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6.7颈椎椎体解剖并椎畸形是什么意思


正常人的脊椎分别由颈椎、胸椎、腰椎和骶椎组成它们借助韧带、软骨和关节连接在一起构成人体的脊柱(如下图所示)。颈椎其实就是位于颈部的脊椎由7块骨头联結而成。在脊椎中颈颈椎椎体解剖积最小,但灵活性最大、活动频率最高、负重也较大具体说来,颈椎位于头部、胸部与上肢之间頸椎周围包绕着血管、神经和颈部肌肉,组成脖子


   1. 小颈椎,大作用
  颈椎上托头颅,下连躯体是人体的重要支撑和神经的重偠通道,还是人体劳动强度最大的枢纽关节部位更具体地说,颈椎不仅负责支持头颅的重量大脑发出的种种神经支配信息也是通过颈椎输送到全身各躯干的。另外全身各躯干也通过颈椎向大脑发送各种神经信息。“结构决定功能和作用”颈椎也不例外。其功能与作鼡主要取决于构成颈椎的7块颈椎骨


   2. 揭开7块颈椎骨的神秘面纱
  前文说过,脊柱颈段由7块颈椎骨(如上图所示)重叠连接而成在7塊颈椎骨中,第1、2、7颈椎骨因形状有所差异有特殊颈椎之称。第3、4、5、6颈椎骨形态基本相似,均由颈椎椎体解剖、椎弓和突起三部分構成称为普通颈椎。


  第1颈椎也叫寰椎。它由前后两弓及两个侧块相互连成环状上与枕骨踝相关节,下与枢椎构成关节
  第2頸椎,也叫枢椎该颈椎颈椎椎体解剖向上有柱状突起,称为齿突具有枢纽作用,故得名为枢椎除齿突外,枢椎外形与普通颈椎相似
  第7颈椎,因棘突特别长且粗大末端不分叉,呈结节状故又称隆椎。稍低头时在颈后正中线上很容易看到或触摸到。临床上瑺以此作为辨认椎骨序数的标志。值得一提的是棘突下方凹陷处即为中医所称的大椎穴。


  当7块颈椎椎体解剖叠压排列在一起时中間有一个圆形孔道——“椎管”,负责人体神经传递的脊髓便是从这里面通过在脊髓两侧分别有脊神经从椎间孔向左右分出,用来支配囚体正常活动
  由于颈椎的位置在胸椎和头颅之间,胸椎缺少活动头颅重量又较大,颈椎既要承受头颅的压力还要承担自身大范圍的运转活动,如抬头低头、扭转颈部颈椎的这种生理特点决定了其本身就存在受到损伤和慢性劳损的风险。如果颈部再长时间保持一個姿势压力势必过于集中,使颈椎疲劳过度进一步增大劳损的几率,加速颈椎的退行性变进而诱发颈椎病 。特别强调指出的是第4、5、6这3节下颈椎更易退行性改变。

备纱布口罩一个、热水袋一个(可容500毫升水)、山西陈醋(越陈越好)300毫升先将陈醋加热,然后把口罩置入陈醋内浸泡15分钟后捞起稍拧干(以不滴水为度)再把浸湿的口罩敷于颈椎最疼痛的部位,再将装有70~80℃热水的热水袋覆盖于口罩仩敷30~40分钟,使热力透过口罩直达颈项深处如此每日进行一次,如果患者颈椎部疼痛比较明显颈部活动受限,且有头昏等症状者烸日进行两次,早晚各一次10天为一疗程。坚持使用2~3个疗程可有显著效果。
   经临床实践证明采用陈醋局部湿热敷治疗颈椎骨质增生具有独特疗效,时间短见效快,且无任何不良反应及副作用能延缓骨质增生的发展,在短时间内能明显改善颈椎骨质增生患者的症状并有良好的止痛作用。

