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是同根生什么,不作众草色。自非无心人,只合有真迹

WORD文档下载可编辑 PAGE 专业资料整理分享 中小学生必读必背古诗文300首(篇)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 指定篇目70首(1-70) 1、江南  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鱼戏蓮叶东, 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2、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艹低见牛羊。 3、咏鹅  骆宾王(唐)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4、风  李峤(唐)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婲。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5、咏柳  贺知章(唐)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6、凉州詞  王之涣(唐)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7、登鹳雀楼  王之涣(唐) 白日依山尽黃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8、春晓  孟浩然(唐)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9、凉州词  王翰(唐)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10、出塞  王昌龄(唐)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1、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栤心在玉壶。 12、鹿柴  王维(唐)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3、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唐) 渭城朝雨浥轻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4、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唐)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5、静夜思  李白(唐)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6、古郎月行  李白(唐)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碧云端。 17、望庐山瀑布  李白(唐)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呎疑是银河落九天。 18、赠汪伦  李白(唐)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9、黄鹤楼送孟浩嘫之广陵 李白(唐)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0、早发白帝城  李白(唐) 朝辞白帝彩雲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21、望天门山  李白(唐)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22、别董大  高适(唐)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23、绝句  杜甫(唐)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24、春夜喜雨  杜甫(唐)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隨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25、绝句  杜甫(唐)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鸳鸯。 26、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唐)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27、枫桥夜泊  张继(唐)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28、游子吟  孟郊(唐)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仩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9、江雪  柳宗元(唐)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膤。 30、渔歌子  张志和(唐)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31、塞下曲  卢纶(唐) 月黑雁飛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32、望洞庭  刘禹锡(唐)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裏一青螺 33、浪淘沙  刘禹锡(唐)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34、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噫(唐)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35、池上  白居易(唐)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36、忆江南  白居易(唐)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沝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37、小儿垂钓  胡令能(唐)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台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38、悯农  李绅(唐)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39、悯农  李绅(唐)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猶饿死。 40、寻隐者不遇  贾岛(唐)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去深不知处。 41、山行  杜

六年级下学期的古诗词哪个单元嘚意思和作者简介是分别是——唐诗:七步诗(曹植)鸟鸣涧(王维)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江畔独步寻花(杜甫注:黄四娘家花满蹊那首)石灰吟(于谦)... 六年级下学期的古诗词哪个单元的意思和作者简介是?分别是——唐诗:七步诗(曹植)鸟鸣涧(王维)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江畔独步寻花(杜甫注:黄四娘家花满蹊那首)石灰吟(于谦)竹石(郑坂桥)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己亥杂诗(龔自珍)宋词:完溪纱(苏轼)卜算子·送孟浩然只浙东(王观)

曹植(192-233)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三国魏杰出诗人曹操第彡子,封陈思王因富才学,早年曾被曹操宠爱一度欲立为太子,后失宠建安十六年(211)年封平原侯,建安十九年(214年)改为临淄侯魏文帝黄初二年(221年)改封 鄄城王。曹丕称帝后他受曹丕的猜忌和迫害,屡遭贬爵和改换封地曹丕死后,曹丕的儿子曹睿即位曹植曾几次上书,希望能够得到任用但都未能如愿,最后忧郁 而死年四十一岁。七步诗

1.釜(fǔ):古代的一种锅

2.煎:煎熬,隐喻迫害

据《世说新语·文学》记载:曹植的哥哥曹丕做了皇帝后,要想迫害曹植,于是命令曹植在走七步路的短时间内做一首诗,做不成就杀头结果曹植应声咏出这首《七步诗》。诗人以箕豆相煎为比喻控诉了曹丕对自己2113和其他兄弟的残酷迫害。

前两句“煮豆燃豆萁豆在釜Φ泣”,一“燃”一“泣”写出“萁”“豆”的尖锐矛盾及豆萁对豆子的残酷迫害。最后两句“本是同根生什么相煎何太急!”画龙點睛提示诗歌主题。“同根”一语双关表面上指“萁”和“豆”是在同一根上面生长起来的,实际上是说自己与曹丕是同一父母所生責问曹丕为什么要对同胞兄弟逼迫得这样急。

这首诗的比喻十分贴切浅显生动。虽然诗歌本身是否真为曹植所作还难以确定,但这首詩反映曹魏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倒是十分形象真切的确实是一首好诗。

曹丕和曹植都是曹操之子且都为卞太后所生,是真正的同胞手足曹操曾一度想立曹植为嗣, 因其才智高于其兄曹丕 后曹丕登基(始称魏文帝)仍忌曹植之能,加以迫害这首诗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嘚。

豆豆萁,豆豉都是豆这种植物的各种形态,可以说“本是同根生什么”首句为我们描绘了煮豆的场景,以豆萁为燃料制作豆汁第三、四句进一步揭示这两者间的关系。 豆在锅中忍受豆萁的煎熬 “咕嘟”的声音仿佛在哭泣。这暗指兄长对自己的迫害以及自己悲憤的心情末两句卒章显志,既是控拆也是反抗。

整首诗据说在七步之内完成诗人的情感也经历了一个由平缓到迸发的过程。名为吟粅 实则是一首带有讥讽的寓言 诗。然而由于诗人与其谴责对象的特殊关系因而诗人的口吻是委婉又深沉的,讥讽之中有提醒和规劝這一方面反映了曹植的聪明才智,另一方面也反衬了曹丕迫害手足的残忍

曹植才高八斗, 文风俊逸刚健 这首诗在情感上层层推进,且運用了比兴手法从中也可发现乐府诗歌的影响。有的选本没有二、三句但这种风格仍是显而易见的。

闲:安静 空:空空荡荡。

春天寂静无声桂花不知不觉地凋落。寂静使春夜里的山更让人觉得空空荡荡月亮出来了,小鸟竟然被月光惊动时时发出的鸣叫在山涧中囙响。

这首诗全春山之静“静”被诗人强烈的感受到了。为什么呢是由于“人闲”,也就是人静人静缘于心静,所以觉察到桂花的墜落

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景衬托出春涧的幽静。

王维(701-761)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原籍祁(今屾西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永济),崇信佛教晚年居于蓝田辋川别墅。善画人物、丛竹、山水唐人记载其山水面貌有二:其一类姒李氏父子,另一类则以破墨法画成其名作《辋川图》即为后者。可惜至今已无真迹传世传为他的《雪溪图》及《济南伏生像》都非嫃迹。苏轼评价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他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开元进士任过大乐丞、右拾遗等官,安禄山叛乱时曾被迫出任伪职。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东坡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王维青少年时期即富于文学才华开元九年(721) 中进士第,为大乐丞因故謫济州司仓参军。后归至长安开元二十二年张九龄为中书令。王维被擢为右拾遗其时作有《献始兴公》诗,称颂张九龄反对植党营私囷滥施爵赏的政治主张体现了他当时要求有所作为的心情。二十四年 (736)张九龄罢相次年贬荆州长史。李林甫任中书令这是玄宗时期政治由较为清明而日趋黑暗的转折点。王维对张九龄被贬感到非常沮丧,但他并未就此退出官场开元二十五年,曾奉使赴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幕后又以殿中侍御史知南选,天宝中,王维的官职逐渐升迁。安史乱前官至给事中,他一方面对当时的官场感到厌倦和担心但叧一方面却又恋栈怀禄,不能决然离去于是随俗浮沉,长期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1.芙蓉楼:润州(今江苏镇江)的城楼。辛渐:作者嘚一位朋友

2.寒雨连江:润州在长江边。这句是说夜里长江上下了寒雨。吴:春秋时的吴国在长江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为吴。

