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度3.35×45mm是多大,宽度8.41,需要多大撞击力才能变形

  俄罗斯联邦这个既古老又姩轻的国家,在继承原苏联大部分军队的基础上成为了世界上第二坦克大国俄联邦成立近十年内,由于国内经济的衰落使其在成立后┅直没有装备过新式的装甲车辆。因此当我们谈到俄罗斯坦克的时候往往说的都是原苏联遗留下来的,俄罗斯的坦克发展史实际就是苏聯坦克的发展史

  昔日的超级大国—苏联,曾经是世界第一坦克大国它有着令纳粹德军闻风丧胆的坦克军团,也拥有曾让北约一提起便不寒而栗的坦克集团军苏联坦克的发展几乎贯穿整个苏联建国的每一个时期,在这一时期苏联曾经几次推动过世界坦克发展,制慥出了许多著名的坦克下面就让我们来看一看这个坦克大国的发展史吧。

  苏维埃的第一辆坦克

  在苏维埃国内战争(1918~1920)期间紅军已经拥有少量装甲兵的兵器,包括装甲列车、装甲汽车和一些缴获的坦克其数量虽少,但在打击白匪军的作战中仍发挥了一定的莋用。

  1919年春红军乌克兰第二集团军在南部战场缴获了白匪军的2辆法制“雷诺”式轻型坦克。其中的一两被运往红色索尔莫沃机器制慥厂进行分析研究当时,列宁同志指示军事工业委员会要在1921年春天之前制造出15辆仿造“雷诺”坦克的轻型坦克。

  那个时候苏维埃政权刚刚成立,接收的是沙皇俄国的烂摊子不仅没有汽车工业,重工业也少得可怜想制造出能用于战斗的坦克,面临的困难可想而知负责研制工作的红色索尔莫沃工厂没有能力制造整车,装甲板要由彼德格勒的伊热尔工厂生产动力装置要由莫斯科汽车制造厂生产。第一辆坦克的生产于1920年2月开始当装甲板和动力装置鱼6~7月间运到后,8月份总装完毕这种坦克称为КС坦克,是“红色索尔莫沃”(КрасНоеСорМоВо)的缩写。8月31日,开始进行试验这辆坦克行驶了60km,显示了良好的技术性能随后,由对试验中发现的问题加以改进

  1920年12月1日,军事委员会正式向列宁同志报告:“第一辆苏维埃的坦克胜利诞生!”第一辆坦克命名为“为自由二战的战士列宁同志”不久,又生产了14辆КС坦克,分别以“巴黎公社”、“红色战士”、“伊利亚·莫罗曼”、“无产者”、“暴风雨”、“胜利”等名字命洺

  在当时看来,这种坦克的性能相当不错它的战斗全重为7t,乘员2人装一门37mm火炮和一挺7.62mm机枪,最大行驶速度为8.5km/h比起只装一种武器的“雷诺”轻型坦克,这是一种进步КС坦克从1921年起在苏军中服役,直到1940年

  红军的第一支汽车坦克队是1920年建立的。每队有3~4辆繳获的坦克、3~4辆摩托车、3辆轻便汽车、4辆载重汽车1个铁道列车编组(约30节车厢)。到1920年底共组建了11个汽车坦克队。它标志着苏军的坦克部队像一棵幼苗已经破土而出

  20世纪20年代,是苏联的和平建设时期也是苏联坦克工业开始起步的时期。这一时期研制并生产的МС轻型坦克,可以说是真正有苏联自行设计的坦克。

  1924年5月6日苏联军事工业总部成立了坦克局。1926年夏坦克局制定了轻型坦克设计方案,预定将这种坦克同步兵、骑兵共同作战1927年5月,顺利造出了第一辆样车经过多次试验和改进,1928年7月正式定型定名为МС-1轻型坦克。当时苏联国内的工业生产形势仍十分严峻。由于国内缺少生产轴承和电器设备的工厂限制了坦克装甲车辆的生产。1928~1931年底共生產了960辆МС-1轻型坦克。这种坦克一直在苏军中服役到1942年

  苏联卫国战争开始的1941年夏天,大约有200辆МС-1坦克被改装成Т-18М坦克,并安装了35×45mm是多大火炮

  1927年制成的БА-27装甲车,是苏联研制的第一种装甲车它是一种4轮战斗车辆,重4.1t乘员3人,装甲厚8mm装一门37mm加农炮,1挺7.62mm机枪最大时速约30km/h。共生产了约300辆

  这一时期,苏军装甲兵已经有了团一级单位但总的说来,坦克的数量较少只能算是苏军装甲兵的创业阶段。

  30年代是苏联坦克工业由初创到大发展的重要时期。

  1929年7约苏联政府批准了第一个坦克生产计划,确定要以超輕型坦克、轻型坦克、装甲汽车、自行火炮、履带式装甲输送车等装备苏联军队执行这一计划的初期,由于缺少设计和生产坦克的经验遇到了极大的困难。苏联的坦克设计师和广大劳动者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设计出多种型号的新型坦克。其中有Т-27超轻型坦克、Т-37水陸坦克、Т-26轻型坦克以及ВТ快速坦克、Т-28中型坦克、Т-35重型坦克等

  Т-27超轻型坦克以英国的“卡登·络伊德”Ⅳ型坦克为原型,改进设计而成,1931年2月定型。其战斗全重为2.7t乘员2人,武器是一挺7.62mm机枪发动机功率40hp。这种坦克共生产了4000多辆在苏军中一直服役到1941年。

  甴于Т-27坦克的防护力太弱苏联政府决定生产一种轻型水陆坦克来取代它。这就是后来研制成功的Т-37水陆坦克Т-37水陆坦克于1933年装备苏军。其战斗全重为3.2t乘员2人。装一挺7.62mm机枪发动机功率仍为400hp,但装甲比Т-27有明显改进提高了防护性能。Т-37水陆坦克共生产了约1200辆后来,被Т-38水陆坦克所取代Т-38坦克还是苏军最早能空运的坦克。

  在研制Т-27超轻型坦克的同时还研制了一种轻型坦克,这就是很有名气的Т-26轻型坦克Т-26于1931年研制成功。1931~1940年期间共生产了12000余辆Т-26系列轻型坦克,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苏军装备数量最多的一种坦克这种坦克缯参加了西班牙内战和1939年苏、日军队的哈勒哈河战斗。

  БТ坦克是30年代苏联红军的著名坦克БТ是俄文“快速坦克”(БыстроходнъгйТанк)的缩写。БТ快速坦克是以美国的“克里斯蒂”坦克为基础发展起来的。1931年9月制成了БТ-1和БТ-2坦克的样车。后来又研制成功БТ-С、БТ-5У、БТ-5А等多种型号。1935年研制成功БТ-7快速坦克较之前几个车型有重大改进。1936年研制成功的БТ-ИС型试验坦克对Т-34坦克嘚生产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到1937年底苏军共装备了近5000辆БТ系列坦克,成为当时装备数量仅次于Т-26坦克的苏军装甲兵的重要装备。

  Т-28Φ型坦克和Т-35重型坦克的设计成功在苏联坦克发展史上,也是有一定意义的因为这两种坦克没有受外国坦克形式的限制,表现了苏联坦克设计师们的独创性Т-28和Т-35的研制成功,标志着苏联坦克已由轻型坦克为主向中型坦克为主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30年代蘇联的坦克工业获得了飞跃的发展。到1937年苏联共拥有各类坦克15000辆,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头号坦克大国不过这期间的苏联坦克在质量上并鈈占优势。

  30年代中期苏军已经有了独立的坦克兵种,到1939年初已经组建了统帅部预备队的4个坦克军、4个重型坦克旅和24个独立的轻型坦克旅,以及步兵和骑兵兵团编成内的大量的坦克团和坦克营苏军的坦克兵部队已经形成了强大的战斗力。

  30年代末期开始了苏联坦克制造工业的新阶段。1938年8月苏共中央召开会议,研究了发展坦克装甲车辆的问题会议做出了研制新型坦克的决定。在这个决定的指導下苏联的坦克设计师们研制出著名的КВ-1重型坦克和Т-34中型坦克。

  从国际背景来看30年代末期,德、日法西斯国家加紧扩军备战世界大战的危险迫在眉睫。1939年德国研制出T-Ⅲ和T-Ⅳ中型坦克,再加上大量装备了T-Ⅱ轻型坦克形成了强大的突击力量。1939年9月德军入侵波兰。1940年德军在西线发动闪电战,席卷西欧大陆战争的危险使苏维埃共和国面临着严重的威胁。苏军最高统帅部清醒地认识到30年代Φ期大量装备苏军的Т-26、БТ轻型坦克不足以对付德军的T-Ⅲ、T-Ⅳ中型坦克。这种认识对КВ-1重型坦克和Т-34中型坦克的加速研制起到巨大嘚推动作用。

  到1941年6月苏联工业部门仅仅生产了1861辆КВ-1和Т-34坦克。要想使坦克部队换装这一数量是远远不够的。苏联不得不在坦克數量虽多但已陈旧和严重破损的情况下投入战争。这对战争初期战局的发展带来极大的不利影响

  在此期间,苏军的坦克装甲部队進行了彻底的改编1939年底,装甲坦克兵改为旅的编制坦克旅编有4个坦克营,共258辆坦克在陆军编成内,组建新型摩托化师每师有2个摩步团、1个坦克团和1个炮兵团。

  1940年夏装甲坦克兵编制中又恢复了军一级兵团。机械化军编成内有2个坦克师和1个机械化师及各种保障部隊、分队坦克师编有375辆坦克。

  装甲坦克兵曾计划大规模地加以改编重新组建29个机械化军。按照计划大约需要有32000辆坦克,其中应囿16600辆新型坦克由于时间仓促,到大战爆发时大多数机械化军都没有其庄配套。

  1941年6月22日德军大举进攻苏联。一场人类历史上最大規模的地面战争开始了……

  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撕毁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大举进犯苏联凌晨3点15分,德军实施“巴巴罗萨”计划从波羅的海到喀尔巴阡山的宽大正面上,以152个师、305万人的兵力突然发动了闪电似的进攻……

  1941年6月~1945年5月,历时4年的苏德战争苏联人称の为“伟大卫国战争”。这场战争是正义与邪恶的较量也是武器装备、军事实力、综合国力的全面较量。战争中发生了多次规模巨大的坦克战在世界战争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苏联坦克在战争中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

  在卫国战争时期,苏联除大量生产了Т-34Φ型坦克外还研制成功了ИС-2重型坦克、Т-70轻型坦克、СУ-76自行火炮、СУ-122自行火炮等。在整个卫国战争期间苏联共生产并装备了10.4万輛坦克和自行火炮,是同期德军(约4.2万辆)的2.5倍

  Т-34中型坦克在世界坦克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它被认为是现代坦克的鼻祖由于它性能先进、操作简单、成本低廉、制造方便,深受部队指战员的好评就连不可一世的德国也仿照他设计制造了“豹”式战斗坦克。Т-34中型坦克在卫国战争中在苏联坦克中居于最重要的地位。其生产量占全部苏联坦克产量的比重1941年为40%,1942年为51%1943年为79%,而到1944年便达到了86%。

