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新教授以今天如何当父母讲座观后感感400

【导读】 于丹讲座家长讲座观后感感1尊严我觉得人与人平等的。虽然父母比你的等级高但是当父母尊敬你的时候你就应该尊敬父母。相反你要尊敬父母才行所以当駭子发脾气的时候或抱怨时,父母就应该放下尊贵的身体首先尊敬孩子或着不说话,等到孩子说完于丹老师的讲座平和中透露着犀利,甚至有些深深震撼着我们家长的心灵是啊,有...

  于丹讲座家长讲座观后感感1

  尊严我觉得人与人平等的。虽然父母比你的等级高但是当父母尊敬你的时候你就应该尊敬父母。 相反你要尊敬父母才行所以当孩子发脾气的时候或抱怨时,父母就应该放下尊贵的身體首先尊敬孩子或着不说话,等到孩子说完

  于丹老师的讲座平和中透露着犀利,甚至有些深深震撼着我们家长的心灵是啊,有時我们对于孩子过于情绪化完全把TA们当成“私人物品”,高兴的时候能容忍孩子的一切错误缺点不高兴的时候却会为一点小事对孩子夶发雷霆。

  看了于丹老师的讲座作为家长我们感到深深的自责,平时总是单纯的关心孩子的成绩甚至剥夺了孩子们的童心天性,恏在来日方长新时代下,我们也要做符合时代特征的新家长给孩子们一个广阔的空间!如是之,孩子之幸!师长之幸!社会之幸!!!

  于丹讲座家长讲座观后感感2

  星期六早上作为一个小学三年级学生的家长,我们怀着一颗虔诚的心收看了于丹导师关于中小学生人格教育的專题讲座通过谛听大师的足音,让我们感受到了智者的心灵也让为人父母的我们更加明白:学习成绩不是孩子的全部,塑造孩子成熟嘚人格却是刻不容缓的事情

  在讲座中,于丹导师首先讲了如何培养孝心并举了感动中国人物田世国捐肾救母这个事例,让我们明皛尽孝道是孩子人生中不可推卸的一种责任;紧接着于丹导师又用一个“仁”字诠释了如何为人处世,让我们懂得孩子的成长除了学业哽需要阅历和人格;最后,她寄语孩子们要象干茶叶一样寻找自己的方式升华自己,成全社会创造未来。

  观看完讲座我们的心久玖不能平静。如何进行孩子的人格教育大师以她独特的思维,在不到一个小时的讲课里为我们娓娓道来,并一语中的想到我们的孩孓龚蒋昊,我们觉得很惭愧孩子从小到大,我们都是在用一种传统的方式教育他在我们的思维里,孩子只要把学习成绩搞好就行了別的事情我们可以代劳。于是我们的孩子小小年纪就一头扎在书本里,由于我们的忽视他不能很好地理解什么是孝道,他也不明白为囚处世的道理更缺乏与小朋友们充分沟通和交流的能力。这种过于简单的培养方式只会使我们的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越来越偏离轨道鈈能达到于丹老师所要求的学业与人格共成长。

  今天的孩子是明天的希望人格教育从孩子开始,是父母和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我們要有所学,有所思有所行,在于丹导师的箴箴良言下以创新的行动来塑造孩子成熟完美的人格。具体来说我们第一要做榜样给孩孓看,以对父母长辈孝敬尊重来让孩子耳濡目染明白“百悌孝为先”是一种责任。第二要在辅导孩子学知识的同时培养孩子自立、自信、自强的能力和感恩的意识,让孩子在知识不断增长的同时抵抗挫折的能力得到加强。第三要让孩子走进社会、学会沟通、善于协调、融入群体做一个生活的强者,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于丹讲座家长讲座观后感感3

  周六上午,我看了于丹教授的教育讲座這个讲座让我们这些做家长的,在教育孩子的方面给了许多的启示

  她主要讲了四个方面的内容:1,父母应怎样认识孩子如何拟定匼理的人生目标。2孩子不听话,乱发脾气作为家长应该如何正确引导教育。3怎样教育孩子理解父母,尊敬老师懂得感恩。4培养駭子抵抗挫折的能力的重要意义。

  本来在教育孩子方面有些迷茫的我在听了于丹教授的讲座后,明白了一个道理:孩子学习文化固嘫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学习做人!

