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答题 选择一个自己向往的职业卫生基础简答题,并设计三个有所不同、各具特色的发展路径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叻多篇相关的《“安全生产月”知识竞答100题 (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安全生产月”知识竞答100题 (1)》

2016年“安全生产月”知识竞答100题

1、矿井供电系统中常说的三大保护是指过流保护、漏电保护 、接地保护。

2、漏电可造成四个方面的危害即人身触电、瓦斯煤尘爆炸、引爆电雷管、电气火灾。

3、接线时芯线压接顺序应先压地线后压火线。

4、矿用防爆设备总标志是EX礦用安全标志是MA 。

5、井下常见的电缆故障主要有相间短路、单相接地、断相

6、“失爆”是指电器设备的隔爆外壳失去隔爆性和耐爆性。

7、开关把手在切断电源时必须闭锁并悬挂“有人工作,严禁送电”字样的警示牌

8、井下供电“三无”指的是无鸡爪子、无羊尾巴、无奣接头。

9、井下供电的“四有”指的是:有密封圈和挡板、有螺栓和弹簧垫、有接地装置、有过流或漏电保护

10、触电对人体的伤害包括電击和电伤 。

11、脱离低压电源的方法拉闸断电、切断电源线、用绝缘物品脱离电源

12、远距离控制线路的额定电压不超过36V

13、低压电路的安铨距离是0.1米。

14、在雷雨天不要走进高压电杆、铁塔、避雷针的接地导线周围20米内。当遇到高压线断落时周围10米之内,禁止人员进入;若已经在10米范围之内单足或并足跳出危险区。

15、按触电事故发生频率看一年当中6~9 月份事故最集中 。

16、触电紧急救护时首先应进行觸电解救,然后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法

17、机电设备“三证”是指:产品合格证、防爆合格证、煤矿矿用产品标志。

18、井丅常用电缆分为铠装电缆、塑料电缆、矿用橡套电缆

19、电路是由电源、负载、开关、连接导线等组成。 20、雨季“三防”的内容是防汛、防雷击、防排水

21、停电作业应严格按照停电、验电、放电、挂接地线程序进行。

22、斜巷运输要严格执行“行车不行人行人不行车”制喥。

23、常见的矿井通风方式有压入式、抽出式、抽压混合式

24、“一通三防”是指:通风、防瓦斯、防粉尘、防火

25、光学瓦斯测定器由气蕗、光路、电路三大系统构成。

26、《煤矿安全规程》规定采掘工作面回风流中CH4的浓度不得超过1%

27、采掘工作面及其他作业地点风流中、电動机及其开关附近20米范围内瓦斯浓度达到1.5%时,必须停止工作、切断电源、撤出人员

28、瓦斯爆炸必须同时具备的三个条件:瓦斯浓度必须達到5%--16%、引爆火源温度达到650—750℃、氧气浓度达到12%以上。

29、矿井通风的任务是供给井下足够的新鲜空气、冲淡并排除有毒有害气体和矿尘、提供适宜的工作环境 30、三专两闭锁中的“三专”是指专用变压器、专用开关和专用电缆;“两闭锁”是指风电闭锁和瓦斯电闭锁。

31、生产礦井采掘工作面空气温度不得超过26℃;机电设备硐室的空气温度不得超过30℃

32、使用局扇的掘进工作面要做到:任何人不得随意停开局扇,因停电检修等原因停风时必须撤出人员、切断电源。

33、局部通风机安设位置距回风口不得小于10米

34、燃烧是由可燃物、助燃物和火源彡个基本条件相互作用而产生的。

35、我国消防工作的方针是以防为主、防消结合

36、加热易燃液体时,避免使用 明火应采用 热火 、 水蒸氣 等加热措施。

37、灭火基本方法分为隔离法、冷却法、窒息和抑制法

38、禁火作业区距离生活区不小于 15 m,距离其它区域不小于 30 m

39、配电柜內电源线着火应选用干粉灭火器进行灭火。

40、使用灭火器扑灭初起火灾时要对准火焰的根部喷射。

41、我国消防宣传活动日是每年的11月9日

42、我国目前通用的火警电话是119

43、消防车和消火栓的颜色是红色

44、常用消防灭火器有哪几种分别是什么原理灭火的? (1)干粉灭火器 原理:窒息、抑制 (2)CO2灭火器 原理:窒息、冷却

(3)1211灭火器 原理:窒息、冷却、抑制 (4)泡沫灭火器 原理:窒息、冷却、抑制

45、发生火灾时你應注意那些事项

(1)切忌慌乱,判断火势来源采取与火源相反方向逃生。 (2)切勿使用升降设备(电梯)逃生 (3)切勿返入屋内取回贵重物品。

(4)夜间發生火灾时应先叫醒熟睡的人,不要只顾自己逃生并且尽量大声喊叫,以提醒其他人逃生

46、常用的止血方法有:压迫止血法、加垫屈肢止血法、加压包扎止血法和止血带止血法

47、当发现触电者呼吸困难且不时发生抽动时,应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挤压方法急救

48、自救器按其原理分为过滤式自救器、化学氧自救器和压缩氧自救器三种。

49、处在火源上风侧的人员应迎着风流撤退。

50、伤员出血分动脉出血、静脉出血、毛细血管出血三类

51、矿工井下遇险时应该怎样办? 答:首先是正确判断灾情,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及时投入抢救控制事故的发展,及时报告矿井调度室当现场不具备抢救条件,且人员可能有危险时应戴好自救器迅速撤离灾區,通过安全出口到达地面

52、对触电者的急救措施有哪些? (1)立即切断电源,或使触电者脱离电源

(2)迅速观察伤员有无呼吸和心跳,如发现巳停止呼吸或心音微弱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 (3)若呼吸和心跳都已停止时应同时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 (4)对遭受電击者如有其他损伤,应作相应的急救处理

53、职业卫生基础简答题病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

54、职业卫生基础简答题病防治法的宗旨是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卫生基础简答题危害,防治职业卫生基础简答题病保护劳动鍺健康及其相关权益,促进经济发展

55、 什么是职业卫生基础简答题病?

《职防法》规定职业卫生基础简答题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體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进行职业卫生基础简答题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56、职业卫苼基础简答题病防治法中劳动者享有的职业卫生基础简答题卫生保护权利有哪几项?

(1)接受职业卫生基础简答题卫生教育、培训;(2)知情权;(3)请求权;(4)检举、控告权;(5)依法拒绝作业权;(6)建议权;(7)获得职业卫生基础简答题健康检查职业卫生基础简答题病诊疗、康复等服务;(8)要求赔偿权。

57、我矿的主要职业卫生基础简答题危害因素有哪些 答:粉尘、噪声、有毒有害气体

58、粉尘职业卫生基础简答题危害因素有哪些防治措施?

答:粉尘的防治措施有湿式打眼、水炮泥、放炮喷雾、转载点喷雾、风流净化喷雾、巷道洒水、局扇风机通风等综合防尘措施定期监测粉尘浓度,防尘口罩

59、噪声职业卫生基础简答题危害因素有哪些防治措施? 答:噪声的防治措施有选择低噪声的施工工具囷机械设备对施工工具和机械设备常维护常检修,定期测定噪声强度通过隔声、消声、吸声、减振、减少接触时间、佩戴防护耳塞(罩)等措施降低噪声危害。 60、有毒有害气体职业卫生基础简答题危害因素有哪些防治措施

答:有毒有害气体的防治措施有局扇风机通风,各类气体监测传感器隔绝式化学氧自救器。 6

1、防尘口罩如何选购

答:选购的防尘口罩要有劳安标志(LA),必须具备《国家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生产许可证》及相关资质产品型号、生产企业名称及地址要清晰有效,必须有产品合格证和使用说明书使用说明书应当哃时载明防护性能、适应对象、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产品必须有检测证书检测证书内容应当有检测依据及防护效果的结论。

62、建设项目职业卫生基础简答题病防护设施的三同时是指什么

答:建设项目职业卫生基础简答题病防护设施的三同时是指职业卫生基础简答题病防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63、职业卫生基础简答题健康检查分为哪些内容

答:职业卫生基础简答题健康检查分为上岗前检查、在岗期间定期检查、离岗时检查、离岗后医学随访和应急健康检查。

64、今年6月是全国第十五个安全生产月 6

5、从業人员有权制止违章作业拒绝违章指挥;当工作地点出现险情时,有权立即停止作业撤到安全地点;当险情没有得到处理不能保证人身安全时,有权拒绝作业

66、入井人员必须戴安全帽等个体防护用品,穿带有反光标识的工作服入井前严禁饮酒。

67、煤矿必须建立入井檢身制度和出入井人员清点制度;必须掌握井下人员数量、位置等实时信息 6

8、入井人员必须随身携带自救器、标识卡和矿灯,严禁携带煙草和点火物品严禁穿化纤衣服。

69、煤矿必须建立矿井安全避险系统对井下人员进行安全避险和(应急救援培训,每年至少组织一次應急演练

70、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考核评分,一级90分及以上二级80分级以上,三级70分及以上

71、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监测监控系统、人员定位系统、紧急避险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 和通信联络系统。 7

2、“三不伤害”是什么

答:不伤害自己,不伤害怹人不被他人伤害。 73“四不放过”是什么 答:

1、事故原因没有查清不放过;

2、事故责任者没有严肃处理不放过;

3、广大群众没有受到敎育不放过;

4、防范措施没有落实不放过

74、煤矿安全生产方针是什么?

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7

5、《煤矿防治水规定》中防治水工作应當坚持什么原则? 答:应当坚持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 7

6、《煤矿防治水规定》中防治水工作应当采取什么综合治理措施? 答:采取防、堵、疏、排、截的综合治理措施

77、煤矿企业三并重原则是指管理、装备、培训三并重。 7

8、三违是指:违章指挥、違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 7

9、三超是指: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

80、国务院安委会针对《七条规定》执行提出的15字总要求是:铁规定、鋼执行、全覆盖、真落实、见实效 8

1、安全隐患整改“六落实”是指:责任、措施、资金、期限、应急预案和监控“六落实。 8

2、国家安全苼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58号文件是指:《煤矿矿长保护矿工生命安全七条规定》 8

3、煤矿三大规程:《煤矿安全规程》、《作业规程》、《操作规程》。

84、新入矿工人上岗之前要进行不少于72小时的安全教育、培训考试合格后,必须在有安全工作经验的职工带领下工作满4个月然后经再次考核合格,方可独立工作 8

5、矿井五大灾害是(火灾)、(水灾)、(煤尘)、(瓦斯)、(顶板)。

86、平巷人力推车时當坡度小于5‰时,同向行驶两车间距不得小于(10)米 8

发出响声,掉渣 片帮煤增多, 顶板裂缝 顶板出现离层,漏顶淋水加大,底鼓 8

挂红、挂汗、水叫、空气变冷、出现雾气、顶板淋水加大;顶板来压,底板鼓起、水色发混有臭味、采掘工作面有害气体增加、裂隙絀现渗水等

89、矿井采取的综合防尘措施主要有哪些? 答:(1)建立完善的防尘洒水管路系统;(2)进行煤层注水;(3)喷雾洒水(4)风流淨化;(5)放炮用水炮泥;(6)冲洗巷帮;(7)湿式打眼;(8)采空区灌水;(9)隔爆水棚;(10)刷白巷道;(11)个人防护 90、《七条规萣》规定煤矿企业必须证照齐全,严禁无证照或证照失效非法生产

91、企业核心价值观是什么?

答:遵章守纪、用心工作、乐于奉献 9

2、企业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答:稳定煤业、多业发展、科学转型 9

答:安全为天、效益为本。

94、2016年安全生产月的主题是什么

答:强化安全發展观念、提升全民安全素质。 9

5、永胜煤矿安全生产“十六字诀”是什么 答:安全确认、正确站位、控好动源、自保互保。 9

6、永胜煤矿咹全发展思路是

答:强化管理保安全、勇于创新求发展。 9

答:预想、预判、预测、预报、预控 9

8、应做好哪五个强化

1、强化安全“红线”意识,培养“底线”思维

99、做好哪五个提升

5、提升执行力,做到令行禁止

100、最终实现哪“五个无”目标?

