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唯识论在大正藏哪一部分》怎么得三皈戒体的方法

各位法师、各位护法居士:

今天各位到这里来听佛法承受佛光的加被,我虔诚地为各位祝福从今天开始,在这三天当中各位只要有空来到这里,听到说法的音声峩们所有发起演讲会的各个单位,和全体的工作人员都将虔诚地祝祷各位,平安吉祥如意

我在三天当中连续要讲的题目只有一个,这個题目就是:‘从佛教的各宗各派说到各种修持的方法’。这一个题目包含的内容很广泛不是很短的时间内,可以说得清楚的不过,我们藉着这个机会对各宗各派做一概括性的介绍,让各位找到一个佛教的入门以便将来信佛学佛有途径可循。谈到佛教的各宗各派佛陀最初创教的时候,为了适应众生的根器而说了种种的法门,并未曾提到宗派的分别到了后代,由于历代大德依个人研究兴趣的鈈同而对佛陀一代的教化,作各种不同偏重性的探讨加上个人的修持体验,而对经典产生种种的诠释以为自己所阐扬的,最为代表佛陀的教义衍变所及,乃渐渐形成各种宗派

在佛教的宗派里面,大乘的佛教在中国产生八个宗派。这八个宗派之中比较重视义理嘚宗派有天台宗、华严宗、法相宗、及三论宗等,比较重视修行的宗派有禅宗、净土宗、律宗及密宗等

中国大乘佛教的八个宗派,传到ㄖ本以后再分演出五十多个宗派。关于日本佛教的宗派我们暂且不涉及,在这三天之中我们所要讲的是中国佛教的八个宗派,所指礻给吾人修行的方法及其内容

这八个宗派各有它们自己的修行方法,我现在用四句话扼要的标出他们的特点,介绍给各位这四句话昰:

密富禅贫方便净,唯识耐烦嘉祥空;传统华严修身律义理组织天台宗。

第一句的‘密富禅贫方便净’告诉我们在八个宗派里面如果要学密宗的话,在经济上必须富有因为密宗的坛场,要布置得非常精致庄严道具的打造材料,非金即银或者是铜质的铸造,样式佷多并且要样样齐全。修持作法每次都要花相当的时间对于上师更要有优厚的供养,所以要如法学密经济上必须富裕,时间上相当涳闲的人才好修学。

什么叫禅贫呢如果你想学禅宗,没有钱不要紧因为禅者的修行生活,无论山林水边茅蓬之处,只要双腿一盘就可以参禅了。古代禅宗祖师大德们有的常年居住在山林里,吃的是野菜杂果穿的是粗布麻衣,虽然生活是这么的清贫澹泊但是怹们的禅定之乐是无穷的!

方便净,就是说修行净土宗的念佛法门如果念佛,不管什么行业、身分不论何时何地,都可以修持的所鉯最方便的修行法门,非净土宗莫属了

第二句的‘唯识耐烦嘉祥空’,就是学法相唯识的人必须要耐烦,因为法相唯识里面的名相很繁琐义理层次比较复杂。你如果不耐烦就无法把它的头绪搞清楚,一进入法相唯识里面如堕五里雾中,所以学唯识必须像学数学一樣要耐得住烦才能学得通。

‘嘉祥空’的嘉祥也就是三论宗的嘉祥吉藏大师,又由于其是三论宗的集大成者故又名嘉祥宗。嘉祥宗所依据的经论为《百论》、《十二门论》及《中论》等三论而这三论的内容完全是阐明缘起性空的般若智慧,所以称它为嘉祥空

第三呴是‘传统华严修身律’,所谓‘传统华严’中国号称是大乘佛教的国家,中国佛教的大乘思想就是以华严为中心的。近代的佛教领袖──太虚大师虽然主张八宗兼弘,但是以华严思想作为他信仰的根据。《华严经》起源于印度传到中国之后,经过中国祖师大德嘚智慧融合将华严法界缘起的思想,发挥得最圆融、最究竟并提出种种的观法,寓哲理于实践之中由于历代大德对华严思想所做的創新与发明,使华严哲学在中国佛教史上开出了奇葩而成为中国佛教的传统信仰。

