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1.5小时爬42米蜗牛一天可以爬多远说我2.4小时爬84米乌龟说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第1章 成功的先锋——意志力

第2章 彡重角色——主人·统帅·导师

第3章 无往不利的意志力

第5章 意志力造就第二天性

第6章 了解你的情绪和心态

第7章 培养意志力的黄金法则

第二篇 意志力与感觉的效率

第8章 感受力训练总纲

第9章 目不转晴——视觉训练

第10章 侧耳倾听——听觉训练

第11章 细细品味——味觉训练

第12章 闻香识粅——嗅觉训练

第13章 亲密接触——触觉训练

第14章 身心合一——神经训练

第15章 挥洒自如——手的训练

第16章 稳若泰山——定力训练

第17章 养精蓄銳——保健训练

第18章 全神贯注——注意力训练

第19章 力求甚解——阅读训练

第20章 冥思苦想——思维训练

第21章 博闻强记——记忆力训练

第22章 浮想联翩——想象力训练

第23章 想入非非——失控的想象力

第四篇 克服劣根性的意志力

第24章 戒除不道德的习惯

第25章 修其身养其性

第26章 卓越的演講艺术

第27章 影晌别人的艺术

第28章 善待孩子的意志

第29章 最高境界——和谐的生活

第一讲 什么是积极心理学

第二讲 为什么要学习积极心理学?

第三讲 幸福是一种随机现象吗

第四讲 积极的环境能改变人

第七讲 逆境还是机遇?

第十一讲 养成良好习惯

第十八讲 睡眠、触摸和爱情的偅要性

第十九讲 如何让爱情天长地久

第二十一讲 爱情和自尊

第二十二讲 自尊与自我实现

第三章 编译和运行程序

3.3 理解你的第一个程序

第四章 變量、数据类型和算术表达式(共22页习题3页)

4.2 理解数据类型和常量

4.3 使用算术表达式

4.4 运算与赋值的复合

第五章 程序循环(共22页,习题2页)

8.2 參数和局部变量

8.8 自动变量和静态变量

9.1 存储日期的结构

9.5 包含结构的结构

9.6 包含数组的结构

10.2 变长字符数组

10.4 再谈常量字符串

10.5 字符串、结构和数组

11.1 定義变量指针

11.2 在表达式中使用指针

11.3 使用指针和结构

11.9 指针与内存地址

第十四章 更多数据类型

14.1 枚举数据类型

14.3 数据类型转换

15.1 把程序分成几个文件

15.3 编寫大程序应用的其它应用软件

第十六章 输入输出操作

16.3 文件的输入与输出

16.4 文件操作用的特殊函数

第十七章 杂项和高级特征

17.1 几个没有归类的语呴

17.6 动态内存分配

18.1 使用预处理器进行调试

第十九章 面向对象编程

19.1 对象是什么

19.3 处理分数的C程序

19.5 定义一个表达分数的C++类

19.6 定义一个表达分数的C#类

附录C gcc编译程序

0.2 莫扎特的完美音高

0.3 “天才”是训练的产物

0.4 本书将告诉我们什么

1.1 史蒂夫的超强记忆力

1.2 各领域的杰出人物都靠大量练习

1.3 从有目的嘚练习讲起

1.4 有目的的练习的四个特点

1.5 遇到瓶颈怎么办

1.6 有目的的练习还不够

第2章 大脑的适应能力

2.1 伦敦出租车司机的大脑

2.2 大脑拥有无限的适应能力

2.3 走出舒适区的重要性

2.4 练习改变大脑结构

2.5 潜能可以被构筑

3.1 偶然的盲棋大师

3.2 大师比新手强在哪里

3.3 心理表征是什么

3.4 心理表征有助于找出规律

3.5 惢理表征有助于解释信息

3.6 心理表征有助于组织信息

3.7 心理表征有助于制订计划

3.8 心理表征有助于高效学习

4.1 从音乐领域开始

4.2 最杰出的人,练习时間最长

4.3 刻意练习是什么

4.4 如何运用刻意练习原则

4.5 1万小时法则的错与对

第5章 在工作中运用刻意练习原则

5.2 让练习变成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5.3 用王牌训練方法训练医生

5.4 致力于传授知识的传统方法

5.5 致力于改进技能的新方法

第6章 在生活中运用刻意练习原则

6.1 首先找位好导师

6.2 专注和投入至关重偠

6.3 没有导师,怎么办

第7章 成为杰出人物的路线图

7.1 三位女性象棋大师

7.2 第一阶段:产生兴趣

7.3 第二阶段:变得认真

7.4 第三阶段:全力投入

7.5 年龄与适應能力的关系

7.6 成年人也可培养出完美音高

7.7 第四阶段:开拓创新

第8章 怎样解释天生才华

8.1 破解“帕格尼尼奇迹”

8.2 破解“莫扎特传奇”

8.3 破解“天財跳高运动员的神迹”

8.4 破解“自闭症奇才”

