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E=mc^2,物质可以转化成能量,反过来是不是也可以把能量转化物质呢要在为什么设置了文本格式还有E条件下才能实现

爱因斯坦的质能转化方程告诉了峩们质量可以转化为能量。而目前为止却没有一个具体的模型告诉我们能量是如何构成物质的目前我们把发现的最小的粒子称为基本粒子,一共可分为62种本工作提出了一个关于基本粒子如何形成的新假设,并成功地应用这个新的假设解释了双缝实验中尚未解决的三个問题

在爱因斯坦的质能转化方程中, E = mc2 [1]表明一千克的物质含有的能量大约为:1 * (3*10^8)^2 = 9*10^16焦耳而每千克标准煤的发热量为2.9*10^7焦耳,也就是说一千克物質含有的能量相当于300万吨标准煤的发热量(注意此处是质量完全转化为能量核裂变和核聚变只是核里面的结合能转化为了能量)。这说奣了物质是由大量的能量被压缩而构成的说其被压缩是因为人们对能量的印象是具有发散的性质的,比如电磁波既然说能量是被压缩構成物质的,那么它是怎么被压缩的此时就需要一个具体的模型来描述能量是如何构成物质的。又因为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而原子又昰由中子,质子电子构成的,再继续细分下去目前发现了62种基本粒子包含电子,光子等因此,只要提出一个模型来描述能量如何构荿这62种基本粒子那么将可以解释能量具体如何构成物质。据我们所知目前尚未有这种模型被报导出来。为了验证这个理论的正确性茬这份工作中也尝试应用这个理论来解释著名的双缝实验中尚未解决的三个问题,并且都取得了成功而这也从侧面为此理论提供了一个佐证。首先介绍一下双缝实验:一束光通过双狭缝后由于子波互相干涉,在监测板上出现了有明暗规律的干涉条纹[2](图一)中间的最奣亮,两边逐渐变暗;而如果用概率来表示明暗程度(每个条纹接收到光子总数的比例)那么最中间的概率最高,两边的概率变低如果把光子换成为电子,那么多次发射,每次发射一个电子情况又会如何呢?

图一:发射一束光通过双缝板后形成的有明暗规律的干涉條纹

图二:多次发射,每次发射一个电子也会形成干涉条纹电子数目:(a)11个, (b)200个(c)6000个,(d)40000个(e)140000个。

图二表示在实际的实验中[3]每次发射一個电子,监测板在接收到越来越多数目的电子时电子的分布图中电子数目分别为:(a)11个,(b)200个(c)6000个,(d)40000个(e)140000个。实际的实验图二(a)表示开头嘚11次发射电子在监测板上可以监测到零星几个似乎没有规律的点。图二(b)到(e)表示逐渐多次发射(200次- 6000次- 40000次)单个电子监视板上监测箌的电子让人惊讶的是,这种多次发射每次发射一个电子也会逐渐形成干涉条纹!而且每次发射的那个电子将在监测板上出现的位置卻无法预测(只能用概率分布来确定出现在某一个位置的概率)!这就是双缝实验目前悬而未决的第一个问题:如何预测每次发射一个电孓时,电子通过双缝后电子出现在监测板上的准确位置

上面的实验也说明了电子具有波的性质,因为干涉条纹的出现表明这是同频同能量的子波互相干涉(共振)造成的电子和光子一样,也有波粒二象性也就是说电子和光子都同时具有波和粒子的性质。为此人们想弄清楚电子在运动的过程中究竟是粒子形态还是波的形态然后他们就在这个实验装置旁边放一个摄像头,实验过程[4]还是多次发射单个电子结果惊奇地发现,这时监测板上只有两条明亮的条纹说明了电子在被摄像机观察的情况下是以纯粹的粒子形态通过双狭缝板的(图三),这就提出了第二个问题:为为什么设置了文本格式还有E电子在被观察的情况下只体现粒子性就在这种情况下,人们还是不甘心又莋了一个实验,称为延迟擦除实验在这个实验中,摄像机在电子通过双狭缝后的那一刻摄像机再开启去监测电子的形态结果发现,电孓还是以粒子的形态通过双狭缝的– 在监测板上只是出现了两条明亮的条纹因此,人们猜测现在的决定会改变过去这就引出了第三个問题:现在的决定会改变过去吗?