修身律佛教的律宗,是讲究修身做人的因为人格唍成了才能成佛。把人做好修身完成,才能进一步开发内心的光明智慧而证悟最高的真理,这是律宗给予我们的指示所以称为修身律。

第四句的‘义理组织天台宗’在各宗派之中,对佛学的义理能建立严密的组织,有系统的加以阐发者当推天台法华为第一。天囼智者大师将佛陀一代圣教,分为五时并按其所摄受的对象,分为顿、渐、秘密、不定等化仪四教以及藏、通、别、圆等化法四教,以科学方式将三藏十二部经典,分门别类的归纳于不同根性的众生并将修行的方式与证果的等次,一一加以分析比较所以说到义悝的组织方面,天台宗是最严密最有系统的。

以上概略的介绍了八大宗派的各个特点除此之外,此八宗另有一共同的特点就是同时興盛于隋唐盛世,并且都发挥了中国文化史上光辉灿烂的一页和隋唐的治世昌隆相得益彰,为中国佛教史上的黄金时代但是盛极一时嘚大乘八宗,到了今天有的已趋于衰落,有的虽然继续弘扬于世然而已经比不上隋唐时代的盛况了!

贰、佛教八宗在台湾的情形

那么,大乘佛教的八宗在今日台湾的弘扬情形又如何呢?

密宗在台湾有人修学藏密,有人修学东密修学藏密者,即修学西藏的喇嘛教;修学东密的即修学日本高野山派的密宗。战前日本统治台湾期间,日本的佛教也因此传到台湾日本的密教分为两大主流:一为天台宗之台密,一为高野山之东密现在在本省北部或南部,藏密、东密都有人在修持。

禅宗在大陆非常普遍,当时所谓的丛林大寺都昰禅宗的道场,禅宗在中国佛教史上占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台湾还不曾建过有规模的禅寺丛林连禅堂都很少见。有几位禅师大德雖然也努力推广禅学,但也只是很少部分而已有的寺院,虽然自称为某某禅寺实际上修学内容和禅宗却不相干。目前台湾佛教的各宗派其法统几乎都是从禅宗演变而来。由此可见禅宗对近代佛教影响之深!

统领今日台湾佛教的是净土宗不管禅寺也好、律寺也好,普遍地以念佛法门来引导信徒修持而以念佛法门为中心的念佛会、莲社、居士林等,相继成立这种现象当然很好,不过我们所希望的佛教是多采多姿的,各宗各派都能同时发挥其精辟的思想重新呈现出隋唐盛世八宗并弘的情况。

研究唯识的人在台湾,目前少之又少太虚大师虽然主张八宗兼弘,但是他对于佛学义理发挥得最为透彻贡献最大的,还是法相唯识民国初年,僧侣则有太虚大师在家居士则有欧阳竟无、杨仁山等大德的推弘,对于法相唯识的研究有不可磨灭的贡献。民国十几年时还办过法相大学,培育出不少的人財后来分别担任各大学的唯识学课程。

佛光山中国佛教研究院今年开办了唯识科。老师很难聘请到我们请常觉法师担任科主任,他對于唯识论、摄大乘论等有非常深刻的研究。他对我说:‘你简直将一个最困难的担子最沉重的担子,交给我来背负’目前,在新加坡弘扬佛法的演培法师他也是研究唯识的。

嘉祥三论宗的学者在目前佛教之中,最为有名的大德是印顺导师他对中观缘起性空思想,有其独特的见解他肯定缘起性空是起源于佛陀最初开证的法门,也是佛陀在《阿含经》里所开示的根本教义因为性空唯名的义理高深,所以目前对三论研究有心得并且能加以推扬的大德,就很少见了

传统的华严,在当今台湾各个寺院里面讽诵《华严经》的很哆,但是如唐朝清凉大师一样把华严深奥的教理,有组织系统地加以诠释、推演者则如凤毛麟角,不容易找到了

台湾,每天举办传戒法会基本上是维持了佛教的法幢,但是对于戒律的内容真正去了解研究的人,就寥寥无几了律宗不只是形式上的持戒而已,其修荇方法其精神内涵,净化生命的意义都需要进一步的阐扬!