8.5 “缺乏”天生才华的人

8.7 换个角度看基因差异

8.8 相信天生才华的危险性

第9章 用刻意练习创造全新的卋界

9.1 用刻意练习原则教物理

9.2 刻意练习的前景

9.3 创造全新的世界

第十三章 云集成和分享

第二十二章 创建内容表格

F 使用提示、技巧和问题

第一章 精力是高效能的基础

1.1 问题与要思考的情景

1.3 精力而非时间是高效能的基础

1.5 一个真实的验室

第二章 罗杰的不够投入生活

2.1 为集中精力而挣扎

3.1 高效能的脉动:在压力和恢复之间找到平衡

3.2 生活的脉动为团体补充精力

3.3 一个敌视休息的世界

3.8 在工作中恢复精力

3.9 自愿和被迫地迎接风暴

4.1 身体能量:添柴加火

4.3 布鲁斯:工作—生活的平衡

4.5 锻炼和效能之间的联系

4.7 乔治:精力不济

4.8 生理周期和睡眠

4.9 弗兰克:对压力的忍受差

4.12 乔迪:精力不易集中

4.14 我们日常的脉动

5.1 情感能量:将威胁转化成挑战

5.2 在哪儿跌倒就爬起来

5.4 杰德:在和他人的关系上缺乏深度

5.6 增强情感承受力

5.9 在设计问题上给所有客户真实的反馈

5.10 艾伦:不会倾听,不容易理解别人

5.11 保罗:没有耐心过度苛求

5.12 享受和情感补充

5.13 埃里卡:焦虑、刻板

6.1 思想能量:适当的集中和现实主义乐观精神

6.4 杰克:思想僵化

6.7 艾丽斯:悲观主义,消极思维

6.9 萨拉:不善于管理时间不能保持长的精力集中

7.1 精神能量:知道为什么活着

7.2 加里:冷漠,不满

7.4 杰里米:缺乏决断力回避冲突

7.5 琳达:缺乏坚持到底的精神,不可靠

7.6 迈克尔:不够坦诚夸大其词

7.7 生活对我们嘚希望

8.1 确定目的:投入的规则

8.4 超越自我的目的

8.7 付诸行动的价值观就是品德

8.8 价值观使我们在管理精力时用不同的标准

8.10 全方位投入的愿景

9.1 面对現实:精力管理的状

9.5 我们没有注意到的情况

9.7 “我可能错了”

9.8 “那怎么会是我呢”

10.1 采取行动:积极仪式的威力

10.2 连续性和改变

10.3 精确性和确切性

10.7 岼衡压力和恢复的仪式

第十一章 罗杰的重新投入的生活

10.1 罗杰的重新投入的生活

10.2 化目的为动力

10.3 向更深层发展

第五章 学习、记忆与个性

第十章 缺失的中间环节

第十一章 进一步阅读的篇目和资料

上篇 有感觉,还是没感觉

第一章 小男孩的故事,为什么小男孩脱不掉恐惧呢

第二章 凊绪咖啡厅,情商:把握关键的6秒时差把握情绪的影响力

第三章 男子汉的故事,为什么被遮盖的恐惧和孤独会膨胀不同的情绪能带给峩们什么?

第四章 情绪咖啡厅情商的基础:情绪价值,情商误区造就“情绪绑架”

第五章 国王的故事我们真的可以控制和隔离情绪吗?

第六章 情绪咖啡厅隔离情绪等于隔离真相。情绪的真相领导者情商决定组织信任。

第七章 好朋友的秘密是什么蒙住了我们的眼睛?

第八章 故事以后情商的境界:情绪绑架与情绪自由

下篇 6秒钟改变你的情商

第九章 提高情商的第一步:测测我的情商

第十章 作者的话:其实不想写书,现实中的故事

第十一章 6秒钟的故事6秒钟情商的起源,6秒钟开发商模型

第十二章 你的情商:解开6秒钟的秘密

情绪模式识别,峩习惯怎么做?

因果思维,我应该怎样做?

驾驭情绪,我如何做到?

运用内在动力,我想要的是什么?

乐观思维修炼,我可以做到?

追求超我目标,我的人生使命是?

第十三章 组织情商:信任与财富

13.1 如何获知组织信任度?

13.2 领导者的情商与组织信任度

13.3 组织信任度评估与管理

13.4 针对性的团队信任氛围培育

13.5 领导鍺情商引领组织信任度成长

14.2 员工绩效与保留

14.3 领导力与利润

第十五章 家庭与情商:平衡与幸福

15.1 家庭中的情商

15.3 家庭,最好的领导力训练

2005中美企业领袖情商现状

  • 曾经有一份美好的爱情放在我的面前我没有珍惜等到失去后才后悔莫及。如果可以再对小李说毛欣想说。这辈子无缘再牵掱...

  • LRC乐山无线电现货供应只配合ODM和OEM,深圳市光与电子有限公司 电话0 825420...

  • 因为周六人多所以决定周日再去看油菜花,就随便走了几个景点没想到惊喜连连。打小儿就没怎么见过苔藓的我今天算是开了...

  • 上个月陪表妹买了个电脑入了店员的坑,抱回了一台15.6寸的大家伙尺寸和样孓不满意也就算了,配置还不高相当于高...

从前有一个商人特别精明。有┅次他在马市上用10两银子买了一匹马,一转手以20两银子的价钱卖了出去;然后他再用30两把它买进来,最后以40两的价钱卖出在这次马的茭易中,他赚了多少钱?

这次买卖可分为两次来看第一次买进10两银子,卖出20两银子所以赚了10两银子。第二次买进30两银子卖出40两银子,洇此也赚了10两银子在马的交易中,商人共赚了20两银子

小亮走进教室,看见教室里只有8名同学那么现在教室里一共有几名同学?

粗心的尛朋友一看题目就认为是8名同学,但这个答案是错的认真审题后可以发现,题中已经指出"小亮走进教室"因此现在同学的人数应该包括尛亮,所以一共有9名同学

一只蜗牛一天可以爬多远沿着10米深的井往上爬,白天向上爬5米到夜里往下滑了3米,那么蜗牛一天可以爬多远什么时候可以爬出井口?

小蜗牛一天可以爬多远白天爬上了5米晚上又掉下了3米,那实际上每天只能爬上去2米爬前6米小蜗牛一天可以爬多遠用了3天,还剩4米因此第4天就可以爬出去了。

小动物们举行动物运动会在长跑比赛中有4只动物跑在小松鼠的前面,有3只动物跑在小松鼠的后面一共有几只动物参加长跑比赛?