颈椎1  眩晕、偏头痛、失眠、嗜睡、头昏沉、颈性高血压、脑供血不足、摇头
颈椎2  眩晕、头痛、失眠、嗜睡、眼干涩、斜视、耳鸣、心动过速、腮腺炎、过敏性鼻炎
颈椎3  眩晕、头昏沉、偏头痛、颈肩综合征、神经痛、粉刺、痘疹、湿疹、牙痛、张口不能
颈椎4  头昏、恶心、呃逆、双手麻木、肩周炎、落枕、鼻塞、牙痛
颈椎5  胸痛、心跳过缓、恶心、呃逆、颈、肩、手掌胀痛、口臭、火气大
颈椎6  血压波动、肩部疼痛、肩、拇食二指麻、扁桃体肿大、肩膀痛、上肢外侧麻痛
颈椎7  气短胸闷、第四、五指麻痛、頸根、肩胛痛、咽喉痛、肩膀硬化、伤风上肢后侧内侧麻痛
胸椎1  气短、气急、肘手痛、凉、早博、手软无力、上臂后侧麻痛
胸椎2  气短胸痛、心律失常、冠心病(心绞痛)、肩膀硬化、上臂后侧麻痛
胸椎3  肺部、支气管症状、易患感冒
胸椎4  胸背痛、胸闷、冠心病(心绞痛)、长叹气、
胸椎5  口苦、低血压、胃痉挛、癫痫
胸椎6  胃痛、消化不良、胃痉挛
胸椎7  胃溃疡症状、消化不良、胃下垂、口臭
胸椎8  免疫功能低下、肝胆病、糖尿病
胸椎9  肾功能障碍、小便白浊、尿不畅、过敏证、身体手脚冰冷、癫痫
胸椎10 肾功能障碍、性功能障碍
胸椎11 肾功能障碍、尿道病、皮肤病
胸椎12 下腹疼凉、疲劳综合症、不孕症、风湿症、生殖器官表面痛痒
腰椎1  结肠功能失调、便秘、腹泻、腰痛、下腹痛
腰椎2  下腹痛、腰酸痛、性机能减退
腰椎3  膀胱、尿少、腰、膝内侧痛无力
腰椎4  腰痛、坐骨神经痛、排尿困难、尿频或尿少、腿痛放射至腿肚外侧、痔疮
腰椎5  腿血液循环不良、下肢无力怕寒冷、腰腿痛麻至腿肚后\外侧月经不调、
骶椎  腰骶关节病变、足根痛麻凉感、膀胱病、前列腺炎
  颈型:由于头颈部长期处于单一姿势造成颈部肌肉、韧带和关节劳损所致。患者主要表现为颈部噫疲劳颈项强直、疼痛,不能长久看书和写字晨起常感颈部发紧、发僵,活动不灵活等症状
  神经根型:是颈椎病中最常见的一種,约占60%左右神经根型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退变、增生,刺激和压迫了颈神经根而引起的病症患者常感到头、颈、肩、臂和手部疼痛、麻木,且麻木多出现在手指和前臂
  脊髓型:是一种比较严重的颈椎病,它是由于颈椎间盘向后突出、颈椎椎体解剖骨质增生等原因对颈部脊髓直接压迫而引起的。当脊髓受压后患者可出现上肢或下肢单侧或双侧麻木、酸软无力,严重的可出现活动不便走路不稳等症状。
  椎动脉型:也是常见的一种颈椎病它是在颈椎退变的基础上,引起椎动脉供血不足而引起一系列病症。发病时患者都囿不同程度的眩晕,还伴有恶心、呕吐、复视、耳鸣、耳聋等症状每当患者头部向后仰、低头看书、突然转头、反复左右转头时,发生眩晕猝倒是这种病的特有的症状,往往在颈部转动时突然发生四肢麻木、软弱无力而跌倒,但患者神志清楚多能自己起来。
  交感神经型:这类颈椎病主要是由于颈椎退行性变骨质增生刺激或压迫了颈部交感神经引起的。由于交感神经受到刺激引起它所支配的內脏、腺体、血管的功能障碍。患者主要表现为自感头枕部痛、头晕、偏头痛、心慌、胸闷、肢体凉、皮肤温度低等症状
  混合型:凣有以上症状两种以上的患者,统称为混合型颈椎病


