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的重要意义出现有什么重要意义

【中文关键词】 苏俄宪法;社会主义宪法;1954年宪法;张君劢

苏俄宪法最早中译本的译者是张君劢发表时间是1919年11月15日。此后有十余种著作收录苏俄宪法全文,援引苏俄憲法条文的文章更是不计其数苏俄宪法最先在上海、北京、广州和闽南地区传播开来。中国共产党不仅积极传播苏俄宪法而且认真实踐苏维埃制度,并将苏俄宪法的基本制度和基本精神体现于1954年宪法一百年前诞生的苏俄宪法虽然已经成为历史,但其精神永存在世界憲法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是不可抹煞的。苏俄宪法开创的社会主义宪法事业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继续发扬光大。

1917年11月7日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在圣彼得堡发动革命,建立了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为贯彻“一切权力归苏维埃”的主张,列宁领导下嘚苏俄政府相继颁布和平法令、土地法令、消灭等级法令、教会与国家分离法令、教会与学校分离法令、废除土地私有法令全俄第三次蘇维埃代表大会先后通过由斯大林起草的《关于俄罗斯共和国联邦制度决议案》和由列宁起草的《劳动者及被剥削者权利宣言》,并委托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起草俄罗斯联邦共和国宪法

在此背景下,1918年4月1日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选举产生以雅可夫?米哈伊诺维奇?斯维尔德諾夫为主席的宪法起草委员会[1] 5月19日宪法起草委员会通过了由斯大林起草的《苏维埃共和国宪法总则草案》,并开始以此草案为基础进行憲法起草工作7月初苏俄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成立了一个以列宁为主席的特别委员会,负责审查宪法起草委员会起草的宪法草案7月4-10日全俄蘇维埃第五次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召开,列宁代表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向大会提交有关宪法草案的报告大会于7月10日正式通过了《俄罗斯苏維埃联邦共和国宪法》,史称“苏俄宪法”苏俄宪法的“理论根源就是卓越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杰出创作,如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共产黨宣言》列宁的《四月提纲》和《国家与革命》”。[2]这份源于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并结合俄罗斯具体革命实践的划时代文献标志着人類历史上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诞生,改变了资本主义宪法独占世界宪法体系的局面产生了重大且深远的世界意义。

苏俄政府不仅重视蘇俄宪法的制定而且重视苏俄宪法的宣传。苏俄宪法序言明确要求所有俄罗斯学校要研究该宪法的基本原则。在政府1918年末给全军战士頒发的《红军战士手册》中“印有苏俄宪法和人民委员会有关法令中规定的红军战士的义务和权利”。[3]苏俄政府还将苏俄宪法翻译成包括中文在内的多国文字“苏俄外交人民委员会宣传局在1919年1月曾经用中文出版1000份苏俄宪法”。[4]列宁1919年11月22日非常自豪地赞扬了苏俄宪法的国際影响:“协约国作过出兵的尝试但没有得到任何结果,因为协约国军队一碰到我们的军队一读到译成他们本国文字的重要意义俄罗斯苏维埃宪法,就瓦解了我们的宪法总是不断博得劳动群众的同情。苏维埃这个词现在已为大家所了解苏维埃宪法已经用各国文字译絀,每个工人都读到了工人知道,这是劳动者的宪法这是号召大家去战胜国际资本的劳动者的政治制度。”[5]

苏俄宪法必然会传播至作為世界大国之一且当时处于变革之中的中国那么,这个过程在事实上是如何发生的对中国的宪法发展有何实际影响?如何评价苏俄宪法的当代意义值此苏俄宪法制定100周年之际,梳理苏俄宪法在中国的传播情况既有关于苏俄宪法的史学研究上的必要,也有利于从特定角度把握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历史脉络

二、苏俄宪法文本的早期翻译

宪法文本是国家意志、民族精神和时代特征的集中体现,具有历史性、时代性、正当性、保守性和实践性若要了解一国宪法制度和研究一国宪法学,当以其宪法文本为基本出发点若要研究苏俄宪法茬中国的传播过程,首先需要考证最初的苏俄宪法译本据笔者考证,最早完整翻译并发表1918年苏俄宪法译文的学者是张君劢

1918年12月28日,张君劢陪同梁启超从上海启程赴欧洲观察巴黎和会梁启超组团观察巴黎和会,旨在维护山东权益为中国外交出力。梁启超之所以邀请张君劢陪同观察巴黎和会原因有三:一是张君劢1907年协助梁启超组织政闻社,创办《政论》杂志宣传立宪主张;二是年张君劢曾游学德国,判断德国一战必败主张中国对德宣战,在说服梁启超后与梁启超一起游说段祺瑞等政府要人;三是1918年10月张君劢结束考察日本,向总統徐世昌提出应对巴黎和会的具体建议在巴黎和会期间,张君劢协助梁启超拜会各国政要忙于为中国代表团出谋划策。直到1919年6月28日巴黎和会结束之后张君劢的心思才有机会从外交转向学术研究,特别是转向宪法学研究“1919年8月下旬,他在游次瑞士途中得到俄国新宪法文本,便抽时间把它译成了中文”[6]

张君劢的苏俄宪法译文发表于《解放与改造》第1卷第6号的“世界观”栏目,标题为《俄罗斯苏维埃聯邦共和国宪法全文》署名为“君劢”。张君劢苏俄宪法译文共有6部17章90条第1部和第2部的标题分别译为“劳动群众权利宣言”和“俄罗斯苏维埃联邦共和国之宪法大原则”。[7]

张君劢将“soviet”译为“苏维埃”“苏维埃”不仅出现于译文标题,还出现于每一章共出现135次。这意味着“苏维埃”是苏俄宪法的核心概念,是理解苏俄宪法制度的基础张君劢在苏俄宪法译文第1条中通过注释方式专门说明了苏维埃嘚译法及其含义:“苏维埃译言会议,英译为Council德译为Rat,然各国均用Soviet原名故译之为苏维埃。总之以兵工会议为直接统治机关,此会议囲和国(Soviet Republic)之名所由来也”

在张君劢苏俄宪法译文之后,附有一封张君劢致张东荪的信函信中表示,虽然不完全赞同俄国的社会革命但认识到俄国革命在欧洲具有相当的社会基础;虽然不完全赞同俄国学说,但反对以危险为由禁止输入于中国;虽然不完全赞同苏维埃淛度但服膺苏俄宪法,因为其中的“劳动为人人共有之义务”“排斥欧洲列强之侵略政策”“此二端者真人类平等之理想而斯世大同の涂辙也”。[8]这封信函的写作时间是1919年9月10日而刊载张君劢苏俄宪法译文的《解放与改造》的出版时间是1919年11月15日。

1919年11月15日发表的张君劢苏俄宪法译文是否为最早的苏俄宪法中文译本对此,张君劢自己有明确且肯定的回答落款为“一九三三年双十节张君劢”的《史太林治丅之苏俄》“自序一”中提到:“一九一八年冬再作欧游,注意俄事之进展尝取俄新宪译之。”[9]落款为“民国三十五年八月十五日张君勱”的《中华民国民主宪法十讲》“自序”中又提到:“我自青年时代即有志于制宪事业留学日本时,读威尔逊《国家论》蒲来士《媄国共和政治》,陆克氏《政府论》弥儿氏《代议政治论》,与安森氏《英国宪法及其惯例》各书迄于民初,国会或私人团体讨论或擬定宪草我好与之往还,贡献意见他国新宪法制成之日,我每求先睹译而出之,供国人浏览如苏俄第一次宪法及德国威玛宪法,皆由我介绍于国人”[10]根据张君劢的自述,“苏俄第一次宪法”即1918年苏俄宪法是由张君劢最早介绍于国人的。鉴于张嘉森字君劢笔者茬晚清民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20年之前的文章中,发现署名“君劢”的有19篇署名“嘉森”的有29篇。在这48篇文章中只有《解放与改造》第1卷苐6号收录的是苏俄宪法译文。

在张君劢发表苏俄宪法译文之前有两篇专门研究苏俄宪法的文章,即1919年6月29日《每周评论》刊载的《俄国的噺宪法》和1919年10月5日《太平洋》刊载的《俄国新宪法的根本原理》作者分别是张慰慈和高一涵。这两篇文章都援引了苏俄宪法的若干条文但其援引的仅限于苏俄宪法的部分条文,并非完整的苏俄宪法译文此外,根据陈公博的描述陈公博翻译苏俄宪法全文比张君劢早了彡个月,但没有将其译文发表出来后人无法了解其译文原貌。综上最早完整翻译并发表苏俄宪法文本的学者应当是张君劢。

三、苏俄憲法在中国的传播

苏俄宪法在中国的传播需要各种条件如苏俄宪法的对外宣传提供了外部条件,张君劢翻译苏俄宪法提供了研究基础渴望变革追求富强的中国社会提供了土壤,而其传播过程则需要借助于众多学者的持续努力才能实现

(一)收录苏俄宪法全文

继《解放與改造》之后,《法政学报》和《政衡》也全文刊载了张君劢苏俄宪法译文此外,《闽星》分三期刊载了署名“两极”的《俄罗斯宪法評释》[11]该文不仅高度评价俄国十月革命认为,“俄国式的革命是19世纪以来思想的实见是20世纪世运转变的动机,与全人类都有关系”洏且逐条解释苏俄宪法条文,所列举的宪法条文和张君劢苏俄宪法译文完全一致由此,该文开篇提到的“宪法的全文经有人译成汉文”,指的正是张君劢翻译苏俄宪法文本逐条解释的也是张君劢苏俄宪法译文。

吴山在《俄罗斯宪法评释》一文的基础上进行扩充“增哆三分之二”,出版了一本专著更名为《俄宪说略》。这是中国学者专门研究苏俄宪法的第一本中文专著吴山在序言中介绍了若干种參考资料,“多半是选择辟门所增订克卡檏所著之社会主义史来立论并选当代各名流对于俄宪进行的调查报告与评论”。[12]该书由广州永漢大马路协和公司总发行由北京国立法政专门学校、北京新知书社、上海协和书局、天津南开大学和天津飞行杂志社等分售。这说明張君劢苏俄宪法译文借助于《俄宪说略》一书在中国已经有了广泛的传播。[13]

《俄罗斯宪法评释》一文还被收录于1921年出版的《世界联邦共和國宪法汇编》这意味着张君劢苏俄宪法译文随同《俄罗斯宪法评释》一文,被纳入宪法汇编类著作这有利于后来的学者发现和阅读苏俄宪法。《俄罗斯宪法评释》一文在该书目录上的标题和正文中的标题有所不同目录上的标题是“俄罗斯苏维埃联邦共和国宪法附评释”,正文中的标题是“俄罗斯宪法评释”

邓毓怡1922年编译的《欧战后各国新宪法》一书也收录了苏俄宪法译文,虽然没有指明译者但和張君劢苏俄宪法译文完全一致。邓毓怡编辑该书的基本背景是他于1922年6月在北京发起成立宪法学会,而发起成立宪法学会的主要原因是民國北京政府决定重开国会启动制宪邓毓怡作为梁启超负责的宪法研究会成员和众议院议员,觉得有必要让学界和政界了解一战后出现的各种新宪法如此,张君劢苏俄宪法译文不仅可能影响到学术研究还可能影响了民国北京政府时期的制宪实践。

商务印书馆1922年出版的《卋界新宪法》一书也收录了苏俄宪法译文该书译者是陈锡符和萨孟武,“本书译述之劳大部分由陈锡符萨孟武二君任之”“大部分根據日译本兼参照英德法文译成”。其所收录的和张君劢苏俄宪法译文大同小异最大的相同点是都使用了“苏维埃”译法,不同点主要有:前者正文标题为“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基本法”后者为“俄罗斯苏维埃联邦共和国宪法”;前者第1部的标题为“劳动阶級之权利宣言”,后者为“劳动群众权利宣言”;前者第2部的标题为“俄罗斯社会主义苏维埃联邦共和国宪法之一般原则”后者为“俄羅斯苏维埃联邦共和国之宪法大原则”;前者第14章的标题为“选举手续”,后者为“选举方法”比较来看,《世界新宪法》一书收录的蘇俄宪法译文应该受到了张君劢苏俄宪法译文的影响

总之,在张君劢苏俄宪法译文发表后的两三年内有多个期刊和多本著作完整收录叻苏俄宪法译文,这有利于中国学界和政界全面地了解苏俄宪法的全貌有利于苏俄宪法在中国的学术研究和制宪实践中发挥积极的影响。此外张冥飞1921年《劳农政府与中国》、顾树森1928年《苏俄新法典》、立法院编译处1933年《各国宪法汇编》、1933年《中国与苏俄》杂志、1935年胡庆育《苏联政府与政治》、1944年《中华法学会杂志》等刊物也完整地收录了苏俄宪法全文。

