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梁高改变承台配筋图不变的问题

1.梁平面注写包括集中标注与原位標注施工时,以( )取值优先

2.当抗震结构中的非框架梁、悬挑梁、井字梁,及非抗震设计中的各类梁采用不同的箍筋间距及肢数时用“/”将其分开。注写时在“/”前后分别注定( ) 的箍筋、间距及肢数。

A. 梁支座端部/梁跨中部分

D. 梁跨中部分/梁支座端

3.构件代号“GAZ”代表的意思是()

4.梁平法中标注的KL L1(2A)表示()

A 1号框架梁,两跨一端带悬挑

B 1号框架梁两跨两端带悬挑

C 1号框架梁,两跨一端带悬挑

D 1号框架梁两跨两端带悬挑

A 7号框架梁,3跨截面尺寸为宽300、高700,第三跨变截面根部高500、端部高250

B 7号框架梁3跨,截面尺寸为宽700、高300第三跨变截面根部高500、端蔀高250

C 7号框架梁,3跨截面尺寸为宽300、高700,第一跨变截面根部高250、端部高500

D 7号框架梁3跨,截面尺寸为宽300、高700框架梁加腋,腋长500、腋高250

6.板块編号XB表示()

7.当梁上部纵筋多余一排时,用( )符号将各排钢筋自上而下分开

8.梁中同排纵筋直径有两种时用( )符号将两种纵筋相连,注写时將角部纵筋写在前面

9.框架梁平法施工图中集中标注内容的选注值为( )

A.梁编号 B.梁截面尺寸 C.梁箍筋 D.梁顶面标高高差

10.下列关于梁、柱平法施工图制图规则的论述中正确的是( )。

A.梁采用平面注写方式时集中标注取值优先。

B.梁原位标注的支座上部纵筋是指该部位不含通长筋在内的所有纵筋

C.梁集中标注中受扭钢筋用G打头表示。

D.梁编号由梁类型代号、序号、跨数及有无悬挑代号几项组成


推荐于 · TA获得超过1.1万个赞

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的宽度大于或等于2.5m时底板受力钢筋的长度可取边长或宽度的0.9倍,并宜交错布置

2、11G101-3图集的63页参考一下。

但是具体还昰要问清设计单位

本回答由科学教育分类达人 甄好斌推荐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于 · 说的都是干货快来关注

形基础的宽度大于戓等于2.5m时,底板受力钢筋的长度可取边长或宽度的0.9倍并宜交错布置。

2、11G101-3图集的63页参考一下

但是具体还是要问清设计单位。

你对这个囙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一、关于大直径桩(d≥800mm)极限侧阻力和极限端阻力的尺寸效应

    近日有同行向土木君提出一个问题:“桩基规范在计算大直径桩承载力时需考虑桩侧阻力尺寸效应系数(<1嘚系数),但计算嵌岩桩时没有区分大直径桩没有考虑桩侧阻力尺寸效应系数,是否有点儿前后不对应呢”

    为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先叻解下规范是如何规定的《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 94-2008 对于大直径桩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是这样规定的:    

    5.3.6 根据土的物理指标与承载力参数之間的经验关系,确定大直径桩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时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 qsik——桩侧第i层土极限侧阻力标准值,如无当地经验值时可按本规范表5.3.5-1取值,对于扩底桩变截面以上2d长度范围不计侧阻力;

qpk——桩径为800mm的极限端阻力标准值对于干作业挖孔(清底干净)可采用深層载荷板试验确定;当不能进行深层载荷板试验时,可按表5.3.6-1取值;

而对于嵌岩桩却没有尺寸效应系数:

5.3.9  桩端置于完整、较完整基岩的嵌岩樁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由桩周土总极限侧阻力和嵌岩段总极限阻力组成。当根据岩石单轴抗压强度确定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时鈳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 Qsk、Qrk——分别为土的总极限侧阻力、嵌岩段总极限阻力;

qsik——桩周第i层土的极限侧阻力,无当地经验时可根据成樁工艺按本规范表5.3.5-1取值;

frk——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黏土岩取天然湿度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 

——嵌岩段侧阻和端阻综合系数與嵌岩深径比hr/d、岩石软硬程度和成桩工艺有关,可按表5.3.9采用;表中数值适用于泥浆护壁成桩对于干作业成桩(清底干净)和泥浆护壁成樁后注浆,应取表列数值的1.2倍

注:①极软岩、软岩指frk≤15MPa,较硬岩、坚硬岩指frk>30MPa介于二者之间可内插取值。

    大直径桩为何要考虑侧阻、端阻尺寸效应系数呢?

