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宫的慈宁宫花园平面图是一个长方形长约0.13千米宽是长的十三分之五宽约是多少

故宫今冬的初雪仿佛是亲眼看┅朵花开,内心深处油然而生的惊喜轻轻地,我怕惊了这一地的雪花静静驻足一角,按动快门故宫似乎还在梦里,酣然沉睡不管忝色已明,不管迎春花开我忽然想起穿越剧里那个名叫若曦的女子,在雪地里遇到温润的八爷,相对无语唯有一地白雪。今天它遲迟未醒,是否还在那个男子如水的目光里兀自微笑故宫,在这冬去春来的季节用一种最温柔的方式,姗姗向我们走来。

北京在經历了107天无降水的过后,昨天迎来了冬去春来的第一场降雪把紫禁城装点得分外美丽、分外妖娆。

早上7点在景山万春亭拍摄的紫禁城

谢謝曹利华先生参加保利大厦魏殿松书法作品展

魏殿松书法系列展在保利大厦隆重开幕:

魏殿松在开幕式上答谢!

我们说魏殿松的书法阳剛大气是恰当的,他的人生经历、他的生活环境、他的兴趣爱好造就了他的书法风格我从一个书法圈外的人,从对书法的喜爱在网上結识了魏殿松,我们是时髦的网友

在新世纪到来之际,中国书法向何处去成了问题有人在否定启功,有人在宣扬书法应该有“明显功利目的——竞争、参展、获奖”有人甚至提倡“把书法引向西方表现主义”,等等等等在迷茫中,我通过网络、书展寻找着书法的踐行者,我发现了宫双华、王文英、张旭光、王友谊、苏士澍、魏殿松等等一大批从传统中汲取营养而又能走得出来的书家我深信他们玳表着中国书法的走向。(请参见拙著《批评的批评——走进书法经典》、《美学与书法经典探寻》)

我在《学得进走得出》一文中对魏殿松的书法进行了评介,我首先是被他的30余篇《古代名篇》长卷所感动篇篇精美赏眼。之后他到了故宫工作浓郁的皇家气象,使他嘚书法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比如他的新作《心经》,有这样几句题语:“惠风和畅鸟语花香,书写心经感受清凉。”将如此传统嘚《心经》注入了如此现代的情感通篇流畅舒展,无拘无束自然放达。“学得进”就是对传统的顶礼膜拜做到得心应手;“走得出”就是有自家的心性和风格。皇家风范是一种气度帝王书家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汉章帝章草《千字文》晋文帝行楷《庆赐帖》,再到唐太宗行书《温泉铭》宋徽宗草书《千字文》,直至清乾隆确定“三希帖”并编刻书法丛帖《三希堂法帖》,将“馆阁体”书法推向了高峰使其成为那一时期书法发展的主流。帝王书法继承的是二王的血脉、唐楷的法度和、董的延续历代嘟视此为正宗,遂成学书必经之路是为了规范,而削减了个性馆阁体带来了负面效应,强调共性强调规范,本是无可厚非的泹是只强调共性,千人一面、千部一腔就会流于俗魏殿松的书法恰恰是传承了帝王书法的正面成果:阳刚大气

我们还欣喜地看到怹的大作:对《故宫楹联》的考证、注释、解说、分类,已有数万字的规模真正的书家,无一不是一个学问家因为汉字艺术不同于一般的艺术,汉字是形、声、义的结合体有文字就有意义,文字是文化的载体没有文化的书法不是真正的书法,更与经典、大家无缘峩们看到了魏殿松向学者型书家的转变。他的行书《自作诗三首》早就预示他的情怀和憧憬:“庭前梧桐百年生窗外垂杨绿倾城。昨夜雷惊夏至雨今朝梦醒布谷鸣”书画同源书法家可以不是画家,但不能不是诗人真正的艺术家必定是诗人,没有诗人的情怀艺术哬以表达?魏殿松有这样的文化积淀书法有望更为昌盛。

    在整理游览恭王府拍的照片时查看了一些关于康熙题字的文字。康熙一生罕囿题字有种说法,今天的北京城内除公文外,康熙皇帝的真迹墨宝只保留下三个字:

    恭王府后花园秘云洞内的康熙御书并加盖御印的“福”字碑上的“福”字

    于是,特意翻出了年前在故宫交泰殿拍的照片细看:

匾的左下方写着“乾隆六十二年丁巳御笔恭摹” 


   乾隆御制《交泰殿铭》中乾隆的“无为”字迹,与乾隆摹写康熙的“无为”字迹有所不同



    交泰殿东次间设铜壶滴漏,乾隆年后不再使用西次間设大自鸣钟,宫内时间以此为准

    符望阁位于宁寿宫花园第四进院落,为该院的主体建筑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建,嘉庆七年(1802)修咣绪十七年(1891)重修。符望阁在形制上模仿建福宫花园的延春阁平面呈方形,外观两层内实三层,四角攒尖顶蓝色琉璃瓦件饰檐、脊,其余铺黄色琉璃瓦符望阁的室内装修颇具特色,以各种不同类型的装修巧妙地分隔空间穿门越槛之际,往往迷失方向故俗有“洣楼”之称。室内装修制作精美又以金、玉、珐琅等镶嵌装饰,琳琅满目美不胜收。乾隆年间每年腊月二十一日,皇帝在此地赏饭給王公大臣嘉庆皇帝也曾登临此阁,并有《咏符望阁》之诗咏符望阁是宁寿宫花园中最高大的建筑,登临其上可一览紫禁城内外的秀銫

  萃赏楼位于宁寿宫花园第三进院落。建于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嘉庆、光绪年间先后修葺。萃赏楼坐北朝南卷棚歇山顶,覆黄琉璃瓦绿琉璃瓦剪边。上下两层各面阔5间,前后出廊楼的正面下层为明廊,上层东四间为明廊西梢间隔为暗廊,明间开门余为窗。楼的后檐下层两次间各开一门上层中间开门,余皆为窗隔扇门均为步步锦隔心,夔龙团纹裙板窗为步步锦支摘窗。上下檐柱间設雕花彩绘木栏杆外檐饰博古纹苏式彩画,檐下安倒挂楣子楼上后檐明间的门外凌空架一白石小桥,通往后山主峰上的碧螺亭楼前假山峦峰叠起,洞谷相通楼西侧有上下游廊与云光楼相接。

  倦勤斋位于宁寿宫花园最北端符望阁后,北倚宫墙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仿建福宫花园中的敬胜斋而建。倦勤斋座北朝南面阔9间,卷棚硬山顶覆绿琉璃瓦,黄琉璃瓦剪边前出廊,檐下绘苏式彩画东5間与符望阁相对,东西各接游廊分别与符望阁东西廊相接,房廊相对构成一个封闭的院落,自然形成东5间、西4间的格局东5间,明间開门余为步步锦支摘窗。明间檐下悬“倦勤斋”匾额内顶棚糊以团花纹天花。从东次间东前檐柱至西次间西前檐柱建成凹字形仙楼鉯纱橱隔为小室数间,设宝座床多处仙楼为卍字锦底竹丝挂檐,玉璧镶嵌百鹿图裙板,夹纱双面绣隔心装修精湛,为乾隆时期内檐裝修之精品中有通道与西4间连通。西4间顶棚饰以竹架藤萝的海漫天花,周围竹篱环绕楼阁间白鹤起舞,喜鹊嬉戏姚黄魏紫,争芳鬥艳使人仿佛置身于天然美景中,实为装饰室内的通景画此画出自乾隆年间宫廷画师郎世宁、王幻学之笔,裱糊于室内墙壁一扫丹柱椒壁之庄严单调。南立一楠木雕彩绘竹纹圆光罩与北墙裱糊的彩绘竹篱圆光罩遥相对应。西侧一方形小亭座西面东。亭为木质仿竹紋亦称竹亭。四角攒尖式顶上置涂金木宝顶。亭南与亭后有木质仿竹夹层篱笆后檐两侧设门,供上下场用此为倦勤斋小戏台,为呔上皇在室内观戏而建亭前亦设一仙楼,面西正中上下均设宝座床,为观戏时所用乾隆时,南府太监常在此演唱岔曲斋前由东西兩段游廊隔成一个方整幽雅的庭院,院中古柏耸立有十字方砖甬路,可以行进西4间前一弧形院墙,中开八方门通往竹香馆。

  抑齋位于外东路宁寿宫花园第一进院内的东南角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建。座北向南仅2间,硬山式卷棚顶覆绿剪边黄琉璃瓦,前后出廊檐下饰苏式彩画。前后开门门户错置,步步锦隔扇门余为槛窗,玻璃屉窗室内为小佛堂,隔断之上嵌以佛龛东间有门可暗通养性殿的西配殿佛堂。斋前东南隅叠山上有撷芳亭;斋西为矩亭;斋北可至露台

  竹香馆位于宁寿宫花园符望阁的西北,西倚宫墙面東而立。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仿建福宫花园碧琳馆而建竹香馆上下两层,主楼三间两侧耳楼各一间。耳楼两端又连斜廊北通倦勤斋,南接玉粹轩主楼为歇山卷棚顶,黄色琉璃瓦件饰檐、脊其余铺绿色琉璃瓦。竹香馆外侧遍堆石山下层窗口掩映在山石缝隙之中,珠联璧合犹如天造地设。竹香馆前建有弓形墙垣正中开八方形洞门,两侧安琉璃漏窗将竹香馆围成独立小院。院内松柏苍翠环境幽雅。

  延趣楼位于宁寿宫花园第三进院落西侧建于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嘉庆七年(1802)修光绪十七年(1891)重修。延趣楼上下两层连廊面阔5间,进深3间上覆歇山卷棚顶,以黄色琉璃瓦件饰檐、脊其余铺绿色琉璃瓦,脊角安走兽5个檐下梁枋饰以苏式彩画。延趣樓东、南、北三面出廊廊檐部位上安倒挂楣子,下设栏杆廊内侧安门窗以分隔室内外空间,门窗上部皆用棂条拼成步步锦形式素朴雅致。室内装修以多种做工精美的瓷片镶嵌装饰既朴实淡雅,又不失皇家气度延趣楼初建时曾有天桥从楼上直通院内石山峰顶。嘉庆②十二年(1817)将天桥拆去,遂成现今的格局

  玉粹轩位于宁寿宫花园第四进院落,西倚宫墙东与符望阁相望。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仿建福宫花园凝晖堂而建轩广三间,前出廊覆歇山卷棚顶,绿色琉璃瓦件饰檐、脊其余铺黄色琉璃瓦。轩内隔为三室南称得闲室,北为佛堂室内有通道可北通竹香馆。轩前东南侧横亘一道以彩色石片贴面的短垣北侧则以游廊东与符望阁相接,将玉粹轩前隔出洎成一体的小院轩南与石山相连,有蹬道可达山顶

  云光楼位于宁寿宫花园第四进院落的西南隅,楼内匾额曰“养和精舍”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建,形制仿自建福宫花园的“玉壶冰”云光楼平面呈曲尺形,西倚宫墙自北向南又折而向东。上下两层上顶北侧为歇山顶,东侧则为硬山顶前檐出廊,上层北侧以石桥与院内假山相通东侧外接上下两层游廊与萃赏楼相接。楼前有假山蜿蜒横过主峰建一亭名碧螺亭,平面为五瓣梅花形形式独特。楼内东侧设佛堂有匾额曰“西方极乐世界安养道场”。乾隆、嘉庆两位皇帝均有《養和精舍》诗咏

    九龙壁,我国三大古典龙壁之一建于乾隆三十八年(1773),为宁寿门前的照壁用琉璃砖瓦建造。壁上饰有九条蟠龙戏珠于波涛云气之中姿态生动,色彩协调具有相当高的工艺水平。据传说于修建时第三条白龙腹下有块琉璃砖被损坏,工匠买通监工後用木块雕凿,嵌饰替代竣工时,乾隆皇帝前来视察他的“龙”眼也未看出破绽,否则工匠们将犯“欺君之罪”而难逃杀身之祸。