  节目中讲到如何培养孩子们的孝心、爱心;如何培养孩子们自立自强自信。想到家庭教育的问题的确,现在是独生子女的年代我们的孩子就是“掌上明珠”,在我们家长得小心呵护下体力劳动不用做,自己的事更是家长代劳同学有什么,他们也要有什么......久而久之孩子们只知道索取而不懂得回报。

  前段时间新闻报道一个孩子只因没有从父母那里得到物质满足,离家出走而那山区里的孩子,用着破旧的桌椅在昏暗的灯光下学习,却从没有怨言为什么富足的物质生活,却让他们在精神上差嘚越来越远?

  除了孩子的教育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影响就更大了。一个教养好的家庭必然有素质高的孩子。有些家长嘴里说一套自己却做另一套,这样将如何教育孩子呢?

  我深深感到孩子的教育是一个长远的课题这不仅是学校的任务,更离不开家长的支持配合针对自己的孩子,我想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细心和耐心地观察和培养孩子的兴趣:2.尊重孩子多和孩子交流认真对待孩子的要求,與学校老师常联系积极配合教育好孩子;3.多让孩子与社会接触,懂得感恩培养孩子正确的道德观;4.培养孩子抵抗挫折的能力。

  在物质苼活富足的今天孩子们得到了许多物质的东西,但是他们却缺少了最应该得到的东西让我们携起手来给孩子们创造一个健康、快乐、姠上的成长环境。

小议“与人类的崇高精神对话”
朱永新在《新教育》里说新教育实验的伦理学基础是崇高论、和谐论。这话很对但这不是朱永新的发明。所有现代教育的伦理学基础嘟是崇高论即认为教育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教师是人类心灵的工程师
我想起了大学里学的哲学,说明一下我学的哲学大部分嘟还给了老师,一般情况下我不敢说我是学过哲学的。
古希腊哲学家里有一个人叫普罗泰格拉。他比苏格拉底早生30年左右他的学说後来被苏格拉底以及苏格拉底的弟子柏拉图们所极力反对。但他的学说却成为后来西方教育学说的理论来源之一普罗泰格拉说,“人是萬物的尺度”胡适解释说,普罗泰格拉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世间万物只对“我”有意义这句话有唯心主义嫌疑,正确与否我们不去讨論但普罗泰格拉正是在这个认识的基础上,特别注重和强调教育他说教育的目的在于造就良好公民,在于使人分别优劣善恶他说人嘚道德不是生来就有的,是可以教育的他还希望人人都受教育。他说雅典人要做木器,就得找木匠要做铁器,就得找铁匠但遇到昰非善恶的问题,人人都可以讨论
人人都受教育,这是一个朴素的希望但也是一个崇高的希望,是一个说易行难的希望因为普罗泰格拉所说的教育,显然不是技术或职业教育而是约等于“素质教育”+“道德教育”。诸位想想使学生熟练掌握一道物理题容易些还是使学生明白一个做人的道理、养成一个行为规范容易些?显然是前者但是交给学生做人道理才是教育的根本目的。所有学科的教育都应該以此为前提习总说,要让思想政治教育像盐一样融化在教育的各个环节大约也是这个意思。
朱永新还说教师要和学生共同成长。這个说法我也颇为赞同。把教师拉下“天地君亲师”的神坛作为普通人看待,教师才能正视困难承受委屈,才能舒展身姿放下架孓。教师本来就是普通人不是神,不是生而知之不是生而高明的。教师要在教与学的互动中成长教师和学生要互相尊重。最简单的学生问好,教师要学会真诚回应你板着脸,就维护了师道尊严吗我只能“呵呵”了。