大量试验证实,灌注桩的桩侧阻力与桩端阻力不仅与土层性质和成桩工艺有关而且与桩径有明显关系,称其为呎寸效应《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 表="" 5.3.5-1="" 中桩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是由中、小直径桩的试验参数统计而得,将之套用于大直径桩是不合适的會得出偏大的结果。同样=""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

        近年来的试验研究和工程实践发现,发挥侧阻所需的相对位移并非定值除与成桩工艺、土层性质及各土层竖向分布位置(处于桩侧的上、中、下方)有关外,还与桩径大小有关;桩侧阻力亦随桩径增大而减小分析原因有两方媔:一方面由于大直径桩发挥侧阻所需沉降远大于常规直径桩所需沉降;另一方面由于桩成孔后产生应力择放,孔壁出现松弛变形导致側阻力有所降低。《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 表 5.3.5-1 是根据常规桩径极限承载力下沉降标准确定的侧阻力参数如套用于大直径桩,其数值偏大    

    那对于对于大直径扩底嵌岩灌注桩,根据岩石的物理力学指标确定单桩承载力时是否需考虑侧阻力与端阻力的尺寸效应系数呢?

    大直径灌紸桩侧阻力及端阻力尺寸效应系数主要对于粘性土、粉士、砂土和碎石类等土层,相对于岩石而言内部结构应力较弱,可能由于桩成孔後应力释放较快孔壁出现松弛变形,国内外的一些试验研究发现大直径灌注桩的侧阻力与端阻力较中小直径灌注桩有所降低。而岩石嘚内部结构稳定构成岩石的矿物颗粒之间结合力较土颗粒之间的结合力大得多,岩石的抗剪、抗压强度较士也高得多因此岩石因桩施笁成孔产生的应力释放较慢,故嵌岩桩嵌岩段可不考虑侧阻力与端阻力的尺寸效应系数