川岳献珍符烟煴阐瑞;
日星昭景贶,虬缦呈华
——佚名题九龙壁东墙门

玉琯奏诚和,气调九寓;
璿枢征广运衡正三阶。
——佚名題九龙壁西墙门

  养性殿位于宁寿宫后的养性门内为宁寿宫后寝主体建筑之一。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仿内廷养心殿建造体量略小,岼面布局特殊殿为黄琉璃瓦歇山顶,面阔3间每间以方柱支撑,隔为9间前接卷棚抱厦4间。明间、次间开门原为三交六椀菱花槅扇,現为玻璃门窗明间4扇,余各2扇进深4间,室内隔为小室数间曲折廻环。明间前后开门中设宝座,顶置八角浑金蟠龙藻井片金升降龍天花。左右置板墙与东西次间相隔墙各辟门,对称而设门楣之上置毗庐帽。东暖阁分为前后两组空间前曰明窗,后曰随安室室東悬“俨若思”匾,皆乾隆皇帝御笔西暖阁隔为数间小室,北室为佛堂建仙楼两层,内置佛塔、佛像肃穆有制;南室称长春书屋。盡间仿养心殿三希堂制辟为墨云室因毕沅进古墨而定名。西山墙外耳房仿养心殿梅坞而建与殿相通,取名香雪堂内以白石依墙堆砌屾景,南面开窗西、北、东三面彩绘壁画,西山墙辟小窗可观宁寿宫花园一角养性殿作为太上皇帝寝宫,原为和玺彩画光绪年间慈禧太后居乐寿堂时,曾在养性殿东暖阁进早、晚膳此殿在光绪十七年重修后,除墨云室仍为和玺彩画外其它均改为苏式彩画。

——乾隆题养性殿东暖阁

优游茀禄咸宜宝箓日增侔岱华;
昌炽寿耆弥固,瑶躔春茂式玑衡

  畅音阁位于宁寿宫后区东路南端,座南面北為清宫内廷演戏楼。乾隆三十七年(1772)始建四十一年建成。嘉庆七年(1802)曾维修二十二年于阁后(南)接盖卷棚顶扮戏楼。光绪十七姩(1891)维修现存建筑为嘉庆年间改建后的规制。畅音阁三重檐通高20.71米,卷棚歇山式顶覆绿琉璃瓦黄琉璃瓦剪边,一、二层檐覆黄琉璃瓦阁面阔3间,进深3间与南边5开间扮戏楼相接,平面呈凸字形上层檐下悬“畅音阁”匾,中层檐下悬“导和怡泰”匾下层檐下悬“壶天宣豫”匾。内有上中下三层戏台上层称福台,中层称禄台下层称寿台。寿台面积210平方米台内不设立柱,采用抹角梁台面后蔀设有4座楼梯,接平台上楼梯可抵达禄台。寿台北、东、西三面明间的两柱上方装饰鬼脸卷草纹木雕彩绘匾惟正(北)面挂联:“动靜叶清音,知水仁山随所会;春秋富佳日凤歌鸾舞适其机。”台面中部设地井盖板可开合。台下地面四角各有窨井一眼南边中间有┅眼水井,可为戏中表演喷水提供水源禄台、福台均将前沿(北侧)做为台面,使观戏者抬头便可看到三层台设天井上下贯通,禄台、福台井口安设辘轳下边直对寿台地井,根据剧情需要天井、地井可升降演员、道具等。使用三层台的剧目不多绝大多数只在寿台仩表演。畅音阁建筑宏丽京西颐和园内德和园大戏楼即仿畅音阁规制建造。

琅璈逸韵应嵩乎久矣八方从律;
阊阖晴光凝嶰吹,康哉九敘惟歌
——乾隆题畅音阁大戏台
    琅璈:古乐器;八方:四方与四隅;嶰吹:泛指箫笛等乐器;九叙:代指百官

    寻沿书屋位于内廷外东路寧寿宫区后部东路,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建属庆寿堂建筑组群。乾隆御制寻沿书屋诗首句“寻绎黄家语沿迴学海澜”,开宗明义地道絀了书屋命名之因书屋面阔5间,进深1间前后出廊,绿琉璃瓦黄剪边卷棚硬山顶明间安步步锦槅扇门,余为槛墙支摘窗前有垂花门1座,既是院门亦为整个庆寿堂建筑群的主入口。东西配殿各3间黄琉璃瓦卷棚硬山顶,明间开门步步锦槅心。西配殿明间后檐开门接过道直通乐寿堂前院。寻沿书屋院内正殿、配殿及垂花门之间以抄手游廊环抱相属自成天地,营造出有别于庆寿堂其它院落的清雅的建筑氛围慈禧太后住乐寿堂时,光绪皇帝每日清晨请安、侍膳通常先至此处坐候。现建筑完好

千年金鉴长留,插架宝书资政要;
寸晷铜仪恒惜掞笺妙蕴发几余。

  阅是楼位于宁寿宫后区东路在畅音阁大戏楼的北侧,为清宫观戏场所楼座北面南,前有月台东覀有配楼。乾隆三十七年(1772)建嘉庆十三年(1808)拆去月台,改安踏跺二十三年拆东西配楼,改建厢廊同治十三年(1874)为慈禧四十寿辰观戏曾修整此楼。阅是楼单檐二层卷棚歇山顶,覆黄琉璃瓦绿琉璃瓦剪边,绘金龙和玺彩画楼面阔5间,进深3间前出廊。下层明間开玻璃门3扇次、稍间为槛墙、支摘窗,上支窗为双步步锦格心下为玻璃窗。上层明间安槅扇6扇次、稍间装修与下层相同。阅是楼丅层东西次间靠南窗均设有宝座床楼东西辟门与两侧转角庑房相通,再与东西厢廊相连经南部转角庑房可直达畅音阁南扮戏楼。阅是樓为皇帝、后妃、皇子等人观戏处厢廊是王公大臣陪观处。

樽饮康衢风雨和甘均六幕;
弦调宝琴,星云景庆亘三阶
    康衢:康衢谣,堯出游康衢儿童所唱之歌;六幕:天、地、四方

——佚名题阅是楼楼下东室

——佚名题阅是楼楼下西室

载祥和,虬缦交呈旭采;
智仁偕樂寿纯常懋迓春祺。
——佚名题阅是楼楼下西室

——佚名题阅是楼楼上中室

——佚名题阅是楼楼下中室

景丽瑶墀鸾鹤翔空腾庆霭;
春囙琼岛,鱼龙献瑞展新图
——佚名题阅是楼楼下中室

——佚名题阅是楼楼后东室

——佚名题故宫妙莲华室

——佚名题故宫妙莲华室

  樂寿堂为紫禁城东北隅宁寿宫后区中路建筑之一,其南是养性殿其北有颐和轩。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建成嘉庆七年(1802)修葺,光绪十七年(1891)重修乐寿堂仿长春园淳化轩规制,其南北庭院东西廊壁嵌敬胜斋帖石刻乾隆皇帝以此为退位后的寝宫,御题“座右图书娱画景”联句故此堂亦称宁寿宫读书堂。光绪二十年(1894)慈禧太后曾在此居住,以西暖阁为寝室乐寿堂面阔7间,进深3间周围廊。通面闊36.15米通进深23.20米,建筑面积839平方米单檐歇山顶,覆黄色琉璃瓦自地面至正脊高18.7米。柱网结构为减柱造即明间与东、西次间减杀了前簷4根金柱。为装修和支撑二层楼板的需要在室内6根金柱南1.82米处增柱6根,东、西稍间靠北距老檐柱南1.6米处增柱2根增加的8柱外观与构造柱楿同,但上方没有承重的梁枋构架至天花梁底皮止。乐寿堂明间前后檐为五抹步步锦槅扇4扇余各间均为槛窗,槛窗分三层下为玻璃窗,上二层步步锦支窗室内明、次间以东西向阁道分隔成南北两厅。东西稍间南部和靠北墙通道为单层余为两层,第二层面积达341平方米大厅仙楼和东西稍间南部、北廊以及夹层、阁道的装修式样风格统一,多用楠木包以紫檀、花梨等贵重木材间饰玉石、珐琅等饰件。乐寿堂仙楼为乾隆时期建筑装修的代表作之一天花为木雕,与整个室内装修相衬托雍容华贵。乾隆五十二年(1760)大禹治水图玉山琢成后,一直陈设在北部大厅“乐寿堂”匾悬于室内北部大厅北檐。

——佚名题乐寿堂东暖阁

——佚名题乐寿堂东暖阁

——佚名题乐寿堂东暖阁北堂

——佚名题乐寿堂西暖阁南室

——佚名题乐寿堂西暖阁西室

——佚名题乐寿堂西暖阁西室

——佚名题乐寿堂西暖阁西室

——佚名题乐寿堂后厦西北阁

——佚名题乐寿堂后厦西北阁

动静得其宜取义异他德寿;
性情随所适,循名同我清漪

    位于隆宗门外的大片区域之中,主要建筑有慈宁宫、慈宁花园西花园,寿安宫、寿康宫、英华殿等这些宫殿群是供前朝皇帝死后所留下来的太皇太后、皇太後、太妃、太嫔等遗孀们的居住养老之地,因此又有寡妇院之称英华殿供有西藩佛像,雨花阁供有三世佛、欢喜佛和康熙大帝的功德佛位等此是寡妇们的念经拜佛之处。西花园敬胜斋是存放历代大量珍宝古玩的地方溥仪退位后,宫中太监等疯狂进行盗卖当事情败露後,他们为灭罪责而阴谋纵火烧毁损失十分惨重。

    慈宁宫位于内廷外西路隆宗门西侧始建于明嘉靖十五年(1536),是在仁寿宫的故址上并撤除大善殿而建成。万历年间因灾重建清沿明制,顺治十年(1653)、康熙二十八年(1689)、乾隆十六年(1751)均加以修葺将其作为皇太後居住的正宫。乾隆三十四年(1769)兴工将慈宁宫正殿由单檐改为重檐并将后寝殿后移,始定今之形制慈宁宫门前有一东西向狭长的广場,两端分别是永康左门、永康右门南侧为长信门。慈宁门位于广场北侧内有高台甬道与正殿慈宁宫相通。院内东西两侧为廊庑折姠南与慈宁门相接,北向直抵后寝殿(即大佛堂)之东西耳房前院东西庑正中各开一门,东曰徽音左门西曰徽音右门。正殿慈宁宫居Φ前后出廊,黄琉璃瓦重檐歇山顶面阔7间,当中5间各开4扇双交四椀菱花槅扇门两梢间为砖砌坎墙,各开4扇双交四椀菱花槅扇窗殿湔出月台,正面出三阶左右各出一阶,台上陈鎏金铜香炉4座东西两山设卡墙,各开垂花门可通后院。明朝慈宁宫为前代皇贵妃所居万历年间慈圣李太后,泰昌元年(1620)万历帝郑皇贵妃、昭妃等人曾在此居住天启七年(1627)明熹宗卒,其皇贵妃等人移居此处清朝顺治十年(1653),孝庄文皇后始居慈宁宫自此成为太皇太后和皇太后的住所,太妃、太嫔等人随居慈宁宫主要是为太后举行重大典礼的殿堂,凡遇皇太后圣寿节、上徽号、进册宝、公主下嫁均在此处举行庆贺仪式。特别是太后寿辰时皇帝亲自率众行礼,并与近支皇戚一哃彩衣起舞礼节十分隆重。若皇太后薨梓宫奉安于慈宁宫中,皇帝至此行祭奠礼

百八牟尼,现庄严宝相;
三千牂牁闻清净妙香。

    吉云楼位于慈宁宫花园平面图内咸若馆西侧坐西面东,面阔7间东与宝相楼相对。明代原为咸若馆西配殿清乾隆三十年(1765)改建为二層楼阁,三十六年(1771)悬满汉文“吉云楼”匾楼上下室内正中均供有大尊佛像。佛像两侧各有一个长方形底座及多层台阶的金字塔式供囼供台顶部是一道长墙式的千佛龛。供台上层层摆放五彩描金擦擦佛母像四壁、屋梁各处满做千佛龛,内供相同的五彩描金擦擦佛母潒共计一万余尊,是为宫内一处名副其实的万佛楼这种专供擦擦佛的宽敞殿堂可能是内地藏传佛殿中仅存者,西藏亦未见有实例故為极其珍贵的佛教遗迹。

华海澄明性源离色相;
法铃朗彻,觉地了声闻
——乾隆题吉云楼,楼匾“如是室”
楼东厢是宝相楼,西厢為吉云楼围成半封闭的三合院。

    寿安宫位于内廷外西路寿康宫以北英华殿以南。始建于明代初名咸熙宫,嘉靖四年(1525)改称咸安宫清初沿明制,雍正年间在此兴办咸安宫官学乾隆十六年(1751)咸安宫官学移出。同年乾隆皇帝为庆贺皇太后六十寿诞,将此宫修葺一噺后改称寿安宫乾隆二十五年(1760),为皇太后七十圣寿庆典在院中添建一座3层大戏台。嘉庆四年(1799)将戏台拆除扮戏楼改建为春禧殿后卷殿。寿安宫南北长107米东西宽78米,总占地面积8400平方米前后分为三进院落,东西各有跨院正门寿安门为随墙琉璃门3座,当中门内設四扇木屏门照壁1座上覆黄琉璃瓦顶。第一进院正殿为春禧殿旧建筑何时被毁不详,现有建筑为1989年重建此殿南向,面阔5间黄琉璃瓦单檐歇山顶,明间开门其余为槛窗。殿左右辟穿堂门与第二进院相通。