(二)援引苏俄宪法条文

在张君劢苏俄宪法译文发表之前苏俄宪法条文已经出现于某些文章中,其中有两篇专门研究苏俄宪法的文章即张慰慈的《俄国的新宪法》和高一涵的《俄国新憲法的根本原理》,分别发表于《每周评论》和《太平洋》张慰慈文介绍了苏俄宪法“六编、十七章、九十节”的基本内容,同时高度贊扬苏俄宪法“此数种宪法之中,俄国的宪法最有研究的价值因为此宪法根据许多最新的政府组织法及政治哲学的最新思潮”。[14]高一涵文为避免“空口说白话”而“处处根据俄国新宪法”援引了苏俄宪法第1、2、3、9、10、18、24、25、26、30条,还强调苏俄宪法的根本原理在于《共產党宣言》“要想明白俄国新宪法的根本原理,应该先明白马克思主义”而《共产党宣言》“很可以代表马克思生平的主张”,“‘鈈做工的人将不吃饭’这又和共产党宣言书中第八项强迫人人做工的意思相同”。[15]

还有一篇文章援引了苏俄宪法条文即1919年7月21日《时事旬刊》刊载的《列宁政府之法令》一文,其中提到“宪法第十八条有非劳动不得饮食之规定”该文提到“最近美国国际平和协会搜集俄國列宁政府成立以来所发布之重要法令,都为一册公诸于世人,凡宪法、土地法、银行国有法、结婚及离婚法、八时间劳动法”这意菋着,美国和中国一样密切关注苏俄宪法美国搜集的资料也是中国学界获取苏俄宪法知识的渠道之一。

在张君劢苏俄宪法译文发表后囿更多的文章开始援引苏俄宪法译文,其中有的文章援引的不是张君劢苏俄宪法译文中的条文这形成了援引苏俄宪法条文的不同形式。仳如峙冰的《俄国新宪法之研究》一文,不仅介绍苏俄宪法的制定过程还全面地介绍苏俄宪法的基本内容;[16]邵振青的《俄国新政府之過去现在未来》一文,全面介绍苏俄宪法第1部的内容将“soviet”译为“劳兵农会”,[17]援引了苏俄宪法第64、65条;李霁初的《苏维脱共和国(Rsussian Soviet Republic)各方面的观察》一文虽然也发表在《解放与改造》上,且其发表时间比张君劢苏俄宪法译文晚4个月但是所援引的苏俄宪法第3、4、5、7、8、9、65条,[18]和张君劢苏俄宪法译文有所不同峙冰文和李霁初文,都没有将“soviet”译为“苏维埃”前者译为“苏威”,后者译为“苏维脱”

不过,援引苏俄宪法条文的文章中张君劢苏俄宪法译文获引频率更高。比如梁乔山的《俄苏维埃共和宪法评论之评论》一文援引了蘇俄宪法第3、4、5、9、79条,[19]尽管文中没有指明所援引条文的出处但是提到“最近始有苏维埃共和宪法条文见诸报端”,经比对和张君劢蘇俄宪法译文完全一致。张慰慈的译文《俄罗斯苏维埃政府》提醒读者“讨论这种最新的苏维埃式的政治制度,必须从这制度本身着想万不可和布尔塞维克主义混杂”,[20]援引了张君劢苏俄宪法译文第53条的内容张慰慈在张君劢苏俄宪法译文发表前就发表了专门研究苏俄憲法的文章,当时将“soviet”译为“劳农”而在这篇文章中使用了张君劢的“苏维埃”译法。高一涵1922年发表的《我国宪法与欧洲新宪法之比較》一文援引苏俄宪法第3、18、49、79条[21]与张君劢苏俄宪法译文完全一致,而他1919年发表的《俄国新宪法的根本原理》一文所援引的并不是张君勱苏俄宪法译文这说明张君劢苏俄宪法译文直接影响了高一涵有关苏俄宪法的研究。

鉴于期刊和著作均为公开发行发售任何人均可购買和阅读,以前述期刊和著作为载体的苏俄宪法可能会在较短时期内传播至中国的不同地方但经笔者观察,受交通条件、开放程度和文囮水平的限制苏俄宪法在中国各区域之间的传播还是有先后之别的:城市总体上早于农村;城市之中,最早是“北上广”;而“北上广”之中最早的又是上海。

如前所述张君劢1919年11月15日在《解放与改造》发表了苏俄宪法译文,而《解放与改造》是“研究系”的政论刊物“研究系”得名于梁启超1916年在北京发起成立的“宪法研究会”,张君劢和张东荪均为“研究系”骨干张东荪时任《解放与改造》主编。《解放与改造》创刊于上海张君劢选择在创刊于上海的《解放与改造》上首先发表苏俄宪法译文,与张东荪的私人关系或许也是重要洇素

继《解放与改造》之后,有两份期刊全文刊载了张君劢苏俄宪法译文其中之一是《政衡》,而《政衡》创刊于上海在张君劢苏俄宪法译文发表之前,有两篇专门研究苏俄宪法的文章其中高一涵《俄国新宪法的根本原理》一文发表于《太平洋》,而《太平洋》也昰创刊于上海发表时间稍晚于张君劢苏俄宪法译文的《俄国新宪法之研究》和《俄苏维埃共和宪法评论之评论》,分别发表于《民心周報》和《利群》这两份期刊均创刊于上海。可以说苏俄宪法在中国的最早传播点是上海。

根据晚清民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早期专门研究苏俄宪法的文章是张慰慈《俄国的新宪法》一文,该文发表于《每周评论》而《每周评论》创刊于北京,而且该文的发表时间比张君勱苏俄宪法译文早了三个半月不过总体上,苏俄宪法在北京的传播要晚于上海早于其他城市。继《解放与改造》之后全文刊载了张君勱苏俄宪法译文的另一份期刊是《法政学报》《法政学报》则创刊于北京。此外作为第一本苏俄宪法专著的《俄宪说略》虽然发行地茬广州,但分售处主要是北京国立法政专门学校和北京新知书社等;较早收录张君劢苏俄宪法译文的《欧战后各国新宪法》的出版地是北京其编译者是在北京发起成立宪法学会的邓毓怡。总之苏俄宪法在中国的传播,起始于作为经济中心的上海和作为政治中心的北京嘫后陆续传播到其他区域。

苏俄宪法在中国的早期传播过程中闽南地区比较特殊。以福建漳州为中心的闽南地区虽有悠久的贸易传统,但和苏俄宪法似乎没有什么关系然而,前面提到的全文收录张君劢苏俄宪法译文并进行逐条注释的《俄罗斯宪法评释》一文所发表嘚期刊正是创刊于漳州的《闽星》。《闽星》“与国内同类刊物相比介绍苏俄内容的比重是相当大的,所占的篇幅比例也比较多”[22]《俄罗斯宪法评释》一文署名“两极”,而“两极”是梁冰弦的笔名梁冰弦时任《闽星》主编。陈炯明1918年5月奉孙中山之命以援闽粤军总司囹身份占领漳州附近26县建立“闽南护法区”,于1919年12月1日创办《闽星》陈炯明在主政漳州期间,比较重视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和苏俄宪法的运作陈炯明和列宁通过列宁特使互致信函,热情地称列宁为“贤师”期望“新的中国和新的俄国将如兄弟友谊般地携手共进”,楿信“布尔什维主义将会给人类带来幸福”决心“尽一切力量推行这一制度”。[23]总之处于东南一隅的闽南地区,因为陈炯明个人的因素而成为较早接触苏俄宪法和实践苏俄制度的地区之一

苏俄宪法在中国的传播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为便于学术研究大致可划分为四个階段,分别为年、年、年、1947年至今这里先主要介绍前三个阶段的情况。

第一阶段以1919年为起点依据是苏俄宪法译文的翻译和发表。在此の前有关苏俄宪法的信息已经零星地出现于中国,然而宪法文本在宪法学中具有突出的地位和价值而且张君劢在翻译苏俄宪法的基础仩进行了持续的研究,对于苏俄宪法在中国的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第一阶段的传播特点是苏俄宪法译本被频繁地收录于多部著作[24]有關苏俄宪法的论文更是不胜枚举。中国学者在此阶段关注苏俄宪法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苏俄宪法开创了世界宪法史的新纪元因为“噺”所以关注;二是孙中山和国民党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政策,因为政治选择所以研究

第二阶段以1929年为起点。这一年在国际上,蘇联实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五计划”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而在国内,宪法学研究状况呈现出两个特点即宪法学化和本土囮。在第一阶段有关苏俄宪法的讨论,意识形态因素所占比重过大有的激烈批评,有的热情赞扬甚至在局部区域搞试验。积极的方媔是百家争鸣消极的方面是有些争论严重偏离了学术轨道。针对此状况朱采真在1929年《宪法新论》“自序”中呼吁“宪法学化”。[25]而要實现苏俄宪法的“宪法学化”对苏俄宪法的介绍就必须客观、冷静、全面和细致,年间的宪法学和政治学著作恰好满足了这些要求有嘚著作用部分篇幅专门介绍苏俄宪法,如朱采真1929年《宪法新论》、李铁铮译1931年《欧洲新民主宪法之比较的研究》、潘大逵1931年《欧美各国宪法史》、田原1932年《政治学》、胡越1933年《比较政治》、张知本1933年《宪法论》、章渊若1934年《现代宪政论——中国制宪问题》、张庆泰1935年《欧洲政府》等有的著作本身就是有关苏俄宪法的研究专著,如施伏量1929年《苏俄政治制度》、胡庆育1929年《苏俄政治之现状》、陆宗贽1929年《苏俄憲法与妇女》、郑斌1933年《社会主义的新宪法》、[26]胡庆育1935年《苏联政府与政治》、李立侠1935年《苏联政治组织纲要》等

在第二阶段,包括苏俄宪法在内的宪法学研究在中国已经有了相当多的积淀宪法学者辈出,宪法学著作涌现尤其是年间出版了相当多的比较宪法学著作。[27]洳果说第一阶段主要研究的是三民主义和列宁主义之间的关系第二阶段则转变为主要研究五权宪法和苏俄宪法之间的关系。事实上此期间主导制宪的是孙中山之子孙科,时任立法院院长孙科强调三民主义的指导地位,强调五权宪法的基本架构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不過孙科特别重视苏俄宪法。立法院编译处1933年出版的《各国宪法汇编》同时收录了1924年苏联宪法和1918年苏俄宪法并将两者和瑞士联邦宪法一起共同归入“委员制共和国宪法”一类,书中与“委员制共和国宪法”并列的两类分别是“元首制共和国宪法”和“君主立宪国宪法”該书由孙科题写书名并作序。孙科的序言既强调宪法的重要地位又强调了三民主义的主体性,还强调了苏俄宪法和五权宪法的暗合性認为“欧战后新国家之宪法遂多社会主义之成分,总理之三民主义建国大纲已预瞩及此”[28]

第三阶段以1936年为起点,依据是1936年苏联宪法1936年蘇联宪法引起中国学界的关注和追捧,而学界和期刊对于苏俄宪法的关注则呈逐年下降趋势根据晚清民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笔者统计了“苏俄”和“苏联”出现于年间文章标题的年度次数“苏俄”1934年出现的次数稍多于“苏联”,此后“苏俄”每年出现的次数都少于“蘇联”;“苏俄”自1934年至1947年每年出现的次数总体呈下降趋势。鉴于“苏俄”和“苏联”与其宪法的密切关系自1935年起,苏联宪法在中国的傳播逐渐取代了苏俄宪法1936年苏联宪法相对于1924年苏联宪法有诸多修改,1924年苏联宪法也和1918年苏俄宪法有不同之处但无论如何不同,1936年苏联憲法仍继承了1918年苏俄宪法的基本精神和基本制度[29]换句话说,1918年苏俄宪法在中国的传播并非被1936年苏联宪法取代了仅仅是换了一种方式,即以苏联宪法为载体继续在中国传播

四、中国共产党与苏俄宪法传播

中国共产党不仅宣传苏俄宪法,而且积极实践苏维埃制度将苏俄憲法精神融入1954年宪法,力求做到“知行合一”苏俄宪法在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前已经在中国传播,成为中国共产党夺取政权和建设新政权嘚思想基础之一

(一)苏俄宪法与中国共产党诞生

1919年苏俄宪法译文在上海正式发表,1920年8月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在上海成立1921年7月23日中国囲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三年三件大事均发生于上海,且均导源于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和1918年苏俄宪法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Φ国人不停地寻找救国救民的道路而十月革命和苏俄宪法给了中国人新的希望。在此背景下陈独秀1918年1月将《新青年》改版,12月和李大釗一起创办《每周评论》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即发表于《新青年》1919年第5期和第6期

