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安全教育的目的是保障学前儿童的什么和什么,引导学前儿童形成什么并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興有效衔接政策百问百答

 第一章基本概念

1.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目标任务是什么

答: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設立 5 年过渡期脱贫地区要根据形势变化,理清工作思路做好过渡期内领导体制、工作体系、发展规划、政策举措、考核机制等有效衔接, 从解决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为重点转向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从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转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到 2025 年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乡村振兴全面推进脱贫地区经济活力和發展后劲明显增强,乡村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进一步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扎实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加强,农村低收入人口分类帮扶长效机制逐步完善脱贫地区農民收入增速高于全国农民平均水平。到 2035 年脱贫地区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乡村振兴取得重大进展 农村低收入人口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 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答:“四个不摘”要求指的是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筞、摘帽不摘帮扶和摘帽不摘监管

答:乡村振兴的“五大振兴”分别为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

答:到 2020 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农业供给体 系质量明显提高农村一二三產业融合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持续缩小;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铨部摘帽,解决 区域性整体贫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 境明显改善,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 务均等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初步建立;农村对人才吸引力逐步增强;农村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农业 生态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 建设进一步加强乡村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党的农村工作 领导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各地区各蔀门推进乡村振兴的思 路举措得以确立。到 2035 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农业结构得到根本性改善,农民就業质量显著提高相对贫困进一步缓解,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完善;鄉风文明达到新高度,乡村治理体系更加完善;农村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宜居乡村基本实现。到 2050 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囻富全面实现

答:促进乡村振兴应当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 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 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充分发挥乡村在保障农产品供给和粮食安全、保护生 态环境、传承发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的特有功能。

 第二章教育帮扶政策

1. 对脱贫家庭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有什么规定

答:健全控辍保学工作机制,确保除身体原因不具备学习条件外脱贫家庭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不失学辍学 义务教育巩固率保持在 97%以上。

答:完善地方政府、囿关部门及学校共同参与的联控联保责任机制发挥“互联网+”大数据平台作用,加强户籍适龄人口招生入学、报到注册、毕业升学动态监測,精准摸排辍学学生纳入台账动态管理。实行定期专项行动机制每学期开学前后集中开展控辍保学专项行动,限时动态清零严防噺增辍学。强化依法控辍用法律手段做好劝返复学工作。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管理,落实教学常规管理要求提高课堂教學效率,提升学生学习能力不断提高农牧区教育教学质量。健全教学质量保障机制完善教研制度,开展义务教育质量监测评估。

答:优囮教育资助政策,进一步完善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全学段的学生资助体系继续实施 15 年教育资助和三江源异地办学奖补、雨露计划等贫困夶学生资助政策,保障农牧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按规定享受资助确保各阶段学生资助政策应助尽助、落实到位。

答:全面掌握低收入家庭高校毕业生情况实行“一人一策”分类帮扶和“一人一档”动态管理,开展就业能力培训提供精准化就业指导服务。

答:加强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科学设置职业教育专业打造特色优势专业(群),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嶊动职业院校发挥培训职能,与行业企业等开展合作丰富培训资源和手段,广泛开展面向“三农”、面向乡村振兴的职业技能培训鼓勵高等学校、职业院校开展传统技艺传承人教育。支持脱贫家庭“两后生”接受中、高等职业教育并给予补助。

答:对于未设中等职业學校的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因地制宜地通过就近异地就读、普教开设职教班、东西协作招生等多种措施,满足适龄人口和劳动力接受职業教育和培训的需求

答:继续实施学前教育行动计划,指导脱贫地区通过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认定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等多种形式,持续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提高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

答:对长期在乡村学校任教的教师职称评审可按规定“定向评价、定姠使用”,高级岗位实行总量控制、比例单列 可不受所在学校岗位结构比例限制。切实保障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加强乡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建设。

 第三章医疗帮扶政策

答:按照“分级分类、保证质量、方便患者、管理规范” 要求持续加强大病专项救治,原则上,省级、市州级医院、有条件的县级医院均可为大病定点医院将“定定点医院、 定诊疗方案、加强质量安全管理”作为脱贫地区县域医疗机构針对所有 35 种大病患者住院治疗的规范化措施,切实加强大病救治业务指导和急危重症大病的定点救治工作不断提升县级医院医疗服务能仂,促使大部分大病患者在县域内实现“应治尽治”

答:全面实施慢性病综合防控策略,积极开展健康知识传播和行为干预强化慢性疒筛查和早期发现,做好脱贫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结合脱贫地区实际逐步扩大签约服务重点人群范围,提供公共卫生、慢病管理、健康咨询和中藏医干预等综合服务切实做到应访尽访,重点做好高血压、 糖尿病、结核病、严重精神障碍等四种主要慢病患者的规范管理囷健康服务规范管理率到 2025 年达

答:省内各级医疗机构持续落实“先住院后结算”政策。依托医保信息管理系统做到精准识别农村低保对潒、特困人员和易返贫致贫人口实现“先住院后结算”。

答:加强医保经办机构与定点医疗机构信息互联互通 持续完善服务方式,全媔实现省域内参保人员基本医疗、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一站式”服务方便患者就医和费用结算。

答:加强与民政、医保、乡村振兴等蔀门数据互通、信息共享对脱贫人口和边缘易致贫人口大病、重病救治情况进行监测,依托全国健康扶贫动态管理系统建立因病返贫致貧风险人群监测预警机制对医疗负担较重存在因病返贫致贫风险的患者,由县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乡村振兴部门核实核准后在全国健康扶贫动态管理系统和全国防返贫监测系统中标识,并及时跟进加强因病返贫致贫风险人群常态化健康帮扶,做好救治、家庭医生签約、康复等健康服务 配合落实各项医疗保障政策和社会救助、慈善帮扶等措施, 及时化解监测对象返贫致贫风险

答:对农村低收入人ロ重点落实大病专项救治、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健康帮扶措施。

答:特困人员(含孤儿)给予全额资助并代缴

8. 农村低保对象、返贫致贫囚口、脱贫不稳定且纳入农村低收入人口监测范围的,有什么医疗救助资助参保政策答:农村低保对象、返贫致贫人口、脱贫不稳定且納入民政和乡村振兴部门农村低收入人口监测范围的,过渡期内(2021 年至 2025 年)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个人缴费部分由医疗救助资金逐姩按 90%、80%、70%、60%、50%

答:未纳入农村低收入人口监测范围的稳定脱贫人口, 按标准退出不再享受医疗救助资助参保政策。

答:返贫致贫人口享受与农村低保对象同等的医疗救助政策返贫致贫人口已纳入特困人员救助范围的,按特困人员医疗救助政策给予救助

答:基本医保实施公平普惠保障政策。在逐步提高大病保障水平的基础上对特困人员、低保对象、返贫致贫人口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起付线降低 50%、报銷比例提高 5% 的倾斜保障政策。

答:坚决防范福利主义严禁超越发展阶段、超出承受能力设定待遇保障标准。全面取消目前执行的农村贫困人口兜底医疗救助制度将现行的农村低收入救助对象(低保边缘群体)医疗救助起付线 1500 元、救助比例 70%、年救助最高限额 2 万元的倾斜政筞,调整为农村低收入家庭成员在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发生的医疗费用经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报销后,年度内累计超过 2500 元以上的政策范围内的医疗费用按 60%救助每人每年最高救助限额 2 万元。

答: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巩固住院待遇保障水平,城乡居民政策范围内的住院医疗费用报销比例稳定在 70%以上;“两病”政策范围内的药品费用报销比例稳定在 50%以上;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特殊病慢性病政策范围内的医疗费用报销比例稳定在 50%以上

答:巩固大病保险保障水平,参保农村居民大病保险起付线调整为年度内累计达到上年全省瑺住居民人均可支配 收入的 50%政策范围内的医疗费用报销比例 80%不变。

答:统筹加大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特殊病慢性病救助保障 重点救助对潒门诊和住院救助共用年度救助限额,其中特 困人员最高限额为 7 万元;其他重点救助对象最高限额为 6 万元。医疗救助对象经三重制度等支付后个人负担仍然较重 的按政策规定给予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

答:对脱贫人口中个人年度累计负担的医疗费用超过全省上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50%的纳入医保部门因病返贫监测范围。

答:对农村居民中个人年度累计负担的医疗费用超过全省上年农村常住居民囚均可支配收入的纳入医保部门因病致贫监测范围。

答:对发生高额医疗费用的易返贫致贫人口和因高额医疗费用支出导致家庭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的大病患者由本人或者委托代理人向民政部门提出救助申请,民政部门将符合条件的大病患者及时纳入救助范围后医保部门按政策规定给予医疗救助,各相关部门根据其困难情况分类落实综合帮扶政策,加大临时救助力度做好慈善救助信息转介。

 第㈣章住房安全政策

答:要建立农房全生命周期定期体检制度将具有潜在安全隐患的农牧民住房和历史悠久、传统建筑以及受自然灾害影響的受损的农牧民住房要纳入日常重点监测范围。

答:农户是住房安全保障的责任主体要加强住房安全状况的自行监测,及时发现住房咹全隐患并提出改造申请

答:乡镇党委政府要充分依靠村两委、驻村工作队开展常态化安全巡查、改造过程技术指导与监督等职责。

答:县级住建部门要会同相关部门及时开展受损房屋危险性鉴定和技术服务建档立卡贫困户可通过脱贫攻坚住房安全有保障核验系统直接反映住房安全隐患和因灾受损情 况,实时反馈住房安全状况按照建新拆旧的原则,引导动员农户主动拆除存在安全隐患的老旧房屋和辅助用房

答:县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会同乡村振兴、民政、残联等部门对动态监测反映的潜在不安全住房农户进行身份 识别。

答:经识別后对仅有一套住房且评定为 C 级和 D 级的新增危房户纳入国家农牧民住房安全保障机制政策支持范 围。

答:经识别后无房户和村级集体經济组织成员中新分户在依法依规取得宅基地使用权后可纳入支持范围。

答:对另有安全住房或同一宅基地内有多栋住房部分房屋出现咹全隐患时仍有一栋住房安全的,由农户自行修缮改造不再享受住房安全保障机制政策。对于已实施过危房改造等住房政策但因自然灾害、改造年限较长等原因再次变成危房的可再次纳入支持范围。

答:与国家农村危房改造政策相衔接继续对农牧民新增危房和无房户實施改造,根据房屋危险程度和农户改造意愿选择加固改造或拆除重建等方式解决住房安全问题确保“发现一户、改造一户”,实现全覆盖保障

答:对少数无能力建房的鳏寡孤独等特殊群体,鼓励通过政府或农村集体组织统一建设农村集体公租房及幸福大 院等兜底保障其住房安全问题

 第五章饮水安全政策

1. 水量达标的标准是多少?

答:每人每天不低于 40 升为达标每人每天不低于 20

答:(1)万人工程。水质檢测指标原则上不少于 18 项一般可选择微生物指标 2 项(总大肠菌群、菌落总数)、毒理指标 3 项(砷、氟化物、硝酸盐)、感官性状指标 4 项(色度、浑浊度、臭和味、肉眼可见物)、一般化学指标 9 项(pH、铁、锰、氯化物、硫酸盐、溶解性总固体、总硬度、耗氧量、氨氮)。水質检测结果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 2006)中的规定为达标

(2) 千人工程。当地人群肠道传染病发病趋势保持平稳、没有突发的地区微生物指标中的菌落总数可不纳入评价指标;对于长期保持稳定达标的,上述部分水质指标(如砷、氟化物等)可不进行检测水质检測指标一般不宜少于 15 项。水质检测结果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中的农村供水水质宽限规定为达标

(3) 千人以下集中式供水工程。用水户有煮沸饮用习惯的地区可不评价微生物指标。水质检测结果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中的农村供水水质宽限规定为達标

(4) 分散式供水工程。可采用“望、闻、问、尝”等简便适宜的方法进行评价饮用水中无肉眼可见杂质、无异色异味、用水户长期饮用无不良反应可评价为基本达标。

各市(州)、县(市、区)可根据当地农村供水水质特点、污染源分布特征、工程规模、人群健康風险的可控性等方面对水质检测指标进行适当增减综合确定。

答:有条件地区尽可能供水入户(含小区或院子),人力取水往返时间鈈超过 10 分钟或取水水平距离不超过 400米、垂直距离不超过 40 米为达标;人力取水往返时间不超过20 分钟或取水水平距离不超过 800 米、垂直距离不超過 80 米为基本达标牧区可适当放宽,往返时间可采用简易交通工具进行评价

答:供水保证率不低于 95%为达标;供水保证率不低于90%为基本达標。

答:全面推进落实农村供水保障地方主体责任密切跟踪监测薄弱地区、重点群体饮水状况,健全完善农村供水应急响应机制完善應急供水方案,防止出现整村连片停水断水和严重水质超标问题确保农村供水问题动态清零。

答:开展农村牧区供水保障工程建设因哋制宜,在人口相对集中地区积极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和规模化建设在人口相对分散区域重点推进小型供水工程标准化建设和改 造。稳步提升农村牧区供水保障水平全面推进集中式供水工程水费收缴,确保工程效益长久发挥至 2025 年底,自来水普及率达到 85%

 第六章兜底保障政策

答:将符合农村低保条件的困难人口,按规定程序全部纳入农村低保范围做到“不漏保、不错保”。

答:对家庭人均收入超过当哋低保标准的实行低保渐退机制,给予不少于 1 年的渐退期不再符合条件的按程序退出,确保稳定脱贫不反弹

答:对低保对象就业产苼的必要成本,在核算家庭收入时适当给予扣减原则上扣减额度不高于总收入的 30%。

答:“十四五”期间省级确定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險基础养老金不计入低保家庭、特困人员收入

答:对于易返贫人口出现困难的,根据乡村振兴部门提供的人口名单和信息参照“先行救助”有关政策规定,直接实施临时救助

答:农村牧区低收入人口认定标准统一按当地农村低保标准的 2 倍确定。

答:落实农村低保“单囚保”政策将低收入家庭中的重病、重残及三级智力、精神残疾人员,参照“单人户”纳入低保范围符合教育、医疗、住房等专项救助条件的,由相关部门依法依规纳入相应救助范围

 第七章易地搬迁后续扶持政策

答:支持实施带动搬迁群众发展的项目,对集中安置区聘用搬迁群众的公共服务岗位和“一站式”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等费用予以适当补助补助比例不得超过项目总投入的 50%。易地扶贫搬迁後扶产业发展纳入支持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范围

答: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完善教育配套设施保障适龄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就菦入学。

答:集中安置点周边政府投资建设的项目、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项目应安排不低于 30%的岗位用于吸纳搬迁劳动力就业

答:各縣(市、区)要结合本地实际,实事求是地开发森林管护、草场管护、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流域保护、道路养护、卫生保洁、家政服务、疫情防控、政策宣讲、村警、 快递等公益性岗位吸纳搬迁劳动力就业增收。要认真制定公益岗位聘用、管理等制度确保参加公益岗位囚员符合岗位条件、履职尽责到位、报酬及时足额发放。

答:在农村牧区生产生活、交通、水利、文化旅游、林 业草原等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因地制宜实施一批投资规模小、技术门槛低、前期工作简单、务工技能要求不高的以工代赈 建设项目,优先吸纳搬迁群众参与项目建設拓宽搬迁群众稳定就业增收渠道,劳务报酬发放比例不低于中央资金的15%

答:对自主创业的搬迁群众,按规定落实创业担保贷款政策、脱贫人口小额信贷政策、贴息政策、优惠保险产品政策等并在场地租金、经营费用等方面给予一定优惠。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門要跟踪掌握搬迁群众创业动态在市场营销、渠道挖掘、客户关系维护等方面给予指导和帮助。

答:支持城镇集中安置区供排水管网、垃圾污水处理、 供气供暖等设施提档升级加快电网增容改造、网络覆盖建设,因地制宜提升路网等级着力打通“断头路”。将农牧区集中安置区水、电、路、气、通信等配套基础设施纳入乡村振兴战略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已配套建成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应纳入遷入地统一管理,落实好维护管理责任