图三:在有摄像机观察的情况下电子只表现出粒子性。

2.能量构成基本粒子的模型

为了解决以上提出的彡个问题此处提出一个关于基本粒子如何形成的新假设(以电子为例):一个电子通过特定频率和长度的正能量和相应的负能量通过共振形成,如图五所示

首先说明一下正负能量的定义。能量大家都很熟悉其可以用波函数来描述,有扩散的性质目前主流物理学常用②维波来描述电磁波,但是却遇到了很多无法解释的问题(比如波能在我们三维的世界以三维的形式传播由此可见用二维的形式来描述昰不精确的);为此,此处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波本质上是从本宇宙最高数学维度也就是十二维投影过来的(霍金认为本宇宙最高数学維度是十一维[4]而绝对本源给的信息是十二维[11],是因为还有一个基本维度)那么波的三维的本质运动形态是右手螺旋运动形态(从四维投射过来的,而四维的波的形式又是由五维的波的形式投射的以此类推,最终是十二维投射过来的)像一个弹簧一样(图四),而不昰二维的平面的形式平面形式的波,只是波的本质运动(右手螺旋运动)投射到平面上的其存在的意义是以二维的思想描述波更容易讓人理解,是研究电磁波本质的一个必要的环节(同理二维波也可以投射到一维世界看描述需要而定)。当一个能量于x3 处开始做右手螺旋运动如果在右手螺旋90度的方向建立一个平面,那么此能量在这个平面上的投影就是物理学上的正弦波称波相角度为0度,也就是o-x3到o-x3的角度该螺旋状的能量此处称为正能量(或者称为0度能量);如图五所示,当此能量于x9处开始做右手螺旋运动如果同样在右手螺旋90度的方向建立一个平面,那么此能量在这个平面上的投影此处称为负能量正弦波(物理学上称为反相波180°波),此时它的波相角度为180度,也僦是o-x3到o-x9的角度而这个能量称为负能量(或者称为180度能量);值得注意的是,负能量正弦波与通常人们理解的余弦波没有关系如图所示,当能量于x6 处开始做右手螺旋运动如果同样在右手螺旋90度的方向建立一个平面,那么此能量在这个平面上的投影就称为余弦波余弦波嘚波相角度为90度,这个波相角度指的就是o-x3到o-x6的角度此处称这个能量为90度能量;同理,当能量于x12 处开始做右手螺旋运动如果同样在右手螺旋90度的方向建立一个平面,那么此能量在这个平面上的投影称为负能量余弦波这个波相角度指的就是o-x3到o-x12的角度,此处称此能量为270度能量


图四:波的本质运动形态(右手螺旋运动)。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能量有两种状态其原本的状态是波,当此能量形成粒子时则昰能量弦的形态;当正能量遇到相同频率的正能量时,其由于波相角度一致正能量可以叠加,并且维持波的形态;当正能量遇到相同频率的负能量时其由于波相角度相差180度,可以与负能量共振并因此互相吸引而与其缠绕在一起,这种互相共振吸引最终导致正负能量波被互相压缩为正负能量弦的形态(图五)这就是正能量“被压缩”形成粒子的原理。为了方便理解下面称波形态的正能量称为正能量波;称能量弦形态的正能量称为正能量弦,其本质一样都是正能量,只是状态不同同样的道理,负能量原本的状态也是波:当周围都昰负能量的时候而当负能量波遇到相同频率的正能量波时,与正能量波互相吸引而与其缠绕在一起并最终形成粒子形态此时负能量是能量弦的形态。因此称能量弦形态的负能量称为负能量弦,称波形态的负能量为负能量波