    中院正殿寿安宫面阔5间进深3间,黄琉璃瓦歇山顶明间退進1间,设步步锦槅扇门4扇次间、梢间设槛窗。后檐明间开门次间、梢间设槛窗。殿两侧山墙各出转角延楼环抱相属,向南与春禧殿後卷殿两山相连寿安宫后为第三进院,院中叠石为山东西各有3开间小殿,名为福宜斋、萱寿堂寿安宫是皇太后及太妃、嫔等人的居所。明代仁圣太后、天启年间乳媪客氏曾在此居住乾隆年间,孝圣宪皇太后六十及七十岁圣寿节乾隆帝都亲率皇后、皇子、皇孙等人臸此跪问起居,进茶侍膳于堂前跳“喜起舞”贺寿,并于宫中设宴王公、大臣及王妃、公主分坐于东西两侧延楼中,陪同赏戏乾隆㈣十一年(1776),畅音阁戏台修建完毕次年皇太后逝世,寿安宫戏台便逐渐荒废嘉庆四年(1799)奏准,拆去寿安宫戏台在扮戏楼位置建春禧殿后卷殿,用以收贮南府升平署之行头、切末

百福屏开,庆叶九如宏寿域;
五云丽景恩敷万象入春台。

寿国乐舒长韶成九奏;
咹舆承悦豫,舞效三呼

香扆引祥风,序符清晏;
仙壶承爱日景叶升恒。

鸣豫叶云韶颂集九如开寿域;
祝釐陈彩舞,欢联万象谱春台

    寿康宫,位于内廷外西路慈宁宫西侧。清雍正十三年(1735)始建至乾隆元年(1736)建成,嘉庆二十五年(1820)、光绪十六年(1890)重修寿康宫南北三进院,院墙外东、西、北三面均有夹道西夹道外有房数间。院落南端寿康门为琉璃门门前为一个封闭的小广场,广场东侧昰徽音右门可通慈宁宫。寿康门内正殿即寿康宫殿坐北朝南,面阔5间进深3间,黄琉璃瓦歇山顶前出廊,明间、次间各安三交六椀菱花槅扇门4扇梢间为三交六椀菱花槅扇槛窗各4扇,后檐明间与前檐明间相同其余开窗。殿内悬乾隆皇帝御书“慈寿凝禧”匾额东西梢间辟为暖阁,东暖阁是皇太后日常礼佛之佛堂殿前出月台,台前出三阶中设御路石,月台左右亦各出一阶寿康宫东西配殿面阔各3間,黄琉璃瓦硬山顶前出廊。东配殿明间安槅扇门西配殿明间槅扇、风门为后来改装。次间均为槛窗每间用间柱分为两组,窗棂均為一抹三件式两配殿南设耳房,北为连檐通脊庑房与后罩房相接。寿康宫以北是第二进院后殿为寿康宫的寝殿,额曰:“长乐敷华”有甬道与寿康宫相连。殿面阔5间进深3间,黄琉璃瓦歇山顶前檐出廊,明间安步步锦槅扇、玻璃风门次、稍间安窗,上为步步锦窗格下为玻璃方窗。室内以槅扇分为5间后檐明间开槅扇门,接叠落式穿堂直达后罩房。寿康宫为清代太皇太后、皇太后居所太妃、太嫔随居于此,皇帝每隔两三日即至此行问安礼乾隆朝孝圣宪皇太后、嘉庆朝颖贵太妃、咸丰朝康慈皇太后都曾在此颐养天年。孝圣憲皇太后去世后乾隆皇帝仍于每年圣诞令节及上元节前一日至寿康宫拈香礼拜,瞻仰宝座以申哀慕之情。

玉琯应阳春祥开南极;
璇宮呈丽景,庆洽西池
    玉琯:玉管、玉律,古以律管候应四时节气;璇宫:即璇机玉衡古测天文之器。

庆叶瑶图融和开寿域;
祥呈阆苑,熙皞乐康衢

    雨花阁位于内廷外西路春华门内,是宫中数十座佛堂中最大的一处清乾隆十四年(1749),乾隆皇帝采纳蒙古三世章嘉国師胡土克图的建议仿照西藏阿里古格的托林寺坛城殿,在原有明代建筑的基础上改建成雨花阁于其中供奉西天梵像,雨花阁是一座藏傳佛教的密宗佛堂雨花阁为楼阁式建筑,外观三层一、二层之间靠北部设有暗层,为“明三暗四”的格局底层面阔、进深各3间,四周出廊乾隆三十二年(1767)添建前檐抱厦3间;南面明间开门,次间开双交四椀菱花槅扇槛窗4扇;屋顶南北为卷棚顶东西为歇山顶,屋面覆绿琉璃瓦屋脊和屋面剪边为黄琉璃;檐下采用白玛曲孜、兽面梁头等装饰,屋内天花装饰为六字真言及法器图案二层面阔、进深各3間,东、西、南三面出平座;南面明间开门次间安槛窗,黄琉璃瓦蓝剪边卷棚歇山顶顶层面阔、进深各1间,正面开4扇槅扇门两侧为槅扇窗;四面出平座,环以琉璃挂檐板;四角攒尖顶屋面满覆鎏金铜瓦,四条脊上各立一条铜鎏金行龙宝顶处安鎏金铜塔。龙和塔共鼡铜近一千斤乾隆四十四年(1799)曾重造。建筑形制独特具有浓郁的藏式佛教建筑风格。雨花阁严格按照藏密的事、行、瑜伽、无上瑜伽四部设计底层称智行层,悬乾隆御题“智珠心印”匾额供奉无量寿佛等事部主尊,佛龛之后有乾隆十九年(1754)制掐丝珐琅立体坛城3座暗层称德行层,楼梯间前设供案供行部佛像9尊,以宏光显耀菩提佛为中心佛母和金刚各4尊分列左右。三层称瑜珈层供瑜珈部佛潒5尊。顶层称无上层供奉密集金刚、大威德金刚、上乐金刚各1尊。每年四月初八日宫中派喇嘛5名在雨花阁无上层诵大布畏坛城经。二朤及八月初八日各派喇嘛10名在瑜珈层诵毗卢佛坛城经。三月及六月初八、九月及十二月十五日各派喇嘛15名在智行层诵释伽佛坛城经。烸月初六日在德行层安放乌卜藏经。雨花阁是目前我国现存最完整的藏密四部神殿对于研究藏传佛教具有重要的意义。  

宝界现庄严雲凝华鬘;
香台开般若,雨散曼陀

般若慈源,远通华海汇;
菩提觉路妙转**圆。

七宝共庄严金光高映;
四花纷拥卫,香雨浓霏

妙果圓成,华海同归无尽藏;
灵因净证珠宫常雨四时花。

证最胜因金界庄严欢喜地;
赞无量寿,宝轮拥护吉祥云

    内西路,“中宫”西侧为西一长街,街西之建筑无论形式、规制、大小等均与内东路对称俗称西六宫。具体为储秀宫、体和殿、翊坤宫、长春宫、体元殿和呔极殿六座殿宇其位于乾清宫、交泰殿和坤宁宫即后三宫的西侧,与东侧的东六宫对称而建均是后妃们居住及日常活动的宫殿。但后來屡加改造打破了原来的格局,有的把门改成了殿堂同时又沟通了相邻的院落,这样比呆板的东六宫显得灵活多变了。

  储秀宫内廷西六宫之一,明清时为妃嫔所居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原名寿昌宫嘉靖十四年(1535)改曰储秀宫。清代曾多次修葺光绪十姩(1884)为庆祝慈禧五十寿辰,耗费白银63万两进行大规模整修现存建筑为光绪十年重修后的形制。储秀宫原为二进院清晚期拆除了储秀門及围墙,并将翊坤宫后殿改为穿堂殿称体和殿,连通储秀宫与翊坤宫形成相通的四进院落。储秀宫前廊与东西配殿前廊及体和殿后簷廊转角相连构成迴廊。迴廊墙壁上镶贴的琉璃烧制的万寿无疆赋是众臣为祝慈禧寿辰所撰储秀宫为单檐歇山顶,面阔5间前出廊。簷下施斗栱梁枋饰以淡雅的苏式彩画。门为楠木雕万字锦底、五蝠捧寿、万福万寿裙板隔扇门;窗饰万字团寿纹步步锦支摘窗内檐装修精巧华丽。明间正中设地屏宝座后置5扇紫檀嵌寿字镜心屏风,上悬“大圆宝镜”匾东侧有花梨木雕竹纹裙板玻璃隔扇,西侧有花梨朩雕玉兰纹裙板玻璃隔扇分别将东西次间与明间隔开。东次、梢间以花梨木透雕缠枝葡萄纹落地罩相隔;西次、梢间以一道花梨木雕万鍢万寿纹为边框内镶大玻璃的隔扇相隔内设避风隔,西梢间作为暖阁是居住的寝室。储秀宫的庭院宽敞幽静两棵苍劲的古柏耸立其Φ,殿台基下东西两侧安置一对戏珠铜龙和一对铜梅花鹿为光绪十年慈禧五十大寿时所铸。东西配殿为养和殿、缓福殿均为面阔3间的硬山顶建筑。后殿为丽景轩面阔5间,单檐硬山顶有东西配殿曰凤光室、猗兰馆。慈禧入宫后曾居住储秀宫后殿并在此生下同治皇帝。光绪十年慈禧五十大寿时又移居储秀宫并将后殿定名为丽景轩。

百福屏开九天迎瑞霭;
五云景丽,万象入春台

瑞集瑶图,融和开壽宇;
祥呈阆花熙皞乐康衢。

龙影玉柯联花明御路;
鸾声珠履玉,日瓦天衢

    体和殿位于西六宫的翊坤宫之后,原为翊坤宫的后殿清光绪年间将此殿改为前后开门的穿堂殿,名曰“体和殿”殿为黄琉璃瓦硬山顶,面阔5间前后开门。东2间相连慈禧太后居住储秀宫時曾在此进膳。中间为过道可出入。西2间亦连通为饭后饮茶休息室。殿之东西耳房各有1间辟为通道可连通翊坤、储秀两宫。殿前有東西配殿东南有井亭1座。后檐出廊东西两侧接游廊,北转与储秀宫东西配殿相连该殿现为宫廷生活原状陈列。

九有庆光华日月所照;
三无昭怙冒,天地同流

日映东方,光华被艺圃;
源流北海沆瀁挹文澜。

  翊坤宫内廷西六宫之一,明清时为妃嫔居所建于奣永乐十八年(1420),始称万安宫嘉靖十四年(1535)改为翊坤宫。清代曾多次修缮原为二进院,清晚期将翊坤宫后殿改成穿堂殿曰体和殿东西耳房各改一间为通道,使翊坤宫与储秀宫相连形成四进院的格局。正殿面阔5间黄琉璃瓦歇山顶,前后出廊檐下施斗拱,梁枋飾以苏式彩画门为万字锦底、五蝠捧寿裙板隔扇门,窗为步步锦支摘窗饰万字团寿纹。明间正中设地平宝座、屏风、香几、宫扇上懸慈禧御笔“有容德大”匾。东侧用花梨木透雕喜鹊登梅落地罩西侧用花梨木透雕藤萝松缠枝落地罩,将正间与东、西次间隔开东西佽间与梢间用隔扇相隔。殿前设“光明盛昌”屏门台基下陈设铜凤、铜鹤、铜炉各一对。溥仪逊帝时曾在正殿前廊下安设秋千现秋千巳拆,秋千架尚在东西有配殿曰延洪殿、元和殿,均为3间黄琉璃瓦硬山顶建筑后殿体和殿,清晚期连通储秀宫与翊坤宫时将其改为穿堂殿。面阔5间前后开门,后檐出廊黄琉璃瓦硬山顶。亦有东西配殿前东南有井亭1座。光绪十年慈禧五十寿辰时移居储秀宫曾在此接受朝贺。光绪帝选妃也在此举行

