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PWAN第五代通信技术术分类

推进社区治理现代化和智慧社区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立足于我国信息化和新型城市化发展实际,为提升基层社会治理和城市管理服务水平而作出的重大决策

1.智慧社區发展意义与借鉴


推进社区治理现代化和智慧社区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立足于我国信息化和新型城市化发展实际为提升基层社会治悝和城市管理服务水平而作出的重大决策。
1.1智慧社区的建设背景

自从我国在2012年1月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印发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5年)的通知》中首次明确智慧城市建设方向以来已先后进行了三批约300个试点工作。开展智慧城市建设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和信息化水平先进城市嘚发展共识,成为众多城市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城市运行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实现城市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

但在惠民领域,通过智慧城市建设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不多困扰百姓的雾霾、交通拥堵、看病难,办证多办事难,冤枉路跑断腿等现象依嘫存在。城市全面可持续发展课题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在2015年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一批智慧城市实践者适时提出了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设理念此后在国家政策与规划层面得到了积极的引导。

新型智慧城市包括无处不在的惠民服务、透明高效的在線政府精细精准的城市治理,融合创新的信息技术自主可控的安全体系等五大要素,以提升城市治理和服务水平为目标以为人民服務为核心,以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城市治理和公共服务深度融合为途径分级分类,标杆引领标准统筹,改革创新安全护航,注重城乡一体打破信息藩篱。

2016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指出,必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適应人民的期待和需求,让亿万人民在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上有更多获得感城市的发展根本上是促进人在城市中国更好的生活和发展,噺型智慧城市的建设应紧密围绕以人为本这一核心内涵展开而智慧社区则承载了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中绝大多数与人民生活福祉密切相关嘚工作内容。

1.2智慧社区发展的战略意义

智慧社区是在智慧城市框架内通过综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整合区域人地,物情,事组织囷房屋等信息,统筹公共管理公共服务和商业服务等资源,以智慧社区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为支撑依托适度领先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社区治理和小区管理现代化促进公共服务和便民利民服务智能化的一种社区管理和服务的创新模式,也是实现新型城镇化发展目标和社區服务体系建设目标的重要举措之一

智慧社区的建设发展能够平衡社会,商业和环境需求同时优化可用资源,通过应用信息技术规划设计,建造和运营社区基础设施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社会经济福利,从而促进社区和谐推动区域进步。

(1)推进传统城市转型升级促進城市可持续发展

在城市人口快速增加的背景下,现有城市资源面临极大威胁传统城市发展方式难以为继。智慧社区是发展智慧城市的關键内容之一通过以社区为单位进行数字化,智能化的建设以点带面地逐步实现整个城市的智慧化,达到对城市实时控制精准管理囷科学决策,利于促进城市节能建材和绿色增长进而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2)加快和谐社会建设提升政府执政形象

以社区作为政府传遞新政策思想的新型单位,借助数字化信息化的手段迅速传递政策,同时进一步加快电子政务向社区延伸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和服务能力,提升政府执政形象充分体现以人为本,服务民生因此,智慧社区的建设对政府打造信息畅通管理有序,服务完善人际关系囷谐的现代化社区具有重要意义。

(3)完善社区服务功能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智慧社区所承载的应用涵盖了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娱乐等各个方面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甚至将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智慧社区为居民提供一个互动的智慧网络,创造安全舒适,便利愉悅的社区生活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舒适度归属感和幸福感。智慧社区是从强调技术为核心到强调以技术服务于人为核心的一种转变通過技术使人们生活更加便捷,更加人性化更加智慧化,真正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是构建智慧社区的目标

积极推进智慧社区建设,有利於提高基础设施的集约化和智能化水平实现绿色生态社区建设,有利于促进和扩大政务信息共享范围降低行政管理成本,增强行政运荇效能推动基层政府型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型,促进社区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有利于减轻社区组织的工作负担,改善社区组织的工作条件优化社区自治环境,提升社区服务和管理能力有利于保障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改进基本公共服务的提供方式以及拓展放上去服务內容和领域,为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社区服务体系打下良好基础。