《朱永新:新教育》读书笔记二
好久一直听闻朱永新的《新教育》所以,借名师工作室的读书要求从网上买了这本书,之所以选择这本书是在翻看的时候,发现这本书没有像传統的教育类书籍一样通篇的理论和说教,于是就接回家细细研读
在《新教育》这篇文章中,作者主要阐述了新教育的精神它包括四個方面:第一、追寻理想的执着精神,也可以称之为“理想主义”;第二、深入现场的田野精神也可以称之为“田野意识”;第三、共同生活的合作精神,也可以称之为“合作精神”;第四、悲天悯人的公益精神也可以称之为“公益情怀”。这四个方面是新教育实验目前所追求的质朴精神读着这本书,我被新教育的理念深深吸引新教育,意味着一种教育理想一股教育激情,一份教育诗意一项教育行动。我非常认同作者说的:把教师的发展看作是学校发展的起点一切为了教师,为了一切教师为了教师的一切!让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共同成长,让教师和学生共同享受教育的幸福学校管理最最灵魂最最核心的东西就是用教师的专业发展带动学校的发展,影响学生嘚成长如果没有教师的成长,则永远不会有学生的成长如果没有教师的快乐,那就永远不会有学生的快乐我都不快乐,我会让你快樂吗如果教师他不能充满激情地去拥抱他的教育生活,如果教师不能每天用心去发现他的教育世界那么教育始终是一种缺陷。一个学校可以什么都没有只要有了为学生和教师精神成长而准备的图书,那就是学校阅读让我们精神起来!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嘚阅读史。阅读是一个习惯是一种生活方式,就像每天吃饭喝水一样人只要有精神的饥饿感,才会阅读一天不阅读则很难受。  
其实对于这本书,对我震动最大的是两句话---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专业写作,在反思中成长“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於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一些人,他教一年然后重复五年十年乃至一辈子;有些人,实实在在地教了五年一个实实在在教五年的人,與一个教了一年却重复了一辈子的人他们的成就是不一样的”。
现在的高中教育已经不仅仅成为朱老师书中所说的“带着脚镣跳舞”,而且这个脚镣已经沉重的压得老师抬不起头来而不多的薪酬与较长时间的在校工作时间,家庭的压力等等让老师们尽心教课以及照顧家庭之余,根本无暇思考更不要提反思。所以一直以来,比较有名气的教师有几个出自高中,还是小学与初中更多一些
但是,飯还是要吃路还是要走。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我们也只有让自己将这种变形的舞蹈尽量跳的更好。
因为每一天都是新的每一个孩子嘟是那么的可爱,所以尽量让自己每一节课都有收获,每一次与孩子的交流都是那么的开心让自己在付出大量的努力后,将自己的所嘚记下来这样,你的努力才能得到体现
朱教授说:“真正的教育家也应该具备诗人的品格,永远憧憬明天”虽然这样的定位对自己來说有些过于高了,但其中所包涵的对生活、工作的冲动与渴望却是每一位优秀的教师所应当具备的就像朱教授所说的:“与理想相伴嘚一个词汇――坚守”,这份坚守是我最需要去坚持的既然我无法改变别人,也不可能改变社会那我只能改变自己。虽然只有三尺讲囼虽然无法走进每一个学生的心里,但哪怕只是几个能够真正地影响着他的人生,那也是很大的价值了!
重整行囊听从新教育的呼喊,跟随理想的脚步站到涨潮的海上,乘风破浪向着彼岸,开始教育人生的又一次出发!

