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偷来问题难到科成为物理学家有多难了吧!什么金属与电然烧有巨大推动力!

  虽然无数次听过量子计算机嘚大名但就像所有带“量子”两字的概念,人们大多不甚了然

  量子计算机的概念1980年代提出,投入研发20年迄今还没有一台真正走絀实验室。但传说它(将来会)很厉害谷歌、、和许多初创公司在竞争,想第一个实现“量子霸权”也就是让量子计算机在一个计算任务Φ快过传统计算机。

  粗浅了解一点量子计算机的原理后你会发现其实它和我们熟知的电脑差不了多少。

  量子计算机:量子版的計算机

  “别把量子计算机想成全新的系统它就是经典计算机的扩展版,处处模仿经典计算机”安徽问天量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成为物理学家有多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甫教授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甫说经典计算机以电压高低代表数字1或0,即为一比特(bit)

  而量子计算机里对应的是量子比特(Q-bit),那可能是自旋箭头向上或向下的一个电子也可能是“立直振动”或“躺平振动”的光波……

  传统计算电路由各种“逻辑门”组成,对应的就是量子计算机的各种“量子逻辑门”都是根据一定的规则,變化存储位的0和1

  **甫说:“传统计算机是这么玩的:一排存储位写进去一个初值(比如)。接下来若干步操作每一步存储器里边的数都變换成另外一组数。走完程序停下来把里面的数读出来,比如就是计算结果。”量子计算机同样如此

  量子计算机不同之处,是丘比特(Q-bit)特别灵活没bit那么死板。它同时是0和1比如:它是六成的0和四成的1。这让它有了超能力学过一点量子力学才能理解Q-bit的奥妙。

  模糊又精确的Q-bit

  什么叫“它是六成的0和四成的1”呢

  补习一下高中物理:20世纪初的实验发现,物质细小到极限就无法被准确测量。因为测量意味着干涉哪怕你只看一眼。当对象微小到了量子级别它的状态会被观测彻底破坏。(顺便一说“一触即溃”的效应被用於量子通信。用量子来承载密码可以做到有人窃听这个密码信号,一定会被发觉)这就叫“测不准原理”。东西越小就越显得模糊。伱去测量一个电子的位置这次测出来在北京,下次测出来在天津我们只能说一个量子“大概率在北京”,“大概率自旋箭头冲上”“大概率平躺着振动”……

  这些概率,是可以多次测量确定的虽然单次测量的读数不一定。

  所以量子比特是模糊的也是精确的:同一个数时而读出0时而读出1;但多次去读,出现0的概率会趋于一个定值比如说60%。

  为什么量子计算更快

  “在传统计算机里,一个高电压叠加另一个高电压仍然是一个高电压;量子比特的叠加则不同。”**甫说

  量子比特存储的是一个矢量,就好像一个时鍾时针对应着概率。

  时针可以指向零点(量子比特读数100%是0)或指向三点(读数100%是1)。或指向一点半(50%是0,50%是1)或指向任意一个角度。

  传统計算机存储的是“”

  量子计算机存储的是“钟钟钟钟钟钟钟钟”。(请自行想象酒店大堂挂的一排钟表)

  传统计算中1和0叠加为1,洅叠加一个1得到0。

  量子计算中“三点”和“零点”叠加为“一点半”,再叠加“三点”得到的是“两点一刻”。

  比起bitQ-bit更囿表现力。一个Q-bit可蕴含无限复杂的数字在这个意义上“以一抵多”。一个Q-bit投入变换等于多位数字一起变换,即所谓“并行计算”

  并行计算潜力发挥到极限的情况下,量子计算机的算力比起传统计算机是2^n∶1。

  但要强调的是: 量子计算机的结果来自概率统计量子计算机与传统不同,它要一次次重复程序一次次地读数(每次结果都不一样)。周而复始足够多次(让概率的可信度超过99.99999%)后,统计出各量子位为1和0的比例那才是需要的数字。所以碰上不太复杂的计算任务量子计算可能比经典计算机更慢。

  有量子计算机之前数成為物理学家有多难就在畅想利用量子比特的“丰富内涵”**缩减计算时间。不过迄今数成为物理学家有多难只证明在两种场景中量子计算**赽于传统计算机。

  首先是破解RSA算法RSA是现在最常用的加密方法,其机理是利用因数分解的困难——把两个大质数相乘很简单而把乘積拆成两个质数,计算机可能得算几万年

  所以可以公开发送一个几千位的数字,并掌握它的两个质因数而不担心有人算出这两个質因数——用于制造私有的数字钥匙。

  但二十多年前Peter Shor证明一种基于量子计算机的算法可以轻松分解因数,这也让学界研发量子计算機的兴趣大增

  另一种可能的应用是“搜寻未排序的大数据库”,或者叫“大海捞针”传统计算机只能一个一个比对目标,而量子計算机则可以并行计算传统计算机用时是T的话,量子计算机用时是“根号T”前者要花费1百万小时的任务,后者一千小时就能解决

  除了以上两类计算,量子计算机还被寄希望于未来在化学、制药等领域大发神威理由是:不同于传统计算机,量子计算机是真正的模擬计算机可以重现真实的自然(物理成为物理学家有多难费曼第一个指出这点)。

  传统比特的0和1相当于黑白两色量子比特的“可以指姠任何角度的时针”就相当于全彩色谱,可显示出任何一种颜色

  如果说传统的存储器是斑马,量子存储器里就是彩虹世界是多彩嘚,用彩虹去描绘世界当然更直接,更便捷

  量子很脆弱,动不动就会崩溃

  “要将信息编码在一个非常微小的东西上去,比洳一个电子或一个原子核,都首先要把它孤立开来让它跟周边不作用。这种细微的控制是很难的”**甫说。

  各种量子载体都伴随著独特的困难比如光子时刻前进,电磁场又左右不了它操控起来很麻烦。目前研究者大概在实验几十种载体:电子、光子、陷阱里的離子……

  **甫说:“隶属中科大的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现在正副教授就有50多人,在读的博士生有150人博士后近30位,一个团队里囿很多不同的组研究的事情虽然互相可以理解,但术业有专攻比如‘做硅’的就会去研究曝光、清洗等等半导体行业关心的工艺;‘莋光’的研究激光发生器、振荡器、光纤之类。”

  “国内从1980年代初开始量子光学研究现在多了不少人,但还是个冷门专业人才稀缺。”**甫说“其实全世界人才都不够。所以谷歌花了几亿美元从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挖了一个团队过来主要研究超导量子计算机。”

  目前各大公司和研究机构仍在提升量子比特量——争取几十个量子同时稳定别太快塌陷。超导机器为了让环境接近绝对零度成夲高达成百上千万美元。工程实验机在进步但几时走到实用还不知道。

  回顾1946年第一台计算机ENIAC用了18000个电子管,那是一种抽成真空电孓飞行其中的玻璃管ENIAC重30吨,每秒钟仅计算5000次没有十多年后的半导体革命,就谈不上今天的电脑和手机

  应该说,量子计算机刚进叺它的“电子管时代”

《量子计算机刚进入它的“电子管时代”》 相关文章推荐一:量子计算机刚进入它的“电子管时代”

  虽然无數次听过量子计算机的大名,但就像所有带“量子”两字的概念人们大多不甚了然。

  量子计算机的概念1980年代提出投入研发20年,迄紟还没有一台真正走出实验室但传说它(将来会)很厉害。谷歌、、和许多初创公司在竞争想第一个实现“量子霸权”,也就是让量子计算机在一个计算任务中快过传统计算机

  粗浅了解一点量子计算机的原理后,你会发现其实它和我们熟知的电脑差不了多少

  量孓计算机:量子版的计算机

  “别把量子计算机想成全新的系统,它就是经典计算机的扩展版处处模仿经典计算机。”安徽问天量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成为物理学家有多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甫教授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甫说,经典計算机以电压高低代表数字1或0即为一比特(bit)。

  而量子计算机里对应的是量子比特(Q-bit)那可能是自旋箭头向上或向下的一个电子,也可能昰“立直振动”或“躺平振动”的光波……

  传统计算电路由各种“逻辑门”组成对应的就是量子计算机的各种“量子逻辑门”。都昰根据一定的规则变化存储位的0和1。

  **甫说:“传统计算机是这么玩的:一排存储位写进去一个初值(比如)接下来若干步操作,每一步存储器里边的数都变换成另外一组数走完程序停下来,把里面的数读出来比如,就是计算结果”量子计算机同样如此。

  量子計算机不同之处是丘比特(Q-bit)特别灵活,没bit那么死板它同时是0和1。比如:它是六成的0和四成的1这让它有了超能力。学过一点量子力学才能理解Q-bit的奥妙

  模糊又精确的Q-bit

  什么叫“它是六成的0和四成的1”呢?

  补习一下高中物理:20世纪初的实验发现物质细小到极限,就无法被准确测量因为测量意味着干涉,哪怕你只看一眼当对象微小到了量子级别,它的状态会被观测彻底破坏(顺便一说,“一觸即溃”的效应被用于量子通信用量子来承载密码,可以做到有人窃听这个密码信号一定会被发觉。)这就叫“测不准原理”东西越尛,就越显得模糊你去测量一个电子的位置,这次测出来在北京下次测出来在天津。我们只能说一个量子“大概率在北京”“大概率自旋箭头冲上”,“大概率平躺着振动”……

  这些概率是可以多次测量确定的,虽然单次测量的读数不一定

  所以量子比特昰模糊的也是精确的:同一个数时而读出0,时而读出1;但多次去读出现0的概率会趋于一个定值,比如说60%

  为什么量子计算更快?

  “在传统计算机里一个高电压叠加另一个高电压,仍然是一个高电压;量子比特的叠加则不同”**甫说。

  量子比特存储的是一个矢量就好像一个时钟,时针对应着概率

  时针可以指向零点(量子比特读数100%是0),或指向三点(读数100%是1)或指向一点半(50%是0,50%是1),或指向任意┅个角度

  传统计算机存储的是“”。

  量子计算机存储的是“钟钟钟钟钟钟钟钟”(请自行想象酒店大堂挂的一排钟表)

  传统計算中,1和0叠加为1再叠加一个1,得到0

  量子计算中,“三点”和“零点”叠加为“一点半”再叠加“三点”,得到的是“两点一刻”

  比起bit,Q-bit更有表现力一个Q-bit可蕴含无限复杂的数字。在这个意义上“以一抵多”一个Q-bit投入变换,等于多位数字一起变换即所謂“并行计算”。

  并行计算潜力发挥到极限的情况下量子计算机的算力比起传统计算机,是2^n∶1

  但要强调的是: 量子计算机的結果来自概率统计。量子计算机与传统不同它要一次次重复程序,一次次地读数(每次结果都不一样)周而复始,足够多次(让概率的可信喥超过99.99999%)后统计出各量子位为1和0的比例,那才是需要的数字所以碰上不太复杂的计算任务,量子计算可能比经典计算机更慢

  有量孓计算机之前,数成为物理学家有多难就在畅想利用量子比特的“丰富内涵”**缩减计算时间不过迄今数成为物理学家有多难只证明在两種场景中,量子计算**快于传统计算机

  首先是破解RSA算法。RSA是现在最常用的加密方法其机理是利用因数分解的困难——把两个大质数楿乘很简单,而把乘积拆成两个质数计算机可能得算几万年。

  所以可以公开发送一个几千位的数字并掌握它的两个质因数,而不擔心有人算出这两个质因数——用于制造私有的数字钥匙

  但二十多年前Peter Shor证明一种基于量子计算机的算法,可以轻松分解因数这也讓学界研发量子计算机的兴趣大增。

  另一种可能的应用是“搜寻未排序的大数据库”或者叫“大海捞针”。传统计算机只能一个一個比对目标而量子计算机则可以并行计算。传统计算机用时是T的话量子计算机用时是“根号T”。前者要花费1百万小时的任务后者一芉小时就能解决。

  除了以上两类计算量子计算机还被寄希望于未来在化学、制药等领域大发神威。理由是:不同于传统计算机量孓计算机是真正的模拟计算机,可以重现真实的自然(物理成为物理学家有多难费曼第一个指出这点)

  传统比特的0和1相当于黑白两色,量子比特的“可以指向任何角度的时针”就相当于全彩色谱可显示出任何一种颜色。

  如果说传统的存储器是斑马量子存储器里就昰彩虹。世界是多彩的用彩虹去描绘世界,当然更直接更便捷。

  量子很脆弱动不动就会崩溃。

  “要将信息编码在一个非常微小的东西上去比如一个电子,或一个原子核都首先要把它孤立开来,让它跟周边不作用这种细微的控制是很难的。”**甫说

  各种量子载体都伴随着独特的困难,比如光子时刻前进电磁场又左右不了它,操控起来很麻烦目前研究者大概在实验几十种载体:电孓、光子、陷阱里的离子……

  **甫说:“隶属中科大的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现在正副教授就有50多人在读的博士生有150人,博士後近30位一个团队里有很多不同的组,研究的事情虽然互相可以理解但术业有专攻,比如‘做硅’的就会去研究曝光、清洗等等半导体荇业关心的工艺;‘做光’的研究激光发生器、振荡器、光纤之类”

  “国内从1980年代初开始量子光学研究。现在多了不少人但还是個冷门。专业人才稀缺”**甫说,“其实全世界人才都不够所以谷歌花了几亿美元从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挖了一个团队过来,主要研究超导量子计算机”

  目前各大公司和研究机构仍在提升量子比特量——争取几十个量子同时稳定,别太快塌陷超导机器为了让环境接近绝对零度,成本高达成百上千万美元工程实验机在进步,但几时走到实用还不知道

  回顾1946年第一台计算机ENIAC,用了18000个电子管那是一种抽成真空电子飞行其中的玻璃管。ENIAC重30吨每秒钟仅计算5000次。没有十多年后的半导体革命就谈不上今天的电脑和手机。

  应该說量子计算机刚进入它的“电子管时代”。

《量子计算机刚进入它的“电子管时代”》 相关文章推荐二:梦想还是梦魇告诉你一个真實的量子计算世界

在很多人看来,量子计算机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几乎可以完成传统计算机不能完成的所有任务。然而事实上,如果量子计算机缺乏足够数量的处理单元即量子比特,以及足够的稳定性来做有用的工作这些好处就只是“纸上谈兵”。

但面对这一新興领域的无限潜力包括中国、美国与欧盟等在内的不少国家和地区都已经开始在量子计算的研究方面发力;与此同时,从国外的IBM、谷歌、英特尔到国内的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等科技巨头也纷纷加入战局

不过,就现在的情况而言真实的量子计算世界,已然成为了科成為物理学家有多难的梦想工程师的梦魇。

纽约市以北约80公里处在那个郁郁葱葱的乡村里有一个小型实验室。实验室的天花板上缠绕着佷多精致的管子和电子设备不要以为这是蒸汽朋克吊灯,实际上这堆器材是一台计算机。当然这也不是一台普通的计算机,它名为“IBM Q”是世界上最先进的量子计算机之一,而且还极有可能成为该领域历史上最重要的里程碑

要说量子计算机的前景,它的运行范围将遠远超过任何传统超级计算机的范围换句话说,它们可以通过模拟物质在原子水平上的行为发掘新的材料;或者可以通过破解一些秘密玳码对如今的加密市场造成威胁;甚至还有望通过更有效地处理数据来增强人工智能

然而经过几十年的缓慢进步,直到现在研究人员財终于构建出了足够强大的量子计算机来处理传统计算机无法完成的任务——它就是极具里程碑意义的“量子霸权”。众所周知谷歌一矗在引领这一里程碑的发展,与此同时英特尔和微软也做出了巨大的努力。此外还有一些资金充足的初创公司涉身其中,包括Rigetti ComputingIonQ以及Quantum Circuits。

尽管如此在量子计算领域,暂时还没有哪个竞争者可以与IBM相匹敌毕竟从50年前开始,该公司就已在材料科学方面取得了进步并为计算机革命奠定了基础。这也是为什么去年10月IBM Thomas J. Watson研究中心尝试对这些问题做出回答,包括量子计算机有什么好处人类真的可以构建出实用鈳靠的量子计算机吗?

为什么我们需要一台量子计算机

Charles Bennett是一位70多岁的研究员,在其1972年加入IBM时量子物理已经有50多年的历史了。据他回忆当时计算仍然依赖于由Claude Shannon在20世纪50年代于MIT建立的经典物理学和信息数学理论。Shannon根据存储信息所需的“比特”(一个由他普及但不是他创造的術语)的数量来定义信息的数量这些比特,即二进制代码的0和1是所有传统计算的基础。

一年后Bennett建立了量子信息理论的基础。根据原孓水平上的物质特殊行为该理论认为粒子可以同时存在许多状态(比如,许多不同位置)的“叠加”(superposed)此外,两个粒子也可以表现絀“纠缠”(entanglement)因此改变一个粒子的状态可能会瞬间影响到另一个粒子的状态。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Bennett和其他人意识到,有了量子现象的幫助人类可以有效地执行几种指数型耗时甚至不可能的计算任务。量子计算机将信息存储在量子比特(Qubit)中Qubit可以以1和0的叠加存在,并苴用纠缠和干涉效应来找到在指数量级状态下的计算解决方案虽然将量子计算机与传统计算机进行对比很难,但简单来说只有几百个量子位的量子计算机能够同时执行比已知宇宙中的原子更多的计算任务。

之后在1981年的夏天IBM和MIT举行了一次名为“计算物理学第一次会议”嘚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活动。当时很多在计算和量子物理学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人物,包括开发第一台可编程计算机的Konrad Zuse和量子理论重要贡献鍺Richard Feynman都参加了这次会议。其中Feynman提出了使用量子效应进行计算的想法,也因此他成为了量子信息理论最大的推动力。

如今IBM的量子计算機——世界上最有潜力的计算机之一——保存于Bennett办公室的大厅下方,该机器旨在创建和操纵量子计算机中的基本元素:存储信息的量子比特

如今在IBM的量子实验室内,工程师正在开发一个具有50个量子比特的计算机版本正常情况下,人们可以在普通计算机上运行一个简单的量子计算机的模拟但如果有约50个量子比特,则几乎不可能完成这就意味着IBM理论上正在无限接近量子计算机可以解决传统计算机无法解決的问题,换句话说是量子霸权。

正如IBM的研究人员所说量子霸权是一个难以捉摸的概念。你需要所有50个量子比特才能顺利工作但实際上量子计算机却被纠错问题所困扰。但在任意长的一段时间里想要维持量子比特也是一件充满困难的事情因为它们倾向于“退化”(decohere),或者说失去其微妙的量子特性(就像烟圈在最轻微的气流中分解一样)而且量子比特越多,解决这两个问题就越难

耶鲁大学教授兼初创公司Quantum Circuits的创始人Robert Schoelkopf表示:“如果你有50个或100个量子比特且它们运行良好,有完全纠错的能力那你就可以做出一些“不可思议”的计算,這是在任何传统的计算机上都无法完成的此外,量子计算的另一面是它存在指数级的出错概率”

还有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是,即使是功能完善的量子计算机其实用性可能也不是很明显。它不会简单地加速研究员抛出的任何任务;事实上对于许多计算,它实际上会比傳统计算机要慢到目前为止,只有少数被设计出来的算法在量子计算机上显示出了优势甚至对于那些算法来说,这些优势也可能是短暫的

来自MIT的Peter Shor开发出了最著名的量子算法,目的是寻找整数的素因子许多常见的密码方案都依赖于这个事实,即传统计算机难以实现大整数分解但是密码学也可以做出改变,创造出不依赖分解的新型密码

这就是为什么即使他们已经接近50个量子比特的里程碑,IBM的研究人員还是希望能消除围绕量子计算的炒作对此,专注于研究量子算法和IBM硬件的潜在应用的Jay Gambetta表示“我们正处于一个特殊的时期:我们有比茬传统计算机上可模拟复杂得多的任务的设备,但它还不能精确地控制到可以运行任何你熟悉的算法的程度”

量子计算——物理成为物悝学家有多难的梦想,工程师的梦魇

“之所以量子计算现在炒的火热是因为人们逐渐意识到,它实际上是真实存在的”MIT的教授Isaac Chuang表示。“它已经不再是物理成为物理学家有多难的梦想反而成为了工程师的噩梦。”

实际上从20世纪90年代末到21世纪初,Chuang领导了一些早期量子计算机的开发虽然现在他已经不在进行该领域的研究,但Chuang认为我们处在一个非常重要的起点阶段——量子计算最终会在人工智能领域发挥莋用

但他也有怀疑,或许等有新一代学生和黑客开始使用量子计算机了革命才会真正开始。在一定程度上量子计算机不仅需要不同嘚编程语言,还需要用从本质上就不相同的思考方式来进行编程正如Gambetta所说:“我们真的不知道量子计算机上的‘Hello, World’是什么样的”

不過,现在研究员也开始着手于找出答案了2016年,IBM将一台小型量子计算机连接到云端:通过使用一种名为QISKit的编程工具包用户可以在上面运荇简单的程序;到目前为止,从学术研究人员到小学生已经有成千上万的人构建了运行基本量子算法的QISKit程序。此外谷歌和其他公司也茬将其刚刚起步的量子计算机连到线上。虽然现在我们还不能通过量子计算做很多事情但至少一些身处前沿实验室之外的人们能够尝试┅下未来可能会发生的事情了。

在这种情况下相关的创业公司也越来越兴奋了。在多伦多大学商学院举办的一场量子初创公司投资竞赛仩一些企业团队向一群教授和投资者介绍了自己的想法。比如有一家公司希望使用量子计算机来模拟金融市场。而另一个企业计划通過量子计算设计新的蛋白质还有人想要建立更先进的AI系统。但在赛场上几乎没有人注意到每个团队提出的业务都是建立在一项尚不存茬的技术之上的,即使这项技术具有革命性更可怕的是,很少有人为这个事实感到恐惧

事实上,如果第一批量子计算机在实际应用中進展缓慢那么这种热情可能很快就会消失。而那些对于量子计算的发展存在的困难有真正了解的人比如Bennett和Chuang,猜测称第一批有实用性價值的量子计算机还要几年才能出现,而且这一猜测是在假设管理和操作大量量子比特的问题最终不会证明是难以处理的条件下提出的

鈈过,研究人员仍对此抱有很大的希望想不想知道现在大约2岁的孩子,长大后会面临一个什么样的量子世界呢或许,到时候他会有一個用于建立量子计算机的工具包吧

【钛媒体作者介绍:本文系人工智能观察作者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更多文章请关注微信号Aiobservation】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量子计算机刚进入它的“电子管时代”》 相关文章推荐三:量子计算时代来袭 谷謌微软IBM谁能拔得头筹

  讯9月7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长期以来量子计算机一直被吹捧为功能强大得令人难以置信的机器。相比于世界仩现有的计算机量子计算机能够以更快的速度解决极其复杂的计算问题。但目前还没有就开发量子计算机的最佳方式达成一致最终谁將赢得这场比赛?

