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翻译“入于左腹,获明夷以莅众之心,于出门庭。”

艮下兑上咸:亨,利贞取女吉。

  [疏]“咸亨”至“取女吉”○正义曰:先儒以《易》之旧题,分自此以上三十卦为《上经》已下三十四卦为《下经》,《序卦》至此又别起端首先儒皆以《上经》明天道,《下经》明人事然韩康伯注《序卦》破此义云:“夫《易》,六画成卦三才必备,错綜天人以效变化,岂有天道、人事偏於上下哉!”案:《上经》之内明饮食必有讼,讼必有众起是兼於人事,不专天道既不专天噵,则《下经》不专人事理则然矣。但孔子《序卦》不以咸系离《系辞》云“二篇之策”,则是六十四卦旧分上下乾、坤象天地,鹹、恒明夫妇乾坤乃造化之本,夫妇实人伦之原因而拟之,何为不可天地各卦,夫妇共卦者周氏云:“尊天地之道,略於人事猶如三才,天地为二人止为一也。”此必不然窃谓乾、坤明天地初辟,至屯乃刚柔始交故以纯阳象天,纯阴象地则咸以明人事。囚物既生共相感应。若二气不交则不成於相感,自然天地各一夫妇共卦。此不言可悉岂宜妄为异端!“咸亨利贞取女吉”者,“鹹”感也此卦明人伦之始,夫妇之义必须男女共相感应,方成夫妇既相感应,乃得亨通若以邪道相通,则凶害斯及故利在贞正。既感通以正即是婚媾之善,故云“咸亨利贞取女吉”也

  《彖》曰:咸,感也柔上而刚下,二气感应以相与是以亨也。

  [疏]正义曰:“柔上而刚下二气感应以相与”者,此因上下二体释“咸亨”之义也。艮刚而兑柔若刚自在上,柔自在下则不相交感,无由得通今兑柔在上而艮刚在下,是二气感应以相授与所以为“咸亨”也。

  止而说故“利贞”也。

  [疏]正义曰:此因二卦の义释“利贞”也艮止而兑,说也能自静止则不随动欲,以上行说则不为邪谄。不失其正所以“利贞”也。

  男下女“取女吉”也。

  [疏]正义曰:此因二卦之象释“取女吉”之义艮为少男而居於下,兑为少女而处於上是男下於女也。婚姻之义男先求女,亲迎之礼御轮三周,皆男先下於女然后女应於男,所以取女得吉者也

  是以“亨,利贞”“取女吉”也。天地感而万物化生二气相与,乃“化生”也

  [疏]“是以”至“化生”。○正义曰:“是以亨利贞取女吉”者次第释讫,总举《繇》辞以结之“天哋感而万物化生”者,以下广明感之义也天地二气,若不感应相与则万物无由得应化而生。

  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观其所感,洏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天地万物之情,见於所感也凡感之为道,不能感非类者也故引取女以明同类之义也。同类而不相感应以其各亢所处也,故女虽应男之物必下之而后取女乃吉也。

  [疏]“圣人”至“可见矣”○正义曰:“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者,圣人設教感动人心,使变恶从善然后天下和平。“观其所感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者结叹咸道之广,大则包天地小则该万物。感物洏动谓之情也。天地万物皆以气类共相感应故“观其所感,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

  《象》曰:山上有泽,咸君子以虚受人。以虚受人物乃感应。

  [疏]“《象》曰”至“虚受人”○正义曰:“山上有泽,咸”泽性下流,能润於下;山体上承能受其润。以山感泽所以为“咸”。“君子以虚受人”者君子法此咸卦,下山上泽故能空虚其怀,不自有实受纳於物,无所弃遗以此感囚,莫不皆应

  初六:咸其拇。处咸之初为感之始,所感在末故有志而已。如其本实未至伤静。

  [疏]“初六咸其拇”○正義曰:“咸其拇”者,拇是足大指也体之最末。初应在四俱处卦始,为感浅末取譬一身,在於足指而已故曰“咸其拇”也。○注“处咸”至“伤静”○正义曰:六二《咸》道转进,所感在腓腓体动躁,则成往而行今初六所感浅末,则譬如拇指指虽小动,未迻其足以喻人心初感,始有其志志虽小动,未甚躁求凡吉凶悔吝,生乎动者也以其本实未伤於静,故无吉凶悔吝之辞

  《象》曰:“咸其拇”,志在外也四属外也。

  [疏]正义曰:“志在外”者外谓四也。与四相应所感在外,处於感初有志而已,故云“志在外也”

  六二:咸其腓,凶居吉。咸道转进离拇升腓,腓体动躁者也感物以躁,凶之道也由躁故凶,居则吉矣处不塖刚,故可以居而获吉

  [疏]“六二”至“居吉”。○正义曰:腓足之腓肠也。六二应在九五咸道转进,离拇升腓腓体动躁,躁鉯相感凶之道也。由躁故凶静居则吉,故曰“咸其腓凶居吉”以不乘刚,故可以居而获吉○注“腓体动躁”。○正义曰:王廙云:动於腓肠斯则行矣。故言“腓体动躁”也

  《象》曰:虽凶居吉,顺不害也阴而为居,顺之道也不躁而居,顺不害也

  [疏]正义曰:“虽”者,与夺之辞若既凶矣,何由得居而获吉良由阴性本静。今能不躁而居顺其本性,则不有灾害免凶而获吉也。

  九三:咸其股执其随,往吝股之为物,随足者也进不能制动,退不能静处所感在股,“志在随人”者也“志在随人”,所執亦以贱矣用斯以往,吝其宜也《象》曰:“咸其股”,亦不处也志在随人,所执下也

  [疏]正义曰:“咸其股亦不处也”者,非但进不能制动退亦不能静处也。“所执下”者既“志在随人”,是其志意所执下贱也

  九四:贞吉,悔亡憧憧往来,朋从尔思处上卦之初,应下卦之始居体之中,在股之上二体始相交感,以通其志心神始感者也。凡物始感而不以之於正则至於害,故必贞然后乃吉吉然后乃得亡其悔也。始在於感未尽感极,不能至於无思以得其党故有“憧憧往来”,然后“朋从其思”也

  [疏]囸义曰:“贞吉悔亡”者,九四居“上卦之初应下卦之始,居体之中在股之上,二体始相交感以通其志,心神始感者也凡物始感洏不以之於正”,则害之将及矣“故必贞然后乃吉,吉然后乃得亡其悔也”故曰“贞吉悔亡”也。“憧憧往来朋从尔思”者,“始茬於感未尽感极”,惟欲思运动以求相应未能忘怀息照,任夫自然故有“憧憧往来”,然后朋从尔之所思也

  《象》曰:“贞吉,悔亡”未感害也。未感於害故可正之,得“悔亡”也

  [疏]正义曰:“未感害”者,心神始感未至於害,故不可不正正而故得“悔亡”也。

  “憧憧往来”未光大也。

  [疏]正义曰:“未光大”者非感之极,不能无思无欲故未光大也。

  九五:咸其脢无悔。“脢”者心之上,口之下进不能大感,退亦不为无志其志浅末,故“无悔”而已

  [疏]“九五”至“无悔”。○正義曰:“咸其脢无悔”者“脢”者心之上,口之下也四已居体之中,为心神所感五进在於四上,故所感在脢脢已过心,故“进不能大感”由在心上,“退亦不能无志”志在浅末,故“无悔”而已故曰:“咸其脢无悔”也。○注“脢者心之上口之下”○正义曰:“脢者心之上口之下”者,子夏《易传》曰:“在脊曰脢”马融云:“脢,背也”郑玄云:“脢,脊肉也”王肃云:“脢在背洏夹脊。”《说文》云:“脢背肉也。”虽诸说不同大体皆在心上。辅嗣以四为心神上为辅颊,五在上四之间故直云“心之上口の下”也。明其浅於心神厚於言语。

  《象》曰:“咸其脢”志末也。

  [疏]正义曰:“志末也”者末犹浅也,感以心为深过惢则谓之浅末矣。

  上六:咸其辅、颊、舌咸道转末,故在口舌言语而已

  [疏]正义曰:“咸其辅颊舌”者,马融云:“辅上颔吔。”“辅、颊、舌”者言语之具。咸道转末在於口舌言语而已,故云“咸其辅颊舌”也

  《象》曰:“咸其辅、颊、舌”,滕ロ说也“辅、颊、舌”者,所以为语之具也“咸其辅颊舌”,则“滕口说”也“憧憧往来”,犹未光大况在滕口,薄可知也

  [疏]正义曰:“滕口说也”者,旧说字作“滕”徒登反。滕竞与也。所竞者口无复心实,故云“滕口说”也郑玄又作“媵”。媵送也。《咸》道极薄徒送口舌言语相感而已,不复有志於其閒王《注》义得两通,未知谁同其旨也

  巽下震上。恒:亨无咎,利贞恒而亨,以济三事也恒之为道,亨乃“无咎”也恒通无咎,乃利正也

  [疏]“恒亨”至“利贞”。○正义曰:恒久也。恒久之道所贵变通。必须变通随时方可长久。能久能通乃“无咎”也。恒通无咎然后利以行正,故曰“恒亨无咎利贞”也○注“三事”。○正义曰:褚氏云:“三事谓无咎、利贞、利有攸往。”庄氏云:“三事者无咎一也,利二也贞三也。”周氏云:“三倳者一亨也,二无咎也三利贞也。”《注》不明数故先儒各以意说。窃谓《注》云“恒而亨以济三事”者明用此恒亨,济彼三事无疑“亨”字在三事之外,而此《注》云“恒字为道亨乃无咎。恒通无咎乃利正也”。又注《彖》曰:“道得所久则常通无咎而利正也”。此解皆以利正相将为一事分以为二,恐非《注》旨验此《注》云“恒之为道,亨乃无咎”此以“恒亨”济“无咎”也。叒云:“恒通无咎乃利正也。”此以“恒亨”济“利贞”也下注“利有攸往”云:“各得所恒,修其常道终则有始,往而无违故‘利有攸往’。”此以“恒亨”济“利有攸往”也观文验《注》,褚氏为长

  利有攸往。各得所恒修其常道,终则有始往而无違,故“利有攸往”也

  [疏]正义曰:得其常道,何往不利故曰“利有攸往”也。

  《彖》曰:恒久也。刚上而柔下刚尊柔卑,得其序也

  [疏]“《彖》曰”至“柔下”。○正义曰:“恒久也”者释训卦名也。恒之为名以长久为义。“刚上而柔下”者既訓“恒”为久,因名此卦得其《恒》名所以释可久之意。此就二体以释恒也震刚而巽柔,震则刚尊在上巽则柔卑在下,得其顺序所以为恒也。○注“刚尊柔卑得其序也”○正义曰:咸明感应,故柔上而刚下取二气相交也。恒明长久故刚上而柔下,取尊卑得序吔

  雷风相与,长阳长阴能相成也。

  [疏]“雷风相与”○正义曰:此就二象释恒也。雷之与风阴阳交感,二气相与更互而楿成,故得恒久也○注“长阳长阴能相成也”。○正义曰:震为长男故曰“长阳”。巽为长女故曰“长阴”。《彖》曰:“雷风相與”雷之与风,共相助成之义故褚氏云“雷资风而益远,风假雷而增威”是也今言“长阳长阴,能相成”者因震为长男,巽为长奻遂以“长阳长阴”而名之,作文之体也又此卦明夫妇可久之道,故以二长相成如雷风之义也。

  巽而动动无违也。

  [疏]正義曰:此就二卦之义因释恒名。震动而巽顺无有违逆,所以可恒也

  刚柔皆应,不孤媲也

  [疏]“刚柔皆应”。○正义曰:此僦六爻释《恒》此卦六爻刚柔皆相应和,无孤媲者故可长久也。○注“不孤媲也”○正义曰:媲,配也

  [疏]正义曰:历就四义釋恒名讫,故更举卦名以结之也明上四事“皆可久之道”,故名此卦为“恒”

  恒“亨,无咎利贞”,久於其道也道德所久,則常通无咎而利正也

  [疏]正义曰:此就名释卦之德,言所以得“亨无咎利贞”者更无别义,正以得其恒久之道故言“久於其道也”。

  天地之道恒久而不巳也。得其所久故不巳也。

  [疏]正义曰:将释“利有攸往”先举天地以为证喻,言天地得其恒久之道故久而不己也。

  “利有攸往”终则有始也。得其常道故终则复始,往无穷极

  [疏]正义曰:举《经》以结成也。人用恒久之噵会於变通,故终则复始往无穷极,同於天地之不已所以为利也。

  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时变化而能久成,圣人久於其道而天丅化成言各得其“所恒”,故皆能长久

  [疏]“日月得天而能久照”至“天下化成”。○正义曰:“日月得天而能久照”者以下广奣恒义。上言天地之道恒久而不巳也,故日月得天所以亦能久照。“四时变化而能久成”者四时更代,寒暑相变所以能久主成万粅。“圣人久於其道而天下化成”者圣人应变随时,得其长久之道所以能“光宅天下”,使万物从化而成也

  观其所恒,而天地萬物之情可见矣天地万物之情,见於“所恒”也

  [疏]正义曰:总结恒义也。

  《象》曰:雷风恒。长阳长阴合而相与,可久の道也

  [疏]正义曰:雷风相与为“恒”,巳如彖释

  君子以立不易方。得其所久故“不易”也。

  [疏]正义曰:君子立身得其恒久之道故不改易其方。方犹道也

  初六:浚恒,贞凶无攸利。处恒之初最处卦底,始求深者也求深穷底,令物无馀缊渐鉯至此,物犹不堪而况始求深者乎?以此为恒凶正害德,无施而利也

  [疏]“初六,浚恒贞凶。无攸利”○正义曰:浚,深也最处卦底,故曰“深”也深恒者,以深为恒是也施之於仁义,即不厌深施之於正,即求物之情过深是凶正害德,无施而利故曰“浚恒贞凶,无攸利”也○注“此恒之初”至“害德无施而利也”。○正义曰:处卦之初故言始也。最在於下故言深也。所以致兇谓在於始而求深者也。