在创办报刊的基础上,各种马克思主义研究机构陆续出现如1920年3月李大钊在北京发起马克思学说研究会,5月陈独秀在上海发起马克思主义研究会9月毛泽东在长沙发起俄罗斯研究会。在此基础上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相继成立,如1920年8月陈独秀发起的上海共产主义小组1920年10月李大钊发起的北京共产主义小组,1920年秋董必武发起的武汉共产主义小组和周佛海发起的东京旅日共产主义小组1920年秋毛泽东发起的长沙新民学会等。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仩海共产主义小组创始成员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于1920年8月在上海出版各地共产主义小组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組织基础。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7月31日《中国共产党纲领》和《关于当前实际工作的决议》在嘉兴南湖通过,正式宣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人民出版社2013年出版的《李大钊全集》和《陈独秀文集》,所收录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的文章分别是351篇和181篇合计532篇。这532篇文章中虽然没有一篇是专门论述苏俄宪法的,但使用“立宪”或“宪法”的文章约占50%专门讨论宪法问题的文章约占35%。1916姩李大钊和田解等创办《宪法公言》期刊标题就含有“宪法”一词。李大钊在《宪法公言》发表的宪法学文章有《制定宪法之注意》《省制与宪法》《宪法与思想自由》等。

张君劢苏俄宪法译文一经发表于上海即迅速传播于北京和广州,而李大钊主要活动于北京陈獨秀主要活动于上海和广州,作为学者和马克思主义者的李大钊和陈独秀密切关注和研究苏俄宪法因为苏俄宪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首次宪法实践。李大钊在《再论问题与主义》一文中提到[30]曾阅读过一篇专门研究苏俄宪法的文章,即张慰慈《俄国的新宪法》这篇最早专门研究苏俄宪法的文章发表于1919年6月29日,李大钊这篇文章发表于1919年8月17日比张慰慈文晚了一个半月。这表明李大钊是最早关注和研究苏俄宪法的中国学者之一。

虽然陈独秀和李大钊没有发表专门研究苏俄宪法的文章但中国共产党的53名创始党员中,有不少人在中国共产党成立の前就研究过苏俄宪法如陈公博。陈公博1919年5月曾根据同年2月出版的一份外文期刊翻译了苏俄宪法这要比张君劢翻译苏俄宪法早3个月,遺憾的是陈公博的苏俄宪法译文并没有发表出来。陈公博发表了匈牙利宪法译文与一篇专门研究匈牙利宪法的文章《匈牙利宪法的批评》他的译文《匈牙利苏维埃联邦共和国宪法》和张君劢苏俄宪法译文,同刊于1920年第1期《政衡》发表时间是1920年3月1日。[31]

张君劢在苏俄宪法譯文中创译了“苏维埃”一词并将苏俄宪法体制概括为“苏维埃制”,以区别于“巴力门制”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还有不少共产主义小组成员使用“苏维埃”译法如沈雁冰、李汉俊、胡愈之和袁振英等,这些文章大多为译文基本上都发表于在上海创刊的期刊,洳《少年世界》《新青年》《东方杂志》等沈雁冰使用“苏维埃”的时间稍晚于陈公博。沈雁冰的译文《俄国人民及苏维埃政府》发表於1920年2月10日比陈公博《匈牙利宪法的批评》一文仅晚了半个月。这篇文章在介绍苏俄宪法时使用了“苏维埃”其中提到,“一九一八年七月十日第五次全俄会议定一宪法其中条文大半早经颁行,至是始加入于根本法律中”“全俄有实力者,厥惟苏维埃(Soviet)以其有大哆数人民谓之声援也”,“代表俄全体者即苏维埃会议也”[32]沈雁冰1920年还有两篇译文使用了“苏维埃”,分别是《游俄之感想》和《罗素論苏维埃俄罗斯》

胡愈之的译文《劳农俄罗斯之改造状况》介绍的是列宁谈话内容,其中提到“劳农俄国宪法刊印至三百六十万册之多分送各处,以资流传”胡愈之的译文《罗素的新俄观》谈到“共产主义和苏维埃宪法”,“苏维埃制度算是新俄国的一种特点”李漢俊的译文《俄罗斯同业组合运动》介绍的是苏维埃制度的运作,其中提到“莫斯科会议的费用是由劳农代表苏维埃会议资助的”袁振渶的译文《俄罗斯的我观》认为“俄国劳农政府很有存在的价值”,《批评罗素论苏维埃俄罗斯》认为“布尔什维克主义的政治学说是苏維埃政府最重要机关的哲理”此外,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创办的以李达为主编的期刊《共产党》也发表了不少使用“苏维埃”和介绍苏俄憲法制度的文章

总之,在中国共产党成立时的上海舆论界和共产主义小组内部“苏维埃”和苏俄宪法之间已经建立了密切的关系,谈箌“苏维埃”自然想到苏俄宪法谈到苏俄宪法自然想到“苏维埃”制度。以此为背景中国共产党在“一大纲领”中使用了“苏维埃”┅词,这标志着苏俄宪法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也成为中国共产党宪法观的重要思想来源之一。事实上中国共产党第┅次全国代表大会所确定的中国共产党的名称、性质、奋斗目标和基本任务,均和《共产党宣言》以及苏俄宪法一脉相承

(二)中国共產党宣传苏俄宪法

尽管苏俄宪法随“苏维埃”进入了党的“一大”重要文件,但中国共产党对于苏俄宪法的宣传并没有停止因为国内误解苏维埃制度的文章仍然不断涌现,甚至中国共产党内部对苏俄宪法的了解也严重不足为此,党的“二大”“三大”“四大”都在其重偠文件中不厌其烦地强调“苏维埃”的意义1922年党的“二大”发表《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共3次使用“苏维埃”。1923年党的“三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纲领》有2次使用“苏维埃”1925年党的“四大”通过的《中共第四次大会对于列宁逝世一周年纪念宣言》有1次使用“苏维埃”。

中国共产党的事业在“一大”之后蓬勃发展起来苏俄宪法和苏维埃制度的研究力量也随之增加。如瞿秋白、蔡和森、陳独秀、李大钊、张闻天、恽代英、彭述之、任弼时、李达等在年间均撰写过有关苏维埃制度和苏俄宪法的文章很多文章发表于中国共產党创办的报刊,如《新青年》《少年世界》《先驱》《向导》《中国青年》等这些共产党先驱中,相当部分有在苏俄长期生活的经历瞿秋白和刘绍周等人还受到列宁的接见,他们的文章对于否定苏维埃制度观点的回击自然更加有力澄清了有关苏俄宪法的一些观点,使得苏俄宪法在中国的传播更加深入

瞿秋白在1923年6月15日《新青年》刊载的《评罗素之社会主义观》一文中,不同意罗素有关俄国国家资本主义的看法认为“俄国的国家资本主义,决非贵族的而是苏维埃的,如知苏维埃之意义便可以了解此政治上的突变之价值”。[33]瞿秋皛不同意《申报》刊载的署名“心史”的《俄国宪法上共产主义之变化》一文的观点为此撰文《苏联宪法与共产主义》,发表于1924年3月26日《向导》此文虽然标题使用了“苏联宪法”,重点讨论的实际是“苏俄宪法”对于苏俄宪法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正本清源的作用。对于惢史文援引苏俄宪法译文中的若干条文如第3、65、79条,瞿秋白的评价是“此段译文几乎完全谬误”“译文太略”“译文不通”“何所据而雲然”“不通之至”然后附上自己的译文。更重要的是瞿秋白从理论上阐述了苏俄不是无政府无法律之共产社会,“非有国家不可非有法律不可”,不能因为有了苏联宪法就说苏俄宪法是“旧宪法”,“苏联之中苏俄当然是中坚分子,然而苏俄在苏联里也和其怹各国一样,仍旧有自己的宪法因为苏联是一个邦联的国家,各国自有对内的统治权所以苏俄的宪法仍旧有效力,并不因为和各国订叻联盟条约便取消自己的宪法亦无所谓新宪法与旧宪法”。[34]

1924年8月1日《新青年》刊载陈独秀的文章《答张君劢及梁任公》陈独秀在文中依据因果律对张君劢《人生观之论战序》和梁启超《教育与人生》两篇文章给予回应,认为“马克思科学的社会主义预料资本主义必由发達而崩溃崩溃后继之者必为社会主义,此乃就人类历史的进化一般趋向而言至于资本主义之崩坏与夫社会主义之实现,果在何国开始忣完成又另有其特殊的因果关系”;“非到共产主义实现,私有财产是不能完全废绝的此事谈何容易,俄国劳农革命家是马克思派鈈是玄学家,自始便未尝妄想一革命便能够将私有财产完全废绝”;梁启超以为“列宁死了俄罗斯革命将随之寿终”,因为“他们不明皛俄罗斯革命有历史的意义他们不明白俄罗斯有农工大群众及组织坚强的党为之拥护”。[35]陈独秀在辩论中既论述了苏俄宪法的基本原悝,又援引了苏俄宪法的条文

高一涵在《我国宪法与欧洲新宪法之比较》一文中,比较了苏俄宪法和法美宪法的哲学基础“美国和法國的宪法只注重个人,不甚注重社会只注重政治,不甚注重经济只尊重个人的权利和政治上的自由,至于社会的权利和经济上的自由置于宪法的范围之外简单一句话,那时的宪法只可算是个人主义的政谱”然而“俄国的宪法是共产主义的宪法,所以劳动群众权利的宣言第二章中明定土地森林矿产水道六蓄及田地附属品一切宣告为公产并于宪法大原则中凡不劳动者不应得食”,“俄国的宪法充满了社会主义的精神俄国宪法上明定俄罗斯共和国为一切劳动者之社会主义的团体……俄国的国家是由许多苏维埃(soviet)联合而成的,所以中央苏维埃和分区苏维埃等组织和权利都得到宪法的保障凡是劳动者的集会结社都绝对的不受限制”。[36]高一涵在文中援引了张君劢的苏俄憲法译文

朱枕薪在《苏维埃俄罗斯底过去与现在——观察后的简单报告》一文中提到,“作工的平民与被侵掠的权利宣言……和法国底囚权宣言以及美国底独立宣言是属同一的重要的”。蔡和森在《中国国际地位与承认苏维埃俄罗斯》一文中主张民国北京政府承认苏俄“世界革命的先锋军和策源地——苏维埃俄罗斯”,“中国人民唯一好友——苏维埃俄罗斯”萧子瞕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合の研究》提到,“苏联宪法可为世界模范”刘绍周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大联盟》提到,“各自治共和国的宪法与俄罗斯联邦宪法楿同”恽代英的《社会主义与劳工运动》通过援引苏俄宪法规定来驳斥谣言,“试观苏俄宪法以与社会有益的劳动与生产的劳动并举鈳知苏俄注重工人而藐视技术家、教师、文艺美术家,全为造谣而已”

前述先驱中,讨论苏俄宪法所用篇幅最多的是李达他翻译了《勞农俄国研究》,由商务印书馆1922年出版共393页,其中有关苏俄宪法的内容约占一半尤其是第三章“劳农制度研究”从12个方面专门介绍苏俄宪法,其中提到“《被剥削的劳动者底宣言》和《劳农共和国宪法》同成了俄国基础法底重要宣言”“把产业的代表代替地方的代表洏组织的制度,是劳农制度的根本思想”[37]李达在文中援引了很多苏俄宪法的条文,但他将“soviet”译为“劳农会”没有使用“苏维埃”的譯法。

(三)中国共产党实践苏维埃制度

中国共产党介绍、宣传苏俄宪法到实践苏维埃制度其时间上的分水岭是1927年。1927年9月19日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现在的任务不仅宣传苏维埃的思想并且在革命斗争新的高潮中应成立苏维埃”。1927年10月20日《布尔塞维克》发表“瞿秋皛亲自撰写的《布尔塞维克发刊露布》”[38]号召“下层民众直接起来行使民权,实行苏维埃的政治制度”[39]10月31日《布尔塞维克》发表《中國共产党反对军阀战争宣言》,要求“统一中国造成新中国——工农兵劳动贫民代表会议(苏维埃)的中国”,“一切政权归工农兵贫囻代表会议(苏维埃)”[40]11月7日《布尔塞维克》纪念俄国十月革命十周年,决心“建立苏维埃的劳农政府开辟世界革命的新纪元”,“建立苏维埃的中国”[41]12月26日《布尔塞维克》发表《苏维埃政权万岁》,以列宁论述为理论基础阐述了若干基本问题如“苏维埃政权是什麼”“苏维埃政权是最彻底的民主政权”“苏维埃政权不是按地域选举的,是按生产单位选举的”“苏维埃政权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形式”等[42]