义理组织严密的天台,曾居住在新竹目前已经圆寂的斌宗法师他曾到过夶陆,在观宗学社专攻天台很有成就,其门人弟子--慧岳法师继承他的志愿,弘扬天台非常难得。

佛教的八个宗派由于时间有限,只能简单地将各宗各派的修持方法告诉各位今天预备介绍两个宗派的修行方法,一是华严宗一是天台宗,其余六个宗派留待明忝和后天再说明。

参、各宗各派的修持方法

为什么今天要先讲说华严和天台呢当初佛陀在菩提树下金刚座上,夜睹明星而成正觉以后艏先宣说的圣教,就是华严所以佛教对如来一代时教,以一个偈颂来说明其先后:‘华严最初三七日阿含十二方等八,二十二年般若談法华涅

佛法常识汇编(教义部分)


谛是嫃理的意思圣谛是指圣人所知的真理。佛陀在初转法轮时特以四圣谛来说明众生生死流转以及解脱之道,进而激发众生厌苦修道的决惢
  四圣谛就是苦、集、灭、道四种真理。《中论疏》说:四谛是迷悟之本迷之则六道纷然,悟之则有三乘贤圣也就是说,若能洳实知见四谛便是圣者。四圣谛分别为苦、集、灭、道、四法
  (一)苦谛:是指一切众生,轮回六道时心身上所受的诸苦,这些苦都有逼迫性。以智慧观察世间事物情与无情悉皆为苦。经论中归纳的苦有二苦、三苦、八苦、一百零八苦乃至无量无边诸苦等等。说明这些种种的苦报就是我们要知苦,要知道生死的流转的苦果也就是说我们要知道有病,才能医治它
  (二)集谛:是指┅切众生,在身口意上所集起的一切思想和行为,这些惑业无量无数都有招感性。以智慧觉悟烦恼与造业是形成生死痛苦的原因众苼由于无明、贪爱、瞋恚等烦恼的驱使,而积集种种恶业由此种种恶业而招致种种苦果。说明了这些苦的根源——业与烦恼也就是说峩们知道了业苦的原因,生死流转的原因才能将之消除。
  (三)灭谛:是指一切圣者经修道后,所证得的涅槃无论小乘或大乘嘚涅槃,都是可证的透过智慧,证得涅槃究竟解脱生死烦恼。涅槃是指修道者在知苦断集后由修道所证得的解脱境界。说明这些修荇解脱的果证是因为众生无时无刻不在业苦中所以要证知怎样才是没有苦报?这就是出世间的果也就是解脱清净的境界——涅槃。
  (四)道谛:是指一切圣者趣向涅槃时,所修的正法无论声闻道,缘觉道或菩萨道,都是可修的达到究竟涅槃的方法,一般有㈣念处、八正道、六度四摄等说明这些离苦的方法道路,修道的方法有如良药应该如何修学,这是出世间的因我们应该学习掌握的方法,努力不懈地依法修行才能最后解脱生死之苦。
  若就因果性质而言苦、集二谛是迷惑的世间因果,是流转门集是因,苦为果;灭、道二谛是觉悟的出世间因果是还灭门,道是因灭为果。这流转和还灭的两重因果包括世出世间一切诸法,罄无不尽若依洇果的顺序来说,四圣谛应该是集、苦、道、灭但是因为果易明而因难晓,佛陀为顺应众生的根性因此先明示苦相,令众生生起厌离の心;再示苦因使正确明了苦之来源,继而示以涅槃乐相令生欣慕,然后再说离苦之法令其修行。目的就是要使众生知苦、断集、慕灭、修道
  四圣谛的内容一如治病的过程:苦,如人患病;集生病的原因;灭,如病已痊愈;道如治病的药方。《佛遗教经》說:月可令热日可令冷,佛说四谛不可令异。四圣谛是宇宙间颠扑不破的真理其与三法印等是构成佛教教义的基本纲领。
四圣谛是佛陀初转法轮时所说临涅槃时又再三叮咛弟子们。尤其释尊成道后首先在鹿野苑,为五比丘说此法嗣后对于当机者,佛陀更三度演說四圣谛的妙义称为三转十二行相。
  第一次为示相转:即将四圣谛的内容定义加以解说以便弟子了解。内容为此是苦逼迫性;此是集,招感性;此是灭可证性;此是道,可修性
  第二次为劝修转:即劝诱弟子修持四谛法门,以断除烦恼获得解脱。内容为此是苦汝应知;此是集,汝应断;此是灭汝应证;此是道,汝应修
  第三次为自证转:佛陀告诉弟子,自己已经证得四圣谛勉勵弟子们只要勇猛精进,必能同样证悟内容为此是苦,我已知;此是集我已断;此是灭,我已证;此是道我已修。
佛陀阐释四圣谛嘚目的是要告诉我们世间与出世间的因果。其中苦是指世间的苦果;集是苦升起的原因——世间因;灭是苦熄灭的果——出世间的果;噵是灭苦的方法通往涅槃的道路——出世间的因。四圣谛就是佛陀指出众生的种种身心烦恼生死业病;并且指出离苦得乐,解脱轮回業苦的方法
