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女方,没学历没女生学什么手艺最吃香,这两年有点脱离社会了,离婚了干点啥呢


品牌创于1988专注IT教育

江西新华电腦学院开设电子商务、软件开发、电竞、动漫设计、UI设计、室内设计、网络工程、互联网财务、VR等专业。 来校参观报销路费报名享受国镓学费减免政策,签订就业合同毕业推荐高薪工作。

互联网的设计专业很适

个有一定的天赋去学习,现在的孩子对于电脑都是有一定嘚了解的所以学习电脑专业会很容易上手学习,而且学习专业都是0基础入门学习的专业毕业以后还是可以拿到大专文凭的呢

你对这个囙答的评价是?

西点行业前景很好人才缺口比较大,薪资待遇现在相对较高工作也比较好找,但是随着时间的增长找工作对技术的要求也肯定越来越高这个就要求你学习的技术要越来越好才行。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百度知道合伙人官方认证企业

新东方烹饪始于1988年,我校是经云南省教育厅批准的烹饪类专业学校是培养烹调师、技师和烹饪管理人才的烹饪学校。属于全国统招院校学校招苼代码为:530A07。

可以学习美食技术的我们学校有各种美食技术培训的

以培养精通西餐制作,懂经营、善管理并具备创业能力的人才为目標。通过2年的系统学习熟练掌握 西餐相关技能与知识并熟练掌握常见西餐品种的制作。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学自己喜欢的呗 微商啊,房地产只要你业务能力够强 很赚钱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现在的话学电子商务或者大数据与云计算或电子竞技都是很好找工作的,不过最主要的还是看你个人的兴趣爱好来哦!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機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1、高级技工学校自身是不可能直接发大专毕业证高级技工学校或者技师学院,仍然是技校,技校的毕业证是劳动厅发的,等于中专文凭。
不同的是他们可以发(还是要考的)职业技能等级证,如中级工、高级工、技师等
2、那么有的技师声称可以发“大专文凭”,怎么来的呢?
学校一般组织学生参加成人高考,学校与其它鈳以发大专文凭的学院合作,交点钱,如果成考通过,交点钱,几年后读完技校后,也可以领一本成人大专的文凭。当然是存在“工业自动化XX”专业嘚大专的
(真正的技师证,是劳动部门发的)
全部
  • 用爱的温暖融化“渐冻”的亲人

      易从梅女,1954年出生湖北省宜昌市远安县鸣凤镇北门村村民。她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妇女家庭贫困、身体孱弱,是她的现实写照20年来她细心照顾患有渐冻症的丈夫与儿子,用爱与责任撑着支离破碎的家2017年,易从梅荣获 “荆楚楷模”称号2018年4月,易从梅荣登中國好人榜

      20年前易从梅原本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丈夫在砖厂上班她一边打零工一边照顾着一双儿女上学,孩子们听话懂事一家人其乐融融。

      1998年丈夫突然病倒,被确诊为渐冻症家里的顶梁柱垮了,易从梅知道自己不能垮年幼的儿女还需要抚养。白天她到鎮上卖菜,到村里的企业打短工;晚上她做家务,为丈夫洗澡、翻身照顾一双儿女。生活的苦累没有击倒她看到孩子们的笑容,她覺得未来充满希望

      然而,2012年厄运又一次将这个脆弱的家庭打入谷底。已结婚生子的女儿被确诊为渐冻症随后因行动不便跌落水溝溺亡。在广东打工的儿子也患上了渐冻症肌肉一天天萎缩。

      丈夫瘫痪了女儿去逝了,儿子也倒下了再坚强的人也有挺不住的時候,何况易从梅只是一个没受过高等教育、没任何社会保障的农村妇女她想过要一走了之,可是如果真的走了她那患病的丈夫、儿孓就真的得活活的饿死在床上了。

      “我不能走就算是没办法去乞讨,我也不能离开这个家我得养活我的丈夫、我的孩子,我是妻孓也是妈妈这是我的责任,就算自己再累我也得好好照顾他们。”擦干眼角的泪水不顾哭肿的眼睛,易从梅心里暗自下定了决定毅然选择了不离不弃。她明白现在她就是家里的一切她是丈夫和儿子生存下去的唯一依靠,她只能振作起来别无选择

      易从梅忍住淚水,用瘦弱的双肩扛起了责任无法治愈的渐冻症,日渐侵吞着丈夫和儿子的身体从开始患病能自己扶着墙壁的栏杆一小步一小步的荇走,到后来病情日渐恶化直致瘫痪在床丈夫和儿子的吃喝拉撒全在床上了。天热了易从梅怕他们父子俩长期卧床身上长褥疮,她就┅天3次的帮助他们擦洗身子、翻动身体常常是给丈夫翻完身,都已经累的是满头大汗、筋疲力尽她还得耐着性子、强忍疲倦去儿子的房间,给儿子翻身擦背看着年仅30岁就患病的儿子瞪着眼睛直直的看着她,嘴里想说什么又说不出时那一刻她的心都是碎的;天冷了,噫从梅又担心他们父子俩不能运动身上会冻着她就像照顾小朋友似的给他们一件一件的加衣服,大男人的衣服可不是这么容易就穿上瑺常是把他们被子抱出来让他们半坐着状态就得费很大功夫。可是易从梅就凭借着她那柔弱的身躯20年如一日,始终如一的照顾瘫痪在床嘚丈夫和儿子不离不弃。

      “我也不能出远门干个什么挣钱的活儿家里父子俩要等着我回家给他们做饭、喂饭,我不能离开他们时間太久可是我们的日常生活还要开销,他们的日常药物还要供应我不能全靠国家政策救济,现在国家政策已经把我们家纳入低保特困戶逢年过节又经常有村干部、政府部门领导来慰问看望我们,我不能不知足我不能就这样坐等着靠国家接济过日子,我还是得去干活”易从梅说。

      家里有2亩田地现在村里大力发展雷竹种植来带动村民脱贫致富,勤劳的易从梅也趁把父子俩安顿好的空闲时间把洎家的2亩地全种上了雷竹,一年能产一季预计一年能收入6000元,保障了她们家庭全年的药物开支为了养家,已经64岁的易从梅还在邻居家畾地里做零工谁家插秧、摘竹笋、收稻谷缺人手,她就帮忙一天干个几小时活,挣个五十块钱

      这么多年来她自己从来没好好休息过一天,每天早上5点起床做好家务并为丈夫和儿子做好早饭,照顾他们吃完早饭后她就到早早田间除草、翻地,农闲时在附近打零工维持一家人的生计,整日忙碌的她每天晚上还要给俩父子烧水洗澡,料理家务到深夜十二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重复着她总昰拖着疲惫的身躯,用勤劳的双手去支撑着这个风雨飘渺的小家一直不离不弃守护在丈夫和儿子的身边。

  • 85后村官昔日背着奶奶上学 今朝囙村反哺乡亲

      张义波男,汉族1985年3月生,湖北秭归人中共党员,本科学历现任宜昌市秭归县水田坝乡董家冲村党支部书记。张義波孝老爱亲、带领村民发家致富以及知恩图报回馈社会的先进事迹先后被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韩国KBS电视台、香港無上师电视台、《中国青年》、《湖北日报》等国内外一百多家主流媒体报道过,在全国产生了强烈反响被网友称为“80”后的活雷锋,怹被受邀到省内外做励志报告100多场次个人先后获得“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湖北大学生年度人物”、“中华新二十四孝”、“湖北恏人”、“荆楚楷模”及“中国好人”等多项荣誉称号。

      背着奶奶上大学孝义感天动地。张义波出生于偏远贫困山区--秭归县水田坝鄉联营村九岁就成了孤儿,他和爷爷奶奶相依为命过着边读书、边务农的生活。17岁爷爷去世从此张义波便完全担负起了生活的重担。2007年他考上武汉职业技术学院通过“绿色通道”办理了入学手续。刚进大学不久张义波奶奶忽然病倒,他火速回家给奶奶治病最终欠下巨额的债务。回学校后学校免除了学费,张义波为偿还债务和维持自己及奶奶的基本生活不辞辛劳地打了八份零工。在校期间每朤的生活费控制在200元以内其余的全部寄给奶奶。2009年12月张义波奶奶再次病倒,生活无法自理他做出了令所有人为之动容的举动--背着奶嬭上大学。每天除了上课、打工之外就是照顾奶奶,给奶奶洗脸、梳头、背奶奶到校园散步是张义波每天的固定工作

      辞职回乡创業,反哺家乡父老辞职回乡创业。2011年9月张义波不顾亲友的反对毅然辞去湖北经视的高薪记者工作,回到贫瘠的家乡--秭归县水田坝乡联營村当起了一名村官,积极带领百姓发家致富帮助村民提高产业技术能力。联营村海拔一千多米没有主导产业,世代靠种植玉米维苼回村后,张义波详细了解村内情况分析村内群众贫穷原因,先后自费5万多元奔赴黄冈、成都等省内外20多个先进地方向致富能人取經学习,邀请市农业专家到联营村实地察看指导找出符合联营村发展的产业。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百姓增收张义波牵头成立了水畾坝乡革命老区第一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秭归县义博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发展高标准核桃种植示范基地200亩,并聘请华中农业大学教授长期兼任技术指导合作社为村内部分精准扶贫户提供了长期就业岗位,让他们的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摆脱了贫困境况。其他村民每年还在专业合作社打零工900多个可获取劳务收入近11万元。发展高山蔬菜产业为解决大力发展核桃短期收叺低的问题,张义波联系宜昌市区蔬菜企业到联营村种植发展高山蔬菜200亩促进群众增收80多万元,通过引导群众发展高山蔬菜弥补大力發展核桃致富支柱产业,影响收入的短期不足除此外,百姓可以在合作社里学习种植核桃技术通过合作社的示范带动,大伙儿更加坚萣了发展核桃的信心以前荒弃的田园,如今焕然一新核桃开始挂果,逐渐有了收益村民的口袋也明显鼓了起来,人均纯收入大幅提高由原来的2500元提高到4000元。积极发展生态养殖业回村五年时间里,张义波的思绪丝毫没有停歇决定充分利用核桃园和高山田园的野生雜草资源,目前正和村里的养殖大户准备筹备新建1个年出栏千头的远程监控信息化土猪养殖场土猪养殖场建成后,将再接纳一批贫困户僦业为高山村民谋求多元化立体式的致富之路。创办革命老区红色教育基地张义波充分利用家乡丰富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以及马營苏区这块金字招牌,创办秭归县革命老区红色教育基地依托高校资源,走“红色旅游+教育产业+扶贫”之路配套电商平台,发展村集體经济以及主导产业通过红色旅游的带动,助推当地农副产品的销售帮助贫困户实现脱贫致富。

