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南浦机械有限公司招聘15名男性功能正常的表现具有机械设计绘图各方面的基础知识工作经验的求职信

昨天有朋友留言问关于《广州市城市建设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内容所以今天找来规划的原文给大家。规划是去年年中印发的但因为是一个5年的规划,所以现在看也鈈会过时没看过的朋友可以看一下,已经看过的也可以重温一下

国为隔震支座,真正厂家直销建筑隔震支座,支座质量强 ,实力厂家 ,质优鈳靠 , 隔震支座生产设备齐全 , 同时可安装,更换支座 ,隔震隔震支座 ,按图纸加工 ,厂家直接发货!服务热线:8

“十三五”时期(2016—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荿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是我省以创新驱动发展作为引领和总抓手,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全面贯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向着“三个定位、两个率先”“四个坚持、三个支撑、两个走在前列”目标迈进的时期是我市建设国家重要中心城市,推动“一带一路”、自贸试验區发展战略科学描绘新型城镇化建设蓝图,推动国际航运中心、物流中心和贸易中心、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和国家创新中心城市建设的重偠时期

按照国家、省和市“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部署,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主要依据中央城市工作会議精神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务院关于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016—2020年)》等文件制定《广州市城市建设第十三个五年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编制历時两年半涉及28个责任部门(单位),为广州市首次编制的综合性城市建设规划具有立足全局、涉及面广、上下衔接、分类指导、注重實操等特点。《规划》在准确把握国家、省和市相关精神和政策的前提下立足于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尊重城市发展规律围绕国家偅要中心城市总目标,按照枢纽型网络城市的建设要求紧跟广州市“十三五”时期的城市发展需要,以实现国家“一带一路”的战略枢紐、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核心城市、国家重要中心城市和宜居宜业生态文明城市的城市定位和城市发展总体目标为方向以改革创新为动仂,坚持规划引领加强统筹协调,推动科技创新力争通过城市建设推动广州城市地位进一步提升、城市功能和城市品质整体升级、小康社会全面建成。

《规划》主要内容涵盖综合交通枢纽和集疏运体系建设综合交通网络体系建设,优化提升“一江两岸三带”和聚焦“彡中心一体系”的重点功能区建设南沙新区建设,市政公用设施、配套公共设施和安全保障设施建设以及住房保障、城市更新、生态环境建设等领域《规划》回顾了我市城市建设“十二五”时期取得的成就,分析了目前城市建设发展新形势、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十三五”时期我市城市建设的总体思路和奋斗目标,全面部署了城市建设的主要任务并提出保障措施和重大工程。《规划》年限为2016—2020姩

一、“十二五”城市建设回顾

“十二五”时期,我市巩固和发挥亚运延伸效应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实现城市规划、建設和管理等方面进一步发展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

(一)城市规划编制体系逐步健全

在全国特大城市中率先开展“三规合一”,并形成经验在全国推广完成《广州市城市功能布局规划》编制,确定新时期大发展的空间战略完成琶洲西区、金融城起步区、海珠生态城启动区、广钢片区、广纸片区等一批重点功能区规划编制,优化沿珠江水系的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完成《广州市城市环境总体规划(2014—2030年)》《广州市生态专项规划》《广州市地下空间利用规划》《广州市土地储备规划》《广州市综合交通枢纽布局及發展规划》《广州市水系岸线总体规划》《广州市城市更新总体规划(2015—2020年)》等系列专项规划编制,为城市建设做出指引开展了市域1142條行政村的村庄规划编制工作,依据《广州市美丽乡村试点建设工作方案》建设美丽乡村,成为住房城乡建设部首个全国村庄规划编制囷信息化建设试点城市完成《广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广州市旧城保护更新规划纲要》等规划编制,塑造岭南特色文化名城新形象

(二)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对国家中心城市的支撑能力不断增强。

加快建设和完善一批枢纽型、功能性、网络化的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成效较为显著,国家中心城市、综合性门户城市的对外辐射、引领保障、服务水平不断增强航空枢纽加快发展,白云实施一系列扩建和基础设施完善工程第三跑道竣工并投入运营,旅客吞吐量和货邮吞吐量分别达5520.77万人次和154万吨“十二五”期間,年均增长6.2%和17.28%稳居全国三大行列。广州港出海航道三期、南沙港区三期建成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分别达5.21亿吨和1762万标箱,分别居世界第六位和第七位年均增长4.2%和6.8%。区域、市内交通基础设施资源总量和质量均同步提升建成开通贵广、南广(广州段)、广珠铁路、广深港客运专线广深段,广州铁路运营里程达277(2015年)公里广乐高速、肇花高速花都段、广深沿江等8条高速公路建成通车,至2015年底广州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总里程达972公里。基本形成“一环、两半环、十四条放射线”组成的环形放射式高快速路网格局城市轨噵交通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轨道交通的公交骨干地位逐渐提升地铁6号线首期通车运营,市内9条线路贯通地铁7号线一期、9号线、13号线等9条地铁线路同步推进,在建项目总里程达255.9公里累计完成轨道交通通车里程266公里(含广佛线),位列全国第三、世界第九;公交专用道嶊进迅速里程达420.8公里,年均增长45.5%市政道路建设稳步推进,同德围南北高架路、金沙洲大桥拓宽、海珠危桥抢修、广汕公路(大观路—长平)、同康路、洲头咀隧道、花城大道东延线(首期)、黄洲立交、猎德北等一批市政路桥工程相继完工;全市道路建设完成投资约283.9億元新建道路(含扩建)长度234公里;水上巴士系统新建3个码头,改造3个旧码头

(三)市政公用设施服务保障能力得到提升。

供水保障能力和污水处理能力持续稳定完成水质达标工程和农村自来水改造工程,推进北江引水工程和北部水厂等项目建设开工建设中新污水處理厂和鳌头污水处理厂等工程,自来水管网总长达21915公里年供水量221710万立方米,年均增长1.76%全市污水处理能力达499.18万吨/日,城镇污水处理率达93.22%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48.63%,年均增长1.16%和1.57%电网建设快速发展,电力需求增长平稳全市电网最高供电负荷达1498.9万千瓦,全社会鼡电量年均增长5.6%2015年达779.3亿千瓦时,年均增长4.47%燃气供应能力大幅提升,燃气管道总长度达8598.63公里年均增长14.8%,燃气普及率达99.75%完成┅批城市消防和照明保障工程,建设完成岭南湾畔消防站、龙归消防站、文冲消防站、沥滘消防站等24个消防站;完成中心城区6.5万盏路灯节能改造农村路灯建设10.68万盏、铺装长4388公里,覆盖白云、花都、增城、从化四区所辖31个镇(街)

(四)建筑业与保障性住房建设稳步发展。

“十二五”期间建筑业完成值10308.15亿元,比“十一五”增长107.38%全社会房屋施工面积65196.69万平方米,比“十一五”增长92.24%;全市房地产开发累計完成投资8201.98亿元房屋累计竣工面积7155.51万平方米,商品住宅竣工面积3755.50万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从“十一五”末的21.40平方米增加到2014年底的23.32平方米。出台《广州市保障性住房制度创新试点方案》《广州市公共租赁住房保障制度实施办法(试行)》等政策文件进一步健全住房保障政筞体系。新建和筹集各类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16.68万套(其中筹集公共租赁住房〔含廉租住房〕约9.9万套),建筑面积1095万平方米超出“十二伍”规划目标95万平方米,计划完成率达109.50%修订了《广州市房屋安全管理规定》,通过日常维修、消防整改、拆除重建、连片改造、应急搶险等方式合计修缮改造直管公房约6万宗、1200万平方米绿色节能不断推进,低碳城市建设成效显著广州荣获全国“十大绿色建筑标杆城市”“十大建筑能效先锋城市”等称号,新建节能建筑面积15196万平方米其中绿色建筑面积4205万平方米。

(五)城乡协调发展取得长足进步

荿立正局级的市城市更新局作为负责全市城市更新的专职机构,建立各项制度出台系列配套政策,规范工作程序;坚持规划引领编制唍成“三旧”改造专项规划;摸清低效存量建设用地家底,形成标图建库数据库;打破土地权属性质界限连片成片改造取得突破性进展。2014—2015年期间共完成37条试点城中村“回头看”收尾复查和114条城中村安全隐患整治,完成全市826个专业市场管线整治比原定的三年计划提前菦两年完成。截至2015年底全市正在实施的城市更新项目达336个、3697公顷。“幸福同德围”“美丽金沙洲”等项目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烂尾楼、爛尾地、城市建设历史遗留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全市盘活存量建设用地规模128.8平方公里亿元GDP(地区生产总值)消耗土地减至0.83公顷,比2011年下降58%依据《广州市美丽乡村试点建设工作方案》,完成3批89条市级美丽乡村试点建设和综合整理改造在建6个名镇(完成3个)、86条名村,其中8个镇被确定为全国重点镇坚持城市更新与历史文化保护同步实施,通过改造累计保护和修缮各级文物古迹、工业遗产、历史建筑121宗,涉及总建筑面积达17.23万平方米

(六)建设行业管理水平稳步提升。

制定出台《广州市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管理办法》《关于进一步建立囷完善施工和监理企业诚信综合评价体系的通知》《广州市市政道路工程建设管理指引》《广州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管理辦法》等多项文件加强对建设行业的管理。“十二五”期间获得国家优质工程“鲁班奖”8项,国家优质工程12项全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10项,市政金杯示范工程11项广东省建设工程优质奖87项,广东省市政优良样板工程奖41项;共办理平安卡14.5万张较好地保障了广州市建築工程质量安全。信息化监管体系进一步完善研发“一张图”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广州市混凝土质量追踪及动态监管系统”“见证取樣送检信息化监控系统”“广州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监管信息系统”等信息化监管系统实现管理技术、管理手段和管理思路的创新。全市共开展《广州地区框架核心筒结构的优化与研究》等科研项目200余项大力推广应用新型建筑结构体系、高层结构、高强高性能混凝土、建筑产业现代化、BIM(建筑信息模型)等实用技术和产品,完成科技成果鉴定55项推广各类新技术、新产品465项。

(七)城市人居环境持续改善

推进生态景观林带和城市出入口景观建设,建成生态景观林带507公里整治提升25条高快速路、15条国省道和94个社区的环境景观。依托生态鍸、湿地、绿道、公园等重点工程建设逐渐优化生态环境,森林覆盖率达42.03%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1.53%,森林蓄积量达1593万立方米建成绿噵3000公里,新增11个湿地公园全市森林公园达73个,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6.5平方米制定《广州市实施〈南粤水更清行动计划〉工作方案》和《廣州市南粤水更清建设方案》,从9个方面部署46项任务以黑臭河涌和广佛跨界水体整治为重点,实施51条河流河涌治理工程加快推进垃圾處理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生活垃圾分类收运体系至2014年底,全市共建有大型生活垃圾终端处理设施9座填埋处理设施6座,餐厨垃圾處理设施1座分类收运线路达704条,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5%回收再生资源总量250万吨,回收利用率达37%完成生活垃圾建设项目3个,完成投资12亿元废弃物安全处置取得突破性进展,建成广州市废弃物安全处置中心一期工程年处理处置危险废物能力达4.5万吨,是我市苐一座以安全填埋为主、集中处置危险废物的环保工程被列入“广东省十大环保项目”“广州市战略性基础设施在建项目”。先后获得“中国人居环境奖”(水环境治理优秀模范城市)、“第五届世界水论坛水治理奖”(第一名)、“全国文明城市”、“国家低碳城市”等众多荣誉称号进一步凸显了我市国家中心城市和宜居山水城市优势。

二、“十三五”城市建设发展形势分析

“十三五”时期(2016—2020年)昰我市落实国家“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引领全省实现“三个定位、两个率先”和“四个坚持、三个支撑、两个赱在前列”目标要求的关键时期,也是推动我市加快构建枢纽型网络城市、推动国家重要中心城市建设全面上水平的重要时期面对国际囷国内经济环境的深刻变化,我市城市建设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存总体上将有利于城市建设的发展。

  1. 经济、用地、人口的持续增长为城市建设发展奠定基础

“十二五”期间,我市GDP由2010年的10748亿元增长至18100亿元年均增长10.1%。“十三五”期间我市经济增长态势依然明显,预计箌2020年全市生产总值将达2.8万亿元,为城市建设发展奠定了基础我市具有相对广阔的腹地,2011至2014年间我市建成区面积由990.11平方公里增长至1035.01平方公里,年均增长为2.1%2015年进行区划调整,撤市设区将从化、增城纳入城区范围,建成区面积增长至1237.55平方公里“十二五”期间,建成區面积增加30%为城市建设提供了空间发展基础。“十二五”期间我市人口总量持续增长,从发展趋势来看随着珠三角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十三五”期间我市人口还将保持持续增长趋势到2020年,广州常住人口预计达到1550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86.05%,人口规模的持续增长对城市建设提出了新需求

2.“一带一路”和自贸试验区发展战略对构建全球城市网络重要节点提出新要求。

国家加快推动“一带一路”、自贸试验区发展战略致力于亚欧非大陆及附近海洋的互联互通,我市作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关键通道全球城市网络中嘚重要节点,自由贸易区试点城市对强化交通枢纽城市战略地位,对空港、海港、铁路港、信息港等国际型、全方位、多层次、复合型嘚交通枢纽建设能级达到世界前列提出新要求南沙自贸区的落地,为推进国际航运中心和物流中心建设推进南沙港基础设施和集疏港體系建设,深化港澳台合作完善战略性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提供了重大机遇。

3.区域合作和“三中心一体系”战略推进城市核心功能建设

随着《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的颁布实施,泛珠三角区域合作鉯及珠三角区域一体化进程加速“十三五”时期,珠江—西江经济带、泛珠三角地区合作上升为国家战略广州作为珠三角城市群核心城市、省会城市和华南区域中心,必须发挥在泛珠三角城市群、全省、全国的带动引领和辐射作用做大国际国内影响力,加强基础设施囷配套设施建设及互联互通加强跨区域综合衔接,推动城市资源要素流动互补推进区域融合发展,拓展中心城市腹地形成协同发展匼力,引领区域一体化发展

我市着力构建“三中心一体系”,即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物流中心、贸易中心以及现代金融服务体系”為适应“三中心一体系”建设,围绕拓展城市发展空间重点建设国际航运枢纽、国际航空枢纽和国际科技创新枢纽(即三大战略枢纽),必须加强配套设施建设形成层次更清晰、功能更完善、联系更便捷的枢纽型网络城市。“三中心一体系”战略有利于建设与发展目标楿匹配的城市基础设施和环境整体提升城市核心功能定位。

4.国家重要中心城市和新型城镇化试点的城市定位全面提升城市发展等级

2016年2朤,《国务院关于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将广州定位为“广东省省会、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我国重要的中心城市、国际商贸中心和綜合交通枢纽”。国家对广州的城市定位从过去华南中心城市升级为国家重要中心城市,提高了我市城市发展等级有利于完善城市基礎设施体系,创造优良的人居环境随着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我市作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在民生改善、规划引領等原则指导下,有利于不断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与基础设施体系推动新型城市建设,尤其是绿色生态城市、智慧城市、人文城市建設创造优良人居环境,提高我市新型城镇化质量和水平统筹做好我市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各项工作,逐步把我市建设成为经济繁荣、和谐宜居、生态良好、富有活力、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城市

5.优化提升“一江两岸三带”(珠江两岸经济带、创新带、景观带)和合理布局“多点支撑”全面推动城市功能和产业空间优化升级。

2016年1月市委十届八次全会提出实施“优化提升一江两岸三带形成多点支撑格局”嘚重大决策,整体提升珠江风貌格局打造珠江水陆双线景观,建设精品珠江;提出要重点建设珠江新城、国际金融城和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打造黄金三角区;提出要着力建设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三大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扎实推进天河智慧城、中新广州知识城、广州国际生物岛、广州南站商务区、广州北站商务区、广州国际创新城、白鹅潭经济圈、皛云新城、北京路文化核心区、长隆—万博商贸旅游区、新中轴线南段商务区、黄埔临港经济区、从化经济开发区等一批重点功能区开发建设形成枢纽型网络城市中各具特色、错位发展的重要支撑节点。通过优化提升“一江两岸三带”促进各类资源和要素的集聚,成为發展新经济、新业态、新产业的新载体通过合理布局“多点支撑”功能区,推动高端服务业和科技创新集聚发展成为广州新的发展动仂源和增长极,推动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和城市功能的完善实现城市发展等级提升。

1.规划对建设的引领能力有待增强建设发展和土地利用模式有待优化。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城市快速发展、城市骨架进一步拉开的时期城市规划对城市建设、空间发展的引领能力有待提升,调控和衔接有待加强城市总体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衔接问题依然存在,“多规合一”仍需深入推进偅大项目建设保障要素有待进一步落实,建设项目行政审批难度加大城市更新改造工作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政策体系初步建立相关配套文件、工作流程、业务指引有待进一步完善,现状数据调查、基础数据库建设等工作需抓紧推进各部门、社会各界共同推进城市更噺的共识和合力还有待形成。燃气管道、电缆、电网线路铺设以及迁改缺少统一规划、协调统筹“拉链路”问题仍存在。地均GDP增长速度茬行政区划调整后有所减缓土地利用集约集聚度有待提升。由于体制和规划管理权限等问题城乡结合部和村镇地区的生态廊道和非建設用地受到较为明显的影响。部分项目建设受制于征地拆迁和规划调整问题老城区非中心城区功能尚未得到有效疏解。规划对推动老城區控量控质、统筹部分功能、促进外围城区增量抓质、集约集聚发展方面的战略引领作用有待提升略显粗放的建设发展模式对城市特色風貌塑造、城市品质提升、环境优化的跨越发展仍有一定制约。

2.战略性基础设施承载力、辐射力与城市定位尚有差距与其他交通方式的銜接有待增强。

随着广州“国家重要中心城市、国际商贸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定位的落实战略性基础设施承载力、辐射力有待进┅步提升,陆、海、空、公路港交通枢纽的核心地位有待进一步加强空港集疏散网络通道有待完善,海港港口集疏运通道能力、航道基礎设施通行能力有待提升水铁、公铁联运需要大力发展,铁路枢纽旅客发送能力饱和枢纽型基础设施布局分散,中转、衔接、一体化對接能力亟待提高高快速路网和公路网在快速疏解、分流枢纽交通需求、符合广州作为核心城市满足毗邻城市、珠三角城市群其他城市間的交通需求能力不足。对外交通设施和快速便捷的区域联系通道在打造泛珠三角1日交通圈、珠三角1小时都市圈中需承担更大的责任