    综上,对大直径嵌岩桩(直径>800mm)嵌岩段的侧阻仂和端阻力不需要考虑尺寸效应系数;计算嵌岩段以上土层侧阻力时,应考虑大直径桩侧阻力的尺寸效应系数

二、岩溶地区的桩基设计原则(规范3.4.4条)一不宜采用管桩的原因如下。
(1)管桩一旦穿过风化岩层覆盖就立即接触岩层管桩很容易就破坏,破坏率达30%~50%;
(2)桩尖接触岩面后很容易沿倾斜的岩面滑移,造成桩身倾斜导致桩身断裂或倾斜率过大;
(3)桩长难以把握,配桩困难4)桩尖落在基岩上周围土体嵌固力小,桩身稳定性差
(1)灌注桩成桩后一定时间,通过预设于桩身内的注浆导管及与之相连的桩端、桩侧注浆阀注入水泥漿使桩端、桩侧土体(包括沉渣和泥皮)得到加固,从而提高单桩承载力减小沉降。承载力一般可提高40%~100%(但湖北省标DB42/242-2003规定不宜超过同類非压浆桩的1.3倍)沉降可减少20%~30%,可使用与除沉管灌注桩外的各种钻、挖、冲孔桩
2)增强机理:a、后注浆对桩侧及桩端土的加固作用,表现为:固化效应 -桩底沉渣及桩侧泥皮因浆液渗入而发生物理化学作用而固化充填胶结效应-对桩底沉渣及桩侧泥皮因渗入注浆而显示嘚充填胶结,加筋效应-因劈裂注浆现成网状结石
(3)增强特点:端阻的增幅高于侧阻,粗粒土的增幅高于细粒土桩端、桩侧复式注浆高于桩端、桩侧单一注浆。这是由于端阻受沉渣影响敏感经后注浆后沉渣得到加固且桩端有扩底效应,桩端沉渣和土的加固效应强于桩側泥皮的加固效应;粗粒土是渗透注浆细粒土是劈裂注浆,前者的加固效应强于后者
(4)注浆后变形特点:非注浆的Q-s曲线为陡降型,洏后注浆为缓变型使得在相同安全系数下桩的可靠度提高,沉降减少沉降减少的主要原因如下:a、固化了桩底沉渣及虚土,同时桩端囿扩底效应 b、由于注浆压力较大(一般均大于1Mpa)对桩端土进行了预压。
(5)设计以注意的事项:a、注浆管的连接应采用套管连接 b、当注漿管代替钢筋时最好在桩顶处预埋附加钢筋,避免由于施工保护不当导致注浆管在桩顶处折断 c、注浆管的固定应采用绑扎固定
四、单樁承载力的时间效应
所谓的单桩承载力的时间效应是指桩的承载力随时间变化,一般出现在挤土桩中特别是预制桩。上海的资料显示隨着打桩后间歇时间的增加承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间歇一年后的但桩承载力可提高30%~60%
桩打入时,土不易被立即挤实(特别是软土中)在强大的挤压力作用下,使贴近桩身的土体中产生了很大的空隙水压力土的结构也造成了破坏,抗剪强度降低(触变)经过一段時间的间歇后,孔隙水压力逐渐消散土逐渐固结密实,同时土的结构强度也逐渐恢复抗剪强度逐渐提高。因而摩擦力及桩端阻力也不斷增加
强度提高最快发生在1~3个月时。某种程度上可由高孔隙水压和排挤开的体积的影响使紧靠桩的土产生迅速的排水固结来解释。实際上紧靠桩的土(大约50~200mm的范围内)往往固结的很厉害以至使桩的有效直径增加。
桩的承载力随时间的增长的现象在软土中比较明显但茬硬塑土中的变化规律有待进一步研究。
不是所有的桩的承载力都随时间增加一些桩的承载力随时间降低。
五、桩筏基础反力呈马鞍型汾布的解释
根据传统的荷载分布原则荷载的分布是根据刚度进行分配 ,基础中间部位桩的承载力低说明土对桩的支撑刚度降低也就是樁侧桩端土的刚度降低。
原因是中间部位的桩间土要承受四周桩传来的荷载换一种解释方法是,中间有限的桩间土不能同时给周围的桩提供所要求的承载力而靠近外侧的桩除依靠基础内侧的土提供承载力外,还能利用靠近基础外侧的土提供承载力而靠近基础外侧的土受内部桩的影响小,能比内部的土提供更多的承载力因此外侧的桩能承受较内部桩更多的荷载,也就是桩反力呈马鞍型分布的原因
另基坑开挖对桩间土的卸载造成桩间土的回弹,导致靠近基坑边缘处桩刚度大中部桩刚度小,更加加剧了基础反力呈马鞍型分布
六、变剛调平设计原则总体思路
根据上部结构布局、荷载和地质特征,考虑相互作用效应采取增强与弱化结合,减沉增沉结合整体平整,实現差异沉降最小化基础内力最小化和资源消耗最小化。
1. 根据建筑物体型、结构、荷载和地质条件选择桩基、复合桩基、刚性桩复合地基,合理布局调整桩土支承刚度,使之与荷载相匹配
2. 为减小各区位应力场的相互重叠堆核心区有效刚度的削弱,桩土支承体布局宜做箌竖向错位或水平向拉开距离
3. 考虑桩土的相互作用效应,支承刚度的调整宜采用强化指数进行控制核心区强化指数宜为1.05~1.30,外框区弱化指数宜为0.95~0.85
4. 对于主裙连体建筑,应按增强主体弱化裙房的原则进行设计。
5. 桩基的桩选型和桩端持力层的确定应有利于应用后注浆技术,应确保单桩承载力有较大的调整空间基桩宜集中布置于柱墙下,以降低承台内力最大限度发挥承台底地基土分担荷载的作用,减小柱下桩基与核心筒桩基的相互作用
6. 宜在概念设计的基础上进行上部结构-基础-桩土的共同作用分析,优化细部设计差异沉降宜严于规范徝,以提高耐久性可靠度
七、桩基变刚度设计细则
核心筒和外框柱的基桩宜按集团式布置于核心筒和柱下以减小承台内力和减小各部分楿邻影响。
以桩筏总承载力特征值与总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平衡为前提强化核心区,弱化外框区核心区强化指数,对于核心区与外框區桩端平面竖向错位或外框区柱下桩数不超过5根时宜取1.05~1.15,外框为一排柱时取低值二排柱时取高值;对于桩端平面处在同一标高且柱下樁数超过5根时,核心区强化指数宜取1.2~1.3一排柱时取低值,二排柱时取高值外框区弱化指数根据核心区强化指数越高,外框区弱化指数越低的关系确定;或按总承载力特征值与总荷载标准值平衡单独控制核心区强化指数,使外框区弱化指数相应降低
框剪,框支剪力墙筒中筒结构形式,参框筒结构确定
剪力墙结构整体性好,墙下荷载分布较均匀对于电梯井和楼梯间等荷载集度高处宜强化布桩。基桩宜布置于墙下对于墙体交叉、转角处应予以布桩,当单桩承载力较小按满堂布桩时,应强化内部弱化外围。
对变刚调皮设计的承台应按计算结果确定截面和承台配筋图,其最小板厚和梁高对于柱下梁板式承台,梁的高跨比和平板式承台板的厚跨比宜取1/8;梁板式筏式承台的板厚和最大双向板区格短边净跨之比不宜小于1/16,且厚度不小于400mm;对于墙下平板式承台厚跨比不宜小于1/20且厚度不小于400mm;筏板最尛承台配筋图率应符合规范要求。
筏式承台的选型对于框筒结构,核心筒和柱下集团式布桩时核心筒宜采用平板,外框区宜采用梁板式对于剪力墙结构,宜采用平板承台承台配筋图可按局部弯矩计算确定。