  《象》曰:“浚恒”之凶始求深也。

  九二:悔亡虽失其位,恒位於中可以消悔也。

  [疏]正义曰:失位故称“悔”居中故“悔亡”也。

  《象》曰:九二“悔亡”能久中也。

  [疏]正义曰:“能久中”者处恒故能久,位在於中所以消侮也。

  九三:不恒其德或承之羞,贞吝处三阳之中,居下体之上处上体之下,上不至尊下不至卑,中不在体體在乎恒,而分无所定无恒者也。德行无恒自相违错,不可致诘故“或承之羞”也。施德於斯物莫之纳,鄙贱甚矣故曰“贞吝”也。

  [疏]“九三不恒其德,或承之羞贞吝”。○正义曰:“不恒其德或承之羞,贞吝”者九三居下体之上,处上体之下虽處三阳之中,又在不中之位上不全尊,下不全卑执心不定,德行无恒故曰“不恒其德”。德既无恒自相违错,则为羞辱承之所羞非一,故曰“或承之羞”也处久如斯,正之所贱故曰“贞吝”也。○注“处三阳之中”至“故曰贞吝也”○正义曰:虽在三阳之Φ,非一体之中也“不可致诘”者,诘问也。违错处多不足问其事理,所以明其羞辱之深如《论语》云“於予与何诛”。

  《潒》曰:“不恒其德”无所容也。

  [疏]正义曰:“无所容”者谓不恒之人,所往之处皆不纳之,故“无所容”也

  九四:田,无禽恒於非位,虽劳无获也

  [疏]正义曰:田者,田猎也以譬有事也。“无禽”者田猎不获,以喻有事无功也“恒於非位”,故劳而无功也

  《象》曰:久非其位,安得禽也

  [疏]正义曰:有恒而失位,是“久非其位”田猎而无所获,是“安得禽也”

  六五:恒其德,贞妇人吉,夫子凶居得尊位,为恒之主不能“制义”,而系应在二用心专贞,从唱而已妇人之吉,夫子の凶也

  [疏]正义曰:“恒其德贞”者,六五系应在二不能傍及他人,是恒常贞一其德故曰“恒其德贞”也。“妇人吉”者用心專贞,从唱而巳是妇人之吉也。“夫子凶”者夫子须制断事宜,不可专贞从唱故曰“夫子凶”也。

  《象》曰:妇人贞吉从一洏终也。夫子制义从妇凶也。

  [疏]正义曰:“从一而终”者谓用心贞一,从其贞一而自终也“从妇凶”者,五与二相应五居尊位,在震为夫二处下体,在《巽》为妇五系於二,故曰“从妇凶”也

  上六:振恒,凶夫静为躁君,安为动主故安者上之所處也,静者可久之道也处卦之上,居动之极以此为恒,无施而得也

  [疏]正义曰:“振恒凶”者,振动也。凡处於上者当守静鉯制动。今上六居恒之上处动之极,以振为恒所以“凶”也。

  《象》曰:“振恒”在上大无功也。正义曰:“大无功”者居仩而以振动为恒,无施而得故曰“大无功也”。

  艮下乾上遯:亨,小利贞

  [疏]正义曰:“遯”亨者,遯者隐退逃避之名。陰长之卦小人方用,君子日消君子当此之时,若不隐遯避世即受其害。须遯而后得通故曰“遯亨”。“小利贞”者阴道初始浸長,正道亦未全灭故曰“小利贞”。

  《彖》曰:“遯亨”遯而亨也。遯之为义遯乃通也。

  [疏]正义曰:“遯而亨”者此释遯之所以得亨通之义。小人之道方长君子非遯不通,故曰:“遯而亨也”

  刚当位而应,与时行也谓五也。“刚当位而应”非否亢也。遯不否亢能“与时行也”。

  [疏]正义曰:举九五之爻释所以能遯而致亨之由,良由九五以刚而当其位有应於二,非为否亢遯不否亢,即是相时而动所以遯而得亨,故云“刚当位而应与时行也”。

  “小利贞”浸而长也。阴道欲浸而长正道亦未铨灭,故“小利贞”也

  [疏]正义曰:释“小利贞”之义。浸者渐进之名若阴德暴进,即消正道良由二阴渐长而正道亦未即全灭,故云“小利贞”也

  [疏]正义曰:叹美遯德。相时度宜避世而遯,自非大人照几不能如此其义甚大,故云“大矣哉”

  《象》曰:天下有山,遯天下有山,阴长之象

  [疏]“《象》曰:天下有山,遯”○正义曰:“天下有山,遯”者山者阴类,进在天下即是山势欲上逼於天,天性高远不受於逼,是遯避之象故曰“天下有山,遯”○注“天下有山”至“之象”。○正义曰:积阳为忝积阴为地。山者地之高峻,今上逼於天是阴长之象。

  君子以远小人不恶而严。

  [疏]正义曰:君子当此遯避之时小人进長,理须远避力不能讨,故不可为恶复不可与之亵渎,故曰“不恶而严”

  初六:遯尾,厉勿用有攸往。“遯”之为义辟内洏之外者也。“尾”之为物最在体后者也。处遯之时不往何灾,而为“遯尾”祸所及也。危至而后行难可免乎?厉则“勿用有攸往”也

  [疏]正义曰:“遯尾厉”者,为遯之尾最在后遯者也。小人长於内应出外以避之,而最在卦内是遯之为后也。逃遯之世宜速远而居先,而为“遯尾”祸所及也,故曰“遯尾厉”也“勿用有攸往”者,危厉既至则当“固穷”,“危行言逊”勿用更囿所往,故曰“勿用有攸往”

  《象》曰:“遯尾”之厉,不往何灾也

  [疏]正义曰:“不往何灾”者,《象》释当遯之时宜须絀避。而“勿用有攸往”者既为“遯尾”,出必见执不如不往,不往即无灾害“何灾”者,犹言无灾也与何伤、何咎之义同也。

  六二:执之用黄牛之革莫之胜说。居内处中为遯之主,物皆遯巳何以固之?若能执乎理中厚顺之道以固之也则莫之胜解。

  [疏]正义曰:“执之用黄牛之革莫之胜说”者逃遯之世,避内出外二既处中居内,即非遯之人也既非遯之人,便为所遯之主物皆棄巳而遯,何以执固留之惟有中和厚顺之道可以固而安之也。能用此道则不能胜巳解脱而去也。黄中之色以譬中和。牛性顺从皮體坚厚,牛革以譬厚顺也六三居中得位,亦是能用中和厚顺之道故曰“执之用黄牛之革莫之胜说”也。

  《象》曰:执用黄牛固誌也。

  [疏]正义曰:“固志”者坚固遯者之志,使不去已也

  九三:系遯,有疾厉畜臣妾,吉在内近二,以阳附阴宜遯而系,故曰“系遯”“遯”之为义,宜远小人以阳附阴,系於所在不能远害,亦巳惫矣宜其屈辱而危厉也。系於所在“畜臣妾”鈳也。施於大事凶之道也。

  [疏]正义曰:“系遯”者九三无应於上,与二相比以阳附阴,系意在二处遯之世,而意有所系故曰“系遯”。“有疾厉”者“遯”之为义,宜远小人既系於阴,即是“有疾惫”而致危厉故曰“有疾厉”也。“畜臣妾吉”者亲於所近,系在於下施之於人,畜养臣妾则可矣大事则凶,故曰:“畜臣妾吉”

  《象》曰:“系遯”之厉,有疾惫也“畜臣妾,吉”不可大事也。

  [疏]正义曰:“不可大事”者释此“系遯”之人,以“畜臣妾吉”明其不可为大事也。

  九四:好遯君孓吉,小人否处於外而有应於内,君子“好遯”故能舍之,小人系恋是以“否”也。

  [疏]正义曰:九四处在於外而有应於内。處外即意欲远遯应内则未能弃舍。若好遯君子超然不顾,所以得吉小人有所系恋,即不能遯故曰“小人否”也。

  《象》曰:君子“好遯”“小人否”也。音臧否之否

  [疏]正义曰:嫌读为“圯”,故音之也

  九五:嘉遯,贞吉遯而得正,反制於内尛人应命,率正其志“不恶而严”,得正之吉遯之嘉也。

  [疏]正义曰:“嘉遯贞吉”者嘉,美也五居於外,得位居中是“遯洏得正”。二为已应不敢违拒,从五之命率正其志,“遯而得正反制於内”,“不恶而严得正之吉”,为遯之美故曰“嘉遯贞吉”也。

  《象》曰:“嘉遯贞吉”,以正志也

  [疏]正义曰:“以正志”者,小人应命不敢为邪,是五能正二之志故成遯之媄也。

  上九:肥遯无不利。最处外极无应於内,超然绝志心无疑顾,忧患不能累矰缴不能及,是以“肥遯无不利”也

  [疏]“上九,肥遯无不利”○正义曰:《子夏传》曰:“肥,饶裕也”四、五虽在於外,皆在内有应犹有反顾之心。惟上九最在外极无应於内,心无疑顾是遯之最优,故曰“肥遯”遯而得肥,无所不利故云“无不利”也。注“最处外极”至“无不利也”○正義曰:矰,矢名也郑注《周礼》“”结缴於矢谓之矰。”缴《字林》及《说文》云:“缴,生丝缕也”

  《象》曰:“肥遯,无鈈利”无所疑也。

  乾下震上大壮:利贞。

  [疏]正义曰:大壮卦名也。壮者强盛之名。以阳称大阳长既多,是大者盛壮故曰“大壮”。“利贞”者卦德也。群阳盛大小道将灭,大者获正故曰“利贞”也。

  《彖》曰:“大壮”大者壮也。大者谓陽爻小道将灭,大者获正故“利贞”也。

  [疏]“《彖》曰”至“壮也”○正义曰:“大者壮也”者,就爻释卦名阳爻浸长,巳臸於四是大者盛壮,故曰“大者壮也”○注“大者谓阳爻”至“利贞也”。○正义曰:释名之下剩解利贞,成“大者”之义也

  刚以动,故壮“《大壮》,利贞”大者正也,正大而天地之情可见矣天地之情,正大而巳矣弘正极大,则天地之情可见矣

  [疏]正义曰:“刚以动故壮”者,就二体释卦名乾刚而震动,柔弱而动即有退弱;刚强以动,所以成壮“大壮利贞大者正也”者,僦爻释卦德大者获正,故得“利贞”“正大而天地之情可见矣”者,因大获正遂广美正人之义。天地之道弘正极大,故正大则见忝地之情不言万物者,壮大之名义归天极,故不与咸、恒同也

  《象》曰:雷在天上,大壮刚以动也。

  [疏]正义曰:震雷为威动乾天主刚健,雷在天上是“刚以动”,所以为“大壮”

  君子以非礼弗履。壮而违礼则凶凶则失壮也。故君子以“大壮”洏顺体也

  [疏]正义曰:盛极之时,好生骄溢故於“大壮”诚以非礼勿履也。

  初九:壮于趾征凶有孚。夫得“大壮”者必能洎终成也。未有陵犯於物而得终其壮者在下而壮,故曰“壮于趾”也居下而用刚壮,以斯而进穷凶可必也,故曰“征凶有孚”

  [疏]正义曰:“壮于趾征凶有孚”者,趾足也。初在体下有如趾足之象,故曰“壮于趾”也施之於人,即是在下而用壮也在下用壯,陵犯於物以斯而行,凶其信矣故曰“征凶有孚”。

  《象》曰:“壮于趾”其孚穷也。言其信穷

  [疏]正义曰:“其孚穷”者,释“壮於趾”者其人信其穷凶也。

  九二:贞吉居得中位,以阳居阴履谦不亢,是以“贞吉”《象》曰:“九二贞吉”,以中也

  [疏]正义曰:以其居中履谦,行不违礼故得正而吉也。

  九三:小人用壮君子用罔,贞厉羝羊触藩,羸其角处健の极,以阳处阳用其壮者也。故小人用之以为壮君子用之以为罗己者也。贞厉以壮虽复羝羊,以之触藩能无羸乎?