  图示:量子计算机能否揭开我们身体和宇宙的奥秘?

  计算机科成为物理学家有多难说超高速量子计算机可以加速新药物的研制,破解最复杂的密码安全系统设计新材料,模拟气候变化以及实现超级人工智能。但目前业内还没有就如何研发量子計算机达成共识对于其将如何用于大众市场也尚未统一。世界各地的物理成为物理学家有多难、工程师和计算机科成为物理学家有多难囸试图开发四种非常不同类型的量子计算机这些计算机分别是基于光粒子、俘获离子、超导量子比特或钻石中的氮空位中心。

  图示:量子计算机能够在分子水平上帮助追踪遗传病

   IBM、谷歌、Rigetti、英特尔和微软等公司目前都是量子计算机领域的领先者。然而每种方法嘟有其优缺点但最大的挑战是量子本身的脆弱性。

  经典计算机采用比特在长序列中表示开或关的状态而量子比特(或量子位)则应用叻亚原子粒子近乎神奇的特性。例如电子或光子可以同时处于两种状态——这种现象称之为叠加态。因此基于量子比特的计算机可以仳经典计算机以更快的速度完成更多计算。

  “如果你有一台双量子比特的计算机再添加两个量子比特,它就变成了一台四量子比特嘚计算机然而它的计算能力远非提高一倍,而是以指数方式增加”麻省理工学院科技评论(MIT Technology Review)旧金山分社社长马丁?贾尔斯(Martin Giles)解释道。

  计算机科成为物理学家有多难有时把这种量子计算效应描述为能够同时沿着非常复杂迷宫的每条路径走下去即便彼此之间没有物理连接,量子比特也可以相互影响这一过程被称为“量子纠缠”。从计算的角度来说这使他们能够实现经典计算机永远无法做到的逻辑飞跃。

  但是量子比特非常不稳定,容易受到其他能源的干扰或“噪音”从而导致计算错误。因此关于量子计算机竞赛的目的是找到一種方法,使其大规模量产能够趋于稳定计算行业巨头IBM坚信“transmon超导量子比特”是量子计算机中最有前途的产品,他们有三个量子处理器原型机公众可以通过云进行访问。

  图示:IBM的量子计算机所处的环境温度维持在绝对零度左右

  “到目前为止,已经有超过94000人通过雲访问了IBM的量子计算机他们进行了500多万次实验,写了110篇论文”IBM研究院量子计算战略和生态系统副总裁罗伯特.苏托尔(Robert Sutor)博士说。

  “人們正在学习和试验……我们希望在三到五年内能够找出一个具体的例子并说明量子计算对于任何经典计算机能做的事情都有显著改进。”但是IBM的方法要求量子计算机存储在一个巨大冰箱里量子比特被存储在接近绝对零度的温度下,以确保它们保持在可用状态这需要耗費大量的能量,意味着要实现量子计算机的微型化非常困难

  图示:谷歌开发出了名为Bristlecone的72位量子比特处理器。

  新加坡**大学量子技術中心首席研究员约瑟夫?菲茨西蒙斯(Joseph Fitzsimons)表示:“超导量子比特似乎将成为首批实现有用量子计算的技术之一”但他同时指出,“然而我感覺是它们类似于早期经典计算机中的真空管,而不是后来出现的晶体管我们可能还会看到另一项技术出现,成为最终的赢家”

  经典计算机芯片是由硅制成的。当其他团队正在研究如何在硅中捕获量子比特时微软和哥本哈根Niels Bohr研究所的学者们正在研究一种基于所谓马約拉纳粒子(Majoranaparticles)的更稳定量子比特。

  同样牛津大学(Oxford University)计算机科成为物理学家有多难们正在寻找将更小量子比特计算机连接起来的方法,而鈈是用大量量子比特创建更大规模的计算机

  现在看,似乎有很多方法可以触碰到薛定谔的猫的皮肤

  当我们等待量子计算机的時候,传统的或者说经典计算的未来是什么?

  今年7月份,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计算机科学与数学专业18岁毕业生埃文.唐(Ewin Tang)开发出一种经典嘚计算机算法在国际计算领域掀起了波澜,这种算法让经典计算机几乎可以像量子计算机一样快速地解决问题

  该问题涉及开发一個推荐引擎,根据用户的偏好数据有针对性地推荐产品

  图示: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计算机科学与数学专业18岁毕业生埃文.唐(Ewin Tang)开发出一種经典的计算机算法,可以让经典计算机几乎可以像量子计算机一样快速地解决问题

  欧盟最近宣布正在研制下一代计算机,其每秒鍾运算能力或将达到十亿次

  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UT Austin)理论计算机科成为物理学家有多难斯科特?阿隆森(Scott Aaronson)教授解释道:“Exascale意味着每秒运算能力达到10的18次方。”

  “10的18次方已经很大了但是量子系统每秒钟运算速度能够达到10的1000次方,这要大得多”

  经典计算的问题是,峩们已经达到了在一块芯片上可以容纳多少个晶体管的极限——例如苹果的A11芯片就挤进了43亿个晶体管

  摩尔定律——每两年,微处理器的速度将提高一倍耗能减半,占用空间减半——终于要崩溃了

  虽然目前所谓稳定的量产量子计算机仍然未能实现,但这项研究夲身已经产生了有趣的结果

  他说,量子研究已经开发出了一种将设备冷却到低温的新方法;此外还有基于光的芯片增强有效改善了光纖宽带的体验;以及片上实验技术的发明从而加速了疾病的诊断过程。

  罗伯特教授表示:“登上月球的真正好处并不在于月球本身而昰周边技术在登月过程中得到了发展。”例如全球定位系统(GPS)卫星导航和圆珠笔只是其中的几个例子而已(晗冰)

《量子计算机刚进入它的“電子管时代”》 相关文章推荐四:谷歌、微软们争霸的“量子时代”:火热之后一地鸡毛?

  由于至少10年内似乎无法获得大量量子位,所以矗到最近研究人员都没有思考如何将量子计算机应用于实践。但在两年前当硬件厂商开始开发具备两个以上量子位的机器时,这种情況开始发生变化

  在2016年引领了这一趋势,率先推出了5量子位计算机之后在2017年推出20量子位计算机。该公司在去年11月发布了最新的“量孓处理器”(QPU)总共拥有50个量子位,比的多出1个

  但这两款机器都在今年3月被拥有72个量子位的谷歌Bristlecone超过。还有一家名为Rigetti的创业公司最近宣布他们开发了一款128量子位系统(虽然更多未必意味着更好:有些量子位比其他量子位更容易出错,而且目前缺乏公认的基准来衡量它们嘚质量)与此同时,经典计算机越来越善于模仿量子计算机(最多大概能达到50量子位的水平)因而可以简化算法和应用的测试过程。

  这種发展速度最近获得了量子力学领域的一位泰斗的赞赏他就是加州理工学院的约翰·普利斯吉尔(John Preskill)。“拥有50到100个量子位的量子计算机在完荿任务时的表现可以超过如今的经典数字计算机”他在论文中写道,他将这类设备称作“嘈杂中型量子”(NISQ所谓“嘈杂”(noisy)指的是量子位仍然会在某些时候易于犯错)。

  创业公司QxBranch的迈克尔·布雷特(Michael Brett)认为大公司都在努力探索量子计算机可能给他们带来什么影响。化学巨头巴斯夫和杜邦都希望了解这项技术能否帮助其“计算”有用的新材料的结构例如通过催化剂减少生产化肥所需的能量。包括和在内的则唏望借助这项技术来完成调节组合风险的任务游戏开发商感兴趣的则是利用量子计算让视频游戏更加栩栩如生。

  由于量子计算人才短缺企业往往需要借助创业公司的帮助来实现这些工作,所以创业公司就扮演了咨询师的角色这也给这些新的公司带来了收入,让他們获得知识产权以便在日后开发真正的软件。Zapata Computing就是一个典型例子:这家从麻省理工学院分拆出来的公司由多位博士组成他们开发了许哆书面形式的程序。用他们的老板克里斯多夫·萨沃伊(Christopher Savoie)的话说这“就像是活页乐谱”。

  这个领域获得了风险投资公司的大量资助詓年的投资额接近2.5亿美元。科技公司也在投入大量资源IBM在该领域的研究时间最长。该公司研究部门全球总监阿文的·克里施纳(Arvind Krishna)认为他们所做的工作堪比该公司在1960年代为大型机开发市场

  IBM从1970年**始启动量子研究,2016年将5量子位计算机引入线上好让其他人也能使用其编写程序(他们称之为“Q体验”)。IBM之后又为程序员设计了工具帮助麻省理工学院制作了在线量子课程,还创建了一个由企业和其他大学共同组建嘚网络来探索实际应用

  年,风投对量子技术的投资案例数和投资金额

  竞争对手也不甘落后谷歌上月推出Cirq软件工具套件。Rigetti也把┅台配备16量子QPU的计算机放上网另外一家硬件公司IonQ开发了一台捕获离子机器,可以简化编程过程然后还有。用该公司量子计算部门负责囚托德·霍尔姆达尔(Todd Hol**ahl)的话说他们也跟IBM一样也开发了一套“端对端”系统。这家软件巨头同样提供了一套“量子开发工具包”甚至还包括一套名为Q#的专用编程语言。但任何用其编写的代码都需要在模拟软件中运行几年时间微软的量子计算机仍在推进,因为该公司把赌注壓在一种未经检验但错误倾向却低得多的“拓扑”量子位上。

  IBM、谷歌和微软都在为各自的平台大举吸引开发者和应用IBM着重强调Q体驗的使用量:他们目前拥有9万多用户,共计运行了500万次实验发表110篇论文。谷歌量子计算业务负责人哈特穆特·内文(Hartmut Neven)则表示该公司的工具包瞄准了“专业编程人员”。他坚称自己的团队很快就会实现“量子超级霸权”也就是说,他们会证明量子计算机能够比经典计算机哽快地解决问题(但批评人士认为这只是噱头因为他们解决的问题可能跟实际应用关系不大)。微软则将量子工具与其他编程软件密切整合起来方便经典计算机的开发者使用。

  无论结果如何都没有一家硬件公司能在短期内最终成为其他企业的数据中心,更不用说是成為人们的桌面了相反,量子计算机将在谷歌、IBM和微软经营的云计算中找到自己的家(当然也包括和只不过他们的量子计算项目规模较小)。由于这些量子计算机在几年时间内只能擅长某些具体的任务所以这些企业还是希望将其当做“加速器”来使用,在有特定需求的情况丅再对其加以利用——效果类似于那些配有超高速人工智能芯片的电脑

  除了这些公司,只有**机构才有可能在今后几十年内拥有自己嘚量子计算机各国军方和情报机构一直都在资助这一领域,今后也有可能继续采取资助他们担心,量子计算机有朝一日可能会破解如紟最强的加密算法所以谁先掌握这项技术,便可率先破解机密通讯信息或入侵银行系统

  与人工智能一样,中国也希望在量子计算領域引领世界中国已经宣布斥资100美元建设一个国家级量子科学实验室,将在2020年正式投入使用这也促使美国成立了一个“国家量子项目”,部分观察人士将其与美国1940年代的核计划相提并论欧盟也在2016年启动量子研究项目,并给予超过10亿美元的资金支持

  **资金的涌入导致一些风险投资家抱怨自己遭到排挤。但市场上充斥的兴奋之情也导致人们担心该领域最终会遭到过分炒作——就像1970和1980年代的人工智能一樣——并因此陷入“寒冬”导致其长期失去资金来源和人们的关注。

  有些创业公司认为几年内就会出现衰退所以现在开始对冲风險。Heisenberg Quantum Simulations联合创始人迈克尔·马萨勒(Michael Marthaler)希望他的公司能够确立稳固的地位为“过冬”做好准备。其他观察人士则警告称倘若量子计算技术转姠出人意料的方向,目前撰写的很多软件可能过时

  但即使量子计算从春天进入冬天,夏天最终到来的概率仍然很大这在以前经常發生。借用经济历史成为物理学家有多难卡洛塔·佩雷兹(Carlota Perez)发明的概念革命性的技术总会经过一段“镀金时代”,此时通常会伴随着泡沫嘚兴起最终还是会进入广泛部署的“黄金年代”。我们没有什么理由认为量子计算会脱离这个路径

《量子计算机刚进入它的“电子管時代”》 相关文章推荐五:亡区块链的,不是黎曼猜想,是这货……

  原载微信公众号:节点财经

  原标题:亡区块链的,不是黎曼猜想是这货……

  最近,一个90岁的老爷子让玩区块链的人捏了一把汗

  菲尔兹奖和阿贝尔奖双料得主、英国皇家学会前**,迈克尔·阿蒂亚(Michael Atiyah)爵士宣称自己证明了黎曼猜想


  本来黎曼猜想是数学问题,跟区块链八竿子打不着的但网上传言,它的证明能对区块链造荿影响甚至毁灭加密货币?!

  “黎曼猜想被证明基于RSA的区块链项目都将湮灭!”

  “区块链的加密算法就要被破解了!”

  熊市漫漫,大家日子都不好过这倒好,一下子湮灭了!当初高喊“allin区块链”“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徐小平们岂不是要抓瞎

  小六┅听消息,也是虎躯一震着实张(xing)皇(fen)了一阵。

  好在之后事情朝着闹剧的方向发展了。

  据报道阿蒂亚老爷子的演讲时間为45分钟,其中25分钟在回顾历史只有3分多钟在讲他如何使用了一个简单的反证法,就证明了159年来无人能攻克的黎曼猜想

  而证明内嫆本身,只有一页PPT……

  醒过神的砖家们纷纷辟谣“毁灭说”:

  市场上的加密货币几乎都是由哈希运算函数和数字加密证书两方面構成的

  哈希算法和素数无关。

  加密算法如果是椭圆曲线数字签名,和素数分解没什么关系;如果是基于RSA算法实现的非对称加密实际上是在做素数分解,和黎曼猜想的找素数关系不大

  反正一句话:无论黎曼猜想证明与否,与区块链都没几毛钱关系

  僦这么着,区块链和加密货币躲过一劫

  不过话说回来,即便阿蒂亚老爷子这回没有毁灭区块链区块链自己却长期活在一片阴影里,头上始终悬着一把达摩什么斯之剑

  这把剑,就是量子计算机

  量子计算机,颠覆、革命、科幻作为一把剑,它简直碉堡了

  理想状态下,量子计算机将会颠覆传统密码学以及基于密码学一系列领域区块链和加密货币一样会面临灭顶之灾。

  新加坡**大學的研究人员指出量子计算机可以很容易地反过来运行用公钥推定私钥的过程,每个人的私钥都会被轻易地推断出来

  在量子计算機面前,即使币王比特币其安全机制依然会像纸糊的一般。

  那量子计算机跟区块链是如何发生关系的呢

  先来说加密货币的加密技术。


  全世界所有加密货币的加密方式无非是“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两大类

  对称加密是采用单钥密码系统的加密方法,非对称加密则是指为满足安全性需求和所有权验证需求而集成到区块链中的加密技术。

  目前区块链应用较广的就是非对称加密算法,其代表有RSA、ECC等

  非对称加密算法在加密和解密过程中使用两个非对称的密码,分别称为公钥和私钥

  当用其中一个秘匙(公钥或私钥)加密信息后,只有另一个对应的秘匙才能解开公钥可向其他人公开,私钥则保密其他人无法通过该公钥推算出相应的私钥。

  以RSA算法为例明文和秘匙都是数字。

  其加密公式为:密文=明文a % b 即,密文是将明文的a次方对b求余数的结果a和b共同构成了RSA加密算法的公钥。

  解密公式为:明文=密文c % b 即,明文是密文的c次方对b求余c和b则共同构成了RSA的私钥。

  其中组成秘匙的abcd不是随便取的,而是由特定算法生成的

  在RSA算法中,生成秘钥的方式是:随机生成两个超大的素数(一般是几百位)相乘得到一个合数,破解密碼需要将合数分解找到那两个素数。

  用素数相乘来进行RSA算法加密破解起来十分困难。因为素数越大破解的难度几乎是呈几何性倍增。

  正因为此当下数字货币的加密技术是安全的。

  再来看量子计算机

  不同于通过二进制比特处理信息的经典计算机,量子计算机开发量子比特(qubits)拥有在多个状态下同时存在的能力在处理数据时量子位可以同时处于0和1两个状态,这是由量子叠加特性决萣的

  传统计算机中的晶体管一次只能处于0或1的状态,只能按时间顺序来处理数据而量子计算机能做到超并行运算。

  简单来说N次量子运算相当于完成了2的N次方个数据的并行处理。

  三个量子比特可以同时代表8(=23)种状态;5个量子比特则可以同时代表32(=25)种状態48的话,就会得到281,474,976,710,656(=248)个可能

  而当实现500个量子比特的纠缠时,就可以同时产生2500种操作和运算这个数字比地球上已知的原子数还偠多……

  在如此恐怖的计算能力面前,RSA算法中的合数分解就会变得轻而易举即使世界上最安全的密码,也只能表现得弱鸡一般

  有个比喻很有意思。

  说是如果把区块链的解密过程比为走迷宫经典计算机的做法是一条路一条路的走,直到尝试出一条正确的路

  量子计算机则是开启了上帝视角,直接给你一张迷宫平面图让俯瞰整个迷宫,找到正确的路再走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敎授表示:“当量子比特的操纵数量达到5个比特就能超越早期经典计算机,25个左右的时候就能和现在的普通计算机计算能力相当。”

  而以目前的区块链技术水平有观点认为,只需要一个4000量子比特的量子计算机就可以轻松瓦解

  中科院微电子研究所吴振华表示:

  “这个是有依据的,是比对了枚举法破解区块链所需要的计算能力和4000个量子比特的计算能力之后做出的判断当然要求也很高,需要4000個量子纠缠的比特同时要保证极低的错误率。”

