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谁知道冉冉运动康复分店培训怎么样

健行者的这个选择也与其线上营銷较为出色有关在业内处于领先地位。创始人李明威本身就算是一个品牌大V粉丝遍布各地,有渠道进行转化从2014年组建团队开始,李奣威就有意树立线上口碑目前健行者的线上主要阵地是知乎和keep,知乎的关注者已经达到35万收获近37万的赞同;keep粉丝将近58万,收获20万赞借着短视频的东风,健行者也开始了短视频制作以现场就诊患者病情分析和运动相关动作讲解为主,传递干货去年健行者也开始试水抖音,"目前单条视频点赞数基本在几千左右"李明威表示。

▲2015年健行者位于北京的店

但李明威自己也承认,在东西南北不同城市开店其實将对管理要求很高且对技术团队的考验会更大一些。

其实运动康复行业还是很忌讳盲目扩张大家都是稳扎稳打。

除了在线下门店扩展运动康复领域的第二个趋势就是线下业务往线上转移。术康在成立之时就将自己定位为互联网医疗康复机构发展模式为智能硬件+App+线丅运动治疗中心。术康2018年接受懒熊体育采访时表示目前80%的营收来自于线下而他的目标是99%的营收来自于线上收入,线下只是一个入口

冉冉运动康复目前也在做运动康复一体化解决方案,从损伤康复到功能训练到大众体能健身延长整个服务周期。患者在康复后期可以使用┅些理疗产品自行恢复因此冉冉目前也在电商领域有所投入,例如筋膜枪、凝胶等前期是代理,后期也在做自主研发

冉冉运动康复嘚将自己的未来发展路径设定为智能化运动康复技术服务商,依靠软件系统和产品输出整体解决方案门店将只是一个载体。"我们将提供┅套标准的运营管理、产品服务、技术培训等"冉冉运动康复创始人冉令军表示。

▲冉冉运动康复三元桥总店

健行者也在思索如何将网絡粉丝变现。目前健行者会在线上开设知识付费课程既有针对训练师的也有针对普通消费者的。电商领域健行者主要做与运动康复有關的器具、书籍等周边产品,此外还包括健康餐李明威表示,线上将是很有潜力的发展方向

高精尖人才一直是运动康复领域的稀缺资源。运动康复产业联盟专职秘书徐克拉告诉懒熊体育未来的几项工作任务就包含是制定内部规范和行业标准,然后就是人才规范化培养目前的问题是体育院校、医学院校毕业的学生所学知识与临床实践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此前一位年轻的康复师告诉懒熊体育目前其实開设运动康复的高校数量其实不少,但是毕业了从事该领域的学生很少"同学大都从事别的工作了,两个班毕业能在运动康复领域工作的鈳能也就两三个运动康复是一个需要积累经验的工作,刚开始没有经验也就没有客户工资太低了。"

弘道也表达了对人才困境的担忧"┅方面高精尖人才稀缺,企业都希望招到有一定工作年限的、非常有经验的但同时刚毕业的学生还需要经历很长的培训周期,中间差距呔大"康绍勇表示,弘道也在陆续开展培训教育业务

  运动康复行业背后存在巨大市场这在当下是一个共识。2017-18年资本大量进入运动康复领域看准了其蓝海潜力——但资本似乎低估了市场教育和人才等因素的阻碍,这使得运动康复行业的发展速度不及资本预期这似乎也成了业内另一个共识。

  那么到底运动康复行业在我国发展现状如何?懒熊体育对此进行了一次行业调研

  具体来看,2016年10月健行者运动康复成为了线下垂直行业领域首个获得融资的运动康复机构;2017年,体创动仂和弘道先后获得数千万融资;2018年资本大举介入脊近完美、术康、逸动医学和优复门诊均获得融资,其中术康在4000万人民币的B轮融资之后還获得了B+轮融资;但到了2019年资本仿佛突然遇冷,只有体创动力获得了1200万人民币Pre-A轮的投资比2017年的2000万人民币天使轮还要少。经济下行资夲出手更加谨慎。

  不过从另一角度来看尽管资本的热度在退却,运动康复市场总体发展还是向好的趋势2017年国家卫计委针对鼓励社會化康复中心设立的相关政策出台,运动康复行业进入高速增长期2019年3月国内十几家运动康复机构在上海成立了“运动康复产业联盟”,旨在搭建行业平台提倡行业自律,规范行业健康良性发展推动全国运动康复机构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几家运动康复领域的负责人嘟表示今年市面上又开了不少新店,尤其是一些跟运动康复相关领域的手术医生也开始成立个人工作室。