图五: 正负能量表达形式和波与能量弦(3d)的關系。

对数学和物理不熟悉的人请跳过这一段的数学公式部分:描述一个二维形式的正弦波需要用以下三个参数,方程式为:y = Asinωt, A 为振幅(常量)ω为角频率(常量),t为时间(变量);但是由于能量是不连续的(实际是脉冲形式),所以还要引入一个这个能量运行的总時间此处定义为Ttotal, 此处的Ttotal 为一个常量,与A 类似与t 不同,因为上式子中的t 为某一刻的时间属于变量;再继续考虑相移,可以用以下公式来描述这一段能量:y = Asin(ωt – ф), 0 ≤ t ≤Ttotal, A 为振幅(常量)ω为角频率(常量),ф为相移的角度,t 为某一刻的时间,属于变量而对于能量弦嘚描述,由于此处假设它是由正负能量波按比例互相压缩形成因此还是用描述正弦波的公式来描述;为了更方便理解,此处只用能量弦長度和角频率来描述一段能量弦简称分别是长度和频率(图六);此处的频率还是此方程中的角频率ω:y = Asin(ωt – ф),而长度L的定义为:由于能量的三维形式原本形态为右手螺旋状,设该螺旋状能量可以“拉成为一条直线”,则该直线的总长度为L, 可以用以下方程求解:首先已知该能量波的二维形式可以用y = Asin(ωt – ф)来表示;而由于能量在三维空间是做右手螺旋运动产生的,该螺旋体是从一个固定半径r的圆(此处记为c.)旋转出来的,很明显式子中的振幅A= r; 而且角频率ω亦是表示该圆c.中能量运行的圆心角度频率(亦是该螺旋体的任一横切面的圆的圓心角度频率);而波长等于该圆c.的半径的4倍(由于正弦波的一个周期的时间为螺旋体在圆c.中运行一圈的时间);ф为相移的角度,其实就是能量开始做右手螺旋运动时在圆c.中的角度,比如图五中o-x3到o-x9的角度是一个常量)。那么首先这个三维能量波可以用以下方程组来描述:


对于构成某个基本粒子的正负能量,本工作认为表征其的基本参数:rω,Ttotal 都是确定的;因此,如果说目前物理界公认的六十二种基本粒子的确是最“基本的”那么,本工作只使用62种长度L和相应的62种角频率ω来表示这些构成62种基本粒子的正负能量(能量弦形态)为表礻更加的简洁,下文全部用“长度”二字表示能量弦长度L, “频率”表示能量弦的角频率ω。


图六: 正负能量表达形式和波与能量弦(3d)的关系

当电子被引入一个指定长度的其他正能量(长度为z,频率为y)时这个正能量可以从负能量中释放出来(因为负能量不能束缚更高的囸能量,而该正能量长度由于吸收能量z由x变为x + z)当这个正能量被负能量释放出来后,它会从能量弦变为正能量波(长度x + z频率不变,还為y)当这个正能量波通过双缝时,它转变为两个正能量子波(此处称为子正能量长度都为(x + z)/2,频率都为y)图七。


图七:正能量发射过程和正能量通过双缝板分解为两个一样的正能量子波

当这两个子波的所有长度都到达接收器时,受到监测板上粒子的阻碍两个子波携帶的多余能量z将被这种阻碍消耗,剩下两个携带有x长度能量的子波可以再次与监测板上相应的负能量发生共振并再次形成电子此过程中電子被监测到的位置是来自两个子波的干涉方向与最接近正能量弦的发射方向的位置。当能量弦被发射时该正能量的方向不受到控制,這就是为为什么设置了文本格式还有E我们无法预测电子在下一次出现的位置在哪里需要注意的是,每次发射正能量时表面上这些正能量的波形态的方向是都是一致的- 都是面向双缝板均匀分布的,但是其内部能量弦的方向确是不受到控制的如果我们有一个理想的电子发射器可以控制每次发射出来的正能量弦的方向,那我们就可以预测电子将出现的下一个位置(原理见下文)图八。


图八:在目前已报导嘚双缝实验中每次被发射出来的正能量弦的方向不一致。

双缝实验过程如图九所示该图中的B1,B2B3代表3次先后的发射过程,其最终检测箌的位置如图中ab,c所示A1,A2A3,A4表示坐标系B1,B2B3代表3个发射,C1C2是相交角的角度。

对于第一次发射(B1)当这个正能量从电子中释放絀来时(从能量弦形态变为波的形态),它将遇到第一个障碍(双缝隙板上除了双缝之外的区域)但是在没有其他干扰(共振)的情况下,咜仍然是波因此它可以穿过双缝隙而不会在双狭缝板上形成电子,然后此正能量波将被分成两个子正能量波(方向相同)接着这两个孓正能量波由于有一样的频率和波幅,会相互干涉并形成几个电子最终被监测到的方向(位置为 a注意还有两个干涉形成的位置b和c,而a 点朂靠近发射方向a’, 能量也是最高的所以由a处的相应频率负能量收集其所有能量,也就是量子物理里的“波函数坍缩”)根据这个过程,可以回答文章前面提出的第一个问题:如何预测发射一个电子时电子通过双缝后电子出现在监测板上的准确位置?这个理论可以解释當人们放置一个相机去监测此过程时发现粒子只显示粒子性而无干涉效应,这是因为相机为了检测到这个粒子其监视面板必须与粒子發生共振(干涉),这会影响正能量以波的形式运动此时,正能量将形成粒子并仅显示粒子特性这也就回答了文章前面提出的第二个問题:为为什么设置了文本格式还有E电子在被观察的情况下只体现粒子性?


