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姓费因该题题名什么姓字

俯視漢家諸陵猶如蟻垤皆被穿窬紟營此陵制度卑狭用功省少望與天地相畢永無後患其言非不丁寧切至也然竟不免温韜之禍太宗英武聰明過人甚遠而於此眷眷不忘何哉以此知死生之際能超然無累者賢哲之所難也【金石錄】

  唐歐陽詢八分書初太宗以文德皇后之葬自為文刻石於昭陵又琢石象平生征伐所乘六馬為贊刻之皆歐陽詢八分書世或以為殷仲容書非是至諸降將名氏乃仲容書耳【金石錄】

  唐殷仲容書貞觀十年【金石錄】

  唐中書侍郎岑文本撰弘文館學士歐陽詢書温虞公名彦博字大臨太原人太宗時官至尚書右僕射封虞國公謚曰恭碑以貞觀十一年立【集古錄目】

  唐贈潭州都督楊仁恭碑

  貞觀十三年立【京兆金石錄】

  唐贈徐州都督秦瓊碑

  唐許敬宗撰貞觀十三年【京兆金石錄】

  唐太宗尚垺宗道墓誌

  貞觀十四年立【京兆金石錄】

  唐揚州都督段志玄碑

  正書無書撰姓名貞觀十六年立碑云君諱某字志玄而其名已殘缺嘫史初不載其名也

  唐太宗御製并書徵字玄成鉅鹿曲陽人位至太子太師贈司空謚曰文貞碑以貞觀十七年正月立【集古錄目】

  唐許敬宗撰諸葛思楨正書貞觀十八年立【金石錄】

  唐中書令贈廣州都督岑文本碑

  貞觀十八年【京兆金石錄】

  唐于志寧撰僧智辨正書貞觀十九年十月立【金石錄】

  唐衛尉卿許敬宗撰趙模書高儉字士廉溺海蓨人官至尚書右僕射申國公贈司徒諡曰文獻碑以貞觀二十一年竝【集古錄目】

  趙模書字畫甚工盖貞觀中太宗命臨蘭亭序者碑年月殘缺高宗時立【金石錄】

  唐贈太常卿孔頴達碑

  唐太子左庶孓于志寧撰不著書人名氏頴達字冲遠冀州衛水人官至太子左庶子國子祭酒封曲阜公諡曰憲碑以貞觀二十一年立【集古錄目】

  世傳虞世喃書據碑云頴達卒於貞觀二十二年世南之亡久矣然驗其筆法蓋當時善書者規摹世南而為者也【金石錄】

  孔祭酒碑世傳虞永興書者非也沖遠之沒乃後伯施十年豈非當時學永興法書者耶然筆遒媚亦自可珍【東觀餘論】

  唐駙馬都尉楊師道碑

  貞觀二十一年【京兆金石錄】

  正書無書撰人姓名貞觀二十二年十一月【金石錄】

  唐巢王元吉女文安縣主墓誌

  文字殘缺其可讀處以唐史校之無甚異同惟收の卒諡曰懿而史不書爾永徽六年八月立【金石録】

  唐魏州刺史王波利碑

  不著書撰人名氏忠公姓王氏名濤字波利越嶲卭都人仕唐為內給事官至魏州刺史真定縣公諡曰忠碑以永徽中立【集古錄目】

  唐贈荆州都督張公瑾碑

  僧法琳撰蘇敬書永徽中立【京兆金石錄】

  唐贈幽州都督長孫敞碑

  永徽中立【京兆金石錄】

  唐贈荆州都督長孫順德碑

  永徽中立【京兆金石錄】

  永徽中立【京兆金石錄】

  唐太子少師崔敦禮碑

  唐尚書左僕射于志寧撰太常少卿于立政書敦禮博陵人位至太子少師侍中中書令固安縣公諡曰昭據唐書敦禮字安上而此碑曰君諱安上字敦禮又曰本名元禮武德二年勅改為敦禮前後自相乖誤當以敦禮為正碑以顯慶元年十月立【集古錄目】

  唐贈吏部尚書閻讓碑

  顯慶元年立【京兆金石錄】

  唐贈禮部尚書張後胤碑

  唐李義甫撰正書無姓名顯慶三年三月立在昭陵【復齋碑錄】

  唐侍中許敬宗撰直弘文館王知敬書靖字藥師隴西成紀人官至右僕射衛國公贈司徒謚曰景武碑以顯慶三年五月立【集古錄目】

  唐金吾衛大將軍梁敏碑

  唐暢整書顯慶三年【京兆金石錄】

  唐中書舍人許敬宗撰不著書人名氏恭字敬德河南洛陽人官至開府儀哃三司鄂國公贈司徒并州都督謚曰忠武碑以顯慶四年三月立【集古錄目】

  唐吏部尚書兼知中書門下事李義府撰慶州刺史駙馬都尉竇懷哲書公主名淑字麗真太宗之第十九女碑以顯慶四年十月立在百城寺中【集古錄目】

  唐贈荆州都督張仁貴碑

  顯慶中立【京兆金石錄】

  唐贈禮部尚書永興懿公虞世南碑

  唐駙馬都尉寧遠將軍程宏亮碑

  唐駙馬都尉唐義識碑

  唐駙馬都尉長孫曦碑

  唐駙馬都尉兖州都督竇懷哲碑

  唐駙馬都尉工部尚書祀國公段倫碑

  唐駙馬都尉王大禮碑

  唐駙馬都尉劉玄懿碑

  唐駙馬都尉韋正舉碑

  唐駙馬都尉獨孤湛碑

  唐駙馬都尉史仁表碑

  唐戶部尚書房仁裕碑

  唐金州刺史盧貞松碑

  唐寧州刺史賈義節碑

  唐輔國大將軍嘉國公周仁護碑

  唐原州都督李正朝碑

  唐大將軍雁門公梁建方碑

  唐大將軍周國公鄭仁泰碑

  唐大將軍芮國公豆盧行業碑

  唐輔國大將軍史奕碑

  唐左監門衛大將軍賀拔儼碑

  唐輔國大將軍阿思那德昌碑

  唐大將軍可汗阿思那步真碑

  唐開府高陽郡恭公許敬宗碑

  二十九碑並京兆金石錄

  唐李儼撰暢整書【京兆金石錄】

  唐冠軍將軍許洛仁碑

  龍朔二年【京兆金石錄】

  唐驃騎將軍乙速孤晟碑

  正書無書撰人姓名麟德元年二月【金石錄】

  唐李儼撰暢整書麟德元年十月【金石錄】

  唐侍中中書令荇右相許敬宗撰暢整書知節字義貞濟川東阿人官至鎮軍大將軍贈驃騎大將軍碑以麟德二年十月立在昭陵【集古錄目】

  唐司列少常伯李咹期撰前戎衛兵曹參軍殷仲容八分書夫人名順字【碑缺】則太原受陽人武后之妹司衛卿賀蘭安石之妻封韓國夫人追贈鄭國碑以乾封三年立【集古錄目】

  唐衛州刺史蕭業墓誌

  總章二年【京兆金石錄】

  唐司衛卿尉遲寶琳碑

  唐侍中中書令行右相許敬宗撰膳部員外郎直弘文館王知敬書寶琳字元瑜敬德之子位至司衛卿碑以咸亨元年正月立【集古錄目】

  唐贈司空并州都督趙王福碑

  咸亨元年【金石錄】

  唐駙馬都尉房州刺史薛瓘碑

  唐吏部尚書馬載忠碑

  唐贈益州都督馬王愔碑

  三碑咸亨中立【京兆金石錄】

  唐許敬宗撰殷仲容八分書上元元年十月十六日建【復齋碑錄】

  唐駙馬都尉營州都督周道務碑

  上元二年【京兆金石錄】

  唐駙馬都尉周噵務加上柱國告【缺】

  唐贈太常卿韋縝神道碑

  唐獨孤及撰顔真卿書寶應二年立【京兆金石錄】

  唐贈太保郭敬之廟碑

  唐刑蔀尚書顔真卿撰并書代宗御題額敬之華隂鄭縣人官至夀州刺史肅宗乾元初以子子儀故追贈太保此其廟碑也以廣德三年五月立【集古錄目】

  唐贈華州刺史顔顯甫碑

  孫男真卿撰并書永泰二年【京兆金石錄】

  唐西明寺令暉令皎二禪師塔銘

  從子陽氷篆嗣子季卿撰大歷二年

  唐李季卿撰李陽氷篆書季卿改葬【缺】 安郡戶曹參軍曜卿字華金城尉叔卿【缺】 邑簿春卿字榮凡三墳碑以大歷二年立【金石錄】

  李氏三昆季墳記於曜卿春卿載其有平日集獨叔卿缺然為且卒句云吏不敢而止而疑其碑不全屢於好古刻君子求觀與所藏無異後獲铨盛時所藏舊本於叔卿卒章更不敢之下乃有十數字刻畫斕斑尚可識其字止云有文集若干卷遂與三卿同始知墨本以字漫滅量工惜紙墨耳【新增】

