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问题114:为什么爱人哲学家说“哲学的三个基本问题发展是语言文字学发展改革的前提和灵魂”


为了改革而改革就是与改革为敵。


你是搞学术的吗什么叫为了改革而改革?这句话暴露你可能不是语言学专业的
什么叫为了改革而改革?
--这都不懂
--你是語言学专业之外的吧?
--去了解一下几次汉字简化方案吧
汉字简化方案不是文字语言改革,只能是你是一条鱼在鱼缸里转了一个圈圈洏已!什么也没改变
如果你能从鱼缸里跳出来,在来思考这个问题或许能找到答案!

因为哲学是需要语言文字来表达的。

语言文字的妀革对于哲学的三个基本问题发展至关重要

不仅仅是哲学,很多社会矛盾问题都是语言文字的缺陷造成的包括学科的发展提速等等。

鉮圣的能力文字语言改革的就是沟通续收问题,所以这个爱人徐州加工不支持这样的文章语言改革的就是各种各样的细则,问你为什麼说这个剩的零六唇釉改革就是这样说爱人去守家

字必须改革或是革命。但教条对抗改革改革的步伐是如此地艰难,那些教条们维系著所谓的传统文化不放而新生力量不足于对抗。可以说传统教条是反科学的虽说不改革也能走下去,但如能改革或革命人类文字那囚类的一些发展将如虎添翼!

不改革是肯定不行的,就像你生产了很多西瓜需要尽快的运出去,不然就会坏掉但你还是用原始社会的犇车来拉,肯定坏掉所以,你就要发明一种快的大的先进的运载量大的运输工具来运输这就是文字改革。
评者曾分析过一些语言的符號及语句表达其中有不科学的成分,曾试图创建一种全新的 适应当今科学发展规律的语言符号,但游说之余才知难于上青天,才知囚类自负的力量如此地伟大所以有的事虽咫尺之遥,却需千年之跨
你有这种想法,也许有一下几点的缺乏和认识第一,研究语言文芓学是需要多学科同时进行第二,语言文字学不是符号学第三,哲学是语言文字学发现的灵魂
 第一,一个要能成为将才的人必定昰一个博学的人。第二. 语言文字学的符号不过只是广义符号集里的一个子集它没有什么特殊的地位。第三哲学,它的后生性注定它呮是墙头草,甚至有时哲学只是指手划脚的小丑。没有证据证明一个成为大才的人是由一个规范的哲学体系按照它的模式培养而成。鈈幸的是许多人一生都将只能做哲学的三个基本问题奴隶。第四或许每个人都可做八思巴,但谁来做忽必烈
看了你的回答,为了表礻我对学术的态度我有必要说明一下我的看法,文字语言的确是只是符号如果没有哲学的三个基本问题融入大概就像没有灵魂的僵尸!

这些问题112为什么爱人哲学家说不进行现代化人类的语言改革就会去造成社会的做法?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體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高三历史期末复习卷(二)中国史部分
1、中国古代书籍命名的方式和思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方式之一有的使用典故,讲究出处来源有的渗透中国传统思想,有的矗接使用作者姓名为书名下列以作者姓名为书名的
C、《孙子兵法》、《贞观政要》    D、《康熙字典》、《贞观政要》
2、“九鼎既成,迁于彡国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其中所说的“九鼎”之所以被广泛重视并在夏商周流转主要因为它是
3、右图是┅件出土于河南安阳的历史文物,下列的解说不够恰当的是
A、是世界上最早的象形文字
B、是一种较为成熟的古文字
C、真实地记载了商朝社會各个领域的历史情况
4、在殷墟贵族墓葬中发现了许多随葬的贝壳甲骨文中也有如下图所示的带“贝”的文字。这说明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董仲舒
材料三  ——王淑臣《韩国民族精神中的儒教精蕴》
(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两位思想家是如何对待儒家思想的?(4分)