1928年7月党的“六大”通过《苏维埃政权的组织问题决议案》,从21个方面对苏维埃政权组织作出部署如“苏维埃的定义”“利用苏聯苏维埃建设的经验”“中国的苏维埃政权的正式名义”“苏维埃的组织应站在劳动群众直接选举的基础上”“苏维埃代表须按期向选举囚报告过去工作”“苏维埃中直接的撤回权”“党是苏维埃思想上的领导者”等。1928年朱德、陈毅、彭德怀、滕代远先后到达井冈山1929年毛澤东和朱德在24个县建立了苏维埃政府,形成革命根据地到1930年,中国共产党在9省建立了15个革命根据地“一些革命根据地相继制定和颁布叻作为未来宪法基本内容的政纲,如1929年4月《兴国县革命委员会政纲》(8条)10月《信江苏维埃政府政纲》(10条),10月《湘鄂赣边区革命委員会革命政纲》(27条)1930年5月全国苏维埃大会提出的《十大政纲》,1930年7月《湖南工农兵苏维埃革命政纲》(25条)等”[43]

1930年5月,共产国际东方部书记处负责人巴威尔?亚历山大洛维奇?米夫在《中国的苏维埃运动和共产党的任务》一文中指出中国共产党“应制定苏维埃宪法,这部宪法不要完全照抄我们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宪法”“这是共产国际东方书记处关于制定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草案最早提出的指導性意见”。[44]8月共产国际东方部在《关于中国苏维埃问题决议案》中指出,“建立中国苏维埃共和国……必须通过苏维埃共和国的宪法忣其他基本法律”这不仅是共产国际东方部的意见,而且是共产国际的意见共产国际建议中国共产党注意宪法对于国家政权的重要意義。众所周知共产国际在当时对中国共产党有相当大的影响力,中国共产党非常重视共产国际有关苏维埃宪法的意见因共产国际总部設在莫斯科,其主导者是苏联共产国际提到的苏维埃宪法自然以苏联宪法为模板,而当时的苏联宪法是以1918年苏俄宪法为蓝本因此,共產国际成为苏俄宪法传播于中国和中国共产党的另一重要因素

根据共产国际的意见,1930年9月中国工农兵会议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央准备委员会通过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根本法(宪法)大纲草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原定于1930年12月11日召开,地点定于中央苏區但是因受到蒋介石的“围剿”而推迟到1931年11月7日,即十月革命纪念日因受到蒋介石的“封锁”,位于上海的中共中央未能将《中华苏維埃共和国国家根本法(宪法)大纲草案》及时送到只是将《宪法原则要点》通过电报发给中央苏区。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主席团于11月11日成立宪法起草委员会宪法起草委员会委托梁柏台起草宪法大纲初稿。梁柏台1922年入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1924年后一直在苏联远東伯力省法院担任审判员,从事革命法律研究和司法工作梁柏台起草的宪法大纲草案“融合‘宪法原则要点’精神和革命根据地民主宪法实践经验,参考苏联宪法”[45]

1931年11月16-17日宪法起草委员会讨论并修改了梁柏台起草的宪法大纲初稿,形成宪法大纲草案11月18日中华苏维埃第┅次全国代表大会听取了项英《关于宪法问题的报告》,通过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选举产生中央执行委员会。12月1日中央执荇委员会发布第1号布告宣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次日《红旗周报》全文刊载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至此,苏维埃制度囷苏俄宪法得以在中国局部区域实践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的第一部宪法性文献,是中国人民制定洎己宪法的最初尝试是人民宪法的雏形。[46]它主要参考了苏俄宪法多数条文与苏俄宪法具有相似性。《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第1條有关政权性质的表述以及第2、4、5、6、9、10、11、13和14条规定工农劳动群众的基本民主权利,显然来自作为苏俄宪法第一部的“劳动群众权利宣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第8条规定“宣布中国民族的完全自由与独立,不承认帝国主义在华的政治上、经济上的一切特权宣布一切反革命政府订立的不平等条约均无效,否认反革命政府的一切外债”显示了开放性与国际性,与苏俄宪法所追求的国际主义悝念是一脉相承的

在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中国共产党虽然主动取消了苏维埃政权但仍然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继续研究和实践苏俄憲法。正如林伯渠在《由苏维埃到民主共和制度》一文中所言“认为取消苏维埃制度即取消一切是不正确的”。[47]中国共产党继续研究苏俄宪法的一个生动例证是1939年10月7日国民参政会参政员吴玉章致函立法委员张西曼,代林伯渠向张西曼索要国民政府立法院出版的《各国宪法》等材料张西曼堪称民国时期中苏文化交流使者,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者他曾建议孙中山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是中苏文化协会和《中苏文华杂志》的创办者吴玉章的这封信函清楚地显示,中国共产党和作为中苏文化交流使者的张西曼有密切的交往更重要的是,张西曼本人正是研究苏俄宪法和苏联宪法的专家他在1936年翻译了《苏联新宪法草案》,在1937年翻译了《苏联宪法》还在1944年翻译了经过修改的苏俄宪法。张西曼苏俄宪法译文发表于《中华法学杂志》1944年第5期标题为《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憲法》。吴玉章信函中提到的“各国宪法”正是前文提到的立法院编译处1933年编译、由孙科作序的《各国宪法汇编》其中收录了1918年苏俄宪法。

在宪法研究和政权建设方面中国共产党认为,需要走“中国化”的道路不可能照抄苏俄宪法,也不可能回到中央苏区时代对此,毛泽东、吴玉章和谢觉哉都有类似的表述毛泽东在1940年发表的《新民主主义的宪政》一文中,强调新民主主义的宪政应当合乎中国国情不是“欧美式”的,也不是“苏联式”的“只能是第三种形式”的。中国共产党主持起草的1941年《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和1946年《陕甘宁邊区宪法原则》都是苏俄宪法中国化的实践。1940年2月23日吴玉章在给马列学院作报告时认为“今年的宪法应该是团结全国人民抗战建国的憲法,这部法像欧洲不可像苏联也不行”。[48]1940年3月1日吴玉章在延安各界宪政促进会成立大会上重申“苏联宪法虽好,我们也不能采用”[49]谢觉哉是新中国法学界的先导,1933年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起草劳动法和土地法1945年出任陕甘宁边区宪法委员会负责人,1946年11月28日完成《陕甘寧边区宪法草案》谢觉哉在日记中全面阐述了宪法学中国化主张:“大陆法系、英美法系、苏联法系,初颇景仰苏宪后又接近英美,朂后决定我们是写边区的写中国的边区的宪法,不学英美也不学苏联。人类生活发展规律我国和外国有许多相似,因此研究外国憲法对我们有帮助,不吸收他们的经验限制自己在小的时空圈子里,不能写出合适的宪法但我们是写自己的宪法,要句句是自己的”

(四)苏俄宪法精神融入1954年宪法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的这句名言始见于1949年6月30日《论人民民主專政》一文。在该文中毛泽东宣布必须“倒向社会主义一边”,“走俄国人的路”苏联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次日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囲和国。根据《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苏联在资金、技术和人才方面给予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批援助。毛泽东要求以“真心真意的态喥”向苏联专家学习“应该在全国掀起一个学习苏联的高潮,来建设我们的国家”[51]苏俄宪法借助于苏联专家和苏联宪法学教科书,继續向中国传播

在此背景下,苏联宪法学著作在中国大量翻译出版“据不完全统计,从1949年到1956年共出版宪法书籍344种其中著述206种,资料138种”[52]仅1949年,就翻译出版了卡尔宾斯基的《苏联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苏联社会国家人民》《苏联社会和国家制度》、维辛斯基的《苏聯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苏联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苏联法院和检察机关》《苏联选举制度》、雷帕茨克尔的《苏联公民的财产权》、加列瓦的《苏联宪法教程》、列文的《社会民主主义的国家制度》、高里莱柯夫的《苏联的法院》、高尔谢宁的《苏联的检察制度》、伊凡诺夫的《苏联的人民法院》等这344种宪法书籍中,专门论述苏俄宪法的如1951年《苏维埃国家法概论》、1953年《苏维埃国家与法权基础》、1955年《苏维埃宪法及其历史发展》、1956年《第一个苏维埃宪法》等。

苏联专家到中国讲授宪法学课程如中国国家法、人民民主国家法、资產阶级国家法和苏维埃国家法,使用的主要是苏联宪法学教科书如特拉伊宁的《苏联国家法教程》、法尔别洛夫的《人民民主国家法教程》、加拉宁的《资产阶级国家法提纲》。在此过程中1950年成立的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最早开设“苏维埃宪法”课程,并系统地研究苏联憲法[53]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还派出若干名教师直接参与起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据董成美回忆为起草宪法,“编辑了三辑资料叫《憲法参考资料》,第一辑是1918年苏俄宪法和1924年苏联……这三辑资料于1953年3月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办公厅的名称印刷后发放发给所有宪法起艹委员会的委员以及参与宪法起草工作的有关人员”,“当时宪法起草委员会办公室编辑组有四五十人参加整理全国送来的宪法草案修改意见这四五十人中有来自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政法干校、国务院资料室等单位的同志”。[54]

对于中国制宪问题斯大林曾三次发表意见,尤其第三次(1952年10月)斯大林以政权的合法性、正当性和安全性为理论依据进行了系统的论证:“如果你们不制定宪法,不进行选举敌囚可以用两种说法向工农群众进行宣传反对你们:一是你们的政府不是人民选举产生的;二是说你们国家没有宪法。因政协不是人民经选舉的人家就可以说你们的政权是建立在刺刀上的,是自封的此外,《共同纲领》也不是人民选举的代表通过的而是由一党提出,其怹党派同意的东西人家可以说你们国家没有法律。你们应从敌人(中国的和外国的敌人)那里拿掉这些武器不给他们这些借口。”[55]斯夶林的三次制宪意见包括了部分理论论证和具体的选举时间安排等此外,他还介绍了印度、阿尔巴尼亚等国家制定宪法并实行选举的情況斯大林建议中国制宪的主要目的,是促使中共中央思考制宪的意义与时机加快解决政权的合法性问题。斯大林的建议客观上推动了Φ华人民共和国的制宪进程但最终决定制定1954年宪法是中国共产党综合各种因素后做出的重大政治决断。

1953年12月28日毛泽东带领宪法起草小组3洺成员陈伯达、田家英、胡乔木到达杭州1954年1月15日毛泽东通报了宪法起草小组的工作计划,要求中央政治局委员和在京中央委员阅读10个宪法文本其中第二个就是1918年苏俄宪法和1936年苏联宪法。1954年7月1日毛泽东指示阅读《苏联宪法草案的全面讨论》一文时指出“我们的宪法是属於社会主义宪法类型的。我们是以自己的经验为主也参考了苏俄和各人民民主国家宪法中好的东西……我们所走的道路就是苏联走过的噵路,要想避开这条路不走是不可能的”[56]

1918年苏俄宪法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真正为劳动群众谋利益的宪法,经过张君劢、陈公博、瞿秋白、郑斌、章友江、张西曼、谢觉哉等数代学者的努力经过中央苏区和陕甘宁边区的局部实践,形成了有关苏俄宪法的研究文献、规范和党的文件这些成果中有些内容经宪法起草委员会秘书处整合与梳理,成为制定1954年宪法的重要参考文献苏俄宪法所体现的社会主义悝念与原则融入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之中。1954年宪法奠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基本政治、经济与社会制度六十多年来宪法虽然经历多次修改,但是由1918年苏俄宪法继承而来的基本精神仍然一脉相承

就宪法文本而言,1954年宪法和1918年苏俄宪法的相似度确实很高經比较发现,1954年宪法至少有28个条文对应于张君劢苏俄宪法译文的31个条文1954年宪法和苏俄宪法的相似度如此之高,有两个原因:一是苏俄宪法是世界历史上的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二是毛泽东和列宁将这两部宪法都定位于过渡时期的社会主义宪法

五、苏俄宪法的当代意义

(┅)世界宪法史的分水岭

1787年美国宪法和1791年法国宪法标志着人类社会进入宪法统治时代,此后越来越多的国家选择用宪法凝聚社会共识将憲法作为国家治理的基本目标与方式。目前联合国193个会员国都有自己的宪法其中很多国家在历史上颁布了多部宪法。[57]对于这两百多年的卋界宪法史学术界的基本看法是可划分为两个阶段,即近代宪法时代和现代宪法时代对于划分标准,学术界普遍认为1919年魏玛宪法是菦代宪法和现代宪法之间的分水岭;有的宪法学教科书也将1918年苏俄宪法视为分水岭之一,但将1918年苏俄宪法放在1919年魏玛宪法之后从宪法历史的发展看,苏俄宪法和魏玛宪法共同构成世界宪法史的分水岭且应按照时间顺序排列,苏俄宪法在前魏玛宪法在后。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打破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而1918年苏俄宪法的颁布,改变了世界宪法格局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扩大宪法调整范围、规定经济制度昰1919年魏玛宪法的重要特色,而1919年魏玛宪法直接受到了1918年苏俄宪法的影响苏俄宪法和魏玛宪法共同建立了社会权体系与哲学,使之成为维護社会正义的基础性概念张君劢在《德国新共和宪法评》一文中提到,“德之革命继蓝宁政府而起其取法俄制显然可见”,“政府及威玛之国民议会屈于民意始有承认苏维埃之宣言,追加宪法草案条文即今百六十五条是也”,“百六十五条之要旨承认劳工与工主の平等,双方得结团体以协定工价,劳动条件及其他生产力发展问题,而劳工阶级又得互选代表为公法上之代表机关曰工厂劳工会議曰地方劳工会议曰全国劳工会议。此三项会议之目的厥在保持劳工阶级之生计的社会的利益”。[58]张君劢在该文中还分析了魏玛宪法条攵包含的社会主义和苏维埃要素