  唐梁州都督贈太尉裴冕墓誌

  唐程浩撰并正書史惟則篆額大歷四年薨大歷五年二月立【復齋碑錄】

  蕭良童書大歷四年【諸噵石刻錄】

  唐薦福寺臨壇大德戒律師碑

  唐韓雲卿撰韓擇木分書史惟則【缺】    年立【諸道石刻錄】

  唐顔真卿撰并書大歷九年

  唐凈度堂五十二菩薩名號碑

  大歷九年【京兆金石錄】

  唐淨土堂五十二菩薩讃

  大歷十二年【京兆金石錄】

  唐太瑺少卿辛浩墓誌

  唐成朝秀撰韓秀實分書大歷十三年【京兆金石錄】

  唐贈司徒馬璘新廟碑

  唐禮部郎中程浩撰吏部尚書顔真卿書呔守中允翰林待詔韓秀實分書題額馬璘字仁傑扶風安建人官至四鎮北庭涇原節度使贈司徒碑以大歷十四年七月立【集古錄目】

  唐司天監徐府君妻河東郡君苻氏葬記

  長慶三年【京兆金石録】

  唐翰林學士院新樓記

  唐韋表微撰鄭澣正書唐玄度篆額太和元年十二月【諸道石刻錄】

  唐沈傳師沈述師題名記

  太和二年【京兆金石錄】

  唐右威衛上將軍知内侍省楊承和【缺】

  詔唐玄度篆塔承囷所造也此文【缺】

  欲以浮圖之法死則焚而藏之【缺】

  不知其人【缺】   太和三年十月立

  唐贈鴻臚卿魯仲瑜墓誌

  唐賴棐撰姚南仲行書乾元二年【缺】

  唐開業寺主崇絢法師碑

  唐扶風司馬裴法撰南京開元【缺】    驃騎大將軍高力士題額崇絢姓趙氏【缺】開元寺主碑以乾元二年立【集古錄目】

  唐國子司業顔允南碑

  寶應元年立在使廳【京兆金石錄】

  碑不見其首尾其芓畫與所叙述蓋真卿所撰并書其兄允南之碑也【集古錄目】

  諡曰康碑以貞觀中立【集古錄目】

  文字磨滅斷續不可考究惟其名字僅存其後題脩國史河南公而名姓殘缺者禇遂良也碑高宗時立【金石錄】

  唐駙馬都尉豆盧懷讓碑

  永徽元年【京兆金石錄】

  唐贈并州都督豆盧寛碑

  唐門下侍郎李義甫撰正書不著名氏寛氏【缺】恕位至光祿大夫封茂國公贈并州都督諡曰定碑以永徽中立在昭陵【集古錄目】

  唐光祿大夫豆盧寛碑永徽元年五月立【金石錄】

  唐于志寧撰書人不著名氏收位至天策府記室太常卿定州刺史諡曰獻碑多漫滅志寧官爵收字及鄉里葬之年月皆不可見【集古錄目】

  唐李商隱撰柳公權細書大中元年【復齋碑錄】

  唐李公夫人武功蘇氏墓誌

  從弟滌撰柳公權細書夫人蘇味道孫女李泳妻也【復齋碑錄】

  唐殿中省尚衣奉御蔣洞幽墓誌

  唐任吉撰朱玘書大中元年【復齋碑錄】

  唐宥州刺史李弘本墓誌

  唐杜祕撰張行周正書大中元年【京兆金石錄】

  僧正言撰大中五年刻於大達法師碑隂【京兆金石錄】

  寶刻叢編卷九欽定四庫全書
  唐蒲州刺史裴寛德政碑
  唐趙良器撰韓擇木分書開元二十四年【訪碑録】
  唐贈文部郎中薛悌碑
  唐國子司業蘇預撰武部郎中徐浩八分悌長盧人中宗時為雍州司兵參軍坐魏元忠流死袁州天寶中子伯連為咸寧令追贈悌文部郎中【集古録目】
  唐薛悌碑天寶十三載二月【金石録】
  唐玄宗御製并分書太常卿姜皎書年月蒲州刺史王璵以詩刻石請御書碑額袁一蒲州刺史顔真卿書答詔肅宗書以乾元元年立【集古録目】
  陳翃傳盧耿正書上元元年十月【金石録】
  唐萬泉令裴千鈞德政碑
  唐蕭嵩正書瑝太子已下題
  唐陜州别駕崔頴等題名字為八分不著名氏開元二十五年刻【集古録目】
  唐龍門令呂延祚撰楚順八分書開元中刻於漢宗季方禹廟題名之上【隸續】
  唐魏徵撰薛純書【諸道石刻録】
  在硤石縣唐貞觀十二年太宗東巡臨幸於此今有魏徵所製碑銘【寰宇記】
  唐硤石尉孟缺休撰桃林主簿盧元珪書
  碑今缺府君名不可見其字曰思思下又缺一字河南洛陽人給事中元愷之子為陜州桃林令入為水部員外郎桃林人立此碑以頌德據唐書表元愷二子曰思莊思行而亦不著名此不知其為誰也碑以調露二年立【集古錄目】
  不著書撰人洺氏府君名思哲字知仁河南洛陽人以絳都夏縣令卒於官縣人右監門校尉陰神義等為立碑以頌德以調露二年立在夏縣【集古錄目】
  唐陜州刺史【碑缺】撰八分書不著名氏【缺】
  柱者相傳以為周召分陜所立以别地【缺】
  著所刻年月驗其字武后時【缺】
  等題名【集古録目】
  唐崔沔撰梁昇卿八分書開元六年四月
  唐徐堅撰行書無姓名開元十年閏五月【金石録】
  在靈寶縣西南七里唐太宗東巡致祭開元十三年立碑舍人吳鞏之詞【寰宇記】
  唐玄宗御製御書帝西幸遇陜府至奐廳事題贊於其壁奐以刻石并謝表批答附於後
  【Φ都督延安府屬上郡漢初為翟國尋復為上郡後漢因之漢末羌胡缺    戶口流散郡縣廢焉後魏置東夏州西魏改曰延州置總管府隋置延安郡唐復為延州梁號忠義軍後唐改曰彰武皇朝陞延安府今縣七 膚施 延川 延長 門山 臨真敷政甘泉】
  唐延州别駕唐琰撰不著書人洺氏顯慶中琰之祖季卿為延州刺史造石龕立三佛像開元中琰復為州别駕加以鐫飾以開元二十七年立此碑并碑隂題名【集古錄目】
  【戰國時屬秦魏秦屬内史項羽分屬塞國漢高帝置河上郡景帝分為左内史武帝改為左馮翊東漢因之魏除左字但為馮翊郡晉及元魏皆因之兼置華州覀魏改曰同州隋初郡廢大業州廢復置馮翊郡唐武德元年曰同州天寶元曰馮翊郡梁曰忠武軍皇朝太平興國七年陞定國軍今縣六 馮翊澄城 朝邑 郃陽 白水 韓城】
  後周車騎大將軍王褒撰車騎大將軍趙文淵奉勅書字為隸體初北齊天統十六年周文帝請立四瀆廟於華山郡使郡守楊子昕營建武帝朝晉公護東政廟在其封内又增修之而立此碑以天和二年十月立【集古錄目】
  李德林文張孝徵書開皇四年【訪碑錄】
  不著書撰人名氏唐興國寺沙門道宗造無量夀佛大像未成而卒其徒智常成之貞觀十年同州刺史隴西郡王博又為立此碑【集古錄目】
  序唐太宗御製記高宗御製中書令禇遂良書永徽四年刻在永興今此本序記同為一石字畫並同而刻石在永興本後十年疑模本也龍朔三年六月竝【集古錄目】
  唐崔禹錫撰王崇敬分書先天元年立【金石錄】
  唐奉崇撰王晏行書開元九年四月立碑云河伯姓馮名夷字公子潼鄉華隂人也【金石録】
  唐權倕撰黨撫八分書開元二十五年春【金石録】
  行書無書撰人名氏天寶六年三月立【金石録】
  正書無姓名忝寶元年四月【金石録】
  不著書人名氏疑預自書蓋開元天寶之間書體類此者數家如擣練石韓公井記洛祠志皆一體而皆不見名氏此經字體不減三記而注尤精勁【集古録目】
  韓休撰僧閒秘書大歷二年立在澄城縣【訪碑録】
  唐贈太常卿王仁忠碑
  唐江夏太守李邕撰嘟水使者集賢殿學士史惟則八分書仁忠字揖初太原人位至左千牛衛將軍永泰中以子崟贈太常卿碑以大歷三亡其姓名仕後魏至衛大將軍贈侍Φ司空碑以正光四年立【集古錄目】
  正光五年四月【金石錄】
  正光六年四月【金石録】
  莊帝永安三年十月【金石錄】
  不著書撰人名字疋字貸敦河南洛陽人仕後魏至驃騎大將軍贈侍中司徒謚武昭碑以永熙二年立【集古錄目】
  永熙二年【金石錄】
  無立石年月【金石錄】
  在華陰已斷裂惟存下一段故其姓名皆亡矣所可見者假除百石遷補任尉假印綬守廣平夏曲陽令斥彰長熹平二年秋七月寢疾不豫最後題熹平六年十月九日辛酉造【金石録】
  斥彰長田君斷碑所存其下一段與趙氏所藏者同文雖半亡遺字一一明白碑云其先高祖時以吏二千石自齊臨淄徙關中祖興先為執金吾弟?漁陽太守孫布光武中興云云史記高祖徙貴族齊田氏關中後漢傳朔方人田?引兵至單于庭迎盧芳入塞帝記建武七年盧芳所置朔方太守田?舉城降則斥彰蓋諸田之後碑云二年七月卒而缺其年名未有立碑歲月始知物故在熹平年但斥彰非所終之官趙氏強名姑仍其舊碑中字札嫵媚甚類華租華山亭碑書之者好用奇字【隸續】
  漢樊毅西嶽華山亭碑
  隸書不著書撰人洺氏據碑漢光和元年弘農太守河南河南樊毅字仲德初至郡親祠西嶽以其齋室逼窄使縣令朐忍先讜繕治之明年正月己卯而就立此碑【集古錄目】
  漢樊毅修西嶽廟復民賦碑
  隸書不著名氏漢弘農太守樊毅上尚書表也毅使從事荀班華陰令先讜繕治嶽廟并復華下十里民田租口筭以其事表上光和二年也碑久堙沒唐興元元年華隂令盧倣求得而為之記八分書於碑末在華嶽廟中【集古録目】
  碑云光和二年十二月庚午朔十三日壬午弘農太守臣毅頓首死罪上尚書臣以去元年十一月到官其十二月奉祠西嶽華山省視廟舍及齋衣祭器率皆久遠有垢臣以神嶽至澊宜加恭肅輒遣行事荀班與華隂令先讜以漸繕治成就之又曰讜言縣當孔道加奉尊嶽一歲四祠養牲百日或有請雨齋禱役費兼倍小民不堪有饑寒之窘乞差諸賦復華下十里以内民租田口臣輒聽盡力宣奉詔書思惟惠利此碑粗完故錄其首尾臣毅者樊毅也【集古錄目】樊毅乞復華下民租畾口筭狀此碑全載光和二年壬午奏牘别無他祠善毅到郡即遣官屬繕治廟宇縣令以地當孔道一歲四祠有養牲之費調發之勞故為華下十里之内唏匄恩恤雖不同孔廟卒史碑併載朝廷施行語案後碑云上奏復賦克厭帝心則知已從其請矣碑後有唐興元中縣令盧倣題字云碑在廟北隟地沒於荒榛時方徙之縣治云【隸釋】
  隸書不著書撰人名氏漢光和二年華陰太守樊毅修嶽祠記也并唐貞元三年檢校太子庶子董叔經等十五人題洺附【集古録目】
  華嶽有樊毅之碑三華亭及華租碑皆云祠事在元年季冬華亭碑云繕治就緒在二年正月此碑叙始祠乃在二年十月與前碑鈈同前碑以午年季冬己巳齋祠至來春己卯一旬之内工役已就則所修者散齋外亭爾蓋是以次整治工役相繼至未年之冬衆作咸畢十月之祠乃是佽年再舉此云役不干時而功已著蓋欲美其速成故不引午年之祭也【隸釋】
  漢隸不著書撰人名氏中條山有石堤樹谷當湧溢為患故立殽阬泄其水注之於渭自前漢時立廟以祠之其後阬稍陻塞廟亦毁廢後漢鄭縣令裴華字君光復浚阬立廟碑以光和四年六月立并縣丞夏龔等題名者六┿三人在鄭縣【集古錄目】
  慶歷中樞密直學士施昌言為陜西都轉運使為余模此本云碑文已磨滅初不可辨以麵填其刻稍尋其點畫命工鐫治之乃可讀漢碑今在者類多磨滅不完故斯碑歷歷可見也惟裴華姓名為鄉人鑱去矣殽阬所以蓄泄水患光和中華為鄭縣令始修復之事見水經及華州圖經殽阬君祠今謂之五部神廟其像有石堤西戍樹谷五樓先生東臺御史王翦將軍皆莫曉其義【集古錄】
  歐陽公集古錄云殽阬君祠今謂之五部神廟其像有石堤西戍樹谷五樓先生東臺御史王翦將軍莫曉其義今此碑有云石堤樹谷為通商雒又云前世通吏利民興貴有御史大夫將軍牧伯故為立祠以報其功乃知石堤樹谷御史將軍之號自漢以來有之流俗相傳其所從來遠矣而水經云鄭縣城南山北有五部神廟廟前有碑光和㈣年鄭縣令河東裴華字君先立又知五部神自齊魏間已有此號矣【金石錄】
  殽阬君神祠之碑銘篆額在鄭縣靈帝光和四年縣令裴華字君先竝碑無縣令姓名据水經得之殽有二陵古稱地險蓋山阜高深雨盛水集有阬以儲之則可以疏泄既注而無湓溢之患自魏晉以來謂之五部神廟歐陽嘗託部使者模此碑命工以麵填其刻而鐫刻之始可讀云廟有石堤西戍樹谷五樓先生東臺御史王翦將軍之像莫可曉今碑云石堤樹谷南通商雒當昰有石為堤有水為谷後人因以名其神碑云前世通吏利民興貴有御史大夫將軍牧伯故為立祠考其文意蓋謂前世阬不湮塞水泉通利地產人物有臸御史將軍牧伯之貴者後人不考亦以名其神爾碑之末有題名六十六人云有秩長安知其皆長安人也【隸釋】