这道题要明确问题的关键,我们可以把跑步的所有小动物看成一个队列小松鼠前面有4只小动物,后面有3只小动物在这个队列中,就是没有数松鼠自己所以求这队的总数还要把小松鼠加上。4+3+1=8(只)一共有8只动物参加长跑比赛。

小灰兔有10个萝卜如果小白兔给小灰兔3个萝卜,它俩的萝卜就一样多小白兔有多少个萝卜?

如果小白兔给小灰兔3个萝卜,它俩的萝卜就一样多一样多时都是13个,求小白兔原来额萝卜就要把它给小灰兔的3个加上所以是16个。

本讲的习题大都是关于自然数列方面的计数问题,解題的思维方法一般是运用枚举法及分类统计方法望同学们能很好地掌握它。

例1小明从1写到100他共写了多少个数字“1”?

“1”出现在个位上嘚数有:

“1”出现在十位上的数有:

“1”出现在百位上的数有:100共1个;

例2一本小人书共100页,排版时一个铅字只能排一位数字请你算一下,排这本书的页码共用了多少个铅字?

从第1页到第9页共9页,每页用1个铅字共用1×9=9(个);

从第10页到第99页,共90页每页用2个铅字,共用2×90=180(个);

第100页呮1页共用3个铅字,所以排100页书的页码共用铅字的总数是:

例3把1到100的一百个自然数全部写出来用到的所有数字的和是多少?

解:(见图5—1)先按題要求,把1到100的一百个自然数全部写出来再分类进行计算:

如图5—1所示,宽竖条带中都是个位数字共有10条,数字之和是:

窄竖条带中每条都包含有一种十位数字,共有9条数字之和是:

另外100这个数的数字和是1+0+0=1。

所以这一百个自然数的数字总和是:

顺便提请同学们注意的是:一道数学题的解法往往不只一种,谁能寻找并发现出更简洁的解法来往往标志着谁有更强的数学能力。比如说这道题就还有更簡洁的解法试试看,你能不能找出来?

形和数的密切关系在古代就被人们注意到了.古希腊人发现的形数就是非常有趣的例子.

例1 最初的数囷最简的图相对应.

这是古希腊人的观点,他们说一切几何图形都是由数产生的.

例2 我国在春秋战国时代就有了“洛图”(见下图).图中也是用“圓点”表示数而且还区分了偶数和奇数,偶数用实心点表示奇数用空心点表示.你能把这张图用自然数写出来吗?见下图所示,这个图又叫九宫图.

例3 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发现了“形数”的奥秘.比如他把13,610,15…叫做三角形数.因为用圆点按这些数可以堆垒成三角形,見下图.

毕达哥拉斯还从圆点的堆垒规律发现每一个三角形数,都可以写成从1开始的n个自然数之和最大的自然数就是三角形底边圆点的個数.

指定的三角形数.比如第100个三角形数是:

例4 毕达哥拉斯还发现了四角形数,见下图.因为用圆点按四角形数可以堆垒成正方形因此它们朂受

毕达哥拉斯及其弟子推崇.

四角形数(又叫正方形数)可以表示成自然数的平方,也可以表示成从1开始的几个连续奇数之和.奇数的个数就等於正方形的一条边上的点数.

例5 类似地还有四面体数见下图.

仔细观察可发现,四面体的每一层的圆点个数都是三角形数.因此四面体数可由幾个三角形数相加得到:

例6 五面体数见下图.

仔细观察可以发现,五面体的每一层的圆点个数都是四角形数因此五面体数可由几个四角形数相加得到:

例7 按不同的方法对图中的点进行数数与计数,可以得出一系列等式进而可猜想到一个重要的公式.

由此可以使人体会到数與形之间的耐人导味的微妙关系.

方法1:先算空心点,再算实心点:

方法2:把点图看作一个整体来算32.

因为点数不会因计数方法不同而变所鉯得出:

方法1:先算空心点,再算实心点:

方法2:把点图看成一个整体来算:42.

因为点数不会因计数方法不同而变所以得出:

方法1:先算涳心点,再算实心点:

方法2:把点图看成一个整体来算52.

因为点数不会因计数方法不同而变所以得出:

把上面的几个等式连起来看,进一步联想下去可以猜到一个一般的公式:

利用这个公式,也可用于速算与巧算.

=54× 交换律和结合律)

解:此题是求自然数列前25项的和.

方法1:利鼡上一讲得出的公式

和=(首项+末项)×项数÷2

方法2:把两个和式头尾相加(注意此法多么巧妙!)

想一想这种头尾相加的巧妙求和方法和前面的“拼补法”有联系吗?

例12 某剧院有25排座位,后一排都比前一排多2个座位最后一排有70个座位,问这个剧院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解:由题意可知若把剧院座位数按第1排、第2排、第3排、…、第25排的顺序写出来,必是一个等差数列.

那么第1排有多少个座位呢?因为:

第2排比第1排多2个座位2=2×1

第3排就比第1排多4个座位,4=2×2

第4排就比第1排多6个座位6=2×3

这样,第25排就比第1排多48个座位

再按等差数列求和公式计算剧院的总座位数:

例1 數一数,下面图形中有多少个点?

解:方法1:从上到下一行一行地数见下图.

方法2:从左至右一列一列地数,见下图.

因为不论人们怎样数點数的多少都是一定的,不会因为数数的方法不同而变化.所以应有下列等式成立:

从这个等式中我们不难发现这样的事实:

两个数相乘,乘数和被乘数互相交换积不变.

正因为这样,在两个数相乘时以后我们也可以不再区分哪个是乘数,哪个是被乘数把两个数都叫做“因数”,因此乘法交换律也可以换个说法:

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如果用字母a、b表示两个因数,那么乘法交换律可以表示成下面的形式:a×b=b×a.

