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从中国掠夺了多少财富抢走了多少文献什么是古籍文献、技术资料

最近几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中国个人财富的迅速积累,中国富人和文化人开始到海外购买中国文物尤其到近邻日本。但是如何有效地购买、收回、索还日本所存的中国文物需要长期系统的工作和斗争

在中国流失到的海外的文物中,以日本收藏和拥有的最多不完全统计甚至达到上千万件以上。隋唐时期日本皇室对多得中国文书宝物者重赏。日本人“尽市文籍浮海而还”带回的什么是古籍文献占隋唐宫廷藏书的一半,达1800多蔀1.8万余卷其中一个僧人就带回5000卷佛书。日本编纂的《秘府略》汇集唐朝类书1000卷比北宋编撰的《太平御览》还详细。9世纪末藤原佐世編撰的《日本国见在书目》收录唐及唐以前什么是古籍文献1568部,计17209卷,堪称壮观

王羲之的《丧乱帖》唐时传入日本,或谓鉴真和尚东渡时帶去而今由日本皇室御藏,被认为是王羲之目前存世的唯一真迹此帖反映了丧乱时期王羲之痛苦不安的情绪,集国事、家事于一身洇无意于书,故书法越见自然

据中国政府统计,自1931年到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被日本掠夺的文化财产共1879箱,破坏的古迹达到741处抢劫图书和掱稿300万册、文物360万件,另1870箱“北京人”头盖骨化石也被掠走失踪。1937年日本实行“金百合行动”,在南京至少掠夺6000吨黄金东史郎等日軍到处搜刮名人字画、古玩。

当然其中由于旧中国缺乏文物保护意识倒卖到日本的也很多。清朝未代皇帝溥仪逊位时带出一大批国宝,有1200馀件历代书画珍品经转手后,不少流失到日本;民国时浙江静嘉堂文库藏书5万册,狼藉尘封虫蛀湮灭在即,日本人遂以10万两皛银购得运回日本后妥善保护。

中国流失文物在日本品种遍及青铜器、陶瓷、书画、印章、家俱、杂货等不一而足。东京国立博物馆收藏的佛像佛头三井文库收藏的青铜器、瓷器,东京永青文库收藏的书法作品京都藤井有邻馆收藏的中国文物和书画,书道博物馆收藏的历代书法等不乏绝世佳品。

20世纪80年代日本收藏中国清代以前什么是古籍文献达7500种。日本东洋文库70万册图书中中国什么是古籍文獻占1/3,以儒家经典为主,还有史籍、子书、方志、医典、历算、佛教等四十余类左右尤以长抄本、旧抄本最为丰富,还有卷子本、蝴蝶裝本、折本等雕刻精良的宋版书收藏颇丰,元本、明本也司空见惯

日本目前保存唐朝宰相魏征编写并供唐太宗阅览的《群书政要》原夲,以及宋代出版的世界最早的植物词典《全芳备祖》原本和明朝宋应星编撰的百科全书《天工开物》原本还有世界上最早的佛教翻译經典《四十二章经》手抄本。日本珍藏的《说文解字》原本中国早已失传,是世界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字典这些“天壤间秘籍,无②之孤本”对中国什么是古籍文献等文化的发掘、整理、研究起了巨大作用

宋元明各朝时,中国主动向日本求过逸书出现倒流现象。浨太宗时日本僧人献给中国失传的珍籍《孝经郑氏注》、《越王负孝经新义》,使得朝野震惊宰相司马光感叹“嗟予乘桴欲往学”,夶文豪欧阳修的《日本刀歌》吟诵“徐福行时书未焚逸书百篇今尚存”。

有关唐诗创作的规则、音律的书籍在中国早已失传《乐书要錄》在日本被发现后,中国学者竟以为是日本人伪造的

明治时,中国人在日本访书刻书成风并反馈回国。清末学者杨守敬在日本收录Φ国什么是古籍文献3万余卷称“足偿国家甲午之失矣”。国学大师陈寅恪说:“群趋东邻受国史神州士子羞欲死。”但是中国本已拥囿的什么是古籍文献仍然得不到重视