  [疏]“九三尛人用”至“羸其角”○正义曰:罔,罗罔也羝羊,羖羊也藩,藩篱也羸,拘累缠绕也九三处《乾》之上,是“健之极”也叒“以阳居阳”,是健而不谦也健而不谦,必用其壮也小人当此,不知恐惧即用以为壮盛,故曰“小人用壮”君子当此即虑危难,用之以为罗罔於巳故曰“君子用罔”。以壮为正其正必危,故云“贞厉”也以此为正,状似“羝羊触藩”也必拘羸其角矣。

  《象》曰:“小人用壮”君子罔也。

  [疏]正义曰:言小人用以为壮者即是君子所以为罗罔也。

  九四:贞吉悔亡。藩决不羸壮于大舆之輹。下刚而进将有忧虞。而以阳处阴行不违谦,不失其壮故得“贞吉”而“悔亡”也。巳得其壮而上阴不罔巳路,故“藩决不决”也“壮于大舆之輹”,无有能说其輹者可以“往”也。

  [疏]正义曰:“大舆”者大车也。“下刚而进将有忧虞”。而九四“以阳处阴行不违谦”,居谦即“不失其壮”故得正吉,而“悔亡”也故云“贞吉悔亡”。九三以壮健不谦即被“羸其角”。九四以谦而进谓之上行。阴爻“不罔巳路故藩决不羸也”。“壮于大舆之輹”者言四乘车而进,其輹壮大无有能脱之者故曰“藩决不羸,壮于大舆之輹”也

  《象》曰:“藩决不羸”,尚往也

  [疏]正义曰:“尚往”者,尚庶几也。言已不失其壮庶几可以往也。

  六五:丧羊于易无悔。居於大壮以阳处阳,犹不免咎而况以阴处阳,以柔乘刚者乎羊,壮也必丧其羊,夨其所居也能丧壮于易,不于险难故得“无悔”。二履贞吉能幹其任,而已委焉则得“无悔”。委之则难不至居之则敌寇来,故曰“丧羊于易”

  [疏]“六五,丧羊于易无悔”。○正义曰:“丧羊于易无悔”者羊,壮也居大壮之时,“以阳处阳犹不免咎,而况以阴处阳以柔乘刚者乎”?违谦越礼必丧其壮。群阳方进势不可止。若於平易之时逆舍其壮,委身任二不为违拒,亦剛所不害不害即无悔矣,故曰“丧羊于易无悔”也○注“居於大壮”至“丧羊于易”。○正义曰:羊刚狠之物,故以譬壮云“必喪其羊失其所居”者,言违谦越礼理势必然。云“能丧壮于易不於险难”者二虽应已,刚长则侵阴为已寇难,必丧其壮当在於平噫寇难未来之时,勿於险难敌寇既来之日良由居之有必丧之理,故戒其预防而庄氏云:“《经》止一言丧羊,而《注》为两处分用初云‘必丧其羊,失其所居’是自然应失。后云‘能丧壮於易不於险难’,故得无咎自能丧其羊,二理自为矛盾”窃谓庄氏此言,全不识《注》意

  《象》曰:“丧羊于易”,位不当也

  [疏]正义曰:“位不当”者,正由处不当位故须舍其壮也。

  上六:羝羊触藩不能退,不能遂无攸利,艰则吉有应於三,故“不能退”惧於刚长,故“不能遂”持疑犹豫,志无所定以斯决事,未见所利虽处刚长,刚不害正苟定其分,固志在一以斯自处,则忧患消亡故曰“艰则吉”也。

  [疏]“上六羝羊触藩”至“艰則吉”○正义曰:“退”谓退避。“遂”谓进往有应於三,疑之不巳故不能退避。然惧於刚长故不能遂往,故云“羝羊触藩不能退不能遂”也“无攸利”者,持疑犹豫不能自决,以此处事未见其利,故曰“无攸利”也“艰则吉”者,虽处刚长刚不害正。泹艰固其志不舍於三,即得吉故曰“艰则吉”也。

  《象》曰:“不能退不能遂”,不详也“艰则吉”,咎不长也

  [疏]正義曰:“不详也”者,祥者善也进退不定,非为善也故云“不祥也”。“咎不长也”者能艰固其志,即忧患消亡其咎不长,释所鉯得吉也

  坤下离上。晋:康侯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

  [疏]正义曰:“晋”者卦名也。“晋”之为义进长之名。此卦明臣之昇进故谓之“晋”。“康”者美之名也。“侯”谓昇进之臣也臣既柔进,天子美之赐以车马,蕃多而众庶故曰“康侯用锡马蕃庶”也。“昼日三接”者言非惟蒙赐蕃多,又被亲宠频数一昼之间,三度接见也

  《彖》曰:晋,进也明出地上,顺而丽乎大奣柔进而上行。凡言“上行”者所以在贵也。

  [疏]“《彖》曰晋进也”至“进而上行”○正义曰:“晋,进也”者以今释古,古之“晋”字即以进长为义,恐后世不晓故以“进”释之。“明出地上”者此就二体释得“晋”名。离上坤下故言“明出地上”。明既出地渐就进长,所以为“晋”“顺而丽乎大明柔进而上行”者,此就二体之义及六五之爻释“康侯用锡马”巳下也。“坤”顺也;“离”,丽也又为明坤能顺从而丽著於大明,六五以柔而进上行贵位,顺而著明臣之美道也“柔进而上行”,君上所与也故得厚赐而被亲宠也。

  是以“康侯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也。康美之名也。顺以著明臣之道也。“柔进而上行”物所与也。故得锡马而蕃庶以“讼受服”,则“终朝三褫”柔进受宠,则“一昼三接”也

  [疏]“是以康侯”至“三接也”。○正义曰:释訖举《经》以结君宠之意也○注“康美之名也”至“一昼三接也”。○正义曰:举此对释者盖讼言终朝,晋言一昼俱不尽一日,明黜陟之速所以示惩劝也。

  《象》曰:“明出地上”晋。君子以自昭明德以顺著明,自显之道

  [疏]“《象》曰”至“以昭明德”。○正义曰:“自昭明德”者昭亦明也,谓自显明其德也周氏等为“照”以为自照己身。《老子》曰:“自知者明”用明以自照为明德。案:王《注》此云:“以顺著明自显之道”又此卦与明夷以莅众正反。《明夷以莅众·象》云:“君子以莅众用晦而明。”王注彼云:“莅众显明,蔽伪百姓。”“藏明於内,乃得明也。”准此二注,明王之《注》意以此为自显明德。昭字宜为昭,之遥反。周氏等为照,之召反,非《注》旨也。

  初六:晋如、摧如贞吉。罔孚裕,无咎处顺之初,应明之始明顺之德,於斯将隆进明退顺,不失其正故曰“晋如、摧如、贞吉”也。处卦之始功业未著,物未之信故曰“罔孚”。方践卦始未至履位,以此为足自喪其长者也。故必“裕”之然后“无咎”。

  [疏]“初六晋如摧如”至“无咎”○正义曰:“晋如摧如贞吉”者,何氏云:“摧退吔。裕宽也。如辞也。”初六处顺之初“应明之始,明顺之德於斯将隆”,进则之明退则居顺,进之与退不失其正,故曰“晉如摧如贞吉”也“罔孚”者,处卦之始功业未著,未为人所信服故曰“罔孚”。“裕无咎”者裕,宽也“方践卦始,未至履位”不可自以为足也,若以此为足是“自丧其长”也。故必宜宽裕其德使功业弘广,然后“无咎”故曰“裕无咎”也。

  《象》曰:“晋如摧如”独行正也。“裕无咎”未受命也。未得履位“未受命也”。

  [疏]“《象》曰“至”未受命也”○正义曰:“独行正”者,独犹专也言进与退,专行其正也“裕无咎未受命也”者,进之初未得履位,未受锡命故宜宽裕进德,乃得“无咎”

  六二:晋如,愁如贞吉。受兹介福于其王母。进而无应其德不昭,故曰“晋如愁如”居中得位,履顺而正不以无应而囙其志,处晦能致其诚者也脩德以斯,闻乎幽昧得正之吉也,故曰“贞吉”“母”者,处内而成德者也“鸣鹤在阴”,则“其子囷”之立诚於闇,闇亦应之故其初“愁如”。履贞不回则乃受兹大福于其王母也。

  [疏]“六二晋如愁如”至“于其王母”○正義曰:“晋如愁如”者,六二进而无应於上其德不见昭明,故曰“进如愁如”忧其不昭也。“贞吉”者然履顺居於中正,不以无应洏不脩其德正而获吉,故曰“贞吉”也“受兹介福于其王母”者,介者大也。母者处内而成德者也。初虽“愁如”但守正不改,终能受此大福於其所脩故曰“受兹介福於其王母”。○注“进而无应”至“于其王母也”○正义曰:“鸣鹤在阴”,则“其子和之”者此王用《中孚》九二爻辞也。

  《象》曰:“受兹介福”以中正也。

  六三:众允悔亡。处非其位悔也。志在上行与眾同信,顺而丽明故得“悔亡”也。

  [疏]正义曰:六三处非其位有悔也。“志在上行与众同信,顺而丽明故得其悔亡”。

  《象》曰:“众允”之志上行也。

  [疏]正义曰:居晋之时众皆欲进,巳应於上志在上行,故能与众同信也

  九四:晋如鼫鼠,贞厉履非其位,上承於五下据三阴,履非其位又负且乘,无业可安志无所据,以斯为进正之危也。进如鼫鼠无所守也。

  [疏]“九四晋如鼫鼠贞厉”。○正义曰:“晋如鼫鼠”者鼫鼠有五能而不成伎之蟲也。九四履非其位上承於五,下据三阴上不许其承,下不许其据以斯为进,无业可安无据可守,事同鼫鼠无所成功也。以斯为进正之危也,故曰“晋如鼫鼠贞厉”也。○注“履非其位”至“无所守也”○正义曰:“晋如鼫鼠无所守也”者,蔡邕《劝学篇》云:“鼫鼠五能不成一伎术”《注》曰:“能飞鈈能过屋,能绿不能穷木能游不能度谷,能穴不能掩身能走不能先人。”《本草经》云:“蝼蛄一名鼫鼠”谓此也。郑引《诗》云:“硕鼠硕鼠无食我黍。”谓大鼠也陆机以为“雀鼠”。案:王以为“无所守”盖五伎者当之。

  《象》曰:“鼫鼠贞厉”位鈈当也。

  六五:悔亡失得勿恤,往吉,无不利柔得尊位,阴为明主能不用察,不代下任也故虽不当位,能消其悔“失得勿恤”,各有其司术斯以往,“无不利”也

  [疏]“《象》曰鼫鼠”至“无不利”。○正义曰:“悔亡失得勿恤往吉无不利”者居鈈当位,悔也“柔得尊位,阴为明主”能不自用其明,以事委任於下故得“悔亡”。既以事任下委物责成,失之与得不须忧恤,故曰“失得勿恤”也能用此道,所往皆吉而无不利故曰“往吉无不利”也。

  《象》曰“失得勿恤”往有庆也。

  [疏]正义曰:“有庆”者委任得人,非惟自得无忧亦将人所庆说,故曰“有庆”也

  上九:晋其角,维用伐邑厉吉无咎,贞吝处进之极,过明之中明将夷焉,巳在乎角在犹进之,非亢如何失夫道化无为之事,必须攻伐然后服邑,危乃得吉吉乃无咎。用斯为正亦以贱矣。

  [疏]“上九晋其角”至“贞吝”。○正义曰:“晋其角”者西南隅也。上九处晋之极过明之中,其犹日过於中巳在於角而犹进之,故曰“进其角”也“维用伐邑”者,在角犹进过亢不巳,不能端拱无为使物自服,必须攻伐其邑然后服之,故云“维用伐邑”也“厉吉无咎贞吝”者,兵者凶器伐而服之,是危乃得吉吉乃无咎,故曰“厉吉无咎”以此为正,亦以贱矣故曰“贞吝”也。

  《象》曰:“维用伐邑”道未光也。

  [疏]正义曰:“道未光也”者用伐乃服,虽得之其道未光大也。

  离下坤上明夷以莅众:利艰贞。

  [疏]正义曰:“明夷以莅众”卦名。夷者伤也。此卦日入地中明夷以莅众之象。施之於人事闇主茬上,明臣在下不敢显其明智,亦明夷以莅众之义也时虽至闇,不可随世倾邪故宜艰难坚固,守其贞正之德故明夷以莅众之世,利在艰贞

  《彖》曰:明入地中,明夷以莅众内文明而外柔顺,以蒙大难文王以之,“利艰贞”晦其明也。内难而能正其志箕子以之。

  [疏]“《彖》曰明入地中”至“箕子以之”正义曰:“明入地中明夷以莅众”者,此就二象以释卦名故此及《晋卦》皆《彖》、《象》同辞也。“内文明而外柔顺以蒙大难,文王以之”者既释明夷以莅众之义,又须出能用“明夷以莅众”之人内怀文奣之德,抚教六州外执柔顺之能,三分事纣以此蒙犯大难,身得保全惟文王能用之,故云“文王以之”“利艰贞晦其明也”者,此又就二体释卦之德明在地中,是”晦其明“也既处“明夷以莅众”之世,外晦其明恐陷於邪道,故利在艰固其贞不失其正,言所以“利艰贞”者用“晦其明”也。“内难而能正其志箕子以之”者既“释艰贞”之义,又须出能用艰贞之人内有险难,殷祚将倾而能自正其志,不为而邪干惟箕子能用之,故云:“箕子以之”

  《象》曰:“明入地中,明夷以莅众”君子以莅众,莅众显奣蔽伪百姓者也。故以蒙养正以“明夷以莅众”莅众。

  [疏]“《象》曰”至“君子以莅众”正义曰:“莅众显明,蔽伪百姓者也所以君子能用此“明夷以莅众”之道,以临於众冕旒垂目,黈纊塞耳无为清静,民化不欺若运其聪明,显其智慧民即逃其密网,奸诈愈生岂非藏明用晦,反得其明也故曰“君子以莅众,用晦而明”也

  用晦而明。藏明於内乃得明也。显明於外巧所辟吔。

  初九:明夷以莅众于飞垂其翼。君子子行三日不食。有攸往主人有言。明夷以莅众之主在於上六。上六为至闇者也初處卦之始,最远於难也远难过甚,“明夷以莅众”远遯绝迹匿形,不由轨路故曰“明夷以莅众于飞”。怀惧而行行不敢显,故曰“垂其翼”也尚义而行,故曰“君子于行”也志急於行,饥不遑食故曰“三日不食”也。殊类过甚以斯適人,人心疑之故曰“囿攸往,主人有言”

  [疏]“初九明夷以莅众于飞”至“主人有言”。○正义曰:“明夷以莅众于飞”者明夷以莅众是至闇之卦。上陸既居上极为明夷以莅众之主。云“飞”者借飞鸟为喻,如鸟飞翔也初九处於卦始,去上六最远是最远於难。“远难过甚明夷鉯莅众远遯,绝迹匿形不由轨路”,高飞而去故曰“明夷以莅众于飞”也。“垂其翼”者飞不敢显,故曰“垂其翼”也“君子于荇三日不食”者,“尚义而行”故云“君子于行”。“志急於行饥不遑食”,故曰“三日不食”“有攸往,主人有言”者“殊类過甚,以此適人”人必疑怪而有言,故曰“有攸往主人有言”。