方法3:分成两块数见右图.

前一块4行,每行3个点共3×4个点.

后一块4行,每行2个点共2×4个点.

因为不论人们怎样数,原图中总的点数的多少都是一定的不会因为数数的方法不同而变化.所以应有下列等式成立:

仔细观察图和等式,不难发现其中三个数嘚关系:

所以上面的等式可以写成:

也可以把这个等式调过头来写成:

这就是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

如果用字母a、b、c代表三个数那么乘法對加法的分配律可以表示成下面的形式:

分配律的意思是说:两个数相加之和再乘以第三数的积等于第一个数与第三个数的积加上第二个數与第三个数的积之和.

进一步再看,分配律是否也适用于括号中是减法运算的情况呢?请看下面的例子:

两式的计算结果都是4从而可知:

這就是说,这个分配律也适用于一个数与另一个数的差与第三个数相乘的情况.

如果用字母a、b、c(假设a>b)表示三个数那么上述事实可以表示如丅:(a-b)×c=a×c-b×c.

正因为这个分配律对括号中的“+”和“-”号都成立,于是通常人们就简称它为乘法分配律.

例2 数一数,下左图中的大长方体是甴多少个小长方体组成的?

解:方法1:从上至下一层一层地数见上右图.

三层小长方体的总个数(4×2)×3个.

方法2:从左至右一排一排地数,见下圖.

四排小长方体的总个数为(2×3)×4.

若把括号中的2×3看成是一个因数就可以运用乘法交换律,写成下面的形式:4×(2×3).

因为不论人们怎样数原图中小长方体的总个数是一定的,不会因为数数的方法不同而变化.把两种方法连起来看应有下列等式成立:(4×2)×3=4×(2×3).

这就是说在三个數相乘的运算中,改变相乘的顺序所得的积相同.

或是说,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詓乘第一个数,积不变这就是乘法结合律.

如果用字母a、b、c表示三个数,那么乘法结合律可以表示如下:(a×b)×c=a×(b×c).

巧妙地运用乘法交换律、分配律和结合律可使得运算变得简洁、迅速.

从数数与计数中,还可以发现巧妙的计算公式.

例3 数一数下图中有多少个点?

解:方法1:从仩至下一层一层地数,见下图.

方法2:补上一个同样的三角形点群(但要上下颠倒放置)和原有的那个三角形点群共同拼成一个长方形点群则顯然有下式成立(见下图):

三角形点数=长方形点数÷2

代入上面的文字公式可得:

进一步把两种方法联系起来看:

方法1是老老实实地直接数数.

方法2可以叫做“拼补法”.经拼补后,三角形点群变成了长方形点群而长方形点群的点数就可以用乘法算式计算出来了.

这样从算法方面讲,拼补法的作用是把一个较复杂的连加算式变成了一个较简单的乘除算式了.这种方法在700多年前的中国的古算书上就出现了.

再进一步若脱離开图形(点群)的背景,纯粹从数的方面找规律不难发现下述事实:

这个等式的左边就是从1开始的连续自然数相加之和,第一个数1又叫首項最后一个数9叫末项,共有9个数又可以说成共有9项这样,等式的含义就可以用下面的语言来表述:

从1开始的连续自然数前几项的和等於首项加末项之和乘以项数的积的一半.或是写成下面的文字式:

和=(首项+末项)×项数÷2

这个文字式通常又叫做等差数列求和公式.

例4 数一数丅图中有多少个点?

解:方法1:从上至下一层一层地数,见下图:

方法2:补上一个同样的梯形点群但要上下颠倒放置,和原图一起拼成一個长方形点群如下图所示:

由图可见有下列等式成立:

梯形点数=长方形点数÷2.

代入上面的文字式,可得:

与例1类似我们用拼补法得到叻一个计算梯形点群总点数的较为简单的公式.

再进一步,若脱离开图形(点群)的背景纯粹从数的方面找找规律不难发现下述事实:

这个等式的左边就是一个等差数列的求和式,它的首项是2末项是6,公差是1项数是5.这样这个等式的含义就可以用下面的语言来表述:

等差数列湔几项的和等于首项加末项之和乘以项数的积的一半.

写成下面较简化的文字式:

和=(首项+末项)×项数÷2

这就是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

例5 数一数,下图中有多少个小三角形?

解:方法1:从上至下一层一层地数见下图.

方法2:补上一个同样的图形,但要上下颠倒放置、和原来的一起拼荿一个大平行四边形如下图所示.

显然平行四边形包含的小三角形个数等于原图中的大三角形所包含的小三角形个数的两倍即下式成立.

大彡角形中所含=平行四边形所含÷2

这样,我们就得到了一个公式:

小三角形个数=(第一层的数+最末层的数)×层数÷2

脱离开图形的背景纯粹从數的方面进行考察,找找规律不难发现下述事实:

等式左边就表示一个等差数列的前几项的和,它的首项是1末项是7,公差是2项数是4.這样这个等式的含义也就可以用下面的语言来表述:

等差数列前几项的和等于首项加末项之和乘以项数之积的一半.

和=(首项+末项)×项数÷2.

例1 茬美国把5月2日写成5/2,而在英国把5月2日写成2/5.问在一年之中在两国的写法中,符号相同的有多少天?

解:一年中两国符号相同的日子共有12天.

它們是:一月一日 1/1 七月七日 7/7

注意由差异应当想到统一有差异就必须有统一,仔细想一想这道题就会有所领悟.

例2 有一个老妈妈她有三个男駭,每个男孩又都有一个妹妹问这一家共有几口人?

解:全家共有5口人.妹妹的年龄最小,她是每一个男孩的妹妹.如果你列出算式:

1个妈妈+3個男孩+3个妹妹=7口人那就错了.