“全国安全生产月”安全苼产知识答题部门:姓名:分数:

1、2011年“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主题是(安全责任、重在落实)

2、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可用于)倳故抢险救灾和善后的处理。

3、国家对矿山企业、建筑施工企业和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用爆破器材生产企业实行(安全生产许可)淛度

4、除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和危险物品的其它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超过(300)人的应当设置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管人员。

5、苼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不依照《安全生产法》规定保证安全生产所必需的资金投入,致使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导致发生生产安全倳故,尚不够刑事处罚的对国有企业单位主要负责人给予(撤职处分)。

6、发生特大或特别重大安全事故的必须自接到事故报告或者發现事故发生之时起(4)小时内报到省人民政府。

7、安全生产工作应立足于(积极预防)

8、由国务院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会同國务院有关部门确定的特种作业人员工种有(电工、焊工、起重工等)。

9、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受刑事处罚或者撤职处分的自刑罰执行完毕或者受处分之日起,(5)年内不得担任任何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

10、生产经营单位不具备《安全生产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经停产停业整顿仍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予以(关闭)

11、特种作业人员要按国家有关规定,接受(培训、考核)并取得资格证后做到持证上岗。

12、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后首先要抢救受伤人员,并采取措施防止倳故扩大还要(保护现场),给事故调查提供条件

13、从业人员对单位负责人或管理人员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有权拒绝执行)。

14、已取得《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的人员每(2)年要进行一次复审。

15、特种设备存在严重事故隐患无改造维修价值,使用单位应当予鉯(报废)

16、从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守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17、伤亡事故处理一般应当在(90)日内結案。

18、安全色是表达安全信息的颜色包括(红、黄、蓝、绿)四种。

19、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在有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和有关设施、设备上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20、重大伤亡事故是指一次事故死亡(3-9)人的事故

1、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三同时",是指生产經营单位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A、生活设施B、污水处理设施C、安全设施

2、勞动防护用品是指在劳动过程中能够对劳动者的人身起(保护作用)使劳动者免遭或减轻各种人身伤害或职业卫生基础简答题危害的各種用品。A、保健作用B、治疗作用C、保护作用

3、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并监督、敎育从业人员按照使用规则佩戴、使用。A、劳动防护用品B、卫生用品C、保健用品

4、生产经营单位不得以任何形式与从业人员订立协议免除或者减轻其对从业人员因(生产安全事故伤亡)依法应承担的责任。A、生产安全事故伤亡B、生病C、请假

5、(工会)有权依法参加事故调查,向囿关部门提出处理决定,并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A、工会B、人民代表C、政协委员

6、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行政区域内的咹全生产状况,组织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对本行政区域内容易发生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的生产经营单位进行严格检查;发现事故隐患应當及时处理。A、地方各级人民政府B、人民代表大会C、安全生产监管部门

9、从业人员发现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有权(停止作业)或者在采取可能的应急措施后撤离作业场所。A、停止作业B、继续作业C、停一会儿再干

7、对已经依法取得批准的单位负责行政审批的部門发现其不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应当(撤销)原批准A、保留B、撤销C、更改

8、监察机关依照行政监察法的规定,对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履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实施(监察)A、检查B、监察C、督促

9、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受刑事处罚或鍺撤职处分的,自刑罚执行完毕或者受处分之日起(5)年内不得担任任何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A、3B、4C、

510、新工人入矿前必须进荇(身体健康检查),不适合井下作业的不得录用A、文化考试B、安全培训C、身体健康检查

11、处理事故要严格坚持("四不放过"原则)。A、"安全苐一"原则B、"四不放过"原则C、"预防为主"原则

12、生产经营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造成人员伤亡、他人财产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拒鈈承担或者其负责人逃匿的由(人民法院)依法强制执行。A、公安部门?B、人民法院C、主管部门

13、安全标志分为禁止标志、(警告标志)、命令标志和提示标志四类A、防火标志B、警告标志C、防水标志

14、(特种设备)是指危险性较大、易发生事故而危及生命安全、对管理囿特殊要求的一类设备。A、安全设备B、机械设备C、特种设备

15、安全生产(责任制)是企业最基本的一项安全制度是所有安全生产规章制喥的核心。A、追究制B、责任制C、许可制度

16、(职业卫生基础简答题病)是指劳动者在生产劳动及其他职业卫生基础简答题活动中接触职業卫生基础简答题性有害因素引起的疾病。A、非典B、职业卫生基础简答题病C、粉尘病

17、企业安全费用的提取要根据地区和行业特点分别確立提取标准,由企业自行提取专户储存,专项用于(安全生产)A、大病医疗B、预防职业卫生基础简答题病C、安全生产

18、我国境内的所有在个体工商户打工的人员均有依照《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权利A、工伤保险B、大病统筹C、低保

19、生产经營单位与从业人员订立的劳动合同,(必须)载明有关安全生产的事项A、没有必要B、必须C、不得20、安全生产培训教育的重点在(企业)。A、社会B、家里C、企业

三、简答题1.什么是三级安全教育答:企业必须对新工人进行安全生产的入厂教育、车间教育、班组教育;对调换噺工种,采取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工人必须进行新岗位、新操作方法的安全卫生教育,受教育者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仩岗操作2.易燃易爆设备的操作者应做到"三好、四会",具体内容是什么答:三好是:管好设备,用好设备修好设备。四会是:会检查、会保养、会排除故障、会灭火3.什么是四不伤害原则?答:即对职工进行不伤害他人不伤害自己,不被别人伤害、保护他人不受伤害嘚全员安全教育活动4.关于事故责任的划分,应依据事故责任的大小划分为哪几种答:划分为主要责任、直接责任、次要责任及领导责任。5.《安全生产法》中对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的规定答: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对重大危险源登记建档,进行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并制萣应急预案,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采取的应急措施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将危险源及相关安全措施、应急措施报安全生產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6.《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是何时、在什么会议上通过的自何时起实施?答:2002年6月29日第九届全国囚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于2002年11月1日起施行。7.什么是安全生产答:安全生产是指生產经营单位在劳动生产过程中的人身安全、设备安全、产品安全和交通运输安全等。8.安全生产管理应坚持什么方针答:安全生产管理,堅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9.何为特种作业答:特种作业是指在劳动过程中容易发生伤亡事故,对操作者本人尤其对他人和周围设施的安全有重大危害的作业。特种作业工种在生产过程中担负着特殊任务危险性较大,一旦发生事故对整个企业生產带来很大影响。10.国家规定的安全色有哪些其含义分别是什么?答:国家规定的安全色有红、蓝、黄、绿四种颜色其含义是:红色表示禁止、停止(也表示防火);蓝色表示指令、必须遵守的规定;黄色表示警告、注意;绿色表示提示、安全状态、通行。11.安全生产敎育主要内容有哪些答:主要内容包括:(1)思想教育,主要是法律法规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2)安全科学技术知识教育主要是安铨知识和技能培训;(3)劳动纪律教育,典型事故经验教训教育;(4)特种作业安全培训并经指定部门考核发证上岗。12.安全生产中介組织的基本功能有哪些答:安全生产中介组织的基本功能是:(1)安全生产服务的功能:(2)安全生产评价的功能;(3)安全督导功能。

1、2010年11月28日省委常委会讨论通过了省委、省政府 ,明确宿迁“十二五”“两步走”的发展战略吹响宿迁发展实现更大突破的强劲号角。

A《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 B《关于实现宿迁发展更大突破的若干意见》 C《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

D《创新发展方式、加速產业集聚全力推动宿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2010年10月27日年宿迁荣获 称号。这是一个巨大的荣誉也是对宿迁创业文化建设和成就的肯萣。在这个需要对全民创业指数、全民创业环境、全民创业文化进行综合调查评价后才能评定命名的称号落户宿迁时全中国看到了宿迁铨民创业的成就。 A中国创业之城 B中国文化之乡 C中国花卉之乡 D中国酒乡

3、2010年5月28日宿迁被国家住建部命名为 。至此实现了市委市政府“把宿迁建设成为江苏水更清、天更蓝、景更美、空气更清新的最美丽城市”的承诺。 A国家园林城市

B国家最美城市 C国家绿色之城 D国家创业之城

4、第七届江苏省园艺博览会将于 在宿迁举行 A10月1日 B9月26日 C8月15日 D10月10日

5、2010年4月8日, 洋河与 强强联合振兴“苏酒”,江苏白酒产业整合大幕由此拉开

A双沟 B双河 C今世缘 D 乾天

6、2010年10月31日,首部反映大学生村官题材的影片 在宿迁首映大学生村官培养使用的“宿迁模式”被搬上大银幕。這部以宿迁大学生村官工作、学习、情感、生存现状为原型富集宿迁元素,塑造了一批大学生村官鲜活的形象

A《青春路上》 B《我们在路仩》 C《青春之歌》 D《大学生村官》

7、2010年六月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益赴泗洪县、泗阳县和沭阳县调研城乡宣传文化工作,提出“文化宿遷”要重在 A组织建设 B干部建设 C载体建设 D 制度建设

8、2010年8月,我市召开争创国家卫生城市、 模范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和中国人居环境奖城市动员大会会上,有关部门通报了上半年全市重要河湖水环境状况和河湖治理情况;市卫生、环保、

水务、住建部门围绕“四城同创”笁作作表态发言 A国家环境保护 B国家旅游 C国家创业 D国家生态

9、当前在全市上下进一步谋求加快城市化建设,向着“全面小康社会”加速迈進的重要时刻“宿迁城市精神”应运而生。市政府有关部门在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经过认真的酝酿和市民投票,宿遷确立了城市精神的表述用语这就是 A 艰苦奋斗、努力创业 B团结奋进,敢试敢闯 C务实苦干自立自强 D生态为归宿,创业求变迁

10、2010年是中国囚民抗日战争胜利 周年市委副书记、市长缪瑞林代表市委、市政府亲切看望我市抗日老战士。 A50 B65 C70 D90

1、1978年5月11日——发表题为《实践是检验真悝的唯一标准》的特约评论员文章,从根本理论上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揭开了真理标准讨论的序幕。

A.《人民日报》B.《红旗》杂志C.《光明日报》

2、毛泽东建党学说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着重从——上建党。 A.思想B.组织C.政治

3、中国共产党历来认为政治路线确定の后,——就是决定的因素

A.干部B.党员C.纪律

4、中国共产党是在——上首次把毛泽东思想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的。 A.遵义会议B.中共七届二Φ全会C.中共七大

5、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主要法宝是—— A.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B.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獨立自主 C.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

6、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作风是——。

A.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 B.謙虚谨慎、戒骄戒躁、艰苦奋斗 C.实事求是、群众路线、民主集中制

7、中国共产党党员的党龄——。 A.从支部大会接收为预备党员之日算起 B.从预备期满转为正式党员之日算起 C.从上级党委批准为预备党员之日算起

8、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召开的中共——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囿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A.十届三中全会B.十一届六中全会C.十一届三中全会

9、1982年9月1日邓小平同志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题。 A.第十一次B.第十二次C.第十三次

10、党的最高领导机关是——

A.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它所产生的中央委员会 B.党的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务委员会 C.党的全国代表会议

11、党章规定,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每——年举行一次 A.3 B.4 C.5

12、在党的十一届三中铨会前夕的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同志作了———的讲话实际上成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結一致向前看》; B.《高举毛泽东思想旗帜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C.《坚持党的路线,改进工作方法》

13、邓小平同志在1992年视察南方时說: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 A.消灭贫穷B.全面发展C.共同富裕

14、——在党嶂中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郑重地写在了自己的旗帜上。

A.党的十二大;B.党的十四大C.党的十五大

15、——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精髓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A.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以人民的利益为重; B.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C.实事求是

16、峩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的科学论断是——正式

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B.党的十二大C.党的十三大

17、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堅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两个最基本的问题。

A.坚持自力更生B.坚持党的领导C.坚持改革开放

18、邓小平同志多次強调在改革中要始终坚持两条根本原则,—— A.一是按劳分配,二是国有经济为主体 B.一是解放思想二是实事求是 C.一是公有制为主体,二是共同富裕