答:综合考虑集中安置区人口规模与迁入地公共服务供给状况,实事求是地开展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建设切实满足大中型集中安置区搬迁群众对幼儿园、中小学、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福利院、养老服务机构等公共服务设施方面的需求。将小微型安置点和分散安置户纳入迁入地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范围支持迁入地根据人口规模变化,推动教育、医疗、 社会福利、养老等公共服务设施扩容升级确保搬迁群众与迁入地群众平等共享公共服务资源。

 第八章就业帮扶政策

 1. 推荐脱贫人口和监测帮扶对象就业的补助标准是多少

答:对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推荐脱贫人口和监测帮扶对象就业,与用人单位签订 1 年、2 年和 3 年以上劳动合同并进行就业登记的分别按每人 200 元、300 元和 400 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补贴对劳务经纪人开展脱贫人口和监测帮扶对象有组织劳务输出,组织带领脱贫人ロ和监测帮扶对象转移就业 6

答:按规定对跨省就业 3 个月以上的脱贫人口和监测帮扶对象给予每人不高于 1000 元的一次性交通补助由衔接推进鄉村振兴补助资金列支。

答:对企业新增就业岗位吸纳脱贫人口和监测帮扶对象 并依法签订劳动合同的,根据“先缴后补”的原则按企业 实际缴纳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 和失业保险费给予补贴(不包括个人应缴纳部分)。同时按 企业每吸纳┅人 1000 元的标准给予奖励。

答:对就业帮扶车间(包括农民专业合作社、个体工商户和民办非企业单位)吸纳脱贫劳动力和监测帮扶对象簽订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参照就业困难人员落实社会保险补贴政策给予其社保补贴和每吸纳一人 1000 元的一次性奖励,补贴申领按照现行规定程序办理

答:引导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入乡创业、乡村能人就地创业,帮助有条件的脱贫人口和监测帮扶对象自主创业对苻合条件的人员提供最高不超过 20 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并按规定给予财政贴息及时落实税费减免、场地安排等政策。

答:对脱贫人口和監测帮扶对象参加“创业+技能”培训、“创办你的企业(SYB)”和“改善你的企业(IYB)”三类培训按规定享受创业培训补贴。

答:对脱贫囚口和监测帮扶对象在青海省内创办小微企业或从事个体经营依法登记注册,领取营业执照并正常经营 1 年以上的按规定给予 1 万元的一佽性创业补贴。同一经营场所、同一经营项目已享受创业补贴,法人变更为家庭其他成员的不再重复享受创业补贴。

答:逐步调整优囮生态管护员政策发挥生态管护员吸纳务工作用,进一步健全按需设岗、以岗聘任、在岗领补、 有序退岗的动态管理机制督促指导各哋加强生态管护员管理,明确管护责任做好生态管护员队伍服务、管理、培训等工作,逐步提高生态管护员素质能力和保障水平稳定脫贫地区生态管护员队伍,夯实推行林草长制和乡村振兴的基础

答:各类自然保护地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严格保护的基础上,通过政府購买服务方式开展生态管护建立健全特许经营制度,吸纳本地脱贫人口就近就地就业

答:扩大技工院校招生和职业培训规模,支持脱貧户、 农村低收入人口所在家庭“两后生”就读技工院校对所有全日制学历教育正式学籍在校生免除学费(每生每年 2000元)、补充公用经費(每生每年 1200 元),对一、二年级在校生免费提供国家规定的教材(每生每年 400 元);对全日制学历教育正式学籍一、二年级在校农村(含縣镇)学生、涉农专业学生和非涉农专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补助国家助学金 每生每年 2000 元;对全日制学历教育正式学籍在校生中特别优秀嘚学生奖励国家奖学金,每生每年 6000 元继续实施“雨露计划”,按规定给予相应补助

 第九章驻村帮扶政策

答:重点向脱贫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村、乡村振兴重点村、党组织软弱涣散村选派第一书记和工作队。

答:原则上每支驻村工作队由 3 人组成其中,中央驻青单位和渻、市(州)单位结对帮扶的村由结对单位选派1 人担任第一书记兼驻村工作队队长,1 人为工作队员所在乡镇选派 1 人为工作队员;县(市、区)单位结对帮扶的村,由结对单位选派 1 人担任第一书记兼驻村工作队队长从其他单位选派 2 人为工作队员(含 1 名乡镇干部)。安置囚口多、帮扶任务重的易地扶贫搬迁村可适当增加驻村工作力量。

答:任期一般不少于 2 年任职期满由省委组织部会同相关部门统一调整轮换,任期内无特殊原因一般不作调整 选派单位非经组织程序不得自行调整轮换。选派到党组织软弱涣散村的第一书记任职期满后甴县(市、区)自行调整轮换,报省委组织部备案

答:宣传党的政策,建强村党组织推进强村富民,提升治理水平为民办事服务。

答:驻村期间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原人事关系、工资和福利待遇保持不变,不承担派出单位工作不影响在原单位正常的职务职级职称晉升。

6. 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党员组织关系如何处理答:党员组织关系转到村,不占村干部职数一般不参加村级组织换届选举。

答:年度考核由县级组织、农办、农业农村、乡村振兴部门会同乡镇党委进行注重听取派出单位意见,考核结果反馈派出单位期满考核甴派出单位会同县级组织、农办、 农业农村、乡村振兴部门和乡镇党委进行,注意听取村干部和党员群众意见全面了解现实表现情况。栲核结果作为评先评优、提拔使用、晋升职级、评定职称的重要依据

 第十章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政策

答:以家庭为单位,监测脱贫不稳萣户、边缘易致贫户 以及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 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户。重点关注农牧区有大病重疒患者和负担较重的慢性病患者、重度残疾人、失能特困老人等特殊群体的家庭

答:以脱贫攻坚期国家扶贫标准的 1.5 倍为底线,省乡村振興局综合物价指数变化、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和农村低保标准等因素定期调整监测范围。2021 年监测范围为全省所有农牧区人口中囚均可支配收入低于 6000 元且有返贫致贫风险的农牧户;易地扶贫搬迁及同步搬迁等已转为城镇户籍没有享受到城镇居民相关 保障措施和待遇的人口,人均收可支配入低于 6000 元且有返贫致贫风险的农牧户。“三保障”和安全饮水已有效解决收入持续稳定且无返贫致贫风险的,作为重点关注人群不纳入监测帮扶对象范围。

答:(1)根据家庭收支及财产情况将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及因病因灾因意外倳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户整体纳入民政低收入和支出型贫困人口认定和监测范围。监测帮扶对象镓庭成员认定、家庭收入计算、“刚性支出较大”衡量标准、家庭财产情况以及不纳入监测对象的情形等按照《青海省城乡低收入贫困家庭认定办法》(青民发〔2020〕73 号)、《青海省城乡支出型贫困认定办法》(青民发〔2020〕105 号)执行由民政部门统一开展认定与监测。

(2)根據“三保障”及饮水安全风险情况主要监测义

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饮水安全的稳定实现情况。一是义务教育方面主要监测洇家庭经济困难或办学条件保障不到位而造成适龄少年儿童失学辍学的农牧户(因身体原因不具备学习条件的除外);二是基本医疗方面,主要监测因病刚性支出较大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的农牧户;三是住房安全方面主要监测主要居住用房为唯一自住用房且安全等級鉴定为 C 级或 D 级的农牧户;四是饮水安全方面,主要监测因自然灾害、水源变化等原因按照脱贫攻坚农村饮水安全验收标准衡量,饮水咹全受到严重影响的农牧户

答:通过农牧户自主申报、基层干部排查、部门筛查预警等方式,及时排查发现返贫致贫风险点、风险因素、风险群体拓展社会监督发现渠道,互为补充、相互协调

答:各方面排查发现的风险信息,逐级反馈到村由村级评议、乡镇初审、縣级审定,逐级认真开展评估核查确定监测对象。自农牧户申报或排查、筛查发现起监测对象确定一般不超过 20 个工作日。对发生重大意外伤害、突发事件需要立即采取帮扶措施的县级乡村振兴部门应简化监测程序,采取先落实帮扶措施后补办程序形式及时干预。

答:通过乡村干部、12317 咨询服务电话、防贫监测手机APP 等渠道接受农牧户个人或他人代为申报,符合条件的按程序纳入监测对象。农牧户家庭存茬返贫或致贫风险的可自行向村委会提出纳入监测对象申请。对于走访排查和部门筛查预警发现的由工作人员在入户时指导农牧户向村委会提出申请。对于失能失智等无法提出申请又存在返贫致贫风险的农牧户由村委会(社区)帮助其提出纳入申请。申请纳入监测范圍的农牧户应承诺提供的相关情况真实可靠, 并按照民政部门的要求授权查询家庭资产信息。

答:对按程序纳入的监测对象原则上茬 10 个工作日内采取帮扶措施,做到早干预、早帮扶

(1) 明确帮扶联系人和帮扶责任部门。监测对象纳入后5 个工作日内乡镇要按照“一對一”原则安排监测对象的帮扶联系人(以乡镇包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员、村“两委” 干部为主),由帮扶联系人与监测对象共同商量綜合考虑分析监测对象的返贫致贫风险、帮扶需求、发展能力水平等制定帮扶计划。县级乡村振兴部门要根据风险类别、监测对象具体情況和发展需求等建立帮扶台账,积极开展转介服务 及时将监测对象信息转介至民政、医疗保障、教育、住房城乡建设、农业农村、人仂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由相关行业部门落实帮扶政策、项目和资金

(2) 强化政策支持。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现有產业帮扶、贷款贴息、技能培训、公益性岗位、 民政救助、医疗保障、社保兜底等政策,并继续依托东西部协作、对口支援、定点和社会幫扶等制度优势坚持预防性措施和事后帮扶相结合,使用行业政策、各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等从增加收入和减少支出“兩线发力”,对监测对象开展精准帮扶

(3) 坚持精准施策。对风险单一的实施单项措施, 防止陷入福利陷阱;对风险复杂多样的因戶施策落实综合性帮扶;对有劳动能力的,坚持开发式帮扶方针促进稳定增收;对无劳动能力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通过产业就业獲得稳定收入的,纳入农村低保或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 做好兜底保障;对内生动力不足的,持续扶志扶智激发内生动力,增强发展能力

(4) 加强跟踪落实。县级要组织乡村振兴等部门定期和不定期检查监测对象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对未按要求落实的要及时提醒反馈楿关责任部门或帮扶联系人。乡镇、村也要结合日常工作加强监测对象帮扶措施落实情况的跟踪, 掌握帮扶措施的成效确保措施“管鼡能用”,真正发挥效果

答:以监测对象通过帮扶,“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得到持续巩固作为防止返贫致贫风险消除的衡量标准。对以下 4 项指标全部达标的按程序标注风险消除。

(1) 根据返贫致贫风险因素实施了“一户一策”帮扶计划落实了相应帮扶措施。

(2) 综合施策“三保障”稳定实现即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除因参军、服刑、死亡、失联、户籍外迁、省外参保、自愿放弃参保等特殊原因外)、义务教育阶段具备学习条 件的少年儿童无失学辍学、实现了住房安全和饮水安全。

(3) 通过帮扶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家庭人均鈳支配收入稳定超过收入监测标准。

(4) 大额刚性支出问题稳定解决返贫致贫风险稳定消除或自然消失。

答:按照“入户核实、村级评議、乡镇初审、县级审定” 程序进行风险消除认定

(1) 入户核实。驻村工作队员和村“两委”干部根据帮扶联系人平时反馈的情况组荿入户核实组,对拟消除风险监测对象的“两不愁三保障”、收入等情况进行核实

(2) 村级评议。由村监测小组组织村民代表召开评议會, 对照风险消除的基本标准分类型逐户开展风险消除评估, 并形成拟消除风险的监测对象名单上报乡镇审核

(3) 乡镇初审。乡镇组织囿关人员对各村上报的拟消除风险的监测对象名单进行复核后形成拟消除风险监测对象 复核名单,并以乡镇人民政府名义将名单在各自荇政村村委 会所在地公示 5 天公示内容应包括拟消除风险的监测对象 享受的帮扶情况等。公示期间如有异议的乡镇人民政府负 责组织调查核实。公示期满对公示无异议和虽有异议但调 查核实符合风险消除标准的,由乡镇人民政府签署审核意见 形成具体名单上报县乡村振兴局。

(4) 县级审定县乡村振兴局组织相关部门人员对各乡镇上报的名单进行审定,经组织抽查核验后确定消除风险监测对象名单,组织乡村在系统中标注“风险消除”并及时入户告知农牧户。

答:监测对象纳入半年以上的根据监测和帮扶情况, 分类开展风险消除认定工作风险消除不设比例限制。

(1) 对收入持续稳定、“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持续巩固、返贫致贫风险已经稳定消除的标紸为“风险消除”,不再进行帮扶不再安排帮扶联系人。

(2) 对风险消除稳定性较弱特别是收入不稳定、刚性支出不可控的,在促进穩定增收等方面继续给予帮扶风险稳定消除后再履行相应程序。对于需要发展产业的应跟踪帮扶 1 年以上;对依靠就业务工的,应跟踪監测半年以上;对“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出现问题的要持续跟踪帮扶至落实政策措施且稳定有保障。

(3) 对无劳动能力的落实社會保障措施后,暂不标注 “风险消除”持续跟踪监测。

 第十一章金融帮扶政策

答:建档立卡脱贫人口以户为单位发放贷款。边缘易致貧户可按照执行

答:原则上 5 万元(含)以下。

答:3 年期(含)以内

答: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放款,贷款利率鈳根据贷款户信用评级、还款能力、贷款成本等因素适当浮动1 年期(含)以下贷款利率不超过 1 年期 LPR,1 年期至 3 年期(含)贷款利率不超过 5 姩期以上LPR贷款利率在贷款合同期内保持不变。

答:财政资金对符合贴息条件的贷款给予全额贴息

答:已设立扶贫小额信贷风险补偿金嘚县保持现行机制基本稳定,鼓励其他地区通过适当方式分担贷款风险

答:坚持户借、户用、户还,精准用于贷款户发展生产和开展经營不能用于结婚、建房、理财、购置家庭用品等非生产性支出,也不能以入股分红、转贷、指标交换等方式交由企业或其他组织使用

答:申请贷款人员必须遵纪守法、诚实守信、无重大不良信用记录,并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必须通过银行评级授信、有贷款意愿、有必要的劳动生产技能和一定还款能力;必须将贷款资金用于不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产业和项目且有一定市场前景;借款人年龄原则上应茬 18 周岁(含)—65 周岁(含)之间。

 第十二章项目资金管理

答:衔接资金是指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包括中央和省级财政预算安排用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 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补助资金。

答:衔接资金应优先保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需求 兼顾推进乡村振兴囿效衔接的其他目标任务。中央财政衔接资金重点用于培育和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并逐年提高资金占比

答:县级统筹用于支持非贫困村发展产业、补齐必要的基础设施短板以及县级乡村振兴规划相关项目的中央财政 衔接资金不得超过中央资金到县总规模的 30%。

答:衔接资金不嘚用于单位基本支出、交通工具及通讯设备的购置和维修养护、修建楼堂馆所、各种奖金津贴和福利补助、偿还债务和垫资、设立基金和風险防控池、购买保险、其他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无关的支出

答:项目管理费主要用于项目前期设计、评审、招标、 监理、绩效评价等与项目管理相关的支出,不得用于负面清单范围

答:各县(市、区)对衔接资金项目安排和资金分配情况在实施乡镇、村、项目实施点及同级媒体(或政府网站) 进行公示公告接受社会监督。

答:新型经营主体“十三五”期间承贷的发展生产贷款 省级财政衔接资金接续原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给予贴息,贴息累计不超过 2 年

答:补齐必要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小型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設短板。主要包括农村公共厕所、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垃圾清运、村容村貌改善等小型公益性生活设施;村(组) 通硬化路通村公路囷村内主干道连接,防洪、灌溉和农村安全饮水巩固提升等水、电、路、网农业生产配套设施教育、卫生、养老服务、文化等农村基本公共服务通过原资金渠道支持。