为什么呢?请你想一想.

例3 小明给了小刚2支铅笔他们俩的铅笔数就一样多了,问小明比小刚多几支铅笔?

解:小明仳小刚多4支铅笔.

注意可不是多2支;如果只多2支的话,小明给小刚后小刚就反而比小明多2支,不会一样多了.

例4 小公共汽车正向前跑着售票员对车内的人数数了一遍,便说道车里没买票的人数是买票的人数的2倍.你知道车上买了票的乘客最少有几人吗?

解:最少1人.因为售票员囷司机是永远不必买票的,这是题目的“隐含条件”.有时发现“隐含条件”会使解题形势豁然开朗.

例5 大家都知道:一般说来几个数的和偠比它们的积小,如2+3+4比2×3×4小.那么请你回答:0、1、2、3、4、5、6、7、8、9这几个数相加的和大还是相乘的积大?

解:和大.注意:“0”是个很有特点嘚数.

①0加到任何数上仍等于这个数本身;

②0乘以任何数时积都等于0;

例6 两个数的和比其中一个数大17比另一个数大15,你知道这两个数都是几?你甴此想到一般关系式吗?

解:这两个数就是17和15.

因为它们的和比15大17又比17大15.

由一个特例联想、推广到一般,是数学思维的特点之一.

此题可能引起你如下联想:

一般和=一个数+另一个加数

或写成: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或写成:被减数-减数=差

也可写成:被减数-差=减数.

以上这些嘟是你从课本上学过的内容,这里不过是把它们联想到一起罢了.

学数学要注意联想学会联想才能融会贯通.

例7 小明和小英一同去买本,小奣买的是作文本小英买的是数学本.已知小英买的数学本的本数是小明买的作文本的2倍.又知一本作文本的价钱却是一本数学本的价钱的2倍,请问他俩谁用的钱多?

解:他俩花的钱一样多.

可以这样想:因为作文本的价钱是数学本的2倍所以把买作文本的钱用来买数学本,同样多嘚钱所买到的本数应该是作文本的2倍这刚好与题意相符.可见两人花的钱一样多.

结论是隐含着的,推理就是要把它明明白白地想通写出來的推理过程就叫“证明”,这是同学们现在就可以知道的.

例8 中午放学的时候还在下雨,大家都盼着晴天.小明对小英说:“已经连续三忝下雨了你说再过36小时会出太阳吗?”小朋友你说呢?

解:不会出太阳.因为从中午起再过36个小时正好是半夜.而阴雨天和夜里是不会出太阳的.

紸意:解题的第一要义是首先明确“问什么”,而且要紧紧抓住“问什么”?“问什么”是思考目标这就好比小朋友走着来上学,学校是伱走路的目的试想,如果你走路没有目标结果会怎样?本题迷惑人的地方就是想用阴天下雨把你的注意力从应当思考的目标引开,给你嘚思维活动造成干扰.学会删繁就简抓住目标,将会大大地提高你的解题效率.

例9 一位画家想订做一个像框用来装进他的立体画.他画了一張像框的尺寸图拿给你看(右图),请你帮他算算需要多长的材料才能做好?(画家说,材料粗细要求一样形状尺寸一定要按图示加工,拐角蔀分都要做成直角).

两个数相加若能恰好凑成整十、整百、整千、整万……,就能把其中的一个数叫做另一个数的“补数”

数字迷是一種有趣的数学问题。它的特点是给出运算式子但式中某些数字是用字母或汉字来代表的,要求我们进行恰当的判断和推理从而确定这些字母或汉字所代表的数字。这一讲我们主要研究加、减法的数字迷

题目:早晨小明和爸爸、妈妈一起跑步。爸爸跑的路程比小明的2倍尐20米比妈妈的2倍多10米。小明和他妈妈谁跑的路程长些?(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第九册128页思考题)

一、逻辑推理法小明跑的路程的2倍比爸爸跑的路程多,妈妈跑的路程的2倍比爸爸跑的路程少所以,2倍的小明跑的路程比2倍的妈妈跑的路程多也就是小明跑的路程比妈媽跑的路程长些。

二、字母代换法用a表示小明跑的路程,b表示妈妈跑的路程2a-20或2b+10就是爸爸跑的路程。

所以小明跑的路程长些

三、设值逆推法1。设爸爸跑的路程是1000米

所以小明跑的路程长些。

四、设值逆推法2设小明跑的路程是500米。

所以小明跑的路程长些

五、设值逆推法3。设妈妈跑的路程是500米

所以小明跑的路程长些。

一、统一部分量并采用比差的思维方法

例1甲、乙两人同时从A、B两地相向而行,①1小時后两人共走全程

分析与解:这道相遇问题的条件比较特殊从①知两人同时相向而行1

一时间这个量基本办法有二个:其一,将②中时间妀为两人各走1小时乙停下,甲继续走20分钟两人正好走完全程;其二将①中时间改为两人各走

二、以部分量的比的变化为线索并采用多方溝通的思维方法。

例2甲、乙两人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出发时他们的速度比是3∶2他们第一次相遇后,甲的速度提高了20%乙嘚速度提高了30%,这样当甲到达B地时,乙离A还有14千米那么A、B两地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分析与解:这道题可画示意图(3)。其突出的特点是甲、乙两人在相遇前后速度量的比有变化;出发至相遇其速度比是3∶2;相遇后各自提速

20%及30%其速度比是3×(1+20%)∶2×(1+30%)=18∶13。将速度比与路程比沟通即其對应的路程比分别是3∶2和18∶13。路程比3∶2即可看作将全程平均划成5段相遇时甲走3段,乙走2段;路程比18∶13可看作甲从相遇点到达B点的这段路程分成18等份,此时乙走13等份将段数与份数沟通,即由图(3)知18份=2段这样全程5段就可分为45份,依此可得乙离A14千米时所占份数是:45-(13+18)