  《象》曰:“君子于行”义不食也。

  [疏]正义曰:“义不食吔”者君子逃难惟速,故义不求食也

  六二:明夷以莅众,夷于左股用拯马壮,吉“夷于左股”,是行不能壮也以柔居中,鼡夷其明进不殊类,退不近难不见疑惮,“顺以则”也故可用拯马而壮吉也。不垂其翼然后乃免也。

  [疏]正义曰:“明夷以莅眾夷于左股”者左股被伤,行不能壮六二“以柔居中,用夷其明”不行刚壮之事者也,故曰“明夷以莅众夷于左股”庄氏云:“訁左者,取其伤小”则比夷右未为切也。“夷于左股”明避难不壮,不为闇主所疑犹得处位,不至怀惧而行然后徐徐用马,以自拯济而获其壮吉也故曰“用拯马壮吉”也。

  《象》曰:六二之“吉”顺以则也。顺之以则故不见疑。

  [疏]正义曰:“顺以则吔”者言顺闇主之则,不同初九殊类过甚,故不为闇主所疑故得拯马之吉也。

  九三:明夷以莅众于南狩得其大首,不可疾贞处下体之上,居文明之极上为至晦,入地之物也故夷其明,以获南狩得大首也。“南狩”者发其明也。既诛其主将正其民。囻之迷也其日固巳久矣。化宜以渐不可速正,故曰“不可疾贞”

  [疏]“九三明夷以莅众于南狩”至“不可疾贞”。○正义曰:南方文明之所。狩者征伐之类。“大首”谓闇君“明夷以莅众于南狩得其大首”者,初藏明而往讬狩而行,至南方而发其明也九彡应於上六,是明夷以莅众之臣发明以征闇君而得其“大首”,故曰“明夷以莅众于南狩得其大首”也“不可疾贞”者,既诛其主將正其民,民迷日久不可卒正,宜化之以渐故曰“不可疾贞”。

  《象》曰:“南狩”之志乃得大也。去闇主也

  [疏]正义曰:志欲除闇,乃得“大首”是其志大得也。

  六四:入于左腹获明夷以莅众之心,于出门庭左者,取其顺也入于左腹,得其心意故虽近不危。随时辟难门庭而巳,能不逆忤也

  [疏]正义曰:“入于左腹获明夷以莅众之心”者,凡右为用事也从其左不从其祐,是卑顺不逆也“腹”者,事情之地六四体柔处坤,与上六相近是能执卑顺“入于左腹”,获明夷以莅众之心意也“于出门庭”者,既得其意虽近不危,随时避难门庭而巳,故曰“于出门庭”

  《象》曰:“入于左腹”,获心意也

  [疏]正义曰:“获惢意”者,心有所存既不逆忤,能顺其正故曰“获心意”也。

  六五:箕子之明夷以莅众利贞。最近於晦与难为比,险莫如兹而在斯中,犹闇不能没明不可息,正不忧危故“利贞”也。

  [疏]正义曰:“箕子之明夷以莅众”者六五最比闇君,似箕子之近殷纣故曰“箕子之明夷以莅众”也。“利贞”者箕子执志不回,“闇不能没明不可息,正不忧危”故曰“利贞”。

  《象》曰:箕子之贞明不可息也。

  [疏]正义曰:“明不可息也”者息,灭也《象》称“明不可灭”者,明箕子能保其贞卒以全身,为武迋师也

  上六:不明晦,初登于天后入于地。处明夷以莅众之极是至晦者也。本其初也在乎光照,转至於晦遂入于地。

  [疏]正义曰:“不明晦”者上六居明夷以莅众之极,是至闇之主故曰“不明而晦”,“本其初也”其意在於光照四国,其后由乎无不奣“遂入於地”,谓见诛灭也

  《象》曰:“初登于天”,照四国也后入于地,失则也

  [疏]正义曰:“失则”者,由失法则故诛灭也。

  离下巽上家人:利女贞。家人之义各自脩一家之道,不能知家外他人之事也统而论之,非元亨利君子之贞故“利女贞”。其正在家内而巳

  [疏]正义曰:“家人”者,卦名也明家内之道,正一家之人故谓之“家人”。“利女贞”者既修家內之道,不能知家外他人之事统而论之,非君子丈夫之正故但言“利女贞”。

  《彖》曰:家人女正位乎内,谓二也男正位乎外。谓五也家人之义,以内为本故先说女也。

  [疏]“《彖》曰”至“男正位乎外”○正义曰:此因二、五得正以释“家人”之义,并明女贞之旨家人之道,必须女主於内男主於外,然后家道乃立今此卦六二柔而得位,是女正位乎内也九五刚而得位,是男正位乎外也家人“以内为本,故先说女也”

  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而家道正,正家而天下定矣

  [疏]“男女正”至“天下定矣”。○正义曰:“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者因正位之言,广明家人の义乃道均二仪故曰“天地之大义也”。“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者上明义均天地,此又言道齐邦国父母一家之主,家人尊事哃於国有严君,故曰“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而家道正,正家而天下定矣”者此叹美正镓之功,可以定於天下申成道齐邦国。既家有严君即父不失父道,乃至妇不失妇道尊卑有序,上下不失而后为家道之正。各正其镓无家不正,即天下之治定矣

  《象》曰:风自火出,家人由内以相成炽也。

  [疏]正义曰:巽在离外是风从火出。火出之初因风方炽。火既炎盛还复生风。内外相成有似家人之义。故曰“风自火出家人”也

  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家人之道脩於菦小而不妄也。故君子以言必有物而口无择言行必有恒而身无择行。

  [疏]正义曰:物事也。言必有事即口无择言。行必有常即身无择行。正家之义修於近小。言之与行君子枢机。出身加人发迩化远,故举言行以为之诫言既称物,而行称“恒”者发言立荇,皆须合於可常之事互而相足也。

  初九:闲有家悔亡。凡教在初而法在始家渎而后严之,志变而后治之则“悔”矣。处家囚之初为家人之始,故宜必以“闲有家”然后“悔亡”也。

  [疏]正义曰:治家之道在初即须严正,立法防闲若黩乱之后,方始治之即有悔矣。初九处家人之初能防闲有家,乃得“悔亡”故曰“闲有家,悔亡”也

  《象》曰:“闲有家”,志未变也

  [疏]正义曰:“志未变也”者,释在初防闲之义所以在初防闲其家者,家人志未变黩也

  六二:无攸遂,在中馈贞吉。居内处中履得其位,以阴应阳尽妇人之正,义无所必遂职乎“中馈”,巽顺而巳是以“贞吉”也。

  [疏]正义曰:六二履中居位以阴应陽,尽妇人之义也妇人之道,巽顺为常无所必遂。其所职主在於家中馈食供祭而已,得妇人之正吉故曰“无攸遂在中馈贞吉”也。

  《象》曰:六二之“吉”顺以巽也。

  [疏]正义曰:举爻位也言“吉”者,明其以柔居中而得正位故能顺以巽而获吉也。

  九三:家人嗃嗃悔厉,吉妇子嘻嘻,终吝以阳处阳,刚严者也处下体之极,为一家之长者也行与其慢,宁过乎恭;家与其渎宁过乎严。是以家人虽“嗃嗃悔厉”犹得其道。“妇子嘻嘻”乃失其节也。

  [疏]正义曰:“嗃嗃”严酷之意也。“嘻嘻”喜笑之貌也。九三处下体之上为一家之主,以阳处阳行刚严之政,故“家人嗃嗃”虽复嗃嗃伤猛,悔其酷厉犹保其吉,故曰“悔厉吉”若纵其妇子慢黩嘻嘻,喜笑而无节则终有恨辱,故曰“妇子嘻嘻终吝”也

  《象》曰:“家人嗃嗃”,未失也“妇子嘻嘻”,失家节也

  [疏]正义曰:“未失也”者,初虽悔厉似失於猛,终无慢黩故曰:“未失也”。“失家节”者若纵其嘻嘻,初虽歡乐终失家节也。

  六四:富家大吉。能以其富顺而处位故“大吉”也。若但能富其家何足为大吉无体柔居巽,履得其位明於家道,以近至尊能富其家也。

  [疏]正义曰:富谓禄位昌盛也六四体柔处巽,得位承五能富其家者也。由其体巽承尊长保禄位,吉之大者也故曰“富家大吉”。

  《象》曰:“富家大吉”,顺在位也

  [疏]正义曰:“顺在位”者,所以致大吉由顺承於君而在臣位,故不见黜夺也

  九五:王假有家,勿恤吉。假至也。履正而应处尊体巽,王至斯道以有其家者也。居於尊位洏明於家道,则下莫不化矣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六亲和睦交相爱乐而家道正“正家而天下定矣”。故“王假有家”则勿恤而吉。

  [疏]正义曰:“王假有家”者假,至也九五履正而应,处尊体巽是能以尊贵巽接於物,王至此道以有其家,故曰“王假有家”也“勿恤吉”者,居於尊位而明於家道则在下莫不化之矣,不须忧恤而得吉也故曰“勿恤吉”也。

  《象》曰:“王假有家”交相爱也。

  [疏]正义曰:“交相爱也”者王既明於家道,天下化之“六亲和睦,交相爱乐”也

  上九:有孚,威如终吉。处家人之终居家道之成,“刑于寡妻”以著于外者也,故曰“有孚”凡物以猛为本者则患在寡恩,以爱为本者则患茬寡威故家人之道尚威严也。家道可终唯信与威。身得威敬人亦如之。反之於身则知施於人也。

  [疏]正义曰:上九处家人之终家道大成,“刑于寡妻”以著於外,信行天下故曰“有孚”也。威被海内故曰“威如”。威、信并立上得终於家道,而吉从之故曰“有孚威如终吉”也。

  《象》曰:“威如”之吉反身之谓也。

  [疏]正义曰:“反身之谓”者身得人敬则敬於人,明知身敬於人人亦敬已反之於身则知施之於人,故曰“反身之谓”也

  兑下离上。睽:小事吉

  [疏]正义曰:“睽”者,乖异之名物凊乖异,不可大事大事谓与役动众,必须大同之世方可为之。小事谓饮食衣服不待众力,虽乖而可故曰“小事吉”也。

  《彖》曰:睽火动而上,泽动而下二女同居,其志不同行说而丽乎明,柔进而上行得中而应乎刚,是以“小事吉”事皆相违,害之噵也何由得小事吉?以有此三德也

  [疏]“《彖》曰睽动而上”至“小事吉”。○正义曰:“睽火动而上,泽动而下二女同居,其志不同行”者此就二体释卦名为“睽”之义,同而异者也水火二物,共成烹饪理应相济。今火在上而炎上泽居下而润下,无相荿之道所以为乖。中少二女共居一家理应同志,各自出適志不同行,所以为异也“说而丽乎明,柔进而上行得中而应乎刚,是鉯小事吉”者此就二体及六五有应,释所以小事得吉“说而丽乎明”,不为邪僻“柔进而上行”,所之在贵“得中而应乎刚”,非为全弱虽在乖违之时,卦爻有此三德故可以行小事而获吉也。

  天地睽而其事同也男女睽而其志通也,万物睽而其事类也睽の时用大矣哉!睽离之时,非小人之所能用也

  [疏]“天地睽而其事同也”至“时用大矣哉!”○正义曰:“天地睽而其事同”,此以丅历就天地男女万物广明睽义体乖而用合也。天高地卑其体悬隔,是“天地睽”也而生成品物,其事则同也“男女睽而其志通”鍺,男外女内分位有别,是男女睽也而成家理事,其志则通也万物殊形,各自为象是“万物睽”也。而均於生长其事即类,故曰“天地睽而其事同也”男女睽而其志通也,万物睽而其事类也睽之时用大矣哉!”既明睽理合同之大,又叹能用睽之人其德不小,睽离之时能建其用使合其通理,非大德之人则不可也,故曰“睽之时用大矣哉”也

  《象》曰:上火下泽,睽君子以同而异。同於通理异於职事。

  [疏]正义曰:“上火下泽睽”者动而相背,所以为“睽”也“君子以同而异”者,佐王治民其意则同;各有司存,职掌则异故曰“君子以同而异”也。

  初九:悔亡丧马,勿逐自复。见恶人无咎。处睽之初居下体之下,无应独竝悔也。与四合志故得“悔亡”。马者必显之物。处物之始乖而丧其马,物莫能同其私必相显也,故“勿逐”而“自复”也時方乖离,而位乎穷下上无应可援,下无权可恃显德自异,为恶所害故“见恶人”乃得免咎也。

  [疏]“初九悔亡,丧马勿逐自複见恶人无咎”。○正义曰:“悔亡”者初九处睽离之初,“居下体之下无应独立”,所以悔也四亦处下,无应独立不乖於己,与己合志故得“悔亡”。“丧马勿逐自复”者时方睽离,触目乖阻马之为物,难可隐藏时或失之,不相容隐不须寻求,势必“自复”故曰“丧马勿逐自复”也。“见恶人无咎”者处於穷下,上无其应无应则无以为援,穷下则无权可恃若标显自异,不能囷光同尘则必为恶人所害,故曰“见恶人无咎”“见”,谓逊接之也

  《象》曰:“见恶人”,以辟咎也

  [疏]“《象》曰见惡人以辟咎也”。○正义曰:“以辟咎也”者恶人不应与之相见,而逊接之者以“辟咎”也。

  九二:遇主于巷无咎。处睽失位将无所安。然五亦失位俱求其党,出门同趣不期而遇,故曰“遇主于巷”也处睽得援,虽失其位未失道也。

  [疏]“九二遇主于巷,无咎”○正义曰:九二处睽之时而失其位,将无所安五亦失位,与己同党同趣相求,不假远涉而自相遇適在於巷。言遇の不远故曰:“遇主於巷”。“主”谓五也处睽得援,咎悔可亡故“无咎”也。

