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给两个速度求平均速度度实验时速度值精确到什么位有规定吗

①将一系列统计指标排列起来而形成

②将同类指标排列起来而形成

③将同一空间、不同时间的统计指标数值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起来而形成

④将同一时间、不同空间的统計指标数值排列起来而形成

2、下列属于时点数列的是()

①某地历年工业增加值②某地历年工业劳动生产率

③某地历年工业企业职工人数④某地历年工业产品进出口总额

3、时间数列中各项指标数值可以相加的是()

①绝对数时间数列②时期数列

③时点数列④相对数或平均數时间数列

4、时间数列中的发展水平()

①只能是绝对数②只能是相对数

③只能是平均数④可以是绝对数,也可以是相对数或平均数

5、发展速度和增长速度的关系是()

①环比发展速度=定基发展速度-1 ②增长速度=发展速度-1

③定基增长速度的连乘积等于定基发展速度

④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等于环比发展速度

6、在实际工作中计算同比发展速度是因为()

①资料易于取得②消除季节变动的影响

③消除长期趋势的影響④方便计算

8、某企业第一季度三个月份的实际产量分别为500件、612件和832件分别超计划0%、2%和4%,则该厂第一季度平均超额完成计划的百分数为()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无忧考网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和时间的单位;
2.会选用适當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
3.知道测量有误差及减小误差的方法.
1.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长度和时间的方法;
2.通过实验学習刻度尺和停表的正确使用方法.
3.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了解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
1.通过学习简单的测量知识体会测量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养成细致、严谨的学习习惯;
2.认识测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养成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使用停表测量时间.
测量长度时读取估计值.
教师用:习题及图形(事先写或画在后黑板上)、刻度尺(量程0~1m,分度值1cm)、钢卷尺(量程0~2m,分度值1mm)、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石英钟、电子手表、J1202机械停表(精确度0.1s)、J1202电子停表(精确度0.01s)等.
学生用:刻度尺(量程0~15cm或0~20cm,汾度值1mm)、铅笔、金属块、J1202机械停表(精确度0.1s)、J1202电子停表(精确度0.01s)等.

教学环节及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展示课件】展示几个有趣嘚“视觉错视”实例.
1.图甲中两根紫色的线是直的吗?
2.图乙中红色的线哪根长
【过渡语】靠我们的感觉器官去判断,很难精确而且有時会出错.所以,要作出准确的判断得到精确的数据,必须用测量仪器来测量.
【设疑引题】尺、 秤、 钟表、 温度计等是我们熟悉的测量工具或仪器.它们都有刻度测量时需要正确使用它们,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那么如何进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認识到感觉不可靠,测量有必要从而引出课题.)
1.学生相互谈谈自己的感觉,并请2~3名同学回答感觉的结果.
2.去掉背景后再次观察,发现:
甲图中两根紫色线都是直的;乙图中红色线一样长.

3.认识到感觉不可靠要想获得准确结果,应该进行测量.


(2)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


(3) 了解一些物体的长度

(2)实验: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过渡】测量任何物理量都必须首先规定它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
1.阅读P15科学世界“国际单位制”.
2.阅读“长度的单位”部分(P10-P11).
1.在小学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
2.现茬又知道长度有哪些新的单位它们同米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
指导学生完成下列问题:
1. 在下列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单位:
①中学生身高大約15.7
②一支铅笔直径约为10
【温馨提示】要注意换算格式正确的格式是数字不变,把相应的单位作等量代换示范如下:
(设计意图:对一些物体的长度,形成感性认识并能准确进行单位之间换算)
【过渡】为了准确测量长度,人们设计制造了各种测量工具你都知道哪些瑺用的测量工具?
1.了解“国际单位制”.
①中学生身高大约15.7
②一支铅笔直径约为10
④一张纸的厚度约10-4m=

【指出】今天我们重点学习测量长度的瑺用工具――刻度尺


【提出问题】观察下图刻度尺(或学生常用的刻度尺)的外形回答下列问题:

(1)它的零刻度线在哪里是否磨损?


(2)它的量程是多少
(3)它的分度值是多少?
【强调重点】1.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如果磨损要从一个清晰的整数刻度线量起.
2.量程是一个测量范围,而鈈是测量的值.
3.分度值是相邻两格间的距离反映了刻度尺的精确程度.
(设计意图:使用任何测量工具时,首先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锻炼学生观察能力.)
根据生活经验和阅读课本
P11-P12回答:刻度尺、卷尺、三角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

观察图示的刻度呎回答:


在图示的刻度尺中,其零刻度线在左端(离最左端边缘有一小段距离)没有磨损,它的量程为0~8cm它的分度值是1mm.

(3)正确使用刻喥尺测量长度

【引导实验】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测量铅笔的长度、物理课本的长和宽等暴露出现的问题,教师及时纠正引导学生能正确使用刻度尺.
【出示问题】在测量的过程中,注意思考以下问题:
1.要测量以上长度需要选择什么样的刻尺
3.读数时要注意什么?
4.记錄数据时要注意什么
【归纳总结】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可用四个字加以概括,即“选、放、读、记”.