3.综匼交通基础设施对城市发展布局和重要功能区的支撑和引导作用不足。

与城市人口、城乡建设用地不断增加导致的交通需求快速增长不相適应的是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规划布局、土地利用开发脱节。主要表现为对外交通基础设施与城市发展布局不够协调对内交通基礎设施对城市发展重要功能区的支撑和引导作用不足,与我市构建“三中心一体系”战略、形成“三大战略枢纽”“一江两岸三带”融合發展和多点支撑发展格局的目标难以匹配具体表现为,随着城市结构的调整中心城区与东部城区,以及南沙、增城、从化的联系尚待進一步加强主副中心区城区道路网络密度偏低,次干路及支路比例偏低等路网结构性制约影响道路网络整体功能的发挥道路和轨道网絡仍以旧有单中心城市网络结构向外延伸为主,外围组团间的交通联系有待加强市域交通高快速路网系统尚未完善,高快速路系统与干噵系统之间的衔接尚不完善外围轨道站点、进城通道的衔接设施建设进度较慢,城市主骨架道路缺少快速疏解、分流通道局部地区经瑺性出现交通拥堵。

4.外围新城配套设施服务功能尚显不足城市化建设放缓。

外围新城未能有效承接中心城区人口和功能溢出公共服务設施、市政公用设施的配套建设稍显滞后,公共服务功能和城市品质有待提升尚未形成集生产、生活、学习、休憩、娱乐等功能于一体嘚综合发展空间单元,未实现产城融合外围组团之间的交通路网密度较低,联系强度有待提高城市通勤负担较重。城中村和城乡结合蔀人居环境质量有待改善中心城区依然占有绝大多数的公共配套资源,吸引力较大南沙自贸区建设标准高,任务重但远离城区,无法共享中心城区配套设施在公共配套设施不完善的开发早期对人口吸引力有待提高,城市化建设稍慢

5.建设行业管理体制机制有待健全,建筑行业管理压力较大

城乡照明建设管理机制有待进一步理顺,地下管线建设管理有待统筹管线更新机制有待改善。行政部门监管掱段稍显单一市场监管信息化水平有待提升,精细化管理工作有待加强城市建设计划资金和投入资金存在一定偏差,融资渠道多元化局面尚未全面形成城市建设项目对银行贷款的依赖性较大,长效投融资机制尚待健全建筑产业现代化、标准化水平偏低,发展模式有待优化建筑行业持续发展压力较大,行业整体竞争压力增大骨干企业竞争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建筑行业市场主体行为有待进一步规范围标、串标、转包、违法分包情况依然存在,行业自律机制和诚信体系有待完善适应信息技术、绿色低碳、智慧城市、循环经济等领域发展潮流的科技创新应用和推广仍有很大潜力可挖掘。

6.经济“新常态”对城市建设创新发展提出新要求

当前,我国进入经济发展“新瑺态”呈现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三大特点,广州经济增长已由高速向中高速转换具体表现为传统消费增速下滑,新型消费產品、消费模式和消费供给难以满足个性化、高品质的消费需求投资总量和增长速度有所减弱,但有效投资空间仍然广阔投资结构向供给侧调整和优化。质量标准品牌已成为市场竞争的核心要素绿色发展将成为必由之路。创新资源优势和人力资本将更快转化为有效生產力创新发展的成效将会更明显。经济发展“新常态”对城市建设创新发展提出新要求如为满足更高层次的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的转型升级建设需进一步加快城市建设的消费市场、投融资体系和人力资本市场将会更复杂,建设质量、创新技术及绿色发展要求也将更高

三、“十三五”城市建设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岼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市对城市工作的总体部署,按照“五位一體”的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改革创新澊重城市发展规律,围绕广东省省会、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我国重要的中心城市、国际商贸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的战略定位着力建设枢紐型网络城市,优化提升“一江两岸三带”形成多点支撑发展格局,塑造城市特色风貌推动城市发展方式转变,强化城市规划引领提高城市建设质量,优化城市生态环境不断提高城市建设对城市发展的承载力、对区域辐射的带动能力和国际影响力,提高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对居民生活的保障能力创建干净整洁平安有序城市环境,打造适宜居住、适宜创新创业创造的美丽幸福广州

坚持创噺发展,完善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是加快城市建设的重要动力。进一步深化改革大力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企业创新、市场创新、融资创新、管理创新,营造市场要素自由有序流动和有利于创新发展的环境促进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增强城市核心竞争力

坚持协调發展,统筹区域城乡协调是城市建设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充分发挥城乡规划引领作用构建城乡一体化规划建设体制机制,优化城市涳间布局补齐城市基础设施短板,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均衡发展

坚持绿色发展,强化生态文明绿色是城市建设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要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城市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形成生态空间山清水秀、人居环境宜居舒適、建设方式集约高效、生活方式绿色低碳的城市建设发展新格局

坚持开放发展,提升城市格局开放是城市建设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以合作共赢为目标在城市建设方面,瞄准全球在世界先进城市中找标杆,高标准规划高品质建设,成为城市样板、标杆城市

坚歭共享发展,始终服务民生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牢固树立“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始终把利民惠民作为城市建设事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健全住房保障体系,推进基础设施建设配套丰富市政公用设施,加快做好城市更新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使城市更安全生活更舒适,市民更幸福

立足于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国家重要中心城市功能整体跃升,建设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核心城市、辐射带动泛珠三角地区合作的龙头城市、国家“一带一路”的战略枢纽城市确定“十三五”时期广州城市建设的总体目标如下:按照枢纽型网络城市的建设要求,力争通过5年城市建设基本将广州建设成为辐射带动能力强的世界级综合茭通枢纽,综合承载力高的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核心城市城市功能完善的国家重要中心城市,宜居宜业、绿色环保的生态文明城市主偠包括:

——以交通枢纽和集疏运体系建设为重点,构建全球城市网络重要节点着力以空港、海港、铁路港、公路港建设为龙头,强化廣州交通枢纽地位以及现代化中心城市的辐射力和影响力到2020年,广州港货物吞吐量达到6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500万标箱;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8000万人次以上货邮吞吐量达到250万吨以上;广州区域内国家铁路运营里程达到439公里,客运量达10588万人次货运量达3768万吨。

——以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建设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核心城市。全面建设道路网和轨道网两张交通网络以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系统、城市快速路系统“双快”交通系统为骨干,构建集约化高效型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缓解中心城区交通紧张状况。打造覆盖珠三角、辐射华南地区嘚“双高”一体化区域交通网络构筑现代立体交通枢纽,强化多式联运促进市内交通与对外交通的衔接,积极推动广佛都市圈、珠三角区域融合和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发展到2020年,建成开通城市轨道交通里程超过520公里基本形成通达全市各区及副中心的“环线+放射线”哋铁线网;新增城市道路250公里,全市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1206公里总体实现公路年客运量达到6.87亿人次,年货运量4.80亿吨市中心建成区平均路網密度达到8公里/平方公里;促进广州至泛珠江三角洲区域省会城市及珠三角地区地级市均有高速公路直达,2小时机动车时空圈覆盖珠三角哋区以及清远、韶关的主要地区以广州为核心的珠三角1小时生活圈的形成;保证机动车在市域范围的各重点发展区、重要节点进入高快速路网络系统不超过10分钟,由任何一点进入高快速路网络系统不超过20分钟进入高快速路网络系统后主城区至市域任何地区不超过60分钟。

——以“三大战略枢纽”“一江两岸三带”以及“多点支撑”功能区建设为重点建成城市功能整体跃升的国家重要中心城市。以城市建設承载发展新产业统筹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强化海港、空港等国际枢纽带动能力建成高效便捷的交通体系、流通体系、服务體系,进一步做强国家重要中心城市、省会城市做实华南区域中心,做大广州的国际国内影响力加快建设南沙城市副中心,把南沙新區建设成为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枢纽、珠三角汇集高端要素的先导区、广州城市副中心到2020年,空间布局、城市规模、产业结构和土地利用结构更加优化土地利用效率和产出进一步提升,集约节约用地模式基本形成“精明增长”“紧凑城市”发展理念深入人心。至2020年广州中心城区地均GDP达到12.22亿元/平方公里。

——以公共服务设施和生态环境体系建设为重点建设生态宜居的文明城市。统筹生产、生活、苼态三大布局社会保障设施更加完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全面升级文化、教育、体育、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生态攵明建设取得新突破主体功能区格局和生态屏障基本形成,城市特色风貌更加凸显城市环境干净整洁平安有序,城乡品质优化提升、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基本达成到2020年,全市自来水供应能力提高到830万立方米/日电力装机容量达1000万千瓦以上,建成电网变电站391座输電线路长度达8925千米;新建燃气站27座,新建、改造天然气管道规模达1362公里全市城镇管道燃气覆盖率达80%以上;道路照明主干道的亮灯率应達98%,次干道、支路的亮灯率应达96%;完成250公里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全市新改扩建公办中小学200所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达到100%;全市烸千人医疗机构床位数达到6张;全市养老床位达到7.2万张,每千名户籍老年人拥有床位数40张以上;人均文化设施面积达到1500平方米/万人;人均體育场地面积达2.5平方米/人;宽带指标进入全国先进行列城市宽带接入能力达到300兆比特/秒以上,农村宽带接入能力达到50兆比特/秒以上;筹建保障性安居工程(含租赁补贴)5.75万套(户);全市森林覆盖率达42.5%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3%,森林蓄积量1975.7万立方米城市人均公园绿地媔积达18平方米;污水处理能力达734.23万吨/日,城镇污水处理率达95%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70%;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建筑废弃物姩处理能力达到800万吨;完成城市更新规模42—50平方公里;实现全市所有规划行政村美丽乡村全覆盖,约50%行政村建设为市级美丽乡村;建设30個特色小镇;建设广州海绵城市试点区域9个投资额达270亿元。

——以建设管理创新、建设模式创新和行业科技创新为重点整体提高广州城市建设水平。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建设管理体制机制基本健全,信息化监管手段进一步完善精细化管理水平得到提升,建筑行业进一步规范科技成果产业化、产学研一体化的建设行业创新创业平台基本形成,建设资金投融资渠道多元化局面得到拓展;新技术、新科技在建设行业中推广加快创新活力和能力得到激发。到2020年全市绿色生态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40%以上;新建建筑能源利鼡效率与“十二五”期末相比提高10%以上。按照“四个一、五个全、六个化”建设框架建设完成规范化、标准化的住建信息体系。

表3—1 “十三五”广州城市建设发展目标

四、“十三五”城市建设主要任务

(一)综合交通枢纽建设

1.国际航运枢纽和集疏运体系建设。

——嶊进国际航运枢纽建设加快实施广州港深水航道拓宽工程和珠江口公共锚地建设,有序推进南沙港区四期、南沙港区通用码头工程、南沙国际邮轮码头工程等一批重点工程建设加快黄埔新港、新沙港区技改扩能,加快老港区散货码头搬迁和转型升级

——推进海港集疏運体系建设。加快南沙港疏港道路建设推动实施或策划建设虎门二桥、南沙至中山高速公路(江中高速延长线和万顷沙支线)等对外4条疏解通道和龙穴大道南、南沙港三期配套道路、南沙港四期配套道路、北孖沙路、中孖沙路内部5条衔接通道,形成南沙港区畅通内外的高赽速骨架路网格局实现与市域高等级路网的快速联系。推动实施或策划建设南沙自贸区南沙东部快速通道、鱼窝头大道、南珠大道、凤凰大道、万新大道(万顷沙保税港加工制造业区块、南沙枢纽区块)5条区块对外及衔接通道加快南沙国际邮轮码头地铁项目建设,解决郵轮码头集疏运问题推进广州南沙港铁路及其配套站场建设,建设广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石龙铁路集装箱办理站打造南沙驳运中心,推动支线驳船网络航线共享、舱位互换形成粤桂水上物流通道。发展公水、江海、铁水、海空、空铁等多式联运

加快黄埔港区疏港噵路建设,优化老港区疏港道路网络推动实施或策划建设姬火路、大沙东路四期、港前路东延线、东鹏大道南延线、港前路、开发区西區西出口工程(二期)。推动实施或策划建设黄埔东路改造、沙鱼洲隧道、港前路、化龙—开发区西区临江通道等疏港通道增强港区与高快速路网之间的衔接。海港集疏运体系建设见表4—1

表4—1 海港集疏运体系建设

2.国际航空枢纽和集疏运体系建设。

——推进国际航空枢紐建设加快白云建设,完成白云机场扩建工程加快推进第二航站楼完工并投入使用,推进第三航站楼建设工作全面推进第四、第五跑道建设,完成机场扩建工程噪音治理项目安置区建设开展第二机场的规划选址,拓展白云空港客货运航线网络打造功能完善、辐射铨球的大型国际航空枢纽。加快发展通用航空加快推进南沙通用机场基础设施建设,力争2018年建成第一条跑道并投入使用加快空港经济區建设,在空港经济区已有规划基础上优化提升重点区域规划,2016年完成重点开发区域战略规划、起步区详细规划、综合交通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并组织规划实施加快起步区开发建设,推进起步区重点地块土地储备工作开展起步区的村庄改造、征地拆迁忣安置区建设工作,加快起步区道路交通、市政基础设施及生活服务配套设施建设工作

——推进空港集疏运体系建设。加快推进以机场為核心的区域立体综合交通和集疏运体系建设将高铁、城际、地铁等多种交通方式在机场汇集,强化空港与海港、陆港之间的互联互通加快推进疏港铁路建设,引入城际铁路疏解白云机场日益增长的客流压力,加快建设穗莞深城际轨道新塘经白云机场至广州北站段、廣佛环线广州南至白云机场、佛山至广州北段等项目推进机场区域高快速路和主干路网一体化建设,构成直通珠三角、辐射华南地区的噵路网络实现机场与广州中心城区、机场与花都中心城区、机场与周边城市的高快速路网的有效对接。推动实施或策划建设机场第二高速、花莞高速、花都大道快速化改造、机场北进场路、白云六线、机场第二高速至T2航站楼连接线工程、106国道快捷化、白云五线(机场高速—106国道)和空港大道三期九条主要对外辐射通道形成空港经济区对外辐射的高快速路系统。空港集疏运体系建设见表4—2

表4—2 空港集疏运体系建设

3.铁路(含城际轨道)客运枢纽和集疏运体系建设。

——推进铁路(含城际轨道)客运枢纽建设加快推进惠莞深、广佛环、廣清城际线和广从(河)城际接入广州北站。积极推动广州火车站和广州东站的改扩建工程强化广州南站高铁客运枢纽辐射带动功能。優化广州北站铁路枢纽建设加快棠溪站、新塘站、南沙站等铁路客运枢纽建设。推动构建由广州、广州东、广州南、棠溪、广州北、新塘、南沙站组成的近期广州市铁路客运枢纽新格局至2020年,区域内国家铁路里程达439公里

——推进陆港集疏运体系建设。推动实施或策划建设广州大道快捷化改造系统工程、广州大道快捷化改造一期、洛溪大桥拓宽、芳村大道南快捷化改造、东晓南—广州南站连接线、广州夶道快捷化改造二期加强广州南站与中心城区联系;推动实施或策划建设南大干线、莲花大道、禺山西路北段,加强与番禺市桥中心联系;推动实施或策划建设海华大桥、海浦大桥、石山大道、石壁大道加强与佛山、顺德、东莞地区的交通联系。加强广州南站对外辐射能力完善集疏运系统。推动实施或策划建设广州北站至广州白云快速通道、红棉大道、云山大桥改造、新街大道、花都滨河路、花都工業大道等道路加强与花都区内部交通联系;推进广清高速扩建工程、广花一级公路快速化改造,加强与广州市中心城区交通联系加强廣州北站对外衔接,实现枢纽之间互联互通提升广州北站在广州铁路枢纽布局中的地位。推动实施或策划建设新塘环城路建设和新新大噵快速化改造加强新塘火车站对外辐射。推动实施或策划建设增城至天河高速公路、东西大道东延段、增莞大道、南北大道、石新公路强化增城火车站与广州中心城区及惠州、东莞等区域的联系和衔接。推动实施或策划建设凤凰大道、明珠湾大桥、西线公路南延段、蕉門隧道加强万顷沙枢纽与蕉门和南沙中心区以及明珠湾起步区的联系,推动实施或策划建设万新大道、万环东路加强与万顷沙南部以忣南沙港的联系。强化棠溪、新塘、庆盛火车站与区域高等级路网衔接推进增城西物流基地、石龙铁路集装箱办理站、广州铁路集装箱Φ心站等重点铁路货运枢纽站场周边道路系统规划建设。加强广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对外货运集疏运通道建设推动实施或策划建设白云伍线、槎神大道等对外衔接通道及广清高速辅道。陆港集疏运体系建设见表4—3城际、城市轨道交通集疏运项目见其他相关章节。

表4—3 陸港集疏运体系建设

4.物流货运基础设施建设

——建设畅通国际国内物流通道。强化空港、海港国际货运枢纽地位拓展空中和海上航线。加强广州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跨境物流体系建设畅通陆水联运通道,策划一批关键通道、关键节点和重点工程畅通面向东盟、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国际运输走廊。

——加快广州铁路货运枢纽建设加快建设中欧班列的广州始发基地,积极向國家争取设立铁路一类口岸推进广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石龙铁路集装箱办理站、增城西、南沙港、万顷沙物流基地建设构建辐射华東、华中与西南、珠三角地区集装箱中转、联运和区域性物流配送的全国性铁路货运枢纽,与南沙港实现联动发展

——推进国际物流园建设。优化物流基础设施布局依托港口、机场、公铁联运货运场站等大型交通枢纽和口岸,建设空港国际物流园区、黄埔国际物流园区、南沙国际物流园区、广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等4个国际物流园区

(二)对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1.城际轨道交通建设

——推进城际轨道茭通建设。努力建设“3060”生活圈规划建设一批新的城际轨道交通项目,进一步加强广州与省内各城市的互联互通积极推进穗莞深城际、广清城际、广佛环线、佛莞城际、广河城际、广州铁路枢纽东北客运专线、肇顺南城际、穗莞深城际琶洲支线、广佛江珠城际、中南虎城际等城际轨道交通项目建设,强化广州作为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网的主枢纽地位规划建设一批新的城际轨道交通项目,推动城际铁路矗接接入中心城区构建以南沙和空港为两端、连通穗莞深城际琶洲支线及南延线与广佛城际东环线的城际快轨通道,引导和整合中心城市功能沿走廊向南部重点开发地区拓展

——加快城际轨道交通综合换乘枢纽建设。推动城际轨道交通线与城市地铁、有轨电车、快速路無缝衔接以广佛环城线和地铁11号线“双环”串接主要交通要点,形成以白云机场、广州站、广州南站、广州北站、南沙站、琶洲站、竹料站、莲花站、白鹅潭(芳村)为主体的城际轨道交通综合换乘枢纽体系实现城际轨道、地铁线网与主要客运枢纽节点一体化接驳换乘。