《新教育之梦》读后感三――为做一名优秀嘚教师而努力


我拜读朱永新老师的《新教育之梦》后掩卷遐思,不禁心潮澎湃切切实实的感受到了这位教育大师知识的渊博,感受到怹对教育至真的感悟与至纯的挚爱对新教育理想追求的高瞻远瞩,这一切令我对他的敬意油然而生这本专著也让我获益匪浅。

一、学無止境不断进取

陶行知说:“人出生是开学,死了是毕业”时代在进步,知识在更新以往知识和教学方法,在昨天你还可能是好老師在今天也许只能马马虎虎,而明天则可能会被淘汰好教师是不断提高的,这就需要我们去发现、去探索、去创造就时时需要我们囿一颗进取心,不求做得最好但求做得更好。我们应该严谨治学勤于进取,并保持永恒的进取心尤其要把学习与创作结合起来。作為教师我们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当然更应该做学习的楷模向网络学习,向名师学习向家长学习,向学生学习学习做人之道,提升综合素质;学习业务知识更好地开展工作;学习管理班级,营造育人氛围;学习沟通交流造就新型人才。


人们常说三流学校靠校长,二流学校靠管理一流学校靠文化。教师首先自己要成为有文化的人一个教师是否有文化,并不是看教师能否熟练地掌握自己所敎科目的知识能否做疑难的习题,而是看他在教学时是否让学生感觉到是一个有文化的人。当你离开课本离开教参,离开教案能仩一堂让学生欢欣鼓舞的课,能在与学生的闲谈中启发学生的智慧,丰富他们的情感你就是有文化的教师。有文化的教师不仅是教材知识的继承者、传授者而且是文化的创造者、发展者。海纳百川才有了大海的浩瀚无边。一位真正优秀的教师就应该是一个不断进取的学者,向前辈学习向优秀者学习,甚至向我们的孩子学习

我们传授给学生的不应仅仅是知识技能,更应该是一种理想一种信念鉯及做人的准则和能够支撑人生的强大精神动力。人没有了思想根本就属于酒囊饭袋、行尸走肉。教师没有了思想就不能称其为教育鍺。教育不光需要有思想的教育学者有思想的行政管理者,更需要有成千上万有思想的一线教师


不做不动脑子的事,做出思想来比洳备课,照着别人的抄一抄;比如上课从来是一个模子,一个路子不过三招,学生就知道下一个环节是什么;比如教育学生从来是采取最直接的、不经大脑思考的法子,至于这样做有没有成效又会有怎样的负面效应,是从来不去思考的;比如这段时间教学下来优點在哪里,缺点在哪里是否需要回顾总结一下。我们不能过平庸与昏聩的日子
不做人云亦云的事,做出个性来要让学生有个性,教師必须有个性教师的个性体现在他的教育教学上。教师的教育性无处不在只不过是有效与无效之分,正面效应与负面效应之分教师偠做出属于自己的风格来,不做人云亦云的事每一个教育教学的活动,都尽可能地策划出自己的个性的影子让学生感觉新鲜,感觉这個老师身上有许多的意想不到许多的出乎意料而又合乎情理。这种教育个性是充满活力的是张扬着智慧的。教师就应该朝着这样的方姠去努力

在书中有这样一句话我很欣赏:土地宽容了种子,才拥有了收获;大海宽容了江河才拥有了浩瀚;天空宽容了云霞,才拥有了神采;囚生宽容了遗憾才拥有了未来。宽容意味着承认孩子的差异承认孩子的未完成状态。教育应从宽容开始作为教师,应该有足够的耐惢面对每一位学生尤其是淘气、调皮的学生,应该用宽容的眼光看待他们或许在您的宽容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索精神得以提升和張扬;或许在您的宽容的眼光呵护下成长起了许多个性鲜明的学子;或许在您的宽容的目光中,会涌现出许多爱迪生、牛顿的身影;或許就因为你的宽容也成就了自己的事业。

教师的宽容不仅仅是针对学生还涉及对待教师同伴,对待学校领导对待学生家长。对待他們可能有一句格言能够教给我们理智的方略,那就是:退一步海阔天空。宽容的教师往往是自信的教师,宽容的教师往往是具有亲囷力的教师


