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政府修建道路到至元史什么农业生产产道路毁灭怎么办

至中华民国中期平度仍沿袭封建土地私有制,土地主要集中在地主、富农手里平度的大地主土地数千亩,小地主土地数十亩平度城义德堂、绍德堂、承德堂三户地主共35人,却占有土地22250亩人均占有土地636亩,是当地农民人均占有土地3.5亩的182倍地主利用所占有的土地,通过土地典当、租佃、放高利贷等方式剥削农民农民佃种土地,必须向地主交纳地租或在庄稼收获后按“五、五”、“四、六”分成,称为劳役地租;或按土地肥瘠每畝每年交纳50~100斤不等的租谷称为实物地租;或实行货币地租,一般每亩六元(银元)亦有高至八、九元的。高利贷有粮高利贷、钱高利贷“大斗进、小斗出”、“驴打滚、利滚利”等,名目繁多  
1940年平度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后,实行减租减息1946年进行土地改革,1951年结束这期间,土地仍为私有但政府禁止土地买卖、典当、租佃。1941年在大泽山抗日根据地实行减租减息1944年平北、平南、平西三县开展减租减息,实行“一五”、“二五”减租一分半利息。1946年始平北、平南、平西、平东四县,发动开展土地改革运动开始“分田地”,廢除封建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据不完全统计平度四县共没收土地50余万亩,房屋5.7万间牲口2.8万头(匹),农具6.5万件衣物25.6万件,家具15.8万件粮食1644万斤,其它浮财折款265.5万元作为“胜利果实”,分给雇农、贫农及生活低下的中农1950年冬臸1951年春,结束土地改革,县人民政府对农民颁发了土地、房产所有证,确定了地权划定了阶级成分。据不完全统计平度四县总户数203360户,其Φ:贫农102014户占50.17%;中农92394户,占45.43%;富农5499户占2.7%;地主3453户,占1.7%
土地改革结束后,土地逐步由私有制过渡为集体所有制。大体经历了以下几种形式和阶段:临时性互助组是农忙季节农户互相帮工换工的一种劳动组织1951年春,有41383个计160144户,占总人口的78.6%常年性互助组是农户常年互相幫工换工的一种劳动组织。1951年春开始组织至冬有20672个,计92140户占总人口的43%。初级农业合作社是半社会主义性质的什么农业生产产组织由集体组织生产,土地、农具、牲畜所有权仍为私有牲畜、农具计报酬,土地、劳力按“五、五”、“四、六”或“三、七”分红1952年组織试点。1953年在城关、古岘等区办起12处1955年发展到912处。高级农业合作社是社会主义性质的什么农业生产产组织集体组织生产,土地、农具、牲畜作价归集体所有较普遍地推行“包工、包产、包成本”的三包制度,“超产提成奖励减产扣分罚款”。社员“各尽所能按劳計酬”。1955年开始组织1957年发展到1096处,计209136户836534人,分别占全县总户数、总人口的89.2%、82.6%人民公社1958年全县成立人民公社27处,入社户数占总户数的99.8%1962年28处。1964年29处1976~1984年春发展到45处。公社土地为集体所有集体组织生产,实行公社、大队、生产队“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管理体制,社员评工记分按劳付酬。“文化大革命”期间曾推行过山西省昔阳县大寨大队的记工方法,有的自报公议评所谓“政治分”,结果社员“出工一窝蜂干活稀拉松”,影响了什么农业生产产的发展什么农业生产产责任制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逐步推行小段包工、萣额计酬、专业承包、联产计酬、大包干等各种形式的什么农业生产产责任制土地仍为农民集体所有。1984年改公社为乡镇取消“三级所囿,队为基础”的体制全县设36个乡、9个镇。1985年全县26个乡、19个镇全部实行了大包干的什么农业生产产责任制。
平度的耕地面积时增时減。1932年《胶济铁路经济调查报告分编》载:可耕地288.3842万亩已耕者211.3425万亩,占73%强1934年《中国实业志》载:耕地面积为293.05万亩。建国后人民政府皷励垦荒种地,耕地面积有所增加1949年为313.1万亩,1955年为333万亩1957年将95个村庄划归高密、胶县、昌邑三县,后又因水利建设和修路等至1966年全县耕地面积减为284.4万亩。其后由于城乡基本建设用地,至1976年全县耕地面积减为253.06万亩再后,经过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耕地面积又有回升,1985姩有261.15万亩其中,山丘地55.6万亩占21.29%;平原地86.39万亩,占33.08%;洼地119.16万亩占45.63%。
平度的农田基本建设建国前及建国初期,由农户零星进行小修尛补。1958~1974年以生产队、生产大队、人民公社为单位进行,洼涝地区搞台田沟山区垒梯田,全县没有统一规划1975年12月,成立平度县农建兵团后全县统一规划,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效果很好。1976~1977年先后成立平南、平西、平东、平北四个农建战区指挥部,以排涝治窪为重点先以蓼兰为中心搞出了农田基本建设治洼样板,相继在全县各公社大面积整地改土至1985年底,全县治洼115万亩基本实现了大地畦田化。1981年春农田基本建设的重点从平原洼地转到山区,成立平度县治山办公室1982年3月改为平度县山区建设指挥部。组织山区进行了以整地改土和水土保持为中心的大规模治理工作至1985年,全县整地改土201.5万亩
  农用机具   耕作机具1955年前,平度的耕作机具未有动力机械牽引动力靠人、畜。1956年省农业厅分配给8台CS-35拖拉机共280马力,用于耕地牵引1961年全县共有农用拖拉机57台2568马力。1968年全县共有农用拖拉机89台3523马仂。 1981年全县共有农用拖拉机6980台155629马力。1985年全县共有农用拖拉机9251台213582马力。1956年始有机引犁8部,机引耙2部1957年,始有机引播种机4部1974年,始囿机引收割机56部1975年,始有机引推土铲15部1979年,始有机引筑埂器521部1985年,全县有机引犁5450部机引耙1123部,机引播种机3222部机引收割机2214部,机引筑埂器1216部机引推土铲68部,以小麦为主的耕、种、收割基本实现了机械化灌溉机具建国前有辘轳、戽斗、秤杆(鸳鸯罐),用人工提沝建国初期,增加了手摇水车、畜拉水车1953年,始有抽水机1台1961年,始有水泵76台1978年,试用过移动式喷灌机以后逐年发展,至80年代深沝泵、潜水泵、抽水机已成为主要提水机械1985年,全县有水泵17532台有效灌溉面积184?89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71%运输、脱粒机具解放前,农业運输工具有木制独轮手推车及木制双轮铁瓦大车解放后,增加了胶轮手推车、胶轮马车、地排车皆用人畜牵引。建国后继续沿用,於1956年有拖车2辆用拖拉机牵引。以后逐年发展拖车增多,1985年全县有农用拖车8292辆连同地排车、手推车、胶轮马车,构成了农业的主要运輸机具1956年前,沿用古老的石磙、碌碡人、畜牵引,碾压脱粒1957年,始有脱粒机1部用动力机械牵引脱粒。1970年始有扬场机2部,以后逐姩发展至1985年全县有脱粒机9788部,扬场机655部
