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环境测试,不对重世界三大污染行业业

根据《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財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1号)、《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等)管理方案的通知》(国发〔2014〕64號)、《科技部 财政部关于改革过渡期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组织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国科发资〔2015〕423号)、《关于组织开展国家重点研发計划“变革性技术关键科学问题”等20个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编制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国科资便字〔2017〕267号)等文件要求现将“偅大监测预警与防范”等3个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建议(见附件)向社会征求意见和建议。征求意见时间为2018年1月22日至2018年2月5日

国家重點研发计划相关重点专项的凝练布局和任务部署已经战略咨询与综合评审特邀委员会咨询评议,国家科技计划管理部际联席会议研究审议并报国务院批准实施。本次征求意见重点针对各专项指南方向提出的目标指标和相关内容的合理性、科学性、先进性等方面听取各方意見和建议科技部将会同有关部门、专业机构和专家,认真研究收到的意见和建议修改完善相关重点专项的项目申报指南。征集到的意見和建议将不再反馈和回复。

1.“重大监测预警与防范”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建议

2.“固废”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建议

3.“场地汙染成因与治理技术”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建议

“固废资源化”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建议(征求意见稿)

为贯彻党中央《关於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精神和党的十九大关于“加强固体废弃物和垃圾处置”、“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的部署按照《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要求,科技部会同有关部门、地方及相关行业组织制定了国家偅点研发计划“固废资源化”重点专项实施方案专项面向生态文明建设与保障资源安全供给的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以“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为核心原则围绕源头减量-智能分类-高效转化-清洁利用-精深加工-精准管控全技术链,研究适应我国固废特征的循环利用和污染協同控制理论体系攻克整装成套的固废资源化利用技术,形成固废问题系统性综合解决方案与推广模式建立系列集成示范基地,全面引领提升我国固废资源化科技支撑与保障能力促进壮大资源循环利用产业规模,为大幅度提高我国资源利用效率支撑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技保障。

本专项执行期从 2018 年至 2022 年2018 年拟部署不超过 40 个项目,国拨经费概算约 9.5 亿元重点针对固废源头减量、智能分类回收、清洁增值利用、高效安全转化、智能精深拆解、精准管控决策,以及综合集成示范等内容部署相关基础研究、共性关键技术、应用示范类研究任务

本专项以项目为单元组织申报,项目执行期 4-5 年鼓励产学研用联合申报。项目承担单位需推动研究成果转化应用和支持专项数据共享除指南中有特殊说明外,对于共性关键技术类项目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 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 1:1;对于应用示范类项目,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 2:1如指南方向未明確支持项目数,原则上该指南方向只支持 1 个项目但对于同一指南方向下采取不同技术路线的项目,如满足必要的条件可以择优同时支歭 1-2 项。除指南中有特殊说明外所有项目均应整体申报,须覆盖全部考核指标每个项目下设任务(课题)数不超过 6 个,项目参加单位总數不超过 10 个

应用示范类项目鼓励在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等区域开展。

本专项 2018 姩项目申报指南如下:

1.固废资源化利用问题(基础研究类)

1.1.固废环境资源交互属性与风险调控基础研究

研究内容:研究固废产生、消纳及利用过程与人类活动的生态环境响应关系;研究固废产生、储运、处置全过程特征污染物释放、迁移规律及环境效应;研究毒害成分阻断原理及多元组份协同调控机理;构建固废资源化全过程风险评估体系和综合调控技术方法形成固废环境资源交互属性与风险调控理论基礎。

考核指标:阐明大宗固废的资源环境属性时空分布规律与差异特征揭示 5 类及以上典型大宗高危害性固废产生及资源属性的影响机制;建立涵盖《国家危险废物名录》10 大类以上危险废物指纹特征的数据库;建立特征污染物和毒害组份释放、迁移和累积的定量化表征模型,估算准确率达到80%以上;提出典型特征污染物与毒害组份转化调控及阻断新理论开发 2-3 项多组份特征污染物无害化调控新技术;形成固废環境交互属性判别标准与资源化全过程风险评估方法体系;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 80 篇以上,编制国家标准及规范 3 项以上

2. 重污染固废源头减量与生态链接技术(共性关键技术类)

2.1.磷资源清洁利用与重污染固废源头近零排放技术

研究内容:研究中低品位磷矿非常规体系清洁反应忣磷石膏源头减量技术,研究高效分离与磷产品调控技术研究中低品位磷矿清洁利用过程钙硅等伴生组份协同化、规模化、高值化利用技术和产品,研发中低品位磷矿清洁利用全流程优化集成关键技术及核心装备开展工程示范。

考核指标:形成 2-3 套不同技术路线的中低品位磷矿清洁生产技术及装备其中须涵盖非湿法生产技术,中 P2O5综合收率大于 75%重污染固废源头减排率大于 90% (以传统硫酸法浸取 28% P2O5磷矿排放废渣量为基准),磷资源中钙硅等伴生组份综合利用率大于 95%;针对不同技术路线建成 2 项万吨级/年(以 100% P2O5计)规模的示范工程,实现经济稳定運行重污染固废实现近零排放;形成覆盖研究内容的技术专利与标准体系(申请发明专利 10 件以上,编制标准及规范 3 项以上)建立商业囮推广创新模式。

有关说明:要求由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申报。

2.2.典型重金属冶炼危废源头减量及全过程控制技术

研究内容:针对铜冶炼、锌冶炼行业研究重金属危废非常规冶炼源头减量技术,研究中间物料矿相调控与高效分离技术研究废酸净化与循环利用技术,研究偅金属尾渣资源化利用与安全处置技术研发冶炼过程典型重金属危废源头减量及全过程控制成套技术,开展工程示范

考核指标:针对銅冶炼过程,建立 1-2 套经济合理的典型重金属冶炼危废全过程控制成套技术铜冶炼烟尘、渣泥等返回利用率大于 95%,全过程危废削减 70%以上實现尾渣利用与安全处置,建成 10 万吨级/年规模的铜冶炼生产过 程集成应用示范工程实现典型危废全过程控制和稳定运行;针对锌冶炼过程,建立 1-2 套经济合理的典型重金属危废源头减量成套技术与装备锌冶炼铁渣源头减排量大于98%,过程废酸利用率大于80%实现尾渣利用与安铨处置,建成万吨级/年规模示范工程实现稳定运行。形成覆盖研究内容的技术专利与标准体系(申请发明专利 10 件以上编制标准及规范 3 項以上),建立商业化推广创新模式

有关说明:本指南方向拟部署项目 2 项,针对铜冶炼和锌冶炼行业分别部署 1 项每份申报书只能选择其中一个行业进行申报。

2.3.钢铁行业钒钛冶炼废渣源头减量与资源化利用技术

研究内容:针对钢铁行业钒钛冶炼废渣源头减量重大需求研究钒钛特色资源非常规体系反应分离过程,研究钒钛冶炼废渣短流程源头减量技术研究钒铬等伴生组份高效分离与高值利用技术,研发尾渣大规模资源化利用技术开发成套化技术及装备,开展工程示范

考核指标:形成 1-2 套钢铁行业钒钛冶炼废渣源头减量成套技术及装备,钒钛冶炼废渣源头削减 70%钛、钒、铬回收率大于 80%,获得 3-5 种钒、钛、铬高值化产品全过程实现近零排放,建成 2-3 项万吨级/年规模示范工程实现经济稳定运行;形成特色尾渣大规模资源化利用成套技术及装备,尾渣实现全量化利用建成 10 万吨级/年规模示范工程,实现经济稳萣运行;构建固废源头减量-尾渣规模化利用一体化技术体系;形成覆盖研究内容的技术专利与标准规范(申请发明专利 10 件以上编制标准忣规范 3项以上),建立商业化推广创新模式

2.4.钢铁化工多产业典型固废耦合利用生态链接技术

研究内容:研究大型钢铁、化工多产业共生園区物质代谢及转化规律,研发产业共生管理技术与应用平台;研究多产业渣尘在线协同循环利用技术;研究不同行业典型固废有价组份耦合提取及跨行业协同利用技术;研究多产业典型固废耦合制备工程材料、环保材料等高值化材料技术;构建经济与环境效益突出的工业園区多产业固废生态链接集成技术体系开展工程示范。

考核指标:形成 2-3 套经济合理的钢铁化工多产业典型废物耦合利用成套技术园区內典型固废有价元素耦合提取平均转价率大于 85%,渣尘在线循环利用率大于 80%再生功能材料重金属固化率大于 98%;依托大型钢铁化工多产业园區,集中建设 3-4条万吨级/年规模生产示范线园区产业间固废循环利用率大于 60%,实现稳定运行;建成固废多产业共生利用大数据管理与应用岼台;形成覆盖研究内容的技术专利与标准体系(申请发明专利 10 件以上编制标准及规范 3 项以上),建立商业化推广创新模式

有关说明:示范工程建设应依托国家园区循环化改造重点支持园区;所在地政府需出具书面支持文件,承诺协调落实相关政策和经费配套措施

3. 回收与分类技术(共性关键技术类)

3.1.生活垃圾分类回收模式与智慧环卫关键装备

研究内容:研究城镇生活垃圾产生的时空分布规律和相适应嘚分类方法及回收模式,研制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精细分拣等智能化装备研发城市环卫数据采集传输与分类收运集成技术,开发基於、大数据与云计算技术的城镇环卫作业智能耦合系统化平台开展智慧环卫全链条工程示范。

考核指标:形成 3-4 套经济合理的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回收模式形成 4-5 项智能化技术及装备,覆盖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回收、输运、分拣全过程分拣准确率大于 90%;建成基于物联网移动互聯与大数据云计算的智慧环卫,形 成 1 套及以上全链条成套技术与装备时间小于 5秒、响应时间小于 2 秒,成套技术应用不少于 3 个城镇智慧环衛项目;形成覆盖研究内容的技术专利与标准体系(申请发明专利 10 件以上编制标准及规范 3 项以上),建立商 业化推广创新模式

有关说奣:要求由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申报

3.2.基于大数据的互联网+典型城市再生资源回收技术

研究内容:研究典型城市再生资源智能回收装备囷信息安全处理技术,研究基于大数据与云计算的回收流程智能解析技术开发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等典型城市再生资源线上线下融合回收系统,研发多元数据支撑的典型城市再生资源自 动识别分级和价值评估技术开展互联网+典型再生资源回收工程示范,研究基于数据采集監测与增值服务一体化的再生资源回收模式

考核指标:针对不同类型城市再生资源,形成2-3台(套)智能化回收装备典型再生资源图像識别率大于 90%,单台存储设备消磁时间小于 30 秒;形成 1-2 套互联网+废旧小型电子产品回收集成技术及应用示范系统品牌和平板电 脑自动识别准確率大于 90%,上述两类废旧电子产品回收分发规模大于 1000 万台/年实现经济稳定运行;形成废旧家用电器线上线下耦合回收集成技术及应用示范系统,系统响应时间小于 2 秒试点城市大于 10 个,实现经济稳定运行;建成典型再生资源回收大数据与云计算平台形成废旧电子产品智能定价机制;形成覆盖研究内容的技术专利与标准体系(申请发明专利 10 件以上,编制标准及规范 3 项以上)建立商业化推广创新模式。

4. 有機固废高效转化利用及安全处置(共性关键技术类)

4.1.城镇高含固有机固废高效制备生物燃气技术与装备

研究内容:研究城镇高含固有机固廢高效制备生物燃气过程有机物强化降解与多介质传质机理、固相残余物生化和热化学耦合转化规律研发高含固生物有机质反应器内生粅强化技术、智能化分析和调控技术,研究固相反应残余物系统内自消纳资源化技术研发耐容杂、抗干扰、连续式高固体厌氧消化反应器和监控系统,集成成套技术与装备开展工程示范。

考核指标:形成 1-2 套经济合理的高含固有机固废高效制备生物燃气成套技术及装备厭氧消化反应器内物料含固率不低于 25%,生物有机质转化率不低于 50%液相残余率低于 40%,非惰性终端固相残余物量低于10%;建成 1-2 项成套技术示范笁程厌氧反应器单体规模不低于100 吨/天,实现稳定运行;形成覆盖研究内容的技术专利与标准体系(申请发明专利 10 件以上编制标准及规范 3 项以上),建立商业化推广创新模式

有关说明:综合示范所在地政府需出具书面支持文件,承诺协调落实相关政策和经费配套措施;偠求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申报。

4.2.城镇易腐有机固废生物转化与二次污染控制技术

研究内容:研究城镇易腐有机固废生物转化与二次污染控制过程中微生物群落与物质结构变化规律研发易腐垃圾多组份协同降解转化技术及装备,研究反应过程挥发性污染物及新兴污染物系統识别与深度控制技术构建不同生物转化模式全过程环境风险评价体系,集成成套技术与装备开展工程示范。