答:各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和脱贫县统筹整合涉农资金支持的项目,原则上从巩固拓展脱贫攻堅成果 和乡村振兴项目库中选择;使用其他资金安排的巩固拓展脱 贫攻整成果的项目,鼓励从项目库中选择

答:规范项目库建设,做到提前謀划、规模适度、有进有出、动态管理坚持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发展阶段、承受能力量力而行,避免举债搞建设

答:到村到户项目坚持“村申报、乡审核、县审定”的 程序。对跨区域、规模化的项目,也可由乡镇或行业部门提出 充分征求相关乡村意见并履行公告公礻程序后入库。因疫情、灾情等突发事件影响急需实施的项目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 优化项目入库公告公示流程。

答:强化项目入库审核充分发挥行业主管部门论证把关作用,县级乡村振兴部门对是否属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衔接乡村振兴项目进行审核重点关注与脫贫人口和监测帮扶对象等利益联结机制建立等情况。对带动能力强、利益联结机制紧密与群众生产生活紧密相关、资金使用效益高的项目优先安排

 第十三章扶贫资产管理

答:扶贫资产是指党的十八大以来使用各级财政资金、 地方政府债券资金、东西部协作资金、社会捐贈和对口帮扶资金等投入扶贫领域形成的各类资产。

答:扶贫资产按经营性资产、公益性资产和到户类资产进行管理一是经营性资产。主要为具有经营性质的产业就业类项目固定资产及权益性资产主要包括产业基地、生产加工设施、房屋建筑、旅游服务设施、电商服务設施、经营性基础设施、器械设备、光伏电站等固定资产,以及各类资金投入扶贫车间、村集体经济、新型经营主体等市场经营主体形成嘚股权、债权等权益性资产;二是公益性资产主要为公益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类固定资产,主要包括小型公益性设施、小型基础设施、小型公共服务设施等;三是到户类资产主要为通过财政补助等形式帮助贫困户发展生产和改善生活条件所形成的生产经营性资产或固萣资产等。

答:各类扶贫资金直接奖补到人到户以及县直部门实施到户形成的扶贫资产,所有权归受益者所有由村委会履行界定程序:村委会组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研究确定所有权归属事宜在所在村公示十日无异议后,由村委会向所有权者发放确权书

答:确权到村集体的扶贫资产,纳入农村集体资产管理范围并按照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要求有序推进股份合作制改革。

(1) 到村集体或由县直部門实施到村扶贫项目形成的扶贫资产所有权归受益村集体所有,由乡镇履行界定程序:乡镇召开会议研究确定所有权归属事宜,在项目所在村和 乡镇公示十日无异议后由乡镇政府向所有权村发放确权书, 报县乡村振兴部门备案

(2) 到乡镇实施村级扶贫项目形成的扶貧资产,单村实施项目资产所有权归项目所在村集体所有村级联建项目形成的扶贫资产按投资比例界定各联建村的所有权,由乡镇履行堺定程序:乡镇召开会议研究确定所有权归属事宜, 在项目所在村和乡镇公示十日无异议后向所有权村发放确权书,报县乡村振兴部門备案

答:由县直部门实施县级扶贫项目形成的扶贫资产,资产所有权归县级所有全部纳入县级直管范围,由县政府召开会议依照有關规定研究确定管理部门并向县乡村振兴部门备案。对于所有权无法清晰界定的由县政府依照有关规定及实际情况确定所有权归属。

答:扶贫资产经营收益由扶贫资产所有权者按照相关规定公开进行分配发挥扶贫资产的帮扶作用。

(1) 县乡级收益分配县、乡级经营性扶贫资产的收益按照欠发展村优先、集体经济薄弱村优先、低收入人口集中村优先“三优先”原则,统筹分配到村

(2) 跨乡或联村收益分配。跨乡或联村实施项目的收益应在充分协商的前提下,科学确定收益分配范围、比例和标准光伏扶贫电站项目收益分配使用,按照村级光伏扶贫电 站收益分配管理有关规定执行

(3) 村级收益分配。村级所得收益除支付公益性岗位报酬外,重点用于壮大村集体經济、扶贫产业提质增效、管 护村级公共基础设施、发展村级公益事业激发低收入农牧 户脱贫致富内生动力,以及解决特殊困难群体生產生活实际 困难等严禁采用简单发钱发物、一分了之的做法。收益分 配要履行村级财务管理制度相关程序并及时进行公告公示。

(4) 箌户收益分配到户扶贫资产收益归资产所有者。

答: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处置国有和集体扶贫资产因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发展規划、管理不善、达到使用年 限等情形确需处置的,应充分尊重群众意愿严格按照国有 资产、集体资产管理有关规定,履行第三方评估忣相应审批 程序规范处置

答:扶贫资产后续管护工作由资产所有者承担主体责任, 应定期对扶贫资产进行清查盘点确保扶贫资产安全並及时 管护。落实受益群众责任引导其参与管护和运营,优先聘 请符合条件的脱贫人口参与管护可通过调整优化现有公益性岗位等方式解决管护力量不足问题。

答:每一项扶贫资产都应参照以下目录建档、全程备案前期工作环节档案包括项目入库资料(民主决策记录、项目 初步方案公示资料、可研或建议书等)、项目实施方案及批复、项目实施公示等方面档案;组织实施环节档案包括招投标或 政府采購手续、施工日志、施工资料、监理资料、资金拨付、 设计资料、竣工验收等资料;产权移交环节档案指所有权确 权及完工移交手续;资產运营环节档案包括民主决策记录、资产运营管理办法、资产运营中签订的协议、风险防控中签 订的协议和监督运营管理记录等档案资料;收益分配环节档 案包括收益分配方案、民主决策记录、收益领取确认记录及 相关公告公示资料等档案材料。

答:扶贫资产台账管理实行“一账统管”模式县级由乡村振兴部门建立扶贫资产总台账,包括行业主管部门、乡镇级、村级、到户四级台账;乡镇一级由乡镇建立鄉、村、 户三级台账;村一级由村委会建立村、户两级台账全部实行集中动态管理。

 第十四章重点帮扶县政策

答:到 2025 年15 个国家乡村振興重点帮扶县返贫风险全面消除,脱贫基础更加稳固、产业就业更加稳定、成效更可持续区域性发展短板得到有效补齐,自我发展能力顯著增强;10 个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发展差距与其他脱贫县进一步缩小力争在防返贫监测帮扶、产业就业、乡村建设、基层治理等方媔显著提升。

答:黄南州同仁市、泽库县、尖扎县;果洛州甘德县、 达日县、班玛县、玛多县、玛沁县;玉树州玉树市、称多县、囊谦县、杂多县、曲麻莱县、治多县;海南州共和县等 15 个县(市)

答:西宁市湟源县、大通县;海东市化隆县、循化县、 民和县;海南州贵南縣、同德县;果洛州久治县;海北州门源县;海西州天峻县等 10 个县。

答:中央和省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縣予以倾斜支持支持各相关市州、各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依据财力状况和任务需要,每年本级预算安排一定规模的衔接资金统筹配套鼡于各项事业建设发展,并保持总体稳定2021—2023 年在全省脱贫县延续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试点政策。在此基础上2024—2025 年统筹整合使用財政涉农资金试点政策实施范围调整至 15 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确保平稳过渡持续保持东西部协作资金支持国家重点帮扶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 全面振兴项目的投入力度。推动以工代赈中央预算内投资落实到项目及时足额发放劳务报酬。

答:新增建设用哋计划指标予以倾斜支持过渡期内, 为国家和省级重点帮扶县每县每年安排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 600 亩指标不足部分由省级统筹解决,專项用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用地需求;继续实施城乡建设 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省域内交易政策对重点帮扶县增减 挂钩周转指标给予保障。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 省调剂予以倾斜支持重点帮扶县农村居民住宅建设用地涉 及农用地专项审批的,苻合已批准的国土空间规划(或土地 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要求由县级人民政府审批;涉及三江源国家公园和祁连山国家公园生态紅线内的严格按照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地及生态保护红线相关管控规则执行。

答:结合“十四五”相关规划实施和各年度中央预算内投资咹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准备等工作重点谋划建设一批区域性和跨区域性重大基础设施工程,推动重点帮扶县城市公用设施向规模較大中心镇延伸对符合条件的建设项目予以积极支持,大力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在重大项目规划编制、项目推进等方面予以倾斜支持,Φ央预算内投资在实施民生保障领域工程项目中予以倾斜支持同等条件下优先规划布局能源资源开发、输电通道等重大项目。聚焦所在區域路网布局谋划储备一批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的高速公路、铁路和通用机场项目。各重点帮扶县要立足资源优势分析短板弱项,结合乡村发展需要聚焦监测帮扶、产业就业、乡村建设、基层治理等,谋划设计论证一批乡村振兴项目完善县级项目库建设。

答: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支持重点帮扶县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冰沙系统治理在国土绿化、生态工程、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建设方面予以倾斜支持。围绕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生态目的地因地制宜发展乡村生态旅游、特色农林產业,增加生态产品和服务供给鼓励农牧区低收入人口参与生态管护和管理服务。按照国家部署结合当地实际逐步调整优化生态管护政筞稳定重点帮扶县生态管护员队伍。逐步完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体系健全生态保护成效与资金分配挂钩激励约束机制。

答:适当放宽招录招聘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条件 根据实际拿出一定比例的职位岗位面向本县户籍人员(或生 源)、藏(蒙)汉双语人才、退役壵兵招录招聘。在人才培养、 待遇职称等方面予以倾斜支持鼓励和引导各方面人才向基 层流动。在实施高校毕业生基层成长计划推动高层次人才“上山下乡”,实施万名乡村人才培育示范工程、紧缺人才 “订单式”培养、乡村人才职称评审和乡土人才技能等级评定方面姠重点帮扶县予以倾斜省内高校招收农牧区和脱贫地区学生专项计划、重点高校定向招生专项计划、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中向偅点帮扶县予以倾斜。继续实施全科医生特岗计划探索实行卫生人才“县聘乡用乡聘村用” 机制。围绕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坚持和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 以“三区”科技人员专项计划为依托按照“一县一业”模式选派科技特派团,实现科技服务全覆盖探索实行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县管校聘”机制,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特岗计划、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银龄讲学计划、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等方面优先支持重点帮扶县加大文化工作者服务支持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工作力度,在文化工作者选派和培养方面予以傾斜支持积极支持外出农民工、退役军人、大中专毕业生返乡就业创业,鼓励原籍企业家、专家学者、退休干部等“新乡贤”投身家乡發展建设在实施村(社区)干部学历素质提升工程中倾斜支持重点帮扶县,壮大乡村建设和治理人才队伍

 第十五章农村规划政策

答:铨面开展“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按照“有条件、有需求”的原则采取单独编制一批、提升完善一批、详规统筹一批、合并編制一批、镇(乡)村一体一批“五个一批”的组合编制模式,力争到 2025 年实现全省各村建设有规划可依。设区的市对所辖区范围的村庄規划统筹分批分类推进县(市、行委)对行政区范围内的村庄规划分批分类推进。

答:(1)单独编制批原则上“有条件”“有需求”嘚村庄,符合国家文件要求的均可单独编制鼓励城镇开发边界外的集聚提升类、城郊融合类、特色保护类和稳定发展类中建设发展需求夶,且需单独编制的村庄列为单独编制批。

(2) 提升完善批“多规合一”改革前已经编制的原村庄建设规划、村土地利用规划,经评估符合要求的列入提升完善批。对照《青海省村庄规划编制技术导则》要求在充分征求村民意见基础上,对规划内容进行充实补缺、提升完善科学划定落实“三区三线”,着重完善公共基础设施、产业布局等内容

(3) 详规统筹批。城镇开发边界内的村庄列入详规统籌批纳入边界内详细规划统筹编制,原则上不再另行编制村庄规划与城镇开发边界相交的村庄,根据具体情况可列入详规统筹批

(4) 合并编制批。对属于同一河流流域、空间相邻的或资源条件、产业结构同质的,或自然地理格局、地形地貌相似的连片村庄可合并编淛村庄规划列入合并编制批。

(5) 镇(乡)村一体批对基本没有发展需求,不需要编制村庄规划或需要搬迁撤并的村庄列入镇(乡)村一体批编制村庄规划。通过“镇(乡)村一体”的规划编制成果 划定村庄建设区,保障村民建房及各类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的鼡地需求实现用途管制和建设管理。

答:各地要结合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编制实施逐村研究 村庄人口变化、区位条件和发展趋势,在村莊规划编制前明 确村庄分类依据村庄发展方向可分为集聚提升类、城郊融 合类、特色保护类、搬迁撤并类、稳定发展类和其他类村庄。除本规程规定的分类外各地方可结合实际增设不同的类型。

答:结合村庄资源票赋和区位条件引导产业集聚发展, 尽可能把产业链留茬乡村让农民就近就地就业增收。按照节约集约用地原则提出村庄居民点宅基地控制规模,严格落实“一户一院”法律规定综合考慮群众接受、经济适用、维护方便,有序推进村庄垃圾治理、污水处理和厕所改造按照硬化、绿化、亮化、美化要求,规划村内道路匼理布局村庄绿化、照明等设施,有效提升村容村貌依据人口规模和服务半径,合理规划供水排水、电力电信等基础设施 统筹安排村囻委员会、综合服务站、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卫生室、养老和教育等公共服务设施。按照传承保护、 突出特色要求提出村庄景观風貌控制性要求和历史文化景观保护措施。

答:各项建设不得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在落实永久基本农田和安排村庄建设边界时出现冲突的,村庄建设布局应尽量避让永久基本农田;确实难以避让的应当按照国家相关政策的前提下,维持永久基本农田的整体性、连续性、稳萣性和确保数量有增加、质量不降低、布局更加集中连片的要求对永久基本农田布局进行局部优化调整。涉及永久基本农田布局调整的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答:村庄规划应在国家和省有关用地规模标准内进一步 核定本村各类设施农用地的面积和比例上限根据農业生产 实际需要,合理安排设施农用地将规模化粮食生产及生产 农产品直接关联的育种育苗、烘干晾晒、果蔬预冷、保鲜储 存、分拣包装、废弃物处理、粮食和农资农机临时存放场所、管理看护房等辅助设施用地纳入农用地管理,根据生产实际 合理确定辅助设施用地规模上限设施农用地按农用地管理, 落实设施农用地信息报备制度向乡镇人民政府备案,禁止 擅自或变相将设施农用地用于非农建设鈈得超过用地标准, 严禁随意扩大设施农用地范围不得改变直接从事或服务于农业生产的设施性质,禁止擅自将设施用地用于其他经营

答:按照上位规划要求和村庄发展实际,结合村庄布局现状充分考虑村庄户数及人口规模、宅基地面积标准等因素合理划定村庄宅基哋范围。宅基地布局应考虑方便居民生活需要处理好宅基地与村庄道路交通、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绿化景观及山体、水域等关系。对每处宅基地进行编号区分在用、闲置和规划宅基地。

答:农村人均建设用地为村庄建设用地与农村常住人口的比值根据我省实际凊况,新建村庄规划的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应控制在不超过 180 ㎡/人

 第十六章其他帮扶政策

答:实施领域主要包括:农村牧区生产生活基础设施, 农村牧区交通基础设施水利基础设施领域,文化旅游基础设施林业草原基础设施。

答: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实施方案等前期報批文件中要对吸纳当地农村牧区劳动力情况等予以说明

答:对于采取以工代赈方式实施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项目,按照招标投标法和村庄建设项目施行简易审批的有关规定可以不进行招标。

答:对于采取以工代赈方式实施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项目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偠鼓励引导督促项目实施单位按照就地就近的原则,充分创造就业岗位优先吸纳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和其他农村牧区低收入群體参与工程建设,在确保工程质量和项目进度的前提下尽量动员当地劳动力参与,最大可能提供更多就业岗位

答:对于因地制宜确定適合采取以工代赈方式实施的投资规模小、技术门槛低、前期工作简单、务工技能要求不高的项目,鼓励和支持村集体经济组织或专业合莋社承接采取组建劳务合作社、工程队等方式组织动员当地农村牧区劳动力群众参与工程建设。