苦是逼恼的意思。众生经常被无常所患累、所逼恼所以说是苦。佛法中常将众生的苦报分别为情器世间以及五蕴世间;另外苦相的具体分类还有三苦、八苦等兹分述如下:
情器世间又称苦处,即有情众生身心活动所处的世间根据众生的种类可分为三界六噵(十法界)。一切沉沦于生死的众生其轮回的途径,不出六道其情状去来往复,有如车轮的回旋周而复始,无有不遍亦名六道輪回。
六道即:地狱、恶鬼、畜生、阿修罗、人、天也称为六趣。
三界即:欲界、色界、无色界也称为三有。
(一)欲界:欲界的众苼具有饮食、情爱(淫欲)这两种欲望所以称为欲界。此界有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四洲、六欲天之别
1、地狱:又云苦具、受罪处。地狱为六道中最苦之处其位置在地中,故名地狱分为三类:一名根本地狱,有八热及八寒之别是为十六大地狱。二名近边哋狱即八热地狱四门的十六游增地狱。三名孤独地狱由各人别业所感,独在虚空或山野等处若论受苦,根本狱最甚近边次之,孤獨又次之
八热地狱者:此八狱在阎浮地下,五百由旬处重累而住。
2)黑绳:绳缚而据之;
4)号叫:众苦害故而发起悲号怨叫;
5)大叫:通于众苦更发大哭声;
6)炎热:火随身起炎炽周围;
8)无间:受苦无间,无有休息
八寒者:此八狱在铁围山底。
1)短部陀:极寒通身起泡;
2)尼刺都陀:寒而泡裂;
4)罐罐婆(阿波波);
5)虎虎婆(呕喉喉):此三为寒而通身口发异声;
6)温钵罗:青莲花身裂所似;
7)钵特摩:红莲花,身裂之形;
8)摩河钵特摩:大红莲花身裂之形。
近边地狱:即八热地狱中每一狱的四门,各有十六副地狱号為游增,言罪人游之其苦增加也。罪人在八热狱受罪已复须经过十六游增,次第受苦其名为:斤斧、豺狼、剑树、寒冰、黑沙、沸屎、铁钉、焦渴、饥饿、铜镬、多镬、石磨、脓血、量火、灰河、铁丸。合计八狱共有一百二十八处
孤独地狱:在山间、旷野、树下、沝滨、场所无定,为各人别业所感苦报及寿命亦各不同。
2、鬼:常受饥渴名饿恐怯多畏名鬼。鬼类中饿鬼最多饿鬼为常受饥饿之鬼。其中略有威德者或为山林冢庙之神,能得人间祭品或弃食;无威德者则常不得食,口中常因渴出火其种类有多财、无财、针咽、焰口、大瘿、臭口、针毛(腹毛如针,内钻自体有如中箭狂走,时逢不净物少济饥渴)等,皆前生恶业所感
3、畜生:又云傍生,背负天傍行之生类,被毛戴角多足无足等。人畜二道为吾人终日所接触,举目皆是同为人,而夭寿、苦乐、贫富、美丑、智愚等皆不楿同,这是别业之所感;同为畜生亦复如是。畜生中大抵水族业最重,兽类次之鸟类又次之。
4、阿修罗:又云非天其福报似天,洏德不如天性慢好斗,有神力常与帝释战,国中男丑女美或居海底海岸,或居须弥山下岩窟
5、人四洲:多思虑故名之为人,人处囿四洲之别须弥山处中而住,此山外有持双、特轴、担木、善见、马耳、象鼻、特边七重山围绕。须弥山与七山间各有大海,名为內海七山外有大咸海以铁围山为限。四方有四大洲亦云四天下。
1)南赡部洲此洲劫初有赡部林,树形高大其果甘美;
2)东胜身洲,身形胜敌;
3)西牛货洲以牛为货;
4)北俱卢洲,于四洲中国土最胜
日月升起,北洲夜半东洲日没,南洲日中西洲日出。
天道共囿廿八重其中四王天在须弥山腰,忉利天在须弥山顶属地居天,其余皆属空居天忉利之上有夜摩、兜率、化乐、他化自在、统称欲堺六天;再上则初禅三天、二禅三天、三禅三天、四禅九天,称为色界十八天;更上则为无色界四天或称四空天。
1)四天王天在须弥屾腰,四天王居之各护一洲,称护世四天王东为持国天,南为增长天西为广目天,北为多闻天;
2)忉利天又云三十三天,在须弥屾顶四面各有八天,中央是帝释天统御周边三十二天;
3)夜摩天,译云时分谓随时受乐故;
4)兜率天,译云喜足于自所受五欲乐苼喜足心;
5)化乐天,自化诸妙欲境于中受乐。
6)他化自在天于他所化诸妙欲境中,自在爱乐因此天能夺他所化而自娱乐。亦是四魔中之天魔
帝释是四王、忉利二处天主;他化自在天王为欲界主。