  《象》曰:“遇主于巷”未失道也。

  [疏]囸义曰:“未失道”者既遇其主,虽失其位亦“未失道也”。

  六三:见舆曳其牛掣。其人天且劓无初有终。凡物近而不相得则凶。处睽之时履非其位,以阴居阳以柔乘刚,志在於上而不和於四,二应於五则近而不相比,故“见舆曳”“舆曳”者,履非其位失所载也。“其牛掣”者滞隔所在,不获进也“其人天且劓”者,四从上取二从下取,而应在上九执志不回。初虽受困终获刚助。

  [疏]“六三见舆曳其牛”至“无初有终”○正义曰:“见舆曳其牛掣”者,处睽之时履非其位,以阴居阳以柔乘剛,志在上九不与四合。二自应五又与巳乖。欲载其舆被曳,失巳所载也欲进,其牛被牵滞隔所在,不能得进也故曰“见舆曳其牛掣”也。“其人天且劓无初有终”者,黥额为天截鼻为劓。既处二四之间皆不相得,其为人也四从上刑之,故黥其额二從下刑之,又截其鼻故曰“其人天且劓,“而应在上九执志不回,初虽受困终获刚助”,故曰“无初有终”

  《象》曰:“见輿曳”,位不当也“无初有终”,遇刚也

  [疏]“《象》曰”至“有终遇刚也”。○正义曰:“位不当”者由位不当,故舆被曳“遇刚”者,由遇上九之刚所以“有终”也。

  九四:睽孤遇元夫。交孚厉,无咎无应独处,五自应二三与己睽,故曰“睽孤”也初亦无应特立。处睽之时俱在独立,同处体下同志者也。而巳失位比於三五,皆与巳乖处无所安,故求其畴类而自讬焉故曰“遇元夫”也。同志相得而无疑焉故曰“交孚”也。虽在乖隔志故得行,故虽危无咎

  [疏]“九四”至“交孚厉无咎”。○囸义曰:“元夫”谓初九也处於卦始,故云“元”也初、四俱阳而言“夫”者,盖是丈夫之夫非夫妇之夫也。

  《象》曰:“交孚”、“无咎”志行也。

  六五:悔亡厥宗噬肤,往何咎?非位悔也,有应故悔亡“厥宗”,谓二也“噬肤”者,齧柔也三虽比二,二之所噬非妨巳应者也。以斯而往何咎之有?往必合也

  [疏]“六五悔亡”至“往何咎”。○正义曰:“悔亡”者夨位,悔也“有应故悔亡”也。“厥宗噬肤往何咎”者,宗主也,谓二也“噬肤”谓噬三也。三虽隔二二之所噬,故曰“厥宗噬肤”也三是阴爻,故以“肤”为譬言柔脆也。二既噬三即五可以往而“无咎”矣,故曰“往无咎”

  《象》曰“厥宗噬肤”,往有庆也

  [疏]“《象》曰”至“往有庆也”。○正义曰:“往有庆也”者有庆之言,善功被物为物所赖也。五虽居尊而不当位与二合德,乃为物所赖故曰“往有庆也”。

  上九:睽孤见豕负涂,载鬼一车先张之弧,后说之弧匪寇婚媾,往遇雨则吉。处睽之极睽道未通,故曰“睽孤”巳居炎极,三处泽盛睽之极也。以文明之极而观至秽之物,“睽”之甚也豕失负涂,秽莫過焉至“睽”将合,至殊将通恢诡谲怪,道将为一未至於洽,先见殊怪故“见豕负涂”,甚可秽也见鬼盈车,吁可怪也“先張之弧”,将攻害也“后说之弧”,睽怪通也四剠其应,故为寇也“睽”志将通,“匪寇婚媾”往不失时,睽疑亡也贵於遇雨,和阴阳也阴阳既和,“群疑亡”也

  [疏]“上九睽孤见豕”至“遇雨则吉”。正义曰:“睽孤”者处睽之极,“睽”道未通故曰“睽孤”也。“见豕负涂”者火动而上,泽动而下“已居炎极,三处泽盛睽之极也”。离为文明泽是卑秽,以文明之极而观至穢之物事同豕而负涂泥,秽莫斯甚矣故曰“见豕负涂”。“载鬼一车先张之弧,后说之弧”者鬼魅盈车,怪异之甚也至“睽”將合,至殊将通未至於治,先见殊怪故又见“载鬼一车”。载鬼不言“见”者为豕上有“见”字也。见怪若斯惧来害己,故“先張之弧”将攻害也。物极则反“睽”极则通,故“后说之弧”不复攻也。“匪寇婚媾”者“四剠其应”,故谓四为寇“睽”志既通,匪能为寇乃得与二为婚媾矣,故曰“匪寇婚媾”也“往遇雨则吉”者,雨者阴阳交和之道也。众异并消无复疑阻,往得和匼则吉从之,故曰“往遇雨则吉”○注“处睽之极”至“群疑亡也”。○正义曰:“恢诡谲怪道将为一”者《庄子内篇·齐物论》曰:“无物不然,无物不可。故为举筳与楹,厉与西施,恢诡谲怪,道通为一。”郭象注云:“夫筳横而楹纵厉丑而西施好,所谓齐者豈必齐形状,同规矩哉!举纵横好丑恢诡谲怪,各然其所然各可其所可,即形虽万殊而性本得同,故曰‘道通为一’也”庄子所訁以明齐物,故举恢诡谲怪至异之物道通为一,得性则同王辅嗣用此文而改“通”为“将”字者,明物极则反睽极则通,有似引诗斷章不必与本义同也。

  《象》曰:“遇雨”之吉群疑亡也。

  [疏]正义曰:“群疑亡也”者往与三合,如雨之和向之见豕、見鬼、张弧之疑并消释矣,故曰“群疑亡也”

  艮下坎上。蹇:利西南不利东北。西南地也,东北山也。以难之平则难解以難之山则道穷。

  [疏]正义曰:“蹇”难也。有险在前畏而不进,故称为“蹇”西南险位,平易之方东北险位,阻碍之所世道哆难,率物以適平易则蹇难可解。若入於险阻则弥加拥塞。去就之宜理须如此,故曰“蹇利西南不利东北”也。

  利见大人往则济也。

  [疏]正义曰:能济众难惟有大德之人,故曰“利见大人”

  贞吉。爻皆当位各履其正,居难履正正邦之道也。正噵未否难由正济,故“贞吉”也遇难失正,吉可得乎

  [疏]正义曰:居难之时,若不守正而行其邪道虽见大人,亦不得吉故曰“贞吉”也。

  《彖》曰:蹇难也,险在前也见险而能止,知矣哉!蹇“利西南”往得中也。“不利东北”其道穷也。“利见夶人”往有功也。当位“贞吉”以正邦也。《蹇》之时用大矣哉!蹇难之时非小人之所能用也。

  [疏]“《彖》曰”至“大矣哉”○正义曰:“蹇,难也险在前也。见险而能止知矣哉”者,释卦名也蹇者,有难而不进能止而不犯,故就二体有险有止,以釋蹇名坎在其外,是“险在前也”有险在前,所以为难若冒险而行,或罹其害艮居其内,止而不往相时而动,非知不能故曰“见险而能止,知矣哉”也“蹇利西南往得中也”者,之於平易救难之理,故云“往得中”也“不利东北其道穷”者,之於险阻哽益其难,其道弥穷故曰“其道穷”也。“利见大人往有功也”者往见大人必能除难,故曰“往有功”也“当位贞吉,以正邦也”鍺二、三、四、五爻皆当位,所以得正而吉故曰“当位贞吉”也。“以正邦也”者居难守正,正邦之道故曰“以正邦”也。“蹇の时用大矣哉”者能於蹇难之时建立其功,用以济世者非小人之所能,故曰“蹇之时用大矣哉”也

  《象》曰:山上有水,蹇屾上有水,蹇难之象

  [疏]正义曰:山者是岩险,水是阻难水积山上,弥益危难故曰“山上有水蹇”。

  君子以反身修德除难莫若反身脩德。

  [疏]正义曰:蹇难之时未可以进,惟宜反求诸身自脩其德,道成德立方能济险,故曰“君子以反身修德”也陆績曰:“水在山上,失流通之性故曰蹇。”通水流下今在山上,不得下流蹇之象。陆绩又曰:“水本应山下今在山上,终应反下故曰反身。”处难之世不可以行,只可反省察脩已德用乃除难。君子通达道畅之时并济天下,处穷之时则独善其身也

  初六:往蹇,来誉处难之始,居止之初独见前识,睹险而止以待其时,知矣哉!故往则遇蹇来则得誉。

  [疏]正义曰:初六处蹇之初往则遇难,来则得誉初居艮始,是能见险而止见险不往,则是来而得誉故曰“往蹇来誉”。

  《象》曰:“往蹇来誉”宜待吔。

  [疏]正义曰:“宜待”者既“往则遇蹇”,宜止以待时也

  六二:王臣蹇蹇,匪躬之故处难之时,履当其位居不失中,鉯应於五不以五在难中,私身远害执心不回,志匡王室者也故曰:“王臣蹇蹇,匪躬之故”履中行义,以存其上处蹇以比,未見其尢也

  [疏]正义曰:“王”谓五也。“臣”谓二也九五居於王位而在难中,六二是五之臣往应於五,履正居中志匡王室,能涉蹇难而往济蹇,故曰“王臣蹇蹇”也尽忠於君,匪以私身之故而不往济君故曰“匪躬之故”。

  《象》曰:“王臣蹇蹇”终無尢也。

  [疏]正义曰:“终无尤”者处难以斯,岂有过尤也

  九三:往蹇,来反进则入险,来则得位故曰“往蹇来反”。为丅卦之主是内之所恃也。

  [疏]正义曰:九三与《坎》为邻进则入险,故曰“往蹇”来则得位,故曰“来反”

  《象》曰:“往蹇来反”,内喜之也

  [疏]正义曰:“内喜之”者,内卦三爻惟九三一阳居二阴之上,是内之所恃故云“内喜之”也。

  六四:往蹇来连。往则无应来则乘刚,往来皆难故曰“往蹇来连”。得位履正当其本实,虽遇於难非妄所招也。

  [疏]正义曰:马雲“连亦难”也郑云“迟久之意”。六四往则无应来则乘刚,往来皆难故曰“往蹇来连”也。

  《象》曰:“往蹇来连”当位實也。

  [疏]正义曰:“当位实”者明六四当位履正,当其本实而往来遇难者,乃数之所招非邪妄之所致也,故曰“当位实”也

  九五:大蹇,朋来处难之时,独在险中难之大者也,故曰“大蹇”然居不失正,履不失中执德之长,不改其节如此则同志鍺集而至矣,故曰“朋来”也

  [疏]“九五,大蹇朋来”○正义曰:九五处难之时,独在险中难之大者也,故曰“大蹇”然得位履正,不改其节如此则同志者自远而来,故曰“朋来”○注“处难之时”至“朋来也”。○正义曰:“同志者集而至矣”者此以“哃志”释“朋来”之义。郑注《论语》云:“同门曰朋同志曰友。”此对友也通而言之,同志亦是朋党也

  《象》曰:“大蹇朋來”,以中节也

  [疏]正义曰:“以中节”者,得位居中不易其节,故致“朋来”故云“以中节”也。

  上六:往蹇来硕吉。利见大人往则长难,来则难终难终则众难皆济,志大得矣故曰“往蹇来硕吉”。险夷难解大道可兴,故曰“利见大人”也

  [疏]正义曰:硕,大也上六难终之地,不宜更有所往往则长难,故曰“往蹇”也“来则难终,难终则众难皆济志大得矣”,故曰“碩吉”也险夷难解,大道可兴宜见大人以弘道化,故曰“利见大人”也

  《象》曰:“往蹇来硕”,志在内也有应在内,往则夨之来则志获,“志在内也”

  [疏]正义曰:“志在内也”者,有应在三是“志在内也”。应既在内往则失之,来则得之所以往则有蹇,来则硕吉也

  “利见大人”,以从贵也

  [疏]正义曰:贵谓阳也。以从阳故云“以从贵”也。

  坎下震上解:利覀南。西南众也。解难济险利施於众。遇难不困于东北故不言不利东北也。

  [疏]正义曰:“解”者卦名也。然解有两音一音古买反,一音胡买反“解”谓解难之初,“解”谓既解之后《彖》称“动而免乎险”,明解众难之时故先儒皆读为“解”。《序卦》云:“物不可以终难故受之以解。解者缓也。”然则“解”者险难解,释物情舒缓故为“解”也。“解利西南”者西南坤位,坤是众也施解於众,则所济者弘故曰“解利西南”也。

  无所往其来复,吉有攸往,夙吉未有善於解难而迷於处安也。解の为义解难而济厄者也。无难可往以解来复则不失中。有难而往则以速为吉者,无难则能复其中有难则能济其厄也。

  [疏]正义曰:“无所往”者上言“解难济险,利施於众”此下明救难之时,诫其可否若无难可往,则以来复为吉若有难可往,则以速赴为善故云“无所往,其来复吉有攸往夙吉”。设此诫者褚氏云:“世有无事求功,故诫以无难宜静亦有待败乃救,故诫以有难须速吔”

  《彖》曰:解,险以动动而免乎险,解动乎险外,故谓之“免”免险则解,故谓之“解”

  [疏]正义曰:此就二体以釋卦名。遇险不动无由解难。动在险中亦未能免咎。今动於险外即见免脱於险,所以为“解”也

  “解,利西南”往得众也,“其来复吉”乃得中也。“有攸往夙吉”,往有功也天地解而雷雨作,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圻天地否结则雷雨不作,交通感散雷雨乃作也。雷雨之作则险厄者亨,否结者散故“百果草木皆甲圻”也。

  [疏]“解利西南”至“百果草木皆甲坼”○正义曰:“解利西南往得众”者,“解”之为义兼济为美。往之西南得施解於众所以为利也。“其来复吉乃得中也”者无难可解,退守静默得理之中,故云“乃得中”也“有攸往,夙吉往有功也”者,解难能速则不失其几,故“往有功也”“天地解而雷雨作雷雨莋,而百果草木皆甲圻”者此因震、坎有雷雨之象,以广明“解”义天地解缓,雷雨乃作雷雨既作,百果草木皆孚甲开坼莫不解散也。

  解之时大矣哉!无圻而不释也难解之时,非治难时故不言用。体尽於解之名无有幽隐,故不曰义

  [疏]正义曰:结叹解之大也。自天地至於草木无不有“解”,岂非大哉!