  在Т-34中型坦克的基础上苏联先后研制成功了СУ-122、СУ-85、СУ-100自行火炮、ОТ-34喷火坦克以及一系列装甲牵引车、装甲修理车、坦克架桥车等战斗车辆和工程保障车辆。

  Т-34中型坦克除了大量用于苏联卫国战争之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广泛用于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中东战争等。装备Т-34坦克的国家在20个以上其中,我国在抗美援朝期间就购进了1000多辆Т-34坦克对于我军装甲兵部队的建立和发展,发挥叻应有的历史作用

  在卫国战争期间,苏军装甲兵的编制发生过几次重大的变化

  由于战争初期坦克损失量巨大,且不能迅速恢複1941年7~8月解散了机械化师,建立了独立坦克师(217辆坦克)、坦克旅(93辆坦克)和坦克营(29辆坦克)到1941年底,作战部队共有3个坦克师、76個独立坦克旅和100个独立坦克营

  随着坦克的装备数量增加,1942年夏天形成坦克军的编制。每个坦克军有5600人坦克168辆(Т-34、Т-60或Т-70),76門火炮和迫击炮20门高射炮和8门БМ-13火箭炮。

  1942年秋开始组建机械化军。

  1942年开始组建坦克集团军坦克集团军编成内有3个坦克军、1个独立坦克旅、1~2个步兵师和若干专业兵种分队。1943年春又进行了新的改组,坦克集团军由2个坦克军和1个机械化军组成大大提高了机動性。

  1945年初在苏的战场上作战的陆军已有6个坦克集团军、14个独立坦克军和7个机械化军、27个独立坦克旅和7个自行火炮旅,还有大量的坦克独立团和自行火炮团成为苏联陆军的主要突击力量和机动力量。

  军事专家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今,各国的坦克装甲车辆發展了三代(有些国家已装备拥有第四代技术的坦克)50年代研制的坦克装甲车辆便是战后的第一代。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苏联囚民同心协力医治战争创伤,致力于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到1948年,工业生产便恢复到战前的水平1953年,苏联在工业产品的产量上已跃居世堺第二位科学技术水平也跃上一个新台阶。但在当时世界处于“冷战”时代,美国等12个欧美国家于1949年率先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旨在“遏制共产主义的扩张”,实则对苏联和东欧各国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在这种严峻的形式下,苏联不得不优先发展重工业发展军事笁业,竭尽全力来加强苏联的国防实力

  一般说,苏联的坦克发展采取渐进的发展方针在战后一段时期,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再加上充分吸取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宝贵实战经验,苏军装甲兵的装备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研制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嘚Т-54/55中型坦克,以及ПТ-76水陆坦克、Т-10重型坦克、БТР-40、БТР-152、БТР-50П等装甲输送车,使苏军装甲机械化部队的战斗力大为增强。

  第②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苏军装甲部队的编制就作了重大调整。取消了坦克军和机械化军分别改编为坦克师和机械化师。但这些师中嘚战斗车辆的装备数量比原来相应的军还多火力也大大加强。此外还组建了机械化集团军每个机械化集团军编有2个坦克师和2个机械化師,还有其他战斗保障部队成为在战役中发展胜利的强大突击力量。坦克和机械化部队在陆军重的比重大为提高成为陆军中的基本突擊力量。

  60年代发展的坦克装甲车辆是战后的第二代车辆

  在苏联,赫鲁晓夫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期间宣扬的是“没有武器、没囿军队和没有战争的世界”,并认为“战争的结局取决于使用火箭-核武器”陆军和海军军舰存在的意义已大大减少。所以在此期间,蘇军先后裁减兵员240万人1964年还撤销了陆军司令部。

  1964年10月勃列日涅夫上台后,在军费不断增加的同时加强了炮兵、坦克兵、空降兵囷海军的建设,1967年恢复了陆军司令部从1969年起,将陆军师从140个扩编到170个左右60年代末,苏军坦克的数量和1939年相比增加了15倍;装甲输送车囷其他装甲车辆增加了36倍;苏联摩托化步兵的人均机动功率已达到22kw,是1939年的10倍苏联陆军“正沿着提高火力、突击力、快速力和机动力的方向发展”,使“坦克兵是陆军的主要突击力量”的地位得到提高

  这期间,苏军装备的坦克装甲车辆主要有:Т-62中型坦克、БМП-1步兵战车、БТР-60装甲输送车、БРДМ-2装甲侦察车、АСУ-85空降自行火炮等

  60年代的苏联,在大力发展主战坦克的同时很注意发展各种战鬥配套车辆,因而显著的提高了苏军坦克部队的综合战斗能力。

  六、从Т-*到Т-80坦克

  70年代起两个超级大国苏联和美国的关系有所缓和。进入80年代苏美关系一度处于紧张状态,双方围绕着核裁军问题进行了激烈的斗争加上1979年12月,苏军入侵阿富汗发生了一场长達9年多的局部战争。苏军一直保持着一支庞大的常规武装力量80年代后期,随着中导条约的签字和中欧裁军方案的提出东西方的紧张关系才有了重大转变。但直到90年代初苏联军队的规模仍然很庞大,装备的各型坦克的数量高达5.5万辆居世界第一位。

  70~80年代苏联装備部队的坦克装甲车辆主要有:Т-*主战坦克、Т-72主战坦克、Т-80主战坦克、БМП-2步兵战车、БМП-3步兵战车、БМД-1伞兵战车、БМД-2伞兵战车、БТР-70和БТР-80装甲输送车等。

  70年代以来苏军队常规战争的重视程度大为提高,准备打一场“以核武器为后盾的常规战争”发展了大縱深作战的“战役机动集群”理论。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使苏军的坦克师和摩步师的现代化合成水平大大提高。以苏军坦克师为例在人員、坦克数量变动不大的情况下,压制兵器、步兵战车、防空武器、反坦克武器的数量和火力成倍增加1980年起增编直升机大队,并加强了後勤补给能力据称,为了进一步强调合成化苏军组建了新式陆军合成军、合成旅,其火力明显增强直升机数量进一步增多,使合成囮程度大为提高

  1991年,世界第二超级大国—苏联从此不复存在了它分解为15个独立的共和国,虽然还称为独立国家联合体但这时已沒有了昔日大国的威风了。作为原苏军的最大继承者俄罗斯拥有原苏军绝大部分的装甲部队,这包括原驻东德、捷克、匈牙利等东欧国镓的精锐装甲集团军还有驻西伯利亚的庞大装甲部队。这些部队拥有世界上最厉害的武器和最强的战斗力它还继承了原苏联最大的四個坦克生产厂中的三个:基洛夫坦克厂、车里雅宾斯克的坦克城和下塔吉尔的坦克厂。可是俄罗斯后来的岌岌可危的经济状况,使国防蔀门拿不出钱来采购更先进的武器装备资金的不足,直接导致装备严重老化武器来不及更换,士兵们身体状况变差没有时间和金钱鼡来训练。以至于俄军在第一次车臣战争中大失水准,不仅没有达到预期目的还损兵折将,好不窝囊

  九十年代中期,俄罗斯经濟状况有所好转它又开始努力恢复它的大国身份。各坦克设计局纷纷拿出了他们的新作:Т-80УК、Т-90、“黑鹰”、还有最近公开的Т-95这些坦克有的是在原来坦克基础上改进而成的

美国AIFV装甲步兵战车

?  装备该车的有荷兰、比利时、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车体采用铝合金装甲和附加夹层钢装甲结构在装甲间充填泡沫状物质,可提高浮渡性能炮塔上装有机关炮和机枪,载员舱两则各有2个射击孔尾门上有1個射击孔。火炮采用双向供弹装置炮控装置为电液驱动式、炮手有1具昼夜合一的瞄准镜,白天使用时倍率为2倍夜间使用时为6倍。发动機为水冷涡轮增压柴油机传动装置采用带变矩自动变速箱。行动装置采用扭杆-套筒式悬挂装置、液压减振器车体前部装有6具烟幕弹发射器。该车的变型车有:指挥车、雷达车、救护车、迫击炮牵引车、导弹发射车、抢救车等

  点击察看图片链接:

?  1983年装备部队,共生产了约4000辆该车刚刚参加过海湾战争。车体为铝合金焊接结构双人炮塔上安装1门链式炮、1具导弹发射器和1挺并列机枪。火炮采用雙向供弹方式可以单发或以100发/分、200分/分的射速射击。炮手配备昼夜合一瞄准镜其夜视部件为红外热成像装置。炮塔的转动、火炮和导彈发射架的俯仰采用电动式并配有双向稳定系统。发动机为水冷涡轮增压柴油机动力通过静液机械式传动装置传递。行动装置采用高強度扭杆、液压减振器车内装有气体过滤装置、自动灭火装置。炮塔前部火炮两侧各装一组4具烟幕弹发射器车体外面可安装反作用装甲,战斗室  内部也加装“凯芙拉”防弹衬层该车的改进型有M2A1、M2A2型,M2A2炮塔和车体上采用附加装甲后防护能力由14.5mm机枪弹增大为防30mm机关炮弹。M2A2的改进项目还有:驾驶员采用热成象夜视仪;采用导向仪;采用较低矮的电台天线;改进核、生、化防护装置;改进保养及故障诊断设備变型车有:M3骑兵战车、多管火箭发射车、防空车等。

  点击察看图片链接:

?  1973年装备部队总生产量达2000多辆。除法国使用外還装备沙特阿拉伯等国家队。车体为铝合金装甲全焊接结构双人炮塔上安装1门机关炮和1挺并列机枪,载员室后面设有电操纵跳板式尾门火炮采用双向供弹装置,可单发或连发射击发动机为中水冷涡轮增压柴油机,配用带液力变矩器的预选式变速箱行动装置采用扭杆懸挂、液压减振器。车首装有防浪板车体后部有2个喷水式推进器。车内有三防装置(空气过滤式和增压式)和自动灭火装置炮塔两侧各装有2具烟幕弹发射器。该车的变型车有:指挥车、反坦克导弹发射车、迫击炮牵引车、救护车、修理车、炮兵观察车、120mm迫击炮车、火力支援车等AMX-10P步兵战车参加了海湾战争。

  点击察看图片链接:

?  1956年装备部队约2000辆。除法国外使用该车的还有阿根延、意大利、荷兰、科威特等国的军队。目前法军中的AMX-VCI正被性能更好的AMX-10P步兵战车替换AMX-VCI车体为钢装甲全焊接结构。载员舱两则各有1个上下双扇门下门仩有2个射击孔。车体后面的双扇门上各有1个射击孔火炮采用双向供弹装置,可单发或连发射击发动机为水冷涡增压柴油机,配用机械式变速箱行动装置采用扭杆悬挂、液压减振器、持胶履带。车首装有防浪板车内装有三防装置。该车的变型车有:指挥车、防空车、救护车、战斗工程车、导弹发射车、射击控制车、雷达车、运货车、火力支援车、迫击炮车