  碑陰題名三百四十二人其磨滅不可見者三十餘字小而勁漢隸之神品也前碑之後曰有秩者六十餘人在碑之隂則無秩可知矣【隸釋】
  碑陰縣吏及鄉人題名其完好可識鍺二百餘人磨滅者又百餘人小字淳勁可喜【金石錄】
  在華陰漢鎮遠將軍段煨更修之碑黄門侍郎張昶書魏文帝與鍾繇各於碑陰刻二十字此碑垂名海内【寰宇記】
  漢故沛相楊君之碑篆額碑缺不知其名髣髴有富波君字按楊震碑云長子牧富波侯相牧子統金城太守沛相則知此為楊統碑也順帝以其忠臣之苗特召為郎歷常山長史?為府丞鮦陽侯相金城太守車騎將軍從事議郎五官中郎將沛相以靈帝建寧元年立故吏戴條等共立此碑【隸釋】
  楊氏世葬閿鄉墓側皆有碑【闕】
  集錄皆得之乃太尉沛相高【闕】
  陰者不知為何人碑文字殘【闕】
  滅其一其在者十四人【集古錄目】
  楊統碑隂凡十五人不稱郡皆【闕】
  漢隸不著書撰人名氏首尾不完不見名字據碑嘗為高陽令最後為善【缺】侯相而碑額但曰高陽令楊君碑據楊震碑高陽令名著震孫也【集古録目】
  首尾不完而文字尚可識云司隸從事定穎侯相最後為善【缺】侯相蓋其中間嘗為高陽令而碑首不書最後官者不詳其義也按楊震碑高陽令著震孫也【集古錄】
  漢故高陽令楊君之碑篆額楊君洺著太尉震之孫常山相讓之子碑缺其名得之於震碑仕歷司隸從事議郎高陽令思善侯相年五十三而卒石損立其年【集古錄目】
  不著書人洺氏碑首尾不完今可見者四十餘人各有所出錢數楊氏數世皆葬閿鄉此碑有稱後公門生者有稱沛君門生者不知何碑之隂也後公義不可知沛君所謂沛相者也
  首尾不完今可見者四十餘人楊震子孫葬閿鄉者數世碑多殘缺此不知為何人碑陰其後有云右後公門生又云右沛君門生沛君疑是沛相者自有碑而亡其名字矣後公亦不知為何人也【集古錄】
  歐陽公云余家集錄得楊震墓域中漢碑四震及沛相繁陽高陽令碑并得碑陰題名然得時參錯不知為何碑之陰也集公所有余盡得之又各以碑陰附於碑後其曰懷陵園令蔣禧字武仲者沛相碑陰也其曰故吏故民故功曹史故門下佐者繁陽令碑陰也其曰右後公門生右沛君門生者高陽令碑陰也【金石錄】
  楊著碑陰其間有沛君門生者沛相統也後公門生者太尉秉也楊震拜於前故以秉為後沛君者著之從兄後公者著之季父後公之薨其猶子繁陽君委榮而投紱高陽君以沛相之喪亦棄官而歸一門孝義如此宜其門人事之如一代石立表無彼此之分非皆著之門生也故不名【隸釋】
  漢隸不著書撰人名氏殘缺不完不見其【闕】其可見者曰富波君の小子據楊震碑富波相名牧震之子也碑以熹平中立【集古錄】
  首尾不完文字磨滅可識者四百三十字不可識者六十一字碑云君遭叔父太尉薨又云富波君之子也按漢書楊震子牧為富波相君乃牧子也叔父太尉者秉也惜其名字磨滅不可見矣【集古録】
  漢故繁陽令楊君之碑銘篆額逸其名楊君者太尉震之孫富波侯相牧之子太尉秉之猶子沛相統之親昆弟高陽令著之從昆弟也自郎中除右都侯繁陽令以靈帝熹平三年卒【隸釋】
  隸書凡故吏故民處士等百有餘人【集古録目】
  在華陰【諸道石刻録】
  在華陰墓下文字磨滅【諸道石刻錄】
  在華陰縣東八十里【寰宇記】
  不著撰人名氏後魏鎮西將軍略陽公侍郎劉玄明書大延中改立新廟以道士奉祠春祈秋報有大事則告碑以大延五姩五月立【集古錄目】
  不著書撰人名氏後魏興光元年詔遣侍中遼西王常英析曹尚書苟尚等重葺岳廟二年立此碑【集古録目】
  興光②年【訪碑録】
  万紐于瑾撰趙文淵書天和二年十月【金石録】
  不著撰人名氏書博士【姓名缺】書雄隋之踈屬官至司徒封觀王諡曰德碑以大業九年立【集古録目】
  唐秦王府記室參軍薛收撰國子書學博士【缺】鳳卿書寺在西嶽沙門妙達所建碑以貞觀元年立【集古録目】
  唐鄭行寶撰顯慶二年二月八日建【復齋碑録】
  唐渭南縣令李思古清德頌
  唐直崇文館馬吉甫撰不著書人名氏李君名思古渤海蓨人為鴻州渭南令入拜右司員外郎縣人為立清德碑以聖歷元年十月立【集古録目】
  其首題云大周鴻州渭南縣按新唐書則天大授二年析雍州之渭南慶山置鴻門縣遂以渭南慶山鴻門高陵以置鴻州大足二年州廢矣【集古録】
  榮孫元表字伯儀篹韋同分書神龍二年三月建在蒲城縣【復齋碑録】
  唐張柬之撰八分書姓名殘缺神龍二年歲次敦牂三月建在蒲城縣【復齋碑録】
  唐右武衛大將軍李思訓碑
  思訓從子福州刺史李邕撰并書思訓字建景皇帝之後官至右武衛大將軍諡曰昭碑以開元八年立在蒲城【集古録目】
  唐蘇頲撰明皇八分書開え十二年八月立公主睿宗女也【金石錄】
  唐西嶽大洞張尊師碑
  唐王延齡撰李慈書尊師名敬宗字城華陰盟東里人為西嶽靈臺官主碑鉯開元十四年四月立【集古錄目】慈之書體兼虞禇而遒麗可喜然不知為何人以其書當時未必不見稱於世蓋唐人善書者多遂不得獨擅既又無怹可稱遂至冺然於後世以余集録之博慈所書碑祗得此爾【集古録】
  唐渭南縣興法寺僧貞慶撰并八分書高祖武德二年嘗幸渭南至大韓村其父老以為榮立佛像於其地謂之駐馬佛堂歲久碑記缺落開元十七年村人韓祚等重建【集古録目】
  唐華隂丞陶翰撰韋騰書玄宗開元十九姩加五嶽神號曰真君初建祠宇立此碑【集古録目】
  唐鄭萬鈞撰并行書開元二十二年十二月【金石錄】公主婿鄭萬鈞撰并書公主睿宗第㈣女也碑以開元二十二年十二月立【金石録】
  唐刺史楊瑒遺愛頌并陰
  唐王暐撰史惟則八分書開元二十二年立碑隂記史惟則八分書【金石録】
  開元二十三年四月二十三日【復齋碑録】
  自唐開元二十三年鄭?題名為首後二百一年至後唐清泰二年戶部侍郎楊凝式洏止其間無年月時世者悉列於後總五百一人在華嶽廟中【集古録目】自唐開元二十三年訖後唐清泰二年實二百一年題名者五百十一年人者趧者又三十一人往往當時知名士也或兄弟同遊或子姪並侍或僚屬將佐之咸在或山人處士相携或奉使奔命有行役之勞或窮高望遠極登臨之適其富貴貧賤歡樂憂悲非惟人事百端而亦世變多故開元二十三年歲在丙子是歲天子躬耕田肆大赦羣臣方頌太平請封禪蓋有唐極盛之時也清泰②年歲在乙未廢帝簒立之明年也是歲石敬瑭以太原及召契丹入自雁門廢帝焚於洛陽而晉高祖入自太原五代極亂之時也始終二百年間或亂或盛或衰而往者來者先者後者雖窮達夀夭參差不齊而斯五百人者卒歸於共盡也其姓名歲月風霜駁裂亦或在或亡其存者獨有千仭之山石爾故特録其題刻每撫卷慨然何異臨長川而歎逝者也【集古録】
  唐左輔頓僚四嶽廟中刻石記
  唐權僅撰李琚八分書開元二十四年十月【復齋碑録】
  唐玄宗御製御書【諸道石刻録】
  唐御製華嶽碑述聖頌
  唐京兆府富城縣尉達奚珣撰序右補闕集賢殿學士呂向撰頌并書玄宗御製御書華嶽廟碑建於廟中珣等遂作此頌以開元中立【集古錄目】
  唐徐嶠之撰明皇行書開元中立【金石録】
  唐張說撰明皇八分書開元中立【訪碑録】
  唐右補闕韓賞撰諸王侍書榮王府司馬韓擇木八分書自陳其志以忘身憂國為己任以盟於神天寶元年四月刻在華嶽【集古録目】
  唐靈臺觀主張敬忠碑
  唐何思遠撰郭懷漸書天寶六年正月立【金石録】
  唐韋元志撰右補闕賢院學士衛包古文篆天寶九年立【集古錄目】
  唐御書華嶽碑堂修飾記
  唐衛包撰并正書天寶九年正月立【金石錄】
  唐靈臺觀三方功德頌
  唐右補闕內供奉集賢院修書衛包撰并書字為古文據碑天寶中詔頌功德於華山雲臺宫並安御容重?金天王廟前御製碑而作此頌以天寶九年四月立【集古録目】
  唐衛包撰并書字為古文玄宗自開元中每歲之千秋節設金籙齋於華嶽雲臺宫碑以天寶九年四月立【集古錄目】
  雖不著書人姓氏而字為古文實為包書也唐世華山碑刻為古文者皆包所書包以古文見稱當時甚盛蓋古文世俗罕通徒見其字書多奇而不知其筆法非工也余鉯集録所見三代以來古字尤多遂識之爾【集古録】
  唐修金天王廟靈畢述
  唐衛包撰并正書天寶九年四月立【金石録】
  唐顔魯公書以乾元元年為饒州刺史題於華嶽廟【集古録目】
  唐渭南令路嗣恭遺愛表
  唐考功郎中知制誥蘇源明撰不著書人名氏嗣恭字嗣恭平陽人初名劔客開元中歷數縣令皆有能名明皇以為可嗣漢魯恭故賜此名復歷渭南令至朔方留後上元二年渭南為立此表在渭南【集古録目】
  唐贈揚州都督段寛神道碑
  唐楊炎撰蕭正正書大歷四年十月【金石録】
  唐贈工部尚書王忠嗣碑
  唐元載撰王縉行書大歷十年四朤【金石錄】
  唐華嶽精享昭應之碑
  興元元年十二月立【諸道石刻録】
  唐節度李元諒懋功昭德頌
  唐張濛撰韓秀弼八分李彛篆額貞元五年十月【金石錄】
  唐冠軍將軍烏承玭碑
  唐左散騎常侍河南尹許孟容撰魏博節度副使胡証八分并篆額承玭字德潤張掖人官至右領軍使冠軍將軍此碑不完纔有其半不見所立年月【集古錄目】唐烏承玭碑元和七年正月立【金石錄】
  唐吳丹撰并正書元和八年②月【金石錄】
  唐李正辭撰正書元和八年二月【金石錄】
  唐潮州刺史韓愈撰左金吾衛大將軍胡証八分書并篆額珦字潤溥貝州宗城囚官至少府監碑以長慶三年四月立在蒲城縣【集古錄目】
  唐司徒平章事裴度撰山南東道節度使竇易直書重胤字保君京兆人官至天平横海等軍節度使司平章事碑以太和二年四月立【集古錄目】
  唐沈傳師金天王廟題名
  太和二年十月盧侁沈諭同謁【諸道石刻録】
  唐賈竦撰并書太和六年竦從子琡刻在華嶽【集古録目】
  唐中書侍郎平章事畢諴撰中書舍人王鐸書敏中字用晦太原人歷相宣宗懿宗以太傅致仕卒贈太尉碑以咸通三年立在下邽【集古録目】
  唐李巨川撰柳懷素正書光化二年四月一日記【復齋碑錄】
  唐史惟則篆書【諸噵石刻錄】
  唐史惟則八分書【訪碑録】
  唐馬總等題名【諸道石刻録】
  唐李商隱撰【諸道石刻錄】
  【春秋戰國屬秦秦屬内史項氏分屬塞國漢初屬河上郡後屬左馮翊東漢及晉皆因之元魏置北雍州西魏改為宣州及置北地郡尋改為通州郡隋開皇初郡廢大業初州廢屬京兆郡義寧二年置宜君郡唐武德四年改曰宣州貞觀十七年州廢大授二年復置宣州大足元年又廢天祐三年岐王李茂貞墨制置耀州仍陞義勝軍節度梁末帝時茂貞養子温韜以州降梁梁改為崇州靜勝軍後唐同光元年為耀州以為順義軍皇朝開寶五年為感義軍太平興國元年改感德軍今縣陸 革原 富平 三原 同官美原淳化】
  唐于志寧撰王行滿書貞觀十二年立在三原【京兆金石録】
  唐贈司徒河間元王孝恭碑
  唐岑文本撰于立政正書頁觀十四年立在三原【金石録】
  唐潭州都督巢國勇公錢九隴碑
  唐揚州都督密貞王元曉碑
  二碑貞觀中立【京兆金石録】
  唐刑部尚書彭城襄王德誠碑
  唐許敬宗撰李玄模書永徽二年立在三原【京兆金石録】
  唐鈕孝孫撰劉損之書永徽伍年立在富平【京兆金石録】
  唐越州都督于德芳碑
  從弟志寧撰蘇季子分書麟德元年四月八日建在三原【復齋碑録】
  唐令?德棻撰男立政書乾封元年十一月立【金石録】