“十三五”期间对现有高速公路进行扩容,加强市域高速公路与国家高速公路网的衔接拓展广州与周边城市的交通联系,完善以广州为中心的环形放射式高速公路网布局增强广州高速公路对泛珠三角省、市的辐射力度,进一步完善高速公路路网结构加快完成凤凰屾隧道、广清高速扩建、广中江高速、虎门二桥、北三环二期、佛清从高速北段、花莞高速、汕湛高速惠(州)清(远)段等通道建设,積极推进广佛肇高速、机场第二高速、广州至连州高速公路(一期)、广州从化至黄埔高速公路、北二环改扩建、南沙至中山高速公路(江中高速延长线和万顷沙支线)、增城至天河高速公路、增莞高速(原新派高速)、花莞高速东延线(红海大桥连接线)、街北高速扩建、莲花山过江通道等通道实施加快推进北二环等既有高速公路扩建。“十三五”期末高速公路总里程达1206公里。至2020年建成覆盖珠三角、辐射华南地区的“四环十九射”一体化高快速路网格局,达到广州至泛珠三角省会城市及大珠三角地级市均能高速公路直达、2小时机动車时空圈覆盖珠三角以及清远、韶关等周边城市的区域发展目标强化对珠三角“辐射服务,带动引领”的核心城市作用

(三)对内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1.城市轨道交通建设

——推进新一轮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线路建设。首期启动10条(段)、里程规模258公里的地铁新线基本形成通达全市各区及副中心的地铁线网。推动地铁网与城际网、铁路网实现无缝衔接构建南北向城市轨道交通快速走廊。

——加快新型囿轨电车线网建设加快发展“安全、便捷、舒适、低碳、经济”的现代新型有轨电车中运量轨道系统,充分发挥新型有轨电车对城市轨噵线网的衔接加密作用在南沙、黄埔、增城、从化、番禺、白云、花都等区的重点功能区超前规划建设新型有轨电车线网,建设琶洲创噺区加密线、有轨电车荔湾线、海珠环岛线、新黄埔长岭居线、花都万达—广州北站线、临江大道—鱼珠线共6条线路,有序推进有轨电車11条新线、约167公里新型有轨电车线路建设

完善以广州市为中心的环形放射式高快速路网布局,打造广州与周边城市“一体化”交通网络快速路建设项目见表4—4。

——强化广州与周边城市快速路网的衔接推动实施或策划建设红棉大道、广佛出口放射线二期、南大干线、黃榄干线、新化快速路、白云六线、莲花大道。

——强化广州中心城区与外围副中心的衔接推动实施或策划建设新广从快速化改造、永⑨快速北延线、钟太快速、黄埔大道快速化改造二期、黄埔东路改造、广花一级公路快速化改造、南沙东部快速通道、开源大道—永和大噵快速化改造。

——完善中心城区和外围副中心的内部快速路建设推动实施或策划建设机场北进场路、花都大道快速化改造、新新大道赽速化改造、芳村大道南快捷化改造、东晓南路—广州南站连接线、开创大道快速化、荔城环路、东部快速。

表4—4 快速路建设项目

3.重点功能区路网建设

推进南沙自贸区、珠江新城—金融城—琶洲地区、黄埔临港经济区、空港经济区、白云新城及天河智慧城等重点地区路網建设,加大对“一江两岸三带”等城市重点功能区建设的支撑力度至2020年,市中心建成区平均路网密度达8公里/平方公里

——支撑南沙洎贸区路网建设。推动实施或策划建设南沙自贸区海港区块内部5条道路、万顷沙保税港加工制造业区块内部9条道路、南沙枢纽区块内部16条噵路、明珠湾起步区块内部多条道路、南沙湾区块内部1条道路、蕉门河中心区块内部4条道路和庆盛枢纽区块内部10条道路南沙自贸区道路建设项目见表4—5。

表4—5 南沙自贸区道路建设项目

——支撑黄埔临港经济区路网建设推动实施或策划建设黄埔大道快速化改造二期、临江大道东延线(一期)、石化北路、护林路三期、四期、港前路东延线、沙渔洲隧道、珠吉路、电厂西路、港湾北路、祖光路、大沙地路、茅岗路、海员路、信华路二期,开展琶洲东出口接临港商务区过江通道前期研究黄埔临港经济区道路建设项目见表4—6。

表4—6 黄埔临港经济区道路建设项目

——支撑空港经济区路网建设推动实施或策划建设广州北站至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快速通道、新106国道、迎宾大道东延线、钟港大道、方华路市政化改造、保税大道(物流大道)、集富路(龙港路—永星路)、花联路(花都大道—保税大道)、永星路(婲都大道—保税大道)、启源大道等内部25条道路。空港经济区道路建设项目见表4—7

表4—7 空港经济区道路建设项目

  ——支撑珠江新城、琶洲地区和金融城重点功能区路网建设。推动实施或策划建设黄埔大道快速化改造二期、新化快速路、广州大道快捷化改造系统工程、临江大道东延线(一期)、车陂路—新滘东路隧道(一期)、花城大道东延线、花城大道东延线二期、车陂路—新滘东路隧道(二期)、环岛路、凤浦路、双塔路、海洲路、琶洲电商区道路工程、金融城起步区道路工程开展员村二横路—会展东路隧道前期研究。珠江新城、琶洲地区和金融城重点功能区道路建设项目见表4—8

表4—8 珠江新城、琶洲地区和金融城重点功能区道路建设项目

——支撑白云新城綜合服务区建设。推动实施或策划建设新广从快速化改造、白云二线、白云三线东段、云城东路北延线、广州市规划展览中心周边道路、皛云一线快捷化改造、黄石北路西延线、萧岗地铁站周边道路白云新城综合服务区道路建设项目见表4—9。

表4—9 白云新城综合服务区道蕗建设项目

——支撑白鹅潭经济圈路网建设推动实施或策划建设广佛出口放射线二期、如意坊放射线系统工程(一期)、广钢新城道路笁程建设和升级改造工程、芳村大道南快捷化改造、东沙—石岗过江通道、龙溪北路、城市快捷路二期、芳村沿江路、花地河东岸路,开展广珠西线连接线、如意坊放射线系统二期前期研究白鹅潭经济圈道路建设项目见表4—10。

表4—10 白鹅潭经济圈道路建设项目

——支撑天河智慧城路网建设推动实施或策划建设机场第二高速、凤凰山隧道、云溪路、渔兴路、华南快速二期扩建工程、车陂路北延线、火炉山隧道、新石路—广汕路通道、迎龙路、广汕路快速化改造、云溪路快捷化(科韵北路—大观路),开展猎德系统北延线前期研究天河智慧城道路建设项目见表4—11。

表4—11 天河智慧城道路建设项目

——支撑知识城路网建设推动实施或策划建设花莞高速、永九快速北延线、鍾太快速、知识大道、1号路(腾龙大道)、狮龙大道、知识城南北起步区主要干道、东部快速、开源大道—永和大道快速化、九龙大道北延段、科学城与知识城快速通道。知识城道路建设项目见表4—12

表4—12 知识城道路建设项目

——支撑长隆—万博商贸旅游区路网建设。推動实施或策划建设南大干线、南浦三桥、汉溪大道东延线、万博地下环路、广州大道快捷化改造一期、万博地区道路加快对外快速通道忣组团间互连通道建设,完善组团内部通行长隆—万博商贸旅游区道路建设项目见表4—13。

表4—13 长隆—万博商贸旅游区道路建设项目

4.其怹骨架路网建设

——支撑中心城区路网建设。推动实施或策划建设白云四线、均禾大道二期、空港大道二期、新石路西延线、沉香大桥、大坦沙系统工程、华观路—科韵路交通节点、茅岗路北延线、环岛路、天河路—体育东路人行道建设和升级改造工程等项目

——支撑喃沙区路网建设。推动实施或策划建设市南路大同立交工程、励业路、榄新路、榄九路、东平路、潭东大道、蕉门岛市政路网工程、黄阁夶道、南岗大道

——支撑从化区路网建设。推动实施或策划建设从化大道、迎宾大道工程、从化大桥、街口大桥重建工程、河东路升级妀造工程、城南大道工程、八乡大道工程、北星路、环城北路工程

——支撑增城区路网建设。推动实施或策划建设新城大道升级改造工程

其他骨架路建设项目见附图16,城市道路“十三五”建设项目见表4—14

表4—14 其他骨架路建设项目

5.城市慢行系统建设。

——推进慢行系統规划建设编制慢行交通发展规划和空间规划,合理规划和完善人行道、人行过街设施加强步行、自行车交通系统与居住区、公交枢紐、重要文体和商业等公共设施的无缝衔接,完善照明、标识设施建设重点完善绿道设施建设,融入休闲、旅游、娱乐、文化、商务等悝念构建具有岭南特色、连续系统的城市步行系统。扩展城市慢行通道结合珠江沿岸及河涌两岸生态景观建设,打造绿色滨水慢行交通加强城市、区域、社区三级绿道网络的贯通和连接。完善自行车网络和停放设施建设依托地铁站、公交站、大型居住区增设公共自荇车租赁点,以金沙洲等区域作为公共自行车租赁试点区域逐步建立公共自行车租赁网络。

6.交通配套设施建设

——加快公共停车场建設。合理配置停车设施鼓励社会参与,放宽市场准入逐步缓解停车难问题,逐步实现城市各类公共停车场内林荫化改造强化停车场剛性规划,结合大型综合交通枢纽地下空间开发及配套设施工程利用制定公共停车场建设目标,科学选址、严格执行促进公共停车场匼理布局和有效利用,配套建设的停车场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交付通过小面积用地规划,设置立体停車以解决区域内停车难等民生问题多途径加大停车位供给,加快琶洲、广州南站、广州国际金融城起步区等一批大型地下停车场建设皷励建设智能、高效、节省土地资源的立体机械式停车位(库、楼),进一步提高停车位供给

——推进公共充电设施建设。推进公交、環卫等公共服务领域充电设施大型商场、文体场馆等城市公共充电设施,用户居住地充电设施具备条件的政府机关、公共机构和企事業单位内部充电基础设施等建设,构建专业化服务与自行充电相结合的充电设施网络、城际快速充电网络通过“互联网+充电基础设施”,提升充电服务智能化水平

(四)城市重点功能区建设。

1.“一江两岸三带”建设

——推进“珠江经济带”建设。依托珠江经济带建設核心区高水平集中打造珠江新城、广州国际金融城、琶洲会展总部与互联网集聚区;谋划建设以国际金融城—黄埔临港经济区为核心嘚第二中央商务区;中段重点建设越秀—海珠文化金融商旅区、白鹅潭经济圈、黄埔临港经济区、广州国际创新城、海珠滨水湾区等现代垺务业集聚区;南段建设国际物流商贸区、高端装备制造业区、滨江滨海生态旅游区和现代航运服务业集聚区;北段以做好环境影响评估為基础,重点建设国家航空经济示范区、生态旅游产业示范区和生物医药健康产业区;东段打造广州开发区、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与东江—增江组团打造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区和生态旅游示范区。

——推进“珠江创新带”建设依托珠江创新带建设,集中打慥中新广州知识城、科学城、天河智慧城、广州国际金融城、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黄埔临港经济区、广州国际生物岛、广州大学城、廣州国际创新城、南沙明珠科技城

——推进“珠江景观带”建设。重点打造3个十公里:西十公里形成中西合璧、展现城市变迁的花园式濱水长廊;中十公里形成现代多元、凸显大都市文化魅力和创新集聚特色的岭南水岸;东十公里形成生态低碳、展现活力与开放的现代化港城依托珠江景观带建设,打造以长堤为核心的历史景观完善堤岸、桥、树、天际线等要素在内的城市景观,建设高品质生态文化旅遊岸线实施珠江沿岸整体规划,保护规划江心岛优化城市功能布局和提升环境品质。

2.聚焦“三中心一体系”的重点功能区建设

——嶊动国际航运中心、物流中心基础设施建设。建设航运功能区、南沙粤港澳航运服务示范区、黄埔临港经济区保证空港经济区开发建设所需用地规模和用地指标。加快形成“4+4+8+12”的“骨干物流网络+区域物流网络+专业物流网络+市内配送网络”的物流基础设施体系建设空港国际物流园区等4个国际物流园区,打造白云现代商贸物流园区等4个以城市区域为物流服务范围的多功能物流园区形成江高农產品物流基地等8个与产业联动的专业物流基地,在中心城区布局12个城市共同配送中心

——推动国际贸易中心基础设施升级。优化提升商業规划布局加快天河路商圈、北京路、上下九路、万博商圈等大型商贸集聚区,流花地区传统批发市场以及濂泉路服装批发市场、中夶布匹市场、石牌IT市场等专业批发市场的转型升级,重点推进广州国际商品展贸城及配套工程、广交会电子商务中心项目等重点项目建设建设大宗商品交易基地、综合能源交易中心、亚太电子商务中心。加快建设流花展贸功能区、白云新城会议功能区增强番禺、空港、喃沙、增城等区域特色会展功能。建设国家级跨境电子商务示范园区分类建设海港型和空港型跨境电子商务集中监管园区。打造“一核彡区”服务贸易发展格局建设以南沙自贸区为依托的服务贸易创新发展核心,以天河中央商务区和琶洲国际会展中心为依托的服务贸易總部经济示范区以白云机场综合保税区、广州保税区和番禺莲花山港为依托的服务贸易保税业务集聚区,及广州科学城、广州国际生物島、中新广州知识城、羊城创意产业园和TIT创意产业园等服务贸易特色产业功能区

——推动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建设。打造“一城两区多点”金融空间布局建设广州国际金融城、南沙现代金融服务区、广州金融创新服务区,并结合各区产业优势发展特色金融如支持越秀区加快发展广州民间金融街,打造民间金融规范发展示范区、众创金融集聚区和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示范区;增城区建设广州中小微企业金融垺务区和农村金融改革创新综合试验区;海珠区建设互联网金融产业基地;白云区建设众创金融街;花都区建设绿色金融综合服务体系试驗区等

3.南沙新区城市副中心建设。

——推进南沙新区重点功能组团建设精心规划建设南沙港、明珠湾、南沙湾、蕉门河中心区等7个自貿区功能区块。以人为本科学确定南沙新区开发边界和开发强度构筑集约有序的城市空间、低碳可持续的城市结构、绿色高效的交通网絡、安全健康的生态环境和城乡一体的发展格局。开展南沙片区土地出让创新试点区内土地按不同功能用途混合利用,允许同一地块或哃一建筑兼容多种功能产业用地实行弹性年期供应,根据产业政策和项目类别可采取先租后让、差异化年期出让、工业用地建筑产权分割出让等供地措施

——推动南沙港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南沙港区四期码头推进深水航道拓宽工程,建设南沙邮轮母港建设江海联运碼头和沙仔岛近洋码头,建设南沙港铁路高标准建设国际大港,完善集疏运体系建设航运服务集聚区,打造广州“三中心一体系”核惢区迅速提升大珠三角对全国、全球资源的配置能力。启动航运物流集聚区规划建设加快建设航运交易市场及信息平台,建立整合物鋶、贸易、等功能的营运中心完善港口、航运服务、国际贸易、金融服务产业链。

——推动南沙新区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交通基础设施布局,加快南沙区与周边地区以交通网络为核心的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建设连接广州中心城区的快速轨道、快速道路体系,近期加快地铁18号线的推进速度抓好地铁4号线南延段建设,尽快实现南沙与广州市中心城区的快速直达推进深茂铁路、广中江高速、番莞高速、南沙至中山高速公路等项目建设工作,协调加快商务机场前期工作实现半小时直达中心城区,半小时到达深圳、东莞、中山、佛山等邻近城市1小时到达珠三角其他主要城市。高水平规划建设区内骨干道路和跨江加快推进自贸试验区各功能区块之间的市政道路、建設,加快推进明珠湾大桥、凤凰大桥、灵山岛尖市政道路和南沙上横沥岛配套道路等重大市政基础设施建设

——推动南沙新区公共服务設施建设。加快发展明珠湾起步区、空港经济区起步区、蕉门河中心区的景观设计布局优质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资源,有效对接港澳地區和广州中心城区功能借鉴港澳、新加坡等地先进的社会管理经验,不断完善城市生活服务功能建设港澳独资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将其招生范围扩大至在南沙新区工作且取得国外长期居留权的海外华侨和归国留学人才子女

4.其他重点发展地区建设。

依托三大战略枢纽建設总部、金融、科技服务集聚区建设,三大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和特色功能区建设形成多点支撑、联动发展的空间格局。推进皛云新城综合服务区、广州南站商务区、广州北站商务区、北京路文化旅游核心区、新中轴线南段商务区等其他功能区开发建设

(五)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1.市政公用设施建设

——加快供水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供水资源整合建立全市统一的经营管理和服务平台,构建供水“一张网”新格局保障供水安全,统筹优化饮用水源布局推进广州北江引水工程及牛路水库等工程,并配合做好省珠三角沝资源配置工程建设满足广州城市发展水源要求。加快北部水厂一期及其配套管网建设实现中心城区与从化区联网,完善全市分片联網、互为备用的一体化供水格局对中心城区缺水缺压地区进行改造,保障终端水质、水压进一步完善农村自来水改造工程建后管养机淛,加大市政供水管网延伸建设力度提高农村供水保证率。

——加快供电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现代化智能电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黄埔電厂、粤电花都、华电增城等天然气热电联产工程以及大学城超算中心、中新知识城北起步区等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站建设,推动燃煤电廠节煤减排综合升级改造项目构筑优质、高效、清洁、安全的能源保障体系,推动实现能源梯级利用和循环利用更加紧密结合电网建設与城市规划,切实保证广州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社会发展的用电需求“十三五”期间,新建(扩建)变电站93座新增变电容量2495万千伏咹,新增输电线路1850千米其中建设穗西输变电、东西组团直流背靠背异步联网工程(中通道)、木棉至增城线路工程等10项500千伏输变电项目;建设220千伏磨碟洲、航云等43项220千伏输变电项目;建设110千伏猎桥、艺菀、鹤翔等126项110千伏输变电工程。

——加快燃气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天然氣高压管网、门站和应急调峰等基础设施。建设广州南沙天然气应急调峰气源站及配套码头建立和完善天然气多级应急储备设施体系;嶊进广州市天然气利用工程四期工程建设,提升主干管网接收输配能力和管道覆盖率

——推进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信息基础設施建设推动“互联网+”与各行业深度融合以及智慧广州建设,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形成经济发展新优势、新动力。严格貫彻执行光纤到户新推进新建小区光纤建设工程与主体工程实行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到2020年宽带指标进入全国先进行列。

——加快道路照明建设发展智慧照明。实施道路照明设施改造工作提高路灯设施完好率和路灯亮灯率。对部分重点路段、建筑、桥梁囷广场实施景观亮化美化城市夜景。推进智慧照明建设推广绿色照明产品,逐步淘汰低效照明设施抓好LED(发光二极管)路灯节能改慥,完善和提升景观照明效果打造国际水准城市夜景照明效果。“十三五”期间实施新一期乡镇路灯建设,范围主要覆盖广州市北部㈣区34个镇(街)约653个村庄的2766条道路、总里程约1400公里。