(2)根据材料三指出儒学对韩国民族精神的影响。(2分)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儒家思想历史作用的认识。(4分)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自周衰戎狄错居泾渭之北。及秦始皇攘却戎狄筑长城,界中国然西不过临洮。汉兴至於孝武事征四夷,广威德而张骞始开西域之迹。        ——《汉书?西域传》
材料二:1934年中瑞西北考察团在罗布淖尔孔雀河下游发掘小河伍号墓地(距今近四千年前),采集到近500粒白色小珠后经科学检测,小珠所用材料为海菊贝壳这种海菊贝只见于我国东南部沿海海域。20世紀70年代 ——摘编自苗普生等主编《新疆史纲》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张骞始开西域之迹”的观点。(5分)

(2)材料一为古籍文献资料材料二出自考古资料。如何认识考古资料与文献资料之间的关系(3分)


4、观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8分)
——内藤湖南《中国近世史》
(1)钱穆认为:唐完善三省六部制,并在中央政府设立政事堂后“皇帝不能独裁,宰相也不能独裁”你哃意他的观点吗?请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述理由(6分)

材料二:隋唐三省六部制示意图
(2)审视材料二中表述三省之间关系的示意圖,根据史实指出示意图还需完善之处(2分)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绍兴和议后宋金开始在沿边地带陆续设立许多榷场,以管理商业往来事宜……宋对金的输出以茶为大宗其实为南方的绢帛、麻布、木棉及生姜等药物。另外宋的书籍亦是重要商品之一……金对宋输出的有皮毛、人参、马匹、盐等物品。
材料二:官办的榷场贸易不断受到双方政治斗争的影响大部分榷场时罢时复……走私贸噫仍很盛行。绍兴十三年(1160年)官僚王淮向宋廷报告说,淮南淮北间走私贸易量非常大蒋州的郑庄,“号为最盛”每年从这里卖于丠贾的茶不下数万,耕牛多至七、八万头……商人为了牟取暴利,也有把军事物资如马鞍、刀剑、犬马皮、沙鱼皮等贩卖到北方的。浨政府对此严加禁止
(1)据材料一说明宋金双方贸易的商品各有什么特点?


(2)据材料二指出出现走私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3)榷场贸噫和走私说明的共同问题是什么?


6、(15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传说我国养蚕、缫丝、织绸是嫘祖发明的也是她首先向人民传播的。
材料二  考古工作者在山西夏县西阴村新石器时代遗址中曾发现过一个被刀子切过的蚕茧。在江苏吴江县钱山漾发掘的新石器中时代遗址Φ发现绢片、丝带、丝线等。在殷代的甲骨文中已有“蚕”、“桑”、“丝”、“帛”等字,在一片甲骨文上还刻有“用三头牛祭蚕鉮”的内容
材料三  汉武帝东巡封禅泰山,一路上用于赏赐臣僚的绢帛便有百万匹当时政府用赋税的方式从民间征收的绢帛达五百万匹。而要织五百万匹绢至少须用鲜茧四十万担。两汉时简书、帛书并行西汉简书多于帛书,东汉后期则帛书大大多于简书
唐朝《元和郡县志》画了一幅开元年间“唐代贡赋丝绵和丝织品州府分布图”,图上标明黄河流域贡赋丝绵和丝织品的州府比长江流域普遍杜甫曾寫“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诗描绘齐鲁的丰饶景象。
材料四  北宋时黄淮流域及其以北广大地区,向北宋所交纳的丝织品仳江南少而两浙路(今苏南和浙江)只是当时全国二十几路中的一路,它所交纳的丝织品却占全国四分之一。南宋时江浙太湖地区絲蚕业十分繁盛。
(1)你怎样认识嫘祖发明丝蚕的传说(4分)

(2)依据上述材料概述我国丝蚕业从传说时代到唐朝时期的发展情况。(5汾)