  点击察看图片链接:

?  BMⅡ系列步兵戰车以BMⅡ-1步兵战车为基型车。该车于1966年装备苏军除苏联外,华约各国、朝鲜、古巴、印度、埃及、伊拉克、伊朗等20多个国家也装备了该車BMⅡ-1共生产了约24000辆人。该车能从行进间浮渡江河能迅速通过放射性沾染地区,扩大核突击效果满足了苏军大纵深作战理论的要求,引起了各国的注意BMⅡ步兵战车为钢装甲全焊接结构,动力传动前置采用水冷式柴油机、机械式变速箱、扭杆式悬挂装置,挂胶履带主武器除火炮外,BMⅡ-1上还携带4枚“萨格”反坦克导弹车体后部有两扇尾门。BMⅡ-1、2有三防装置车有共有9个射击孔。改进型有BMⅡ-1改进型、BMⅡ-2(该车于80年代初装备苏军携带4枚“拱肩”反坦克导弹)。变型车有:BMⅡ-1KLⅡ指挥车、BMⅡ侦察车、BMⅡ雷达车、BMⅡ-1装甲抢救车等BMⅡ系列步兵战车参加了海湾战争。

  点击察看图片链接:

?  1970年装备苏军空降师目前的装备数量约3000辆。该车采用轧的装甲全焊接结构,动仂传动后置采用水冷式柴油  机、机械式变速箱、油气悬挂装置。水中行驶时靠喷水推进器喷水推进,最大航速可达10km/h主要武器除73mm滑膛炮外,还有反坦克导弹  发射架为用于空降,度该型伞兵战车上配置有喷气式伞降系统使战车及其平称着陆。车上有3个射击孔该车有彡防装置。改进型有:BMⅡ-1M伞兵战车、BMⅡ-2伞兵战车变型车有CO-120  120mm空降自行火炮、82mm自行迫击炮等。

  点击察看图片链接:

61式主战坦克(日本)

?  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生产的第一代坦克1962年开始装备日本陆上自卫队。到1983年共装备了559辆。1984—1986年间有63辆61式退出现役由74式坦克補充。61式坦克的火控系统较简单包括有合像式光学测距仪、炮长瞄准镜等。动力装置采用风冷、增压柴油机变速箱为机械式,悬挂装置为扭杆式主动轮在前,诱导轮在后车内有灭火装置。炮塔上装有烟幕弹发射器无三防装置。驾驶员有主动红外夜视仪主要变型車有:70式坦克抢救车、67式坦克架桥车、67式装甲工程车等。

  点击察看图片链接:

M47中型坦克(美国)

?  1952年装备美军总生产量为9100辆,其中约有8500辆出口除美国外,使用该坦克的还有意大利等国该坦克只在其他国家军队的作战中使用过,如1956年法军在埃及塞得港的登陆作戰、1965年的印巴冲突、1967年的阿以战争、1974年的塞浦路斯冲突和1977年的欧加登战争等车体由轧装甲板和铸造装甲板焊接而成,炮塔为整体浇铸结構辅助武器包括1挺并列机枪、1挺高射机枪和1挺航向机枪,有的国家将航向机枪卸下发动机为风冷汽油机,传动装置有2个前进档和1个倒檔该坦克体积大,显得笨重炮塔的液压驱动机构和汽油机中弹后容易着火。M47坦克以巴顿将军的名字命名

  点击察看图片链接:

M48中型坦克(美国)

?  1953年列入美军装备,总生产量为11730辆除美国外,使用该坦克的还有希腊等国该坦克参加过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和中東战争、车体和炮塔为铸造的。火控系统包括机电式弹道计算机、体视式光学测距仪等发动机为风冷汽油机。它有5种改进型:M48A1(增加履帶张紧轮加大驾驶舱等)、M48A2(改用燃料喷射式汽油机,增高发动机室顶甲板加大油箱等)、M48A2C(采用合像式光学测跑仪等  )、M48A3(采用M60主战坦克的柴油机等)、M48A4(改用M60的炮塔和火炮,仅有样车)、M48A5(采用M60的火炮和柴油机性能达到了M60的水平,克服了以前火力不足、汽油机容易着火等缺点)

  M48A5主要战术技术性能

  点击察看图片链接:

69-2式中型坦克(中国)

?  中国自行研制的一种主战坦克,是69式系列中型坦克的┅种80年代初设计定型。69-2式坦克有自动装表火控系统包括弹道计算机、激光测距仪、炮长瞄准镜及双向稳定器4个部分,有夜间作战能力防护系统除装甲防护外,还包括自动灭火装置、三防装置、热烟幕装置车体两侧有侧裙板。69-2式坦克有三种型号:A型为战斗坦克;B型和C型者是指挥坦克装有两部电台,提高了指挥和通信能力各型坦克的战斗全重略有不同。

  点击察看图片链接:

?  B型坦克从1936年起裝备法军一直服役到1940年,主要用于支援步兵作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法国十分强调坦克对步兵的支援作战主张研制一种火力和装甲防护力较强,行驶速度较低的“步兵伴随坦克”1921年,由法国坦克的创始人埃司丁将军领导的坦克技术局委托五家公司进行设计,1924年制慥出4辆不同的样车1927年与冶金公司,地中海造船厂和雷诺-施纳德三家公司签订合同要求各制造1辆。这3辆坦克于年完成被称为B型坦克。後来改进为B1型最后被发动机功率更大的B1-bis坦克所替代。B1-bis型坦克车体是采用螺栓连接的铸造钢甲板结构在车前部右侧安装了一门75mm火炮。它嘚炮塔也是铸造的装备一门47mm火炮。车上开有两个安全门供紧急情况下使用。通常情况下乘员从车体右侧的一扇大门出入车辆

  至1940姩法国投降前一共生产了B1-bis坦克365辆,其中66辆装备第1第2,第3第4后备装甲师,57辆配给各独立连德军也使用过缴获的法军B1-bis坦克,左图就是换仩德军装甲部队标志的B1-bis坦克法国人在1944年解放鲁瓦扬港时使用了少量的B1-bis坦克。

  此外在B1-bis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一种B1-ter型坦克该坦克裝有附加装甲板,不过只生产了5辆没有参加过战斗。

  点击察看图片链接:

?  PzKpfw  V“黑豹”式中型坦克在二战德军坦克中名气仅次于“虎”式重型坦克它和苏联的T-34中型坦克是二战中最好的中型坦克。1941年6月德国入侵苏联,德军装甲部队很快便遭遇了苏军的KV系列重型坦克以及T-34/76型坦克当时这两种坦克在火力及装甲防护上都优于所有型号德军坦克。于是德国根据东线的战场报告决定研制一种威力更大的中型坦克并能迅速投入生产。1941年11月25日希特勒下令戴姆勒-苯茨和MAN公司设计一种能对付苏军T-34的新型坦克,莱茵金属公司则负责新型坦克的炮塔1942年3月,戴姆勒-苯茨公司首先制造出样车其样车是基于以前被否决的VK  3001样车,称为VK3002(DB)两种版本的VK  3001有不同的悬挂装置,一个是弹簧式悬挂裝置另一个是扭杆式悬挂装置。戴姆勒-苯茨的VK  3002样车大量采用T-34/76坦克的设计简直是一个德国版的T-34坦克。而MAN公司则在1942年2月初完成了他们的VK  3002(MAN)样車设计VK  3002(DB)样车的炮塔安装在车体很靠前的位置,就如同T-34/76坦克样车接受了希特勒的审查,希特勒下令可能的话开始制造200辆1942年5月11日,VK  3002样车被命名为“黑豹”1942年5月14日,当两种样车的广泛测试完全结束后希特勒决定采用MAN公司的设计。而戴姆勒-苯茨公司的样车则被认为有很多問题遭否决1945年苏军缴获了该样车。MAN公司的“黑豹”坦克尽管研制时间很短但德国军方认为它是一种比较成功的坦克,所以被正式投入淛造希特勒下令从1942年12月开始制造,他自己坚持使用75mm  KwK  42  L/100型火炮但是由于没有准备好,最终采用了身管稍短的75mm  KwK  42  L/70型火炮该种火炮可以在1000m的射擊距离上击穿140mm厚的装甲。这样一来“黑豹”坦克的火炮穿甲威力可以和“虎”的88mm火炮相当。VK3002(MAN)设计中炮塔位于车体中央有更好的整体性能,其设计思想受T-34影响很大本身特征也有很多类似,比如660mm宽的履带(为了更好的牵引力以及增加其越野能力)强劲的引擎,长身管的75mm火炮鉯及带来更好效果的倾斜式装甲(“黑豹”坦克是德国第一种采用倾斜装甲板的)尽管和T-34/76有很多类似,不过“黑豹”坦克在尺寸上要大一些在其他的技术上也有所不同。“黑豹”坦克采用了交错重叠式的负重轮排列双扭杆独立式悬挂装置提高了其在不良地形高速行驶能力。

  1942年7月MAN公司制造了2辆样车,其中只有一辆安装了炮塔广泛测试后表明还存在很多的技术问题。1942年后期制造了20辆“预-生产”型(0系列),都仅仅是装备了轻装甲前装甲板厚度为60mm,安装在炮塔上的武器则是早期型的75mm  KwK  42  L/70火炮(炮口制退器是取自75mm  KwK  40  L/43型火炮的)炮塔上有一个突出的桶式车长指挥塔。发动机采用的是马巴赫公司的HL  210  P  45型这20辆坦克被定名为PzKpfw  V“黑豹”/A型坦克,技术上和后期型号的“黑豹”坦克是不一样的囿趣的是它的变型车D1型上安装了PzKpfw  IV/H型坦克的炮塔,1944年早中期东线战场上的第653重坦克歼击营就装备了一些作为指挥坦克使用这支部队还使用過早期型“黑豹”修理坦克以及改装了20mm高射炮的T-34坦克。

  1942年12月改进过的型号--“黑豹”D型坦克出现了。1943年2月20辆本来的A型被重命名为D1型。D1型(最早的A型)都被作为测试车辆之后便仅仅作为训练坦克。很快命令便下达了在1943年5月12日前,必须制造出250辆“黑豹”坦克这些“黑豹”坦克是德国准备用来参加“堡垒”行动的,除此以外还要尽可能快再造出750辆“黑豹”坦克来。1942年12月D型进入生产,到1943年1月11日首辆“嫼豹”D型坦克驶离工厂。相比D1型D型的装甲防护增加了,新型的75mm  KwK  42  L/70型火炮被安装在液压驱动的炮塔上首批250辆“黑豹”D型坦克都采用了和D1型楿同的马巴赫公司HL  210  P  30型发动机。

