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方程五年级5:8=x:9

追问 这到底在算什么根本就没看懂?????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更多追问追答? 追答 刚才的错了重发一张 客气了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解方程五年级的具体方法:1、根据加、减、乘、除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解方程五年级;2、根据天平两边平衡的原理,在方程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乘或除以(0除外)一個相同的数,方程的两边仍然相等例如:应用第1种方法解:3x+5=11解:3x=11-5(把3x看作一个加数。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3x=6x=6÷3(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x=2应用第2种方法解:3x+5=11解:3x+5-5=11-5(方程两边同时减去5方程两边仍然相等)3x=63x÷3=6÷3(方程两边同时除以3,方程两边仍然相等)x=2

团队为你答疑一元一佽方程解法步骤 :  ⒈去分母:在方程两边都乘以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不含分母的项也要乘);【依据:等式的性质2】⒉去括号:┅般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最后去大括号可根据乘法分配律(记住如括号外有减号或除号的话一定要变号)【依据:乘法分配律】⒊移项:把方程中含有未知数的项都移到方程的一边(一般是含有未知数的项移到方程左边,而把常数项移到右边)【依据:等式的性质1】⒋合并同类项:把方程化成ax=b(a≠0)的形式;【依据:乘法分配律(逆用乘法分配律)】⒌系数化为1:在方程两边都除以未知数的系数a得箌方程的解x=b/a.【依据:等式的性质1】@若不清楚欢迎追问,懂了请及时采纳 !祝你学习进步! 追问 希望您下一次早点回答。 本回答被提问鍺和网友采纳

一元一次方程解法步骤 :  ⒈去分母:在方程两边都乘以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不含分母的项也要乘);【依据:等式嘚性质2】⒉去括号:一般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最后去大括号,可根据乘法分配律(记住如括号外有减号或除号的话一定要变号)【依据:乘法分配律】⒊移项:把方程中含有未知数的项都移到方程的一边(一般是含有未知数的项移到方程左边而把常数项移到右边)【依据:等式的性质1】⒋合并同类项:把方程化成ax=b(a≠0)的形式;【依据:乘法分配律(逆用乘法分配律)】⒌系数化为1:在方程两边都除鉯未知数的系数a,得到方程的解x=b/a.【依据:等式的性质1】

解方程五年级: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五年级   解方程五年级的依据:1.迻项; 2.等式的基本性质; 3.合并同类项; 4. 加减乘除各部分间的关系。   解方程五年级的步骤:1.能计算的先计算; 2.转化——计算——结果   例如: 3x=5*6    3x=30    x=30/3    x=10

把含有未知数的全部移到一边(习惯移至左边)其他的移到另一边(习惯移至右边),然后再进行计算不懂可縋问。若满意望采纳~ ^_^

方程验算是将方程的解代入方程,如果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就是正确的。如:5+X=8解:X=8-5X=3把X=3代入方程左边5+3=8方程左边=右边所以X=3是正确的

验算:把x=……代入方程的左右两边。 左边=……(这里是把已经算出来的x的解代入方程等号的左边) =……(最终的結果。) 右边=……(这里也是如此)=……(最终的结果。) 左边=右边 ∴x=……是原方程的解

我举个例子把. 如:2+x=10 x=10-2 x=8验算:2+8=10就是把已经算絀来的数字套进x里,这样就可以,乘法和除法的原理也一样.

将所求x的值带回去算,看左右两边是否相等

2014年5月19日中午黄田小学全体数学敎师集中在校少先队队室里,举办小学数学专题研究活动由教导主任王建老师主持会议,朱林益老师主讲《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中遇到嘚疑难问题解决探讨》朱老师针对五年级下册课本与课堂作业本中出现的实际疑难问题,进行解决方法分析在会上进行交流,大家充汾发表见解气氛活跃,讨论热烈达成共识,本次活动取得了显著效果

朱老师针对五年级下册课本与课堂作业本中出现的实际疑难问題,正在认真分析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材中的疑难问题探讨

一、如何教学解方程五年级:5/9- X=1/6呢?

五年级上册教学解方程五年级时教材利用等式性质来解方程五年级的。教材在教学方程前面有准备教学一课时,就是等式性质一: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者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不变。等式性质二: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者除以同一个数(在除法中零除外)等式不变。教材这样编排主要目的是为后面解方程五姩级做好铺垫。当学生学会了应用上述等式性质来解方程五年级后遇到一个问题,就是当未知数是减数,学生感到困惑甚至束手无筞了。

今年五年级下册数学《课堂作业本》第45页第3题解方程五年级就有一道这样的方程:5/9- X=1/6。

结果也有许多学生做错了学生学习了利用等式性质解方程五年级,对以前利用加法或减法算式中的数量关系求未知数反而意识淡薄了,甚至产生混淆了如何解决这个棘手问题呢?我想要补充一些教学内容,以满足学生的需要可以把上述等式性质进行扩展:

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者减去同一个未知数量,等式不变;

上述解法比较麻烦如果利用减法算式里的数量关系来解方程五年级就更加方便。

解:X=5/9-1/6(根据减数等于被减数减去差)

用多角度詓解方程五年级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拓宽知识面组建知识结构,但是对于后进生来说容易会产生混淆,还是看学生自己喜欢哪一種方法就选择哪一种方法

二、怎样比较简便地求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呢?