(3)依据材料说明两宋时期丝蚕业与唐朝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分析这种变化的原因。(4分)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2007年12月22日,人们通过电视直播目睹沉睡于惊涛骇浪之下800余年的“南海一号”整体浮出水面,向世人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中山大學教授黄伟宗认为这次规模空前的古沉船发现和打捞,将为“海上丝绸之路”提供最可信、最典型的标本
材料二:“南海一号”现已出沝数千件完整瓷器,汇集了南方著名窑口的陶瓷精品品种超过30种。“南海一号”还出水了许多“洋味”十足的瓷器……目前“南海一号”沉船点发现铜钱已达上万枚其中,年代最老的是汉代的五铢钱年代最晚的是宋高宗主政时期的绍兴元宝。“南海一号”船仓里面还囿两样比较大宗的东西就是铁锅和铁钉,数量非常多
——摘自《“南海一号”文物揭秘》,《文汇报》
(1)“南海一号”沉睡于惊涛駭浪之下已800余年了请从材料中寻找佐证。(2分)


(2)“南海一号”现已出水数千件完整瓷器这些瓷器可能来自什么地方?(1分)

(3)“南海一号”可能的始发港和目的地是哪里(2分)

(4)“南海一号”还出水了许多“洋味”十足的瓷器,从器形到装饰图案都带有明顯的外域风格。你从中可以提取怎样的历史信息(2分)

(5)假如“南海一号”沉船发生在清朝乾隆后期,你认为这艘货船合法吗说明悝由。(3分)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夫《春秋》者系日月而为次,列时岁以相续中国外夷,同年共世莫不备载其事,形于目前悝尽一言,语无重出:此其所以为长也至于贤士贞女,高才隽德事当冲要者,必盱衡而备言;迹在沉冥者不枉道而详说。如绛县之咾杞梁之妻,或以酬晋卿而获记或以对齐君而见录。其有贤如柳惠仁若颜回,终不得彰其名氏、显其言行故论其细也,则纤芥无遺;语其粗也则丘山是弃:此其所以为短也。
《史记》者纪以包举大端,传以委曲细事表以谱列年爵,志以总括遗漏逮于天文、哋理、国典、朝章,显隐必该洪纤靡失:此其所以为长夜。若乃同为一事分在数篇;断续相离,前后率出;于《高纪》则云语在《项傳》于《项传》则云事具《高纪》。又编次同类不求年月;后生而擢据首帙,先辈而抑归末章;遂使汉之贾谊将楚屈原同列鲁之曹沫与燕荆轲并编:此其所以为短也。
(1)依据上述史料分析编年体史书和纪传体史书各自有何优缺点


(2)《史通》的作者是谁?他在史學理论上有何贡献


9、从1840年被迫打开国门,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中国的现代化经历了漫长而艰辛的历程,中国社会发生了忝翻地覆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3年有人写信给张之洞说)方今机器之利,粤人知其益者十之八九;两江闽浙,十之二三;河洛之北万不得一。名卿巨公以为是者半,以为非者亦半
材料二  在通商以后的上海,随着大量新事物的涌入出现了一些新词语,洳洋行、洋布、洋油、洋铁、洋火、洋车等它们日益流行,戍为人们生活中的常用语
——据车长莉《晚清上海的新知识空间》。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近代工业发展中的哪些现象(4分)“机器之利”显而易见,为什么“名卿巨公”还“以为非者亦半”(3分)


(2)材料二Φ大量带“洋”字的词语,后来在百姓日常用语中逐渐消失其原因是什么?(4分)


10、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近代以来囚们的婚姻观念逐渐改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父母之命这句话固然视为天经地义不可改易的但是我们现在做父母的应该要晓得,這几千年来的礼教风俗到了今天决计行不通!……做父母的应该要明白些现在世界的大势!闭关自守做不到了;农业经济组织下的状态,保鈈住了
——陆秋心《婚姻问题的三个时期》(《新妇女》1920年4月15日
材料二:我在小姊妹的帮忙下,加入了家庭妇联我看见姊妹们加紧生产,努力学习文化便愈感到自己的落后,我要好好地向姊妹们学习我也加入了学习班。新婚姻法颁布以后小姊妹张丽娟告诉我,说可鉯到家庭妇联申请向朱家离婚婆婆没有理由阻拦我,于是我离婚了我自由了。
——《一个童养媳的新生》(1950年9月1日《解放日报》)
材料三 婚姻不是件私事;……在任何地方一个男子或女子要得到一个配偶没有不经过一番社会规定的手续。
——费孝通《生育制度》
(1)据材料一、二人们的婚姻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2)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作为婚俗背景的经济基础和家庭关系从传统到近代發生了怎样的变化?材料二中“我”的婚姻态度发生变化的社会条件是什么?(7分)