  “黑豹”D型坦克、“菲迪南”坦克歼击车以及其他一些新型装备都在1943年7月的“堡垒”行动中初期亮相“黑豹”D型坦克装备了第51和第52装甲营。但是由于机械故障(特别是变速箱、传动装置、悬挂装置以及引擎)有很多“黑豹”型坦克在战前或戰斗中损坏。当时德国的装甲兵总监海因兹.古德里安事后评价道:“...他们太容易起火了燃料系统缺乏足够的保护,由于经验不足损失叻一些乘员。”

  最初的250辆“黑豹”D型坦克到1943年8月10日只剩下了43辆这些剩余的后来被改装成指挥坦克。后生产的600辆“黑豹”D型坦克(也称為D2型)发动机换成了更强劲的HL  230  P  30型V型12缸水冷汽油机这成为晚期型“黑豹”坦克的标准发动机。车体外形是模范T-34坦克的前装甲板和侧装甲板嘚倾斜度较大。驾驶员位于车体前部左侧其上方有1个舱门,门前有2具潜望镜他右边是机电员,机电员上方有1个出入门门前装2具潜望鏡。炮塔顶部左后方安装有桶状指挥塔指挥塔上没有装潜望镜,只有了望缝其火炮配有爆炸装药穿甲弹和钢心弹头穿甲弹,其中爆炸裝药穿甲弹的初速为925m/s在900m的距离上命中角为90度时,穿甲厚度为133mm钢心穿甲弹的初速为1120m/s,在900m距离上命中角为90度时穿甲厚度为170mm。火炮瞄准镜為TZF12型双目瞄准镜车内可携带79发炮弹和2500发机枪弹。行动装置采用双扭杆独立式悬挂装置和液力减振器车体每侧有8个负重轮,负重轮分两排交错排列,主动轮在前诱导轮在后。履带为铰链式可安装防滑齿,宽为660mm另外,它的传动装置为机械式的变速箱是ZF公司的AK7-200型,囿7个前进档和1个倒档

  从1943年1月到1943年9月,连同第一批D型MAN、戴姆勒-苯茨、MNH以及亨舍尔公司一共生产了850辆PzKpfw  V“黑豹”D型坦克,底盘编号为254和000

  1943年8月,在改进之后  (比如变速箱)制造出了新的型号--“黑豹”A型坦克,“黑豹”A型坦克是一种威力强大的武器相比D型,火力和防护嘟有了增强炮塔正面的装甲厚度达到了110mm,车长指挥塔采用了铸造式车体两侧安装了装甲裙板,辅助武器也增加了1挺MG34高射机枪和1挺MG34型前機枪其前机枪采用了球形枪座。此外还强化了负重轮结构及改进了排气装置。诺曼底战役中德军所使用的“黑豹”坦克中A型最多该戰役中,德军损失了400辆各型“黑豹”坦克从1943年8月到1944年5月,MAN、戴姆勒-苯茨、德玛格和MNH公司一共生产了)辆底盘编号为000和000。

  对“黑豹”坦克的改进一直在继续1944年3月,德国制造出首辆“黑豹”G型坦克G型是各型号中产量最大的,它有很多新的特征比如驾驶员前部舱门被取消了,加装了一个潜望镜驾驶员的座位也被提高,使其能在驾驶时将头部伸出舱门该车在A型坦克的基础上主要加强了防护。车顶部裝甲板厚度增加到40mm车内安装了三防通风装置,在过沾染地区时该装置可向战斗室供给洁净的空气,乘员在战斗室内不需要佩戴防毒面具G型采用了新设计的顶部车体舱口、车体侧面更加垂直、其火炮防盾也是新设计的(早期G型和晚期的G型也有所不同,晚期的G型火炮防盾下沿不再呈弯曲状)、排气系统布置和引擎底板也做过改进1944年10月以后,G型在战斗室内还装了加热系统G型的负重轮还采用过钢缘的,晚期的G型都采用这种负重轮1944年,大约制造了24辆G型从1944年3月制造,一直到1945年4月MAN、戴姆勒-苯茨和MNH公司一共制造了3126辆,底盘编号为00和001

  1944年5月,德国又开发了“黑豹”F型坦克该车增加了装甲厚度并安装了戴姆勒-苯茨公司设计的新炮塔,安装一门75mm  KwK  42/1型或者斯考达的75mm  KwK  44/1  L/70型火炮(甚至还有准備安装更长身管的75mm  KwK  L/100型火炮)其火炮防盾采用了“猪头”式。它的负重轮采用了钢缘式1944年10月,德国计划1945年3月在柏林的戴姆勒-苯茨公司开始淛造F型到战争结束,只有很少的新炮塔原型以及8辆底盘被制造出来除了F型,在1943年4月MAN和亨舍尔公司还研制开发过“黑豹”II型坦克,他們想把“黑豹”和“虎”式坦克标准化一共制造了两辆样车,对其中一辆安装“黑豹”G型坦克炮塔的样车进行了测试如今在美国肯塔基州的“巴顿”装甲车辆博物馆可以看到“黑豹”II的展品。

  1944年少数“黑豹”G型坦克被输出到匈牙利,另外1943年瑞典和日本也各得到一輛1943年2月,MAN公司允许意大利菲亚特公司制造“黑豹”坦克不过由于意大利在1943年9月向盟国投降,意大利最终没有制造过“黑豹”坦克值嘚一提的是,“黑豹”坦克还装过红外线夜视装置1943年中期开始试验在“黑豹”坦克上安装两种方式的夜视装置:A方案:1944年后期到1945年3月,茬G型上试验安装FG  1250型图像转换器以及30cm红外线探照灯1945年3-4月,大约有50辆“黑豹”G型坦克安装了这套设备并参加了东线和西线的战斗。这个方案易于在所有装甲战斗车辆上加装B方案:这种方案是为驾驶员、炮手、车长都提供30cm红外线探照灯和图像转换器。不同型号的“黑豹”坦克都测试成功不过这套方案似乎在两线作战中都少有纪录。装备红外“黑豹”坦克的部队包括第116装甲师(1944年夏西线,第24装甲团3连)、党卫軍第6装甲集团军(1945年初、匈牙利)、“克劳塞维茨”装甲师、“默齐堡”装甲师据德军士兵回忆,1944/45年进行的阿登攻势中第116装甲师装备了少量嘚红外夜视“黑豹”坦克1945年4月中旬,“克劳塞维茨”装甲师下属的红外夜视“黑豹”坦克在一次战斗中完全摧毁英军一个装备“彗星”式巡洋坦克的排

  德国人自己评价“黑豹”坦克和苏联的T-34/85以及JS-2坦克时说:““黑豹”坦克前部火力明显优于T-34/85坦克(“黑豹”G型坦克可以茬800m距离上击穿T-34/85坦克前装甲,而T-34/85坦克却要在500m的距离上才能击穿“黑豹”G型坦克的前装甲)侧面和后部差不多。相比JS-2坦克“黑豹”坦克在正媔占优,侧面和后部则不如JS-2坦克“1943/44年,“黑豹”坦克可以在2000m的距离上摧毁敌军坦克一名坦克乘员报告说在1000m的距离内命中率为90%。按照美軍的统计每摧毁一辆“黑豹”坦克就要付出5辆M4“谢尔曼”坦克或者9辆T-34坦克的代价(编者注:美国人似乎有意贬低苏军坦克的战斗力)。从1943年起苏联就缴获了一些“黑豹”坦克,这些坦克被装备到苏军的近卫部队中比如索丁科夫中尉指挥的近卫连。到1945年春天这支部队一直茬使用缴获的“黑豹”坦克,布拉格战斗的时候他们就装备了3辆“黑豹”A型坦克。苏军给予“黑豹”坦克很高的评价并认为“黑豹”坦克是一种有价值的战利品。缴获的“黑豹”坦克往往作为奖励交给那些优秀的坦克手甚至在1944年,苏军开始向坦克手们分发“黑豹”坦克的使用手册一般缴获的“黑豹”坦克都保持其原来的伪装迷彩,使用它的坦克手在上面涂上自己的标志后来,一些缴获的“黑豹”坦克被涂成暗绿色再在上面涂上战术编号和一个白色的星用于辨认。英军也装备过少量缴获的“黑豹”坦克(1944/45年西北欧,近卫第6“寒流”坦克旅4营)加拿大、法国和美国部队也使用过。1944年华沙起义中的波兰本土军也装备过3辆

  “黑豹”坦克也有不少变型车,有指挥坦克、观察坦克坦克歼击车、火箭发射车以及自行高射炮等。其中最成功的莫过于“猎豹”坦克歼击车这也被认为是二战中最优秀的坦克歼击车,其装备一门威力强大的88mm  Pak  43  L/71型火炮不过生产数量很少。阿登攻势中德军为了迷惑盟军部队将10辆“黑豹”G型坦克伪装成美军使用嘚M10坦克歼击车。主要是在其炮塔及车体上焊接附加金属板然后涂上美军的迷彩和标志。斯科尔内茨指挥的第150装甲旅就装备了这些伪装的M10替代品

  从1943年到1945年,MAN、MNH、戴姆勒-苯茨、亨舍尔和德玛格公司一共制造了5976辆“黑豹”坦克总体来看,PzKpfw  V“黑豹”中型坦克性能相当好其火力、装甲、机动三项坦克的主要技术指标都在同类坦克中名列前茅,当然“黑豹”坦克也有一些缺点,比如早期型的机械故障比较哆其侧面和后部的防护也不是很到位。就我本人的感觉“黑豹”坦克和苏联的T-34坦克是二战中最优秀的中型坦克。关于“黑豹”坦克的戰例很多我们就列举一二:1943年9月13日科洛马克附近,党卫军第2“帝国”装甲师下属党卫军第2装甲团1营的7辆“黑豹”坦克在霍尔泽上尉(其座車战术编号为101)指挥下同苏军大约70辆T-34坦克作战20分钟战斗中,28辆T-34坦克被摧毁“黑豹”坦克无一损伤。1944年7月28/29日党卫军第5“维京”装甲师下屬党卫军第5装甲团2营摧毁苏军107辆坦克,包括T-34、谢尔曼和瓦伦丁坦克自己仅损失6辆坦克(1辆PzKpfw  IV型坦克和5辆“黑豹”坦克)。

  点击察看图片链接:

?  在的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军队装备了型号繁多的自行火炮,其中除T1自行火炮、T3和T4突击炮外大多以动物来命名。比如“野蜂”、“黄蜂”、“犀牛”、“象”、“黄鼠狼”等等这些火炮大体上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自行反坦克炮或称为坦克歼击车,这是②战德军自行火炮的主流;另外一种是自行榴弹炮以“野蜂”、“黄蜂”为代表。由于“野蜂‘自行榴弹炮是德军在二战的最后一种重型榴弹炮在战场上广泛使用,兵器迷们对它并不陌生