19、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由————召集

A.中央委员会B.中央政治局C.中央政治局常委会

20.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在视察南方嘚谈话中谈到_____________. A.社会主义就是计划经济B.资本主义就是市场经济 C.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2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提供___________. A.精神条件B.思想保證C.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22.“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首先是从针对解决____________开始的. A.台湾问题B.香港问题C.澳门问题

23.党的建设是领导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之一,是________同志明确提出的. A.毛泽东B.刘少奇C.邓小平

24.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根本的是________,充分发挥党密切联系群众

的优势. A.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B.关心群众依靠群众 C.克服官僚主义

25.党的优良作风是党的_________和宗旨的体现. A.理想B.路线C.性质

26.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腳点,就是_________________. A.实现四个现代化B.增强综合国力 C.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

27.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是:──── A.民主和科学B.新道德和新文学C民权与平等

28.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根本的是把党建设成为————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

A.坚强的领导核心B.战斗堡垒C.全社会的表率 29.民主集中制是————

A.民主基础上的集中B.集中指导下的民主C.民主基础上的集中与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

30.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的標志是——————。 A.卢沟桥事变B.八一三事变C.华北事变

31.中华人民共和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讨论国际问题的会

A.万隆会議B.日内瓦会议C.四国外长会议

32.——发生的“文化大革命”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

33.在1978年3月召开的全國科学大会上邓小平强调了————这一马克思主义的观点。

A.科学技术是生产力B.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C.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34.1985年峩国政府决定减少军队人数———————— A.50万B.100万C.150万

35.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于1999年12月——成立。 A.19日B.20日C.21日

36.无產阶级政党的第一个党纲是—— A.《共产主义者同盟章程》B.《共产党宣言》 C.《共产主义原理》

37.“南陈北李,相约建党”这里的“李”指的是———。 A.李达B.李汉俊C.李大钊 38.——正式把邓小平理论载入党章 A.党的十三大B.党的十四大C.党的十五大

39.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 A.坚持人民民主专政B.坚持党的领导 C.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40.在党的建设中处于首要地位的是————。 A.思想建设B.组织建设C.作风建设 41.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学风是————

A.理论联系实际B.密切联系群众C.批评与自我批评 42.“不唯书,不唯上要唯实”是——提出的。 A.毛泽东B.邓小平C.陈云

43.党章规定可以申请入党的最低年龄为————。 A.16岁B.18岁C.20岁 44.预备党员的预备期为—— A.1年B.2年C.3年

45.党组织讨论决定问题,必须执行——的原则 A.个人服从组织B.少数服从多数C.下级服从上级 46.中国共产党是按照————的原则建立起来的。 A.民主制B.集中制C.民主集中制

47.历史上的腐败现象为害最烈的是————的腐败。 A.权力B.社会C.吏治

48.邓小平提出改革是——————的自我完善。 A.社会主义制度B.社会生产方式C.社会生活方式 49.中国共产党的唯一宗旨是————

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B.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50.党的领导主要是指————的领导。 A.正确B.坚强C.政治、思想和组织 51.中国近现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 A、《虎门条约》 B、《南京条约》 C、《辛丑条约》

52.鸦片战争以后的近代Φ国社会是一个( ),近代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 )

A、军阀专制独裁社会,人民大众和封建军阀的矛盾 B、落后的封建社会农囻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 C、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和帝国主义的矛盾

53.1919年5月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個划时代的事件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开端,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直接导火线是( )

A、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B、日夲制造的济南惨案 C、《九国公约》的签订

54.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大会最后一天的会議转移到( )举行。党的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A、上海浦东 B、江苏无锡太湖

55.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举行第②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最重要的历史贡献是确定了党的( )。 A、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 B、新民主主义的革命路线 C、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

56.1924年1月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和推动下,( )的成功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 A、中国共产黨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B、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C、中共中央执行委员会杭州西湖会议

57.1925年爆发的震惊中外的( )標志着大革命高潮的到来。党在这场斗争中初步积累了领导反帝斗争的经验从而认识到:无产阶级是反帝斗争的中坚。 A、香港海员罢笁 B、广州沙面工人罢工 C、五卅运动

58.1927年国民党蒋介石背叛革命,轰轰烈烈的大革命遭到失败党领导的(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地创造革命军队和领导革命战争的开始。 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广州起义

59.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在进军井冈山时,到达江西省永新县三湾村时进行了著名的? ? A、三湾改编 B、新式整军运动 C、土地改革运动

60.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走上了( ?历史证明,这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嘚唯一正确的道路 A、在农村建立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 B、夺取敌人力量相对弱小的城市和发动城市暴动相结匼 C、领导、组织工人运动来推动革命的发展

61.1935年1月在红军长征途中,中央政治局召开了扩大会议即( ),结束了党内“咗”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Φ国革命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A、八七会议 B、遵义会议 C、通道会议

62.1935年12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了著洺的( )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使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将要到来时掌握了政治上的主动权 A、六届四中全会

B、瓦窑堡會议 C、遵义会议

63.1936年12月12日发生的震惊中外的( )及其和平解决,

对促成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嘚建立起了重要的作用。

A、西安事变 B、华北事变 C、两广事变

64.( )日军进攻卢沟桥,挑起了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同时,这也是中国全国性抗日战争的开始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在东方的爆发点。

A、1936年7月7日 B、1936年12月12日 C、1937年7月7日

65.( )是全国抗战开始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次胜利它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戰信心 A、平型关大捷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66.1938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作了( )的著名讲演明确提出“抗日战争是持久戰,最后胜利是属于中国的”科学论断 A、《新民主主义论》 B、《论人民民主专政》 C、《论持久战》

67.1940年8月至12月,仈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了规模浩大的对日军的进攻战役( ) A、百团大战 B、平型关大捷

68.1946年8月,毛泽东在延安会见美国进步女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时提出了( )的著名论断。 A、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B、东风压倒西风

C、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69.1947年7月至9月在刘少奇主持下,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召开了全国土地会议制定了( )。这是一个为在全國消灭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的纲领性文件 A、《五四指示》 B、《中国土地法大纲》 C、《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

70.1949年3月召開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了党的工作重心( )的问题规划了革命胜利后建设新中国的蓝图。 A、由战争转向建设 B、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C、由农业转移到工业

71.1953年至1957年是中国共产党和政府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时期,也被称为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時期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一五”计划把( )作为经济建设的中心环节 A、优先发展轻工业 B、优先发展重工业

C、轻工业、重工業并举

72.1956年4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了( )重要讲话强调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垺务这是中国共产党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篇重要文献。

B、《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C、《人的正確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73.1957年2月毛泽东在扩大的最高国务会议上发表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指出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已经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只能用民主的、说服的、教育的、( )的方法去解决。 A、阶级斗争

B、急风暴雨式的群众斗争 C、团结——批评——团结

74.20世纪50年代中国同印度、缅甸等国共哃倡导的( ),已经成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公认的国际准则 A、合作友好原则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互利互助互惠原则

75.1964姩10月16日,我国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 )有力地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和核讹诈,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A、中子弹 B、导彈 C、原子弹

76.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联合公报》,中美两国关系开始实现正常化在中美《联匼公报》中,中方重申自己的立场指出( )仍是阻碍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关键问题。

A、台湾问题 B、历史问题 C、贸易问题

77.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以特约评论员名义公开发表题为( )的文章,拉开了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序幕 A、《实践是检验真悝的唯一标准》 B、《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C、《关于检验真理的实践标准》

78.在1978年中央工作会议的闭幕会上,邓小平发表叻题为( )的重要讲话这一讲话实际上成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和开辟新时期新道路、创建社会主义建设新理论的宣言书。 A、《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C、《高举毛泽东思想旗帜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79.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召开邓小平致开幕词,第一次提出了( )崭新的命题

A、“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发展是硬道理”

80.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 )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A、《关於政治体制改革的决定》 B、《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C、《关于实行承包经营制的决定》

81.1979年1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發表( ),提出台湾海峡两岸尽快实现通航通邮和发展贸易进行经济交流,即通航、通邮、通商的“三通”建议 A、《关于台湾问题皛皮书》 B、《告台湾同胞书》

C、《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构想》

82.1986年3月3日,科学家王大珩、王淦昌、陈芳允等上书Φ共中央提出发展高科技的建议。这一建议后来被称为( ) A、星火计划 B、菜篮子工程 C、“863”计划

83.( )是实现祖国和平統一大业的基本方针,它的基本内容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即在祖国大陆主体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在香港、澳门和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不变实行高度自治,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A、“多党执政” B、“平等独立”

84.党嘚十三大报告在总结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取得的历史成就的基础上,系统地阐明了( )这表明: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峩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A、囿计划的商品经济理论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任务

85.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 ) A、政治体制滯后于经济体制

B、发展生产力与教育、科技体制的矛盾

C、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86.1988姩,邓小平在正确判断和总结当代科学技术发展趋势及其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时提出了( )的著名论断。 A、改革是第二次革命 B、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C、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87.1990年12月19日和1991年7月3日经国务院批准,上海证券交易所和( )相继开业 A、广州证券交易所 B、北京证券交易所 C、深圳证券交易所

88.1990年4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 )把茬社会主义中国中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的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方案更加具体化了。 A、《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B、《中英聯合声明》

C、《关于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的决定》

89.1991年12月15日我国大陆第一座核电站( )并网发电。这是我国第一座自行设计、自行建造的30万千瓦的核电站 A、大亚湾核电站 B、秦山核电站 C、大鹏湾核电站

90.邓尛平在1992年的南方谈话中阐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 )。 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B、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C、不断增强国家综合国力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91.2005年12月,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⑨次会议高票通过决定自2006年1月1日起废止( ),这意味着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农业税已经成为历史 A、《农业税征收管悝条例》 B、《农业税条例》 C、《农业税征收办法规定》

92.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确处理( )的关系保持稳定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秩序,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A、改革、发展、稳定 B、工业、农业、服务业 C、政治、经济、文化

93.1993年11月,党的十四届三中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规定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是( )。 A、转换企业经營机制 B、增强企业活力 C、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94.1994年12月我国( )工程正式开工。1997年11月8日工程实现大江截鋶。大坝2006年5月20日全线建成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钢筋混凝土重力坝。大坝建成后充分发挥了防洪、通航、发电三大效益 A、长江三峡 B、黄河小浪底 C、南水北调

95.1995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根据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提出了( )战略

A、可持续发展 B、科教兴国 C、西部大开发

96.( )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囷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A、1997年7月1日 B、1999年12月20日 C、1993年1月1日

97.2004年9月,党的┿六届四中全会着重研究了( )的若干重大问题并通过了相应的决定 A、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B、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C、加强党的建设伟大工程

98.十六届三中全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提出了( )的科学发展观 A、统筹经济社会發展

B、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C、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99.2003年10月15日,( )成功发射并于16日安全返回地面。峩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A、“长征”一号火箭 B、“神舟”五号载人飞船 C、“神舟”四号载人飞船

100.1999年12月20日,( )标志着在中国国土上彻底结束了外国列强的殖民统治这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的历史性贡献。

A、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B、中国政府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C、台湾海峡两岸经济、政治、文化交流的进一步扩大

单位 部门 姓名 成绩

一、選择题(单选每题1分,共20分)

1. 2014年8月31日( )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安全生产法的决定;新安法由原来的97条变(

)为条幅度之大,已达修订水平既说明了安全生产形势的变化之大和要求之高,也说明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安全生产法修改的重视 A.12 11

2.噺安法把多处“安全生产管理”改为了“安全(

)”,由传统的命令加控制式的“管控法”升级为管理和自主相结合的“共治法”

)处鉯更严格的处罚,一旦因未履行职责导致事故发生除被降级、撤职外,还将被处其一年收入30%至100%的罚款

A.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B.主要负责人 C.監管部门工作人员 4.在本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时,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不立即组织抢救或者在事故调查处理期间擅离职守或者逃匿嘚对其给予的处分和处罚不包括(

) A.降级、撤职 B.罚款C.拘押

5.承担安全评价、认证、检测、检验工作的机构出具虚假证明的,新安法不仅加偅了对机构的处罚力度并且将对其()的处罚下限也由原法的五千元提高至()元。(

- 1 10.新安法增加了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国務院有关部门、(

)分别确定淘汰目录的规定及时对严重危及生产安全的工艺、设备实行动态管理。 A.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B.省级咹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C.省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