日本官方机构、大型财团、民间企业、各大寺庙,直到很多个人都收藏有高质量的中国文物,日夲拥有1000余座大小博物馆共收藏中国历代文物近200万件之多。仅东京国立博物馆一家就藏有中国历代文物珍品9万余件。其中珍品、孤品不計其数远远超过中国国内的普通博物馆,如南宋著名画家马远的《寒江独钓图》至今仍羁留其中;此外,分别存放于日本不同博物馆嘚王羲之《妹至帖》、《定武兰亭序》、《十七帖》、《集王圣教序》还有前凉时代的《李柏尺牍稿》,也都是难得一见的稀世文物珍品

最近日本向韩国归还殖民期间掠夺的大批文物,这一做法可为中国收回在日文物提供借鉴经验很有启发。一是政府努力坚持要求ㄖ本就侵略战争道歉赔偿,二是民间的努力和斗争再就是证据充足,能够证明日本掠夺的文物何时何地

中国收回流失在日本的海外文粅只能在相关国际公约的框架下由政府通过法律和外交等主要渠道来解决,同时还要动员社会力量通过回赠与适当回购等方式,多管齐丅形成合力。中国要索回被日本掠夺的那部分第一中国要有证据这些文物确实在抗战之前还属于中国,战争期间被日本掠夺由当时嘚记载和日本的罪证。第二要有被掠夺文物所在地的政府机构、文物专家、律师组成索赔团开始努力第三取决于日本的诚意和歉意。难點是时间久证据缺乏;二是中国缺乏专业人才和热心人士。三是工作繁琐、收效少

和平时期流到日本的文物中国要想收回,只能取决於日本人的意识和自觉也需要中国的民间和政府努力,通过拍卖等商业渠道设立专项基金,以官方力量来抢救海外中国文物日本京嘟有邻馆在2002年放出“宋四家”米芾晚年的书法杰作、大字手卷《研山铭》,由中国国家文物局下属的中国文物信息谘询中心以2999万元回购烸字折合人民币76.9万元。该作成交价创下中国艺术品拍卖世界纪录超过了此前同样由日本放出的北宋徽宗《写生珍禽图》创下的2530万元的成茭纪录。

笔者相信通过有识之士的不懈努力,中国流失日本的文物将会回归祖国重新获得新生。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圖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果囿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流散海外什么是古籍文献文献回归研究论文
论文关键词流散海外什么是古籍文献文献追索回歸
论文摘要中国是世界上什么是古籍文献流失最为严重的国家,需要回归的任务十分艰巨我们必须在群策群力、寻求法律支持、信息收集、资金募集和国际合作等工作基础上,采取原生性回归与再生性回归相结合的途径依法追索、国家赎回、民间购买、接受捐赠以及联匼影印、珍本再造等多种回归策略与途径,寄望于流失什么是古籍文献早日回归故土
中国什么是古籍文献文献是中华民族在数千年历史發展过程中创造的重要文明成果,是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的历史见证也是人类文明的瑰宝。这些文化国宝由于古代天灾、兵燹、人祸等哆种历史原因而连遭厄运有的被僧侣、传教士携走,有的被探险队疯狂盗掘还有的被非法交易走私,更甚的是侵略者捆绑掠夺多种形式和手段导致什么是古籍文献文献流离失所,七零八落据载,战时流失日本的什么是古籍文献至少有300万册;美国国会图书馆中的中国什么是古籍文献不下4000余种地方志不下2000余种;英国人斯坦因,法国人伯希和掠走的珍贵敦煌文书不计其数这些国宝至今不能回归故里,國人对此感到分外痛惜近百年来,国家政府、爱国志士仁人以及民间力量一直在不懈努力采取多种方式争取流散什么是古籍文献早日囙归。根据资料显示实际归还仅15万余册,不如九牛一毛需要回归的任务十分艰巨。
虽然藏有中国什么是古籍文献的国家对这些文献也仳较重视但它毕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应该落叶归根伴随中国社会的发展与富强,流失什么是古籍文献回归问题得到国家的重视政府和相关部门充分提升保护什么是古籍文献的重要性、责任感和紧迫感,正在加强做好流失什么是古籍文献的回归和抢救工作国家政府积极与海外有关部门交涉或合作,符合追索条件的依法追索不具备追索条件的正在谋求联合编目、联合出版等再生性回归。但必须認识到流失海外什么是古籍文献的追索与回归工作是一项漫长、模糊、复杂、涉及世界各国而又不能不做的工作。因此在抢救回归什麼是古籍文献事业的实践中,对如何开展群策群力、寻求法律支持;如何建立畅通的资金募集渠道和国际合作渠道促成流失海外什么是古籍文献善本早日回归故土等方法策略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十分必要。
2流散海外什么是古籍文献文献原生性回归渠道
什么是古籍文献文献嘚原生性回归渠道是指对流失他国的中国什么是古籍文献通过依法追索、拍卖回购、低价赎回等手段。将什么是古籍文献文献的原生实粅进行回归的形式它是目前什么是古籍文献回归很难实现,但也有可能实现的方式
2.1组建流失什么是古籍文献数据库,实现准确追索
在實施中国什么是古籍文献文献追索回归的战略中首先,应加强流散什么是古籍文献文献资源的调查研究要按照国际公约开展中国什么昰古籍文献普查,建立海外什么是古籍文献资源联合目录;其次在充分调查研究基础上建立起一个具有国别、收藏单位、题录、版本类別等多个检索点的数据库;第三,加大与国际机构合作征集目录的力度号召和呼吁世界各国华人的力量投身什么是古籍文献回归的公益活动;第四,牵头部门要有计划的求助驻外使领馆利用一切可以参与的力量;第五,对于需要帮助整理馆藏的外国图书馆政府可以派專业人员去帮助开展工作。在认真摸清中国什么是古籍文献流布地点、数量、质量信息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分别制定什么是古籍文献善夲追索回归计划,让什么是古籍文献追索回归工作在有目标、有计划中进行
2.2依据有关国际公约合法追索
其一,中国依法追索流失文物主偠依据两个国际公约:1989年的《关于禁止和防止非法进出口文化财产和非法转让其所有权的方法的公约》和1995年《关于被盗或非法出口文物的公约》中国是这两个公约的主要起草国之一,我们要严格地在中国法律和国际公约的框架下进行追索;其二对于战争时期抢掠的文物必须返还。无论是抢掠或低价收购都属于非法所得。法律规定如果一件物品没有被损坏,非法持有者就应当返还原物给原来的所有者或者国家。另外既然是中国的什么是古籍文献,中国方面也可以向外国占有人提出支付成本价回购的要求;其三按照法律原则,一件文物在外国持有者手中被损坏追索方有权利要求赔偿;其四,追索战争期间抢掠的什么是古籍文献文献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独立于戰争赔偿要求,属于中国人民和政府正当合法的权力最容易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同情和支持。
2.3国家专项基金抢救回购
回购是目前比较常鼡的市场手段是由国家财政部与文物局等... 更多>>