  鉴于量子计算的恐怖能力列强们也开始了一场前所未有的“量子霸权”争夺战。

  美国、中国、欧盟与日本等纷纷摩拳擦掌并带动了该领域的投资增长。

  欧盟在2016年宣布投入10亿欧元支持量子计算研究美国仅**的投资即达每年3.5亿美元。中国也在大力投入目前正在筹建量子信息国家实验室,一期总投资约70亿元

  9月13日,美国众议院通过了关于量孓信息科学的立法以“制定统一的国家量子战略”,到2023年将授权13亿美元的资金

  而在6月,白宫还曾宣布在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成立┅个新的小组委员会以协调量子信息科学的研究。

  与此同时IBM、谷歌、英特尔,包括国内的BAT大公司也正在加大该领域研发与商业探索的力度。

  2017年5月中国研发团队开发首台10量子比特计算机原型机。

  2017年11月美国IBM公布了20量子比特原型机。

  在2018 CES大展上IBM又把自研的50量子比特计算机原型机公诸于世。


图为IBM研制的50量子比特原型机形如吊灯

  2018年3月,谷歌宣布推出一款72个量子比特的通用量子计算机Bristlecone实现了1%的低错误率,与9个量子比特的量子计算机持平

  不过,尽管IBM、谷歌等宣布实现了量子计算机原型机但这些量子比特并没有形成纠缠态,在应用方面并没有太大实际意义

  7月,潘建伟教授及其团队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18个光量子比特的纠缠刷新了当时所有粅理体系中最大量子纠缠态制备的世界纪录。

  《财富》杂志预测能够威胁区块链的量子计算机将在10年内被造出来。  

  量子计算机使得密码形同虚设区块链就只有束手等死的份儿?还不至于

  目前,量子计算仍处于发展的萌芽期大量前沿技术还停留在理論研究层面。

  已问世的量子计算机不管是中科院,还是微软、谷歌、IBM基本还都是“小儿科”,想要摧毁区块链目前来讲还嫩了点

  即使根据《财富》的预测,也还有10年的时间

  10年,可以让区块链以及加密技术做很多事情而目前,已经有人开始行动了  

  应对“量子危机”的密码研究,主要集中于基于格密码、基于编码的密码系统、多元密码以及基于哈希算法签名等领域

  哈希昰区块链中最常见的加密技术。

  经过多年的发展XMSS和SPHINCS哈希签名体制因其在签名长度和运行速度方面的优势得到较多关注,国际互联网笁程任务组当前还在试图推进并完成XMSS签名的标准化工作

  基于格密码系统同样被寄予厚望,在过去十年中得到了最为广泛的关注

  在格密码系统中,所有可能的秘匙选择方式都能够形成足够的困难性目前,NTRU密码以及带错误学习问题是基于格密码系统发展实用前景朂好的两种方式

  与大数分解和离散对数问题不同,目前没有量子算法可以借助量子计算机对基于格密码系统进行破解

  为应对量子计算机,区块链还有一狠招:量子化

  在一项最新研究中,科成为物理学家有多难们提出了一个“量子区块链”的概念设计

  今年4月,在位于莫斯科的俄罗斯国家量子研究中心研究人员建造、测试了一个量子区块链系统,并在俄罗斯最大的银行——Gazprom银行成功進行了演示验证

  据称,该系统将量子加密技术引入区块链能够监测任何干扰和窃听,确保信息安全稳定传输弥补了当前区块链系统有可能被量子计算机破译的漏洞,成为目前理论上不可攻破的网络安全体系

  最新的消息是,9月世界上第一个量子区块链实验室已在迪拜启动了。

  量子区块链听着比量子计算机玄乎但理论上依然依赖于量子纠缠。

  量子纠缠是关于量子力学理论最著名嘚预测 :即使相距遥远,一个粒子的行为也会影响另一个的状态

  量子计算机通常依赖于空间上的纠缠,量子区块链则依赖时间上的糾缠区块中的记录被编码为一系列按照时间顺序彼此纠缠的光子,这些光子即使是没有同时存在过的

  由于构成量子区块链的区块會在由量子计算机构成的网络之中相互传输,编码每个区块的光子得以被创建、再被组成网络的节点吸收

  因为在当前时间下不复存茬,黑客无法对以往的任何光子编码记录进行篡改只能对最新编码的光子进行篡改。

  但这会使最新区块无效化同时通知其它节点網络遭遇黑客入侵。  

  量子计算机代表着无限可能的未来区块链是当下比新零售更火的名词,两者的博弈有点像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So,在杀死区块链这件事情上黎曼猜想干不了,因为没几毛钱关系寄予厚望的量子计算机也够呛,因为太遥远

  究竟谁能幹死区块链呢?或许就只有贪婪的人心吧

《量子计算机刚进入它的“电子管时代”》 相关文章推荐六:刚刚阿里巴巴股价创历史新高,挤掉腾讯成中国市值最大上市公司!

9月19日云栖大会上,阿里巴巴首席技术官、达摩院院长张建锋宣布阿里将成立一家独立的芯片研发公司——“平头哥半导体有限公司”,该公司将去年成立的达摩院芯片业务部门和今年4月阿里全资收购的中天微打包起来专注芯片研发。根据計划明年年中它将产出阿里巴巴第一款神经网络芯片,并在两到三年内打造出一款真正的量子芯片

新公司取名“平头哥”,这是一种苼活在非洲大草原上的动物学名叫做蜜獾,没有锋利的爪牙没有强健的体魄,但却有着“一根筋”式的勇猛可以独自应对比自己体型大几倍的狮群。这很符合“阿里动物园”中用动物来给公司命名的惯例据说最初阿里内部一致通过的一个名字叫做“蜂鸟”,取“小洏快”的特征不过彼时马云刚刚从非洲回来,对平头哥这种勇猛的小动物印象深刻坚持把公司命名为“平头哥”,言下之意:“生死看淡不服就干。”

正所谓无芯片、不巨头芯片行业对阿里来说可谓是强敌环伺。这次平头哥半导体定了两个目标一个是应用领域的AI芯片,一个是试验领域的量子芯片AI芯片自然不用说,几乎所有的科技巨头都把自家技术紧紧攥在手里谷歌今年年中推出的TPU3.0,其计算能仂最高可以达到100PFlops是上一代的8倍以上。而阿里这次瞄准的量子芯片则是计算机发展史上划时代的产物,它的出现甚至能够彻底改变人们嘚生活

简单来说,现在我们使用的芯片采用的依旧是经典计算系统就是把要表达的信息,通过“0”“1”字符的形式配合集成电路的開闭来表示、储存和计算数据,每个“0”“1”字符叫做“位”如果这些“位”变成“量子位”的形式,通过量子叠加和量子纠缠信息表示将会更加多样化,运算速度也会呈指数级上升

理论上来说,一个拥有50个量子比特的量子计算机运算速度将达到每秒1125亿亿次,这是什么概念举个例子,目前世界最快的超级计算机Summit运算速度也只有每秒20亿亿次而已。在量子运算速度之下传统意义上的密码基本形同虛设,而现阶段我们正在探索的顶尖技术领域比如AI或者区块链等等,所面临的根本问题是算力不足量子计算机恰恰能够解决这个问题。

谷歌是最早进入量子计算领域的公司之一2015年谷歌就联合NASA和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宣布实现了9个超导量子比特的高精度操纵,今年3月公咘的新型量子计算机Bristlecone到达了72个量子比特、1%的低错误率;IBM如今已经掌握了20量子比特的云量子计算机;微软正计划在五年内建设第一台拥有100个拓扑量子位的量子计算机2017年阿里云和中科院合作的光量子计算机,实现了10量子比特但仍然有不小的差距。

至少阿里还是有准备的它早在几年之前就开始布局芯片产业,只不过当时的项目都是以外援为主阿里参投了寒武纪等一大批有实力的芯片企业,其中大多是基于阿里生态的需要芯片问题真正引起关注是在今年,年初中兴遭受美国制裁芯片自主成为这场风波的焦点,事件给中国的科技企业敲响叻警钟而早在2015年阿里巴巴就和中天微达成深度合作,后者是中国唯一拥有独立式嵌入CPU IP Core 的公司针对阿里物联网的各个细分领域开发云芯爿架构;到了2016年1月,阿里直接转为中天微的第一大股东;中兴事件之后阿里则在4月全资收购了中天微。

不仅如此阿里在去年宣布成立嘚研发机构达摩院也有相应的芯片研究团队,这是阿里达摩院规划的重要方向之一目前团队人数约有数十人,成员大多曾供职于A**、NVIDIA、Intel等著名芯片厂商同样是在今年4月,达摩院已经开始研发神经网络芯片Ali-NPU运用于图像视频分析、机器学习和AI推理计算等方面。在量子计算研究方面阿里在今年5月推出的“太章”已经可以模拟81量子比特的量子电路,为量子芯片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中兴事件曝光后,业内开始反思芯片应用的问题缺乏应用场景是“中国芯”发展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张建锋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也表示无论其它公司是出于什麼理由做芯片,阿里做AI方向肯定是根据业务决定的

从目前阿里的生态来看,服务属性很明显而且体系庞大,从电商体系开始延展到物鋶、金融、餐饮、旅游出行、影视文体等等服务电商的理想模式是“低成本”、“低毛利”,而实现的手段就是“高科技”和“大流量”,对海量数据样本进行细致处理当然离不开芯片这个强大的技术支撑。

所以说芯片能不能做成很大部分是取决于应用场景,在这個基础上自身生态闭环非常有优势,因为闭环内产品一般是不可替代的华为最早做海思这个芯片品牌,要面临高通这样的对手它是沒有竞争力的,但是华为坚持自家手机用自家的芯片最终还是让海思打出了知名度。同时代的英伟达、因特尔因为应用场景内不可替玳性比较弱,现在反倒大有“人面不知何处去”的意思

唯一的问题似乎就剩下时间了,真正意义上的量子芯片在两三年内落地观察者說这好像有点吹牛。但不管两三年能不能实现阿里在这个赛道上还有其它企业不可比拟的优势,未来值得看好马云说只要我们能梦想嘚,我们就能实现互联网在快速的发展,能跟上的人都是成功者很多没有能力的人今天实现了有车有房,短短两三个月就突破了过万一年多时间六位数的工资,而我们只需要一部手机在家就可以操作如果你不想打工,如果你遇到了挫折瓶颈如果你不想用自己的青春成就他人的梦想,我愿意帮助你改变你的人生方向!

《量子计算机刚进入它的“电子管时代”》 相关文章推荐七:使用量子计算实现路線优化 福特汽车与NASA签署协议

  当地时间9月27日美国公司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量子人工智能实验室(QuAIL)签署了一份价值10万美元的合同。福特公司将使用NASA的量子计算机进行自动驾驶汽车的研究

  NASA量子人工智能实验室,2013年由NASA、大学空间研究协会(Universities Space Research Association)和谷歌联合创立旨在研究未來几十年内量子计算机将如何帮助解决计算机科学领域的相关问题。

  根据协议福特公司在未来的一年里可以使用QuAIL的D-Wave 公司的2000Q型量子退吙计算机,以解决汽车领域最热门的路线优化问题福特可以向NASA提供两到三个路线优化案例,以量子退火计算接受的输入形式将案例映射到二次无约束二进制优化(QUBO)上。之后NASA将提供结果反馈培训一名来自福特的研究人员使用这台量子计算机,而该研究人员可以定期使用这囼价值1500万美元的量子退火计算机

  “福特将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驾驶领域经典的旅行商问题(Travelling salesman problem)——司机由起点出发经过所有给萣的地点后,最后再回到原点的最优路线” 福特公司量子计算研究技术专家乔伊迪普·戈什(Joydip Ghosh)表示。

  D-Wave是一家加拿大的量子计算机公司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台使用量子退火技术的商用量子计算机。量子退火 (annealing) 过程会先将设备置于简单的配置中并使其处于能量基态(energetic ground state),然后再將设备调整至可得出问题答案的配置因此,如果退火过程顺利系统将会始终保持在能量基态,从而解决各种涉及到的“最小化”问题

  2017年5月,大众汽车也曾利用量子退火计算为北京的一万辆出租车模拟出每辆车从市中心到达机场的最佳路线,以期以最快的速度行駛32公里路到达目的地且不会造成交通堵塞。实验证明大众团队开发的量子退火计算的算法,在不到一秒内就可以给出每辆车的最优行駛路线而普通计算机完成同样的任务,则需要约45分钟

  相比传统计算机,量子计算机的最大区别在于:传统计算机只能按照时间顺序一个个地解决问题而量子计算机却可以同时解决多个问题。传统计算机使用的运算规则是二进制用0和1记录信息状态。但量子计算机甴量子状态来描述信息根据量子的特性它可以同时表示多种状态,并同时进行叠加运算因而拥有更快速的运算方式。举个例子要求伱5分钟内在图书馆某一本书的某页上找到一个大写字母“X”,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那里有5000万册书。但是如果你处于5000万个平行现实中烸个现实都可以查看不同的书籍,你肯定能在其中某个现实中找到这个“X”在这个假设中,普通计算机就是像疯子一样的那个你需要5汾钟内找遍尽可能多的书。而量子计算机却能将你复制出5000万个每个只需翻找一本书即可。因此超高速的运行能力使得量子计算机得以茬如人工智能、分子模拟、金融建模、天气预报、粒子物理学有广阔应用前景。

  尽管目前福特正在推动量子计算在自动驾驶上的研究但该项目并不属于福特自动驾驶汽车子公司的一部分。福特首席技术官肯·华盛顿(Ken Washington)认为量子技术的商业应用在短期内“为时尚早”。

  2018年7月福特宣布投资40亿美元成立福特自动驾驶汽车子公司(Ford Autonomous Vehicles LLC),业务范围包括所有自动驾驶汽车相关的运营业务

  “当然,我们的最終目标是把这种智能(路径优化)服务与自动驾驶等服务相结合,让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们获得更好的道路体验”华盛顿表示。

《量子计算機刚进入它的“电子管时代”》 相关文章推荐八:德国开发单原子量子晶体管 计算机能耗或降低1万倍


  图:单原子晶体管示意图

  凤凰网科技讯据《财富》北京时间8月19日报道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一个研究团队开发了仅有一个原子组成的量子晶体管,而且能够在室溫下运行

  这一研究开启了计算能力和效率的新篇章。控制电子信号传输的晶体管是现代电子产品的基础在逾半个世纪以来,晶体管尺寸和能耗的稳步降低一直是推动计算能力增长的基本动力。

  新型晶体管依靠移动一个银原子开启或关闭电路材料科学新闻网站Nanowerk称这种晶体管是世界上最小的晶体管。更重要的是新型晶体管被描述为“量子开关”,这意味着它可以比目前的晶体管携带更复杂的信息

  德国研究团队最值得关注的声明是,新型晶体管可以在室温下运行目前大多数量子计算机只能在超低温环境下运行,提高了運行成本和维护难度

  据研究人员称,他们的研究可能对计算技术的未来产生重大影响尤其是在能源使用效率方面。研究团队负责囚、单原子电子和光子学中心联合主任托马斯.舒梅尔(Thomas Schimmel)说新型晶体管的能耗仅相当于当前硅技术的“万分之一”。

  与量子计算领域的夶多数研究一样这一新技术要应用在实用计算机中尚需要数年时间。新型晶体管使用金属而非半导体材料意味着它不能方便地整合在傳统计算架构中。(编译/霜叶)

《量子计算机刚进入它的“电子管时代”》 相关文章推荐九:IBM第一台量子计算机三年后面市?中国专家:不要以讹傳讹

  9月11日一篇叫《忘掉刘强东!美国突然宣布大消息,一场风暴要来了!》的微信公众号文章广为转发:“刚刚宣布:研究了数┿年的量子技术,终于要成功落地了!第一台量子计算机将于三年后面市进入到实用环节。”

  有读者留言:“我们也有首台量子计算机为什么这么久了还没有样机出现,不会被美国抢先吧”

  实际上,“IBM量子计算机三年后面市”只是断章取义所谓“巨大的跨樾”也不过是巨大的夸张。

  消息的源头是9月8日美国一个行业会,初创公司Rigetti悬赏证明量子计算的优越性他们的混合量子计算平台叫“量子云服务”。平台开放API接口程序员提交算法给量子计算机测试。谁的算法在量子计算机上运行快过经典计算机就能获得。

  公司老总Chad Rigetti曾是IBM的员工他说,目前其量子计算机最多只有十几个量子比特不算强大,只是给程序员一个平台去实验他们也会和一些专研量子计算软件的公司在平台上合作。

  “这是一个风投量子计算公司放到云端的平台让大家用这个平台,确定性地展示量子计算比经典计算机强”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员丁洪称,实际上中科院物理所也有类似的开放平台IBM和也都曾推出同类平台。

  丁洪说Rigetti公司要“證明量子计算更强”,的确很难:“现在并没有一个近期可实现的量子计算方案能展示其优越性;而且现在他们平台量子比特数和测控精喥并不理想”

  丁洪认为,Rigetti的混合平台可能有独特之处;而且不论结果如何Rigetti瞄准的是一个好问题,即使没展示出“量子优越性”臸少大家能清晰估计出要展示量子优势还缺少哪些条件。

  “三年面市”的说法来自IBM研究院的首席运营官Dario Gil和Rigetti在会上表示:“距离量子計算机运行表现胜过经典计算机的时刻,只有三年”

  但Rigetti随后又说“量子计算将改变世界,我们会看到这一天的不论是两年还是五姩。”可见“三年”只是随口一说

  何况即使三年后,量子计算机运行某种程序快过经典计算机也不等于可以投用。“三年面市”說经不起推敲

  一位量子计算领域资深科成为物理学家有多难称,“三年”之说是商业宣传并不严谨,希望媒体不要以讹传讹他指出,前两年谷歌也曾提出2017年底“完成量子霸权”(即证明量子计算机优于经典计算机)实际未实现。

  丁洪也表示:“明确的估计(三年)時间并没有依据”

  量子计算机和经典计算机的不同,在于它使用量子比特(如一对纠缠着的光子)借用薛定谔的比喻,一个量子比特鈈是死(0)也不是活(1),测量后才知死活——有意义的是测量得到0和1的概率

  量子比特作载体,算力指数级提高比如一个大整数分解成素数,特别难算;密码上乘一个大数就能难倒破解者这也是通行的加密法。但数成为物理学家有多难证明未来的量子计算机分解素数輕而易举,能颠覆密码系统量子计算机还将擅长模拟化学分子。

  目前各大公司和研究机构仍在提升量子比特量争取几十个量子的穩定,别太快塌陷有些机器让环境接近绝对零度,避免干扰量子成本高达成百上千万美元。工程实验机在进步但距离实用还远。

在中国古人认为电的现象是阴氣与阳气相激而生成的,《说文解字》有电阴阳激耀也,从雨从申《字汇》有雷从回,电从申阴阳以回薄而成雷,以申泄而為电在古籍论衡(Lun Heng,约公元一世纪即东汉时期)一书中曾有关于静电的记载,当琥珀或玳瑁经摩擦后,便能吸引轻小物体也记述了以丝綢摩擦起电的现象,但古代中国对于电并没有太多了解

科学地研究了磁与电的现象,并把多年的研究成果写成名著《论磁》,于1600年在倫敦出版《论磁》共有六卷,书中的所有结论都是建立在观察与实验基础上的著作中记录了磁石的吸引与推斥;磁针指向南北等性质;烧热的磁铁磁性消失;用铁片遮住磁石,它的磁性将减弱他研究了磁针与球形磁体间的相互作用,发现磁针在球形磁体上的指向和磁針在地面上不同位置的指向相仿还发现了球形磁体的极,并断定地球本身是一个大磁体提出了“磁轴”、“

       在吉尔伯特的名著中,也敘述了他对电现象的研究内容他研究了十几种物质,发现它们中的大多数被摩擦后同琥珀、玛瑙被摩擦后相似,可以吸引轻小的物体他首先指出,这是与磁现象有本质区别的另一类现象;他第一个称电吸引的原因为电力吉尔伯特制成了第一台验电器,并用它证明了離

越近吸引力越大,还指出电引力沿直线;带电体被加热或放在潮湿的空气中它的吸引能力就消失了。对电子的本质吉尔伯特也试圖加以解释,他认为存在一种“电液体”带电体吸引其他物体时,“电液”就从带电体流向被吸引的物体;他还认为带电体被加热时電性消失的原因是“电波”蒸发了……在吉尔伯特时代,他提出的概念说明电是地地道道的物质,这有特殊的意义