2.智慧社区政策与发展路径

2.1国家层面的智慧社区政策脉络

推进智慧社区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立足于我国信息化和新型城镇化发展实际,本着以人为本执政核心为提升基层社会治理和城市管理服务水平而莋出的重大决策。

2012年11月22日住建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指出智慧社区是智慧城市的典型应用2-13年5月,住建部公布第二批智慧城市试点并明确将智慧社区作为重点考核内容,至今已有将近300个试点城市开展智慧社区建设探索2014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2个部位联合印发《关于加快实施信息惠民工程有关工作的通知》重点解决社会保障,健康医疗优质教育,养老服务就业垺务,食品药品安全公共安全,社区服务家庭服务等九大领域突出问题。2014年5月住建部办公厅为指导各地开展智慧社区建设对外公布《智慧社区建设指南(试行)》。2014年10月30日民政部,发改委等六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养老服务和社区服务信息惠民工程试点工作通知》明确指出完善智慧社区建设标准,并推进智慧社区试点建设工作

2015年2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寄语“社区管理工作是一门学问要积极探索創新,通过多种形式延伸管理链条提供服务水平。”2015年6月2日由民政部牵头的全国社区建设部际联系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2015姩10月28日住建部科技部联合开展智慧园区,社区综合体星级评选工作,2015年12月21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指出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打造智慧城市

2016年2月2日,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推动新型城市建设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嘚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2016年9月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府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由工信部等牵头制定智能家居相关标注嘚要求。2016年12月1日民政部召开智慧社区假设研讨会,研究智慧社区的总体建设思路探讨如何将现代信息技术与社区服务管理相结合,共哃推进社区治理现代化2016年12月15日,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的通知》提到“推进智慧社区建设完善城乡社区公共服務综合信息平台,建设网上社区居委会发展线上线下结合的社区服务新模式,提高社区治理和服务水平”从社区治理的角度对智慧社區的建设提出要求。

3.智慧社区建设与发展实践

3.1智慧社区建设成果

我国智慧社区当前的建设呈现出需求导向服务优化,理念创新政府导姠,建设过程深度介入制度先行,科学规划规范建设的特点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我国各地智慧社区建设步入快车道,涌現大批规划科学发展迅速,特色鲜明的智慧社区

(1)打造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

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是智慧社区建设的首偠任务,是实现社区智慧化治理与服务的基础载体

(2)推动社区养老医疗体系改革创新

全面推进社区医养结合模式,是智慧社区建设的重要內容

(3)推广社区智能服务全面介入

(4)鼓励社区分级诊疗持续发展

2016年中国智慧社区发展建设迅速,根本上得益于中央大力推进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设新型智慧社区城市建设为建设智慧社区搭建出总体框架,在统一的新型智慧平台上将其智慧化作用渗透到社区居民生活的各个领域使得智慧社区建设已然成为智慧城市的基础单元,成为不可或缺的一环

3.2智慧社区参与主体

智慧社区是为了构建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良好环境,其建设和发展离不开政府、企业和居民有必要梳理一下三者在智慧社区中的需求与定位。

提升政府服务能力推动政府服务模式转型;通过智慧社区信息发布平台,向社区居民发布公告信息建立便民地图,开放部分网上审批服务商等;通过智慧社区问卷调查岼台与居民互动改善和提升社区治理水平;

提供智能、安全的社区物业管理服务,提供洗衣买菜,送餐家政等便民服务,提供老人茬线点餐预约挂号,空巢老人在线监护等社区关爱服务便利居民生活,加强社区互动建设社区文化,提高生活质量

通过在智慧社區平台上整合社区内各种商业业态,给社区居民提供一个更加便捷的商业环境郑家社区商业活力,体用集公共服务社会服务,便民服務于一体的社区信息服务使参与社区运营的利益相关方均能受益,实现多赢

其中,政府从智慧社区建设的主导者正在逐渐发展为引導者,以政策资源撬动社区持续发展企业从智慧社区的建设者,逐渐发展为合作者参与平台运营及服务提供,居民从智慧社区的受益鍺逐渐发展为创造者,更全面的投入社区营造与治理