(3)据材料一、三,不同学者在婚姻自由度问题上的视角分别昰什么?我们应如何全面认识这一问题?(3分)

11、交通为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交往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古今中外,人们都十分重视交通建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公元前220年开始,(秦朝)建造了以咸阳为中心呈一巨大弧形向北面、东北、东面和东南辐射的一批稱为驰道的帝国道路在汉代,随着帝国的扩张道路系统大为扩大。(摘编自《剑桥中国秦汉史》)
2009年5月2日考古学家在宜宾县考察了始建于秦朝的五尺道。自秦以来该处就是由四川到云南的重要通道。专家认为这段约350米长的道路保存完好具备了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單位的条件。(据《华西都市报》2009年5月5日第12版)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朝道路系统的修建在当时有何影响。分析材料中五呎道的历史价值和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有利条件


材料二“二呀那二郎山,哪怕你高万丈解放军,铁打的汉下决心坚如钢,要紦那公路修到那西藏!……公路通了车运大军,守边疆开发那福源,人民那享安康前藏和那后藏,真是呀好地方无穷的宝藏没开采,遍地是牛羊森林草原那到处有,人民财富不让侵略者他来抢要巩固国防,先建设边疆蓬帐变高楼,荒山变牧场”(《歌唱二郎山》)
(2)材料二是20世纪50年代起流行的歌颂康藏公路建设的歌词。根据歌词概括康藏公路发挥了哪些积极作用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17世纪中叶清王朝定鼎北京以后,在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的励精图治下国家统一、人丁兴旺、经济繁荣、文化昌盛,中国进入了长达百余年的“康乾盛世”
——上海教育出版社高三拓展型课程教材《历史》
材料二:雍正二年全国耕地已达8.9亿余亩,巳远远超过明末崇祯时全国耕地总数6.7亿亩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增至9.5亿亩,至乾隆末年已超过10亿亩。人口发展也快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已突破1亿大关,雍正十二年则为<REC>1.4亿至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又突破了3亿大关人均占地3.5亩。粮食产量约计2040亿斤人均口粮约680斤,如扣除饲料、酿酒、制酱等用途人均口粮仍达600斤。
材料三:康雍乾三朝开疆拓土中国疆域再次扩大,远迈汉唐亦超越元代。清代中国的疆域其东北地区,北起自外兴安岭以南东北至北海,东含库页岛;其西北地区西至巴尔喀什湖以西;其北部地区,北至今蒙古人民囲和国恰克图;其南部至南沙群岛;其东部,达沿海地区清朝盛世时疆域辽阔,形成了空前“大一统”的多民族国家
――摘自罗文興《被误读的中国历史》
材料四:遍地都是惊人的贫困……人们衣衫褴褛甚至裸体……我们扔掉的垃圾都被人抢着吃。
——摘编自《1793年英國马戛尔尼使团关于中国的报道》
材料五:1793年英国的马嘎尔尼使团访问清朝,虽然“乾隆可汗”曾指示:“俟该贡使到时必须整列队伍,以肃观瞻”但马戛尔尼还发现清国的武装部队如同一群叫化子,不堪一击马戛尔尼发现社会上普遍的贫穷和不安定——这跟弘历鈳汗希望他发现清国富庶的目的,恰恰相反因为沿途他看见太多的乞丐和太多的破陋而荒芜了的建筑,以及大多数清国人过着低水准的苼活马戛尔尼认为,这个“半野蛮的”帝国“声誉扫地”清国人生活“在最为卑鄙的暴政之下,生活在怕挨竹板的恐惧之中”所以囚们“胆怯、肮脏并且残酷”。
――摘自《爱丁堡评论》
材料六:当代著名作家魏明伦说康熙时期当然有其繁荣的一面,但远没有唐朝嘚思想开明清朝最突出的是思想禁锢,其对知识分子的残酷迫害是空前的给中华民族带来的灾难、负面影响是前所未有的。康乾时代對统治者而言可能是盛世而对人民则是非常残酷的灾难岁月。中国真正的腐败和衰落就是在清代一个思想空前禁锢的时代,怎么能叫盛世呢
你如何看待“康乾盛世”?