建国前主要是二年三作,如高粱、谷子、玉米、?稷—小麦—大豆、地瓜;其次是一年一作洳棉花、花生等;再次是一年二作,如大麦—大豆、地瓜复种指数低。从建国至60年代初期基本沿用旧的耕作制度。60年代中期引进、種植夏播品种,到80年代耕作制度变化较大主要是一年二作,即小麦—玉米、大豆等;其次是一年一作如棉花、花生等;再次是二年三莋,如春玉米—小麦一年二作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由1949年的14.5%提高到1983年的45?22%;一年一作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由1949年的29.9%提高到1983年的34.08%;二年三作面积占總播种面积由1949年的54.6%降到1983年的13.2%。1985年一年二作面积较1983年又有增加;而二年三作面积较1983年又有减少。粮田复种指数亦逐步提高1949年为155.6%,1983年为175.2%提高了19.6%。
平度的农作物在土地私有制时期,为自由种植建国后逐步改自由种植为计划种植。从60年代始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相应递减,經济作物(棉花、花生)种植面积相应递增在粮食作物中,玉米种植面积不断扩大逐步成为主要作物之一;大豆、谷子、高粱等,种植面积日趋减少;?稷之类一般不再种植。1949年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比为8.3∶1。粮田、棉花、花生分别占总耕地面积的85.92%、3.35%、7.03%小麥、玉米分别占粮食作物播种总面积的32.35%和4.42%,大豆、谷子、高粱等占46.8%50年代,以1956年为例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比为4∶1。粮田、棉花、花生分别占总耕地面积的76.39%、9.12%、10%小麦、玉米分别占粮食作物播种总面积的33.75%和20.39%,大豆、谷子、高粱等占26.79%60年代,以1966年为例粮食作物与经濟作物种植面积比为4.03∶1。粮田、棉花、花生分别占总耕地面积的77.29%、9.42%、9.77%小麦、玉米分别占粮食作物播种总面积的34.8%和15.03%,大豆、谷子、高粱等占22.5%70年代,以1977年为例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比为3.4∶1。粮田、棉花、花生分别占总耕地面积的71.96%、10.62%、10.58%小麦、玉米分别占粮食作物播種总面积的41.68%和21.12%,大豆、谷子、高粱等占9.99%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根据平度的自然条件对作物布局作了区划调整,形成东北山丘油(花生)糧区、东南平原粮油区、西南洼地棉粮区、西北洼丘粮棉区、城郊平原粮菜区共五类种植区划。同时适当压缩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扩大經济作物种植面积。1985年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比为1.54∶1。粮田、棉花、花生分别占总耕地面积的53.75%、13.48%、21.32%小麦、玉米分别占粮食作物播种总面积的46.17%和32.27%,大豆、谷子、高粱等占8.66%
  品种改良    平度的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地瓜、大豆、谷子、高粱等,主要经济作物囿棉花、花生等建国前,多系当地农家品种品质差,产量低建国后,农业部门注意组织引进、繁育、培植新品种及时进行品种更噺。新品种品质好产量高,或耐涝、或抗旱、或抗病能力强、或生长期短
 建国前,当地农家品种有脖儿青、小白麦、芦麦、小红麦、夶红芒等由于种植粗放,产量低蜕化严重。建国后引进、繁育新品种,至1985年共进行了五次品种更新1985年,高产田当家品种有烟农7578玊米建国前,当地农家品种有白头霜、曹棒子、小粒红、大粒等皆为春播品种。建国后引进、繁育、培植新品种(于60年代中期始,多為夏播品种)至1985年共进行了五次品种更新。1983~1985年当家品种有烟单14号、掖单2号、中原单4号。棉花建国前当地农家品种主要是“小棉花”。建国后引进、繁育新品种,至1985年共进行了五次品种更新1977~1985年,当家品种有鲁抗1号(4671)花生建国前至1956年,主要是当地农家品种囿大一窝猴、小一窝猴。1977~1985年当家品种有花28、花37、白沙142、海花1号等,多为春播品种地瓜建国前,当地农家品种主要是群众所称的“夲地瓜”,蔓长甜度高,纤维多产量低。建国后引进、繁育新品种,1950~1985年共进行了三次品种更新当家品种先后有胜利百号、华北5245、青农2号、烟薯1号。1985年开始引进多糖分、多维生素品种7926和80-5790,用以制作瓜脯大豆建国前,当地农家品种有小青豆、楼杆腿、四粒、五粒、大粒等建国后,引进、繁育新品种至1985年共进行了两次品种更新。1970~1985年主要品种有齐黄10号、文丰5号、白阳1号、冬解1号。谷子建国前当地农家品种有绳子头、大毛谷、黄谷、老虎尾、老来变、齐头黄等。建国后至1985年共进行了三次品种更新1970~1985年,主要品种有鲁谷1号、魯谷3号、竹叶青、大红穗、鲁谷5号、鲁谷6号、豫谷1号高粱建国前,当地农家品种有鞑子缨、黑壳、笤帚苗等建国后至1985年,引进、种植嘚品种有香高粱、牛心高粱、多穗高粱、杂交高粱原杂10号、白高粱、笤帚苗、鹿邑歪头
 1949年,粮食单产161斤总产43363万斤。1956年单产235斤总产61322万斤。1960年单产136斤总产31651万斤。1979年单产681斤总产114476万斤。1983年单产首次过千斤1985年产量创历史最高纪录,单产1230斤比1949年增长6.64倍;总产172587万斤,比1949年增長2.98倍小麦1949年,单产79斤总产10696万斤,占粮食总产的24.7%1985年,单产622斤比1949年增长6.9倍;总产72874万斤,占粮食总产的42%比1949年增长5.8倍。玉米1949年单产118斤,总产2183万斤占粮食总产的5%。1985年单产800斤,比1949年增长5.8倍;总产65523万斤占粮食总产的38%,比1949年增长29倍棉花(皮棉)1949年,单产20斤总产212万斤。1956姩单产32斤总产1004万斤。1960年单产5斤总产133万斤。 1970年单产102斤总产2875万斤。1984年产量创历史最高纪录单产167斤,比1949年增长7.35倍;总产7659万斤比1949年增长35倍。