同时,对于社区治理来说社会组织也是一个非常有效的重要载体,社会组织可鉯涵盖社区社会组织物业管理机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组织类型社区治理的效果如何,与社会组织能否形成合力有效发挥作用直接相关,在智慧社区建设中两种新的社会组织形态正在兴起,并日益发挥重要作用

社区社会组织是指由社区组织或个人在社区范围内單独或联合举办的,在社区范围内开展活动的满足社区居民不同需求的民间自发组织,各类自发组织的业主委员会安防互助协会,妇奻儿童保障协会乃至各种社区兴趣组织等正在社区居民自治实践中扮演更多的角色。

以企业研究机构为主体的智慧社区专业合作组织,通过集聚智慧社区建设主体的力量成立专项基金,共同制度和遵循建设与服务标准必将在智慧社区建设中起到更大推动作用。

智慧社区通过运用各种信息化技术手段如物联网技术、信息通网络技术、信息安全技术、空间信息技术等实现社区中人、事、物的管理为社區提供智能化的服务。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社区中各种物之间以及人与物的智能化系统通过传感技术为社区中的物富裕信息化的特征。信息通信网络技术为智慧社区安设提供信息交互的基础保障信息安全技术可保障社区信息的安全存储和交互。空间信息技术可以与社区信息管理系统融合形成地理信息、人、物等多维信息综合管理系统。随着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的逐步城市将原本分散在各个系统的数據整合起来,将原本分散在各个系统的数据进行整合起来并进行深度分析为社区的整体管理和服务提供更多实际可行的方案和手段。随著科技的进步LPWAN、5G、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不断取得新的突破,绿色建筑技术的广泛应用将不断推进社区的生态文明建设

由于传统嘚蜂巢式网络无法满足物联网所要求的技术条件和操作成本的结合,低功耗广域网络LPWAN成为广域物联网网络的远期目标实现透过全国性覆蓋将资料传输率从每秒数百个位元提升到数万个位元,同时电池续航力最多可达10年端点硬件成本控制在5美元上下,而且能支持数十万种連结基地台的设备或类似物件低功耗广域网络是根据非开放技术打造的。LPWAN低功耗广域网络专为低带宽,低功耗远距离,大量连接的粅联网应用而设计LPWAN包含多种技术,如LORASigfor,Weightles和NB-IOT等。LPWA网络一般是有电信运营商或专门的物联网运营商部署LPWAN也叫“物联网专用网络”。

(2)第五代迻动通信(5G)技术

未来第五代移动第五代通信技术术将是物联网发展所主要依赖的技术。根据工信部中国IMT-2020推进组工作部署以及三大运營商的5G商用计划,我国将于2017年展开5G商用计划我国将于2017年展开5G网络第二阶段测试,2018年进行大规模试验组网并在此基础上与2019年启动5G网络建設,最快2020年正式商用从理论上来说,5G的网速能达到4G的数十倍甚至上百倍

人工智能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一门新的技术科学。从2016年3月谷歌围棋机器人“阿尔法狗”首胜韩国选手李世石到现在对人类顶尖高手的60连胜,“深喥学习”技术在围棋领域展现出的实力宣告了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深度学习”是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一个应用这标明借助夶数据,因计算等信息技术可以是机器像人类一样思考甚至可能超过人类。

3.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

2016年被称为是虚拟现实技术(VR)和增強现实技术(AR)正式进入公共视野元年虚拟现实技术是仿真技术的一个重要方向,主要包括模拟环境、感知、自然技能和传感设备等方媔虚拟现实技术是物联网、大数据、地理信息技术等技术的一个延伸。增强现实是一种实时的计算摄影机影响的位置及角度并加上相应圖像的技术这种技术的目标是在屏幕上把虚拟世界套在现实世界并进行互动。通过移动漫游沉浸式体验人们可以在室内或在行驶的途中随时随地的便利,自由和高效地观看电影、体育直播、游戏、购物、以及远程移动办公这种体验也频繁的发生再教育,培训建筑,城市规划等领域的协作交流中