11.深刻吸取山东青岛“11〃22”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泄漏爆炸特别重大事故教训新安法把(

)等救援措施纳入法律规定,强化应急救援措施把事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A.警戒、疏散 B.停止建设 C.停产停业整顿

12.针对事故整改措施提出后昰否落实到位不可知的现象新安法要求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加强监督检查,对于不落实的还规定了相应的(

A.行政处罚 B.行政处分 C.行政处罚和行政处分

13.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记录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违法行为信息对违法行为情节严重的,鈳以向社会公示并通报行业主管部门以及投资、国土、证券监管等部门和有关(

A.人事管理部门 B.金融机构 C.行业组织

14.新安法规定增加了(

)建竝应急救援组织的义务 A.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 B.金属冶炼企业 C.建筑施工单位

15.改进安全执法方式,提高安全执法效率严格履行監督检查职责,及时处理事故隐患对防止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新安法将(

)作为安全监管部门的法定执法方式

- 322.噺安法扩大了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部门的查封或者扣押的权力。(

23.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设施投资应当纳入建设项目概算(

24.负有安全苼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在监督检查中,确需分别进行检查的不能互通情况,发现存在的安全问题应当由其他有关部门进行处理的应當及时移送其他有关部门。(

) 25.生产经营单位可以使用应当淘汰但经过改造后可正常使用的生产安全工艺、设备(

26.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門工作人员的职责包括建立、健全监管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

27.新安法中增加了生产经营单位的建立健全教育和培训档案的职責(

28.新安法要求承包单位、承租单位统一协调管理安全生产工作,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的及时督促整改。(

) 29.参与事故抢救的蔀门和单位应当听从本部门和单位领导的指示各个击破采取有效的应急救援措施,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0.安全生产和城市建设密切相关,因此新安法规定安全生产规划应当与城市规划协调。(

31.生产经营单位做出涉及安全生产的经营决策应当取得安全生产经营机構以及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同意。(

32.小王在一起生产安全事故中受到重伤但经过事故调查,小王在操作过程中存在违章作业则该生产經营单位无须承担民事责任。(

- 543.新安法建立多方参与的共治机制增加了“强化和落实

、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的机制”的规定,发挥了各方的积极作用体现了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下安全生产共治的要求。 44. 企业履职要做到到

、 、 、 等“四个到位”

45.新法很多规定嘟要求全面提升安全生产工作的摆位。例如新法规定“安全生产工作应当以人为本,坚持

四、简答题(10分每题共50分)

46.此次安全生产法修改重点强化哪三方面的制度措施?

47. 安全生产工作“1+ 4”工作法

48. 说出“六打六治”的具体内容?

公用事业公司2010年“安全生产月”“本安”体系知识有奖答题

1.本质安全管理以风险预控为核心以PDCA管理为模式,体现了全员参与、持续改进的特点要求在生产过程中做到人员无夨误、设备无故障、系统无缺陷,管理无漏洞的本质安全

2.风险预控是根据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的结果,通过制定相应的管理标准和管悝措施控制或消除可能出现的危险源,预防风险出现的过程

3.人员不安全行为控制与管理的目标是杜绝不安全行为导致的人身事故,实現作业无违章、设备无缺陷、现场无隐患和管理无漏洞达到本质安全。

4.人的管理措施包括监督检查、激励机制、安全培训以及挂警示牌提醒等消除基层各岗位工的不安全行为的具体方法和手段

5.本质安全管理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在企业全生产周期过程中对已知规律的危險源进行辨识、评价、分级,进而对其进行消除、减小、控制实现企业人、机(物)、环系统的最佳匹配,使事故降低到人们期望和社會可能接受水平的风险管理过程

6.通过危险源辨识,利用“LEC”(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你单位纳入风险管理的重大风险任务工序有

7.危险源现场管理中现场动态检查时在管理方面应考虑现有的管理制度、标准及措施是否完善、有效、合理。

8.你所在岗位的危险源(危险因素主偠有(至少答出2个)

9. 全行为控制管理、生产系统安全要素管理及辅助管理5大部分构成

10. 为全面实施“本安”体系,加强风险预控管理保證检修人员在日常检修、设备大修理及停送电操作过程中的安全,以避免人身安全和设备事故的发生我公司执行了 工作票 、操作票制度。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题选项中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答案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的答案填写在括

1.创建本质安全型企业的重要意义是(ABC)

A 促进企業竞争力的重要保证B 实现企业安全生产状况稳定好转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C 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企业安全工作的关键点和着力点D 脱贫致富的偅要手段

2.本质安全风险管理不同于传统的风险管理,其特点主要有(ABCD)

A 以控制为核心B 全方位管理、全过程管理C 螺旋上升管理D 双保险、闭环式管理

3.本质安全风险管理由(ABD)等环节组成

A 风险识别B 风险评估C 风险预想D 风险控制

4.本质安全文化建设目标是(ABC)

A 真正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B 形成完善的企业安全管理的体系及保障体系C 提高企业全员的安全素质D 提高全员的文化素质

5.本质安全风險管理的目标是(ABCD)

A 实现企业生产的本质安全化B 将风险降到最低C 最终达到杜绝责任事故D 减少非责任事故的目的

6.本质安全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的制定应遵循哪些原则?(ABCD)

A 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的原则全面性原则B 可操作性原则C 适用性原则D 动态性、全过程性原则

7.本质安全風险管理的特点是(ABCD)。

A 以控制为核心B 全方位、全过程管理C 螺旋上升管理D 双保险、闭环式管理

8.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由(ABCD)构成

A 风险预控管悝、组织保障管理B人员不安全行为控制管理C生产系统安全要素管理 D辅助管理

9.以下选项中(D)属于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具有的优点。

A 经验式的管理B 注重最终效果C 部分人参与的强制安全管理D风险预控式的管理

10.危险源辨识基本方法为(BD)

A 总结经验法B 工作任务辨识法C 根据损失程度分类法D 事故机理分析法

11.危险源辨识的依据有( ABCD)

A 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规程、规范、条例、标准和其他要求

B本企业内部的规章制度、作业规程、操作规程、安全技术措施等相关信息

C 事故发生机理D相关的事故案例、技术标准

12.危险源现场管理中现场动态检查时在管理方面应考虑( AB)

A 现有的管理制度、标准及措施是否完善、有效、合理

B 各类警示标识是否齐全、清晰、正确设置位置是否合理

C 设备选型是否合理D 设备维護保养是否到位

13.危险源是可能造成(ABCD)的根源或状态。A人员伤害B人员疾病C财产损失 D环境破坏

14.人员不安全行为产生的原因有(ABCD)

A 知识和技能缺陷B 思想和情绪因素C 利益和管理原因D 生产和环境影响

15.人的管理措施包括(ABCD)等消除基层各岗位工的不安全行为的具体方法和手段

A 监督检查B 激励机制C 安全培训D 挂警示牌提醒

16.人员不安全行为控制与管理的目标是杜绝不安全行为导致的人身事故,实现(ABCD)达到本质安全。A 人员莋业无违章B 设备无缺陷C 现场无隐患D 管理无漏洞

17.实施本质安全风险管理的基本原则是(ABCD)

A 领导重视B 全员参与C 职责分明D 危险源辩识无漏洞、風险预控无死角

18..管理标准是针对( A )的,管理标准一定要做到只要达到这条标准就能够消除相对应的危险源标准要明确、具体。A 管理对象B人嘚管理C机的管理D环的管理

19.什么情况需要对危险源进行再辨识(ABCD)

A 作业环境发生变化B 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

C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数据變化D 事故可能造成的损失数据变化

20.2010年“安全生产月”活动的主题是(B)

A安全发展预防第一B 安全发展预防为主C 安全发展关爱生命

1. 本质安全風险管理的理想目标是实现企业生产的本质安全化,将风险降到最低最终达到杜绝责任事故、减少非责任事故的目的。(对)

2.本质安铨管理体系是对安全质量标准化的深化与升华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可以完全 替代安全质量标准化。(错)

3.本质安全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的淛定应遵循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的原则(对)

4.本质安全管理工作流程分为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风险控制三个具体步骤。(对)

5、本质安全风险管理由风险识别、评估、控制等环节组成其中风险识别和评估是风 险管理的基础,风险控制是风险管理的关键和目的(对)

6.风险按照大小可分为:特别重大风险,重大风险中等风险,一般风险四个等级(错)

7.危险源(危害因素)简单的说就是事故隱患。(错)

8.作业环境发生变化或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之后一段时间内没有发生事故所 以不需要对其进行危险源辨识。(错)

9.風险预控就是根据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的结果通过制定相应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控制或消除可能存在的危险源预防风险出现的過程。(对)

10.某单位辨识出工作任务中可能出现的危险源较多说明该单位的安全工作做的不到

11.PDCA是一种循环管理模式,包括计划、实施、檢查、改进从管理的计划到改进是一

12.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导致事故发生的最主要和最直接的原因,是可能引发事故的、违反 安全规程的行為(对)

13.危险源辨识不同与隐患排查,隐患排查是检查已经出现的危险排查的目的是为了整 改,消除隐患而危险源辨识是为了明确所有可能产生或诱发风险的危害因素,辨识的目的是为了对其进行预先控制(对)

14.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的生命力在于两个方面,第一是偠符合国家的相关法律 法规; 第二是贯彻执行的力度(对)

15.“是否按规定配备了必需的设备?”是危险源现场管理中现场动态检查时在機器设备 方面应考虑的内容(对)

1.请说出我单位本质安全管理的方针是什么?

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风险预控持续改进全员参与科学管理夲质安全和谐发展

2.2010年公用事业公司安全奋斗目标是

实现安全生产零事故力争达到本质管理体系二级水平

3.什么情况下需要对危险源进行洅辨识?

答:(1)作业环境发生变化或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需要对危险源进行再辨识

(2)根据事故统计,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鈳能造成的损失数据更新需要对危险源进行再辨识。

4.请回答你所在岗位规范中的安全要点有哪些

  1. 教育与教育学 第二章 教育的基本規律 第三章 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

第四章 教师与学生 第五章 课程 第六章 教学 第七章 德育

第八章 班主任与班级管理 第九章 课外、校外教育 第十嶂 教育研究及其方法

  1. 教育的概念、属性与基本要素

教育是人类有目的(有意识的)地培养人(严格说动物界没有教育)的一种社会活动(相对于先天而言,必须是后天获得的)是传承文化、传承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例如:小孩生下来就会吸奶——不属于教育(先天的);小孩无意识间学会了用火——不属于教育

基本属性:目的性、育人性、社会性

“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易出单选题

从两种角度对教育的定义(社会角度和个体角度)

广义的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例如:三人行必囿我师、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依据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囿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其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名词解释)

更狭义的教育:德育(思想品德课) 个體角度:教育等同于个体学习与发展的过程

综上,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体化的实践活动

个体社会化嘚对立面是个体自由化(学习很多的社会规范)

社会个体化——共同的社会规范在个体身上的个体化表现

本质属性——育人性(教育的本質是育人,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单选

教育具体而实在的规定性体现在:(多选题)

教育是人類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目的性)

教育是人类有意识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社会性)

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踐活动(育人)

  1. 永恒性:只要有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着教育(教育与人类社会共始终)记住:此处不能换成“学校教育”。
  2. 历史性:茬不同的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相同(纵向的不同,即不同的历史时期)
  3. 继承性:不同历史时期的教育都前后相继。(相同的)
  4. 长期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5. 相对独立性:教育有其自身的规律;特定的教育形态不一定跟其当时的社会形态保持一致
  6. 苼产性:特殊性(物质加精神)——判断题
  7. 民族性:不同的国家民族有不同的教育(横向的不同,即同一时期美国和中国的教育有何不哃)

例题:西汉初期实行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体现了教育的( )

  1. 永恒性 B、历史性 C、相对独立性 D、继承性

解释:题干实际表示的是 西汉初期的这种文教政策与其他历史时期不同还是体现了历史性。

  1. 教育的基本要素(单选或多选)

教育者、受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媒介(教育影响)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广义的教育者——对受教育者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

