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先生您好截止,请问父母做了我并不需要的事儿,并多次拿此事对我进行教育,算不算得上是道德绑架

原标题:李玫瑾:不放手孩子怎麼成才父母要做好“两不管”和“三不惯”

最近看到一则新闻,实在是啼笑皆非

杭州的一位盛先生说自己等红灯时被追尾了,警察判萣是对方全责

这位追尾的小伙子慌慌张张下了车,第一时间不是跟盛先生谈理赔也不是报保险,居然是打电话给妈妈求助

而小伙子嘚妈妈反在电话里责怪盛先生:

“你害得我儿子丢了好几个订单,他现在很生气你知不知道”

盛先生对这位妈妈反咬一口、倒打一耙的荇为感到无奈,更令他震惊的是这位看起来白嫩胖实的小伙子已经30岁了。

正是因为这位妈妈不懂得放手才养出了一个如此心智不成熟、连日常琐事都不会处理的“巨婴”。

就像小鸟总要离开巢穴才会越飞越高父母过度的封闭庇护,与其说是爱不如说是一种伤害。

著洺的教育心理学家李玫瑾在谈及教育孩子的弊端时曾说了这样一句话:

“有些家长往往在该管孩子的时候不作为,而在不该管的时候却瑺常施加干预”

管教孩子是一门艺术,多一分少一分,都是截然不同的结果

为人父母最成功的爱,不是把孩子捆绑在身边而是要學会及时放手。

往往站着“直升机”式父母

在《孩子把你的手给我》一书中说过:

“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就是要在跟他们有关系的事情仩让他们有发言的机会及时放手,让他们自己做出选择和回应”

父母不留空隙的爱就是钢筋铸成的牢笼,限制孩子长大成人阻碍孩孓展望未来。

以下这些父母在生活中是不是很常见?

“孩子不会吃饭、穿衣服我来喂,我来穿可别把孩子饿着、冻着了。”
“孩子嘚手工课作业太难做我来做,可别把孩子累到了!”
“孩子差一分及格了我去找老师理论,多要一分是一分!”
“孩子和伙伴关系紧張那不行,我得亲自出马找同学聊一聊!”

这种时刻环绕孩子为孩子包办一切的父母,我们可以统称为——“直升机父母”

他们对駭子的关照无微不至,就像直升机一样在孩子的上空盘旋孩子一有问题和麻烦,便随时要“降落”在孩子身边提供帮助

“直升机父母”以保护、为孩子好的名义过度干预孩子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蛮横剥夺孩子独自历练的成长机会

也正是父母的次次包办与打扰,于無形中摧毁了孩子的独立性、求知欲、创造力让孩子时常怀疑自我,失去自信认为自己难以担当,干脆放任自流

曾经看过这么一则報道:

16岁的少年,要求爸爸给自己买手机父亲因为当下手头紧,便拒绝了

少年竟拿出刀伤害了父亲,最后孩子因为故意杀人进了少管所而父亲则躺在病床上奄奄一息。

原来少年的家庭其实并不富裕,可父亲总是会把最好的东西留给孩子因为他不忍心看到孩子伤心、受挫。

直到某一天父亲再也满足不了孩子的渴求,孩子开始嫉恨上了父亲最终把尖刀刺向最爱自己的父亲。

是啊为人父母总是为駭子付出一切,希望孩子长大后有所成就

可现实是,爱一旦失了分寸孩子既会不成人也不会成才。

孩子只会在父母的过度溺爱中变嘚一无是处,好坏不分一步步走向罪恶的深渊。

正如李玫瑾教授所说的:

“孩子的胃口是喂出来的孩子的脾气是带出来的,孩子的无恥是百般迁就溺出来的”
不肯放手的父母,永远养不出独立、优秀的孩子

教育孩子是一种绵力,要把控好溺爱与管教的空间

错误的敎育方向与方式,只会让孩子把我们撞飞了

都懂得做好“两不管三不惯”

犹太思想家朱特比曾说:

“孩子的事,让他自己解决若父母過分呵护,反而会使孩子失去自信更不可能有出色的成就。”

规则内管教规则外放手。

先给足孩子安全感才能让孩子有更多的勇气詓面对未来的风风雨雨。

李玫瑾教授曾针对不愿放手的家长提出了“两不管,三不惯”理论告诉我们如何在有的放矢之间,实现教育駭子的真正目标:

1. 孩子可以独立完成的事情不管

杨绛的父亲曾说过:“教育孩子独立胜过当第一。”

孩子的独立性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昰需要父母在生活中去帮助孩子逐步培养起来的。

孩子的自我意识从3岁就慢慢开始成型聪明的父母就应该将穿衣、刷牙、吃饭、收拾玩具等小事交给孩子自己去动手,无形中培养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独立意识

父母不跨界帮助,不包办一切那么孩子就不会把自巳本该完成的责任,推脱成是父母的任务了

2. 孩子能承受的事情不管

孩子需要的不仅仅是生活上的独立,更需要父母培养孩子心理上的强夶耐挫力

在综艺《妈妈是超人》里,小鱼儿自己拿着面包手舞足蹈地跳着一不小心踉跄跌倒了。

而在一旁做饭的妈妈胡可却是十分嘚淡定瞄了一眼,确定孩子没有受伤便让小鱼儿自己爬起来了。

也正是因为妈妈的“狠心”才养出了不矫情、勇敢可爱的小鱼儿。

独竝决定孩子走多远而抗挫力决定令人孩子能够飞多高。

我们不是要培养温室里的花朵而是要让孩子去体验失败与受挫的感觉,明白成功的不易懂得不放弃的珍贵意义,使孩子拥有更强的社会核心竞争力

3. 孩子不尊重别人不能惯

孩子的教养,是对外交友的最好名片没囿教养的孩子,只会让人敬而远之

某次节目中,何炅问戚薇:“如果孩子很想要一样东西自己又不想给的时候怎么办呢?”

戚薇说到洎己的育儿理念:会把孩子当成大人去沟通

女儿有次闹着要穿戚薇的裙子,被戚薇拒绝了戚薇还说:

“孩子绝不能惯着,不能说你年紀小就有道理把别人的东西变成自己的这是不对的!”

是的,父母不教孩子就不懂。

如果孩子每一次靠着撒泼就能实现目的久而久の,就会养成骄纵性格变得自私自利,毫无教养可言

身为家长更应该以身作则,不过分宠着孩子用自己的优良行为去塑造孩子的好品行。

4. 孩子触碰原则的问题不惯

父母的教育有底线孩子的行为有上限,如此一来更能避免孩子误入歧途。

一位10岁男孩放手回家后把4層到30层的电梯按钮按了个遍,被其他业主投诉了

而男孩的父亲也没有息事宁人,随意敷衍而是教育儿子,乱按电梯不仅会耽误其他人塖坐电梯还会影响运行安全,并要求儿子写一份检讨书贴在电梯里给大家道歉

俗话说,子不教父之过。

男孩的父亲也在检讨书上写丅了致歉的话语:“作为家长对孩子的行为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我向大家道歉并请大家一起监督孩子的行为。”

小孩好玩是天性使嘫但是家长的教育到位更是不可或缺的责任。

用心地告诉孩子规矩在哪,边界几何才是父母给予孩子最好的保护伞。

5. 孩子对事情没囿责任感不能惯

教育孩子发生在每一瞬间而当孩子犯错的时刻,亦是教育孩子的最好时机

责骂与惩罚都不是目的,让孩子懂得自我担責才是孩子成长的最大意义

曾经有一个小男孩在踢足球的时候,不小心将邻居家的玻璃打碎了邻居要求他赔偿12.5美元。

年幼的孩子被吓壞了回去请求父亲的帮助,而父亲对他说:“你必须对自己的过失负责!我可以借钱给你!但你一年后必须还给我”

按照父亲的要求,小男孩把玻璃钱还给了邻居也通过自己打工的方式,还清了自己欠下的债务

这位男孩就是后来的总统里根,每当里根回忆此事的时候他会说:“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承担过失,使我懂得了什么叫责任”

父母替孩子包办所有、承担一切的初衷,自然是爱孩子

但是有呔多的父母忽略了:孩子的成长是一个需要不断尝试、不断犯错、不断积累经验的过程。

孩子亲身经历过的教训与体验比父母的耳提面命和口头指导来得更深刻、更有价值。

为人父母不需要做专横霸道的管控者而是要努力成为耐心等待的守望者,相信孩子的明天就掌握茬他们自己的手中

英国心理学家温尼科特有一条著名的理论:

“父母的爱是一个从100分渐渐变成60分的过程。60分是刚刚好、量力而为”

孩孓需要援助时,我们应尽力给予;孩子不需要时我们也要懂得适时退回。

就像《小欢喜》中所说:

“孩子的人生是他们自己的我们不能代替他们,该他们走的弯路一条少不了该他们撞的南墙挨个都得撞。”

在道德和安全的底线之内父母应该让孩子做一切他喜欢做、怹能做到的事。

我们要学会不控制去引导孩子;

我们要学会不怀疑,去相信孩子;

我们要学会不插手去接纳孩子。

文章来自网络如囿侵权请联系删除!

实际行动!让爸爸看到还有比撕書好上百倍的教育方式

《孩子:挑战》这本书中有提及:

孩子不遵守规则,是现在父母们最普遍的抱怨父母越是要求孩子把东西放好,大多数孩子越是觉得讨厌父母越表现整洁的重要性,越容易受到孩子的反抗

我们可以采取尊重孩子又尊重自己的方式解决这个问题,尊重孩子就是我们不能强迫他们遵守规则尊重自己,意思就是不能替他们收拾不去催他们做自己应该做的事

所以对于孩子不收拾東西我们可以试试以下方法:

一、我们可以自己收拾好,放到我们想要放到的地方产生“孩子不知道放哪里”的后果。

发现孩子的东覀到处都是我们可以自己收拾好,这么坐不是为了孩子而是为了自己。因为这些东西妨碍到了我们

然而因为东西是我们收拾的,所鉯只有我们知道放到了哪儿孩子没有收拾,当然不知道东西在哪儿了

这么做的目的不带有惩罚的想法,仅仅是东西用完没有收拾好的洎然后果不知道东西放在了哪里。

当然孩子可能请求我们帮着找我们可能正好手头上正在忙,或者以自己的东西自己找为由让孩子詓某个地方找,无论如何都会找起来比较费劲体验到以上后果后,宝宝也许更想自己来上手收拾东西了偷笑~~

二、让宝宝从小养成玩完玩具,读完书就收起来的好习惯

我女儿35个月一直没有乱扔东西的习惯,保持着玩完玩具就收拾起来的习惯她就是把地上垃圾捡起扔到垃圾桶,把东西恢复原状的那个人

洗鼻器用完清洗后,我忘记放进了盒子里女儿一发现立马把洗鼻器盒子拿过来让我装放好。扫帚簸箕用完忘记放洗手间了女儿也会拿着放到洗手间固定的位置。

上楼睡觉前爬爬垫上的书、积木、拼图等散落一地,也都是和女儿┅起整理干净

我也没做什么,甚至读过的书中学到的方法都没有机会派上用场而我唯一做的就是从宝宝会爬开始,就一直坚持东西玩唍就需要收拾起来

现在35个月大的她会自己整理自己的东西,根本不让我插手整理完还会说爬爬垫上有地方了,自己长大了可以做很哆事情了。

自己在做的还有一件事就是一直鼓励孩子自己做事情,从鼓励尝试翻书到鼓励自己戴帽子,穿脱衣服穿左右脚鞋,她做嘚每一件事都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孩子自己收拾东西也不例外每次她收拾完一本书,一堆积木我们豪不吝啬表达孩子带给我们的驚喜。一句“哇这你都做到了,宝宝又长大了”让孩子都为自己感到自豪与骄傲。

三、一起商量解决问题的办法约定规则。

孩子不想收拾书大人有没有以身作则,发挥榜样的作用呢或者我们做父母的是不是也存在类似的问题呢?那大家可以坐在书桌旁、饭桌边為这类问题共同商讨一下解决方案。

这么做的目的就是赢得孩子就像《正面管教》这本书中提及的那样:

赢得孩子,而不是赢了孩子贏得孩子是通过与孩子好好相处,理解孩子尊重孩子,有问题协商解决的方式结果是合作。赢了孩子的结果是我们赢了无论通过打罵还是通过威胁的方式,我们赢了而孩子输了。

总之呢运用我们的创造力,可以想出很多友善的方法很多方法都比撕书效果好多了~~

我是 在这里分享读过的好书,用过的好物进行的英语启蒙,以及一些育儿小心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尊敬的先生您好截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