图九:A1A2,A3A4表示坐标系,B1B2,B3代表先后3个发射过程C1,C2是相茭角的角度

此工作提出了一个关于粒子如何形成的新假设,并描述了正能量的方向这可以对双缝实验进行一个解释。下一步的工作是著重于建立正能量方向与最终被检测到的坐标之间关系的详细数学模型值得注意的是,当正能量射出时波形是3D而不是2D,这会增加计算仩述关系的难度而且,3D的能量形式也是从本宇宙最高维度-12维开始,一维一维地投射过来的所以对于每一个高维度(例如4D, 5D….12D)的能量表达形式对计算而言也是一个挑战。另外对于文章开头提出来的三个问题,前面也回答了两个;对于第三个问题:现在的决定是否會改变过去此处需要引用Guy Steven Needler 的一部著作:源头简史[11](英文名为The History of God), 由于Guy本人可以直接与创造本宇宙的绝对本源“对话”,根据绝对本源给他嘚信息时间是不存在的,存在的只有事件空间所以只要有想要监测这个电子状态的意图,就算是未来的事也会通过无处不在的负能量共振到该电子的正能量;具体过程就是监测的意图本身就是一个负能量,而且与构成该电子的正能量可重新构成电子因此在延迟擦除實验中只能观察到电子的粒子性。具体请参考这本著作 - 源头简史负能量与正能量的互相吸引,和与其他负能量之间的相互排斥可能分別是引力与反引力的来源;关于负能量(180度波,一种特殊的黑洞)的性质请参考斯蒂芬·威廉·霍金(Stephen WilliamHawking)的黑洞理论[5];关于正能量(能量弦)的性质,请参考加来道雄(Michio Kaku)的超弦理论[6];关于大一统理论的基本原理请参考老子的《道德经》[7]。负能量之间互相排斥构成空间它也可被称为“单子[8]”,“阿卡西(akashic)[9]”,“以太(ether) [10]”等它象征着爱,象征着这个世界母亲的角色;而正能量象征着力量也象征着这个世界父亲的角色。正能量需要通过负能量这种“空间介质”才可以传播可以理解为宇宙创造之时,正负能量从空无中运动产生因此,由于目前空间中存在无数频率不同的正能量所以目前的空间中也存在无数相等频率的负能量(当我们思考的时候就在不断创造正负能量,一個想法(idea)可以理解为一个正能量而这个想法对应的负面想法也同时被生产出来了,它存在于空间中只不过我们没有注意到它们的存茬);正能量可以与相应频率的负能量共振,由于正负能量之间引力/斥力平衡因此负能量传递这种共振不需要额外消耗能量,也就是说負能量可以把这种共振传递到无限远的地方此处把这种传递称为引力/斥力传递;此处稍微形象一些说明空间中存在的负能量,首先由於空气分子(氧气和氮气等分子)之间传递声波的速度为340m/s(空气分子传递声波的机理是通过分子之间传递范德华力– 最终形式是能量之间嘚引力和斥力实现的,此处不考虑负能量传递声波的影响)而某种电磁波(正能量,正弦波)在负能量中传播的速度约为30万公里每秒叒由于声波的波动性与电磁波的波动性类似,所以此处认为负能量传递正能量的速度(引力/斥力传递速度)为光速c约是空气分子之间传遞引力/斥力的88万倍(光速除以声速);如果引力/斥力只与物质密度有关,那么其密度约为1.293*88*104= 1140093 kg/m3, 此处空气密度取值1.293 kg/m3.当正能量停止运动,与相应嘚负能量作用后空间将会消失,所得的可能可以称为“虚无”“神”或者“道”。

[7] 《道德经》;老子春秋时期。

中文版:源头简史;作者:盖伊· 史蒂文· 尼德勒;心夜明等译肖邦的耳朵编审;国际文化出版社,ISSN 978-988-.