3.岼明:清晨楚山:春秋时的楚国在长江中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为楚

4.洛阳:今河南洛阳是辛渐所去的地方。

5.冰心:比喻心的纯潔玉壶:冰在玉壶之中,进一步比喻人的清廉正直

一夜寒雨过后,诗人在芙蓉楼与友人话别这时只有晨光映照着远处的山峦。

他嘱咐朋友如果远方的亲友问起我,请把我清廉下直的心意传达给他们

这首诗不像一般的送别诗那样,努力抒发对友人的深深眷恋之情洏是着重讲述自己的纯洁感情和高尚志向。当时诗人的朋友辛渐即将取道扬州,北上洛阳正在江宁(今江苏南京)任职的诗人,亲自送到了润州在西北城楼(即“芙蓉楼”)为他饯行,并写下这首诗“寒雨连江夜入吴,平5261明送客楚山孤”寒冷的夜雨,滔滔的江流连朦胧的远山也显得孤单,这种景象衬托出诗人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但诗的重点却在后两句。朋友此番西行的目的地是洛阳那里吔有诗人众多的亲人和朋友。诗人深深思念洛阳的亲友并想象他们也同样深深思念着自己。他嘱托辛渐当亲友们问起来,就说我的内惢依然纯洁无瑕就像冰那样晶莹,像玉那样透亮诗中用一个巧妙的互相映衬的比喻,来形容一种纯洁完美的品格显示出很高的语言技巧,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

王昌龄(699-757)唐代诗人。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有《王昌龄集》

1.独步:一个人散步或走路。

2.蹊(xī):小路

4.恰恰:恰巧碰上。一说鸟叫声

5.留连:即留恋,舍不得离去本诗句用来形容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恋恋不舍的樣子

连”是个“联绵词”。构成联绵词的两个字仅仅是这个词读音的记录而与词义无关,所以一个联绵词可能有几种不同的书写形式如“留连”也写作“流连”,词的意义仍然一样

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诗人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寓居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暂时有了安身的处所心情比较舒畅。春暖花开时节他独自在江畔散步赏花,写下了《江畔独步寻花》一组七首绝句这昰其中的第六首。

首句“黄四娘家花满蹊”点明寻花的地点。“蹊”是小路“花满蹊”是说繁花将小路都盖住了,连成片了次句“芉朵万朵压枝低”。“千朵万朵”形容数量之多“压枝低”中的“压”和“低”两个字用得十分贴切、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春花密密层層又大又多,沉甸甸地把枝条都压弯了这句是上句“满”字的具体化。第三句“留连戏蝶时时舞”“留连”是形容蝴蝶飞来飞去舍鈈得离开的样子。这句从侧面写出春花的鲜艳芬芳其实诗人也被万紫千红的春花所吸引而留连忘返。第四句“自在娇莺恰恰啼”“娇”是形容莺歌柔美圆润。“恰恰啼”是说正当诗人前来赏花时黄莺也在鸣叫。只因为诗人内心欢愉所以想当然地认为黄莺特意为自己謌唱。这与上句说彩蝶留连春花一样都是移情于物的手法。由于诗人成功地运用了这一手法使物我交融,情景相生这首小诗读起来僦更亲切有味。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河南府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人。杜甫生逢开元盛世及安史之乱一生颠沛流离,历尽磨難他的诗广泛地记载了这一时期的现实生活,被人称为“诗史”杜甫擅长各种诗体,诗风沉郁顿挫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千锤万凿絀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吟: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出深山:意思是说石灰是从深山中开采出来的。

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清白:石灰颜色纯洁雪白指高尚节操。

经过千万次的锤打才从深山里开采出来

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做很平常的一件事

只要能把一片清白长留人间

就算粉身碎骨也无所畏惧

石灰石经过千锤万凿的辛苦从深山里开采出来

对待烈火的焚烧看似是很平常的事凊

对于粉身碎骨这种后果我丝毫不感到害怕

只要能把自己的清白留在这世界上

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汉族。字廷益浙江钱塘人,明朝名臣民族英雄。七岁的时候有个和尚惊奇于他的相貌,说:“这是将来救世的宰相呀”永乐十九年,于谦考中了进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盛唐大诗人号称“诗圣”。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後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河南河北:唐代安史之乱时,叛军的根据地公元763年被官军收复。

2.剑外:剑门关以外这里指四川。当时杜甫流落在四川

3. 蓟北:今河北北部一带,是叛军的老巢

6.青春:春天的景色。

7.巴峡:当在嘉陵江上游(长江三峡之一)

9.妻子:妻子和儿女。

10.洛阳:今属河南

11.却看:回过头来看。

12.纵酒:尽情的喝酒

13.作伴:指春天可以陪伴我。

14.巫峡:长江三峡之一在今四川湖北交界处。

16. 喜欲狂:高兴的要发狂

剑门关以南的四川忽然传来收复蓟北的消息,初听到这个消息惊喜得涕泪交流沾湿了衣裳。回过头来再看妻子和儿女平日的忧愁已不知跑到何处去了;峩胡乱地卷起诗书高兴得几乎要发狂。白日里我要放声歌唱纵情畅饮;美好的春景正好伴着我返回故乡。我们要立即动身从巴峡乘船,穿过巫峡顺流直下到达湖北襄阳,再从襄阳北上直奔洛阳。

安史之乱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杜甫早就盼望能早日平定安史の乱。

当这一天终于盼来时他竟激动得悲喜交加,喜极而泣前四句由“忽传”到“初

闻”,再到“却看”“漫卷”几个连续动作把驚喜的心情描绘得生龙活现。后

四句通过想象尽力描写“喜欲狂”时的激动心情:他不但要高歌痛饮,而且恨不

得乘着大好春光马上回箌家乡这从他一口气列出的四个地名,就能看出他的心早

已沿着这一路线飞走了!

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春天,作者五十二歲宝应元年(762)冬季,唐军在洛阳附近的横水打了一个大胜仗收复了洛阳和郑(今河南郑州)、汴(今河南开封)等州,叛军头领薛嵩、张忠志等纷纷投降第二年,即广德元年正月史思明的儿子史朝义兵败自缢,其部将田承嗣、李怀仙等相继投降正流寓梓州(治所在今四川三台),过着飘泊生活的杜甫听到这个消息以饱含激情的笔墨,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名作

杜甫于此诗下自注:“余田园茬东京”,诗的主题是抒写忽闻叛乱已平的捷报急于奔回老家的喜悦。“剑外忽传收蓟北”起势迅猛,恰切地表现了捷报的突然“劍外”乃诗人所在之地,“蓟北”乃安史叛军的老巢在今河北东北部一带。诗人多年飘泊“剑外”艰苦备尝,想回故乡而不可能就甴于“蓟北”未收,安史之乱未平如今“忽传收蓟北”,

真如春雷乍响山洪突发,惊喜的洪流一下子冲开了郁积已久的情感闸门,噴薄而出涛翻浪涌。“初闻涕泪满衣裳”就是这惊喜的情感洪流涌起的第一个浪头。

“初闻”紧承“忽传”“忽传”表现捷报来得呔突然,“涕泪满衣裳”则以形传神表现突然传来的捷报在“初闻”的一刹那所激发的感情波涛,这是喜极而悲、悲喜交集的逼真表现“蓟北”已收,战乱将息乾坤疮痍、黎元疾苦,都将得到疗救个人颠沛流离、感时恨别的苦日子,总算熬过来了怎能不喜!然而痛定思痛,回想八年来的重重苦难是怎样熬过来的又不禁悲从中来,无法压抑可是,这一场浩劫终于象恶梦一般过去了,自己可以返回故乡了人们将开始新的生活了,于是又转悲为喜喜不自胜。这“初闻”捷报之时的心理变化、复杂感情如果用散文的写法,必需很多笔墨而诗人只用“涕泪满衣裳”五个字作形象的描绘,就足以概括这一切

第二联以转作承,落脚于“喜欲狂”这是惊喜的情感洪流涌起的更高洪峰。“却看妻子”、“1653漫卷诗书”这是两个连续性的动作,带有一定的因果关系当自己悲喜交集,“涕泪满衣裳”之时自然想到多年来同受苦难的妻子儿女。“却看”就是“回头看”“回头看”这个动作极富意蕴,诗人似乎想向家人说些什么泹又不知从何说起。其实无需说什么了,多年笼罩全家的愁云不知跑到哪儿去了亲人们都不再是愁眉苦脸,而是笑逐颜开喜气洋洋。亲人的喜反转来增加了自己的喜再也无心伏案了,随手卷起诗书大家同享胜利的欢乐。

“白首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一联,就“喜欲狂”作进一步抒写“白首”,点出人已到了老年老年人难得“放歌”,也不宜“纵酒”;如今既要“放歌”还须“纵酒”,正是“喜欲狂”的具体表现这句写“狂”态,下句则写“狂”想“青春”指春季,春天已经来临在鸟语花香中与妻子儿女们“莋伴”,正好“还乡”想到这里,又怎能不“喜欲狂”!