  基于1941年6月22日德军入侵苏联的”巴巴罗萨作战“的经验和教训,德国统帅部认識到在高速机动作战中,除了要有自行反坦克炮之外榴弹炮的自行化也很重要。在此之前德国人已经有了研制自行反坦克炮和自行偅型步兵炮的经验,他们都是利用现成的T1轻型坦克的底盘研制成功的这对研制自行榴弹炮无意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当时德国使用的榴弹炮主要为leFH18型105mm榴弹炮和sFH18型150mm榴弹炮不过,德国人一时还找不到合适的底盘因为T1/T2型轻型坦克太轻太小。难以装上150mm的榴弹炮而T3/T4型战斗坦克尚在大规模生产时期,所以一开始并没有打算用他们的底盘。然而由于战争的急需,重新研制一种新的专用的底盘在时间上来不忣。1941年9月德国陆军兵器部决定,新的自行榴弹炮尽量采用T  Ⅲ/T  Ⅳ上的零部件并使战斗重量控制在23.5吨之内,由啊尔凯特公司负责研制研淛名称为”Ⅲ/Ⅳ型火炮搭载车“。阿尔凯特公司于1942年初正式开始研制工作

  研制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是,总是认为在3/4号车上搭载150mm榴彈炮是很困难的直到1942年7月,将leFH18型105mm榴弹炮装载2型轻型坦克上之后才重新审视150mm榴弹炮的装车问题。1942年7月15日希特勒下令在T  Ⅲ/T  Ⅳ型坦克上装載150mm榴弹炮。这样阿尔凯特公司在对地盘经过一番改造之后,终于在1942年10月制成了第一辆样车后来,该车被命名为“野蜂”(hummel)自行榴弹炮

  关于“野蜂”自行榴弹炮名称的由来还有一段小插曲。不知为什么希特勒对“野蜂”这个名称“很不感冒”,于是德国统帅部于1944姩2月27日下了一道命令,禁止以后使用“野蜂”这个名称重新命名为“装载于Ⅲ/Ⅳ型火炮搭载车上的sFH18/1型自行炮”。由于这个名称太罗嗦了德军士兵私下里还是将其成为“野蜂”。

  ”野蜂“自行榴弹炮的生产总数为714辆其中,1943年生产了368辆1945年生产了289辆,1945年生产了57辆此外,为配合”野蜂“自行榴弹炮作战还专门生产了一种弹药输送车,这种弹药输送车总共生产了157辆它与野蜂的底盘相同,仅将上部的吙炮去掉

  “野蜂”自行榴弹炮的战斗全重为24t,乘员6人:车长驾驶员、炮长和3名装弹手。其基型底盘为T  Ⅲ/T  Ⅳ型战斗坦克但在结构仩已有许多的变化。最突出的有两条:一条是发动机的位置有车体后部一到车体中部从而为扩大了战斗时的空间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另┅条是车体加长,这也是扩大战斗时所需要的“野蜂”自行榴弹炮的总体结构如图  所示。

  从图中可见如果发动机人在车体后部,那么火炮根本不可能有大的仰角,这对于要求射程足够远的榴弹炮是不利的可见,  将发动机一直车体中部是中体布局的重要一环。

  其上部结构为装甲自然延伸上去的结构车体顶部是敞开的,装甲板的厚度为10mm用铆钉连接。车体后部还有后门便于成员上下车。這种结构在二战的自行后炮中比较常见其优点是结构简单,能为成员提供比较简单的防护但顶部敞开不利一对空防护。车体的手上装甲板最厚达30mm

  其动力装置为HL120TRM型V型、12缸、水冷汽油机,最大功率为300hp(220.6kW),发动机的动力直接传给位于车体前面的变速箱变速箱有6个前进档和1個倒档。行动装置包括平衡式悬挂装置每侧8个负重轮、4个托带轮以及履带,主动轮在前诱导轮在后。由于车体比基型车长负重轮的數目一样,因而负重轮的间距也有所加大履带板的宽度为400mm,每侧有104块履带板车体首下甲板处装有12块~14快被用履带板,可以起到辅助防護的作用自行榴弹炮的最大速度为42km/h,最大行程为215km。虽说“野蜂”自行榴弹炮是一种综合性能相当不错的炮车但其最大确定式弹药基数太尐,只有18发为此,要有弹药输送车配合作战

  弹药输送车和自行榴弹炮的比例为1:4。由于它们还是人工装弹的、供弹的使用起来還是很麻烦的。

  “野蜂”自行榴弹炮主要配属给德军装甲师中的装甲炮兵团通畅和“黄峰”自行榴弹炮一道配属到其中的一个营。②坦克营有3个坦克连第1、第2连配备“黄蜂”自行榴弹炮:第3连配备“野蜂”自行榴弹炮6辆,另加2辆弹药输送车“野蜂”自行榴弹炮主偠用在苏德战场上,用于火力支援和反坦克作战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不过用150mm弹药来打坦克德军种也有人认为这是一种浪费。“野蜂”洎行榴弹炮首参战展是库尔斯克战役此役共投入了55辆“野蜂”自行榴弹炮。

  点击察看图片链接:

?  苏联一直重视轻骑兵的作用所以要求坦克具有很高的速度,这就使苏联坦克设计人员对美国的“克里斯蒂”坦克产生了很浓厚的兴趣因为这种坦克的机动性很好。1930年苏联向美国购买了两辆“克里斯蒂”坦克。1931年在沃罗涅什进行了广泛的试验,同年苏联设计了一种基于“克里斯蒂”坦克的简化型坦克称为BT-1快速坦克。BT-1坦克经试验不适合作战要求生产了两辆样车之后就停产了。1931年底又设计出BT-2快速坦克经试验后,在1932年1月BT-2坦克获准生产虽然BT-2快速坦克的采用是苏联坦克发展的明显进步,但该坦克的性能仍未满足苏联军方的要求因此又研制了BT-3和BT-4两种车型,主要改進在武器部分1932年,苏联红军提出研制另一种BT快速坦克的要求要求该车不仅要火力强,而且要通过采用本国研制的新型发动机来提高机動性这种车即BT-5快速坦克,装有一门35×45mm是多大火炮和一挺762mm并列机枪1934年,苏联红军又提出重新设计BT坦克要求将车体装甲改用焊接装甲,並加大装甲板倾斜角度以增强防护力。于是1935年便设计出BT-7快速坦克,该车采用新设计的炮塔安装一门35×45mm是多大火炮和2挺762mm机枪,还换用叻发动机使机动性有明显提高,装甲防护也有所加强另外有一种装有B-2型柴油机的BT-7坦克,被称为BT-7M坦克BT快速坦克经过多次改进,已具有現代坦克的特点了为了满足不同作战任务的需要,在该车基础上发展了多种变型车主要有BT-3坦克架桥车,BT-5A火力支援车BT-5-OT喷火坦克,BT-5y指挥車BT-7A火力支援车和BT-7y指挥车等。BT快速坦克供远程作战的独立装甲和机械化部队使用因其装甲防护薄弱,不适于与敌坦克作战所以主要用來攻击敌人的后方,以夺取诸如司令部补给基地,机场等重要目标该种坦克参加过西班牙内战,苏日哈拉哈河战斗苏芬战争和苏德戰争等。

  BT7快速坦克是30年代苏联著名的坦克这类坦克的高速度是依靠奇特的轮履方式实现的,公路行驶时使用轮胎方式越野行驶时使用履带方式。BT坦克的原型是美国著名的克里斯蒂坦克当时这些快速坦克达到的时速的确可观,现代坦克时速也不过70km/h不过这种复杂的輪履结构造成相当程度的使用不便。1930年苏联向美国购买了2辆克里斯蒂坦克经广泛试验,由哈尔科夫工厂试制成功称为BT-1快速坦克。BT坦克從BT-2起开始大量生产并进行多次改进,先后生产了BT1型至BT7型多种快速坦克及多种变型车其中BT-7于1934年提出设计,车体改为焊接装甲同时增大裝甲倾角,采用新设计的炮塔和新型发动机性能明显增强,于1935年开始生产BT-7的设计经验成功运用到更新型的T-34中型坦克上,从T-34坦克身上明顯可以看到BT-7的影子

  (注:美国克里斯蒂坦克并没有在本国发展起来,但卖给苏联的2辆坦克却繁衍出众多型号产量也极大,可谓是典型的‘墙内花开墙外香“)

  耗油量(升/百公里)

  公路159(轮),越野223

  点击察看图片链接:

KV-1 苏军重型坦克

?  KV-1重型坦克是蘇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研制的主要用于对付当时德军PzKpfwIII和PzKpfwIV中型坦克。1939年2月开始研制同年4月,苏联国防委员会批准了该坦克的样车定型1940年2月,位于列宁格勒的基洛夫工厂开始生产当年生产了243辆。到1941年德军入侵苏联前一共生产了636辆1941年9月,迫于前线形势基洛夫工厂遷往位于乌拉尔山脉的车里雅宾斯克,与当地的拖拉机厂等工厂合并为一个规模宏大的坦克制造厂人们称为坦克城。在整个卫国战争期間坦克城一共生产了13500辆KV系列坦克和自行火炮。以KV-1坦克为基础研制出多种改进型坦克尤其是其中的KV-85重型坦克和KV-2型122mm自行火炮很出名。KV系列偅型坦克是苏联红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的重要装备该坦克曾参加对芬兰和德国的作战,1940年苏军一个装备KV-1坦克的坦克排参加了突破芬兰主要阵地的战斗,在战斗中没有一辆KV-1坦克被击穿。苏德战争初期在苏军和德军的交战中,KV系列重型坦克对阻止德军的进攻发挥了偅要的作用但由于该系列坦克机动性较差,火炮威力也显得不足在二战后期终于被IS系列重型坦克所取代。

  点击察看图片链接:

  装备情况  阿根廷、巴西、智利、丹麦、多米尼加、埃塞俄比亚、希腊、危地马拉、日本、菲律宾、西班牙、泰国、越南、突尼斯、土耳其、苏丹、乌拉圭和中国台湾省  

  该坦克是美国在第二次大战后不久研制、1951年投产、1953年列入美军装备的轻型坦克又称头犬(Bulldog)。它主要用於装甲师侦察营和空降部队遂行侦察、巡逻、空降以及同敌方轻型坦克和装甲车辆作战等任务。该坦克由M24轻型坦克改进而成加强了火仂,重新设计了炮塔、防盾、弹药贮存、双向稳定器及火控系统并提高了机动性,但防护仍然较弱后来,美军中的M41轻型坦克虽被M551谢里登轻型坦克取代但它仍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装备,总产量约5500辆  

  该坦克是美国第一种主动轮后置的轻型坦克,车体用钢板焊接炮塔是铸造的。驾驶员位于车前左侧使用3个M17潜望镜进行观察。车长、炮手位于战斗舱右侧装填手在左侧,炮塔有1个向右打开的单扇舱蓋车长在指挥塔内使用5个观察镜和M20A1潜望镜进行周视。炮手使用M20A1潜望镜和M97A1瞄准镜进行观瞄装填手有1个向前打开的单扇舱盖并使用M13潜望镜觀察。  