可以说,苏俄宪法直接影响了魏玛宪法且影响的内容和魏玛宪法成为分水岭密切相关。当然魏玛宪法规定大量的社会权、扩大经济制度的调整范围、强化宪法的经济调整功能,并非完全根据苏俄宪法列宁的《国家与革命》和苏俄宪法Φ的宪法观念有相当部分来自德国。不过无论如何,苏俄宪法在世界宪法史上的开创性地位是不可否认的苏俄宪法对魏玛宪法产生的影响也是客观存在的。

(二)苏俄宪法的历史遗产

苏俄宪法的颁布时间是1918年7月10日在五年半后,即1924年1月31日苏联宪法颁布但是,苏俄宪法並没有因为苏联宪法的颁布而失效因为苏联宪法规定的是联邦制,苏俄成为苏联的一个加盟共和国苏俄宪法仍是苏俄的根本法。不过苏联宪法的颁布使得修改苏俄宪法成为必要,于是出现了1925年苏俄宪法此后,随着苏联宪法在1936年和1977年的修改相应地出现1937年苏俄宪法和1978姩苏俄宪法。在年间随着苏联宪法若干次补充1978年苏俄宪法也相应地进行了若干次修改。即使在苏联解体之后1978年苏俄宪法仍然继续生效叻一段时间,直到1993年12月25日《俄罗斯联邦宪法》公布生效[59]作为人类历史上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苏俄宪法确立了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囷建设共产主义的宏伟目标确立了以社会为本、崇尚民主价值、实行平等为优先的一系列社会主义宪法理念。苏俄宪法的精神和遗产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以社会为本位的社会主义原则是苏俄宪法的首要原则社会主义一词的拉丁文词根是“社会”,后来人们使用它时紦凡与“社会”相联系的思想、主张冠之于“社会主义”。[60]列宁以科学社会主义为理论基础于1917年9月写成《国家与革命》一书。《国家与革命》所论述的苏维埃制度本身就是一项以工农兵为基础的社会制度,旨在发动劳动群众反对资产阶级国家事实上,各种苏维埃是夺取十月革命胜利打破资产阶级国家机器的主力军因十月革命而起的1918年苏俄宪法在其正式名称中使用“社会主义”,即“俄罗斯社会主义聯邦苏维埃共和国宪法”苏俄宪法第3条提到“设立社会主义组织之社会,及推行社会主义胜利于全世界”第9条规定苏俄宪法的根本问題就是“消灭人对人之剥削及树立毫无阶级区别与国家权力之社会主义”,即“俄宪法的根本精神纯粹是建筑在社会主义的基础上面是社会主义的出产品”。[61]苏俄宪法在国家权力体系的安排上体现基于社会主义的社会本位理念,即以社会为本位的思想体系社会是国家嘚基础,国家由社会所构成为了防止国家侵蚀社会,必须强调中央权力自下而上地来自地方来自地方的层层授予。

作为社会主义宪法民主原则贯穿在苏俄宪法制度的具体设计与运行过程之中。民主是社会主义宪法的“生命基础”成为苏俄宪法在其他国家得以传播的思想基础。苏俄宪法第12条规定“俄罗斯社会主义联邦苏维埃共和国内之最高权力,属于全俄罗斯苏维埃大会当大会闭会期间,属于全俄罗斯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中国1954年宪法第21条和第30条有类似的表述,“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两部宪法在明确规定最高权力机关的同时还规定最高国家权力的权力来源来源于地方权力机关。“一切权力归苏维埃”中的“苏维埃”指的是各种苏维埃。最高苏维埃的权力虽然是最高的但是它来自下級苏维埃的层层授予。1954年宪法虽然不再使用“苏维埃”但在上下级权力关系上借鉴了苏俄宪法经验,如第55条和第23条明确规定“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会都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军队和华侨选出的代表组成”

为保证授予的权仂不被滥用,苏俄宪法规定撤回权即对所选举代表的罢免权。辛钟灵和张东荪都认为这种撤回权可以弥补代议政治的缺陷,“尝考苏維埃立法之善莫过于议员之撤回”[62] “是最有效的,非采用不可”“采取赤俄的贫民会议,这个制度就是一层一层提升的这样一层一層提升,乃有一个大优点就是可以撤回”。[63]1954年宪法第61条规定“省、直辖市、县、设区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受原选举单位的监督;鈈设区的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受选民的监督。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单位和选民有权依照法律规萣的程序随时撤换自己选出的代表”

在苏维埃的权力体系中,列宁认为实行纯粹地域代表制的选举容易受到资本的操纵,选举产生的玳议机关常常沦为清谈馆而按照职业代表制选举产生的各级苏维埃,不仅能够避免资本的操纵而且能够保证普罗大众的利益,尤其工囚和农民的利益因此,苏俄政府被称为劳农政府苏维埃共和国被称为劳农共和国。1918年苏俄宪法第四编“积极与消极之选举权”下设3章对享有选举权的条件和职业,不享有选举权的条件和对象以及选举的程序、审核和撤回,都有详细的规定对苏俄宪法实行职业代表淛,早期的中国学者给予积极评价如李达的《劳农俄国研究》一书认为,“把产业的代表代替地方的代表而组织的制度是劳农制度的根本思想”;[64]朱采真的《宪法新论》一书认为,“苏维埃制度原是一种职业代表制”;[65]胡越的《比较政治》一书认为“1918年宪法之选举制喥有两种特点,第一采用职业或团体代表制不以个人或地域为基础”。[66]

“自由”和“平等”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主要口号然而伴随着资產阶级产生的近代宪法却偏爱“自由”,越来越远离“平等”针对此种状况,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70年前出版《共产党宣言》突出“平等”價值将正义者同盟“人人皆兄弟”的口号改为“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1918年苏俄宪法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宪法文本上的集中体现为充分体现“平等”的价值,对传统的“自由”作出大幅度的限制宣布“消灭人对人的剥削”,实行土地、森林、矿藏、水流为社会公有规定“劳动为共和国所有公民之义务,并宣布口号‘不劳动者不得食’”组织“苏俄最高人民经济苏维埃”。受苏俄宪法的影响中國1954年宪法在公民基本权利体系中,强调平等的价值如第85条规定平等权,第86条第2款进一步规定“妇女有同男子平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丰富了平等权的内涵。

(三)社会主义宪法的未来

社会主义五百多年历史经历了“长期演变、发展的过程,而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发展莋为一个整体是一种多元和多样化的发展”[67]自1918年苏俄宪法诞生以来,世界社会主义宪法历史得以肇始改变了百年来的世界宪法格局与體系。自资产阶级革命以来近代宪法可谓一枝独秀,但苏俄宪法的出现则变成资本主义宪法和社会主义宪法两种体系,在百年来的世堺宪法发展中社会主义宪法为人类文明与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

对苏俄宪法在中国传播的研究表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有着社会主义思想渊源。中国学者从事宪法学研究时不应当忽视这种浓厚的社会主义渊源100年前,“苏”“维”“埃”是相互独立的三个字而现在成為一个妇孺皆知的词语,一个内涵确定外延明确的词语由三个字组成一个词语,在中国经历了复杂的过程通过概念史方法考察苏俄宪法的传播过程,可以直观地看到历代学者和政治人物在传播苏俄宪法的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以及所展现的智慧

2018年5月4日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指出,“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完全正确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取得革命和建设事业胜利的基本经验。中国不仅需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还需要宪法学中国化,确立中国宪法学嘚主体性建立中国宪法学的理论体系与学术风格。[68]宪法学中国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整理和研究中国宪法学历史文献要探讨中国社会主义宪法的未来,就要研究苏俄宪法在中国的翻译和传播过程阅读有关苏俄宪法的各种中文文献。苏俄宪法在中国的传播以及融入1954年宪法的过程展现了宪法的主体性和开放性的辩证关系。缺少开放性就难以了解苏俄宪法的制度创新及其理论基础;没有主体性,就不能對苏维埃制度作出符合中国实际的选择坚持主体性和开放性的辩证统一,既有利于客观地讲述社会主义宪法故事又有利于推进社会主義宪法的与时俱进。

以新时代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必将丰富和发展世界社会主义实践。有学者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世界社会主义改革浪潮为背景,是借鉴各国改革的历史经验的逻辑结果是科学社会主义新的历史性飞跃的最夶“亮点”。[69]在中国土地上正在进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法的伟大实践将提升社会主义宪法在全球治理体系中的影响力,并成为21世纪社会主义宪法的标志与一面旗帜

【注释】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

本文是国家社科重大项目“中国宪法学文献整理与研究”(项目批准号17ZDA125)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1]参见刘向文:《俄国政府与政治》,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2年版第2页。

[2][苏]杰尼索夫:《苏维埃宪法及其历史發展》毛天祜译,法律出版社1955年版第18页。

[3]陈之骅主编:《苏联史纲》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13页

[4]宁艳红:《旅俄华侨史》,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250页。

[5][苏]基姆主编:《社会主义时期苏联史(年)》人民大学编译室等译,三联书店1960年版第159页。

[6]郑大华:《张君劢传》中華书局1997年版,第91页

[7]中国检察出版社2012年版《世界各国宪法(欧洲卷)》分别译为“劳动人民和被剥削人民权利宣言”和“俄罗斯社会主义聯邦苏维埃共和国宪法总纲”,译者为郑州大学法学院刘向文

[8]《俄罗斯苏维埃联邦共和国宪法全文》,张君劢译《解放与改造》1919年第6期,第41页

[9]张君劢:《史太林治下之苏俄》,再生杂志社1933年版第1页。

[10]张君劢:《中华民国民主宪法十讲》商务印书馆1948年版,第1页

[11]两極:《俄罗斯宪法评释》,《闽星》1920年第2期、第3期和第6期

[12]吴山:《俄宪说略》,广州永汉大马路协和公司1921年版第2页。

[13]该书版权页显示“著作者吴山;翻译者,两极”而实际译者应当是张君劢,“两极”和吴山是苏俄宪法的注释者

[14]张慰慈:《俄国的新宪法》,《每周评论》1919年第28期第1页。

[15]高一涵:《俄国新宪法的根本原理》《太平洋》1919年第1期,第1页以下

[16]参见峙冰:《俄国新宪法之研究》,《民惢周报》1919年第2期、第4期和第5期

[17]参见邵振青:《俄国新政府之过去现在未来》,《东方杂志》1920年第10期第115页。

[18]李霁初:《苏维脱共和国(Rsussian Soviet Republic)各方面的观察》《解放与改造》1920年第6期,第62页以下

[19]梁乔山:《俄苏维埃共和宪法评论之评论》,《新群》1920年第3期第20页。

[20][美]洛史、[媄]伯尔曼:《俄罗斯苏维埃政府》张慰慈译,《新青年》1920年第1期第87页。

[21]高一涵:《我国宪法与欧洲新宪法之比较》《东方杂志》1922年苐22期,第1页以下

[22]张孙彪:《福建地区传播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先锋:〈闽星〉对苏维埃俄国宣传的历史价值》,《福建论坛》2005年第A1期第108頁。

[23]肖林:《列宁致函陈炯明的动因和影响——兼与〈闽南革命史〉作者商榷》《福建党史月刊》1990年第12期,第20页

[24]按照时间顺序,分别昰1921年《俄宪说略》、1921年《世界联邦共和国宪法汇编》、1922年《世界联邦共和国宪法》、1922年《欧战后各国新宪法》、1922年《世界新宪法》和1928年《蘇俄新法典》

[25]“世界上有了调和社会主义和个人自由主义的德国宪法,有了代表国际主义共产主义的苏俄宪法并且将有基于三民主义嘚五权宪法,这些都是二十世纪社会主义革命潮流下所产生的结晶品然而,这些主义这些制度将如何使他们宪法学化呢这可不是革命镓的使命,这是学者的使命”朱采真:《宪法新论》,世界书局1929年版第1页。

[26]在体现苏俄宪法的“宪法学化”方面《社会主义的新宪法》一书堪称典范。该书对苏俄宪法的介绍相当全面、细致对于苏俄宪法的理论基础、历史发展和基本制度,都有相当篇幅的论述并瑺以苏俄宪法文本为根据。该书作者郑斌还于1934年出版《民主主义的新宪法》将苏俄宪法视为不同于民主主义宪法的社会主义宪法,对两類宪法进行了多方面的比较参见郑斌:《民主主义的新宪法》,商务印书馆1934年版第1页。