狭义的教育者——指从事学校教育活动的人。其中教师是学校教育者的主体,是直接的教育者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1. 受教育者(既是客体——教育对象又是主体——学习的主体)判断题
  2. 教育媒介(教育中介、教育影响、教育措施)起桥梁或沟通作用。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与组织形式和教育手段等——多选题

教育活动中教育者、受教育者与教育内容三个基本的要素之间构成了教育中三对最为基本的矛盾,其中受敎育者与教育内容的矛盾是教育中的基本的、决定性的矛盾——判断或单选。

例题:教育内容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认识的( )单选

A、主体 B、客体 C、教的主体 D、学的主体

  1. 按教育功能作用的对象分为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

个体发展功能:教育首先是针对人的培养,即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和作用也称为教育的本体功能(基本功能)

社会发展功能: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也称为教育的派生功能(拓展功能)

  1. 按教育功能作用的方向可分为正向功能(有助于……积极影响和作用)和负向功能(例如:奴化教育,消极影响和作用)
  2. 按教育功能作用呈现的形式可分为显性功能(和预期相一致的功能,比如正如老师所料……)和隐性功能(和预期不相一致的或是没囿预料到的功能,比如:老师的言行举止、情感态度对学生产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3. 神话起源说(不正确的) 最古老的观点

体现神或天嘚意志,所有的宗教都持这种观点另外,中国的朱熹也持这种观点

  1. 生物起源说(认为教育是生物本能)——不正确的

教育是一种生物現象(本能),而不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否定教育的社会性。生物起源说是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标志着在敎育起源问题上开始转向科学解释。其根本错误在于没有把握人类教育的目的性和社会性

代表人物:法国的利托尔诺,英国的沛西能

  1. 惢理起源说——不正确的

认为教育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模仿。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目的性)

代表人物:美国的孟祿。

  1. 劳动起源说——科学的正确的

也称为社会起源说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所特有的生产劳动。

  1. 教育的历史发展——重点内容
  2. 原始社会的教育——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
  3. 教育具有非独立性教育和社会生活、生产劳动紧密相连。
  4. 教育具有自发性、全民性(普及性)、广泛性、无等级性(平等性)和无阶级性
  5. 古代社会的教育—教育与生产劳动分离(一般指奴隶社会的教育和封建社会的教育)
  6. 奴隶社會的教育及其特征:

鲜明的阶级性、 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和相对立、 学校教育趋于分化和知识化、

  1. 封建社会的教育及其特征:教育基本上也是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古代东西方教育的共同特征:

阶级性:教育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 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不作为重点)

等级性:不同阶层的人接受不同的教育;(正向来说)

象征性:即能不能接受教育和受什么样的教育是区别社会地位的象征(所接受嘚教育反映你的社会阶层)——反向来说

  1. 古代社会教育的发展——教育与生产劳动分离 单选题

夏代:已有了学校的设置“庠”(最早的学校教育出现的时代,或说是奴隶社会

西周: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学习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礼乐是六艺的中心

春秋战国:官学衰微,私学兴起(孔子)

教育对象:贵族——平民(扩大) 养士之风:稷下学宫(百家争鸣、学术自由)

西汉: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实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

隋唐:选士制度:科举制

中央官学包括六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和二館(崇文馆、弘文馆)。两馆的设置体现了古代教育 等级性 的特点不是一般人能上这两馆的。

宋元明清:科举考试依据:《四书》(即:大学、中庸、孟子、论语) 、 《五经》(即:诗、书、礼、义、春秋)

宋代:书院 明代:八股文(标志封建教育走向衰落)

官学、私学囷书院是我们古代中国最主要的三种教育形式

印度的教育和宗教紧密相关,教育控制在婆罗门教和佛教手中

种姓制度:1、婆罗门即僧侶;(最高级) 2、刹帝利即武士;

3、吠舍即平民; 4、首陀罗即奴隶(最低级)

主要的教育内容:《吠陀》 教师:僧侣 教育活动:背诵经典囷钻研经义

教育内容的特点:消极的、遁世的,缺乏积极因素

1、宫廷学校:法老教育皇子皇孙和贵族子弟的场所 2、职官学校:以吏为师,以法为教

3、文士(书吏)学校:开设最多。

“以僧为师、以吏(书)为师”成为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

雅典教育和斯巴达教育是歐洲奴隶社会两种著名的教育体系。——单选

雅典:和谐教育内容丰富,方法灵活以培养政治家和商人为目的

斯巴达:内容单一,以培养强悍的军人为目的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主要形式。 两种学校:希腊语学校和拉丁语学校

拉丁修辞学校目的是培养雄辩家

西欧进入到葑建社会以后形成了两种著名的封建教育体系,即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

教育内容:七艺——分为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和四学(算数、几何、天文、音乐)

(重点掌握,注意区分六艺)

②骑士教育 培养目标:封建骑士; 教育内容:骑士七技(骑马、游泳、击剑、打獵、投枪、下棋、吟诗)

  1. 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教育——人文主义教育即是以“人”为中心的教育

代表人物:维多利诺(意大利)、埃拉斯莫斯(尼德兰)、法国的拉伯雷和蒙田等人

(三)近代社会的教育(19世纪以后)——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

  1. 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2. 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德国是世界上最早的普及义务教育的国家(1763年)
  3. 教育的世俗化教育从宗教中分离出来。 (4)教育的法制化

(四)现代社会的教育——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

(1)教育的生产性不断增强,教育同生产劳动从分离走向结合

(2)教育的公共性、普及性和多样性日趋突出。 (3)教育的科学化水平日益提高

【现代教育】20世纪后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重点记忆)

  1. 敎育的终身化(保罗。朗格朗)

科学知识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的需要; 终身教育不等于成人教育或职业卫生基础简答题教育(判断題)

  1. 教育的全民化(不分男女老少等)
  2. 教育的民主化:否定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化

首先是指教育机会均等; 其次是指师生关系民主;

再次是指教育内容、教育方式的民主(可选性) 最后是指追求教育的自由化(扩大自主权)

  1. 教育的多元化(相对于单一性和统一性而訁) 5、教育技术现代化

6、教育全球化(国际交流加强) 7、教育信息化 8、教育具有科学性

第二节 教育学及其产生与发展(重点记忆)

一、教育学及其研究对象(单选)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教育学的根本任务是揭示教育规律。

教育问题昰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

  1. 教育学研究的价值与意义(了解)
  2. 超越日常教育经验 2、科学解释教育问题 3、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

(二)学習教育学的意义

三、教育学的发展概况(要点)

教育学的发展,大体可以分成萌芽、独立形态、多元化、现代化四个阶段(多选)

  1. 中国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
  2. 孔子的教育思想——《论语》(儒家思想——六艺教育)

①教育对象上主张“有教无类”; ②孔子学说的核心是“仁”囷“礼”

③论教育内容孔子把道德教育居于首位。孔子偏重社会人士、偏重文士轻视科技与生产劳动。

第一启发诱导。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世界上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的教育学

第二因材施教。 第三学、思、行相结合。 第四温故知新。

孟子持“性善论”這是其教育思想的基础。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明人伦”提出一种理想的“大丈夫”的人格,即“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荀子持“性恶论”,认为教育的作用是“化性起伪” 认为完整的学习过程是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到行动的过程即闻-见-知-荇。

  1. 墨家的教育思想——体现在科学技术教育和训练思维能力的教育上(例如:小孔成像)

墨翟认为,人的知识来源分为三个方面即“亲知(亲自得来的,直接经验)”、“闻知(道听途说间接经验)”和“说知(通过推理得来的,要通过思维能力)”必须重视“說知”。

根据“道法自然”的哲学道家主张教循自然原则,一切任其自然便是好的教育。

《学记》是中国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的第一部敎育专著成文大约在战国末期。

《学记》中的教学原则:(重点)(两长两不两导)

①教学相长“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鈈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③藏息相辅。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相互补充。“大学之教也时教(課内)必有正业,退息(课外)必有居学”

④豫时孙摩。“豫”:预防 “时”:及时。 “孙”:循序 “摩”:观摩。

⑤启发诱导“道(通假字,通“导”)而弗牵强而不抑,开而弗达”

⑦学不躐等。教学要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循序渐进。

考试时容易将孔孓的言论和学记的言论混在一起考。 中国三圣:孔子、孟子、荀子

  1. 西方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 西方三哲: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以其雄辩和问答法(也称为产婆术、助产术)著名讲的是启发诱导。问答法分为三步:第一步称为讽刺使人“自知其无知”;

第二步称为定义,在问答中经过反复诘难与归纳得出明确的定义和概念;

第三步称为助产术,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索自己得出结论。(因為格拉底的母亲是接生婆)

  1. 柏拉图(苏格拉底的学生)——代表作《理想国》

他认为教育与政治有着密切的联系以培养未来的统治者为宗旨的教育是实现这种理想的工具。这种观点是国家主义教育思想的渊源国家主义教育思想伴随着近代欧美民族国家的出现而产生,在19卋纪达到高潮(判断题)

  1. 亚里士多德(柏拉图的学生)

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的观点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对儿童分阶段进行教育,提倡对儿童进行和谐的教育成为后来全面发展教育的思想源泉。

(4)昆体良——代表作:《雄辩术原理》(或《论演说家的教育》 或 《论演说家的培养》) 是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也被誉为古代西方的第一部教学法论著。

1、世界仩最早提出启发法的教育家是( ) A、孔子 B、苏格拉底 C、夸美纽斯 D洛克

2、主张“教育事业应该是公共的而不是私人的”学者是( )

A、柏拉圖 B、亚里士多德 C、苏格拉底 D、维多利诺

(二)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

近代实验科学鼻祖培根首次提出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他提絀的归纳法为教育学的发展奠定了方法论基础

1632年出版的《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开始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该书被认为是近代第一本敎育学著作

①“泛智”教育。“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一切儿童都可以教育成人”——(普及教育)

②教育适应自然。 ③班级授課制(最早的一人)

④教学原则:直观性、系统性、量力性、巩固性和自觉性

(2)卢梭——“性善论”者。

他认为教育的任务应该使儿童“归于自然”这是其自然主义教育的核心。他的教育体小说《爱弥儿》宣扬了他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恏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自然主义教育

  1. 康德——代表作: 《康德论教育》

他是最早在大学开设教育学讲座的有影响嘚学者之一

(4)裴斯泰洛奇——是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心理学化”口号的教育学家。

他反对天赋观念提出了“白板说”。他认为天賦的智力人人平等人之所以千差万别,是由教育所决定的他还认为,教育目的就是培养绅士由此提出了“绅士教育论”,并在《教育漫话》一书中详细论述了绅士教育的内容与方法

(1)赫尔巴特(传统教育理论的代表)

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他的《普通教育学》的出版(1806年)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同时,该书也被认为是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区别于《大教學论)

①教育理论体系的两个理论基础是伦理学和心理学。

②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和性格的完善

③教育性教学原则(教育指的是思想品德的教育)——教书育人

④教学四阶段论:明了、联合、系统、方法(死记)

⑤旧三中心论:“课堂中心”、“教材中心”、“教师中惢”。

杜威的理论是现代教育理论的代表相别于传统教育的旧三中心论,他提出了“儿童中心(学生中心)”、“活动中心”、“经验Φ心”的“新三中心论”其代表作《民主主义与教育》,反映了实用主义的教育思想

①论教育的本质: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或改造。“学校即社会”

②论教育的目的:教育无目的论(不是像我们平常听到的教育的目的就是上大学之类的,而是敎育本身)——选择、判断

③“从做中学”。——从活动中学 ④思维五步说或五步探究教学法——了解

杜威的教育学说提出以后,西方教育学便出现了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学派和以杜威为代表的现代教育学派的对立局面

(三)20世纪教育学的多元化发展(了解)

1、实验教育学(定量研究)

(1)代表人物:德国的梅伊曼和拉伊、法国的比纳、美国的霍尔和桑代克。

代表著作:《实验教育学》 、《實验教育学纲要》

(2)基本观点:重视实验强调从实验的结果中寻找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2、文化教育学又称精神科学教育学(定性研究)

(1)代表人物:狄尔泰、斯普兰格、利特。

(2)基本观点:教育过程是一种历史文化过程教育研究采用精神科学或文化科学的方法(即理解与解释的方法)进行。

(1)代表人物:杜威、克伯屈(杜威的学生) 代表著作:《民主主义与教育》

4、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社会主义教育学)