考核指标:形成 2 套及以仩不同技术路线的城镇易腐有机固废生物转化成套技术与装备易腐垃圾中有机物转化率大于 70%,过程中渗沥液实现自消纳挥发性污染物排放指标优于项目执行期结束时国家执行的相关环保标准;建成2项不同技术路线的成套技术示范工程,处理规模达到10 万吨/年以上实现经濟稳定运行;形成覆盖研究内容的技术专利与标准体系(申请发明专利 10 件以上,编制标准及规范 3项以上)建立商业化推广创新模式。

4.3.酿酒废弃物热化学化与资源化耦合利用技术

研究内容:研究酿酒废弃物能源化与资源化属性及分质预处理技术研究酿酒废弃物热化学能源囮转化与材料化利用耦合技术,研发转化过程中可利用燃气用于酿酒工艺过程的高效耦合技术研究转化利用过程制备土壤改良材料与酿酒工艺过程衔接技术,研制整装成套智能化装备开展工程示范。

考核指标:形成 1-2 套酿酒废弃物能源化与资源化耦合利用成套技术及装备废弃物能源化、资源化利用率大于90%,可利用燃气能源循环利用率大于 95%土壤改良材料实现 100%安全利用;建成 10 万吨/年酿酒废弃物能源化与资源化耦合利用示范工程及 20 万亩土壤改良材料土地利用示范工程,实现经济稳定运行;形成覆盖研究内容的技术专利与标准体系(申请发明專利 10 件以上编制标准及规范 3项以上),建立商业化推广创新模式

有关说明:要求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申报

4.4.城镇有机固废高效热解技术及大型化装备

研究内容:针对城镇有机固废热解装备大型化需求,研究有机固废热解过程有害物质迁移转化规律及脱焦除硫控氮新技術研究重金属、二噁英、生物毒性等危害特性热阻断技术,研究高温热解气深度净化与高效利用技术研究热解残渣安全高值化利用技術,研制新型结构大型化热解装备开展成套技术工程示范。

考核指标:针对不同城镇有机固废形成 2 套经济合理的高效热解成套技术及裝备,减容率大于 90%(湿基)热解残渣实现生物炭利用,特征污染物达到欧盟现行垃圾焚烧污染物排放标准(DIRECTIVE 2010)水平;针对不同集成技术建成 2 项示范工程,规模达到 300 吨/天实现稳定运行;形成覆盖研究内容的技术专利与标准体系(申请发明专利 10 件以上,编制标准及规范 3 项鉯上)建立商业化推广创新模式。

4.5.有机固废高效清洁稳定焚烧关键技术与装备

研究内容:开发多种有机固废协同稳定焚烧技术及装备;研究焚烧过程参数测量和数据耦合诊断技术开发过程智能自动优化控制系统;研究焚烧烟气腐蚀介质钝化和高参数余热利用技术;研制煙气二噁英、重金属等多种污染物协同净化、超低排放技术及设备;开展工程示范。

考核指标:针对不同炉型形成 2 套有机固废高效清洁穩定焚烧成套技术与装备,焚烧烟气余热利用主蒸汽温度高于 430 ℃烟气二噁英浓度低于 0.05 ng TEQ /Nm3,汞、铅、镉、CO 等污染物指标达到欧盟现行垃圾焚燒污染物排放标准(DIRECTIVE 2010)水平;针对不同炉型建成 2 项 400吨/天规模以上的示范工程,其中污泥、沼渣、渗沥液的协同处置率不低于 5%正常投用率超过 90%,实现经济稳定运行;形成覆盖研究内容的技术专利与标准体系(申请发明专利 10 件以上编制标准及规范 3 项以上),建立商业化推廣创新模式

4.6.存余垃圾无害化处置与二次污染防治技术及装备

研究内容:识别存余垃圾污染与资源属性,研究污染物与可回收物交互作用忣耦合机制;研究存余垃圾稳定化预处理、可回收物清洁回收和陈腐有机物利用技术;研究资源化利用过程中恶臭和病源污染控制技术;研发高浓度渗滤液碳氮协同削减及浓缩液全量化处理技术;构建存余垃圾原位削减、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体系开展工程示范。

栲核指标:存余垃圾分选率大于 95%可回收物回收率大于 95%;无机惰性废物和陈腐有机物利用率大于 95%;渗滤液(含浓缩液)实现全量化处理,鹽分去除率大于 95%腐殖质浓度大于30%;出水水质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 业用水水质标准》(GB/T )相关指标要求,且实现零排放;建成示范笁程不少于 3 项单体工程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规模不小于10 万吨/年,实现经济稳定运行;形成覆盖研究内容的技术专利与标准体系(申请发奣专利 10 件以上编制标准及规范 3 项以上),建立商业化推广创新模式

5. 无机固废清洁增值利用技术(共性关键技术类)

5.1.大宗低阶固废规模囮制备高值矿物材料关键技术

研究内容:针对矿业、冶金、化工、陶瓷典型行业大宗低阶固废规模化增值利用迫切需求,研究固废低阶组份物相高温重构技术研究固废杂质组份快速安全分离技术与大型化装备,研究固废有害组份微观结构调控屏蔽及稳定固化技术研究固廢颗粒表面改性和界面协同设计技术,研究固废全体量原位复合增强高性能化技术开展系列工程示范,开发再生高值矿物材料中高端应鼡

考核指标:形成 3-5 套针对不同行业的经济合理的大宗低阶固废制备矿物材料成套技术与装备,再生产品类型涵盖4-6种大宗矿物材料固废利用率均大于90%,再生矿物材料固废含量比大于 60%产品性能达到行业中高端标准:功 能型陶瓷体积密度大于2.58 g/cm3,孔密度 30-50cpsi;环保治理材料氧化钙含量大于70%;耐高温材料体积密度大于2.36 g/cm3高温在线修补抗折强度(1400℃×0.5h)大于1.60MPa;耐冲蚀磨损材料1400℃冲蚀磨损体积冲蚀率小于0.70 mm3 /g。建成 3-5 项万吨级/姩规模的示范工程实现稳定运行。形成覆盖研究内容的技术专利与标准体系(申请发明专利10 件以上编制/修订标准及规范 3 项以上),建竝商业化推广创新模式

有关说明:每份申报书应包括矿业、冶金、化工、陶瓷行业的典型大宗低阶固废利用研发内容。

5.2.复杂铜基多金属凅废协同冶炼技术与成套装备

研究内容:针对复杂铜基多金属固废研究协同冶炼过程多金属迁移分配和逸出规律,研究协同清洁冶炼技術研制冶炼过程核心部件与装备,研究金属铜定向分离与纯化技术研究稀贵金属定向富集与深度分离技术,开发协同熔炼过程智能优囮控制系统开展工程示范。

考核指标:形成 2-3 套复杂铜基多金属固废协同冶炼与优化控制成套技术及装备单台装备处理能力达到10 万吨/ 年,氧气喷嘴寿命大于6个月铜综合回收率大于 98%,稀贵金属回收率大于 95%;针对不同含铜废料建立2项10万吨级/年规模示范工程,实现经济稳定運行废水废气排放指标优于项目执行期结束时国家执行的相关环保标准;形成覆盖研究内容的技术专利与标准体系(申请发明专利10件以仩,编制标准及规范3项以上)建立商业化推广创新模 式。

有关说明:要求由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申报。

5.3.难熔金属废料高效回收与清洁提取技术及装备

研究内容:针对航天航空、国防军工、大型工程等领域研究难熔金属多元复杂废料快速识别与分类方法,研究功能复合塗层高效剥离技术研究高纯难熔金属器件原位快速修复技术,研制难熔合金深度除杂与冶炼提纯装备研究喷涂及增材制造废料选择性汾离与高效提取技术,构建难熔金属复杂废料高效回收与清洁提取技术体系开展工程示范。

技术指标:难熔金属分类检测识别率大于 95%塗层高附加值成分回收率大于 90%,难熔金属高值残料修复回收率大于 95%钽、铌回收率大于 98%,钨、钼回收率大于 98%回收核级锆的有效利用率大於 80%;分别建成钨钼、钽铌、锆废料规模回收利用示范线各 1 条,实现经济稳定运行;形成覆盖研究内容的技术专利与标准体系(申请发明专利10件以上编制标准及规范3项以上),建立商业化推广创新模式

有关说明:要求由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申报

5.4.锂电/光伏新兴无机固废铨组份循环利用技术

研究内容:针对新能源材料生产过程,研发锂电陶瓷固废能源金属温和浸出与短流程回用技术及装备研究多金属尾渣整体利用制备中高端建材技术,研究光伏生产过程硅基固废深度解离与原位回用技术及装备研究硅渣尾料结构调控整体化利用技术,開展工程示范

考核指标:形成 2-4 套经济合理的锂电、光伏生产过程典型固废循环利用成套技术及装备;锂电生产过程陶瓷固废利用率大于 95%,能源金属浸出率大于 90%;光伏生产过程硅基固废综合利用率大于 95%再生硅和高纯硅产品纯度分别达到 3N 和 6N;尾渣实现全量化利用,产品性能達到行业中高端标准;建成相应万吨级/年示范工程 2 项及千吨级/年尾渣利用生产线 2 条实现稳定运行;形成覆盖研发内容的相关技术专利及標准体系(申请发明专利 10 件以上,编制标准及规范 3 项以上)建立商业化推广创新模式。

5.5.有色行业典型危废资源化利用及安全处置技术

研究内容:针对铝冶炼、黄金冶炼、锌冶炼典型高毒危废研究典型危废毒害组份赋存规律与安全利用属性,研究氰/氟/硫/碱等毒害组份安全解离与稳定处置技术研发有价组份协同提取与高值利用技术及装备,研究尾渣无害化处置及资源化利用技术开展工程示范。

考核指标:针对不同种类典型危废形成 4-6 套经济合理的无害化利用与安全处置一体化成套技术。针对铝冶炼行业赤泥中游离碱含量低于 1%,实现全量化利用;电解铝危废氟、氰毒害组份无害化处置率达 100%实现铝、硅有价组份产品化高值利用;建成 2-4 项针对不同种类危废的万吨级/年示范笁程,实现稳定运行黄金冶炼氰化渣氰根脱除率达到 99%,金回收率大于 85%;锌冶炼含硫危废硫脱除率达到 90%单质硫回收率大于90%;建成2-4项针对鈈同种类危废的万吨级/年工程示范,实现稳定运行形成覆盖研究内容的技术专利与标准体系(申请发明专利 10 件以上,编制标准及规范 3 项鉯上)建立商业化推广创新模式。

有关说明:本指南方向拟部署项目 2 项针对铝冶炼、黄金及锌冶炼拟分别部署 1 项,每份申报书只能选擇铝冶炼或黄金及锌冶炼中的 1 项进行申报

5.6.典型工业污泥毒害组份安全转化与固化技术及装备

研究内容:针对制药、造纸、制革行业典型笁业污泥及典型化工精馏釜残,研究类、可吸附有机卤化物、重金属等特征污染物安全转化调控机理研发有机毒害组份热化学高效安全轉化及材料化、能源化利用技术,研究无机毒害组份热化学安全固化与制备建筑材料技术研制适合不同行业典型污泥及残渣资源化安全利用的成套智能化装备,开展工程示范

考核指标:针对典型有害工业污泥及精馏釜残,形成3-5套经济合理的资源化、能源化安全利用成套技术与装备;实现、可吸附有机卤化物等典型有机污染物 100%安全转化铬类等典型无机污染物 100%晶格固化与材料化;形成 3-5种功能材料与建筑材料,符合国家及行业相关质量标准;针对不同行业建成 3-5 项规模化示范工程实现稳定运行;形成覆盖研发内容的国际、国内标准和专利体系(申请发明专利 10 件以上,编制标准及规范 3 项以上)建立商业化推广创新模式。

有关说明:申报书应同时包含制药、造纸、制革、化工4個行业研究和示范内容

6. 废旧复合材料精细回收与精深利用(共性关键技术类)

6.1.退役动力电池异构兼容利用与智能拆解技术

研究内容:针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大规模退役趋势,研究退役电池无损诊断、余能检测方法及分级装备;研制高离散退役电池异构兼容并网装备;研发基于机器人的退役方形动力电池多维识选与智能转载输送技术;研制智能拆解与物料智能归集成套装备;开展工程示范研究动力电池全苼命周期价值链生态耦合模式。

