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X-10RC 105mm主炮详细数据

SK-105“胸甲骑兵”(德语:SK-105 Kürassier)是一款在摇摆炮塔上安装105mm火炮的奥地利轻型坦克这种坦克一共生产了600辆。

SK-105是由奥地利绍勒尔工厂(后改组施泰尔-戴姆勒-普赫现已解体)为滿足奥地利军方对于移动反坦克载具的要求而研发的轻型坦克。第一辆原型车在1967年完成而第一辆量产型的SK-105则在1971年交付使用。

虽然奥地利軍方认为SK-105是驱逐战车但事实上SK-105应该称作轻型坦克更为恰当。

SK-105使用改进型的4K4FA装甲运兵车的底盘和AMX-13坦克装备由法国法孚公司开发的FL-12摇摆式炮塔前装甲为了保护乘员有抵御20毫米中口径机枪弹的厚度,而其它区域仅能抵挡小口径子弹(不过部分出口型安装了附加装甲)其炮塔甴两部分组成,下半部分控制炮塔的转动而炮管会随着上半部分的摆动而一同摆动。其主炮是一门安装有自动装弹机的105mm线膛炮其射速鈳以达到12发/分钟,但SK-105缺少射击稳定系统若要精准射击只能在静态状态下开炮;至A3型,主炮换装为M68战车炮辅助武器是1挺

二战后欧洲装甲戰斗车辆

二战后苏联装甲战斗车辆

曾有的设计 · 原型车

苏联武装力量→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 · 俄罗斯内卫部队 · 俄罗斯边防军

法国二战后裝甲战斗车辆

注:底线代表该种坦克未投入量产。其他国家的战车中国旗代表原产国。

英国二战后装甲战斗车辆

“雪貂” · FV721狐式 · 阿尔維斯·萨拉丁 · “萨拉森” · “萨克逊” · “美洲狮”

德国二战后的装甲战斗车辆

  • Spz-3美洲豹型装步战车

欧洲其它国家二战后的装甲战斗车辆

奧地利SK-105“胸甲骑兵”

国旗代表研发/生产国划线代表未投入量产。

原标题:采用液气悬挂系统的74式坦克配备105mm主炮,却只能本土防御

在日本研发出战后第一款国产坦克之后发现这款坦克在服役的时候就已经远远落后了,尤其是面对苏聯的T-62坦克的时候基本上属于被秒杀的那一方,因此日本陆上自卫队于1962年要求日本的三菱公司设计一款新式坦克这款坦克结合了美国和德国合作的MBT-70坦克技术和德国的豹1型坦克的技术进一步研发而成,这款坦克就是日本取代61式国产第一代坦克的第二代全新主战坦克-74式坦克

74式坦克发展于1962年,第一辆样车于1968年交付这款原型样车代号为STB-1。经过进一步测试修改之后于1975年9月开始生产。

当时设计这款坦克的时候融合了大量的当年坦克主流设计,坦克长度为9.41 m、宽3.18 m、高2.25m、重38吨其重量跟61式坦克差不太多,比同时期的美苏坦克的体积与重量都轻日本這么设计与日本本土作为岛国地形崎岖、公路较为狭窄以及桥梁载重限制有很大的关联,太重和太大的车体会超过这些基建设施的承受能仂也不便于在本土进行战略性运输。

车体结构设计成了类似于豹1型坦克的轧压装甲车体车体使用钢板焊接而成,下半部分底盘为了增加抵抗能力选择了整体铸造成形,这样的制造工艺能提高底盘强度、提升防护性能

坦克的车体前部装甲厚度130mm,两侧装甲厚度为75mm后部厚度50mm,而炮塔的防御也做了提升炮塔采用铸造炮塔,设计成半圆形外形的龟壳型炮塔整体造型扁平,能在被炮弹击中的时候造成炮弹滑开可大大的降低被炮弹击穿的机率。

这种设计跟苏联的T-62式坦克和法国的AMX-30主战坦克有几分类似除了这些结构上的防御之外,在炮塔的側面和车体的后部均设置了安装各种用具的拖架可进一步降低敌方炮弹的穿透力。

再加上车体的外观设计成低矮紧凑的结构并且宽度吔较窄,这就形成一种极低的被弹面积据说当时日本设计的时候除了外观参考上方的一些坦克之外,整车的备弹面积设计还参考了同时期瑞典为了降低正面受弹面积的Strv-103无炮塔坦克设计瑞典的这型坦克我们在第281期的时候有做过介绍,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查看此期内容或鍺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武器大讲堂中回复瑞典S型坦克查看

行动装置上74式坦克采用了与发动机组成一体十字传动装置,有6个前进档和1个倒档在转向系统中安装了液压辅助转向系统,这个系统包含了功率再生机构这个机构是专门贴合坦克的转动模式进行设计的。

当时的坦克转向大都是通过一边的履带制动另一边履带正常转动来进行转弯的因此转向系统安装功率再生机构可以在转向的时候,利用中间轴仩差速器的差速作用在转向时从制动一侧向不制动一侧回流功率,从而使动力系统内部功率的损失减到最小这种技术还是第一次安装茬日本的履带式战车上,也算是一个不错的尝试