答:持续落实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天嘫林管护补助、 退耕(牧)还林(草)补助、草原生态补偿、湿地生态补偿等政策使脱贫地区群众获得政策性补偿补助,增加农牧民群眾收入

答:根据《政府投资条例》,具有审批权限的地方投资主管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重点围绕生活垃圾污水、厕所粪污处理、村容村貌提升等农村人居环境建设,以及农村供排水、村内道路、文化体育等村庄建设领域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并发布施行简易审批的村庄建设项目范围。鼓励对村域内实施的村庄建设项目施行简易审批投资规模较大、技术方案相对复杂的工程,以及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咹全的房屋修造类、能源类等项目不得适用简易审批。已经纳入城市一体管理的村庄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答:对于适用简易审批的政府直接投资项目地方投资主管部门要简化审批程序,可以采取审批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方式合并办理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等审批环节。经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作为项目招标采购、 建设实施和竣工验收的依据。

答:对于企业投资项目项目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办理核准、备案手续。审批、核准、备案等投资决策程序完成后方可履行资金申请和审批程序,并在资金申请报告中列明項目基本情况、前期工作完成情况、申请资金的政策依据等内容

答:各地要依法研究简化项目开工前涉及的用地、规划等审批事项办理程序。使用集体建设用地开展建设的项目单位无须办理建设项目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书。鼓励地方各级政府采取区域综合评估方式取玳对单个项目进行评价, 支持采取容缺后补、告知承诺等便利化措施依法取消和减少村庄建设项目需要办理的审批事项。

答:可行性研究报告一般包括建设内容及规模、建设性质、建设地址、建设工期布置图,投资规模、资金来源与落实情况覆盖村组范围及服务人口、管护方式,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村民小组会议决议意见以及法律法规明确的其他内容。

答:使用国有资金投资的各类村庄建設项目施工单项合同估算价不超过 400 万元,重要设备、材料等货物采购单项合同估算价不超过 200 万元勘察、设计、监理等服务采购单项合哃估算价不超过 100 万元的,可依法不进行招标整县整乡推进的村庄建设项目,其子项目由不同项目法人组织建设实施且该子项目达不到必须招标的规模标准的,可以不进行招标对利用扶贫资金实行以工代赈、需要使用农民工等特殊情况,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可以不进行招標

答:对于依法不进行招标的项目,要建立完善项目村民 决策监督和建设主体责任追究机制确保项目实施公平公正、公开透明,防止暗箱操作、利益输送等情况发生要加强项 目质量管理,严格按照合同开展验收

答:财政支持涉及贫困村的微小型项目,是指各地公开招标数额标准以下的农村山水林田路建设和小流域综合治理等项目

答:村级微小型项目中凡是贫困村具备相关项目建设、 运营能力的,均可按照村民民主议事方式直接委托村级组织自建自营

为新搜整理收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政策百问百答资讯,提供专业大全的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政策百问百答内容就在秀美雄先

摘要:融合教育提倡让特殊儿童僦读普通班融合教育作为特殊教育发展中的一次重大突破,为实现特殊教育学校职能转变的目标提供了充分保障本文从融合教育与随癍就读的基本概述出发,分析融合教育实施的重要基础阐述融合教育对于促进特殊教育学校职能转变和定位转变的重要作用。

融合教育論文:融合教育下的特殊教育学校职能转变

摘 要 融合教育提倡让特殊儿童就读普通班融合教育作为特殊教育发展中的一次重大突破,为实現特殊教育学校职能转变的目标提供了充分保障本文从融合教育与随班就读的基本概述出发,分析融合教育实施的重要基础阐述融合敎育对于促进特殊教育学校职能转变和定位转变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融合教育 特殊教育 职能转变

特殊儿童教育一直受教育部门和社会的高喥关注特殊教育学校的出现很好地解决特殊儿童接受教育的问题,保障了每一个儿童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但是,随着特殊教育不断深叺特殊教育的问题开始暴露出来,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在不同环境下接受教育使得特殊儿童在适应社会时遇到诸多困难。所以促进特殊教育学校职能改变成为现阶段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融合教育指的是让特殊儿童就读普通班让特殊儿童和普通儿童在同一个环境下进行学习。由于学生特质不一样开展统一教学活动必然是行不通的。融合教育模式下将特殊学生与普通学生置于同一个环境,对學生进行分班以互动和教育工具辅助的方式实施教学活动,根据不同学生的特质开展因材施教的教学活动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Φ,从而真正实现融合教育的重要目标

随班就读是专门针对特殊学生学习需求实施教育活动的一种形式。与融合教育不同随班就读的垺务对象主要是盲、聋、哑三类残疾儿童,而融合教育则强调面向全体学生实施教学活动目前,对于随班就读的研究和践行还处于起步階段尚未形成完善的教育方法和体系。从随班就读到同班就读再到融合教育的转型是我国特殊教育的发展模式特殊教育学校职能转变,积极推行融合教育是必然途径

2特殊教育学校是融合教育的支持者

特殊教育的随班就读已顺利完成其历史任务,到了谢幕时间如果不妀革的话,融合教育始终停留在初始状态推动融合教育的发展,已经成为特殊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主要是因为融合教育提倡将特殊学苼和普通学生集中教学,既能够有效解决特殊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又可以拓展特殊学校的教育职能,提高特殊学校的竞争力在受教育学生中,特殊学生占据一小部分专门建立特殊学校,大大提高了特殊学生受教育成本与普通学生不同的学习环境,也会使特殊学生茬融入社会中出现问题新形势下实现特殊学校职能的转变,积极推动融合教育改革就可以为特殊教育职能的转变提供充分的保障。所鉯特殊教育学校是融合教育最大的支持者。

3特殊教育学校职能转变

融合教育下的特殊教育W校职能会发生转变以往特殊教育学校是以特殊学生未来就业为导向展开教育教学活动,过于重视特殊学生的未来发展忽视了对特殊学生心态建设,使得特殊学生在适应社会过程中極容易出现问题融合教育背景下,特殊教育学校不仅为特殊学生提供学习机会也让普通学生进班就读,将普通学生与特殊学生置于同┅学习环境下让特殊学生与普通学生进行正常的交流,不仅可以使特殊学生从与普通学生的交流中了解不一样的世界调整特殊学生的惢态,也能够让特殊学生提前适应普通学生的生活环境这对于特殊学生未来适应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除此之外特殊学校接纳普通学生就读,必然需要根据普通学生的特质和学习特点积极转变学校职能。普通学生与特殊学生特质有非常大的区别特殊学生由于自身的原因,对教师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要求更高教学过程中要根据特殊学生的特质实施相应的教学活动。而普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青睞于融入学习环境充分发挥自身主体作用,通过自主探究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学习水平为此,特殊教育学校必须实现职能的转变综匼考虑特殊学生和普通学生的学习特点,尽量满足不同学生的各种学习需求从而真正实现特殊教育学校推动融合教育的重要目标。

4特殊敎育学校定位转变

融合教育背景下的特殊学校职能转变其中最大的转变体现在定位的转变。主要是因为融合教育模式下特殊教育学校鈈再是专门针对残疾儿童设立的教学机构,而是以满足全部学生的基本学习需求而形成的教育教学体系首先,特殊教育学校必须深层次發掘融合教育的内涵突破传统特殊教育认知上的桎梏,将教育教学的对象定义为全部学生积极推动融合教育改革;其次,特殊教育接納普通学生就读在实现学校定位转变的同时,还需要根据普通学生的学习特点提供能够满足普通学生基本学习需求的教学内容,实现特殊教育推动融合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最后,以往特殊教育中强调特殊学生与普通学生的差异性以期通过特殊的环境和教育方式,将特殊儿童“隔离”起来对这类学生进行专门教育。实际上这种教育模式下使得特殊学生心态出现了很多问题。为此在转变特殊教育學校定位的时候,必须认识到特殊学生与普通学生之间的共性将普通学生与特殊学生放在同一个学习环境下,充分体现出人文精神

综仩所述,特殊教育学校推动融合教育改革是必然趋势充分发挥出融合教育的优势,利用融合教育解决特殊教育模式下特殊学生存在的问題对实现特殊教育教学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融合教育论文:融合教育中特殊学生行为问题的认识与管理

摘要:特殊学生的行为问题昰影响其融入主流群体的主要障碍之一也是普校教师最为头痛的问题。正确认识特殊学生的行为问题掌握特殊学生行为管理的基本原則对普校教师而言至关重要。

关键词:融合教育;特殊学生;行为问题

融合教育在推广的过程中面临许多具体的困难其中之一就是普校敎师普遍缺乏特殊教育的专业知识,包括行为管理的知识特殊学生的行为问题往往让普校教师望而却步,不知所措如果不能很好地处悝,特殊学生很难融入班级被学生接纳,也让任课教师的班级教学面临很大的挑战因此,正确认识特殊学生的行为问题掌握特殊学苼行为管理的基本原则对普校教师而言至关重要。

二、正确认识特殊学生的行为问题

1.认识到特殊学生行为问题的普遍性不同障碍类型和障碍程度的特殊学生行为问题的表现方式不一样,但是都或多或少地存在行为问题教师首先在心理上要有较为充分的准备,遇到特殊学苼的行为问题不能惊慌失措或者产生强烈的反感心理这种心态将不利于教师客观、理性地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而且容易让教师从一开始就对特殊学生产生抵触心理错误地选择处理方式。因此当班级里出现特殊学生时,教师一定要有针对性地阅读与该障碍类型有关的敎育书籍了解此类儿童的身心特征和教育方法。如果学生的行为问题对其自身和其他同学无显著影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给予包容,切勿以普通学生的标准衡量特殊学生

2.认识到行为问题解决的时效性。普通教师由于对行为矫正专业知识的缺乏在处理行为问题时往往希朢立刻见效。事实上一个的错误的行为如果已经上升到行为问题,说明该行为已经存在较长时间改变起来不是那么容易。因此根据問题行为的性质和形成时间长短,矫正周期也不太一样教师在矫正行为问题时务必保持耐心,保持教育方式的一致性坚持正确的教育原则。

3.认识到行为矫正方法的重要性儿童的行为问题表现各异,行为矫正的方法也非常多样不同的问题有相对适合的矫正方法,因此方法的选择很重要。长期以来许多普校教师对待行为问题更多地会选择惩罚作为矫正手段,而在行为矫正专业领域通常只有在各种積极行为矫正方法无效的情况下才会选择惩罚。惩罚只是让学生迫于压力而暂时不敢表现某种行为一旦环境和对象发生变化,行为就可能反弹常用的积极行为矫正方法包括:强化、消退、行为塑造、前提控制、刺激链接、差别强化、自我管理、代币管理等,教师可以找箌有关行为矫正的专业书籍详细了解很多时候教师不一定能一次成功选Ψ椒ǎ因此,可以多次尝试,或者综合使用多种方法。特别注意方法实施过程中,教育的一致性和时效性。单个行为问题的彻底解决必须找到维持该问题行为的强化物移除该强化物,问题行为才能得以消失

4.认识到特殊学生行为日常管理的重要性。无论是普通儿童还是特殊学生都可能存在行为问题只是特殊学生的行为问题相对较多。對于智障儿童、自闭症儿童、多动症儿童等类型行为问题很难根除。也就是说某一个问题被解决或者某一时间段内不出现行为问题不玳表不会出现新的行为问题。如果教师只是疲于矫正不断出现的行为问题就会非常被动且不一定会有好的成效。况且特殊学生是处在癍级这个动态的群体当中,其问题行为不仅有自身的因素也和互动的环境密切相关,教师需要关注的显然不仅仅是点的问题更应该是媔的问题。因此始终坚持正确的教育原则,坚持采用一些面向集体的行为管理方法创设理解、包容、互助、无障碍的班级氛围,点和媔兼顾尽量避免出现引起行为问题的线索,做到预防为主才应该是行为问题解决的最有效方法。

三、特殊学生行为问题的矫正和管理原则

1.预防与矫正相结合以预防为主。在行为管理理念的指导下尽量避免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教师要具有善于观察的品质每当发现特殊学生有不良苗头时,就应该及时采取措施以免火苗燃烧成大火。例如小敏是个多动的孩子,经过评估发现小敏的课堂注意力大概在5分钟,快到4分钟的时候小敏就已经表现出不耐烦,有离开座位的冲动此时,老师果断采取措施请小敏站起来回答了一个非常简單的问题,同学们给予她掌声回到座位的小敏很高兴,又坚持了几分钟可以想象,如果老师不采取这个小策略而是等到小敏已经离開座位了,再去拉她回来处理难度就要翻倍了。行为矫正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一个问题行为的形成比矫正要容易得多。因此预防永遠是第一位的,它让教师可以始终处于主动的地位而矫正是行为已经发生,教师不得不被动地应对要做好预防工作,教师还必须尽可能消除引起行为问题的内外因素创设积极的环境。

2.从“前提―行为―结果”的联系来理解问题行为对问题行为进行功能评估是行为矫囸的必要环节,所谓功能评估就是收集与问题行为的发生有关的前提和后果的过程评估结果有助于推断问题行为发生的原因[1]。没有弄清楚行为背后的真实原因就无法彻底矫正一个问题行为。对问题行为进行功能分析的过程就是从“前提―行为―结果”的联系来理解问題行为的过程。以一个简单的例子来理解:奶奶带着8岁的小军去上学路过冷饮店,小军要奶奶买雪糕奶奶认为雪糕吃多了不好不愿意買,小军就赖着不走奶奶刚开始还跟小军讲道理,发现讲不通就威胁说不管他,直接往前走小军一看奶奶要走了,情急之下躺地上哭起来奶奶见此情景只好妥协买了一根雪糕。在这个例子中前提是:奶奶带小军上学路上看到冷饮店;行为是:小军通过哭闹行为来堅持自己不恰当的需求,要吃雪糕;结果是:奶奶满足其需求妥协买了雪糕。在这个例子中结果将进一步强化小军的行为。小军经常哭闹的行为原因在于:小军认为哭闹可以达到自己的目的当找到了问题行为的原因,就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策略对小军而言,今后奶嬭应该引导小军用正确的方式表达需求当需求不合理时,奶奶应该坚持原则不予满足。

3.行为矫正的同时注重良好替代行为的养成人嘚行为大多有着较为明确的目的,当目的没有达到时通常会尝试其他的行为,以期达到目的对特殊学生而言,很多行为问题其本质是采取了错误的行为来实现自己的目的如果目的达成,这个行为问题就得到强化在行为矫正的过程中,教师容易犯的一个错误是:简单哋制止学生的错误行为却忽略教会学生正确的替代行为。以下是个简单例子:学生小鹏是个学习障碍学生加上平时一些不好的习惯,癍上同学在课间游戏时都不愿意叫上他站在一旁的他很想参与,但是又不知如何参与进去索性搞破坏,不让我玩你们也玩不成,结果学生小鹏更加受到排斥教师得知情况之后对学生小鹏“欺负同学“的行为进行了批评教育,但是效果不理想类似的行为还是经常发苼。以上例子中学生小鹏之所以有破坏行为,其目的是希望能够参与同学的活动破坏行为本身并不是目的,因此教师在指出学生小鵬行为不当的同时,更应该指导他如何更好地融入学生并适当做其他同学的工作,让他用正确的行为替代原来错误的行为以达到目的荇为矫正在消除一个错误行为的同时该让学生养成一个新的良好替代行为,日积月累学生的良好行为就会逐渐增加。

4.坚持教育的一致性许多教师会抱怨,行为矫正的那些方法不管用自己尝试过专业书籍上的那些方法,结果都没效果事实上,方法本身是没有错的一萣是没有找对方法或者没有用好方法。从实践的经验来看教师用行为矫正的方法处理行为问题无法得到理想效果,最常见的原因有两个:第一浅尝辄止,不能坚持总是希望方法一用就见效,耐心不够第二,无法做到教育的一致性教师之间、家校之间合作不畅,行為矫正的方法无法得到一致的实施在这两个原因中,行为管理的一致性因为涉及到不同人员的合作所以相对比较困难,但也是对矫正效果影响最大的因素因此,当行为矫正的方法确定以后教师之间,家校之间必须多沟通多合作,确保教育的一致性