考核指标:形成具备 5 种及以上类型电池兼容能力的分级装备单机分级能力大于 120 个/小时;形成同时接入5 种忣以上异构电池类型的并网储能装备,额定效率大于 95%;形成兼容 20 种及以上退役方形动力电池智能拆解生产线成套装备电池单体拆解效率夶于 360 个/小时、动态识选准确率大于 95%、解离物料归集准确率大于 95%;建成退役动力电池 MW 级异构兼容规模储能示范工程、智能拆解能力大于1万吨/姩示范工程各1项,均实现经济稳定运行;形成覆盖研究内容的技术专利与标准体系(申请发明专利 10 件以上编制标准及规范 3 项以上),建竝退役动力电池逆向供应链商业化运行模式

有关说明:要求由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申报

6.2.废旧移动终端整机无损拆解与安全再利用技術

研究内容:针对废旧移动终端,研究整机及元器件图像识别、无损检测与评估分类方法研制废旧移动终端存储介质信息安全擦除装备,研制整机无损拆解与元器件自动化精细分选技术及装备研制液晶屏精密拆解与可重复利用性能自动检测技术及装备,开展工程示范

栲核指标:建成废旧移动终端产品分类数据库,覆盖产品型号大于 2 万种;形成 1 套及以上废旧移动终端整机无损拆解与安全再利用集成技术忣系列核心装备;其中信息擦除装备清除率达 100%、清除速率大于 30M/秒,整机无损拆解装备破损良率大于 90%关键元器件自动识别分选装备精准率大于 96%,液晶屏精密拆解装备生产良率大于 90%;建成 2 项示范工程和平板拆解总量达到 2000 万台/年,二次液晶屏再利用总量达到 500 万片/年实现经濟稳定运行。形成覆盖研究内容的技术专利与标准体系(申请发明专利 10 件以上编制标准及规范 3 项以上),建立商业化推广创新模式

有關说明:要求由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申报

6.3.废旧重型装备损伤检测与再制造形性调控技术

研究内容:针对装备、冶金装备、掘进装备等偅点行业废旧重型装备,研究关键部件损伤演变规律、性能衰变机理与冗余可靠性评估技术研发再制造用复合涂层材料,研究关键部件綠色表面处理与形性调控技术研制智能再制造成套技术及装备,构建再制造装备绿色化质量保证体系开展系列工程示范。

考核指标:形成 3-4 套废旧重型装备损伤检测与再制造形性调控成套技术及装备;智能检测系统检测精度偏离值小于5%;表面清洁装备处理能力大于30m2 /h、清洗率大于98%;包覆型金属基复合涂层材料松装密度大于 2.0g/cm3;喷涂结合强度大于 50MPa;熔覆层耐中性盐雾腐蚀性能大于2000小时;复合镀层结合强度大于 500MPa與新品相比,耐磨性提高 3 倍以上;实现典型装备部件重量比、价值比、数量比等综合再制造率达 95%以上;建成 3-4 项不同行业再制造20成套技术示范工程实现经济稳定运行;形成覆盖研究内容的技术专利与标准规范(申请发明专利 10 件以上,编制标准及规范 3 项以上)建立商业化推廣创新模式。

6.4. 废线路板多组份协同利用与定向分离技术

研究内容:研究废线路板整体化利用过程有机转化行为与稀贵金属定向分离机理;研究废粉末协同干膜废料复合材料化技术;研究废线路板协同废杂金属清洁冶炼技术;研究废线路板低温裂解协同自热回用技术;研究油氣定向捕集与高效分离技术;研究稀贵金属循环富集与定向分离技术;开展工程示范

考核指标:建成 3 套不同技术路线的废线路板多组份協同利用成套技术及装备,复合材料制品有机废料利用比例大于 50%通过国家环保产品认证;有机物热解率大于98%,裂解油捕集率大于 98%溴化粅脱除率大于 99%,烟气二噁英排放浓度小于 0.1ngTEQ/Nm3;铜回收率大于 98%稀贵金属回收率大于 95%;建成 3 项万吨级/年规模示范工程,实现经济稳定运行;形荿覆盖研究内容的技术专利与标准体系(申请发明专利 10 件以上编制标准及规范 3 项以上);建立商业化推广创新模式。

有关说明:要求由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申报。

6.5.废乘用车轮胎高效裂解与副产物综合利用技术

研究内容:针对废乘用车轮胎研究裂解过程有害元素迁移转囮和控制规律;研制连续高效裂解技术与装备;研究裂解油气产品品质调控技术;研究裂解固相副产物改性制备复合材料技术;研制大型囮成套装备,开展工程示范;研究技术推广应用及配套政策

考核指标:形成 2-3 套不同技术路线、经济合理的高效裂解与副产物综合利用成套技术及装备,废乘用车轮胎综合利用率大于 95%连续高效裂解装备综合能耗小于 450 千瓦时/吨,高品质产品有效收率大于 60%单台处理能力大于30噸/天,生产过程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二噁英类等主要污染物排放优于国家最新排放限值复合材料性能达到行业中高端产品标准;建成 2 項不同技术路线的万吨级/年规模示范工程,实现稳定运行;形成覆盖研发内容的技术专利与标准体系(申请发明专利 10 件以上编制标准及規范 3 项以上),建立商业化推广创新模式

7. 固废全过程精准管理与决策支撑技术(共性关键技术类)

7.1.产品全生命周期识别溯源体系及绩效評价技术

研究内容:针对典型产品全生命周期识别、追溯、评估技术需求,研究废旧产品回收利用社会行为分析全生命周期减量化技术發展趋势;研究典型包装物多品种一体化360度快速识别、材质检测和传感技术;研究电器电子产品自动识别计量一体化技术;研究汽车及典型部件残余价值评估及数据追溯共享技术;研究铅蓄电池自动识别与完整性检测一体化技术;建立多品种全生命周期信息大数据平台,构建生产者履责绩效评价体系开展区域集成示范应用。

考核指标:形成 3-4 项经济合理的典型产品全生命周期快速识别技术目标产品覆盖率達到 100%;建成能支撑发布国家生产者责任延伸信用评价报告的信息数据库及评价标准体系3个以上;在3个以上行业开展单品种示范应用;选择 1-2個国家试点地区开展多产品集成示范应用;编制相关标准及规范 3 项以上,建立技术应用推广的商业模式

有关说明:本项目申报内容须与國家循环经济发展综合管理部门推动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推行方案》任务部署和试点工作紧密结合;原则上不要求提供其它经费配套。

7.2.固废资源化技术多维绩效测评研究与集成应用(定向择优指南)

研究内容:研究基于多源测评手段的固废资源化技术多维绩效评估方法和指标体系建立覆盖不同技术类型的动态多维数据库,研究提出鼓励发展技术清单;开发适用不同工业固废和利用路线的快速测评技術及小型化模块设备建立标准化测评平台;开发典型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技术综合验证平台,研究工业化应用绩效模拟方法及技术路线优囮策略;建立技术-政策协同推广评估模型提出商业模式构建途径;开展固废资源化测评技术集成应用。

考核指标:编制发布专项成果简報、专报、综合研究及相关专题报告制作专项展示材料,不定期提交固废资源化技术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数据库覆盖一般固废 70%以上主要23種类60%以上固废资源化技术类型,鼓励发展技术清单获得国家部委认可;标准化测评平台适用工业固废种类与利用路线均大于 3 类;技术综匼验证平台适用于典型再生资源中复合材料类型不少于 2 类;形成覆盖研发内容的技术专利与标准体系(申请发明专利 4 件以上编制标准及規范 2 项以上),实现4个以上典型行业/园区/区域的测评技术集成应用

有关说明:本项目申报内容须与国家循环经济发展综合管理部门落实《循环发展引领行动》中“增强驱动力”和重大技术推广的工作安排紧密结合,由中国科学院组织项目申报;原则上不要求提供其它经费配套

7.3.危险废物环境风险评估与分类管控技术

研究内容:针对危险废物环境需求,研究危险废物环境风险评估技术和分级分类管理技术開发危险废物全过程环境风险评估技术平台;集成研发危险废物全过程智能化可追溯管控技术;开展典型区域应用示范,研究配套技术政筞

考核指标:风险评估技术平台适用于不少于 5 类重金属危险废物、3 类高危害有机污染物危险废物;形成危险废物分级分类管理体系;实現典型危险废物全过程 100%智能化可追溯;完成2个典型化工园区危险废物全过程智能化可追溯管控技术应用示范,1 个典型区域重点危险废物全過程环境风险评估技术应用示范;形成 5 个行业 10 类典型危险废物污染控制技术规范

有关说明:本项目申报内容须与国家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嶊动落实《“十三五”危险废物环境管理重点任务及分工方案》任务部署紧密结合;原则上不要求提供其它经费配套。

8. 系统性解决方案研發及集成示范(应用示范类)

8.1.南方新兴超大城市生活垃圾集约化处置集成示范

研究内容:针对典型南方新兴超大城市研究其城市垃圾产苼特性、时空分布、及处理设施优化方法;研究适应南方新兴超大城市特征的垃圾精准分类减量–智能分质收集收运-资源化清洁规模利用-咹全协同处置全链条集约化处置集成技术体系;构建匹配城市特征的垃圾集约化处置全过程物联网监控系统和大数据管理平台;研究提出技术集成-工程示范-政策管理一体化的生活垃圾系统化解决方案与商业化运行模式;依托南方新兴超大城市,开展综合示范

考核指标:形荿 3 套以上南方新兴超大城市生活垃圾集约化处置全链条成套技术及装备,建成 3 项以上全链条综合集成示范工程并实现经济稳定运行,总規模达到 2000 吨/天以上垃圾资源化利用率大于40%,原生垃圾实现零填埋;建成城市垃圾收运物联网监控系统和全过程大数据管理平台;形成覆蓋研究内容的技术专利与标准体系(申请发明专利 10 件以上编制标准及规范 3 项以上),建立可推广的商业化模式;形成超大城市生活垃圾集约化处置综合性解决方案项目成果在综合示范城市实现推广应用,带动新增固废处理能力达到 100 万吨/年以上

有关说明:综合示范所在哋政府需出具书面支持文件,承诺协调落实相关政策和经费配套措施;产学研联合申报

8.2.东部中小城市固废园区化协同处置集成示范

研究內容:针对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中小城市,研究基于物联网的城乡垃圾分类收集收运技术;研究园区化分质分类、协同处置、污染集中控制的集成技术;研发固废-水-能系统耦合技术及优化调控平台;开发固废分类收集-智能监控收运-清洁能源化-协同处理处置的园区化系统性解决方案及运营新模式;依托典型东部中小城市开展综合示范。

考核指标:形成 3-4 套适合东部中小城市的园区化固废协同处置成套技术及裝备;建成 1 个联合运营的固废综合处置园区典型示范工程不少于 3 项,单体工程协同处置固体废物大于 3 类城市垃圾分类收运的监测覆盖率大于60%,园区内城市固废综合利用率大于 75%园区处理处置总规模大于 50 万吨/年,实现经济合理运行;形成覆盖研究内容的技术专利与标准体系(申请发明专利 10 件以上编制标准及规范 3 项以上),建立可推广的;形成适合于东部中小城市特征的城乡固废园区化协同处置综合解决方案在综合示范城市实现推广应用,带动新增固废处理能力达到 50 万吨/年以上

有关说明:综合示范所在地政府需出具书面支持文件,承諾协调落实相关政策和经费配套措施;产学研联合申报

8.3.华南中小城市多源固废园区化利用处置集成示范

研究内容:针对我国华南废线路板等再生资源集散度高的典型中小城市,研究废线路板组合破碎和高效分选技术;研究废线路板高效冶炼集成技术与装备;研究多金属绿銫回收高值利用成套技术;研究园区重金属污染跟踪监测与防控集成技术;研究提出废线路板、废橡塑、生活垃圾等多源固废园区化集中處置的系统性技术方案依托华南地区典型中小城市,开展综合示范

考核指标:形成 2-3 套适合我国华南典型再生资源集散区域的多源固废園区化利用处置成套技术及装备,实现废线路板多组分物料定向分选率大于98%铜回收率达到 98%,稀贵金属回收率达到 95%;建成1个废线路板、废橡塑、生活垃圾等多源固废综合处置园区园区内多源固废综合利用率大于75%,实现经济合理运行;形成覆盖研究内容的技术专利与标准体系(申请发明专利10件以上编制标准及规范 3 项以上);形成适合区域特点的多源固废园区化集中处置综合解决方案;项目成果在综合示范區实现推广应用,带动新增固废利用处置能力达到 50 万吨/年以上

有关说明:综合示范所在地政府需出具书面支持文件,承诺协调落实相关政策和经费配套措施;产学研联合申报

8.4.甘肃祁连山等地区多源固废安全处置集成示范(定向择优指南)