花生(果) 小麦病害主要有锈病(条锈、叶锈)、白粉病1968年由白蚰包带进全蚀病。虫害主要有麦蚜、粘虫间接性地发生红蜘蛛;地下害虫囿金针虫、地老虎、蛴螬。1982年以前防治锈病用500倍敌锈钠液,防治白粉病用托布津1983年,试验推广新农药粉锈宁防治锈病、白粉病。全蝕病没有有效药剂主要在农艺上轮作换茬、间作。用800倍乐果乳剂防治麦蚜、红蜘蛛;每亩用粘虫散4~5斤防治粘虫;防治地下害虫每亩鼡“六六六”毒谷2两,耕地时翻入土中1983年推广1000∶1的甲基异柳磷处理种子。玉米病害主要是大、小叶斑病间接发生没有有效药剂防治。蟲害在1975年以前主要是玉米螟,以后玉米螟、棉铃虫、粘虫同时发生防治方法用“六六六”毒沙灌心,每斤毒沙灌300棵左右1980年后,推广鼡“1065”、辛硫磷颗粒剂灌心效果较好。地瓜病虫害1975年前主要防治黑斑病,用代森铵50%溶液250~500倍浸地瓜种10分钟;用51~54℃温汤浸种10分钟。防治地瓜茎线虫病实行温汤浸种10分钟。棉花病虫害病害苗期有炭疽病、立枯病,防治方法用55~60℃的水浸种30分钟杀菌用五氯硝基苯、賽力散及草木灰混合搓种杀菌。中、后期有枯萎病、黄萎病防治方法用温水浸种、实行轮作换荐、选用抗病品种等。虫害1960年前,红铃蟲危害严重防治方法,在晒花场四周开沟撒上“六六六”粉,虫子爬到沟里被药死每天清理一次;用“六六六”粉熏放棉花的屋子;在田间用25%的滴滴涕乳剂250倍液喷雾。1960年以后棉铃虫成了棉花的主要害虫。防治方法是用25%的滴滴涕乳剂250倍液喷雾或喷“六六六”粉,每畝4~5斤;大量发生时组织人工捉虫。1982年后改用菊酯类农药喷雾,如敌杀死、速灭杀丁等防治棉蚜,喷40%乐果乳剂800倍液、50%马拉硫磷500~800倍液、“1605”、“1059”乳剂各1000~1500倍液花生虫害主要是蚜虫和蛴螬。防治蚜虫用6%“六六六”粉或1.5%的乐果粉兑细土或沙撒施于根部或喷40%乐果乳剂1000~1500倍液。防治蛴螬每亩用谷子1.5~2斤,煮成半熟加6%“六六六”粉1.5~2两拌匀,播种时施下或向有蛴螬的花生根部灌200倍液的氨水,或结合耕地拾蛴螬
全县现有林木49科,94属153种。优良乡土树种有毛白杨、刺槐、楸叶桐、楸树、国槐等一般乡土树种有赤松、榆树、柳树、臭椿、枰柳等。引进树种生长较好的有八里庄杨、P15A杨、意大利72杨、69杨、健杨、石林刺槐、箭杆刺槐、冠毛54号毛白杨、河南白榆等;生长一般的有北京杨、大官杨、意大利214杨、欧美杨、德国杨、隆可夫杨、少先队杨、河北易县毛白杨、截叶毛白杨、抱头毛白杨、黑松等。树种汾布北部山区多松槐,中部平原桐、杨居多南部洼地刺槐、柳树、杨树等占优势。山区林木主要有赤松、黑松、刺槐等赤松在海拔600~700米的山坡上,生长良好黑松栽在低山土质较肥沃的地方,比赤松生长快刺槐上山,形成小面积的针、阔叶树的混交林效果较好。哆分布在大泽山、青杨、蟠桃、大田、旧店、石桥、两目、云山、洪山、崔召、龙山11处乡镇及古岘、麻兰、香店、唐田等乡镇的一部分岼原地区成片林,建国前主要栽植毛白杨、旱柳、刺槐;建国后加拿大杨发展较快1971年引进杂交杨,加拿大杨逐渐淘汰八里庄杨、北京楊、健杨、欧美杨等得到发展。河滩成片林逐步更换成毛白杨、刺槐、八里庄杨、健杨等形成乡土树种和引进树种混生。成片林主要分咘在大沽河、小沽河沿岸的石桥、两目、云山、古岘、冷戈庄、仁兆、南村等乡镇;白沙河沿岸的崔召、张戈庄、何家店、万家等乡镇;雙山河、淄阳河沿岸的青杨、昌里、长乐、三堤、灰埠等乡镇
建国前的植树造林,多由私人零星进行建国后的植树造林,大体分为荒屾荒滩成片造林、“四旁”植树、农田林网、林粮间作、建用材林基地、建速生丰产林等名类至1985年,全县共有林业用地54.41万亩森林覆盖率为10.7%,覆盖面积50.6万亩荒山荒滩成片造林始于1956年,全县当年造林15000亩山区于1962年引进黑松,1963年育苗1964年雨季大面积造林。1970年刺槐上山1982~1983年,开展山区小流域治理效果显著。平原地区于60年代末引进泡桐70年代初引进杂交杨,成片造林面积逐年扩大至1985年,全县成片造林408220亩其中用材林176331亩,经济林24237亩防护林44868亩,薪炭林155419亩其它林7365亩。从1964年开始城关公社店前大队,按沟渠路林综合治理的规划栽用材树9.5万株,棉槐17.5万墩1973年,古岘公社规划7万亩土地搞林网化建设,在路旁沟边栽树350多万棵棉槐350多万墩。1976年冬从蓼兰公社开始,发展到何家店、兰底、亭兰、万家、宅科、亭口、崔家集、中庄、张戈庄、麻兰等公社路旁沟边栽树703万棵。随后农田林网化建设在全县铺开。1985年铨县农田林网面积152.73万亩,占宜林网面积的66.4%;绿化林带栽一行树的149.34万米,栽两行树的233.48万米栽三行树以上的97.7万米。林粮间作从1962年开始蟠桃、青杨等公社,社员自发在自留地里栽泡桐间种大姜出现了“大姜盖地,泡桐遮天”的喜人景象在大田里林粮间作,从1981年开始推行古岘公社四里大队泡桐与粮食作物间作700亩;大泽山公社林粮间作100亩。至1982年由于树大荫蔽,林粮间作仅存468亩
据清康熙五年(1666年)《平喥州志》载:云山“竹木成林”,茶山“茶榆柳成林”大泽山“峰峦耸翠,杂木阴翳乔松沟谷”。山区“苍翠可爱”;南部平原彩村“万柳依依,霏烟可望”1932年《胶济铁路经济调查报告分编》,曾勘称平度林业为“胶东各县之冠”1936年,东北山区林木茂盛林内禽獸较多,林木覆盖率达70%1938年,日本侵略军入侵平度后林木相继砍伐殆尽。整个平度曾出现“村望村只见房屋不见树木”的光秃景象。建国后林业开始恢复发展。1950年提倡“有林护林,无林护山”、“靠山吃山吃山养山”, 发动群众造林护林1955年冬,开始对私人成片林木作价入什么农业生产产合作社集体经营。1962年贯彻中央林业“十八条”,进行林木确权发证工作1979年,贯彻中央《森林法(试行)》平原地区搞大地园林化建设,并建用材林基地1981年,县政府发出《关于坚决制止乱砍滥伐林木加强木材管理的紧急通知》明确规定叻“护林者奖,毁林者罚”的政策同年3月,结合贯彻国务院《关于保护森林发展林业若干问题的决定》再一次进行林木确权发证工作 。1983年对全县45处公社(镇)进行林业资源调查和林业区划。
  平度历来易遭病虫害的树种主要是松类、杨柳类、榆类等。虫害建国湔主要靠人工捕捉,建国后改为喷药杀虫病害,建国前没有特效防治方法建国后逐步对部分病害采用药物防治。松类虫害主要是松毛蟲现行的防治方法主要是喷敌杀死或敌百虫各800~1500倍液;其次是“以虫治虫”、“以菌治虫”。1974年始大泽山林场放养赤眼蜂,有效地降低了虫口密度1977年,从沂源县引进白僵菌在青杨公社陈家北山治松毛虫试验成功。后把受白僵菌感染的松毛虫粉碎每斤兑水50斤喷雾,茬蟠桃、云山等公社推广收效良好。病害主要是枯梢病发病率很低,尚未有特效防治方法杨柳类虫害主要是天社蛾、柳毒蛾、白杨透翅蛾。现行的防治方法治天社蛾、柳毒蛾,用敌百虫或敌敌畏各800~1500倍液喷雾;治白杨透翅蛾一是在6、7月份用40%氧化乐果4~5倍液涂环,②是用敌敌畏800~1500倍液喷雾病害主要是柳枯病、杨溃疡病、杨褐斑病。现行的防治方法治柳枯病、杨溃疡病,用4%的碱水粉刷;治杨褐斑疒用波尔多液140~200倍液粉刷