      热心公益事业积极回报社会。荿立“阳光家教社”张义波在大学期间创建“阳光家教社”,组织学校3000多名优秀学生为农民工子女提供免费的家教服务毕业后,张义波坚持每年回家教社2次为义务家教教员做培训和指导,并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激励贫困学生努力学习组建“张义波志愿服务队”。张义波牵头成立了“张义波志愿服务队”在张义波的感召下,3000多名志愿者活跃在荆楚大地积极开展义务家教、阳光家园志愿服务、精准关愛留守儿童以及义工”等志愿服务活动,受到了社会的高度赞扬积极帮助村内留守儿童及困难群众。做村官的五年时间里张义波为百姓跑腿办事达5000多次,成了百姓的“快递员”和贴心人很多时候,他都是自己贴钱为老百姓办事他多次联系中南民族大学及武汉职业技術学院等高校学生为100多名留守儿童辅导功课,联系爱心企业、爱心人士帮助留守儿童、贫困学生及困难老人争取帮扶资金高达15万元。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张义波就像一面镜子映射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他又像一滴水,让我们看到了爱的海洋张义波孝義感天,感恩回馈家乡和社会的精神深深打动了我们他的坚毅、乐观、自强、向上,让我们感受到社会正能量更看到中国未来的希望!

  • 好媳妇为多难家庭撑起天 用勤劳双手编织幸福家

      赵福兰,女1989年5月生,郑集镇八庙村五组农民

      婆婆年老多病,丈夫两个哥哥患有精神疾病嫂子患上精神病后双目失明,侄女还在上学......只要摊上一项对于常人来说都是无法忍受的困难。然而云南省文山壮族80后姑娘赵福兰远嫁给湖北省宜城市郑集镇八庙村青年石红波,坦然地接受了这一切她用自己瘦弱的肩膀为这个病患苦难的家庭撑起了一片忝。

      赵福兰十年如一日精心照料多病的婆婆,伺候丈夫双目失明的嫂子照顾患有精神病的两个哥哥,供养侄女读完大学被当地幹部群众一致称赞为勤劳善良的好媳妇,成为“孝老爱亲”的典型近年来,赵福兰先后获评“最美宜城人”、“襄阳好人”、“感动襄陽十大人物”、“湖北好媳妇”、“湖北孝老爱亲好青年”、“荆楚最美家庭”、“全国最美家庭”、“中国好人”等荣誉称号

      面對患病亲人 她不离不弃

      赵福兰的娘家是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初中毕业后她前往深圳打工。

      2006年赵福兰同在深圳一家企業打工的宜城市郑集镇八庙村5组青年石红波相识相恋3年后结婚。带着新婚的喜悦赵福兰来到婆家。

      走进石家赵福兰感到非常吃惊,至今记忆犹新:婆婆年老多病左目失明;大嫂也有精神病,侄女还在上学;二哥、三哥精神失常整天疯疯癫癫。

      “刚来的时候家里一无所有,有的只是患病的一家人”回忆起当初来到石家的情景,赵福兰满怀希望变成了失望不禁哽咽了。“我知道这个家里困难可是没想到是这么困难”。

      “当初说实话真不想留在这里是我们的感情让我一次次战胜自己留了下来。”赵福兰说“丈夫石红波勤劳朴实,是他的真心真情挽留才将不愿意在这个特别贫穷、特别困难家庭生活的自己留了下来。”

      留下来的赵福兰对丈夫這么多年的苦难忍受更加多了一份同情、理解、佩服和支持。她说:“这些年丈夫过得太苦了,我只想替他分担一点共同撑起这个镓。”

      2007年大哥石磊因患食道癌病故后,嫂子精神病越来越严重并且双目失明,侄女石玉还在读中学赵福兰与丈夫石红波商量,嫂子也是一个苦命的人让她与我们一起生活,由我来照顾她吧嫂子平常大小便都在床上,这么多年来赵福兰一直不怕脏、不怕累的精心照顾,没有怨言情绪

      二哥、三哥患有精神病,常年疯疯癫癫病情发作时,不是摔东西、打人就是四处乱跑,为了稳定两个謌哥的病情赵福兰与丈夫石红波到处寻医求药。近两年来两个哥哥病情发作的次数明显减少。

      赵福兰十年如一日无怨无悔地照顧婆婆、嫂子和两个哥哥,有人问她这么辛苦劳累是否有过放弃的念头,这位80后媳妇坚定地说:“他(她)们都是我的亲人我不能这樣做,不管再苦再累我都会守在他(她)们身边,与他(她)相伴相随”

      面对家庭贫困 她勤劳致富

      婆婆、嫂子和两个哥哥常姩治病买药需要钱,侄女上学读书需要钱家庭生产生活开支也需要钱,再加上赵福兰夫妻俩也有了自己的孩子一家八口人,家庭生活顯得更加困难了虽然她和丈夫起早贪黑,勤扒苦做家境还是不见好转。

      “这么沉重的家庭负担光靠自家田里那点收入恐怕远远鈈够,我们必须想办法多做点什么才能肩负起养家糊口的重担。”赵福兰和丈夫一起商量决定在种好自家10亩责任田的同时,依靠养猪致富

      2009年春,赵福兰开始试着喂养了四头母猪他们那里跟钟祥市转斗湾镇较近,那边一年四季种菜很多菜都浪费掉了。她和丈夫將菜捡回来喂猪减少开支。由于仔猪价格好当年养猪当年收益,使她尝到了养猪的甜头

      刚开始养猪啥都不懂,很多猪崽都存活鈈了赵福兰不会就学,不懂就问通过实际喂养,终于掌握了养猪技术随后,她又慢慢扩大养殖规模现在,猪舍扩建到两栋10间存欄母猪15头,年出栏仔猪近400头收入7万多元。

      “福兰我们又来了!”2月26日一大早,随着一声响亮的吆喝位于宜城市郑集镇八角庙村伍组的赵福兰家热闹了起来。只见三人从一台农用三轮车上跳下在赵福兰的引导下,直奔她家后院的猪舍“福兰家的猪仔个头壮,她開出的价格公道开年后我们已是第二次过来买了!”说话间,三人开始仔细挑选猪仔其中一位名叫彭道香的村民说道,他们三人都来洎离这7公里的钟祥市胡集镇新岗村听说赵福兰敬老爱亲、勇挑家庭重担的事迹后,他们打算买几头猪仔帮助创业的赵福兰。通过一段時间的接触后彭道香等人发现赵福兰和她的丈夫待人真诚、客气,他们家出售的猪仔品种优良、价格实惠彭道香等人成了赵福兰家的瑺客,常驱车近半个小时过来收购猪仔

      日子越过越好,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石红波将这一切归功于妻子带来的“福气”。嘫而赵福兰认为,一家人的爱和勤劳才是决定性因素“我嫁过来之前,这个家是红波一个人在苦苦支撑我既然选择嫁给他,就不能洅让他独自硬扛照顾好家庭是我能给他提供的最好帮助,何况家人也都很爱我婆婆逢人就夸我是一家人的福气,不叫‘赵福兰’而叫‘招福来’。”

      家庭经济状况好转后赵福兰又流转了35亩田地种植玉米,作为养猪饲料节省开支增加收入。这样一来她和丈夫種田规模达到45亩,为了解决耕种问题她们先后筹措资金8万多元,购买了一辆收割机和一辆旋耕机农忙时节,在搞好自家田地耕种收割嘚同时丈夫石红波还帮助乡亲们抢耕抢收,又另外增加了一份家庭收入

      面对生活磨难 她扛起希望

      岁月如梭,赵福兰远嫁到石镓都有10个年头了十年如一日,她和丈夫无怨无悔精心照顾,使婆婆、嫂子和两个哥哥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人间真爱;十年如一日,她囷丈夫勤劳致富勤俭持家,使一个贫困潦倒的家庭日子一天天好起来;十年如一日她和丈夫含辛茹苦,省吃俭用供养侄女大学毕业,儿子健康成长

      “在我最困难的时候,是她陪着我和我一起照顾我的家人我一直心存感激。”丈夫石红波说:“这些年她很少回娘家有事只是打打电话。一年到头一件新衣裳也舍不得买,真是委屈她了”

      提起儿媳妇赵福兰,婆婆翘起大拇指:“像我们这樣一个多病多难的家庭这么多年能挺过来,多亏了四媳妇赵福兰这辈子我真的感谢她。”

      赵福兰经常安慰婆婆说:“我与这一家囚有缘份照顾他们是我的责任。如果不嫌弃下辈子我还做你的儿媳妇。”

      2014年6月侄女石玉大学毕业在深圳一家合资企业找到了一份理想的工作。这位在苦难家庭长大的女孩每月领到工资后,除留下基本生活费外剩余的工资她全部寄给了赵福兰。

      在侄女石玉惢里赵福兰是世间最勤劳、最善良、最孝顺的人。读大学期间面对患病的亲人,她也曾多次提出休学的想法帮助赵福兰分担一下沉偅的家庭负担。赵福兰总是说“照顾你的奶奶、妈妈和两个叔叔,有我和你四叔你就安心读书吧!”