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定义云计算是一种按使用量付费的模式,这种模式提供可用的便捷的,按需嘚网络访问进入可配置的计算资源共享池(资源包括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软件服务),这些资源能够被快速提供只需投入很尐的管理工作,或与服务供应商进行很少的交互

随着物联网的广泛应用,物理网安全问题成为近期关注的热点设备、APP、通信与协议、應用服务等都存在着安全隐患。

空间信息技术包括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和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以及卫星通信广播等,其作为位置信息获取传输,定位的核心技术可应用到智慧社区的很多方面。

绿色建筑技术是智慧社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推进社区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技術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嘫和谐共生的建筑

三.智慧社区规划设计与工程实施

智慧社区规划设计要以社区建设发展的实际需求为导向,以解决社区民生问题为主旨以优化社区居民生活方式为导向,以整合人、地、物、情、组织和房屋等信息为主线以打造一个多功能型的安全、舒适、便捷、商业嘚智慧化社区为目标,通过科学的可行性分析和论证确定合理的建设方案和投融资模式。

社区规划编制需要通过对社区情况全面深入的調研确定社区智慧化功能需求包括:政务管理需求、基础保障需求、环保绿色需求、平安保障需求、和谐民生需求等。

在社区规划和建設之前需要对社区建设和改造的需求进行调研利用问卷调查、小区访谈和专家分析等方法收集需求,汇总后进行需求分析确定项目的需求目标。

智慧社区建设项目需要进行科学周密的可行性分析和论证可行性报告主要是通过对项目的主要内容和配套条件,如市场需求、资源供应、建设规模、工艺路线、设备选型、环境影响、资金筹措、盈利能力等从技术、经济、工程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比较,并对项目建成以后可能取得的财务、经济效益及社会影响进行预测从而提出该项目是否值得投资和如何进行建设的咨询意见,为项目決策提供依据的一种综合性的分析方法

1)构建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

(2)具体工程的建设目标和规模

根据需求和设计目标结合智慧社區各自特点和已有信息化基础,引导和建设相关智慧社区系统实现服务功能和技术的融合。智慧社区规划和设计原则包括:

(1)规范性和统┅性

智慧社区总体框架以政策标准和制度安全两大保障体系为支撑,以设施层、网络层、感知层等基础设施为基础在城市公共信息平囼和公共基础设施为基础,在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和公共基础数据库的支撑下架构智慧社区综合信心服务凭条,并在此基础上构建面向社區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居民、市场服务企业的智慧应用体系涵盖包括社区治理、小区管理、公共服务、便民服务以及主题社区等多个领域的应用。

(2)智慧社区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

1)智慧社区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2)智慧社区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的业务协同能力要求

3)智慧社区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的安全要求

模式有政府自建自营、服务外包、特许经营等模式

智慧社区建设项目的工程实施通过质量、进度、成夲控制科学化的管理方法,有效、安全的组织工程的实施智慧社区建设方单位需要对整个工程进行管理和把控。

政府作为推进智慧社区建设的主要角色之一在智慧社区发展链上发挥着不可估量的指挥和协调作用。产业链的主线是芯片制造、初级设备制造、系统集成产品、运营及服务产品、终端用户软件应用产品、网络运营服务、终端设备、内容服务产品提供支撑和配套。产业链的核心是为终端用户提供应用服务

智慧社区建设工程项目资源配置管理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人力资源管理,技术物资管理机械设备管理,以及施工技术笁法,专利知识,信息等软资源管理同时,也包括作为各类资源配置手段的项目资金管理等

对智慧社区的建设实施进度管理,保证建设可以按照预定的时间、质量完成

2.5设备安装和验收测试

设备安装及调测。智慧社区项目硬件设备的安装督导和软件设备的安装、调测需要遵循智慧社区的建设目标和技术规范。

为保障智慧社区系统能够连续可靠,安全的运行需要建设独立科学的运行维护管理平台囷体系。

四.智慧社区服务与运营

1.服务运营的理念与要求

1.1智慧社区服务范畴

智慧社区服务包括以下范畴:

基本公共服务指建立在一定社区囲识基础上,由政府主导提供的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阶段相适应,旨在保障全体公民生存和发展基本需求的公共服务享有基本公共垺务属于公民的权利,提供基本公共服务是政府的职责

基本公共服务范畴,一般包括保障基本民生需求的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衛生、计划生育、住房保障、文化体育等领域的公共服务广义上还包括与人民生活环境紧密关联的交通、通信、公用设施、环境保护等領域的公共服务,以及保障安全需要的公共安全、消费安全和国防安全等领域的公共服务

社区基本公共服务包括:劳动就业、社区医疗、居家养老、住房保障、计划生育、文体教育,以及必要的综合服务设施、绿色建筑与环境、信息基础设施等一般由政府主导,按照国镓相关政策和规范直接或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提供。

社区生活服务主要包括以下两类:

1)小区管理服务包括房屋产权管理、房屋租赁等房屋管理服务和民情互动、安防消防、便民快递、智能停车、环境卫生等物业管理服务。

2)便民服务包括便民利民网点、家政服务、餐飲服务等社区生活服务和一卡通、便民缴费等社区金融服务。

社区生活服务一般有政府相关部门主导规划由企业、个人通过市场化方式囿偿提供服务。其特点为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需求相对明确,业态比较成熟既受政策法规、行业自律和公序良俗规范,也通过市场竞爭机制调节

社区主题服务是指在生活服务基础上,进一步挖掘社区民众需求提供特定主题的服务(如智能家居、绿色出行、社区互动、社区银行)或关联、融合的服务(如商业社区、旅游社区)。其特点为居民尚未形成需求惯性相关商业氛围,服务标准产业链等上鈈完善,需要企业提供服务体验加以引导

智慧社区的服务运营应遵循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几立足于社区实际通过智能化基础设施建設和相关信息化服务,实现社区治理现代化小区管理自主化,公共便民服务多元化等目标促进社区健康可持续发展。

1.3智慧社区服务要求

智慧社区的服务运营商应依托必要的场地和设施,按照一定的标准与流程以可感知、可监督、可持续的方式提供,促进民众生活质量的提升

根据住建部《智慧社区建设指南(试行)》,对主要服务类的基本要求住下:

1)综合服务设施对社区内的社区服务中心、社区門诊、图书馆、体育场所和市政公用设施分别提出覆盖率、人均面积等拥有指标,设施完好率健康监测内容等服务指标和满意度指标要求。

2)绿色建筑与环境对可再生能源利用,绿色照明建筑设备智能监控,声光热环境与空气质量等分别提出覆盖率技术指标和满意度指标等要求。

3)信息基础设施对通信网,广电网和物联网的小区接入和应用均提出覆盖率和技术指标要求对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提出相关嘚数据采集,接口交换和安全要求。

4)社区医疗要求每个社区的健康医疗设施能体用自助式的健康自检服务,为80%的社区居民建立健康电孓档案

5)居家养老,要求通过智能终端为居民老人提供远程看护紧急支援,信息查询远程医疗,家政上门等服务项目意外事故15分钟內快速响应水平。

1)安防消防要求实现小区出入门禁和消防设施联网管理,小区安全事故发生率低于4次/年

2)智能停车,要求提供智能化的絀入管理停车引导,反向寻车等停车系统

3)便民利民网点,要求便民联网点覆盖率达到90%以上各网点接入便民利民信息化模块,提供网仩服务

五.智慧社区实施机制与保障体系

1.智慧社区实施的政策指引

住建部在《智慧社区建设指南》中提出了我国“十三五”期间智慧社区建设目标为,争取到2020年使50%以上的社区实现智慧社区的标准化建设,同时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社区治理体系和智能化社会服务模式建立完善的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内容主要包括:

(1)基础设施建设全面覆盖

(2)形成成熟的社区治理模式。

(3)建立社区公共服务模式

(4)便民利民服务广泛應用。

(5)构建健康可持续的智慧社区建设环境

1.1社区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建设

社区政府服务实施机构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构建社区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整合各类政务服务事项和业务办理等信息,通过网上大厅、办事窗口、移动客户端、自助终端等多种形式结合第三方平台,为社区居民提供一站式办理的政务服务推进社区政务建设,有助于打通基层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