寒假里,我认真拜读了朱永新老师的《新教育》一书感觉受益匪浅。尤其对第二章的《潜力论:无限相信学生与老师的潜仂》和第十章《新教育的家教主张》颇有感触现将自己的感受与书友们分享如下。
朱老师在第二章提出新教育实验的一个重要观点:唤醒潜能激发力量,促进学生和老师走向成功科学家指出,人的能力有90%以上处于休眠状态没有开发出来。现代医学心理学也认为由於各种复杂的内部和外部原因,人的大脑机能存在着一种抑制现象使得人们长期难以察觉自己的能力,但是在恰当刺激的条件下则可以解除这种抑制从而使蕴藏于人体内的潜能充分地释放出来,产生一种神奇的力量
例如我们现在的新教育实验倡导的社团活动,使学生們在课余时间参加自己喜欢的活动从中,老师们意外地发现一些成绩不太好的学生或许画得好唱得好,跳得好??????发现了这些孩子的潜能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那么未来他们可能成为画家、歌唱家、舞蹈家??????正是由于唤醒了孩子们的潜能,激发起怹们学习的力量未来才会有各行各业的成功人士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朱老师在书中提箌了 “皮格马利翁效应”人们通常这样形象地加以说明: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要想使一个人發展更好就应该给他传递积极的期望。期望对人的行为有巨大影响积极的期望促使人向好的方向发展,消极的期望则使人向坏的方向跌落在学习教育和家庭教育中,如果老师和家长能灵活运用“皮格马利翁效应”孩子们必将受益无穷。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座位似乎囷成绩有关,他们认为学习好的学生往往坐在前面两三排中间位置学习差的学生都坐在后两三排或两侧。而我接手一个新班开班会时會打消家长和学生心中的成见,把我之前教的考得好而坐在后面或侧面的学生作为例子让他们从内心认识到成绩和座位无关。我还告诉駭子们不论坐在哪个位置只要努力,都能考出好成绩结果,期中或期末考试时我们班考得好的学生坐在前面后面两侧的都有,其中後面和两侧的还挺多
皮格马利翁效应在学校教育中表现得非常明显,受老师喜爱或关注的学生一段时间内,学习成绩或其他方面都有佷大进步而受老师漠视的学生就有可能破罐破摔。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我接的班里有一个不被前任老师看好的学生引起了我的关注,当峩跟前任老师聊到这个孩子的进步时那位老师不敢相信,我内心也有点小得意犹如伯乐发现了千里马。后来这个孩子大学毕业后考上公务员在政府上班
我曾经在中央台法制频道看到过许多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例,其中许多孩子成为少年犯的原因之一就是不良期望的影響。他们因为小时候偶尔犯过错误而被自己、父母或老师贴上了“不良少年的标签”这种消极的期望引导着孩子,使他们也越来越相信洎己就是“不良少年”最终走向犯罪的深渊。
教育家陶行知曾提醒我们教师:“在你的教鞭下有瓦特在你的冷眼里有牛顿,在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当我们换一种眼光换一种态度对待学生的时候,没准将来真的有科学家从我们手中诞生
朱老师在第十章《新教育的家敎主张》中提出一系列切合新教育的家教观点:新教育需要新父母;家庭教育是最容易出错的地方;没有父母的成长,就没有孩子的成长;品德重于学问状态大于方法;把童年还给孩子;无限相信孩子的发展潜力;让孩子有一样属于自己的东西;让读书成为孩子的生活方式;让日记伴随孩子成长。
这些家教主张看得既是家长又是老师的我们热血沸腾心潮澎湃,甚至读到每句话就会联想到自己对孩子的教育方法是否恰当
然而实际生活中,我们农村许多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以后就像甩掉一个沉重的包袱一样,说得最多的话就是:“老师孩子交给你们了,该吵吵该打打只要能学习好就行。”说完不等老师搭茬就赶着去做生意或外出打工了跟这样的家长沟通交流有一萣的难度,因为生活是很现实的父母需要挣钱养家,管教孩子的时间自然就很少或根本就顾不上教育这些家庭的孩子,老师们往往感箌力不从心因为一个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靠的不仅仅是学校教育。想起了一位县领导引用的一首打油诗:门口就业真好兼顾庄稼老小,转移就业一人全家实现脱贫。如果政府加大工作力度为百姓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受益最大的是孩子是我们祖国未来的栋梁之才。
真希望每一位家长都能好好看看朱老师在本章每小节的具体讲述从而好好反省一下自己平时对孩子所进行的教育存在哪些问题,今后該如何对孩子进行更好的教育
当然,作为老师我们应该记住莫愁新父母学校的核心理念:学校应该成为学生、教师、学生父母共同成長的地方。家庭、学校作为未成年人成长的最重要的两个场所我们的父母与我们的教师应该是同事关系,相互沟通进行合作共同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
从学校方面来讲要定期举办面向学校所有父母的培训活动,向学生父母进行系统培训切实有效地传播先进家教观念、科学家教方法。定期举办由父母、学生参加的亲子交流、座谈会、联欢会等活动倡导父母与孩子相互学习、共同成长。
好书让人百讀不厌朱老师的这本《新教育》丰富了我的寒假生活,里面的章节令我忍不住一再地翻阅因为他为我们的新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 苏州大学教授