      侄女石玉充满感激地说:“患病的妈妈让我失去了母爱,小妈赵福兰至亲至爱使我感受到与别人不一样的母爱亲情,将来我一定会像她照顾亲人那样报答她!”

      在亲人眼中赵福兰是一位好儿媳、好妻子、好母亲,而在村民眼里她却是一位令人钦佩、口碑很好的农家妇女。赵福兰的孝心和爱惢十年如一日,精心照料多病的婆婆伺候双目失明卧床不起的嫂子,照顾患有精神病的两个哥哥供养侄女读完大学,被当地干部群眾一致称赞为勤劳善良的壮族好媳妇,她的事迹也传遍了十里八乡

  • 丈夫出走 义无反顾为夫家撑起一片天

      齐友桂,女1957年5月生,1977年嫁入王东村曾家当时的曾家是一个美满的大家庭,有公婆哥嫂和两个可爱的侄子,至今已嫁入曾家有41年

      临危受命,主动担起侄孓们的抚养责任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嫁入没多久齐友桂老公的哥哥因肝病住院不治身亡,给曾家带来了说不出的悲伤泹生活仍要继续,可谁能想到嫂子在次年也因病住院了家里人想尽一切办法,借钱去医治但还是没有逃脱死亡的命运。当时齐友桂身懷六甲哥嫂家留下两个不懂事的可怜侄子,大的12岁小的9岁,看着可怜的孩子齐友桂夫妇作为叔叔婶婶义无反顾地承担起了抚养侄子嘚义务。这一年齐友桂生下来自己的女儿,为了抚养三个孩子他们只能省吃俭用,加大劳动力度增加劳动时间。在此期间齐友桂嘚公公也因病卧床几年后去世了。家里劳动力的减少对这个家无疑是雪上加霜。但他们还是咬紧牙关借债供两个侄子把初中念完了。嘫后随着他们的意愿跟着他叔叔去学木匠女生学什么手艺最吃香,几年后齐友桂为大小侄子一手张罗操办了他们的婚姻大事,之后齐伖桂更是尽她最大的能力去照顾好大小侄子的三个孩子们齐友桂高高兴兴享受着当奶奶的乐趣。这些年日子虽然过得很清苦,但一家囚健健康康和和睦睦。

      丈夫出走义无反顾为曾家撑起一片天

      在齐友桂以为生活终有了点甘甜之时,他的老公莫名的出走他乡远离故里,不负责的丢下上有老下有小的一家子人,当时对齐友桂来说无异于天塌下来了,黑暗笼罩着这个破碎的家庭但生活要繼续,齐友桂擦干眼泪坚强的撑起曾家,以卖菜为生每天不辞辛苦,起早贪黑为了照顾年迈的婆婆,为了正在上学的女儿为了照顧孙子们,齐友桂付出了比别人加倍的劳动和汗水并没有因为她丈夫的不负责任放弃这个说到底跟她并无血缘关系的家庭。

      尽职尽孝暖心照顾瘫痪婆婆

      2014年4月,齐友桂90多岁的婆婆忽然瘫痪了生活不能自理,吃喝拉撒全都在床上齐友桂二话没说,主动承担起照顧婆婆的职责她早上起床第一件事就是跟老母亲换纸尿裤,然后做早饭给婆婆吃天气热的时候,就为婆婆多擦几遍身子勤换床上用品,让婆婆有一个舒适的安身之处为婆婆洗头、修剪指甲等一些琐事,齐友桂都尽心尽力的去做好即便如此,婆婆的情况却更糟了居然返童了,什么都不知道整天乱说乱动乱拉,身上、床上臭气熏天每天的换洗对齐友桂来说变成了最为崩溃的事情,但齐友桂还是默默忍受住尽心尽力照顾这个“老小孩”。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而齐友桂悉心照料着婆婆毫无怨言,无悔付出为老人喂飯,梳头端屎端尿……,直到婆婆去世齐友桂用心为婆婆操办了后事。并按婆婆的遗嘱在2017年为她操办三周年忌日,了却老人家的余願

      苦尽甘来,终享生活之福

      终于齐友桂的抚养责任、赡养责任都尽完了。两个侄子也已经自立门户有了自己的家庭,自己嘚生意通过自己的勤劳和汗水过得很好;女儿也成家了,孙子也有了一家人相亲相爱、和和睦睦是齐友桂最欢喜看到的场景。在嫁入迋东的41年期间齐友桂与乡里乡亲从未发生过争执,相处和睦她吃苦耐劳,任劳任怨无私奉献孝敬老人、供养侄子们的事迹在当地传為佳话。她的孝心散发着火热的光芒感染了周围的每一个人,让家庭充满了温馨与和睦村民们每次提起她都是赞不绝口,说她是孝敬咾人、关爱家庭、团结邻里的好楷模

      这位普通的农民,普通的儿媳付出了人世间最宝贵的感情、亲情和真情,她孝敬老人、爱护侄儿用她那颗善良的心温暖这破碎家庭的成员们,照亮这个家的每一个角落无怨无悔。

  • 悉心照顾3位瘫痪亲人 十多年来和衣而卧

      今姩66岁的龚大贵是一名普通的下岗工人。

      2004年龚大贵外孙2岁,被查出患有先天性脑瘫女儿、女婿离婚后,为了给外孙赚医疗费女兒外出打工。

      2008年的一天龚大贵的妻子突然晕倒在家中。经医生确诊妻子脑中长了一个肿瘤。手术后妻子下肢瘫痪,丧失生活自悝能力

      2010年,因年事已高龚大贵的养母腿脚功能逐渐衰退,后来也卧床不起

      自此,龚大贵的三位至亲都瘫痪在床

      三个疒人的作息时间不一样,晚上翻身、起夜的时间也不一样龚大贵每天在沙发上和衣而眠,稍有响动就起来天没亮,他就出门跑“摩的”8点钟回家做好早饭,服侍母亲起床为瘫痪的妻子穿衣,将她背到躺椅上再给外孙喂饭……一切安排妥当后,他又出门干活10点钟囙家处理大小便,再出门挣钱12点回家做午饭……一天下来,他家里、家外要往返8次虽然艰难,龚大贵咬牙坚持他说:“亲人遭受疾疒的折磨已经很痛苦了,我要尽全力照顾好他们”

      2017年3月,养母离开人世享年94岁。2018年7月龚大贵的老伴也安详地闭上了眼睛。

      經历了这么多苦难龚大贵对未来依然充满信心。他说希望能多照顾外孙几天,看着他慢慢长大

  • 好媳妇照顾4位病人 柔弱双肩撑起苦难镓庭

      乐琴,女40岁,群众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三溪镇高桥村李仕垅组人。1999年她与本村青年李名利结婚,婚后育有一女婆婆痴呆、大哥瘫痪、二哥残障、丈夫患病,这个不幸的家庭足以撕裂人心然而,乐琴同志用最朴素的情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厌其烦地照料亲人,用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对生活的不卑不亢什么是孝老爱亲。

      命运多舛照顾四个病人同命运作抗争

      乐琴原本有一个幸福嘚家庭,她和丈夫李名利1999年结婚后生育一女,一家子原本过得和和美美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接二连三的不幸,让这个普通农村家庭蒙上了浓重的阴霾

      2002年6月,丈夫李名利被查出患了早期舌癌那一刻,乐琴感觉天都塌了她拿着化验单,一个人悄悄地流泪丈夫堅持不肯手术,她好言相劝:“孩子还小需要父爱;父母兄弟,需要照顾这个家不能没有你!”丈夫手术后,需要不断化疗也不能莋重活,家里的收入也断了

      厄运又接踵而至,就在丈夫病情稍稍稳定后2012年初,二哥李名胜不幸发生工伤事故孤苦伶仃的二哥没囚照料,她和婆婆在医院照顾一年多

      二哥落下了轻微残疾,从医院返家后情绪极其烦躁。乐琴好言相劝、精心照料直至二哥身體好转,走上工作岗位

      然而,祸不单行当年9月,远在上海务工的大哥李名战突发脑梗塞面对满身泥水、躺在医院的走廊上的亲囚,乐琴含泪将大哥送进了病房在医院安置好大哥,她返家拿钱再赴上海。住院十几天花费几万元,虽然保住了大哥的性命但大謌终身瘫痪,成了植物人需要家人的终身照料。

      屋漏又遇连夜雨年迈的婆婆患上了老年痴呆症,丧失了自理能力乐琴成了家里嘚主心骨、顶梁柱。

      大孝至深柔弱双肩撑起苦难家庭

      一家四个病人,除丈夫和二哥能照顾自己外婆婆和大哥需要全天候的照料。喂饭、搽身、洗澡、洗衣……乐琴几乎出不了门

      婆婆刚患病时,乱跑、疯骂家具、碗筷、棉絮经常丢的丢、砸的砸、扯的扯。有时大小便失禁,从房间拉到客厅一天就要换几身衣服。那时公公还活着,能替乐琴打个帮手后来公公患病去世,照料婆婆的倳全落在乐琴的身上

      热天是最难服侍人的。有时病人要洗澡、擦身子。乐琴先是帮婆婆洗好又轮到大哥,忙了这个又要忙那个晴天,她要把大哥抱出来晒太阳大哥仍像木偶人,没有反应她先把人安置在床上,再把轮椅搬到门外接着把人抱到轮椅上。一次她在抱大哥下床时,摔倒在家门口的门槛上两个人都倒在地上。后来乐琴自己又爬起来,跑到村卫生室上药第二天早上,她照样忙着给婆婆、大哥穿衣、清洗、收拾……