  该坦克安装M32(T91E3)76mm火炮该炮采用立式滑动炮闩、液压同心式反后从装置、惯性撞击射击机构,发射定装式弹药如榴弹、破甲弹、穿甲弹、榴霰弹、黄磷发烟弹等弹药基数57发。1982年美国AAI公司曾为该炮研制了新型76mm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能击伤主战坦克装甲  火炮左侧有1挺M  7.62mm并列机枪。此外在炮塔顶的机枪架上还装1挺M2HB12.7mm高射机枪,其俯仰范围为-10°~+65°。  

  M41、M41A1轻型坦克采用大陆(Continental)公司的AOS-895-3型6缸风冷汽油机功率为368kW(500马力)。发动机气缸水平布置气阀为顶置式,每排3个气缸AOS-895-3汽油机装两个汽化器,每个汽化器与一排气缸相通传动装置采用阿里逊(Allison)公司的CD-500-3型十字型液力传动装置。  

  行动部分每侧5个负重轮独立式扭杆悬挂,并在第一、二、五负重轮位置安装液压减振器履带是带鈳拆卸橡胶衬垫的钢制履带板。  

  该坦克车体由钢板焊接而成前上甲板倾角60°、厚25.4mm,火炮防盾厚38mm炮塔正前面厚25.4mm。车内无三防装置  

  该坦克的制式设备包括加温器、涉深水装置、电动排水泵。基型车未装夜视设备但最后一批生产的车辆在火炮上方安装了红外探照燈。  

  目前美国和其他国家为了代替该坦克上的汽油机,正试验安装各种动力装置美国NAPCO公司采用8V-71T柴油机匹配原传动装置,在泰国、覀班牙和丹麦进行试验使M41的公路最大行程由原161km提高到450km。加拿大利维(Levy)公司在该坦克上安装VTA-903T柴油机在泰国、丹麦进行试验,使车辆最大行程达563km联邦德国采用英国罗尔斯-罗伊斯(Rolls-Royce)公司的CV-8柴油机,也在丹麦进行了试验  

  2.QM41型遥控坦克

  该坦克是美国海军用来试验防空导弹的車辆,也用于试验研究M551谢里登轻型坦克炮塔  

  3.M41E轻型坦克(西班牙)

  该坦克安装原76mm火炮和卡迪拉克公司的火控系统,改装了8V-71T柴油机功率为294kW(400马力),仍采用CD-500-3液力传动装置它的公路最大速度为72km/h,最大行程500km  

  为了反坦克,M41E可以安装欧洲导弹(Euromissile)公司的HCT炮塔发射架上载4枚反坦克导弹,还可安装美国埃默森(Emerson)公司的ITV改进型陶式导弹发射系统  

  为改造M41轻型坦克,巴西采用DS14A04型4缸柴油机取代原汽油机功率298kW(405马力),传動装置未变为此,车体后部加大装有2个风扇的冷却系统。其他改进项目还包括重新设计燃料箱和电气系统等  

  首批M41B轻型坦克保留原76mm火炮,但也试验安装柯克里尔(Cockerill)公司90mmMK3火炮后来巴西又将生产的200辆该坦克的76mm火炮口径扩大,使之发射90mm炮弹火炮定名为Ca76/90M32BR1式,该炮保留原M32的吙炮身管并安装炮膛抽气装置、炮口制退器、热护套,能发射尾民办稳定脱壳穿甲弹为了提高该坦克的夜战能力,还安装有夜视仪和噭光测距仪该坦克的车体前上装甲和炮塔均附加有间隙装甲,炮塔两侧各装4具烟幕弹发射器同时巴西还加强了该坦克的传动装置,改善了车辆机动性1985年巴西陆军开始装备该轻型坦克。  

  M41C轻型坦克是在M41B上安装先进先进火控系统而成  

  1986年联邦德国将M41改造成M41GTI轻型坦克,并在泰国试验该坦克保留原76mm火炮,但安装有数字式计算机激光测距仪以及耳轴倾斜、俯仰传感器等的MDLF41火控系统,能在行进间对付活動目标  

  该坦克的其他改进项目包括采用MTU公司的MB833Aa-501柴油机代替原汽油机,功率为331kW(450马力);安装1个中间变速箱再驱动液力传动装置,以便赽速拆卸发动机;燃料箱容量从530L增加到800L车辆行程从161km增加到600km;行支部分装有新型扭杆、筒式液压减振器、液压限制器和迪尔(Diehl)公司的双销带橡胶衬垫的履带板。  

  该坦克安装集体三防装置炮塔两侧各装6个烟幕弹发射器。为了减少泥污车体两侧附加有裙板。车内安装新型駕驶仪表板、哈隆(Halon)灭火系统、新型跳频电台等  

  6.装90mm火炮的M41轻型坦克(比利时)

  比利时将M41的76mm火炮换装成柯克里尔公司的90mmMKⅣ火炮,可以发射榴弹、破甲弹、碎甲弹、烟幕弹及榴霰弹等乌拉圭已经装备该坦克。  

  7.装105mm超低后坐力炮的M41轻型坦克

  美国卡迪拉克公司还在M41上安裝105mm超低后坐力炮进行了试验  

  类型6缸水平布置、风冷汽油机  

  炮塔驱动方式液/电,有手动控制  

  点击察看图片链接:

  70年代初巴西伯纳迪尼工业与贸易公司为陆军改造美制M3A1轻型坦克样车2辆。样车试验后公司又将巴西装备的80辆M3A1轻型坦克进行同样改造,1978年完成后定名X1A型。同年巴西又将X1A轻型坦克加长称卡卡拉(Carcara)X1A1型,仅用于出口  

  该车是在X1A1底盘上装有铝桥体。桥体重2.75t跨距10m,最大载重量20t  

  該车是在X1A1底盘上装3枚待发的XLF-40型地-地火箭的样车,但该车未投产  

  该车在轻型坦克底盘上安装1挺12.7mm高射机枪,并采用功率为158kW(215马力)的柴油机保留了原M3A1轻型坦克的悬挂装置。样车于1984年进行了试验  

  该车前部安装的也是132kW(180马力)柴油机,加宽履带并安装有推土铲车后开有2扇大門。车内安装抢修作业用的绞盘车左侧装有液压起重机。该车重10t车长5.220m、宽2.480m、高2.520m,车底距地高0.45m地面压力为66.71kPa(0.68kgf/cm2),公路最大速度55km/h,爬坡度为60%  

  防空武器口径/类型/数量12.7mm/机枪/1挺

  点击察看图片链接:

法国M3轮式装甲人员输送车

  该车由法国潘哈德公司投资研制,于1969年完成第一輛样车1971年完成第一辆生产型样车,以后便开始成批生产现已生产1500多辆。该车有95%的机动性部件与潘哈德公司的AML系列车通用除装备法国陸军外,还出口到33个国家  

  该车车体为全焊接钢板结构,能防轻武器和弹片乘员2人,可载10人或1360kg的货物驾驶员位于车体前部,他的單扇舱盖上装有3个整体式潜望镜夜间驾驶时中间那个可由红外或微光潜望镜取代。车体两侧各开1个侧门车尾有2个后门,门上还各开1个射孔车顶有2个舱门,一个位于驾驶员身后一个位于车体后部,供安装武器用此外,车体两侧倾斜装甲板上各开3个窗口可供步兵在車内进行射击。  

  发动机和传动装置位于驾驶员后方变速箱横置,由高速部分与低速部分的2个变速箱组成并用锥形小齿轮将两部分耦合一体,共6个前进档和1个倒档动力从变速箱输出至两个侧分动箱,然后经传动齿轮传递给前轮并经车内的万向轴传至后轮。变速箱囷侧分动箱均装有球形差速器可自动防止车轮打滑。悬挂装置包括螺旋弹簧和装于车化支承臂的油气减振器霍青森(Hutchinson)防弹轮胎的内胎呈蜂窝状、内充氮气。当轮胎穿破后仍能以30km/h速度行驶100km。水上行驶靠轮胎划水浮渡时,干舷高度为0.73m  

  车上乘员6人,车内有对外通信设備和作战绘图桌附加两个蓄电池,武器为7.62mm机枪  

  贸底霸厮??20mm机关炮和RASIT战场搜索雷达或ESDRA  20S搜索雷达,并装有电子战设备目前已在阿布紮比、科特迪瓦装备。  

  车上乘员5人、装有修理工具、工作台、牵引杆和牵引绳、切割设备以及发电机等设备  

  车上乘员6人,车前咹装液压推土铲用于各种工程作业。  

  车上乘员3人并装有4副担架或两副担架与3个座位。车内有氧气和输血设备和1套医疗急救仪器車上无武器。  

  离合器离心式电磁自动控制  

  悬挂装置类型独立式,螺旋弹簧和  

  主制动器双管路、液压系统  

  停车制动器手淛动作用于变速箱输出轴  

  点击察看图片链接:

英国“蝎”式装甲侦察车

?  1972年起装备英国陆军,此外还出口到比利时、伊朗、沙特、马来西亚、泰国、科威特、阿曼、新西兰等国总生产量达3000辆。“蝎”式装甲侦察车“FV101”为“蝎”式车族的基型车动力传动前置,采用“美洲虎”J60型六缸直列汽油机半自动变速箱,有7个前进档和7个倒档能实施原地转向。扭杆式悬挂装置改进后的“蝎”式侦察车增装了简易火控系统,有炮长三合一瞄准镜车体和炮塔为铝合金装甲全焊接结构。英国装备的车上有三防装置“蝎”式曾用于80年代初嘚英–阿马岛战争,它在沼泽中具有良好的通行能力战后英军将该车扩编到空降旅中。“蝎”式主要变型车有:“打击者”反坦克导弹發射车(FV102);“斯巴达人”装甲输送车(FV103);“撒玛利亚人”装甲救护车(FV104);“苏尔坦”装甲指挥车(FV105);“大力士”装甲抢救车(FV106);“弯刀”侦察车(FV107)等

  点击察看图片链接:

德国“美洲狮”步兵战车

?  1986年制成样车,主要用于出口车体为钢装甲焊接结构,双人炮塔上安装1门机关炮和1挺关列机枪载员室两侧开有射击孔,顶部有舱口后部尾门朝下打开作为跳板。发动机为MAN  D2866KE六缸涡轮增压柴油机传动装置采用自动变速箱。行动装置采用扭杆悬挂装置、挂胶履带车体前装甲板可防20mm炮弹,其余部位可防7.62mm机枪弹车内配备三防裝置和自动灭火装置。该车的变型车有:输送车、通信指挥车、120mm迫击炮车、105mm火炮轻型坦克90mm火炮轻型坦克、反坦克导弹发射车、反坦克/反矗升机战车、防空战车、布雷车、抢救车,形成一个战车车族

  点击察看图片链接:

德国“黄鼠狼”步兵战车

?  1971年装备部队,共苼产2136辆该车现已停产,目前仅装备德国陆军该车车体为钢装甲全焊接结构,双人炮塔上装1门机关炮和1挺并列机枪机关炮是气体推动式自动炮,适合于遥控车体后部装1挺遥控机枪。载员室  每侧有2个球形射击孔后部有1个跳板式尾门,顶部有4个圆形舱口火炮采用三向彈链供弹系统。发动机为戴姆勒-本茨公司水冷涡轮增压柴油机传动装置是一种有液力机械变速、倒顺和转向机构的综合  装置。行动装置采用扭杆悬挂和液压减振  器“黄鼠狼”步兵战车为能协同“豹”式主战坦克  作战,采用与轻型坦克相同的装甲防护因此它是现装备中裝甲最厚,防护最强的步兵战车车体前甲板厚30mm,可防20mm小口径炮弹战斗室内有集体三防装置和自动灭火装置。改进型1A1装备微光主作视瞄准镜、1A2增加了热成像夜视仪、1A3安装附加装甲变型车有:“罗兰”防空导弹发射车、“门”式低空监视雷达车、单管57mm自行高炮等。

  点擊察看图片链接:

苏联ⅡT-76水陆坦克

?  1952年装备苏军至60年代后期为止,共生产了7000余辆67年已停产。除苏联外还装备华约国家、伊拉克、埃及、越南、叙利亚等20多个国家。车体为装甲钢焊成的箱形结构浮渡性能好。推进系统包括水冷柴油机、机械式变速箱、扭杆式悬挂裝置等水上行驶时靠喷水推进器产生推力。水上行驶时喷水推进器驱动装置的减速器带动水管中的水泵,水流从尾喷管向后喷出形荿推进力。尾喷管上装有闸门和倒车管当闸门被盖住时,水流通过倒车管喷向前方车辆倒驶。当操纵一侧的尾喷管向前喷射水流另┅侧向后喷水时,坦克就转向行驶早期的ⅡT-Ⅵ坦克无火炮稳定器,后期的改进型上安装了火炮双向稳定器某些型号的车辆炮塔顶部装囿红外控照灯,以便夜间战斗

  点击察看图片链接:

?  德国陆军中现装备的最新式的主战坦克,1979年10月正式装备联邦国防军到1990年,德国陆军装备了2050辆豹2主战坦克装备豹2坦克的还有荷兰(445辆)和瑞士(380辆)。豹2坦克是西文最早装120mm滑膛炮的坦克并有先进的综合火控系统,具有行进间射击和夜间作战的能力发动机为涡轮增大压、多燃料发动机,单位体积功率高采用间隙式复合装甲和隔舱化布置,囿三防装置及自动灭火抑爆装置豹2坦克有A1、A2、A3、A4、A5/A6、A7及出口型豹2NL、豹2CH,在细微结构上有所不同。

  点击察看图片链接:

?  M26“潘兴”坦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装备美国陆军虽然没有来得及在大战中发挥作用,但是在1950年的侵朝战争中曾大量使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間,美国曾以M4“谢尔曼”中型坦克的数量优势来对付德国坦克的质量优势但美国人并不甘心坦克技术上的劣势,于1942年即研制出第一辆偅型坦克T1E2,后来在该坦克的基础上又发展成M6重型坦克该坦克的性能虽然优于德国的“黑豹”中型坦克,但却赶不上德国的“虎”式重型坦克为了改变M6重型坦克的劣势,美国发展了两种坦克一种是T25,一种T26这两种坦克都采用新型的T7式90mm火炮。其中T26得到了优先发展其试验型有T26E1、T26E2和T26E3三种型号。其中T26E1为实验型;T26E2装一门105mm榴弹炮后来又发展为M45中型坦克;T26E3在欧洲通过了实战的考验,于1945年1月定型生产称为M26重型坦克,又称“潘兴”(约翰.J.潘兴是一战时美军坦克部队的创始人)该坦克开始时是作为重型坦克定型的,到了1946年5月改划为中型坦克类

  M26坦克為传统的炮塔式坦克,车内由前至后分为驾驶室、战斗室和发动机室该车有乘员5人:车长、炮手、装填手、驾驶员和副驾驶员。驾驶员位于车体前部左侧副驾驶员(兼前机枪手)位于右侧,他们的上方各有一扇可向外开启的舱门门上有一具潜望镜。炮塔位于车体中部稍靠湔为了使火炮身管保持平衡,炮塔尾部向后突出车长在炮塔内右侧,炮手和装填手在左侧指挥塔位于炮塔顶部右侧。炮塔顶部装有┅挺高射机枪炮塔正面中央装有一门火炮,火炮左侧有一挺并列机枪

  动力传动装置位于车体后部。发动机因采用一种新型双室汽囮器而降低了高度传动装置由行星减速器、液力变矩器、行星变速箱、双差速转向机构和单级齿轮式侧减速器等组成。传动装置的部件(側减速器除外)都装在一个箱体内该箱体与发动机曲轴箱固定在一起。行动装置每侧面有6个双轮缘负重轮和5个托带轮主动轮在后,诱导輪在前第1、2、4和6负重轮处均装有减振器。履带裙板由4小块组成仅遮住托带轮的上部。

  下面来看看它的火力情况M26坦克的主要武器昰一门M3型90mm火炮,其身管长为50倍口径火炮配用曳光被帽穿甲弹、曳光高速穿甲弹、曳光穿甲弹和曳光榴弹。弹药基数70发其中被帽穿甲弹嘚弹丸重11kg,在914m距离上的穿甲厚度为122mm在1829m距离上的穿甲厚度为106mm。高速穿甲弹的弹丸重7.6kg914m距离上的穿甲厚度为199mm,1829m距离上的穿甲厚度为156mm火炮射速为8发/分。火控装置包括炮塔的液压驱动装置和手操纵方向机、观瞄装置、象限仪和方位仪等炮塔可由炮长或车长操纵,当车长发现重偠目标需直接操纵炮塔时炮长的操纵装置便自动切断。火炮的方向射界为360度高低射界为-10度到+20度。瞄准装置有两种:一种是供直接射击鼡的潜望式瞄准镜和望远式瞄准镜;另一种是供间接射击用的方位仪和象限仪间接瞄准具有M19方位仪、M1炮长用象限仪和M9高低瞄准具等。后期生产的M26坦克上还装有火炮稳定器辅助武器是一挺12.7mm高射机枪和2挺7.62mm机枪,其中一挺是并列机枪另一挺是前机枪。12.7mm机枪的弹药基数为550发7.62mm機枪的弹药基数为5000发。

  M26坦克的发动机为福特公司的GAF型V形8缸水冷汽油机在转速2600r/min时,功率为500hp传动装置为液力机械式,安装有液力变矩器因而在一定范围内可以自动变矩,减少换档次数从而可减轻驾驶员的工作。行星变速箱只有3个前进档和1个倒档操纵装置采用了一根既能变速又能转向的操纵杆,故容易操纵行动装置采用独立扭杆悬挂装置和液压减振器。第1负重轮平衡肘和诱导轮曲臂之间装有补偿機构用以自动调整履带松紧度。履带为金属-橡胶结构履带宽为609mm或584mm。M26坦克的车体为焊接结构其侧面、顶部和底部都是轧制钢板的,而湔面、后面及炮塔则是铸造的车体前上装甲板厚120mm,前下装甲板厚76mm;侧装甲板前部厚76mm后部厚51mm;后面上装甲板厚51mm,下装甲板厚19mm炮塔前装甲板厚102mm,侧面和后部装甲板厚76mm防盾厚114mm。车内设有专用加温器供驾驶室和战斗室的乘员取暖。

  M26坦克的变型车主要有M44装甲输送车等妀进型车主要有M46中型坦克等。M26坦克共生产了2428辆首批装备了美国陆军第1集团军下属第3和第9装甲师,在1945年3月7日攻占莱茵河雷马根大桥的战斗Φ立下了汗马功劳在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时,M26是美军的标准中型坦克之一50年代,一些北约国家的军队也使用了该种坦克/环球军事论坛

  M26主要性能数据列表

  点击察看图片链接:

  M60坦克是在M48A2坦克基础上研制而成的主战坦克,1956年开始研制研制代号为XM60。1957年夏天用M48坦克试驗了准备作为XM60坦克动力的AVDS-1790-P型柴油机3辆新型动力装置试验车称为M48A2E1。1958年10月到11月间在阿伯丁试验场(Aberdeen  Proving  Ground)进行了坦克武器选型试验尔后,决定新坦克主要武器采用英国的105mm  L7A1式火炮炮管和美国T254E1炮尾其定型产品称为105mm  M68式加农炮。1959年3月M60坦克定型1959年6月首批生产合同(180辆)签订,由克莱斯勒公司的特拉华防务工厂制造从1960年开始M60坦克改在该公司的底特律坦克工厂生产。该坦克于1960年列入美军装备与M48A2坦克相比,主要是采用了新的105mm火炮、改进型火控系统和柴油机等火力加强,最大行程大为提高  

  M60A1是该坦克的第一种改进车型,研制代号为M60E1底盘与M60基本相同,主要改進是采用了尖鼻状新炮塔后来又安装了火炮双向稳定器(1972年)和潜渡设备(1977年)等,于1962年开始生产并装备部队在60年代和70年代初,生产率一直很低1973年中东战争以后,由于陆军坦克库存量很少和向以色列提供所需坦克陆军开始努力增加M60A1坦克生产,月产量逐年增加1978年10月月产量高達129辆。1980年5月完成最后M60A1坦克生产从此开始生产M60A3坦克,到1985年5月M60系列坦克生产达15000多辆1982年3月克莱斯勒将它的坦克厂以3.485亿美元卖给了通用动力(General  Dynamics)公司,从此以后底特律坦克厂被通用动力公司地面系统(GDLS)分部接管。1985年通用动力公司又为出口埃及和沙特阿拉伯共制造了167辆M60A3坦克  

  M60坦克嘚两次故障平均间隔时间超过30h(960km),比英国的奇伏坦大1倍多按目前的标准,M60系列坦克功率不足且加速性差,另一缺点是车身高大  

  在M60A1嘚生产过程中,该坦克经历了不断的产品改进此外还利用大修机会对M60进行了相应的部件改装,但仍称M60A1  

  该系列坦克是传统的炮塔型主战坦克,分为车体和炮塔两部分  

  M60A1车体用铸造部件和锻造车底板焊接而成,分为前部驾驶舱、中部战斗舱和后部动力舱3个舱动力艙和战斗舱用防火隔板分开。  

  驾驶员位于车前中央驾驶舱有单扇舱盖。驾驶员前面装有3具M27前视潜望镜舱盖中央支架上可装1具M24主动紅外潜望镜用于夜间驾驶,目前M24潜望镜已改换成AN/VVS-2微光潜望镜在驾驶舱底板上开有安全门。  

  整体式铸造炮塔位于车体中央M60A1/A2/A3型车炮塔湔部较尖,采用了细长的防盾外部后方有储物筐篮。装填手位于炮塔内火炮左侧车长和炮长居右侧,装填手配有1具可360°旋转的M37潜望镜M19车长指挥塔可手动旋转360°,指挥塔四周装有8具周视观察镜。

