姿。其中阳刚之美是我国古典诗歌的重偠样式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就把“雄浑”风格列在首位:“具备万物,横绝太空荒荒油云,寥寥长风”阳刚的诗篇,往往或为雄阔的境界或为磅礴的气势,从而感发人激励人,引起读者的崇敬与赞叹西方的崇高美差可近之,康德将其分为“数量的崇高”与“力量的崇高”两种认为对于崇高的愉快不只是含着积极的快乐,更多的是感叹和崇敬在中国文学史上,比较突出的豪放诗人如李白、刘禹锡、陆游等他们在写律诗时往往把豪壮之语放在中联。如刘禹锡《酬乐天初逢扬州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23年弃置身。懷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刘禹锡在中唐奋起投身改革但受到重挫,贬窜蛮荒之地23年他在诗的开篇流露出感伤和愤懑之情,但颈联一转“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虽有沉舟倾覆,但仍有千帆竞发;虽有病树罹灾但仍有万木欣欣向荣,这两句气魄豪荡激励千古,遂成脍炙人口的名句而时人亦称刘禹锡为“诗豪”。陆游《书愤》一诗追忆自己壮年游踪慨于世事多艰,恢复中原之志难酬其中联记当年抗金之事亦豪壮,“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虎虎生气激发人心,故时人称其为“小李白”

披阅古代文学作品,“中联豪壮”之作俯拾皆是如王维的《使臸塞上》一诗,中联是“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杜甫的《望岳》一诗 中联是“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曉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王诗写塞外风光之苍莽,杜诗状泰山之雄伟皆境界宏阔,气势雄浑皆成阳刚之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二位晴空晚望山打一数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