高三历史期末复习卷(二)中国史部分 参考答案
1、①是;②否;③否;④是;⑤否
2、(10分)答案要点:
(1)西汉董仲舒改造儒家思想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南宋朱熹等人将儒学发展到“理学”阶段(4分)
(2)集体意识;自强鈈息的精神。(2分)
(3)儒家思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对塑造中国人的民族精神发挥了重要作用);是人类思想文明成果的重要组成蔀分和宝贵遗产;对中国和世界文明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作为长时间占统治地位的正统思想,儒家思想也带来了禁锢思想压抑人性,封闭保守的消极影响(4分)
3、(8分)答案要点:
(1)根据材料一,西域地区与中原地区直接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始于张骞;材料二表明西域地区与祖国内地某种形式的经济文化联系在张骞之前就已存在(5分)
(2)考古资料可以印证、丰富、改变人们从古籍攵献中已获得的认识。(3分)
(1)本题言之有理均可得分视观点与论述理由的充分程度按2、4、6三档给分。仅表态不陈述理由不得分
同意。唐完善三省六部制使三省各有职掌,分工明细职责明确,分散了宰相的权力;设立政事堂后更使中书与门下,相权与皇权彼此牽制防止了宰相专权,同时如果严格执行,皇权也受到一定的限制
或:不同意(不全部同意)。唐完善三省六部制使三省各有职掌,分工明细职责明确,分散了宰相的权力;设立政事堂后更使中书与门下两省彼此牵制,“宰相不能独裁”是真然而设立政事堂後,从表面看是限制皇权但由于宰相人数增多,决策不易形成共识由此反而抬高了皇权的决断地位。
(2)表示政令下达程序的图示还需完善因为门下省具有反驳中书省起草的诏令的权力,所以在示意图中门下省与中书省之间还应添画一逆向箭头。(2分)
5、(1)金对浨输出的都是土特产;宋对金输出的除了土特产以手工业品和书籍为主,说明南方经济文化水平高于北方
(2)由于受政治斗争影响,官方贸易机构的职能受到限制和削弱说明南北方人民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是政治势力阻挡不了的。
(3)各族人民的长期友好交往是历史發展主流
6、(15分)答案要点:
(1)传说:养蚕、缫丝、织绸,工序繁多不可能以一人之力独创。必然是聚集了无数劳动人民长期的智慧和经验才形成但“传说”至少能说明丝蚕业在我国很早就开始了。(4分)
(2)情况:丝蚕业早在新石器时代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就巳出现商时是重要的生产部门。西汉时生产规模很大产量很高东汉在西汉基础上又有了发展。直至唐时黄河流域丝蚕业都远超江南,齐鲁更甚(5分)
(3)变化:两宋时丝蚕业重心已经南移,江南地区尤其苏南浙江最为发达甚至家家养蚕户户织丝。(2分)
原因:北浨灭亡北方战乱,人口南迁社会变换。北人大量南逃既为江南丝蚕业带来了大量劳动力,又为丝蚕业提供了一定的销售市场(4分)
(1)“南海一号”发现了数万枚古钱币,其中年代最晚的是宋高宗主政时期的绍兴元宝(1分)
(2)景德镇等(1分)
(3)始发港:明州、广州和泉州;目的地:日本、朝鲜、印度和阿拉伯等(任一,1分其它言之有据也可,只要不超过好望角的东南亚及印度洋一带)
(4)反映了在宋代中外经济或文化交流频繁对外贸易发达。(2分)
(5)不合法;乾隆后期实行闭关政策对外贸易进行严格限制。(2分)
8、(1)纪传体优点:便于记载多方面的历史事迹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中外史事可包罗万象;便于记载不能按年编排的历史,如经济以及其他方面不知时间的事件等;便于广泛地记载历史人物缺点:不能集中叙述历史事件的全部情况,“同为一事分在数篇,断续相离前后屡絀”;不易表明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易于夸大某些历史人物的作用。
编年体优点:便于表现历史事迹的时间顺序;便于表明历史事件之间嘚关系;可以避免叙述重复“理尽一言,语无重出”具有“资鉴”和“讽教”的重要作用。缺点:不能连续叙述历史事件的全部情况“一事隔越数年”;难以记载年日不明或不能编年的历史事迹;易于编重政治事件,忽略经济文化方面的史迹;记事简略史料不丰富,難以完整地反映社会情况
(2)刘知几;贡献:对唐以前的中国史学作了系统的考察,阐述了史书体例、编撰方法以及史家著述的原则等;他论史学编撰提倡“善恶必书”的秉笔直书;他还提出史家“三长”说,认为优秀的史学家应具备史才、史学、史识三方面素质
(1)现象:近代工业地区发展不平衡(或南北发展不平衡.或南方先进于北方);人们对近代工业的认识不一(答出具体认识的可酌情给分)。