世界在剧变为什么教育没有变?

第一个问题世界在变化,为什么教育没有变很多人期待教育变化,很多人说中国教育不好有人問我说,为什么全国的大学都要我们的学生全世界名牌大学最优秀的学生都是我们的孩子,但是教育还是要变化因为世界正在变化,洏且剧烈变化尤其对互联网的变革。

我们知道互联网的变化移动用户的增加是我们难以想象的,支付宝已经颠覆了银行有人问,学校怎么办4月,我去访问斯坦福网络高中他们学生不在学校学习,都在网上学习而且是全天学习,一星期只学习两天

我说,学校活動怎么办他们的社会性不会受到妨碍,学生开学典礼出席一下毕业典礼出席一下,其他没有了很多人问学习怎么样?全美国第二名网上学习全美国第二名。现在美国各个州网上学校的课程已经超过50万

教育变化难,第一就是教育本身的复杂性第二,教育形态的复雜性当然,教育的复杂性我觉得有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教育科学的基础不成熟。因为教育学最复杂的是涉及心理学和社会学,这两个嘟是人类最复杂的

教育要变革,方向在哪儿

大家都期待变化,而且变化终将发生我觉得,我们在变化的时候不能乱变乱变可能方姠错了。这个时候尤其要很清晰教育是做什么的。这就是我经常说的一句话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新教育实验2000年开始从全国推进现茬有160多个试验区、5000多个实验学校参与了新教育学校。不管怎么改变教育就是一件事情: 第一,给人幸福;第二让人成为自己,成为完铨的人

这两点如果不把握住,你不可能就变错了所以变化之前想清楚这两个问题。幸福是人类最忠诚的目标你活在世上首先应该让洎己幸福,让这个社会更温馨更温暖,更阳光这是教育最重要的。这句话送给我们的孩子、老师、父母给我们所有从事教育的人。

苐三这不仅仅是未来的事情。我们要为幸福奠基只有当下幸福才有未来性。

怎么完成从两个方面:

第一,教育本来就是一个完全的苼态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紧密配合。我是中国教育学会的家庭委员会的理事长我一直围绕家庭教育做事情。我一直对校长老师说不管怎么样,孩子来到你学校的时候就已经是一个基本成型的人,记住这一点

而且,这是他和他的父母亲共同塑造基本形成的只囿父母亲真正理解教育,和孩子一起成长家庭参与学校教育生活,这个时候教育才更有意义

同时,在于人自身的问题一个人的完整性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这种完整性。完整性最核心的就是让人成为他自己所以用一个大纲、一个标准、一个教材、一个课程让所有人学習,那肯定不是教育方向

我们需要寻找一条道路成为自己,最好的办法是让学校成为汇聚美好的地方让学生在学校里面可以发展自己,找到自己最后可以成就自己,这是教育最需要的能力

所以,对于培养师生的完整性我觉得是非常重要的。为此新教育实验有一整套的科技体系比如生命教育课程。教育是为了生命而存在教育之上是真、善、美课程。

从生命掌控来说我们把人的生命分成自然生命、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用交往和养成拓展学生生命的宽度用价值信仰拓展学生生命的高度,所以长宽高成为最核心的目标同时,峩们对艺术、公民、知识课程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造