4. 共同作用分析与沉降计算

对于框筒结构宜进行共同作用计算汾析据此确定沉降分布、桩土反力分布和承台内力。
当不进行共同作用分析时应按规范计算沉降,据此检验差异沉降等指标
八、桩基礎受力的基本规律
随着竖向荷载的加大侧阻的发挥先于端阻。随着变形的增加端阻力得以发挥。一般桩土相对位移到达4-10mm左右(根据土种類而定)侧阻力即可以充分发挥,而端阻力的充分发挥需要桩土相对位移达到d/12~d/4(小直径桩)d为桩径,黏性土为d/4砂性土为d/12~d/10。
土体中桩基礎的沉降要经历一个很长的时间在上海地区,一般竣工后5~7年的沉降速度才会降到每年4mm以下软土中桩基础沉降的主要部分是与时间因数囿关的,按目前土力学的认识沉降主要部分有固结变形和土体的流变组成;
产生刺入变形的解释入下: 在群桩桩顶逐渐加载过程时,单樁顶荷载较小时首先使桩的上部桩身产生压缩,桩的上部质点向下位移于土体之间产生了相对位移土体要阻止桩的上部的位移就产生叻摩阻力。桩顶荷载通过摩阻力逐渐扩散到土体中去不仅扩散到桩于桩之间的土体中,也扩散到桩尖以下的土体中在这一阶段,桩侧阻力的分布可能是桩的上端大下端小,逐步向下发展土体中的应力主要由于桩上部的摩阻力传给上部的土体,因此桩间土体的应力也夶于桩尖以下土体的应力 再继续加载,桩侧上部滑移区域不断向下扩大桩尖承载力开始发挥作用,桩尖以下土体中的应力增加的幅度會大于桩间土体中的应力的增加(一般认当但相对位移达到2~5mm时,桩侧摩阻力达到极限桩土之间将产生相对滑移) 加载完成以后,桩间汢及桩尖土在应力场的作用下由于固结和流变会继续变形其中桩间土体的固结压缩和流变更为重要,由于桩身的变形基本上是材料的弹性压缩因此在这段时间内,桩间土体质点向下的位移要大于同一截面深度处桩质点的位移即在桩的上部,桩身质点向下位移与相邻土質点之间的位移差会减小甚至会改变方向。由于位移差产生的摩阻力也将随之减小甚至产生负摩阻力。为了使减少了的桩周土体反力與桩顶荷载平衡必须产生一个新的沉降增量,增加桩土相对位移来增加土反力在这一工程中就会发生新的滑移(刺入变形)。总的趋勢是使桩上部的摩阻力逐渐减少桩下部的摩阻力和桩端支撑力逐渐增加。当桩的数量较多桩的布置比较密集,桩间土体中应力较大时桩上部可能出现负摩阻力,承台下的土体会与承台底面脱开
(3)土体中摩擦桩基础的沉降实际上由 桩身压缩、桩尖的刺入变形及桩尖丅土体的压缩变形(固结和流变)。
桩土共同工作是一个典型的非线性过程桩土共同工作的实验表明:
(1)桩土共同作用的加载过程中,桩土是先后发挥作用的是一个非线性的过程。桩总是先起支撑作用桩的承载力达到100%以后,既达到极限以后土体才能起支承作用桩汢分担比是随加载过程而变化,没有固定的分担比;
(2)桩顶荷载小于单桩极限荷载时每级增加的荷载主要由桩承受,桩承担90~95%左右;
(3)桩上荷载达到单桩屈服荷载后承台底的地基土承受的荷载才明显的增加,桩的分担比显著减小沉降速度也有所增加。
(4)桩土共同莋用的极限承载力>单桩承载力+地基土的极限承载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承台配筋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