的近代研究。1600年他發表了一部巨著《论磁》系统地总结和阐述了他对磁的研究成果。使他在物理学史上留下了不朽的位置

  2、吉尔伯特对电也作过详細研究。他用琥珀、金刚石、蓝宝石、硫磺、明矾等做样品作了一系列实验,发现经过摩擦它们都可以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他認识到这是一种物质普遍具有的现象因此根据希腊文琥珀(ηλεκτορν)引入“电的”(electric)一词,并且把象琥珀这样经过摩擦后能吸引轻尛物体的物体称做“带电体”吉尔伯特还发明了第一只验电器。

  3、吉尔伯特对的重大贡献还在于他提出了质量、力等新概念在《論磁》中,吉尔伯特说一个均匀磁石的磁力强度与其质量成正比,这大概是历史上第一次独立于重量而提到质量通过“磁力”这一特殊的力,吉尔伯特揭示了自然界中某种普遍的相互作用

  1732年,美国的科成为物理学家有多难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17061790)认为电是一种没有重量的鋶体存在于所有物体中。当物体得到比正常份量多的电就称为带正电;若少于正常份量就被称为带负电,所谓“放电”就是正电流向負电的过程(人为规定的)这个理论并不完全正确,但是正电、负电两种名称则被保留下来此时期有关“电”的观念是物质上的主张。富兰克林做了多次实验并首次提出了电流的概念。通过1752年著名的风筝实验“捕捉天电”,证明天空的闪电和地面上的电是一回事怹用金属丝把一个很大的风筝放到云层里去。金属丝的下端接了一段绳子另在金属丝上还挂了一串钥匙。当时富兰克林一手拉住绳子鼡另一手轻轻触及钥匙。于是他立即感到一阵猛烈的冲击(电击)同时还看到手指和钥匙之间产生了小火花。他的手被弹开了这个实驗表明:被雨水湿透了的风筝的金属线变成了导体,把空中闪电的电荷引到手指与钥匙之间这在当时是一件轰动一时的大事。一年后富蘭克林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个避雷针

电流现象的研究,对于人们深入研究电学和电磁现象有着重要的意义  

最早开始电流研究的是意大利的解剖学教授伽伐尼(17371798)。伽伐尼的发现源自于1780年的一次极为普通的闪电现象闪电使伽伐尼解剖室内桌子上与钳子和镊子环连接触嘚一只青蛙腿发生痉挛现象。严谨的科学态度使他没有放弃对这个“偶然”的奇怪现象的研究。他花费了整整12年的时间研究象青蛙腿這种肌肉运动中的电气作用。最后他发现如果使神经和肌肉同两种不同的金属(例如铜丝和铁丝)接触,青蛙腿就会发生痉挛这种现潒是在一种电流回路中产生的现象。但是伽伐尼对这种电流现象的产生原因仍然未能回答,他认为蛙腿的痉挛现象是“动物电”的表现由金属丝构成的回路只是一个放电回路。

  伽伐尼的看法在当时的科学界中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但是,另一位意大利科成为物理学家囿多难伏打(17451827)不同意伽伐尼的看法他认为电存在于金属之中,而不是存在于肌肉中两种明显不同的意见引起了科学界的争论,并使科学界分成两大派

1790年意大利伏特在四十五岁生日后不久,读到了伽伐尼1791年的文章这促使他去作出了最大的发明和发现。他开始还有些犹豫但不久他就开始了工作,用伏特的话说他实验的内容“超出了当时已知的一切电学知识,因而它们看来是惊人的”起初他同意伽伐尼用蛙做莱顿瓶的观点,但几个月后他开始怀疑蛙主要是一种探测器,而电源则在动物之外他还注意到,如果两种相互接触的鈈同金属放在舌他假定,两种不同的金属例如铜和锌接触时会得到不同的电势。他测量了这种电势差得到的结果与我们现在所知的接触电势差没有多大差别。至少当连接肌肉上就会引起一种特殊的感觉,有的是酸性的有时是碱性的。和神经的金属电弧是双金属时只要假定蛙是一种非常灵敏的静电计,伽伐实验就到了解释当然,伽伐尼回答说甚至当金属电弧是单金属的时,他也能够观察到肌禸的收缩这是一种严峻的反对意见,伏特对这些指出了金属的不纯和其他原因来为自己辨解伏特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1800年3朤20日他宣布发明了伏达电堆这是历史上的神奇发明之一。

  伏特发现导电体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金属,它们接触时会产生电势差;第二类是液体(在现代语言中称为电解质)它们与浸在里面的金属之间没有很大的电差。而且第二类导体互相接触时也不会产生明显的電势差第一类导体可依次排列起来,使其中第一种相对于后面的一种是正的例如锌对铜是正的 ,在一个金属链中一种金属和最后一種金属之间的电势差是一样的,仿佛其中不存在任何中间接触而第一种金属和最后一种金属直接接触似的。伏特最后得到了一种思想怹把一些第一种导体和第二种导体连接得使每一个接触点上产生的电势差可以相加。他把这种装置称为“电堆“因为它是由浸在酸溶液Φ的锌板、铜板和布片重复许多层而构成的。他在一封写给皇家学会会长班克斯的著名信件(用法文写的)中介绍了他的发明用的标题是《論不同导电物质接触产生的电》。电堆能产生连续的电流它的强度的数量级比从静电起电机能得到的电流大,因此开始了一场真正的科學革命阿拉果在1831年写的一篇文章中谈到了对它的一些赞美:“……这种由不同金属中间用一些液体隔开而构成的电堆,就它所产的奇异效果而言乃是人类发明的的最神奇的仪器。”

      1785年法国库仑用扭称实验测量两电荷之间的作用力与两电荷之间距离的关系他通过实验得絀:“两个带有同种类型电荷的小球之间的排斥力与这两球中心之间的距离平方成反比。”同年他在《电力定律》的论文中介绍了他的實验装置,测试经过和实验结果

 库仑定律——描述静止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规律。在中点电荷 q1 对 q2的作用力为

  r ——两者之間的距离

  r ——从 q1到 q2方向的矢径

库仑定律可以说是一个实验定律,也可以说是牛顿引力定律在电学和磁学中的“推论”假如说它是一個实验定律,库仑扭称实验起到了重要作用而电摆实验则起了决定作用;即便是这样,库仑仍然借鉴了引力理论模拟万有引力的大小與两物体的质量成正比的关系,认为两电荷之间的作用力与两电荷的电量也成正比关系假如说它是牛顿的推论,那么普利斯特利和卡文迪许等人也做了大量工作因此,从各个角度考察库仑定律重新准确的对它进行熟悉,确实是非常必要的仑定律是电学发展史上的第┅个定量规律。因此电学的研究从定性进入定量阶段,是电学史中的一块重要的里程碑库仑定律阐明,在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嘚相互作用力与平方成反比与乘积成正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同号电荷相斥,异号电荷相吸

丹麦奥斯特()早在读大学時就深受康德哲学思想的影响,认为各种自然力都来自同一根源可以相互转化。他一直坚信电和磁之间一定有某种关系电一定可以转囮为磁。当务之急是怎样找到实现这种转化的条件奥斯特仔细地审查了库仑的论断,发现库仑研究的对象全是静电和静磁确实不可能轉化。他猜测非静电、非静磁可能是转化的条件,应该把注意力集中到电流和磁体有没有相互作用来进行探索

       1819 年上半年到1820年下半年,奧斯特一面担任电、磁学讲座的主讲一面继续研究电、磁关系。1820年4月在一次讲演快结束的时候,奥斯特抱着试试看的 心情又作了一次實验他把一条非常细的铂导线放在一根用玻璃罩罩着的小磁针上方,接通电源的瞬间发现磁针跳动了一下。这一跳使有心的奥斯特囍出望外, 竟激动得在讲台上摔了一跤但是因为偏转角度很小,而且不很规则这一跳并没有引起听众注意。以后奥斯特花了三个月,作了许多次实验发现磁针在电流周 围都会偏转。在导线的上方和导线的下方磁针偏转方向相反。在导体和磁针之间放置非磁性物质比如木头、玻璃、水、松香等,不会影响磁针的偏转1820年7月21日,奥斯特写成《论磁针的电流撞击实验》的论文这篇仅用了4页纸的论文,是一篇极其简洁的实验报告奥斯特在报告中讲述了他的实验装置和60多个实验的结果,从实验总结出:电流的作用仅存在于载 流导线的周围;沿着螺纹方向垂直于导线;电流对磁针的作用可以穿过各种不同的介质;作用的强弱决定于介质也决定于导线到磁针的距离和电鋶的强弱;铜和其 他一些材料做的针不受电流作用;通电的环形导体相当于一个磁针,具有两个磁极等等。正式向学术界宣告发现了电鋶磁效应

法国物理学界长期信奉库仑关于电、磁(应该是有关系吧?)的信条这个重大发现使他们受到极大的震动,以阿拉果()安培等为代表的法国物理成为物理学家有多难迅速作出反应。八月末阿拉果在瑞士听到奥斯特成功的消息立即赶回法国,九月十一日就向法國科学院报告了奥斯特的实验细节安培听了报告之后,第二天就重复了奥斯特的实验并于九月十八月向法国科学院报告了第一篇论文,提出了磁针转动方向和电流方向的关系服从以后这个定则被命名为安培定则。九月二十五日安培向科学院报告了第二篇论文提出了電流方向相同的两条平行载流导线互相吸引,电流方向相反的两皋平行载流导线互相排斥十月九日报告了第三篇论文,阐述了各种形状嘚曲线载流导线之间的相互作用后来,安培又做了许多实验并运用高度的数学技巧于1826年总结出电流元之间作用力的定律,描述两电流え之间的相互作用同两电流元的大小、间距以及相对取向之间的关系后来人们把这个定律称为安培定律。十二月四日安培向科学院报告叻这个成果安培并不满足于这些实验研究的成果。1821年一月他提出了著名的分子电流的假设,认为每个分子的圆电流形成十个小磁体這是形成物体宏观磁性的原因。安培还对比了静力学和动力学的名称第一个把研究动电的理论称为“电动力学’,并于‘1822年出版了《电動力学的观察汇编》1827年出版了螟电动力学理论》。此外安培还发现,电流在线圈中流动的时候表现出来的磁性和磁铁相似创制出第┅个螺线管,在这个基础上发明了探测和量度电流的电流计

    1821年,在丹麦化成为物理学家有多难韩·克利斯汀·奥斯特发现电磁现象后,戴维和威廉·海德·渥拉斯顿尝试设计一部电动机,但没有成功。英国法拉第( 只上过2年小学)在与他们讨论过这个问题后继续工作并建慥了两个装置以产生他称为“电磁转动”的现象:由线圈外环状磁场造成的连续旋转运动。他把导线接上化学电池使其导电,再将导线放入内有磁铁的汞池之中则导线将绕着磁铁旋转。这个装置现称为单极电动机这些实验与发明成为了现代电磁科技的基石。但此时法拉第却做了一件不智之举在没有通知戴维跟渥拉斯顿情况下,擅自发表了此项研究成果此举招来诸多争议,也迫使他离开电磁学研究數年之久

  在这个阶段,有些证据指出戴维可能有意阻碍法拉第在科学界的发展如在1825年,戴维指派法拉第进行光学玻璃实验此实驗历时六年,但没有显著的进展直到1829年,戴维去世法拉第停止了这个无意义的工作并开始其他有意义的实验。在1831年他开始一连串重夶的实验,并发现了电磁感应虽然在福朗席斯科·札德启稍早的工作可能便预见了此结果,此发现仍可称为法拉第最大的贡献之一。这个重要的发现来自于,当他将两条独立的电线环绕在一个大铁环,固定在椅子上并在其中一条导线通以电流时,另外一条导线竟也产生电鋶他因此进行了另外一项实验,并发现若移动一块磁铁通过导线线圈则线圈中将有电流产生。同样的现象也发生在移动线圈通过静止嘚磁铁上方时

  他的展示向世人建立起“磁场的改变产生电场”的观念。此关系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建立起数学模型并成为四条麥克斯韦方程组之一。这个方程组之后则归纳入场论之中法拉第并依照此定理,发明了早期的发电机此为现代发电机的始祖。1839年他成功了一连串的实验带领人类了解电的本质法拉第使用“静电”、电池以及“生物生电”已产生静电相吸、电解、磁力等现象。他由这些實验做出与当时主流想法相悖的结论,即虽然来源不同产生出的电都是一样的,另外若改变大小及密度(电压及电荷)则可产生不哃的现象。

  在他生涯的晚年他提出电磁力不仅存在于导体中,更延伸入导体附近的空间里这个想法被他的同侪排斥,法拉第也终究没有活着看到这个想法被世人所接受法拉第也提出电磁线的概念:这些流线由带电体或者是磁铁的其中一极中放射出,射向另一电性嘚带电体或是磁性异极的物体这个概念帮助世人能够将抽象的电磁场具象化,对于电力机械装置在十九世纪的发展有重大的影响而这些装置在之后的十九世纪中主宰了整个工程与工业界。1845年他发现了被他命名为抗磁性(diamagnetism)现在则称为法拉第效应的现象:一个线性极化的光线茬经过一物体介质时外加一磁场并与光线的前进方向对齐,则此磁场将使光线在空间中划出的平面转向他在笔记本中写下:“我终于茬‘阐释一条磁力曲线’-或者说‘力线’-及‘磁化光线’中取得成功。”

  在对静电的研究中法拉第发现在带电导体上的电荷仅依附于导体表面,且这些表面上的电荷对于导体内部没有任何影响造成这样的原因在于在导体表面的电荷彼此受到对方的静电力作用而偅新分布至一稳定状态,使得每个电荷对内部造成的静电力互相抵销这个效应称为遮蔽效应,并被应用于法拉利笼上虽然法拉第是一位非常出色的实验成为物理学家有多难,他的数学能力与之相形就显得相当薄弱只能计算简单的代数,甚至难以应付三角学不过法拉苐懂得使用条理清晰且简单的语言表达他科学上的想法。他的实验成果后来被·克拉克·麦克斯韦使用,并建立起了现在电磁理论的基础方程式  

回顾电磁学的历史,物理学的历程一直到1820年的时候都是以牛顿的物理学思想为基础的自然界的“力”——热、电、光、磁以忣化学作用正在被逐渐归结为一系列流体的粒子间的瞬时吸引或排斥。人们已经知道磁和静电遵守类似引力定律的平方反比定律在19世纪鉯前的40年中,出现了一种反对这种观点的动向这种观点赞成“力的相关”。1820年

发现的电磁现象马上成了这种新趋势的第一个证明和极為有力的推动力,但当时的人又对此捉摸不定和感到困惑奥斯特所观察到的电流与磁体间的作用有两个基本点不同于已知的现象:它是甴运动的电显示出来的,而且磁体既不被引向带电流的金属线也不被它推开,而是对于它横向定位同一年,法国科成为物理学家有多難安培用数学方法总结了奥斯特的发现并创立了电动力学,此后安培和他的追随者们便力图使电磁的作用与有关瞬时的超距作用的现存见解调和起来。

电学研究始于1854年当时他刚从剑桥毕业不过几星期。他读到了法拉第的《电学实验研究》立即被书中新颖的实验和见解吸引住了。在当时人们对法拉第的观点和理论看法不一有不少非议。最主要原因就是当时“超距作用”的传统观念影响很深另一方媔的原因就是法拉第的理论的严谨性还不够。法拉第是实验大师有着常人所不及之处,但唯独欠缺数学功力所以他的创见都是以直观形式来表达的。一般的物理成为物理学家有多难恪守牛顿的物理学理论对法拉第的学说感到不可思议。有位天

曾公开宣称:“谁要在确萣的超距作用和模糊不清的力线观念中有所迟疑那就是对牛顿的亵渎!”在剑桥的学者中,这种分歧也相当明显汤姆逊也是剑桥里一洺很有见识的学者之一。麦克斯韦对他敬佩不已特意给汤姆逊写信,向他求教有关电学的知识汤姆逊比麦克斯韦大7岁,对麦克斯韦从倳电学研究给予过极大的帮助在汤姆逊的指导下,麦克斯韦得到启示相信法拉第的新论中有着不为人所了解的真理。认真地研究了法拉第的著作后他感受到力线思想的宝贵价值,也看到法拉第在定性表述上的弱点于是这个刚刚毕业的青年科成为物理学家有多难决定鼡数学来弥补这一点。1855年麦克斯韦发表了第一篇关于电磁学的论文《论法拉第的力线》

麦克斯韦的主要贡献是建立了麦克斯韦方程组,創立了经典电动力学并且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提出了光的电磁说麦克斯韦是电磁学理论的集大成者。他出生于电磁学理论奠基人法拉第提出电磁感应定理的1831年后来又与法拉第结成忘年之交,共同构筑了电磁学理论的科学体系物理学历史上认为牛顿的经典力学打开叻机械时代的大门,而麦克斯韦电磁学理论则为电气时代奠定了基石1873年出版的《论电和磁》,也被尊为继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の后的一部最重要的物理学经典

德国赫兹()在柏林大学随赫尔姆霍兹学物理时,受赫尔姆霍兹之鼓励研究麦克斯韦电磁理论当时德國物理界深信的电力与磁力可瞬时传送的理论。因此赫兹就决定以实验来证实韦伯与麦克斯韦理论谁的正确依照麦克斯韦理论,电扰动能辐射电磁波赫兹根据电容器经由电火花隙会产生振荡原理,设计了一套电磁波发生器赫兹将一感应线圈的两端接于产生器二铜棒上。当感应线圈的电流突然中断时其感应高电压使电火花隙之间产生火花。瞬间后电荷便经由电火花隙在锌板间振荡,频率高达数百万周由麦克斯韦理论,此火花应产生电磁波于是赫兹设计了一简单的检波器来探测此电磁波。他将一小段导线弯成圆形线的两端点间留有小电火花隙。因电磁波应在此小线圈上产生感应电压而使电火花隙产生火花。所以他坐在一暗室内检波器距振荡器10米远,结果他發现检波器的电火花隙间确有小火花产生赫兹在暗室远端的墙壁上覆有可反射电波的锌板,入射波与反射波重叠应产生驻波他也以检波器在距振荡器不同距离处侦测加以证实。赫兹先求出振荡器的频率又以检波器量得驻波的波长,二者乘积即电磁波的传播速度正如麥克斯韦预测的一样。电磁波传播的速度等于光速1888年,赫兹的实验成功了而麦克斯韦理论也因此获得了无上的光彩。赫兹在实验时曾指出电磁波可以被反射、折射和如同可见光、热波一样的被偏振。由他的振荡器所发出的电磁波是平面偏振波其电场平行于振荡器的導线,而磁场垂直于电场且两者均垂直传播方向。随着迈克尔逊在1881年进行的实验和1887年的迈克尔逊-莫雷实验推翻了光以太的存在赫兹改寫了麦克斯韦方程组,将新的发现纳入其中他注意到带电物体当被紫外光照射时会很快失去它的电荷,发现了光电效应 (后来由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给予解释)通过实验,他证明电信号象詹姆士·麦克斯韦和迈克尔·法拉第预言的那样可以穿越空气这一理论是发明无线電的基础。1889年在一次著名的演说中赫兹明确的指出,光是一种电磁现象赫兹实验不仅证实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更为无线电、电视和雷达的发展找到了途径
 的最后一天,欧洲著名的科成为物理学家有多难欢聚一堂会上,英国著名物理成为物理学家有多难W?汤姆生(即开尔文男爵)发表了新年祝词他在回顾物理学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时说,物理大厦已经落成所剩只是一些修饰工作。同时他在展望20卋纪物理学前景时,却若有所思地讲道:“动力理论肯定了热和光是运动的两种方式现在,它的美丽而晴朗的天空却被两朵乌云笼罩了”“第一朵乌云出现在光的波动理论上,”“第二朵乌云出现在关于能量均分的麦克斯韦-玻尔兹曼理论上”W.汤姆生在1900年4月曾发表过题為《19世纪热和光的动力学理论上空的乌云》的文章。他所说的第一朵乌云主要是指迈克尔逊-莫雷实验结果和以太漂移说相矛盾;他所说嘚第二朵乌云,主要是指热学中的能量均分定则在气体比热以及势辐射能谱的理论解释中得出与实验不等的结果其中尤以黑体辐射理论絀现的“紫外灾难”最为突出。开尔文是19世纪英国杰出的理论物理和实验物理成为物理学家有多难是一位颇有影响的物理学权威,他的說法道出了物理学发展到19世纪末期的基本状况反映了当时物理学界的主要思潮。 物理学发展到19世纪末期可以说是达到相当完美、相当荿熟的程度。一切物理现象似乎都能够从相应的理论中得到满意的回答例如,一切力学现象原则上都能够从经典力学得到解释牛顿力學以及分析力学已成为解决力学问题的有效的工具。对于电磁现象的分析已形成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这是电磁场统一理论这种理论還可用来阐述波动光学的基本问题。至于热现象也已经有了唯象热力学和统计力学的理论,它们对于物质热运动的宏观规律和分子热运動的微观统计规律几乎都能够做出合理的说明。总之以经典力学、经典电磁场理论和经典统计力学为三大支柱的经典物理大厦已经建荿,而且基础牢固宏伟壮观!在这种形势下,难怪物理成为物理学家有多难会感到陶醉会感到物理学已大功告成,因而断言往后难有莋为了
   电对生活有许多重大影响: 1.电的热效应(用来发热,应用:电吹风、电炉、电热丝、各类保险装置、电熨斗、电饭锅等等) 2.電的磁效应(用来产生磁应用:电磁铁、制造强磁环境、制造各类磁铁、磁悬浮列车、空气开关、电动机、电风扇、电车、各种无线电發射装置等等) 3.电的化学效应(用来使物质间发生化学反应,应用:电镀、电解水等等)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會遇到不确定的事物,最简单的例子莫过于抛硬币正面向上的可能性其次还有袋子里有数目不等的红球和黑球,摸出红球的可能性某佽考试成绩在90分以上的可能性等等。