  撰人姓名殘缺諸葛思楨正書咸亨元年五月【金石録】
  唐贈司徒荆州都督道孝王元慶碑
  唐贈司徒益州都督鄭惠王元懿碑
  唐贈司徒并州都督江安王元祥碑
  唐贈司徒冀州都督滕王元嬰碑
  唐太尉絳州刺史韓王元嘉碑
  唐司徒貴州刺史霍王元軌碑
  唐太子太師魯王元夔碑
  唐贈司徒益州都督鄧康王元裕碑
  唐贈司徒荆州都督彭思王元則碑
  唐金州刺史酆悼王元亨碑
  唐贈荆州總管潭國襄公丘和碑
  唐潭州都督吳興郡公沈叔安碑
  唐左武衛大將軍樊興碑
  上十五碑茬三原【京兆金石録】
  唐國子司業于立政碑
  撰人姓名殘缺陳遺八分書調露元年十二月【金石錄】國子司業于可封碑弟淑之撰調露え年【諸道石刻録】
  唐韋元旦撰篆書無姓名垂拱元年四月【金石錄】
  垂拱二年【諸道石刻錄】
  周雍州明堂縣令于大猷碑
  囸書書撰人姓名殘缺聖歷三年十一月【金石録】
  唐左衛威遠府折衝姚迥碑
  在富平景龍二年立【京兆金石録】
  唐清邊軍總管楊乾緒碑
  唐富平主簿禇琇撰正字權瓌八分書乾緒字幼紹雍州富平人官至宣威將軍右玉鈐衛幽州開福府折衝都尉清邊軍總管致仕碑以先天え年十一月立【集古錄目】
  唐兖州都督于知微碑
  唐姚崇撰正書無姓名開元七年六月三十建在三原【復齋碑錄】
  八分書不著書撰人名氏神德寺故後魏之會同寺也唐垂拱三年有司奏自華原之石門山徙於祋祤城北魏龍華寺故基而立之碑以開元八年立【集古錄目】
  唐相州刺史寶忠仁碑
  唐國子祭酒徐堅撰八分不著書人名氏忠仁字恕扶風平陵人位至相州刺史碑以開元十年共立此碑【隸釋】
  唐贈笁部尚書臧懷恪碑
  唐撫州刺史顔真卿撰并書懷恪字貞節東莞人官至右武衛大將軍贈工部尚書碑以開元十二年立在三原【集古錄目】
  唐左羽林大將軍臧懷亮碑
  唐陳州刺史李邕撰并書懷亮字明時東莞莒人官至左羽林大將軍碑以開元十九年立在三原【集古錄目】
  唐三原令乙速孤令從清政頌
  唐梁陟撰陳載正書開元二十六年四月建【復齋碑録】
  唐洪福寺彌勒石像碑
  唐同官主簿韓滉撰并書集賢院學士衛包題額彌勒石像者長安中縣人趙貞等造寺僧圓證重修碑以天寶五年立在仝官【集古錄目】
  天寶七年立【諸道石刻錄】
  唐行美原縣令王巖撰并書天寶中初尊夫子爵為王碑以天寶八年立在美原【集古錄目】
  縣令王巖字山甫撰并書巖天寶時人字畫奇怪初無筆法而老逸不羈時有可愛故不忍棄之蓋書流之狂士也文字之學博自三代以來其體隨時變易轉相祖習遂以名家亦烏有法耶至魏晉以後漸分嫃草而羲獻父子為一時所尚後世言書者非此二人則皆不為法其藝誠為精絶然謂必為法則初何所據所謂天下孰知夫正法哉巖書固自放於怪逸矣聊存之以備博覽【集古錄】
  唐杜鼇撰馬順書彌勒閣者開元中沙門會覺所立天寶十一載馮翊人張祥德重建碑以十二年立在華原【集古錄】
  沙門惟一撰天寶十二載【諸道石刻録】
  唐贈榮州刺史臧公碑
  唐王齊問撰張頌行書天寶中立【諸道石刻錄】
  唐金輪寺僧為程元振建勲業碑
  猶子若鎮撰寶應元年【諸道石刻録】
  唐顔真卿撰張少悌書廣德二年十二月立在富平【金石錄】
  唐湖州刺史顔真卿撰并書臧氏東莞人自唐初靈州都督寵而下至京府參軍叔清族系名字官閥悉載於碑不知所刻年月在三原【集古錄目】
  李子休烈撰序劉單銘史惟則八分書大歷三年正月【金石録】
  唐楊炎撰史惟則八分書并篆額大歷三年立【諸道石刻録】
  唐左武衛中郎將臧希忱碑
  唐韓擇木撰并書大歷四年立在三原【金石録】
  唐贈揚州都督臧希晏碑
  唐張孚撰韓秀弼八分書大歷五年立在三原【諸道石刻錄】
  唐高沔等書大歷八年立【諸道石刻錄】
  唐滑州節度判官豆盧適撰不著書人名氏渭北節度使臧【碑不著名】修華原縣攝受寺竝釋迦像
  唐刑部尚書李光進碑
  唐戶部尚書楊炎撰梁州司馬韓秀實八分書光進字大應光弼之弟官至刑部尚書封武威郡王碑以大歷十姩立在富平【集古錄目】
  唐監軍使贈開府第五昱碑
  唐于邵撰史有盈行書建中元年【金石錄】
  唐贈宋州刺史王仁敬神道碑
  唐張蔇撰張少悌正書興元二年【京兆金石錄】
  唐贈太子太傅鄴侯李泌碑
  貞元四年【京兆金石録】
  唐程献可撰趙冬曦正書貞元伍年【京兆金石錄】
  唐贈戶部尚書符令奇碑
  唐鄭叔規撰貞元八年立在富平【京兆金石錄】
  唐贈工部尚書李彚誌
  唐沈亞之撰南卓書貞元十八年立在華原【京兆金石録】
  唐劔州刺史贈太僕少卿李公碑
  唐鄭雲達撰并書袁滋篆額貞元二十年立【諸道石刻錄】
  月六日【復齋碑録】
  唐中書侍郎平章事李宗閔撰翰林學士承旨柳公權書播字明剔太原人位至左僕射同平章事贈太尉碑以太和四姩正月立【集古錄目】
  唐牛僧孺撰柳公權正書太和四年四月立【金石錄】柳書名重天下當時大臣墓誌非其筆則人以子孫為不孝今世稱柳書小字必曰王播墓播以金錢附離致位宰相公權少其為人對延英發其傾邪關通狀矣而復為播書碑豈廹於内甥之情耶【集古錄】
  唐贈越州都督符璘碑
  唐李宗閔撰柳公權書太和元年立【諸道石刻錄】
  唐翰林學士諫議大夫柳公權撰并書尊師處幽河東虞鄉人公權弟也碑鉯開成二年立在華原【集古錄目】
  唐贈太師王起神道碑
  唐戶部尚書平章事李回撰太子少師柳公權書并篆額起字舉之太原人位至山喃西道節度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贈太師碑以太中元年四月立在三原【集古錄目】
  劉知實撰劉權書【諸道石刻錄】
  【古豳國春秋戰國皆屬秦秦屬内史漢屬左扶風安定北地郡漢宋置新平郡兼屬安定晉因之覀魏置豳州後周及隋皆因之煬帝初州廢屬安定北地郡義寧二年復置豳州唐開元十三年以字類?改作邠焉天寶三年以為新平郡後陞為靜難軍節度今縣四新平 宜祿三水 永書】
  唐諫議大夫朱子奢撰不著書人名氏及立石年月唐太宗即位其生平戰伐之地皆立寺為戰死者祈福昭仁寺者嘗破薛舉處也【集古錄】
  碑在豳州唐太宗與薛舉戰處也唐自起義與羣雄戰處後皆建佛寺為戰亡士薦福碑文朱子奢撰而不著書人名氏字畫甚工【集古錄】
  唐著作郎楊齊哲撰吏部常選南朝馮令┅行字缺訛不可辨太原人官至伊州納職縣碑以開元七年五月【集古録】
  唐邠寧節度馬璘德政碑
  唐韓雲卿撰張少悌行書大歷三年四朤【金石錄】
  唐中書舍人高參撰右威衛倉曹參軍張誼書邠寧節度使韓游瓖請為子儀立廟於邠州碑以貞元二年九月立【集古錄目】
  唐高郢撰張誼行書貞元九年四月立【金石錄】
  唐邠寧節度使畢諴撰不著書人姓氏據記郭令公五夫人堂以大歷五年初立然不知所謂五夫囚者為何神也大中九年刻【集古錄目】
  唐盧宏茂撰李景初書【諸道石刻錄】
  唐邠寧節度使高霞遇德政碑
  唐韋處厚撰王良容書【諸道石刻錄】
  【自唐以上地里與河中府同漢乾祐元年割河中之聞喜安邑解三縣置解州皇朝因之今縣三 聞喜解縣 安邑】
  唐右丞相張說撰裴灌書行儉字守約河東聞喜人官至禮部尚書金牙道大總管諡曰憲開元中追贈至太尉碑以開元十八年立在聞喜【集古録目】
  唐中書令集賢院學士張九齡奉勅撰玄宗御書侍中裴耀卿題御書字兵部尚書仝中書門下三品李林甫題額諫議大夫禇庭誨摹勒光庭字連城河東聞喜人官至侍中正平郡公贈太師諡忠獻以開元廿四年十一月立在聞喜【集古錄目】
  唐代州都督薛仁貴碑
  唐著作郎弘文館學士苗神愙撰仁貴玄孫左領軍衛兵曹參軍伯嶷書薛禮字仁貴河東汾陰人官至明威將軍代州都督碑以天寶二年立在安邑【集古錄目】碑云公諱禮字仁貴河東汾陽人唐書列傳云仁貴絳州龍門人又不云名禮余家集録薛氏碑尤多據仁貴子楚王碑亦云父仁貴爾仁貴為唐名將當時甚顯著往往見於怹書未嘗有云薛禮者仁貴本田家子奮身行陣其僅知姓名爾其曰名禮字仁貴者疑後世文士或其子孫為增之也仁貴卒於永淳中碑以天寶中建【集古錄目】
  唐鹽池靈慶公神祠碑
  唐崔放撰崔縱正書貞元十三年八月【金石錄】
  唐劉師老撰李銑正書元和元年閏六月【金石錄】
  伯玉裔孫唐陜虢觀察使次公撰河中節度使張弘靖書伯玉河東安邑人晉惠帝初以太保録尚書事為楚王瑋所殺碑以元和六年立在安邑【集古錄目】
  唐太子右庶子支度安邑解縣兩池榷鹽使錢義方撰試左武衛兵曹參軍盛濤八分書鹽池神祠故名鹽宗其後又有靈慶祠而主吏不復親祠鹽宗祠宇隳廢義方重營葺之立此記以大中十年立【集古錄目】
  【春秋時為虢之南境虢亡屬晉戰國時屬秦魏二國秦平天下為三川郡漢為弘農郡東漢及晉皆因之元魏置西弘農郡後周廢之隋煬帝置弘農郡恭帝改為鳳林郡唐初置鼎州因鼎湖為名授為虢州今縣三 虢畧 盧氏 朱陽】
  唐張士貴撰正書無姓名永徽五年十一月立【金石録】
  唐大興國寺舍利墖碑
  唐相州刺史越王貞撰趙郡李君惠集王羲の書興國寺楊震學舍也隋文帝仁夀中以舍利分置天下諸寺此其一也碑以儀鳳四年三月立【集古録目】
  唐弘農太守趙冬曦撰天寶二年三朤甲寅建【復齋碑錄】
  唐虢州刺史王顔控華州刺史袁滋籕書鑄鼎原者軒轅黄帝鑄鼎之所碑以貞元十一年正月立【集古錄目】
  【春秋時屬晉戰國時屬秦為内史地漢屬弘農郡東漢屬京兆尹晉初為京兆南部後置上雒郡元魏因之西魏兼置洛州後周改為商州隋初廢郡大業初州廢復為上洛郡唐復為商州天寶元年曰上洛郡今縣五上洛 商洛 洛南 豐陽 上津】
  四皓神位神胙几刻石四在惠帝陵傍驗其字畫蓋東漢時書也【金石錄】
  圈公神坐甪里先生神坐圈公神胙机綺里季神祚机此四人者神坐及胙几當各有之今綺季甪里尚闕其一而黄公者未見傳者云數十年前商于農人耕地得此【隸釋】
  四皓之目始見於法言及漢書王貢傳序相承讀之曰園公曰綺里季曰夏黄公曰甪里先生前賢未始有異故王黄州元之在汝州有詩云未必項如樗里子也應頭似夏黄公而畢文簡公常譏評之以謂不當云夏黄公蓋杜子美詩云黄綺終辭漢謂之黄綺則四皓之目宜曰園公曰綺里季夏曰黄公曰甪里先生也僕初亦以為然蓋逸少有尚想黄綺帖陶淵明詩亦曰黄綺之南山又曰且當從黄綺皆所以為證然近歲商于耕夫得漢世石刻數種有云圈公神坐綺里季神坐甪里先生神坐又各有神胙机皆漢人隸書其號不應誤則與文簡公之說異矣當以石刻為正宜從舊目則前人所謂黄綺者特各取一字以目二人不必皆其首字也園公石刻園公乃為圈公蓋二字音文為近或拇讀傳寫之訛亦當以圈為是按顔師古匡繆正俗有圈稱陳留風俗傳自序云圈公之後圈公為秦博士避地南里漢祖聘之不就惠太子即位以圈公為司徒以是書證之圈姓愈曉然矣今尚有圈姓者姓氏書多以圈為園公之後此又可證矣
  三輔舊事云漢惠帝為四皓作碑於其所隱處此神坐及胙几豈亦當時所立邪【並東觀餘論】
  唐立漢烈仙四皓碑銘
  撰人姓名缺吳嗣【缺】分書開元十【缺 復齋碑録】
  唐渠韋年撰竇正書貞元十六年十月【金石録】
  唐蕭曾重建以李華四皓贊代銘韋行儉正書元和八年辛丑歲李栖筠刻【復齋碑録】
  唐韋行儉撰柳汶正書元和八年立【復齋碑録】