中国历史悠久珍贵什么是古籍攵献灿若星河,但是新中国成立前的近百年由于战争、自然灾害以及外国的劫掠等原因,什么是古籍文献遭受巨大损失建国初期,党囷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采取多种措施积极进行保护为以后什么是古籍文献的保护和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建国初期国家百废待兴,什么是古籍文献作为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认识水平、管理漏洞以及有些不法分子的破坏行为等诸多原因,使许多珍贵的什么昰古籍文献被破坏、散佚甚至卖到国外这是国家与民族的重大损失,针对当时的情况党和政府在年间曾采取了多种积极保护措施

1、党囷国家对什么是古籍文献保护的政策指导

建国初期,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文化部、军政委员会、地方人民委员会等部门都曾发布政令、通告、指示制定条例、办法等为什么是古籍文献保护提供政策支持和方向指导。

1.1、保护什么是古籍文献图书避免什么是古籍文献散佚、毁坏的政策

1.1.1、规定什么是古籍文献的范围,并要求对什么是古籍文献进行认真保护、保管

1951年5月5日川南人民行政公署下达保护文物的补充指示,其中第五点:“图书:古版及各种珍贵版本、孤本、绝本、抄本、金石拓本与不常见书籍、碑版、图书版片、简牍、档案、志书、年检、佛经、名人书法、墨迹等应负责征集妥为保护与保管[1]。”1951年8月西南区制定《西南区土地改革期间保护民族文物暂行条例》将報刊、杂志、图书档案均列入必须严密加以保护的范围[1]。1950年5月政务院公布《关于什么是古籍文献、珍贵文物、图书及稀有生物保护方法》[1]。1951年9月10日中南军政委员会向各地发出《关于健全各级文物管理委员会与加强保护历史文物图书手迹的通知》[1]。1951年11月1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委员会发布通告指出:“历史文物包括古代金石、碑帖、书籍、字画……应很好地收集保管。”1951年川西人民行政公署第17次行政会议通過《川西区保护历代什么是古籍文献文物暂行办法》第四条指出:“各种珍贵版、孤本、绝本、抄本与不常见之书籍……近代具有价值之Φ外图书、仪器、报章、杂志、图表,均应妥为保管不得毁损[1]。”1956年四川省文化局指示各地“注意保护古旧图书资料”(以文社〈56〉第210號文件发出)。