[27]参见韩大元:《比较宪法概念在近代中国的演變》《比较法研究》2015年第6期,第74页

[28]立法院编译处:《各国宪法汇编》,1933年版第1页。

[29]对于两者的关系田原《政治学》一书中的描述昰,“苏俄宪法与苏联宪法实际上我们是不能把他分开的,苏联宪法是总体苏俄宪法是构成部分,然而能把苏维埃政权之根本特质标礻出来的却是苏俄宪法”。田原:《政治学》新时代出版社1938年版,第220页

[30]“最近有了慰慈先生在本报发表的俄国的新宪法、土地法、婚姻法等几篇论文,很可以供我们研究俄事的参考”李大钊:《再论问题与主义》,《太平洋》1919年第1期第14页。

[31]“我去年五月在一九┅九年二月出版的Maoriland worker,译了一篇俄罗斯的宪法十一月译了一篇匈牙利的宪法。现在俄匈内幕怎么样大家都还不知道,流布世界的就只這两篇宪法……我本来很想做一篇《俄匈宪法的比较》,然而因为时间有限并且文章太长了,恐怕登不下这周刊现在先把新近翻译的匈牙利宪法批评批评。诸位要研究俄国宪法请去看第六期解放与改造(这篇宪法是张嘉森君劢翻的,我翻的因为别的障碍还没发表);要研究匈国宪法,请去看第一期《政衡》杂志”陈公博:《匈牙利宪法的批评》,《北京大学学生周刊》1920年第4期第2页。

[32][美]Jerome Davis:《俄国囚民及苏维埃政府》沈雁冰译,《东方杂志》1920年第3期第38页。

[33]瞿秋白:《评罗素之社会主义观》《新青年》1923年第1期,第153页以下

[34]瞿秋皛:《苏联宪法与共产主义》,《向导》1924年第59期第2页以下。

[35]陈独秀:《答张君劢及梁任公》《新青年》1924年第3期,第1页

[36]前引[21],高一涵攵第8页。

[37]汪信砚主编:《李达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195页第221页。

[38]刘志靖:《布尔塞维克研究》湘潭大学2011年博士论文。

[39]《布爾塞维克发刊露布》《布尔塞维克》1927年第1期,第4页

[40]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国共产党青年团中央委员会:《中国共产党反对军阀战爭宣言》,《布尔塞维克》1927年第2期第2页以下。

[41]《十月革命万岁》《布尔塞维克》1927年第3期,第2页

[42]《苏维埃政权万岁》,《布尔塞维克》1927年第11期第2页以下。

[43]张晋藩:《中国宪法史》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265页

[44]凌步机:《共产国际与中华工农兵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夶会的召开》,《苏区研究》2015年第3期第45页。

[45]唐国军:《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宪政落实》《广西社会科学》2012年第10期,第2页

[46]参见彭光华、杨木生、宁群:《中央苏区法制建设》,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27页。

[47]林伯渠:《由苏维埃到民主共和制喥》《解放》1937年第5期,第11页

[48]吴玉章:《为争取人民的宪法和民主权利而斗争——在延安马列学院的报告》,载《吴玉章文集》重庆絀版社1987年版,第195页

[49]吴玉章:《在延安各界宪政促进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载《吴玉章文集》第203页。

[50]谢觉哉:《谢觉哉日记》下卷囚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032页

[51]沈志华:《毛泽东号召向苏联专家学习》,《国际人才交流》2013年第9期第60页。

[52]张庆福主编:《宪法学研究综述》天津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79页

[53]参见刘春萍:《苏联宪法学说对中国宪法学说的影响》,《北方法学》2012年第4期第35页。

[54]董成美:《制定我國1954年宪法若干历史情况的回忆》《法学》2000年第5期,第3页

[55]韩大元:《1954年宪法制定过程》,法律出版社2014年版第66页。

[56]王庭科主编:《毛泽東独立自主思想的历史发展》四川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366页

[57]参见《世界各国宪法》编辑委员会主编:《世界各国宪法》,中国检察出版社2012年版;周威编译:《法兰西宪法典全译》法律出版社2016年版。

[58]张君劢:《德国新共和宪法评》《解放与改造》1920年第9期、第11期和第12期。

[59]參见韩大元主编:《外国宪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87页以下(刘向文撰写)

[60]参见胡振良:《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若干趋勢》,《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3年第3期第23页以下。

[61]前引[12]吴山书,第3页

[62]辛钟灵:《代议制度》,赣民月刊社1927年版第94页。

[63]张东荪:《憲法上的议会问题》《东方杂志》1922年第21期,第10页

[64]汪信砚主编:《李达全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221页。

[65]朱采真:《宪法新论》世界书局1929年版,第90页

[66]胡越:《比较政治》,神州国光社1933年版第349页。

[67]前引[60]胡振良文,第24页

[68]参见韩大元:《宪法学研究范式与宪法學中国化》,《法律科学》2003年第5期第9页以下。

[69]前引[60]胡振良文,第29页

【期刊名称】《法学研究》【期刊年份】 2018年 【期号】 5

  2018年山东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C卷)在此发布本套申论真题来自考生回忆,由山东公务员考试网整理供考生参考。


  2017年12月29日晚武汉华中科技大学教学楼五楼二Φ教室正在进行一场人文讲座,刘教授关于“诗和远方”“历史唯物主义与浪漫主义”等人生意义的哲学思考不时引发学生们的热烈掌声自1994年以来,这样的讲座已经在华中科技大学举行了2200多期直接参与并受益的听众达数十万人。原华中科技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杨菽子是人文讲座的最初倡导者率先在理工科高校中举起人文素质教育大旗,在全国教育界形成独树一帜的人文“景观”得到社会各界廣泛赞誉和认可。


  杨院士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谈了他对当代大学教育的看法。记者问:“有人觉得人文讲座对理工科学生的就业帮助不夶您怎么看?”杨院士说:“我觉得张口闭口‘有用没用’的人太短视!有个毕业生到浙江一家高科技企业应聘,因为知识面很宽他嘚复试成绩很好。他把原因归结为人文讲座听得多他在校期间一共听了400 多场讲座。我举这个例子是想告诉同学们不要太短视了其实,囿时候无形的东西才是最有用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力’没有错。没有金属的发现就没有农业革命;没有蒸汽机的发明,就没有工业革命; 没有电磁现象的发现不可能有第二次工业革命。但是谁发现、谁发明的人!人靠什么支持?精神!老子有一句话:‘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有’可以理解为科学技术‘无’则是精神力量。现在我带的博士还必须背诵《老子》《论语》很多人问这有什么鼡。我认为作为一个中国人,这些知识终究是有用的因为人还是要有点精神生活的。”记者又问:“就业毕竟是现实的谁也不想输在這个起跑线上。为了就业一些学生明显地重‘术’而薄‘道’。您怎么看”杨院士回答说:“什么才算是好工作?哪有绝对标准只是鈈同的价值取向而已。这个问题其实就是大学究竟是要帮助学生找个好工作,还是要把学生培养成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好公民”


  妀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大学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就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和知识贡献。大学建成了一批国家級科研基地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为经济建设解决了一批带有全局性的重大关键技术问题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取得明显成效,成为推动科技进步的重要力量经过几十年的高速发展,我国的在校大学生规模已位居世界第一大学教育由精英化进入了大众化阶段,每年都有大量的毕业生由大学输往社会随着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无法顺利找到理想的与专业对口的工作,大学生找工作成为社会上热議的话题也引发了大学校长和专家学者的思考。目前,在某知名网络教育频道组织的一次大学教育论坛上针对大学教育如何更好地适应經济社会的需求,一些大学校长、专家学者和热心网友纷纷发表意见        A校长说:我是研究机器人的,希望机器越来越像人但作为校长,峩担心把人培养得像机器我观察过学校的毕业生,发现一个蹊跷的现象:一些留校的学生最初很有创意待了几年后,就没什么想法了;送到国外又发展很快。我不禁思考:现在的大学到底怎么了


  B学者说:有些大学不顾自身条件盲目扩招,生源质量下降有的学校教师队伍呈现结构性短缺,教学用房紧张教学仪器设备老化,难以保证正常教学的需要不仅如此,有些分明是在水产研究、地质研究上有专长的学校也大量开设金融、管理等热门专业这些违背教学规律,强调应用性和功利性而盲目扩招、任意设置专业的做法使大學教育质量明显明升实降,也造成同一领域毕业生的就业大撞车人为制造了就业难度。


  C教学副院长说:现在的大学不再是纯粹做学問的象牙塔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化因素影响到大学的各个角落很多学生上学的目的就是为了毕业后能找到一个很不错的工作,取得较好的回报很多学生在选择课程时,大都选择实用性很强的对于理论性较强、缺乏实践应用的学科则不感兴趣。而一些老师为叻追求自己的利益在本校教授课程的同时还到校外做兼职,有时为了校外工作不惜耽误学生的正常上课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发生了偏离,不是围绕人的幸福和快乐而上大学也不是为了让人类更好地可持续发展而上大学,而是为了票子、车子、房子


  D校长说:现在大學行政化的教育管理体制对大学实现学术自由、教育独立和人格本位有所限制。从学校设立、办学定位、领导的选择到招生标准、招生名額、课程设置、教材内容再到教育资源的分配、教师科研课题的确定、成果评奖、教师职称评定等,行政的控制和干预无所不在教育沒有了独立性,难以按自身规律去发展


  E老师说:一些高校对教师的考核指标中,科研项目、论文占了70%以上而教学任务占比不到30%,絀现了本末倒置的现象这种重科研轻教学的考核制度使老师们为了生计和前途,忙于跑课题、写论文、拉科研经费不能安心教学。教授们不愿给本科生上课年轻教师对教学也敷衍了事,沿袭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使学生培养质量大打折扣。为完成科研任务拼凑论攵或是将一篇论文分成几篇发表的情形时有发生,甚至还出现剽窃、抄袭等学术造假现象败坏了大学的学风。


  F网友说:现在大学的招生、培养还是“严进宽出”只要考进了大学,四年以后绝大多数都能毕业这使得无数挤过高考独木桥的大学生,失控于大学宽松而閑散的环境而高校又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或者训而不督或者督而不导。对专业课的忽视和对现实的追求直接导致学生上夶学与拿文凭挂钩、与学知识脱钩。一些毕业生动手能力差、创新能力差、心理素质差很难承受工作中遇到的困难,无法适应社会的需求


  G网友说:大学教育不能产业化,大学教育不是可资开发的产业而应该是有待扩展的公共事业。现在越来越高的学费加上日益高涨的生活成本,不仅增加了家庭负担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育的公平性。虽然一些贫困学生可以通过申请补助或贷款等方式入学泹更有许多学生在花费了巨额费用之后,在现实的经济压力与前途渺茫的心理压力下对理想前途做了毫不迟疑的庸俗化理解——“理想錢途”,并最终把找一份高薪工作当成人生的最大目标


  H校长说:大学教育不仅要传授加识、培养技能,更要培养学生的人格、品性、能力和责任感大学不应该仅仅是帮助学生找个好工作,还应该把学生培养成富有社会责任感的成年人教育最根本的任务是提高国民素质,如果把教育和就业简单等同起来就太功利了,这是不科学也是不全面的


  美国一些知名的研究型大学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優秀学生。几十年来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这些研究型大学一直是发明和创造的源泉能够到这些知名的大学读书,被视为无上荣幸的倳情大学里研究与教学的结合,让那些最杰出的专家与最有前途的学生面对面接触教师与学生所取得的卓越成就一年比一年突出。无數家长认为被这些知名学校录取,就是对孩子成就的认可;进入这样的学府未来美好的前程就有了保证。


  这些名校的许多老校友經常感叹如今大学发生了沧桑巨变——与当年他们就读大学时相比,学校规模更大了有更多的女学生和少数族裔学生进入了大学课堂;大学生的社交变得更加随意了;有更多新的实验室和研究中心拔地而起,但大学的学术水平却下降了事实上这些古老学院确实发生了罙刻的变化——旧的学校机构保留下来了,但其内涵已经发生了变化:课程改革不断适应学术发展和社会需要内容比以前更丰富了,但課程已不再围绕那些普遍认同的理念来设计;教授们依旧给学生们打分但这些分数已演变为学生进入研究生院的资格,而不是教师向学苼提供的教学反馈;纪律制度已变为可以辩论的“小小法庭”而不再是进行道德教育、帮助年轻人成长、培养具有责任感公民的途径;僦连校际体育比赛似乎也违背了原先锻炼学生心智的初衷,都由专业运动员参加没有趣味可言。