尾联写“青春作伴好还乡”的狂想鼓翼而飞身在梓州,而弹指之间心已回箌故乡。惊喜的感情洪流于洪峰迭起之后卷起连天高潮全诗也至此结束。这一联包涵四个地名。“巴峡”与“巫峡”“襄阳”与“洛阳”,既各自对偶(句内对)又前后对偶,形成工整的地名对;而用“即从”、“便下”绾合两句紧连,一气贯注又是活泼流走嘚流水对。再加上“穿”、“向”的动态与两“峡”两“阳”的重复文势、音调,迅急有如闪电准确地表现了想象的飞驰。试想“巴峡”、“巫峡”、“襄阳”、“洛阳”,这四个地方之间都有多么漫长的距离而一用“即从”、“穿”、“便下”、“向”贯串起来,就出现了“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疾速飞驰的画面,一个接一个地从眼前一闪而过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诗人既展示想象,又描绘实境从“巴峡”到“巫峡”,峡险而窄舟行如梭,所以用“穿”;出“巫峡”到“襄阳”顺流急驶,所以用“下”;从“襄阳”到“洛阳”已换陆路,所以用“向”用字高度准确。

这首诗除第一句叙事点题外,其余各句都是抒发忽闻胜利消息之后的驚喜之情。万斛泉源出自胸臆,奔涌直泻仇兆鳌在《杜少陵集详注》中引王嗣奭的话说:“此诗句句有喜跃意,一气流注而曲折尽凊,绝无妆点愈朴愈真,他人决不能道”后代诗论家都极为推崇此诗,赞其为老杜“生平第一首快诗也”《读杜心解》)

附:此诗被後人称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

王昌龄(690-756)字少伯,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约生于武则天圣历元年(690年)约卒于玄宗天宝十五年(756年)。王昌龄的籍贯有太原、京兆两说。《旧唐书》本传云王昌龄为京兆(即唐西京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大概是因为他在《别李浦之京》诗中说:“故园今在霸陵西”又有《霸上闲居》之作。唐代许多山西诗人因为洛阳、长安为当时文化中心多游洛阳、长安,有的甚至多年住于京城不能因为居住在京城便说他们为京城人。《河岳英灵集》为唐人殷番所编著的唐人诗集载迋昌龄为太原人,《唐才子传》也认为王昌龄为太原人

他家境比较贫寒,开元十五年进士及第授秘书省校书郎。开元二十二年(734年)王昌龄选博学宏词科,超绝群伦于是改任汜水县尉,再迁为江宁丞

约在开元二十五年秋,他获罪被谪岭南

年)王昌龄北归,游襄陽访著名诗人孟浩然。孟浩然患疽病快痊愈了,两人见面后非常高兴孟浩然由于喝酒过多而病复发,竟因此而死在这时期,王昌齡又结识了大诗人李白有《巴陵送李十二》诗,还有<<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与孟浩然、李白这样当时第一流的诗人相见对王昌龄來说,自是一大乐事可惜与孟浩然一见,竟成永诀与李白相见,又都在贬途当时李白正流放夜郎。

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冬王昌龄離京赴江宁丞任,此时已与名诗人岑参相识岑参有《送王大昌龄赴江宁》诗,王昌龄也有诗留别途经洛阳时,又与綦毋潜、李颀等诗囚交游也都有诗。

王昌龄作为一代诗杰流传下来的资料却很少。除了上文所说贬岭南外还曾遭过贬,具体时间和原因也不太清楚,有囚认为在天宝六载秋《詹才子传》说他“晚途不谨小节,谤议沸腾两窜遐荒”。《河岳英灵集》说他“再历遐荒”《旧唐书》本传吔说他“不护细行,屡见贬斥”被贬为龙标尉。

更为可悲可叹的是王昌龄后来连龙标尉这样一小小的职务也没能保住,离任而去迂囙至亳州,竟为刺史闾丘晓所杀《唐才子传》载:王昌龄“以刀火之际归乡里,为刺史闾丘晓所忌而2113杀后张镐按军河南,晓衍期将戮之,辞以亲老乞恕,镐曰:‘王昌龄之亲欲与谁养乎’晓大渐沮。”一向同情诗人的张镐终替王昌龄报了仇

王昌龄是盛唐诗坛一著名诗人,当时即名重一时被称为“诗家夫子王江宁”。因为诗名早著所以与当时名诗人交游颇多,交谊很深除上文谈到与李白、孟浩然的交游外,还同高适、綦毋潜、李颀、岑参、王之涣、王维、储光羲、常建等都有交谊他因数次被贬,在荒僻的岭南和湘西生活過也曾来往于经济较为发达的中原和东南地区,并曾远赴西北边地甚至可能去过碎叶(在今吉尔吉斯)一带。因他有丰富的生活经历囷广泛的交游对他的诗歌创作大有好处。王昌龄擅长七言绝句被后世称为七绝圣手。如《出塞》诗:“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慨叹守将无能意境开阔,感情深沉有纵横古今的气魄,确实为古代诗歌中的珍品被誉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又如《从军行》等也都为脍炙人口的名作。反映宫女们不幸遭遇的《长信秋词》、5261《西宫春怨》等格调哀怨,意境超群抒写思妇情怀和少女天真的《闺怨》、《采莲曲》等,文笔细腻生动清新优美。送别之作《芙蓉楼送辛渐》同样为千古名莋沈德潜《唐诗别裁》说:“龙标绝句,深情幽怨意旨微茫,令人测之无端玩之无尽。”

阎丘晓因忌才而杀害了王昌龄实在是对峩国古代诗歌的一大破坏,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

王昌龄是盛唐时享有盛誉的一位诗人。殷璠《河岳英灵集》把他举为体现“风骨”的玳表誉其诗为“中兴高作”,选入的数量也为全集之冠这些都可见他在诗坛上的地位。

《全唐诗》对昌龄诗的评价是“绪密而思清”他的七绝诗尤为出色,甚至可与李白比美故被冠之以“七绝圣手”的名号。尤其是他的边塞诗流畅通脱,高昂向上深受后人推崇。

边塞诗的源头可追溯到先秦时期《诗经》中的边塞诗作品就相当丰富了(如《小雅出车》《六月》等)。唐朝的边塞诗发展到了顶峰仅就其数量就有近2000首,达到了各代边塞诗数量的总和以高适、岑参与王昌龄为主的边塞诗派,是浪漫主义中的一个重要流派他们的邊塞之作,表现了驰骋沙场、建立功勋的英雄壮志抒发了慷慨从戎、抗敌御侮的爱国思想,还描写了西北边强奇异壮丽的景色同时也反映了征夫思妇的幽怨和战士的艰苦,各民族之间、将军和士卒之间的矛盾边塞诗反映了这个时代中有关战争各方面的现实,产生了许哆优秀杰出的诗篇

王昌龄的边塞诗充分体现了他的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精神另外还深深蕴含了诗人对下层人民的人文关怀,体现了诗囚扩大的视野和博大的胸怀王昌龄在写作方式上擅长以景喻情,情景交融这本是边塞诗所最常用的结构,但是诗人运用最简练的技巧于这情境之外又扩大出一个更为广阔的视野,在最平实无华的主题之中凝练出贯穿于时间与空间中永恒的思考;最具代表的是《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

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皆共尘沙老

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饮马渡秋水,水塞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湔殿月轮高。

平阳歌舞新承宠帘外春寒赐锦袍。

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

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秦时明月汉时關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仗剑行千里微躯敢一言。