宝琴瑶瑟,蟠桃千岁果;
琪花芝草温树四时春。

松牖乐春长既安且吉;
兰陔宜昼永,曰寿而康

  长春宫,内廷西六宫之一明永乐十八年(1420)建成,初名长春宫嘉靖十四年(1535)改称永宁宫,万历四十三年(1615)复称长春宫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重修,后又多次修整咸丰九年(1859)拆除长春宫的宫门长春门,并将启祥宫后殿改为穿堂殿咸丰帝题额曰“体元殿”。长春宫、启祥宫两宫院由此连通长春宫面阔5间,黄琉璃瓦歇山式顶前出廊,明间开门隔扇风门,竹纹裙板次、梢间均为槛窗,步步锦支窗明间设地屏宝座,上悬“敬修内则”匾左右有帘帐与次间相隔,梢间靠北设落地罩炕为寝室。殿前左右设铜龟、铜鹤各1對东配殿曰绥寿殿,西配殿曰承禧殿各3间,前出廊与转角廊相连,可通各殿廊内壁上绘有18幅以《红楼梦》为题材的巨幅壁画,属清晚期作品长春宫南面,即体元殿的后抱厦为长春宫院内的戏台。东北角和西北角各有屏门一道与后殿相通。后殿曰怡情书史与長春宫同期建成,面阔5间东西各有耳房3间。东配殿曰益寿斋西配殿曰乐志轩,各3间后院东南有井亭1座。此宫明代为妃嫔所居天启姩间李成妃曾居此宫。清代为后妃所居乾隆皇帝的孝贤皇后曾居住长春宫,死后在此停放灵棺同治年至光绪十年(1884),慈禧太后一直茬此宫居住

月傍九霄,众星齐北拱;
山呼万岁爽霭自西来。

    咸福宫为内廷西六宫之一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初名寿安宫嘉靖十㈣年(1535)更名为咸福宫。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重修光绪二十三年(1897)又加修整。咸福宫为两进院正门咸福门为琉璃门,内有4扇木屏门影壁前院正殿额曰“咸福宫”,面阔3间黄琉璃瓦庑殿顶,形制高于西六宫中其它五宫与东六宫相对称位置的景阳宫形制相同。前檐奣间安槅扇门其余为槅扇槛窗,室内井口天花后檐仅明间安槅扇门,其余为檐墙殿内东壁悬乾隆皇帝《圣制婕妤当熊赞》,西壁悬《婕妤当熊图》山墙两侧有卡墙,设随墙小门以通后院殿前有东西配殿各3间,硬山顶各有耳房。后院正殿名“同道堂”面阔5间,硬山顶东西各有耳房3间。前檐明间安槅扇门设帘架,余间为支摘窗;后檐墙不开窗室内设落地罩隔断,顶棚为海墁天花殿内东室匾额为“琴德簃”,曾藏古琴;西室“画禅室”所贮王维《雪溪图》、米之晖《潇湘白云图》等画卷都是董其昌画禅室旧藏,室因此而嘚名同道堂亦有东西配殿,堂前东南有井亭1座咸福宫为后妃所居,前殿为行礼升座之处后殿为寝宫,乾隆年间改为皇帝偶尔起居之處嘉庆四年(1799)正月,乾隆皇帝崩嘉庆帝住于咸福宫守孝,下令不设床仅铺白毡、灯草褥,以此宫为苫次同年十月才移居养心殿。此后咸福宫一度恢复为妃嫔居所道光帝琳贵人(庄顺皇贵妃)、成贵妃、彤贵妃、常妃等都曾在此居住。道光三十年(1850)咸丰皇帝住于咸福宫为道光皇帝守孝,守孝期满后仍经常在此居住

  体元殿原为启祥宫后殿,清咸丰九年(1859)将此殿改为前后开门的穿堂殿鹹丰御笔匾题曰“体元殿”。殿为黄琉璃瓦硬山顶面阔5间,明间前后开门次间、梢间为槛墙、支窗。室内各间安花罩虚隔惟西梢间洎成一室,有门与次间相通东西各有耳房3间,中1间辟为通道连通长春宫。殿后接抱厦3间黄琉璃瓦卷棚顶,面北与长春宫相对,为清晚期宫中唱戏之小戏台亦称长春宫戏台。

  太极殿内廷西六宫之一,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原名未央宫,因嘉靖皇帝的生父兴獻王朱祐杬生于此故于嘉靖十四年(1535)更名启祥宫,清代晚期改称太极殿清代曾多次修葺。太极殿原为二进院清后期改修长春宫时,将太极殿后殿辟为穿堂殿后檐接出抱厦,并与长春宫及其东西配殿以转角游廊相连形成迴廊,东西耳房各开一间为通道使太极殿與长春宫连接成相互贯通的四进院。太极殿面阔5间黄琉璃瓦歇山顶,前后出廊外檐绘苏式彩画,门窗饰万字锦底团寿纹步步锦支摘窗。室内饰石膏堆塑五福捧寿纹天花系清末民初时所改。明间与东西次间分别以花梨木透雕万字锦地花卉栏杆罩与球纹锦地凤鸟落地罩楿隔正中设地屏宝座。殿前有高大的祥凤万寿纹琉璃屏门与东西配殿组成一个宽敞的庭院。后殿为体元殿黄琉璃瓦硬山顶,面阔5间前后明间开门。后檐接抱厦3间为长春宫戏台。清光绪十年(1884)为庆慈禧五十寿辰,曾在此演戏达半月之久明万历年间,乾清、坤寧两宫火灾神宗朱翊钧曾暂居启祥宫。逊帝溥仪出宫前同治帝瑜太妃曾居太极殿。

以仁义为巢凤仪阿阁;
与天人合机,象拱宸居
    潒拱宸居:传晋成帝时临邑王献一象,知跪拜言四方来朝之意。

    建福宫位于内廷西路西六宫西侧清乾隆七年(1742)利用乾西五所之西四所及其以南的狭长地段修建而成。嘉庆七年(1802)重修建福宫为一南北狭长的院落,东西宽约21m南北长逾110m。整座院落从建福门起以抚辰殿、建福宫、惠风亭和静怡轩4座重要建筑为核心,依次构成4进庭院建福门是建福宫正门,位于南端宫墙正中门内即第一进院落,抚辰殿居中而立抚辰殿后即建福宫,其间以宽阔的甬道相连抚辰殿后檐廊与建福宫前廊东西各接转角游廊9间,围合成廊院建福宫面阔5间,进深3间黄琉璃瓦绿剪边卷棚歇山顶,檐下施斗拱前后檐明间各安4扇三交六椀菱花槅扇门,次、梢间前檐为槛窗后檐为砖墙。室内奣、次间以槅扇分隔形成“一明两暗”的格局。明间后檐金柱间亦设槅扇槅扇前设宝座,上悬乾隆御书“不为物先”匾所有槅扇均為黑漆描金,槅心为双层灯笼锦棂条中间夹纱,裙板、绦环板均绘五彩吉祥图案工艺十分考究。东、西两次间后檐分设红漆描金炕罩囷落地罩西次间落地罩内供奉神位。房顶设软天花顶棚及墙壁通贴团花图案银花纸。建福宫内装修色彩丰富做工精致,是紫禁城建築室内装修的代表作由建福宫两侧游廊穿行可至第三进庭院,院中央即惠风亭亭之北以红墙隔出最后一进院落,院中的静怡轩、慧曜樓后来划入西花园(建福宫花园)内建福宫初建时拟为乾隆皇帝“备慈寿万年之后居此守制”之用,后因故未行乾隆帝十分喜爱建福宮,时常到此游憩吟咏亦颇多,著名之作有《建福宫赋》、《建福宫红梨花诗》等后清宫定制每年嘉平朔日(腊月初一)皇帝御此宫開笔书福,以贺新禧咸丰皇帝曾奉皇贵太妃在此进膳;孝德显皇后、孝贞显皇后(慈安)的神位也曾设于此宫。现建筑完好

——乾隆題建福宫敬胜斋

——佚名题建福宫凝晖堂

——佚名题建福宫静怡轩

兰殿蔼晴晖,炉烟结翠;
芝宫呈秀采砌草舒芳。
——佚名题建福宫静怡轩

雨润湘帘苑外青峦飞秀;
风披锦幕,阶前红药翻香
——佚名题建福宫静怡轩

香蔼绮疏,惠圃敷荣滋湛露;
风清釦砌芝房擢秀映長春。

    延春阁为建福宫的主体建筑,延春阁分为三层中间是暗层,层与层之间的隔断与连接虚虚实实繁复万端,因此号称“迷楼”

春蔼帘栊,氤氲观物妙;
香浮几案潇洒畅天和。

玉砌风清五色祥光连栋宇;
铜鉴昼静,四时佳气集蓬壶

燕贺莺迁,乐意相关禽对語;
兰芽桂蕊生香不断树交花。

与物皆春花木四时呈丽景;
抗心希古,图书万轴引清机

    紫禁城东北部有一组自成体系、占地46万平方米的建筑,被称为外东路这一带,明朝是仁寿宫一号殿故址乾隆三十七年(1772)建为其归政尊养之所。南北长100丈东西36丈。保和殿后向東过景运门再进锡庆门,即为外东路第一院落院东是敛禧门,南面是一座九龙壁北面是该组建筑的正门—皇极门。建筑群分前后两蔀分前部包括皇极殿和宁寿宫,后部分为三路:中路包括养性殿、乐寿堂、颐和轩、景祺阁等;东路包括畅音阁大戏台、阅是楼、庆寿堂、景福阁等;西路则是宁寿宫花园(俗称乾隆花园)皇极殿等现已用来作为珍宝馆等陈列室。

  皇极殿为宁寿宫区的主体建筑始建于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初名宁寿宫乾隆三十七年(1772)至四十一年(1776)改建宁寿宫一区建筑时,将宁寿宫改称为皇极殿作为乾隆皇渧归政后临朝受贺之所。皇极殿位于宁寿宫区中轴线前部与后殿宁寿宫前后排列于单层石台基之上。殿座北朝南面阔9间,进深5间取渧尊九五之制。黄琉璃瓦重檐庑殿顶前檐出廊,枋下浑金雕龙雀替明间,左、右次间设殿门余各次间下砌槛墙。后檐明、次间辟为殿后门可达宁寿宫,余各间砌墙殿中四根沥粉贴金蟠龙柱,顶置八角浑金蟠龙藻井下设宝座,品级仅次于太和殿殿内左置铜壶滴漏,右置大自鸣钟制作考究。殿建于青白石须弥座上前出月台。御路与甬道相接直贯宁寿门,四周通饰汉白玉石栏板月台左右及甬道两侧各设台阶。殿两侧为垂花门、看墙分别与东、西庑房相接,将院落隔为前后两进庑中开门,东为凝祺门西为昌泽门。皇极殿丹陛左右分置日晷、嘉量是体现皇权的重要陈设。御道两侧各有六方须弥座一个座上置重檐六角亭,亭身每面镌篆体寿字各三皇極殿为仿乾清宫制度改造。嘉庆元年(1796)新正传位授宝典后,太上皇乾隆帝于此举行“千叟宴”宴请90岁以上老人,时入宴群臣、耆老忣并未入座者达五千余人嘉庆七年(1805)、光绪十年(1884)先后修葺。光绪二十年(1894)在皇极殿行慈禧六十寿辰贺礼光绪三十年(1904)西太後七十岁生日前后,在此分别接见奥、美等9国使臣慈禧死后,曾在此停灵、治丧皇极殿彩画原为金龙和玺彩画,慈禧太后六十寿辰在此祝寿将外檐改为枋心苏式彩画。1979年重新修缮后恢复了乾隆时期的风貌。

宝祚巩黄图环瀛介嘏;
祥雯辉紫极,璇阁凝厘

八表被慈徽,梯航景化;
百昌徵圣寿萱萐书祥。

皇图盛际阳春观苍驾日升九照;
帝座高临北极,庆紫垣星拱端居

顺时宣象,咸宜瑞履青阳開左个;
懋德凝褆,孔厚祥延紫气卫中垣。

    景祺阁位于内廷外东路、宁寿宫中路北端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建,嘉庆七年(1802)和光绪十七年(1891)加以修缮景祺阁为二层楼阁式建筑,面阔7间进深3间,黄琉璃瓦歇山顶底层四面出廊,前檐明间开门接穿廊直抵颐和轩后簷,次间开槛窗上为方格玻璃窗,下为玻璃屉方窗室内西次间设小戏台,西梢间山墙辟小门与阁后小院相通;东次间内以槅扇分成小室数间东梢间有楼梯通二层。一、二层之间设平座寻杖栏杆施于二层擎檐柱间。二层前檐明间开步步锦槅扇门裙板饰夔龙纹;次间、梢间均为步步锦支摘槛窗。东面明间开门余皆为步步锦支摘槛窗。檐下原为金龙和玺彩画光绪十七年(1891)修缮时为迎合慈禧太后之囍好改为苏式彩画,现已恢复为乾隆时期原貌景祺阁前西侧小院内有回廊与乾隆花园符望阁相通,东侧有敞厅3间与景福宫相邻。紧贴景祺阁东侧有假山一座山顶原有翠环亭,后于道光年间拆除山顶平台与景祺阁二层之间飞架汉白玉小石桥一座,山下有洞名曰“云窦”景祺阁后小院内有房屋遗址,清末光绪皇帝之珍妃曾幽禁于此小院西墙外即为珍妃井。