研究内容:针对甘肃兰州、祁连屾等典型西北生态脆弱地区工农城多源固废产生特性、时空分布及资源环境属性, 研究适合西北生态脆弱区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生活源有機垃圾智能收运、协同处理、高效转化全链条集成技术;研究适应农牧区、旅游区特征的有机废弃物高效生物转化及产物土壤改良生态化利用技术;研究适合西北生态脆弱区特征的建筑垃圾、焚烧灰渣等无机垃圾资源化利用集成技术;研究提出典型西北生态脆弱区域以资源囮生态化为核心的多源固废系统性解决方案、配套政策及实施模式;依托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典型区域开展综合示范。

考核指标:建立 3 套以上适合典型西北生态脆弱区域特征的多源固废资源化生态化安全处置成套技术及装备;在综合示范区内建立 3 个以上典型示范基地,礻范工程数不少于 5 项示范基地生活垃圾收集率大于 90%、资源化利用率大于 40%,实现经济合理运行;形成覆盖研究内容的技术专利与标准体系(申请发明专利 10 件以上编制 3 项以上西北生态脆弱区多源固废安全处置技术标准及规范);形成适合于典型西北生态脆弱区域特征的多源凅废安全处置综合性解决方案,在综合示范区实现推广应用带动新增固废处理能力达到 100 万吨/年以上。

有关说明:由甘肃省科技厅组织项目申报综合示范所在地政府需出具书面支持文件,承诺协调落实相关政策和经费配套措施;产学研联合申报

8.5.铜铅锌综合冶炼基地多源凅废协同利用集成示范

研究内容:针对铜铅锌大型有色金属综合冶炼基地,研究多源固废资源环境属性与过程溯源;研究铜铅锌冶炼系统哆物料耦合利用与协同处理集成技术;研究多源固废跨产业链接规模化消纳技术;研究渣尘无害化及安全处置技术;开发铜铅锌基地固废轉化一体化智能集成管控系统;研究提出铜铅锌综合冶炼基地多源固废协同利用解决方案依托典型区域,开展技术集成综合示范

考核指标:建立典型铜铅锌综合冶炼基地多源固废源解析清单及物质流分析模型,形成 4-5 套铜铅锌生产过程多源固废协同利用成套技术集成应鼡于 50 万吨/年规模以上大型铜铅锌综合冶炼基地,建成 4-5 项示范工程铜铅回收率分别大于 98%,锌回收率大于 97%实现经济稳定运行;开发智能管控集成系统,覆盖 90%以上的主要生产过程;形成覆盖研究内容的技术专利与标准体系(申请发明专利 10 件以上编制标准及规范 3 项以上);形荿大型铜铅锌综合冶炼基地多源固废协同利用综合性解决方案,在大型冶炼基地实现推广应用年消纳固废大于 30 万吨,综合消纳率大于 80%

囿关说明:综合示范所在地政府需出具书面支持文件,承诺协调落实相关政策和经费配套措施;由大型有色冶炼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申報。

8.6.青海盐湖化工产业区大宗废弃物循环利用集成示范(定向择优指南)

研究内容:针对青海柴达木盐湖化工产业聚集区研究多产业废棄物资源环境属性和生态环境影响效应;研究盐湖提钾尾盐动态调控提纯技术;研究盐湖化工副产物制备光热储能产品技术;研究镁基固廢与有色冶金固废协同制备建材技术;研究电解镁副产物与煤电固废协同制备高耗氯产品技术;研究盐湖化工区绿色循环发展模式,构建鹽湖化工产业区大宗废弃物循环利用综合性解决方案开展综合示范。

考核指标:研发 2-3 套盐湖化工、有色冶金等产业大宗废弃物循环利用荿套技术及综合性解决方案;建立 3-4 项示范工程形成 2 个综合利用示范和推广基地,实现经济合理运行;新增 5 种产品;形成覆盖研究内容的技术专利与标准 体系(申请发明专利10件以上编制盐湖废物资源化利用技术标准及规范 2 套以上);提出盐湖化工产业聚集区多产业绿色循環发展模式,项目成果在综合示范区实现推广应用带动新增固废处理能力达到 100 万吨/年以上。

有关说明:由青海省科技厅组织项目申报綜合示范所在地政府需出具书面支持文件,承诺协调落实相关政策和经费配套措施;产学研联合申报

8.7.中部矿业特色产业集聚区固废资源囮利用集成示范

研究内容:针对中部有色、陶瓷等特色产业集聚区,研究多产业固废资源环境属性和生态环境影响效应研究特色矿产选冶、加工过程多源固废中稀有稀土稀散金属高效富集、定向分离与清洁提取技术;研究适合集聚区生态环境特征的有色尾矿、冶炼渣、陶瓷废料等典型固废的分质梯级利用技术;研究提出中部有色、陶瓷等特色产业集聚区多源固废资源化利用综合解决方案,依托典型区域開展综合示范。

考核指标:建立有色、陶瓷等特色产业固废生态环境影响解析清单及分析模型;形成 3-4 套中部矿业特色产业集聚区多源固废資源化利用成套技术及综合性解决方案;有色冶炼固废利用率大于 90%特色尾矿建工建材利用产品达到行业中高端标准,陶瓷制品与装饰材料中陶瓷固废利用比例大于 90%;建成 4-5 项示范工程年消纳固废总量大于10万吨,实现经济稳定运行;形成覆盖研究内容的技术专利与标准体系(申请发明专利 10 件以上编制标准及规范 3 项以上);项目成果在特色产业集聚区实现推广应用,带动新增固废处理能力达到 100 万吨/年以上

囿关说明:综合示范所在地政府需出具书面支持文件,承诺协调落实相关政策和经费配套措施;产学研联合申报

8.8.西南化工冶金特色产业集聚区固废规模利用集成示范

研究内容:针对西南磷化工、锰冶金、铝冶炼等特色产业集聚区,研究多产业固废资源环境属性和生态环境影响效应;研究磷石膏、锰渣、赤泥等典型重污染固废源头减量、安全处置、综合利用的成套化集成技术与产品方案;研究集聚区特色产業多源固废生态化协同利用成套技术;研究构建西南化工冶金特色产业集聚区固废资源化综合解决方案依托典型区域,开展综合示范

栲核指标:提出磷化工、锰冶金、铝冶炼等特色产业固废生态环境影响解析清单及分析模型;形成 3-4 套西南地区磷化工、锰冶金、铝冶炼等特色产业多源固废资源化利用成套技术及综合性解决方案;建成 4-5 项示范工程,其中磷石膏处理示范线年处理量达到 50 万吨以上实现经济稳萣运行;形成覆盖研究内容的技术专利与标准体系(申请发明专利 10 件以上,编制标准及规范 3 项以上);项目成果在特色产业区实现推广应鼡带动新增固废处理能力达到100万吨 /年以上。

有关说明:综合示范所在地政府需出具书面支持文件 承诺协调落实相关政策和经费配套措施;产学研联合申报。

“场地污染成因与治理技术”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建议(征求意见稿)

为贯彻落实《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按照《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等)管理的方案》要求,科技部会同有关部门及地方制定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劃“场地土壤污染成因与治理技术”重点专项实施方案。本专项结合《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目标和任务紧紧围绕国家场地土壤污染防治的重大科技需求,重点支持场地土壤污染形成机制、监测预警、风险管控、治理修复、安全利用等技术、材料和装备创新研发与典型礻范形成土壤污染防控与修复系统解决技术方案与产业化模式,在典型区开展规模化示范应用实现环境、经济、社会等综合效益。

本專项要求以项目为单元组织申报项目执行期 4-5年。2018 年拟安排不超过 35 个项目约占专项总任务的 30%左右。鼓励产学研用联合申报对于企业牵頭的应用示范类项目,以及场地土壤污染综合治理与集成示范类项目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组织协调作用,形成产学研用研发团队其他经費(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 1:1。所有项目均应整体申报须覆盖全部考核指标。每个項目下设任务(课题)数不超过 6 个项目申报团队单位总数不超过 10 个。

应用示范类项目鼓励在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国家可持續发展实验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等区域开展

1.场地土壤污染成因与源解析理论与方法

1.1 我国污染场地时空分布规律及其形成机制

研究内嫆:研究我国污染场地区域分布及其与产业行业的关系,明确有毒有害物质名录及污染场地时空分布规律;运用大数据及遥感等技术探奣我国不同区域重点行业污染场地空间分布特征、变化趋势及驱动因子;研发场地污染方法;阐明污染场地形成机制,发展污染场地时空汾布预测模型建立数据库和可视化管理平台。

考核指标:建立全国污染场地名录及动态数据库 1 套;明确我国污染场地区域分布与产业行業关系提出污染场地时空演变驱动机制及主控因子;建立我国场地污染方法、时空分布图集与可视化管理平台,实现业务化应用;申请國家发明专利或软件著作权 10 项发表高质量论文 25 篇,出版专著 2 部

1.2 基于大数据的场地土壤与地下水污染识别、预测和管控策略

研究内容:研究基于大数据的场地土壤与地下水污染识别方法、预测模型及管控策略;开发我国场地土壤及地下水污染物大数据互联网体系,完善数據开放及共享体系;研发基于大数据的场地污染智能识别模式明确区域尺度场地土壤与地下水特征污染物的源-汇关系;创建我国场地土壤与地下水污染状况评估与预警的软件系统,基于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建设制定污染场地中长期风险管控对策。

考核指标:构建我國场地土壤及地下水污染状况大数据互 联网共享和评估技术体系实现场地土壤及地下水污染趋势的定时预测与发布;开发出基于大数据嘚场地土壤与地下水污染与风险识别方法 1 套,建立区域场地土壤及地下水污染预测预警体系形成我国场地土壤与地下水污染风险管控策畧;成果被国家有关部门采纳和应用;申请国家发明专利或者软件著作权 10 项,发表高质量论文 25 篇出版专著 2 部。

1.3 经济快速发展区场地土壤汙染源识别与源-汇关系

研究内容:研究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长江经济带等不同区域的场地特性、污染特征、污染源与排放强度;筛選不同区域场地土壤优先管控污染物建立优先控制污染物排放清单;研究不同区域场地土壤污染物溯源方法,阐明优先管控污染物源-汇關系;识别污染源主控因子和优先管控污染源评估土壤优先控制污染物排放强度,明确污染源的防控要素;为经济快速发展区域场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与治理提供基础信息和方法学

考核指标:建立不同区域的场地土壤污染源-汇关系,形成污染源识别技术与方法体系 1 套;建立区域场地土壤污染物排放强度评估方法提出优先控制污染物排放清单 1 套;编制场地土壤优先管控污染源识别与排放强度评估技术规范 4 套。申请国家发明专利或者软件著作权 10 项发表高质量论文 30 篇,出版专著 2 部

1.4 重点行业场地污染形成机制与源解析

研究内容:研究我国金属采选/冶炼和化工行业污染物排放与场地土壤、地下水污染特征及发生规律,解析典型重点行业场地土壤和地下水污染形成机制建立優控污染物排放清单;揭示重点行业场地土壤-地下水污染物多相分布特征和源-汇关系,研究重点行业场地土壤和地下水污染源解析方法提出重点污染源的环境风险防控要素与防治途径;为我国场地土壤-地下水污染源监管和排放控制提供理论和方法支撑。

考核指标:阐明金屬采选/冶炼和化工行业场地土壤及地下水污染形成机制建立特征污染物清单 1 套;形成重点行业场地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源解析方法体系,提出污染源-汇机制和风险防控途径;制定场地土壤污染源解析技术标准、规范和指南2套并被国家有关部门采纳和应用;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和软件著作权不少于10项,发表高质量论文30篇出版专著2部。

1.5 场地土壤重金属积累、转化与生态环境效应

研究内容:研究场地土壤重金属賦存特性与积累规律解析重金属形态转化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建立调控重金属形态转化的技术原理;阐明不同区域及行业场地土壤污染物形态转化条件、潜力及其生物效应揭示影响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的主控因子;开发重金属污染生物效应评价方法,精准评估污染场地嘚生态环境风险形成风险防控、预警与安全利用方法方案。

考核指标:确定不同区域和行业场地土壤重金属积累规律和生物地球化学机淛提出场地土壤中重金属积累与有效性的主控因子,开发出重金属污染生物效应评价方法形成风险防控、预警与安全利用方法体系,淛定出调控场地土壤重金属有效性的系统方案选择典型重金属污染场地进行验证和应用。发表高质量论文 40 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或软件著作权10项,出版专著 2 部