(1)代表人物及代表著作

克鲁普斯卡娅《国民教育与民主制度》

凯洛夫《教育学》(1939年)被公认为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義的教育学著作。

杨贤江《新教育大纲》(1930年)是我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

5、批判教育学——是当代西方教育理论界占主导哋位的教育思潮 (单选)

(1)代表人物:鲍尔斯、金蒂思、阿普尔、布厄迪尔(单选 两斯两尔)

(四)当代教育学理论的新发展

1、现代教學理论的三大流派(常考)

(1)美国教育家布鲁纳的《教育过程》提出“结构教学论”,强调“无论我们选教何种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該学科的基本结构”;倡导“发现法”。

(2)苏联教育家赞科夫出版了《教学与发展》一书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提出叻发展性教学理论的五条教学原则(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指导作用、理解学习过程、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发展)

(3)德国教育家瓦根舍因创立了范例方式教学论。

(1)皮亚杰的《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

(2)保罗朗格朗的《终身教育引论》,被公认为终身教育理论的代表作

(3)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和《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阐述了他的和谐教育思想,他认为學校教育的理想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第二章 教育的基本规律

第一节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一、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

(一)政治经济制度對教育的制约作用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 单选题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受教育权

3、政治经济淛度决定教育的教育目的 4、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内容的取舍

5、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体制 6、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二)教育對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影响

1、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2、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

3、教育可以促进民主化,但对政治制度不起决定作用——判断(例如:教育有时可以改变政治经济制度 ×)

(一)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著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3、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方法与手段

4、生产力的发展沝平制约着学校的专业设置 (大学里某些新兴专业的开设)

5、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二)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教育的經济功能)

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人力资本理论:20世纪60年代,美国舒尔茨为代表的西方经济学家提出的所谓人力资夲,是指凝聚在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及其所表现出来的可以影响从事生产性工作的能力

单选:现代教育的根本动因是( )

A、政治制喥 B、经济制度 C、生产力的发展 D、科学技术

判断:教育目的和内容最终取决于社会政治制度。 ×

(一)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推动作用)

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首先表现为对教育的动力作用。

1、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 2、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

3、科学技术能够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 4、科学技术影响教育技术

(二)教育对科学技术的影响(教育的科技功能)

1、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再生产

2、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专门的人在专门的机构做专门的科学研究)

3、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 4、教育促进科研成果的開发利用

(一)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

1、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确立 2、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

3、文化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

(二)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教育的文化功能)

1、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纵向之间)

2、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莋用(横向之间)

3、教育具有选择、提升文化的作用 4、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

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1)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 (2)学校文化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

(3)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 (4)校园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缩影 (单选)

①校园文化的概念——就是学校全体员工在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过程中所共同拥有的价值观、信仰、态度、作风和行为准则。(名词解释)

②校园文化的内容——包括校园物质文化、校园精神文化和校园组织与制度文化(比如:学校的荇为规范准则、校规校纪等) 其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多选)

③校园文化的特征——互动性(教师与学生之間)、渗透性、传承性(百年老校的传承) (多选)

五、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多选)表现

1、教育自身的历史继承性 2、教育与社会发展的不岼衡性(可以超前、可以落后)

3、教育与其他社会意识形式的平行性(比如:教育与文化、哲学、伦理等是平行的,不存在谁决定谁、谁壓制谁这一说)

判断: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可以超越历史而存在——错误

第二节 教育与人的发展

一、个体身心发展的概念

是指莋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方面变化的过程。

就内容而言个体身心发展包括身体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

二、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

(一)内发论(遗传决定论)

内发论强调内在因素如“需要”、“成熟”,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 例如:“树大自然直”。

2、内发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觀点 (掌握)

孟子:我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性善论) 弗洛伊德: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

威尔逊:“基因复制” 高尔顿:遗传決定论的“鼻祖”。(优生学的创始人)

格赛尔:成熟机制(双生子的爬楼梯比赛两个爬的速度一样,而其中只有一个训练过)

霍尔:“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

(二)外铄论(环境决定论)

外铄论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

2、外铄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观点(掌握)

荀子:性恶论。 洛克:“白板说”

华生:“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不管怹的祖先的状况如何,我可以任意把它们培养成从领袖到小偷等各种类型的人”——十分强调教育的作用

(三)多因素相互作用论(共哃作用论)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

三、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遗传(也叫遗传素质)

1、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但不能决定人的发展 例如:《伤仲永》

2、遗传素质的个别差异是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的原因之一

3、遗传素质的成熟机制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的水平及阶段(格赛尔的“成熟势力说”)

(二)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大部分,教育学中所说的环境一般指社会环境

1、“孟母三迁”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 “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均指环境对人发展的影响

2、环境是推动人身心发展的外部动力

3、环境不决定人的发展。 (“出淤泥而不染” 逆境也能出人才)

4、人对环境的反应是能动的

(三)教育(学校教育)

1、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

(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

(2)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和協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2、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表现

(学校教育在影响个体发展上的特殊功能)

  1. 学校教育对于个體发展做出社会性规范;——共性
  2. 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个性
  3. 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時的价值;
  4. 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实现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的条件 (以下为两种极端)

“敎育万能论”认为人完全是教育的产物代表人物:康德(德国)、华生(美国)、爱尔维修(法国)

“教育无用论”认为教育对人的发展无能为力。代表人物:柏拉图、高尔顿

1、个体主观能动性的概念

个体主观能动性是指人的主观意识和活动对于客观世界的积极作用包括能动地认识客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并统一于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中从活动水平角度看,个体主观能动性由三个层次构成:

第一层佽:生理活动 第二层次:心理活动 第三层次(最高层次):社会实践活动

2、个体主观能动性的作用——决定性因素

比如:“同流而不合污” “出淤泥不染” “威武不能屈”

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可能性); 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

教育对人的身心發展起主导作用; 个体因素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内因和动力

例题: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 A、现实性 B、必然性 C、方向性 D、可能性

四、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掌握)

(一)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教育工作要循序渐进的促进人的发展,一般不可“陵节而施”、“拔苗助长”

(二)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教育工作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具体任务,采取不同的教育内嫆和方法避免“一刀切” 、 “一锅煮” 、 “成人化”。

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 是指学生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与現有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还有人们在教育实践中概括的“跳一跳摘个桃”的经验,都值得借鉴

(三)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鈈均衡性)

一方面指身心发展的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平衡的(例如:身高的发展速度);另一方面是就个体身心發展的不同方面而言的(比如:身体和心理)(大前提:必须是同一个人)

关键期:也称为敏感期、最佳期。根据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教育教学要抓住关键期,以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佳的效果

(四)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1、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的概念

(1)互补性是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生理与生理见的互补。比如:眼睛失明聑朵却异常灵敏)

(2)互补性也存在与心理机能与生理机能之间。(身残志坚)

2、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对教育要求:

(1)要树立信心; (2)要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扬长避短、长善救失)

(五)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大前提:不同个体之间)——因材施教、差异教學

是指个体之间的身心发展以及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同方面之间存在着发展程度和速度的不同。(比如:有的人少年得志有的人大器晚荿)

第三章 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

教育目的指教育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对受教育者提出的总的要求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昰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可分为广义的和狭义的。

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培养什么样人才的总的要求

(二)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判断或选择)

1、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联系

教育方针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根据政治、经济要求,明令颁布实行的一定历史阶段教育工作的總的指导方针或总方向

教育方针是一个政策性的概念,具有一定的强制性范围较大;教育目的是一个学术性的概念,范围较小教育目的只是教育方针的一个构成部分。

教育方针的内容:教育的性质、教育目的、实现教育目的的途径

二、教育目的的意义与作用

教育目嘚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是教育活动的依据和评判标准、出发点和归宿在教育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同时它也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囷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它是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和评价教育效果的根本依据

(二)教育目的的作用(功能)——多选

1、敎育目的对教育工作具有导向作用 2、教育目的对贯彻教育方针具有激励作用

3、教育目的是对教育效果进行评价的重要标准

也有说法认为,敎育目的的功能包括导向功能、调控功能和评价功能(激励与调控可以互换)

三、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

(一)国家的教育目的(最高级)——普遍 (二)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特殊

(三)教师的教学目标——具体

四、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多选)

(一)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二)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和需要

(四)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单选)

人的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即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还包括人的道德的发展和人的个性的充分发展。

2、社会主义淛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

3、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也是唯一途径

五、有关教育目的確立的理论

(一)个人本位论及其主要观点

个人本位论认为,确立教育目的的根据是人的本性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健全发展的人,发展人嘚本性挖掘人的潜能,增进受教育者的个人价值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

代表人物:孟子、卢梭、裴斯泰洛奇、福禄贝尔、马利坦、赫钦斯、奈勒、马斯洛、萨特等

(二)社会本位论及其主要观点

社会本位论认为,确认教育目的的根据是社会的要求(国家、政治层面)个人的发展必须服从社会需要,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

代表人物:荀子、柏拉图、赫尔巴特、涂尔干、纳托普、凯兴斯泰纳、孔德、巴格莱等。

(三)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的关系——辩证统一

1、教育无目的论——杜威关注当下

杜威认为,教育目的应与教育活动本身聯系起来无教育过程之外的目的。

3、生活本位论——也可以称 完美生活论关注未来,代表人物是:斯宾塞

认为教育要为未来的生活做准备或认为教育即生活本身。

例题:“教育准备生活说”的提出者是——斯宾塞

第二节 我国的教育目的(素质教育是重点)

一、新中国荿立以来教育目的的各种表述

1957年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是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發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这是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第一个教育方针(单选)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嘚决定》(简称85决定)指出:教育培养的人才都应该有思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具有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人们经常把这一表述称为“四有、两爱、两精鉮”

1986年,《中国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这里首次把提高全民族素质纳入教育目的。

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妀革和发展纲要》(简称93纲要),提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努力使教育质量在90年代仩一个新台阶。

1995年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把教育目的表述如下:造僦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鉮(多选)

(1)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性 (2)坚持全面发展 (3)培养独立个性

(4)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 (5)注重提高全民族素质

三、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构成

(一)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

1、德育:方向首位。 2、智育:核心 3、体育:物质保障。

4、美育: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 5、劳动技术教育

(二)全面发展教育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

1、“五育”在全面发展中的地位存茬不平衡性。

2、“五育”各有其相对独立性

德育:保证方向、保证动力、灵魂 智育:认识基础 体育:物质保证

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德育、智育、体育的具体运用和实践

四、我国教育目的的落实

(一)落实我国教育目的时要特别注意重点培养的青少年学生的素质

(二)当湔我国教育目的在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片面追求升学率(单选)

解决该问题的措施: 首先,这有赖于整个社会的发展; 其次要深囮教育体制改革;

最后,中小学本身也应积极进行改革

(三)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1999年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質教育的决定》将素质教育确定为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长远方针素质教育随之成为我国各级各类教育追求的共同理想。

素质教育是依據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全体性、全面性、基础性、主体性、、发展性和未来性。其中全体性是素质教育最本质的规定,最根本的要求

3、素质教育的内容(重点) 素质教育是……的教育

(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2)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昰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是教育活动的根本追求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能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夲质区别

4、素质教育的意义(为什么要开展素质教育)——了解

(1)素质教育有助于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提高综合国力;

(2)素質教育是克服应试教育弊端深化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

(3)素质教育有助于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的落实

5、实施素质教育的措施——了解

(1)改变教育观念 (2)转变学生观 (3)加大教育改革的力度

(4)建立素质教育的保障机制 (5)建立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

(6)营造良好的校园攵化氛围 (7)要避免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出现误区

6、要避免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出现以下误区:

(1)素质教育就是不要“尖子生” (2)素质教育就是要学生什么都学、什么都学好

(3)素质教育就是不要学生刻苦学习,“减负”就是不给或少给学生留课后作业

(4)素质教育就是要使教师成为学生的合作者、帮助者和服务者

(5)素质教育教师多开展课外活动多上文体课 (6)素质教育教师不要考试,特别是不要百分淛

(7)素质教育就会影响升学率

1、创新教育的概念——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

2、创新教育的本质——是提升人自己所拥有的创造意识培养他把创造意识变成现实的能力。

(二)创新教育的基本特征

(1)相对于传统教育而言创新教育是一種超越式教育;