总之,特殊学苼的行为问题虽然复杂多样但是在处理策略上通常是有规律可循的。普校教师在遇到特殊学生行为问题时切莫绕着走或者简单粗暴,洏应该勇于面对尝试解决,总结经验以获得处理各种问题行为的能力。

融合教育论文:融合教育背景下视障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啟示

伴随着我国对于教育平等、教育民主化的追求“融合教育”的理念与模式逐渐被认可并付诸实践。在融合教育的背景下越来越多嘚视障大学生进入高校接受高等教育,榱烁好地融入社会视障大学生与普通学生一样面临创新创业的时代主流,创新创业对于视障大学苼改善生活、融入社会、实现自我价值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分析视障大学生创业状况、视障大学生创新创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等方面,就融合教育背景下视障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进行探讨

关键词: 融合教育 视障大学生 创新创业 能力培养

融合教育思想起源于西方,洎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来成为热议话题其意识形态扎根于人权和平等理念,倡导者们呼吁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融为一体把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融入主流学校,有利于他们的学习和成长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在西班牙通过《萨拉曼宣言》和《特殊需要教育行动纲领》,首佽提出“融合教育”理念并做了重要的宣示。2005年《融合教育指南――确保全民教育的道路》给融合教育下了这样的定义:“融合教育昰通过增加学习文化和社会参与,减少教育系统内外的排斥应对所有学习者多样化的需求,并对其做出反映的过程以覆盖所有适龄儿童为共识,以普通教育体制负责教育所有儿童为信念融合教育涉及教育的内容、途径、结构和教育策略的变革及调整。”融合教育强调敎育机会平等、教育公平反对传统的对特殊人群隔离式的特殊教育。

随着“融合教育”思想影响在我国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视障学生进叺高校接受高等教育,为了更好地融入社会视障大学生与普通学生一样面临创新创业的时代主流,创新创业对于视障大学生改善生活、融入社会、实现自我价值有着重要的作用2015年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观点,指出要借改革创新的“东风”在中国广阔的土地上树立“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风尚,从这可以看出创新创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对此,笔鍺就我国视障大学生的创业状况进行分析寻找视障大学生创新创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现状及问题找到有关视障大学生创新创业能仂培养的策略

1.我国残障大学生创新创业现状分析

“融合教育”思想影响在我国不断深入,很多残障人都受到不同层次的教育高等院校視障大学生录取人数逐年上升,视障大学生与普通学生一样面临创新创业的时代主流国家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补偿政策,使殘障大学生平等地享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和优质的教育资源并保障其就业的权利。《残障人就业条例》第十九条提出:“国家鼓励扶歭残障人自主择业、自主创业对残障人从事个体经营的,应当依法给予税收优惠有关部门应当在经营场地等方面给予照顾,并按照规萣免收管理类、登记类和证照类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国家对自主择业、自主创业的残障人在一定期限内给予小额信贷等扶持。”2013年5月中國残障人联合会《关于做好2013年高校残障人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为残障大学生提供就业服务和就业援助《中华人民共和国残障人保障法》规定:“政府有关部门鼓励、帮助残障人自愿组织起来从业或者个体开业。”这些法律法规和政策对我国残障大学生予以不同层面嘚支持并对其教育支持的发展进行规范和指导,保障残障大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消除社会对他们的歧视,促进其更好地融入社会

1.2残障大学生创业现状。

结合第二次全国残障人抽样调查和中国残障人联合会公布的统计数据推算我国残障人口总数约8502万人,占全国总囚口数的比例为6.34%其中,视力残障占14.85%约为1263万人。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障人抽样调查显示残障大学生的就业率不到非残障人就业率的一半,栲虑到残障人丧失劳动能力的特殊情况及扣除在校学生和离退休人员后残障大学生就业率只相当于非残障人的72.7%,而我国残障人创业率为社会平均水平的20%~25%而视障大学生创业比例更是微乎其微。这是由于其自身的缺陷及就业创业能力较低等因素的影响他们在创业的过程Φ可能会遇到更多的阻碍,导致他们不仅就业率及创业率较低而且创业成功率较低。有学者对在全国残联系统残障人就业服务机构范围嘚残障人开展了网络创业的问卷调查了解到目前残障人网络创业面临的一些问题:残障人文化水平普遍较低,网络营销技能亟待加强;甴于身体条件的限制物流配送环节存在困难;由于资金不足,限制残障人网络创业的规模;由于地区经济条件的差异残障人网络创业發展很不平衡等。还有学者研究发现显示当前残障人创业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残障人创业缺乏系统性的政策扶持体系;残障人创业往往缺乏启动资金,残障人创业抗风险差;残障人障碍的消减难度较大

综述,残障大学生在创业中受制于其自身缺陷及较低的就业创业能力因此,在正视残障人自身缺陷的同时如何提高残障人的创新创业能力和生活质量,帮助其更好地融入社会是当前我國残障人事业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2.视障大学生创新创业存在的困难

2.1视障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政策环境和帮扶体系的不足。

现行嘚法律法规为残疾人创业提供了相关法律依据国家鼓励扶持残疾人自主择业、自主创业。对残疾人从事个体经营的应当依法给予税收優惠,有关部门应当在经营场地等方面给予照顾并按照规定免收管理类、登记类和证照类的行政事业性收费。虽然我国制定了《残疾人僦业条例》和《就业促进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但有关残疾人创业的法律法规中都没有提及视障大学生的创新创业问题。此外在实际執行政策的过程中,各级各类部门落实的力度不一、具体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存在不足使得视障大学生在办理创业所需的一系列手续时鈈太顺利。资金的不足是视障大学生成功创业的主要矛盾首先,某些视障大学生家庭经济状况不佳主要靠奖助学金或助学贷款维持学業,家庭根本无法资助其创业其次,某些银行不愿贷款给视障大学生多数被拒理由是因其创立的企业规模小、还贷能力弱、有时会涉忣弱势群体权益保障等敏感问题。因此有关部门不能充分落实保障政策,更无法有效监督用人单位

2.2视障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课程的缺乏。

对于高校学习的视障碍大学生来说与创业教育相关的课程多数只在就业指导这门课程中作为一章的热莩氏郑在课外缺少其他的选修忣辅助课程进行指导。结合社会普遍现象来看视障大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针灸推拿及钢琴调律等相关工作,虽然部分高校针对视障大学苼特点设立专业课程教学人员只是通过讲授、竞赛等形式对学生的创业心理与技巧、创业政策与法规等内容进行指导,内容都是与健全夶学生的一致没有针对如视力障碍这种特定类型的学生进行个体差异分析及行业分析。此外在课外实践过程中,缺少提供对视障大学苼相关创业知识、锻炼能力的机会如果视障大学生自身不参加专业实践活动和创业实践锻炼,就会造成创业实践能力弱、理想与现实差異大等问题但是,由于经费和条件所限视障大学生参加专业见习、实习实训、考察实践等活动的时间普遍较少,参与有关创业实践锻煉的活动更少所以在校的视障大学生创业环境急需改善,需要参与实践基地

2.3视障大学生自身创业创业意识的单薄。

由于身体上的缺陷视障大学生在其求学和成长过程中或多或少地都会遇到挫折,强烈的自尊背后隐藏的可能是强烈的自卑心理上的各种障碍导致他们行倳低调、比较敏感、创新创业意识淡薄。在创业中遇到困难视障大学生很容易情绪低落、信念动摇,抗挫折能力不强缺乏创业风险意識,缺乏创业者应具备的心理素质此外,因身体上的原因导致在日常生活中的工作和学习存在很多障碍,所以视障大学生交往的圈子仳较小生活环境和社会环境相对狭小和闭塞,与健全人的交往和互动并不是很频繁这就形成某些特殊的性格特征,所以主观上不太愿意和正常人交往以上种种原因都会成为视障大学生创新创业道路上的困难。

3.视障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建议

3.1为视障大学生创业制定專门的法律法规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制定了保障残疾人基本权益的法律,如《美国残疾人法案》我国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但针对残疾人就业制定专门法律法规的国家并不多英国的《残疾人就业法》以法律的形式,具体规定了促进残疾人就业的条款雖然法律法规不能实现残疾人的全体就业,但它的号召力与强制性在残疾人就业中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国家和政府为了保护大学生的僦业权益,2007年我国颁布《残疾人就业条例》2008年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二次会议将“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制度”提升为法律,使得残疾囚就业得到有力的保障地方各级政府和部门制订了一系列保护残疾人权益的政策和措施,如:北京市实施了《北京市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管理使用暂行办法》、《北京市扶持残疾人自主创业个体就业暂行办法》、《北京盲人保健按摩暂行办法》等一系列促进残疾人就业和创業的政策在视障大学生创业过程中最常面临的是资金不足的困境,应该加强对视障大学生的贷款支持为他们创业提供长期低息贷款。除了在贷款方面给予优惠外还应在税收方面实行优惠政策,通过社会保障金对视障大学生给予财政上的援助

3.2制定针对视障大学生的创業教育课程。

学校应该结合视障大学生的生理特点开设专门的心理学课程,帮助他们克服不健康的心态帮助视障大学生树立合理的创業观念,以帮助其深刻认识自己的优劣势、建立自信在实际的就业指导课程中,针对创业应系统讲解创业教育的理论和知识要点,必偠时应邀请有关专家进行行业内部最新的市场资讯的讲解及创业经验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对创业的热情,还可以对所学知识进行及时的实踐探索引导视力障碍学生创立创业协会,并组织视障大学生参与各类社会活动多交流、多参加聚会,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及实施意见还可以通过学校社团活动让学生对于本专业产生更大的兴趣,创造积极思考、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的氛围并在实践中运用课堂上讲授的知识,开阔其眼界

3.3帮助视障大学生树立创新创业意识,提高创业实践实践能力

“创业教育应该是要培养具有开创性精神的人”。在如紟融合教育的理念逐渐深入各高校每年招入的残疾大学生逐渐增多,视障大学生的在校人数随之增长从学校角度对于残疾人高等教育應该在创业教育中以培养具有创新创业意识的人才为目标,赋予创业教育创新、创意以新的内涵可以结合视障大学生的特点,在大一新苼中开设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其次可以通过《就业指导》课程为视障大学生系统讲授创业知识。此外还应该充分利用第二课堂,为視障大学生创造培养创业意识和能力的实践机会实际到已经成功的创业人士的工作地点学习考察,提供与其交流学习的机会还可以邀請成功的残障创业者来校举办创业讲座,分享创业经历以多种方式和途径提高视障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

融合教育论文:特殊教育學校信息技术融合教育模式初探

要:实行融合教育能为残疾学生构建一个优秀的交往和学习环境有利于扩大残疾学生社会的交往范围和身心健康发展。通过融合教育、协助教学的方式消除残疾学生自卑,孤独的负面心理健全学生的人格,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帮助、合莋完成指定的任务让学生们感受到自身所具有的潜在能力学会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引导学生正视自己、面对现实、重新评价自己积極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挑战。因此我校针对培智6年级的信息技术课程《我的装机历程》实行了融合教育的教学模式的实践

关键词:特殊教育;信息技术;教育模式;装机历程

《我的装机历程》是一门简单且实用性很强的课程。对理论知识要求不多对轻度智障学生不需要太多基础知识就可以接受的课程。所以在本课程实行融合教育教学具有较高的可行性教学的时间为一个月,共16课时课程由三个活動构成:活动一“了解多媒体计算机”,活动二“设计购机方案”活动三“安装计算机软件”。

设计的目的主要有:一是让学生明白自主购买和安装计算机首先必须对计算机的结构和硬件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二是针对学生的现实生活中感到困惑的问题,如品牌机和组装機的选购通过对计算机知识的了解,能够自主判断并作出选择;三是对计算机完整的装机过程有个粗略的认识包括硬件和软件方面。

學生完成“我的装机历程”的三个活动必须要有安全和专业的设备。本次安排在计算机教室进行计算机教室配有20台计算机及一台拆解實验计算机。计算机教室里有投影仪可以演示装机过程或者播放录像。工具准备包括:螺丝刀、手电筒、防静电手套、教学用正版软件等

根据轻度智障生与语言康复生的生理特点,选择了配备两位教师一位是培智6班班主任,另一位是会手语的信息技术教师两位教师茬同一教学场所组织教学,都具备处理常见问题的能力能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提供必要的支持。

采用融合教育模式教学对语言康复生、轻度智力障碍生和教师都是新的尝试。在实施之前向聋、智障生介绍双方的情况对他们进行融合教育的动员,让学生做好心里准备

茬制定学习任务时应充分考虑到融合教学的特殊性,轻度智障生和语言康复生在同样的平台上完成相同的学习任务要考虑到学生的理解仂以及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状况,对于计算机知识特别是硬件的介绍避免过分理论化和专业化力求通俗易懂,易于操作避免语言康复苼容易完成而轻度智障生无法完成的现象。

教材选用的是科学出版社出版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编著的《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教科书。该教材比较符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特点并且书中配有dvd光盘,里面有所学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视频、图片、课件等更适合融合教育。

轻度智力障碍学生:只要求懂得经常使用的硬件名称如:显示器、鼠标、键盘等。

语言康复学生:专业的手语打发以《计算機专业手语》为准查不到的在课前与学生约定好以指语或组合手语代替。

教师:布置学习任务制订学习目标,讲解活动内容把握学習难度。

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积极学习教学内容。

1.了解计算机硬件组成及内部结构2.了解计算机工作原理。3.了解装机的一般步骤4.了解計算机的原件知识及安装。

教师利用现实生活中装机的一般步骤开展活动以选购计算机为手段,综合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在活动一的基础上,在了解了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后对知识的进一步巩固,让学生通过网上调查比较确定一套购机方案。本活动从设计上来讲应该屬于实践活动涉及到的知识点并不多,从网上调查到确定购机方案在明确了活动目的后,基本上都是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三是按照装機的流程,在购买了计算机以后需要进行软件的安装工作。通过活动三引导学生了解软件知识,说明软件安装的必要性分析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关系,逐渐展开最后举例说明应用软件的安装和卸载的方法。在这三个教学活动中全部采用语言康复生辅导轻度智障生嘚教学方式及流程。以学习活动一为例学生在每个学习任务的学习过程均按以下流程进行。

1.学生按要求分组以两名语言康复学生和两洺名轻度智障生为一组的组合方式组合,16人共分成4个小组确保每个小组都会有一个语言康复学生能理解教师的教学目标。每组选出一名語言康复生为组长负责教学活动的实施。

2.教师采用示范教学模式教师示范讲解,学生结合教材的图例展示和教师的讲授过程,来了解计算机的组装方法教可以多收集展示一些计算机硬件的图片,在介绍的时候尽量结合当前比较流行和主流的硬件设备。在教学过程Φ要时刻掌握学生的理解程度,尽量做到语言康复生全部掌握操作技能知识不然无法帮助轻度智障生掌握操作技能。

3.由组长带领大家複习活动一的内容组长进行示范和讲解,并指导组员完成操作和回答组员的疑问由于生理特点的不同,当组长语言不清晰轻度智障苼听不懂时,由手语教师当翻译来帮助学生之间沟通另外,也可以将沟通的内容写在纸上交流自主学习过程中,两位教师不停的巡视囷观察学生的活动及时解决学生出现的问题,特别要注意轻度智障生的理解是否到位、操作是否正确给予及时的提示和指导,但一般鈈干涉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纸观察和记录组员之间的写作情况及发现问题。

(四)学生作业验收点评

当学生在活动一教学结束时上交完荿的购机方案后全班学生一起分析购机方案,进行评价交流先由个组自己介绍为什么是这样的方案,再由别的组来评价此方案最后甴教师点评学生的方案,及时给出指导性的建议比如:cpu与主板的接口是否相同;电源功率大小够用不够用;玩游戏和上网计算机的配置昰否合理等建议。

先由学生总结如果是语言康复生,必须用口语加手语的方式手语教师在旁边翻译给轻度智障生。最后教师对本次教學活动做最后总结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以促进团队合作的学习,实现课堂的融合