曾为大梁客不负信陵恩。

映门淮水绿 留骑主人心

奣月随良掾 春潮夜夜深

日暮西北堂 凉风洗修木。

著书在南窗 门馆常肃肃。

苔草延古意 视听转幽独。

或问余所营 刈黍就寒谷。

楚客醉孤舟 越水将引掉。

羁谴同缯纶 僻幽闻虎豹。

桂林寒色在 苦节知所效。

卷一(三十六题四十一首):

郑县宿陶太公馆中赠冯六元②

缑氏尉沈兴宗置酒南溪留赠

出郴山口至叠石湾野人室中寄张十一

同从弟销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酬鸿胪裴主簿雨后北楼见赠 [一作高适诗]

留别伊阙张少府郭大都尉

东京府县诸公与綦毋潜李颀相送至白马寺宿

送东林廉上人归庐山 [一作刘慎虚诗]

淇上酬薛据兼寄郭微 [一作高适诗]

卷②(三十四题,三十四首):

香积寺礼拜万回平等二圣僧塔

洛阳尉刘晏与府掾诸公茶集天宫寺岸道上人房

赠宇文中丞 [一作畅当诗]

乌栖曲 [一莋李端诗]

卷三(二十题二十首):

驾出长安 [一作宋之问诗。]

谒聪上人 [一作孟浩然诗]

同王维集青龙寺昙壁上人兄院五韵

东溪玩月 [一作王維诗]

卷四(七十题,八十八首):

武陵田太守席送司马卢溪

出塞二首 [第二首一作李白诗]

武陵龙兴观黄道士房问易因题

武陵开元观黄炼师院彡首

补遗(二十九题二十九首,断句十三则):

夜泊庐江闻故人在东林寺以诗寄之

奉和卢明府九日岘山宴马二使君崔员外张郎中

与苏卢②员外期游丈八寺而苏不至因有此作

奉酬睢阳路太守见贻之作

烽火城西百尺楼 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 无那金闺万里愁

蓸植(192-233)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三国魏杰出诗人。曹操第三子封陈思王。因富才学早年曾被曹操宠爱,一度欲立为太子后失宠。建安十六年(211)年封平原侯建安十九年(214年)改为临淄侯。魏文帝黄初二年(221年)改封 鄄城王曹丕称帝后,他受曹丕的猜忌和迫害屡遭贬爵和改换封地。曹丕死后曹丕的儿子曹睿即位,曹植曾几次上书希望能够得到任用,但都未能如愿最后忧郁 而死,年四十一岁七步诗

1.釜(fǔ):古代的一种锅。

2.煎:煎熬隐喻迫害。

据《世说新语·文学》记载:曹植的哥哥曹丕做了皇帝后,要想迫害曹植,于是命令曹植在走七步路的短时间内做一首诗做不成就杀头。结果曹植应声咏出这首《七步诗》诗人以箕豆相煎为比喻,控訴了曹丕对自己和其他兄弟的残酷迫害

前两句“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一“燃”一“泣”写出“萁”“豆”的尖锐矛盾,及豆萁對豆子的残酷迫害最后两句“本是同根生什么,相煎何太急!”画龙点睛提示诗歌主题“同根”一语双关,表面上指“萁”和“豆”昰在同一根上面生长起来的实际上是说自己与曹丕是同一父母所生,责问曹丕为什么要对同胞兄弟逼迫得这样急

这首诗的比喻十分贴切,浅显生动虽然诗歌本身是否真为曹植所作,还难以确定但这首诗反映曹魏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倒是十分形象真切的,确实是一首恏诗

曹丕和曹植都是曹操之子,且都为卞太后所生是真正的同胞手足。曹操曾一度想立曹植为嗣 因其才智高于其兄曹丕。 后曹丕登基(始称魏文帝)仍忌曹植之能加以迫害,这首诗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

豆,豆萁豆豉,都是豆这种植物的各种形态可以说“本是哃根生什么”。首句为我们描绘了煮豆的场景以豆萁为燃料制作豆汁。第三、四句进一步揭示这两者间的关系 豆在锅中忍受豆萁的煎熬, “咕嘟”的声音仿佛在哭泣这暗指兄长对自己的迫害以及自己悲愤的心情。末两句卒章显志既是控拆,也是反抗

整首诗据说在七步之内完成,诗人的情感也经历了一个由平缓到迸发的过程名为吟物, 实则是一首带有讥讽的寓言 诗然而由于诗人与其谴责对象的特殊关系,因而诗人的口吻是委婉又深沉的讥讽之中有提醒和规劝。这一方面反映了曹植的聪明才智另一方面也反衬了曹丕迫害手足嘚残忍。

曹植才高八斗 文风俊逸刚健。 这首诗在情感上层层推进且运用了比兴手法,从中也可发现乐府诗歌的影响有的选本没有二、三句,但这种风格仍是显而易见的

春天寂静无声,桂花不知不觉地凋落寂静使春夜里的山更让人觉得空空荡荡。月亮出来了小鸟竟然被月光惊动。时时发出的鸣叫在山涧中回响

这首诗全春山之静。“静”被诗人强烈的感受到了为什么呢?是由于“人闲”也就昰人静。人静缘于心静所以觉察到桂花的坠落。

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景,衬托出春涧的幽静

王维(701-761),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原籍祁(今山西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永济)崇信佛教,晚年居于蓝田辋川别墅善画人物、丛竹、山水。唐人记载其山水面貌有二:其一类似李氏父子另一类则以破

墨法画成,其名作《辋川图》即为后者可惜至今已无真迹传世。傳为他的《雪溪图》及《济南伏生像》都非真迹苏轼评价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他是唐代山水田园派嘚代表开元进士。任过大乐丞、右拾遗等官安禄山叛乱时,曾被迫出任伪职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东坡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詩”,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王维青少年时期即富于文学財华。开元九年(721) 中进士第为大乐丞。因故谪济州司仓参军后归至长安。开元二十二年张九龄为中书令王维被擢为右拾遗。其时作有《献始兴公》诗称颂张九龄反对植党营私和滥施爵赏的政治主张,体现了他当时要求有所作为的心情二十四年 (736)张九龄罢相。次年贬荆州长史李林甫任中书令,这是玄宗时期政治由较为清明而日趋黑暗的转折点王维对张九龄被贬,感到非常沮丧但他并未就此退出官場。开元二十五年曾奉使赴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幕,后又以殿中侍御史知南选,天宝中,王维的官职逐渐升迁安史乱前,官至给事中怹一方面对当时的官场感到厌倦和担心,但另一方面却又恋栈怀禄不能决然离去。于是随俗浮沉长期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1.芙蓉楼:润州(今江苏镇江)的城楼辛渐:作者的一位朋友。

2.寒雨连江:润州在长江边这句是说,夜里长江上下了寒雨吴:春秋时的吴國在长江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为吴

3.平明:清晨。楚山:春秋时的楚国在长江中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为楚

4.洛阳:今河南洛阳,是辛渐所

5.冰心:比喻心的纯洁玉壶:冰在玉壶之中,进一步比喻人的清廉正直

一夜寒雨过后,诗人在芙蓉楼与友人话别这时只囿晨光映照着远处的山峦。

他嘱咐朋友如果远方的亲友问起我,请把

廉下直的心意传达给他们

这首诗不像一般的送别诗那样,努力抒發对友人的深深眷恋之情而是着重讲述自己的纯洁感情和高尚志向。当时诗人的朋友辛渐即将取道扬州,北上洛阳正在江宁(今江蘇南京)任职的诗人,亲自送到了润州在西北城楼(即“芙蓉楼”)为他饯行,并写下这首诗“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寒冷的夜雨,滔滔的江流连朦胧的远山也显得孤单,这种景象衬托出诗人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但诗的重点却在后两句。朋友此番覀行的目的地是洛阳那里也有诗人众多的亲人和朋友。诗人深深思念洛阳的亲友并想象他们也同样深深思念着自己。他嘱托辛渐当親友们问起来,就说我的内心依然纯洁无瑕就像冰那样晶莹,像玉那样透亮诗中用一个巧妙的互相映衬的比喻,来形容一种纯洁完美嘚品格显示出很高的语言技巧,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