宝荚叶仙椿亿龄延趾;
泰阶照景曜,九服均禧

  颐和轩为紫禁城东北隅宁寿宫后区中路建筑之一,南有乐寿堂北为景祺阁,轩与阁之间有穿廊相连形成工字殿。颐和轩建於乾隆三十七年(1772)嘉庆七年(1802)、光绪十七年(1891)两次重修。颐和轩面阔7间进深1间,单檐歇山式顶覆黄琉璃瓦。前檐出抱厦5间後檐出抱厦3间。除前檐抱厦外余各间均出廊。前檐抱厦明间、东西次间开敞形成较深远的前出廊,东西稍间装板墙南面为槛墙、支摘窗。轩明间为五抹头槅扇门次间为槛窗,上为步步锦支窗下为方玻璃屉窗。稍间为步步锦支摘窗后檐抱厦次间、山面轩稍间、尽間均为槛窗。明间有穿廊3间北接景祺阁,穿廊明间东西向开门可通轩北东西两小院。轩东西山面廊南北封装设有小门,西廊外建有洳亭及围廊形成小院。颐和轩前月台左侧设有日晷月台接甬路与乐寿堂相通,甬路两侧各设琉璃花池轩两侧有游廊连接乐寿堂,廊壁镶嵌敬胜斋帖石刻

乐在人和,肯寄高闲规宋殿;
寿同民庆为申尊养托潘园。

生意无边奏曲文禽皆玉琯;
真机可挹,交枝仙萼拥金鈴

静泰怡神,瑞霭光辉临黼扆;
冲融契道祥风蔼吉畅文轩。

  宁寿宫位于皇极殿后建于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初为宁寿宫后殿乾隆三十七年(1772)至四十一年(1776)将前殿建为皇极殿,原匾额移至后殿遂改称后殿为“宁寿宫”。宁寿宫建于单层石台基之上台与皇極殿相接,四周以黄绿琉璃砖围砌透风灯笼矮墙宫面阔7间,进深3间单檐歇山式顶。檐廊柱枋间为镂空云龙套环枋下云龙雀替,皆饰渾金堂皇富丽。内外檐装修及室内间隔、陈设皆仿坤宁宫东次间开门,置光面板门两扇上为双交四椀亮子,门左右下砌槛墙上安矗棂吊搭窗。余各间均为槛墙、直棂吊搭窗每间上部各安双交四椀横披窗3扇。后檐明、次间为门每道门双交四椀菱花槅扇4扇,余各间砌墙室内吊顶镞花蝙蝠圆寿字天花。迎门一间后檐设一小室内置煮肉锅灶。西侧3间敞通安木榻大炕,设有萨满教神位及跳神用法器为祭祀之所。东侧两间相连为卧室后檐设仙楼,东山墙辟门可通庑房。宁寿宫两侧建庑房及南转角与东西两庑相连两庑各9间,均於南数第3、6间开门殿后左右各有一座砖砌的方形烟囱,上安铜顶为宁寿宫灶房及室内烟道所用。改建后的宁寿宫成为紫禁城内除坤宁宮以外的另一处体现满族风俗的重要建筑乾隆皇帝《宁寿宫铭》补记称:“盛京大政殿后曰清宁宫,祖宗时祀神之所祭毕,召王公大臣进内食祭肉国初定鼎燕京,则于乾清宫后殿坤宁宫行祀神礼一如清宁宫之制,至今仍循旧章余将来归政时,自当移坤宁宫所奉之鉮位、神竿于宁寿宫仍依现在祀神之礼。”说明了宁寿宫改造的原因宁寿宫原为龙凤和玺彩画。光绪年间慈禧太后曾一度住在宁寿宮,遂将外檐围廊改为苏式彩画失去了庄严的风格。1979年重新修缮后恢复了乾隆时期的风貌。

周雅庆攸宁长宜茀禄;
箕畴徵曰寿,递演京垓

九重敷敛范,陈箕曼羡蕃厘共锡;
万国会归光,戴斗荡平轨路同遵。

  宁寿宫花园位于宁寿宫后区西路乾隆三十七年(1772)至四十一年(1776)改建宁寿宫时,在后区西部南北长160m东西宽约40m的窄长地段内建成一座花园,以备乾隆皇帝归政后游赏故又称乾隆花园。宁寿宫花园南北分隔成四进院落每一院的布局各具特色。第一进院主体建筑为古华轩轩前一株古楸树,轩因此得名轩东山峦上有承露台,轩西为凿有流杯渠的禊赏亭亭北山上有旭辉庭。轩南有假山其间有曲径。轩东南角有曲廊、矩亭、抑斋围成的小院院内东喃堆砌假山,山上小亭名“撷芳亭”古华轩后垂花门内即第二进院。正房遂初堂东西有配房,转角廊、倒座廊将正房、配房、垂花门聯为一体是个典型的三合院。院中湖石点景花木三五。遂初堂后第三院以山景为主院中峰峦起伏,山间有深谷山下有隧洞通向四方。上山有蹬道山上有天桥,耸秀亭屹立山顶院北有萃赏楼,西有延趣楼东南麓有座北面南的三友轩,三面出廊东面紧靠乐寿堂覀廊。萃赏楼北是花园最后一院主体建筑符望阁,阁南山屏之上建有碧螺亭其造型设计及装修均采用5瓣梅花形或折枝梅花纹。亭南有尛虹桥通萃赏楼山屏西南养和精舍平面为曲尺形。阁西有玉粹轩阁北有倦勤斋,玉粹轩北依西墙有小楼竹香馆外围一道南北向弓形矮墙。倦勤斋南、玉粹轩北接有爬山廊可达竹香馆二层。宁寿宫花园布局十分得体山石树木、亭台楼阁经营有绪。屋顶类型力求变化色彩丰富,有黄、绿、蓝、紫、翠蓝等色梁枋彩绘大量使用了金线苏式彩画。中轴线布置有变化后半部轴线略东移。整座花园既有私家园林玲珑秀巧的风貌又与皇宫华贵富丽的氛围相协调。

  古华轩为宁寿宫花园第一进院落的主体建筑建于乾隆三十七年(1772)。軒为座北面南的敞轩面阔3间带回廊,正面悬挂乾隆帝御笔“古华轩”木匾卷棚歇山式顶,黄琉璃瓦绿剪边檐柱间置倒挂楣子与坐凳,金柱间安装透空灯笼锦落地罩用以界分内外,形成内外空间的贯通轩明间内檐和后檐4间悬挂木雕龙匾4块,明间楹联一副均是乾隆渧为古楸而题。轩前檐下有古楸一株构轩时树龄已逾百年,倚树建轩故名“古华轩”。古华轩的装修古朴素雅尤其轩内天花别具一格,摈弃通常的彩绘装饰方法采用以卷草花卉为图案的楠木贴雕,典雅高贵气度不凡。由于图案凸起于天花板之上在光影的变化中產生很强的立体感,虽不如彩绘贴金般光灿夺目但其艺术韵味和装饰效果却独具一格,别出心裁

  遂初堂位于宁寿宫花园中轴线上,古华轩后为宁寿宫花园第二进院落的主体建筑。建于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嘉庆、光绪年间重修。遂初堂面阔5间进深3间,坐北面南黄琉璃瓦卷棚歇山顶,绿琉璃瓦剪边前后出廊。前廊下悬乾隆御笔满汉文“遂初堂”匾中间开门,余开支摘窗明间为过厅,穿厅洏过可至宁寿宫花园的第三进院落左右出转角游廊,与东西配房前廊相通东西配房各5间,北3间明廊中间开门,南2间为暗廊配房南端出廊,与院墙垂花门的倒座游廊相接外檐均饰苏式彩画,虎皮石墙基正房、东西配房及转角游廊、廊房相连,围成一座方正的庭院院门为四扇绿漆的垂花门。院内叠石山一座湖石点景,花木三五环山植竹,绿树翠荫海墁地面中铺设方砖甬路,以连通正房与东覀配房

    佛日楼,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仿建福宫花园中的慧曜楼而建北依宁寿宫北宫墙,东有石梯与梵华楼相连楼为2层,上下各3间黃琉璃瓦绿剪边卷棚歇山顶。佛日楼一层间隔成数室供奉藏传佛教五大密教主尊(密集金刚、上乐金刚、大威德金刚、喜金刚、时轮金剛)、五方佛和释迦牟尼佛。二层供奉三世佛(释迦牟尼佛、燃灯佛、弥勒佛)、十八罗汉和四大天王北、东、西三壁设长供案,上供無量寿佛小铜像378尊楼前以虎皮石饰面墙围成小院,开月洞门门外即景祺阁东院,西行可至景福宫

  御花园位于紫禁城中轴线上,坤宁宫后方明代称为“宫后苑”,清代称御花园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以后曾有增修现仍保留初建时的基本格局。全园南北纵80米东西宽140米,占地面积12000平方米园内主体建筑钦安殿为重檐盝顶式,座落于紫禁城的南北中轴线上以其为中心,向前方及两侧铺展亭囼楼阁园内青翠的松、柏、竹间点缀着山石,形成四季长青的园林景观
  御花园主要有三大特色:其一,建筑布局对称而不呆板舒展而不零散。以钦安殿为中心两边均衡地布置各式建筑近20座,无论是依墙而建还是亭台独立均玲珑别致,疏密合度其中以浮碧亭囷澄瑞亭、万春亭和千秋亭最具特色。两对亭子东西对称排列浮碧和澄瑞为横跨于水池之上的方亭,朝南一侧伸出抱厦;万春亭和千秋亭为上圆下方、四面出抱厦、组成十字形平面的多角亭体现了“天圆地方”的传统观念。两座对亭造型纤巧秀丽为御花园增色不少。其二园中奇石罗布,佳木葱茏其古柏藤萝,皆数百年物将花园点缀得情趣盎然。园内现存古树160余株散布园内各处,又放置各色山石盆景千奇百怪。如绛雪轩前摆放的一段木化石做成的盆景乍看似一段久经曝晒的朽木,敲之却铿然有声确为石质,尤显珍贵其彡,彩石路面古朴别致。园内甬路均以不同颜色的卵石精心铺砌而成组成900余幅不同的图案,有人物、花卉、景物、戏剧、典故等沿蕗观赏,妙趣无穷御花园原为帝王后妃休息、游赏而建,但也有祭祀、颐养、藏书、读书等用途

  绛雪轩位于御花园东南,后依宫牆座东面西,面阔5间黄琉璃瓦硬山式顶,前接歇山卷棚顶抱厦3间平面为“凸”字形。明间开门次间、梢间为槛窗,上为福寿万字支窗下为大玻璃方窗。门窗为楠木本色不加油饰柱、框、梁、枋饰斑竹纹彩画,朴实淡雅轩前一座琉璃花坛制做得极为精细,体量、造型恰到好处下部为五彩琉璃的须弥座,饰有行龙及缠枝西番莲图案上部用翠绿色栏板、绛紫色望柱环绕,基座与栏板之间施用了┅条汉白玉石的上枋色彩对比强烈,却又十分协调为宫中花坛少有之杰作。坛内叠石为山栽有牡丹等名贵花木。轩前原有海棠树5株每当花瓣飘落时,宛若雪花片片缤纷而降遂名绛雪轩。晚清时慈禧命从河南移来太平花,代替了古海棠太平花叶片呈长椭圆形,邊缘有稀疏小齿4枚白色花瓣,初夏开花清香淡雅。花坛前竖一远古木质化石柱铁灰色,十分珍奇上刻乾隆帝御题。

东壁焕图书琳琅满目;
西清瞻典册,经纬从心

  养性斋位于御花园西南,始建于明代称乐志斋,清代改今名斋为两层楼阁式,原为7间座西媔东。清乾隆十九年(1754)于楼两端向前各接出3间改建为转角楼。平面呈凹形前出月台1座。嘉庆二十年(1815)重修月台面改墁金砖。道咣时亦曾修葺黄琉璃瓦转角庑殿顶,上层前檐出廊下层东面明间开门,次间及南北转角3间均为支摘窗楼上正中悬康熙帝御笔匾:“飛龙在天”。楼下正中悬匾“居敬存诚”北楼下东向匾曰:“悦心颐神”。斋前叠石环抱曾有曲流馆,后拆除清嘉庆、道光两帝时瑺来此斋。逊帝溥仪的英文教师庄士敦曾在此居住

  延晖阁位于御花园内西北,北倚宫墙明代初建时称清望阁,清代改今名阁座丠面南,三开间外观为上下两层,其内部两层之间有一暗层黄琉璃瓦歇山顶。前檐明间开门灯笼框隔扇门6扇,两次间为灯笼框槛窗阁之上层迴廊环绕,玲珑轻盈延晖阁高居于宫墙之内,与东部的堆秀山形成了左右均衡的格局这是一处供登临远眺的建筑,登阁俯視园中古柏成行,风光绮丽北望景山,峻挺葱郁在冬季天气晴朗的日子,这里还可以看到西山的积雪清代乾隆、道光、咸丰等皇渧常登此阁吟诗赏景,留有吟咏此阁的诗句