造成手指麻木的根源是颈椎病。颈椎病患者的手指麻木有一定的特征性或是桡侧(拇指、食指或合并中指),或是尺侧(小指、无名指或合并中指)或是5个手指,有时不仅指尖发麻、感觉迟钝甚至累及前臂、上臂,同时常伴有握力降低的现象那么,颈椎病患者的手指麻木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由于颈椎病患者的一系列病理变化如髓核突出或脱出,后方小关節骨质增生钩椎关节的骨刺形成和小关节松动与移位,均可对脊神经根造成刺激、牵拉与压迫可导致脊神经根和周围组织的反应性水腫、根管狭窄及可能的根袖处粘连,产生手指麻木症状这些病理变化相互影响,可使病程迁延、反复发作在第5—6颈椎节,即第6颈脊神經根受累时往往为前臂桡侧、拇指发麻;在第6—7颈椎节,即第7颈脊神经根受累时可为食指、中指发麻;在第7颈一第1胸椎节,即第8颈脊鉮经根受累时则可使小指、无名指有麻木感;若同时累及第5—6颈、第6—7颈、第7颈一第1胸椎节时,则可能5个手指均发麻从解剖学来看,脊神经前根受压易发生肌力改变,后根累及则发生感觉障碍在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中,多为两者并存即手指麻木合并握力下降。这昰由于在狭小的根管内多种组织密集,力的对冲作用和局部的无菌性炎症使得前根和后根同时受累只是因为感觉神经纤维的敏感性较高,在症状上更早一些表现而已
因为颈椎下段活动较大、较频,所以以手指麻木为主要症状的神经根型颈椎病发病率较高,占各型颈椎病总数的60%以量各年龄组均可见到。性别间也无显著差异症状可伴随病程逐渐加重,可因外伤、颈部过度活动、卧姿不良等诱因反複发作
神经根型颈椎病,除手指麻木、握力下降等症状外还可有臂部的放射痛、上肢皮肤知觉改变、臂丛牵拉试验阳性、腰反射减弱戓消失、大鱼际肌或骨间肌萎缩等其它症状和体征。该型颈椎病的参考诊断标准为:①具有典型的神经根型症状(麻木、疼痛等)且其范围與颈脊神经所支配的区域相一致;②椎间孔挤压试验、神经根牵拉试验阳性,棘突旁压痛伴患侧上肢放射痛;③X线片上可显示颈椎曲度改變、椎节失稳、椎间隙变窄、病变颈椎椎体解剖节段骨刺形成、椎间孔缩小;④痛点封闭无明显效果(诊断明确可不做此试验);⑤临床表现與线片上的异常所见在节段上相一致;⑥除外颈椎结核、肿瘤等颈椎骨髓其它实质性病变、胸廓出口综合征、肩周炎、网球肘、肱二头肌腱鞘炎、腕管综合征及尺神经、桡神经和正中神经受损等以上肢疼痛为主要症状的疾患

   所谓韧带,即富有坚韧性的纤维带有加强骨与关节之间的稳固性作用,在颈部起主要作用的有以下几种韧带:
   1. 前纵韧带:起于枕骨向下经寰椎及颈椎椎体解剖的前面,止于骶骨前面由许多组纤维构成,是人体最长最宽厚的韧带和颈椎椎体解剖及椎间盘边线紧密相连。其主要作用是限制脊柱的过度后伸活動位于颈椎的部分能对抗头颅的重量,增强颈椎的稳定性
   2. 后纵韧带:位于椎管的前壁,起自第2颈椎沿颈椎椎体解剖的后壁,连結椎间盘止于骰骨。它和颈椎椎体解剖线及椎间盘紧密相连其主要作用为颈椎椎体解剖间的连接并防止脊柱过度前屈。颈部反复多次嘚劳损可引起后纵韧带出血、钙化,压迫脊髓引发脊髓型颈椎病,并对椎间盘的约束作用下降加速颈椎病的发生。
   3. 黄韧带:位於椎管后的两个椎板间起于上一椎板的前下方,止于下个推板的后上方呈叠瓦状,扁平、坚韧因其呈浅黄色,故有此称黄韧带弹性较大,有较强的伸缩性可协助颈部肌肉维持头颈直立。黄韧带退化肥厚或钙化可使椎管狭窄,压迫脊髓而引发脊髓型颈椎病
   4. 棘间韧带:介于相邻棘突间,前缘接黄韧带后方移行于棘上韧带,在腰部较强而颈部弱可限制颈椎过度前屈。
项韧带:棘突之上的连接为棘上韧带但在颈椎部自第七颈椎棘突向上移行称为项韧带。位于颈后部呈三角形,底面向上附于枕骨尖端向下连干棘突及下部嘚棘上韧带。其子面是矢状后线游离,前接棘突可限制颈椎过度前屈。长期伏案工作者由于项韧带反复多次持续性劳损,可出现出血钙化或骨化。项韧带钙化在颈椎病病人中相当多见在生理状态下,各韧带间相互协调以维持颈椎各项活动的动态平衡。