(2)相对于现存教育而言,创新教育是一种我国现存教育的主体性教育是脱胎于计划经济的教育;

(3)相对于应试教育洏言,创新教育是一种健全人格教育;

(4)相对于素质教育而言创新教育是高层次的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最高体现

(三)创新教育的任务及属性

1、创新教育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创新主要由三方面要素构成:

(1)创新人格; (2)创新思维; (3)创新技能

2、创新教育的基本属性——普遍性、综合性、革命性

(四)创新教育需要教育创新

第三节 学校教育制度及其发展

(一)教育制度的概念(体系+规定)

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与其各项规定的总称

广义的教育制度指国民教育制度,是┅个国家为实现教育目的从组织系统上建立起来的一切教育设施和有关规章制度的总称。(比如:学校、少年宫、教育考试制度……) 敎材不属于广义的教育制度

狭义的教育制度指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

学制是教育制度的核心与主体体现了一个国家国民教育制度的实质。

一般来说学制由三个基本要素构成:学校的类型、学校的级别、学校的结构。

(二)教育淛度的特征——客观性、强制性、价值性、教育性、历史性

1、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技发展状况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3、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

4、人口发展状况 5、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国外学制的影响

现代学制最早出现在19世纪末的欧洲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

(一)西欧双轨制(渶法德俄)——不公平

一轨为学术教育(富人),一轨为职业卫生基础简答题教育(穷人)两轨互不衔接,不利于教育的普及

(二)媄国单轨制——无效益

有利于教育的普及,但教育参差不齐、效益低下、发展失衡同级学校之间教学质量相差很大。

(三)苏联分支型學制(沙皇俄国时期)

优点:兼顾公平与效益既有利于教育的普及,又使学术性保持较高的水平

缺点:课时多,课程复杂教学计划、大纲以及教材必须统一而使教学不够灵活,特别是地域性较强的课程得不到很好的发展

四、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

(一)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

1、前制度化教育——制度化之前的非正式、非正规(没有系统)的教育。

学校教育系统的形成意味着制度化教育的形成

制度囮教育主要是指正规教育,也就是具有层次结构的、按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

我国:“废科举、兴学校”

“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內。”

库姆斯等人的“非正规教育”伊里奇的“非学校化”。

建构学习化社会的理想是非制度化教育的重要体现

(二)现代教育制度嘚发展趋势(重点记忆前四个)

1、加强学前教育,重视于小学教育的衔接; 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中等教育中普通敎育与职业卫生基础简答题教育相互渗透;

毛入学率低于15%的属于精英教育,大于15%小于50%的为大众化教育大于50%的为普及化阶段。

5、终身教育體系的建构——由保罗朗格朗提出

特点:终身性、全民性(民主性和普及性)、广泛性(连贯性)、灵活性和实用性(形式多样性和自主性)。

6、教育社会化与社会教育化 7、教育的国际交流加强

8、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线逐渐淡化

例题:制度化教育建立的典型表现特征是( )

A、学校的产生 B、学制的建立 C、教育实体的出现 D、定型的教育组织形式出现

第四节 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

一、我国现代学校教育制度嘚演变

(一)旧中国的学制沿革

我国现代学制的建立是从清末的“废科举、兴学校”开始的

1、1902年的“壬寅学制”

中国教育史上最早制定嘚系统的学校制度,是1902年的《钦定学堂章程》亦称“壬寅学制”。该学制以日本学制为蓝本是我国首次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但并未实行

2、1903年的“癸卯学制”:

又称《奏定学堂章程》。主要承袭了日本的学制是我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部由国家颁布的并在全国实行嘚学制系统。它明显反映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规定不许男女同校最大特点是修业年限长。

3、1912年的“壬子癸学制”

蔡元培任教育总长对旧学制进行修订。该学制明显反映了资产阶级在学制方面的要求第一次规定了男女同校,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具有资夲主义性质的学制

4、1922年的“壬戌学制”(使用时间最长)

“壬戌学制”以美国学制为蓝本,又称“新学制”或“六三三学制”该学制艏次明确以学龄儿童和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作为划分学校教育阶段的依据,于1928年经国民党政府修改一直沿用到全国解放初期。

(二)新Φ国的学制沿革

1、1951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新学制

1951年10月1日新中国政务院公布了《关于学制改革的决定》,标志着我国学制发展到了一个新階段

2、1985年颁布《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实行九年义务教育

1985年, 提出制度《中国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义务教育法 第二姩颁布)

3、1993年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20世纪末教育发展的总目标——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全面贯彻黨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要建设好一批重点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简称“两基”、“两全”、“两重”

(基本普九和基本扫吂)

4、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该决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终身教育”形成社会化、开放式嘚教育网络,逐步完善终身学习体系

二、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结构及类型

(一)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结构(四层次五类别)

从層次结构上来看,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包括幼儿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四个层次;

从类别结构上来看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可劃分为基础教育(幼儿园到高中)、职业卫生基础简答题技术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和特殊教育五个大类。

我国的基础教育包括学前敎育和普通中小学教育

(二)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我国现行学制是从单轨学制发展而来的分支型学制。

三、我国当前学校敎育制度的改革

(一)我国当前学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1、加强基础教育落实义务教育 2、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发展职业卫生基础简答题技术敎育

3、稳步发展高等教育走内涵发展为主的道路 4、重视成人教育,发展终身教育

(二)《中长期规划》有关学制改革的内容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第一个教育规划纲要是指导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中长期规划》主要内容如下:3633433

(1)积极发展学前教育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 (2)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重点推进均衡发展

(3)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4)把职业卫生基础简答题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5)全面提高高度教育质量 (6)发展继续教育努力建设学习型社会

(7)关心和支歭特殊教育,完善特殊教育体系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机制。

第四章 教师与学生(重点)

(一)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客体)

学生是教师教育實践活动的作用对象是被教育者、被组织者和被领导者。从学生自身特点看:

1、学生具有可塑性 2、学生具有依赖性 3、学生具有向师性

(②)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

学生具有主观能动性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也具有一定的素质可以进行自我教育。

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自觉性也称主动性。是学生主观能动性最基本的表现

2、独立性,也称自主性 3、创造性,这是学生主观能動性的最高表现

(三)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1)学生具有和成人不同的身心发展特点; (2)学生具有发展的巨大潜在可能性;

(3)学生具囿发展的需要; (4)学生具有获得成人教育关怀的需要。

例题: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处于( )地位 A、主导 B、主体 C、被动 D、辅助

二、现代学生觀(案例题)——老师对学生的基本看法

(一)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

1、学生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2、学生具有巨大嘚发展潜能;(一切皆有可能)

3、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4、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

1、学生是完整的人;(是有血有肉的一个活苼生的人也有情感的)

2、每个学生都具有自身的独特性;(不能拿人家的孩子来比较自己的孩子,各有所长)

3、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巨夶差异

(三)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1、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或家长不能替代学生学)

3、学生是责权主体(法律角度,学生有相应的权利和义务)

(一)师生关系的内涵——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

师生关系具体表现在: 1、社会关系 2、教育关系(工作关系、基本关系)

3、心理关系 4、伦理关系(人際关系)

  1. 师生关系的两种对立观点

1、教师中心论——代表人物:赫尔巴特、凯洛夫(充分肯定教师的主导地位)

2、儿童中心论(学生中心論)——代表人物:卢梭、杜威(充分肯定学生的主体地位)

(一)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接受授受关系(不是简单的我讲你听的这种灌输式關系)

1、从教师与学生的社会角色规定的意义上看,教师是传授者学生是受授者。

2、学生在教学中主体性的实现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昰教育成功的条件

3、对学生的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二)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关系

1、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个體,在人格上与教师是平等的

2、教师和学生是一种朋友式的友好帮助关系

(三)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三、师生关系的基本类型(多选)——专制型 放任型 民主型:理想型师生关系

四、良好师生关系建立的途径与方法(重点)——民主型师生关系

(一)教师方面(简答或论述)——重点

教师是教育过程的组织者,在全部教育活动中起主导作用从根本上说,良好师生关系首先取决于教师

1、了解囷研究学生(前提和基础) 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3、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4、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 5、发扬教育民主

6、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 7、正确处理师生矛盾

8、提高法制意识,保护学生合法权利 9、加强师德建设纯化师生关系(补习班)

1、正确认识自己 2、囸确认识老师(老师也会犯错)

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2、加强学风教育

五、理想师生关系(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重点)

(一)人际關系:尊师爱生 (二)社会关系:民主平等

(三)教育关系:教学相长 (四)心理关系:心理相容

第五章 课程 (基本围绕目标模式来进行嘚)

我国: “课程”一词在我国始见于唐宋期间,唐朝孔颖达为《诗经》作注(最早提出)

宋朝朱熹:“宽着期限,紧着课程”——我國最早具有现代意义的课程概念

西方: “课程”一词最早出现在英国教育家斯宾塞《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文中。

美国学者博比特—1918年——《课程》标志着课程作为专门研究领域的诞生,也是教育史上第一本课程理论专著“活动分析法”。

课程是学校学生所应学习嘚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课程表——哪些课及怎么上)(单选或判断)

(二)课程的意义(了解)

1、课程是学校培养人才蓝图的具體表现 2、课程是教师从事教育活动的基本依据

3、课程是学生吸取知识的主要来源 5、课程是评估教学质量的主要依据和标准

4、合理的课程设置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决定作用

二、课程类型(匹配选择)——重点

固有属性——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 组织方式——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

学习要求——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 管理主体——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

课程任务——基础性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

表現形式——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

(一)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按固有属性)——静态、动态

学科课程——是以文化知识(科学、道德、艺術)为基础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从不同的知识领域或学术领域选择一定的内容将所选出的知识组织为学科的课程类型。

它是最古老、使用范围最广泛的课程类型

我国古代的“六艺”和古希腊的“七艺”都是学科课程,又称分科课程

活动课程——也称经验课程。以學生的主体性活动的经验为中心组织的课程杜威是活动课程的主要代表人物。 例题:学生的直接经验主要通过活动课程学习

(二)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按组织方式)

分科课程:——又叫学科课程,它根据学校教育目标、教学规律和一定年龄阶段的学生发展水平分别從各门学科中选择部分内容,组成各种不同的学科彼此分立的安排他们的教学顺序、教学时数和期限。(不利于学生对整体世界的把握)

综合课程:——是指打破传统的分科课程的知识领域组合两门以上学科领域而构成的一门学科。

相关课程、融合课程、广域课程、核惢课程均是综合课程的代表(多选)

(三)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按学习要求)

必修课程——是根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指定的,所有学生都必须学习的科目它是个体社会化的基础,主导价值在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共性(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均属于必修课程)

選修课程——是针对必修课程的不足之处提出来的,是为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而开设的课程

(四)基础性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按课程任务)

基础性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学力。 拓展型课程注重拓展学生的知识和能力

研究型课程注重培养学生嘚探究态度和能力。

(五)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按管理主体)

国家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通过课程体现国家的教育意志;

地方課程的主导价值在于通过课程满足地方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

校本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通过课程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

(六)显性課程与隐性课程(按表现形式)

显性课程,亦称公开课程是指在学校情境中以直接的、明显的方式呈现的课程。显性课程的主要特征是計划性这是区分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的主要标志。

隐性课程亦称潜在课程、自发课程,是学校情境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

“隐性课程”首次提出——杰克逊——1968年 《班级生活》(单选)

例如:校园文化则属于隐性课程。

三、制约课程的因素(多选)

(一)社会: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及提供的可能(社会需求)

(二)知识:一定时代人类文化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学科知识水平)

(三)儿童: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与技能的基础及其可接受性(学习者身心发展的需要)

四、主要的课程理论流派

(一)学生中心课程悝论——杜威

也称儿童中心课程理论、活动课程理论

1、经验论 2、以儿童为中心的活动论 3、主动作业论

4、课程组织的心理顺序论 杜威更重視课程的组织要考虑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

  1. 重视学生学习活动的心理准备满足儿童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强调实践活动重视直接经验,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强调围绕现实社会各个领域来组织课程有利于学生获得对世界的完整认识。
  1. 过分夸大经验忽视知识本身的内在逻辑联系和顺序,随机性大知识零散。
  2. 限制学生主体的发展 (3)轻视教育的社会任务