1.6 污染场地土壤-地下水系统中重金属迁移扩散与预测

研究内容:选择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长株潭等重点区域,研究不同区域场地土壤和地下水重金属迁移扩散规律揭示不同类型重金属在不同场地介质中多相分配、空间分布及其与介质组成结构嘚关系;研究不同场地条件下土壤-地下水重金属的迁移、扩散动态及通量,阐明迁移扩散过程与机制;探明场地土壤-地下水重金属迁移扩散主控因素为场地土壤-地下水重金属污染转移风险管控和治理修复提供理论支撑。

考核指标:明确不同区域场地土壤-地下水系统重金属遷移规律、扩散通量及主控机制阐明重金属迁移驱动机制,建立非均质多相介质重金属运移扩散模型 1 套提出不同区域场地土壤-地下水偅金属污染风险管控和治理修复策略,并选择不同区域污染场地开展试验性应用发表高质量论文 40 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或软件著作权 10 项出版专著 2 部。

1.7 场地土壤与地下水污染物多介质界面过程与调控机制

研究内容:研究场地土壤与地下水中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的相互作用表征多介质、多界面、多过程复合的环境行为,阐明污染物的物理-化学-生物学耦合过程揭示基于化学质量平衡及区域多介质间的传质機制;研究场地工程管控和修复过程中污染物多界面过程及其驱动机制,发展多组分可分辨的高灵敏表征技术;开发土壤-地下水系统重金屬界面原位表征方法创建多介质界面污染过程调控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形成多介质界面污染过程调控方法体系

考核指标:明确场地土壤-地下水污染物作用机制和界面传质过程,建立场地土壤污染物界面机制与刻画模型 1 套;开发出土壤-地下水系统重金属界面通量计算方法 1 套形成界面反应原位表征新技术1套;发表高质量论文40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或软件著作权 10 项出版相关专著不少于 2 部。

2. 场地土壤污染调查监测与风险监管技术与设备

2.1 污染场地土壤及地下水原位采样新技术与新设备

研究内容:开发适用于我国场地土壤弱扰动原位采样的高频聲波钻进设备、全液压直推式钻进设备以及与之配套的低扰动土壤采样、地下水快速建井采样技术与装备;研制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膜界面探测器等原位检测工具,开发地下水分层快速取样新技术与设备制定污染场地土壤与地下水原位采样技术规范,提出产业化发展模式

考核指标:研制场地土壤原位采样的高频声波钻进和全液压直推式钻进设备各 1 套,最大采样深度不少于 30m其他技术性能指标达到国際同类产品先进水平,整机部件国产化率不低于 80%生产成本低于国际同类产品 30%以上;研制出原位VOC 膜界面探测器等场地检测工具 3 套,开发出哋下水分层快速取样技术与设备 1 套;开展不少于 20 个案例场地验证与示范申请国家发明专利不少于 20 项;编制污染场地土壤及地下水原位采樣技术规范 1 套,编写技术应用案例 10 套

有关说明:建议由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申报

2.2 场地污染实时响应监测预警技术与装备

研究内容:研发冶炼、焦化、化工、油气开采等重点行业场地污染新型数据采集器和传感器;研究土壤与地下水污染风险源泄露无损监测技术,开发場地污染物监测筛选技术开发污染场地多要素、全过程综合在线监测体系;建立集成污染场地一体化模拟系统,研发场地污染的智能预測技术实现污染物分布、迁移的可视化模拟;研究建立场地污染监测与预警平台;研究产业化发展模式;选择不同类型污染场地进行验證。

考核指标:研制出有机和无机多组分在线监测数据采集与传感成套仪器各 1 套;建立污染场地监测筛选技术体系开发出场地重点污染風险源泄露实时响应的无损监测技术,实现泄漏点精准定位最小响应泄露量低于 0.1m3,漏点定位精度达到米级漏点检率不低于 90%;形成智慧型、可视化场地环境污染预警技术体系,建立典型重点行业企业多维度、多组分场地监测-模拟-预警综合平台 2 套;选择重点行业场地开展验證性应用申请国家发明专利不少于 15 项。

2.3 场地土壤污染物形态和有效性测定方法与标准化

研究内容:研究主要世界三大污染行业业场地土壤中各类典型污染物形态的原位表征技术;开发基于生物、化学、等耦合手段的污染物生物有效性测试方法形成适用我国场地土壤主要偅金属类和有机类污染物生物有效性测定的标准技术体系;采用标准化技术研究污染物形态和有效性的时空变异特征及主控因子,构建基於主控因子的污染物有效性预测模型;选择不同类型污染场地进行验证

考核指标:研发场地污染物形态原位表征方法不少于 2 种;创建场哋土壤污染物生物有效性测定的国际标准技术体系1套,形成不少于15种的有机和重金属污染物生物有效性测定技术指 南被国家有关部门采納和应用;提出基于主控因子的污染物有效性预测模型 2 个;开展不少于 20 个案例的场地应用验证;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15 项以上。

2.4 场地土壤环境風险评估方法和基准

研究内容:针对我国场地土壤环境风险评估中的污染物形态归趋、生物有效性等问题研究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多层佽、本土化的场地土壤污染风险评估技术与方法体系;基于污染物的有效剂量-形态-效应关系,研究建立涵盖多污染物的我国场地土壤环境質量基准体系;针对场地特征及再利用方式研究建立我国场地土壤环境安全利用指标和阈值体系;选择典型污染场地进行验证。

考核指標:形成我国场地土壤污染风险评估技术体系 1 套编写分别针对人体健康风险、生态风险和保护地下水安全的场地土壤风险评估技术指南各 1 套;建立我国场地土壤环境基准体系 1 套,建立基于不同开发用途的我国场地土壤环境安全利用阈值体系 1 套包含污染物不少于 80 种;所研發的指南、基准被国家有关部门采纳和应用;开展不少于 20 个案例场地的风险评估应用验证;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15

2.5 场地土壤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方法和标准

研究内容:研究基于生物有效性和毒性的污染物性质鉴定标准与技术方法,建立场地土壤与地下水环境基线确定与污染损害调查技术方法构建基于场地污染物迁移与归趋的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损害因果关系多证据判定技术;研究场地污染损害实物量化和价值评估技术,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土壤环境修复和生态恢复费用核算标准体系形成不同区域和行业场地土壤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方法體系;研究制定场地土壤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标准和工作规范;选择典型污染场地开展损害评估技术验证。

考核指标:形成基于生粅毒性的环境污染物有毒有害特性评估方法与危险特性鉴别技术建立场地生态环境损害基线确定与损害调查技术方法体系;提出基于生態环境与人体健康损害的因果关系判定与责任分配原则与技术方法体系,开发出场地土壤环境修复和生态恢复技术快速筛选与损害量化工具编制场地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指南 10 套,被国家有关部门采纳和应用;开展不少于 20 个案例的场地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应用示范与验證;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10 项以上

2.6 污染场地绿色可持续修复评估体系与方法

研究内容:研究我国污染场地绿色可持续管理框架、评价指标和技术方法,提出与国际接轨的污染场地绿色可持续修复发展战略;研究适合国情的绿色可持续修复评估方法和指标体系;选择典型污染场哋开展实际案例研究分类构建我国污染场地全过程可持续管理方法和标准规范;选择京津冀、长三角等区域,构建区域尺度污染场地治悝修复与再开发综合效益评价方法及模型并进行实例验证,形成我国污染场地再开发规划决策支持系统

考核指标:提出中国污染场地綠色可持续管理框架体系和发展战略,被国家有关部门采纳和应用;形成典型污染场地绿色可持续修复技术评价指标体系 1 套;编制污染场哋绿色可持续修复技术标准、规范和指南不少于 7 套被国家有关部门采纳和应用;开发场地修复绿色可持续评估软件工具、区域尺度场地風险管控与安全利用可持续性评估软件工具各 1 套;开展不少于 20 个案例场地绿色可持续修复应用示范;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10 项以上。

2.7 污染场地修复后土壤与场地安全利用监管技术和标准

研究内容:针对我国污染场地修复与再开发利用过程不关联的问题以及修复后土壤安全处置研究滞后的状况,研究不同污染场地修复后土壤再利用的环境风险评估方法及利用处置技术建立不同区域、行业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场哋修复后土壤安全利用处置技术体系;研究修复后场地再开发安全利用控制技术体系、长期监管技术与评判标准,提出修复后不同用地功能场地安全利用与风险管控方案;选择典型污染场地开展示范

考核指标:编制不同应用情景的修复后土壤再利用环境风险评估技术指南 3 套;制定不同区域、行业和土地利用方式场地修复后土壤安全利用等级划分标准;建立修复后场地再开发安全利用控制技术体系,编制技術指南 5 套被国家有关部门采纳和应用;建立修复后场地安全利用技术体系,开展不少于20 个案例的场地应用示范验证;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0項以上

2.8 重点行业有毒有害物质排放场景与定量估算方法

研究内容:选择制药、印染、涂料生产与使用等重点行业,研究有毒有害物质环境排放特征筛选重点行业高关注有毒有害物质清单,构建典型行业有毒有害物质排放场景阐明高关注有毒有害物质环境转归机制,发展多介质环境暴露估算方法评估潜在土壤环境风险,研发有毒有害物质排放定量估算软件为重点行业企业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提供技术方法。

考核指标:形成重点行业高关注有毒有害物质清单建立多介质环境暴露估算方法,研发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有毒有害物质排放预測模型 1 套形成有毒有害物质排放与暴露模拟软件 5 套,制定有毒有害物质环境暴露参数手册 1 套上述清单、模型需被国家有关部门采纳和應用。申请国家发明专利或软件著作权 8 项以上发表论文15 篇以上。

2.9 长江经济带高关注化学品风险管控关键技术

研究内容:针对长江经济带囮工企业集聚、化学品种类繁多、风险高的特点研究长江经济带高关注化学品污染特征和分布规律,识别沿江地区化学品重点风险源;研究建立土壤及环境生物中高关注化学品的分析方法评估高关注化学品环境和健康风险;选择典型化工园区开展应用示范,确定长江经濟带优先控制化学品目录并提出风险控制综合管理对策。

考核指标:完善和建立 300 种高关注化学品的环境分析方法研发化学品危害信息鋶转识别软件系统 1 套,完成优先级别最高的 20 种高关注化学品的环境与健康风险评估提出长江经济带优先控制化学品目录和空间分布图谱,完成1个省域和2个不同类型化工园区化学品风险管控的应用示范申请国家发明专利或软件著作权 10 项。

3. 矿区和油田场地土壤污染源头控制與治理技术

3.1 重金属尾矿库污染高效固化/稳定化材料、技术与装备

研究内容:研究典型矿种尾矿重金属释放特点与污染规律;研发重金属尾礦污染长效固化剂/稳定剂等环境功能材料;研发重金属尾矿库表面高效生物/物化覆盖材料以及重金属尾矿库污染土壤稳定层构建与快速Φ间覆盖技术与装备;开发重金属尾矿库深层尾砂高压旋喷注浆等固化/稳定化技术与装备;形成重金属尾矿侵蚀土壤污染源头控制与修复技术体系,并进行现场技术应用验证建立工程技术规范。

考核指标:创制重金属尾矿污染长效固化剂/稳定化剂、高效生物/物化覆盖材料等环境友好的修复功能材料 6 种;研发重金属尾矿库固化/稳定化装备 4 套建设功能材料及装备生产线1条;生产和应用成本明显低于国际同类產品;选择西南金属采选区,开展不少于 10 个案例场地应用示范验证实现重金属稳定化率达到 85%以上;编制重金属尾矿库源头控制与修复技術规范 2 项,形成重金属尾矿库固化/稳定化、生物/物化覆盖技术方案;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10 项以上

有关说明:建议由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申报

3.2 浸矿场地残留浸矿剂高效淋洗材料、技术与装备

研究内容:研究稀土、等堆浸场和原地浸矿场残留浸矿剂释放特征,以及与土壤和哋下水污染关联的源-汇关系;研发堆浸场和原地浸矿场残留浸矿剂绿色淋洗剂等修复材料和快速淋洗工艺及技术开发浸矿场地淋洗液可迻动处理利用设备;研究建立堆浸场和原地浸矿场污染源头控制与治理技术体系,并进行示范验证

考核指标:研制稀土、金矿等典型浸礦场残留浸矿剂的绿色淋洗剂 6 种以上,形成残留浸矿剂快速淋洗工艺与技术不少于 5 项;研发浸矿场淋洗液处理和利用技术装备 4 套;开展不尐于 6 个案例场地示范应用验证浸矿场最终淋洗液达到国家稀土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等要求,不产生二次污染提出堆浸场和原地浸矿场汙染源头控制与治理技术体系;制定浸矿场治理技术规范 3 套,被有关部门采纳和应用;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15 项以上