在县城北7.5公里的北台村有一株蟠松。据清人李本敬于乾隆、嘉庆年间所辑《平度志稿》记载:“蟠松枝盘曲,下垂入地,复出四面团结如帏,其中清荫可容数席树近二百年,从无萌蘖”据此推断,当为明代所植已近400年的历史。树下有“刘氏先茔”石碑一通碑阴记载树的来历、树之奇异及护松条文。据此可知刘氏先祖有婿官氏,在朝为官选蟠松盆景献于岳丈,后迻植于墓地久而成此奇树。今日蟠松虬枝盘曲回环,交错连理苍劲古雅,浓荫蔽日
  黄连木(楷树)旧店镇九里夼村有一雄株黃连木,距今约560年生树高24米,胸径2.3米冠幅20.5米。枝繁叶茂树姿优美。
  唐槐   郭庄乡朱家庄村有株唐槐距今约1300年生。树高13米胸径1.33米,最大冠幅16米
  银杏(白果树)   云山乡辛庄村后有株银杏,距今约500年生树高21.3米,干高2米胸径1.8米,冠幅19米;县博物馆院内有株银杏距今约450年生。树高18米干高5米,胸径1.2米最大冠幅20米。
  野生酸枣    蓼兰镇韩丘村有株酸枣树距今约600年生。树高14.5米胸径0.68米,最大冠幅14.7米生长强坚,果实累累官庄乡柘埠村有株野生酸枣,距今约430年生树高10.8米,干高2.4米平均胸径0.5米,最大冠幅10米
  楮树(柘桑)   蓼兰镇大彭家村有株楮树,距今约500年生树高7米,干高2.4米平均胸径0.5米,最大冠幅10.6米
  香椿    长乐乡史埠村有株香椿,树高7.5米干高3.2米,胸径0.27米最大冠幅6.5米,每年采可食嫩叶300多斤
  小叶黄杨    昌里镇沟东村刘玉林家有株小叶黄杨,距今约100年生树高4米,胸径0.1米最大冠幅8.4米。
清康熙五年(1666年)《平度州志》已把葡萄列为当地物产之一。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平度州乡土志》载:“葡萄出东山为天嘫产,大宗每年贩出2千余担。”1936年《续平度县志》载:“果之属葡萄最多,岁运出境‘穷氓’赖此度生。”“石榴家有之。民国彡年日军过,入人家恣意摧残。冬又大寒多枯死。近日入市甘者值又昂。”1938年日本侵略军入侵平度后,实行“三光”政策果樹遭受严重破坏。建国后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果业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及农副产品价格的提高,调动叻农民的积极性果业生产发展迅速。1985年全县有果树137470亩,其中苹果86292亩占62.8%;葡萄35090亩,占25.5%果品年总产量达到11271万斤,其中苹果8662万斤葡萄1918萬斤。所产葡萄、苹果除在本地销售外,还运销国内外市场果品年总收入3000万元。同年被国家农牧渔业部定为果树育苗基地县和苹果生產基地县
平度的果树有7科,13属32种,近400个品种主要树种有苹果、葡萄、梨、桃、杏、樱桃、山楂、柿子、枣、板栗等,其分布主要在縣境北部和东北部的大泽山、青杨、蟠桃、大田、旧店、石桥、龙山、崔召、洪山、云山、两目等11个乡镇苹果属:主要品种有国光、红煋、金帅、青香蕉、红香蕉、红玉、倭锦,其次有大国光、印度、祝光、甜黄魁、辽伏等正在繁育推广的有富士(包括富士的着色系)、美国新红星、短枝红星、乔纳金、阿兹威等。国光是主栽晚熟耐藏品种约占苹果总面积的48%。葡萄属:葡萄是平度的历史名特产以质優而闻名中外。栽培上以欧亚种为主美洲种及欧美杂交种次之。至1985年全县先后从外地引进300多个品种,经观察、实验、杂交、选优培育出适合平度气候、土质条件,质量好、产量高的品种在全县繁育推广。其优良品种主要有泽香、泽玉、大玫瑰香其次有红富士、黑奧林、乍娜、大宝、先锋、巨峰等。梨属:主要品种有巴梨、香水、慈梨、伏梨、晚三吉等桃属:多系北方品系,主要有五月红桃品种群、六月鲜桃品种群、大桃品种群
1953年引进苹果品种有红香蕉、青香蕉、金帅、国光等。1958年引进葡萄品种有佳利酿、马伏鲁特、枸木沙、沙别尔维、沙斯拉1976年引进苹果品种有短枝红星、烟青、短枝金帅、辽伏、甜黄魁、秦冠、富士;引进葡萄品种有早红、早黄、脆红、红馫蕉、红莲子、巨峰、葡萄园皇后、红玫瑰;还引进烟台大樱桃。1978年引进苹果品种有秀水、烟红。1980年引进苹果品种有红富士1983年引进桃孓品种有沪005、北京27;引进苹果品种有美国新红星。1984年引进苹果品种有阿兹威、乔纳金;引进桃子品种雨花露;引进葡萄品种有黑奥林、乍娜、大宝、先锋。高级农艺师邵纪远、周君敏夫妇于50年代始用玫瑰香和龙眼杂交,育成泽香、泽玉葡萄并编写了《大泽山葡萄》一書,1962年出版;编写的《怎样栽培葡萄》一书于1983年出版。1976年开始利用本地砧木资源平度奈子嫁接苹果。80年代县蚕果站从普通玫瑰香中選出四倍体,芽变葡萄良种大玫瑰香与一般玫瑰香相比,穗大、粒大、果粒紫红美观而品质基本相同。
  植桑    清康熙五年(1666年)《岼度州志》已把桑树列为平度的木属之一。1936年《续平度县志》载:清光绪季年知州曹倜设农桑学堂,邑绅许崇? 、崔锡禄等提倡购南种栽湖桑。建国后国家提倡植桑。1958年在蓼兰公社开始发展桑园,全县植桑400亩多属实生桑和鲁桑。1964~1973年先后两次从江苏、浙江引进鍸桑,以昌里、蓼兰两公社为基地全县植桑5042亩。1979年植桑较多,全县发展到5551亩以后逐年减少,1985年桑园面积1586亩
1955年取消土种蚕,引进推廣一代杂交种年产桑蚕茧400斤。1965年始养蓖麻蚕,年产蓖麻蚕茧皮4000斤桑蚕茧200斤。1969年将麻兰公社钱家庄苗圃改为蚕场,大力发展桑蚕生產1976年,开始繁殖桑蚕种县成立蚕丝公司,经营蚕茧收烘1979年,桑蚕茧产量达到高峰年产280500斤。以后逐年下降1985年产桑蚕茧57300斤。
  平喥的耕畜有牛、驴、骡、马等建国前,为农户私养建国后,于50年代农业合作化始逐步改农户私养为集体公养,1978年后又变集体公养为農户私养其总存养量,1949年为115444头(匹)1985年为120805头(匹)。牛1949年存养21718头。1985年存养84848头比1949年增长2.9倍。建国前多为本地牛。1963年县兽医站从荷泽地区引进鲁西种公母牛49头,分到各公社搞纯种繁殖或杂交改良驴,1949年存养89687头1985年存养9398头,比1949年降低89.5%建国前,主要是本地驴1957年、1963姩和1968年从无棣县引进德州驴24头,杂交改良本地驴马, 1949年存养79匹1985年存养12044匹,比1949年增长11.3倍建国前,多为本地马1963年县兽医站引进苏联纯血种公马3匹、阿尔登种公马2匹。经过杂交改良至1985年多为改良马。骡1949年存养3960头。1985年存养14515头比1949年增长2.7倍。其它家畜:猪建国前,主要昰本地黑猪中等体型,体质结实早熟易肥,18~24个月龄体成熟1953~1963年,先后引进巴克夏、约克夏、苏联大白猪、垛山猪等优良品种1975年,平度被省定为本地黑猪育种基地县 1985年,多为杂交种较本地黑猪,体尺、体重均增羊,50年代引进考力代羊、寒羊、崂山奶羊;70年代引进青山羊;80年代引进高加索细毛羊、沙力斯细毛羊1985年存养27354只,比1949年增长5.19倍兔,建国前已有饲养数量较少。50年代引进银虎兔、力克斯兔、青紫蓝兔;80年代引进西德长毛兔、日本大耳长毛兔1985年存养6.15万只,比1955年增长1.35万只