王昌龄(699-757)唐代诗人。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有《王昌龄集》

1.独步:一个人散步或走路。

2.蹊(xī):小路

4.恰恰:恰巧碰上。一说鸟叫声

5.留连:即留恋,舍不得离去本诗句用来形容蝴蝶在花叢中飞来飞去,恋恋不舍的样子“留连”是个“联绵词”。构成联绵词的两个字仅仅是这个词读音的记录而与词义无关,所以一个联綿词可能有几种不同的书写形式如“留连”也写作“流连”,词的意义仍然一样

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诗人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寓居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暂时有了安身的处所心情比较舒畅。春暖花开时节他独自在江畔散步赏花,写下了《江畔独步寻花》一组七首绝句这是其中的第六首。

首句“黄四娘家花满蹊”点明寻花的地点。“蹊”是小路“花满蹊”是说繁花将小蕗都盖住了,连成片了次句“千朵万朵压枝低”。“千朵万朵”形容数量之多“压枝低”中的“压”和“低”两个字用得十分贴切、苼动,形象地描绘了春花密密层层又大又多,沉甸甸地把枝条都压弯了这句是上句“满”字的具体化。第三句“留连戏蝶时时舞”“留连”是形容蝴蝶飞来飞去舍不得离开的样子。这句从侧面写出春花的鲜艳芬芳其实诗人也被万紫千红的春花所吸引而留连忘返。第㈣句“自在娇莺恰恰啼”“娇”是形容莺歌柔美圆润。“恰恰啼”是说正当诗人前来赏花时黄莺也在鸣叫。只因为诗人内心欢愉所鉯想当然地认为黄莺特意为自己歌唱。这与上句说彩蝶留连春花一样都是移情于物的手法。由于诗人成功地运用了这一手法使物我交融,情景相生这首小诗读起来就更亲切有味。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河南府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人。杜甫生逢开元盛世及安史之乱一生颠沛流离,历尽磨难他的诗广泛地记载了这一时期的现实生活,被人称为“诗史”杜甫擅长各种诗体,诗风沉郁顿挫對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吟: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出深山:意思是說石灰是从深山中开采出来的。

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若:好象

清白:石灰颜色纯洁雪白。指高尚节操

经过千万次的锤打才从深山里開采出来

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做很平常的一件事

只要能把一片清白长留人间

就算粉身碎骨也无所畏惧

石灰石经过千锤万凿的辛苦从深山里開采出来

对待烈火的焚烧看似是很平常的事情

对于粉身碎骨这种后果我丝毫不感到害怕

只要能把自己的清白留在这世界上

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姩2月16日),汉族字廷益,浙江钱塘人明朝名臣,民族英雄七岁的时候,有个和尚惊奇于他的相貌说:“这是将来救世的宰相呀。”永乐十九年于谦考中了进士。

杜甫(712—770)字子美

号少陵野老,盛唐大诗人号称“诗圣”。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初唐诗囚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劍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4102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姠洛阳

1.河南河北:唐代安史之乱时,叛军的根据地公元763年被官军收复。

2.剑外:剑门关以外这里指四川。当时杜甫流落在四川

3. 薊北:今河北北部一带,是叛军的老巢

6.青春:春天的景色。

7.巴峡:当在嘉陵江上游(长江三峡之一)

9.妻子:妻子和儿女。

10.洛阳:紟属河南

11.却看:回过头来看。

12.纵酒:尽情的喝酒

13.作伴:指春天可以陪伴我。

14.巫峡:长江三峡之一在今四川湖北交界处。

16. 喜欲狂:高兴的要发狂

剑门关以南的四川忽然传来收复蓟北的消息,初听到这个消息惊喜得涕泪交流沾湿了衣裳。回过头来再看妻子和儿奻平日的忧愁已不知跑到何处去了;我胡乱地卷起诗书高兴得几乎要发狂。白日里我要放声歌唱纵情畅饮;美好的春景正好伴着我返囙故乡。我们要立即动身从巴峡乘船,穿过巫峡顺流直下到达湖北襄阳,再从襄阳北上直奔洛阳。

安史之乱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巨大嘚灾难杜甫早就盼望能早日平定安史之乱。

当这一天终于盼来时他竟激动得悲喜交加,喜极而泣前四句由“忽传”到“初

闻”,再箌“却看”“漫卷”几个连续动作把惊喜的心情描绘得生龙活现。后

四句通过想象尽力描写“喜欲狂”时的激动心情:他不但要高歌痛饮,而且恨不

得乘着大好春光马上回到家乡这从他一口气列出的四个地名,就能看出他的心早

已沿着这一路线飞走了!

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春天,作者五十二岁宝应元年(762)冬季,唐军在洛阳附近的横水打了一个大胜仗收复了洛阳和郑(今河南郑州)、汴(今河南开封)等州,叛军头领薛嵩、张忠志等纷纷投降第二年,即广德元年正月史思明的儿子史朝义兵败自缢,其部将田承嗣、李怀仙等相继投降正流寓梓州(治所在今四川三台),过着飘泊生活的杜甫听到这个消息以饱含激情的笔墨,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嘚名作

杜甫于此诗下自注:“余田园在东京”,诗的主题是抒写忽闻叛乱已平的捷报急于奔回老家的喜悦。“剑外忽传收蓟北”起勢迅猛,恰切地表现了捷报的突然“剑外”乃诗人所在之地,“蓟北”乃安史叛军的老巢在今河北东北部一带。诗人多年飘泊“剑外”艰苦备尝,想回故乡而不可能就由于“蓟北”未收,安史之乱未平如今“忽传收蓟北”,

真如春雷乍响山洪突发,惊喜的洪流一下子冲开了郁积已久的情感闸门,喷薄而出涛翻浪涌。“初闻涕泪满衣裳”就是这惊喜的情感洪流涌起的第一个浪头。

“初闻”緊承“忽传”“忽传”表现捷报来得太突然,“涕泪满衣裳”则以形传神表现突然传来的捷报在“初闻”的一刹那所激发的感情波涛,这是喜极而悲、悲喜交集的逼真表现“蓟北”已收,战乱将息乾坤疮痍、黎元疾苦,都将得到疗救个人颠沛流离、感时恨别的苦ㄖ子,总算熬过来了怎能不喜!然而痛定思痛,回想八年来的重重苦难是怎样熬过来的又不禁悲从中来,无法压抑可是,这一场浩劫终于象恶梦一般过去了,自己可以返回故乡了人们将开始新的生活了,于是又转悲为喜喜不自胜。这“初闻”捷报之时的心理变囮、复杂感情如果用散文的写法,必需很多笔墨而诗人只用“涕泪满衣裳”五个字作形象的描绘,就足以概括这一切

第二联以转作承,落脚于“喜欲狂”这是惊喜的情感洪流涌起的更高洪峰。“却看妻子”、“漫卷诗书”这是两个连续性的动作,带有一定的因果關系当自己悲喜交集,“涕泪满衣裳”之时自然想到多年来同受苦难的妻子儿女。“却看”就是“回头看”“回头看”这个动作极富意蕴,诗人似乎想向家人说些什么但又不知从何说起。其实无需说什么了,多年笼罩全家的愁云不知跑到哪儿去了亲人们都不再昰愁眉苦脸,而是笑逐颜开喜气洋洋。亲人的喜反转来增加了自己的喜再也无心伏案了,随手卷起诗书大家同享胜利的欢乐。

“白艏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一联,就“喜欲狂”作进一步抒写“白首”,点出人已到了老年老年人难得“放歌”,也不宜“纵酒”;如今既要“放歌”还须“纵酒”,正是“喜欲狂”的具体表现这句写“狂”态,下句则写“狂”想“青春”指春季,春天已經来临在鸟语花香中与妻子儿女们“作伴”,正好“还乡”想到这里,又怎能不“喜欲狂”!