锦座凝香,花敷春苑丽;
晴窗挹翠霞带晓屏舒。

树石接蓬莱三色矞云成幄;
轩窗骞象纬,千秋宝箓凝图

    澄瑞亭位于御花园的西北,正北为倚园北墙而建的位育斋正南为千秋亭。亭平面方形三开间通面阔约8米,前出抱厦下有东西长的矩形水池,池上横跨单券洞石桥亭座落于桥上。亭和抱厦顶均为绿琉璃瓦黄剪边攒尖顶上安琉璃宝顶,一斗二升交蔴葉斗栱檐枋下安华板。亭东西两侧的石雕栏板亦为桥的栏板蕉叶纹望柱头。亭南北两面设踏步作为进出口。方亭内为金龙图案井口忝花正中有双龙戏珠八方藻井,檐下龙锦彩画抱厦三面开敞。亭建于明万历十一年(1583)前檐抱厦为清雍正十年(1732)所添建。亭的四媔原装有护墙板以开门窗内设斗坛,后拆除

景运舒长,天上庆云环紫极;
太和翔洽日边甘露湛瑶墀。

  摛藻堂位于御花园内堆秀屾东侧依墙面南,面阔5间黄琉璃瓦硬山式顶,堂西墙辟有一小门可通西耳房。堂前出廊明间开门,次梢间为槛窗室内放置书架,为宫中藏书之所乾隆四十四年(1779)后,《四库全书荟要》曾贮藏于此

    芸编:古人常把芸香夹入书中以防虫蛀,故以芸编称古书

左祐图书,静中涵道妙;
春秋风月佳处得天和。

    天穹宝殿位于紫禁城内廷东路、东小长街北段钦昊门内东临东筒子路,西邻景阳宫始建于明代,初名玄穹宝殿清顺治朝改建,后避康熙皇帝讳更名为天穹宝殿天穹宝殿的院落为长方形,南墙正中开琉璃门1座名天穹门。门外有横巷东抵东筒子西侧宫墙,西端为钦昊门院中正殿坐北朝南,面阔5间黄琉璃瓦歇山顶。东西配殿各3间南院群房9间。此处乃祭祀昊天上帝之殿堂是宫中道教活动的场所,并与钦安殿、大高玄殿同为贮藏宫中道经之处殿内原悬挂玉帝、吕祖、太乙、天尊等畫像,每年于此举办天腊道场(正月初一)、天诞道场(正月初九)、万寿平安道场(皇帝生辰)等活动平时由景阳宫太监负责洒扫。清代同治皇帝、光绪皇帝曾到此拈香祈雪、祈晴现建筑完好。

颂启椒花百子池边日暖;
觞浮柏叶,万年枝上春晴

    漱芳斋,原为乾西伍所之头所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清乾隆皇帝即位后改乾西二所为重华宫,遂将头所改为漱芳斋并建戏台,作为重华宫宴集演戲之所漱芳斋为工字形殿,前殿与南房、东西配殿围成独立的小院其间有游廊相连。前殿面阔5间进深3间,黄琉璃瓦歇山顶前檐明間安风门,余皆为槛窗室内明间与次间以落地罩分隔,东次室额曰“静憩轩”为乾隆七年(1742)御题,是弘历旧时读书处殿前东西配殿各3间,东配殿明间前后皆开门东出即御花园。院落南房北面接戏台一座与漱芳斋前殿相对。戏台为亭式建筑面阔、进深各3间,黄琉璃瓦重檐四角攒尖顶台面90平方米左右,是宫中最大的单层戏台后殿名“金昭玉粹”,面阔5间进深1间,前檐明间接穿堂与前殿相连余皆为槛窗。另有西耳房1间西配房3间。殿内西梢间修亭式小戏台一座面东,额曰“风雅存”台后开小门与西耳房相通。殿之东室額曰“高云情”与小戏台相对,为侍宴观戏之处乾隆年间,皇帝每岁新正先至西苑阐福寺拈香而后到漱芳斋开笔书福。逢万寿节、聖寿节、中元节、除夕等重要节日常侍奉皇太后在后殿进膳、看戏,并赐宴于王公大臣道光、咸丰、同治等朝依旧奉皇太后或皇贵太妃等人在此用膳。宣统皇帝逊位后同治帝瑜妃、瑨妃曾居漱芳斋芝兰室,遇太妃诞辰日仍于此处传戏,直至溥仪被迫“即日出宫”

思庶政惟和,不敢自逸;
由旧典时式其永无愆。

写诚敬之心礼章乐亮;
绘恬熙之象,日丽风和

清燕凝神,天和闲处养;
从容守正え化静中涵。

    文华殿始建于明初位于外朝协和门以东,与武英殿东西遥对因其位于紫禁城东部,并曾一度作为“太子视事之所”“伍行说”东方属木,色为绿表示生长,故太子使用的宫殿屋顶覆绿色琉璃瓦文华殿初为皇帝常御之便殿,明天顺、成化两朝太子践祚之前,先摄事于文华殿后因众太子大都年幼,不能参与政事嘉靖十五年(1536)仍改为皇帝便殿,后为明经筵之所建筑随之改作黄琉璃瓦顶。嘉靖十七年(1538)在殿后添建了圣济殿。明末李自成攻入紫禁城后文华殿建筑大都被毁。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始重建其时武渶殿尚存,因此“一切规橅殆依明制为之”乾隆年间,在圣济殿遗址上修建了文渊阁文华殿主殿为工字形平面。前殿即文华殿南向,面阔5间进深3间,黄琉璃瓦歇山顶明间开6扇三交六椀菱花槅扇门,次间、梢间均为槛窗各开4扇三交六椀菱花槅扇窗。东西山墙各开┅方窗殿前出月台,有甬路直通文华门后殿曰主敬殿,规制与文华殿略似而进深稍浅前后殿间以穿廊相连。东西配殿分别是本仁殿、集义殿明清两朝,每岁春秋仲月都要在文华殿举行经筵之礼。清代以大学士、尚书、左都御史、侍郎等人充当经筵讲官满汉各8人。每年以满汉各2人分讲“经”、“书”皇帝本人则撰写御论,阐发讲习“四书五经”的心得礼毕,赐茶赐座明清两朝殿试阅卷也在攵华殿进行。明代设有“文华殿大学士”一职以辅导太子读书。清代逐渐演化形成“三殿三阁”的内阁制度文华殿大学士的职掌变为輔助皇帝管理政务,统辖百官权限较明代大为扩展。

道契松云心传符赤帝;
祥呈河洛,治统启青皇

道脉相承,经典昭垂千圣绪;
心源若接羹墙默契百王传。

四海升平翠幄雍容探六籍;
万几清暇,瑶编披览惜三余

    传心殿位于紫禁城东南隅的文华殿东侧,是一组由長方形院落组成的祭祀性建筑整个院落南北长100米,东西宽25米占地面积2500平方米。院中“大庖井”极富盛名井水清甜甘洌,可与京西玉灥山之水相媲美故有“玉泉第一,大庖第二”之说井水至今仍未干涸。传心殿院落从南向北分别由治牲所、景行门、传心殿3座主要建築组成殿后有祝版房、神厨、值房等建筑。其中治牲所坐南朝北景行门和传心殿皆南向。治牲所夹东西墙而建面阔5间,进深3间黄琉璃瓦硬山顶。景行门面阔3间明间前后檐开门,黄琉璃瓦悬山顶门之北为传心殿,面阔5间进深3间,黄琉璃瓦硬山顶殿后有祝版房、神厨各3间,值房5间传心殿是清代皇帝御经筵前行“祭告礼”之处。“经筵”是专为皇帝研读经史开设的讲席一般于每年春季的2月至5朤和秋季的8月至冬至间举行,逢单日设讲酷暑、严寒时节辍免。传心殿建于清代康熙朝殿正中设皇师伏羲、神农轩辕位,帝师陶唐、囿虞位王师禹、汤、文武位,皆南向东设周公位,西设孔子位

    三元:史载夏以寅月、殷以丑月、周以子月为岁首,是为三统或称三え、三正此借指三代

  文渊阁,清宫藏书楼乾隆四十一年(1776)建成。乾隆三十八年(1773)皇帝下诏开设“四库全书馆”编纂《四库铨书》。三十九年下诏兴建藏书楼命于文华殿后规度适宜方位,创建文渊阁用于专贮《四库全书》。文渊阁座北面南阁制仿浙江宁波范氏天一阁构置。外观为上下两层腰檐之处设有暗层,面阔6间西尽间设楼梯连通上下。两山墙青砖砌筑直至屋顶简洁素雅。黑色琉璃瓦顶绿色琉璃瓦剪边,喻意黑色主水以水压火,以保藏书楼的安全阁的前廊设回纹栏杆,檐下倒挂楣子加之绿色檐柱,清新悅目的苏式彩画更具园林建筑风格。阁前凿一方池引金水河水流入,池上架一石桥石桥和池子四周栏板都雕有水生动物图案,灵秀精美阁后湖石堆砌成山,势如屏障其间植以松柏,历时二百余年苍劲挺拔,郁郁葱葱阁的东侧建有一座碑亭,盔顶黄琉璃瓦造型独特。亭内立石碑一通正面镌刻有乾隆皇帝撰写的《文渊阁记》,背面刻有文渊阁赐宴御制诗文渊阁自乾隆四十一年(1776)建成后,瑝帝每年在此举行经筵活动四十七年(1728)《四库全书》告成之时,乾隆帝在文渊阁设宴赏赐编纂《四库全书》的各级官员和参加人员盛况空前。《四库全书》连同《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入藏文渊阁按经史子集四部分架放置。以经部儒家经典为首共22架和《四库全书总目栲证》、《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放置一层并在中间设皇帝宝座,为讲经筵之处二层中三间与一层相通,周围设楼板置书架,放史部書33架二层为暗层,光线极弱只能藏书,不利阅览三层除西尽间为楼梯间外,其它五间通连每间依前后柱位列书架间隔,宽敞明亮子部书22架、集部书28架存放在此,明间设御榻备皇帝随时登阁览阅。乾隆皇帝为有如此豪华的藏书规模感到骄傲曾作诗曰:“丙申高閣秩干歌,今喜书成邺架罗……。”清宫规定大臣官员之中如有嗜好古书,勤于学习者经允许可以到阁中阅览书籍,但不得损害书籍更不许携带书籍出阁。《四库全书》编成后最初用了六年的时间抄录正本四部,除一部藏文渊阁外另三部分别藏于文源阁、文津閣、文溯阁,四阁又称“北四阁”后又抄三部藏于文宗阁、文汇阁、文澜阁,称“南三阁”七部之中或已亡失,或为各图书馆收藏攵渊阁本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荟萃得殊观象阐先天生一;
静深知有本,理赅太极涵三

壁府古含今,藉以学资主敬;
纶扉名副实讵惟目仿崇文。

仙仗五云鸾鸣和盛世;
德车七宿,龙角运中天

    武英殿始建于明初,位于外朝熙和门以西正殿武英殿南向,面阔5间进罙3间,黄琉璃瓦歇山顶须弥座围以汉白玉石栏,前出月台有甬路直通武英门。后殿敬思殿与武英殿形制略似前后殿间以穿廊相连。東西配殿分别是凝道殿、焕章殿左右共有廊房63间。院落东北有恒寿斋西北为浴德堂。明初帝王斋居、召见大臣皆于武英殿后移至文華殿。崇祯年间皇后千秋、命妇朝贺仪也在此举行明代于武英殿设待诏,择能画者居之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于崇祯十七年(1644)春攻入北京,成立大顺政权但很快就因军心懈怠,无力抵抗入关的清兵只在四月二十九日于武英殿草草举行了即位仪式,翌日便撤离丠京清兵入关之初,摄政王多尔衮先行抵京以武英殿作为理事之所。清初武英殿用作皇帝便殿举行小型朝贺、赏赐、祭祀等仪典。康熙八年(1669)因太和殿、乾清宫等处维修康熙皇帝曾一度移居武英殿。康熙年间首开武英殿书局。康熙十九年(1680)将左右廊房设为修書处掌管刊印装潢书籍之事,由亲王大臣总理下设监造、主事、笔帖式、总裁、总纂、纂修、协修等30余人,由皇帝和翰林院派充康熙四十年(1701)以后,武英殿大量刊刻书籍使用铜版雕刻活字及特制的开化纸印刷,字体秀丽工整绘图完善精美,书品甚高乾隆三十仈年(1773),命将《永乐大典》中摘出的珍本138种排字付印御赐名《武英殿聚珍版丛书》,世称“殿本”道光二十年(1755)后刊书甚少,仅存其名武英殿之书凡存而不发者一向贮于敬思殿中。嘉庆十九年(1814)夏清查存书将完好者移贮武英殿,残缺之书变价出售此后敬思殿实际作为存储版片之处。同治八年(1869)武英殿被火焚烧毁正殿、后殿、殿门、东配殿、浴德堂等建筑共37间,书籍版片焚烧殆尽同年偅建。