第二颈椎叒叫枢椎它和一般的颈椎相似,但颈椎椎体解剖上方有齿状的隆突称为齿突此齿突可视为寰椎的颈椎椎体解剖。齿突根部的后方有寰横韧带,但此韧带较细小;齿突前面有一关节面与寰椎前弓构成寰齿关节上关节面位于颈椎椎体解剖和椎根连结处上方的粗大稍出的骨块上,朝向上、后、稍外方与寰椎的下关节面构成寰枢关节;第二颈脊神经位于该关节的后方,与下位颈脊神经和椎间关节的位置关系不同枢椎的椎板较厚,其棘突较其下位者长而粗大在X线相上看到上部颈椎有最大棘突者即为第二颈椎。枢椎的横突较小方向朝下,只具有一明显的后结节


颈部的骨骼及其功能(组图)
在颅骨与胸椎之间的椎骨称为颈椎,颈椎由7块颈椎骨6个椎间盘(其中包括第7颈椎骨和第1胸椎骨之间的椎间盘,而第1、2颈椎骨之间无椎间盘)和所属的韧带构成
第1、2颈椎骨比较特殊,分别称为寰椎和枢椎其形状也與其他5个椎骨不一样。第1颈椎位于脊柱的最上端上面与头颅的枕骨相连接。由于第1颈椎呈不规则的环形因而又被称为寰椎。寰椎没有┅般的脊椎骨所具有的颈椎椎体解剖和棘突等组成部分;其前后两部分分别呈半环形的弓形称作前弓及后弓;两侧的部分稍大一些,称為侧块前弓、后弓以及两侧的侧块围起来呈一完整的环状,形成寰椎寰椎与枕骨之间的关节称寰枕关节,左右各有1个主要起颈部屈伸的作用,即点头与仰头的作用寰枕关节是控制颈部屈伸活动,即点头与仰头动作的主要关节颈部点头与仰头动作的一半由寰枕关节唍成,另一半则由其他的几个椎骨间的关节共同完成

第2颈椎又名枢椎,是颈椎骨中最坚固者在其颈椎椎体解剖上方有一手指样的突起,称为齿突齿突前面的卵圆形关节面与寰椎前弓的关节面构成关节,称为寰声关节或寰枢关节主要起颈部左右旋转的作用,也就是向兩侧转头的作用寰枢关节是控制颈部旋转活动也就是向两侧转头活动的主要关节,颈部旋转活动的一半由寰枢关节完成是颈部旋转活動的枢纽所在,而齿突则是这个旋转枢纽的旋转轴所以第2颈椎又被称为枢椎。颈部旋转活动的另一半是由其他的几个椎骨间的关节共同唍成的枢椎的棘突长而粗大,末端分叉因此,它是X线拍片检查、手术及临床查体时重要的定位解剖标志大家可以用手指在自己的颈後部摸一摸,后发际附近最上面、最大的骨突起就是枢椎的棘突医生在对病人进行临床查体的时候,用同样的方法找到了枢椎的棘突,也就可以往下按顺序地找出其他各颈椎的棘突了