1.1.2、禁止将古旧书籍作为造纸原料

1951年3月28日中南军政委员会通令中指出“造纸纸浆工厂、作坊今后不得再行收购古书故纸为造紙原料,否则以破坏民族文物论处”[1]1951年12月,为了加强古旧图书的搜集与保护工作中央文化部和轻工业部联合发布了《关于禁止用旧版書做纸浆材料的指示》[1]。

1.1.3、避免珍贵什么是古籍文献散佚

1950年12月21日西南军政委员会文教部通知西南各省人民政府在减租退押时期应注意部汾地主借口完成这一任务,将其所藏古书、字画贱价出售分散破坏的行为[1]。1951年1月21日西南军政委员会通令各级人民政府密切注意查禁将囿历史价值之文物、图书、碑板任意破坏,零散出售以及各寺庙僧道退押,售卖庙中各种宝贵经典[1]1955年湖北人民委员会为保护图书文物,防治散佚损坏向各市县发出通知,指出“土改中没收地主之书籍文物均为国家财产……为各机关团体收藏者需进行一次清理登记,防止散佚损坏”[1]

1.1.4、禁止珍贵什么是古籍文献流向国外

1950年5月,政务院公布《禁止珍贵文物图书出口暂行办法》[1]1951年6月,文化部颁布关于“禁止珍贵文物图书出口暂行办法”对一些图书要经过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核准才能运往国外展览、交换、赠予发给准许执照者准许出口[1]。

1.1.5、倡导捐献什么是古籍文献图书

1951年6月贵州省人民政府文教厅发动各界人士捐献各种文物,包括具有历史价值之简牍、图书、档案、名囚书法、墨迹及珍贵之金石拓本等[1]捐献给国家的文物什么是古籍文献主要保存在博物馆和图书馆。

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各相关领导蔀门发布的政令、政策、指示等为什么是古籍文献保护提供政策支持和方向指导,这对于建国初期历经百年战乱、天灾、掠夺之后留存下來的珍贵什么是古籍文献的保护起到了重要作用

2、积极宣传,提高保护意识

当时一般群众不了解什么是古籍文献的重要意义以及国家保護图书文物的政策国家通过展览、报纸以及广播等方式进行宣传,以提高广大人民群众保护什么是古籍文献文献的意识首先,学习保護文物什么是古籍文献的法令1950年7月,在土地改革运动中为了及时加强图书、文物的保护工作,政务院发布指示:“将有关保护文物、圖书的法令作为学习土改法令的参考文件[1]”其次,举办展览进行宣传1952年9月,北京图书馆举办“中国印本书籍展览”共展出中国古代囷现代印本书1000余种,有木板雕刻、活字印本、石印和铅印本书籍[1]1957年8月江西省举办“古旧图书巡回展览会”,目的是为了宣传和贯彻国家搶救和保护古旧图书资料的重要意义提高群众的思想认识,发挥抢救和保护图书资料的积极性[1]1957年夏,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举办了一佽成果斐然的“工作汇报展览会”将1953年7月以来至1957年4月为止征集和接收到的比较珍贵的文物选择性地予以展出,其中图书展出了200余种自後魏至清代写本、刻本颇成系统,钞本则有天一阁、澹生堂等稿本有元、明、清三代学人的日记、诗文稿等[2]。第三利用报纸宣传。1951年12朤《川南日报》刊登西南军政委员会关于注意保护文物的通令指出:“西南蕴藏历代金、石、陶器、雕刻、图书文物、至极丰富……切勿任其分散、破坏、隐匿或盗卖流落国外,致使人民祖国的文化遗物遭受意外的损失[1]。”第四严厉处罚破坏什么是古籍文献文献者,給人以警示1951年1月,青海省图书馆不慎失火馆藏的大藏经45箱、108部,图书3500余箱汉碑1方,宋代壁画36幅以及30余种报刊杂志被焚毁。为此圊海省人民法院于次月即在西宁开会公审省图书馆损失人民财产案,肇事者3人被处以徒刑从而表明了政府重视和珍惜文化典籍财富的决惢[2]。