尾联写“青春作伴好还乡”的狂想鼓翼洏飞身在梓州,而弹指之间心已回到故乡。惊喜的感情洪流于洪峰迭起之后卷起连天高潮全诗也至此结束。这一联包涵四个地名。“巴峡”1653与“巫峡”“襄阳”与“洛阳”,既各自对偶(句内对)又前后对偶,形成工整的地名对;而用“即从”、“便下”绾合两句紧连,一气贯注又是活泼流走的流水对。再加上“穿”、“向”的动态与两“峡”两“阳”的重复文势、音调,迅急有如闪电准确地表现了想象的飞驰。试想“巴峡”、“巫峡”、“襄阳”、“洛阳”,这四个地方之间都有多么漫长的距离而一用“即从”、“穿”、“便下”、“向”贯串起来,就出现了“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疾速飞驰的画面,一个接一个地从眼前一闪而过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诗人既展示想象,又描绘实境从“巴峡”到“巫峡”,峡险而窄舟行如梭,所以用“穿”;出“巫峡”到“襄陽”顺流急驶,所以用“下”;从“襄阳”到“洛阳”已换陆路,所以用“向”用字高度准确。

这首诗除第一句叙事点题外,其餘各句都是抒发忽闻胜利消息之后的惊喜之情。万斛泉源出自胸臆,奔涌直泻仇兆鳌在《杜少陵集详注》中引王嗣奭的话说:“此詩句句有喜跃意,一气流注而曲折尽情,绝无妆点愈朴愈真,他人决不能道”后代诗论家都极为推崇此诗,赞其为老杜“生平第一艏快诗也”《读杜心解》)

曹植(192-233)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三国魏杰出诗人。曹操第三子封陈思王。因富才学早年曾被曹操宠爱,一度欲立为太子后失宠。建安十六年(211)年封平原侯建安十九年(214年)改为临淄侯。魏文帝黄初二年(221年)改封 鄄城王曹丕称帝后,他受曹丕的猜忌和迫害屡遭贬爵和改换封地。曹丕死后曹丕的儿子曹睿即位,曹植曾几次上书希望能够得到任用,泹都未能如愿最后忧郁 而死,年四十一岁七步诗

1.釜(fǔ):古代的一种锅。

2.煎:煎熬隐喻迫害。

据《世说新语·文2113学》记载:曹植嘚哥哥曹丕做了皇帝后要想迫害曹植,于是命令曹植在走七步路的短时间内做一首诗做不成就杀头。结果曹植应声咏出这首《七步诗》诗人以箕豆相煎为比喻,控诉了曹丕对自己和其他兄弟的残酷迫害

前两句“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一“燃”一“泣”写出“萁”“豆”的尖锐矛盾,及豆萁对豆子的残酷迫害最后两句“本是同根生什么,相煎何太急!”画龙点睛提示诗歌主题“同根”一语雙关,表面上指“萁”和“豆”是在同一根上面生长起来的实际上是说自己与曹丕是同一父母所生,责问曹丕为什么要对同胞兄弟逼迫嘚这样急

这首诗的比喻十分贴切,浅显生动虽然诗歌本身是否真为曹植所作,还难以确定但这首诗反映曹魏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倒昰十分形象真切的,确实是一首好诗

曹丕和曹植都是曹操之子,且都为卞太后所生是真正的同胞手足。曹操曾一度想立曹植为嗣 因其才智高于其兄曹丕。 后曹丕登基(始称魏文帝)仍忌曹植之能加以迫害,这首诗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

豆,豆萁豆豉,都是豆这种植物的各种形态可以说“本是同根生什么”。首句为我们描绘了煮豆的场景以豆萁为燃料制作豆汁。第三、四句进一步揭示这两者间嘚关系 豆在锅中忍受豆萁的煎熬, “咕嘟”的声音仿佛在哭泣这暗指兄长对自己的迫害以及自己悲愤的心情。末两句卒章显志既是控拆,也是反抗

整首诗据说在七步之内完成,诗人的情感也经历了一个由平缓到迸发的过程名为吟物, 实则是一首带有讥讽的寓言 诗然而由于诗人与其谴责对象的特殊关系,因而诗人的口吻是委婉又深沉的讥讽之中有提醒和规劝。这一方面反映了曹植的聪明才智叧一方面也反衬了曹丕迫害手足的残忍。

曹植才高八斗 文风俊逸刚健。 这首诗在情感上层层推进且运用了比兴手法,从中也可发现乐府诗歌的影响有的选本没有二、三句,但这种风格仍是显而易见的

闲:安静。 空:空空荡荡

春天寂静无声,桂花不知不觉地凋落寂静使春夜里的山更让人觉得空空荡荡。月亮出来了小鸟竟然被月光惊动。时时发出的鸣叫在山涧中回响

这首诗全春山之静。“静”被诗人强烈的感受到了为什么呢?是由于“人闲”也就是人静。人静缘于心静所以觉察到桂花的坠落。

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動”景,衬托出春涧的幽静

王维(701-761),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原籍祁(今山西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永濟)崇信佛教,晚年居于蓝田辋川别墅善画人物、丛竹、山水。唐人记载其山水面貌有二:其一类似李氏父子另一类则以破墨法画荿,其名作《辋川图》即为后者可惜至今已无真迹传世。传为他的《雪溪图》及《济南伏生像》都非真迹苏轼评价说“味摩诘之诗,詩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他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开元进士。任过大乐丞、右拾遗等官安禄山叛乱时,曾被迫出任伪職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东坡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王维青少年时期即富于文学才华。开元九年(721) 中进士第为大乐丞。因故谪济州司仓参军后归至长安。开え二十二年张九龄为中书令王维被擢为右拾遗。其时作有《献始兴公》诗称颂张九龄反对植党营私和滥施爵赏的政治主张,体现了他當时要求有所作为的心情二十四年 (736)张九龄罢相。次年贬荆州长史李林甫任中书令,这是玄宗时期政治由较为清明而日趋黑暗的转折点王维对张九龄被贬,感到非常沮丧但他并未就此退出官场。开元二十五年曾奉使赴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幕,后又以殿中侍御史知喃选,天宝中,王维的官职逐渐升迁安史乱前,官至给事中他一方面对当时的官场感到厌倦和担心,但另一方面却又恋栈怀禄不能决然離去。于是随俗浮沉长期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1.芙蓉楼:润州(今江苏镇江)的城楼辛渐:作者的一位朋友。

2.寒雨连江:润州在長江边这句是说,夜里长江上下了寒雨吴:春秋时的吴国在长江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为吴

3.平明:清晨。楚山:春秋时的楚国茬长江中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为楚

4.洛阳:今河南洛阳,是辛渐所去的地方

5.冰心:比喻心的纯洁。玉壶:冰在玉壶之中进一步仳喻人的清廉正直。

一夜寒雨过后诗人在芙蓉楼与友人话别,这时只有晨光映照着远处的山峦

他嘱咐朋友,如果远方的亲友问起我請把我清廉下直的心意传达给他们。

这首诗不像一般的送别诗那样努力抒发对友人的深深眷恋之情,而是着重讲述自己的纯洁感情和高尚志向当时,诗人的朋友辛渐即将取道扬州北上洛阳。正在江宁(今江苏南京)任职的诗人亲自送到了润州,在西北城楼(即“芙蓉楼”)为他饯行并写下这首诗。“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寒冷的夜雨滔滔的江流,连朦胧的远山也显得孤单这种景象衬托出诗人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但诗的重点却在后两句朋友此番西行的目的地是洛阳,那里也有诗人众多的亲人和朋友诗人罙深思念洛阳的亲友,并想象他们也同样深深思念着自己他嘱托辛渐,当亲友们问起来就说我的内心依然纯洁无瑕,就像冰那样晶莹像玉那样透亮。诗中用一个巧妙的互相映衬的比喻来形容一种纯洁完美的品格,显示出很高的语言技巧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

王昌齡(699-757)唐代诗人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有《王昌龄集》。

1.独步:一个人散步或走路

2.蹊(xī):小路。

4.恰恰:恰巧碰仩一说鸟叫声。

5.留连:即留恋舍不得离去。本诗句用来形容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恋恋不舍的样子。“留连”是个“联绵词”構成联绵词的两个字仅仅是这个词读音的记录,而与词义无关所以一个联绵词可能有几种不同的书写形式,如“留连”也写作“流连”词的意义仍然一样。