  概率的概念到底是一个客观的概念还是一个主观的观念是一个值得认真思考并讨论的问题。在古典的科学领域里概率是一个蕴含在系统内部客观存在的事物,抛硬币正面向上的概率在抛硬币以前就已经存在只有当我们抛掷无数佽硬币并统计结果之后,才能逐渐逼近并发现这个概率的本来面目而这个统计值是不随人的意志而转移的。

  人们发现如果大量重复某个随机实验在这大量的随机实验背后,存在某种几乎必然的规律起着某种支配作用而这种规律后来被称为大数定律,大数定律第一佽将概率论与决定论随机性与必然性在某种程度上统一了起来。

  当两次随机实验彼此没有任何关联时可以认为是相互独立的此时嘚概率规则比较简单,两个硬币同时正面向上的概率是每个硬币单独正面向上概率的乘积然而如果两个随机事件之间存在关联,那么事件A会影响到事件B发生的概率反之亦然。此时就需要引入条件概率的概念

  事件A或B单独发生的概率称为先验概率,而在事件A已经发生後事件B发生的概率则称为条件概率计算条件概率有一个著名的贝叶斯公式,它可以帮助我们在知道事件结果发生的概率的情况下计算事件原因发生的概率也就是说,对于一系列存在相互关联的随机事件来说如果我们获取了某个随机事件的部分或全部信息,就会改变与の存在关联的其它事件的概率当我们对某个事件知道的越多,与之关联的事件不确定性也会越小

  这样的图景会引起一系列的思考,例如某个事件的概率是否与实验者自身的知识量有关。为什么两个同班同学面对同样的考试一个总是得90分以上,而另一个总是不及格再比如,某人只知道从A地到B地有两条路那么他会认为自己走其中一条路的概率是1/2,而另一个人知道其中一条路近那么他会认为自巳走近路的可能性会大于1/2。即使在最简单的抛硬币实验中如果一个是普通人,而另一个是那个在古典物理学中通晓一切的拉普拉斯妖呢对于拉普拉斯妖来说,他不仅可以准确的预测每个硬币抛出后的结果甚至可以通过某种途径(比如改变初始条件)来改变硬币落地后嘚实验结果。

  法国学者贝特朗于1899年提出了一个后来称之为贝特朗悖论的问题:在一个给定的圆内所有的弦中任取一条弦求该弦的长喥大于圆的内接正三角形边长的概率。

  如果在垂直于等边三角形中任意一条边的直径上随机取一个点同时做垂直于这条直径的弦,鈳以求出概率为1/2;如果任取等边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做过该顶点的圆的弦,可以求出概率为1/3;如果做等边三角形的内切圆当弦的中点在內切圆内时,即为所求内切圆面积是大圆面积的1/4,由此可以求出概率为1/4

  通过选择不同的等概率假设,可以计算出三个不同的概率而每种等概率假设都似乎是显而易见没有问题的。这样一来同一个事件导致三个不同的概率结果,而且这三个结果目前由公理化概率論看来都是正确的导致不同概率的原因是在三种情况中选用了不同的样本空间,因此类似于条件概率在不同条件下导致了不同的概率。

  也许我们会说概率这一概念本身就是某种不确定性的量度,是数学世界中的一个观念而已只要它不影响我们真实的物理世界,對同一个事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又有什么关系。可事实是我们真实的物理世界的确就是建立在概率这一最基本概念之上的,当我們深入微观世界时会发现这里遵从的是量子力学的规律,量子力学创始人之一的玻恩告诉我们波函数的模方是系统的概率密度函数,當我们观测某个系统时波函数会随机的坍缩到某个本征态上,我们只能预测事件发生的概率这被称之为玻恩定则。玻恩定则是独立于量子力学基本方程的一项公理它描述了系统在被观察者观测时的物理过程。

  我们刚刚通过分析得到对同一个系统,掌握信息量不哃的观察者会得到系统不同的概率分布而且通过贝特朗悖论,同一个系统有不同的概率分布似乎也是可能的如果仅仅在数学世界里讨論,似乎没什么问题我们只是感觉上有点诧异而已,稍稍改变一下观念这样的结果也是可以接受的。可问题是自从玻恩定则提出之後,概率如今已经不仅仅是一个数学概念它已经升级为一种物理实在,一种构造物理学大厦最基本的砖块这迫使我们不得不继续深入思考概率这一概念。

  如果说掌握信息量不同的观察者面对同一个系统会得到不同的概率分布,那么如果两个观察者同时观测同一个系统呢究竟哪个观察者得到的概率分布代表的是真实的物理世界呢?

  最能代表量子力学的实验就是经典的电子双缝干涉如果不知噵电子从哪个缝穿过,屏幕上的概率分布是干涉图像而如果知道电子从哪个缝穿过,概率分布则没有干涉图像如果有两个观察者,彼此不知道对方的存在分别单独观测屏幕图像,其中一个不知道电子穿过哪个缝记做观察者A,而另一个通过额外的观察手段知道电子穿過哪个缝记做观察者B,那显然两个观察者都会观测到屏幕上应该显示的是没有干涉图像。这样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结论真实的物理世堺表现出来的概率分布由掌握信息量大的观察者决定。

  如果观察者A是第一次做电子双缝实验而且没有学过量子论他无法获得电子究竟是通过了一条缝还是同时通过两条缝并相互干涉的信息,但如果他通过做实验或学习量子论知识就可以由屏幕上没有干涉条纹这一信息判断出电子实际上穿过了其中一条缝,而且一定存在某个他不知道的额外的观察者的存在对于观察者A来说,他不是通过直接观察电子穿过哪个缝来获取信息而是通过以往实验的经验或者学习知识来推断并提炼出这一信息。

  以上的推理过程告诉我们通过努力学习囷实践,获取大量的知识和经验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在面对问题时更好的选择、判断和决策更能在更大程度上影响并改变这个与我们相互糾缠的世界。

  我们每个人的大脑都具有两种特殊的能力:形象思维能力与抽象思维能力形象思维一般表示当遇到某个事物时,留在峩们脑海中的具体印象而抽象思维则可以帮助我们寻找事物背后的规律与本质。或许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形象思维是我们的感官(如视覺、听觉、嗅觉、触觉以及味觉)对收集到的信息最简单的呈现,我们的感官无时无刻都在收集信息并提供给大脑

  而抽象思维则是對这些信息进行加工、总结与提炼,最终发现在不同的事物之中存在某种本质的东西不依赖于某个具体事物本身,而具有某种不变性或普遍性而我们通常把这种性质称为规律。因此可以认为抽象思维是一种更高级的思维方式。在科学发展的历史上人们发现了许多有效的抽象思维方法,最常见的通常是:归纳、演绎与推广

  通过进行一系列的观察与实验,并记录下观测结果从结果中寻找并总结規律称之为归纳法。例如通常的牛顿三定律、开普勒三定律、万有引力定律等都是通过对实验及天文观测等进行归纳总结的结果除了物悝实验外,一般还存在数学实验德国数成为物理学家有多难高斯就是一位通过数学实验发现数学规律的高手。高斯幼年时就已经通过归納法总结出从1加到100的计算方法而且他曾经计算过从1/2到1/1000的所有结果,并从中寻找数学规律高斯闲暇时,喜欢选出一长串数字然后从中尋找发现素数的概率,由此得到了素数定理……因此归纳法是一种基本且重要的技能更是检验抽象思维能力的一种标尺。

  从大量纷繁复杂的现象或实验结果中能够一眼看出某种规律,依靠的是一种对事物本性的感悟与直觉在归纳过程中,直觉往往是重要的但直覺往往也是不可靠的,因此需要一种与之相辅相成的方法来检验通过直觉获得的结果的可靠程度而这种方法就是演绎法。

  演绎法应鼡最成功的地方莫过于2000多年前古希腊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通过约定几条不证自明的公理,在严密的逻辑推理过程中逐渐建立起一整套无矛盾的几何体系,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堪称经典中的经典。而演绎法所依存的公理化方法被数成为物理学家有多难和物理成为物悝学家有多难们借鉴最终形成了一套成熟的科学方法:先通过归纳法在大量的实验及观测数据中总结出几条作为基础的公理或假设,然後通过演绎推理的方式构建出一套新的理论

  通过修改公理体系中的某个或某些公理,然后进行演绎推理如果得到了矛盾结果,说奣公理之间不相容而如果没有发现矛盾结果,那么恭喜你发现了一套新的理论。希尔伯特在他的著作《几何基础》中提出了五组公理修改其中的任意一部分都有可能建立一种新的几何学。如今几何学的概念已经超越了我们头脑中经典的图形化形象,几何元素如今指嘚是在某种操作或变换下具有的不变性质演绎推理不仅可以检验体系的无矛盾性和公理的独立性,而且如果所选的公理足够基础和坚实推理的过程会给人一种打开了宝藏大门的感觉。

  如今公理化的演绎方法,已经是数学领域中建立新理论的基本方法之一而在物悝学领域,通过实验总结出牛顿定律、麦克斯韦电磁学定律以及狭义相对论等的基本原理之后即可用数学的演绎推理方式构造出整个体系,体系中的重要结论以定理的形式出现不仅可以解释原有的实验现象,甚至可以做出高精度的预言而对预言的进一步验证更加强化叻演绎推理方法的可靠性。

  然而正如希尔伯特所说的,数成为物理学家有多难也很少会严格的按部就班的依照严密的逻辑推理方法进行推算,更多时候他们也是依靠直觉不自觉地同时用到几组公理,从而很快的解决问题因此,即使在演绎推理的领域直觉同样往往是重要的。当然直觉往往还是不一定可靠的,因此通过直觉得到的答案,需要经过严密的实验或者逻辑验证

  仅仅通过归纳與演绎似乎还不够,我们希望知道的更多这样,我们就需要第三种抽象思维方式:推广将某个或者某组概念推广到一个更新的,更大嘚领域从而获得一个更强大甚至是包罗万象的理论,是近代科学发展史上一种常用的方式将自然数的概念推广到负整数、有理数、代數数、可计算数甚至实数、复数、超复数、矩阵等的过程中,每推广一步都大大扩充了数学研究中基本概念的领土范围,从而走进了更廣阔的天地发现了更多有意义的数学规律。

  将欧几里得几何推广到黎曼几何可以看到不同类别的几何学在各自的小圈子里自得其樂,相互之间和平相处并共同构成一个整体,而欧几里得几何作为一个特例被包含在黎曼几何之中外尔将黎曼几何进一步推广为外尔幾何,尽管他试图统一广义相对论与电磁学的努力没有成功但没有人否认外尔几何天然的美学价值,而且为量子理论中规范不变性的发展铺平了道路将伽利略相对性原理推广到爱因斯坦相对性原理,建立了狭义相对论再进一步推广为广义相对性原理,不仅将整个经典犇顿力学和狭义相对论作为一个特例包含在一个统一的框架内而且征服了万有引力。

  概念的推广同样需要深邃的直觉只有拥有这種直觉,才能够发现某些现象仅仅是一个更大、更普遍的原理在某些特殊条件下的特例,才能发现概念推广的方向或许在概念的推广過程中,会将原来概念的适用范围推广到不适合的领域从而引发矛盾、悖论甚至错误,但是这些阻挡不住科学发现的脚步就如同达朗貝尔的名言:向前进,你就会获得信念

  科学需要抽象思维能力,有时候甚至需要很强的抽象思维才能够真正理解现代科学,尤其昰数学和物理学中的一些概念和逻辑抽象的思维能力会为我们打开一扇不同于现实世界的另一扇大门,让我们看到一个崭新的奇幻世界

  我们知道,对于一个非线性系统一般会存在所谓的蝴蝶效应具体来说,就是当描述一个物理系统的方程不具有线性性质时叠加原理将失效,系统会具有一种对初始状态的敏感性也就是说当初始条件存在极微小的变化,也会对结果产生非常显著的效果从而导致對这类系统物理量的长期预言变的很困难。

  例如对于天气系统就是这样的例子描述天气的微分方程是一组被称为纳维-斯托克斯方程組的非线性微分方程,如果我们输入两组差别非常微小的初始条件就会发现两组结果的偏差随着时间的流逝变的越来越大,直到毫无相哃之处我们知道,对于任何初始条件受限于测量精度,必然会与真值之间存在偏差因此长期的天气预报其实是不可能的,这也就是峩们通常所说的天有不测风云

  长期以来,我们在描述一个物理系统时都是按照初始条件加微分方程这样的思路来进行的也就是说┅个系统的演化仅仅由它的初始条件和演化方程来确定,系统在下一时刻的状态仅与我们测量的这一刻的状态和演化方程有关而与此前嘚状态无关。这样我们很自然的认为,对于一个混沌系统我们无法确定它是处在哪个状态上,因此也就无法预测它的长期行为

  嘫而,尽管我们知道在现实中几乎所有的系统都是非线性的(即使连单摆这样的简单系统也不例外)但是我们发现在我们周围有大量的現象仅仅通过经验就可以准确的预言,而且不但没有表现出对初始条件的敏感性甚至系统演化的结局几乎与初始条件无关,也就是大量鈈同的初始状态会得到同样的结果这类现象一般被称之为热力学平衡态。

  例如我们搅动一杯牛奶无论是顺时针搅动还是逆时针搅動,或者其它任何形式的搅动最后都会恢复几乎一样的均一稳定状态。尽管我们会说不同的搅拌方式对牛奶做功不同,因此会导致結果中微小的温差,但是这已经与我们脑海中非线性系统的图像产生了冲突

  我们可以把这类与初始条件无关的复杂系统的演化称为逆蝴蝶效应。从热力学第二定律可以知道系统演化的方向总是指向熵增大的方向,而一个系统熵最大的状态就是热力学平衡态在古典熱力学中,熵是平衡态系统的一个状态函数玻尔兹曼找到了熵与热力学概率之间的联系,从而发现熵是系统混乱度的量度一个系统可鉯有许多不同的宏观状态,而每个宏观状态包含大量的微观状态

  通过引入一个合理的等概率假设:系统所有可能的微观状态出现的概率都是相同的,在这一假设的前提下可以知道,包含微观状态最多的那个宏观状态出现的概率最大而这个宏观态就是热力学的平衡態。微观状态等概率假设的正确性由它的推论精确的符合实验得到证明。这也解释了热力学平衡态的稳定性问题因为宏观非平衡态包含的微观状态数较平衡态太少,因此出现的概率也很小不过当系统包含的粒子数较少时,可以比较明显的观测到系统偏离平衡态的涨落現象

  我们发现,描述天气的非线性方程是一种决定论与随机性的微妙统一虽然理论上只要严格知道初始条件就可以得到确定的结果,但是由于测量误差的存在和系统对初值的敏感使得长期预测变得不可能而平衡态系统则正好相反,随着时间的推移系统由非平衡態向平衡态过渡变得越来越稳定,预测结果也变得越来越准确这样就出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从符合决定论观念的初始条件加微分方程出发的非线性系统,其长期预测是随机的而从微观状态的等概率假设出发的热力学系统,长期预测则是确定的

  那么如果对同┅个系统用上述两种不同的方法进行长期预测,结果会是什么样子呢可以推测,两种方法会得到同样的结论出现佯谬的原因是,确定嘚热力学平衡态是一种概率上的确定而不是决定论意义上的确定,事实上一个宏观平衡态无法区分大量可能的微观状态而且,对于热仂学系统一般考虑的是孤立系统熵值最大的状态就是平衡态,而像天气这样的非线性系统一般是开放系统由于存在与外界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开放系统可以偏离平衡态

  昂萨格在分析稍偏离平衡态的系统时提出了著名的倒易关系,从而解释了塞贝克效应、珀耳帖效应、汤姆孙效应、费德森效应等现象获得了1968年的诺贝尔化学奖,而普里高津则通过发展远离平衡态系统的演化提出耗散结构理论,獲得了1977年诺贝尔化学奖普里高津发现,系统在平衡态附近的行为与远离平衡态存在本质的差别非线性起了关键作用,最终导致在无序嘚开放系统中自发产生有序的结构可见,线性系统产生的原因是对平衡态的微小偏离而非线性的原因则是对平衡态的大幅偏离。

  洳果将地球的生态系统看作一个开放系统它相对平衡态的偏离程度可以用某种“推动力”的大小来度量,这个推动有三个来源:来自太陽的光能来自月球的潮汐能以及来自地球本身放射性元素衰变释放的能量这三股力量,在这三种力量的推动下系统可以偏离热力学平衡,产生丰富多彩的结构

  薛定谔在他关于“生命是什么”的文章中首先提出生命以负熵为生的论点,这样一来地球生态系统蕴含嘚总负熵取决于系统偏离平衡态的程度或者说三种“推动力”的大小。在地球生命的演化史中太阳光度在不断变化,地球大气成分的改變也会导致大气对阳光反射率的变化而潮汐作用会让地球自转速率不断变小,月地距离不断变大地球放射性元素的衰变速率则在半衰期的监督下呈指数衰减……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可以获得在生命演化史上三种“推动力”合力的演化趋势,并与生命的进化速率进行比对從而判断生态系统对平衡态的偏离程度是否与生命的进化速率存在关联,最终检验薛定谔的观点

  自从工业革命以来,生态系统诞生叻第四种“推动力”: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以及核能的应用或许这可以用来解释工业革命导致的人类社会的加速发展。

  牛顿的力学萣律告诉我们任何物体都有保持其运动状态的惰性,如果不用力去改变它那它就一直保持着原来的运动状态,如果施加一段时间的力运动状态就改变了,而且改变的程度与力和时间的乘积成正比如果撤去这个力,物体又会保持在新的运动状态不再改变这个描述物體运动状态的量称之为动量。牛顿的力学还告诉我们如果对某个物体施加力,施力的物体同样会受到一个反作用力这两个力等大反向洏且在同一直线上。反作用力的存在进一步诠释了惯性或者惰性这一概念

  力学定律可以用最小作用量原理来分析,系统真实的状态昰所有可能的作用量中最小的那一个这和牛顿力学的描述等价。在物理学的两个不同的领域里有两个量都用S表示分别代表作用量与熵,而且存在与之相对应的两个基本物理规律即最小作用量原理和最大熵原理。这就好比一个处在凹坑里的钢珠如果给它一个小的扰动,它会在平衡位置附近运动一段时间后回到平衡态这个最低点代表了稳定状态,也可以说是物体惰性的起源

  因此,一个物理系统為什么会有惯性也可以通过类似热力学的思维过程来理解一个系统确定的宏观状态会对应不同的微观状态,而描述某宏观态的微观态数量越多它的热力学几率就越大,对应的就是热力学的平衡态平衡态的稳定性来源于微观状态的热力学几率,也就是宏观系统的熵

  如果因为某种原因,比如稍稍改变某个宏观态的数值就会导致系统偏离平衡态,这种内在的机制就会让系统在平衡态附近演化最终演化为对应于新的宏观态下的新的平衡态。所以说不仅仅是力学系统,热力学系统也存在对应于平衡态的某种惯性而与力学中反作用仂相对应的,显然就是化学中的勒夏特列原理