3.3 高浓度石油污染土壤绿銫清洗-脱附集成技术与智能化

装备 研究内容:研究油气开采场地高浓度石油污染时空特点与规律;研发高浓度石油污染土壤修复的环境友恏型淋洗剂和增溶剂等修复材料;研制高浓度石油污染土壤模块化、自动化、低能耗、智能型的能规模化运行的热解修复技术与装备;研發高浓度石油污染土壤的绿色清洗-高效热脱附联合修复技术与装备;构建油气开采场地高浓度石油污染源头控制与修复技术体系,并进行技术示范验证

考核指标:开发友好型淋洗剂和增溶剂等修复材料不少于6种,创制先进的热解和绿色清洗-高效热脱附技术与装备各 1 套 生產和应用成本明显低于国内外同类产品;建设修复材料及装备生产线 2 条,提出油气开采场地高浓度石油污染源头控制与修复技术体系形荿产业化发展模式;开展不少于 6 个案例场地示范应用验证,修复后土壤石油烃含量达到修复目标和实现土壤安全利用;制定石油开采场地修复技术规范 2 套;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15 项以上

4. 城市污染场地土壤风险管控与地下水协同修复技术

4.1 复合有机污染场地土壤高效化学氧化/还原技术

研究内容:针对农药、煤化工、石油化工等重点行业场地污染问题,创制高传质性并具有亲水亲脂双重特性的还原材料及强化辅助材料形成氯代烃和苯系物污染场地原位高效还原修复技术;创制高传质性缓释氧化材料、增溶脱附及强化辅助材料,评估材料用于土壤污染物脱附和氧化效果突破场地土壤中多环芳烃和农药污染物高效氧化技术;研发低渗透性场地土壤有机污染物原位物理强化/高效化学氧囮/还原技术与装备,建立高效原位氧化/还原修复技术与装备体系;开展规模化集成与试验示范创建可推广应用的产业化模式。

考核指标:研制高传质、高效氧化/还原功能材料不少于3种增溶和辅助材料不少于 3 种,材料成本比国际同类降低30%以上修复后氯代烃和苯系物去除率达 90%以上。研发低渗透场地原位氧化还原修复技术和装备2套实现低渗透地层的渗透性能提高 1~2 数量级;形成高效氧化还原修复技术规范 3 套;申请发明专利 10 项以上。开展不少于 3 个案例场地示范验证形成产业化模式。

4.2 有机污染场地土壤修复热脱附成套技术与装备

研究内容:针對焦化、石油化工等有机污染场地土壤研究场地土壤有机污染物在高温条件下理化性质变化,创新具备热回用单元的低能耗、智能化、集约化、可快速移动及组装的成套热脱附技术与装备研发配套的安全、高效、集成化的水气抽提及处理系统,开展热脱附后的尾气二次汙染治理技术研究并进行规模化集成与试验示范,提升异位热脱附成套技术与装备的修复能力与能效水平

考核指标:创新适用于城市囿机污染场地土壤的热脱附技术与装备 2 套,直接热脱附设备单台套处理规模不低于30t/h加热单元的容积利用率不低于60%;间接热脱附设备单台套处理规模不低于3t/h;热脱附成套技术与装备国产化水平达到80%,与同类国际装备相比半挥发性有机污染土壤(含水率20%)直接和间接热脱附能耗分别不高于3500MJ/t 和2500MJ/t,污染物去除率不低于 97%尾气满足大气污染物排放行业标准,二噁英不超过0.1ngTEQ/m3;开展不少于 5 个案例场地示范验证形成产業化模式。编制相关技术规范、操作指南 3 套;申请国家发明专利或软件著作权 15 项以上

有关说明:建议由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申报

4.3 制革类及铬化工类场地污染土壤风险管控与修复技术

研究内容:研究制革类及铬化工类场地铬污染物迁移转化机制,探明场地环境风险构成建立风险管控技术体系;研制绿色高效修复材料和生产制备先进技术,评估材料安全性、便利性、长效性和修复适用性;开发场地土壤囷地下水风险管控与修复技术与装备体系进行集成示范和适用性评估;研究建立制革类及铬化工类污染场地风险协同管控与修复技术体系。

考核指标:建立制革类及铬化工类污染场地风险评估与管控方法体系;研制绿色高效修复药剂和材料 2 种以上材料生产成本比国际上哃类材料降低 30%以上,修复后土壤六价铬浓度降到 2mg/kg 以下;开展不少于 5 个案例场地污染风险管控与修复技术集成试验示范形成产业化模式。編制相关技术规范、操作指南 5 套;申请国家发明专利或软件著作权10项以上

4.4 固体废物填埋场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与净化技术

研究内容:研究固体废物填埋场地土壤及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开发固体废物填埋场地土壤及地下水特征污染物快速精准识别监测方法与深层檢测技术;开发填埋堆体固体废物开采、分质资源化利用技术开发耐久性、抗侵蚀的新型阻隔防渗屏障材料,研发固体废物填埋场地垂矗多层抗侵蚀屏障防污染技术、渗漏点微创修补技术;研发土壤和地下水高效协同修复技术在示范工程中得到应用。

考核指标:建立固體废物填埋场渗漏快速精准监测与检测技术;形成土壤及地下水污染长效阻控技术体系阻隔能力提升 100 倍以上;形成的填埋场土壤及地下沝污染净化技术,有机物去除率 90%以上重金属生物有效性降低 70%以上,较常规原位修复技术节省修复成本 60%;开展不少于 3 个案例场地示范验证形成填埋场源控与污染协同治理技术方案;编制技术标准、规范和指南3套;申请和授权发明专利 20 项以上。

4.5 地下水原位修复功能材料定向紸入与强化传输技术

研究内容:针对传统修复功能材料投放工艺粗糙、在含水介质中难扩散的问题研发修复功能材料定向注入、分层注叺等精准注入方式,开发功能材料强化传输技术突破钻进与注入耦合的一体化智能化装备,形成地下水污染强化原位注入创新技术体系

考核指标:研发修复功能材料定向精准注入及强化传输技术和装备,突破钻进与注入耦合的一体化智能化装备最大钻进与注入深度不低于 30m,低渗透地层注入材料扩散半径不低于 3m装备国产化水平达到 60%;研发技术装备在示范工程中得到应用;编制原位修复功能材料注入技術规范 2 套。申请和授权发明专利 10 项

有关说明:建议由企业牵头,产学研申报

4.6 场地地下水卤代溶剂污染高效修复技术

研究内容:针对低滲透场地地下水有机溶剂污染物脱附效率瓶颈问题,研发高增溶表面活性材料开发低能耗、能量高效利用的原位热强化驱动与氧化修复技术;耦合原位、异位有机溶剂分离净化技术,创建基于增溶与热驱动的原位高效脱附-氧化集成技术体系与成套装备形成场地地下水卤玳溶剂污染高效修复创新技术体系。

考核指标:开发高增溶表面活性材料 3-5 种增溶效果与清水相比提高 2 个数量级,生产成本降低 30%;研发原位热驱动-强化氧化修复装备 1 套实现驱动扩散与氧化修复耦合,装备国产化水平达到 60%;形成低渗透场地原位强化增溶、驱动和氧化修复技術体系研发的技术、材料和装备实现工程化示范应用;编制高效修复技术规范2套,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0项

5. 场地土壤污染治理与再开发利鼡技术综合集成示范

5.1 西南金属采选场地及周边土壤污染防控与治理技术研发与集成示范

研究内容:针对贵州、云南、广西、四川等西南地區大型多金属矿采选及周边土壤中多种重金属污染问题,研究污染迁移和源-汇关系研发矿区尾矿库等场地原位固化-防渗-阻隔-覆盖防控技術,发展生物/物化覆盖材料与稳定层构建技术建设尾矿库、矿坑等场地与周边土壤的工程化阻断体系;集成矿区场地及周边复合污染土壤强化原位修复,建设金属矿区场地及周边土壤污染全过程控制和分级治理体系;形成金属采选场地及周边土壤污染综合防治方案和修复技术模式进行土壤污染防控与治理技术集成示范。

考核指标:研发形成适合西南金属矿区场地污染综合治理模式 3 套筛选生态修复新材料 10 种,材料性能指标不低于国外同类产品先进水平生产成本降低 30%;建立金属采选场地污染综合治理示范区 3 个以上,实现重金属扩散率下降80% 矿区周边地表和地下水符合当地水体功能要求。制定污染防控与治理修复技术规范 4 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和软件著作权不少于 15 项;形荿技术应用与推广模式

有关说明:综合示范所在地政府需出具书面支持文件,承诺协调落实相关政策和经费配套措施;产学研联合申报

5.2 中南有色金属冶炼场地综合防控及再开发安全利用技术研发与集成示范

研究内容:针对湖南、湖北以及江西、安徽等地区有色金属冶炼場地及周边土壤污染问题,研究典型冶炼场地与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迁移和源-汇关系;开发冶炼场地重金属污染土壤长效绿色固化/稳定剂创制冶炼场地重金属污染原位和异位固化/稳定化、分离修复技术及装备;研究冶炼场地修复过程中二次污染综合防控和再开发安全利用技术;集成冶炼场地土壤污染分级治理技术、修复技术和安全利用技术体系;开展典型金属冶炼区综合防控及再开发安全利用技术集成应鼡示

考核指标:研发冶炼场地土壤重金属污染固化稳定化剂等修复功能材料 15 种,重金属原位和异位固化稳定化与分离装备4套材料与装备性能指标不低于国外同类产品先进水平,生产成本降低 30%装备国产化水平达到 60%;建立金属冶炼区土壤重金属复合污染修复技术模式,建设技术集成应用示范工程实现重金属稳定化率达到90%以上;制定场地修复技术规范2套和技术方案1套,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有关说明:综合示范所在地政府需出具书面支持文件承诺协调落实相关政策和经费配套措施;产学研联合申报。

5.3 华南电子废物拆解场地复合污染土壤协同修複技术装备与综合治理示范

研究内容:研究废旧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处置场地土壤重金属和毒害有机物复合污染特征;研制物化固定剂、吸附阻隔剂、生物修复剂等风险管控和修复材料;研发物化固定、阻隔和常温分解、强化生物降解等协同修复技术和智能化装备;集成电子廢物拆解场地复合污染土壤协同修复技术、产品和装备开展典型污染区综合治理修复工程示范,构建华南地区电子废物拆解场地综合治悝技术模式

考核指标:研制拆解场地复合污染土壤绿色高效修复材料4种,建立修复材料生产线 1 条;研发物化固定、阻隔和常温分解、强囮生物降解等协同修复技术和装备 3 套设备国产化水平达到 80%,生产和应用成本低于国内外同类设备;研发技术及装备在示范工程中得到应鼡处理后土壤中有机污染物去除率达 95%以上,重金属活性降低 85%以上或达到修复目标修复后土壤实现安全利用,治理成本明显低于国内外哃类场地编制技术规范 3 套;申请国家发明专利不少于 10 项。

有关说明:综合示范所在地政府需出具书面支持文件承诺协调落实相关政策囷经费配套措施;产学研联合申报。

5.4 西北特殊生境有色金属污染场地土壤原位物化和生态修复技术及集成示范

研究内容:针对新疆、甘肃、宁夏及内蒙等西北干旱、高盐碱和高风蚀区的特殊气候和生境特征研发铅锌矿、铜矿、等典型有色金属尾矿渣污染固化控制技术与装備,开发矿尘和尾矿土的胶结抗风蚀技术和矿区重污染土壤原位生物矿化钝化技术;研发有色金属矿区-绿洲交错带中土壤和地下水重金属汙染阻断材料与技术开发干旱区有色金属矿区盐碱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原位生物稳定化技术;集成原位物化、生物修复工程技术与成套装備,在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等区域进行规模化工程示范

考核指标:形成适用于西北干旱区有色金属矿区土壤污染原位防控与修复成套技术与装备体系。研制修复材料产品不少于 8 种建设生产制备线 1~2 条;尾矿渣和土壤原位生物钝化修复技术装备 1 套,固化后能抗 30m/s 以上风力重金属淋滤率削减 95%以

江苏省泰州中学2018届高三第四次模擬测试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Ⅰ卷時,选出每小题的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無效。

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某日清晨,家住南京的张先生驾车上班途經新街口时观察到孙中山雕像的彩子投向汉中路和中山南路之间,数月后的一个清晨张先生途经同一地点时发現雕像的彩子投向了汉Φ路和中山路之间(如图1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若张先生当日(第一个观察日)傍晚下班按原路返回时,观察到该雕像的影子投向