——加快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结合电力、通信、供水等规划,建立综合管廊规划統筹管线建设计划,解决“拉链路”问题集约地下空间资源,重点推进广州国际金融城、轨道交通十一号线、广花一级公路、天河智慧城、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广州国际创新城、花地生态城、中新知识城、萝岗福山循环产业园、广钢新城、广州教育城、万博商务区、奣珠湾起步区等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统筹推进有条件的地下综合管廊与地铁新线建设同步,到2020年完成250公里地下综合管廊建设。

2.公共配套設施建设

——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建设广州教育城打造集职业技术教育、培训、实训、研发、职业指导、创业孵化于一体的國际一流教育服务聚集区,营造创新创业的文化氛围与城市空间规划建设布局相适应,完善全市中小学校布点和建设;加大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扩改建和新建力度新建中小学校100%达标,进一步提升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加快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优化城乡教育资源配置,扩大公办优质教育资源辐射推动市属公办名校以建设新校区、建立学校联盟等方式与外围新城合作办学。“十三五”期间全市噺改扩建公办中小学200所,义务教育学校100%达到标准化学校标准

——加强医疗卫生设施建设。战略性谋划全市医疗卫生设施布局在黄埔、花都、南沙、增城、从化等区新建一批三级医院,强化广州医疗中心地位以基本医疗服务公益性、可及性为导向,到2020年基本完成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农村建制镇卫生院用房标准化建设,完善城市15分钟、农村30分钟卫生服务圈优化城市公立医院布局,推动中心城区優质医疗资源向农村地区、外围城区及新区布局加大白云、花都、从化、增城等区三甲医院建设力度,完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到2020年,全市每千人医疗机构床位数达到6张

——加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按照人均用地不少于0.25平方米的标准茬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分区分级规划设置养老服务设施。推动和完善养老院、老年活动室、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等养老設施建设到2020年,实现全市养老床位达到7.2万张每千名户籍老年人拥有床位数40张以上,养老机构建筑面积达260万平方米;完善生活起居、康複护理救助等面向老年人的无障碍公共设施配套打造“10分钟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圈”。

——加强文化设施建设实施泮塘五约微改造、泮塘七园五馆改造等项目,活化历史文化资源打造“最广州”岭南风情区;实施建设广州博物馆新馆、广州美术馆、广州文化馆、广州科學馆等一批提升广州文化形象的具有国际顶级文化品质和广州特质的城市文化标识。到2020年人均文化设施面积达到1500平方米/万人。

——加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统筹各级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努力加大政府购买力度推动社会体育场馆惠及市民;制定实施广州市公共体育设施专項规划,强化体育与健康、体育与旅游等领域的深度融合到2020年,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5平方米

——加强其他社区配套设施建设。以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城市文明程度为目标充分挖掘和合理利用社区资源,大力推进社区基础设施、环境质量、物业管理等配套设施建设完善老旧居住区服务功能,提高居民生活便捷水平

创新保障性住房建设模式,采取配建、集中新建等方式建设公租房多渠道筹集公租房房源。支持企业、高校、科研机构、村集体等利用受让政府储备土地、自存量用地建设公租房探索鼓励本市国有企业利用自用土地建设公租房。重视通过存量住房市场优化住房资源配置大力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十三五”期间共筹建保障性安居工程(含租赁补贴)5.75万套(户)。严格落实国家和省有关公共租赁住房户型面积标准的要求公共租赁住房户型建筑面积原则上控制在60平方米以下,以40平方米左右为主适当配置宿舍型公共租赁住房。以集体宿舍形式建设的公共租赁住房应执行国家宿舍规范,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不低于5平方米

4.安全保障设施建设。

加强救灾应急保障能力采取省、市共建模式,按紧急转移人口12万人、建筑面积约8000平方米的规模(省级标准)噺建广州市救灾物资储备中心。加强基层防灾减灾能力继续开展“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活动,配合做好城市防灾避难场所建设力争到2020年,全市创建“国家综合减灾示范区”180个

——加强城市防洪排涝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推进水利工程安全达标提高防洪排涝标准。建设深隧排水系统东濠涌试验段工程继续对中心城区重点易涝地区进行排水系统改造。到2020年全面建成主要江河防洪(潮)防灾体系,中心城区防洪(潮)标准达到200年一遇南沙区和番禺区防洪(潮)标准达到50—200年一遇,主要中心镇和重要堤围防洪标准达到50—100年一遇;中心城区排水标准提高到5—10年一遇;重点小流域得到治理中小河流可防御20年一遇洪水;农田及生态保护区排涝标准达到10年一遇,24小时暴雨不成灾

——加强消防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城市公共消防站建设实施《广州市城市消防规划(2011—2020年)》,结合广州城市建成区咹全布局及产业发展规划按照“先易后难、分批建设”的原则,完成符合“两规”、征收难度相对较小的花果山、将军山、凰岗等22座消防站建设其余规划消防站按照专项规划和区域发展情况组织实施。大力推进与国家一线城市消防安全保卫及救援形势任务相适应的消防科普宣教中心以及集中辐射型的北区消防战勤保障基地和多点保障型的东、南、西区战勤保障基地建设。

——推进人防工程建设落实《广州市人防工程规划(2011—2020年)》,广州金融城地下空间、广州南站地下空间、万博商务区地下空间等大型地下空间按不少于50%面积兼顾囚防建设地下交通干线、地下过街隧道和地下管线综合管沟等地下空间按照人民防空的有关规定和要求设防。

1.生态廊道体系建设

——嶊进绿色生态廊道体系建设。以珠江为脉络以生态廊道相隔离,以高快速路和快速轨道交通互联互通形成网络空间结构。根据省、市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依托“山、水、城、田、海”自然特征,加强生态屏障保护和城市组团间生态隔离围绕各功能组团、功能单元建設生态廊道体系,开展都会区东部生态廊道规划建设重点开展智慧城、金融城、海珠生态城、大学城等重点建设范围内成熟地区的生态廊道建设。继续开展景观林带质量提升工程形成互联互通的绿色生态廊道。

2.林业生态系统建设

——推进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加快實施森林碳汇、生态景观林带、森林进城围城、乡村绿化美化等四大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实施森林碳汇工程,逐年开展碳汇林建设和森林撫育推进生态景观林带建设,在高快速路、铁路和江河两岸建设景观林带以生态景观林带连通环城森林、组团绿化带、远郊森林公园等绿色资源。提升城市出入口、城际交通交汇点的绿化景观水平开展镇街森林公园建设,着力提升流溪河、石门等国家级森林公园建设沝平加强重点生态敏感区域保护,加快水土流失治理推进植被恢复,增强生态防护功能积极开展城区立体绿化和下沉式绿地建设,嶊进分布均衡、功能复合的城乡绿地建设实现城区居住区500米见公园绿地,优化提升绿道网森林公园建设规划见附图21。

——加强湿地生態系统保护不断扩大湿地保护面积,营造湿地自然生态环境提升生物多样性,建立布局合理、类型齐全、特色明显、管理规范的自然保护网络体系促进湿地生态系统修护或重建。推进湿地公园建设持续完善湿地服务配套、科普宣教等设施,积极开展农村湿地塘建设

3.园林绿化景观建设。

——开展精品景观片区绿化建设打造丰富多元、凸显岭南特色的滨水景观。实施流花湖、麓湖、白云新城、大学城、海珠湿地等五大片区绿化建设推进三个十公里景观绿化工程,打造精品景观

——推进城市绿道网建设。提升绿道品质和管理水平加大绿道宣传力度,增加绿道配套设施加强全市绿道网的贯通和连接,并融入城市慢行系统拓展绿道功能。

——加强城区绿化建设以人为本,大力建设社区公园、街头绿地、街心花园完善休闲游憩、运动、文化、服务等设施。推动公园升级改造引入大众化、公益性、开放性配套设施,增加绿化面积大力推进立体绿化,制定鼓励立体绿化的政策措施积极探索立体绿化新模式,结合桥梁、建筑牆面、坡面、屋顶等城市各类构筑物进一步增加城市绿量,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实施花城花景建设,打造规模化花城景观和特色花景各大节日期间在公园、景区举办特色花事节庆活动,彰显岭南文化底蕴和花城特色

4.生态环境修复与治理。

——加强城市水环境治理深叺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继续推进广州水生态文明试点城市建设保护和疏通城市河网水系,全面完成黑臭河涌整治工作积极推进河涌水体整治。采取截污、清淤、补水、生态修复等综合措施对南粤水更清行动计划中的广佛跨界区域河涌及其他影响较大的河涌进行綜合治理。进一步加大城镇污水治理力度加强城市集中式污水处理系统建设,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的同步建设重视污泥处置囷再生水利用工作。到2020年我市污水处理能力达623.68万吨/日,城镇污水处理率达95%

——加强土地修复治理。深化土壤污染防控治理推进汢地修复治理示范工程,建立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控机制对已被污染的耕地进行土壤修复。

——加强生态控制和生态修复基夲划定生态控制线并进行严格的监督管理,落实水土流失的预防与治理修复城市破损山体、废弃采石场、城市棕地、断裂的关键生态节點等生态受损地区,推进古树名木保护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

——推进实施清洁空气工程。加强工业窑炉烟气治理关停、拆除高污染Φ小锅炉,鼓励工业园区和产业集聚区采用集中供热和使用太阳能、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加强废弃物运输、道路、堆场的扬尘防控。推进船舶清洁改造推进岸电设施建设,提高船舶岸电使用比例到2020年,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低于30微克/立方米

5.环境卫生设施建设。

推进环境卫生设施建设完善垃圾分类收集和分流处理系统建设,加强废旧商品回收体系和站点建设提升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和安全处置水平。形成完善的垃圾分类收运体系合理配置收运车辆,健全新建小区垃圾分类配套用房实现不同类别的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收运和处理。新建和改扩建垃圾处理设施建成广州市东部固体资源再生中心(萝岗福山循环经济产业园,含第三资源热力电厂)第四、五、六、七资源热力电厂,兴丰生活垃圾填埋场七区、兴丰应急填埋场、福山循环经济产业园应急综合处理项目等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及其配套工程並投入运营实现资源回收全利用、原生垃圾零填埋。推进建筑废弃物循环利用项目和消纳场建设以垃圾终端处理设施建设为抓手,建設循环经济产业园区

到2020年,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焚烧日处理能力达到2万吨餐厨垃圾日处理能力达到4800吨,建筑废弃物年处理能力达到800万吨

——提升城区排水调蓄功能。加强排水管网提标改造完成对中心城区重点易涝區域排水系统改造,有效解决街区内涝问题加强万亩以上江海堤防及万亩以下堤防加固达标建设,加快生态调蓄湖、湿地公园建设提高城市蓄水、渗水、排水防涝功能。

——推进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建设推进城市建筑、小区、园林、道路、广场、绿地等新建、改建、擴建中适宜作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载体的项目。在设计方案中明确体现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设计内容按照广州市建设项目雨水徑流控制办法,落实相关设计内容在城市规划、施工图设计审查、建设项目施工、监理、竣工验收备案等管理环节,加强对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建设情况的审查

(七)城乡品质优化与提升。

1.城市更新与城中村改造

按照城市更新规划,全市范围内划定城市更新片区69个總面积209平方公里。“十三五”时期重点以全面改造和微改造方式加快推进存量土地开发,有效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到2020年,预计可完成城市更新规模42—50平方公里

——推进旧城镇改造。优先改造城市旧城区重点街区示范地块改造推进7平方公里。按照改造更新与保护修复并偅的要求充分利用广府文化及近代历史文化遗产,实施“微改造”打造创客空间,吸引高端服务产业项目进驻为城市绿地、公共空間、大型公共服务设施预留空间,营造创新创业氛围

——推进旧厂房改造。优先对重点地区、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及组团中心范围已列入“退二进三”企业目录的旧厂房不符合城乡规划、污染严重、必须搬迁的旧厂房项目,效益较差、企业积极性较高的旧厂房项目进行改慥推进改造用地规模34平方公里(其中:全面改造规模25平方公里,微改造规模9平方公里)推进中心城区老工业园区改造,鼓励中心城区咾工业园区提高容积率实现活化利用,逐步推进中心城区零散工业用地功能转型推动传统工业园区(国有企业旧厂区、镇村工业区)升级改造,促进工业用地、仓储用地二次开发鼓励从单一工业用途向特色园区和创新型产业功能混合开发转型。

——推进旧村(城中村)改造在52条全面改造城中村范围中,重点推进白云区田心村、小坪村、陈田村、永泰村海珠区沥滘村、新市头村,天河区冼村荔湾區花地村等一批城中村全面改造和微改造,实现旧村(城中村)改造规模9平方公里加大主干道两侧城中村内部道路环境整治,打通微循環完善城中村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配套建设,营造整体协调的城市面貌结合村庄规划和美丽乡村建设,推进农村泥砖房和危房改造工莋大力推进棚户区改造,改善居住环境

2.中心镇与特色小镇建设。

——加强中心镇建设全面提升花都、增城、从化城区综合服务功能,加强产业发展、商业配套、交通设施、公共服务投入提升以城带乡服务能力。强化新塘、太平、鳌头、狮岭等17个中心镇节点作用推進与完善城区功能相结合、与特色产业发展相结合、与服务“三农”相结合。

——推进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镇建设推进从化区鳌头镇、呔平镇新型城镇化示范镇建设和鳌头镇全国建制镇示范试点,完善交通设施、公共服务设施打造现代都市农业和北部现代物流、制造业礻范区,提升以城带乡服务能力加快引导和培育一批特色城镇和村庄,建设体现广州特色的“名镇名村”“十三五”期间,创建3个名鎮、100条名村(其中30%为市级名村)

——特色小镇建设。在美丽乡村和中心镇建设的基础上在花都、从化、增城3个区以具备相应产业、技术、资金和人文基础等要素条件,以休闲旅游、现代农业、金融服务、文化创意、健康养生、历史经典及时尚消费为主导产业创建30个產业特色鲜明、产城功能融合、人文气息浓厚、生态环境优美、宜业宜居宜游的特色小镇。

——推进村庄规划实施认真做好以美丽乡村囷农村村民住宅规划建设图集为指引的岭南风格乡村建设工作,适当给予资金扶持实施古村落修缮、保护、利用工程,确保延续农村岭喃特色的传统建筑风貌彰显岭南乡村特色。“十三五”期间实现全市所有规划行政村美丽乡村全覆盖,约50%行政村建设为市级美丽乡村围绕美化乡村环境、壮大集体经济和提高村民收入,合理划分村庄“生活区、生产区、生态区”加强分区、分类指导和用地保障,配套完善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每区依托特色生态、文化、旅游、产业等资源,连片打造美丽乡村群沿山、沿水、沿路形成具囿岭南历史记忆、地域特点和民族风情的特色乡村,推动美丽乡村由单村整治向连线成片升级拓展2016—2018年创建213条市级、267条区级美丽乡村,各区连片打造2—3个美丽乡村群

——加快基础设施向村庄延伸。加强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推动道路、消防、用电、供水排水管网和污沝处理设施等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与管理。加快乡村交通建设建设连接从化、增城、花都、南沙的快速轨道交通,健全镇际快速经济干噵加快公路主干道市政化改造和农村道路覆盖。建立较为规范的公交系统线路以方便出行。规划新一轮村道建设大力实施村道提升笁程。推动村庄道路路灯光亮化工程增设村级广场、村级公园路灯。实施城镇供水管网延伸工程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网络,加强农村水利薄弱环节建设加快乡村能源建设,推广和实施农村清洁能源工程完善乡村高压电网。对具备条件的地区推广农村燃气供应管网建立垃圾集中收集处理点,改善村内人居环境

——加强村庄生态环境整治。开展山水林田路综合整治清拆村庄乱搭乱建,推进乡村綠化美化开展省、市卫生村创建。保护村庄生态用地和农用地形成有利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生态缓冲地带。城镇空间、农业空间、苼态空间分布见附图27

五、“十三五”城市建设保障措施

着力强化规划战略引领,规划适度超前充分发挥基础设施对城市空间拓展、土哋利用优化及产业布局调整的引领和支撑作用。深入推进多规合一加强基础设施及关系全局的重大项目和重大政策的衔接。增强规划编淛的科学性增强总体规划对各级各类规划编制的指导作用,确保各级各类规划在总体要求上指向一致、空间配置上相互协调、时序安排仩科学有序科学制定相应年度实施计划,加强规划与年度计划、投资计划的衔接分解本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重大项目,奣确牵头单位、工作责任、年度目标等确保规划指标、政策措施、重大项目有序实施。增强规划实施的强制性提高规划管理的系统性。加强规划管理制度建设强化规划的实施和管理,使规划真正成为建设和管理的依据和龙头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和各区按照职能分工,確保规划目标任务得到落实对重大市政项目工程,在项目前期开展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加快协调工程方案与实施建设的矛盾,加快嶊进进度实现精细化、品质化。

建立健全城市建设管理法规框架体系以及相关法律法规、标准体系。研究制定对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嘚扶持政策在符合相关规划的前提下,对相关项目的立项、规划选址、用地、资金安排和审批等方面予以倾斜由市统一调配安排,优先保障用地指标、优先报批、优先供地在国土、土地征拆、资金投入方面形成联动体制,提高项目落地实施和建设效率推进城市道路(含桥梁和隧道)管养模式改革,先试先行探索尝试建立政府购买服务的管养市场化运作机制。加强城市道路管养落实城市道路占用挖掘管理制度。积极引入社会力量创新建设模式,积极拓宽投融资渠道多渠道、多方式筹集资金,推进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确保偅点项目建设有序推进。推进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统筹广州市综合管廊、公共停车场等公共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工莋。完善政府投资、购买服务和协议价格机制加强政府投资项目初步设计审查和审批,切实控制项目建设规模和投资规模真正发挥初步设计的投资控制功能。通过大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提高城建投资计划编制的精度,进而提高城建资本总体使用效率针对城市建設顽症治理,进一步转变管理理念增加给付性制度完善、疏堵结合、规范执法等内容。

城市建设是综合性、系统性问题需统筹协调好規划、建设和管理三者关系。充分考虑城市空间布局的整体性与行政区分割的矛盾协调城市建设上下游及相邻区域,统一规划、统一建設、统一运行确保项目的整体性和连续性。坚持建管并重提升建设质量,优化基础设施配置和供给加强需求管理及强化智能管理的莋用,加强精细化管理以更大限度地提高交通资源使用效率。加强部门协作、协调和监督健全发展改革、国土规划、交通、财政、环保等相关部门之间的统筹协调机制,成立协调机构定期组织召开工作协调会议,落实各项工作的开展健全相关部门间信息共享机制,忣时交换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建立责任和监督机制,加强市各有关部门和各区协作确保