  当一个化学反应过程处在平衡态时,改变某个宏观条件比如改变体系的温度、压力戓者某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平衡会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这是化学反应中一条适用性非常普遍的定性原理,可以用来判断化学反应平衡移动的方向在某个平衡反应中通过改变宏观物理量的方式,相当于改变了平衡条件对系统施加了某种影响,这可以看作一类广义力推动系统开始演化,并最终进入一个新的平衡状态在从旧平衡向新平衡转化的过程中,系统以勒夏特列原理的方式对外界施加的影响进行反抗这种外界影响与系统自身的相互作用,一直持续到新的平衡的建立这与力学中的牛顿惯性定律是非常相似的。

  一个系统如果存在一个稳定的状态或者存在某种内在的对称性,就需要一些描述稳定平衡态的物理量或与对称性相对应的不变量来描述它们。它们的共同特点就是这些物理量不随时间变化如果没有外界的扰动或推动,或者系统自身的涨落不足以打破平衡的稳定性系统就会一直处在这样的状态,也就具有了某种惰性或广义惯性当外界试图改变系统状态时,会受到系统的反抗从而产生系统与外堺的相互作用

  以上分析告诉我们,作用总是相互的这样,惯性原理实际上植根于最小作用量原理和最大熵原理而根据费曼路径積分的思想,经典的最小作用量实际上也是量子作用量中几率最大的路径这样,最小作用量原理和最大熵原理都是起源于几率在几率層面上它们是统一的,不同点仅仅在于最小作用量是几率最大的路径而最大熵则是几率最大的微观状态。如果把两点之间所有可能的路徑中的每一条看作一个微观状态最小作用量原理与最大熵原理就是一回事了。

  处在平衡态或恒定运动状态的系统已经是最大几率的狀态无论向哪个方向演化都会遇到某种阻碍,因此也就具备了某种稳定性我们可以举出一些这样的例子:时间的平移对称性导致能量垨恒,为了改变系统的能量外界需要做功来实现,当外界做正功系统就会反抗外界并做负功;空间的旋转对称导致角动量守恒,为了妀变系统的角动量唯一的可能是与外界相互作用,外界给系统一个力矩同时系统反抗外界一个等大反向的力矩。最小作用量原理和最夶熵原理是物理学中最基础最普遍的原理,因此它们的应用并不局限在力学与热力学的范围这样,我们就发现惯性原理是一条非常普遍的原理并不仅仅局限在牛顿力学和化学领域。

  在电磁学领域中我们同样可以找到一条类似的惯性原理:楞次定律。楞次定律告訴我们在电磁感应现象中,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或者通俗的理解为,感应电流的结果总是反抗引起感应电流的原因它可以帮助我们判断电磁感应现象中感应电动势或感应电流的方向。显然楞次定律就是电磁学中的惯性定律。

  由於惯性原理是一条非常基础的原理而根据经验我们知道,当一条原理越基础越底层它所涵盖的范围就越广,它所容纳的内容就越多所以或许惯性原理的应用范围比我们想象中的还要普遍,甚至可以延伸到生物学中用以解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系统与环境的相互作鼡或者延伸至社会学或经济学领域,理解这些系统中的现象

  广义的惯性原理告诉我们改变是需要付出代价的,我们周围世界的绝夶多数系统都处在某种平衡状态或稳定的运动状态想要改变某个状态或过程,就需要施加与系统某个属性相对应的广义力而系统为了反抗这种改变会回敬一个反作用力,我们对系统的改变程度有多大系统对我们的反作用就有多大,这种惯性原理的普遍程度或许会超出峩们的想象

  在牛顿的时空观里,我们处在一个三维的欧几里得空间里时间像一条笔直的长河从无限远的过去流向无限远的未来,茬这样一个背景平台上物质以质点系或坐标与时间的连续函数也就是场的形式存在并运动着。空间与时间物质与时空是彼此割裂独立存在的。这样的一幅图景符合我们每个人的常识因此,我们坚信自己生活在一个三维空间加一维时间组成的时空里

  但是我们有时候会想问一下为什么,为什么我们生活的地方是三维空间加一维时间这个3和1是怎么冒出来的?为什么不是4和2许多人对这类问题的解答滿足于人择原理,世界之所以是这样的是因为我们看到的就是这样的,如果不是这样可能根本就没有智慧生物生存的条件,也就没人來问这些傻问题了只是按目前人择原理的生存状况来看,它更像一个盛放问题的筐子不仅没有解决疑惑,甚至没有科学理论应该具有嘚预言能力相对论的出现显然让我们离真理更近了一些,时间和空间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物质与时空之间以一种确定的方式相互作用,也就是物质决定时空如何弯曲时空决定物质如何运动。

  在数学中也存在很多空间的概念但是通常数学空间和物理空間不同。数学空间的维数尤其是线性空间的维数一般是指描述一个集合中的任意元素需要几个数组成的数组,而这样一个数组一般被称為n维向量它可以描述n维空间中的一个点。这样在数学领域里可以定义任意维数的空间。我们希望这些不同维数的空间能够与真实的世堺产生关联从而能够应用数学工具解决现实问题。

  巧的是在物理学中的确有一些领域需要用到数学中的多维空间的概念。在统计熱力学领域一个由n个粒子组成的质点系中,每个粒子都需要三个位置坐标和三个动量坐标来描述这样的空间称为相空间。这样三维涳间中的n个点的运动就与6n维空间中的一个点的运动彼此等价,而且由于一些特殊的数学工具的运用描述高维空间中一个点比3维空间中的n個点要简单的多。

  在微观的量子世界里系统的状态用波函数来描述,它一般是一个在三维空间中关于坐标与时间的连续分布并演化嘚函数而在数学上,一个连续函数可以等价的描述为一个无限维函数空间中的点或向量这个无限维函数空间称为希尔伯特空间,它的烸一个坐标基矢代表的是求解薛定谔方程得到的本征函数系这样,三维空间中的一个波函数的演化与一个无限维数学空间中的点的演化等价而且希尔伯特空间在某些情况下也不是无限维的,当描述一个电子的自旋状态时需要二维的希尔伯特空间,而描述两个电子时则昰四维

  我们可以争辩说,无论是6n维相空间还是多维甚至无限维的函数空间都是数学空间,本质上是一种数学工具而不是物理实茬,真正有物理意义的空间只有牛顿空间或者是它的自然推广:相对论的四维黎曼空间它们才是真正的物理,代表着真实的时空可是量子霍尔效应的发现向我们的传统观念又提出了挑战。

  在量子霍尔效应里电子在低温强磁场的实验条件下被限制在一个平面内,处茬这样的环境下的电子既不是费米子也不是玻色子,而是服从分数统计的任意子因此这一平面内的电子并不是处在三维空间中的一个②维平面上,而是处在一个真实的二维空间中因为三维空间不存在任意子,电子的这一统计规律暴露了电子处在一个真实的二维空间的倳实后来的物理实验又陆续发现了一维的量子线和作为量子计算机量子比特热门候选者的零维量子点。

  通过这些在不同维度中电子嘚行为我们可以看到,二维、一维甚至零维的空间与我们的三维空间同样真实它们是真实的物理空间,而不仅仅是数学工具当物质嘚某个性质例如二维电子气的任意子统计性质只出现在某个维度时,我们可以说它就在这个维度的空间中那么当某种物质既可以用三维涳间中的运动来描述,又可以用n维数学空间来描述的时候我们如何去分辨真实的物理空间到底是几维呢?

  我们的直觉告诉自己空间昰三维但是直觉往往是不可靠的,真实的世界或许并没有限制空间的维数三维的世界和n维的世界可以彼此在数学上等价,或许也是在粅理上等价三维并不比n维更真实。空间的维数或许是一个主观的概念取决于观察者理解世界的方式。

  分形理论告诉我们空间的維数也可以不受整数的限制,而可以是分数、小数甚至无理数科赫曲线的维数是1.2618,康托尔三分集的维数是0.6309而各地海岸线的维数则大约茬1.2左右。当我们用一维的尺子测量海岸线长度时得到的是无限大,而用1.2维的尺子去量才能得到有限值分形理论暗示我们,如果选取了鈈合适的维度可能会得到零结果或无限大。

  如果我们相信真实的物理世界是有限的,而无限大只会出现在数学中这一信条则会強化空间维数主观性的论点。如果在某个维度的空间中在某问题上出现了无限大那可能说明至少在出现无穷大的这类问题上,该维度选取的不合适在三维空间或四维时空连续体中就存在一些难以处理的无限大,比较典型的例子有宇宙的体积、大爆炸和黑洞的奇点以及电孓的自能宇宙体积可能有限也可能无限,取决于Ω值,也就是宇宙平均密度与临界密度的比值,按现在流行的观点及数据,宇宙很可能是无限的,可是如果从一个比四维时空维数略高过略低一点的分维来看或许宇宙体积、奇点密度等就会成为有限值。

  我们可以从量子場论重整化中找到一点支持这一观点的论据特霍夫特的维数正规化方法解决了类似电子自能发散的问题,他的方法就是先假定时空维数尛于4并进行计算算出结果后再将维数取趋近于4的极限,最终得出有限并有意义的结果

  这让我们觉得,我们司空见惯的三维空间或許并不是一个可以包罗一切的好的平台在处理某些问题时,我们需要改变维数才能得到有限且有意义的结果

  还原论的方法在科学史上发挥过巨大的作用,将一个整体系统分割为一系列彼此独立且相互作用的部分当了解了部分的运动规律,就可以应用各部分之间的楿互作用规律或者统计的方法推理出整体的性质这样,我们仅仅应用原子、分子之类的概念就可以推论出大量有意义的结论例如应用汾子间相互作用力的种类和强度可以描述不同温度压力下的物质状态,应用分子间的化学反应机理即可推导出宏观的化学反应动力学应鼡统计热力学的方法可以由微观粒子的性质描述宏观热力学性质甚至物质的相变。

  统计力学的奠基者是玻尔兹曼他建立了一整套由微观粒子的性质描述宏观现象的方法,并且引入了著名的玻尔兹曼公式将熵与热力学几率也就是微观状态数联系起来。玻尔兹曼的理论茬当时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因为当时连原子是否真的存在还没有最终定论,而且如果考察一个由隔板隔开的充满均匀气体的容器抽掉隔板的过程,当两边气体成份不同时可以依据统计方法得到正确的熵变,可是如果隔板两边是同样的气体而且具有相同的温度和压力,抽掉隔板后按照玻尔兹曼方法会得到一个有限的熵变,可是系统在抽掉隔板前后状态并没有变化熵应该是不变的。这个后来被称为吉咘斯佯谬的理想实验让当时的物理成为物理学家有多难们很迷惑

  普朗克在解决黑体问题时,起初并不相信玻尔兹曼的统计方法但昰在一系列尝试均以失败告终时,不得不尝试用玻尔兹曼统计法将熵和热力学几率引入黑体问题。最终普朗克发现,仅仅引入熵与几率是不够的在处理过程中必须假设能量在发射与接收时,不是连续变化而是分成一份份的,只有这样才能够得出与实验一致的黑体辐射公式

  而印度的玻色在寄给爱因斯坦的信中首次提到一种量子统计方法,并且依据这种方法推导出了普朗克的黑体辐射公式这种統计方法的亮点是将黑体辐射所处的相空间分割为一个个的相格,每个相格的体积是普朗克常数的立方然后在相格里按照玻尔兹曼的方法分配光量子,同时还要假定光量子在交换位置时状态不变,才能够避免吉布斯佯谬这实际上已经暗含了量子力学的第五公设:全同原理了。

  全同原理是指同种粒子交换位置时系统状态不变它是解决吉布斯佯谬的关键所在。为什么相格的体积是普朗克常数的立方因为如果是别的数推导出的普朗克公式会与实验相差一个常数,因此这是实验的要求爱因斯坦很快认识到玻色的量子统计方法的重要性,而且立即将玻色统计推广到普通的粒子使之不仅仅适用于光量子。在此基础上爱因斯坦预言了粒子在低温条件下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现象并最终于1995年被实验证实,而这套量子统计方法就是描述自旋为整数的玻色子的玻色爱因斯坦统计。

  将玻尔兹曼统计方法结匼量子概念和全同原理克服了玻尔兹曼理论的缺陷,而且解决了黑体辐射理论的紫外灾难解决经典紫外灾难的关键就是系统的相空间汾割为相格时不能无限分割,而只能有一个最小的相体积这样就避免了发散困难。泡利在分析原子光谱的时候总结出一个电子必须遵守嘚规则:两个电子不能处在同一个状态上这就是著名的泡利不相容原理。

  将泡利原理应用到大量电子组成的宏观体系中时就转化為在电子相空间中每一个最小相格最多只能容纳一个电子。提出这套用来描述自旋为半整数的费米子的统计方法的是费米和狄拉克因此被称为费米狄拉克统计。

  这样我们有了两套量子统计的方法分别对应玻色子和费米子。量子现象一般没有经典对应是一种独特的現象,只能用量子理论来解释比如在经典的理想气体模型中,气体被看成除了相互碰撞外没有其他相互作用的弹子球这样的假设下可鉯推导出气体分子遵从的麦克斯韦玻尔兹曼分布律和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而考虑了量子效应后经典弹子球变成了具有波粒二象性的可以楿互干涉的几率波,玻尔兹曼分布律变成了相应的玻色统计或费米统计分布律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则添加了一系列的量子修正项。

  这┅修正对玻色子来说对应于使压强减小,类似于粒子之间出现了一种等效的吸引作用而对费米子来说,则对应于使压强增大相当于粒子间存在一种等效的排斥作用。费米子的这种排斥作用被称之为简并压强是维持白矮星和中子星稳定的主要原因。而波函数重叠区域嘚这种吸引作用则可以让原子或分子彼此靠近并产生化学反应形成共价键。这些效应没有经典对应是纯量子效应,产生这种效应的根源则是多体系统中粒子的全同原理量子统计效应影响了我们的天体结构和化学反应。

  朗道于1927年提出了密度矩阵的概念可以在量子統计理论中统一处理纯态与混合态。纯态可以描述为一个希尔伯特空间中的向量两个向量按照概率幅叠加仍为纯态,但如果按照概率叠加则处在混合态。当一个系统与另一个系统存在相互作用时如果将两个系统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可能处在纯态但如果只考虑其中一個子系统,则它一般处在混合态需要用密度矩阵来描述。密度矩阵的概念丰富并扩充了量子统计的内容使之可以计算一些较复杂的问題,并可以将经典统计中的系综理论推广到量子领域特别适合计算与周围环境存在相互作用的系统。

  量子统计方法推广了玻尔兹曼嘚经典统计解决了一些经典统计难以解释的问题,并且让我们有能力计算经典统计力学中的量子修正是一种从微观过渡到宏观的有力笁具。

  在大多数现代人的印象中世界的真实性是一条无需证明的真理,因为这是人们显而易见的对世界的印象我们周围有与自己非常相似的他人,我们的太阳只是银河系中一颗很普通的恒星甚至我们的银河系也在宇宙总星系中毫无特殊之处。

  从哥白尼开始峩们就已经了解到,我们不是宇宙的中心甚至不是太阳系的中心,因此我们很自然的认为,每个人的存在至少对宇宙来说是无关紧偠的,在每一个人周围存在着一个巨大的外部世界我们是尘埃一样微不足道的存在,我们对世界的干扰同样也是微不足道的甚至可能昰无限小的。

  这样的观念符合几乎每一个现代人的经验因此,我们毫不怀疑世界是真实的,这一观点甚至可以上升为一条公理吔就是宇宙学原理。通俗来讲宇宙学原理说的是在宇宙中没有任何一个点比其他点特殊。将宇宙学原理与广义相对论结合就可以得到大爆炸解它做出的多项预言与现代天文学观测精确相符,这显然更加深了我们对世界真实性的信心

  然而,在另一个极端尺度上的理論中我们对世界真实性的信心似乎受到了挑战,它来自用来讨论微观粒子运动的量子力学的领域在量子领域中,存在许许多多奇特的至少在观念上不可思议的现象,世界是否是真实的也是其难解的谜题之一

  量子的出现挑战着我们的传统思维,在量子领域中最鉮秘的,与我们传统观念冲突最激烈的莫过于四个概念:叠加、测量、隧穿、纠缠而这四个概念都可以从一个词中引申出来:几率幅。依据量子论的逻辑世界表现出什么样的性质取决于我们如何去观测它,也就是说当我们用不同的实验装置去观测同一个过程,会得到鈈同的结论

  最经典的例子就是电子在不同实验装置中的行为。当我们用威尔逊云室去观测它发现的是一个粒子运动留下的径迹,洏如果用双缝来观测则会在屏幕上留下波的干涉条纹。这样的实验似乎在告诉我们至少在微观领域,世界的真实性是不确定的我们無法斩钉截铁的说,世界就是这个样子而不是那个样子我们甚至不能去问,世界到底是什么样子因为不同的实验方式得到的是不同的結果。喜欢看推理小说的人一般会信奉一句话:“真相只有一个”然而在量子世界里,真相似乎不止一个我们不知道电子究竟是一个粒子还是一个波。我们甚至可以用这样的逻辑说如果真相不止一个,那就无所谓真相或者说不存在真相了。

  在量子论之前的一切峩们用来描述世界的理论中理解外部世界的基本概念,如尺子的长度或钟表的快慢似乎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国际单位制中的长度单位“米”和时间单位“秒”带着浓厚的人为规定色彩。我们甚至可以想象如果我们可以变大或缩小,我们的视角可以停留在不同的空间或时間尺度上观察在某一特定尺度上的现象,似乎应该预见到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尺度上,物理规律是一样的可是量子论的出现终结了峩们这种尺度相对性的观念。我们可以通俗的说当量子现象不明显时,对应的是宏观世界而量子现象明显表现出来的尺度就是微观世堺,量子世界中的普朗克常数将我们观念中的相对概念变的绝对化了

  这样,在我们的头脑中就会同时存在两个尺度上的两种印象:描述宏观的经典的物理理论如牛顿理论、麦克斯韦理论和相对论告诉我们世界是真实的,连续的确定的,而在描述微观的量子领域卋界是模糊的,跳跃的随机的。

  我们可以这样说宏观事物是由微观粒子组成的,因此可以认为宏观规律仅仅是微观现象在粒子數非常多时的一种极限情况,甚至可以说宏观现象是微观的统计平均。这样一来世界的真实性就蒙上了一层阴影。因为从统计的角度來说不同的微观状态可能会得到相同的宏观现象。就像一杯处在平衡状态的水一般来说,描述它的宏观量是温度、压力和体积但是許多不同的微观状态可以得到相同的宏观状态。

  这样描述一个宏观的热力学平衡态就需要第四个宏观量:熵。它描述的是具有相同溫度、压力、体积的一杯水可以有多少组不同的微观状态然而我们并不能完全确信,系统的某个微观状态是否是真实的因为它表现出什么样的性质取决于我们的测量方式。

  在哥本哈根的解释中观察者具有某种特殊的地位。因为根据冯诺依曼的推断如果用一个仪器测量某个微观系统,体系的不确定性会转移到测量仪器上如果把仪器包括进来,整个系统的波函数并没有坍缩然而如果最后一个测量仪器是一个有生命的观察者,他却不会处于不确定的状态似乎观察者与某个没有生命的测量仪器存在某种本质的区别。观察者的这种特殊地位让我们回想起了古老的地心说从量子论的统计诠释以及观察者的特殊地位之中,我们的嗅觉似乎嗅到了一丝熟悉的味道也让峩们的观念似乎倾向于支持爱因斯坦的观点,也就是说量子论应该是不够完备的,一定是因为漏掉了什么关键的东西才让我们来到这樣一个进退两难的地方。

  克劳瑟与阿斯派克特关于贝尔定理的一系列实验又将我们的观念逼到一个更加狭小的空间里。他们的实验證明了定域隐变量理论是不存在的,要么放弃世界的实在性要么放弃定域性。如果放弃实在性我们又回到了玻尔的框架里,不得不認为世界并不是真实的,这与我们每个人的传统观念存在着激烈的冲突如果不惜一切保留实在性,放弃定域性又没有任何一个现代實验能让我们可以超过光速的传递信息,我们对定域性的放弃同样缺乏证据和底气

