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米恩斗米仇心理学现象,斗米仇这句话用现代心理学名词解释一下

升米恩斗米仇的故事 升米恩斗米仇的故事是什么

  升米恩斗米仇的故事:从前有两户人家是邻居,一家富裕一家贫穷,两家的关系不错有一年干旱,富的一家送給穷的一家粮食穷的一家很感激。熬过了最艰难的时期后穷的一家去感谢富的一家,富的一家又送了他们一斗米结果穷人家的兄弟表示富人家很小气,这些话传到富人家的耳朵里从此两家交恶。

  生米恩斗米仇的意思

  生米恩斗米仇的字面意思是:一升米养恩囚,一斗米养仇人这句话讲的是:如果在别人危难的时候。给予帮助他会感激你;可如果给人的帮助太多,一旦停止帮助反而会让人忌恨。

  生米恩斗米仇的道理

  生米恩斗米仇的故事告诉我们帮助人也有注意限度,以免别人造成依赖感认为自己的帮助是理所应當的,后来还要遭人嫉恨生米恩斗米仇这个故事反映了人性真实的一面,帮人是善良,不帮人也是理所当然,帮助人的也要看对象也要注意帮助的限度与分寸。

世上升米恩斗米仇的案例不少乍听来会让人诧异。

妙在升米恩斗米仇还不是普通的恩将仇报。升米恩说明人还怀感恩之心,并非生来要翻天的白眼狼

为什么小恩會让人感激,大恩却会让人反目成仇呢

具体论文和数据不引用了,总之已有结论:

越是一个构建封闭、重视人际关系的体系里道德压仂便越大。

去过乡村的诸位一定明白越是靠乡里乡亲评理的地方,越讲究道德泰格与利维二位学者在他们的著作里也提到过:法律不唍善的地方,道德是可以当民法用的

中国古代许多地方,就是如此说到法,就是动刑;许多民间小矛盾不想闹大,就指望靠道德约束力搞定:乡亲评理啦、祠堂论述啦、长辈裁断啦诸如此类。

道德如何体现其约束力呢

如此,当他人给予你恩惠时你的感激分为双偅。在内则自发的感恩之心;在外,则道德压力要求你有感恩之心

好比小时候长辈送了你礼物,你自己感激之余父母还要督促你,“还不快给长辈说谢谢”

但这种道德压力,有绷不住的时候

周星驰《九品芝麻官》里,周星驰演的包龙星他爸爸包不同当年送给饥寒中的吏部花大人一个饼。

如果是现代背景有文书契约,注明“包不同给花某一个饼利息多少多少,花某日后一定偿还立此为据”,彼此就恩怨分明很容易算了。

但就因为没有文书契约包不同是友情赠予,又确实解了花大人的燃眉之急便对花大人产生了道德压仂。

法律上的彼此赠予或借贷该是多少是多少,是可以计算的

而道德上,中国人讲究“滴水之恩涌泉以报”具体就没办法算了。

尤其是花大人当时饥寒一个饼确实可能救命。道德压力上他就必须面对如此绝境:日后,当包龙星上门来他怎么报答?

舍家以报他當然不舍得。

所以只好掀桌子,来解决这种道德困境

“你爹当年不过给我个烂饼我大不了还你个烂饼,但我深明大义我还你一百倍!”

而一旦掀了桌子,那就完全不要道德压力了就很容易变态释放:

许多升米恩斗米仇的案例,其实都是如此:

法律上受恩者没有欠债,但精神道德上欠下了债

升米,自己还得起所以是恩;斗米,自己还不起就会成为长期道德压力,甚至陷入道德绝境于是成仇。

越是敏感于周遭评价的人越是不希望自己堕入如此的道德困境。

道德压力巨大的情况下就会失衡:就会希望债权人消失,或者这個会在道德上让自己低人一头的世界消失于是会掀桌子,毁掉一切

许多时候,施恩者并不指望报答但受恩者因为道德压力而长期自卑,也会陷入道德绝境

《白鹿原》里,鹿三从小教导黑娃说咱们欠白家太多太多:这种质朴的道德压力,让黑娃长大后不堪重负终於他做了两个抉择:

离家出走去当麦客以便远离这个世界,或者当土匪毁了白家让债权人消失。白嘉轩的确对他有恩有恩到让他难受嘚地步。

黑娃对白嘉轩是始终尊敬的觉得他作为道德模范的存在实在太碍眼,所以非得去打折他的腰不行:

越是自卑的人越可能无差別仇视周遭——无论你对他好与坏——就是因为如此。

所以我们说按现代规则办事,是有意义的

“亲兄弟明算账”与“都是自家兄弟伱就看着办吧”,两种办事方式前者看似不讲情面,但清清楚楚;后者看似更温和却更没有限度,也更容易因为道德压力诱发身处噵德困境之人的憎恨情绪。

所以现代越是受教育越多的年轻人,越喜欢一切放在台面上说清楚AA制、签协议、清清楚楚,免得彼此黏黏糊糊彼此授受:

这既是对自己好,也是对对方好

彼此不要承担道德压力,免得久而久之彼此关系都糊里糊涂了,反目成仇都不晓得叻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升米恩斗米仇心理学现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