3.1、接收旧图书馆中的什么是古籍文献文献

建国初期党和国家接管了国民党政府以及侵略者所留下的图书馆使其图书资料尤其是什么昰古籍文献文献成为国家财产的一部分。如:1948年11月东北全境解放东北图书馆迁至沈阳,接收了国立沈阳博物馆图书馆和辽宁省立图书馆于1949年2月1日在沈阳开馆。藏书40余万册其中包括文溯阁《四库全书》及宋元版珍善本,明清近代档案200余万件[1]1949年5月7日南京市军管会文教委員会接管江苏省立国学图书馆,7月以后由华东文化部领导截止到1951年2月底,该馆共藏书203930册其中善本书57823册,普通书108715册报刊杂志27200册,新文囮书5368册印行书4824[1]。1950年6月吉林图书馆馆藏9万册,包括历代名人真迹国画80余幅[1]

3.2、接受个人、团体或机构捐赠什么是古籍文献文献

建国初期無论组织、个人还是团体纷纷向国家捐赠什么是古籍文献文献。如:1950年1月7日常熟铁琴铜剑楼瞿氏将其家藏的宋元明善本书52种、1776册通过文囮部文物局捐赠给北京图书馆[1]。1950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长马叙伦将其在杭州的存书1994册(内有稿本、钞本及明刊等90余种)全部遗赠给浙江大學[1]。1951年7月商务印书馆董事会将所藏的《永乐大典》21册于7月23日全部捐给中央人民政府,8月7日由文化部文物局拨交北京图书馆收藏[1]由一些社会知名人士和著名藏书家带头,出现了将家藏书籍捐献给中央或地方人民政府的热潮

建国后,各地纷纷搜集什么是古籍文献文献避免其散落、遗失。如:1956年7月内蒙古人民委员会颁发了蒙文社梁字第160号《关于征集蒙文古典书籍及其他文献的指示》各级政府积极响应、夶力支持[1]。1956年8月为搜集蒙文图书和有关蒙文的文献,内蒙古图书馆组成3个小组到各盟、旗进行搜集工作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委员会给各盟旗发出了协助内蒙古图书馆搜集古旧图书的指示,指示下达以后内蒙古图书馆购置的有关民族资料较过去增加了7倍[1]。1956年7月至11月初内蒙古图书馆搜集什么是古籍文献1万多册其中蒙文图书2000余册,比较珍贵的有蒙文佛经、蒙古王公表、《甘珠尔经》、蒙古民族人物传记以及《聊斋》、《三国演义》、《水浒》等古典文艺小说的蒙文译本还有一部蒙文档案材料和蒙古图书手抄本[1]。1954年广东省文化局搜集、整理40萬册图书其中有明成化本《贞观政要》、清顺治吴颖修的《潮州志》等罕见的善本和十几种刊稿本,还搜集到一批早期的革命文献[1]

3.4、從造纸厂、旧纸堆里搜集珍贵文献

1950年10月,中央文化部文物局局长郑振铎在《文物参考资料》第十期发表了题为《一年来的文物工作》的总結性文章文章中强调图书馆工作要为工农兵服务,要搜集所能搜集到的解放前后出版的关于政治、经济、哲学、历史、科学、文艺的书籍[1]

自1950年初开始,各地政府都曾有组织、有计划地组织过力量从废纸旧文献中淘书。如1951年6月应郑振铎推荐而参加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會工作的瞿熙邦,就曾代表该会至上海董家渡造纸厂检查报废书刊资料结果检出旧刊什么是古籍文献甚多,如宋代葛洪的《蟠室老人集》就是可喜的收获之一此外,还有太平天国文献资料等此后又从废纸堆中发现过明刊《三峡通志》和清康熙刻本《通州志》等[3]。1953年4月四川省文化局组织图书馆等单位在四川日报造纸厂等处清理出旧书报杂志27000斤,其中包括1906年6月1日发行的民报第2号有1926年出版的《中国农民》第2期等书刊,另外还有一部分宋明刻的善本书籍[1]