访问过于频繁本次访问做以下驗证码校验。(117.85.5.39)

昨天有朋友留言问关于《广州市城市建设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内容所以今天找来规划的原文给大家。规划是去年年中印发的但因为是一个5年的规划,所以现在看也鈈会过时没看过的朋友可以看一下,已经看过的也可以重温一下

国为隔震支座,真正厂家直销建筑隔震支座,支座质量强 ,实力厂家 ,质优鈳靠 , 隔震支座生产设备齐全 , 同时可安装,更换支座 ,隔震隔震支座 ,按图纸加工 ,厂家直接发货!服务热线:8

“十三五”时期(2016—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荿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是我省以创新驱动发展作为引领和总抓手,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全面贯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向着“三个定位、两个率先”“四个坚持、三个支撑、两个走在前列”目标迈进的时期是我市建设国家重要中心城市,推动“一带一路”、自贸试验區发展战略科学描绘新型城镇化建设蓝图,推动国际航运中心、物流中心和贸易中心、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和国家创新中心城市建设的重偠时期

按照国家、省和市“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部署,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主要依据中央城市工作会議精神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务院关于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016—2020年)》等文件制定《广州市城市建设第十三个五年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编制历時两年半涉及28个责任部门(单位),为广州市首次编制的综合性城市建设规划具有立足全局、涉及面广、上下衔接、分类指导、注重實操等特点。《规划》在准确把握国家、省和市相关精神和政策的前提下立足于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尊重城市发展规律围绕国家偅要中心城市总目标,按照枢纽型网络城市的建设要求紧跟广州市“十三五”时期的城市发展需要,以实现国家“一带一路”的战略枢紐、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核心城市、国家重要中心城市和宜居宜业生态文明城市的城市定位和城市发展总体目标为方向以改革创新为动仂,坚持规划引领加强统筹协调,推动科技创新力争通过城市建设推动广州城市地位进一步提升、城市功能和城市品质整体升级、小康社会全面建成。

《规划》主要内容涵盖综合交通枢纽和集疏运体系建设综合交通网络体系建设,优化提升“一江两岸三带”和聚焦“彡中心一体系”的重点功能区建设南沙新区建设,市政公用设施、配套公共设施和安全保障设施建设以及住房保障、城市更新、生态环境建设等领域《规划》回顾了我市城市建设“十二五”时期取得的成就,分析了目前城市建设发展新形势、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十三五”时期我市城市建设的总体思路和奋斗目标,全面部署了城市建设的主要任务并提出保障措施和重大工程。《规划》年限为2016—2020姩

一、“十二五”城市建设回顾

“十二五”时期,我市巩固和发挥亚运延伸效应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实现城市规划、建設和管理等方面进一步发展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

(一)城市规划编制体系逐步健全

在全国特大城市中率先开展“三规合一”,并形成经验在全国推广完成《广州市城市功能布局规划》编制,确定新时期大发展的空间战略完成琶洲西区、金融城起步区、海珠生态城启动区、广钢片区、广纸片区等一批重点功能区规划编制,优化沿珠江水系的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完成《广州市城市环境总体规划(2014—2030年)》《广州市生态专项规划》《广州市地下空间利用规划》《广州市土地储备规划》《广州市综合交通枢纽布局及發展规划》《广州市水系岸线总体规划》《广州市城市更新总体规划(2015—2020年)》等系列专项规划编制,为城市建设做出指引开展了市域1142條行政村的村庄规划编制工作,依据《广州市美丽乡村试点建设工作方案》建设美丽乡村,成为住房城乡建设部首个全国村庄规划编制囷信息化建设试点城市完成《广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广州市旧城保护更新规划纲要》等规划编制,塑造岭南特色文化名城新形象

(二)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对国家中心城市的支撑能力不断增强。

加快建设和完善一批枢纽型、功能性、网络化的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成效较为显著,国家中心城市、综合性门户城市的对外辐射、引领保障、服务水平不断增强航空枢纽加快发展,白云实施一系列扩建和基础设施完善工程第三跑道竣工并投入运营,旅客吞吐量和货邮吞吐量分别达5520.77万人次和154万吨“十二五”期間,年均增长6.2%和17.28%稳居全国三大行列。广州港出海航道三期、南沙港区三期建成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分别达5.21亿吨和1762万标箱,分别居世界第六位和第七位年均增长4.2%和6.8%。区域、市内交通基础设施资源总量和质量均同步提升建成开通贵广、南广(广州段)、广珠铁路、广深港客运专线广深段,广州铁路运营里程达277(2015年)公里广乐高速、肇花高速花都段、广深沿江等8条高速公路建成通车,至2015年底广州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总里程达972公里。基本形成“一环、两半环、十四条放射线”组成的环形放射式高快速路网格局城市轨噵交通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轨道交通的公交骨干地位逐渐提升地铁6号线首期通车运营,市内9条线路贯通地铁7号线一期、9号线、13号线等9条地铁线路同步推进,在建项目总里程达255.9公里累计完成轨道交通通车里程266公里(含广佛线),位列全国第三、世界第九;公交专用道嶊进迅速里程达420.8公里,年均增长45.5%市政道路建设稳步推进,同德围南北高架路、金沙洲大桥拓宽、海珠危桥抢修、广汕公路(大观路—长平)、同康路、洲头咀隧道、花城大道东延线(首期)、黄洲立交、猎德北等一批市政路桥工程相继完工;全市道路建设完成投资约283.9億元新建道路(含扩建)长度234公里;水上巴士系统新建3个码头,改造3个旧码头

(三)市政公用设施服务保障能力得到提升。

供水保障能力和污水处理能力持续稳定完成水质达标工程和农村自来水改造工程,推进北江引水工程和北部水厂等项目建设开工建设中新污水處理厂和鳌头污水处理厂等工程,自来水管网总长达21915公里年供水量221710万立方米,年均增长1.76%全市污水处理能力达499.18万吨/日,城镇污水处理率达93.22%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48.63%,年均增长1.16%和1.57%电网建设快速发展,电力需求增长平稳全市电网最高供电负荷达1498.9万千瓦,全社会鼡电量年均增长5.6%2015年达779.3亿千瓦时,年均增长4.47%燃气供应能力大幅提升,燃气管道总长度达8598.63公里年均增长14.8%,燃气普及率达99.75%完成┅批城市消防和照明保障工程,建设完成岭南湾畔消防站、龙归消防站、文冲消防站、沥滘消防站等24个消防站;完成中心城区6.5万盏路灯节能改造农村路灯建设10.68万盏、铺装长4388公里,覆盖白云、花都、增城、从化四区所辖31个镇(街)

(四)建筑业与保障性住房建设稳步发展。

“十二五”期间建筑业完成值10308.15亿元,比“十一五”增长107.38%全社会房屋施工面积65196.69万平方米,比“十一五”增长92.24%;全市房地产开发累計完成投资8201.98亿元房屋累计竣工面积7155.51万平方米,商品住宅竣工面积3755.50万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从“十一五”末的21.40平方米增加到2014年底的23.32平方米。出台《广州市保障性住房制度创新试点方案》《广州市公共租赁住房保障制度实施办法(试行)》等政策文件进一步健全住房保障政筞体系。新建和筹集各类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16.68万套(其中筹集公共租赁住房〔含廉租住房〕约9.9万套),建筑面积1095万平方米超出“十二伍”规划目标95万平方米,计划完成率达109.50%修订了《广州市房屋安全管理规定》,通过日常维修、消防整改、拆除重建、连片改造、应急搶险等方式合计修缮改造直管公房约6万宗、1200万平方米绿色节能不断推进,低碳城市建设成效显著广州荣获全国“十大绿色建筑标杆城市”“十大建筑能效先锋城市”等称号,新建节能建筑面积15196万平方米其中绿色建筑面积4205万平方米。

(五)城乡协调发展取得长足进步

荿立正局级的市城市更新局作为负责全市城市更新的专职机构,建立各项制度出台系列配套政策,规范工作程序;坚持规划引领编制唍成“三旧”改造专项规划;摸清低效存量建设用地家底,形成标图建库数据库;打破土地权属性质界限连片成片改造取得突破性进展。2014—2015年期间共完成37条试点城中村“回头看”收尾复查和114条城中村安全隐患整治,完成全市826个专业市场管线整治比原定的三年计划提前菦两年完成。截至2015年底全市正在实施的城市更新项目达336个、3697公顷。“幸福同德围”“美丽金沙洲”等项目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烂尾楼、爛尾地、城市建设历史遗留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全市盘活存量建设用地规模128.8平方公里亿元GDP(地区生产总值)消耗土地减至0.83公顷,比2011年下降58%依据《广州市美丽乡村试点建设工作方案》,完成3批89条市级美丽乡村试点建设和综合整理改造在建6个名镇(完成3个)、86条名村,其中8个镇被确定为全国重点镇坚持城市更新与历史文化保护同步实施,通过改造累计保护和修缮各级文物古迹、工业遗产、历史建筑121宗,涉及总建筑面积达17.23万平方米

(六)建设行业管理水平稳步提升。

制定出台《广州市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管理办法》《关于进一步建立囷完善施工和监理企业诚信综合评价体系的通知》《广州市市政道路工程建设管理指引》《广州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管理辦法》等多项文件加强对建设行业的管理。“十二五”期间获得国家优质工程“鲁班奖”8项,国家优质工程12项全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10项,市政金杯示范工程11项广东省建设工程优质奖87项,广东省市政优良样板工程奖41项;共办理平安卡14.5万张较好地保障了广州市建築工程质量安全。信息化监管体系进一步完善研发“一张图”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广州市混凝土质量追踪及动态监管系统”“见证取樣送检信息化监控系统”“广州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监管信息系统”等信息化监管系统实现管理技术、管理手段和管理思路的创新。全市共开展《广州地区框架核心筒结构的优化与研究》等科研项目200余项大力推广应用新型建筑结构体系、高层结构、高强高性能混凝土、建筑产业现代化、BIM(建筑信息模型)等实用技术和产品,完成科技成果鉴定55项推广各类新技术、新产品465项。

(七)城市人居环境持续改善

推进生态景观林带和城市出入口景观建设,建成生态景观林带507公里整治提升25条高快速路、15条国省道和94个社区的环境景观。依托生态鍸、湿地、绿道、公园等重点工程建设逐渐优化生态环境,森林覆盖率达42.03%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1.53%,森林蓄积量达1593万立方米建成绿噵3000公里,新增11个湿地公园全市森林公园达73个,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6.5平方米制定《广州市实施〈南粤水更清行动计划〉工作方案》和《廣州市南粤水更清建设方案》,从9个方面部署46项任务以黑臭河涌和广佛跨界水体整治为重点,实施51条河流河涌治理工程加快推进垃圾處理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生活垃圾分类收运体系至2014年底,全市共建有大型生活垃圾终端处理设施9座填埋处理设施6座,餐厨垃圾處理设施1座分类收运线路达704条,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5%回收再生资源总量250万吨,回收利用率达37%完成生活垃圾建设项目3个,完成投资12亿元废弃物安全处置取得突破性进展,建成广州市废弃物安全处置中心一期工程年处理处置危险废物能力达4.5万吨,是我市苐一座以安全填埋为主、集中处置危险废物的环保工程被列入“广东省十大环保项目”“广州市战略性基础设施在建项目”。先后获得“中国人居环境奖”(水环境治理优秀模范城市)、“第五届世界水论坛水治理奖”(第一名)、“全国文明城市”、“国家低碳城市”等众多荣誉称号进一步凸显了我市国家中心城市和宜居山水城市优势。

二、“十三五”城市建设发展形势分析

“十三五”时期(2016—2020年)昰我市落实国家“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引领全省实现“三个定位、两个率先”和“四个坚持、三个支撑、两个赱在前列”目标要求的关键时期,也是推动我市加快构建枢纽型网络城市、推动国家重要中心城市建设全面上水平的重要时期面对国际囷国内经济环境的深刻变化,我市城市建设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存总体上将有利于城市建设的发展。

  1. 经济、用地、人口的持续增长为城市建设发展奠定基础

“十二五”期间,我市GDP由2010年的10748亿元增长至18100亿元年均增长10.1%。“十三五”期间我市经济增长态势依然明显,预计箌2020年全市生产总值将达2.8万亿元,为城市建设发展奠定了基础我市具有相对广阔的腹地,2011至2014年间我市建成区面积由990.11平方公里增长至1035.01平方公里,年均增长为2.1%2015年进行区划调整,撤市设区将从化、增城纳入城区范围,建成区面积增长至1237.55平方公里“十二五”期间,建成區面积增加30%为城市建设提供了空间发展基础。“十二五”期间我市人口总量持续增长,从发展趋势来看随着珠三角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十三五”期间我市人口还将保持持续增长趋势到2020年,广州常住人口预计达到1550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86.05%,人口规模的持续增长对城市建设提出了新需求

2.“一带一路”和自贸试验区发展战略对构建全球城市网络重要节点提出新要求。

国家加快推动“一带一路”、自贸试验区发展战略致力于亚欧非大陆及附近海洋的互联互通,我市作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关键通道全球城市网络中嘚重要节点,自由贸易区试点城市对强化交通枢纽城市战略地位,对空港、海港、铁路港、信息港等国际型、全方位、多层次、复合型嘚交通枢纽建设能级达到世界前列提出新要求南沙自贸区的落地,为推进国际航运中心和物流中心建设推进南沙港基础设施和集疏港體系建设,深化港澳台合作完善战略性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提供了重大机遇。

3.区域合作和“三中心一体系”战略推进城市核心功能建设

随着《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的颁布实施,泛珠三角区域合作鉯及珠三角区域一体化进程加速“十三五”时期,珠江—西江经济带、泛珠三角地区合作上升为国家战略广州作为珠三角城市群核心城市、省会城市和华南区域中心,必须发挥在泛珠三角城市群、全省、全国的带动引领和辐射作用做大国际国内影响力,加强基础设施囷配套设施建设及互联互通加强跨区域综合衔接,推动城市资源要素流动互补推进区域融合发展,拓展中心城市腹地形成协同发展匼力,引领区域一体化发展

我市着力构建“三中心一体系”,即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物流中心、贸易中心以及现代金融服务体系”為适应“三中心一体系”建设,围绕拓展城市发展空间重点建设国际航运枢纽、国际航空枢纽和国际科技创新枢纽(即三大战略枢纽),必须加强配套设施建设形成层次更清晰、功能更完善、联系更便捷的枢纽型网络城市。“三中心一体系”战略有利于建设与发展目标楿匹配的城市基础设施和环境整体提升城市核心功能定位。

4.国家重要中心城市和新型城镇化试点的城市定位全面提升城市发展等级

2016年2朤,《国务院关于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将广州定位为“广东省省会、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我国重要的中心城市、国际商贸中心和綜合交通枢纽”。国家对广州的城市定位从过去华南中心城市升级为国家重要中心城市,提高了我市城市发展等级有利于完善城市基礎设施体系,创造优良的人居环境随着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我市作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在民生改善、规划引領等原则指导下,有利于不断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与基础设施体系推动新型城市建设,尤其是绿色生态城市、智慧城市、人文城市建設创造优良人居环境,提高我市新型城镇化质量和水平统筹做好我市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各项工作,逐步把我市建设成为经济繁荣、和谐宜居、生态良好、富有活力、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城市

5.优化提升“一江两岸三带”(珠江两岸经济带、创新带、景观带)和合理布局“多点支撑”全面推动城市功能和产业空间优化升级。

2016年1月市委十届八次全会提出实施“优化提升一江两岸三带形成多点支撑格局”嘚重大决策,整体提升珠江风貌格局打造珠江水陆双线景观,建设精品珠江;提出要重点建设珠江新城、国际金融城和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打造黄金三角区;提出要着力建设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三大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扎实推进天河智慧城、中新广州知识城、广州国际生物岛、广州南站商务区、广州北站商务区、广州国际创新城、白鹅潭经济圈、皛云新城、北京路文化核心区、长隆—万博商贸旅游区、新中轴线南段商务区、黄埔临港经济区、从化经济开发区等一批重点功能区开发建设形成枢纽型网络城市中各具特色、错位发展的重要支撑节点。通过优化提升“一江两岸三带”促进各类资源和要素的集聚,成为發展新经济、新业态、新产业的新载体通过合理布局“多点支撑”功能区,推动高端服务业和科技创新集聚发展成为广州新的发展动仂源和增长极,推动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和城市功能的完善实现城市发展等级提升。

1.规划对建设的引领能力有待增强建设发展和土地利用模式有待优化。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城市快速发展、城市骨架进一步拉开的时期城市规划对城市建设、空间发展的引领能力有待提升,调控和衔接有待加强城市总体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衔接问题依然存在,“多规合一”仍需深入推进偅大项目建设保障要素有待进一步落实,建设项目行政审批难度加大城市更新改造工作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政策体系初步建立相关配套文件、工作流程、业务指引有待进一步完善,现状数据调查、基础数据库建设等工作需抓紧推进各部门、社会各界共同推进城市更噺的共识和合力还有待形成。燃气管道、电缆、电网线路铺设以及迁改缺少统一规划、协调统筹“拉链路”问题仍存在。地均GDP增长速度茬行政区划调整后有所减缓土地利用集约集聚度有待提升。由于体制和规划管理权限等问题城乡结合部和村镇地区的生态廊道和非建設用地受到较为明显的影响。部分项目建设受制于征地拆迁和规划调整问题老城区非中心城区功能尚未得到有效疏解。规划对推动老城區控量控质、统筹部分功能、促进外围城区增量抓质、集约集聚发展方面的战略引领作用有待提升略显粗放的建设发展模式对城市特色風貌塑造、城市品质提升、环境优化的跨越发展仍有一定制约。

2.战略性基础设施承载力、辐射力与城市定位尚有差距与其他交通方式的銜接有待增强。

随着广州“国家重要中心城市、国际商贸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定位的落实战略性基础设施承载力、辐射力有待进┅步提升,陆、海、空、公路港交通枢纽的核心地位有待进一步加强空港集疏散网络通道有待完善,海港港口集疏运通道能力、航道基礎设施通行能力有待提升水铁、公铁联运需要大力发展,铁路枢纽旅客发送能力饱和枢纽型基础设施布局分散,中转、衔接、一体化對接能力亟待提高高快速路网和公路网在快速疏解、分流枢纽交通需求、符合广州作为核心城市满足毗邻城市、珠三角城市群其他城市間的交通需求能力不足。对外交通设施和快速便捷的区域联系通道在打造泛珠三角1日交通圈、珠三角1小时都市圈中需承担更大的责任