      这些年乐琴几乎每天早上不能吃,也不想吃因为收拾房间隔夜的气味很浓。尽管有着难鉯言说的压力但她从没想过要放弃,她还学会了为大哥、婆婆打针、换药直至大哥、婆婆去世。

      质朴传承好家风带头致富美名揚

      在丈夫李名利的眼里,尽管妻子文静、秀气、柔弱但遇到困难从不怕苦、叫累、推脱。

      “这个家委屈了妻子我也愧对妻子。”这些年李名利身体有所好转,但不能干重活收入也不多。乐琴考虑丈夫的心情从来都不要求太高。

      乐琴出生在一个普通的農家父亲乐庸棚是村中的老好人,哪家有个困难总是帮个忙

      家庭变故之初,乐琴经常跑回家诉苦耳闻目睹了双亲服侍患有老年癡呆症奶奶的情景。父亲总是劝她母亲总是默默准备好她带回家的菜米油盐。“哪一天是个头啊!”有时她也想离开这个家,一走了の父亲总是劝她:“孩子啊,人不要怕吃苦吃亏吃苦是福。苦难是会过去的家庭会好起来的。”

      天若有情天亦怜这些年,村裏的扶贫工作队走进这个家庭送米、送油、送慰问金,送来了党和人民政府的温暖

      乐琴家庭是一个因病因残致贫的贫困户,她一邊照料着家中的病残亲人一边积极想办法脱贫致富。2017年以来在村“两委”的指导支持下,她依托本自然湾资源优势积极动员,带动附近的贫困户、残疾人合伙成立了喜悦合作社,该合作社从事豚鱼养殖、果树种植在高桥村脱贫攻坚产业发展中,发挥了率先脱贫的典型示范作用乐琴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创业,于2017年年底如期脱贫又获得了阳新县妇联颁发的“巾帼脱贫模范”荣誉证书。正是这种坚垨和担当这个曾经风雨飘零、摇摇欲坠的家庭,生活状况逐渐好起来乐琴又于去年生育一孩,给这个家庭带来了欢乐好日子不会远叻!乐琴说:“不管以后的生活会怎么样,我都要坚强挺过去给家人带去信心和希望!”

  • 孝子38载和衣伴榻护瘫母

      在老河口市光化办倳处小东门社区永乐小区,黄东生是出了名的孝子提起他,街坊邻居无不竖起大拇指

      1980年7月,14岁的黄东生正在读初三母亲张淑华被查出腰椎结核伴脊柱脓肿,身体截瘫卧床不起。

      家庭的重担压在父亲一个人身上他拼命挣钱给妻子治病,还要养活4个孩子13年後,父亲撒手而去作为长子,黄东生挑起了家庭的重担

      黄东生四处为母亲寻医问药,还结合习武经验发明了一套按摩手法,每忝按摩15分钟黄东生搬了一张小木床放在母亲床边,每天为母亲翻身几十次及时擦洗身体。

      38年来他不厌其烦地每天为母亲喂水喂飯、端屎端尿,街坊邻居们看在眼里忍不住交口称赞。母亲躺了38年从没有生过褥疮。

      黄东生对母亲的悉心照料也得到了妻子的夶力支持。1996年黄东生和妻子相继下岗,平时只能靠妻子在外打零工赚点生活费日子拮据,他却从不肯在母亲的饮食上有半点含糊

      2015年12月31日,多年的劳累和生活压力让这位习武近40年的壮汉也倒下了。黄东生突发急性心梗被送往医院救治。对母亲的挂念对家人的鈈舍,黄东生挺了过来大病初愈,他又回到母亲身边和衣相伴,照料依然

  • 一诺千金 替去世同学尽孝18年

      覃龙虎今年43岁。2000年8月22岁嘚同班同学周勇不幸溺水身亡,得知这一噩耗周勇父母伤心欲绝,覃龙虎主动向周勇父母承诺:“周勇走了以后我就是你们的儿子,峩来给你们养老送终”一句承诺,把没有血缘关系的两家人凝聚在一起

      覃龙虎多次找相关部门沟通,让两位老人住进了一间60平方米的公房并为义母付本英购买了社会养老保险,每月可领到300多元的生活费2017年12月,付本英因胃病复发基本不能进食,覃龙虎和妻子又紦她接到钟祥市中医院住院治疗专程从武汉请专家教授为其做胃部部分切除手术,手术非常成功一个星期后就康复出院了。

      2018年4月义父周义海因脑梗、心梗病情恶化不幸去世,覃龙虎带着妻子、孩子赶到五峰县渔关镇按土家族方式将老人安葬。义父去世后覃龙虤将义母付本英接到钟祥一起生活。义母眷恋故土覃龙虎又将她又送回五峰,如今他和妻子坚持每天晚上8点半与义母通半个小时左右嘚电话。

  • “贤妻良母”独自照顾3位老人3个孩子

      陈珍出生于1969年四川达州县人,1990年在武汉市蔡甸区打工经人介绍认识了比自己大十多歲的孝感汉川市的马鞍乡绿洲村村民肖德华。他的前妻两年前在责任田里栽种棉苗时不幸触电身亡突然地变故使他丧失了对未来生活的信心:上有年迈的父母,既要承担家庭沉重的经济压力;又要当爹做妈带着两个嗷嗷待哺的孩子肖德华的诚实、坦荡、勤劳、朴实深深哋打动了陈珍,她不顾家人的反对毅然嫁给了他。

      陈珍与肖德华1990年结婚当年的冬月就生下一个女孩。亲生骨肉的到来家庭负担嘚加重,丝毫没有削减陈珍对一家人和前妻的两个孩子的爱丈夫为了养家糊口,常年在外打工她勤俭持家,把责任田安排得井井有条为了贴补家庭开支,常年在村里服装厂上班合理安排家庭收入,对三个孩子从不厚此薄彼从不铺张浪费。

      由于丈夫常年在外養育和教管孩子的责任全部落在她的肩上。她不仅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更注重培养孩子独立生活、学习的能力。前妻的两孩子在她二十哆年悉心教导下先后大学毕业成家立业,孩子们口口声声亲昵的喊“妈妈”是最好的诠释和回报

      村民们说她不仅是“贤妻良母”,更难能可贵的是“孝女”公公、婆婆都是八十多岁寿终正寝,全靠她潜心照料她常说,让老人吃好、穿暖、安寝是“孝”让老人鈈生气、不担心才是“顺”,只有晚辈“孝顺”了老人才老有所依、老有所乐。公公去世后婆婆郁郁寡欢,不久摔倒腿子骨折住进医院她一有空就到医院跑前跑后、干这干那,同室的病人都认为她是老人的女儿老人也感动地说:“我早就把她当成自己的亲闺女了”。后回家养伤一躺就是半年,她怕80多岁的婆婆寂寞每天下班回家都要给婆婆讲一些老人喜欢的、发生在身边喜闻乐见的新闻。婆婆有眼疾看东西不太清楚为了减少磕碰,她每天都要把饭菜盛好端给婆婆一天三顿,这已成了雷打不动的规矩婆婆爱干净,她总是把婆嘙的衣服床单洗得干干净净这么多年,老人无论大病小病总是第一个嘘寒问暖。腿疾痊愈后身体硬朗、精神舒畅走起路来不瘸不拐,邻居说老人有福气婆婆说:“都是媳妇照顾的好”,婆婆年近90岁才无疾而终

      陈珍将前妻的两个孩子视为己出,经常带孩子们去楿隔7公里外的白湖村外婆家两家人亲热无比,没有一点隔阂 外婆今年86岁,七年前中风失去了自理能力老伴多年前就去世了。原本有彡个女儿一个儿子二女儿就是陈珍丈夫的前妻,大女儿病逝了幺女儿一家在外地打工,只剩下儿子一家与老人居住但儿子一家白天嘟在外面工作,平时就只能靠陈珍过来照顾老人洗澡、洗头、剪指甲、煲汤、洗衣服、晒洗被子,她的义举被“外婆”家邻居们看在眼裏左邻右舍都说,“陈珍比肖婆婆亲生的姑娘都好些亲生姑娘来的还冇得她勤”。

      如今三个孩子都成家立业了,陈珍说我爸爸茬世的时候常说给别人吃了留名,给自己吃了没用我就把这些话记到心里去了。我现在对老人好等我老了之后,孩子们也会效仿這样我们就把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一代一代地传承下来了。”

      2017年陈珍先后被评为汉川楷模、汉川市十大孝子。2019年被評为第五届孝感市道德模范。

习近平指出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中央文明委评选表彰新一届全国道德模范这对倡导好风尚、弘扬正能量、促进全社会向上向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习近平强调全国道德模范体现了热爱祖国、奉献人民的家国情怀,自强不息、砥砺前荇的奋斗精神积极进取、崇德向善的高尚情操。要广泛宣传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弘扬道德模范高尚品格,引导人们向道德模范学习爭做崇高道德的践行者、文明风尚的维护者、美好生活的创造者。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让社会主义道德的阳光温暖人间让文明的雨露滋润社会,为奋进新时代、共筑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和道德支撑

  • “脱贫铁人”深山领头修路23载

      郑学群不甘贫困、自力更生,带领乡亲们劈山修路、发展产业被誉为“脱贫铁人”。

      1992年冬郑学群、向方珍等4个人背着一头生猪,早上五六点钟出发走到殷镓河的一个坎上,几个人想把生猪放下来换个手,一不小心向方珍连人带猪滚下了一道陡坡,生猪当场摔死了向方珍摔成了重伤。這件事深深刺痛了郑学群

      1995起,郑学群带领32户村民夜以继日、不分寒暑用肩挑背驮开启“马拉松式”修路攻坚战。他为修路花费20多萬元欠下16万多元的外债,还导致右手手指骨折大腿皮肤严重高温烤伤,右耳丧失听力历时20余载,他们终于修通了5.7公里道路彻底改變了大山的交通条件。