一般情况下来说以人类之和科技水平来说,现在是无法达到能够把能量转化为物质的所以说正因为如此,质量转化为能量本身不具有可逆性但是否能够存在一种现潒,将能量转化为物质也存在很多的质疑不妨假设一下,确实存在这种情况这也需要人类的科技水平的发展以人及人类的政治来改变嘚,总的来说也是因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万物都是不会凭空产生的所以说将质量转化为能量也是不可逆的。

其实对于我们来说夶多数宇宙的万物确实不为屏幕的产生,所以说正因为如此物质是不会被凭空制造出来的所以正是因为这些现象导致质量转化为能量的過程本身是不可逆的。

2以人类的认知和科学发现来说,不存在将能量转化为物质的现象但是可能确实在宇宙中存在特例。

其实对于我們来说也认为现在认知和科技水平来说,确实没有发现物质能够凭空产生所以说是否存在一种现象,将能量转化为物质也是引人思考嘚但是从目前的科技水平来说,确实没有发现这样的现象因此质量是不会凭空产生的。

3宇宙中有太多的神秘现象,都需要人类的科技发现去探索正因为如此更需要人类不断发展,改变自己的认知

其实我们发现宇宙中的暗物质本身可能就在能量的集合一种方式一种載体,但是以人类的下列科技水平来说是无法真正的深究能量的,所谓的暗能量是否是能量的一种载体方式是否也能够转化为质量这個我们不只能随着人类的科技水平在发现来进一步探索。

其实对我们来说现在的科技水平来说,是无法证明能量是否能够转化为质量泹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物质是不会凭空产生的所以说质量转化为能量是不可逆的,但是是否存在过能量转化为物质我们也不得而知所鉯说只能,以人类科技的发展来慢慢探索


· 历史文化相关的都是些小爱好

目前人类还做不到,但这显而易见是可能实现的不光是人类鈳以这样做,宇宙本身就是一个质量和能量守恒的空间如果只是能量转化为质量,最终宇宙就只剩下能量没有质量了

从理论上说是可鉯的。因为物质守恒定律中规定了能量的转化是守恒的因此我们可以将能量转化为质量。


· 宇宙浩瀚而伟大生有涯而知无涯

实际上各個国家建设的粒子加速器就是用能量转化为质量,科学家用携带能量的高能粒子互相碰撞从而产生新的粒子并对这些粒子进行研究。

下載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为为什么设置了文本格式还有E说洳果宇宙刚开始的物质与反物质一样多那么宇宙将为什么设置了文本格式还有E也没有。还有目前有那种理论可以解决暴涨的问题,至尐有哪种接近吗?... 为为什么设置了文本格式还有E说如果宇宙刚开始的物质与反物质一样多那么宇宙将为什么设置了文本格式还有E也没囿。

还有目前有那种理论可以解决暴涨的问题,至少有哪种接近吗?

1参考宇称不守恒,物质是比反物质多一点点地这一点点就是粅质。

2暴涨宇宙模型就可以。不过我个人比较支持新引力学说(四维膨胀那个)

如果开始时物质与反物质一样多那么它们相结合就会產生能量,进而转化为质量的我是这样想。
所以假设宇称不守恒不成立,那么还会有物质吗?
湮灭是会放出纯能量的吧宇宙开始時不也是纯能量状态?
我想问的是这种纯能量是否会再转化为质量。
请仔细审题谢谢
能量转化为质量转化为能量,中间一定会有部分能量散失(用于激发或单纯的平均分)况且宇宙迅速膨胀导致在很短时间内质量就不能被轻易合成了,因此最后整个宇宙快速到达热力學平衡挂了。

你说 宇宙最开始的时候 正物质与反物质都存在

换种想法 如果能量能转化为物质 那么可以这样想 宇宙最开始的时候为什么设置了文本格式还有E也没有

能量高度集中后转化为物质 正-负由此而来

暴涨解决不了吧 现在的引力学说也不够完善


· 超过19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第┅个问题科学家也在最近做出了假设:据英国《新科学家》网站7月6日报道现在,美国费米实验室的最新实验认为宇称不守恒或可解释物質为何能成为宇宙的主导,可能是由于物理定律存在轻微的不对称,使粒子的电荷不对称导致宇宙大爆炸之初生成的物质比反物质略多了┅点点,大部分物质与反物质湮灭了剩余的物质才形成了我们今天所认识的世界.

第二个问题,宇宙早期在仅仅10-34秒内,宇宙的大小就增加了臸少1020倍从这个描述我们可以看到,暴涨理论仅仅是一种定性的猜想没有任何理论物理根据。要证实这样的理论是相当困难的甚至也許是不可能的。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为什么设置了文本格式还有E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