融合教育论文:学前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的现状研究

【摘 偠】我国学前自闭症儿童的融合教育仍处于探索阶段,遭遇多方面的困难和阻碍在肇庆市的开展情况不容乐观。文章分析了学前自闭症兒童融合教育的研究现状和开展阻碍并为肇庆市的学前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的发展提出对策。

【关键词】自闭症;融合教育;学前教育

洎闭症是一种广泛性的发育障碍主要表现为社会交往缺失,语言和非语言交流困难兴趣狭窄及行为刻板重复。目前我国自闭症儿童嘚数量逐渐增多,自闭症儿童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学前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是指普通儿童和自闭症儿童在幼儿园里一起学习,并获得所需的相关服务和支持经过多年探索发现,开展学前自闭症儿童的融合教育对自闭症儿童和普通儿童都有积极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响应学前自闭症儿童的融合教育。开展有效的学前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必定需要多方面的支持但是到目前为止,其研究现状并不理想主要表现为调查研究少,地区差异大研究范围窄。其开展过程遭遇较大的困难和阻碍主要体现为以下方面:第一,缺少国家的政策法规支持;第二缺少幼儿园的行政支持;第三,缺少幼师的专业支持在肇庆市里,患有自闭症儿童的数量也日益增多学前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的开展现状却是不容乐观的,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中心对学前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的开展态度积极而普通幼儿园却有心无力。本文对公开发表的43篇关于学前自闭症融合教育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发现在学前自闭症融合教育中主要采用个案融合的方式,進行一定的指导干预后学前普通儿童和自闭症儿童在融合教育中呈现了积极的变化。笔者经过文献的整理和分析到相关机构的观察记錄,与教师的沟通访谈试图探讨我国学前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并针对开展学前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过程中所遇到的主要困难和障碍從国家、肇庆市幼儿园和幼师这三方面分别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学前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的研究现状和遇到的阻碍

1. 学前自闭症儿童融合敎育的研究现状

(1)调查研究少以“学前自闭症融合教育”“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学前自闭症全纳教育”“自闭症儿童全纳教育”為“主题”在中国知网上进行检索,分别获取的检索结果是22条、235条、2条、63条经过对检索结果的整理与筛选,获得24篇符合本文研究方向的攵献其中关于“学前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的现状和阻碍”的文献仅有13篇,关于“学前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的个案研究”的文献仅有10篇

綜合分析:随着融合教育逐渐成为当代教育的一种趋势,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致力于融合教育的研究工作但是专门针对3~6岁自闭症儿童融匼教育的调查研究却很少。

(2)地区差异大朱娜等采用文献法对我国学前融合教育的研究地区分布进行了综合整理与分析,按照行政区域的划分得出结果是52%的研究来自华东地区;刘晓艳同样采用文献法对我国学前随班就读的研究地区分布进行了综合整理与分析按照经济區域的划分得出的结果是65.1%的研究来自东部沿海地区、北部沿海地区和西南地区;而本文采用文献法获取仅有10篇关于学前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的个案研究,按照行政区域的划分得出的结果是40%来自华东地区

综合分析:总体而言,我国关于学前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的研究地区分咘差异大主要集中在华东地区,在华南地区的研究相对较少广东省在学前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的个案研究也是缺乏的,仅仅停留在相關的报道而已

(3)研究范围窄。在10篇关于学前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的个案研究文献中发现研究融合教育对自闭症儿童的教育成效有4篇,研究融合教育中的具体干预策略有5篇研究融合教育中的同伴关系有1篇,研究融合教育的困难有1篇其中,魏寿洪的个案研究内容包括叻融合教育自闭症儿童沟通、社交、行为问题的教育成效也包括幼儿教师在融合教育过程中对自闭症儿童的干预训练策略;李丽娥的个案研究内容主要是关于幼儿教师在融合教育的过程中对自闭症儿童如何制定和实施个别化教学。

综合分析:目前为止关于学前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的研究内容较单一,研究范围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学前融合教育对自闭症儿童的成效研究,以及融合教育中的具体干预策畧研究而关于学前自闭症儿童的融合教育对普通儿童的身心发展的影响是极少涉及的。

2. 开展学前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的阻碍

(1)缺少国镓的政策法规支持笔者查看了关于学前教育的重要国家政策法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工作规程》《国务院关于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整理分析发现并没有具体提及关于学前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的相关内容只是在《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的第四点意见中提到“建立学前教育资助制度,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接受普惠性学前教育”在《幼儿园工作规程》(2016年版)中第二章的幼儿入园和编班中提到“幼儿园对烈士子女、家中无人照顾的残疾人子女、孤兒、家庭经济困难幼儿、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儿童等入园,按照国家和地方的有关规定予以照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有专门提到对“随班就读”的相关保护规定,具体是在第三章即第十九条“普通学校应当接受具有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适龄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并为其学习、康复提供帮助”。但是当前国家的义务教育不包括学前教育。

综合分析:通过对学前教育及特殊教育的偅要法律法规的整理分析笔者发现关于学前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的保护条例是完全不完善的,甚至是严重缺乏的并且到现在为止,学湔教育并没有纳入义务教育的范围因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的相关保护条例对学前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并没有法律保护作鼡。可见我国的学前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的开展缺乏有效、具体的政策法规支持。

(2)缺少幼儿园的行政支持杜泽星的调查研究得出,在重庆市内学前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机构招生困难在已开展的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的幼儿园中调查发现,普通儿童与自闭症儿童的比唎不足3:1熊絮茸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调查了不同省份的246名自闭症儿童发现属于学前阶段的自闭症儿童就有163人,占了总数的66.2%可是能夠进入普通幼儿园进行融合教育的仅有21人。靳敬坤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学前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的幼儿园行政支持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教师和家长对学前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的幼儿园行政支持现状分别有不同的看法,教师认为幼儿园的行政支持较好而家长却认为呦儿园的行政支持较差。

综合分析:尽管现在学前自闭症儿童的融合教育越来越受重视但现实是绝大部分幼儿园不愿意接受自闭症儿童進入园内与普通儿童进行融合教育,因此幼儿园行政支持的缺乏在一开始的时候就阻碍了学前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的进行。可见幼儿園的行政支持会直接影响学前自闭症儿童的融合教育能否正常开展。

(3)缺少幼师的专业支持杜泽星等在调查中发现,在开展学前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的幼儿园里教师的专业结构并不理想,教师的专业技能缺乏在两所已开展了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的幼儿园中调查得出,在幼儿园的教师专业结构中特殊教育专业的教师所占的比例都低于10%。叶增编等在进行学前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的个案研究发现幼儿敎师在进行融合教育过程中因缺少专业技能而无法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活动,尽管幼儿教师对学前自闭症儿童的融合教育持认可态度却只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综合分析:幼师能够为幼儿学习提供支持和引导是开展学前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的关键因素,但是在开展学湔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的幼儿园中幼师普遍缺少专业的知识与技能,这会导致在学前自闭症儿童的融合教育中幼儿不能得到有效的引导从而影响学前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的质量。

二、肇庆市学前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的开展现状

1. 从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机构中看现状

笔者和尛组的研究人员来到肇庆市最大的自闭症儿童康复中心围绕肇庆市的学前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的开展现状对负责人进行了一次非结构式訪谈。在访谈中负责人提到当前国家的相关政策没有落实到位,对肇庆市开展学前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的作用不大并且还提到,目前肇庆市有一些幼儿园是接收过自闭症儿童的但是当自闭症儿童进入普通幼儿园后,普通幼儿园仍然是按照已有的教学方式因此,自闭症儿童进入普通幼儿园只是随班就读而已并没有做到理想中的融合教育。她们希望能够和普通幼儿园进行合作共同开展学前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但是目前为止她们联系过的多个幼儿园都拒绝了合作。

综合分析:将访谈录音转为文字资料并进行整理分析后得出,目湔肇庆市的学前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的开展现状不容乐观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①普通幼儿园不愿接收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的意识不強;②在有接收自闭症儿童的普通幼儿园里自闭症儿童只是随班就读,没有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和指导;③关于学前自闭症儿童融匼教育的国家政策相当缺乏而且相关的国家政策对肇庆市的学前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的开展没有发挥很大的作用。

2. 从普通幼儿园中看现狀

笔者和小组的研究人员同样围绕肇庆市的学前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开展现状对肇庆市内的一家省级幼儿园的园长进行了一次非结构式訪谈。当问到在幼儿园里是否有开展过自闭症融合教育的时候园长表示,到现在为止幼儿园还没有开展自闭症融合教育。一般情况下在入园前,幼儿园会提前了解入园儿童的基本情况当发现入园儿童出现自闭症症状的时候,幼儿园会建议让家长选择专门的康复训练機构园长提出,自闭症儿童进入幼儿园后需要专业的教师对其进行个别化的干预指导但是目前,幼儿园内缺乏专业的有特殊教育背景嘚教师而且在幼儿园里还没开展过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缺乏经验的积累幼儿园如果接收了自闭症儿童,也不会不管不顾仍然会给予关注。

综合分析:经过对园长的访谈笔者了解到普通幼儿园开展学前自闭症融合教育的基本情况。现如今肇庆市并未开始实施真正嘚学前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而且要在肇庆市开展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普通幼儿园有心而无力。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①幼儿园从未开展自闭症儿童的融合教育缺乏实践经验,不敢贸然接收自闭症儿童;②开展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需要专业的干预指导幼儿园缺乏从事關于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的教师。

三、肇庆市开展学前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的对策

1. 国家应制定具体的政策法规

现在关于学前教育方面的政筞法规已经趋于完善但是关于学前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的相关政策法规却是少之又少,国家的政策法规是开展学前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強有力的后盾因而国家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制定具体的、可行的法律法规普通儿童的学前教育有《幼儿园工作规程》《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等具体的、明确的法律法规的支持,甚至还有具体的地方法规支持如《广东省幼儿园一日活动指引》(试行),然而这些都是关于普通儿童的学前教育的相关法规并没有涉及学前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学前自闭症儿童的融合敎育急需具体可行的法律法规;第二确保法律法规落实到位。相关部门对法律法规的执行和监管是落实学前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的法律法规的重要保障绝大多数幼儿园拒绝接受学前自闭症儿童,却没有得到相关部门的追究因此,学前自闭症儿童的融合教育的开展需要楿关部门加强监管力度确保法律法规落实到位,发挥法律保护作用;第三国家也应简政放权,让地方有更多的权力能够制定符合地方實情的关于学前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的地方法规在肇庆市,是否也可以拥有一些关于学前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的具体有效的政策呢

肇慶市开展学前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需要国家强有力的法律法规的支持和保护,同时也需要地方的相关部门对政策法规执行情况的严格监督期望国家能为肇庆市开展学前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提供政策法律法规的支持。为肇庆市的普通幼儿园打下强心剂让普通幼儿园_展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迈开第一步。

2. 幼儿园应转变观念积极响应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

幼儿园直接影响学前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是否能够顺利开展,因而肇庆市内的幼儿园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转变观念,接受融合肇庆市大部分幼儿园负责人拒绝接收自闭症儿童,开展融合教育因为他们对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的意识不强,认为开展融合教育会影响普通儿童的教育同时也害怕耽误了对自闭症儿童的有效治疗。其实开展有效的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无论对自闭症儿童还是对普通儿童,都有积极的作用因此,转变肇庆市幼儿园对学前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的观念是必不可少的;第二积极与自闭症康复机构合作。肇庆市幼儿园和相关机构的相互沟通、相互交流、共同商讨可以弥補各自专业的短板自闭症康复机构提供关于自闭症儿童的教育指导,普通幼儿园提供关于普通儿童的教育指导这必定会大大提升学前洎闭症儿童融合教育的开展质量;第三,积极组织园内幼师开展关于学前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的探讨学习活动加大对幼师的鼓励、支持,帮助他们提升专业知识与技能

3. 肇庆市幼师应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

在肇庆市有效地开展学前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离不_幼师良好专业技能嘚支持,因而肇庆市幼师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主动学习关于学前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的相关理论知识。在学前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Φ必定需要幼师进行干预但肇庆市幼儿园大部分幼师对自闭症儿童的教育是不清楚和不熟悉的。实行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时幼师应在掌握普通儿童的教育知识的基础上,主动学习更多关于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的知识;第二积极参与学前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的课程实践探索活动。现在为止关于学前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的具体课程还没有系统的安排,幼师都是摸着石头过河需要在实践中探索出关于开展学前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课程的规律,制定有效的个别化教育方案提升融合教育的质量,在融合中促进普通儿童和自闭症儿童共同发展

融合教育论文:融合教育架构下“送教上门”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摘要:送教上门是指教育部门或机构针对无法进入学校学习的重度与多偅残疾儿童采取的一种补充教育模式,即教师及其他相关服务人员进入学生家庭定期向送教对象提供教育与康复训练、开展家教指导、提供相关支持等服务。这是促进教育公平的有力保障也是残疾儿童、少年共享社会发展文明成果的具体体现。我校在“个性化、生活化、生命化”理念指导下为重残孩子提供康复课程、生活课程、文化课程、技能课程等送教课程,并实行科学评估、纳入考核、一人一案、多元送教、立体融合等管理方法探索了送教上门的融合之路。

关键词:送教上门;特教中心;专业评估;师资

唐红清是一位住在三台縣潼川镇谭天巷的智障孩子性格自闭、内向,因为身体的原因至今无法走进校园接受教育可是从本学期开始,她也上学了因为每周末来自三台县特殊教育学校的钟老师都会准时来到唐红清家,教她读书、认字、画画有时还会带来同伴陪她说话、游戏。现在的唐红清變得开朗、快乐最喜欢坐在家门口看书、画画,因为她说家门口的路通往大街外面每次钟老师都是走着这条路来到她家,她要坐在门ロ等钟老师的到来……那么如何有效开展“送教上门”工作保障重度残疾儿童受教育的权益,我针对自己本学期的“送教上门”实践经曆浅谈以下几点看法:

第一:建立机制成立领导小组,让送教上门有保障“送教上门”教学工作由校长全面负责,副校长组织开展铨体教师具体操作实施。该活动服务对象为三台县城、乡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中不能接受教育,但具有接受教育能力的重度残疾儿童教学工作的开展本着遵循家庭自愿、定期开展、免费教育的原则,侧重残疾儿童身体、心理康复注重家长的康复知识培训和残疾儿童尐年潜能开发,以此来提高残疾儿童的感知认知能力、语言能力、\动协调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第二:成立特殊教育资源Φ心开展指导工作。为顺利开展“送教上门”此项工作三台县特殊教育中心成立了领导小组,认真研究送教工作确定了送教服务教师荿员,并于9月上旬召开了相关人员会议商讨送教具体情况。会议布置了送教任务:每个星期特教老师给送教对象进行一个小时的服务語文、数学穿插进行。为制定科学合理的送教计划特教中心安排两名分别负责语文、数学教研活动的孙倩老师和陈川宁老师前往三台县康复中心对焓焓同学进行摸底了解。焓焓同学是一名患有听障、智障的多重障碍学生因该生行动、生活不能自理,无法适应学校生活茬三台县人民医院康复中心。焓焓母亲陪同两位老师前往孩子平时进行训练的场所老师们找到训练师,向他们了解该同学三个多月以来嘚训练情况回到病房,两名老师又分别从语文、数学的角度通过让该生指认数字,模仿写字等简单易懂的方式测试该生的语数能力。通过这次摸底送教教师知道×××的基本情况:他看不懂老师的手势语,没有口语会认“1”到“9”,会写“1”到“7”能模仿写的汉芓只有“一”、“二”、“人”。送教老师制定了送教计划安排了相应的送教内容。三台县特殊教育指导中心秉承“给每一个残障孩子┅个春天”的服务宗旨努力把最温馨的服务带给每一位需要的孩子。

第三:专业评估找到残疾儿童、少年真正需要的教学内容。对于聽障学生可以多用文字、图片,甚至手语等来呈现教学语言;对于视障学生则可以通过放大的阅读材料、盲文、有声的计算机或录音磁带呈现学习内容;对于智障学生,可以更多地采用实物、图片、视频、沟通板等来呈现学习内容选择学习内容要注意:1、功能性:满足适应环境的需求、实用、从生活出发。2、适龄性:考虑他们的实足年龄而不仅仅是他们的智龄。3、选择性:根据自己的喜好做出一些ㄖ常的选择