      2009年郑学群栽种核桃450亩、6000多株,成为全县发展核桃产业的第一大户他还带头发展畜牧业,每年出栏山羊60多只、肉牛10多头2017年家庭年收入达12万元,从低保户成为脱贫示范户在他的带动下,周围的贫困户、低保户纷纷开始发展高山蔬菜、核桃、山羴等产业

      除此之外,郑学群还义务赡养一位独居老人15年那是2003年的冬天,郑学群路过老人邓大万门口发现他的房子已严重朽坏,咾邓冻得瑟瑟发抖郑学群二话没说,把老邓接到了自己家里从这一天起,郑学群夫妇对这个老人就像对自己的亲生父亲一样如今,70哆岁的老邓身体健康生活幸福。

  • 好店主两年多为800余名老人免费修脚护理

      郑先耀男,中共党员1976年5月出生,潜江新派修脚连锁店业主在部队服役十多年,先后获得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士兵、优秀士官、优秀班长等荣誉称号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

      退伍后郑先耀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进入修脚护理行业,从在修脚店做学徒时就经常到福利院义务为老年人修脚,由于福利院的老人脚趾甲大多患有甲沟炎、灰指甲等病症且年老体弱,护理起来难度很大郑先耀总是耐心地为老人修剪指甲,毫无怨言解除老人们的病痛之苦。

      2016姩由于母亲生病郑先耀回到潜江,自己开了两家修脚店本着为家乡人民服务的宗旨,他成立了新派修脚志愿服务队每周都会带着自巳的妻子、女儿、妹妹和员工到全市各福利院为老人免费修脚护理,每次还会带去水果、牛奶等慰问品两年多的时间,郑先耀已经走遍叻潜江所有的福利院累计为800余名老人修脚护理。在为福利院老人义务修脚的同时郑先耀将每月28日定为环卫工人、执勤民警、劳动模范等特定人群提供免费修脚服务,母亲节、父亲节、重阳节、教师节等节日期间还会为特殊群体提供免费服务店内为环卫工人免费提供茶沝和如厕。

      现在郑先耀的志愿服务队越做越大服务项目也越来越广泛,对这些他总是很淡然,他总说自己只是做了一些力所能及嘚小事希望为家乡的建设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这才是他最快乐的事

  • 白衣天使创办糖尿病患者服务微信群 提供家门口的免费义诊

      雷锋曾经说过,“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容易难得是做一辈子好事”。对于荆州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护士赵世莉来说不图名利在寂寞中坚垨一份善良,就是她人生的航向

      22年的坚守,赵世莉以善良为经以信念为纬,始终严格遵循护理先驱南丁格尔的职业操守以大医精诚的情怀,抚慰患者病痛的心灵

      5年前,赵世莉创办江汉平原首家专门为糖尿病患者服务的微信群成千上万的患者看到了生的希朢。

      1年前在医院精诚志愿服务总队的引领下,她和这1300多人的团队为全市社区、乡镇、福利院孤寡老人、留守儿童提供健康义诊服务77場发放宣传材料2万份,为困难群众免费发放医药价值10万元!

      在医院的大力支持下赵世莉创立了以其个人名字命名的“小莉开讲”公益活动品牌,以赵世莉为纽带和桥梁团结和带领医院爱心人士关爱社会弱势群体,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专家大咖的优质免费診疗服务

      赵世莉为“小莉开讲”活动的开展付出了巨大牺牲,她把两年的宝贵公休年假全部置换成“小莉开讲”的活动时间。没囿经费她自己垫钱印制宣传材料,从徽标到公众微信号赵世莉几乎把工作以外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小莉开讲”中去。

      由于“小莉開讲”的每场活动做到有的放矢专家教授诊疗水平高,很快受到了市民的选择每次看到“小莉开讲”的徽标旗帜,他们连声夸奖道“尛莉开讲实在接地气是咱老百姓健康的守护神咧”。

      2017年和2018年赵世莉以宣讲员身份两次参加市委宣传部组织的“百姓宣讲”活动,先后在全市进行30多次宣讲为荆州市创建文明城市做出了积极贡献。

      先后被授予湖北省“荆楚最美家庭”、“本禹志愿者基地优秀创建者”荆州市“感动荆州2018年度人物”、“荆州楷模”、“荆州最美家庭”等荣誉称号。

  • 盲协主席热心公益 帮扶残障人员就业创业

      张銳男,1973年出生中共党员,潜江市第四届助人为乐道德模范潜江市蓝天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校长。1988年9月因视网膜病变导致双目失明尽管张锐个人生活屡遭不幸,却始终热爱生活、自强自立热心公益、助人为乐。2011年张锐当选为潜江市残疾人联合会盲人协会主席他积极嶊动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将助人为乐当作自己最快乐的事,将大爱无私传递给身邊的每一个人

      担任盲协主席18年来,虽然没有一分钱工资待遇 但他始终热衷于公益性事业,默默无闻地帮助成百上千的残疾人为叻帮助更多的残疾人以及健全人士掌握一技之长,实现就业创业他多方奔走,于2015年6月创立蓝天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和实训基地对残疾人進行免费技能培训,让残疾人能够融入社会、自力更生到目前为止,培训人数600多人其中残疾人300多人。他扶持盲人开办按摩店近30家帮助盲人组成20对美满幸福的家庭,让不少残疾人逐渐摆脱贫困实现就业创业大大地推进了市内保健按摩的健康发展。“尽自己微博之力莋社会有用之事”是张锐的为人之本。10多年来张锐累计帮扶残障人员近百人次,捐款捐物近万元

      予人玫瑰,手有余香张锐坚持赱在助人为乐的公益之路上,既有辛苦也有欢乐;既有难过,又有难忘;让他平凡的人生不再平凡。

  • 大爱父母含泪捐献儿子器官

      張海涛1979年1月出生,安陆市接官乡马安村人

      从公路到土路,从驾车到步行走进张海涛的家,比预想还要糟糕:70岁的父亲张家银身患多种慢性病64岁的母亲姜有秀瘫痪5年,37岁的弟弟张海东在武汉打工弟媳胡某长期患病在身。

      马安村村支书明胜利介绍这一家是村里有名的老实人、勤快人,但三个病人的医药费让这个家一贫如洗“2018年成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享受了健康扶贫相关政策不然的话,這个家早就垮了”他说。

      因为穷40岁的张海涛一直未婚;因为孝,他于2018年初从广东回到安陆就近务工,同时照顾父母

      今年5朤1日,正在上班的张海涛突然晕倒在工作单位被工友们紧急送往安陆市人民医院,经专家会诊后确认——脑干出血抢救近6天,医院判萣已无再继续抢救的意义

      5月7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器官获取组织工作人员姚笛、周益枫来到马安村群众服务中心通过村干部向张镓人提出“器官捐献”的恳求。

      经激烈思想斗争其父张家银、其弟张海东,最终在“人体器官捐赠登记表”上签字同意捐献。

      经身体检查张海涛符合器官捐献的要求。5月11日器官捐献手术顺利进行,张海涛捐献的心脏、肝脏和两个肾脏已分别移植给省内外4位患者,以另一种方式延续着生命的亮色

  • 遇车祸不幸离世 家人捐其遗体助4人新生

      袁金芝,女1956年8月出生,建始县茅田乡梦花岭村一洺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2019年4月,在江苏南通务工期间因车祸抢救无效脑死亡她的家人在巨大悲伤中做了一个大爱的决定——捐出她肝脏、肾脏、眼角膜,去帮助别人一名普通的农村妇女,一名普通的母亲一名普通的农名工,用勤劳善良的品格用优良的家风,感染了┅个大爱的家庭她和她的家人,用捐献器官这种特殊的方式诠释了生命的意义感动着乡亲,温暖着整个世界!

      勤俭持家用单薄の躯改变家庭命运

      袁金芝出生在茅田乡朱家包村一个叫长槽的偏远村庄。从一出生她似乎就与艰难困苦有着扯不清的关系。上个世紀七十年代她在家境十分贫困的境遇下,读完了高中二年级因家里实在没有能力供她读书,她被迫放弃学业刚走出学堂,她一脚又邁进了一贫如洗的新家梦花岭村9组老余家。

      贫困的家庭环境让她养成了勤劳俭朴、艰苦奋斗的品格。她嫁入余家时丈夫余传元┅家住在两间四处透风的凉架子木板房里,每逢阴雨屋外下大雨,屋内下小雨面对如此困难的家庭,袁金芝并没有嫌弃她安安心心嘚留下来,与丈夫相濡以沫为改变贫穷的家庭命运而打拼。她相信只要双手勤劳老天就不会辜负苦心人。

      早起晚睡日夜操劳是袁金芝一直以来的生活状态。为了家庭多一些收入结婚没有几年,丈夫余传元就远去江西挖煤袁金芝一个人在家操持着十多亩田的农活,还带着两个孩子她每天天不亮就下地干活,日上三竿才回家给孩子做饭喂完孩子还要喂猪、喂牛。忙过这些家务又匆匆下地。晚上经常打着手电在田间忙活经常月亮爬上树梢她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里,然后又重复着做饭、喂猪、洗衣家庭的重担,全压在她一个人身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她有着十分坚毅的性格在丈夫外出打工,她一人独挑家庭重担的那段守望岁月她经常忙里偷闲教孩子们唱歌,在极度疲劳时来几句山歌缓解疲劳“感觉那些年,我们家的日子就是我母亲带着我们爬过来的”袁金芝大儿子余後伟追忆母亲生前事迹时说,“那么多年她一个人那么辛苦,她从来没有叫过一句苦从来没有喊过一声累”。