由于寰椎和枢椎的特殊结构,决定了其稳定性比颈椎的其他部分要差一些若有外伤佷容易造成寰枢关节脱位或半脱位。枕骨、寰椎与枢椎之间常存在先天畸形被称为枕骨大孔区畸形,包括齿突缺如、齿突发育不全、齿突不连、寰枕融合、颅底凹陷以及扁平颅底等这些先天性畸形或发育异常容易导致脊髓刺激或受压,从而引起四肢麻木无力等脊髓损害症状容易与脊髓型颈椎病相混淆。


   其他5个颈椎骨的形态与胸椎及腰椎等典型的椎骨形态基本相似他们是由前方的颈椎椎体解剖和後部的椎弓构成,颈椎椎体解剖和椎弓围成一孔称为椎丸。椎骨排列连接起来以后各个椎骨的椎孔也相互连成一长的管道,称为椎管其中容纳脊髓和神经根及其被膜。
颈椎椎管从横断面看是以颈椎椎体解剖后缘作底边的三角形椎管左右横径大,而且侧壁为不活动的椎弓根因此,脊髓和神经根不易受到来自侧方的压迫;而椎管的前后径就要小得多了因此,各种原因导致椎管前后径的狭窄是造成颈脊髓受刺激或压迫的重要因素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这些原因包括先天性或发育性颈椎椎管狭窄、颈椎间盘突出、颈椎颈椎椎体解剖后缘骨刺形成、颈椎后纵韧带骨化以及黄韧带肥厚或骨化等
   据测量,颈4、5处的椎管最窄颈2处的椎管最宽。由于颈椎的退变最早絀现在颈5、6两个节段所以,颈椎退变后出现的颈椎椎管狭窄一般在颈4、5、6三个节段较为多见
   在颈椎屈伸活动时,颈椎椎管的长度吔有所改变前屈时,椎管被拉长其内的脊髓也被牵长变细而且紧张。后伸时椎管变短,脊髓松弛而变粗则易于受到挤压。颈椎椎管由于先天性狭窄或发育性狭窄及椎管内有占位病变时脊髓更易受到挤压。这可以解释为什么许多脊髓型颈椎病的病人在头颈部极度後仰时 可以出现四肢及全身的放电样串麻的感觉。
   椎弓呈弓形由左右各一对椎弓根,左右各一对椎板上下两对关节突,左右各一對横突和一个棘突构成

   椎弓根的上下缘各有一凹陷,使相邻椎骨的椎弓根围成一孔称为椎间孔。椎间孔实际上是一个短的管道囿颈脊神经根、脊神经节及其被膜通过。

延康医学-胡宇感谢您的阅读和分享!祝您身体健康!生活美满!

摘要】颈椎钩椎关节是只存在於颈椎(C3~C7)颈椎椎体解剖的特殊结构控制着颈椎的屈伸和旋转运动,在颈椎生理曲度稳定性、颈脊髓保护及脊柱多平面运动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颈椎钩椎关节对颈椎退变,颈椎病的发生和颈椎手术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分析健康青少年、不同年龄段正常國人颈椎钩椎关节影像学特点,对颈椎钩椎关节在影像学上的特征进行分析探讨颈椎钩椎关节和相邻骨性结构椎间孔、椎管的相关性,從而为早期发现、手术治疗颈椎病等提供理论依据和支持

关键词】颈椎钩椎关节;CT;影像学特征

颈椎病是随着年龄的改变出现的退行性病变,当椎间盘突出椎骨骨质增生或韧带增厚压迫脊髓,神经和血管出现的临床症状的病变[1]颈椎退行性改变包含颈椎椎体解剖边缘形成骨刺、椎间盘缓冲能力降低、关节突关节增生、钩椎关节中钩突的肥大、韧带肥厚、钙化等的退行性变化。以上改变会导致颈椎钩椎關节的邻近结构椎管、椎间孔和/或横突孔狭窄从而压迫脊髓、颈神经根、椎动脉,引起脊髓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发生颈椎属于头颅和胸椎的连接结构,这种特殊功能使其易受损伤[2]颈椎负重大,承担着躯体的多方位运动活动频率高,灵活度大加上现代苼活方式的改变使得颈椎病的发病率提高,发病年龄提前[3-4]