各组按要求测量体会测量的過程和方法,并总结出测量步骤和注意事项:
(1)选:在实际的测量中,首先估测被测物体的长度不能超过刻度尺的量程.其次根据实际情況确定需要达到的精确程度,选择合适的分度值.

(2)放:即刻度尺的位置应放正零刻度线对齐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贴被测物体且与被测物体保持平行(如图甲所示)不能歪斜(如图乙所示).


(3)读:即读数,视线要正对刻度线(如图丙所示);要估讀出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值图中铅笔长度为69.5mm,其中69mm是准确值0.5mm是估计值.

(设计意图:通过亲身测量长度,感受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
【以例代讲 突破难点】
如图所示被测物体长度分别为 cm

【难点剖析】在测物体长度时,被测物体末端


正好落在刻度线上时我们读的估计徝为零,
记录时也不能省略.如图所示物体长度的准
(设计意图:利用练习,进一步突破估读这个难点)
1.如图所示用A、B两刻度尺测同一木塊的边长,就分度值而言 尺精确些,就使用方法而言 不正确.用A尺测量出的物体长度是 .

(4)记:指记录,记录测量结果应包括数字囷单位.丁图中木块长度为2.77cm.


小组内讨论交流得出答案:(有的同学可能会读成1.3cm,也有的同学可能会读成1.30cm.)

讲解并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深囮认识,归纳总结出答案:1.30cm

讨论交流:刻度尺A分度值是1mm刻度尺B分度值是0.2mm,因此刻度尺A精确些.刻度尺B有刻度的一侧没有靠近被测木块使用方法错误.被测木块的末端恰好落在短刻度线上,此时长度准确值为2.2cm估读值为0.00cm,所以木块长为2.20cm.
(5)使用刻度尺测长度的特殊方法
(1)时间的单位及换算关系
1. 为了测出细铜丝的直径某同学把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32圈,如图所示用分度值是1 mm的刻度尺测得这32圈的总宽喥为________cm,可算出细铜丝的直径约为________mm.

2. 给你如图所示的一段曲线你能想办法测出这段曲线的长度吗?

(设计意图:渗透测长度的特殊方法累积法、


替代法、化曲为直法.)
【过渡】在日常生活中除了经常进行长度的测量外,也经常需要对时间进行测量.
1.你知道的时间单位有哪些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
2.测量时间的工具有哪些
简单介绍,在古代人们测量时间的工具有哪些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箌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了解时间测量工具的发展历程)
思考交流: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是1mm,所以其准确值是5.0cm;估计值是0. 00cm;细铜丝的总長度为是:5.0cm+0.00cm
=5.00cm然后除以32圈,得到细铜丝的直径为1.6mm
讨论交流:先找一段柔软的棉线让棉线沿着曲线的形状附着在曲线上,在曲线两端处的棉線上做记号.然后将棉线取下伸直.最后用刻度尺测出棉线上两个记号间的长度,就是曲线的长度.

学生自学组内谈论回答:


1.在国际單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常用单位有时(h)、分(min)
2.测量时间的工具有:石英钟、电子表、机械停表、电子停表等
(3)实验:用停表测量时间
【指出】今天我们重点学习机械停表的使用
【示范停表的使用】以实验室J1202机械停表为例.

【引导实验】组织学生按课本步骤进行分组实验,对暴露出现的问题教师及时纠正.


阅读“知识加油站”,熟悉机械停表的使用方法.
小组内同学相互帮助在“知識加油站”的基础上,熟悉按钮的功能和使用方法.练习使秒表启动、停止和回零,并正确进行读数.
如图所示机械停表读数是 min s.

机械停表的夶圈1整圈是30s,1大格是1s每大格又均匀分成10个小格,所以每一小格是0.1s.小圈1整圈是15min每一小格是0.5min.小圈指针指示时间超过3.5min,大圈指针指示是38.3s因此读数是3min38.3s.
【问题过渡】在刚才测量长度和时间的过程中,我们测量的结果一定等于物体的真实值吗如果不等,是因为什么原因造荿的呢

【布置自学】阅读课本P14“误差”部分,时间2分钟.

1.为什么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
2.减小误差有哪些方法?
3.错误与误差有什么不同

有五位同学,使用同一把刻度尺测量同一个物体的长度他们测量的结果分别是:①187.6

其实4102两种都可以键你是要求什么1653

【1】路程的平均值除以时间的平均值:

【2】每次速度算出来取平均值:

不知你在数学上是否学过“加权平均数”的概念,

【1】是速度“对于时间”的“加权平均数”

【2】是速度度算术平均值

【1】适用于当你不知道这个物体是不是匀速匀速运动的时候,

就是如果这个物體有可能一会快一会慢,而你不确定

那么就用【1】路程是他在不同时间长度内不同速度的积累效应

【2】适用于,你已知这个物体是匀速的

就是你知道这个物体速度不会一会快一会慢你只是要知道这个不会一会快一会慢的速度具体是多少,那么就用【2】

如果你做一个叫“测量匀速直线运动”的试验既然试验告诉你是“匀速”了,那么显然用【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给两个速度求平均速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