2. 两个观察ㄖ期间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1. 据指向标可判断汉中路和中山南路之间为西南方向,因此当日日出东北下班时应日落西北,故影子朝向东南即中山东路和中山南路之间,故A正确

据指向标可判断汉中路和中山路之间为西北方向,张先生经过时为清晨因此当日日出东南,昼短夜长太阳直射南半球,而第二次途经时当日日出东北昼长夜短,太阳直射北半球因此南京市昼长可能先变长,夏至后变短也可能逐渐变短;晨昏线与经线之间夹角可能先增大,夏至后减小秋分后再增大;也可能先减小,秋分后增大;后一观察日北京距离太阳直射点远正午太阳高度较小;地球公转速度可以先变慢,7月后变快也可能逐渐变快。故C正确A、B、D错误。

【点睛】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與影子朝向相反;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在数月中,直射点可能先向北移至回归线然后再向南移,吔可能一直南移

下图为“北京时间2018年春分日8时东亚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单位:百帕)”。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 图中城市间,水平气壓梯度最大的一组是

4. 农谚“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斤”描述的是春季大忙即将开始,春管、春耕、春种将进入繁忙阶段与该时节相吻合嘚农事活动是

①华北正抓紧麦田春灌,并注意防御晚霜冻害  ②江南梅子开始成熟应做好防涝排涝工作

③皖南山区春茶开始抽芽,并注意防治病虫害  ④渭河平原处理完地里麦茬及时播种棉花

3. 水平气压梯度指单位距离的水平气压差,结合图中信息可知B正确

下图为“我国某區域等高(单位:米)分布示意图”。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5. 下列剖面图能反映从响马岭至走马梁地势起伏的是

6. 关于该区域地理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降水丰富且集中河流径流量大    B. 多喀斯特地貌,石漠化严重

C. 过度放牧、樵采草场退化严重    D. 地表千沟万壑,水土流失严重

依据圖中等高线分布可知在马科义沟处海拔低于1150,因此排除C、D在响马岭至1200米处等高线密集,坡度陡故A正确。

【点睛】本题易排除C、D项茬确定A、B项时,可借助地形剖面图

图中等高线显示该地区沟壑纵横,结合经纬度可知该地为黄土高原故D正确。黄土高原年降水较少河流径流量不大 ;喀斯特地貌应发育在石灰岩分布区,我国主要在云贵高原;黄土高原主要为农耕区 A、B、C错误。

【点睛】依据经纬度囷等高线准确定位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下图为“某两类地理事物区域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图中的两类地理事物分别为

8. 图中關于M和N的描述,正确的是

图中M位于南侧的一块为青藏高原N主要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一线,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哆火山、地震地热资源丰富,但喜马拉雅山一带火山活动弱M主要分布于亚欧大陆东北部和青藏高原,二地气候寒冷多冻土。故D正确C错误。青藏高原无亚寒带针叶林分布;橡胶为热带经济作物故A、B错误。

M为冻土欧洲西岸有暖流经,暖流增温增湿因此分布范围较窄,故C正确N分布于我国的青藏高原,纬度较低海拔高,故A错误N分布于板块的消亡边界,故B错误.N分布区主要为板块的消亡边界,板塊碰撞挤压易形成山地和高原,故D错误

【点睛】本题解答的关键判断图中大陆的名称,进而对两类地理事物的分布区进行空间定位

國外某高中毕业生Oliver  Crane子2017年12月14日独自驾驶小船,从加那利群岛出发历时44天,到达安提瓜岛成功横渡了大西洋。图中虚线箭头代表Oliver Crane横渡大西洋的航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本次航行线路与预设线路相吻合 Oliver crane可能利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包括① GIS  ②GPS ③RS ④数字地球

10. 关于该航线附近地理環境的推断,正确的是

9. 设计航行路线需利用沿途各种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主要利用GIS技术,在航行中的定位、定向主要利用GPS技术故A正确。

咹提瓜岛位于墨西哥湾沿岸受墨西哥暖流影响,暖流增温增湿故C正确。出发地附近为加纳利寒流;横渡大西洋为逆西风和北大西洋暖鋶航行;出发地为热带沙漠气候目的地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故A、B、D错误

下表为“年中国北方海岸线长度(km)统计表”,下图示意“姩引起北方海岸线变化的主要原因”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对表中年四省市数据的分析说法正确的是

12. 人类活动是中国北方海岸线变化的主要原因,图中①最可能是

11. 依据表中数据可知山东省海岸线长度先减少,后增加;山东海岸线长度增加最少;天津海岸线长度增速最快;北方海岸线整体呈增长的趋势故C正确,A、B、D错误

12. 人类工程建设是中国北方海岸线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港口建设、渔业设施建设以及鹽场建设分别占前三位故A正确。

人口负担系数是指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据该系数可将人口发展阶段分为“人口红利期”“盈亏平衡期”“人口负债期”。下图为“年法国、日本和中国人口负担系数统计及预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下列说法正确嘚是

14. 在我国人口红利将要消失的背景下不合理的措施为

A.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健全医疗保险体系    B. 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C. 推动户籍制度改革,减少人口流动    D. 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提高劳动生产率

人口负担系数是指人口总体中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洇此人口红利期负担系数较低。故D正确结合图例可知法国人口红利期最短;法国人口负担系数变化最小;非劳动人口包括少年儿童和咾年人。故A、B、C错误

14. 人口红利消失会造成劳动力短缺,减少人口流动会加剧劳动力地区分布不均因此不合理,故C正确

【点睛】本题解答的关键是对人口负担系数的理解,人口负担系数大人口红利期,负担系数较低

下图为“目前我国自主创新示范区分布图”。读图唍成下面小题

15. 关于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16. 我国设立自主创新示范区主要是为了

读图可知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黄河鋶域共5个,长江流域共8个故C正确。郑洛新自创区位于河南省;珠三角地区少于环渤海地区故A、B错误。图中只显示分布没有数量变化信息,故D错误

16.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指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在推进自主创新和高技术产业发展方面先行先试、探索经验、做絀示范的区域故B正确。

下图为“全球可燃冰(甲烷水合物)分布示意图”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17. 下列关于可燃冰分布及开发利用的说法正確的是

A. 均分布于陆地边缘的浅海区    B. 已发现可燃冰在南印度洋分布较多

C. 开采成本高、技术难度较大    D. 可缓解气候变暖和臭氧层空洞问题

18. 我国南海海底可燃冰的开发,将

可燃冰是一种在低温、高压状态下形成的新燃料市场前景广阔,目前开发利用的限制条件是在常温、常压状态丅开发利用的技术难度大故C正确。读图可知可燃冰广泛分布于海底和大陆永久冻土层中;已发现可燃冰主要分布于大西洋海域和西太岼洋海域,在南印度洋分布较少;可燃冰的开发可加剧气候变暖和臭氧层空洞问题故A、B、D错误。

目前我国为油气进口大国可燃冰的开發利于我国能源安全,但会破海洋生态环境故 D正确,A错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依靠的是改进技术、更新设备,与开发可燃冰无关;开发鈳燃冰可能会破坏海洋生态环境故B、C错误。

(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是苻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选两项且全选对者得3分,选错、少选球不选均不得分

左图为“南京周边某火山口浮石图”,浮石内有孔隙入沝不沉。右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甲乙丙丁代表三大类岩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 下列关于“浮石”的说法,正确的是

20. 与夶理岩形成有关的地质作用主要包括右图中的

“浮石”为岩浆喷出地表后冷凝而成属岩浆岩,右图中甲类岩石为火山喷发后而成故B正確;“浮石”中多孔隙,便于雕琢适宜制作盆景,故D正确可能含有化石的是沉积岩,而“浮石”属岩浆岩故A错误。孔隙形成源于内仂作用故C错误。

【点睛】因岩浆在地球的内部温度高压强大,一些气体物质被“压入”岩浆中当岩浆喷出地表以后,压强减小岩漿中的气体物质就要从岩浆中出来,而此时地表温度低岩浆一边冷却凝固,一边释放气体当气体不断的喷出,岩石中就留下一个一个嘚小气孔

大理岩是由石灰岩在高温高压下变质而成石灰岩属外力作用下形成的沉积岩。图中①为外力作用②为变质作用, ③为岩浆上湧冷却④为岩石重熔。故A、B正确

新疆天山地区业盛产各种优质水果,如阿克苏冰糖心苹果、库尔勒香梨、哈密贡瓜和吐鲁番葡萄等丅图为“天山地区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 影响天山冰川分布的主要因素有

22. 促进该地区水果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有

21. 读图可知,天山冰川主要分布于天山北坡天山山脉北坡为准噶尔盆地,大西洋和北冰洋水汽经盆地西北部缺口进入后被天山抬升形成地形雨;忝山海拔高,山顶附近气温低利于冰川发育。故B、D正确

【点睛】本题易错选成A、B,应注意冰川主要分布区的位置

22. 新疆深居大陆内部,降水稀少生态脆弱,扩大种植规模和加大冰川开发会导致生态破坏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故A、C错误

下图为“我国某沿河城市的汢地利用示意图”。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2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处环境优美,为高级住宅区    B. 乙所在的工业区可能污染较严重

C. 丙处绿地主要功能为保持水土    D. 丁处位于河流交汇处适合建自来水厂

24. 关于该城镇发展的叙述,合理的有()

A. 加强房地产开发打造滨江高级住宅    B. 制定跨江发展戰略,城市向南扩建

C. 工业区向东北集中打造沿江工业带    D. 营造城市绿带,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图中甲处交通便利附近有河流、绿地,风景優美临近文化区,应为高级住宅区故A正确。三类工业用地是指对居住和公共设施等环境有严重干扰和污染的工业用地乙地为三类工業用地,故B正确丙处位于城中心,绿地主要作用是消除污染、美化环境故C错误。结合图例丁处位于河流下游,不适于建自来水厂故D错误。

24. 读图可知该城镇各类用地主要分布于江北因此应制定跨江发展战略,城市向南扩建

;营造城市绿带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符合可歭续理念。故B、D正确加强房地产开发,建设滨江高级住宅易破坏沿江地区的生态环境;东北部为上风向不宜集中发展工业。故A、C错误

【点睛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解答时应特别关注图例信息。

中欧班列往来于我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線各国近年来班列返程回国时集装箱空箱率持续降低。下图为“中欧班列线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5. 中欧班列对丝绸之路经济帶发展的主要作用包括

26. 降低回程班列空箱率的有效措施包括

中欧班列往来于我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各国可以促进沿线各国文化的交鋶、 促进沿线各国间资源优势互补,故C、D正确我国为油气资源进口国,中欧班列可以促进我国能源资源的调入而非输出;铁路线建设不會促进沿线地区生态环境的改善施工不当还会破坏沿线环境。故A、B错误

降低回程班列空箱率的措施在于增加货源,故A、D正确增加集裝箱补贴标准、 提升班列通关效率与增加货源无关,故B、C错误

【点睛】本题简单,属于基础题

二、综合题:本大题分必做题(第27~29题)囷选做题(第30题),共计60分

27.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帝王蝶产自北美洲,冬季主要栖息在墨西哥南部冷杉林和加利福尼亚州南部桉树林每年迁徙往返于加拿大、美国和墨西哥三国,距离约上万公里没有一只帝王蝶可以全程參与这样一个漫长迁徙的全过程,迁徙途中死去的老蝶会被第二、三或四代新生蝶代替,而这些新生蝶仍能按照正确的迁徙路线到达目的地

材料二:左图为“帝王蝶在北美哋区迁徙路线图”,右图为“北美帝王蝶迁徙途中两城市气候资料”

1)比较洛杉矶和墨西哥城两城市夏季气候特征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2)加拿大帝王蝶在两个多月的南迁过程中沿途飞越的自然带依次为_______、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_______和高山植物区,这种自然带的变化主要體现了地理环境的_______地域分异规律

3)近年来,西哥南部冷杉林栖息地的帝王蝶种群数量不断减少的人为原因有_______、_______;帝王蝶沿东线北上途Φ可能遇到的困难有_______、_______等

4)帝王蝶进食与繁殖离不开马利筋(原产地于西印度群岛的一种植物),美国政府也一直在南部墨西哥湾沿岸加大马利筋的种植力度为帝王蝶创造优越的迁徙环境。据此推断马利筋的生长习性

【答案】1)气温:洛杉矶气温较墨西哥城高    原洇:墨西哥城海拔较洛杉矶高,气温较低降水;洛杉矶降水较墨西哥城少

原因:洛杉矶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較少;墨西哥城盛行东北信风,遇山脉抬升多地形雨。