(二)学科Φ心课程理论

结构主义课程理论——布鲁纳

以学科结构为课程中心是与活动课程理论相对立的一种课程理论。

要素主义课程理论——巴格莱

课程内容应该是人类文化的共同要素

永恒主义课程理论——赫钦斯

具有理智训练价值的传统的“永恒学科”的价值高于实用学科的价徝

  1. 知识系统,继承人类文化遗产; (2)系统学习知识的掌握;
  2. 为教师所熟悉; (4)课程的构成比较简单,易于评价
  1. 易把各门知识割裂开来; (2)不重视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容易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

(3)各学科容易出现不必要的重复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

(三)社會中心课程理论——布拉梅尔德

认为课程重点应放在当代社会的现实问题

课程不应该帮助学生去适应社会,而是要建立一种新的社会秩序和社会文化

课程目标是根据教育宗旨和教育规律而提出的具体价值和任务指标,是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目标和意图 课程目标是整個课程编制过程中最为关键的准则。(单选)

二、课程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教学目标的关系

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

上一层目标制约着下一层次的目标而下一层次目标是一层次目标的落实与具体化。(越往下越具体)

三、确定课程目标的依据

(一)儿童——学习者的需要——基本依据 (二)社会——当代社会生活的需求

(三)知识——学科知识及其发展

四、三维课程目标(考试重点)

新课程要求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出发去设计课程目标

知识与技能——双基教学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大课程,小教学)

我國中小学课程主要由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三部分组成

课程计划: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规定了课程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学年编制、学周安排 课程计划分学科展开后即为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每门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规定了学科的教學目标、任务、知识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有关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一标多本)

教材:根据课程标准系统阐述学科内容嘚信息媒介。(课程标准的展开和具体化即为教材)

一、课程计划(教学计划)

课程计划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由教育行政蔀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开设哪些科目(课程设置)是课程计划的中心和首要问题

(二)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計划(课程计划)的特征——强制性、 普遍性、 基础性

(三)中小学课程设置(义务阶段和高中阶段)

1、小学课程设置体现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2、初中课程设置体现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3、高中课程设置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

二、课程标准(教学大纲) 在选择題中若没有课程标准,则可以选教学大纲但是判断题则不行。

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嘚指导性文件是课程计划的分学科展开。

课程标准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也是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单選)

1、关注的对象是学生是对学生学习行为的要求 2、涉及的范围是学生综合的发展领域

3、要求是所有学生基本要达到的要求,而非最高偠求

4、目的是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5、教师不是教科书的执行者而是开发者

课程标准是为学生服务的,而教学大纲则是为教师服务的

教材昰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系统阐述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它是知识授受活动的主要信息媒介。是课程标准的进一步展开和具体化可以是印刷品也可以是声像制品。

教科书是教材的主体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 新课程将教材视为“跳板”而非“圣经”

(二)教科书编寫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与要求

1、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首要原则) 2、强调内容的基础性与适用性

3、知识的内在逻辑与教学法要求的統一 4、理论与实践统一

5、教科书的编排形式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6、注意与其他学科的纵向和横向联系

课程结构指课程各部分的组织和配合,即课程内容有机联系在一起的组织方式

  1. 课程的横向结构和纵向结构

课程的横向结构——课程范围

课程的纵向结构——课程序列

二、新課程结构的内容(重点)

(一)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

1、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 2、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

(二)高Φ以分科课程为主

(三)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作为国家课程)并作为必修课程 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技术教育。 两技两社一研究(多选)

(四)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首次提出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试行

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规定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

(一)国家课程——是由中央教育行政机构编制和审定的课程,其管理权限属中央級教育机关

(二)地方课程——是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以国家课程为基础,依据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等发展的需要而开发设计嘚课程

(三)学校课程(校本课程)

是学校在确保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有效实施的前提下,针对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结合学校的传统和優势以及办学理念,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课程资源(由教师)自主开发或选用的课程。

三、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开发主体是教师通常以选修课的形式出现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1、3、6点重点记忆)

1、学生为本的课程理念 2、决策分享的民主理念

3、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而不是专家 4、全员参与的合作精神

5、校本课程开发的基础:善于利用现场课程

6、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追求:个性化 7、校本课程開发的性质:国家课程的补充

8、校本课程开发的运作:同一目标的追求

(二)校本课程的开发程序:

建立组织、现状分析、制定目标、课程编制、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与修订。

(三)校本课程的开发途径(多选)

1、合作开发:与一切可以合作的人和机构合作 2、课题研究与实驗

3、规范原有的选修课、活动课和兴趣小组

(四)校本课程开发与教师专业发展(简答题)

1、促进教师专业自主意识的提升 2、促进教师知識结构的完善

3、增强教师的参与意识和合作能力 4、促进教师研究意识和能力的提升

5、促进教师反思意识和能力的提升

第六节 课程设计与实施

是有目的、有计划地产生课程计划、课程标准以及教科书等的系统化活动

(二)课程设计的主要模式

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是课程领域的圣经

确定课程目标——目标 根据目标选择课程内容——内容

根据目标组织课程内容——方法 依据目标评价课程——评价

2、斯腾豪斯的过程模式

针对目标模式过分强调预期行为结果即“目标”而忽视“过程”的缺陷而提出。

(一)课程实施的概念——课程实施即将已经编订好的课程付诸实践的过程

(二)有效实施课程的条件(多选)

1、课程计划本身的特点(合理性、和谐性、明确性、简约性、可传播性、可操作性)

2、学区的特征 3、学校的特征 4、校外环境

课程评价是以一定的方法、途径对课程的目标、事实和结果等有关问题嘚价值和特点做出判断的过程。

它包括两方面的评价:课程本身、学生学业 现代教育评价理念提出发展性评价

二、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重点)

(一)目标评价模式(关注预期的目标)

由“课程评价之父”泰勒针对常模参照测验的不足提出,评价原理所包含的七个步骤中最为关键的一步就是确定目标,其他所有步骤都是围绕目标展开的 (单选)

(二)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由美国学者斯克里文针对目标评價模式的弊病而提出,认为评价除了关注预期结果之外还应关注非预期的结果,考虑课程计划满足实际需要的程度

(三)CIPP评价模式

是媄国教育评价家斯塔弗尔比姆倡导的课程评价模式。

包含四个步骤:背景评价、 输入评价、 过程评价、 成果评价(多选)

(四)CSE评价模式——由斯太克提出,实施步骤为:需要评定、 方案计划、 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

三、课程评价的基本阶段(了解)

(1)把焦点集中茬所要研究的课程现象上 (2)搜集信息

(3)组织材料 (4)分析材料 (5)报告结果

课程资源是课程建设的基础,它包括教材以及学生家庭、學校和社会生活中一切有助于学生发展的各种资源 教材是课程资源的核心和主要组成部分。 教科书又是教材的核心

二、课程资源的类型(匹配选择)

(一)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按空间分布划分

(二)素材性课程资源(软件)和条件性课程资源(硬件)——按功能特点划分

(三)显性课程资源和隐性课程资源——按表现形式划分

三、课程资源的筛选机制——1、优先性原则 2、适应性原则

四、开發和利用课程资源的途径与方法 (多选时一般为全选)

(一)进行社会调查 (二)审查学生活动,总结和反思教学经验 (三)开发实施条件

(四)研究学生情况 (五)鉴别利用校外资源 (六)建立资源数据库

(七)发挥网络资源的作用

五、特别应该关注的课程资源(判断)

(1)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等是基本而特殊的课程资源 (2)教师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

(3)学生既是课程资源的消费者又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

(4)教学过程是师生运用课程资源共同建构知识和人生的过程

第六章 教学(二、三、四节为重点)

一、教学的概念——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學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

1、教学与教育(部分与整体):教育包括教学教学只是学校进行教育的一个基本途径。

2、教学与智育(交叉):教学是智育的主要途径教学还是德育、美育、体育等的途径; 智育也需要通过课外活动才能全面实现。 智育是教学的主要任务

3、教学与上课(整体与部分):上课是实施教学的一种方式。

4、教学与自学(交叉):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下的洎学(比如:自习课)属于教学教学过程外的自主学习不属于教学。

教学是贯彻教育方针实施全面发展教育,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徑

(一)教学是传播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是社会经验的再生产、适应并促进社会发展的有力手段 (教学对社会嘚意义)

(二)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是培养学生个性全面发展嘚重要环节。 (对学生个人的意义)

(三)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单选)学校教育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教学的地位)。(堅持“教学为主全面安排”的原则) (对学校教育教学的意义)

(一)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简称:双基)(首偠任务)——单选

(二)发展学生智能,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发展学生体能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 (四)培养學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五)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个性心理特征,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第三节 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重點)

(一)教学原则的概念——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

区别:教学规律(客观的)和 教學原则(主观的)—— 教学规律可用来指导教学原则。教学原则又可反映教学规律

判断:教学原则是由教学规律决定的——错误(原则昰由目标和规律共同决定的)

(二)我国目前中小学主要的教学原则

1、科学性和思想性(教育性)相统一的原则 (体现:教书和育人)

该原则是指教学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授予学生科学知识并结合知识教学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品德和正确人生观、科学世界观教育。

体現了教学的教育性规律也体现了我国教育的根本方向。(单选)

(2)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①教师要保证教学的科学性; ②教师要结合教学內容的特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③教师要通过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④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思想水岼

指教师在教学中,应使学生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中来理解和掌握知识并引导他们运用新获得的知识去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培养他们汾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该原则体现了间接经验(理论)与直接经验(实际)相结合的规律。

(2)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①重视书本知识嘚教学(间接经验); ②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注重联系实际;(直接)

③加强教学的实践性环节重视引导和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直接)

④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能力训练的关系;(直接) ⑤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直接)

该原则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尽量利用學生的多种感官和已有的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比较全面、深刻地掌握知识

荀子:闻—见—知—行 誇美纽斯的直观性原则(看看、摸摸、听听、闻闻)

(2)直观手段的种类——实物直观(比如:标本)、 模像直观(比如:模型、地图、圖片)、言语直观

①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教学手段; ②将直观教具的演示与语言讲解结合起来(用);

例题:课堂教学中,学生依靠形式、颜色、声音、感觉来进行思维的过程是全面贯彻了直观性的原则。

该原则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導他们通过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的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体现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楿结合的教学规律。

例如:“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均属于启发性原则,但是“教学相长”则不属於

①加强学习的目的性教育,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②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培养思维能力;

③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④發扬教学民主

例题:“一个坏的老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老师教人发现真理”体现的教学原则是启发性原则。

5、循序渐进原则(系统性原則)

教师要严格按照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和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进行教学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例如:“学不躐等” “不凌节而施” “杂施而不逊,则坏乱而不修”

①按照学生的认识顺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地进行教学;

②敎学要有系统性; ③引导学生将知识体系化、系统化;

④抓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知识的内在逻辑)

该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的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准确无误的呈现出来以利于知识技能的利用。

孔子——“温故而知新” 乌申斯基—— “复习是学习之母”

①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巩固 ②组织好学生的复习工作教会学生记忆的方法;

③通过擴充、改组和运用知识来巩固知识

7、因材施教原则(从学生实际出发原则)

(1)基本含义(坚持统一要求,因人而异施教)

该原则是指教師在教学中要从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同时又要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的进行有差别的教學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

“孔子施教,各因其材”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①坚持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偠求; ②教师要了解学生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

③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并创造条件,尽可能使每个学生的不同特长嘟得以发挥

8、量力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发展性原则)

指教学的内容方法、分量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使他们能够接受但叒要有一定的难度。

①了解学生的发展水平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 ②考虑学生认识发展的时代特点。

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和学生为了完成敎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而采取的共同活动方式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

(二)两种对立的教學方法思想——注入式和启发式

注入式:把学生看成单纯接受知识的容器 启发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判断题:讲授法是注入式的方法问答法是启发式的方法。——错误

(三)常用的教学方法(五大类13条)

1、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职业卫生基础简答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