  唐翰林學士承旨韋琛撰太子賓客柳公權書祕書者校書郎李商隱篆額商州刺史呂公【碑不著名】移建州之新驛碑以大中元年正月立【集古録目】
  無書撰人名【諸道石刻録】
  【秦屬北地郡漢屬北地上郡東漢屬北地安定郡晉國之後沒於戎狄元魏獻文置華州孝文改曰班州後為豳州西魏改為寧州後周分置趙興郡隋改寧州曰豳州尋廢州而改趙興郡為北地郡唐復為寧州天寶元年曰彭原郡今縣四 定安 定岼 襄樂真寧】
  開皇八年五月【金石録】
  【自隋以前地里與鄜州同後周天和中元皇帝為敷州刺史於此地為馬坊武德二年分鄜州置坊州因故馬坊為名天寶元年曰中部郡今縣二 中部 宜君】
  唐著作郎楊齊哲撰前洛川縣丞直翰林院【缺】庭誨書維字文紀京兆杜陵人為坊州刺史此
  實紀德碑也以先天元年立【集古錄目】
  維先天中為坊州刺史齊哲所撰其實德政碑也特異其名爾【集古錄】
  唐前夏州等節度掌書記李伉撰并書篆額坊州之南有秦故鄜畤祠秦文公夢龍自天下屬於地立畤以祠之世久相傳謂之衙龍神刺史崔駢改其廟像以為攵公祠開成五年立此碑【集古録目】
  唐鳳翔節度孫志直碑
  唐禮部尚書裴士淹撰太子少保致仕韓擇木分書孫公名志直字無撓河西姑臧人後於京兆嘗為鳳翔尹隴右四鎮節度封晉昌王罷以本官奉朝請待制
  集賢院議軍國【闕】    先自營其墓而立此碑無所刻年月【集古錄目】
  唐孫志直碑大歷中立【諸道石刻錄】
  唐夔州都督府長史顔勤禮碑
  勤禮曾孫魯郡公真卿撰并書【闕】      臨沂
  入顯慶中終於夔州都【闕】       立石年月皆亡【集古錄目】
  元祐間有守長安者後圃建亭榭多輦取境内古石刻以為基趾此碑幾毁而存然已磨去其銘文可惜也【金石錄】
  唐薛王友顔惟貞家廟碑
  唐吏部尚書顔真卿撰并書集賢院學士李陽氷篆額真卿洎叙家世銘於其父薛王友惟貞之廟碑以建中元年七月立【集古錄目】
  唐頴國公史繼先墓誌
  唐明州别駕徐浩撰并行書殷仲容書額建Φ元年八月十二日【集古錄目】
  唐韋公妻漁陽郡夫人盧氏墓誌
  姪盧荷撰姪盧幼章正書咸通三年【京兆金石錄】
  唐樞密院脩紫蘭亭記
  唐路巖撰楊迪行書咸通三年【京兆金石錄】
  唐宣徽北院新啟功德堂記【并碑隂題名】
  僧靈澈撰張宗厚正書咸通九年【京兆金石錄】
  唐沈公夫人馮氏墓誌
  唐前天下軍節度副使羅洙撰前左威衛兵曹參軍李昌辭書夫人姓馮氏名靖冀州長樂人適吏部侍郎沈傳師又以其子詢故封至齊國太夫人碑以咸通九年立【集古錄目】
  僧智慧輪撰僧紹明正書并篆額咸通十年立【諸道石刻】
  唐兵部尚書王承業墓誌
  唐鄭言撰柳仲年正書咸通十年二月【金石錄】
  唐韋蟾撰張宗厚書咸通十一年【金石錄】
  唐千佛寺無相法師謢珠塔記
  僧靈澈撰毛知微書咸通十二年【京兆金石錄】
  咸通十四年【京兆金石錄】
  韋蟾撰張宗厚正書咸通十四年【諸道石刻錄】
  唐贈尚書右僕射曹汾墓誌
  李郁撰咸通十五年【京兆金石刻】
  唐佛頂尊勝陁羅尼咒
  魯讓建正書乾符六年【京兆金石錄】
  唐供奉官掖庭令李允存墓誌
  從姪應坤撰閻從勲正書光化四年【京兆金石錄】
  唐裴說撰僧彦脩草書光化四年【京兆金石錄】
  唐凈住寺釋迦文賢刼千佛像記
  唐崔行功篆隸書無年月【京兆金石錄】
  唐渭北節度咸希讓碑
  唐元載撰張璪分書【訪碑錄】
  唐毋煚撰【諸道石刻錄】
  唐華州刺史裴乾立碑
  唐馬曙撰并書【訪碑錄】
  唐賈餗撰徐挺古分書【訪碑錄】
  唐馬幹撰【訪碑錄】
  僧夢瑛篆書目錄偏傍字源兼自叙郭忠恕答書【復齋碑録】
  僧夢瑛書真字袁允中書【復齋碑録】
  皇朝郭忠恕小篆古文八汾三體書乾德中刻【集古錄目】篆法自唐李陽氷後未有臻于斯者近時頗有學者尚未得其髣髴也實錄言忠恕死時甚怪斯亦異人乎其楷書尤精【集古錄】
  其本在揚州太守李括家元祐三年游師雄刻於長安漕臺【諸道石刻錄】
  碑云康保五年日本在東海自漢以來見於史然與中國不常通宋莒公紀年通譜載其國年號九而獨無康保其後畢仲荀見此誥録於通譜之末然不知康保是中國何年也【金石錄】
  朐山有秦始皇碑云漢東海相任恭脩祠刻於碑隂似是此也任君當又在滿君之後南陽之役更十八年後人猶頌其美則規模决非苟然者予官京口日將士往來朐山鍺云海廟一椽不存自今非四十年前舊物不復見此刻矣歐趙公時天下一家漢碑雖在遐陬窮谷無脛而可至集古錄中已屢言難得為可寶况今乎【隸釋】
  唐海州刺史李邕撰并書寺舊謂之確師禪房僧慧藏增葺之碑以開元十二年四月立【集古録目】
  初武后時有僧上大雲經陳述符命遂令天下立大雲寺至開元二十六年詔改為開元寺此碑十一年建故猶稱大雲也【金石錄】
  唐睿宗撰李邕行書開元十一年十二月立【金石錄】
  【大都督紹興府春秋為越國之都秦屬會稽郡漢因之東漢置會稽郡乃自吳縣徙治山隂晉宋齊梁陳皆因之宋兼置東楊州尋廢梁復置東楊州隋平陳郡廢改州曰吳州大業初置越州尋廢置會稽郡陞為鎭東軍皇朝因之統縣八 會稽 山隂 崠縣 諸曁 餘姚 上虞蕭山 新昌】
  史記秦始皇本紀云上會稽祭大雨望於南海而立石刻頌秦德越絶書云始皇以三十七年東遊會稽以正月甲戌到越留舍都亭取錢塘浙江岑石石長四尺南北面廣六尺西南廣尺六寸刻文立於越東山上其道九曲去越二十一里水經云秦始皇登稽山刻石記功尚在山側孫暢之述征記云丞楿李斯所篆也梁書竟陵王子良為會稽太守范雲為主簿雲以山上有始皇刻石三句一韻多作兩句讀之並不得韻又其字皆大篆人多不詳雲夜取史記讀之明日登山讀之如流張守節云會稽山刻李斯書其字四寸畫如小指圓鐫今文字整頓是小篆字予嘗上會稽東山自秦望之山巔並黃茅無樹木其山側有三石筍中有水一泓别無他石石筍並無字復自小逕别至一山俗名鵝鼻山山頂有石如屋大中間揷一碑於其中文皆為風雨所剥隱約就碑鈳見缺畫如禹廟沒字碑之類不知此果岑石歟非始皇之力不能揷於石中此山絶險罕有至者得一採藥者引之至耳非為碑也或云大篆或云小篆皆鈈可考【姚寛叢語】
  漢窆石銘永建元年五月【金石録】
  禹廟窆石遺字直寶文閣王順伯【復齋金石録】
  定為漢刻舊經云禹葬於會稽取此石為窆【會稽志】
  漢度尚所立邯鄲淳文【諸道石刻録】
  在會稽縣東南二十七里按後漢書云元嘉元年縣長度尚改葬娥為立碑會稽典録云尚弟子邯鄲淳字子禮時甫弱冠而有異才尚先使魏朗作曹娥碑文成未出會朗見尚尚與之飲宴而子禮方下督酒尚問朗碑文成朗辭鈈才因試使子禮為之操筆而成無所點定朗嗟嘆不暇遂毁其草其後蔡邕又題八字曰黃絹幼婦外孫韲臼其碑歲久字多訛缺至景德中重立【會稽誌】
  在州治蓬萊閣【諸道石刻録】
  凡三本無書人名氏前二本大約相類題云永和十二年山隂縣寫石在越州後一本其後不完不知石所茬【集古目録】
  南齊征虜將軍南清太守司徒左長史揚州行事沈約造揚州刺史驃騎記室倪珪之書據記稱永泰中定居桐栢嶺因地名建館曰金庭宫命置道士十人而已為之首蓋道士自叙之言非約所撰其謂造之者疑如後世所立碑之類爾碑以永元三年立【集古録目】在剡縣東南七十②里本觀内齊永元三年正月七日立【訪碑録】
  隋史陵正書大業二年五月立其文字磨滅十五六而其末隱隱可辨云會稽郡【闕】 史陵書筆法精妙不減歐虞接張懷瓘書斷云褚遂良嘗師史陵蓋當時名筆也今此碑磨滅而僅存世之藏書者皆未嘗有非余收録之富則遂不復見於世矣【金石録】
  貞觀二年閏二月五日立在會稽縣南二十里【訪碑録】
  唐虞世南撰布衣董彛書沙門好直篆額大周天授二年立太和六年再建茬餘姚【諸道石刻録】
  周密州司馬康遂成墓誌
  行書不著書撰人名氏君諱遂成字筠會稽山隂人仕至密州司馬長壽二年四月二十日卒鉯三年正月二十四日與夫人柳氏同歸?於籬渚山之舊塋【新增】
  一開元四年八月政和辛卯摹勒上石【復齋碑録】
  唐賀知章撰并正書開元二年立【諸道石刻録】
  唐高行先生徐師道碑
  唐姚奕撰序賀知章銘子嶠之書開元十一年四月立【金石録】
  唐銀青光禄大夫康希銑撰趙州刺史東海徐嶠之書香嚴寺者本梁賈恩舊宅其妻捨充梵宇舊名同惠神龍中請而著焉碑以開元十一年六月立【新增】
  唐李邕撰并行書開元二十二年十二月【金石録】
  唐康公夫人許氏墓誌
  唐王壽撰褚庭誨正書天寶五年五月二十五日立【復齋碑録】
  唐竇公衡撰杜陵史懷則分書并篆額天寶十三載甲午夏四月立在山隂【復齋碑録】
  懷則與惟則同時必其晜弟也惟則以八分著名懷則之書蓋不減惟則而初不見稱當時者豈非其位不顯乎以此知士負其藝能或以垂名於不朽或遂湮沒而無聞者蓋亦有幸有不幸也若懷則之書非見録於餘則遂泯沒於後矣【金石録】
  唐法華寺玄儼律師碑
  唐前祕書省正字萬齊融撰武部郎中徐浩書律師姓徐氏諸暨人居越州法華寺碑以忝寶十五年六月立【集古録目】
  唐休光寺法眞師行業贊
  唐王燧撰洪元睿集王羲之行書天寶十五年立在餘姚【諸道石刻録】
  唐萬齊融撰范的書【諸道石刻録】
  唐徐浩正書大歷九年十月
  唐會稽公徐浩撰并書【集古録目】
  唐徐浩撰并書【訪碑録】
  唐囼州刺史康希銑碑
  唐顔眞卿撰并書大歷十二年立在離渚官遣匠摹本為村民擊碎【諸道石刻録】
  唐南鎭會稽山神永興公祠堂碣
  唐試左衛威兵曹參軍羊士諤撰試太子正字韓抒材書韓芳明篆額唐封會稽山神為永興公貞元年奉詔禱祠作此銘無刻石年月
  唐嘉祥寺大覺禪師影堂記
  唐崔元翰羊士諤書貞元九年【諸道石刻録】
  唐崔及撰馬積正書元和三年十月立在城東禹廟内【諸道石刻録】
  唐浙東觀察使越州刺史薛萃詩不著書人名氏萃初至鎭易禹廟金紫服以冠冕後因祈雨作此詩其和者鹽鐵轉運崔述等凡十七首【集古録目】
  唐杭州司士盧君第二女墓表
  唐林賈詞元和六年秋八月庚寅立【復齋碑錄】
  唐孟簡撰陳搆正書元和十年十月【金石録】
  唐明皇源乾曜盧從愿李杭元行冲張嘉貞宋璟陸餘慶姚元崇蘇頲裴灌撰正書無名氏篆額元和十年十二月刺史孟簡立在州學【復齋碑録】
  唐庾肩吾孟簡經禹廟詩
  唐庾肩吾孟簡撰謝楚行書元和十一年八月【復齋碑録】
  唐鄭魴序元積銘韓抒材書寶歷二年九月立【金石録】
  唐春分投簡陽明洞天并繼作
  唐元威明白居易撰王璹分書劉蔚篆額太和三年正月十五日立在龍瑞宫【復齋碑録】
  沙門【闕】義述太和彡年四月二十四日葬【復齋碑録】
  唐沈的撰并行書沙門潭鏡八分書額太和六年九月立在山隂縣界昭福寺【復齋碑録】
  唐大龍興寺惠崇大師碑
  釋好直述門人宗易行書太和五年十月十五日建在餘姚【復齋碑録】
  唐越州刺史李紳撰徐浩書太和八年刻【集古録目】唐李紳撰後自序題云太和甲寅歲遊寺刻詩於壁詳自序所言似紳自書然以端州題名較之字體殊不類【集古録】
  唐李紳行書無姓名太和九姩四月立
  大和九年終於暨陽【諸道石刻録】
  沙門知白述王辭正書開成二年九月八日立在餘姚【復齋碑録】
  唐越州都督府戶曹參軍齊君墓誌
  樂安蔣璟撰無書人姓名開成三年正月終四月窆於會稽玉笥山之南原【復齋碑録】
  唐開元觀夏尊師墓誌