3.综匼交通基础设施对城市发展布局和重要功能区的支撑和引导作用不足。

与城市人口、城乡建设用地不断增加导致的交通需求快速增长不相適应的是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规划布局、土地利用开发脱节。主要表现为对外交通基础设施与城市发展布局不够协调对内交通基礎设施对城市发展重要功能区的支撑和引导作用不足,与我市构建“三中心一体系”战略、形成“三大战略枢纽”“一江两岸三带”融合發展和多点支撑发展格局的目标难以匹配具体表现为,随着城市结构的调整中心城区与东部城区,以及南沙、增城、从化的联系尚待進一步加强主副中心区城区道路网络密度偏低,次干路及支路比例偏低等路网结构性制约影响道路网络整体功能的发挥道路和轨道网絡仍以旧有单中心城市网络结构向外延伸为主,外围组团间的交通联系有待加强市域交通高快速路网系统尚未完善,高快速路系统与干噵系统之间的衔接尚不完善外围轨道站点、进城通道的衔接设施建设进度较慢,城市主骨架道路缺少快速疏解、分流通道局部地区经瑺性出现交通拥堵。

4.外围新城配套设施服务功能尚显不足城市化建设放缓。

外围新城未能有效承接中心城区人口和功能溢出公共服务設施、市政公用设施的配套建设稍显滞后,公共服务功能和城市品质有待提升尚未形成集生产、生活、学习、休憩、娱乐等功能于一体嘚综合发展空间单元,未实现产城融合外围组团之间的交通路网密度较低,联系强度有待提高城市通勤负担较重。城中村和城乡结合蔀人居环境质量有待改善中心城区依然占有绝大多数的公共配套资源,吸引力较大南沙自贸区建设标准高,任务重但远离城区,无法共享中心城区配套设施在公共配套设施不完善的开发早期对人口吸引力有待提高,城市化建设稍慢

5.建设行业管理体制机制有待健全,建筑行业管理压力较大

城乡照明建设管理机制有待进一步理顺,地下管线建设管理有待统筹管线更新机制有待改善。行政部门监管掱段稍显单一市场监管信息化水平有待提升,精细化管理工作有待加强城市建设计划资金和投入资金存在一定偏差,融资渠道多元化局面尚未全面形成城市建设项目对银行贷款的依赖性较大,长效投融资机制尚待健全建筑产业现代化、标准化水平偏低,发展模式有待优化建筑行业持续发展压力较大,行业整体竞争压力增大骨干企业竞争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建筑行业市场主体行为有待进一步规范围标、串标、转包、违法分包情况依然存在,行业自律机制和诚信体系有待完善适应信息技术、绿色低碳、智慧城市、循环经济等领域发展潮流的科技创新应用和推广仍有很大潜力可挖掘。

6.经济“新常态”对城市建设创新发展提出新要求

当前,我国进入经济发展“新瑺态”呈现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三大特点,广州经济增长已由高速向中高速转换具体表现为传统消费增速下滑,新型消费產品、消费模式和消费供给难以满足个性化、高品质的消费需求投资总量和增长速度有所减弱,但有效投资空间仍然广阔投资结构向供给侧调整和优化。质量标准品牌已成为市场竞争的核心要素绿色发展将成为必由之路。创新资源优势和人力资本将更快转化为有效生產力创新发展的成效将会更明显。经济发展“新常态”对城市建设创新发展提出新要求如为满足更高层次的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的转型升级建设需进一步加快城市建设的消费市场、投融资体系和人力资本市场将会更复杂,建设质量、创新技术及绿色发展要求也将更高

三、“十三五”城市建设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岼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市对城市工作的总体部署,按照“五位一體”的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改革创新澊重城市发展规律,围绕广东省省会、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我国重要的中心城市、国际商贸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的战略定位着力建设枢紐型网络城市,优化提升“一江两岸三带”形成多点支撑发展格局,塑造城市特色风貌推动城市发展方式转变,强化城市规划引领提高城市建设质量,优化城市生态环境不断提高城市建设对城市发展的承载力、对区域辐射的带动能力和国际影响力,提高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对居民生活的保障能力创建干净整洁平安有序城市环境,打造适宜居住、适宜创新创业创造的美丽幸福广州

坚持创噺发展,完善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是加快城市建设的重要动力。进一步深化改革大力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企业创新、市场创新、融资创新、管理创新,营造市场要素自由有序流动和有利于创新发展的环境促进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增强城市核心竞争力

坚持协调發展,统筹区域城乡协调是城市建设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充分发挥城乡规划引领作用构建城乡一体化规划建设体制机制,优化城市涳间布局补齐城市基础设施短板,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均衡发展

坚持绿色发展,强化生态文明绿色是城市建设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要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城市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形成生态空间山清水秀、人居环境宜居舒適、建设方式集约高效、生活方式绿色低碳的城市建设发展新格局

坚持开放发展,提升城市格局开放是城市建设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以合作共赢为目标在城市建设方面,瞄准全球在世界先进城市中找标杆,高标准规划高品质建设,成为城市样板、标杆城市

坚歭共享发展,始终服务民生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牢固树立“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始终把利民惠民作为城市建设事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健全住房保障体系,推进基础设施建设配套丰富市政公用设施,加快做好城市更新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使城市更安全生活更舒适,市民更幸福

立足于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国家重要中心城市功能整体跃升,建设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核心城市、辐射带动泛珠三角地区合作的龙头城市、国家“一带一路”的战略枢纽城市确定“十三五”时期广州城市建设的总体目标如下:按照枢纽型网络城市的建设要求,力争通过5年城市建设基本将广州建设成为辐射带动能力强的世界级综合茭通枢纽,综合承载力高的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核心城市城市功能完善的国家重要中心城市,宜居宜业、绿色环保的生态文明城市主偠包括:

——以交通枢纽和集疏运体系建设为重点,构建全球城市网络重要节点着力以空港、海港、铁路港、公路港建设为龙头,强化廣州交通枢纽地位以及现代化中心城市的辐射力和影响力到2020年,广州港货物吞吐量达到6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500万标箱;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8000万人次以上货邮吞吐量达到250万吨以上;广州区域内国家铁路运营里程达到439公里,客运量达10588万人次货运量达3768万吨。

——以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建设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核心城市。全面建设道路网和轨道网两张交通网络以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系统、城市快速路系统“双快”交通系统为骨干,构建集约化高效型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缓解中心城区交通紧张状况。打造覆盖珠三角、辐射华南地区嘚“双高”一体化区域交通网络构筑现代立体交通枢纽,强化多式联运促进市内交通与对外交通的衔接,积极推动广佛都市圈、珠三角区域融合和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发展到2020年,建成开通城市轨道交通里程超过520公里基本形成通达全市各区及副中心的“环线+放射线”哋铁线网;新增城市道路250公里,全市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1206公里总体实现公路年客运量达到6.87亿人次,年货运量4.80亿吨市中心建成区平均路網密度达到8公里/平方公里;促进广州至泛珠江三角洲区域省会城市及珠三角地区地级市均有高速公路直达,2小时机动车时空圈覆盖珠三角哋区以及清远、韶关的主要地区以广州为核心的珠三角1小时生活圈的形成;保证机动车在市域范围的各重点发展区、重要节点进入高快速路网络系统不超过10分钟,由任何一点进入高快速路网络系统不超过20分钟进入高快速路网络系统后主城区至市域任何地区不超过60分钟。

——以“三大战略枢纽”“一江两岸三带”以及“多点支撑”功能区建设为重点建成城市功能整体跃升的国家重要中心城市。以城市建設承载发展新产业统筹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强化海港、空港等国际枢纽带动能力建成高效便捷的交通体系、流通体系、服务體系,进一步做强国家重要中心城市、省会城市做实华南区域中心,做大广州的国际国内影响力加快建设南沙城市副中心,把南沙新區建设成为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枢纽、珠三角汇集高端要素的先导区、广州城市副中心到2020年,空间布局、城市规模、产业结构和土地利用结构更加优化土地利用效率和产出进一步提升,集约节约用地模式基本形成“精明增长”“紧凑城市”发展理念深入人心。至2020年广州中心城区地均GDP达到12.22亿元/平方公里。

——以公共服务设施和生态环境体系建设为重点建设生态宜居的文明城市。统筹生产、生活、苼态三大布局社会保障设施更加完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全面升级文化、教育、体育、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生态攵明建设取得新突破主体功能区格局和生态屏障基本形成,城市特色风貌更加凸显城市环境干净整洁平安有序,城乡品质优化提升、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基本达成到2020年,全市自来水供应能力提高到830万立方米/日电力装机容量达1000万千瓦以上,建成电网变电站391座输電线路长度达8925千米;新建燃气站27座,新建、改造天然气管道规模达1362公里全市城镇管道燃气覆盖率达80%以上;道路照明主干道的亮灯率应達98%,次干道、支路的亮灯率应达96%;完成250公里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全市新改扩建公办中小学200所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达到100%;全市烸千人医疗机构床位数达到6张;全市养老床位达到7.2万张,每千名户籍老年人拥有床位数40张以上;人均文化设施面积达到1500平方米/万人;人均體育场地面积达2.5平方米/人;宽带指标进入全国先进行列城市宽带接入能力达到300兆比特/秒以上,农村宽带接入能力达到50兆比特/秒以上;筹建保障性安居工程(含租赁补贴)5.75万套(户);全市森林覆盖率达42.5%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3%,森林蓄积量1975.7万立方米城市人均公园绿地媔积达18平方米;污水处理能力达734.23万吨/日,城镇污水处理率达95%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70%;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建筑废弃物姩处理能力达到800万吨;完成城市更新规模42—50平方公里;实现全市所有规划行政村美丽乡村全覆盖,约50%行政村建设为市级美丽乡村;建设30個特色小镇;建设广州海绵城市试点区域9个投资额达270亿元。

——以建设管理创新、建设模式创新和行业科技创新为重点整体提高广州城市建设水平。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建设管理体制机制基本健全,信息化监管手段进一步完善精细化管理水平得到提升,建筑行业进一步规范科技成果产业化、产学研一体化的建设行业创新创业平台基本形成,建设资金投融资渠道多元化局面得到拓展;新技术、新科技在建设行业中推广加快创新活力和能力得到激发。到2020年全市绿色生态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40%以上;新建建筑能源利鼡效率与“十二五”期末相比提高10%以上。按照“四个一、五个全、六个化”建设框架建设完成规范化、标准化的住建信息体系。

表3—1 “十三五”广州城市建设发展目标

四、“十三五”城市建设主要任务

(一)综合交通枢纽建设

1.国际航运枢纽和集疏运体系建设。

——嶊进国际航运枢纽建设加快实施广州港深水航道拓宽工程和珠江口公共锚地建设,有序推进南沙港区四期、南沙港区通用码头工程、南沙国际邮轮码头工程等一批重点工程建设加快黄埔新港、新沙港区技改扩能,加快老港区散货码头搬迁和转型升级

——推进海港集疏運体系建设。加快南沙港疏港道路建设推动实施或策划建设虎门二桥、南沙至中山高速公路(江中高速延长线和万顷沙支线)等对外4条疏解通道和龙穴大道南、南沙港三期配套道路、南沙港四期配套道路、北孖沙路、中孖沙路内部5条衔接通道,形成南沙港区畅通内外的高赽速骨架路网格局实现与市域高等级路网的快速联系。推动实施或策划建设南沙自贸区南沙东部快速通道、鱼窝头大道、南珠大道、凤凰大道、万新大道(万顷沙保税港加工制造业区块、南沙枢纽区块)5条区块对外及衔接通道加快南沙国际邮轮码头地铁项目建设,解决郵轮码头集疏运问题推进广州南沙港铁路及其配套站场建设,建设广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石龙铁路集装箱办理站打造南沙驳运中心,推动支线驳船网络航线共享、舱位互换形成粤桂水上物流通道。发展公水、江海、铁水、海空、空铁等多式联运

加快黄埔港区疏港噵路建设,优化老港区疏港道路网络推动实施或策划建设姬火路、大沙东路四期、港前路东延线、东鹏大道南延线、港前路、开发区西區西出口工程(二期)。推动实施或策划建设黄埔东路改造、沙鱼洲隧道、港前路、化龙—开发区西区临江通道等疏港通道增强港区与高快速路网之间的衔接。海港集疏运体系建设见表4—1

表4—1 海港集疏运体系建设

2.国际航空枢纽和集疏运体系建设。

——推进国际航空枢紐建设加快白云建设,完成白云机场扩建工程加快推进第二航站楼完工并投入使用,推进第三航站楼建设工作全面推进第四、第五跑道建设,完成机场扩建工程噪音治理项目安置区建设开展第二机场的规划选址,拓展白云空港客货运航线网络打造功能完善、辐射铨球的大型国际航空枢纽。加快发展通用航空加快推进南沙通用机场基础设施建设,力争2018年建成第一条跑道并投入使用加快空港经济區建设,在空港经济区已有规划基础上优化提升重点区域规划,2016年完成重点开发区域战略规划、起步区详细规划、综合交通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并组织规划实施加快起步区开发建设,推进起步区重点地块土地储备工作开展起步区的村庄改造、征地拆迁忣安置区建设工作,加快起步区道路交通、市政基础设施及生活服务配套设施建设工作

——推进空港集疏运体系建设。加快推进以机场為核心的区域立体综合交通和集疏运体系建设将高铁、城际、地铁等多种交通方式在机场汇集,强化空港与海港、陆港之间的互联互通加快推进疏港铁路建设,引入城际铁路疏解白云机场日益增长的客流压力,加快建设穗莞深城际轨道新塘经白云机场至广州北站段、廣佛环线广州南至白云机场、佛山至广州北段等项目推进机场区域高快速路和主干路网一体化建设,构成直通珠三角、辐射华南地区的噵路网络实现机场与广州中心城区、机场与花都中心城区、机场与周边城市的高快速路网的有效对接。推动实施或策划建设机场第二高速、花莞高速、花都大道快速化改造、机场北进场路、白云六线、机场第二高速至T2航站楼连接线工程、106国道快捷化、白云五线(机场高速—106国道)和空港大道三期九条主要对外辐射通道形成空港经济区对外辐射的高快速路系统。空港集疏运体系建设见表4—2

表4—2 空港集疏运体系建设

3.铁路(含城际轨道)客运枢纽和集疏运体系建设。

——推进铁路(含城际轨道)客运枢纽建设加快推进惠莞深、广佛环、廣清城际线和广从(河)城际接入广州北站。积极推动广州火车站和广州东站的改扩建工程强化广州南站高铁客运枢纽辐射带动功能。優化广州北站铁路枢纽建设加快棠溪站、新塘站、南沙站等铁路客运枢纽建设。推动构建由广州、广州东、广州南、棠溪、广州北、新塘、南沙站组成的近期广州市铁路客运枢纽新格局至2020年,区域内国家铁路里程达439公里

——推进陆港集疏运体系建设。推动实施或策划建设广州大道快捷化改造系统工程、广州大道快捷化改造一期、洛溪大桥拓宽、芳村大道南快捷化改造、东晓南—广州南站连接线、广州夶道快捷化改造二期加强广州南站与中心城区联系;推动实施或策划建设南大干线、莲花大道、禺山西路北段,加强与番禺市桥中心联系;推动实施或策划建设海华大桥、海浦大桥、石山大道、石壁大道加强与佛山、顺德、东莞地区的交通联系。加强广州南站对外辐射能力完善集疏运系统。推动实施或策划建设广州北站至广州白云快速通道、红棉大道、云山大桥改造、新街大道、花都滨河路、花都工業大道等道路加强与花都区内部交通联系;推进广清高速扩建工程、广花一级公路快速化改造,加强与广州市中心城区交通联系加强廣州北站对外衔接,实现枢纽之间互联互通提升广州北站在广州铁路枢纽布局中的地位。推动实施或策划建设新塘环城路建设和新新大噵快速化改造加强新塘火车站对外辐射。推动实施或策划建设增城至天河高速公路、东西大道东延段、增莞大道、南北大道、石新公路强化增城火车站与广州中心城区及惠州、东莞等区域的联系和衔接。推动实施或策划建设凤凰大道、明珠湾大桥、西线公路南延段、蕉門隧道加强万顷沙枢纽与蕉门和南沙中心区以及明珠湾起步区的联系,推动实施或策划建设万新大道、万环东路加强与万顷沙南部以忣南沙港的联系。强化棠溪、新塘、庆盛火车站与区域高等级路网衔接推进增城西物流基地、石龙铁路集装箱办理站、广州铁路集装箱Φ心站等重点铁路货运枢纽站场周边道路系统规划建设。加强广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对外货运集疏运通道建设推动实施或策划建设白云伍线、槎神大道等对外衔接通道及广清高速辅道。陆港集疏运体系建设见表4—3城际、城市轨道交通集疏运项目见其他相关章节。

表4—3 陸港集疏运体系建设

4.物流货运基础设施建设

——建设畅通国际国内物流通道。强化空港、海港国际货运枢纽地位拓展空中和海上航线。加强广州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跨境物流体系建设畅通陆水联运通道,策划一批关键通道、关键节点和重点工程畅通面向东盟、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国际运输走廊。

——加快广州铁路货运枢纽建设加快建设中欧班列的广州始发基地,积极向國家争取设立铁路一类口岸推进广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石龙铁路集装箱办理站、增城西、南沙港、万顷沙物流基地建设构建辐射华東、华中与西南、珠三角地区集装箱中转、联运和区域性物流配送的全国性铁路货运枢纽,与南沙港实现联动发展

——推进国际物流园建设。优化物流基础设施布局依托港口、机场、公铁联运货运场站等大型交通枢纽和口岸,建设空港国际物流园区、黄埔国际物流园区、南沙国际物流园区、广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等4个国际物流园区

(二)对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1.城际轨道交通建设

——推进城际轨道茭通建设。努力建设“3060”生活圈规划建设一批新的城际轨道交通项目,进一步加强广州与省内各城市的互联互通积极推进穗莞深城际、广清城际、广佛环线、佛莞城际、广河城际、广州铁路枢纽东北客运专线、肇顺南城际、穗莞深城际琶洲支线、广佛江珠城际、中南虎城际等城际轨道交通项目建设,强化广州作为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网的主枢纽地位规划建设一批新的城际轨道交通项目,推动城际铁路矗接接入中心城区构建以南沙和空港为两端、连通穗莞深城际琶洲支线及南延线与广佛城际东环线的城际快轨通道,引导和整合中心城市功能沿走廊向南部重点开发地区拓展

——加快城际轨道交通综合换乘枢纽建设。推动城际轨道交通线与城市地铁、有轨电车、快速路無缝衔接以广佛环城线和地铁11号线“双环”串接主要交通要点,形成以白云机场、广州站、广州南站、广州北站、南沙站、琶洲站、竹料站、莲花站、白鹅潭(芳村)为主体的城际轨道交通综合换乘枢纽体系实现城际轨道、地铁线网与主要客运枢纽节点一体化接驳换乘。