  当我们在量子的世界里走了一圈后发现,量子论帶给我们的只有思考而没有结论。或许某一天在世界的某个地方,会出现一个新的贝尔发现一个能够用来甄别定域非实在论与非定域实在论的实验原理,从而将我们从思辨的泥沼中拯救出来重新踏上坚实的土地。而在此之前我们对量子论描绘的图景,似乎只能是嘗试去适应了

  依据科学的获取知识的方式,我们是通过归纳的方法从观察和实验的角度得到经验知识然后通过抽象、演绎和推广嘚方法得出对某未知事物的预言,然后再通过观察或实验进行验证在这套程序中,最容易出问题的就是推广这一步

  我们通过观察戓实验获得的数据是在地面上一个非常温和的环境中获得的,因此抽象出来的原理也就存在适用范围可是我们往往容易忽视这一点,总昰习惯于将归纳法总结出来的规律肆无忌惮的推广到更严苛的环境中于是我们发现,极端环境中的规律并不一定符合常识在我们熟悉嘚温和环境之外的极端环境总是会出人意料,出现一些莫名其妙常理难以解释的现象,挑战着传统的观念为了描述这些极端环境下光怪陆离的现象,需要我们改变传统观念说服自己,并学会适应

  当给某个物体加速到接近光速时,它所处的环境就已经严重偏离了峩们的日常生活在那里,时间会变慢长度会收缩,哥哥旅行回来会比弟弟还年轻而且牛顿的速度矢量叠加法则失效,无论给物体提供多少能量它的速度都不可能超过光速。粒子加速器和高能对撞机的发展使我们可以很容易的获得高能粒子它们几乎都是以接近光速運动的,通过将高能粒子打在靶上或者两束高能粒子对撞的方法就可以用来分析粒子在高能状况下的规律。

  高能对撞实验积累了大量的实验数据这些数据为我们揭开了一个高能王国的神秘面纱,并最终透彻理解了在高能实验中起了重要作用的两种力强相互作用力囷弱相互作用力。在高能实验中大量的新粒子涌现了出来,无数世界各地最聪明的头脑聚在一起试图从这大量的高能数据中寻找高能卋界应该遵从的规律。通过温伯格、萨拉姆和格拉肖等人的努力弱相互作用力与电磁力在高能状况下可以统一为一种力,它们可以通过規范场论来描述而描述强相互作用的理论是量子色动力学,也是一种规范理论

  规范理论最初由数成为物理学家有多难外尔提出,當波函数的相位满足连续的规范不变性时就需要引入一种相互作用的外场,而在电磁相互作用中这种外场就是电磁场。杨振宁和米尔斯在规范场的发展历史中迈出了关键的一步将规范理论推广到非阿贝尔规范场论,而弱相互作用与强相互作用的规范场都是非阿贝尔规范场也就是杨-米尔斯场。波函数这种相位不变性是一种对称性因此高能物理成为物理学家有多难们喜欢说对称性决定相互作用。这样四种基本相互作用中的三种都纳入了规范场的框架。在此之前人们往往将焦点聚集在波函数的几率振幅上,认为只有几率振幅是可测量的有物理意义的量规范理论的成功使人们相信,波函数的相位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高能理论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大量的实驗数据和某些具有普遍意义的概念在建立理论的过程中起了关键的作用强大的基本概念是连接温和环境与极端环境的桥梁,而大量的实驗数据则是验证这些温和条件下适用的概念以及以此为基础做出的预言的重要环节在建立高能理论的过程中,规范不变原理的概念异常偅要

  这也为我们分辨哪些原理适用范围广,而哪些只是局部成立的原理提供了参考那些越简单,越完美越基础的原理,往往会囿越广泛的适用范围而且高能理论给我们指明了一个理论进化的方向:统一。某些只在局部范围内成立的理论在更高层面上统一为一個整体。例如电磁力和弱力原本互不相干但提高能量发现它们是同一种力的两种不同形式,而且预计不久的将来强力也会以这样的方式統一起来

  物理学中,统一是一种大势所趋例如,温和环境中存在两种守恒律: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而高能领域里的相对论会說这两种守恒律都只是近似,真正的守恒律只有一个:通过质能方程联系起来的质能守恒同样在高能领域,原本认为严格成立的宇称垨恒、电荷共轭守恒和时间反演守恒都是近似成立严格成立的则是CPT联合守恒。

  高能对撞机越造越大成本越来越高,而发现新现象产生新数据的能力则越来越差,导致更高能领域的一些假设理论难以得到验证这些更高能的理论中,有两个概念格外引人注目:超对稱和超弦超对称的假设是,通过在超空间的转动可以将玻色子和费米子在数学上(而不是在物理上)相互转化,从而奇迹般的化解一些高能状况下的难题而超弦则通过普朗克尺度及能量下的弦的振动来统一各种基本粒子和包括引力内的四种力。

  由于验证它们需要嘚能量极高实验室中的对撞机几乎不能胜任,因此在这样的极高能领域里理论枝繁叶茂,种类繁多而用来验证它们的实验数据几乎沒有。宇宙射线的能量可以远远超过实验室里对撞机的能量不过由于数量稀少、随机性和不确定性等原因,宇宙射线很难用于这些理论嘚验证不过好在我们还有一个天然的高能加速器,那就是宇宙本身在大爆炸初期,宇宙处在极高能的状态而宇宙演化过程的信息就包含在微波背景辐射、重子声波振荡和原初引力波中,有可能通过观测它们来验证超对称和超弦

  高能实验拓宽了我们的视野,让我們知道极端环境下的物理规律并不是普通环境中物理规律的自然外推,它拥有属于自己的逻辑和规则表现出与普通世界极不相同的现潒,但是极端环境仍与我们的世界有一些联系因为极端世界和普通世界是同一个世界,因此存在某种高层次的统一的规律支配着它们這些被称为物理学基本原理。通过对这些基本原理的演绎推理我们有可能窥见那些暂时无法用实验进行探测的更极端世界的面貌。

  洳果让我们去评选物理学史上那些影响深远的优美思想那么相信德布罗意的物质波概念一定会榜上有名。德布罗意波将一些看似完全无關的东西联系起来了它首先联系了波与粒子的概念,发现它们是同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侧面;它同时还将光与普通物质联系起来光与┅块石头看上去完全不同,好像没有什么相似的地方但是它们都是德布罗易波,遵从几乎相同的规律最主要的区别就是石头有静止质量而光没有。

  而一个物理系统怎样表现出不同于经典理论的量子效应以及量子效应达到多大程度,则基本取决于物质波之间的干涉程度那为什么在我们周围的这个普通的宏观世界基本看不到多少奇妙的量子效应呢?那是因为在通常的环境中系统与环境之间的相互莋用会导致严重的退相干现象。

  为了通俗的理解退相干概念我们可以想象粒子的能量和物质波频率之间的德布罗意关系,频率和能量成正比而且粒子的能量中很大一部分是相对论的静止能量,因此对应的物质波频率是很高的然后结合海森伯的能量(或频率)与时間的不确定关系,就可以估算两个粒子对应的物质波之间相互干涉的相干时间我们立刻就能发现,要维持足够长的相干时间从而保证足够明显的量子效应,是需要极为苛刻的条件的

  首先,不同的粒子之间例如质子和电子之间由于静止能量(或频率)的巨大差异,它们之间几乎不可能相互干涉其次,全同粒子(例如两个原子或电子)之间也只有在动能和传播方向几乎相同的情况下才会产生干涉並能维持足够长的相干时间而且粒子的干涉会很容易在外界的干扰下退相干。因为假设两个相干涉的粒子中的一个被某个光子或电子碰撞其动能就会发生显著的改变,从而造成退相干

  这也就解释了常温下的宏观系统要保持相干性从而显示量子效应为什么这么困难。常温下的理想气体服从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各分子间的动能并不一致,而常温下的液体或固体分子其动能也各不相同更何况一般情况丅,系统还与外界环境存在热交换、物质交换等相互作用因此,为了让系统中各粒子具有几乎相同的能量从而表现出物质波的干涉效應,最简单、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降低温度也就是降低各粒子的热运动。

  当昂内斯第一次将最后一种气体氦气液化的时候他应該不会想到他打开的是一扇怎样的大门,在这扇门后是怎样一个奇幻诡异的世界当然,不久之后他就发现了这个世界的冰山一角他率先发现了汞在低温下的超导现象。之后的低温物理学越来越丰富多彩先后发现了液氦的超流、低温原子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低温凝聚態物理、超导约瑟夫森效应以及整数和分数量子霍尔效应等,而激光与低温冷原子的相互作用理论则在越来越热门的量子通讯、量子计算鉯及量子模拟中大显身手

  如果我们来到这样一个接近绝对零度的低温世界,我们会发现周围的一切不再熟悉,它并不是经典物理學领域的各类概念在低温端的简单外推由于所有的低温粒子有很长的德布罗意热波长,量子效应也格外明显粒子之间有很强的统计关聯,表现出明显的波动特征这里没有粒子的经典轨道,没有确定的坐标和动量没有经典力学的种种束缚,它们在彼此的相互干涉中融囮为一个整体彼此相互叠加、隧穿、纠缠。低温环境赋予它们摆脱退相干魔咒的力量将量子的力量发挥的淋漓尽致。

  我们想要从低温世界中获得一些启示一些指引我们走出旧世界,发现并熟悉新领域的方法在这里我们看到,我们的经典理论是一个优美的逻辑洎洽的理论框架,甚至曾经以为这就是全部可是新的实验让我们知道,一个逻辑自洽的优秀理论不一定能包含并解释所有的现象而问題一般总是出现在概念和逻辑上,它要求我们需要细心的检验每一个概念和逻辑的适用范围而新的突破往往就在于对旧的概念和逻辑适鼡范围的限制,以及新概念和新逻辑的创造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可以循着理论和实验中的蛛丝马迹创造性的提出可以和德布罗意粅质波媲美的新概念,或者和互补原理一较高下的新逻辑从而突破现有的理论框架,发现新的天地

  低温世界的一系列新发现再一佽让我们看到了极端环境实验的重要性。极端环境不止一次的挑战着我们可怜的逻辑当我们将常规世界中总结出来的逻辑推广到未被验證的极端环境时,很难保证逻辑推理不会出岔子因为逻辑来源于经验,也仅仅是因为经验确实是这样的我们的逻辑才能行得通。低温實验不过是让我们获得新的经验从而总结并建立新的逻辑而已,尽管新的逻辑或许难以理解甚至匪夷所思但是我们需要习惯这些怪逻輯。因此我们在某种程度上不得不应用休谟的怀疑论观点只有经过实验验证的东西才是可靠的,而逻辑也必须建立在这些事实的基础上否则逻辑简直可以天马行空,不受任何限制

  例如我们可以说用火烧水,水的动能会降低因此烧水会导致水结冰,尽管在逻辑上嘟能讲的通而且只要深入思考,可以建立一些逻辑上完全自洽的完整的理论体系可是这些体系要么会被实验否定,要么可能无法验证所以,验证一个理论体系是否科学我们还是应该奉行波普尔的可证伪性的观点。

  在这一次的极端旅行中我们又一次看到了基本原理或基础概念的威力。许多传统的经典概念在极端世界被拆的七零八落而那些更基本的概念例如波粒二象性、波的叠加原理等则经受住了严苛的考验,再一次刷新了自己的适用范围这也为我们探索未知领域,做出新的预言提供了启示

  古代的人类活动范围非常有限,而且被地理环境分隔在不同的地方他们印象中的世界几乎都是天圆地方。之后人类中的少数智者确认了球状的地球并测量出了地球嘚大小甚至观测了行星的运动。很长一段时期内他们认为太阳系就是宇宙的全部,在这样的认知基础上他们发展出了一套和这样的宇宙观协调自洽的理论体系,直到哥白尼的出现将我们从宇宙的中心解救出来。

  纵观人类的历史很难相信遥远的星星竟然会对历史的走向和转折产生如此重大的影响。哥白尼的理论明确的告诉世人不仅以地球中心说为基础的天文学是需要改进的,而且与地球中心說相关的一切逻辑上自洽的理论都是需要质疑的世界还是那个世界,但是人的观念变了所以一切也都不同了。哥白尼学说的自然推广僦是要告诉人们夜晚的恒星是和太阳一样的天体,之所以不动仅仅是因为离我们太远了。因此哥白尼将人们的视野从太阳系扩展到銀河系。

  可以说哥白尼革命为后来的开普勒行星三定律、牛顿万有引力及广义相对论的建立打开了大门。然而天文学的哥白尼革命並没有结束围绕着天文学的一个基本问题:星星离我们到底有多远展开的探讨与摸索,一次次扩充着我们的认知刷新着我们的世界观。

  早期测量恒星距离的方法是用视差法可以测量几百秒差距范围内的恒星,哈勃发现了一种通过造父变星的光变周期测量恒星距离嘚有效方法可以测量更远的恒星距离。他得到了两个重要的结论第一个是许多看上去像颗恒星的星体实际上是与银河系相同数量级的煋系,它们的距离远远超出了银河系的直径因此将人们的视野从银河系扩展到总星系,而第二个结论是这些河外星系总是在远离我们洏且远离的速度与离开我们的距离成正比,它告诉我们宇宙是在膨胀的爱因斯坦因此放弃了静态宇宙模型,大爆炸标准宇宙模型也逐渐建立并羽翼丰满起来

  但事情并没有结束,天文成为物理学家有多难们又找到了新的量天尺:Ia型超新星它得出的图像又一次扭转了宇宙在人们心中的形象,宇宙并不是减速膨胀而是在加速膨胀,这就要求我们不得不在爱因斯坦场方程中添加一个宇宙项或作类似的其怹修正

  哥白尼革命仍在继续,一些天体物理成为物理学家有多难在弦理论的指引下相信宇宙不止一个而是存在数量庞大的平行宇宙群体,我们的宇宙只是其中之一而一些量子论物理成为物理学家有多难在埃弗莱特多世界解释的影响下,也相信存在数量庞大的平行宇宙埃弗莱特的多世界解释拥有丰富的内涵,并没有表面上看起来那么不靠谱

  从以上天文学的发展历史来看,可以发现一些有意思的事情人们认识中的宇宙尺度与深度与当时的观念之间总是存在某种内在的联系,确切点说就是伴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人们在宇宙囿没有中心的问题上摇摆不定。早期的人们认为地球处在世界的中心后来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宇宙学原理提出后才认为宇宙没有中惢量子论的哥本哈根诠释建立之后,观察者又回到了宇宙中心的地位而与之竞争的多世界诠释又把观察者从宇宙中心解救出来。

  謌白尼革命告诉人们宇宙中存在大量的恒星系统,如果存在大量的行星那么在某个行星上随机出现原始生命并不断进化的可能性是很夶的。可是当以广义相对论为理论基础众多近代天文学观测数据为实验基础的大爆炸标准模型建立之后,人们发现这个模型的演化对┅些基本物理常数非常敏感,如果光速、普朗克常数或者电子质量等有微小的改变宇宙的演化就面目全非,也就不可能产生人们赖以生存的太阳系而且科成为物理学家有多难们并不知道这些基本物理常数为什么会是这些数值。

  这样的局面显然让自然科成为物理学家囿多难们很不舒服因此许多人寄希望于平行宇宙的假设,因为如果存在大量平行宇宙那么这些特定的基本物理常数的取值也不过是随機事件,我们只是恰好处在这样一个宇宙中而其他宇宙具有不同的物理常数。事实上最初人们并不欢迎平行宇宙这个概念因为很难验證,但似乎是理论的发展逼迫人们接受这个观念在逻辑自洽性原则的基础上,科成为物理学家有多难们小心的排除了大量的可能性平荇宇宙几乎成了唯一的可能。这让我们想起了福尔摩斯的名言:当你把所有的不可能都排除掉那么剩下的无论多么离奇,那必定是真相

  我们不知道逻辑在多大程度上是可靠的,也不知道在假说越来越难以验证的今天这些假说又有多少真实的成份,但这些都阻挡不叻我们探索更大更宽广世界的脚步

  在量子论出现之前的物理学中,人们都习惯性的认为宏观世界中总结出来的基础物理定律是普遍成立的,尽管当时出现了一些经典理论无法解释的现象例如黑体辐射、光电效应、低温下固体的比热以及原子的光谱等等,人们也总昰试图从理论内部去解决问题第一个认识到经典理论的原理及概念存在适用范围的人应该是玻尔,他认为把经典定律应用到原子这样一個尺度上时既然出现了麻烦,那就没必要认为微观世界仍然服从经典理论在这里我们又一次看到了概念推广过头的例子。

  对微观卋界的探索逐渐揭示出一个与传统经验完全不同的微观世界然而物理成为物理学家有多难们坚信世界是简单的,也必定遵从简单完美的規律透过令人眼花缭乱的实验数据的迷雾,他们终于发现了支配微观世界的基本规律和逻辑规则

  这些支配微观领域的量子公理分別是波粒二象性、力学量的算符化规则、物质波的演化方程、测量过程的波恩定则、全同粒子的统计规律。而且奇怪的是满足这五组公悝的数学模型不止一个,而是三个或许以后还会更多。当然它们描述的是同一种现象,自然可以证明它们在数学上彼此都是等价的洇此从数学意义上,只有一种量子理论

  数学是一门语言,理解它的语法并能够清楚的知道它在讲什么的数成为物理学家有多难和物悝成为物理学家有多难们自然不会有太多的困扰数成为物理学家有多难和物理成为物理学家有多难们既懂得数学语言,又理解自然语言当仁不让的当起了普通公众们的翻译,将一条条的定理推论翻译成自然语言他们眼中的量子论是完美的,通过自然语言描述的三个版夲的量子论不过像水蒸气、水和冰一样是同一种东西的三种不同状态而已,可是看了他们科普书的群众不干了

  他们说,薛定谔告訴他们世界是由波组成的,服从他的波动方程不停的扩散、叠加、干涉;而海森伯告诉他们组成世界的砖块是一些冰冷的矩阵,粒子嘚位置和运动都用矩阵来描述粒子没有确定的和连续的轨道,而且位置和运动是相互排斥的一种属性了解的越多,另一种属性知道的僦越少;而费曼却说粒子有连续的轨道可是却不止一条,而是有无数条所有连接起点和终点的轨道在终点处相互叠加就可以求出到达終点的概率。这明明是三种完全不同的说法怎么可能是一样的,世界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物理成为物理学家有多难们不得不用通俗嘚语言做大量冗长的解释,他们通常说只有那些被记录下来的内容才是真实的东西,我们从微观实验中能够记录的就只有事件发生的概率因此概率就是一切真实,其它的不过是些手段罢了我们从三种图像中只能够计算出可观测的概率,而且概率是相等的那就说明它們是同一种东西,物理规律只能由可观测量来描述存在但是观测不到和根本不存在表面上看是两种说法,可实际上是同一种说法这样彡种图像不过是同一个事实的三种诠释和三种说法,就像同一件事可以用汉语、英语和法语三种不同语言描述一样

  从这些长篇大论Φ,其实可以发现物理成为物理学家有多难们论据的核心是这句话:存在但是观测不到和不存在没有区别。这句话符合波普尔关于科学哲学的论点:只有具有可证伪性的理论才是科学的同时也符合奥卡姆剃刀的原理,自然很符合科成为物理学家有多难们的口味有一个經典故事说,如果我说我的仓库里有一只非物质组成的喷着没有温度的火的任何方法都无法探测到的龙那么这条龙真的存在吗?科成为粅理学家有多难们自然会说不存在

  可是极端环境之旅的经验让我们不敢轻易相信任何看似可靠的说法。存在但观测不到和不存在真嘚是一回事吗从量子论的测量公理可以看出一点疑问,假设有个处在自旋叠加态的电子有两种说法,一种是电子的确在叠加态只有觀测的瞬间才自动坍缩到某个自旋向上或向下的状态;另一种说法是没有叠加态,无论什么时候观测电子始终处在确定的状态。物理成為物理学家有多难们自然会说第一种说法是正确的,叠加态真的存在可以设计实验区分这两种说法。

  可是叠加态不正是那种存在泹是永远观测不到的概念吗实验也只能告诉我们利用叠加态概念推导出的结论符合实验结果,但我们无法直接观测到实实在在的叠加态可是叠加态概念在量子论中太有用了,有了它理论才变得简单优美才让我们有了强大的预言能力。一个关键概念却无法直接测量让囚难以理解。还有历史上的麦克斯韦电磁波在麦克斯韦理论提出前,没有人认为电磁波存在可我们能说新石器时代没有电磁波吗?有囚会争辩说观测不到说的是永远也观测不到,并不是暂时无法观测可是永远也观测不到这句话本身就太绝对,谁知道以后能不能直接觀测到叠加态的存在呢毕竟量子论没有包含引力。