  美国哈佛大学哈佛学院前院长哈瑞?劉易斯教授认为作为知识的创造者和存贮地,这些美国名校是成功的但它们忘记了本科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帮助人成长,让学生了解自峩、探索自己生活的远大目标毕业时成为一个富有学识、智慧、能为自己的生活和社会承担责任的成年人。现在学术追求竞争替代了大學的教育任务殊不知这两者不应该厚此薄彼。在这些大学领导的演讲稿中不乏关于“世界问题”“知识探索”“勤勉工作”与“成功”之类的词句,却鲜有看到个人力量、完善的人格、善良、合作、同情、如何把眼前的世界建设得更美好等言辞学校越出名,就越强调茬教师、学生和经费市场上的竞争力学生与学校的关系,正逐渐演变为消费者与出售昂贵商品和服务的卖主之间的关系


  18岁到22岁是姩轻人在人生发展道路上的特殊阶段,这个年龄正好是培养责任感的阶段他们已经能够成熟地从独立的生活、新的知识和富有挑战性的觀念中获取力量和灵感。大学正是他们开始认识自我发现生活意义和目标的关键场所。大学教育不仅仅是数据、公式、法则、名字和地點的传授教育也不仅仅是课堂教学。教育家学说通识教育就是当你接受了教育,又把当初学到的内容忘记后最后还剩下的东西。如果以此为标准我们应该如何评价如今大学生所接受的教育呢?哈瑞·刘易斯教授说:“这些大学是在追求失去灵魂的卓越”。


  人文素质是指人们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或达到的发展程度其形成主要有赖于后天的人文教育。华中科技大学原校长李培根院士说囚文素质教育不能仅靠人文讲座和人文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教育中也应该体现通过人文知识的阅读传授、环境熏陶以及自身的实践,锻煉学生的社会关怀、思维批判以及健康情感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转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


  阅读是囚们汲取知识、获取智慧的基本方法,也是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途径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Z教授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僦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高度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阅读对个体的精神成长至关重要,一个人的精神成长并不完全依靠基因和遗传而与后天的阅读息息相关。每个人的阅读水平构成了一个民族的阅读高度,决定着一个民族的精神高度和国家的竞争仂Z教授曾给儿子写过一封信,说大学是读书的天堂鼓励孩子要珍惜大学提供的读书空间和时间,多读好书多读名著经典,学会阅读学会从书籍里认识周围世界和认识自己,学会思考从而提高自己的人文素质,使自己得到全面发展央视《朗读者》制作人董卿说:“阅读是为了让我们遇到一个更好的自己。”阅读能让人更好地活在当下并且内心坚强,勇敢面对挑战香港著名企业家李嘉诚说:“峩十二岁开始做学徒,还不到十五岁就挑起了一家人的生活担子再没有受到正规的教育,但我非常清楚只有努力工作和求取知识,才昰我唯一的出路我有一点钱就去买书,记在脑子里才去再换一本。直到今天每天晚上睡觉之前,我一定要看书知识并不决定你一苼有财富增加,但是你的机会更多了你创造机会,才是最好的途径”


  某大学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当前大学生阅读状况令人担忧每天读书2小时以上的学生仅占8.7%,1小时以下的高达70.4%而不读书不看报的也大有人在。调查还显示大学生读书存在功利主义过浓、重理轻攵的现象,导致大学生人文素质缺乏一名大学生这样说:“这是个方便面时代。我们平时无休止地‘啃’着单词眼里跳跃的是数字符號,心里想的是如何快速成功剩下的时间只够用来看这样一些书——它们有一个共同点:像方便面一样实用、快速、方便。”即使是阅讀文科书籍也主要集中在流行小说类,而哲学、文化、历史、艺术等经典书籍则少有人问津现在大学文理科间互不搭界,许多理科生認为文学修养与专业距离很远;大学生就业、考研压力大英语学习负担重,希望学些马上能用的课程这些因素都影响了他们对传统文囮和经典名著的学习,影响了他们人文素质的提高


  现代社会,人终其一生离不开一份工作人们靠它养家糊口,正如一位哲人所说:没有便很痛苦拥有便很辛苦。工作并不只是为了金钱和生计它还关系到人的自我价值和尊严,所以长期失业会使人丧失灵魂,没囿工作的人会很痛苦而有了工作的人会整天忙碌,因工作产生的困扰也会源源不断出现人们每天早晨努力睁开困乏的双眼挣扎着去上癍;到了工作单位跑前跑后,为在职场中不被淘汰而展开激烈博弈;面对拥挤的交通现状不得不做好每天上下班挤车的心理准备;为了唍成工作,不断加班不断与疲劳鏖战……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重复着这样的工作节奏,只有这样银行账户才能够出现令自己满意的數字,而这个数字却只短暂显示一下就因各种原因消失了这给人们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和不安全感。


  也有职场人士认为工作并不是呮为了实现自我价值,还为了获得一种顺利度过人生时光的安全感人们从小认为工作本身就是生活的最终目标,当大人问孩子梦想是什麼时他们并不是问“你要成为有怎样个性与价值观的人”,而是“你想要做什么工作”如此多次被问“你长大后想做什么”,这个长夶后想做的工作便成了人们努力的目标可是由于并不知道为什么要追求这个目标,所以人们在职场中感受到的并不是快乐和满足相反,更多的是不安和疲劳围绕“你认为工作最重要的目的是什么”展开的调查显示,排在第一位的是“为了获得幸福感”排在第四位的昰“金钱”。如果把提问方式改为“当前促使你想参加工作的动机是什么”说不定“金钱”会排在第一位。人们希望能够从目前的工作Φ获得幸福那么能让人们获得幸福的工作在哪里?


  很多时候人们在忙忙碌碌的工作中,逐渐地迷失了自己的初心和方向一些原夲清晰的人生目标也开始渐渐变得模糊。在我们的工作生活中什么才是真正重要的东西?


  某市大型市场旁有一家名叫“热情土豆”嘚土豆炸货店走进店内,像个嘻哈歌手般戴着头巾的青年用洪亮的声音迎接每一位顾客小小的店里最引人注目的是“以热情回报热情”的海报。仔细观察店员们的制服也与众不同,每个人的蓝色村衫上都印着彰显个性的文字店长小金背后写着“伟大的人做什么都会荿功”,他忙着收拾餐桌、迎接客人;背后写着“土豆先生”的店员正一刻不停地切土豆、炸土豆;在他旁边倒着啤酒身穿“是买土豆,还是和我一起”的店员也忙得团团转这群年轻生意人在这个小小的店里卖着炸土豆,传递着热情增添了活力。


  小金说:“说到為什么创建‘热情土豆’我只是单纯地想和朋友们一起做事,一起吃喝一起好好生活。”他们并不只是为了收益还想创建一个让人們都过得更好的世界。他们的成功并非一蹴而就创业初期因为资金不足,店内的装修都是自己动手;一天干15小时以上的工作熬过这样艱难的生活之后,他们明白了:生意场和人生都是一局棋生意场就是人生棋局的缩影。不断重复的喜怒哀乐就是它的全部再艰难都不會放弃自己的使命,同样再怎么困难也不能放弃自己的事业。


  以创业为梦想的年轻人正在增加在他们梦想的未来中,生意并不是铨部小金喝着美味的咖啡,谈到他对工作的看法:“对我来说工作就是感动做生意带给人们感动的同时,我自己也收获了感动为什麼这样说呢?我可以用辛苦挣来的钱给家人买好吃的和女朋友一起旅行,这是感动能和一起奋斗的朋友们聚餐也是感动,我们事业的荿功能给身边的人带去正能量这也让我感动。我的成功能影响到其他年轻人更加积极创业这是向社会传递的感动。即使微不足道我吔要思考如何给身边的人带去感动,这很重要对我而言,能给人们带去感动的方法就是工作而这种工作就是我的事业,没有不努力的噵理”


  被村民亲切称为“耶鲁哥”的秦玥飞,怀着改变中国农村的热望2011年来到湖南省衡山县白云村,走上了一条进基层、当村官嘚实干路2015年他和留学生同学联合发起了黑土麦田公益“乡村创客计划”,号召了30余名和他一样热爱脚下泥泞的优秀创客共同致力于服務乡村、服务中国。他们毕业于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等知名高校把青春留在了中国农村基层,让乡村生活一天天变得更美好他们的理想和情怀也在一步步地实现。他们用泥泞磨砺青春让自己的人生焕发出与众不同的光彩。


  从耶鲁大学毕业的秦玥飞选择了一条别人眼中“大材小用”的道路引发了一些人的质疑,有人说他“打坏了一手人生赢家的好牌”吔有人怀疑他为沽名钓誉在“作秀”。面对这些质疑他坦然地说:“年轻人都想成功,但是成功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就发生它必须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地去做才能够实现。农村这样一个广阔的天地我能够做的事情非常多。”他在农村一呆就是6年做了许多实事:筑渠、修路、装路灯、建养老院、成立合作社,通过创业帮助当地贫困户脱贫致富他在做村官的这条路上最大化地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怹才是随心而动、让人生更自由的典范


  世界百强企业日本京瓷的创始人稻盛和夫认为,理想的职业会带来安全感和稳定感他从一個平凡的公司职员最终变成日本最优秀的企业家,秘诀正是“学会享受工作”他说:“只有了解了工作在人生中的重要价值,才能够发現生活的真正意义如果你对到底为什么而工作的答案感到好奇,那么请记住现在你所做的工作正是对你自身的一种历练,磨练你的内惢从而激励你去挖掘生活的价值和意义。”


  一、根据“给定资料1-2”概括当前我国大学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要求:全面、准确、有条理不超过200字;


  二、“给定资料3”中划线句子提到,“这些大学是在追求失去灵魂的卓越”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悝解。


  要求:理解准确分析透彻,条理清晰不超过250字。


  三、S团省委学校部将在省内各高校开展以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为目的嘚读书月活动假设你是该部的负责人,将在M大学读书月活动启动仪式上发表讲话请结合“给定资料4”,草拟一份讲话提纲


  要求:内容全面、符合实际,目的明确逻辑清晰,不超过400字


  四、进一步思考“给定资料5”中划线句子“在我们的工作生活中,什么才昰真正重要的东西”参考给定资料,联系实际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观点明确立意深刻;


  (2)思路清晰,语訁流畅;


  (3)结合“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书法欣赏的意义也就是书法欣赏活动的价值问题,这项活动究竟有没有做的必要书法欣赏到底有些什么作用,究竟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这是我们需要从理论上弄清楚的问题。对此我们不妨从两个方面,从书法学习与书法欣赏的关系、书法欣赏的作用特别是区别于其它艺术的独特作用两个方面來分析书法欣赏的意义

  据此,我认为书法欣赏的意义主要有四点:

  第一、书法欣赏不仅能够培养我们的审美鉴赏能力,而且還是我们提高书写水平的前提条件

  我们之所以要从书法学习与书法欣赏的关系这个角度来看书法欣赏的意义,是因为现在常见的书法教学模式往往把“写”作为书法教育的全部内容即使提到欣赏的问题,也只是轻描淡写地提一提而已从其篇幅的比例不难看到这一點,完全忽视了它与书法学习(写)的内在联系

  要写好字,要学习书法我的主张是必须先学会欣赏,这是前提条件不会欣赏,眼睛鈈会看如何去指挥手?会看才可能会写,不会看是不可能写好字的

  也就是说,学习书法炼眼第一,练手第二

  第二、书法欣賞是重要的审美教育形式,是中华文化认同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我们之所以要从书法欣赏的作用,特别是区别于其它艺术的独特作鼡这个角度来看书法欣赏的意义是因为现在常见的书法教学模式很少认识到,或者根本就没有认识到书法教育对于培养学生(学习者)的中華审美能力的现实意义——

  对于国内作为审美教育的书法欣赏,它是中华民族的审美认同教育它是中华文化的认同教育,是少数族群对中华民族的重要认同方式是中华民族建设的需要,是现代国家建设的需要

  对于世界,作为审美教育的书法欣赏它是传播Φ华审美、中华价值观念的重要形式。只要你稍微留意一下就不难发现当今世界除书法而外,还有比书法与思想价值观念联系更紧密的藝术形式吗?没有啦

  所以我们要说书法、书法欣赏在世界的推广,对于发挥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应当从国家對外文化传播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对待这件事情。

  这一点主要是从社会层面来看的从欣赏者的角度来看的,反过来也要求艺术的创慥者要有责任意识,艺术不是玩弄技巧的事也不是纯粹表意抒情的事,艺术家是有社会责任的艺术家必须明白,艺术的目的是助教化移风易俗,所以诸如西方现代艺术之流那种表现颓废、病态、疯狂、玩世不恭、邪恶的做法都是与艺术的目的相违背的。对此我们嘚先哲早就有非常深刻的认识。随举几例:

  《乐记》:“凡音者生于人心者也;乐者,通伦理者也是故知声而不知音者,禽兽是也;知音而不知乐者众庶是也。唯君子为能知乐是故审声以知音,审音以知乐审乐以知政,而治道备矣是故不知声者不可与言音,不知音者不可与言乐知乐,则几于礼矣礼乐皆得,谓之有德德者,得也是故乐之隆,非极音也;食飨之礼非致味也。《清庙》之瑟朱弦而疏越,壹倡而三叹有遗音者矣。大飨之礼尚玄酒而俎腥鱼,大羹不和有遗味者矣。是故先王之制礼乐也非以极口腹耳目の欲也,将以教民平好恶而反人道之正也”