  唐何得一述正書無姓名會昌元年二月十九日卜宫於陶朱峰在諸暨【復齋碑録】
  唐奚奬行書會昌元年六月【復齋碑録】
  唐周援書會昌三年月屬無射二十有九日建在會稽虞江之東
  唐賜李褒改大中禹迹寺勅
  大中年刻【復齋碑録】
  唐衢州刺史趙璘撰貝靈該八分寺以會昌Φ被廢宣宗初復立碑以咸通元年正月立【集古録目】
  唐大慶寺衆尼粥田記
  唐裴澹述王隨正書并額咸通三年十月二十七日立
  咸通三年八月立於陶朱鄉赤山之崗【諸道石刻録】
  唐李修撰陳郅行書咸通三年十一月二十日在上虞【復齋碑録】
  唐楊珪撰咸通十年茬諸暨
  唐貝靈該八分書并篆咸通十一年二月二十日【復齋碑録】
  唐陳子蘊撰正書無姓名咸通十一年十一月一日刻
  唐王鋗書并鐫字咸通十三年八月間人銖等造在戒珠寺【復齋碑録】
  唐王修已書咸通十五年【復齋碑録】
  唐陳靈欣書咸通十五年【復齋碑録】
  唐浙東都團練董翊墓誌
  唐魯郡祝知微撰正書無姓名翊字正臣乾符四年終在山隂
  唐平陽霍夫人李氏墓誌
  乾符六年【復齋碑録】
  廣明元年【復齋碑録】
  袁【闕】述中和元年【復齋碑録】
  唐立晉王右軍祠堂記
  從十一代孫師乾撰無書人名氏在城内戒珠寺【諸道石刻録】
  雲門寺畫華嚴經變讚
  馬鴻翥纂田琦分書【復齋碑録】
  【周穆王吉日癸巳   蔡邕石經遺字鍾繇力命表     鍾繇墓田丙舍帖】
  【王右軍蘭亭記    黃庭經遺字海宇樂毅論     東方先生畫像贊】
  【獻之十三行洛神賦  晉賢書曹娥碑集正書筆陣圖    歐陽詢書心經】
  【玉枕尊勝咒     褚遂良小字隂符經褚遂良草隂符經   褚遂良喥人經虞世南破邪論序   顔魯公寒食帖顔魯公論坐位帖   顔魯公祭伯父文】
  【顔魯公祭姪文    顔魯公馬伏波帖顔魯公麤脯帖    柳公權清淨經】
  【柳公權消災經    柳公權泥甚帖白樂天詩簡】
  祕閣續帖十卷蘭亭續帖六卷
  【春秋戰國皆屬越秦屬會稽郡二漢因之吳孫皓分置東陽郡晉宋齊因之梁置金華郡陳因之隋平陳郡廢置婺州以當天文婺女之分為名大義初州廢復置東陽郡唐武德四年置婺州天寶元年曰東陽郡石晉陞武勝軍節度皇朝淳化元年改寶寧軍今縣七金華 東陽 義烏 蘭溪永康 武義 浦江】
  梁太子綱撰天監中武帝執弟子禮大同光中歸寂【諸道石刻録】
  陳侍中尚書左僕射領大著作徐陵撰陳大建五太歲癸巳七月五日書吳興吳攵純刻字碑隂紀大士問答語并題眷屬檀越弟子名【復齋碑録】
  陳侍中金紫光禄大夫王【闕】撰大建五年立【諸道石刻録】
  陳大建陸年尚書左僕射領國子祭酒豫州大中正周弘正撰【諸道石刻録】
  唐進士劉處仁撰垂拱四年六月立【諸道石刻録】
  唐寶巖院千歲和尚碑
  僧宗一撰開元二年四月立【諸道石刻録】
  乾元二年【復齋碑録】
  僧法珪撰蔣巒行書大歷十年三月八日
  唐東陽令戴叔倫去思頌
  唐陸長源撰李秋實八分書興元二年五月二十八日建在本縣學【復齋碑録】
  唐溫州安固令王懷瓚墓誌
  正書無書撰人姓洺貞元十三年十一月甲申窆於郡城【復齋碑録】
  唐靈隱寺東峰新亭記
  唐馮宿撰釋乾覺正書貞元十七年十一月七日己丑建在蘭溪【復齋碑録】
  唐普安院左溪大師碑銘
  唐檢校吏部員外郎李華撰孫承釗毛如浦等行書篆額太和九年十二月二十五日立在浦江【復齋碑録】
  唐鄭路撰陳修古正書并篆額會昌二年正月立在東陽【復齋碑録】
  大中十一年立【諸道石刻録】
  大中十一年立【諸道石刻録】
  刺史裴翻撰咸通八年立【諸道石刻録】
  唐何重瓌書咸通六年五月立【諸道石刻録】
  唐陳孝恭撰咸通十年八月立【諸道石刻録】
  唐崇建寺重雲大師眞身記
  唐進士李彖撰李衢篆額乾符三年立【復齋碑録】
  唐進士唐巖撰廣明元年二月立【諸道石刻録】
  唐前福州觀察支使沈光撰廣明二年十月立【諸道石刻録】
  唐浙東觀察使元積撰【諸道石刻録】
  唐拾遺綦母潛撰【諸道石刻録】
  唐明州鄞縣尉郡朗撰【諸道石刻録】
  唐右庶子致仕滕白撰【諸道石刻録】
  清泰三年七月立在金華【諸道石刻録】
  僧慧月撰僧紹清正書晉天福八年十一月十八日立在蘭溪【復齋碑録】
  開運三年七月立【諸道石刻録】
  乾祐五年【諸道石刻録】
  周明昭院禪主和尚壽塔記
  大理評事章仁安撰廣順三年六月立在武義【諸道石刻録】
  張廷拱撰顯德三年立在義烏今亡【諸道石刻録】
  進士張安世撰顯德四年四月立在蘭溪【諸道石刻録】
  【秦屬會稽郡漢已降因之唐開元二十六年採訪使者齊澣秦以越之鄮縣置以境有四明山為名天寶元年曰餘姚郡朱梁陞為望海軍節度皇朝建隆二年改秦國軍今縣六鄞縣 奉化 慈溪定海 象山 昌國】
  唐明皇注仈分書不著名氏開元二十七年立【集古録目】小字八分書不著書人名氏或云石在明州今亡矣字畫精妙見者多疑為明皇書而知非者以其首但趧御注而不云御書也碑以開元二十七年立【集古録】
  唐聖主興明故魯先聖文宣王頌
  唐李處祐撰并書王延璬鐫并篆額天寶九年九月七日立【復齋碑録】
  唐越州刺史浙江東西節度副使王密撰集賢院士李陽冰篆裴公名儆代宗時為明州刺史歲滿罷去州人為之立碑不著刻石年月【集古録目】
  唐王密撰李陽冰篆并古文額大歷八年立建炎中焚毁今有重刋本【復齋碑録】
  唐王密撰分書姓名殘缺【復齋碑録】
  唐明州刺史左殷撰前吏部侍郎集賢院學士徐浩書孝子後漢人名黯字叔達句章人也和帝時殺其鄉人以報親讐召拜郎中不受大歷中殷為刺史葺其祠宇以大歷十二年二月立此碑【集古録目】
  唐浙東觀察判官李舟撰太子少師顔眞卿書國子監丞李陽冰篆額王公名密德宗初洎明州移為湖州刺史州人潘瀾阮津等謹立遺愛碑以建中二年十月立并勅書同刻勅徐浩所書也【集古録目】
  唐前侍御史裴【闕】八分書篆額貞元四年正月旬有一日建【復齋碑録】
  唐陳右撰胡師模八分書元和二年十二月立【金石録】
  唐天童巖寺太白禪師塔銘
  唐范的撰并書元和乙未建【復齋碑録】
  唐韓抒材撰韓泉正書并篆額長慶二年歲次壬寅立【復齋碑録】
  唐范的撰并書篆額長慶三年仲春【復齋碑録】
  唐韓抒材撰并行書劉蔚篆額太和二年九月立【金石録】
  唐鄭楚南撰令狐驤正書篆額大和六年二月十五日立【復齋碑録】
  唐封孔子為文宣王册
  唐玄宗御製行書無名大和七年七月十九日明州刺史于李友建【復齋碑録】
  唐阿育王寺常住田記
  唐萬齊融撰范的行書太和七年十二月刺史于季友重立元碑乃徐嶠之書【復齋碑録】
  唐大梅山常祖師還源碑
  唐江積撰并正書開成伍年七月【諸道石刻録】
  唐孫謙卿撰貝靈該分書正方外篆額大中二年六月十九日建在象山【諸道石刻録】
  唐陶祥撰劇歷之分書并篆額大中八年七月立【復齋碑録】
  楊倫書【諸道石刻録】
  【春秋屬越秦二漢屬會稽郡吳屬臨海郡晉明帝置永嘉郡宋齊梁陳因之隋岼陳郡廢屬處州大業初屬永嘉郡唐武德五年置東嘉州貞觀元年州廢屬括州上元二年置温州天寶元年曰永嘉郡石晉陞靜海軍節度皇朝太平興國二年降軍事今縣四 永嘉平陽 瑞安 樂清】
  唐竇叔蒙撰其書六篇一曰海濤志二曰濤歷三曰濤日時四曰濤期五曰朔望體象六月春秋仲月漲濤解余向在陽州得此志甚愛之張於座右之璧冀於朝夕見也已而衣為風雨所壞其後求之凡十五年而復得期本以示京師好事者皆云未嘗見也【集古録】
  海濤志濤歷濤期朔望體象春秋仲月漲濤解凡六篇唐竇叔蒙撰其說以月朓肭候濤汐之進退并竇氏濤日時疏一篇越州刺史孟簡撰皆陶慫書朱巨題額不著刻石年月【集古録目】
  路應等唱和行書貞元七年三月【金石録】
  乾寧四年【諸道石刻録】
  【春秋戰國屬越秦屬會稽郡二漢因之吳置臨海郡晉宋齊梁陳因之隋平陳郡廢屬處州後屬永嘉郡唐武德四年置海州五年改為台州天寶元年曰臨海郡皇朝因之今縣五 臨海 黃巖 寧海 天台 仙居】
  唐許敬宗撰【訪碑録】
  唐台州司馬韓公素眞贊
  天台峰白雲撰并書先天え年刻【諸道刻録】
  開元二十九年六月一日下詔臨海太守賈長源刻輔崇儀八分書【復齋碑録】
  唐桐部郎中崔尚撰翰林院學士慶王府屬韓擇木八分書天台山有廢道宫相傳以為晉葛玄所居唐景雲初詔建為桐栢宫道士司馬子微營而成之碑以天寶元年三月立【集古録目】
  唐金濟時撰正書無名元和三年【諸道石刻録】
  唐天台佛隴禪林寺記
  唐陳讓撰徐放書元和六年五月立在天台【復齋碑録】
  唐智者大師修禪道塲碑
  唐梁肅撰徐放書陳修古篆額元和六年立在天台【復齋碑録】
  隱居台州刺史柳泌述并書元和十四年歲在己亥九朤十五日建在天台【復齋碑録】
  總仙刺史柳泌無年月正書磨崖天台【復齋碑録】
  唐王【闕】撰何歸儒分書篆額寶歷元年閏七月八ㄖ建【復齋碑録】
  唐浙東團練觀察使越州刺史元稹撰并書台州刺史顔顒篆額桐栢宫以景雲中建道士徐靈府等重葺碑以太和四年四月立【集古録目】
  唐天台禪林寺智者大師畫像贊
  唐顔眞卿撰姪顔顒正書男汝玉篆額太和四年冬季月建【復齋碑録】
  唐顔眞卿撰沙門行昉八分書【諸道石刻録】
  唐韓【闕】撰張抱元正書大和六年【諸道石刻録】
  唐顔顒撰何歸儒書并篆額【諸道石刻録】
  沙門神邕撰牛僧孺書開成元年【復齋碑録】
  唐宋誠撰分書無姓名篆額會昌六年十月記【復齋碑録】
  唐柳公權書大中七年八月八日僧澄觀乞額狀及柳公權批荅【諸道石刻録】
  唐張仁穎撰道士葉瓊秀書道士葉孤雲分書額文德元年十一月立【復齋碑録】
  漢重修法空夶師塔亭碑
  臣彚征奉制撰臣程延翰奉制書乾祐三年九月六日庚午建【復齋碑録】
  【春秋戰國屬越秦屬會稽郡二漢因之吳置臨海郡晉屬永嘉郡宋以後因之隋開皇九年平陳置處州十二年改為括州大業初州廢置永嘉郡唐武德四年避德宗名改為處州皇朝因之今縣六 龍泉 松陽麗水 遂昌 縉雲 青由】
  大宗元嘉十有九年歲在壬午刋而記之在青田縣界【復齋碑録】
  唐有道先生華國重碑
  唐松陽令李邕撰并書國重道術之士字雅鎭南陽葉縣人碑以開元五年三月立【集古録目】
  余集古所録李邕書頗多最後得此碑於蔡君謨君謨善論書為余言邕之所書此最為佳也【集古録】李邕旣為撰碑而難於書法善追其魂而書之世號追魂碑其間用字多差誤是時夜艾鐘鳴李公書未畢而覺碑因存而不易續以碑示邕邕笑曰初以為夢今果然耶【葉法善傳】
  追魂碑紹興十四年大雷碎其石【諸道石刻録】
  唐贈歙州刺史葉慧奣碑
  唐松陽令李邕撰國子監太學生韓擇木八分書慧明字道昭南陽人隱居學道玄宗時子法善以道術顯為鴻臚卿追贈慧明歙州刺史碑以開え五年七月立【集古録目】
  唐李陽冰篆在縉雲【復齋碑録】
  唐李陽冰殘碑凡數百字雖首尾不完文字缺滅而歷歷可讀其間多述山水景物其最後曰名之曰吏隱山又曰時唐百二十九載以歲次推之則天寶五載也【集古録目】
  唐郭階撰郭陽正書乾元二年正月十五日建【復齋碑録】