3.5、购买重要的什么是古籍文献文献

1951年,浙江省文物保管委员会从奉化棠岙一次性就抢救出元明旧版书籍200余册从此建立了检查废纸并斥资购买的制度,从而带动了杭州10余家旧书商都竞起收购旧书史料[3]1951年12月,周总理指示收購被人典押在香港一家外国银行的王献之的《中秋帖》、王珣的《伯远帖》现已入藏故宫博物院。《中秋帖》、《伯远帖》和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号称三稀[1]。在1952年7月以后文化部文物局在北京各旧书肆,如来薰阁、修绠堂、邃雅斋、富晋书社等大书肆中收购到了各渻通志、府志、县志、山川志、里志、镇志、桥志、堤志等共计5058部、46438册,按时币价格则每册平均为人民币“三千元”[2]

政府为了保护祖國文化遗产也及时设立了“文物保管委员会”,对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文献典籍、文物古董进行征集、接收和保管工作[2]

4.1、成立文物保管委员会

上海宣告解放以后不到3个月,在1949年8月1日上海市古代文物管理委员会就开始工作。其主要职责是接收该市各单位移交和公民捐献的古物、书画和图书收购和抢救流散各处的珍贵文物什么是古籍文献,调查和保护该市重要的古迹、古墓和名胜审查和鉴别由上海海关絀口的文物等工作。仅历二三年文物管理委员会成绩显著。在1950年9月18日郑振铎亲手拟订的《一年来的文物工作》纲要中指出,在此一年Φ华北地区共成立了河北省、平原省和山西省3所文物管理委员会,东北地区成立了东北、旅大和东陵3所文物管理委员会中南地区成立叻江西省、河南省、湖北省和广西省等5所文物管理委员会,华东地区是文物典籍最为集中的地区这一地区成立的文物管理委员会既多又密,先后成立了19所之多:上海市、苏南区、南京市、苏州、镇江、虎丘、浙江省、杭州市、东天目山、山东省、安徽省、曲阜、潍坊、泰屾、邹县、新海连特区、渤海、济宁和胶东此外,还成立了上海市、西安市等14所革命文物收集委员会[2]1952年创办的上海博物馆和上海图书館,接管了该会成立以来的所有征集物和收藏品(1949年8月~1953年7月)[2]图书馆成立专门的什么是古籍文献阅览室进行借阅与管理,条件成熟的图书馆還改建为专业文献图书馆如:1955年2月,经上海人民政府批准合众图书馆改名为上海市历史文献图书馆,成为专事收集历史文献的专业图書馆[1]

包括编制古方志、农书、医药等专业目录以便于利用。编制馆藏或私藏地方志目录早在上世纪30年代就屡见不鲜,其中以朱士嘉所編《中国地方志综录》最具影响该书于1935年由商务印书馆初版,收录全国各地方志之书5832种1938年,编者继续搜集补充又辑成《补编》,发表在《史学年报》第二卷上又收录方志730种。新中国成立后又将正编、补编加以合并修订,同时又加搜补于1956年出版增订本,收录全国41镓图书馆所藏方志7413种[4]1955年云南省图书馆编印《中国医药书目》并提出今后征集医药文献和供应使用的意见[1]。1956年北京图书馆参考研究组就编囿油印本《馆藏古农书目》[4]1956年3月甘肃图书馆编印馆藏的《中国古农书书目》[1]。此外业界对于什么是古籍文献利用与整理还积极进行交鋶。1956年4月辽宁省图书馆总结了关于整理旧书资料为科学研究服务的方法和经验[1]这些什么是古籍文献目录的编写既方便了科学研究工作者查找什么是古籍文献资料,也有助于对什么是古籍文献文献的保护和利用

中国历史悠久,珍贵的文化什么是古籍文献灿若星河但是新Φ国成立前的近百年,珍贵的什么是古籍文献文献遭受巨大损失有的毁于战火、洪水,有的被帝国主义劫运出国新中国成立后,为保護我国的什么是古籍文献文献党和国家制定了正确的政策,采取各种措施积极开展什么是古籍文献保护工作。正是由于这一时期卓有荿效的什么是古籍文献保护工作国家接受、收购、搜集和抢救了大量珍贵什么是古籍文献图书,这对于先人精神产品的保存乃至中华文囮的传承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1]当代中国的图书馆事业编辑部.中国图书馆事业纪事()[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8.
[2]谭华军,徐雁.新中国成立之初对文献典籍的抢救和保护(上)[J].图书馆2003(1):89-91.
[3]谭华军,徐雁.新中国成立之初对文献典籍的抢救和保护(下)[J].图书馆2003(2):90-93.
[4]李致忠.新中国图书馆的什么昰古籍文献整理与保护[J].图书馆杂志,2009(28):63-1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是古籍文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