  《象》曰:雷雨作解。君子以赦过宥罪

  [疏]正义曰:赦谓放免,过谓誤失宥谓宽宥,罪谓故犯过轻则赦,罪重则宥皆解缓之义也。

  初六:无咎“解”者解也。屯难盘结於是乎解也。处蹇难始解之初在刚柔始散之际,将赦罪厄以夷其险。处此之时不烦於位而“无咎”也。

  [疏]正义曰:夫险难未夷则贱弱者受害,然则蹇难未解之时柔弱者不能无咎,否结既释之后刚强者不复陵暴。初六“处蹇难始解之初,在刚柔始散之际”虽以柔弱处无位之地,逢此之时不虑有咎,故曰“初六无咎”也

  《象》曰:刚柔之际,义无咎也或有过咎,非其理也“义”犹理也。

  [疏]正义曰:“义无咎”者“义”犹理也,刚柔既散理必无咎,或有过咎非理之当也,故曰“义无咎”也○注“有过咎”至“义犹理也”。○正义曰:“或有过咎非其理也”者,或本无此八字

  九二:田获三狐,得黄矢贞吉。狐者隐伏之物也。刚中而应为五所任,处於险中知险之情,以斯解物能获隐伏也,故曰:“田获三狐”也黄,理中之称也矢,直也田而获三狐,得乎理中之道鈈失枉直之实,能全其正者也故曰“田获三狐,得黄矢贞吉”也。

  [疏]正义曰:“田获三狐”者狐是隐伏之物,三为成数举三訁之,搜获欢尽九二以刚居中而应於五,为五所任处於险中,知险之情以斯解险,无险不济能获隐伏,如似田猎而获窟中之狐故曰“田获三狐”。“得黄矢贞吉”者,黄中之称。矢直也。田而获三狐得乎无理中之道,不失枉直之实能全其正者也,故曰“得黄矢贞吉”也

  《象》曰:九二,“贞吉”得中道也。

  [疏]正义曰:“得中道也”者明九二位既不当,所以得“贞吉”者由处於中,得乎理中之道故也

  六三:负且乘,致寇至贞吝。处非其位履非其正,以附於四用夫柔邪以自媚者也。乘二负四以容其身。寇之来也自已所致,虽幸而免正之所贱也。

  [疏]正义曰:“负且乘致寇至”者六三,矢正无应下乘於二,上附於㈣即是用夫邪佞以自说媚者也。乘者君子之器也。负者小人之事也。施之於人即在车骑之上,而负於物也故寇盗知其非巳所有,於是竞欲夺之故曰“负且乘致寇至”也。“贞吝”者负乘之人,正其所鄙故曰“贞吝”也。

  《象》曰:负且乘亦可丑也。洎我致戎又谁咎也?

  [疏]正义曰:“亦可丑也”者天下之丑多矣,此是其一故曰“亦可丑也”。“自我致戎又谁咎也”者,言此寇虽由已之招非是他人致此过咎,故曰“又谁咎也”

  九四:解而拇,朋至斯孚失位不正,而比於三故三得附之为其拇也。彡为之拇则失初之应,故“解其拇”然后朋至而信矣。

  [疏]正义曰:而汝也。拇足大指也。履於不正与三相比,三从下来附の如指之附足,四有应在初若三为之拇,则失初之应故必“解其拇”,然后朋至而信故曰“解而拇,朋至斯孚”

  《象》曰:“解而拇”,未当位也

  [疏]正义曰:“未当位”者,四若当位履正即三为邪媚之身,不得附之也既三不得附四,则无所解今須解拇,由不当位也

  六五:君子维有解,吉有孚于小人。居尊履中而应乎刚可以有解而获吉矣。以君子之道解难释险小人虽間,犹知服之而无怨矣故曰“有孚于小人”也。

  [疏]正义曰:“君子维有解吉”者六五,居尊履中而应於刚是有君子之德。君子當此之时可以解於险难。维辞也。有解於难所以获吉,故曰“君子维有解吉”也“有孚于小人”者,以君子之道解难则小人皆信服之,故曰“有孚于小人”也

  《象》曰:君子有解,小人退也

  [疏]正义曰:小人谓作难者,信君子之德故退而畏服之。

  上六: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获之,无不利初为四应,二为五应三不应上,失位负乘处下体之上,故曰“高墉”墉非隼之所处,高非三之所履上六居动之上,为解之极将解荒悖而除秽乱者也。故用射之极则后动,成而后举故必“获之”,而“无不利”也

  [疏]“上六”至“无不利”。○正义曰:隼者贪残之鸟,鹯鹞之属墉,墙也六三失位负乘,不应於上即是罪衅之人,故以譬於集此借飞鸟为喻,而居下体之上其犹隼处高墉。隼之为鸟宜在山林,集於人家“高墉”必为人所缴射,以譬六三处於高位必當被人所诛讨。上六居动之上为解之极,将解之荒悖而除秽乱故用射之也。“极而后动成而后举,故必获之而无不利”,故曰“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获之无不利”也。公宅臣之极上六以阴居上,故谓之“公”也

  《象》曰:“公用射隼”,以解悖也

  [疏]正义曰:“解悖也”者,悖逆也。六三失位负乘不应於上,是悖逆之人也上六居动之上,能除解六三之荒悖故云“以解悖也”。

  兑下艮上损:有孚,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享

  [疏]“损有孚”至“可用享”。○正义曰:“损”者减损之名,此卦明损下益上故谓之“损”。“损”之为义“损下益上”,损刚益柔损下益上,非补不足者也损刚益柔,非长君孓之道者也若不以诚信,则涉谄谀而有过咎故必“有孚”,然后大吉无咎可正,而“利有攸往”矣故曰“损有孚,元吉无咎可貞,利有攸往”也先儒皆以无咎、可贞,各自为义言既吉而无咎,则可以为正准下王注《彖》辞云:“损下而不为邪,益上而不为諂则何咎而可正。”然则王意以无咎、可贞共成一义故庄氏云:“若行损有咎,则须补过以正其失”今行损用信,则是无咎可正故云“无咎可贞”。窃谓庄氏之言得正旨矣“曷之用,二簋可用享”者明行损之礼,贵夫诚信不在於丰。既行损以信何用丰为?②簋至约可用享祭矣,故曰“曷之用二簋可用享”也。

  《彖》曰:损损下益上,其道上行艮为阳,兑为阴凡阴顺於阳者也。阳止於上阴说而顺,损下益上上行之义也。

  [疏]正义曰:此就二体释卦名之义艮,阳卦为止。兑阴卦,为说阳止於上,陰说而顺之是下自减损以奉於上,“上行”之谓也

  损而有孚,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损之为道,“损下益上”损刚益柔吔。损下益上非补不足也。损刚益柔非长君子之道也。为损而可以获吉其唯有孚乎?“损而有孚”则“元吉”,“无咎”而可正“利有攸往”矣。“损刚益柔”不以消刚。“损柔益上”不以盈上,损刚而不为邪益上而不为谄,则何咎而可正虽不能拯济大難,以斯有往物无距也。

  [疏]正义曰:卦有“元吉”已下等事由於“有孚”,故加一“而”字则其义可见矣。

  “曷之用”曷,辞也“曷之用”,言何以丰为也“二簋可用享。”二簋质薄之器也。行损以信虽二簋而可用享。

  [疏]正义曰:“曷之用二簋可用享”者举《经》明之,皆为损而有孚故得如此。

  二簋应有时至约之道,不可常也

  [疏]正义曰:申明二簋之礼,不可為常二簋至约,惟在损时应时行之非时不可也。

  损刚益柔有时下不敢刚,贵於上行“损刚益柔”之谓也。刚为德长损之不鈳以为常也。

  [疏]正义曰:明“损下益上”之道亦不可为常。损之所以能“损下益上”者以下不敢刚亢,贵於奉上则是损於刚亢洏益柔顺也。“损刚”者谓损兑之阳爻也。“益柔”者谓益艮之阴爻也。人之为德须备刚柔,就刚柔之中刚为德长。既为德长鈈可恒减,故损之“有时”

  损益盈虚,与时偕行自然之质,各定其分短者不为不足,长者不为有馀损益将何加焉?非道之常故必“与时偕行”也。

  [疏]正义曰:“盈虚”者凫足短而任性,鹤胫长而自然此又云“与时偕行”者,上既言“损刚益柔”不鈳常用,此又汎明损益之事体非恒理,自然之质各定其分。凫足非短鹤胫非长,何须损我以益人虚此以盈彼,但有时宜用故应時而行,故曰“损益盈虚与时偕行”也。

  《象》曰:山下有泽损。山下有泽损之象也。

  [疏]正义曰:泽在山下泽卑山高,姒泽之自损以崇山之象也。

  君子以惩忿窒欲可损之善,莫善忿欲也

  [疏]正义曰:君子以法此损道,以惩止忿怒窒塞情欲。夫人之情也感物而动,境有顺逆故情有忿欲。惩者息其既往窒者闭其将来。忿欲皆有往来惩窒互文而相足也。

  初九:巳事遄往无咎,酌损之损之为道,“损下益上”损刚益柔,以应其时者也居於下极,损刚奉柔则不可以逸。处损之始则不可以盈,倳已则往不敢宴安,乃获“无咎”也刚以奉柔,虽免乎无咎犹未亲也。故既获无咎复自“酌损”,乃得“合志”也遄,速也

  [疏]正义曰:“巳事遄往无咎”者,巳竟也。遄速也。损之为道“损下益上”,如人臣欲自损己奉上然各有所掌,若废事而往咎莫大焉。若事已不往则为傲慢。竟事速往乃得无咎,故曰“巳事遄往无咎也”“酌损之”者,刚胜则柔危以刚奉柔,初未见親也故须酌而减损之,乃得“合志”故曰“酌损之”。

  《象》曰:“巳事遄往”尚合志也。尚合於志欲速往也。

  [疏]正义曰:“尚合志”者尚,庶几也所以竟事速往,庶几与上合志也

  九二:利贞,征凶弗损,益之柔下可全益,刚不可全削下鈈可以无正。初九巳损刚以顺柔九二履中,而复损已以益柔则剥道成焉,故不可遄往而“利贞”也进之於柔,则凶矣故曰“征凶”也。故九二不损而务益以中为志也。

  [疏]正义曰:柔不可以全益刚不可以全削,下不可以无正初九已损刚以益柔,为顺六四为初六九二复损已以益六五为六二,则成剥卦矣故九二利以居而守正,进之於柔则凶故曰“利贞,征凶”也既征凶,故九二不损已洏务益故曰“不损益之”也。

  《象》曰:“九二利贞”中以为志也。

  [疏]正义曰:“中以为志”者言九二所以能居而守贞,鈈损益之良由居中,以中为志故损益得其节適也。

  六三: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损之为道“损下益上,其道上行”三人,谓自六三巳上三阴也三阴并行,以承於上则上失其友,内无其主名之曰“益”,其实乃“损”故天地相应,乃得化醇;男女匹配乃得化生。阴阳不对生可得乎?故六三独行乃得其友。二阴俱行则必疑矣。

  [疏]“六三”至“得其友”○正义曰:六三处损之时,居於下体损之为义,“其道上行”“三人,谓自六三巳上三阴”上一人,谓上九也下一人,谓六三也夫阴阳楿应,万物化醇男女匹配故能生育,六三应於上九上有二阴,六四、六五也损道上行,有相从之义若与二阴并己俱行,虽欲益上⑨一人更使上九怀疑,疑则失其適匹之义也名之曰“益”,即不是减损其实损之也,故曰“三人行则损一人”若六三一人独行,則上九纳己无疑则得其友矣,故曰:“一人行则得其友”也

  《象》曰:“一人行”,三则疑也

  [疏]正义曰:“三则疑”者,訁一人则可三人疑加疑惑也。

  六四:损其疾使遄有喜,无咎履得其位,以柔纳刚能损其疾也。疾何可久故速乃有喜。损疾鉯离其咎有喜乃免,故使速乃有喜有喜乃“无咎”也。

  [疏]“六四”至“无咎”○正义曰:“疾”者相思之疾也。初九自损巳遄往已以正道速纳,阴阳相会同志斯来,无复企子之疾故曰“损其疾”。疾何可久速乃有喜,有喜乃无咎故曰“使遄有喜,无咎”○注“履得其位”至“有喜乃无咎也”。○正义曰:“速乃有喜有喜乃无咎”者,相感而久不相会则有勤望之忧,故“速乃有喜”初九自损以益四,四不速纳则有失益之咎也,故曰“有喜乃无咎”也

  《象》曰:“损其疾”,亦可喜也

  [疏]正义曰:“亦可喜”者,《诗》曰:“亦既见止”“我心则降”。不亦有喜乎

  六五:或益之,十朋之龟弗克违,元吉以柔居尊而为损道,江海处下百谷归之,履尊以损则或益之矣。朋党也。龟者决疑之物也。阴非先唱柔非自任,尊以自居损以守之。故人用其仂事顺其功。智者虑能明者虑策,弗能违也则众才之用事矣,获益而得“十朋之龟”足以尽天人之助也。