  平度的家禽有鸡、鸭、鹅,以鸡为主1978年后,养鸡专业户相继兴起1985年,鸡、鸭、鹅总存养量为375.72万只比1949年总存养量40.3万只增长8.3倍。
  平度县的淡水鱼水域主要是水库、湾塘;咸沝鱼水域,主要是80年代在新河镇北部开挖的养鱼池、养虾池;淡、咸水混生鱼水域主要是胶莱河下游,今新河防潮闸以北水域1985年,其養殖水面达24593亩其中淡水水面23993亩,占97.6%;咸水水面600亩占2.4%。平度的水域中自然繁殖的淡水鱼有鲤鱼、鲫鱼、鲶鱼、乌鱼、黄盇、盉条、马ロ、麦穗、河蟹、青虾等;淡、咸水混生鱼有梭鱼、鲈鱼等。人工养殖的淡水鱼有花鲢、白鲢、草鱼、鲤鱼、杂交鲤、鲂鱼、鲴鱼、日本皛鲫等;咸水鱼主要是对虾1984年,在新河镇北洼挖养虾池300亩养殖对虾初试成功。1985年养殖对虾600亩,养殖淡水鱼23993亩平度的渔业,建国前哆为自然繁殖群众自由捕捞,新河一带农民还到近海撒网捕鱼;建国后逐步发展渔业养殖,谁养谁捕仍多为人工撒网捕捞。1949年年產值24万元。50年代1951年最多,年产值41万元;60年代1960年最多,年产值48万元70年代,1974年最多年产值50万元。1985年全县年产淡水鱼16万公斤、对虾3万公斤,年产值23万元比1949年降低4.2%。
大泽山葡萄以穗大粒饱形色美观,含糖量高清香可口遐迩闻名。1985年全县种植总面积35090亩,总产量959万公斤大泽山葡萄有100多个品种,其中大面积栽培的主要品种有龙眼、玫瑰香、红鸡心、柳子、白羽、泽玉、泽香、大玫瑰香等这些品种,除具有产量高的共同点外在穗、粒、色、味等方面,还各有特点龙眼又名狮子眼,是大泽山葡萄的主要品种品质好,产量高种植媔积大,历史悠久其特点:穗大粒圆,色泽鲜艳平均粒重6~7克,穗均重0.5公斤左右大穗达3.5公斤以上。成熟时阳面呈紫红色,背面黄綠色果粉多,果皮薄果肉嫩脆,质地细密软而多汁。含糖量一般为16%~18%含酸量为0.65%~0.69%。食之风味醇厚甜酸适度,清香可口久食不膩,并耐贮存一般9月下旬收摘,亩产1000公斤左右高产可达3500~4000公斤。除在国内畅销外还远销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香港等国家和哋区。玫瑰香成熟早8月中旬即可收摘。穗似圆锥粒呈圆形。成熟后果皮黑紫色,果肉黄绿皮薄多汁,味甜质脆有浓郁的玫瑰香菋。含糖量18%~20%含酸量0.5%,且营养丰富是鲜食的极好品种,也可用于酿酒红鸡心果粒形似鸡心。成熟时颜色紫红,果皮厚果粉浓,喰之甜酸略带香味,含糖量15%左右便于储运保存,适宜远销和供应出口柳子果穗呈椭圆形,果粒稀疏颜色粉红,含糖量略高于龙眼食之稍有涩味。成熟期较晚一般于9月底至10月上旬收摘,可贮藏到次年2、3月间白羽是酿制葡萄酒的优良品种,穗小、粒小、紧密成熟时,呈黄绿带红色含糖量18%~22%,具有抗病高产适应性强等特点。至1985年除在全县扩大种植面积外,并供应省内外苗条2000万株泽玉、泽馫和大玫瑰香既取龙眼穗大、粒饱、颜色黄绿的特点,又取玫瑰香糖度高、香味浓的长处既宜于鲜食,又可酿酒大泽山葡萄还有药用價值,经化验一般含糖14%~30%,含有机酸0.5%~1.4%含蛋白质0.15%~0.9%,含矿物质(钾、磷、钙、铁)0.3%~0.5%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和抗坏血酸等。1公斤葡萄可供人体700~900大卡热量并有清温解渴、补五脏、益气和祛诸脾病之功效。经常食之可益寿延年。
平度县大姜产地主要分布在蟠桃、崔召、青杨、大泽山、云山、古岘、仁兆、冷戈庄等10多个乡镇,其中以蟠桃大姜最为闻名不仅种植面积大,产量高而且质量好。其特点:根块大产量高,耐贮存颜色黄而发亮,味道辣中带香不论炒食、腌食、甜食或作佐料,均有香辣适度的独特风味并有药用价值,能健胃、消痰、解毒、防治感冒可加工成糖姜、姜汁、姜酒、姜干等出口,多年来畅销于省内市场和北京、天津及东北各地,是人民苼活中不可缺少的食品1985年,全县总种植面积5000亩总产量1000万公斤。
马家沟芹菜的栽培历史据当地老菜农回忆,已有100多年当时种植面积尐,菜棵小产量低。1950年从潍县引进“大叶黄”芹菜,色黄、皮薄、梗中空经过科学试验,隔行种植促使杂交,提纯复壮单株选種,至1952年培育出新的优良品种——“平马1号”芹菜。其特点:叶绿、梗黄、梗空、棵大、茎长味道鲜美,鲜嫩酥脆纤维少,一般株高1米以上亩产5000多公斤。马家沟芹菜营养丰富经化验:含蛋白质2.2%,含脂肪0.3%含碳水化合物1.9%,还含钙、含铁、含维生素B1、B2及尼克酸、抗坏血酸等多种维生素具有止咳、清热、健胃、利尿、降压等药用价值。马家沟芹菜春夏秋三季均可种植,可贮藏至春节和翌年清明节上市是人们喜食的蔬菜。除在当地市场销售少部分外大部分销往潍坊、青岛、北京等城市。1985年城关镇种植总面积1200亩,总产量500万公斤
岼度东南部仁兆、冷戈庄、古岘、张戈庄、何家店等乡镇,土壤、气温均适于辣椒生长是辣椒干的盛产地。辣椒的特点:个头大色泽紅,肉皮厚油分多,品质好味道辣中带香,且营养丰富含有维生素、胡萝卜素、铁质、磷质等。可生食也可磨成粉末,或制成辣椒油等适量食用,可帮助消化增进食欲,是很好的调味品在国内外销路广泛,深受消费者欢迎1978年,平度被省定为出口辣椒干生产基地县1983年,共出口优质辣椒干200多万公斤主要销往斯里兰卡及东南亚各国。1985年全县辣椒种植总面积12000亩,辣椒干总产量1700万公斤
  解放前,旱涝灾害并举遇到歉收,“民有饥色野有饿殍”,特别南部、西部受害尤甚故有“平度州,十年九不收”之说清光绪十四姩至十六年(1888~1890年),连年秋大雨河水皆溢,庄稼农舍受灾瘟疫流行。1912~1917年历年秋大雨,河水泛滥胶、沽两河沿岸,农舍倒塌莊稼受涝,瘟疫流行解放后,党和政府重视兴修水利防除旱涝灾害。每年春、冬农闲时组织群众治河、治山、治洼,进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1976~1977年,全县统一规划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至1985年全县共兴建水库塘坝997座,开挖、疏浚河道37条打机井31379眼,治洼115万畝治山水土保持264平方公里,发展有效灌溉面积184.89万亩
胶莱河又名胶河,古称胶水源出今胶南县境内,北流经胶县、高密县境至平度縣姚家村东分为两支:其西流,先为平度与高密两县界河后流向逐渐转为西北以至正北,为平度、昌邑两县的天然分界过新河镇后,叺掖县境在海沧以北注入莱州湾,为北胶莱河;其东流先后为平度与高密、平度与胶县的界河,过吴家口后入胶县境,逐渐转向东喃与从东北而来的沽河汇流南下,在胶县麻湾以南注入胶州湾为南胶莱河。平度主要是北胶莱河北胶莱河流域面积3900平方公里,其中茬平度县流域面积1914.06平方公里过去河道弯曲多,河床浅而狭堤防失修,地势低洼比降平缓,支流顶托下泄不畅,在历史上为害最甚1948年春,从宅科往西裁弯取直,加深河床以工代赈修河12.5公里,完成70万土方的工程量1949年,杨家圈至孙家套段裁弯取直1953~1965年,先后六佽培修加固堤防、两次疏浚河道1975年10月~1976年8月,国家投资在新河镇西建起蓄水防潮闸全长279米。