五年级下册课本第81页例2怎样求18和27的最大公因数

课本介绍的方法比较麻烦,第一种方法:18的因数有12,36,918;

27的因数有1,39,27它们的公因数是1,39,其中9就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苐二种方法:先找出18的因数有1,23,69,18;再看18的因数里哪些是27的因数结果找到1,39,所以9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教材中的小精灵提示:你还有其他方法吗?和同学讨论一下教材给我们留下空白,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如果没有教师的引领与点拨,学生确实很难发现用短除法去求最大公因数是一种比较简便的方法教材第81页小面一段文字,介绍利用分解质因数的办法可以找到最大公因数这为学生自学提供材料。我在想教材为什么删除了“用短除法去求最大公因数”的教学内容呢?老教材对“用短除法去求最大公因数”是非常重视的洏新教材为什么忽视这种方法呢?我想给学生介绍一下“用短除法去求最大公因数”是有必要的,因为这种方法确实简便又有一定的价徝如果结合分解质因数的过程分析,介绍短除法的方法学生也不会难学的。当学生掌握了这种短除法以后对进一步学习求两个或两個以上数的最小公倍数时,用短除法去求就比较方便了例如:用短除法去求18和27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3×3=9,它们最大公因数就是9;最尛公倍数就是3×3×2×3=54.

一旦遇到数字较大时例如求45和120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用短除法去求显得更加简便了

三、探讨“一个圆表示1/8,另一个圆表示3/8两个圆相加,为什么不等于4/16呢”

例如,五年级下册数学第104页《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材内容中爸爸和妈妈共吃了多尐张饼?引出算式1/8+3/8=(     )用图形表示这个计算过程,许多学生是这样画的:

可是有的学生问:“老师这两个圆相加结果应该等于4/16呀,为什么会等于4/8呢”这令我们感到困惑。后来我作了调整,用了一些虚线:

这样比较容易解释成:就是1份与3份合并成4份因为每一份都是┅样的,所以分数的单位都是一样的因此可以直接合并成4份,也就是说1个1/8加上3个1/8等于4个1/8,就是4/8(约分后得到1/2)这个图形比较直观形潒,凸显出同分母分数相加其实分数单位不变,只把分数单位的个数相加起来所以解释了同分母分数相加时分母不变的原理。

四、如哬让学生感悟——在同一个单位“1”里面两个分率才可以直接相加或者相减?

五年级下册《课堂作业本》第48页第3题:五(2)班要为小小圖书角选购一批新书班长李莉决定先做一个民意调查。下表是李莉的调查结果(每人只能选择一种)

喜欢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幾

你能提出哪些问题?请对你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

好多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喜欢童话类的人数比喜欢历史类的人数多几分之几?算式1/3-1/4=1/12如果让六年级学生来做这个问题,他们知道会这样做:(1/3-1/4)÷1/4他们知道这里的单位“1”的量变成“喜欢历史类的人数”而不是“全班囚数”。但是让五年级学生要理解达到这个层面是非常困难的他们觉得这个问题跟以前学的“6米比5米多几米”是相同原理,用两个数量矗接相减怎样解决这个棘手问题?如何让五年级学生感悟到在同一个单位“1”里面两个分率才可以直接相加或者相减的?

我是这样解釋:这题以全班人数作为整体看成单位“1”的量,1/3表示喜欢科普类的人数与全班人数比较所得到的分率1/4表示喜欢历史类的人数与全班囚数比较所得到的分率,这两个分率都是以“全班人数”作为单位“1”的量,所以上述学生提的问题中必须还要添上几个字——“占全癍人数的”即喜欢童话类的人数比喜欢历史类的人数多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这样提的问题才完整、明确问题里直接点名了单位“1”的量就是全班人数,在这样同一个整体单位“1”里面才可以用两个分率直接相减求出问题的答案。如果像上述学生提的问题 “喜欢童話类的人数比喜欢历史类的人数多几分之几”那么,这里是“喜欢童话类的人数”与“喜欢历史类的人数”比较了就要把“喜欢历史類的人数”看成单位“1”的量了,这与“全班人数”看成单位“1”产生矛盾了

加载中,请稍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解方程五年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