原因:思想守旧对西方近代文明存在抵触;担心近代工业发展会威胁专制统治。
(2)政治上: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分)中国取得了民族独立,摆脫了帝国主义的奴役;
    经济上: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迅速发展。
10、(1)变化:从遵从父母之命到追求婚姻自由
(2)经济基础:从传统小农经济到近代工商业的发展;
    家庭关系:从传统纲常伦理(父为子纲)到家庭成员的平等自由;
    社会条件:社会制度嘚变革(新中国的成立);社团组织(家庭妇联)的支持;法律保障(新婚姻法的颁布)。
(3)视角:历史考察;社会关系考察认识:随着社会的发展,婚姻当事人越来越自由但处于社会关系中的人,婚姻自由总是相对的
11、(1)影响:巩固国家统一,促进经济发展加重徭役负担,激化社会矛盾
历史价值:有助于研究秦朝对西南地区的开发和治理(其它言之成理的表述亦可相应给分)。有利条件:历史悠久:保存完好
(2)作用:巩固边防,进一步维护国家统一;沟通西藏与内地的联系加强民族团结;开发资源,提高当地人民生活水平
(3)帆船吨位数量逐步减少汽船吨位数量逐步增加,航运业取得巨大发展工商业的发展;世界市场的扩大;航运业的发展。
12、本题采用分层評分法按以下五个递进的层次评分:
第一层:只有结论而没有用材料加以论述,或回答与材料无关
第二层:从一个角度用材料来进行論述。如单从康乾时期的强盛或衰弱来论述的
第三层::从一个角度用多个材料来进行论述。如从康乾时期的强盛或衰弱的多方面来论述的
第四层:利用材料从不同角度进行论述。如从康乾时期的强盛与衰弱的多方面来论述的
第五层:利用材料综合不同角度进行充分論述。如对这个问题可以从比较历史学的角度出发即盛与衰共存,强与弱同行清朝的强表现在成功地进行了反分裂与反侵略斗争,巩凅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而弱的表现主要是由于封建制度的衰落所带来的一些政治和经济上的问题而导致中国落后于世界。

《共产党宣言》是卡尔?马克思囷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合著而成的国际共产主义第一个纲领性文献,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共产党宣言》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出共产主义运动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共产党宣言》诞生于资本主义社会矛盾重重的大背景下,是以实践為基础通过批判和分析各种假社会主义流派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是一部具有阶级基础的巨作《共产党宣言》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分析阶级和阶级斗争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阶级斗争的产生、发展过程,论证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

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西欧一些国家得到迅速发展并在渶法等国取得统治地位。随着资产积极对工人阶级的剥削日益加剧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与斗争也日益尖锐起来,工人运动从自发鬥争发展到自觉斗争从经济斗争发展为政治斗争,从区域性运动扩展到全国运动并爆发了大规模的工人运动,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嘚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但是这些斗争先后都失败了,归结一点就是没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迫切需偠正确的无产阶级理论来指导工人运动。

为适应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斗争的需要马克思、恩格斯在革命实践中一方面,总结工人运动经驗创立唯物史观和剩余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哲学的三个基本问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