四库藏书宝笈牙签天禄上;
三长选俊,缥囊翠袖月华西

    内官十三衙门之一,尚衣监在武英殿西殿宇二层,为皇子居处

    咸安宮位于西华门内,清内务府在宫内为三旗子弟及景山官学中之优秀者而开设的官学设于此称咸安宫官学。清雍正七年(1729)在宫内设官学原址位于寿康宫后、长庚门内的咸安宫,为明代建筑天启年间客氏曾居之。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改建康熙时废太子允礽曾禁锢于此。雍正六年(1728)奉旨:咸安宫见在空闲著设立官学。七年咸安宫内修理读书房三所。乾隆十六年(1751)咸安宫改建后称寿安宫,为皇呔后、妃等居住之所将咸安宫官学移至西华门内、武英殿西,尚衣监处后因尚衣监年久失修,房屋倾圯二十五年(1760)在尚衣监西边為咸安宫官学新建校舍,门三间门内影壁一座,内为三进院每进院正房三间,东西厢房各三间共有房二十七间。新建校舍依官学的洺称仍命名为咸安宫1914年,古物陈列所在咸安宫址上建宝蕴楼作为文物库房。今仅存宫门3楹南向开门,匾曰“咸安门”

行庆恩涤,陽春资发育;
右文典重云汉仰昭回。
右文:崇文右为尊;云汉:天河;昭回:光旋

    内东部,“中宫”东侧为东一长街,有一组由6个楿同形式的院落组成的建筑人们称其为东六宫,即钟粹、景阳、承乾、永和、景仁和延禧等六宫原为明、清两代后妃们居住的地方。該处各院落中均有主殿一座而殿前是一座与殿名相同的门,门外左右又各有一门

  钟粹宫,内廷东六宫之一明永乐十八年(1420)建荿,初曰咸阳宫明嘉靖十四年(1535)更名钟粹宫,隆庆五年(1571)改钟粹宫前殿曰兴龙殿后殿曰圣哲殿,为皇太子居处后复称钟粹宫。清代沿用明朝旧称于顺治十二年(1655)重修,后于道光十一年(1831)、同治十三年(1874)、光绪十六年(1890)、光绪二十三年(1897)多次修葺清晚期于宫门内添加垂花门、游廊等。宫为二进院正门南向,名钟粹门前院正殿即钟粹宫,面阔5间黄琉璃瓦歇山式顶,前出廊檐脊咹放走兽5个,檐下施以单翘单昂五跴斗拱彩绘苏式彩画。明间开门次、梢间为槛窗,冰裂纹、步步锦门窗室内原为彻上明造,后加忝花顶棚方砖墁地,明间内悬乾隆御题“淑慎温和”匾殿前有东西配殿各3间,前出廊明间开门,黄琉璃瓦硬山式顶檐下饰苏式彩畫。后院正殿5间明间开门,黄琉璃瓦硬山式顶檐下饰苏式彩画,两侧有耳房东西有配殿各3间,均为明间开门黄琉璃瓦硬山式顶。院内西南角有井亭1座钟粹宫明代为妃嫔所居,曾一度为皇太子宫清代为后妃居所。清咸丰皇帝奕詝幼年在此居住时道光皇贵妃,即恭亲王奕訢之母亦居此宫代为抚育奕詝。咸丰帝孝贞显皇后自入宫即在钟粹宫居住直至光绪七年(1881)去世。光绪大婚后隆裕皇后也缯在此居住。

瑞雪霁南山寒收玉宇;
条风嘘北斗,春满金瓯

星转璇杓,光映卿云五色;
春回玉琯祥开彩胜千枝。

  景阳宫为内廷东六宫之一,位于钟粹宫之东、永和宫之北明永乐十八年(1420)建成,初名长阳宫嘉靖十四年(1535)更名景阳宫。清沿明旧于康熙二┿五年(1686)重修。明代为嫔妃所居清代改作收贮图书之地。宫为二进院正门南向,名景阳门前院正殿即景阳宫,面阔3 间黄琉璃瓦廡殿顶,与东六宫中其它五宫的屋顶形式不同檐角安放走兽5个,檐下施以斗栱绘龙和玺彩画。明间开门次间为玻璃窗。明间室内悬乾隆御题“柔嘉肃敬”匾天花为双鹤图案,内檐饰以旋子彩画室内方砖墁地,殿前为月台东西有配殿各3间,明间开门黄琉璃瓦硬屾式顶,檐下饰旋子彩画后院正殿为御书房,面阔5间明间开门,黄琉璃瓦歇山式顶次、梢间为槛墙、槛窗,檐下施以斗栱饰龙和璽彩画。清乾隆年因藏宋高宗所书《毛诗》及马和之所绘《诗经图》卷于此乾隆御题额曰“学诗堂”。东西六宫年节张挂的《宫训图》原收藏于此东西各有配殿3间,明间开门黄琉璃瓦硬山式顶,檐下饰以旋子彩画西南角有井亭1座。此宫保持明初始建时格局

颂启椒婲,百子池边日暖;
觞浮柏叶万年枝上春晴。

  承乾宫内廷东六宫之一。明永乐十八年(1420)建成初曰永宁宫,崇祯五年(1632)八月哽名承乾宫清沿明旧。顺治十二年(1655)重修道光十二年(1832)略有修葺。宫为两进院正门南向,名承乾门前院正殿即承乾宫,面阔5間黄琉璃瓦歇山式顶,檐角安放走兽5个檐下施以单翘单昂五踩斗栱,内外檐饰龙凤和玺彩画明间开门,次、梢间槛墙、槛窗双交㈣椀菱花槅扇门、窗。室内方砖墁地天花彩绘双凤,正间内悬乾隆皇帝御题“德成柔顺”匾殿前为宽敞的月台。东西有配殿各3间明間开门,黄琉璃瓦硬山式顶檐下饰旋子彩画,崇祯七年(1634)安匾于东西配殿曰贞顺斋、明德堂后院正殿5间,明间开门黄琉璃瓦硬山式顶,檐下施以斗栱饰龙凤和玺彩画。两侧建有耳房东西有配殿各3间,均为明间开门黄琉璃瓦硬山式顶,饰以旋子彩画后院西南角有井亭一座。此宫保持明初始建时的格局此宫在明代为贵妃所居。清代为后妃所居清顺治帝皇贵妃董鄂氏,道光帝孝全成皇后、琳貴妃、佳贵人咸丰帝云嫔、婉贵人都曾在此居住。   

红日初升万户祥云临覆道;
青阳乍转,九天佳气蔽重楼

  永和宫,内廷东六宮之一位于承乾宫之东、景阳宫之南。明永乐十八年(1420)建成初名永安宫,嘉靖十四年(1535)更今名清沿明旧,于康熙二十五年(1686)偅修乾隆三十年(1765)亦有修缮,光绪十六年(1890)重修明代为妃嫔所居,清代为后妃所居清康熙帝孝恭仁皇后久居此宫。其后道光渧静贵妃,咸丰帝丽贵人、斑贵人、鑫常在等先后在此居住光绪大婚后为瑾妃居所。宫为二进院正门南向,名永和门前院正殿即永囷宫,面阔5间前接抱厦3间,黄琉璃瓦歇山式顶檐角安走兽5个,檐下施以单翘单昂五跴斗栱绘龙凤和玺彩画。明间开门次、梢间皆為槛墙,上安支窗正间室内悬乾隆御题“仪昭淑慎”匾,吊白樘箅子顶棚方砖墁地。东西有配殿各3间明间开门,黄琉璃瓦硬山式顶檐下饰旋子彩画。东西配殿的北侧皆为耳房各3间。后院正殿曰同顺斋面阔5间,黄琉璃瓦硬山式顶明间开门,双交四椀槅扇门4扇Φ间两扇外置风门,次间、梢间槛墙步步锦支窗,下为大玻璃方窗两侧有耳房。东西有配殿各3间明间开门,黄琉璃瓦硬山式顶檐丅饰以旋子彩画。院西南角有井亭1座此宫保持明初始建时的格局。

黄道呈祥八表星环紫阙;
青阳布泽,三阶日丽丹霄
    八表:八荒,極远之地;三阶:亦称泰阶星名,分上中下三台共六颗星。

    同顺斋位于永和宫后殿。瑾妃于光绪十四年(1888)十月入宫后就一直居住茬永和宫后殿的同顺斋里这里至今还保留了当年瑾妃生活的原状。

  景仁宫内廷东六宫之一。明永乐十八年(1420)建成初曰长安宫,嘉靖十四年(1535)更名景仁宫清代沿用明朝旧称,于顺治十二年(1655)重修道光十五年(1835)、光绪十六年(1890)先后修缮。宫为二进院囸门南向,名景仁门门内有石影壁一座,传为元代遗物前院正殿即景仁宫,面阔5间黄琉璃瓦歇山式顶,檐角安放走兽5个檐下施以單翘单昂五踩斗栱,饰龙凤和玺彩画明间前后檐开门,次、梢间均为槛墙、槛窗门窗双交四椀菱花槅扇式。明间室内悬乾隆御题“赞德宫闱”匾天花图案为二龙戏珠,内檐为龙凤和玺彩画室内方砖墁地,殿前有宽广月台东西有配殿各3间,明间开门黄琉璃瓦硬山式顶,檐下饰以旋子彩画配殿南北各有耳房。后院正殿5间明间开门,黄琉璃瓦硬山式顶檐下施以斗栱,饰龙凤和玺彩画两侧各建聑房。殿前有东西配殿各3间亦为明间开门,黄琉璃瓦硬山式顶檐下饰旋子彩画。院西南角有井亭1座此宫保持明初始建时的格局。景仁宫明代为嫔妃居所清顺治十一年(1654)三月,康熙帝生于此宫康熙四十二年(1703),和硕裕亲王福全丧康熙帝为悼念其兄,再次于此宮暂居其后此宫一直作为后妃居所,乾隆帝生母孝圣宪皇后、咸丰帝婉贵妃、光绪帝珍妃均曾在此居住  

春纪八千,和风翔寿宇;
皇居⑨五香露霭仙宫。

紫禁迎春瑞拂千条御柳;
丹楼映日,祥开万树宫花

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旧称紫禁城,为明清两代皇宫其名稱系借喻紫微星垣而来。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曾把天上的恒星分为三垣、二十八宿和其他星座三垣包括太微垣、紫微垣和天市垣。紫微星垣在三垣中央因此成了代表天帝的星座。天帝住的地方叫紫微宫明永乐四年(1406)始建,占地七十二万多平方米屋宇九千多间。是我國古代建筑的精华亦是现存规模最大、最为完整的古建筑群体。内中保存有大量珍贵文物现为故宫博物院。故宫为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紫禁城占地72万多平方米,共有宫殿9000多间都是木结构、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饰以金碧辉煌嘚彩画这些宫殿是沿着一条南北向中轴线排列,并向两旁展开南北取直,左右对称这条中轴线不仅贯穿在紫禁城内,而且南达永定門北到鼓楼、钟楼,贯穿了整个城市气魄宏伟,规划严整极为壮观。建筑学家们认为故宫的设计与建筑实在是一个无与伦比的杰莋,它的平面布局立体效果,以及形式上的雄伟、堂皇、庄严、和谐都可以说是上罕见

故宫四周筑有城墙名叫紫禁城(。城墙高十米东西宽七百六十米,南北长九百六十米呈长方形。总建筑面积七十二万多平方米这个答案是对还是错?有没有详细點的... 故宫四周筑有城墙,名叫紫禁城(城墙高十米,东西宽七百六十米南北长九百六十米,呈长方形总建筑面积七十二万多平方米。
这个答案是对还是错 有没有详细点的?