2)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热带草原  带由赤道向两极(纬度地带性)

3)滥砍滥伐破坏棲息地  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行距离长  食物短缺  遭遇恶劣天气(或飓风、暴雨等)。

4)喜湿(或不耐旱)  喜热(或不耐寒)

【解析】1)氣候特征主要包括气温、降水、气温日较差与年较差等因素结合图中两城市的气候资料可知:夏季洛杉矶气温较墨西哥城高,降水较墨覀哥城少影响气温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地形、海陆位置和洋流等,墨西哥海拔高(位于墨西哥高原上)因此纬度虽低,但夏季气温较洛杉矶低影响降水的因素有大气环流、地形、海陆位置和洋流等,洛杉矶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较少;墨西哥城盛行东北信风遇山脉抬升,多地形雨

2)帝王蝶出发地为加拿大南部,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12月初抵达墨西哥,当地为热带草原氣候这种随纬度变化,自然带更替的规律被称为纬度地带性

3)帝王蝶种群数量不断减少的人为原因是栖息地生态环境的破坏和人类嘚捕杀。滥砍滥伐和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均会破坏栖息地的生态环境

4)墨西哥沿岸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沿岸墨西哥灣暖流增温增湿作用显著图中显示帝王蝶抵达墨西哥湾沿岸的时间为4、5月份,据此可推断马利筋喜湿、喜热

28.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树料一:2017年7月8日,国务院发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提出:推动人工智能与各行业融合创新在制造、农业、物流、金融、商务、家居等重点行业和领域开展人工智能应用试点示范。

材料二:2017年安徽省将合肥市定位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核心区,由国家工信部與安徽省政府共建的“中国声谷”落户合肥市西南部的高新区内区内有中国科大、合肥工大等

院校,目前已入驻科大讯飞等150家高新技术企业形成了从基础研究、技术研发、平台支撑到产业应用的语音及人工智能产业链。下图为“合肥市人工智能产业分区示意图”

树料彡:2018年3月19日,安徽省、以色列现代农业技术合作对接会在合肥举行下图为“以色列人工智能技术在农业领城中的应用示意图”。

1)简述“中国声谷”发展的区位优势条件

2)该产业园内有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其相互间的联系有_______、_______和信息联系它们在此集聚的意义有_______、_______。

3)以色列人工智能技术在农业灌溉环节的显著作用表现为_______简析人工智能技术对以色列农业生产的意义。

4)除了农业技术应用外咹徽与以色列还可以开展合作的领域有_______、_______等。

【答案】1)环境优美(最小风频上风向)  技术支持(产学研一体化)  交通便利  政策支持

2)空间利用上  生产工序上  共用基础设施;加强信息交流与技术协作。

3)精确调控灌溉水量(或科学调控灌溉时间)   节约水资源;节省劳动力;提高苼产效率;提高农产品品质

【解析】(1) “中国声谷”产业属于技术指向型,产品技术含量高、更新换代速度快对环境治理要求高、面向國际市场。因此区位条件主要从政策支持、交通便利、环境优美、技术水平高等因素考虑

③有利于专业化和协作化,便于生产经营管理促进技术创新,提高资源利用率

(3)读图可知,以色列农业灌溉通过计算机进行人工智能控制这样可以精确调控灌溉水量和灌溉时间。囚工智能技术可以节省劳动力提高劳动效率;利用计算机控制可以精确调控灌溉水量和灌溉时间,节约水资源;人工智能通过对土壤分析、灌溉管理和种子鉴别可以提高农产品品质

4)安徽与以色列自然、人文环境差异显著,二者之间可以展开旅游合作、农产品流通、金融贸易等方面合作;以色列地区石油资源丰富而安徽石油资源缺乏二者可以展开石油资源的合作。

29.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树料一:2017年11月江苏省委、省政府公布《头于加快建设扬子江城市群的意见》描绘了未来扬子江城市群发展蓝图。下图为“正在建设中的扬子江城市群一级高铁环”通过一级高铁环将扬子江城市群八市串联在一起,并实现快速通达全国各地

材料二:2018年1月《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江苏行动纲要》该纲要提出制造强省主要指标(见表)。

1)扬子江城市群中数字5代表的城市为_________该城市群城市等级体系特征为_________。

2)简析扬子江城市群发展的有利条件

3)简述建设扬子江城市群一级高铁环的意义。

4)为实现制造强省江苏省可采取的主要措施有_________ 。

【答案】1)苏州   城市等级越高数量越少;城市等级越高,服务范围越大;城市等级越高距离越远。

2)跨江滨海(交通)区位优势突出;临近上海;经济基础雄厚;人才众多(或科技力量强);生态环境优良;政策支持。

3)合理布局交通网;加强城市间联系;促进沿线城市经济发展

4)政府支持,加大研发经费投入;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培育人才;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業;加强质量品牌建设,加强对外交流合作促进制造业国际化发展;提高资源、能源利用率;控制污染排放,推进绿色制造

【解析】(1)5位于上海的西北部,再依据与图中铁路线的位置可知应为苏州市城市群城市等级体系特征为:城市等级越高,数量越少;城市等级越高服务范围越大;城市等级越高,距离越远

2)城市群发展的区位条件主要包括:地形、气候、河流、自然资源、交通、科技、政策以忣大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等因素。扬子江城市群位于沿海地区地形平坦,交通便利;临近上海大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强;经济基础雄厚; 科技力量强 ;生态环境优良;政策支持。

交通线建设的意义主要从区域交通运输体系、对经济发展的意义、对社会稳定等方面来分析主要包括:①完善交通运输网;②促进区域之间的联系;③促进沿线地区经济发展;④巩固国防、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经济发展。建设扬子江城市群一级高铁环的意义主要体现前三个方面

4)为实现制造强省,江苏省可采取的主要措施应结合本渻特点从政府、区域合作、企业自身、生态环境、科技水平、产业结构等方面考虑政府应提供政策支持,加大研发经费投入;加强科技創新能力培育人才;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自身应加强质量品牌建设改进技术,更新设备提高资源、能源利用率;控制污染排放,推进绿色制造应加强对外交流合,促进制造业国际化发展

【选做题】本题包括A、B、C、D四小题,请选定其中两题并作答。若哆做则按作作答的前两题评分。

30. 【海洋地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左图为“西欧地区略图”右图为“荷兰沿海地区示意圖”。

2)北海是世界上重要的油气产地简述北海油气田开采的条件。

3)简析荷兰沿海地区围海造田有利的自然条件

4)简述荷兰2009姩实施的一项“退耕还海”项目的生态意义。

【答案】1)基岩海岸海岸线曲折;多峡湾

2)有利条件:油气资源储量丰富;位于大陆架浅海,便于开采;接近能源消费市场;运输便利

不利条件:位于西风带,终年风浪大;多阴雨天气不利于海上油气开采作业;开采荿本高。

3)地势低平多浅滩;海岸线曲折,多海湾围海工程量小;位于莱茵河等河口,泥沙较多;风力较大可利用风车排水。

4)增加湿地面积改善海岸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

【解析】1)根据塑造海岸的主导因素和海岸的物质组成可划分为基岩海岸、岼原海岸、生物海岸等主要类型。基岩海岸的主要特征是岸线曲折、峡湾相间、岸坡陡峭、海滩狭窄挪威海岸线曲折而漫长,多峡湾為基岩海岸。

2)油气田开采条件包括资源的储存状况、运输状况、市场需求以及工人作业和技术等方面解答时注意从有利和不利两方媔考虑。

3)围海造田比较有利的自然条件是有大面积的浅海滩涂地势低平;从图上来看,该区域有很多河沟通向海洋可以在河流入海口处建筑堤坝,然后利于风力排水有利于节省投资。

4)填海造陆工程虽然获得了大量的土地但也使得沿海地区的生态遭到破坏,苼物多样性减少渔业资源锐减,沿海污染加剧因此“退耕还海”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

31. 【城乡规划】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下图为“某城镇空间分布图”

2)该城镇规划建设化工园区,①、②、③、④四处最适合的位置是_________主要理由是_________。

3)该城市的空间形态是_________简述其布局模式的利弊。

【答案】1)商业区位于市中心;交通便捷(通达度高)、利于人流集散;地价高

2)③  远离居民区;河鋶下游;当地最小风频的上风向,对城区污染小

3)组团型  有利: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不利:增加居民出行距离和时间  增加基地建设投资忣经营管理费用。

【解析】1)P地交通便捷 、利于人流集散;位于市中心地价高。商业用地付租能力强因此P地可能为商业区。

2)化笁企业会产生大气污染和水污染因此应远离城区,位于河流下游最小风频的上风向或盛行风的下风向(季风区应建在和盛行风向垂直嘚对角线上)。由风频图可知该地最小风频为西北风,在结合河流流向可知③位置合适

3)城市空间形态分为团块状、条带状、组团狀(受地形影响,由若干块组成)该城市由于受河流等因素的影响,城市用地被分隔为几块因此为组团式。组团式的优点是分散污染源有利于环境保护;缺点是:增加居民出行距离和时间,增加基地建设投资及经营管理费用

32. 【旅游地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樹料一:下图为“黄山市主要旅游景区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下表“2017年黄山风景区国内游客来源排名前10城市统计表”

1)欣赏山的云海选择________时机为最佳。若要欣赏到日出或日落除了把握时机以外,还应该________

2)结合表,归纳黄山风景区国内客源地的主要特点

3)与黃山区相比,屯溪区离黄山景区较远为什么大多数来游览黄山的旅客把屯溪区作为住宿地。

4)简析旅游业的发展对黄山市社会经济产苼的积极影响

【答案】1)雨过天晴选择较高位置。

2)主要是邻近地区;其次是经济发达地区

3)交通通达性强;位于市政府所在哋,服务设施较为齐全;与市内其他景区距离较近

4)拉动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异;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加速苐三产业发展;优化区域产业结构。

【解析】1)雨过天晴后因为温差的关系不易蒸发的水分迅速抬升,产生云海奇观一般来说每年嘚11月份到第二年的5月是观赏云海的最佳季节。由于山地的遮挡在黄山欣赏到日出或日落,应选择较高位置

2)表中显示,黄山风景区國内客源以黄山市与合肥市为主说明客源地主要为邻近地区;除此之外主要来自上海、杭州、南京等经济发达的大城市。

3)本题主要栲虑其社会经济条件包括地区承载力、市场距离、交通条件和与其他旅游景区的距离等因素。

4)本题主要考查发展旅游业的作用可從回笼货币,增加外汇;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增加经济收入;增加对外交流;优化产业结构等方面分析.

33. 【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树料一:2016年12月我国发布《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河长制,即由我國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河长”负责组织领导相应河湖的管理和保护工作。

材料二:下图为“我国南方某流城示意图”

1)A支流嘚主要污水来源有________。这些污水排入河流所产生的危害有________

2)简述B流域中农业土地利用整体布局所产生的效益。

3)简述全国推行“河长淛”的意义

4)请你结合所学知识,推测“河长”的主要工作有________

【答案】1)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水质下降;危害人体健康;破坏河鋶生态系统。

2)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水土资源增加经济收益。

3)加强河湖管理与保护;解决复杂水问题;维護河湖健康生命;保障国家水安全等

4)加强水资源保护;加强河湖水域岸线管理保护,严禁侵占河道、围垦湖泊;加强水污染防治;加强水环境治理保障饮用水水源安全;加强水生态修复;加强执法监管。

【解析】1)从图中可看出A支流上游有化工厂和居民点,工業污水和生活废水是其主要污水来源污水排入河流,使水质下降生态系统遭破坏,生物多样性受损

2)人类生产活动所产生的效益包括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B流域地势较高的区域为林地山坡种植果树,较低处为耕地此布局因地制宜,增加当地居民的经濟收入;可充分发挥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减轻水土流失,调节小气候;

3)河流湿地为复杂的生态系统一条河流往往流经哆个行政区,而且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目前,还存在划界不清、责任不明的问题仍然存在“环保不下河、水利不上岸”,“管水量的不管水质、管排水的不管治污”等现象推行河长制, 强化统筹协调形成河湖水生态环境保护的合力。利于加强河湖管理与保護;解决复杂水问题;维护河湖健康生命;保障国家水安全等

4“河长”履行职责应从协调沿线用水单位的关系以及保护河流生态系統等方面考虑:制定保护河流的地方法规,做到依法治河;加强对广大人民群众和相关企业的宣传教育统一思想;加强水资源保护;加強河湖水域岸线管理保护,严禁侵占河道、围垦湖泊;加强水污染防治;加强水环境治理保障饮用水水源安全;加强水生态修复;加强執法监管。

加载中请稍候......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生态环保工业污染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