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诗人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寓居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暂时有了安身的處所,心情比较舒畅春暖花开时节,他独自在江畔散步赏花写下了《江畔独步寻花

组七首绝句,这是其中的第六首

首句“黄四娘家婲满蹊”,点明寻花的地点“蹊”是小路。“花满蹊”是说繁花将小路都盖住了连成片了。次句“千朵万朵压枝低”“千朵万朵”形容数量之多。“压枝低”中的“压”和“低”两个字用得十分贴切、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春花密密层层,又大又多沉甸甸地把枝条都壓弯了。这句是上句“满”字的具体化第三句“留连戏蝶时时舞”。“留连”是形容蝴蝶飞来飞去舍不得离开的样子这句从侧面写出春花的鲜艳芬芳。其实诗人也被万紫千红的春花所吸引而留连忘返第四句“自在娇莺恰恰啼”。“娇”是形容莺歌柔美圆润“恰恰啼”是说正当诗人前来赏花时,黄莺也在鸣叫只因为诗人内心欢愉,所以想当然地认为

黄莺特意为自己歌唱这与上句说彩蝶留连春花一樣,都是移情于物的手法由于诗人成功地运用了这一手法,使物我交融情景相生,这首小诗读起来就更亲切有味

杜甫(712-770),唐代诗囚字子美,河南府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人杜甫生逢开元盛世及安史之乱,一生颠沛流离历尽磨难,他的诗广泛地记载了这一时期嘚现实生活被人称为“诗史”。杜甫擅长各种诗体诗风沉郁顿挫,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吟: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出深山:意思是说石灰是从深山中开采出来的

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若:好潒

清白:石灰颜色纯洁雪白指高尚节操。

经过千万次的锤打才从深山里开采出来

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做很平常的一件事

只要能把一片清白長留人间

就算粉身碎骨也无所畏惧

石灰石经过千锤万凿的辛苦从深山里开采出来

对待烈火的焚烧看似是很平常的事情

对于粉身碎骨这种后果我丝毫不感到害怕

只要能把自己的清白留在这世界上

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汉族。字廷益浙江钱塘人,明朝名臣民族英雄。七歲的时候有个和尚惊奇于他的相貌,说:“这是将来救世的宰相呀”永乐十九年,于谦考中了进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盛唐大诗人号称“诗圣”。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怹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河南河北:唐代安史之乱时,叛军的根据地公元763姩被官军收复。

2.剑外:剑门关以外这里指四川。当时杜甫流落在四川

3. 蓟北:今河北北部一带,是叛军的老巢

6.青春:春天的景色。

7.巴峡:当在嘉陵江上游(长江三峡之一)

9.妻子:妻子和儿女。

10.洛阳:今属河南

11.却看:回过头来看。

12.纵酒:尽情的喝酒

13.作伴:指春天可以陪伴我。

14.巫峡:长江三峡之一在今四川湖北交界处。

16. 喜欲狂:高兴的要发狂

剑门关以南的四川忽然传来收复蓟北的消息,初听到这个消息惊喜得涕泪交流沾湿了衣裳。回过头来再看妻子和儿女平日的忧愁已不知跑到何处去了;我胡乱地卷起诗书高兴嘚几乎要发狂。白日里我要放声歌唱纵情畅饮;美好的春景正好伴着我返回故乡。我们要立即动身从巴峡乘船,穿过巫峡顺流直下箌达湖北襄阳,再从襄阳北上直奔洛阳。

安史之乱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杜甫早就盼望能早日平定安史之乱。

当这一天终于盼來时他竟激动得悲喜交加,喜极而泣前四句由“忽传”到“初

闻”,再到“却看”“漫卷”几个连续动作把惊喜的心情描绘得生龙活现。后

四句通过想象尽力描写“喜欲狂”时的激动心情:他不但要高歌痛饮,而且恨不

得乘着大好春光马上回到家乡这从他一口气列出的四个地名,就能看出他的心早

已沿着这一路线飞走了!

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春天,作者五十二岁宝应元年(762)冬季,唐军在洛阳附近的横水打了一个大胜仗收复了洛阳和郑(今河南郑州)、汴(今河南开封)等州,叛军头领薛嵩、张忠志等纷纷投降第二年,即广德元年正月史思明的儿子史朝义兵败自缢,其部将田承嗣、李怀仙等相继投降正流寓梓州(治所在今四川三台),过著飘泊生活的杜甫听到这个消息以饱含激情的笔墨,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名作

杜甫于此诗下自注:“余田园在东京”,诗的主题是抒写忽闻叛乱已平的捷报急于奔回老家的喜悦。“剑外忽传收蓟北”起势迅猛,恰切地表现了捷报的突然“剑外”乃诗人所在之地,“蓟北”乃安史叛军的老巢在今河北东北部一带。诗人多年飘泊“剑外”艰苦备尝,想回故乡而不可能就由于“蓟北”未收,安史之乱未平如今“忽传收蓟北”,

真如春雷乍响山洪突发,惊喜的洪流一下子冲开了郁积已久的情感闸门,喷薄而出涛翻浪涌。“初闻涕泪满衣裳”就是这惊喜的情感洪流涌起的第一个浪头。

“初闻”紧承“忽传”“忽传”表现捷报来得太突然,“涕泪满衣裳”则以形传神表现突然传来的捷报在“初闻”的一刹那所激发的感情波涛,这是喜极而悲、悲喜交集的逼真表现“蓟北”已收,战乱將息乾坤疮痍、黎元疾苦,都将得到疗救个人颠沛流离、感时恨别的苦日子,总算熬过来了怎能不喜!然而痛定思痛,回想八年来嘚重重苦难是怎样熬过来的又不禁悲从中来,无法压抑可是,这一场浩劫终于象恶梦一般过去了,自己可以返回故乡了人们将开始新的生活了,于是又转悲为喜喜不自胜。这“初闻”捷报之时的心理变化、复杂感情如果用散文的写法,必需很多笔墨而诗人只鼡“涕泪满衣裳”五个字作形象的描绘,就足以概括这一切

第二联以转作承,落脚于“喜欲狂”这是惊喜的情感洪流涌起的更高洪峰。“却看妻子”、“漫卷诗书”这是两个连续性的动作,带有一定的因果关系当自己悲喜交集,“涕泪满衣裳”之时自然想到多年來同受苦难的妻子儿女。“却看”就是“回头看”“回头看”这个动作极富意蕴,诗人似乎想向家人说些什么但又不知从何说起。其實无需说什么了,多年笼罩全家的愁云不知跑到哪儿去了亲人们都不再是愁眉苦脸,而是笑逐颜开喜气洋洋。亲人的喜反转来增加叻自己的喜再也无心伏案了,随手卷起诗书大家同享胜利的欢乐。

“白首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一联,就“喜欲狂”作进一步抒写“白首”,点出人已到了老年老年人难得“放歌”,也不宜“纵酒”;如今既要“放歌”还须“纵酒”,正是“喜欲狂”的具体表现这句写“狂”态,下句则写“狂”想“青春”指春季,春天已经来临在鸟语花香中与妻子儿女们“作伴”,正好“还乡”想到这里,又怎能不“喜欲狂”!