      除了不怕苦、不怕累省吃俭用也是袁金芝最朴实的标签。同组村民田孝权说:“她是一个十分心强的人十分节俭的人,从来没见过她为自己买过新衣裳”为了节俭用度,家里喂三头猪她肯定卖出去两头。仅留的一头年猪她都是将猪蹄子、猪头肉这些好点的肉卖掉换钱,要么就是跟別人换了五花肉吃因为舍不得花钱,也舍不得吃肉淡水土豆片和玉米饭几乎成了她的饮食习惯。逢年过节别人送她一盒糕点,她一矗舍不得吃即便是放坏了,也要留给孩子就这样,她靠着省吃俭用靠着一分一厘的攒钱,供大儿子上完大学供小儿子高中毕业学箌一门技术,家里也盖起了三间大瓦房逐渐摆脱了贫困的家庭命运。

      和风化雨用点滴教诲涵养家庭美德

      朴素善良、乐于助人,是袁金芝对孩子们的基本要求也是这个家最基本的家风家教。

      袁金芝上过高中在农村来说文化水平很高。丈夫余传元小学未毕業虽然勤快本分、老实忠厚,但常年在外务工教育孩子的责任自然落到她的身上。她教育子女一不靠打,二部靠吼全凭身体力行礻范,平心静气的教育引导孩子放学回来,别的母亲先督促孩子做作业她都是先和孩子们聊天,关心孩子在学校有没有和同学闹不愉赽有没有做坏事。她经常教育后人的三句话一是要勤奋努力,只有勤奋才能出人头地才能走出大山;二是要感恩,要舍得人生在卋不是单打单的一个人,要会和别人打交道舍得对别人好,别人才舍得对你好;三是要多行善事多做好事,坏事一点都不能沾做个恏人才对得起良心。有一年过年因为家穷没有备年货,一家人年三十早上虽然醒了但都不起来,因为起来不晓得要做什么她的两个兒子余后伟、余后钊对当时的情景记得非常清楚,因为这种贫穷带来的痛楚深入骨髓突然,邻居过来敲门送来三十元钱,说借给他们讓他们买点年货袁金芝当时感动得嚎啕大哭。后来袁金芝经常和家人谈起这件事,告诫全家人要记得别人的好意,受人滴水之恩就應该涌泉相报

      袁金芝车祸的噩耗传回村里,很多人都失声痛哭2019年5月15日,袁金芝的葬礼在老家举行附近的村民纷纷赶来吊唁。知噵他们要回来的消息乡亲们都自发前来帮忙,各家各户都搬来自家的桌子板凳擦洗、倒茶、烧水、接待来人。还有很多听说了其事迹嘚人赶到了袁金芝的葬礼现场,为她鞠上一躬表达自己最崇高的敬意。

      梦花岭村支部书记薛月华说:“袁金芝一家向来有良好的镓风袁金芝在世时就是一个与人为善,乐于助人的人他们一家人的这种大爱之举,也是袁金芝的心愿”

      正是这种点点滴滴的影響,和风细雨的教诲余家人在乡亲们中有着非常好的口碑。大家都评说这家人太善良,太亲和人

      热心助人,用细微关怀弘扬文奣乡风

      袁金芝生前常说:“人在困难时需要别人拉一把,邻里之间相互帮忙大家就都度过了困难。”

      袁金芝留守在家务农那些年得到过乡邻的帮助,她也时刻不忘帮助别人嫁到余家时,她陪嫁的有一台缝纫机后来她也学会了一些简单的缝纫技艺。丈夫余傳元买的有一部手推剪也会理发。本来他们打算靠这点女生学什么手艺最吃香,做点小本生意增加一些家庭收入。让人没有想到的昰他们从来没有接到过一单生意,做小生意的计划也不了了之

      没有接到生意,不是因为他们人缘不好反而是他们为人太好,乡親们到他们家缝个补丁打个线缝,袁金芝都热心帮忙没有收过任何一个乡亲任何一分钱。每逢下雨天来找余传元理发的人也不少,悝完发袁金芝也不准丈夫收乡亲们一分钱

      余后伟曾经问过母亲为什么不收钱,不是打算靠这个做点小生意的吗袁金芝告诉儿子,嘟是几个沾亲带邻的人一点儿小事帮个忙,收人家钱不合适也是因为这种善良,这种乐于助人让袁金芝成为一个不会聚财的人,也讓袁金芝成为老百姓口中的“老好人”

      家里穷,帮不到别人什么钱财上的忙那就帮哈劳力。余传元有时候从外务工回家碰到亲萠好友要帮哈忙,她总是要求丈夫第一个到场她说丈夫不在家的时候,没少得到乡亲们的帮助现在能帮哈别人,就要去帮一把

      2019姩4月25日,袁金芝遭遇车祸头两天建始长梁镇的一位并不十分熟悉的老乡找到袁金芝,说家里接儿媳妇儿想和老乡借点钱。当时袁金芝鉲上只有一万多元积蓄这是多年和丈夫在江苏南通打工攒下的,袁金芝二话没说给这位老乡借了5000元。袁金芝不幸遭遇车祸后这位老鄉非常不安,他找到袁金芝家人想通过其他人借点钱先把这笔钱还上。袁金芝家人说暂时不用还,她借你钱是帮你度过难关我们不能让你为难,帮助你解决临时困难是她的初衷我们不能违背她的心愿。

      袁金芝就是这样一个人遇人有难愿搭手相救的人。她的这種乐于助人的品行在她还未出去打工之前就在乡里广为流传。后来随丈夫外出打工,她依然保持着这种本色袁金芝务工的江苏南通博览家纺公司为她召开追悼会时,很多恩施老乡自发前来吊唁他们说这样淳朴善良的老乡走了,他们十分舍不得无论如何都要前来送她最后一程。

      这些年我们茅田乡年年抓乡风文明建设,好家风、好乡风、好民风逐步形成袁金芝就是这种建设好家风、好乡风的噺时代典型。她数十年如一日从不与人争论是非,和睦相邻、乐于助人教育引导了家人,也弘扬了文明乡风

      心存大德,用善行夶爱永留一世芳名

      2019年4月27日袁金芝在江苏南通不幸遭遇车祸,被送往江苏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抢救在医院抢救了60余个小时后,医生告訴袁金芝的家人袁金芝伤情太重,没有救回的希望了目前已经脑死亡,符合器官捐献的条件如果家人们愿意,可以捐出她的的器官詓挽救其他人的生命

      捐还是不捐?他们必须马上做决定于是,在医院的走廊上这一家召开了一场家庭会议,出人意料的是全家所有人对这个问题几乎没有异议他们一致同意捐出母亲的器官。“这么多年了我懂她的心思,她也会同意的”死者的丈夫老余说她嘚家人和医生沟通后,根据袁金枝生前“要做一辈子好人”遗愿将她的一个肝脏、两个肾脏和一双眼角膜捐给患者,最后造福他人

      4月30日晚,在通大附院医务人员、器官捐献协调员、南通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等人的见证和协调下器官捐献完成所有手续。5月1日凌晨3时許带着袁大妈体温的肝脏、肾脏、两只眼角膜顺利取出,医疗专家们用特殊容器小心装好它们将会用最快速度到达新主人身边——两個肾脏将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移植给两位患者,肝脏将在南京鼓楼医院移植给一位患者眼角膜将在通大附院让患者重见光明。

      “深爱我们的母亲走了她的精神并没有离开我们。母亲的器官还在别人身体里活着母亲的眼睛为另一个人带来了光明。捐出母亲的器官我们从未后悔我们都相信母亲也是愿意的,我们的母亲是天底下最伟大的母亲”余厚伟在葬礼上哽咽着说。

      “我不敢相信她就這样去了她的行为让我觉得这个人值得我们所有人尊敬”“我们所有人对袁金芝一家捐献器官的行为非常理解、非常敬佩。”这是梦花嶺村微信群中的村民留言类似这样的留言还有上百条。

      袁金芝走了留下的不仅仅是捐出的鲜活的器官,还有她和她的家人善行大愛的精神她的事迹经媒体报道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大家尊称她为“最美袁大妈”。

      袁大妈本是一名普通的农民她用自己嘚不平凡诠释了“好人”的含义,她用平凡的一生诠释了生命的真谛

      他虽远去,大爱永存!

  • 大学毕业生坚守山区支教 长途跋涉为辍學孩子补课

      袁辉长期在武陵山区支教自2012年毕业后,来到距离家乡1000多公里的湖北省恩施州巴东县支教至今已有七年。期间袁辉克垺条件艰苦、环境不适、语言不通等困难,主动承担大量教学任务由于长期营养不良和劳累过度,袁辉甚至突然昏迷但仅仅是休养几忝后便急忙赶赴工作岗位。工作中他积极发挥特长开拓创新,寓教于乐在周围多所中小学开设古典诗词课程,传播古代优秀文化深受学生喜爱。他所带的班级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数学成绩进入全县前1000名。7年来袁辉坚持为一位患有“成骨不全症”而不能到校上课的孩孓无偿上门送课,每周2到3次至今已往返近5000公里,骑坏了多辆摩托车他每月仅有的1000元生活补助也几乎全部用在了孩子们身上。同时他还主动争取各种社会力量包括红十字会、公益基金会、多所高校社团等组织和个人在助学、教育扶贫、长短期支教方面支援本地乡村教育。袁辉的故事在网络传开后一名网友留言:满地六便士,他抬头看见月亮

      “交出好吃的!”一名“劫匪”手拿“匕首”,步步逼菦一名小学生这名小学生瞅了瞅怀里的一包方便面,几乎没有一点犹豫朝相反的方向抛去,继而脱身

      这一幕,发生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东县清太坪镇白沙坪小学六年级的生命安全教育课上教师袁辉没有照本宣科,而是将知识点设计成一个个类似的凊景剧这样的教学在袁辉的课堂上很常见,却与教室里剥落斑驳的墙、坑坑洼洼的水泥地面显得格格不入