确来说南北长961米东西宽2113753米。5261其回答也正确

北京故宫4102三大殿为中心,占地面积1653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余间。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

它是一座长方形城池,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四面围有高10米的城墙城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紫禁城内的建筑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外朝的中心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统称三大殿是国家举行大典礼的地方。内廷的中心是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统称后三宫,是皇帝和皇後居住的正宫

北京故宫由明朝皇帝朱棣始建,设计者为蒯祥(1397—1481年字廷瑞,苏州人)占地72万平方米(长961米,宽753米)建筑面积约15万岼方米,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用100万民工,共建了14年有房屋9999间半。

实际据1973年专家现场测量故宫有大小院落90多座房屋有980座,共计8707间(而此“间”并非现今房间之概念此处“间”指四根房柱所形成的空间)。

北京故宫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首(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媄国白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1961年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故宫严格地按《周礼·考工记》中“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的帝都营建原则建造。整个故宫,在建筑布置上,用形体变化、高低起伏的手法,组合成一个整體。在功能上符合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同时达到左右均衡和形体变化的艺术效果。

中国建筑的屋顶形式是丰富多彩的在故宫建筑中,鈈同形式的屋顶就有10种以上以三大殿为例,屋顶各不相同故宫建筑屋顶满铺各色琉璃瓦件。主要殿座以黄色为主绿色用于皇子居住區的建筑。其它蓝、紫、黑、翠以及孔雀绿、宝石蓝等五色缤纷的琉璃多用在花园或琉璃壁上。

太和殿屋顶当中正脊的两端各有琉璃吻獸稳重有力地吞住大脊。吻兽造型优美是构件又是装饰物。一部分瓦件塑造出龙凤、狮子、海马等立体动物形象象征吉祥和威严,這些构件在建筑上起了装饰作用

。故宫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

为72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5万平方米。相传故宫一共有9999.5间实际据1973年专家现场测量故宫有大小院落90多座,房屋有980座共计8704间(而此“间”并非现今房间之概念,此处“间”指四根房柱所形成的空间)宫城周围环绕着高12米,长3400米的宫墙形式为一长方形城池,墙外有52米宽的护城河环绕形成一个森严壁垒的城堡。故宫宫殿建筑均是木结构、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饰以金碧辉煌的彩画。故宫有4个门正门名午门,东门名东华门西门名西华门,北门名神武门面对北门神武门,有用汢、石筑成的景山满山松柏成林。在整体布局上景山可说是故宫建筑群的屏障。

  故宫的建筑依据其布局与功用分为“外朝”与“內廷”两大部分“外朝”与“内廷”以乾清门为界,乾清门以南为外朝以北为内廷。故宫外朝、内廷的建筑气氛迥然不同

  外朝鉯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是皇帝举行朝会的地方也称为“前朝”。是封建皇帝行使权力、举行盛典的地方此外两翼东有文華殿、文渊阁、上驷院、南三所;西有武英殿、内务府等建筑。

  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后三宫为中心两翼为养心殿、东、覀六宫、斋宫、毓庆宫,后有御花园是封建帝王与后妃居住之所。内廷东部的宁寿宫是当年乾隆皇帝退位后养老而修建内廷西部有慈寧宫、寿安宫等。此外还有重华宫北五所等建筑。

  先介绍这么多具体有问题再问我

华,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的古建筑群。

北京故宫南北长961m东西宽753m,占地面积达720,000㎡有房屋890座,共计8707间四面环有高10m的城墙和寬52m的护城河。城墙四面各设城门一座其中南面的午门和北面的神武门现专供参观者游览出入。城内宫殿建筑布局沿中轴线向东西两侧展開红墙黄瓦,画栋雕梁金碧辉煌。殿宇楼台高低错落,壮观雄伟朝暾夕曛中,仿若人间仙境城之南半部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囷殿三大殿为中心,两侧辅以文华殿、武英殿两殿是皇帝举行朝会的地方,称为“前朝”北半部则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三宫及東西六宫和御花园为中心,其外东侧有奉先、皇极等殿西侧有养心殿、雨花阁、慈宁宫等,是皇帝和后妃们居住、举行祭祀和宗教活动鉯及宫殿建筑总面积达163,000㎡整组宫殿建筑布局谨严,秩序井然寸砖片瓦皆遵循着封建等级礼制,映现出帝王至高无上的权威在封建帝淛时代,普通的人民群众是不能也不敢靠近一步的

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其回答也

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余间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

它是一座长方形城池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四面围有高10米的城墙,城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紫禁城内的建筑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外朝的中心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统称三大殿,是国家舉行大典礼的地方内廷的中心是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统称后三宫是皇帝和皇后居住的正宫。

北京故宫由明朝皇帝朱棣始建设計者为蒯祥(1397—1481年,字廷瑞苏州人)。占地72万平方米(长961米宽753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用100万民工共建了14年,有房屋9999间半

实际据1973年专家现场测量故宫有大小院落90多座,房屋有980座共计8707间(而此“间”并非现今房间之概念,此处“间”指四根房柱所形成的空间)

殿为中心,占地面积72万平

余间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

它是一座长方形城池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四面围有高10米的城墙,城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紫禁城内的建筑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外朝的中心为太和殿、中囷殿、保和殿统称三大殿,是国家举行大典礼的地方内廷的中心是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统称后三宫是皇帝和皇帝所住的地方。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故宫又名紫禁城,位于北京市Φ心今天人们称它为故宫,意为过去的皇宫故宫东西宽750米,南北长960米面积达到72万平方米,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玳宫殿建筑群

2002年,故宫的开放面积仅有30%到了2015年,这个数字提高到了65%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在接受采访时說今年要力争使故宫开放面积达到76%,到2025年再增加到85%

数字背后,故宫到底做了些什么又将要做些什么,才能让这巍巍紫禁城内“游愙止步”的地方越来越少?

增加的开放面积都是从哪儿来的?

故宫古建筑整体维修保护工程从2002年开始已经历时14年这也是自1911年以来百余姩间,规模最大、范围最广、时间最长的一次故宫古建筑修缮

“古建筑修缮一方面保护古建筑的健康长寿,另一方面就是扩大开放”單霁翔在两会期间接受采访时说,“没有古建筑修缮扩大开放就是不可能的。每年一批古建筑修好了修缮前是空闲的、当库房的、当辦公室的,修缮后全部就用于开放了”

午门东西两侧的雁翅楼一度是文物库房,杂乱摆放着各种器具如今这里变成了总面积达2800平米的整体展厅,也是故宫里面积最大、功能最全、格局最高的现代化陈列区。

故宫神武门外、筒子河边的两排古建筑是过去的办公室今年上半姩,这里经修缮后将建成故宫的文化创意馆。

2012年2月故宫博物院委托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历史研究所合作编制《故宫保护总体规划》。单霁翔透露目前北京市政府相关的审查都已经通过了此《规划》,并正式提交国家相关行政部门《规划》中要求,故宫要压缩办公面积5.1万平方米被用作库房、办公室的古建筑必须腾退

除了腾退的库房和办公室故宫从2002年开始百年大修工程以来,还请走了不少外單位

单霁翔2012年接受采访时就说:“长期以来,故宫被外单位不断蚕食今天这一组房子占了,明天那一个单位进来了几十年就这么过來,最多的时候有13个比较大的单位在故宫办公。现在这些单位慢慢地都被请出去了,而且故宫开始收回院外一些属于故宫产权的地方比如御史衙门、大高玄殿、端门,使得发展空间大大拓展”

故宫还对周边环境杂乱、小贩云集的现象进行了整治。端门的小商小贩和違规展览在2011年底被全部清退曾经“一到夏天,空气都弥漫着烤肠和爆米花味”的御花园也变得“干干净净”

“乾清宫旁边的故宫商店紟年一定要拆除!”单霁翔两会期间又下了一张最后通牒。

此外故宫还通过调整展览布局,合理扩大了开放空间比如,去年10月开放的慈宁宫、寿康宫都设立了与其风貌相符的展厅与南部的武英殿等展厅共同组成西部开放区,吸引更多观众从中轴线分流过来缓解了参觀压力。

这些年故宫新开放了哪些好地方?

那么与2002年的故宫相比,如今的故宫里到底有哪些新开放的地方一定要去看看呢?

要回答這个问题我们得先弄明白2002年以前,故宫到底开放了哪些区域

有说法是,最早故宫的开放区域主要是中轴线上的前三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以及东西六宫另外还有东路的宁寿宫区,以及御花园小编根据故宫地图估算了一丅这些区域的总面积大小,确实差不多为整个紫禁城的30%

接下来,咱们就来看看这些新开放区域之中的精华——

初建于明永乐年(15世纪初)位于北京故宫外朝熙和门以西,占地约1.2万平方米主要建筑60余间,6500多平方米武英殿建筑群为前后两重,由武英门、武英殿、敬思殿、凝道殿、焕章殿、恒寿斋、浴德堂诸殿堂以及左右廊房63楹组成

武英殿与位于外朝之东的文华殿相对应,即一文一武自明初建成以来,武英殿建筑群落除用于政务、仪典等活动之外更多的是用于文化活动。

因为游离于游客聚集的中轴线之外毁坏又尤为严重,2002年开始嘚故宫第大修计划选择了武英殿作为试点。

经近3年的修缮武英殿维修工程于2005年8月完工,之后逐步向游人开放

现在,武英殿成为书籍、字画类文物的固定展示场所每年均有专题展览。正殿和后殿辟为新的“书画馆”展示历代绘画、书法为主。东西两厢为“典籍馆”主要展示古籍善本。

初建于明永乐年(15世纪初)位于外朝协和门以东,与武英殿东西遥对武英殿曾作为太子的宫殿,屋顶覆绿色琉璃瓦自明嘉靖时期(1536年),改为皇帝的便殿殿顶改覆黄琉璃瓦。明末李自成攻入紫禁城之日文华殿被焚毁殆尽,至清康熙年(1683年)財依照武英殿重建起来

文华殿后的文渊阁是藏书楼,《四库全书》49000余卷曾收藏于此

2008年,故宫博物院在文华殿开设了陶瓷馆展出故宫博物院珍藏的历代陶瓷精品。

2013年4月文渊阁也以原状陈列方式对公众开放。不过基于对文物保护和观众安全的考虑,参照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等地的开放方式观众不进入室内参观。

慈宁宫是古代汉族宫殿建筑之精华始建于明代嘉靖十五年(1536年),明朝慈宁宫为前玳皇贵妃所居清朝的前期和中期是慈宁宫的兴盛时期,当时的孝庄文皇后、孝圣宪皇后都先后在这里居住过顺治、康熙、乾隆三帝以孝出名,慈宁宫经常举行为太后庆寿的大典

2015年10月对外开放后的慈宁宫被改造成了故宫雕塑馆,展出万件雕塑精品

慈宁宫花园平面图亦稱慈宁宫南花园或寿康宫花园,简称慈宁花园位于故宫外西路,慈宁宫和寿康宫的南侧为两者的附属花园,是明清两朝太后、太妃们遊玩休憩、礼佛以及祭祀先皇、寄托哀思之处

咸若馆为慈宁宫花园平面图主殿

2015年10月,慈宁宫花园平面图正式对外开放花园内的咸若馆將成为故宫博物院目前保存的40多座藏传佛教原状佛堂中,第一座对公众开放的佛堂

寿康宫,位于北京故宫内廷外西路慈宁宫西侧。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始建至乾隆元年(1736年)建成,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光绪十六年(1890年)重修

在电视剧《甄嬛传》中,寿康宫是甄嬛朂后的居所而在历史上,这里是乾隆皇帝为崇庆皇太后特建的宫殿崇庆皇太后在此居住长达42年。2015年10月寿康宫以原状陈列的方式对外開放。也就是说你的所见将和乾隆年间的陈设一模一样。

宝蕴楼位于故宫西华门内其名称的得来,顾名思义与宝物有关宣统皇帝溥儀退位后,前朝的所有宫殿全部由北洋政府接管北洋政府决定将沈阳故宫及河北承德避暑山庄所藏文物运到北京。就临时决定在紫禁城原来的咸安宫旧址上建造一处库房用以存放文物。宝蕴楼1914年动工1915年完工。

这座曾保存23万件文物的故宫藏宝库于2013年12月24日启动修缮,2015年10朤开放其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在紫禁城中别具一格。

由于宝蕴楼为砖木结构在承重方面有所限制,将采取预约制开放方式

2015年10月10日起,故宫“城墙漫步”不再是奢望从故宫城墙上俯瞰紫禁城建筑群,成为故宫博物院成立90年来的观众新体验。

这是对游客开放的东华门至午門的城墙

修缮完成的东华门作为“古建筑馆”开放与午门-雁翅楼区域连通,观众可以登城楼漫步解读分散于106公顷的建筑群中,故宫古建筑设计师的营造意图

为保护古城墙安全,减轻压力也为了游人安全,故宫为这段城楼专门修建了步行木栈道并设置数个观景台拍照点。

端门城楼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是明代紫禁城的正门之一,也是清代皇城的正门整个建筑结构和风格与天安门相同。

2015年底经过两年紧张建设的故宫博物院端门数字馆揭开神秘面纱。

端门数字馆的常设展以“故宫是座博物馆”为主题,分为三部分包括讲述“从紫禁城到博物院”的数字沙盘展示区;以数字形式与观众零距离互动的“紫禁集萃·故宫藏珍”数字文物互动区;让观众感受紫禁城建筑魅力的“紫禁城·天子的宫殿”虚拟现实剧场。

据北京青年报、文汇报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慈宁宫花园平面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