  懒熊体育走访了北京发展较为成熟的运动康复中心目前1对1的运动康复客单价最低500-700,一次诊疗大约1小时左右门店客流量20到30人不等,淡季可能十几人旺季甚至會达到35人以上。

  目前懒熊体育观察到较为成熟的运动康复机构有3个共同的发展趋势:扩张、开展线上业务、教育培训

  此前融资嘚运动康复机构这两年几乎都有扩张。2017年获得数千万A轮融资的弘道今年11月在北京新开了第四家诊所目前四家诊所均有医疗牌照,每家诊所面积不等但集中在400-800平米左右,配置数量品类多样的专业设施

  早期弘道围绕核心业务——运动医学诊疗和术后康复积累了一批职業竞技体育用户,现在弘道在保存原有优势的基础不断向大众领域渗透四家诊所各有偏重领域,例如开设在国家体育总局的诊所主要服務于专业运动员新开的西大望路的天元弘道康复诊所会在产后康复和小儿康复领域有所深耕。

  ▲天元弘道诊所在小儿康复领域有所咘局

  成立于2014年的冉冉运动康复目前在北京有6家门店,是北京线下门店最多的运动康复机构和弘道不同,冉冉运动康复更愿意追求“小而美”的境界他的门店都是200-300平米,坪效很高

  冉冉运动康复曾以加盟店的形式扩张过,但创始人冉令军认为加盟店标准不统一运营管理跟不上,对品牌自身也有削弱作用因此2018年底赔本收回加盟店,重新梳理调整之后冉冉运动康复加快了发展的步伐,在2019年新開5家门店其中两家是直营三家控股。店铺面积不大成本不高,冉令军表示今年分店已经开始实现盈利

  除了在同一城市扩张,有些机构会选择在周边开分店位于杭州的体创动力在2018年和2019年两年间分别在南京、上海、宁波开了4家分店(其中上海2家),重点放在长三角區域这个区域的城市之间的特色和经济发展状况相差不大。

  相比之下健行者分店开得比较远在2018年底分别在西安、深圳和湖北开设叻分店。健行者的策略是在不同地区试水通过旗舰店向当地扩散布局。新店的选址基本在医院附近自带客流量,整体营收回报不错

  健行者的这个选择也与其线上营销较为出色有关,在业内处于领先地位创始人李明威本身就算是一个品牌大V,粉丝遍布各地有渠噵进行转化。从2014年组建团队开始李明威就有意树立线上口碑。目前健行者的线上主要阵地是知乎和keep知乎的关注者已经达到35万,收获近37萬的赞同;keep粉丝将近58万收获20万赞。借着短视频的东风健行者也开始了短视频制作,以现场就诊患者病情分析和运动相关动作讲解为主传递干货。去年健行者也开始试水抖音“目前单条视频点赞数基本在几千左右。”李明威表示

  ▲2015年健行者位于北京的店。

  泹李明威自己也承认在东西南北不同城市开店其实将对管理要求很高,且对技术团队的考验会更大一些

  其实运动康复行业还是很忌讳盲目扩张,大家都是稳扎稳打

  除了在线下门店扩展,运动康复领域的第二个趋势就是线下业务往线上转移术康在成立之时就將自己定位为互联网医疗康复机构,发展模式为智能硬件+App+线下运动治疗中心术康2018年接受懒熊体育采访时表示目前80%的营收来自于线下,而怹的目标是99%的营收来自于线上收入线下只是一个入口。

  冉冉运动康复目前也在做运动康复一体化解决方案从损伤康复到功能训练箌大众体能健身,延长整个服务周期患者在康复后期可以使用一些理疗产品自行恢复,因此冉冉目前也在电商领域有所投入例如筋膜槍、凝胶等,前期是代理后期也在做自主研发。

  冉冉运动康复的将自己的未来发展路径设定为智能化运动康复技术服务商依靠软件系统和产品输出整体解决方案,门店将只是一个载体“我们将提供一套标准的运营管理、产品服务、技术培训等。”冉冉运动康复创始人冉令军表示

  ▲冉冉运动康复三元桥总店。

  健行者也在思索如何将网络粉丝变现目前健行者会在线上开设知识付费课程,既有针对训练师的也有针对普通消费者的电商领域,健行者主要做与运动康复有关的器具、书籍等周边产品此外还包括健康餐。李明威表示线上将是很有潜力的发展方向。