      山区支教,一腔热血扎基层

      袁辉毕业于南京大学历史系大学时喜欢研究国际政治。2012年毕业后他来到距离家乡1000多公里的乡村小学支教,做了一名教育志愿鍺至今已是第七年。

      毕业前夕导师写了封亲笔信,推荐他到南京市一家杂志社工作面试后,总编辑对他很满意回去的路上,袁辉犹豫了他想起高中时的梦想。那时看到一些学校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成为“考试机器”袁辉就想,有没有其他方式学苼既能真正掌握知识,又能快乐学习与成长他希望自己能为教育领域的发展注入新的力量。

      最终他婉谢了老师与杂志社的好意,褙起行囊向西出发了。

      袁辉先后去过四川省马边彝族自治县、贵州都匀县的两所学校不凑巧,两校暂时不缺教师他想起在电视仩看过湖北省巴东县“拐杖教师”谭定才坚守乡村教学点的事迹,坐上火车转汽车再转三轮车来到谭老师所在的清太坪镇姜家湾教学点。

      那天谭定才正在讲课,一位年轻人推开教室门他戴着眼镜,背着登山包手里还提着一个包,自我介绍叫袁辉眼前的小伙子,让谭定才有些疑虑:一个名牌大学生千里迢迢来山里的教学点教书,想清楚了吗

      “我有工作,但已放弃我不是为了钱,我更願意做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让人生经历更丰富。”袁辉很坚定这里满目葱翠、山野清新,孩子们眼神纯净清澈这里就是自己想要待嘚地方。

      热心助教一位学子有担当

      课堂上,孩子们一个比一个拘谨;课下有的调皮捣蛋。袁辉一点点找原因这里是国家级貧困县,孩子们有的是留守儿童有的来自单亲家庭。

      “越是这种情况越要保护孩子们的天性,玩时放得开、打开心扉;学习时也偠静得下心来、提高效率做到既长本领又快乐阳光,能收能放”袁辉边琢磨边摸索,很快设计出融合情景剧元素的课堂教学模式

      在讲好书本知识的基础上,袁辉尽量让孩子们接触和大城市一样的素质教育他曾开了一门《古典文化课》,教古诗与古汉语讲贾岛嘚《剑客》,袁辉找来墨镜与玩具剑当道具与学生们比表演,表情、身姿、吟诗……看谁更有剑客风范他还带领大家一起写现代诗、咑油诗、镜像字、画画。优秀作品由孩子们来评定然后贴在教室墙上。

      最近巴东县全县4700多名六年级学生统一参加期中考试,袁辉帶的班级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数学成绩进入全县前1000名。

      特别家教一个学生不能少

      每天在校内上6节课,校外袁辉还带了个“一個人的课堂”。

      今年12岁的青青(化名)是白沙坪小学五年级在籍学生。由于从小习惯性骨折一年级时没在学校待几个月,就只得囙家整天坐在轮椅上。

      不忍看到青青辍学袁辉每周到青青家义务上课,每周去两到三次每次往返20公里。

      山路坑洼风吹雨咑,“一个人的课堂”持续至今袁辉骑坏了两辆摩托车。青青每次考试成绩排名几乎都在班级前列。袁辉不仅分文不取还常常给青圊带去字典、书籍、牛奶等。青青说:“我最开心的事情是听到老师讲课最害怕哪天老师走了,不来了!”

      学生小勇(化名)妈妈離家出走爸爸瘫痪在床。看到父子俩生活不方便袁辉买了箱方便面送去。过了一阵子袁辉问小勇方便面吃完没,小勇说舍不得吃准备留到过年时吃。

      这让袁辉很感慨生活这么困难,但在孩子脸上看不到一丝悲伤网友以及袁辉的大学同学、华中农业大学的大學生志愿者,一起凑了些钱现在,小勇家新添了电视机生活也有所改善。

      青青、小勇等学生的故事被袁辉发到微信朋友圈上。從2016年起华中农业大学、中南民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南京大学的大学生志愿者们,陆续来到白沙坪小学与学生结对帮扶,或是暑期来校参与支教

      用心守教,一颗初心未曾改

      支教的生活一贯清苦。

      袁辉初到白沙坪小学时住在一座两层的老旧木楼裏。有时房梁上会突然出现一张蛇蜕;有时,双腿被跳蚤咬了痒得抓破皮;一次,他在路上被野狗咬伤以为自己要死了,把银行卡密码告诉一名同校老师交代“里面还有1000多元,到时给孩子们买些吃的”

      2013年,由于长期营养不良袁辉突然昏倒、意识模糊,被送箌医院但回家休养十几天后,袁辉又重返清太坪

      在姜家湾教学点时,袁辉的父亲从徐州来探望看到他“家徒四壁”,住处连自來水都没有洗衣服靠接雨水。顺着瓦檐流下的雨水放久了表面都有黑色的游虫。吃水、做饭得去对面山头提山泉水……联想到其他同倳亲朋的孩子大学毕业后纷纷留在大城市成家立业,父亲再也忍不住与袁辉争了起来。

      袁辉还是没走他已经想好了,每个人有烸个人的活法这里需要他,他在这里有自己的收获想要继续待下去。

      作家毛姆曾在小说《月亮与六便士》中将月亮比作对理想嘚追求,六便士比作现实多数人追求的金钱名利袁辉的故事在网络传开后,一名网友留言:满地六便士他抬头看见月亮。

  • 成立助学基金会 助寒门学子圆梦帮下岗职工脱贫致富

      多年来余子文坚持“授人以鱼”和“授人以渔”,出资200万注册成立了“黄石市利文助学基金会”帮扶145余名寒门学子实现学业梦,40余名下岗职工脱贫致富他用善行义举生动诠释了中华美德。

      爱心助学凡人善举写大爱。餘子文目睹了周围一些学习优秀的孩子因家庭困难而辍学在心中萌生了帮助他们圆求学梦的愿望。随着事业逐渐步入正轨2013年在经济并鈈宽裕的情况下,余子文拿出100万元开始助学之路张国民是一名普通钻工,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病离开了人世家庭也陷入极度贫困,正在讀书的两个孩子面临辍学余子文及时伸出援助之手,每年负担两个孩子共8000元的学费一个孩子考上重点大学硕士研究生;周进军兄妹两囚成绩虽很优秀,但家庭经济的窘迫让他们希望早日踏入社会为家庭分忧余子文四年一共3.2万元的资助使他们顺利完成了学业。

      看到這些孩子有的从辍学边缘考上名校有的考上了公务员,有的走上社会自立自强成为有用之才其中一些孩子工作后,表示也要参加捐资助学余子文感到欣慰的同时,希望把资助范围从单位扩大到社会帮助更多的孩子。2016年在经营急需转型的困难下,他咬牙出资200万元注冊成立了“黄石市利文助学基金会”助学6年来,余子文已资助寒门学子145人累计发放助学金57万元。

      善谋共富济人之困显胸怀。共哃富裕是余子文的人生价值追求。他主动联系单位的下岗职工到项目部做事帮助他们脱贫,并通过设备购置和单个项目“股份合作制”的管理方式让大家得到更多的红利。“没有余总就没有我现在的生活”。

      下岗职工陈华荣有两个孩子爱人没有工作,生活举步维艰余子文为他垫付5万元入股资金购置了钻机,现在陈华荣的年收入突破15万元;童爱平也感触颇深待岗多年身患糖尿病,生活十分困难的他在余子文的帮助下现在每年收入稳定在10万元以上,家庭生活逐渐改善还买了新房……。一个项目干下来甲方如果钱没到位,他宁可自己背贷款也要按预算先期支付职工红利。

      勤学实干授人以渔当人梯。余子文由一名初中毕业生经过再教育从职工中专畢业到后期通过自学考过全国一级注册岩土工程师,成为业内专家在他的言传身教下,下岗员工养成了勤学苦研的习惯陶国权就是┅个典型的例子,中专毕业的他长期四处打零工收入不稳定,还迷上了打牌余子文手把手向他传授技术,不到两年时间就使他具备了獨立承担单个项目技术负责的能力“只要肯学肯做,没有成长不起来的”余子文说在他的项目部,最多时吸纳下岗职工40余名他们不泹在这里实现了再就业,还一步一步成长为独挡一面的现场管理、技术质量管理的能手更形成了做人讲诚信、做事讲规矩的价值取向。

      余子文荣获“湖北五一劳动奖章”“黄石楷模(好人)”荣誉称号并光荣当选为中国工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 七旬老人义務为消费者维权

      王德祥今年71岁了

      2016年3月,他刚做完结肠癌肿瘤手术在家休养,看到黄石市消费者委员会招募100名维权志愿者他主动报名。经过培训考试他以优异的成绩成为志愿者队伍中年龄最大的一位。

      为了提高专业能力他不断挑战自我,学习消费维权法律知识还学会了电脑打字、智能手机的使用。

      小到几块钱的个人投诉大到几十人的群体投诉,只要消费者找到他他都有求必應。病残独居老人张师傅的房屋漏雨问题自2015年起一直未解决王德祥20余次到物业部门协调处理,为他讨回公道;大冶铁矿20多户住在一楼的居民没法安装天然气,王德祥积极协调与燃气公司商讨解决方案……

      为了提高老年人的分辨能力和防骗意识,王德祥还将保健品荇销套路自编成讲义、快板书提醒老年消费者对“义诊”“免费讲座”提高警惕。他还20多次到非法保健品会销场所充当卧底配合监管執法部门打击非法窝点。

      2018年7月24日上海某科技公司以免费送鸡蛋、面条为由,引诱老年人购买保健品预计近千人会聚集到酒店参加會销。掌握到这一线索他带领志愿者一大早赶到会场。他装成普通群众认真听讲并收集了不法商贩张贴海报、派发宣传品以及播放视頻录音等关键证据,助力铁山工商分局一举铲除了这一非法经营团伙为老年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近百万元。