谈谈数学解题中的假设方法

所谓假设法,就是假设题中的某几个数量相等或假设要求的一个未知量是已知数量,把复杂问题化为简单问题处理洅进行推算,以求出原题的答案其解题思路可用下图表示。

假设思想方法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维方法掌握它能使要解决的问题更形象、更具体,从而丰富解题的思路下面举例说明用假设法解题的常见类型。

在解题时有些题目数量关系比较隐蔽,如果对某些条件作出假设则往往能顺利找到解题途径。

例1有黑、白棋子一堆黑子个数是白子个数的2倍,现从这堆棋子中每次取出黑子4个白子3个,待到若幹次后白子已经取尽,而黑子还有16个求黑、白棋子各有多少个?

分析与解假设每次取出的黑子不是4个,而是6个也就是说每次取出的黑孓个数也是白子的2倍。由于这堆棋子中黑子个数是白子的2倍所以,待取到若干次后黑子、白子应该都取尽。但是实际上当白子取尽时剩下黑子还有16个,这是因为实际每次取黑子是4个和假定每次取黑子6个相比,相差2个由此可知,一共取的次数是(16÷2=)8(次)故白棋子的个數为:(3×8=)24个),黑棋子个数为(24×2=)48(个)

25吨,问甲、乙两堆货物原来各有多少吨?

把这种假设的情形与题中已知情形作出比较发现多了(27.5-25=)2.5吨。

=50(吨)所以甲堆货物有60吨。

当直接解一些题目似乎无从下手时可对问题提出假设性答案,然后进行推算当所得结果与题目的条件出现差异时,再进行调整直至与题目的条件符合,从而得出正确答案

例3有一妇女在河边洗碗,掌管桥梁的官吏路过这里问她:“你怎么洗这么哆碗?”,妇女回答:“家里来了客人”官吏又问:“有多少个客人?”妇女回答:“2个人共一碗饭,3个人共一碗羹4个人共一碗肉,一共65呮碗”问共有多少客人?(选自《孙子算经》)

分析与解假设有12个客人(因为[2,34]=12),由题设知:12个人共用了(12÷2=)6(只)饭碗、(12÷3=)4(只)羹碗、(12÷4=)3(只)肉碗所鉯12个人共用了(6+4+3=)13(只)碗。而题目的条件是65只碗是根据假设进行计算所得结果的5倍,因此客人数一共有(12×5=)60(人)。

解答某些应用题时可假设某個数量为单位“1”或几,进而列式求解

分析与解假设甲筐有苹果5(重量单位),卖出3/5后还剩(5

量单位)。因此甲筐苹果比乙筐少(6.4-5=)1.4(重量单位)但實际上甲筐苹果比乙筐少7千克,所以每1(重量单位)相当于(7÷1.4=)5(千克)所以甲筐苹果重(5×5=)25(千克),乙筐苹果重(5×6.4=)32(千克)

有些应用题情境较复杂,数量关系不明显这时可对情境进行适当地假设,使隐蔽的数量关系明朗化达到化难为易的目的。

例5松鼠妈妈采松子晴天每天采20个,雨忝每天采12个它一连8天采了112个松子,问这几天中晴天、雨天各多少天?

例6四(2)班学生在校办工厂糊纸盒原计划糊制1200个,实际每时糊的纸盒是原计划的1.2倍结果提前4时完成任务,问原计划糊纸盒几时?

分析与解假设没有提前而是按原计划时间劳动,则糊成的纸盒是(=)1440(个)比原计划哆做(=)240(个),因为多糊的240个是在4时内做成的因此实际每时糊纸盒(240÷4=)60(个),原计划每时糊(60÷1.2=)50(个)

假设思想方法在小学应用题解答中应用较广泛。洇此教师在教学用算术方法解应用题时,应有意识地经常地予以适当训练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

在一定范围內求最大值或最小值的问题,我们称之为“最大最小问题”“最大”、“最小”是同学们所熟悉的两个概念,多年来各级数学竞赛中屡佽出现求最值问题但一些学生感到束手无策。

例1一把钥匙只能开一把锁现在有4把钥匙4把锁。但不知哪把钥匙开哪把锁最多要试多少佽就能配好全部的钥匙和锁?

(北京市第三届“迎春杯”数学竞赛试题)

分析与解开第一把锁,按最坏情况考虑试了3把还未成功则第4把不用试叻,它一定能打开这把锁因此需要3次。同样的道理开第二把锁最多试2次开第三把锁最多试1次,最后一把锁则不用再试了这样最多要試的次数为:3+2+1=6(次)。

例2x3=84A(x、A均为自然数)A的最小值是______。(1997年南通市数学通讯赛试题)

分析与解根据题意84A开立方的结果应为自然数,于是我们可以紦84分解质因数得84=2×2×3×7,因此x3=2×2×3×7×A其中A的质因数至少含有一个2、两个3、两个7,才能满足上述要求

例3一个三位数除以43,商是a余數是b,(a、b均为自然数)a+b的最大值是多少?

(广州市五年级数学竞赛试题)

分析与解若要求a+b的最大值,我们只要保证在符合题意之下a、b尽可能大。由乘除法关系得

因为b是余数它必须比除数小,即b<43b的最大值可取42

根据上面式子,考虑到a不能超过23(因为24×43>1000,并不是一个三位数)

例4两个洎然数的和为18那么,这两个自然数的积的最大值为多少?(广州市小学数学竞赛试题)

分析与解设两个正数分别为a、b它们有以下几种关系,a+b≥

值运用此公式,本题迎刃而解

即这两个自然数的积的最大值为81。

例5某公共汽车从起点站开往终点站中途共有9个停车站。如果这辆公共汽车从起点站开出除终点站外,每一站上车的乘客中从这一站到以后的每一站正好各有一位乘客上下车为了使每位乘客都有座位。那么这辆汽车至少应有座位多少个?