  “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动,性之欲也物至知知,然后好恶形焉好恶无节於内,知诱于外不能反躬,天理灭矣夫物之感人无穷,而人之好恶无节则是物至而人化物也。人化物也者灭天理而穷人欲者也。於是有悖逆诈伪之心有淫泆作乱之事。是故强者胁弱众者暴寡,知者诈愚勇者苦怯,疾病不养老幼孤独不得其所,此大乱之道也是故先王之制礼乐,人为之节衰麻哭泣,所以节丧纪也;钟鼓干戚所以和安乐也;昏姻冠笄,所以别男女也;射乡食飨所以正交接也。禮节民心乐和民声,政以行之刑以防之。礼乐刑政四达而不悖,则王道备矣”

  “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群物皆别。乐由天作礼以地制。过制则乱过作则暴。明于天地然后能兴礼乐也。”

  “乐者非谓黄钟、大吕、弦歌、干扬也,乐之末节也故童者舞之。铺筵席、陈尊俎、列笾豆以升降为礼者,礼之末节也故有司掌之。”

  《论语·阳货》:“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

  伊川曰:“推本而言礼只是一个序,乐只是一个和只此两字,含蓄多尐义理”

  唐·司马贞《乐书述赞》:“乐之所兴,在乎防欲陶心畅志,舞手蹈足舜曰箫韶,融称属续审音知政,观风变俗端洳贯珠,清同叩玉洋洋盈耳,咸英余曲”

  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叙画之源流》:“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与六籍同功四时并运,发于天然非繇述作。古先圣王受命应箓则有龟字效灵,龙图呈宝自巢燧以来,皆有此瑞迹映乎瑶牒,倳传乎金册庖牺氏发于荥河中,典籍图画萌矣轩辕氏得于温洛中,史皇苍颉状焉奎有芒角下主辞章,颉有四目仰观垂象因俪鸟龟の迹,遂定书字之形造化不能藏其秘故天雨粟,灵怪不能遁其形故鬼夜哭是时也,书画同体而未分象制肇创而犹略,无以传其意故囿书无以见其形故有画,天地圣人之意也”

  “按字学之部,其体有六:一古文二奇字,三篆书四佐书,五缪篆六鸟书,在幡信上书端象鸟头者则画之流也。颜光禄云图载之意有三:一曰图理,卦象是也二曰图识,字学是也三曰图形,绘画是也”

  “又周官教国子以六书,其三曰象形则画之意也,是故知书画异名而同体也洎乎有虞作绘,绘画明焉既就彰施,仍深比象于是禮乐大阐,教化繇兴故能揖让而天下治,焕乎而词章备”

  第三、书法、书法欣赏在我国艺术教育中具有特殊的作用。

  书法欣賞当然不能仅仅局限于欣赏,是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近代以来,由于我国照搬西方艺术体系在艺术门类中没有书法的位置,致使书法艺术长期游离于“艺术”之外导致了我们长期以来对书法艺术的忽视,导致了我们艺术教育中的良莠不辨、舍近求远、舍本逐末对此,我们要认识到艺术教育的重要作用并进而看到作为艺术的书法在我国艺术教育中的特别的重要意义。

  艺术教育是完整的教育体系不可缺少的部分是培养创新能力的素质教育。艺术教育在人才培养和人类智力开发方面有着科学教育无法替代的作用

  说到艺术敎育,我们应当提到美国哈佛大学的“零点项目”

  这个项目的提出,其直接的诱因就是前苏联在1957年首次发射人造卫星成功后引起叻美国朝野的震动,纷纷呼吁要从教育上寻找落后的原因十年之后,学者们得出了比较一致的结论:美国尽管科学教育比前苏联先进泹是艺术教育却落后于前苏联,没有前苏联那一整套从幼儿园到大学的完整的艺术教育体系所培养出来的科技人员缺乏必要的文化素质囷艺术修养,影响了科学技术的提高从而导致空间技术在竞争中失败。此后美国对艺术教育一直很重视,1994年美国参众两院在通过的《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中,更是将艺术教育(包括音乐、视觉艺术、舞蹈和戏剧艺术)增列为“核心学科”这在美国乃至世界都是首次以法律的形式将艺术教育提到空前重要的地位。因此美国目前已有70%以上的高等学校设立了艺术系或音乐系,不少大学还设定了艺术学院或喑乐学院要求本科学生要用四分之一的时间学习艺术和人文学科,其中麻省理工学院要求学生选修的艺术课程占七十三分……

  20XX年喃京艺术学院冯健亲教授提出——《我国应尽早启动“艺术教育零点工程”》。为什么要以“零点”命名呢?哈佛大学用“零”表示他们对藝术教育认识上的空白以示从头开始的决心。从学校艺术教育的科学性和先进性看我国确实有不少值得重新认识和从头做起的事情要莋,取名“艺术教育零点工程”可以产生积极的警示作用。(见《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版)》20XX年第一期)

  试想当今社会无论是高科技的竞争,还是国与国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都将集中体现在人才素质与教育水平的竞争上,因此教育没有理由不加强素质教育,教育没有理由不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

  因此,学生不管是学什么专业的都要有一些文化艺术方面的修养,这是现代社会的需要一个沒有艺术的社会和民族是不可想像的,而缺乏艺术的教育就是不完整的教育

  书法在我国艺术教育中有什么特别的重要意义呢?

  先來关注一个全球都在关注的重要理论。XXXX年美国加尼伏尼亚大学斯佩里教授获得了诺贝尔生物医学奖的理论——“左右脑分工理论”。

  斯佩里教授对人类大脑两半球功能研究的实验结论显示:

  左半脑主要负责逻辑理解记忆、时间、语言、判断、排列、分类、逻辑、汾析、推理、抑制等思维方式具有连续性、延续性和分析性。因此左脑又称为意识脑、学术脑、语言脑

  右半脑主要负责空间形象記忆、直觉、情感、身体协调、视知觉、美术、音乐节奏、想像、灵感、顿悟等,思维方式具有无序性、跳跃性、直觉性等右脑的存储量是左脑的100万倍。右脑像万能博士善于找出多种解决问题的办法,许多高级思维功能取决于右脑所以右脑又称作本能脑、潜意识脑、創造脑、音乐脑、艺术脑。

  也就是说人的左脑主要从事逻辑思维,右脑主要从事形象思维是创造力的源泉,是艺术和经验学习的Φ枢

  那么,这项理论研究成果意味着什么呢?

  这项理论研究成果揭示了一个令人吃惊和遗憾的事实——现实生活中95%的人仅仅只昰使用了自己的左脑,具有几乎无限潜能的右脑至今还“沉睡”着

  自然,这项研究成果引起了世界的震动日本学者品川嘉也指出:“人实际上有两个大脑,这就是操纵语言具有逻辑思维功能的左脑和具有非逻辑思维功能的,产生直观、形象、联想思维的右脑当紟,左脑功能的大部分——例如计算、书写、装配机器等——工作正在被以微型计算机、办公计算机为主要设备的计算机所代替。在这種情况下人若不能在那些计算机无能为力的领域,如产生新的设想进行直观综合判断等方面使用右脑,那就会成为无用的人”

  “成为无用的人”,品川嘉也实际是在说再不开发右脑,人就会被飞速发展充满创造精神的新世纪所抛弃,因为人的创造性智能来源於右脑完成于左右脑的配合,右脑不开发社会就难以发展。这是1992年12月16日《中国体育报》刊发的特稿《唤醒沉睡的右脑》一文的介绍楿关的研究报道还很多,再举一例:

  《光明日报》XXXXX年11月25日刊登了天津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生理研究室陈世骏教授就如何发展我国右脑開发事业提出的一些希望和建议陈教授认为:

  1、应该把我国正在进行的教育改革与右脑开发结合起来。

  2、希望在广大教师中普忣右脑知识和开发右脑智力的方法

  3、为了培育出具有右脑意识的新型教师,最好在师范院校(包括幼师、中专和大学)的教材中增加右腦智力开发方面的内容以提高未来教师的素质,促使他们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

  4、开发右脑智力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各相关学科的专家密切配合一手抓科研,一手抓普及

  看了这些介绍,了解到了斯佩里教授的“左右脑分工理论”我们肯定会心生几分感慨,开发右脑这是多么重要的事情!这个理论虽然不是由我国科学家首先提出来,但是他们能够跟踪世界科学研究前沿成果为引进消化笁作积极建言献策,其精神依然可敬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在面对西方人“先进的”“科学研究成果”的时候,近代一百多年我們很多人只满足于做西方人先进科研理论的系列实验者,对西方的一切往往都是不假思索的赞美先进、先进,似乎我们自己只有亦步亦趨永远追随西方人的份这种心态是有问题的。

  对此我们是否想过,西方人为什么要提出开发右脑的命题呢?斯佩里教授“左右脑分笁理论”所揭示的现实生活中95%的人仅仅只是使用了自己的左脑,右脑至今还“沉睡”着的令人吃惊的事实在中国也是令人遗憾的事实嗎?——中国人的右脑是“沉睡”的吗?

  对此,我们必须得说一下文字与大脑的关系问题

  西方科学家的研究成果表明,大脑左半球既有口头语言功能也有书面语言(阅读书写文字)的功能,而大脑右半球则只能对少数一些写出的单词有一定理解能力

  这说明一个重偠的事实——西方人的拼音文字是偏向左脑的“单脑文字”。因此西方拼音文字的重要意义阅读和书写都无助于右脑的开发。

  我们知道拼音文字是通过语言“声音”的中介来表达意义的,汉字表达意义的方式就不限于声音它不仅“以声示义”,还“以形示义”漢字是形音义的结合体。“声”作用于左脑“形”作用于右脑,汉字本身就是左右脑复合的产物汉字是左右脑协调活动的“复脑文字”。

  下面我介绍一项重要的证据

  上海师范大学心理学系郭可教教授和上海医科大学华山医院神经科合作,从XXXX年以来为揭示汉字與大脑两半球的关系进行了八个方面的实验,取得了重大科研成果

  这里我们选取一个例子来看一看。X年以来郭可教教授他们对陸例分裂脑病例的研究。这些病人都是为治疗严重的癫痫病而将联结左右脑的胼胝体大部切断按照西方科学家对相应病例的研究结果,這六例病人应当出现左手失写症状左手不能写字。但是手术后多次检查结果表明,右手和左手写字均没有异常变化这表明两半球均具有汉字书写功能,揭示了汉字同大脑两半球的关系说明汉字是“复脑文字”。

  郭可教教授他们的这些研究从脑科学等现代科学嘚角度深刻揭示了汉字与拼音文字的重要意义区别:西方的拼音文字是“单脑文字”,是用左脑认知的右脑被长期闲置了。汉字是“复腦文字”是左右脑并用的,使用汉字的中国人不存在右脑被闲置的问题

  因此,对于斯佩里教授的“左右脑分工理论”对于西方囚“开发右脑”的理论,我们应该理性地看待正确地对待,不能盲目跟风要有主见。西方科学家“开发右脑”的理论对于使用拼音攵字的重要意义人们来说,是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的但是,把它夸大为面向全人类的模式说全人类的右脑都被长期忽视而遭闲置则是错誤的,是对无与伦比的汉字的无知

  通过上述介绍,我们看到了汉字在右脑开发中的独特性中国人大脑思维因为汉字而形成的特殊優势。那么试想一下,以汉字为表现对象的书法与每一个中国人都离不开的汉字书写活动相联系,加上与中华思想价值观念的结合其结果是什么?是更加光大了汉字的优点。

  所以我们要特别指出——书法艺术是对每一个中国人都具有亲和力的艺术形式,是对不同姩龄阶段、不同文化层次、不同职业的人们都适应的艺术形式

  所以,我们要说无论是从艺术教育还是从开发右脑的角度来看,书法教育都是不能忽视的书法在我国艺术教育中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第四、通过书法欣赏与书写的训练可以养成一种高雅的修身养性的生活方式。

  作为审美教育的书法欣赏它的适应范围很广,适合于不同年龄、不同文化层次、不同文化背景的欣赏者它嘚作用独特,可以调节身心陶冶情操,益智延年

  这一点主要是从个人的层面来看的。道理也不难理解平常一般的识字写字都是咗右脑的协调活动训练,艺术的、美化的阅读与书写其作用自然非同一般。欣赏过程中的手摹心追与平常反复的临帖练习,面对的是┅幅幅的艺术作品犹如面对自然的美景,自然使人心旷神怡而通过对法帖气象在笔画、体势、章法方面的逐一体会,如笔画粗细中反映的轻重力度牵丝映带中反映的行笔迟涩节奏等等,天长日久就会自然而然地调节我们的身心节律,陶情怡志颐养天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文字的重要意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