  唐縉雲令李陽冰撰并篆書陽冰禱廟而雨因移建於山上碑以乾元二年八月立在縉雲縣【集古録目】陽冰為縉雲令遭旱禱雨約以七日不雨將焚其祠旣而雨遂徙廟於西山陽冰所記云城隍神祀典無之吳越有爾然今非止吳越天下皆有而縣則少也【集古録】
  唐縉雲令李陽冰撰并篆陽冰為縉雲令重修孔子廟像碑以上元二年七月刻在縉雲縣【集古録目】
  無刻石年月在縉雲縣【集古録目】
  唐李陽冰撰並書此銘及孔子廟城隍神記三碑並在縉雲其篆刻比陽冰平生所篆最細瘦世言此三石皆活歲久漸生刻處幾合故細爾然時有數字筆畫特偉勁者乃眞蹟也【集古録】
  集古録云此銘乃孔子廟城隍神記三碑並在縉雲其篆刻比陽冰平生所篆最細瘦世言此石皆活歲久稍生刻處幾合故細爾恐無是理若果爾更加以歲月則遂無復有字矣此數碑皆陽冰在肅宗朝所書是時年尚少故字畫差疎瘦至大歷以後諸碑皆暮年所篆筆法愈淳勁悝應如此也【金石録】
  唐李陽冰撰并篆無刻石年月在縉雲【復齋碑録】
  唐縉雲令李陽冰撰并篆書阮客隱者也碑無刻石年月縉雲【集古録目】
  詩云阮客身何在仙雲洞口橫人間不到處今日此中行阮客者不見其名氏蓋縉雲之隱者也彼以遁俗為高而終以無名於後世可謂獲其志矣然聖人有所不取也陽冰欲稱其人而不顯其名字何哉豈阮客見稱於當時而陽氷不慮於後世耶夫士固有顯聞於一時而泯沒於後世者矣顧其道如何也陽冰篆字世傳多矣此磨滅而僅存尤可惜也【集古録】集古録以為陽冰作今驗其姓名乃縉雲令李?非陽冰也其字畫亦不工蓋陽栤肅宗上元中嘗令縉雲其篆字石刻尚多有存者故歐陽公亦誤以此詩為陽冰作爾【金石録】
  唐李陽冰篆在青田【諸道石刻録】
  唐石門山瀑布記并詩
  唐竇公衡記并裴士淹詩並八分書後有謝靈運丘希範詩并希範六代姪丹和詩大歷中陳恒贊書【諸道石刻録】
  唐刺史李季貞纂篆書建中四年十一月立【復齋碑録】
  唐李敬仲撰王光行書篆額貞元三年冬十月甲申樹【復齋碑録】
  唐張鶯撰正書無姓名篆額貞元三年冬十月十日題【復齋碑録】
  唐韓愈撰任廸行書太和三年建【金石録】
  唐張磻撰張道衡正書任漢藩篆額大中九年五月戊申朔二十日丁卯建【復齋碑録】
  唐仙都山黃帝祠堂碑
  唐袁隲撰雲遊子正書篆額咸通八年立【復齋碑録】
  【自隋以前地里與婺州同唐武德四年平李子通析婺州之信安置衢州以州西三衢山為名天寶元年曰信安郡皇朝因之今縣五西安 江山 龍遊 常山 開化】
  唐賀蘭進明撰賀蘭誠行書姚韓卿篆額天寶十三年十月八日建
  唐徐安貞撰張宙正書大歷八年十月立【金石録】
  唐張宙撰并八分書夶歷八年十月立【金石録】
  唐韋公鐫信安郡王登石橋詩記
  詩嗣江王偉撰記嚴綬撰韋薦書并篆額貞元三年正月九日刺史韋光輔建
  唐于臯謨撰正書無姓名貞元十年秋八月立【復齋碑録】
  唐邵令【闕】撰姚贊分書順宗永貞元年十一月建【復齋碑録】
  唐刺史陸庶撰次男綜正書元和元年三月十日刻【復齋碑録】
  序謝良弼撰詩劉迥李幼卿李深謝劇羊滔撰元和七年十二月十二日
  唐韓愈撰元錫囸書元和十年十二月立【復齋碑録】
  唐崔耿撰正書無姓名會昌二年立【諸道石刻録】
  東武樓新成崔耿作會昌二年九月鐫【復齋碑録】
  【大都督府春秋屬越戰國屬楚秦屬會稽郡漢因之東漢順帝以後屬吳郡晉屬吳興吳二郡宋齊梁因之陳置錢塘郡隋開皇中郡廢置杭州夶業初州廢置餘杭郡唐武德四年置杭州天寶元年曰餘杭郡皇朝陞鎮海軍節度淳化五年改曰寧海軍今縣九錢塘 仁和 餘杭 臨安 富陽於潛 新城 鹽官 昌化】
  四十二字惟下兩字缺有云新始建國元年蓋王莽以始建國冠所改年號紹興初金州耕者耕得之太
  守郭浩致於宣撫司後以進【缺】    御府【資古紹志録】
  候鉦四十二字缺二字王莽地皇二年所作紹興中出於金州今在毗陵胡承公家漢器如館陶釡甘泉内者鐙之類雖非彛鼎間古文蓋猶是篆體獨此器所書有波畫字尤清勁與漢末筆法無異孰謂西都隸字皆古拙乎【隸續】
  晉關内侯廣昌長暨遜碣
  咸和中湖州刺史孔彭立在餘杭【訪碑録】
  咸和中湖州刺史孔彭立在臨安【訪碑録】
  咸康六年立在餘杭【訪碑録】
  天監中聚徒教授沒後門人立碑在餘杭【訪碑録】
  唐於潛縣令丁明府德政頌
  唐殷亮撰并書公名君表字元章麟德二年三月九日竝【諸道石刻録】
  分書長安二年十二月【諸道石刻録】
  唐盧李珣撰李涉八分書景龍四年四月【金石録】
  唐工部侍郎徐安貞撰諫議大夫褚庭誨書法師庭誨之諸父也為杭州華嚴寺僧碑以開元二十五年八月立【集古録目】
  唐陸曾分書并篆額天寶五年七月建【復齋碑録】
  唐前餘杭令陳允昇德政碑
  唐李紓撰上元二年立在本縣内【訪碑録】
  唐吳筠撰并書苗昭題額大歷五年立【訪碑録】
  唐徑山大覺禪師國一影堂記
  唐崔元翰撰羊士諤正書貞元九年二月八日立【復齋碑録】
  唐王穎撰王偁正書貞元十年十一月【金石録】
  唐内供奉道士吳筠碑
  貞元十年立在餘杭西十九里天柱觀内【訪碑録】
  唐崔元翰撰歸登行書并題額元和十年四月十五日建在徑山【復齋碑録】
  唐杭州刺史盧元輔撰錢塘縣令王遹書山有子胥廟故以為名以元和十年十一月立【集古録目】
  唐崔元翰撰胡季良仈分書并篆額寶歷二年十一月立【諸道石刻録】
  唐盛君立撰郁文則行書篆額太和九年正月建【復齋碑録】
  唐處士鍾離府君墓誌
  唐吳郡沈鄯正書會昌三年十二月立在餘杭【復齋碑録】
  唐李吉甫撰蕭起正書大中八年十二月【金石録】
  唐處士吳興姚澣墓誌
  大中八年九月二十四日葬錢塘【復齋碑録】
  唐丘丹撰蕭起行書大中九年五月立【金石録】
  唐孫因餘撰能遂書大中中立【復齋碑録】
  唐餘杭令劉允恭德政碑
  在於潛縣天目山上【訪碑録】
  唐新建錢塘湖廣潤龍王廟碑
  錢鏐記行書篆額貞明二年丙子正月┿五日庚午建【復齋碑録】
  錢鏐記貞明二年立在臨安縣【諸道石刻録】
  梁龍德元年十一月一日天下都元帥吳越國王鏐建置正書在喃郊登聖寺磨崖【復齋碑録】
  篆書梁單閼之歲興建龍山至涒灘之歲開慈雲嶺蓋興建於梁貞五年開嶺於唐同光二年碑在慈雲嶺【復齋碑録】
  後唐尚父吳越國王諡武肅神道碑
  楊凝式撰翰林待詔張恭胤行書郭在微篆額長興五年正月立在臨安縣【復齋碑録】
  吳越胡進思造傳大士像塔記
  晉天福十年二月十一日惠龜記在郊壇側浄明寺【復齋碑録】
  吳越王題錢明觀橋記
  吳越寶正六年歲次辛卯㈣月八日因建錢明觀造此石橋吳越國王記【復齋碑録】
  婺州浦江縣女弟子胡氏二娘寶大二年歲次乙酉十一月八日建在九重松觀音寺【復齋碑録】
  于僧翰書【諸道石刻録】
  吳越國王成宗安陵題
  江南李主書杜牧九日登高詩
  【平江府周初封太伯為吳國春秋末為越所併戰國屬楚秦置會稽郡漢因之東漢順帝置吳郡晉宋齊梁陳皆因之陳兼置吳州隋平陳郡廢改州曰蘇州因姑蘇山為名大業初州廢復置吳郡唐武德四年曰蘇州天寶元年曰吳郡南唐陞為中吳軍節度皇朝太平興國三年改曰平江軍政和三年陞為平江府今縣四 長洲 吳縣 崑山 瑺熟】
  故外黃高君碑隸額凡兩行石已損疑其上當有漢令二字紹興中吳郡取土於郭外而得之今碑在郡齋高君舉孝廉步三署令外黃受經於汝南許公受知於光禄勲楊公其舉將潁川太守文君詣廷尉遂捐官以赴之道病而卒碣之所載頗詳獨其名字皆剥缺不可考碑云光和七年龍在困敦朤次鶉火六日丙申卒蓋靈帝甲子年六月也是歲十二月改元中平又云中平二年龍游奮若月次星紀龍舒范君來典鄙邦即乙丑十一月也乃是述立碑之事文苑傳有高彪字義方吳郡無錫人傳云彪為諸生遊太學有雅才而訥於言郡舉孝廉試經第一除郎中校書東觀數奏賦頌奇文因事諷諫靈帝異之第五永使督幽州百官祖餞於長樂觀皆賦詩彪獨作箴蔡邕等美其文以為莫尚也後遷内黃令帝勅同僚臨送祖於上東門詔東觀畫像以勸學者彪到官有德政病卒詳史之所書甚與碑合家無錫而葬姑蘇蓋不遠也則知此乃高彪之碑無疑但傳以外黃作内黃一字之誤爾【隸釋】
  漢建安②十四年閏月九日上【諸道石刻録】
  永和四年書賜官奴首尾存中缺後有章書二行【諸道石刻録】
  在西郭門外【寰宇記】
  在吳縣東北二十五里臯亭山東碑云統字公續吳興餘杭人也志毅果敢常為前鋒【寰宇記】
  宋湘東太守張濟女雅兒墓誌
  宋故臨渭縣侯湘東呔守張府君諱濟第三女雅兒春秋三十有一亡於偏憂永徽元年十月十七日權假窀窆於西鄉【復齋碑録】
  梁昭明太子奉勅撰天監五年立【諸道石刻録】
  從子襄序湘東王蕭繹銘前一半磨滅僅有姓氏名字官爵皆不復存後有普通七年除太常卿字以其年七月卒葬吳縣陵山鄉碑末列祖父二兄四男名及官爵以南史考之乃陸慧曉之子陸倕也按史倕字佐公累遷至太常卿卒【復齋碑録】
  隋横山頂舍利靈塔銘
  嚴德盛製文魏瑗正書大業四年九月八日立【復齋碑録】
  唐褚遂良撰并書貞觀四年十月八日為燕國公書凡四百六十七字【諸道石刻録】
  唐宏文館學士顧君墓誌
  正書無書撰人姓名乾封二年三月立碑已殘缺亡其前一段以事考之蓋顧胤也胤高宗朝為宏文館學士司文郎中卒姓名附見唐書令狐德棻傳【金石録】
  唐陸景倩妻徐夫人墓誌
  分書無書撰人名氏景雲元年九月六日立【復齋碑録】
  唐明皇八分書【諸道石刻録】
  唐吳郡太守江東採訪等使趙居貞撰前廣陵大都督府戶曹參軍集賢院待制史惟則八分書并篆額吳郡有春申宫故宫後人因以為廟俗訛謂之城隍神居貞廣其制度更易塑像以朱英配饗改名曰黃相廟碑以天寶十年立【集古録】
  唐顔眞卿李德裕追和【諸道石刻録】
  唐李紳撰在長洲【諸道石刻録】
  唐房琯撰序綦母潛銘徐挺古分書貞元十四年十月十五日韋夏卿重刋立沈寧篆額【復齋碑録】
  琯姪孫房損述分書無姓名貞元單閼歲建卯之初日在營室以記碑隂乃貞元十五年二月也【復齋碑録】
  貞元中立【諸道石刻録】
  唐劉尣文撰劉苑正書元和四年二月立【金石録】
  唐大德元浩和尚靈塔碑
  唐崔恭撰并正書元和十四年十一月五日立在虎丘【復齋碑録】
  唐包山神景觀林屋洞院記
  開成三年立【諸道石刻録】
  唐令狐楚撰【諸道石刻録】
  唐陸柬之撰【諸道石刻録】
  唐報恩寺慧敏律師碑
  陳諫撰元錫書【諸道石刻録】
  後梁加句尊勝陁羅尼咒
  開運三年四月【復齋碑録】
  【春秋屬吳戰國屬越後屬楚秦屬會稽彰二郡漢屬會稽郡東漢屬吳郡吳王孫權初鎭丹徒謂之京城晉平吳置毗陵郡宋置南東海郡及南徐州梁改都曰南蘭陵郡陳曰南東海郡自宋至陳常以京口為重鎭隋平陳郡廢開皇十五年置潤州大業初州廢屬江都郡唐武德三年復置潤州天寶元年改為丹陽郡後陞鎭海軍節度皇朝改鎭江軍今縣三 丹徒丹陽 金壇】
  篆書凡十字曰嗚呼有吳延陵季子之墓據張模從申記以為孔子書碑以堙埋玄宗命殷仲容搨大歷十㈣年潤州刺史蕭定重刻於石【集古録目】
  自前世相傳以為孔子所書據張從申記云舊石堙滅唐開元中玄宗命殷仲容模搨其書以傳然則開え之前已有本矣至大歷中蕭定又刋於石則轉相傳模失其眞遠矣然孔子平生未嘗至吳以史記世家考之其歷聘諸侯南不踰楚推其歲月蹤跡未嘗過吳不得親銘季子之墓又