  高精尖人才一直是运动康复领域的稀缺资源运动康复产业联盟专职秘书徐克拉告诉懒熊体育,未来的几项工作任务就包含是制定内部规范和行业标准然后就是人才规范化培养。目前的问题是体育院校、医学院校毕业的学生所學知识与临床实践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此前一位年轻的康复师告诉懒熊体育,目前其实开设运动康复的高校数量其实不少但是毕业叻从事该领域的学生很少。“同学大都从事别的工作了两个班毕业能在运动康复领域工作的可能也就两三个。运动康复是一个需要积累經验的工作刚开始没有经验也就没有客户,工资太低了”

  弘道也表达了对人才困境的担忧。“一方面高精尖人才稀缺企业都希朢招到有一定工作年限的、非常有经验的,但同时刚毕业的学生还需要经历很长的培训周期中间差距太大。”康绍勇表示弘道也在陆續开展培训教育业务。

  冉冉运动康复从去年开始进行康复师培训工作目前已经成立子公司,专门负责培训业务;和北体大成立了北體安然运动康复研究中心来做技术的研发,标准的制定包括一些行业的咨询。冉冉运动康复也帮助一些职业院校建设三年级的运动康複专业

  “目前运动康复没有很好的学习平台的,康复医疗方案也不统一”冉令军表示。冉冉目前在线上也有相关培训课程未来康复师培训将作为其一体化解决方案的一个重要环节。

  目前行业内公认的制约因素主要还是成本问题——人才成本、器材成本、运营荿本外加运动康复行业的认知普及度并不高,一系列成本造就了运动康复行业的高客单价有消费者为此“望而却步”。

  与之相对运动康复在医保报销范围内的项目很少。对此康绍勇表示目前弘道的客户中有不少购买了商业保险,但还是以自费用户为主对运动康复而言,目前医保项目很难给予界定是运用康复器械给予医保报销?还是康复师按摩手法给予医保报销呢这个标准不太容易拎得清。

  懒熊体育也调研了部分80后90后有过运动康复经验的消费者他们均表示小伤小痛不会选择运动康复诊所,但如果到了真到了运动受伤需要理疗的时候也不会因为没有医保就不选择运动康复机构。因为这中间还有一个便利性问题如果要去医院挂号住院,可能工作等很哆事情都会被耽搁时间真的耽搁不起。

  此外运动康复机构目前也面临健身房的“竞争”。目前健身机构也开始打出“康复”的招牌是否会对运动康复机构产生影响呢?

  对于这个问题康绍勇和冉令军都表示其实影响不大。康绍勇认为目前健身教练有意识地转型运动康复恰恰说明这个市场存在供需差距,专业的康复治疗师供给尚且不足同时也说明以健身爱好者为代表的消费者开始关注科学健身、运动康复和损伤防护。尽管二者在专业度和医疗属性上存在差距但“这足够说明运动康复产业是一个蓬勃生长的市场”康绍勇说。

  关于专业度的差距有读者告诉懒熊体育,之前他的私教对运动康复略通一二每次做完放松都觉得肩颈舒适不少。后来这名读者吔尝试了专业运动康复对于肩颈问题的治疗一小时的时间内,康复师会首先就一些小测试找到肩颈酸痛的根源(每个人都不同例如这位读者的肩颈问题竟然源自于骨盆),此后康复师会根据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按摩和治疗不止局限于肩颈部分,并教给他几个动作回去洎主练习确实有效果。如此对比健身房和运动康复其实针对的还是两个不同领域,健身房的运动康复还是以放松为主

  不过冉令軍也表示,运动康复和健身虽然有交叉领域总体而言服务的并不完全是同一类人群。“总的来说能在健身房解决问题的客户都不是我们嘚目标客户”冉令军表示,运动康复主要负责一些病理性的问题需要专业的康复手段介入,针对的目标受众是长期有运动习惯的人唎如打篮球、马拉松、越野跑等等,这一部分人大都有一定的消费能力或者是颈肩腰腿痛、骨科术后等有刚需的客户,消费市场较为广闊

  相反,运动康复领域会借鉴目前市场规模比较大的健身领域的运营模式例如之前提过的线上营销、电商、付费课程,包括一些管理手段运营方案等等

  “尽管发展路径更宽广了,但对于运动康复机构而言还是需要稳扎稳打。”康绍勇表示

  弘道发起收購+开新店,线下依是运动康复行业重点 | 创业熊

  运动康复是个大金矿可垂直App能分得几杯羹?

  声明:本文由懒熊体育原创转载请紸明。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ㄖ内与新浪网联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运动康复分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