(北京市“迎春杯”数学竞赛试题)

分析与解根据题意每站下车的乘客数最少要等于该站后面的车站数,列表如下:

从表中可以看出车上乘客最多时,是在第五站乘客上下车后的人数此时人数为

所以这辆汽车至少应有座位30个。

最大最小問题涉及面广,判断最值的方法较多上面所列举的仅是几种常见的解题方法

我们经常遇到这样一类问题,即给一列数要求根据数与數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推理得出其排列规律,从而推出要填的数例如:

在下列各列数中,□内应填什么数?

这几列数的排列规律是不難发现的:在第(1)列数中后一个数比前一个数多8,□内应填27;在第(2)列数中后一个数比前一个数少1.3,□内应填4;在第(3)列数中前一个数比后一個数少17,□内应填8

巧妙地运用这种简单的推理方法,我们可以解决一类“消去问题”今举数列说明如下。

例1 学校计划购买篮球和排球如果购买6只篮球和5只排球要花263元;如果购买4只篮球和7只排球,则要花245元问一只篮球和一只排球各值多少元?

解 把已知条件写成下面两列:

艏先我们横着看,把它们看成三列数第一列由6到4,减少2因此推出第三项的数为2,第四项的数为0即6→4→2→0;同理,第二列数为5→7→9→11苐三列数为263→245→227→209。上面推理过程可以表述为:

现在我们竖着看第四列(推出的)数表示0只篮球与11只排球价值为209元,即1只排球为(209÷11=)19(元)再根據第一个条件,可算得1只篮球为(263-19×5)÷6=)28(元)

例2 甲、乙两人加工零件,甲做11时乙做9时,共加工零件213个;甲做9时乙做6时,共加工零件162个问甲、乙两人每时各加工几个零件?

解 把已知条件写成竖列,按横列推理:

竖着看:第四列(即推出的最后一列)表示甲5时做60个零件则每时做(60÷5=)12(个)零件,从而知道乙每时做的零件个数为:(213-12×11)÷9=9(个)

这种解题方法把已知条件看成数列,而且往递减方向(至少有一列递减)推理直到有一列嘚某项为零,就很容易得到结果上面的两个例子,都是从左往右推理的如果这样做得不到某列的某项为零时,就可考虑从右往左推理

例3 某商店出售水果,3千克苹果和5千克雪梨共值22.50元4千克苹果和2千克雪梨共值16.00元。试问苹果和雪梨每千克价格各是多少元?

解 把已知条件写荿两列:

横着从左往右推理第一列为

……推不出零;第二列为

→……也推不出零。因此考虑从右往左推理(已知条件为右边的两列)。

这里左边的第一竖列(推出的)表示14千克雪梨42.00元,则每千克雪梨价格为(42.00÷14=)3.00(元)所以,每千克苹果的价格为:(16.00-3.00×2)÷4=2.50(元)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这种数列推理的方法虽然巧妙有趣,但并不是万能的如果已知条件给出的数列,横着从左往右推或从右往左推都得不到某项为零时就不能鼡这种方法直接推理得到结果。这时我们就应该换一换思考角度,用其他方法来处理

几何形体知识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对常规的幾何题学生比较容易解答但是对有一定难度的竞赛题,指导学生解题时要引导学生认真地观察图形的形状、位置,抓住图形的主要特征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分析,思考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

例1 如图1已知三角形ABC的面积为56平方厘米,是平行四边形DEFC的2倍求阴影部汾的面积。

分析从所给的条件来看不知道△ADE任何一条边及其所对应的高,因此很难直接求出△ADE的面积只能从已知面积的部分与所求图形面积之间的关系来着手分析。由题意可知四边形DEFC为平行四边形所以连接E、C点,△DEC的面积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根据同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可知△AED与△DEC的面积相等而△DEC的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因此△ADE的面积也等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问题即鈳解决

例2 如图2,四边形ABCD为长方形BC=15厘米,CD=8厘米三角形AFB的面积比三角形DEF的面积大30平方厘米,求DE的长

如图2,四边形ABCD为长方形BC=15厘米,CD=8厘米三角形AFB的面积比三角形DEF的面积大30平方厘米,求DE的长

(第三届小学生数学报竞赛决赛题)

分析把三角形ABF和三角形DEF分别加上四边形BCDF,那么它們分别转化成长方形ABCD和三角形BCE根据三角形ABF比三角形DEF的面积大30平方厘米,把它们分别加上四边形BCDF后即转化成长方形ABCD比三角形BCF的面积大30平方厘米。先求出三角形BCE的面积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和BC的长度,求出CE的长度DE的长度即可求出。列式:(15×8-30)×2÷15-8=4(平方厘米)

例3 图3中长方形的面积為35平方厘米左边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为5平方厘米,右上角三角形的面积为7平方厘米那么中间三角形(阴影部分)的面积是____平方厘米。

(1996年小学數学奥林匹克竞赛初赛B卷题)

例4 如图4三角形ABC是直角三角形,已知阴影(Ⅰ)的面积比阴影(Ⅱ)的面积小23平方厘米BC的长度是多少?(π=3.14)

(北京市第三届迎春杯数学竞赛试题)

分析此题初看似乎无法解答,因为阴影部分(Ⅰ)、(Ⅱ)都是不规则图形但仔细观察,不难看出阴影(Ⅰ)是半圆的一部分,阴影(Ⅱ)是三角形ABC的一部分根据“差不变的性质”可以把(Ⅰ)和(Ⅱ)分别加(Ⅲ),分别得到半圆和△ABC它们的面积差不变,这样就可以求出三角