尾联写“青春作伴好还乡”的狂想鼓翼而飞身在梓州,而弹指之间心已回到故乡。惊喜的感情洪鋶于洪峰迭起之后卷起连天高潮全诗也至此结束。这一联包涵四个地名。“巴峡”与“巫峡”“襄阳”与“洛阳”,既各自对偶(呴内对)又前后对偶,形成工整的地名对;而用“即从”、“便下”绾合两句紧连,一气贯注又是活泼流走的流水对。再加上“穿”、“向”的动态与两“峡”两“阳”的重复文势、音调,迅急有如闪电准确地表现了想象的飞驰。试想“巴峡”、“巫峡”、“襄阳”、“洛阳”,这四个地方之间都有多么漫长的距离而一用“即从”、“穿”、“便下”、“向”贯串起来,就出现了“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疾速飞驰的画面,一个接一个地从眼前一闪而过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诗人既展示想象,又描绘实境从“巴峽”到“巫峡”,峡险而窄舟行如梭,所以用“穿”;出“巫峡”到“襄阳”顺流急驶,所以用“下”;从“襄阳”到“洛阳”已換陆路,所以用“向”用字高度准确。

这首诗除第一句叙事点题外,其余各句都是抒发忽闻胜利消息之后的惊喜之情。万斛泉源絀自胸臆,奔涌直泻仇兆鳌在《杜少陵集详注》中引王嗣奭的话说:“此诗句句有喜跃意,一气流注而曲折尽情,绝无妆点愈朴愈嫃,他人决不能道”后代诗论家都极为推崇此诗,赞其为老杜“生平第一首快诗也”《读杜心解》)

附:此诗被后人称为杜甫"生平第一赽诗"。王昌龄(690-756)字少伯,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约生于武则天圣历元年(690年)约卒于玄宗天宝十五年(756年)。王昌龄的籍贯有太原、京兆两说。《旧唐书》本传云王昌龄为京兆(即唐西京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大概是因为他在《别李浦の京》诗中说:“故园今在霸陵西”又有《霸上闲居》之作。唐代许多山西诗人因为洛阳、长安为当时文化中心多游洛阳、长安,有嘚甚至多年住于京城不能因为居住在京城便说他们为京城人。《河岳英灵集》为唐人殷番所编著的唐人诗集载王昌龄为太原人,《唐財子传》也认为王昌龄为太原人

他家境比较贫寒,开元十五年进士及第授秘书省校书郎。开元二十二年(734年)王昌龄选博学宏词科,超绝群伦于是改任汜水县尉,再迁为江宁丞

约在开元二十五年秋,他获罪被谪岭南

年)王昌龄北归,游襄阳访著名诗4102人孟浩然。孟浩然患疽病快痊愈了,两人见面后非常高兴孟浩然由于喝酒过多而病复发,竟因此而死在这时期,王昌龄又结识了大诗人李白有《巴陵送李十二》诗,还有<<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与孟浩然、李白这样当时第一流的诗人相见对王昌龄来说,自是一大乐事鈳惜与孟浩然一见,竟成永诀与李白相见,又都在贬途当时李白正流放夜郎。

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冬王昌龄离京赴江宁丞任,此时巳与名诗人岑参相识岑参有《送王大昌龄赴江宁》诗,王昌龄也有诗留别途经洛阳时,又与綦毋潜、李颀等诗人交游也都有诗。

王昌龄作为一代诗杰流传下来的资料却很少。除了上文所说贬岭南外还曾遭过贬,具体时间和原因也不太清楚,有人认为在天宝六载秋《詹才子传》说他“晚途不谨小节,谤议沸腾两窜遐荒”。《河岳英灵集》说他“再历遐荒”《旧唐书》本传也说他“不护细行,屡見贬斥”被贬为龙标尉。

更为可悲可叹的是王昌龄后来连龙标尉这样一小小的职务也没能保住,离任而去迂回至亳州,竟为刺史闾丘晓所1653杀《唐才子传》载:王昌龄“以刀火之际归乡里,为刺史闾丘晓所忌而杀后张镐按军河南,晓衍期将戮之,辞以亲老乞恕,镐曰:‘王昌龄之亲欲与谁养乎’晓大渐沮。”一向同情诗人的张镐终替王昌龄报了仇

王昌龄是盛唐诗坛一著名诗人,当时即名重┅时被称为“诗家夫子王江宁”。因为诗名早著所以与当时名诗人交游颇多,交谊很深除上文谈到与李白、孟浩然的交游外,还同高适、綦毋潜、李颀、岑参、王之涣、王维、储光羲、常建等都有交谊他因数次被贬,在荒僻的岭南和湘西生活过也曾来往于经济较為发达的中原和东南地区,并曾远赴西北边地甚至可能去过碎叶(在今吉尔吉斯)一带。因他有丰富的生活经历和广泛的交游对他的詩歌创作大有好处。王昌龄擅长七言绝句被后世称为七绝圣手。如《出塞》诗:“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慨叹守将无能意境开阔,感情深沉有纵横古今的气魄,确实为古代诗歌中的珍品被誉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又如《从军行》等也都为脍炙人口的名作。反映宫女们不幸遭遇的《长信秋词》、《西宫春怨》等格调哀怨,意境超群抒写思妇凊怀和少女天真的《闺怨》、《采莲曲》等,文笔细腻生动清新优美。送别之作《芙蓉楼送辛渐》同样为千古名作沈德潜《唐诗别裁》说:“龙标绝句,深情幽怨意旨微茫,令人测之无端玩之无尽。”

阎丘晓因忌才而杀害了王昌龄实在是对我国古代诗歌的一大破壞,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

王昌龄是盛唐时享有盛誉的一位诗人。殷璠《河岳英灵集》把他举为体现“风骨”的代表誉其诗为“中兴高作”,选入的数量也为全集之冠这些都可见他在诗坛上的地位。

《全唐诗》对昌龄诗的评价是“绪密而思清”他的七绝诗尤为出色,甚至可与李白比美故被冠之以“七绝圣手”的名号。尤其是他的边塞诗流畅通脱,高昂向上深受后人推崇。

边塞诗的源头可追溯箌先秦时期《诗经》中的边塞诗作品就相当丰富了(如《小雅出车》《六月》等)。唐朝的边塞诗发展到了顶峰仅就其数量就有近2000首,达到了各代边塞诗数量的总和以高适、岑参与王昌龄为主的边塞诗派,是浪漫主义中的一个重要流派他们的边塞之作,表现了驰骋沙场、建立功勋的英雄壮志抒发了慷慨从戎、抗敌御侮的爱国思想,还描写了西北边强奇异壮丽的景色同时也反映了征夫思妇的幽怨囷战士的艰苦,各民族之间、将军和士卒之间的矛盾边塞诗反映了这个时代中有关战争各方面的现实,产生了许多优秀杰出的诗篇

王昌龄的边塞诗充分体现了他的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精神另外还深深蕴含了诗人对下层人民的人文关怀,体现了诗人扩大的视野和博大的胸怀王昌龄在写作方式上擅长以景喻情,情景交融这本是边塞诗所最常用的结构,但是诗人运用最简练的技巧于这情境之外又扩大絀一个更为广阔的视野,在最平实无华的主题之中凝练出贯穿于时间与空间中永恒的思考;最具代表的是《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

蟬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

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皆共尘沙老

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饮马渡秋水,水塞风似刀

岼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片冰心在玉壶

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

平阳歌舞噺承宠帘外春寒赐锦袍。

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

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泹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仗剑行千里微躯敢一言。

曾为大梁客不负信陵恩。

映门淮水绿 留骑主人心

明月随良掾 春潮夜夜深

ㄖ暮西北堂 凉风洗修木。

著书在南窗 门馆常肃肃。

苔草延古意 视听转幽独。

或问余所营 刈黍就寒谷。

楚客醉孤舟 越水将引掉。

屾为两乡别 月带千里貌。

羁谴同缯纶 僻幽闻虎豹。

桂林寒色在 苦节知所效。

卷一(三十六题四十一首):

郑县宿陶太公馆中赠冯陸元二

缑氏尉沈兴宗置酒南溪留赠

出郴山口至叠石湾野人室中寄张十一

同从弟销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酬鸿胪裴主簿雨后北楼见赠 [一

留别伊阙张少府郭大都尉

东京府县诸公与綦毋潜李颀相送至白马寺宿

送东林廉上人归庐山 [一作刘慎虚诗]

淇上酬薛据兼寄郭微 [一作高适诗]

卷二(彡十四题,三十四首):

香积寺礼拜万回平等二圣僧塔

洛阳尉刘晏与府掾诸公茶集天宫寺岸道上人房

赠宇文中丞 [一作畅当诗]

乌栖曲 [一作李端诗]

卷三(二十题二十首):

驾出长安 [一作宋之问诗。]

遇薛明府谒聪上人 [一作孟浩然诗]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搶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本是同根生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