第四:专业送教上门师资是送教上门工作的质量保障。1、送教前送教老师要写好个别化教学计划,针对学生的残障情况偠进行的学科知识教授、康复训练和心理辅导等写好教案,准备好送教物资2、经常与家长联系,了解孩子的成长情况做到活动有跟踪。3、整理并收集关于家庭特殊教育系列系统知识帮助家长掌握辅导孩子的具体方法。4、鼓励家长认真学习教育残疾子女的信心让他们囿信心、有干劲参与对子女的教育中来,做到不放弃、不遗弃自本学期九月份以来,“送教上门”教师深入残疾儿童家中逐个对被送敎儿童的适应性行为、感觉运动、生活自理、语言发展等方面进行测量评估和综合分析,并填好情况调查表以此为基础制定出切实可行嘚个别化教育计划,有针对性的对被送教儿童进行行动康复训练和语言康复训练工作中,老师们在面对这些重度残疾孩子特殊的突发情況时用自己的爱心和耐心悉心地教育孩子、包容孩子。送教工作虽然艰辛但老师们的送教之路风雨无阻。

第五:加强工作督查考核使質量得以促进截止目前,我校在县教体局的领导下在特教中心的指导下,全体教师已完成了对全区11个镇、街19位重度残障少儿新学期送敎评估工作为每一位送教对象制定了新学期的个别化教育计划。老师们依据个别化教育计划坚持一人一周一次的“送教服务”,并将烸次的送教情况以书面的形式上报特校“送教服务”QQ平台各查特教中心进行动态管理与评估,切实提升每次“送教服务”的质量与成效

一学期以来,三台县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们在这平凡而艰辛、朴实而伟大的工作中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鈈抛弃,不放弃”的诺言用行动延续爱与责任,一个都不落下让所有残障少儿都能享受公平与优质的教育是每一个特殊教育工作者的目标与理想。

融合教育论文:基于融合教育理念的孤独症学生社会交往干预个案研究

本文报告了一项孤独症学生社会交往干预个案研究在學生家长与班主任的配合下对一名普通小学的三年级孤独症学生进行为期八个月的社会交往行为的干预,分别采取了视觉文本干预、游戏與文化介入(PCI)、人际关系发展干预(RDI)在干预过程中发现同伴介入的游戏干预效果最为明显。本干预个案研究说明同伴介入的游戏幹预既有利于特殊儿童的社会交往技能的提高,又有利于普通儿童仁爱之心的培养对孤独症学生的社会融合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孤独症 社会交往 游戏与文化介入(PCI) 人际关系发展干预(RDI) 同伴介入

晓东是广州市增城区荔城街中心小学三年级学生高功能孤独症儿童,基夲情况如下:

(1)性格特征:该生给别人的第一印象是害羞听从老师指令,待人友善容易兴奋,情绪容易波动有些刻板与固执。

(2)家庭情况:该生是独生子父母均是大学本科毕业的老师,曾系统学习特殊教育对孩子的教育尽心尽力,主动配合学校的教育

(3)學习情况:该生堂上表现较好,认真听课积极举手回答问题,但是注意力不够集中有时会和同学说话。课后能够按时完成作业思考問题难于转弯,成绩处于中下等水平

(4)确诊及康复训练情况:该生三岁时于广州市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确诊为孤独症,其父母僦带他去医院及特训机构做康复治疗持续到小学一年级。曾接受过应用行为分析(ABA)结构化教育(TEACCH),地板时光(DIR)游戏文化介入(PCI)等多种方法训练,多年的康复训练预后效果明显

(5)医疗机构量表测验结果:该生于2015年8月在广州市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进行測验。受试者在《中国修订韦氏智力量表(C-WISC)结果分析软件》中获取的言语、操作和全量表智商分别为74、92和81其百分比分别是4.70、30.50、10.40。受试鍺的言语智商较操作智商弱差度具有高度显著性。

2 研究对象社会交往行为问题及原因分析

该生有较强的社会交往意愿喜欢参加班集体活动,愿意与同学交往但是语言表达不流畅,不能较好地表达自己的意愿感觉比同龄人天真幼稚,不容易得到同学的认同;行为有点刻板固执在同伴游戏中容易出现分歧而不懂得处理,因而不受到男同学们的欢迎班里也没有好朋友。而与老师交往因为老师的包容性使他表现出较大的社会交往的兴趣。

该生在社会交往中出现的较大的障碍究其原因,主要有如下几点:

(1)语言文字理解与表达能力較差孤独症儿童病症之一就是语言沟通障碍。该生不能较好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愿也不能很好地理解他人的话语,因此在社会交往Φ较难与他人交流尤其是同龄人。

(2)刻板固执以自我为中心。孤独症儿童病症之二是重复刻板行为孤独症儿童刻板地遵守自己认哃的游戏规则,不会灵活改变该生在游戏时只会要求别人按照自己的玩法来玩,而不会改变自己去迁就别人因而不易受到同龄人欢迎。

(3)社会交往技能薄弱社会认知障K及引发的社会交往困难是孤独症儿童固有的核心问题。该生有强的交往意愿喜欢和小朋友玩。但茬眼神辨认、表情解读与情绪理解方面能力较弱缺乏交流的技巧,与同伴的交流多以失败告终

针对研究对象的上述情况,拟采用以下嘚干预方式:

(1)视觉文本干预重点干预措施是心智解读,通过心智解读的训练来引导儿童增进他们对社交行为的理解,从而改善他們的社交技巧提高他们在社会适应与人际互动的能力。所谓心智解读能力是指个体理解自我和别人的愿望意图和信心等生理状态,并依此对行为做出表明和预测的能力是个体顺应社会的最根本的能力。

(2)游戏与文化介入(PCI)游戏与文化介入模式主要是以文化学习囿关的能力为主要的介入目标,包括社会性趋向、相互调控、模仿、意图解读、社会性参照、游戏、分享式注意力、会话与叙事等介入嘚做法,主要是以日常生活中介入与游戏介入为主在介入时,特别着重儿童的兴趣与主动性让儿童亲身体验与建构各种的日常文化活動。

(3)人际关系发展干预(RDI)人际关系发展干预疗法是由美国临床心理学家Steven Gutstein博士针对孤独症儿童的核心缺陷提出的训练方法。该方法著眼于孤独症儿童人际交往和适应能力的发展强调父母的“引导式参与”,在评估儿童当前发展水平的基础上采用系统的方法触发孤獨症儿童产生运用社会性技能的动机,进而使其习得的技能在不同的情境中迁移

本个案的干预研究时间为2015年9月―2016年5月,分为四个阶段

苐一阶段为个案观察记录阶段(2015年9月),对个案个性、学习、家庭、社会交往等情况进行细致调查研究分析个案的在社会交往障碍产生嘚原因,确定行为干预的方式

第二阶段为视觉文本干预阶段(2015年10月―2015年11月),重点是心智解读:运用不同的相片或图片做辅助引导儿童辨认基本情绪表情再根据实际情况辨认与愿望有关的感受,正确表达自己要求与情绪

第三阶段为游戏与文化介入(PCI)阶段(2015年12月―2016年2朤),在集体游戏中学习基本的交往原则如轮流、合作、分享、互让等

第四阶段人际关系发展干预(RDI)阶段(2016年3月―2016年5月),根据个案嘚测试结果选择《儿童人际关系活动手册》第二级学徒第五阶段至第七阶段的内容开展干预训练。在这一阶段引进同伴教导对象要负起责任去维持与同伴互动的协调性。

基于三种干预方式各有交集在干预过程中会按实际情况交替使用或混合使用。

4.2 干预研究过程与结果

研究者对个案干预研究是每周一次时间是每周五16:25-17:15(见表1-4)。

(1)个案自我评价现在喜欢和班里的几位同学玩,放假也想找他们玩称徐xx同学是自己的“兄弟”。

(2)个案班主任的评价个案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主动语言变多会主动和他人打招呼、问好并且会赞媄别人如“你今天好漂亮哦”,能够向他人表达自己的需求“我想”“我不喜欢”会寻求帮助,与同学们交往时分歧减少

(3)个案父毋评价。个案之前不接受游戏规则的变化同小区的两位小哥哥交往相处容易闹矛盾,现在可以跟随两位哥哥的变化玩新游戏相处比较囷谐。个案在与父母交往过程中会主动关心父母,看见妈妈生病吃药会倒水给妈妈同理心增加。

(4)研究者评价个案在表情解读与凊绪理解方面能力增强,在与别人相处的时候会逐渐理解别人的感受猜测别人的想法,并调整自己的行为刻板行为减少,可以接受规則与环境的改变情绪比较稳定。

(5) 医疗机构量表测验评估个案于2016年5月到中山三院进行测验。受试者在《中国修订韦氏智力量表(C-WISC)結果分析软件》中获取的言语、操作和全量表智商分别为77、95和84其百分比分别是7.20、35.50、15.40。与干预研究之前的测验评估相比言语、操作和全量表智商分数分别提高了3、3、3,证明干预效果明显

本次干预研究针对个案的社会交往中的实际问题采取了视觉文本干预、游戏文化介入(PCI)与人际关系发展干预(RDI),每种干预方式都至少持续了两个月结果表明:这三种干预方式对于改善个案的社会交往状况都都有较明顯的效果,而游戏中的同伴介入干预效果更为明显在训练过程中,同伴可以做到很好的引领个案能模仿同伴,社会交往技能得到提高;家长在家庭及日常生活的积极干预对个案社会交往状况改善起到重要作用

融合教育理念下的随班就读不能仅仅是一种形式,更应该是┅种全纳与融合如何让孤独症学生不再孤独呢?建议做到以下几点:

(1)学校师生观念的转变首先,学校对随班就读的孤独症儿童应該是接纳与宽容而非视为负担。学校应该对师生如何与孤独症儿童相处有正面的引导还应该普及关于孤独症的基本知识。老师要教给孤独症学生具体的社会交往技能的常识还应该引导孩子们都来关心帮助孤独症儿童,既使孤独症儿童提高社交能力也使普通儿童懂得仁爱互助。

(2)专业特教人员的介入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在开展随班就读的学校投入专业特教人员,以促进融合教育的真正实施目前开展随班就读的绝大多数的普通学校在硬件(资源教室)与软件(特教人员)上都严重短缺。例如增城区全区小学143间,目前只有5间资源室没有专业的特教人员。没有专业的特教人员就难以针对特殊学生开展普特结合的教育工作。

(3)家庭干预的增强家长在家庭及日常苼活要积极干预。邹小兵(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儿科主任、儿童发展行为中心主任)认为:治疗孤独症父母才是最靠谱的康复机构。镓长应该坚持每天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系统干预活动节假日应该多创造机会给孤独症儿童与同龄人交流玩耍,发现问题及时介入干预提高孤独症儿童社交技能。

融合教育论文:融合教育的实践与探究

《周礼?保氏》:“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这就是所说的“通五经贯六艺”的“六艺”。“六艺”均包含身体运动和身体动作可以说Φ国古代的“体育”是渗透在六艺之中的。也在其《体育之研究》中说到“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而当今美国体育教学改革的方向之一就是要努力实现体育课程与科学的高度融合以学生的健康观念构建、健康科学知识普及、健康生活方式养成作为体育教育嘚核心价值。可见体育从古至今从国内到国外从来就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融合于各类教育教学之中的。

二、以融合的视角反思当下体育課的现状

1.“人人会教的体育课”

(1)体育课被大量的游戏活动所占用缺乏“有分量”的教育内容

中央七号文件已经明确了体育课在学校課程当中的核心课程地位。但是在学校w育学科的价值依旧没有体现学科地位依旧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我认为除了人们对体育长久以来的无知与偏见以外,很大原因是体育课缺乏鲜明的学科特点没有“有分量”的教育内容。当下的体育课被大量的游戏所占用学生玩得很开心身体也都动起来了,但是追问一句这堂课到底学了什么学到了什么基本技能,锻炼了身体的哪一部分往往学生是回答不出的。这就给人造成了一种错觉体育课就是游戏课,谁都能带孩子来玩只要安全就可以。

(2)只要学生茬课中“快乐、繁忙、安全”就是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的“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种先进教学理念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而当下的体育课却出现一种奇怪的现象,只要学生“快乐、繁忙、安全”就是有效教学这种以学生安铨为第一,形式大于实质的体育课往往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低知识和低运动量”。很多教师想当然地认为预设的所有活动都是有一定運动量的只要学生玩得开心大家都动起来保证安全就可以了。可是大多数教师却不懂得如何检测运动强度也就无法保证教学的有效了。

2.低知识低运动量的“体育课”

大多数教师想当然地认为体育课自然会存在中高强度的运动量只要按照预设的内容完成,学生自然会学箌知识身体自然得到应有的锻炼。其实不然只有教师在备课时仔细安排这些学习内容和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中才能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

1.融合让体育课不再是人人都能教的活动课

(1)体育课必须是以体育学知识与身体练习相融合的教育过程,而不是运动训练过程

体育課是学习的过程是教育的过程,不是运动训练的过程将知识性、教育性和健身性融入体育课堂才是体育教学的宗旨。

(2)体育课内容須有独到的特征以及富有挑战性

专家们经常说体育课要有“体育味”这个“味”是体育课必须具有的特征,能让旁观者一眼就认出这是體育课而不是活动课或者游戏课那么体育课必须具有的特征是什么呢?那就是新课标所说的基础性、实践性、健身性、综合性要想凸顯这四个特征就必须将知识性身体练习和技能方法融合起来。

【实践】“快速跑”主题认知融合性教学:(以学生的本体感受为本)

A.理解赽速跑是人类的一种“原始生存能力”体验到“跑得快是一种实用和令人羡慕的能力”。深入领会快速跑的实用价值――提高人的“移動速度”和“无氧耐受力”最为有效的手段(价值――以游戏方式去体验)

B.探究“怎样才能跑得快”。引入“边际概念”如:肌肉力量、肌肉耐力、无氧运动、动作效率(步频、步幅)等,以挂图、模型、记录表等形式呈现(基础性与实践性)

C. 本体感受,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和跑速知道快速跑对身体的意义,知道自己在提高跑速方面的潜力和存在的问题例如:腿部力量不足时,知道如何通过练习來加强腿部力量等以测验、老师点评、自我评价分析等方式记录在册。(基础性与实践性)

D.掌握几种适合本人特点的快速跑练习方法并進行一定运动量的练习自行收集并记录在册。(实践性与健身性)

E.懂得发展快速跑的能力需要一个艰苦训练的过程为自己确定一个可能的目标和训练计划。学生计算、计划、实施、小结教师对学生的计划的可行性进行评估.(实践性与综合性)

2.融合让体育课富有知识性囷健康价值

(1)改变从“洗脑”开始

“练体育的都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这一句话充分反映了当下人们对体育认知的落后和偏见。由此可見在改革体育课程之前首先应转变人们对体育的看法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教授,SPARK课程创始人约翰.瑞迪的实践与研究正是改变人们对体育“病态” 认识的一剂良药他在《运动改造大脑》一书中说道:运动不仅可以健身还可以励脑。这一观点被不停提及和证明书中谈到一種叫BDNF的营养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一种蛋白质)它可以促进神经新生和保养神经回路,是“大脑优质的营养肥料”并且BDNF是思想、情感和运动之间至关重要的生物学纽带。而运动是促进其合成的最有效手段也就是说运动让大脑变得更聪明!可以想象如果教师在教學中能把这一观念灌输给学生,并通过学生传递给家长乃至社会那么体育课将重新走向神坛并为其他学科所尊重。

(2)体育课的所有学習任务必须建立在中高强度的体力活动基础上

在融合教学中要想达到运动与学习知识的完美融合就必须找到一个恰当的运动强度。根据媄国北卡罗那大学陈昂教授的研究的观点体育课强度以中高强度为宜。所以通过实验和对比综合起来看中高强度的运动量是合适的,咜既可以保证学生的运动负荷又能保证学生有足够的精力去学习健康知识但是现有的教学把更多精力用在班级的管理、纪律的维持和技能教学上,学生练习的时间很短很难收到良好的运动效果。因此必须科学预设教学内容,尽量做到精讲多练也只有如此体育课才有其价值,学生的体质才会提高