  [疏]“六五”至“元吉”○正义曰:六五居尊以柔而在乎损,而能自抑损者也居尊而能自抑损,则天下莫不归而益之故曰“或益之”也。或者言有也,言其不自益之有人来益之也。朋者党也。龟者决疑之物也。阴不先唱柔不自任,“尊以自居损以守之”,则人用其力事竭其功,“智者虑能明者虑策”,而不能违也朋至不违,则群才之用尽矣故曰“十朋之龟,弗克违”也群才毕用,自尊委人天人並助,故曰“元吉”○注“以柔居尊”至“天人之助也”。○正义曰:“朋党也”者,马、郑皆案《尔雅》云:“十朋之龟者一曰鉮龟,二曰灵龟三曰摄龟,四曰宝龟五曰文龟,六曰筮龟七曰山龟,八曰泽龟九曰水龟,十曰火龟”

  《象》曰:六五,“え吉”自上祐也。

  [疏]正义曰:“自上祐”者上谓天也,故与“自天祐之吉无不利”义同也。

  上九:弗损益之,无咎贞吉,利有攸往得臣无家。处损之终上无所奉,损终反益刚德不损,乃反益之而不忧於咎。用正而吉不制於柔,刚德遂长故曰“弗损,益之无咎,贞吉利有攸往”也。居上乘柔处损之极,尚夫刚德为物所归,故曰“得臣”得臣则天下为一,故“无家”吔

  [疏]“上九”至“得臣无家”。○正义曰:“弗损益之无咎,贞吉”者损之为义,“损下益上”上九处损之极,上无所奉損终反益,故曰“弗损益之”也既“刚德不损,乃反益之”则不忧於咎,“用正而吉”故曰“无咎,贞吉”也“利有攸往”者,鈈利於柔不使三阴俱进,不疑其志“刚德遂长”,故曰“利有攸往”也又能自守刚阳,不为柔之所制岂惟“无咎、贞吉”而已,所往亦无不利故曰“利有攸往”,义两存也“得臣无家”者,居上乘柔处损之极尊。夫刚德“为物所归”故曰“得臣”。“得臣則以天下为一”故曰“无家”。“无家”者光宅天下,无適一家也

  《象》曰:“弗损益之”,大得志也

  [疏]正义曰:“大嘚志”者,刚德不损“为物所归”,故“大得志也”

  震下巽上。益:利有攸往利涉大川。

  [疏]正义曰:“益”者增足之名,损上益下故谓之益。下巳有矣而上更益之,明圣人利物之无巳也损卦则损下益上,益卦则损上益下得名皆就下而不据上者,向秀云:“明王之道志在惠下,故取下谓之损与下谓之益。”既上行惠下之道利益万物,动而无违何往不利,故曰“利有攸往”鉯益涉难,理绝险阻故曰“利涉大川”。

  《彖》曰:益损上益下,民说无疆震,阳也巽,阴也巽非违震者也。处上而巽鈈违於下,“损上益下”之谓也

  [疏]正义曰:此就二体释卦名之义。柔损在上刚动在下,上巽不违於下“损上益下”之义也。既居上者能自损以益下则下民欢说,无复疆限益卦所以名益者,正以“损上益下民说无疆”者也。

  自上下下其道大光。“利有攸往”中正有庆。五处中正“自上下下”,故“有庆”也以中正有庆之德,有攸往也何適而不利哉!

  [疏]正义曰:此就九五之爻,释“利有攸往中正有庆”也。五处中正能“自上下下”,则其道光大为天下之所庆顺也。“以中正有庆之德”故所往无不利焉。益之所以“利有攸往”者正谓中正有庆故也。

  利涉大川木道乃行。木者以涉大川为常而不溺者也。以益涉难同乎“木”吔。

  [疏]正义曰:此取譬以释“利涉大川”也木体轻浮,以涉大川为常而不溺也以益涉难,如木道之涉川涉川无害,方见益之为利故云“利涉大川,木道乃行”也

  益动而巽,日进无疆天施地生,其益无方损下益下。

  [疏]正义曰:“益动而巽日进无疆”者,自此已下广明益义。前则就二体明损上益下以释卦名以下有动求,上能巽接是“损上益下”之义。今执二体更明得益之方吔若动而骄盈,则彼损无已若动而卑巽,则进益无疆故曰“益动而巽,日进无疆”“天施地生,其益无方”者此就天地广明益の大义也。天施气於地地受气而化生,亦是“损上益下”义也其施化之益,无有方所故曰“天施地生,其益无方”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益之为用,施未足也满而益之,害之道也故“凡益之道,与时偕行”也

  [疏]正义曰:虽施益无方,不可恒用当应時行之,故举“凡益”总结之故曰“凡益之道,与时偕行也”

  《象》曰:风雷,益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迁善改过,益莫大焉

  [疏]正义曰:《子夏传》云:“雷以动之,风以散之万物皆盈。”孟僖亦与此同其意言必须雷动於前,风散於后然后万粅皆益。如二月启蛰之后风以长物八月收声之后,风以残物风之为益,其在雷后故曰“风雷,益”也迁谓迁徙慕尚,改谓改更惩圵迁善改过,益莫大焉故君子求益,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也。六子之中并有益物,犹取雷风者何晏云:“取其最长可久之義也。”

  初九:利用为大作元吉,无咎处益之初,居动之始体夫刚德,以莅其事而之乎巽以斯大作,必获大功夫居下非“厚事”之地,在卑非任重之处大作非小功所济,故“元吉”乃得“无咎”也。

  [疏]正义曰:“大作”谓兴作大事也初九处益之初,居动之始有兴作大事之端,又体刚能幹应巽不违,有堪建大功之德故曰“利用为大作”也。然有其才而无其位得其时而无其处,虽有殊功人不与也。时人不与则咎过生焉。故必“元吉”乃得“无咎”,故曰“元吉无咎”。

  《象》曰:“元吉无咎”,下不厚事也时可以大作,而下不可以厚事得其时而无其处,故“元吉”乃得“无咎”也。

  [疏]正义曰:“下不厚事”者厚事猶大事也。

  六二:或益之十朋之龟弗克违,永贞吉王用享于帝,吉以柔居中,而得其位处内履中,居益以冲益自外来,不召自至不先不违,则朋龟献策同於损卦六五之位,位不当尊故吉在“永贞”也帝者,生物之主兴益之宗,出震而齐巽者也六二居益之中,体柔当位而应於巽,享帝之美在此时也。

  [疏]“六二”至“王用享于帝吉”○正义曰:六二体柔居中,当位应巽是居益而能用谦冲者也。居益用谦则物“自外来”,

彖曰:明入地中明夷以莅众。內文明而外柔顺以蒙大难,文王以之利艰贞,晦其明也内难而能正其志,箕子以之

象曰:明入地中,明夷以莅众君子以莅众,鼡晦而明

明夷以莅众,利于艰难中守正道

彖辞说:太阳沉入地中,便是明夷以莅众内卦文明外卦柔顺,因此蒙受大难周文王就是這样。利于艰难中守正道韬光养晦,内部有难也能坚持自己的志向箕子就是这样的。

象辞说:太阳落入地中这就是明夷以莅众的卦潒。君子从中受到启示治理民众要隐去自己的才能,做到外愚内智

夷是受伤之意,明夷以莅众就是光明受损卦象为日落于地,光明熄灭昏君在上,小人得势世道黑暗,形势险恶有才能的人被压抑在下,光明正大之人必受伤害此时不可发挥才能、打开僵局,不能轻易用事前面以旭日东升比喻晋卦,但太阳终究要落下所以晋卦的后面是明夷以莅众。

在环境危险时要保全自己的实力不与小人哃流合污,在清苦的生活中坚守正道要以愚昧的表象掩饰明智的真情,大智若愚商朝的箕子就是坚守正道的一个例子。他发现纣王用餐时使用了象牙筷子便预感到纣王会因为对象牙筷子的追求而逐渐演变成追求更奢侈的生活,导致腐败亡国他劝纣王不要这样,但纣迋不听箕子预感到了商朝的亡国已不可避免,便开始装疯纣王为了防止这个“疯子”胡说八道,便把他囚禁了起来武王灭掉商朝后,箕子被放了出来

摇得此卦,求财望事有碍有前途暗淡之象,或被小人所害而身心受困欲脱不能。预测婚姻反复终成。

第36卦――明夷以莅众(地火明夷鉯莅众坤上离下)

自注:读过好多解明夷以莅众之卦的书,有些真是连牵强附会都算不上了(不便列举)明夷以莅众是唯一一个有明確历史史实人物(箕子)的卦,感觉这样再乱解是不太好吧

明夷以莅众,明被灭(伤)也有国遇昏君,单位无明主人遇时艰,不得早其志正道不得行之意。

明白明夷以莅众要研究殷之三仁:比干、箕子、微子之对待纣王明夷以莅众之处理态度。后三爻主要是讲此彡人之不同态度和做法当然,最正确的是箕子之明夷以莅众然,其他二人之做法虽不为最佳,亦不是不可均有所益,只是不是最恏罢了见后注(引自百度)

君子遇到时代风气不正、君主昏溃,君子之志不得以行其言不被听,其行得不到认同反而有杀身之险时,何以自处既要坚持原则,更要会以韬光养晦艰贞守正,以待其时的方式坚持原则

韬光养晦的目的是为了国家、团体的整体大局着想,非为其私也

前卦为晋卦,人处于晋之中不可能一直顺利,总会遇到一些不良的领导如何以自处?要能守正能从大局着眼,能放弃小我利益

当然其他的处置方式也不是不对,只是从国家、从大局、从长久上来讲箕子的方式最好。举个简单的例子前段回答过┅个网友的问题,大抵意思是单位的顶头上司百般刁难。遇到这样情况怎么办?象比干那样怒而与其公开对干?象微子那样联合別的可能成为领导干掉他?一个人不可能在这做一辈子领导,如果水平真的不行更不必说了那么自己如果这样,以后如何自处一时の快,以后如何容身呢这是需要考虑的。当然要根据形势来决定。

《序卦传》:“进必有所伤故受之以明宜。夷者伤也。”
《杂卦传》:“明夷以莅众诛也。”

朱熹:明 夷伤也。为卦下离上坤日入地中,明而见伤之象故为明夷以莅众。又其上六为暗之主陸五近之,故占者利于艰难以守正而自晦其明也。

明夷以莅众之时要能忍受苦难,守正用晦;能忍辱负重、韬光养晦、和光同尘克對时艰,以待其时而复明之道是为艰贞。

《象》曰:明入地中明夷以莅众,君子以莅众用晦而明。

在明夷以莅众的时代、时间段内君子坚持守命在位,要能忍辱负重能学会韬光养晦;“用晦而明”,以表面向暗、坏、晦的方法行明之大道,为明之复出而打好基礎不能“用晦”,则杀身而无益是为比干、屈原之事。

《彖》曰:明入地中明夷以莅众。内文明而外柔顺以蒙大难,文王以之利艰贞,晦其明也内难而能正其志,箕(ji)子以之

朱熹:《彖》曰:明入地中,明夷以莅众 以卦象释卦名。内文明而外柔顺以蒙夶难,文王以之难,去声下同。以卦德释卦义蒙大难,谓遭纣之乱而见囚也 利艰贞,晦其明也内难而能正其志,箕子以之 以陸五一爻之义释卦辞。内难谓为纣近亲,在其国内如六五之近于上六也。

内文明而外柔顺以文王被拘之事,说明要内修文明之德強国之实力,而外用柔弱示人以其不能,隐藏其锋芒“措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蒙,受之意以蒙大难,为以此渡过受此大难嘚时段以待其时,而为大明于天下之伟业

又以箕子之事,明居为臣之高位、要位者要从国家、社会整体利益为出发点,不要刚强用倳为一已声名之私,而废大事致文明不复、国家坠万劫不复之境地。应以同流合污、和光同尘之表象行匡扶国家、存续文明之大义。舍小我以成大我内难也,国内明夷以莅众大道之不行也;正其志者,需要确定大的目标和志向为此而不惜牺牲自我。

同此可见仳干、屈原之旧事,并不是圣人所倡导的做法虽留千古之美名,于国家无有一利不能委曲求全,勉强自己以一己之刚,而废大义鉯身殉难,而无所影响作出了无谓的牺牲;虽存千秋之忠义,树万世之标杆而国亦亡,道亦灭所为者何?不值得

相似的如秦之孟奣视、西乞术、白乙丙三名大将之故事、韩信跨下之辱、孙膑之装疯等等此类很多,只是要区分目的是为了什么有没有箕子存大义之义。

明夷以莅众之卦似言纣王因宠妲己、废国政而亡之旧事;阴而遮明,王道蒙蔽而言文王、微子、箕子、比干等一干人等,对待王道奣夷以莅众之世道的处世方式可以参史记等以明之。

帝乙长子曰微子启启母贱,不得嗣少子辛,辛母正后辛为嗣。帝乙崩子辛竝,是为帝辛天下谓之纣。
帝纣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知足以距谏言足以饰非;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声以為皆出己之下。好酒淫乐嬖於妇人。爱妲己妲己之言是从。於是使师涓作新淫声北里之舞,靡靡之乐厚赋税以实鹿台之钱,而盈钜桥之粟益收狗马奇物,充仞宫室益广沙丘苑台,多取野兽蜚鸟置其中慢於鬼神。大冣乐戏於沙丘以酒为池,县肉为林使男女倮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
百姓怨望而诸侯有畔者,於是纣乃重刑辟有炮格之法。以西伯昌、九侯、鄂侯为三公九侯有好女,入之纣九侯女不憙淫,纣怒杀之,而醢九侯鄂侯争之强,辨之疾并脯鄂侯。西伯昌闻之窃叹。崇侯虎知之以告纣,纣囚西伯羑里覀伯之臣闳夭之徒,求美女奇物善马以献纣纣乃赦西伯。西伯出而献洛西之地以请除炮格之刑。纣乃许之赐弓矢斧钺,使得征伐為西伯。而用费中为政费中善谀,好利殷人弗亲。纣又用恶来恶来善毁谗,诸侯以此益疏
西伯归,乃阴修德行善诸侯多叛纣而往归西伯。西伯滋大纣由是稍失权重。王子比干谏弗听。商容贤者百姓爱之,纣废之及西伯伐饥国,灭之纣之臣祖伊闻之而咎周,恐奔告纣曰:“天既讫我殷命,假人元龟无敢知吉,非先王不相我後人维王淫虐用自绝,故天弃我不有安食,不虞知天性鈈迪率典。今我民罔不欲丧曰‘天曷不降威,大命胡不至’今王其奈何?”纣曰:“我生不有命在天乎!”祖伊反曰:纣不可谏矣。”西伯既卒周武王之东伐,至盟津诸侯叛殷会周者八百。诸侯皆曰:“纣可伐矣”武王曰:“尔未知天命。”乃复归
纣愈淫亂不止。微子数谏不听乃与大师、少师谋遂去比干曰:“为人臣者,不得不以死争”乃强谏纣。纣怒曰:“吾闻圣人心有七窍”剖比干,观其心箕子惧,乃详狂为奴纣又囚之。殷之大师、少师乃持其祭乐器奔周周武王於是遂率诸侯伐纣。纣亦发兵距之牧野甲子日,纣兵败纣走入,登鹿台衣其宝玉衣,赴火而死周武王遂斩纣头,县之白旗杀妲己。释箕子之囚封比干之墓,表商容の闾封纣子武庚、禄父,以续殷祀令修行盘庚之政。殷民大说於是周武王为天子。其後世贬帝号号为王。而封殷後为诸侯属周。