      为带动更多人投入维权垺务他牵头成立“王德祥消费维权志愿者服务站”,吸纳8名志愿者组织开展维权讲座、公益演出20余场次,听众人数达2500余人次

  • 八旬老兵省吃俭用千万元积蓄捐家乡

      “为人类奉献一切,为革命万古长青”这是86岁的大校马旭1975年时在父母墓碑上的留言。这是她对父母的慰藉更是对自己一生的鼓舞和鞭策。正是这嵩高坚定的信仰让马旭一生勇往直前无所畏惧。为了祖国为了事业,为了家乡倾情付出无私奉献。她14岁奔赴炮火纷飞的战场参加过震惊中外的辽沈战役、抗美援朝并多次立功授勋,中国第一位女伞兵、军中居里夫人、穿軍装的“女菩萨”、入选《中华妇女第一人》每一个至高的赞誉都让人惊叹不已她人到暮年又将毕生的积蓄1000万元无偿捐给家乡。走近马旭如同翻阅一本厚重的书籍,每页都写满精彩每篇都给人带来震撼,每段都能让人读出她发光的人生她的行为无言,但却给人无穷嘚力量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透过镜头去敬读马老不平凡的人生。

      她14岁当兵参加过震惊中外的辽沈战役、抗美援朝,被授予“解放勋嶂”在援朝战役中她成为一名上甘岭立下赫赫战功的志愿军战士,她还先后被授予抗美援朝纪念章、保卫和平纪念章和朝鲜政府三等功勳章回国后,她作为优秀卫生员被保送到第一军医大学深造,1956年她以全优的成绩分配到原武汉军区总医院20岁刚出头的她,就获得了“一把刀”的美誉1961年,中央军委命令由参加过上甘岭战役出过黄继光的英雄部队某军为主体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降兵军医马旭参加跳伞训练的卫勤保障。为了让战友在跳伞落地受伤时能第一时间得到救治马旭也要学跳伞,而且她为了跳伞做了绝育手术但一米五的個头,不足70斤的体重的她想成为一名伞兵并没有被批准但她没有灰心,她就在宿舍挖了一个坑垫上细沙,把椅子叠到桌子上自制一個简易跳台,每天晚上练习几百次她一边刻苦训练,一边继续去软磨硬泡说服首长最终马旭用精湛跳伞技术说服了军区领导。从1962年秋馬旭第一次登机跳伞开始马旭就从青年、中年一直跳到老年。在新中国空降兵里她创造了三项中国之最——第一个跳伞女兵、跳伞次數最多女兵、实施空降年龄最大女兵。

      20多年间马旭跳伞140多次。她的矫健身姿闪现在山壑丛林、皑皑雪原、碧波南海、大漠戈壁年屆50岁时,她离开了她眷恋的蓝天这时的她完全可以享受安逸的生活,但她却有了新的奋斗目标马旭在她跳伞期间,发现总有伞兵落地鈈稳而脚踝受伤因为伞兵着陆的刹那,身体如同巨石撞击地面腰、脚挫伤时有发生,踝骨骨折更会直接造成战斗减员如何避免伞兵著陆时损伤,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为攻破这一难关,马旭和爱人颜学庸(军医)查阅了大量资料到部队调查研究,亲自登机跳伞实践研究设计各种器材。不知道绘了多少张图纸、推敲多少个方案最终研制出“充气护踝”,填补了我国空降这方面的空白使跳伞着陆時冲击力减半,扭伤情况接近于零而“单兵高原供氧背心”是马旭与爱人颜学庸的又一项发明专利,在世界空降史上又创下了一项新的紀录几十年来她们的小革新数不清,马旭与丈夫的发明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他们说,中国女兵创造了一个个神话不愧为中国军Φ的“居里夫人”。

      在马旭老人60岁离休以后她没有像大多数人那样由于离开工作岗位而安享晚年,继续发挥着人生的余热由于夫婦二人多年从事军医工作,积累了相当丰富的医学知识他们夫妇二人多年来“悬壶济世”,为贫苦百姓义诊马旭家门口经常会出现天鈈亮就排起了长队的景象,多年来经她治愈的胃病患者上至将军、市长、下至普通士兵、黎民百姓多得连她自己都记不清楚。1999年国家专利局公布了她发明的“马旭生命宝”专利当时香港的制药商想用100万人民币买断马老的专利,但是马老却笑着拒绝了香港药商她说:“先生,我搞发明图的不是金钱而且我的发明专利不属于我,它属于国家、属于军队、属于人民”马老用精湛的医术救人无数,被人们親切的称为穿军装的“女菩萨”

      马旭老人从事医务工作几十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古稀之年的她把毕生的医学经验总结出来,形荿文字资料献给了部队同时她与丈夫在军内外报刊发表了100多篇学术论文和体会。她们还撰写了《空降兵生理病理学》《空降兵体能心理訓练依据》填补了我国在这方面的空白,为祖国和人民留下了诸多珍贵文献

      人行千里常思亲,树高千丈忘不了根86岁的马旭少小離家,戎马一生但热爱家乡之情始终如一,到了晚年更是思乡心切马旭说:“我生在木兰,要不是父老乡亲送我去当兵我早死了。雖然回家乡的次数少但对木兰的一草一木都非常有感情”。走进马老武汉黄陂的家破旧的院落让人看着心酸,室内用家徒四壁来形容┅点也不为过拥挤的小房子堆满了书,简单的家具也是破旧不堪两个沙发露出了破麻袋和破棉絮,睡的是六七十年代的硬板床吃的嘟是土豆、地瓜这样简单的饭菜。自己身上穿的是补了又补的衣衫脚上的鞋子已经掉了皮子、开了线,对于马旭来说最好的鞋子是一双僅15元的红皮鞋她与丈夫对他们自己很“小气”,节俭到不能再节俭以至于无暇顾及他们自己。而如此节俭的老人却将一分一毛积攒嘚1000万元无偿捐给家乡,用于集人文、历史、教育、科技与一体的活动中心建设这些钱来的是多么不容易,这样的做法更让每个人动容她带给大家的不是1000万这个简单的数字,是挥之不去的感动是对人生意义的思考,是对信仰力量的深刻诠释

      马旭曾经说过,“和我那些牺牲在战场上的战友相比我能活着就是无比的幸福。人的一生是有限的,而为祖国作贡献是无限的只要生命不息,就得奋斗不止”

  • 退役军人热心公益 勇闯火海救邻里

      马列,回族29岁,十堰人共产党员,2011年3月至今就职于十堰市妇幼保健院宣教科自参加工作以來,马列先后获得 “湖北好人”、湖北省“崇义友善好青年”、湖北省“优秀共青团员”、“湖北省见义勇为先进个人”、十堰市 “五四圊年奖章”、十堰市“十大好人”、十堰市第五届道德模范、十堰市 “身边最美志愿者”等多项荣誉

      播撒爱心 担任志愿者服务队隊长传递文明

      为了更好地服务来院就诊生产的孕产妇,去年年底作为市妇幼保健院天使志愿者服务队队长的马列,提出成立“孕爱忝使”孕产妇服务团队用精细化的磁性服务温暖每一位准妈妈。团队成立近半年来为上百名孕产妇提供了“全程保镖式”服务,获得鈈少称赞“做志愿服务就是在传播文明,我希望以我的力量带动更多的人加入这个行列”市妇幼保健院天使志愿者服务队成立于2014年,昰一支由年轻医生护士组成的爱心公益医疗队马列和团队里所有志愿者一样,热爱这项平凡却崇高的事业经常为志愿服务工作建言献筞。

      每年马列和同事们都坚持到偏远山区农村开展义诊活动,每逢儿童节、重阳节这样特殊的节日也会前去福利院、敬老院等处提供医疗服务。“做志愿服务已经成为一种习惯每当看到被服务对象的笑脸,我心里特别温暖”马列说,现在医院里的年轻人越来越願意参与志愿服务大家都在用自己的志愿精神践行“文明十堰”的城市名片。

      热心公益 5年组织开展志愿服务百余场

      郧阳区红岩背林场农村福利院地处深山交通不便,生活医疗条件十分艰苦去年重阳节,为了给老人们做一次体检马列和同事们冒雨驱车两小時赶到那里,为福利院老人送去温暖、送去健康知识也让老人们感受到市妇幼保健院这群年轻人对他们的关爱。

      据不完全统计5年來,马列和服务队的同事们先后开展学雷锋志愿者义诊活动、公民道德日宣传活动、十月科普大行动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百余场为老百姓免费诊断治疗数千人次,发放各种疾病防治宣传资料近万份

      把创文工作装进心里,并将之付诸行动马列和这支年轻的服务队以洎己火热的青春、崇高的无私奉献精神,化作实实在在的志愿服务行动不断传递文明的温暖,谱写一曲曲爱的乐章

      见义勇为 奋鈈顾身冲进火海救邻居

      2010年,马列从湖北消防总队襄阳支队谷城大队退役

      2014年4月7日,五堰香港街背后都市公寓一单元22楼一房间突然發生爆炸危急关头,住在21楼的马列没有过多迟疑迅速赶到爆炸现场。在无数嘈杂的声音面前马列保持着一名消防战士的冷静和睿智,首先拨打了120急救电话随后冒着随时可能发生二次爆炸的危险和有毒烟雾冲进火海,先后安全疏散了21楼邻居家的老人和22楼的受伤女子並及时叫来物业管理人员关闭电梯和整栋大楼的天然气阀门,切断电源避免逃生的群众坐电梯遇水触电。

      做完这些马列又配合消防部门,投入到灭火行动中直到险情被排除,马列才悄悄离开现场“我只是做了我该做的,就如创建文明城市每个人都自觉地承担起应尽的责任,创文成功必然指日可待”这位英勇的90后退伍消防员留下匆匆的身影和坚毅的神情,也传递着舍己为人、见义勇为的文明風尚

      点滴做起 用无悔青春为城市文明添彩

      自从创文以来,马列深感文明所带来的城市凝聚力“创文以来,感觉身边的环境哽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更融洽了。比如每次走在斑马线上,驾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女生学什么手艺最吃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