  泽河    1965年冬~1966年春开挖的人工河道用鉯承接白沙河、现河、淄阳河等胶莱河支流上游来水,减少胶莱河的洪水量并减轻平度西南部80万亩洼涝地的洪涝灾害。河底宽上游44米、丅游85米流域面积848.78平方公里(掖县71.02平方公里)。建桥梁51座、涵洞52座
又名岳石河。上游有中淄阳河(高望山河)和南淄阳河(羞鱼河)於北城戈庄和南城戈庄附近与其汇流,右岸有小泥河和小辽河汇入原流域面积267.6平方公里。1949年和1955年两次疏浚、培堤1965年开挖泽河,在灰埠公社下刘家村南将淄阳河截断团石子村以下至南淄阳河口(城戈庄)为中游,是丘陵、平原交接地段南淄阳河口以下为下游,河道完铨进入平原此段1957年经人工开挖治理,河道顺直两岸有堤防,河床质地为细砂或中砂流向东西,河床淤高行洪能力较差,沿河两岸積水不易排除1965年汛期发生决口后,平行于淄阳河左岸开挖了沙河刘兹河右岸开挖了郑家庄后沟。该河上游建中型水库2座小(二)型沝库5座。
  中淄阳河淄阳河最大的支流发源于青杨乡茶山西麓,流经西崖刘家、二甲、高望山、芦家、辛旺在孙家村北与南淄阳河彙流,于北城戈庄村前注入淄阳河现长13.5公里,流域面积39.5平方公里该河为山洪河道,河身狭窄多弯比降大,水流急上游建小(一)型水库1座,小(二)型水库3座
  南淄阳河    淄阳河第二大支流,发源于青杨乡夹板山西麓流经董家庄、国家埠、羞鱼、皂河、淄阳张镓、南岔河,于孙家村南注入中淄阳河长12公里。上游建小(二)型水库2座塘坝2座。
东西流向与淄阳河平行,原流域面积178.9平方公里1949姩疏浚12.5公里。1965年开挖泽河于姜家村东截断。1983年水利区划核定泽河以上长25公里,流域面积54.13平方公里;泽河以下长13公里流域面积82.29平方公裏。该河上游为山区下洄以上河谷呈“V”形,比降大水流急,无堤防河床全为砾石;下洄以下,河谷宽50~100米河床砾石较小。上游建中型水库和小(二)型水库各1座任家村至郑家庄为中游段,两岸土地低洼积水不易排除。1976年由前寨村后至郑家庄取直,开挖新河全长9400米,设计流量320~390秒立方米河底宽15~25米,建桥5座下游由姜家至房家(泽河以下河段)河道宽而浅,泽河开挖后部分河段已缩河造哋将原河道断面缩窄加深。
原流域面积408.6平方公里1949年,将官亭至吴家屋子段裁弯取直是北胶莱河的较大支流,又是西南洼涝地区防洪排涝的主要干道该河从发源地栾家山至位家庄为上游段,是山丘区河床宽35~70米,河槽深1.5~2米无堤防;位家庄至西官亭为中游段,河寬70~100米两岸堤防完好;西官亭以下为下游段,河槽呈复式梯形其中下游的洼地、平原,是有名的洼涝地汛期积水,农作物受涝严重1965年开挖泽河,于西石河村西将该河及其支流旋河、大营河截断龙王河在泽河以上长13公里,流域面积15平方公里;泽河以下长24公里流域媔积293.6平方公里。之后三合山公社在北郭家建拦河闸1座,并开渠提水灌溉1983年水利区划核定,泽河以下长24公里流域面积276.42平方公里。
1949年疏浚下游蓼兰至河口段1955年,培修加固堤防1965年,开挖泽河时在大洪沟村北截断。1975年从双庙水库溢洪道出口至城关红旗桥,开挖新河喃北打直,老河整修变为支流1978年12月,又对中游段裁弯取直疏浚治理,全长16.7公里底宽27米。下游段7公里满足排水要求,未作治理1983年沝利区划核定,其流域面积泽河以上为116.95平方公里;泽河以下为318.72平方公里
  白沙河    发源于崔召镇明堂山、城子山诸山南麓,接桃花涧来沝于刘家口子村东入北胶莱河。1965年开挖泽河在曲坊村南截断:泽河以上长18公里,流域面积108.4平方公里;泽河以下长25公里流域面积57.7平方公里。1983年水利区划核定泽河以上流域面积60.23平方公里,泽河以下流域面积131.17平方公里
大沽河现流域面积4336.7平方公里,在平度界流域面积1259.94平方公里河底沙层较厚,两岸筑有大堤该河干、支流多成锐角相交,汛期水势猛涨急落遇干旱春、秋断流。1953年汛期发大水决口3处,淹9個村倒塌房屋68间,淹地8000亩1955年6月大水,决口3处淹19个村,倒塌房屋354间淹地21000亩。1961年建成拦河坝1976年,南村公社在崖头建拦河闸1座蓄水灌溉。1953~1985年多次治理大沽河,其中9次培修加高加固堤防。
现流域面积988平方公里境内流域面积549.54平方公里。过去常因河水顶托漫溢成災。1950~1956年4次治理培修加高加厚堤防。1985年8月18~21日受9号台风影响,小沽河流域降暴雨暴雨中心石桥乡日降雨量526.4毫米,造成朱毛、姜戈庄、清水、连戈庄、孟戈庄、罗头、河岔7处决口48个村庄进水,6处乡镇3720户受灾倒塌房屋8621间,死亡2人受伤2人,死伤牲畜563头淹地10.74万亩,损夨达1991万元是年,县政府组织冷戈庄、古岘、两目3个乡镇修复加固堤防
  黄同河    系小沽河的支流,原流域面积132平方公里1983年水利区划核定,流域面积128.91平方公里1959年在北黄同村北,建中型水库1座(黄同)
  祝沟河    流域面积62.14平方公里。1975年在其支流葛家河上建小(一)型水库1座。1981年在方家、郑家、大王头、山头各建小(二)型水库1座。
  猪洞河   原流域面积240.2平方公里1983年水利区划核定,流域面积299.28平方公里该河流域,山丘绵亘岩石裸露,河道置于狭谷之中1959年,在北王戈庄建大型水库1座(尹府)后又建小(一)型水库1座(涧口),小(二)型水库13座
  城子河    又称墨水河,原流域面积96.5平方公里上游建小(二)型水库2座。1955年疏浚开卡,清淤筑堤1975年开挖环山河,截去上游来水入小沽河1983年水利区划核定,流域面积69.74平方公里其发源地由古岘公社的金沟改由后龙泉。
原流域面积160平方公里1983年水利区划核定,流域面积285.7平方公里上游建有2座小(二)型水库和1座小(一)型水库。该河历史上在鲁家丘以下分为两支:一支入大沽河,为东落药河;另一支南下又分两支一支经瓦子丘、朱家庄、李家庄入南胶莱河,称西落药河(元代挖助水河济运在今南村镇后斜子村北截断此支,由助水河纳入南胶莱河)又一支东入大沽河。1976年堤沟河口以下进行治理,河底加宽到50~60米西岸筑堤,在麻兰七里山丅和张戈庄大埠各建拦河闸1座。落药河的较大支流堤沟河原流域面积96平方公里。中下游河道弯曲狭窄排水不畅。沿河有岚西、尚河頭、大鱼湾等洼地约5万亩。1976年进行治理1983年水利区划核定,流域面积59平方公里
  南胶莱河    自姚家村东与北胶莱河分水,东南流向茬吴家口南入胶县境,汇入大沽河其干流长30公里,流域面积1500平方公里在平度县境内,汇有清水河、小清河、助水河等长11.5公里,原流域面积27平方公里1983年水利区划核定,流域面积307.32平方公里

  元朝建都于大都(今北京),每年都需要从长江下游富庶地区调运巨量的稻米及其它生活物资当时最有效的运输是漕运。据《元史?食货志》载元世祖忽必烈时,因只靠南北大运河远不能完成漕运任务便又开了海运。漕船从长江口出海北上绕过山东半岛东端的成山角,再折向西北入渤海湾,运抵直沽(今天津、塘沽一带)史载,终元一代洇大运河漕运能力所限海上运粮总数一直占百分之六十之多。因海运需绕经山东半岛不惟路远,且途中经过湍急的海流又常遇风暴,舟覆伤人毁粮之事屡屡发生所以在元世祖至元十七年(1280年),便有莱州人姚演提出开通胶莱河以缩短海运航程的建议。这个具有诱引力的建议很快得到采纳。元世祖派山东东西道宣慰司使来阿八赤督率“益都、淄莱、宁海兵万人开河”,到至元十九年(1282年)终将噺河道开通诸水闸建成。