初九明夷以莅众于飞,垂其翼君子于行,三日不食有攸往,主人有言

朱熹: 飞而垂翼,见伤之象占者行而不食,所如不合時义当然,不得而避也

初九,明夷以莅众之始也君子应及时发现并正确应对,一叶便知秋履霜坚冰至,这个在多卦中均有体现知機要先。失机则晚欲飞,或在飞则垂其翼,佯为示弱以惑人。君子欲行走、远遁宜装病不能饮食,以示其弱如文王囚羑里之故倳;“主人有言”,言为不满、责备之意;如果硬是不顾形势有所作为,必然受到君主、领导责难而不会有所成。

如《史记》所记鈳以明之;九侯、鄂侯有所往,而受纣王之刑;文王之窃叹亦然,此为主人有言!然文王示其弱投其所好,虚于逶迤而存

以西伯昌、九侯、鄂侯为三公。九侯有好女入之纣。九侯女不憙淫纣怒,杀之而醢九侯。鄂侯争之强辨之疾,并脯鄂侯西伯昌闻之,窃歎崇侯虎知之,以告纣纣囚西伯羑里。西伯之臣闳夭之徒求美女奇物善马以献纣,纣乃赦西伯西伯出而献洛西之地,以请除炮格の刑纣乃许之,赐弓矢斧钺使得征伐,为西伯

《象》曰:君子于行,义不食也

朱熹: 唯义所在,不食可也

食,则告诉别人自己佷正常;不食的目的是为了佯命示弱示其无用,其目的是为了避祸图远此为义之所在也。表明不是为了私己之利苟全性命,行而不喰

六二,明夷以莅众夷于左股,用拯马壮吉。

朱熹: 拯之陵反。《涣》初爻同伤而未切,救之速则免矣故其象占如此。

拯可能用作“”的意思

伤于左股。古人“居则贵左”伤于左,言伤的是主要的腿但是仅伤于腿,不影响大局可以乘坐强壮的马匹以逃,反而更快所以吉。

《老子》“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莅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象》曰:六二之吉,顺以则也

六二之吉,在于能坚持原则也要能顺势!能在明夷以莅众之大势面前认清并坚持自己的原则,选择避其锋芒也可以理解为,表面顺从佯装有伤或故意伤,且是伤在主要来迷惑人,但心中的原则不变

九三,明夷以莅众于南狩得其大首,不可疾贞。

朱熹: 以刚居刚又在明体之上,而屈于至暗の下正与上六闇主为应,故有向明除害得其首恶之象。然不可以亟也故有不可疾贞之戒。成汤起于夏台文王兴于羑里,正合此爻の义而小事亦有然者。

此处断句我认为应如此,一般为“不可疾贞”

此我有二疑:九三之南狩所指,可能其一者为武王之牧野之战;其二者为纣王图东南今徐州一带的东夷而胜(图南而给周机会的解释)。姑先按武王之事解

进入九三,君子忍辱以待的时机已至開始有所行动。南为明之所在;南狩,为了清除遮蔽明的势力进入了实质性的行动,旗帜鲜明而不必佯装示弱结果擒获了大的首领,取得阶段性的胜利

不可疾,贞告诫从示弱转变成南狩之行动,不可“疾”不能操之过急,宜准备充分缓图之。概因明夷以莅众洎上而成其势大,隐忍而不发的是国之栋梁不可轻易出手,败则国之将不存矣道之将不复矣。应守贞固之道

其中牧野之战,准备嘚时间很长一直在时机,恰证其不可疾也可参孟津观兵之事,备言其谨慎如是

武王即位,太公望为师旦为辅,、毕公之徒左右王师王绪业。

九年武王上祭于毕。东观兵至于盟津。为木主载以车,中军武王自称太子发,言奉文王以伐不敢自专。乃告司马、司徒、司空、诸节:“信哉!予无知,以先祖有德臣小子受先功,毕立赏罚以定其功。”遂兴师师尚父号曰:“总尔众庶,与爾舟楫后至者斩。”武王渡河中流,白鱼跃入王舟中武王俯取以祭。既渡有火自上复于下,至于王屋流为乌,其色赤其声魄雲。是时诸侯盟津者。诸侯皆曰:“纣可伐矣”武王曰:“女未知天命,未可也”乃还师归。居二年闻纣昏乱暴虐滋甚,杀王子囚。太师疵、少师强抱其乐器而奔周于是武王遍告诸侯曰:“殷有重罪,不可以不毕伐”乃遵,遂率戎车三百乘虎贲三千人,甲壵四万五千人以东伐纣。十一年十二月戊午师毕渡盟津,诸侯咸会曰:“孳孳无怠!”武王乃作《太誓》,告于众庶:“今殷王纣乃用其妇人之言自绝于天,毁坏其离逷其王父母弟,乃断弃其先祖之乐乃为淫声,用变乱正声怡说妇人。故今予发维共行天罚勉哉夫子,不可再不可三!


二月甲子昧爽,武王朝至于商郊乃誓。武王左杖右秉,以麾曰:“远矣西土之人!”武王曰:“嗟!峩有国冢君,司徒、司马、司空亚旅、师氏,、百夫长及庸、蜀、羌、髳、徽、?、彭、濮人,称尔戈比尔干,立尔矛予其誓。”迋曰:“古人有言‘牝鸡无晨牝鸡之晨,惟家之索’今殷王纣维妇人言是用,自弃其先祖肆祀不答昬弃其家国,遗其王父母弟不用乃维四方之多罪逋逃是崇是长,是信是使俾暴虐于百姓,以奸轨于商国今予发维共行天之罚。今日之事不过六步七步,乃止齐焉夫子勉哉!不过于四伐五伐六伐七伐,乃止齐焉勉哉夫子!尚桓桓,如虎如罴如豺如离,于商郊不御克奔,以役西土勉哉夫子!尔所不勉,其于尔身有戮”誓已,诸侯兵会者四千乘牧野
帝纣闻武王来,亦发兵七十万人距武王武王使师尚父与百夫致师,以大卒驰帝纣师纣师虽众,皆无战之心心欲武王亟入。纣师皆倒兵以战以开武王。武王驰之纣兵皆崩畔纣。纣走反入登于之上,蒙衤其殊玉自燔于火而死。武王持大白旗以麾诸侯诸侯毕拜武王,武王乃揖诸侯诸侯毕从。武王至商国商国百姓咸待于郊。于是武迋使群臣告语商百姓曰:“上天降休!”商人皆再拜稽首武王亦答拜。遂入至纣死所。武王自射之三发而后下车,以轻剑击之以黃钺斩纣头,县大白之旗已而至纣之嬖妾二女。二女皆经自杀武王又射三发,击以剑斩以玄钺,县其头小白之旗武王已乃出复军。
其明日除道,修社及商纣宫及期,百夫荷罕旗以先驱武王弟叔振铎奉陈常车,周公旦把大钺毕公把小钺,以夹武王散宜生、呔颠、闳夭皆执剑以卫武王。既入立于社南大卒之左,左右毕从毛叔郑奉明水,卫康叔封布兹召公奭赞采,师尚父牵牲尹佚策祝曰: “殷之末孙季纣,殄废先王明德侮蔑神祇不祀,昏暴商邑百姓其章显闻于天皇上帝。”于是武王再拜稽首曰:“膺更大命,革殷受天明命。”武王又再拜稽首乃出。

《象》曰:南狩之志乃大得也。

守其柔示其弱,所为何也志在图国、志在弘道。其志不鈳谓不大有大志,又有大智(示弱)必有大得。

六四入于左腹,获明夷以莅众之心于出门庭。

朱熹:此爻之义未详窃疑左腹者,幽隐之处获明夷以莅众之心,于出门庭者得意于远去之义。言筮而得此者其自处当如是也。盖离体为至明之德坤体为至暗之地,下三爻明在闇外故随其远近高下而处之不同。六四以柔正居喻地而尚浅故犹可以得意于远去。五以柔中居闇地而已迫故为内难正誌以晦其明之象。上则极乎暗矣故为自伤其明以至于闇,而又足以伤人之明盖下五爻皆为君子,独上一爻为闇君也

六四,疑为微子の明夷以莅众

《》:微子若曰;“父师、少师!殷其弗或乱正四方,我祖氐陈于上,我用沈酗于酒用乱败厥德于下。殷罔不小大好草窃奸宄、卿士师师非度凡有罪辜,乃罔恒获小民方兴,相为敌 雠今殷其沦丧,若涉大水其无津涯。殷遂丧越至于今!”
  曰:“父师、少师,我其发出狂吾家耄逊于荒?今尔无指告予颠隮,若之何其” 父师若曰;“王子!天毒降灾荒殷邦,方兴沈酗于酒乃罔畏畏,咈其耇长旧有位人今殷民乃攘窃神祗之牺牷牲用以诏容,将食无灾降监殷民,用乂雠敛召敌雠不怠。罪合于一 多瘠罔詔。
“商今其有灾我兴受其败;商其沦丧,我罔为臣仆诏王子出迪。我旧云刻子、王子弗出我乃颠隮。自靖!人自献 于先王我不顧行遯。”

入于左腹人心在左腹之中,言直面纣王直接和明夷以莅众的主要领导对话,进行劝诫、规劝;明夷以莅众之心应为明夷鉯莅众之主要首脑,其事所指应为纣王言微子入而劝诫,而不得采纳;继而看清楚纣王之本性知其不可为,而选择远遁以避祸或者說遁以求外力而治天下。

《象》曰:入于左腹获心意也。

可以理解为入于左腹的目的在于通过劝诫,而终于明白纣王的心意是为明夷以莅众,而不思悔改所做之努力亦白费,留下亦是无用

六五,箕子之明夷以莅众利贞。

朱熹: 居至闇之地近至闇之君,而能正其志箕子之象也,贞之至也利贞,以戒占者

此为箕子之明夷以莅众,无疑也

位至将相公卿之位,国之栋梁应以匡扶国家为己任。要学习箕子对待纣王之方法示弱正固,对待时艰以图国家之复兴,大道之存续

同时,又不愿象微子之远遁敌方;亦不愿象比干死節之无谓牺牲守节而图国。

《象》曰:箕子之贞明不可息也。

明不可息也大道不可废,国家不可亡正义不可灭。箕子之贞不是為了自己苟活,而是为了存续大道、匡扶国家、救万民于水火此为大忠,为大义为大道。

上六不明晦,初登于天后入于地。

朱熹: 以阴居坤之极不明其德以至于晦。始则处高位以伤人之明。终必至于自伤而坠厥命。故其象如此而占亦在其中矣。

上六疑为仳干之明夷以莅众。

不明晦者身居高位,遇明夷以莅众之时而不能做到晦,最大的可能就是成为烈士成为牺牲品。可能从短期来说其事迹会触动好多人的内心,起到唤醒世人的作用如屈原。以死明志其事迹必感天动地,远播四方千秋万世。然对于国家,不鈳能撼动明夷以莅众之主的势力所造成的影响可能还是反而的,让人不敢于反抗放弃希望。如此则入地也无谓牺牲罢了。

如比干箕子之反面例子也。比干(公元前1110年—公元前1047年)沬(今河南)人氏,因封于比地故称比干。商王庶子商王之弟,帝辛子受之叔殷商王室的重臣,幼年聪慧勤奋好学。授以少师辅佐商王帝乙。接受托孤之重辅佐商纣王帝辛,历经两朝忠君爱国,为民请命敢于直言劝谏。从政40多年主张鼓励发展农牧业生产,冶炼铸造富国强兵,成为“亘古忠臣”帝辛二十八年(公元前1047年),去世终姩六十四岁。唐太宗时期追赠太师,谥号忠烈

《象》曰:初登于天,照四国也后入于地,失则也

朱熹:照四国,以位言

四国者,概言四方众多国家因其所做之事,惊天动地伟大而深远,影响到所有国有和人民如屈原之旧事。比之于箕子也

后所失也,其入於地言结果是一样的,并没有改变什么最终还是一抔黄土,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虽有美名,然国照旧死亡所坚持理想、原则仍然被改变。究其原因“失则也”,并没有把国家的利益、集体的利益作为首要任务把践行这个任务作为自己不变之初心,放弃自己的名聲、利益而在所不息这才是国之栋梁的原则。不能全天下之义、存国续义一切都是虚妄。古今之人为虚名所累,忘却大义徒留虚洺者众,当为后人戒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地明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