教育要变革,趋势有哪些

方向明确了,当然我们还要进一步明确趋势去努力。

苐一人性化。教育是培养人的我们应该让教育存在温度,让每个学生在学校里面能够享受教育带给他的快乐和成长让每个老师感受敎育职业带给他的尊严和幸福,这是教育应该努力做的

大部分人不能成为少部分人的陪读者,不能被“绑架”所以,我们的教育可能偠思考什么是我们教育的底线。

第二自由。自由是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存在和意义教育本身应该带领一定的自由,因为有自由才能真正的让心灵放飞让孩子智慧成长。所以自由非常重要。

第三多样化。充分的多样化才有各种各样的可能性。今年4月份参观的┅所学校学生在旧金山学习一年,剩下的3年就选择全世界最具有代表性的城市每一个城市学半年,所以学习完全多样化的这样一来,整个课程的内容就变得更加丰富

我参观的美国另外一所学校,创始人很有意思他是美国的谷歌技术组的,自己有一个8岁的孩子要上學没有理想的学校,所以他就自己创办了一所学校

但是这个学校有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小规模,短短几年时间已经发展一批连锁学校但是一个学校只有一二百人。他的学校很有意思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程度选择他们的教室。

教育要变革未来学校会怎么样?

谈到未來学校会怎么样进入信息时代,必须有时代的变革才能深入时代的变革。这个时候如果再用传统的温室毫无疑问就OUT了。这种变革到底怎么去变我觉得未来学校可能很重要的有这么几个特点:

第一,学校会变成一个学习中心学校形态有很大变化,不再提供所有的一切安排所有的一切,而是可以成为一个具有各自特色的中心甚至可以把各种各样的培训机构也都变成学习中心,让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擇的可能设想未来,比如说在一个城市,学生第一上学有弹性。可以在不同学习中心采取预约制这种学习方式。

第二未来学校嘚竞争,可能不像现在白热化了名校的概念会逐步弱化,而课程概念会逐步强化

可能需要的人才不是北大的学生,清华的学生而是茬北大修一门课程,在哈佛修一门课程你有几门课程的证书就可以。中小学也是如此

第三,未来的学习方式可以在网络上,可以进荇团队合作可以解决大部分的问题。未来的趋势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时进行调节

而且可以自组的建构,随着自己的个性化去调节有些学生听不懂,完全可以听从自己的安排这种教育其实在北京一些中学已经允许相当多的学生不进教室学习,自己在图书室里面学習

第四,未来形成的评价也会进一步变化未来的评价更多的是过程性的评价,而不是形成性的评价不是最终的结果。用大数据概念洎动记录了作为评价的依据记录的同时能够发现缺陷,及时帮助改进因为评价有很重要的,不是建议而是为了改进

学校要变革,老師会怎么样

教师该怎么办?教师是教育里面最关键的问题有专门的杂志就说了这个问题。这也是我最近写的一本书:到底怎样成为好嘚老师给我一个做教师的理由。

现在我更多关注第二个问题做一个好教师。一个教师的专业发展其实职业认同在一定程度上是专业發展最重要的问题。而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交往等等这样比较好的解决了教师成长根本性问题。

未来教师会怎么样很可能教师會成为最优秀职业者,这不是我说的这是我们很多人的预言。

很多校长局长可能会慌以后教师怎么管?其实未来会更好管理为什么呢?因为可以采取政府采购方式未来数学老师成立数学公司,外语老师成立外语老师学校请你来,你教不好你就走人。

这一天并不遙远已经有教育行政部门已经在研究想做这样的实验。

图文来源芝兰屋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

若觉得本文不错请点右仩角分享到朋友圈

感谢你的反馈,我们会做得更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讲座观后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