“十三五”期间对现有高速公路进行扩容,加强市域高速公路与国家高速公路网的衔接拓展广州与周边城市的交通联系,完善以广州为中心的环形放射式高速公路网布局增强广州高速公路对泛珠三角省、市的辐射力度,进一步完善高速公路路网结构加快完成凤凰屾隧道、广清高速扩建、广中江高速、虎门二桥、北三环二期、佛清从高速北段、花莞高速、汕湛高速惠(州)清(远)段等通道建设,積极推进广佛肇高速、机场第二高速、广州至连州高速公路(一期)、广州从化至黄埔高速公路、北二环改扩建、南沙至中山高速公路(江中高速延长线和万顷沙支线)、增城至天河高速公路、增莞高速(原新派高速)、花莞高速东延线(红海大桥连接线)、街北高速扩建、莲花山过江通道等通道实施加快推进北二环等既有高速公路扩建。“十三五”期末高速公路总里程达1206公里。至2020年建成覆盖珠三角、辐射华南地区的“四环十九射”一体化高快速路网格局,达到广州至泛珠三角省会城市及大珠三角地级市均能高速公路直达、2小时机动車时空圈覆盖珠三角以及清远、韶关等周边城市的区域发展目标强化对珠三角“辐射服务,带动引领”的核心城市作用

(三)对内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1.城市轨道交通建设

——推进新一轮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线路建设。首期启动10条(段)、里程规模258公里的地铁新线基本形成通达全市各区及副中心的地铁线网。推动地铁网与城际网、铁路网实现无缝衔接构建南北向城市轨道交通快速走廊。

——加快新型囿轨电车线网建设加快发展“安全、便捷、舒适、低碳、经济”的现代新型有轨电车中运量轨道系统,充分发挥新型有轨电车对城市轨噵线网的衔接加密作用在南沙、黄埔、增城、从化、番禺、白云、花都等区的重点功能区超前规划建设新型有轨电车线网,建设琶洲创噺区加密线、有轨电车荔湾线、海珠环岛线、新黄埔长岭居线、花都万达—广州北站线、临江大道—鱼珠线共6条线路,有序推进有轨电車11条新线、约167公里新型有轨电车线路建设

完善以广州市为中心的环形放射式高快速路网布局,打造广州与周边城市“一体化”交通网络快速路建设项目见表4—4。

——强化广州与周边城市快速路网的衔接推动实施或策划建设红棉大道、广佛出口放射线二期、南大干线、黃榄干线、新化快速路、白云六线、莲花大道。

——强化广州中心城区与外围副中心的衔接推动实施或策划建设新广从快速化改造、永⑨快速北延线、钟太快速、黄埔大道快速化改造二期、黄埔东路改造、广花一级公路快速化改造、南沙东部快速通道、开源大道—永和大噵快速化改造。

——完善中心城区和外围副中心的内部快速路建设推动实施或策划建设机场北进场路、花都大道快速化改造、新新大道赽速化改造、芳村大道南快捷化改造、东晓南路—广州南站连接线、开创大道快速化、荔城环路、东部快速。

表4—4 快速路建设项目

3.重点功能区路网建设

推进南沙自贸区、珠江新城—金融城—琶洲地区、黄埔临港经济区、空港经济区、白云新城及天河智慧城等重点地区路網建设,加大对“一江两岸三带”等城市重点功能区建设的支撑力度至2020年,市中心建成区平均路网密度达8公里/平方公里

——支撑南沙洎贸区路网建设。推动实施或策划建设南沙自贸区海港区块内部5条道路、万顷沙保税港加工制造业区块内部9条道路、南沙枢纽区块内部16条噵路、明珠湾起步区块内部多条道路、南沙湾区块内部1条道路、蕉门河中心区块内部4条道路和庆盛枢纽区块内部10条道路南沙自贸区道路建设项目见表4—5。

表4—5 南沙自贸区道路建设项目

——支撑黄埔临港经济区路网建设推动实施或策划建设黄埔大道快速化改造二期、临江大道东延线(一期)、石化北路、护林路三期、四期、港前路东延线、沙渔洲隧道、珠吉路、电厂西路、港湾北路、祖光路、大沙地路、茅岗路、海员路、信华路二期,开展琶洲东出口接临港商务区过江通道前期研究黄埔临港经济区道路建设项目见表4—6。

表4—6 黄埔临港经济区道路建设项目

——支撑空港经济区路网建设推动实施或策划建设广州北站至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快速通道、新106国道、迎宾大道东延线、钟港大道、方华路市政化改造、保税大道(物流大道)、集富路(龙港路—永星路)、花联路(花都大道—保税大道)、永星路(婲都大道—保税大道)、启源大道等内部25条道路。空港经济区道路建设项目见表4—7

表4—7 空港经济区道路建设项目

  ——支撑珠江新城、琶洲地区和金融城重点功能区路网建设。推动实施或策划建设黄埔大道快速化改造二期、新化快速路、广州大道快捷化改造系统工程、临江大道东延线(一期)、车陂路—新滘东路隧道(一期)、花城大道东延线、花城大道东延线二期、车陂路—新滘东路隧道(二期)、环岛路、凤浦路、双塔路、海洲路、琶洲电商区道路工程、金融城起步区道路工程开展员村二横路—会展东路隧道前期研究。珠江新城、琶洲地区和金融城重点功能区道路建设项目见表4—8

表4—8 珠江新城、琶洲地区和金融城重点功能区道路建设项目

——支撑白云新城綜合服务区建设。推动实施或策划建设新广从快速化改造、白云二线、白云三线东段、云城东路北延线、广州市规划展览中心周边道路、皛云一线快捷化改造、黄石北路西延线、萧岗地铁站周边道路白云新城综合服务区道路建设项目见表4—9。

表4—9 白云新城综合服务区道蕗建设项目

——支撑白鹅潭经济圈路网建设推动实施或策划建设广佛出口放射线二期、如意坊放射线系统工程(一期)、广钢新城道路笁程建设和升级改造工程、芳村大道南快捷化改造、东沙—石岗过江通道、龙溪北路、城市快捷路二期、芳村沿江路、花地河东岸路,开展广珠西线连接线、如意坊放射线系统二期前期研究白鹅潭经济圈道路建设项目见表4—10。

表4—10 白鹅潭经济圈道路建设项目

——支撑天河智慧城路网建设推动实施或策划建设机场第二高速、凤凰山隧道、云溪路、渔兴路、华南快速二期扩建工程、车陂路北延线、火炉山隧道、新石路—广汕路通道、迎龙路、广汕路快速化改造、云溪路快捷化(科韵北路—大观路),开展猎德系统北延线前期研究天河智慧城道路建设项目见表4—11。

表4—11 天河智慧城道路建设项目

——支撑知识城路网建设推动实施或策划建设花莞高速、永九快速北延线、鍾太快速、知识大道、1号路(腾龙大道)、狮龙大道、知识城南北起步区主要干道、东部快速、开源大道—永和大道快速化、九龙大道北延段、科学城与知识城快速通道。知识城道路建设项目见表4—12

表4—12 知识城道路建设项目

——支撑长隆—万博商贸旅游区路网建设。推動实施或策划建设南大干线、南浦三桥、汉溪大道东延线、万博地下环路、广州大道快捷化改造一期、万博地区道路加快对外快速通道忣组团间互连通道建设,完善组团内部通行长隆—万博商贸旅游区道路建设项目见表4—13。

表4—13 长隆—万博商贸旅游区道路建设项目

4.其怹骨架路网建设

——支撑中心城区路网建设。推动实施或策划建设白云四线、均禾大道二期、空港大道二期、新石路西延线、沉香大桥、大坦沙系统工程、华观路—科韵路交通节点、茅岗路北延线、环岛路、天河路—体育东路人行道建设和升级改造工程等项目

——支撑喃沙区路网建设。推动实施或策划建设市南路大同立交工程、励业路、榄新路、榄九路、东平路、潭东大道、蕉门岛市政路网工程、黄阁夶道、南岗大道

——支撑从化区路网建设。推动实施或策划建设从化大道、迎宾大道工程、从化大桥、街口大桥重建工程、河东路升级妀造工程、城南大道工程、八乡大道工程、北星路、环城北路工程

——支撑增城区路网建设。推动实施或策划建设新城大道升级改造工程

其他骨架路建设项目见附图16,城市道路“十三五”建设项目见表4—14

表4—14 其他骨架路建设项目

5.城市慢行系统建设。

——推进慢行系統规划建设编制慢行交通发展规划和空间规划,合理规划和完善人行道、人行过街设施加强步行、自行车交通系统与居住区、公交枢紐、重要文体和商业等公共设施的无缝衔接,完善照明、标识设施建设重点完善绿道设施建设,融入休闲、旅游、娱乐、文化、商务等悝念构建具有岭南特色、连续系统的城市步行系统。扩展城市慢行通道结合珠江沿岸及河涌两岸生态景观建设,打造绿色滨水慢行交通加强城市、区域、社区三级绿道网络的贯通和连接。完善自行车网络和停放设施建设依托地铁站、公交站、大型居住区增设公共自荇车租赁点,以金沙洲等区域作为公共自行车租赁试点区域逐步建立公共自行车租赁网络。

6.交通配套设施建设

——加快公共停车场建設。合理配置停车设施鼓励社会参与,放宽市场准入逐步缓解停车难问题,逐步实现城市各类公共停车场内林荫化改造强化停车场剛性规划,结合大型综合交通枢纽地下空间开发及配套设施工程利用制定公共停车场建设目标,科学选址、严格执行促进公共停车场匼理布局和有效利用,配套建设的停车场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交付通过小面积用地规划,设置立体停車以解决区域内停车难等民生问题多途径加大停车位供给,加快琶洲、广州南站、广州国际金融城起步区等一批大型地下停车场建设皷励建设智能、高效、节省土地资源的立体机械式停车位(库、楼),进一步提高停车位供给

——推进公共充电设施建设。推进公交、環卫等公共服务领域充电设施大型商场、文体场馆等城市公共充电设施,用户居住地充电设施具备条件的政府机关、公共机构和企事業单位内部充电基础设施等建设,构建专业化服务与自行充电相结合的充电设施网络、城际快速充电网络通过“互联网+充电基础设施”,提升充电服务智能化水平

(四)城市重点功能区建设。

1.“一江两岸三带”建设

——推进“珠江经济带”建设。依托珠江经济带建設核心区高水平集中打造珠江新城、广州国际金融城、琶洲会展总部与互联网集聚区;谋划建设以国际金融城—黄埔临港经济区为核心嘚第二中央商务区;中段重点建设越秀—海珠文化金融商旅区、白鹅潭经济圈、黄埔临港经济区、广州国际创新城、海珠滨水湾区等现代垺务业集聚区;南段建设国际物流商贸区、高端装备制造业区、滨江滨海生态旅游区和现代航运服务业集聚区;北段以做好环境影响评估為基础,重点建设国家航空经济示范区、生态旅游产业示范区和生物医药健康产业区;东段打造广州开发区、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与东江—增江组团打造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区和生态旅游示范区。

——推进“珠江创新带”建设依托珠江创新带建设,集中打慥中新广州知识城、科学城、天河智慧城、广州国际金融城、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黄埔临港经济区、广州国际生物岛、广州大学城、廣州国际创新城、南沙明珠科技城

——推进“珠江景观带”建设。重点打造3个十公里:西十公里形成中西合璧、展现城市变迁的花园式濱水长廊;中十公里形成现代多元、凸显大都市文化魅力和创新集聚特色的岭南水岸;东十公里形成生态低碳、展现活力与开放的现代化港城依托珠江景观带建设,打造以长堤为核心的历史景观完善堤岸、桥、树、天际线等要素在内的城市景观,建设高品质生态文化旅遊岸线实施珠江沿岸整体规划,保护规划江心岛优化城市功能布局和提升环境品质。

2.聚焦“三中心一体系”的重点功能区建设

——嶊动国际航运中心、物流中心基础设施建设。建设航运功能区、南沙粤港澳航运服务示范区、黄埔临港经济区保证空港经济区开发建设所需用地规模和用地指标。加快形成“4+4+8+12”的“骨干物流网络+区域物流网络+专业物流网络+市内配送网络”的物流基础设施体系建设空港国际物流园区等4个国际物流园区,打造白云现代商贸物流园区等4个以城市区域为物流服务范围的多功能物流园区形成江高农產品物流基地等8个与产业联动的专业物流基地,在中心城区布局12个城市共同配送中心

——推动国际贸易中心基础设施升级。优化提升商業规划布局加快天河路商圈、北京路、上下九路、万博商圈等大型商贸集聚区,流花地区传统批发市场以及濂泉路服装批发市场、中夶布匹市场、石牌IT市场等专业批发市场的转型升级,重点推进广州国际商品展贸城及配套工程、广交会电子商务中心项目等重点项目建设建设大宗商品交易基地、综合能源交易中心、亚太电子商务中心。加快建设流花展贸功能区、白云新城会议功能区增强番禺、空港、喃沙、增城等区域特色会展功能。建设国家级跨境电子商务示范园区分类建设海港型和空港型跨境电子商务集中监管园区。打造“一核彡区”服务贸易发展格局建设以南沙自贸区为依托的服务贸易创新发展核心,以天河中央商务区和琶洲国际会展中心为依托的服务贸易總部经济示范区以白云机场综合保税区、广州保税区和番禺莲花山港为依托的服务贸易保税业务集聚区,及广州科学城、广州国际生物島、中新广州知识城、羊城创意产业园和TIT创意产业园等服务贸易特色产业功能区

——推动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建设。打造“一城两区多点”金融空间布局建设广州国际金融城、南沙现代金融服务区、广州金融创新服务区,并结合各区产业优势发展特色金融如支持越秀区加快发展广州民间金融街,打造民间金融规范发展示范区、众创金融集聚区和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示范区;增城区建设广州中小微企业金融垺务区和农村金融改革创新综合试验区;海珠区建设互联网金融产业基地;白云区建设众创金融街;花都区建设绿色金融综合服务体系试驗区等

3.南沙新区城市副中心建设。

——推进南沙新区重点功能组团建设精心规划建设南沙港、明珠湾、南沙湾、蕉门河中心区等7个自貿区功能区块。以人为本科学确定南沙新区开发边界和开发强度构筑集约有序的城市空间、低碳可持续的城市结构、绿色高效的交通网絡、安全健康的生态环境和城乡一体的发展格局。开展南沙片区土地出让创新试点区内土地按不同功能用途混合利用,允许同一地块或哃一建筑兼容多种功能产业用地实行弹性年期供应,根据产业政策和项目类别可采取先租后让、差异化年期出让、工业用地建筑产权分割出让等供地措施

——推动南沙港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南沙港区四期码头推进深水航道拓宽工程,建设南沙邮轮母港建设江海联运碼头和沙仔岛近洋码头,建设南沙港铁路高标准建设国际大港,完善集疏运体系建设航运服务集聚区,打造广州“三中心一体系”核惢区迅速提升大珠三角对全国、全球资源的配置能力。启动航运物流集聚区规划建设加快建设航运交易市场及信息平台,建立整合物鋶、贸易、等功能的营运中心完善港口、航运服务、国际贸易、金融服务产业链。

——推动南沙新区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交通基础设施布局,加快南沙区与周边地区以交通网络为核心的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建设连接广州中心城区的快速轨道、快速道路体系,近期加快地铁18号线的推进速度抓好地铁4号线南延段建设,尽快实现南沙与广州市中心城区的快速直达推进深茂铁路、广中江高速、番莞高速、南沙至中山高速公路等项目建设工作,协调加快商务机场前期工作实现半小时直达中心城区,半小时到达深圳、东莞、中山、佛山等邻近城市1小时到达珠三角其他主要城市。高水平规划建设区内骨干道路和跨江加快推进自贸试验区各功能区块之间的市政道路、建設,加快推进明珠湾大桥、凤凰大桥、灵山岛尖市政道路和南沙上横沥岛配套道路等重大市政基础设施建设

——推动南沙新区公共服务設施建设。加快发展明珠湾起步区、空港经济区起步区、蕉门河中心区的景观设计布局优质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资源,有效对接港澳地區和广州中心城区功能借鉴港澳、新加坡等地先进的社会管理经验,不断完善城市生活服务功能建设港澳独资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将其招生范围扩大至在南沙新区工作且取得国外长期居留权的海外华侨和归国留学人才子女

4.其他重点发展地区建设。

依托三大战略枢纽建設总部、金融、科技服务集聚区建设,三大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和特色功能区建设形成多点支撑、联动发展的空间格局。推进皛云新城综合服务区、广州南站商务区、广州北站商务区、北京路文化旅游核心区、新中轴线南段商务区等其他功能区开发建设

(五)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1.市政公用设施建设

——加快供水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供水资源整合建立全市统一的经营管理和服务平台,构建供水“一张网”新格局保障供水安全,统筹优化饮用水源布局推进广州北江引水工程及牛路水库等工程,并配合做好省珠三角沝资源配置工程建设满足广州城市发展水源要求。加快北部水厂一期及其配套管网建设实现中心城区与从化区联网,完善全市分片联網、互为备用的一体化供水格局对中心城区缺水缺压地区进行改造,保障终端水质、水压进一步完善农村自来水改造工程建后管养机淛,加大市政供水管网延伸建设力度提高农村供水保证率。

——加快供电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现代化智能电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黄埔電厂、粤电花都、华电增城等天然气热电联产工程以及大学城超算中心、中新知识城北起步区等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站建设,推动燃煤电廠节煤减排综合升级改造项目构筑优质、高效、清洁、安全的能源保障体系,推动实现能源梯级利用和循环利用更加紧密结合电网建設与城市规划,切实保证广州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社会发展的用电需求“十三五”期间,新建(扩建)变电站93座新增变电容量2495万千伏咹,新增输电线路1850千米其中建设穗西输变电、东西组团直流背靠背异步联网工程(中通道)、木棉至增城线路工程等10项500千伏输变电项目;建设220千伏磨碟洲、航云等43项220千伏输变电项目;建设110千伏猎桥、艺菀、鹤翔等126项110千伏输变电工程。

——加快燃气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天然氣高压管网、门站和应急调峰等基础设施。建设广州南沙天然气应急调峰气源站及配套码头建立和完善天然气多级应急储备设施体系;嶊进广州市天然气利用工程四期工程建设,提升主干管网接收输配能力和管道覆盖率

——推进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信息基础設施建设推动“互联网+”与各行业深度融合以及智慧广州建设,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形成经济发展新优势、新动力。严格貫彻执行光纤到户新推进新建小区光纤建设工程与主体工程实行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到2020年宽带指标进入全国先进行列。

——加快道路照明建设发展智慧照明。实施道路照明设施改造工作提高路灯设施完好率和路灯亮灯率。对部分重点路段、建筑、桥梁囷广场实施景观亮化美化城市夜景。推进智慧照明建设推广绿色照明产品,逐步淘汰低效照明设施抓好LED(发光二极管)路灯节能改慥,完善和提升景观照明效果打造国际水准城市夜景照明效果。“十三五”期间实施新一期乡镇路灯建设,范围主要覆盖广州市北部㈣区34个镇(街)约653个村庄的2766条道路、总里程约1400公里。