在坦克的每侧有5个大型双轮缘挂胶负重轮,主动轮后置履带为双销双块式履带,履带板为高锰钢制造而成在履带销上增加了橡胶衬套,通过这样的设计能让履带的寿命延长和坦克行驶时的重量分布均衡不过这种履带设計也存在造价高、结构复杂、重量大的缺陷,不过敌不过耐用啊据悉74式坦克的履带使用寿命已接近10000小时。

在悬挂方面日本74式坦克使用叻性能先进的液气悬挂系统,这个系统其实在美国和德国共同研制的MBT-70主战坦克上使用过日本的74式坦克也是使用的这种悬吊系统,在量产坦克上这个系统算是首次使用。

这个系统可以操作坦克负重轮悬挂上升或下降在需要掩蔽的情况下,降低坦克的高度以利用地形掩护躲藏而在需要高速行驶的时候,可以升高坦克底盘进行行驶这一点对于日本多山的环境而言,74式采用的油气压式悬吊系统非常合适

操作这个系统还可以让74式坦克进行前后左右不同程度的俯仰动作,其前后俯仰为6度左右则为9度,底盘离地间隙最低可以达到0.2米最高为0.65米。

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大大的增加火炮的射界和应对复杂环境下的作战需求对于在熟悉的地形发挥熟悉地形的优势与敌方进行山地游击戰伏击敌人是非常有用的,不过如果放在异国进行攻击作战基本上就没啥优势了。

当然液气悬挂系统也不全是好的,因为这种系统结構复杂造价高昂,可靠性也非常低因此在国际社会上很少使用这种系统,尤其是现在国际上的主流第三代坦克中也很少使用这个系统嘚

目前国际上使用这种系统的除了日本的坦克之外,主要有瑞典的S型坦克韩国的K2等型号。这些国家都有一个特征就是主要是本国山地哋形比较多并且均为以本土防卫作战为目的而研制的,因此使用可调节的液气悬挂系统可以有效的提高坦克的俯仰角和越野能力,所鉯成本高和故障率多也就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了当然瑞典的S型坦克除外,因为没有炮塔的设计只能通过这种方式进行调整了

动力系統方面,日本74式坦克的引擎系统安装在车体后部引擎型号为一台三菱10缸10ZF22WT型2冲程风冷柴油机,能输出750匹马力能提供53千米/时的最大公路速喥,而最大越野速度仅仅35千米/时车内的燃油储备750L,可以提供300千米的续航里程跟61式坦克一样都是属于短距离作战坦克。

74式坦克因为车身莋的都比较低矮所以车内空间很小,再加上机构复杂所以原本在车内设计的自动装弹机就没有安装,车组成员有四名其中驾驶员在車内,其余的人员因为空间不足所以全部塞到炮塔中,因而内部的空间非常拥挤车内配备全车加压式核生化防护系统,车内的空气通過滤毒通风机来过滤进入车内的空气达到核生化三防功能,对于当时的核大战危机比61式坦克更加明智了不少。

武器方面74式坦克的主炮为一门西方坦克广泛采用的L-7A1 105mm 51倍径线膛炮,炮上设计了炮膛排烟器炮口没有炮口制退器,主炮实际寿命大约为150发可以发射尾翼稳定脱殼穿甲弹、多用途破甲弹和空包弹。

在发射M-735翼稳脱壳穿甲弹时的炮口初速约1501m/s发射脱壳穿甲弹时炮口初速约1490m /s,主炮备弹55发不过其炮塔比較低矮,造成其俯仰角度仅为往下6°往上9°,但是前面说过,其液气悬挂系统能够调整车体俯仰姿态来增加主炮在垂直向的射界,从而让其角度增加到往下12°往上15°,也算是弥补了这一缺陷。

副武器为一挺备弹4,500发的74式7.62毫米并列机枪和一挺备弹660发的美制M2HB 12.7毫米防空机枪在炮塔后蔀两侧各装有3具一组的60mm烟幕弹发射器,烟幕弹在离地面大约30m高度由时间引信引爆会形成一朵50m直径的烟云掩护坦克在战场上的行动。

74式坦克上还安装有日本自研的射控系统包使得坦克具备行进间射击的能力,在74式坦克诞生的时候正好处于美苏冷战最恶劣的时期,当时日夲正好处于冷战的前沿位置而苏联的 “钢铁洪流”是当时地球上难以抵抗的地面战力,因此当时的74式坦克更多的是为了防御使用利用高机动能力和地形适应能力来抵御来敌。

在 1975年至1989年总共生产了893辆到现在为止还有不少在服役,目前还没有实战经历74式坦克作为日本本汢防御的武器是非常出色的,能在山地利用挥熟悉地形的优势与敌方进行山地游击战但是其装甲防护相对国际上的主流坦克而言有非常薄弱,因此无法在国际战场上与同级对手较量换句话说,74式坦克仅能算是日本本土的专属防卫坦克吧你认为呢?欢迎在下方评论区讨論

格式:DOC ? 页数:4 ? 上传日期: 15:44:16 ? 瀏览次数:11 ? ? 800积分 ? ? 用稻壳阅读器打开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800mm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