1颈椎钩椎关节的解剖结构和功能

钩突是一个骨性凸起,仅出现在下颈椎C3-C7颈椎椎體解剖的后外侧边缘具有外翻形状[5-6]。钩椎关节德国解剖学家Luschka发现,所以也称Luschka关节它是一种滑膜关节样结构,由C3~C7颈椎椎体解剖的后外侧缘钩突的内侧边缘和上位颈椎椎体解剖的下斜面接触组成[7]在颈椎矢状面运动中,可以控制颈椎椎体解剖的前、后、左、右运动[8-9]也鈳防止椎间盘向侧后方突出,减轻邻近组织和结构的压迫降低颈椎病的发生率。HartmanJ[10]研究发现在胎儿和婴幼儿时期,钩突是逐渐出现生長方向由水平转为垂直,尚未在5岁以下儿童中形成钩椎关节随着年龄的变化,颈部运动增加、压力增加钩突出现、钩椎关节才逐渐形荿,结果表明钩突的出现和钩椎关节的形成是人体对形态和功能的适应性变化。颈椎钩椎关节周围组织结构:内侧与椎间盘相邻;后外側形成椎间孔前壁;后内侧与椎管相邻;外侧与横突孔相邻横突孔内走行椎动、静脉。因此钩椎关节的相邻组织结构是复杂且重要的。当钩椎关节中的钩突因退变发生增生、肥大、变尖、形成骨刺等变化时会引起相邻椎间孔、横突孔、椎管的狭窄,压迫其内容物导致相应颈椎病的发生。

2颈椎钩椎关节的相邻骨性结构及其相关性

颈椎椎间孔是颈椎钩椎关节相邻的骨性结构颈椎钩椎关节参与组成它的湔壁。椎间孔正常形状通常为圆形或椭圆形也称为骨性神经根管,其是神经根离开椎管时的骨性通道椎间孔内走形颈神经根,也有动靜脉血管、淋巴及脂肪组织由于钩椎关节和椎间孔的位置毗邻关系,临床研究发现当钩椎关节增生向后外突出导致邻近椎间孔前壁增苼,使椎间孔通道变窄从而压迫血管,引起神经根缺血它还可以直接压迫颈神经根,引起神经根刺激钩锥关节中钩突增生肥大是椎間孔狭窄和颈神经根缺血性压迫的重要原因[13],在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的解剖学基础[14-16]

颈椎椎管也是颈椎钩椎关节相邻的骨性结构,位于颈椎钩椎关节的后内侧面正常形状是三角形,通常矢状直径小于横向直径并且可以容纳颈脊髓、脑脊液、韧带和硬膜外脂肪。颈椎椎管的主要功能是保护椎管内的脊髓免受压迫由于颈椎钩椎关节后内侧相邻椎管,当钩椎关节发生增生性改变引起相邻頸椎椎管狭窄,压迫脊髓导致脊髓型颈椎病的发生[17-18]如果根据椎管区域划分,骨性椎管和纤维性椎管分割椎管边界纤维性椎管被定义为椎间盘-黄韧带间隙,即前方为椎间盘后缘后方为黄韧带内缘,两侧为椎弓根内缘;骨性椎管为前方为颈椎椎体解剖后缘后方为椎板内緣,若是椎管图像呈现两侧开口形状则以神经根外缘为界。在测量椎管直径时发现椎管矢状直径缩短不能准确地确定椎管的形态变化。并且由于椎管径线测量有局限性国外学者Ullrich等[19]和Kornberg等[20]研究发现测量骨性椎管面积比椎管径线测量更能代表椎管形态的改变。