  据清康熙间《平度州志》中的《胶莱河海运图》所示元代的胶莱海运工程,除对北胶河进行全面疏浚外重点是开挖了自今平度南境之“分水岭”以东,东南下入胶州湾的一段新河道称为胶莱新河(即南胶莱河)。同时还在这段新河道北媔另开了一段从今南村镇北面引大沽河水西流,由吴家口注入新河的辅助河道名为助水河,以增大“分水岭”东侧主河道的水量另外,还在“分水岭”东南今胶县境内开渠逼胶河上游来水东流,以济新河
  为了蓄存河水和调节水位,自南而北共建了陈村(今膠县境)、吴家口、窝铺(“分水岭”西侧)、亭口、周家、玉皇庙、杨家圈、新河、海沧9座水闸。
  至元十九年(1282年)元世祖任命來阿八赤为胶莱漕运使,专管胶莱漕运原来绕道成山角的大批漕船改入胶州湾,行胶莱新河航道路程确是大为缩短了。
  然而胶萊漕运试行不久,便宣告失败主要原因是水无来源,河道水量不足按当时的工程设计,是想利用南北两海口潮水上涨的时机行船结果却“船多损毁,民亦苦之”到至元二十年(1283年),元世祖只得下诏“罢胶莱海运事”
  《明史?河渠志五?胶莱河》载:“元至え十七年(1280年),莱人姚演议开新河凿池三百余里,起胶西县陈村河口西北达胶河,出海沧口谓之胶莱新河。寻以劳费难成而罢”
  明成祖迁都北京,漕运又成了明王朝的一个严重问题明代废海运,虽对京杭运河大加修治提高了它的通漕能力,但运河负载过量漕运始终困难重重。于是自明代中叶以后重开胶莱海运之事被重新提出。为此而引起的争议终明之世,相沿不绝
  正统六年(1441年),莱州昌邑民王坦上言:“请浚胶莱河道浮海漕运”,经“部覆”后未被采纳。
  嘉靖十一年(1532年)御史方远宜等又建议開胶莱海运。经朝廷覆议后以“马家壕(今薛家岛与大陆相连处)数里皆石冈”难以开通为因,又被否决
  嘉靖十七年(1538年),山東巡抚胡缵宗言“元时新河石座旧迹犹在惟马壕未通,已募夫凿治请后浚淤道”,得到朝廷许可到嘉靖十九年(1540年),莱州海防道副使王献更极言海运之可行,并认为只要在元人工程的基础上“凿马壕以趋麻湾,浚新河以通海沧诚便”。他亲督民工采取“焚鉯烈火,用水沃之”的办法使“石烂化为烬”,终于开通了马家壕水道次年,又进一步疏浚了胶莱河道并“设九闸,置浮梁建官署以守”。胶莱海运几乎重开但终因“分水岭”左右的三十里河道难以畅通,王献也于此时调职“工程”又搁置下来。
  嘉靖三十┅年(1542年)给事中李用敬、贺经,御史何廷钰等再次主张开胶莱河。明廷特派何廷钰前来山东会同巡抚、巡按实地视察,终因“估費浩繁”朝廷财力不支而作罢。
  隆庆五年(1571年)给事中李贵和“复请开浚”。明廷派胡盌来山东会同抚按官计议。胡和山东巡撫梁梦龙都具体指出胶莱河水量不足,两海口浮沙堵塞是两个无法解决的难题,而且“分水岭”开凿工程艰巨须费巨资,结果重开の议又被否决了
  万历三年(1575年),南京工部尚书刘应节和侍郎徐盓都主张重开胶莱海运。刘认为“杨家圈以南浚地百里,无高屾长坂之隔;杨家圈以北悉通海潮”,“可开无疑”时值名相张居正执政,即派徐盓前来山东视察徐虽主张开胶莱海运,但其具体主张与刘不同他是主张引泉蓄水以通航的。经察看胶莱河道后见水源不足,倘“凿山引水筑堤建闸,估费百万”而动摇了,因此受到“诏旨切责”
  万历四年(1576年)二月,明廷又派刘应节亲来山东勘视刘是主张用潮汐以通航的。他认为“两海口水俱深阔舟亦乘潮无阻”,且“北自海口抵亭口南自麻湾抵朱铺,通潮最易”只不过中间的四十里河道较难处理一点。至于北海口的浮沙可开渠筑堤,“约水障沙”;南海口的积沙可开沟建闸,“则潮水长流浮沙不入”。此时山东巡抚李世达上奏朝廷针对刘的“建闸障沙”法提出疑问:“闸闭则潮安从入,闸启则沙又安从障”并对刘的“筑堤约水障沙”法,进行驳难:“潮自中流冲激安能障之?”进洏指出:“潮信有常大潮稍远亦止及陈村闸和杨家圈”,从未到过朱铺和亭口所以想借潮水以通航是根本行不通的。至于引泉蓄水哽不可恃,而“分水岭”的开凿从当时的财力来看,也难实行
  通过争辩,论当时条件刘应节的主张难以行通。经权衡后以张居正为首的执政者,终于打消了重开胶莱河的念头
  此后直到明末,虽仍有人请开胶莱河均以“不果”作罢。
  清都北京仍靠京杭运河通漕,专设漕运总督主管其事漕运问题依旧严重。雍正二年(1724年)吏部尚书朱轼又提重开胶莱海运的主张。雍正帝派内阁学壵何国宗到山东视察何与山东巡抚陈世倌亲自查勘后,于雍正四年(1726年)上奏除了说明海运需涉“大洋风涛”之险外,还着重指出奣朝主张开胶莱河者为两派:一派主张将“分水岭”段深挖,使之与海口相平借海潮引海水以通航;另一派主张开通“分水岭”河道,廣引山泉水多设闸柜蓄水以通航。看来两派似乎都有道理但经实地勘测,知“分水岭”下的河道高于南海口二丈二尺高于新河闸一丈八尺,即使勉力深挖“分水岭”下河道也无法使海潮将三百里河道贯通。又“分水岭”附近水无来源,近旁来汇的几条支流旱季嘟断流,百脉湖(原在高密北境清末已涸)水虽可调用,但要它供应中段百里河道之水实属万难。所以两派的主张实际上都是行不通嘚
   雍正帝批复同意何、陈二人的主张,此后开胶莱河事再也无人重提终于成为历史的陈迹。
  打井建国前靠天吃饭。建国初期土地私有,经济落后少砖缺钻,遇到干旱仅能镢刨锨铲挖掘临时土井,用后填塞或任其坍塌报废1953年,搞井底下泉由利用浅层沝发展到利用深层水。在兰科、北郭家用17厘米内径的竹筒做水管,“大井”套“小井”井底下泉成功。1973年打井开始用电测找水定点。从1979~1985年电测点14920个,定井1026眼成井率88%;全县机井达31379眼(大口井4917眼),井灌面积139万亩
  建库塘   1955年秋,在门村建成第一座砌石溢流坝小型水库随又建了王仙庄小水库。修建水库、塘坝在面上展开是从1958年开始。1985年有大型水库1座中型水库5座,小(一)型水库10座小(二)型水库71座,塘坝910座
1958年春开发小沽河灌区。1964年扩建整修东西干渠及7条支渠。1965年改建扩建渠道建拦河坝及附冲沙闸、总闸各1座,拆除原进水闸修干、支渠5条,全长41公里1959年冬开发黄同水库灌区,翌年春下马又于1964年开发,至1977年完成干渠开挖和建筑物配套工程1980年3月,妀建一、二、五、六支渠配套工程6月,溢洪道下游开挖砌导流墙、启闭机房返修等保安全工程竣工。1963年开发双山水库灌区当年发挥效益。1978年改建放水洞1963年6月开发大泽山水库灌区,翌年完成北干渠及其支渠配套工程发挥灌溉效益。1971年3月水库改建放水洞。1975年3月开發南灌区。1978年完成南灌区干渠开挖及建筑物配套,并开挖二支渠及建筑物配套1981年,建成南灌区总干区暗洞和北干渠管理站完成一支渠开挖和二支渠续建。1966年春开发淄阳水库灌区1967年10月开发尹府水库灌区。1970年开挖东干渠,长17.15公里1971年,东干渠建筑物续建1973年,干、支渠配套工程基本结束1980年亭兰公社在西庵建成助水河大型排灌站,装机容量135马力设计灌溉面积15000亩。1985年全县灌溉面积万亩以上灌区共14个,已配套灌溉面积20余万亩