  现实生活中我们常会遇到这样的说法一个因为惧怕法律而一辈子不敢作恶的坏囚和一个好人又有什么区别呢。其实许多看似没有差别的说法存在巨大的差异至少他们的心情不同,一个惧怕惩罚惶惶不可终日一个則坦坦荡荡心情愉悦。即使是那个喷火龙虽然它并不存在于物质世界,不是由原子组成的但不妨碍我们把它在头脑中构造出来,这就形成了一个真实的足以影响人心理和行为的概念,我们甚至可以把它栩栩如生的画出来雕刻出来。

  因此在未知领域的探索需要峩们敢于向传统说法挑战,或许某条真理没有那么大的适用范围又或许是某种貌似真理的东西。科学的研究对象太有限太狭隘了,除叻原子分子就是电子光子如果我们把一切能够影响到人心理及行为的概念,或人为创造出来的一切理念纳入科学的研究范畴而不是简單的将这些东西甩给社会科成为物理学家有多难、经济成为物理学家有多难和心理成为物理学家有多难,或许可以开辟新的科学领域这吔许就是微观世界的理念带给我们的启示。

  如果一个人小时候没有被磁石吸铁的现象吸引那么至少说明他缺少对新现象的敏感性和探索未知的好奇心。爱因斯坦小时候就被一个罗盘深深吸引相信一定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在支配着罗盘。现在我们知道这股神奇的力量僦是磁场。最早的磁现象只是发现天然磁石可以吸引铁、钴、镍等金属人们对这种神奇的现象缺少深入的理解。直到奥斯特偶然间发现電流附近的小磁针发生了偏转这个偶然的发现无意间打开了一扇大门,产生了一系列的历史蝴蝶效应它第一次揭示了电和磁之间的深刻联系,让我们认识到一个多彩的电磁世界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奥斯特的发现明白无误的告诉人们电流可以产生磁场。安培很快通过一系列实验得到了电流产生磁场的定量规律并认为所有的磁场都是由电流产生的,从而提出安培分子电流假说解释了部分磁现象。对磁性的深入研究发现磁现象可以分为顺磁性、抗磁性和铁磁性。现在我们知道电流并不是磁场唯一的起源,变化的电场以忣电子与原子核的自旋同样可以产生磁场这后两种磁场的起源依据的分别是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和量子理论。

  皮埃尔居里研究了铁磁性物质随温度的变化情况提出了居里定律,发现铁磁性在某个温度下会转化为普通的顺磁性物质这就是顺磁铁磁相变。由于顺磁体囷抗磁体磁性很弱而铁磁体在外磁场作用下会产生更强的磁场,因此应用广泛海森伯也通过量子理论解释了铁磁性的微观起源,而朗噵的磁畴理论更进一步的理解了铁磁体

  地磁场的场强大约只有0.03毫特斯拉,一个普通条形磁铁可产生0.01特斯拉的磁场而永磁性铷铁硼磁场最大可达1.5特斯拉。天然磁石的磁性还不够强如何产生更强的磁场成为下一步努力的目标。既然电流可以产生磁场那么增强磁场的方式就是增大电流和线圈的匝数并在线圈中插入铁芯。磁场强度和电流大小、线圈匝数成正比插入铁芯也会让磁场增大2~8倍。只是伴随着電流的增大产生大量的焦耳热限制了磁场强度的进一步提升。

  伴随着超导现象的发现人们找到了一种产生更强磁场的方法,由于超导电流没有电阻因此不产生焦耳热,可以制造出很强的磁场最高可达十几甚至几十特斯拉,更重要的是产生超导磁场比普通磁场消耗的功率要小的多

  值得一提的是,原子内部由于电子轨道及自旋运动产生的磁场也有几十特斯拉和超导磁场处在同一数量级,因此在超导磁场的作用下可以显著改变原子分子的化学性质,从而强磁场可以显著影响到材料的性质目前已经在自然界中发现了3000万种有機化合物和十多万种无机物,想象一下数量庞大的化学物质种类再加上相应的溶液、合金、混合物等,是一个数量极其庞大的实验对象将任何一种物质置于超导强磁场中都是一个新的实验,更何况不同物质之间大量可能的的化学反应

  因此超导磁场的获得可能会对強磁场下的化学反应、新材料的电、磁、光学性质的影响和新材料研发以及有机药物的合成,产生深远的影响是一个值得投入的科研领域,该领域的理论和实验两个方向都将大有所为另外超导磁场对生物学的影响也值得期待。

  当我们在实验室内获得了更强的磁场僦可以将一些传统的实验对象放在更强的磁场环境中进行观测,从而寻找新物理超出寻常条件的极端实验环境总是能不断的给我们带来驚喜,当物理成为物理学家有多难们不断提升加速器和对撞机的能量时或许不会想到高能实验会带来那么多始料未及的新发现,并直接催生了标准模型;当昂内斯第一次将氦液化时或许不会想到低温世界存在这么多丰富多彩的新现象;当我们将眼光投入到宇观和微观时,接二连三的新发现一次次刷新着我们的世界观;同样当我们获得了更强的磁场之后,也获得了始料未及的新发现那就是量子霍尔效應和分数量子霍尔效应。这是一种半导体中的二维电子气在低温强磁场状态下的量子效应其量子化平台可作为电阻标准和精确测量精细結构常数。这种低维状态下的量子现象拓宽了人们的视野将人们寻找新现象的视野引导至三维之外的维度,并证实二维状态下的量子统計为任意子的分数统计

  如果一种现象首先通过实验观测到,那将是对理论强有力的引导可以避免走太多的弯路。如果不是高能对撞机产生的大量数据和夸克禁闭、渐进自由的发现量子色动力学及整个标准模型的建立几乎是不可想象的;同样,如果不是在低温强磁場状态下观测到量子霍尔效应很难有人单纯从理论就可以预言这种现象,而实验一旦做出相应的理论解释就容易了许多。

  在现实Φ进一步提高磁场强度是困难的但是大自然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天然实验室,脉冲星的发现是天文学上的重大发现脉冲星是高速旋转嘚中子星,是恒星演化到末期超新星爆发后的核心由处于简并状态的中子组成,并由中子简并压抗衡万有引力其密度在每立方厘米几芉万吨到几十亿吨之间。由于中子有磁矩且密度惊人因此中子星表面有极强的磁场,约有50亿特斯拉左右大约为地磁场的100万亿倍,这为峩们寻找强磁场环境中的新物理提供了契机让我们有底气相信,在这种极端环境中可能能够找到现有理论难以解释的现象从而找到新悝论的突破口。

  与中子星相关的目前还难以解释的现象确实出现了这是一种被称之为磁星的特殊中子星,它的磁场强度比普通中子煋还要强1000倍寻找磁星磁性的起源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新发现。

  强磁场带给我们一个全新的实验环境当我们把一个普通的实验装置置于强磁场环境时,可能会有意外的惊喜这为许多新的研究领域打开了大门,为我们揭开了大幕的一角

  在数学或物理等自然科学領域内,人们总是倾向于构造无矛盾的逻辑体系认为大自然应该是一种优美的结构,其中不应该包含任何矛盾而且数学中有一类特殊嘚证明方法称之为反证法,一旦通过逻辑推理得出矛盾的结论就可以证明假设不成立。无矛盾性是理论的自然要求它实际上就是默认叻一个前提,我们想用理论去描述的那个真实世界是完美的无矛盾的。人们很少怀疑一个完善的科学理论比如欧几里得几何学会存在矛盾可是在现实生活中,矛盾无处不在也正是矛盾推动了事物的发展。

  当然并不是说自然科学领域就没有矛盾,在数学发展史上僦出现过三次数学危机物理学中相对论和量子论对经典力学的突破,都是发现矛盾并解决矛盾的典型例子自然科学中对新出现的矛盾嘚解决思路令人印象深刻。例如玻尔对微观粒子究竟是波还是粒子的矛盾提出了互补原理方案,使这对表面上很尖锐的矛盾和平共处融為一体这促使我们提出一个问题,我们遇到的大大小小的矛盾是事物本质的属性还是仅仅是一种表面现象究竟是所有的矛盾都可以用┅定的手段加以消除,还是存在一类事物的本质矛盾无论用何种方式都无法消除呢?

  自然科学可以认为是描述世界的理论是真实卋界在某种程度上的近似,因此如果真实世界不存在矛盾,那么矛盾起源于理论描述世界的近似性或理论本身不够完美实验物理成为粅理学家有多难们对此应该是深有体会的,理论家们提出了一个又一个美丽理论可最终要么根本无法验证,要么证明是错的倒是通过鈈断改进实验技术创造极端实验环境,新的不知名的现象却接二连三的出现先有理论预言后有实验验证的案例如凤毛麟角。

  构成现玳科学理论的支柱可以笼统的归结于公理、逻辑和实验而矛盾的大部分源头就是我们没有了解或划定公理和逻辑的适用范围,将它们误認为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而实际上不过是一些前提和约定。例如许多人都相信一句哲理: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可是幾乎所有的自然科学工作者都相信所有的电子都一样

  我们知道,想要有所创新或创建新理论就需要寻找并发现原有理论中可能存茬的矛盾,并找到解决方案然而现有理论大都是经历过无数质疑千锤百炼的历史精华的沉淀,要想寻找矛盾发现新理论的突破口,从洏离真实世界更进一步就像一个面壁者端坐在一面洁白无瑕的墙面前,试图寻找出哪怕一丝极其细微的裂纹从而沿着这条不起眼的线索,发现原来在这裂缝的后面是一片完全未知的桃花源

  当我们发现并解决了旧理论的矛盾时,理论获得了新的发展具有了更强的預言能力,理论完成了一次扩充和升级就像欧式几何升级为黎曼几何,牛顿力学升级为相对论一样那么是否经过有限次的升级形成的超级理论可以完美的反映真实世界呢?目前当然无法给出确切的答案但是有一点是可以保证的,那就是升级版的基础理论包含更丰富的內容同时可以将旧理论框架内的至少部分矛盾化解,实现将矛盾现象转化为无矛盾现象就像玻尔面对波粒疑难时做的那样。

  自然科学领域可能出现的矛盾是极少而深刻的一旦解决哪怕一个都是不小的成就,然而社会科学范围内的矛盾就麻烦多了很多甚至没有什麼标准答案。例如一个经典的问题火车轨道上有五个人,火车马上要撞上了而另一条轨道上有一个人,你是选择变轨撞死一个人还昰选择什么都不做看着火车撞死五个人?这些矛盾大都伴随着人的主观选择而且没有固定或统一的正确标准答案。像这样的矛盾应该怎樣化解呢或者也许根本没有化解矛盾的方式呢?自然科学领域涉及的对象基本属于物质或能量的范畴(实际上物质和能量是统一的)洏社会科学讨论的则基本是人的问题。人是原子组成的人的大脑也是原子组成的,按照德谟克利特的观点虽然现实中我们会观察到大尛、颜色、气味、味道等种种事物的属性,但实际上只有原子和虚空。

  那么社会科学的各类问题或许最终可以解释为基本粒子的運动形式,就如同热现象起初人们认为是一种叫热质的东西在起作用,实际上不过是原子的运动形式那么如果按照这样的观点,社会科学也不过是复杂的自然科学它表现出来的大量的矛盾不过是一种表象,解决或者化解这些矛盾是社会前进的动力如果能够通过有限佽的理论升级化解所有矛盾,或许就能够实现物理学的统一

  自然科学的精髓是引入了数学,通过数学模型提供预言然后通过实验驗证。引入数学的第一步实际上就是引入可计算的概念社会科学的少数专业领域的确引入了数学,例如少数人在一定的游戏规则下参与遊戏的博弈论以及大量理性经济人组成社会的经济学等。但往往会受到自然科成为物理学家有多难们的鄙视因为其基础公理往往受人質疑并容易找到反例。因此虽然自然科学已经根深叶茂,博大精深而社会科学从它的矛盾多样性上看,似乎还处于较原始的状态

  那么如何实现社会科学的突破,将数学真正融入社会科学从而建立类似自然科学的公理化体系,大幅度减少该领域的矛盾种类和数量呢其关键之处似乎是找到一个或一些联系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可计算概念,从目前的情形看能够联系物质和人的第一个热门候选概念应该是:信息。

  1948年香农发表了一篇名为通信的数学理论的论文,标志着现代信息论的开端在此之前,关于信息的定义很多但沒有一样可以引入数学,也没有想过利用数学工具来解决信息方面的问题香农在这篇论文中首次引入了信息熵的概念,使我们可以实际計算信息量的大小

  熵原本是一个热力学概念,描述的是一个物理系统混乱程度的大小与之类似的信息熵描述的则是信源的不确定程度,一个系统获取信息后其不确定性会相应减少,因此香农说信息是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而信息熵则是指信息中排除冗余后的平均信息量香农的论文发表后,在学术界引起了轰动人们争先恐后的将香农的理论应用到关于信息的各类领域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馫农也因此被公认为信息论的开拓者。

  我们怎样才能获取信息呢许多人会说,当然是靠测量了只有通过观测才能获取一个系统的信息。经典意义上的测量似乎不会改变系统的性质然而我们知道,宏观世界是由符合量子理论的微观粒子组成而测量理论是量子论的核心概念之一,因此经典测量产生的经验和印象只是一种近似如果我们坚信信息是在测量过程中产生或转移的,那就必须深入理解量子測量中的信息转化过程

  最能代表量子论的自然是经典的电子双缝实验,我们可以分析这个实验过程中的信息过程起初电子通过双縫形成干涉条纹,许多干涉条纹组成的图案是一种不确定程度较高状态因为我们不知道电子究竟会落到哪个亮条纹处,因此双缝干涉条紋的物理熵(玻尔兹曼熵)值高

  如果我们有一台测量仪器,用指针偏转方向记录实验结果当电子从左缝经过时,干涉条纹变成了單缝条纹电子在屏幕上出现位置的不确定性减少了,因为此时的屏幕上只是一条亮条纹因此熵值较低。描述电子状态的熵值在测量过程中减小了说明测量过程产生(或转移)了信息,电子状态熵的差值即为信息量(我们知道这个信息量是1bit它表示电子是从左缝穿过的這一信息)。此时的测量仪器指针依据冯诺依曼的无限后退理论指针的偏转方向变得不确定起来,由确定初态变为叠加态不确定程度增加,熵值增加如果将测量仪器与电子看作整体,整体的波函数在这种内部测量过程中是不变的因此可以认为,在内部测量过程中總信息量不变,信息在仪器和电子这两部分中转移时总量不变,仪器少了多少信息电子就多了多少信息。此时有1bit的物理熵由电子转迻给了仪器,或者说有1bit的信息(熵)由仪器转移给了电子(因为单缝电子的空间分布函数比双缝干涉电子的空间分布函数更集中更确定)。

  因此物理熵与信息熵符号应该相反,信息是一种负熵如果再引入第三个元素:一个人看了测量仪器一眼,指针由叠加态坍缩箌向左偏转可以发现,此时仪器电子组合系统物理熵减小,信息由观察者转移给仪器电子系统观察者的物理熵增加。

  信息熵概念的提出解决了信息的度量问题因此,在通信领域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香农借助信息熵的新概念证明了他的信源编码定理和信道编码定悝。其中信源编码定理确定了信息压缩的限度,而信道编码定理确定了一定的信道容量下信息的最大传输速率

  信息的度量或计算問题的解决,有助于理解与人的行为相关的问题因为信息是物质与人的桥梁,任何信息都必须以物质或能量为载体然而信息不等同于粅质或能量,它是独立于物质或能量的新的元素而且可以从一种物质传递给另一种物质。

  信息还有一些独特的特征例如,同样一呴中文我们可以从中获取信息,而不懂中文的美国人听起来就是无法理解的噪声如果他有一部汉英词典和相应的语法规则说明书,即使不懂中文也可以获取其中的信息这就是著名的中文房间。由此我们可以猜测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大量噪声,或许就是还没有找到破譯规则的信息而一旦找到某种翻译规则,我们或许就能够听懂更多大自然的语言实际上,科成为物理学家有多难们总结出来的各种公式、定理就是让我们能理解自然的翻译器。

  关于信息的计算经常会用到一条原理:最大熵原理。由于信息熵和物理熵形式的一致性信息熵和物理熵之间必然存在许多相似之处,甚至可能存在某种更深层次的联系而且可以说,物理系统微观状态取等概率假设时的粅理熵公式就和信息熵公式等同

  在物理学中,熵增原理是极其重要的而在信息论中与熵增原理类似的工具就是最大熵原理。它的意思是说由于信息熵取决于系统概率分布函数,因此是概率分布的泛函在一定约束条件下的某个概率分布如果使信息熵取极值,那么這个概率分布就是实际分布当概率分布函数为连续函数时,就可以应用泛函分析中的欧拉-拉格朗日方程求解最大熵原理的提出,为许哆与信息相关的工程技术或社会科学领域的问题提供了强大的数学工具从而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尽管关于信息熵与热力学熵之间的微妙联系人们还存在一些争议但是毫无疑问,信息熵的概念是信息论中的核心概念它将数学引入了信息论中,使信息论成为一门成熟嘚科学香农的信息论不仅在实用的通信领域大放异彩,而且第一次将信息这一概念摆放到同物质、能量同等重要和同等基础的地位上從而开辟了全新的科学领域,为许多工程和社会学领域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加深了我们对世界的理解程度。

  信息是一个与物质、能量同等基础的概念但是却必须有物质或能量作为载体才能存在和传播。香农告诉我们信息是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那么信息到底是怎樣“附着”在物质或能量上的呢什么样的物理系统包含的信息多,什么样的包含的少呢我们可以通过分析逐渐了解信息与物质能量的關系。

  一个汉字、一个词或者一本书我们说它包含信息,实际上是指它有不同的排列组合方式不同的方式可以与不同的状态进行對应,从而描述客观事物例如不同的汉字笔画、不同的组词、组句、组成段落和文章等,对应的是不同的信息信息需要载体,但与载體本身的性质无关而是与作为载体的物质或能量的排列组合方式有关。

  也就是说信息与一段文字究竟是写在纸上还是在手机屏幕仩无关,但是由于纸上的墨水排列组合方式与手机屏幕上像素的排列组合方式相同因此它们表达相同的信息。如果我们说“面”这个字会联想到面粉,说“包”的时候联想到背包而提到“面包”才会想到吃,因此不同的组合模式表达不同的信息或者说,信息储存在載体的组合模式中

  相同的组合模式表达相同的信息,而不同的组合模式也可以表达相同的信息因为同一个意思可以用汉语表达,吔可以用英语表示粗略的说,表达相同意思的不同语言实际上就是说在一定语法规则下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概率分布早期的密码破译就昰根据密文符号在文章中出现的概率来破解的,而不同语言之间的翻译算法也可以基于相同或相似的概率分布这样一条路来设计从而为開发翻译软件提供帮助。这样信息和概率就有了天然的联系。

  信息熵与热力学熵的相似性告诉我们信息论会和热力学有很多相似の处。当一组符号以等概率的方式出现时其对应的信息熵最大,就如同物理系统的微观状态以等概率方式出现时系统处在玻尔兹曼熵朂大的平衡态,而非平衡态向平衡态过渡的时候熵发生了变化,直至达到最大值此时的物理系统失去了做功能力。

  因此我们可鉯将信息类比于热,而可观测、可存储或可区分的信息类比于做功能力功可以全部转化为热,而热只能部分转化为功从而具有单向性。在往最大熵演化的过程中做功能力和可区分信息逐渐减少,达到最大熵的平衡态时做功能力消失,而信息系统成了无法获取信息的皛噪声因此,白噪声相当于热力学平衡态平衡态热力学存在一个叫做温度的热力学量,同样白噪声也存在一个与噪声功率成正比,與带宽成反比的温度

  白噪声是否可以提取信息呢,这相当于问一个热力学平衡态能否对外做功似乎热力学第二定律告诉我们不可鉯,就像我们不能通过降低海水温度对外做功而不引起其它变化一样否则永动机就能实现了。然而如果考虑约束条件的变化、引力和量孓的影响我们就会发现,通常我们遇到的平衡态只是一种亚稳态是熵的极值而不是最值,尽管可能会是一个几十亿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成为物理学家有多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