  此外坦克乘员舱内还装有加温器。潜渡时要在车长指挥塔上架设2.4m高嘚潜渡通气筒。在坦克车体前部可以安装M9推土铲用于准备发射阵地或清理障碍。  

  M60、M60A1和M60A3  3种车型坦克的主要武器均是1门105mm  M68式线膛炮该炮帶有炮管抽气装置,无炮口制退器采用同心液压-弹簧式反后坐装置和立楔式炮闩,火炮俯仰靠液压操纵炮管可在野战条件下更换和拆卸。训练有素的乘员能在1min内发射6~8发炮弹火炮可发射M728和M392A2脱壳穿甲弹,M735、M774和M833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M494杀伤榴弹,M456系列破甲弹M393碎甲弹,多种敎练弹和M416黄磷发烟弹等  

  M60坦克配备了脱壳穿甲弹、破甲弹、碎甲弹和黄磷发烟弹4种炮弹,它们全部是曳光弹  

  取代榴弹的M393碎甲弹具有榴弹杀伤和反坦克性能。  

  M416黄磷发烟弹用于施放烟幕和指示弹着点并具有燃烧作用。  

  车载炮弹63发其中26发装在车体前部驾驶員两侧,13发装在炮塔内待用21发装在炮塔尾舱内,另外3发放在火炮下方  

  M60A1坦克火控系统比M60坦克火控系统有很大改进,主要是用M16机电模擬式计算机代替了原来的M13A1D机械式计算机此外,M60A1坦克在1972年增加了火炮电液双向稳定系统1974年又增加了乘员被动式夜视装置,从而具有夜间莋战能力并称为被动式M60A1坦克。  

  该弹道计算机采用具有10个抽头的线性电位计来模拟不同弹种的弹道可计算多个弹道参数产生的瞄准線高低修正和方位修正,其组成包括计算装置、输入装置、倾斜装置、归零控制装置、车长控制装置及等效全装药开关装置等

  该光學测距仪与车长瞄准镜的分划机械连接,供车长测量目标距离用测量距离为500~4400m,放大倍率为10×,视场为4°。测距仪与弹道计算机机械相连,向计算机输入距离信息,并同时与炮长潜望式瞄准镜同步,因此车长在测距仪内看到的景象同炮长在瞄准镜内看到的景象相一致此测距仪操纵容易,只要让目标的双像重合就可测出目标距离  

  M32昼/夜主瞄准镜M60坦克早期装备M31潜望式双目昼用主瞄准镜,后用M32瞄准镜后者昰主动红外潜望式瞄准镜,视场8°,其单倍系统用于广角近景观察,8倍系统用于瞄准远方目标,有昼用光通道和主动红外夜视光通道,夜视距离是1000m红外光源氙灯固定在火炮防盾上,红外/白光两用  

  M105D辅助瞄准镜M60坦克安装M105C辅助瞄准镜。M60A1安装的M105D瞄准镜是铰链式单目望远镜汾划板适用105mm火炮,放大倍率为8×,视场7.5°,与火炮并列安装,与火炮联动。  

  M44C瞄准镜该瞄准镜用于7.62mm并列机枪瞄准与炮长主瞄准镜联用。M60坦克安装M44型M60A1安装M44C型。  

  M35E1微光潜望式瞄准镜它是M32瞄准镜改进型夜视通道使用了1个被动式肘形夜视仪,安装了25mm第二代像增强器;微光夜视放大倍率为7.1×,视场为7.2°。该瞄准镜用以取代M32瞄准镜于1972年装备M60A1坦克。  

  M36车长昼/夜瞄准镜M60坦克早期车型安装XM34和XM36两具双目潜望式瞄准鏡分别用于白天和夜间的高射机枪瞄准,后来均改装昼夜合一的M36车长瞄准镜该瞄准镜为单目潜望式,夜视系统采用主动红外装置夜視通道放大倍率为8×,视场为8°,两个昼用光通道放大倍率分别为1×和7×。此外,车长也曾装备M28C潜望式瞄准镜。  

  M36E1微光潜望式瞄准镜糨鼡于取代M36瞄准镜于1972年装备M60A1坦克,与M36瞄准镜不同之处是将主动红外系统改进为微光夜视系统采用了25mm的第二代像增加器。  

  车长指挥塔仩装有1挺12.7mm  M85式高射机枪机枪随指挥塔一起旋转,俯仰范围为-15°~+60°,车长在指挥塔内瞄准和射击。机枪有两种射速,1050发/min和400发/min分别用于對付低空飞机和地面软目标,配备M2型普通弹  

  M60、M60A1坦克采用AVDS-1790-2柴油机,高度较低有废气涡轮增压器,可使用多种燃料1971年安装了顶部进氣的空气滤清器,从而提高了发动机寿命  

  该系列坦克采用CD-850-6型带液力变矩器的十字驱动传动装置,主要由液力变矩器、行星变速机构囷差速式转向机构等组成可实现原位转向、动力换档并带有停车制动器。

  该系列坦克操纵装置包手变速杆、方向盘和制动踏板等坦克起趟、换档、转向及停车等都靠液压操纵。  

  该系列坦克采用传统的扭杆悬挂每侧有6个双轮缘挂胶负重轮和3个托带轮,在第一、②、六负重轮外装有液压减振器  

  M60和M60A1(早期)坦克配用T97型双销挂胶履带。M60A1坦克在1974年改装了新的T142型钢制履带其橡胶衬垫可以更换,履带使鼡寿命提高1倍  

  M60坦克安装了个人三防装置,配备了E37R1型主毒气过滤装置每个乘员均有E56R3型防毒面具,两者用金属软管接通如果需要,鈳安装RADIAC三防探测器后来改装了新型毒气过滤装置。  

  火炮防盾装甲厚度为178mm炮塔和车体正面装甲厚度均为110mm。  

  为了进一步加强主战坦克的远距离火力于1964年开始在M60A1的基础上研制M60A2,代号为M60A1E1/E2主要变化是改装了新的炮塔和152mm口径两用炮。样车于1965年底完成1966年底开始生产,总囲制造了526辆但由于两用炮及其火控系统相当复杂,技术问题未能解决因而大都被库存。直到1971年底M60A1E2才定型为M60A2,并于1972年开始生产1975年全蔀完成。首批M60A2坦克于1972年装备用于训练1973年4月装备陆军第二装甲师59辆,1975年装备驻欧美6个营每营59辆。  

  目前该坦克已从美国陆军退役它原来的任务部分由M901型火力支援代替。现在大多数M60A2已运回安尼斯顿(Anniston)陆军基地准备改造成其他车辆如架桥车、M728战斗工程车或障碍清除车等。  

  该坦克采用新的铸造流线形炮塔前部防弹角更好,防护能力提高装填手位于炮塔内左侧,车长居中炮长在右侧,装填手和炮长嘚单扇舱盖上均装有潜望镜  

  指挥塔四周装有10具周视观察镜,塔上有1挺12.7mm  M85式高射机枪由于车长指挥塔能电动旋转360°,且独立于炮塔单独稳定,因此该机枪可有效地对付飞机。  

  在炮塔两侧各装有4具烟幕弹-榴弹发射器,每个发射器内装1发榴弹还备有1发M34型黄磷烟幕弹和1發AN-M8-HC型烟幕弹。

  该坦克的主要武器是1门152mm  M162式火炮/导弹两用炮可发射红外制导的橡树棍(Shillelagh)反坦克导弹和多种152mm普通炮弹,并配备了不同的火控系统  

  M162式两用炮基本结构与M551轻型坦克的M81式两用炮相同,均属短身管线膛炮但M162炮的身管较长,且反后坐装置不同  

  M162式两用炮可发射的普通炮弹均采用可燃药筒,除M410式发烟弹外主要弹种有:  

  M409A1式多用途破甲弹全重22.52kg,初速687m/s有效射程1500m。由于弹丸射出炮口后靠旋转稳萣因此初始扰动比尾翼稳定破甲弹要小,在直射距离内的射击精度较高但因弹刃初速和旋转速度低于一般榴弹,故精度又不如一般榴彈  

  该炮发射的橡树棍反坦克导弹主要用于对付远距离装甲目标,永久性工事和其他坚固目标导弹型号为MGM-51A,由美国陆军导弹局和菲爾科·福特(Philco  Ford)公司设计于1964年开始生产。导弹全重26.7kg全长1.155m,最大速度689m/s,采用固体火箭发动机和空心装药战斗部对付运动目标的最大有效射程為2500m,对付静目标则为3000m  

  车载弹药基数46发,包括导弹13枚其中7枚放在炮塔内,6枚放在车体内;炮弹33发其中15发放在炮塔内,18发装在车体內  

  该火控系统用于发射普通炮弹,采用了分划扰动式控制方式弹道计算机可以解算运动目标提前量的修正,因此M60A2坦克具有从静止位置射  击运动目标的能力但精度较低。  

  M19弹道计算机该计算机是机电模拟式全求解电子计算机主要组成有计算装置、炮长控制装置、车长控制装置和倾斜装置等,可根据自动或人工输入的有关信息计算弹道修正量这些信息包括目标距离、弹种、炮耳轴倾斜、横风、炮管下垂、炮膛磨损、偏流、视差、归零及运动目标方位角速度等。  

  AN/VVS-1红宝石激光测光测距仪该测距仪于1969年首次装备在M60A2坦克上车长和炮长均可使用,能将目标距离自动输入弹道计算机并以数字形式显示在车长和炮长显示板上,测距范围为200~4000m测距精度为±10m,精度为距離无关  

  M50炮长潜望式昼/夜瞄准镜它是发射152mm普通炮弹的单目式主瞄准镜,微光夜视系统采用第一代三级像增强器放大倍率为10×;昼用系统放大倍率为8×。该镜与火炮联动,瞄准分划与弹道计算机相连,并投影在瞄准镜视场中,投影分划在视场中的位置和分划的移动均由计算机控制。  

  M51车长潜望式瞄准镜与M50型基本相同,装在车长指挥塔上  

  M126望远镜它是发射普通炮弹的辅助瞄准镜和发射导弹的主瞄准鏡。  

  火炮、炮塔/指挥塔稳定和驱动系统该系统是一种新的电液稳定和驱动系统在水平向稳定炮塔,在高低向稳定火炮和并列机枪並首次在水平向独立稳定指挥塔,通过稳定火炮和炮塔来稳定炮长和车长瞄准镜但稳定精度差。当坦克进行进时炮长和车长可使用各洎的瞄准镜在稳定状态下独立瞄准和射击。  

  该系统主要有红外跟踪器、角速度传感器、信号数据转换器、调制器、红外发射机和电源等发射导弹时用M126望远镜瞄准目标,当导弹离开发射管后用红外制导和控制系统导引导弹去击毁目标导弹制导系统由炮长操纵,训练有素的炮长每分钟能发射2枚导弹  

  此外在炮塔内还安装了闭合式炮尾抽气装置等其他装置。

  该坦克是M60A1的改进型1971年开始研制,其研淛代号为M60A1E3它安装了可靠性得到提高的发动机和被动观瞄仪,1978年又做了安装新的测距仪、弹道计算机、M240高射机枪和M239烟幕弹发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35×45mm是多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