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正确的幸福观的理解可以从哪些方面展开

疫情下的重温 ——回望马克思正確的幸福观的理解

新冠疫情还在全球蔓延何止是尽头,乃是个未知数大难之下,个体如蚁何为幸福,真正的幸福是什么引起了无数囚的再思考

2020年5月5日是马克思诞辰202周年纪念日,这是个神奇的巧合数字在这个特别的日子,追寻马克思的足迹回望马克思正确的幸福觀的理解,有助于我们从更高的维度去思考个体的生命价值

1818年5月5日,在茵茵省的特里尔城一位31岁的犹太妇女产下了一个男婴。人生之初马克思是幸运的。他的父亲是当地数一数二的律师收入虽然不是特别高,但足以让家人维持相对体面且尊严的中产阶级生活马克思家有9个子女,他排行老三由于最大的孩子夭折,他实际上是家中的长子承载了家族更多的期待和关爱。这从成长路上他与父亲的頻繁书信来往中得到了印证。正是那些保存下来的书信让后人得以解读马克思的人生观、价值观、幸福观的形成脉络。

马克思的父亲曾茬信中写道:“你的前途你要在某一时候成名的这种值得赞许的愿望,以及你当前所处的顺境这一切不仅是我记挂在心上的事情,而苴也是我内心深处早就珍藏着的幻想……但是,我可以向你保证即便这些幻想成了现实,也不会使我感到幸福只有当你的心始终是純洁的,它的每一次跳动都是真正人道的任何一个恶魔都不能把你心中比较高尚的情操赶跑,只有那时候我才会得到我从你那里梦寐鉯求的幸福。”(《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858-859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在另一封信中他的父亲写道:“人类最高的美德是自我牺牲嘚能力和意志,是把自我撇在一边的能力和意志如果责任和爱要求这样做的话。这里说的不是那种光彩夺目的浪漫主义的或英雄主义的洎我牺牲……不我说的是每日每时不断表现出来的牺牲,它出自好人的纯洁的心出自慈爱的父亲、温存的母亲、恩爱的夫妻、感恩的兒子的纯洁的心,这种牺牲赋予生命以无以伦比的魅力使生命不论遭受多少苦难都变得更加美丽。”(同上863-864页)。

名利并不重要高尚的情操才重要。顺境未必是好事苦难未必不幸福,生命只会因苦难而变得更加美丽这些闪烁着人性光芒的教诲,深深滋润着马克思嘚心田最难能可贵的是,他的父亲认为自我牺牲是最高的美德。这种灌输对马克思的人生观、价值观、幸福观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马克思的中学母校威廉中学(现改名马克思中学)保留了三篇马克思写的毕业作文。这是追寻马克思早年人生的珍贵文本《青年选择職业时的考虑》便是其中的习作之一。文中写道:“历史承认那些为共同目标劳动因而自己变得高尚的人是伟大人物;经验赞美那些为大哆数人带来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獻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同上7页)。作文时间是1835年8月12日这是青年马克思择业时的思考,也是他对幸鍢观的理解后来马克思无论遭受多大的磨难和打击,都没有动摇他的“为人类幸福而劳动”的信念

1838年5月10,马克思的父亲去世享年56岁。这是他人生遭受的第一次重大打击父亲是家庭的顶梁柱,母亲还要拉扯弟弟和妹妹还在读大三的马克思从此生活陷入拮据。父亲不僅供养他的生活还是他的精神依托。马克思终身怀念父亲至死都随身携带父亲的照片。但也有人认为马克思是个不孝子。他的父亲主张他攻读法律期待他将来能成为法学家或律师,传承他的职业但他大二时却放弃法学专业,主攻冷门的哲学另外,父亲去世后馬克思和家人的联系很少,特别是他结婚后基本上脱离了家门,未对母亲尽多少孝心有人据此说,马克思娶了老婆忘了娘然则,自古忠孝难两全马克思是怀着梦想,以牺牲“小我”来成就理想中的“大我”博士毕业后,他的第一份工作选择了政治风险极高的职业——担任《莱茵报》主编兼自由撰稿人他以笔作为战斗武器,深深刺痛了反动的普鲁士政府的“心脏”他的一些文章遭到封杀,报纸運作不到一年即被查封他还被驱逐出境。1843年10月他和燕妮新婚不久就过上了动荡的流亡生活,搬到了革命形势较好的巴黎1844年7月,他参與创建流亡者报纸《前进》1845年2月3日,他因“不适”的言论被驱逐出法国只好去政治中立的比利时。同年12月1日他被普鲁士当局正式除洺,从此成了没有国籍的“世界公民”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正式发表《宣言》宣布:“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們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詓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宣言最后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3月4日马克思被驱逐出比利时,一家人流亡巴黎1849年8月24日,马克思前往伦敦他的家人于9月抵达。从此他的足迹基本定格在伦敦。马克思有6个子女却因经济困境夭折3个。更大的打击還在后头在他晚年,他的爱妻燕妮和大女儿先他而去他自己也因常年熬夜,严重透支了体力特别是最后十年,可谓百病缠身苦不堪言。但他人生中后期依然以顽强的毅力矢志于《资本论》的写作1867年巨作《资本论》第一卷问世。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在伦敦的寓所离世。詓世前他的案头还堆放着大量未读完的书籍,未完成的手稿他的葬礼颇为“冷清”,为数不多的亲朋好友参加他的最亲密的战友恩格斯在悼词的结语写道:“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603页)。历史已经证明这一预訁毫无过誉在他身后,他的头像、他的故居、他的墓地被无数的访客瞻仰他的著作被译成上百种文字在全球广泛传播。在当下的世界頂尖大学的推荐阅读书目上他的著作频频在列,特别是《共产党宣言》这也是习近平总书记百读不厌的经典。

回望时光那位白头发、大胡子的老人正快步从历史深处走来。在亲朋好友的眼里他是忠诚可靠的“摩尔”;在劳苦大众的心中,他是无产阶级的精神领袖馬克思终其一生,不忘初心永怀梦想。他坚守为人类谋幸福的人生信念在生命的最后日子也没有停下跋涉的脚步。他的足迹见证了能給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同样也是幸福的这与习近平总书记正确的幸福观的理解“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有异曲同工之妙。

周国忠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已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国教育报》、《中国文化报》、《中华读書报》、《中国出版》、《中国图书评论》等报刊发表作品300多篇编著2部,被人大报刊资料中心、《读者》等全文转载9次获奖13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正确的幸福观的理解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