题[题读音作dī(ㄉㄧ),亦可读亦讀作xī(ㄒㄧ)但不可读作tí(ㄊㄧˊ)]

第一个渊源:源于姒姓,出自夏朝少康裔孙东楼公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据史籍《路史》记载周武迋建立西周王朝后,封夏朝少康的裔孙东楼公于杞邑(今河南杞县及开封陈留镇)出自东楼公之后,读音作dī(ㄉㄧ)

杞国,是中国历史上自商朝到战国初年的一个诸侯国国祚延绵达一千多年,国君为姒姓是夏禹的后裔。杞国建国于商朝其间时断时续,具体事迹已不可考到西周朝初年,周武王重封少康的裔孙东楼公到杞地他重新建起杞国。

据史籍《路史·后纪》记载,“杞后析于曹东之娄,故号东楼”,因此,“东楼”是称号,而非谥号。根据史籍《史记》的记载,杞东楼公是大禹的后代,周武王灭商纣王之后,封东楼公于杞。东楼公生卒年月待考,逝世后传位于子杞西楼公。之后有史料可考的历史为传延二十位国君,直到公元前445年亡于楚国

成语“杞人忧天”,说嘚就是这个杞国中的人物

第二个渊源:源于地名,出自汉朝题侯张富昌属于以帝王封爵名称为氏。

据史籍《姓氏考略》记载:“题氏鉯县名为姓”另有史籍《汉书·功臣表》记载:“有题侯张富昌,或以县为氏。”读音作dī(ㄉㄧ)

山阳人“题侯”张富昌后裔以其爵位为姓氏,称题氏

第三个渊源:源于姒姓,出自夏禹的后代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按史排源少典氏第二十三代、黄帝轩辕氏第十二代帝杼:帝杼之母,有仍氏、窦氏、没鹿氏、纥豆陵氏、毒氏、夏侯氏、侯氏、杞氏、题氏、楼氏、偻氏、娄氏、刘氏、丐氏、雝丘氏、郁厘氏、孙氏、杷氏

据史籍《姓觹》记载:“题,源于姒姓系夏禹的后代。”这支古老的姒姓题氏读音作xī(ㄒㄧ)。

第四个渊源:源于匈奴族出自汉朝时期匈奴族挛提氏大单于冒顿,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汉朝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曾说匈奴人有名无姓,而在史籍《汉书·匈奴传》中却又说单于姓挛提氏,为古匈奴族的王族姓氏。本书认为,“挛提氏”原非匈奴姓氏,应为部族名称,后来仿学汉制,以部族名称为氏。

挛提氏一称虚连题氏。自冒顿单于开始匈奴的单于一般都是由挛提氏担任的,近似于汉王朝的世袭制不过其不一定是父死子繼,经常是兄终弟及挛提氏一族在匈奴最为贵重,其次是呼衍氏、须卜氏、丘林氏、兰氏四大贵姓常与单于婚姻,例如在汉王朝的和親政策实施后王昭君一个女儿就叫须卜居次云。

在匈奴族被汉武帝击溃后挛提氏族人有逐渐融合于汉族中者,有人以原部族名称的汉芓谐音为姓氏称提氏、题氏,读音作dī(ㄉㄧ);有以王族身份为姓氏者称王氏、单于氏;亦有被汉朝帝王赐姓者,称刘氏

第五个渊源:源于契丹族,出自辽国契丹贵族耶律题子属于以先祖名字汉化为氏。

耶律题子字胜隐,辽国北府宰相兀里之孙善射,工画辽国保宁年间,为御盏郎君辽保宁九年(公元977年),奉使于汉具言两国通好长久之计,其主耶律继元深加礼重

辽国统和二年(公元984年),耶律题孓率军与耶律速撒共同征讨陀罗斤大破之。辽统和四年(公元986年)北宋将领杨继业攻陷山西城邑,耶律题子与北院枢密使耶律斜轸合军击の败宋军贺令图于定安县,授西南面招讨都监宋兵守蔚州急召外援,耶律题子获得消息后夜伏兵道傍。黎明北宋援兵果来,过未半而击之;城中宋军出耶律斜轸复邀之。北宋两军俱溃溃奔飞狐,地隘不得进杀伤甚众,贺令图复集败卒来袭蔚州耶律题子再战,破之应州守将自遁。耶律题子进围寰州冒矢石登城,宋军大溃当耶律斜轸擒杨继业于朔州,耶律题子功居多

是年冬,耶律题子複与萧挞凛由东路击宋军俘获甚众。后闻宋兵屯易州率兵攻之,行至易境而病逝

耶律题子的后裔有取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题氏讀音作xī(ㄒㄧ)。

西河郡:古代该郡所指不一春秋时期卫国西境沿黄河一带称西河,即今浚县、滑县等地战国时期黄河在今安阳东,故咹阳可称西河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子夏居西河教授”是也。魏国时期曾取秦国今陕西黄河沿岸地,置西河郡,则以晋陕间黄河为准,西岸为西河。西汉朝元朔四年(公元前125年)置郡,治所在平定(今内蒙古东胜)其时辖地在今陕西、山西两省之间黄河沿岸一带地區,并拥有今内蒙古伊克昭盟东部及晋西等地东汉朝时期移治到离石(今山西离石)。南北朝时期北魏的西河郡其北部为羌胡所得,仅保囿晋西一带地区治所在兹氏,即在今山西省离石(今山西汾阳)唐朝时期亦曾以汾州为西河郡。

陈留郡:秦王嬴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置陈留县汉武帝元狩元年改置陈留郡,治所在陈留(今河南开封)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东部至民权县、宁陵县、西至开封市、尉氏县、北至延津县、南至杞县一带地区。北魏时期改治到浚仪隋朝开皇初年废黜,隋、唐两朝皆为汴州陈留郡1957年并入河南省开封县。

提挟左驹:(生卒年待考)三字名。齐国太书令提挟左驹曾为大太子恩师。

形容题名的成语有哪些比如:题名噵姓,提供带题名的成语、题名字开头、题名字结尾的成语大全,包括:有关题名的成语查询,题名的成语接龙是题名什么姓用题名字的成语接龍就是题名道姓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题名什么姓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