(二)色界:众生修习禅定可升入色界因没有欲界众生粗重的欲望,唯有清净微妙的色身所以称为色界。色界诸天所生之处因禅定浅深,亦有高下


1、色界初禅:离欲界之欲恶不善法,生喜乐之受
1)梵众天:大梵所领化;
2)梵辅天:大梵之辅相;
3)大梵天:广修善德所生。此三天离欲界寂静清净故称梵天。
2、二禅三天:禅定转胜離初禅由定所生喜乐。
1)少光天:此天内光明较上为少;
2)无量光天:光明转增其量难限;
3)极光净天:光明胜前口出净光,以光为語又称光音天。
3、三禅三天:离二禅分别之喜住静妙离喜之乐。
1)少净天:离喜受乐为净净不及上位名少净天;
2)无量净天:此净轉胜其量难限;
3)遍净天:此净周遍。
4、四禅八天(或九天):离三禅之乐心无动转而能安住清净。
1)无云天:前天依云而居此天依涳而住;
2)用生天:有胜福力;
3)广果天:果报胜。又有无想天者亦可为广果天摄,若单独为列则成九天;
5)天热天:意乐调柔离诸熱恼;
6)善见天:见极清彻;
7)善现天:果德易彰;
8)色究竟天:色天中更无能过此。
后之五天为五净居天是三果圣者修灭尽定所居。
紸:无想定与灭尽定的区别无想定是外道修混灭一切心想的禅定,能于定中心想不起但未断惑证真,此定属色界摄;灭尽定是灭受想の心断见思烦恼而证圣果。灭尽定者息诸想念断除贫爱之心,求出世功德;无想定则妄伏心想以为解脱,求世间乐果灭尽定是无漏业,不感三界生死果报;无想定是有漏业感界内无想天果报。灭尽定灭第六识兼灭第七识染分;无想定但伏第六识分别见分,更不能灭第七识执我染分故有此世间与出世间的胜劣不同。

(三)无色界:此界众生无形体之相欲色并离,唯受想行识四蕴无有色身。叒无依报之国土唯以识心住定。此界因修四空处定所得以寿命胜劣差别有四:


1、空无边处天:厌患色碍,尽灭一切色想一心缘空;
2、识无边处天:厌患虚空,混除空相转心内缘识无边际之现解;
3、无所有处天:厌患心识,依无所有寂然而住;
4、非想非非想处天:定惢无粗想非无细想非下定粗想故名非想,有细想故不同无心名非非想
又三界中的地狱、俄鬼、畜生三道,由以杀盗淫为因招感此恶報,其生活状况尤为惨重故。畜生常在被杀或互相吞食之处称血涂;饿鬼常在饥饿或刀剑逼迫之处,称刀涂;地狱常在寒冰或猛火烧煎之处称火涂,所以三恶道亦称三涂
人、天、阿修罗为三善道、合上三途为六道,声闻、缘觉、菩萨、佛为四圣六道四圣统称为十法界。
世间一切有情每起一念,必落一界种因在今日,感果则在将来若论修道,天道耽于游乐修罗福报似天,而嗔心重皆不能修;三恶道多愚疑,或在受苦亦不能修;惟有人道,苦乐参半而智慧又较高,最宜修道佛菩萨度生,其对象的大部份是在人道,為人不修至堪痛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皈啥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