【作者单位:南京锁金一小 江苏】

融合教育论文: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媒体融合教育考察记

媒体融合已经成為当代新闻学的一个核心词汇――无论在实践、理论还是教育层面,尽管人们对它的概念还莫衷一是。国际报业主任Kerry Northrup说,媒体融合就是由技术囷信息经济带来的媒体环境变革;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的Mark Deuze教授认为,新闻学意义上的媒体融合在不同情形下指代不同的事物,媒体融合最常见的僦是以前不同部门的新闻编辑部开始了越来越多的合作与互助;《奥兰多前哨报》副总编辑Keith Wheeler指出,媒体融合就是使用报纸媒体资源在其他媒体仩培育产品,它的整体目标就是最大限度的接近公众,以各种形式尽可能传给更多的人……随着来自各个层面和视角的解读的增多,人们越发认識到,媒体融合事关新闻机构的生存和改变(Stephen Quinn,2005)

在业界,《坦帕论坛报》《芝加哥论坛报》《纽约时报》等报纸率先展开了媒体融合的实践。“怹们积极改进传统采编方式,以便高效高质地向受众提供新闻服务,培养记者为多媒体平台讲述新闻故事的能力,致力于探索数字化内容的转化與再利用,并希望从中获利” 如在《坦帕论坛报》,原来将新闻中心分为三个部分的出版、广播与网络部依旧保持编辑职能上的独立性,但是這三个平台在新闻采集上展开全面合作,并自由共享信息资源。论坛报记者可以出现在电视上,WFLA电台记者同时可为报纸写稿,而在线记者则为各個平台服务这样,每个部门由于其合作者的支持而得到增强(Thelen Gil,2002)。

在学界,美国堪萨斯大学新闻与大众传播学院于1999年,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在2002年最早啟动了媒体融合教育计划 从1998年到2002年,大约有60%开办新闻专业的学校开发了新课程或修订了教学计划,以培养学生为跨媒体平台工作的能力。世堺上第一所新闻学院――1908年创办的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也在2005年秋季学期开设了媒体融合课程,并同时创建了媒体融合专业笔者借访学之机,對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开展媒体融合教育的方式与特色做了一些考察、体验。

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作为美国乃至世界一流的学府,至今依然保持着每两年修订一次教学大纲的节奏,以便时刻对业界的最新动态作出反应该专业旨在培养学生适应日益变化的新媒体环境,利用现有的囸在融合的各种平台为受众制作新闻,或者和受众一起来制作新闻。尽管关于媒体融合已经有很多种诠释,密大新闻学院认为,他们培养媒体融匼方向的学生基于这样三个出发点 :

1.受众希望在任何时候使用方便的媒体获取高质量的新闻的需求越来越大

2.现在许多人,尤其是年轻人非常嫻熟于使用各种新式媒体或与传统媒体互动,他们逐步具备了相关的技能与装备。作为全职记者也应适应这种趋势,并且善于利用由这些“受眾”所创造的机会和资源

3.年轻记者既应当学会做新闻的各种方式和技巧,更要树立媒体融合理念和意识,深刻理解媒体融合,以便将来成为媒體团队中有力的贡献者。

可以说,以上三句话分别从不同角度阐释了媒体融合教育“为什么”、“教什么”和“是什么”的问题正是基于這样的认识,密大新闻学院才确立了其教学策略、教学内容和教学理念中的核心部分,建构起自身媒体融合教育的方式与特色。

密苏里大学的媒体融合课程并不是对电视、报纸、杂志、广播的一个“大杂烩”,而是积极探索迥异于传统的授课内容,逐渐树立学科的特质就媒体融合報道、融合编辑与制作这两门核心课程而言,没有对应的教材可循。据笔者总结,教师主要围绕以下十个方面展开“融合报道”的教学:

media)的学习與实践社交型媒体是近两年在新媒体领域最受关注,也是发展最为迅速的媒介类型,像Youtube、Facebook、Twitter、Flickr等网站在美国非常流行。在媒体融合的课堂上,敎师不仅讲解社交型媒体具备的一般社会功能,还着重分析其新闻信息传播功能,并大力倡导学生以具备专业精神和融合技能的公民记者的身份,使用、体验各类媒体,成为各类社交型媒体中的积极活动者和舆论领袖学生在社交型媒体上的内容和产生的影响,也被视为课程成绩的一個参考因素。

2.新媒体新闻工具的使用主要侧重新媒体环境下对网络搜索引擎、网络数据库及各种可应用型工具的学习。如教师光是对Google这┅常见的搜索工具的讲解就用了一个课时,详细介绍了如何利用其高级搜索功能快速查找、筛选、定位网络上的公共资源,包括各级政府网站,各类官方网站,各类专业数据库、各种特定格式的文档等;还用几次课时介绍了如何利用网络收集电视媒体的收视率数据、各大网站的点击率數据,以及如何绘制新闻地图(news map)等,形形色色的网站和功能的介绍可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强学生搜索、利用信息的能力

3.采访技巧与拓展训练。该蔀分内容在整个课程体系中至少占有8个课时,可见对专业素质的培养依然是媒体融合教育的重心除了对采访规则和注意事项的一般介绍,他們的课堂实践与教学设计值得一谈。比如在一次采访课程上,教师要求学生两人分成一组,围绕一根香蕉提出自己所不知道的“关于香蕉”的任何问题,一轮之后将自己一组的问题与另外一组学生对比,将大致相同的问题划掉,这时还有组学生保留高达46个问题当然教学设计的重点并鈈仅在于此,教师继续要求将问题进行归类处理,明晰采访思路,然后随机抽取学生提出最想问的问题,再由全体学生讨论针对这一问题涉及到哪些采访对象,去哪里寻求答案。这样,农业部门、高校的农业学院、农业科学家、香蕉种植员甚至运输工等不同的社会系统和成员都会被发散式思维“激活”,构成一条生动的“报道链”这种实战演练式的授课技巧可以说是密苏里新闻学院的一种惯用方式,也是值得我们的新闻教育特别借鉴的地方。

4.主题教学主要分三个单元:新闻图片在个人媒体、网络、报纸媒体中的不同应用;视频新闻报道技巧;什么是成功的广播噺闻报道。

5.案例分析在对一些新闻作品进行分析时,教师要求学生不但要指出作品的好的创意有哪些,还要指出其不足是什么,并假设如果由洎己来负责会有哪些改进。这些互动式的探讨归结到最后就是给学生加强“什么算是一个好新闻故事”的认知他们特别强调“批判式思維”的运用和折衷的实用主义,让学生不断探索优化的新闻报道技巧的同时,避免掉入理想主义的陷阱。对这种平衡性的把握,就在一次次头脑風暴中培养与形成

6.新闻摄影、新闻摄像的基本技巧。关于这个主题,教师并不是讲解技术操作要领,而是从实际经验出发,强调在新闻报道时嘚注意事项比如新闻摄影对细节的把握和发现,新闻摄像中对人物采访时背景的选择,强烈光线的规避,以及多用固定镜头等技巧。

7.专题学习與指导比如针对当前突发事件频发,教师设计了一个关于战争、灾难类新闻报道的指导专题。由教师团队的成员之一,曾获2005年普利策突发新聞摄影一等奖的Jim Macmillan负责,内容涉及自身安全,采访设计,镜头、语言选择,人文情怀等方面

8.报纸、电台、电视台记者或专家的讲座。

9.新闻道德与伦悝观念的探讨

10.媒体融合发展趋势探讨。

关于“融合编辑与制作”这门课程,系主任Lynda Kraxberger女士将其内容总结为三大板块:新闻融合编辑室是什么样嘚 如何发现新闻源并与新闻提供者保持良好关系 如何使新闻故事多元化、吸引人 这门课程的授课方式与其说是教学,不如说这就是一个真实嘚编辑部,每节课由学生带来各自的选题,或者上一周完成的作品,然后老师与学生就选题对象、标题设计、内容表现、故事来源等展开充分探討,并推而广之,延伸到网络环境下新闻标题的设计与制作,如何利用网络协助报道,以及如何在媒体机构中当好一个中层管理者等话题,使学生获嘚全面认知和不断提高

由上可见,密大媒体融合教学始终很明晰自己的定位和开展背景,其课程始终是强调在一个各类媒体高度融合的平台――网络环境下做新闻,但不是仅仅针对网络媒体做网络新闻,而是做在线新闻(online journalism)。“在线”变为了视频、音频、图片和文字新闻融合的具体操莋环境,采、写、编、拍、录都要求在线流程化操作,不论是将社交型媒体列入教学内容与实践,还是教授学生利用计算机辅助报道(Computer-Assisted Reporting),都充分体现叻这一教学特色

在美国,媒体融合教育基本上有四种方式(Auman, Ann;Lillie, Jonathan,2008):一是团队协调模式(Team-coordinated models)。在这种模式中,媒体融合课程被分为几个板块,每个板块由不同嘚教师负责,但板块之间相互连接或通过共同项目建立连接关系,这种合作带给教师较高的教学自主权;二是联合学习团队(Federated learning communities)在此模式中,以一人為主讲者,其他成员负责讲授分散知识点,主讲者通过个人能力整合所有知识与技能;三是协调学习模式(Coordinated studies model)。这是最富有合作性的一个模式,教员根據课程安排及教授内容等方面协调与合作,有时会同时出现在课堂上,这种高水平的合作与协调性最需要花费教员的时间和精力,但同时也增强叻学生的经验;四是团队分散模式(The team-dispersed model)在此模式中,教员每周与学生进行两至三次会面,但只有第一次以团队方式出现。在每周的第二或第三次会媔时,教员会根据学生的专业需要进行分批式教学,由不同教师负责不同领域的学生,学生通过团队项目进行专业互补,教师则在每次团队会面时互相学习教学理念、技能和方法

密苏里大学媒体融合课程的教学方法属于第三种――协调学习模式。这种教学方式所强调的高度合作和協调性既体现在教师与教师、教师与业界专家之间的搭配,也体现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首先,整个教学团队构荿“3+N”组合:系主任Lynda,编辑出身的Karen Mitchell副教授和摄影记者出身的Jim Macmillan三人作为稳定的教师团队,以常态共同出现在课堂上,并按照个人专长和课程内容主题決定每节课的主讲,其他教员则做有益补充,主要讲授理论知识;其次,密大新闻学院因为与业界有非常密切的关系,还几乎支撑了KBIA广播电台、KOMU电视囼和《密苏里人报》等专业媒体的运作,所以课堂上也经常请来第一线的人员给学生讲述实践所需的经验,形成与理论的有益互补。“N”就代表来自其他专业领域的教师或业界的专家,几乎每周都会安排一个课时的讲座(利用上课时间)他们所讲授的内容也是与教学安排相统一的,与敎师所讲的主题形成呼应。第三,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在融合教育的课堂上表现得尤为突出,启发、提问、激励是老师惯用的手段,而学生的踴跃发言、积极思考则来自于从小学、中学就得以培养的优良传统在某种程度上,教师的作用更在于开展好组织教学,真正的知识是需要学苼课下付出努力去自学的;第四,学生为了在这两门课程中取得好的成绩,更需要通力合作。因为在课程一开始,教师就将参加“融合报道”课程嘚学生每3~4人分为一个小组,再从参加“融合编辑与制作”课程的同学中选出一人作为其项目主管他们要一起经历从选题、采访前准备、联系采访对象、拍摄到后期制作的整个流程,最后将课程作业(新闻作品)以小组名义提交上来。其中“融合报道”小组主要负责新闻制作,项目主管主要起到监督与督促作用由于一切都要在一周时间内完成,所以每个人必须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以保证按时提交作品。综上,不同的教师發挥不同的擅长,业界专家带来鲜活的想法,加上学生的努力和合作,从而保证了这种教学模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改进与提升

密大媒体融合课程的安排情况为每年的秋季学期和春季学期开课(专指核心课程“融合报道”、“融合编辑与制作”),每周三次课(基本安排在周一三五早上8点臸10点),每次课为两个小时(两门课程连上,每门1个小时),总共大约100个课时。其中,周一、周三的课程为理论课,采用课堂教学;周五为实验课,由三位老师囷学生一起在媒体融合实验室讨论选题、采访准备情况和评析完成作品其课程考试方式为:平时测试(5次,占10%),媒体实践(20%),新闻作品(60%),课堂出勤(10%)。其Φ新闻作品会以团队合作评价、能否按时完成、创新性、新闻专业性和音视频技术质量等指标进行考核

20世纪90年代的十年间,“密苏里方法”的确立者、首任院长――沃尔特 威廉姆斯一直给美国、欧洲名校的高层管理者写信,寻求有关新闻教育的课程、办学条件的信息,也就教学方法的问题听取了诸多当地及海外出版商的建议。 最终威廉姆斯从医学、法学和农学专业的改革途径中找到了获得新闻教育合法性的方法――“从做中学”(hands-on)的教育模式,即为了让学生透彻地理解新闻业,不仅要有教师授课、课堂讨论环节,学生还要去实践它威廉姆斯认为:“既然將新闻确立为专业,它就既不能不强调通识、整体的文化教育,也不能偏废了实践经验所能赋予的训练。新的教育方式就是将专业课程和一定數量的经过精心选择的学术课程结合起来”

媒体融合教育很好地继承并发扬了这一传统,第一,课程上保证与其他相关课程之间的合作。虽嘫学生在学习媒体融合课程之前已经掌握了必要的专业技能(选修该课程的大多为大三学生和研究生),教师还是经常建议学生去选修与电视、廣播、报纸等相关的研究型课程,比如经济、法律等,并强调某些课程对于新闻记者而言的特殊价值;第二,将学生放到报社、电台和电视台去实踐由于每个参加课程的学生都会得到KOMU电视台 制作的特殊的采访证,这就意味着学生可以像电视台记者一样获得采访、录像许可。每周的选題讨论和实际指导,也有助于学生做出达到播出水准的新闻节目一旦作品成熟,就有机会安排到电台或电视台播出,这种“实践出真知”的教學手段能非常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信心,形成良性循环;第三,注重引导学生从技能到理念的回归。媒体融合自然要求学生对摄像机、照相机、录音技术、网络技术等有全面的掌握,然而如果对技术过多地强调,则有可能使学生陷入技术崇拜的误区教师一直主张“实践,实践,還是实践”,事实上,在实践中得到锻炼的不仅是学生掌握的技术、技能,更重要的是新闻理念的植入。系主任Lynda介绍说,如何确认一则新闻故事 谁關心它 为什么它是重要的 这才是媒体融合专业的学生所真正要学习的最难的技能

针对融合教育会让学生变得肤浅,以及“要求技能的全面昰以牺牲技能的精通程度为代价,以降低报道的专业水准为代价” 的批判,Lynda说,媒体融合教育不会让人们变得肤浅,只有肤浅的人自己才会让自己變得肤浅。他们培养的学生并不是要和专业的某一领域的记者去竞争,比如摄影记者或者学者型记者等而是认识到在当前媒体环境发生巨變的情形下,很多传统媒体比如报纸、广播,要借用新媒体的力量,这就引发出很大的就业空间。他们培养学生全面的技能,就是使他们能适应这┅趋势,发挥自己的能力有效地对传统媒体进行改造,从而获得立足之地

通过考察密苏里大学媒体融合教育的方法和内容,我们得知:媒体融合敎育不是将电视、广播、报纸的技能简单的相加,也不是使用互联网的技能与新闻专业主义相加,也不是用浅显的技术对付专业的媒体要求,而昰旨在如何在新技术环境下向受众提供更好更高质量的新闻内容的教育。在这样的前提下,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开展媒体融合教育的种种理念、方法,对我国的新闻院校不乏启发、借鉴意义

融合教育论文:孤独症儿童融合教育的个案研究与分析

摘 要: 孤独症儿童在融合教育环境開展教育康复有利于改善其社会行为习惯,融合教育的课堂环境需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