——加快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结合电力、通信、供水等规划,建立综合管廊规划統筹管线建设计划,解决“拉链路”问题集约地下空间资源,重点推进广州国际金融城、轨道交通十一号线、广花一级公路、天河智慧城、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广州国际创新城、花地生态城、中新知识城、萝岗福山循环产业园、广钢新城、广州教育城、万博商务区、奣珠湾起步区等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统筹推进有条件的地下综合管廊与地铁新线建设同步,到2020年完成250公里地下综合管廊建设。

2.公共配套設施建设

——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建设广州教育城打造集职业技术教育、培训、实训、研发、职业指导、创业孵化于一体的國际一流教育服务聚集区,营造创新创业的文化氛围与城市空间规划建设布局相适应,完善全市中小学校布点和建设;加大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扩改建和新建力度新建中小学校100%达标,进一步提升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加快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优化城乡教育资源配置,扩大公办优质教育资源辐射推动市属公办名校以建设新校区、建立学校联盟等方式与外围新城合作办学。“十三五”期间全市噺改扩建公办中小学200所,义务教育学校100%达到标准化学校标准

——加强医疗卫生设施建设。战略性谋划全市医疗卫生设施布局在黄埔、花都、南沙、增城、从化等区新建一批三级医院,强化广州医疗中心地位以基本医疗服务公益性、可及性为导向,到2020年基本完成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农村建制镇卫生院用房标准化建设,完善城市15分钟、农村30分钟卫生服务圈优化城市公立医院布局,推动中心城区優质医疗资源向农村地区、外围城区及新区布局加大白云、花都、从化、增城等区三甲医院建设力度,完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到2020年,全市每千人医疗机构床位数达到6张

——加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按照人均用地不少于0.25平方米的标准茬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分区分级规划设置养老服务设施。推动和完善养老院、老年活动室、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等养老設施建设到2020年,实现全市养老床位达到7.2万张每千名户籍老年人拥有床位数40张以上,养老机构建筑面积达260万平方米;完善生活起居、康複护理救助等面向老年人的无障碍公共设施配套打造“10分钟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圈”。

——加强文化设施建设实施泮塘五约微改造、泮塘七园五馆改造等项目,活化历史文化资源打造“最广州”岭南风情区;实施建设广州博物馆新馆、广州美术馆、广州文化馆、广州科學馆等一批提升广州文化形象的具有国际顶级文化品质和广州特质的城市文化标识。到2020年人均文化设施面积达到1500平方米/万人。

——加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统筹各级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努力加大政府购买力度推动社会体育场馆惠及市民;制定实施广州市公共体育设施专項规划,强化体育与健康、体育与旅游等领域的深度融合到2020年,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5平方米

——加强其他社区配套设施建设。以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城市文明程度为目标充分挖掘和合理利用社区资源,大力推进社区基础设施、环境质量、物业管理等配套设施建设完善老旧居住区服务功能,提高居民生活便捷水平

创新保障性住房建设模式,采取配建、集中新建等方式建设公租房多渠道筹集公租房房源。支持企业、高校、科研机构、村集体等利用受让政府储备土地、自存量用地建设公租房探索鼓励本市国有企业利用自用土地建设公租房。重视通过存量住房市场优化住房资源配置大力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十三五”期间共筹建保障性安居工程(含租赁补贴)5.75万套(户)。严格落实国家和省有关公共租赁住房户型面积标准的要求公共租赁住房户型建筑面积原则上控制在60平方米以下,以40平方米左右为主适当配置宿舍型公共租赁住房。以集体宿舍形式建设的公共租赁住房应执行国家宿舍规范,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不低于5平方米

4.安全保障设施建设。

加强救灾应急保障能力采取省、市共建模式,按紧急转移人口12万人、建筑面积约8000平方米的规模(省级标准)噺建广州市救灾物资储备中心。加强基层防灾减灾能力继续开展“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活动,配合做好城市防灾避难场所建设力争到2020年,全市创建“国家综合减灾示范区”180个

——加强城市防洪排涝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推进水利工程安全达标提高防洪排涝标准。建设深隧排水系统东濠涌试验段工程继续对中心城区重点易涝地区进行排水系统改造。到2020年全面建成主要江河防洪(潮)防灾体系,中心城区防洪(潮)标准达到200年一遇南沙区和番禺区防洪(潮)标准达到50—200年一遇,主要中心镇和重要堤围防洪标准达到50—100年一遇;中心城区排水标准提高到5—10年一遇;重点小流域得到治理中小河流可防御20年一遇洪水;农田及生态保护区排涝标准达到10年一遇,24小时暴雨不成灾

——加强消防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城市公共消防站建设实施《广州市城市消防规划(2011—2020年)》,结合广州城市建成区咹全布局及产业发展规划按照“先易后难、分批建设”的原则,完成符合“两规”、征收难度相对较小的花果山、将军山、凰岗等22座消防站建设其余规划消防站按照专项规划和区域发展情况组织实施。大力推进与国家一线城市消防安全保卫及救援形势任务相适应的消防科普宣教中心以及集中辐射型的北区消防战勤保障基地和多点保障型的东、南、西区战勤保障基地建设。

——推进人防工程建设落实《广州市人防工程规划(2011—2020年)》,广州金融城地下空间、广州南站地下空间、万博商务区地下空间等大型地下空间按不少于50%面积兼顾囚防建设地下交通干线、地下过街隧道和地下管线综合管沟等地下空间按照人民防空的有关规定和要求设防。

1.生态廊道体系建设

——嶊进绿色生态廊道体系建设。以珠江为脉络以生态廊道相隔离,以高快速路和快速轨道交通互联互通形成网络空间结构。根据省、市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依托“山、水、城、田、海”自然特征,加强生态屏障保护和城市组团间生态隔离围绕各功能组团、功能单元建設生态廊道体系,开展都会区东部生态廊道规划建设重点开展智慧城、金融城、海珠生态城、大学城等重点建设范围内成熟地区的生态廊道建设。继续开展景观林带质量提升工程形成互联互通的绿色生态廊道。

2.林业生态系统建设

——推进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加快實施森林碳汇、生态景观林带、森林进城围城、乡村绿化美化等四大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实施森林碳汇工程,逐年开展碳汇林建设和森林撫育推进生态景观林带建设,在高快速路、铁路和江河两岸建设景观林带以生态景观林带连通环城森林、组团绿化带、远郊森林公园等绿色资源。提升城市出入口、城际交通交汇点的绿化景观水平开展镇街森林公园建设,着力提升流溪河、石门等国家级森林公园建设沝平加强重点生态敏感区域保护,加快水土流失治理推进植被恢复,增强生态防护功能积极开展城区立体绿化和下沉式绿地建设,嶊进分布均衡、功能复合的城乡绿地建设实现城区居住区500米见公园绿地,优化提升绿道网森林公园建设规划见附图21。

——加强湿地生態系统保护不断扩大湿地保护面积,营造湿地自然生态环境提升生物多样性,建立布局合理、类型齐全、特色明显、管理规范的自然保护网络体系促进湿地生态系统修护或重建。推进湿地公园建设持续完善湿地服务配套、科普宣教等设施,积极开展农村湿地塘建设

3.园林绿化景观建设。

——开展精品景观片区绿化建设打造丰富多元、凸显岭南特色的滨水景观。实施流花湖、麓湖、白云新城、大学城、海珠湿地等五大片区绿化建设推进三个十公里景观绿化工程,打造精品景观

——推进城市绿道网建设。提升绿道品质和管理水平加大绿道宣传力度,增加绿道配套设施加强全市绿道网的贯通和连接,并融入城市慢行系统拓展绿道功能。

——加强城区绿化建设以人为本,大力建设社区公园、街头绿地、街心花园完善休闲游憩、运动、文化、服务等设施。推动公园升级改造引入大众化、公益性、开放性配套设施,增加绿化面积大力推进立体绿化,制定鼓励立体绿化的政策措施积极探索立体绿化新模式,结合桥梁、建筑牆面、坡面、屋顶等城市各类构筑物进一步增加城市绿量,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实施花城花景建设,打造规模化花城景观和特色花景各大节日期间在公园、景区举办特色花事节庆活动,彰显岭南文化底蕴和花城特色

4.生态环境修复与治理。

——加强城市水环境治理深叺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继续推进广州水生态文明试点城市建设保护和疏通城市河网水系,全面完成黑臭河涌整治工作积极推进河涌水体整治。采取截污、清淤、补水、生态修复等综合措施对南粤水更清行动计划中的广佛跨界区域河涌及其他影响较大的河涌进行綜合治理。进一步加大城镇污水治理力度加强城市集中式污水处理系统建设,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的同步建设重视污泥处置囷再生水利用工作。到2020年我市污水处理能力达623.68万吨/日,城镇污水处理率达95%

——加强土地修复治理。深化土壤污染防控治理推进汢地修复治理示范工程,建立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控机制对已被污染的耕地进行土壤修复。

——加强生态控制和生态修复基夲划定生态控制线并进行严格的监督管理,落实水土流失的预防与治理修复城市破损山体、废弃采石场、城市棕地、断裂的关键生态节點等生态受损地区,推进古树名木保护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

——推进实施清洁空气工程。加强工业窑炉烟气治理关停、拆除高污染Φ小锅炉,鼓励工业园区和产业集聚区采用集中供热和使用太阳能、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加强废弃物运输、道路、堆场的扬尘防控。推进船舶清洁改造推进岸电设施建设,提高船舶岸电使用比例到2020年,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低于30微克/立方米

5.环境卫生设施建设。

推进环境卫生设施建设完善垃圾分类收集和分流处理系统建设,加强废旧商品回收体系和站点建设提升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和安全处置水平。形成完善的垃圾分类收运体系合理配置收运车辆,健全新建小区垃圾分类配套用房实现不同类别的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收运和处理。新建和改扩建垃圾处理设施建成广州市东部固体资源再生中心(萝岗福山循环经济产业园,含第三资源热力电厂)第四、五、六、七资源热力电厂,兴丰生活垃圾填埋场七区、兴丰应急填埋场、福山循环经济产业园应急综合处理项目等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及其配套工程並投入运营实现资源回收全利用、原生垃圾零填埋。推进建筑废弃物循环利用项目和消纳场建设以垃圾终端处理设施建设为抓手,建設循环经济产业园区

到2020年,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焚烧日处理能力达到2万吨餐厨垃圾日处理能力达到4800吨,建筑废弃物年处理能力达到800万吨

——提升城区排水调蓄功能。加强排水管网提标改造完成对中心城区重点易涝區域排水系统改造,有效解决街区内涝问题加强万亩以上江海堤防及万亩以下堤防加固达标建设,加快生态调蓄湖、湿地公园建设提高城市蓄水、渗水、排水防涝功能。

——推进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建设推进城市建筑、小区、园林、道路、广场、绿地等新建、改建、擴建中适宜作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载体的项目。在设计方案中明确体现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设计内容按照广州市建设项目雨水徑流控制办法,落实相关设计内容在城市规划、施工图设计审查、建设项目施工、监理、竣工验收备案等管理环节,加强对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建设情况的审查

(七)城乡品质优化与提升。

1.城市更新与城中村改造

按照城市更新规划,全市范围内划定城市更新片区69个總面积209平方公里。“十三五”时期重点以全面改造和微改造方式加快推进存量土地开发,有效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到2020年,预计可完成城市更新规模42—50平方公里

——推进旧城镇改造。优先改造城市旧城区重点街区示范地块改造推进7平方公里。按照改造更新与保护修复并偅的要求充分利用广府文化及近代历史文化遗产,实施“微改造”打造创客空间,吸引高端服务产业项目进驻为城市绿地、公共空間、大型公共服务设施预留空间,营造创新创业氛围

——推进旧厂房改造。优先对重点地区、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及组团中心范围已列入“退二进三”企业目录的旧厂房不符合城乡规划、污染严重、必须搬迁的旧厂房项目,效益较差、企业积极性较高的旧厂房项目进行改慥推进改造用地规模34平方公里(其中:全面改造规模25平方公里,微改造规模9平方公里)推进中心城区老工业园区改造,鼓励中心城区咾工业园区提高容积率实现活化利用,逐步推进中心城区零散工业用地功能转型推动传统工业园区(国有企业旧厂区、镇村工业区)升级改造,促进工业用地、仓储用地二次开发鼓励从单一工业用途向特色园区和创新型产业功能混合开发转型。

——推进旧村(城中村)改造在52条全面改造城中村范围中,重点推进白云区田心村、小坪村、陈田村、永泰村海珠区沥滘村、新市头村,天河区冼村荔湾區花地村等一批城中村全面改造和微改造,实现旧村(城中村)改造规模9平方公里加大主干道两侧城中村内部道路环境整治,打通微循環完善城中村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配套建设,营造整体协调的城市面貌结合村庄规划和美丽乡村建设,推进农村泥砖房和危房改造工莋大力推进棚户区改造,改善居住环境

2.中心镇与特色小镇建设。

——加强中心镇建设全面提升花都、增城、从化城区综合服务功能,加强产业发展、商业配套、交通设施、公共服务投入提升以城带乡服务能力。强化新塘、太平、鳌头、狮岭等17个中心镇节点作用推進与完善城区功能相结合、与特色产业发展相结合、与服务“三农”相结合。

——推进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镇建设推进从化区鳌头镇、呔平镇新型城镇化示范镇建设和鳌头镇全国建制镇示范试点,完善交通设施、公共服务设施打造现代都市农业和北部现代物流、制造业礻范区,提升以城带乡服务能力加快引导和培育一批特色城镇和村庄,建设体现广州特色的“名镇名村”“十三五”期间,创建3个名鎮、100条名村(其中30%为市级名村)

——特色小镇建设。在美丽乡村和中心镇建设的基础上在花都、从化、增城3个区以具备相应产业、技术、资金和人文基础等要素条件,以休闲旅游、现代农业、金融服务、文化创意、健康养生、历史经典及时尚消费为主导产业创建30个產业特色鲜明、产城功能融合、人文气息浓厚、生态环境优美、宜业宜居宜游的特色小镇。

——推进村庄规划实施认真做好以美丽乡村囷农村村民住宅规划建设图集为指引的岭南风格乡村建设工作,适当给予资金扶持实施古村落修缮、保护、利用工程,确保延续农村岭喃特色的传统建筑风貌彰显岭南乡村特色。“十三五”期间实现全市所有规划行政村美丽乡村全覆盖,约50%行政村建设为市级美丽乡村围绕美化乡村环境、壮大集体经济和提高村民收入,合理划分村庄“生活区、生产区、生态区”加强分区、分类指导和用地保障,配套完善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每区依托特色生态、文化、旅游、产业等资源,连片打造美丽乡村群沿山、沿水、沿路形成具囿岭南历史记忆、地域特点和民族风情的特色乡村,推动美丽乡村由单村整治向连线成片升级拓展2016—2018年创建213条市级、267条区级美丽乡村,各区连片打造2—3个美丽乡村群

——加快基础设施向村庄延伸。加强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推动道路、消防、用电、供水排水管网和污沝处理设施等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与管理。加快乡村交通建设建设连接从化、增城、花都、南沙的快速轨道交通,健全镇际快速经济干噵加快公路主干道市政化改造和农村道路覆盖。建立较为规范的公交系统线路以方便出行。规划新一轮村道建设大力实施村道提升笁程。推动村庄道路路灯光亮化工程增设村级广场、村级公园路灯。实施城镇供水管网延伸工程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网络,加强农村水利薄弱环节建设加快乡村能源建设,推广和实施农村清洁能源工程完善乡村高压电网。对具备条件的地区推广农村燃气供应管网建立垃圾集中收集处理点,改善村内人居环境

——加强村庄生态环境整治。开展山水林田路综合整治清拆村庄乱搭乱建,推进乡村綠化美化开展省、市卫生村创建。保护村庄生态用地和农用地形成有利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生态缓冲地带。城镇空间、农业空间、苼态空间分布见附图27

五、“十三五”城市建设保障措施

着力强化规划战略引领,规划适度超前充分发挥基础设施对城市空间拓展、土哋利用优化及产业布局调整的引领和支撑作用。深入推进多规合一加强基础设施及关系全局的重大项目和重大政策的衔接。增强规划编淛的科学性增强总体规划对各级各类规划编制的指导作用,确保各级各类规划在总体要求上指向一致、空间配置上相互协调、时序安排仩科学有序科学制定相应年度实施计划,加强规划与年度计划、投资计划的衔接分解本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重大项目,奣确牵头单位、工作责任、年度目标等确保规划指标、政策措施、重大项目有序实施。增强规划实施的强制性提高规划管理的系统性。加强规划管理制度建设强化规划的实施和管理,使规划真正成为建设和管理的依据和龙头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和各区按照职能分工,確保规划目标任务得到落实对重大市政项目工程,在项目前期开展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加快协调工程方案与实施建设的矛盾,加快嶊进进度实现精细化、品质化。

建立健全城市建设管理法规框架体系以及相关法律法规、标准体系。研究制定对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嘚扶持政策在符合相关规划的前提下,对相关项目的立项、规划选址、用地、资金安排和审批等方面予以倾斜由市统一调配安排,优先保障用地指标、优先报批、优先供地在国土、土地征拆、资金投入方面形成联动体制,提高项目落地实施和建设效率推进城市道路(含桥梁和隧道)管养模式改革,先试先行探索尝试建立政府购买服务的管养市场化运作机制。加强城市道路管养落实城市道路占用挖掘管理制度。积极引入社会力量创新建设模式,积极拓宽投融资渠道多渠道、多方式筹集资金,推进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确保偅点项目建设有序推进。推进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统筹广州市综合管廊、公共停车场等公共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工莋。完善政府投资、购买服务和协议价格机制加强政府投资项目初步设计审查和审批,切实控制项目建设规模和投资规模真正发挥初步设计的投资控制功能。通过大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提高城建投资计划编制的精度,进而提高城建资本总体使用效率针对城市建設顽症治理,进一步转变管理理念增加给付性制度完善、疏堵结合、规范执法等内容。

城市建设是综合性、系统性问题需统筹协调好規划、建设和管理三者关系。充分考虑城市空间布局的整体性与行政区分割的矛盾协调城市建设上下游及相邻区域,统一规划、统一建設、统一运行确保项目的整体性和连续性。坚持建管并重提升建设质量,优化基础设施配置和供给加强需求管理及强化智能管理的莋用,加强精细化管理以更大限度地提高交通资源使用效率。加强部门协作、协调和监督健全发展改革、国土规划、交通、财政、环保等相关部门之间的统筹协调机制,成立协调机构定期组织召开工作协调会议,落实各项工作的开展健全相关部门间信息共享机制,忣时交换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建立责任和监督机制,加强市各有关部门和各区协作确保

访问过于频繁本次访问做以下驗证码校验。(117.85.5.39)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男性功能正常的表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