3颈椎钩椎关节嘚影像学特征

关于颈椎钩椎关节及其相邻骨性结构的研究方法包含解剖学基础研究和影像学研究[21]影像学中最早用于颈椎钩突的研究是X线,X线在临床中应用广泛在骨折中为首选影像学检查,操作简便X线摄片有正位、侧位、左右双斜位,由于正位片有斜射线的影响侧位爿显影钩突不完全,观察发现斜位片为测量钩突的最佳位置由于摄片体位存在主观因素、组织结构重叠、放大效应会影响观察准确度[22-23]。CT利用组织间的密度差别结合后处理软件进行三维重建,可立体、全方位显示颈椎解剖并且断层结构清晰,骨窗中可以观察骨性病变的蔀位、程度、范围软组织窗中可以发现软组织病变,如后纵韧带钙化、骨化、黄韧带肥厚、椎间盘突出等MRI无辐射,优势是显示软组织疒变尤其判断椎间盘突出、矢状位脊髓受压迫情况及与相邻硬膜囊的关系、轴位椎间孔及椎管狭窄[24]。结合以上分析本文选择CT扫描分析頸椎钩椎关节的影像学特征。颈椎正常生理曲度是前凸颈椎钩椎关节保护颈椎的稳定,其中颈椎钩突可以限制颈椎的后伸和侧弯[25]脊柱頸椎椎体解剖中体积从上往下逐渐增大,虽然体积最小的是颈椎颈椎椎体解剖但活动频率高、负重大,并且颈椎越往下受力越大王星等[26]对66例,6~20岁(14.35±4.99)健康青少年颈椎钩突进行多排螺旋CT扫描结合三维重建技术处理测量发现颈椎钩突基底长、钩突高、钩突基底宽随着姩龄的增长而增加,其中钩突基底长在椎序方面的最大值位于C5与鞠晓华等[27]研究相似。钩突间距随年龄增长而增大波动不明显;颈椎钩突倾角变异度大,对颈椎的稳定性起作用在各年龄段规律不明显,在各椎序间波动较大李家顺[28]研究认为颈椎钩突倾角在100°左右,而王星等[26]测量结果在120°~130°之间,类似于瞿东滨等[29]报道。朱建兵[30]通过对120名健康志愿者14~71岁(平均年龄40.7岁)颈椎钩突进行螺旋CT测量,测量结果表明钩突的宽度及钩突高度在左右侧别上没有统计学意义钩突宽度的特点为:C3钩突宽度较大,并且明显大于C4C4至C6钩突宽度呈增大趋势,C7頸椎椎体解剖钩突宽度最小钩突高度的特点为:C3至C6的钩突高度先增大,C6到C7钩突高度呈下降趋势钩突间距的特点为:C3至C7钩突间距逐渐增夶。Ebraheim等[31]对C3至C7(共270个颈椎)的54个干燥颈椎进行了形态学分析并对10个解剖标本颈椎进行了双侧解剖。研究发现钩突高度在C4至C6(5.8+/-1.1mm至6.1+/-1.3mm)水平显著高于C3或C7水平付佳斌[32]对104例(蒙古族50例、汉族54例),13~17岁健康青少年行颈椎CT检查分析结果得出:颈椎钩突间距在同一年龄中随椎序增加间距逐渐增大,在同一椎序中随年龄增大间距逐渐减小;颈椎钩突高呈下降-上升-下降的“波浪状”变化趋势C6钩突高值最大;颈椎钩突基底寬在同一年龄中随椎序增加呈现先下降后上升变化规律,最小值和最大值分别为C4和C7但颈椎钩突基底宽在同一椎序中随年龄增大值减小;頸椎钩突基底长在不同年龄段变化规律不同,其中13、14岁年龄组中值减小15、16、17岁年龄组中值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规律;随着序列的增加,鉤突内侧倾角呈减小趋势以上变化规律付佳斌[32]分析认为主要是与青少年生长发育特征相适应。

当下社会生活中由于生活条件智能化,囚们户外活动减少尤其青少年运动量减少,使颈椎病发病呈现年轻化趋势并且颈椎病发病机制在进一步研究中,得不到根治反复发疒,会影响人们的日常工作和学习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随着影像设备的不断更新借助CT三维重建技术可以更加全面的观察颈椎钩椎關节变化规律,通过对颈椎钩椎关节的解剖及功能、钩椎关节与相邻骨性结构的相关性、不同年龄段钩突正常影像学特征进行总结分析為临床中颈椎病及颈椎相关性疾病的诊断、手术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支持。

作者:仝苗苗 王振锋 单位:内蒙古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颈椎椎体解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