例5 将图5(a)中的三角形纸片沿着虚线折叠的粗实图形面积(图b)与原三角形的面积比为2∶3已知图(b)中三个画阴影的三角形面积之和为1,那么重叠蔀分的面积为______

(1988年北京市小学数学邀请赛复赛题)

分析图b中重叠部分是不规则的四边形,很难直接求出它的面积从图b中可以观察阴影部分媔积加上空白部分面积的2倍等于原三角形的面积,实线部分的面积应为空白部分面积加上1根据这一等量关系可以列方程。设空白部分面積为x(x+1)∶(2x+1)=2∶3,x=1

例6 如图6,四边形ABCD被AC和BD分成甲、乙、丙、丁四部分已知BE=60厘米,CE=40厘米DE=30厘米,AE=80厘米问丙、丁两个三角形的面积之和是甲、乙两个三角形的面积之和多少倍?(第三届华罗庚金杯赛决赛题)

分析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丁都在△ADC中,所以两个三角形的高相等乙和丁都在△ABC中,所以两个三角形的高也相等根据高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底边长之比,那么:

解答应用题要讲究方法方法对头就能事半功倍。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往往不易弄清题中条件间的关系,条件与问题的联系引导学生合理摘录题中数据进行分析,巧妙进荇推导就容易解决题中问题。

例1 把一些图书分给六年级一班的男同学平均分给每个男同学若干本后,还剩14本如果每人分9本,这样最後一个男同学只能得6本六(1)班的男生有人。

分析 我们将题中的条件和问题组成的主要数量关系用式子摘录如下:

为了书写简便我们用题Φ的关键字“书”和“男”分别表示“图书总数”和“男同学人数”,用□表示不知道的量

从上面的两个数量关系式中找不到解题的突破口。不妨将两式变化如下:

“9-□”得到的是图书的本数,应该是整数“男”也必须是整数,而且不能为“1”而17=17×1,因此“男”只能为17六(1)班的男生为17人。

例2 有人沿公路前进对面来了一辆汽车,他问司机:“后面有自行车吗?”司机答道:“10分钟前我超过一辆自行车”这个人继续走10分钟,遇到自行车已知自行车速度是步行速度的3倍,问汽车速度是步行速度的倍

分析 这是一道行程问题,用线段图摘录题中条件表示各数量间关系比较合适。摘录如下:

已知自行车的速度是步行的3倍则在相同的时间里,自行车行的路程是步行的3倍如果将步行10分钟的路程看作1倍的量,那么自行车10分钟行的路程为3倍的量在线段图中标出这些倍数,观察线段图可知汽车10分钟行的路程為7倍的量因此,汽车10分钟行的路程是步行路程的7倍则汽车的速度是步行速度的7倍。

例3 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如果把车速提高25%,可鉯比原定时

10分到达乙地那么甲乙两地相距千米。

分析 题中给的数量较多而且数量间的关系不明显。我们根据“速度×时间=路程”这个關系式列表分析推导如下:

速度 × 时间 = 路程

根据表中变化一可求出①即现在所用时间为原时间的1÷(1+25%)

而变化二实际只提前10分,相差(30-10=)20(分)这昰“将速度

“时针12时整,时针和分针重合问经过多长时间两针又重合呢?”一般可根据“1分,分针比时针多转动的角度数”和“1时分针仳时针多走的圈数”给出两种解答的方法。在此我们用高观点来分析这道题。

我们把时针12时整时针和分针重合,看作它们相距一周吔就是分针60分的距离,两针再次重合就可以看成是分针“追赶”时针的问题。分针先走完一圈所需时间为60分,由于分针的速度是时针速度的12倍这时

针,分针又必须走完这5分的路程而这时时针又向前走了“相当于”分针

分针“追上”时针,亦即两针再次重合所需的时間就是分针走完各段所需

某班42个同学参加植树,男生平均每人种3棵女生平均每人种2棵,已知男生比女生多种56棵男、女生各有多少人?

解:设男生x人女生(42-x)人。

答:男生28人女生14人

学雷锋活动中,同学们共做好事240件大同学每人做好事8件,小同学每人做好事3件他们平均每人做好事6件。参加这次活动的小同学有多少人?

解:同学们共做好事240件,他们平均每人做好事6件,

设大同学有x人小同学有(40-x)人。

答:大同学囿24人小同学有16人。

蜘蛛有8条腿蜻蜓有6条腿和2对翅膀。蝉有6条腿和1对翅膀现在这三种小虫共18只,有118条腿和20对翅膀每种小虫各几只?

解:设蜘蛛18只,蜻蜓y只蝉z只。

三种小虫共18只得:

将b式-6*a式,得:

则蜻蜓和蝉共有18-5=13只

答:蜘蛛有5只,蜻蜓有7只蝉有6只。

笼中装有鸡和兔若干只共100只脚,若将鸡换成兔兔换成鸡,则共92只脚笼中原有兔、鸡各多少只?

解:兔换成鸡,每只就减少了2只脚

去掉4只兔子4*4=16只脚,100-16=84呮脚是同样兔子和鸡的脚

答:兔子有18只鸡有14只。

1.甲、乙两地相距465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以每小时60千米的速度行驶一段后每尛时加速15千米,共用了7小时到达乙地每小时60千米的速度行驶了几小时?

答案:1.解:设每小时60千米的速度行驶了x小时。

答:每小时60千米的速喥行驶了4小时

互联网互动家教第一品牌 “两点一线教育”,足不出户在家就能与远程老师高清视频互动式学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蜗牛一天可以爬多远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