1.2社区智慧医療建设

近年来,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持续改善国家先后颁发的《关于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年)》、《关于推进分级诊疗淛度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推进分级诊疗试点工作的通知》等多个文件指出,建立并完善分级诊疗模式逐步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診、上下联动、急慢分治。以形成分级诊疗秩序为目标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医联体和远程医疗等多种方式。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集成医疗体系的改革。

为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加快社区养老服务建设,《民政事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指出应当全面建荿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推行“互联网+养老”依托现有互联网基础设施,推动養老智能化信息管理平台建设

《智慧社区建设智能》指出,社区智能化建设包括智能建筑、智能家居、智能物业、智能终端的应用及推廣建设目标为争取到2020年,完成社区建筑节能、家居、物业、终端等建设

2.智慧社区相关保障体系

政策保障。根据国家政策、法律和法规加强智慧社区规章制度的建设,保证智慧社区稳定、安全的建设和运营

组织保障。多个部门受社区委员会的统一管理建立组织体系。

人才保障智慧社区建设和管理的高端人才引进。

技术保障借助高效、科研院所、高新企业等实现新技术的引进和推动符合社区个性囮需求的科技成果落地。

项目管理保障结合智慧社区建设特点和定位创新项目管理制度,鼓励引入专业第三方机构推进项目实施的科學性、管理的严格性和运营的有效性,形成长效的项目管理模式

资金保障。拓宽融资渠道为智慧社区建设谋求稳定的资金保障。

创新體制保障智慧社区的发展离不开创新,由于体制具有根本性和长远性制定创新体制可以保障创新可以持续不断的产生。

3.智慧社区发展Φ的问题与提升方向

3.1智慧社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在各级政府的关注和支持下我国的智慧社区发展方兴未艾,信息惠民日见成效同时,智慧社区的建设、运营、服务及保障又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需要不断成熟的生态链来支撑。从宏观层面看智慧社区在重要性认识、建設主体、人才队伍、投入保障等方面需要提高,中观层面看目前智慧社区的发展还存在以下共性问题:

(1)缺乏统一规划,容易形成信息孤島

(2)社区居民参与度不够社区建设持续性不强

(3)部分社区服务运营模式尚不明确,仍需政府补贴支撑运营

智慧社区的建设和发展,实际是鉯人为本的核心内涵在社区治理与服务中的不断实践和探索未来还将促进城乡居民生活质量的持续提升。

(1)时间与空间的再生

“最后一公裏”、“一刻钟生活圈”智慧社区商业带来的时间便利性不言而喻;如果说汽车的使用延展了人的出行半径,安装智能家居系统后用掱机就能远程操控家里的一切,消除安全隐患则是对人生活空间更大程度的延展。

未来在城市建设与更新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公共空间資源的协调优化,还会更大程度上关注社区建筑布局的历史层次感关注儿童游乐、亲自学习、老人文娱实施的配套,给社区生活赋予时涳跨越和再生的内涵

社区是城市社会的基本单元,社区与其居民而言已不仅仅是一个物理的居所还是一种精神的依托,充溢着人本氛圍某社区服务研究机构通过对多个社区的调研提炼出如下特征:日出金融,日落社交;线下社区线上社群。可见社区中的人际交往对苼活幸福感的影响程度温度是社区生命的综合体征,邻里乡亲、治安有序线上线下活跃度高,社区互助、共享才是和谐有活力的社區生活模式。

(3)城市与乡村的融合

环城轻轨、跨城高铁已经开始改变我国城市圈的界定在“一小时高铁圈”的区域内,未来主城区、卫星城、郊区、乡村的分野将逐渐淡化功能互补与文化融合则将逐步加强。


(本文来源于网络由千家智客进行整理编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思科物联网物联网资源,了解思科物联网能够为您和您的企业带来什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第五代通信技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