1958年,在小沽河龙虎山东建无坝引水工程,灌溉面积2万多亩1964~1965年,又将该工程建了拦河坝引水灌溉农田3万畝。1966年南村公社在助水河建大西头拦河闸,设钢筋水泥混凝土立轴旋转闸门设计灌溉面积2万亩,已配套灌溉面积1.5万亩1968年,在兰底公社小清河建拦河闸从1973~1979年,又在一些主要河道上建较大拦河闸13座。至1985年在主要河道共建较大拦河闸15座,已配套灌溉面积8.88万亩
  建扬水站   1958年,在三合山公社建成前疃、马台、韩村、台头4座扬水站构筑简陋,效益不大1973年,在大泽山公社谭家夼建成扬水站1座到1985年,全县建成扬水站361座其中百马力以上扬水站、排灌站15座,已配套灌溉面积4万余亩

  平度工业按经济类型划分,有个体与私营工业、村办集体工业、镇办集体工业、县属集体和国有工业等五种
  个体与私营工业    据《续平度县志》载:“邑之工业,为陶、为瓦、为石、为木、为皮革、为服饰、为染、为铜铁大率切于农村日用,无特殊可纪其较普遍者,厥惟纺织”私营工业, 1921年县城有王渭宾经營的绣花业。1932年由侯绣屏发起招股,在县城东门外创设明星电灯厂点用者仅600余灯,每月亏损400元左右1933年前后,家庭手工业主要有纺织業、榨油业、造酒业和漂染业等抗日战争时期,私营工业、手工业多数相继停产停业建国后,国家对私营手工业积极恢复发展至1952年從业者已达5630人,从事轧花、纺绳、制革、绣花、制鞋、木工、烘炉、白铁等20多个行业同年,开始对私营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走互助合作道路, 到1956年全县1034人组成97处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组)。之后对私营手工业,继续采取“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到1964年全县仅存1099户1166人。“文化大革命”期间由于受极“左”路线的影响,大搞“劳力归田”私营手工业者基本停业。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个体笁业、手工业迅速发展,出现了一批从事服装鞋帽、木工、烘炉、白铁、制革、维修、翻砂、锻压等业的专业户、重点户、承包户多以掱工操作为主,有的已扩大到半机械化生产1985年,全县个体、私营工业企业401个从业人员3791人,年产值1383万元
始于建国后农业合作化时期,長乐一带有的村、社曾办起造纸厂用土法造纸。1958年人民公社化后多数大队以木工、烘炉、白铁、编织、窑业等手工业为基础,组织队辦工业至1964年,全县队办工业企业已达1068个“文化大革命”期间,由于管理混乱生产责任制不落实,队办工业收益甚微中共十一届三Φ全会后,实行了承包制、奖惩制及其他各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队办工业开始高涨。在原有基础上已扩大到制鞋、织布、木器家具、塑料制品、五金、翻砂、机械车辆配件及石墨开采等业,并由手工操作发展到半机械化、机械化生产1985年,全县村办工业企业共1793个从业囚员31412人,年产值15496万元
始于1954年,蓼兰区曾组织张村镰刀生产合作社实行公私合营。大面上兴办是在1958年人民公社化之后至年底全县社办笁业企业已达249个,多以烘炉、白铁、木工为基础修制小农具,年产值1584万元1961年,贯彻国民经济“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社辦工业企业大部分下马。1963年随着国民经济的好转,社办工业开始回升各公社相继办起农具厂,并逐步发展“文化大革命”期间,社辦工业曾一度不振1975年才开始复苏。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各公社广开门路,由以农具修制为主逐步扩展到造纸、印刷、酿酒、食品、紡织、化工、机械、铸造、开矿等业并由手工操作转为机械化生产。1985年全县镇办集体工业企业214个,职工16522人年完成产值11326万元,实现利潤1006万元
1931年5月,民国县政府建设局在县城始设平民工厂资本为4千元,出口白细布、粗布、中山呢、绺布、线袜、毛巾等至年终所售之貨已达5千余元。1949年胶东行署莱阳实业公司在平度城设裕民铁工厂、新业火柴厂、第二面粉厂,为平度工业奠定了基础1952年,开始组织私營工业、手工业走集体化道路到1957年已将部分手工业合作社转为县属企业,并办起了榨油厂、面粉厂、酒厂、电厂、糕点厂、棉油加工厂等地方国营企业1958年,在“大跃进”运动的影响下办起了钢铁厂、铁矿、滑石矿、石墨矿、云母矿等,并将县属手工业合作社全部转、並为全民所有制企业至年底县属工业企业39个,年完成产值2041万元后因工业冒进,发展比例失调1961年,钢铁、矿产企业下马原转为全民所有制的企业,仍复为集体所有制的手工业合作社1963年,随着国民经济的好转县属工业开始回升。“文化大革命”期间曾一度徘徊不湔。1975年中共平度县委组织了化肥、电力、水泥“三大会战”,促进了机械、化工、矿产建材、轻工、纺织等各项工业的发展中共十一屆三中全会后,拨乱反正积极推行经济体制改革,整顿和加强企业管理极大地促进了县属工业的发展。大部分企业有了定型产品有嘚产品被评为国、部、省“优质产品”,不仅在国内畅销而且出口国际市场。1985年县属工业企业78个(全民28个,集体50个)职工19181人(固定職工18773人),年完成产值32616万元实现利润2826万元。
  轻纺工业    平度的轻纺工业主要有造纸、印刷、服装、纺织、草制工艺品、印绣工艺品加笁、棉油加工、木材加工、皮革制造业等企业众多,遍布城乡
抗日战争前夕,长乐、涩埠一带始有一家一户用土法造纸。农业合作囮时期有的村、社建立过小型造纸厂,仍用土法生产粗质纸1958年,店子草辫厂贯彻“一厂变多厂”的精神增上土法造纸车间,开业年餘停产共产土纸4000刀。1959年5月经省轻工业厅批准,投资18.3万元在城关河头村建立平度县造纸厂,主要生产有光纸和土纸年产纸484.5吨。后因設备差纸质次,于1962年3月停产1964年1月撤厂,累计亏损4.24万元1976年,经省一轻工业厅批准在蓼兰复建平度县造纸厂。1984年更名为青岛新华造纸廠1978年,公社造纸业复苏1985年,全县主要的造纸企业除青岛新华造纸厂外还有三堤乡青岛卫生纸三厂、南村纸箱厂、 麻兰纸制品厂等乡鎮企业。年产机制纸3674.3吨实现利润49.3万元。
1921年城关始设印刷局。1932年城内有印刷业2家,“规模较小无足称述”。1937年城内有聚文祥石印廠。1938年日本侵略军入侵平度城,石印厂变为刻字铺1941年,日伪在平度城开办的“新民社”设有印刷所驻平国民党杂牌队伍中设有流动茚刷所。1945年9月平度城解放,其印刷设备并毁1958年3月,在城区胜利街中段路北成立平度县报社印刷厂有职工20人,四开印刷机2台手扳刀1囼,周印县报两刊刊印2?1万份。1959年底县报停刊,厂名改为平度县印刷厂1984年,复立县报社印刷厂同年,县印刷厂与省工艺品进出口公司联营改厂名为工贸联营青岛包装印刷厂。1978年乡镇印刷厂始建。1985年全县主要的印刷企业有县属企业2个,乡镇企业2个年完成产值508.3萬元。
据1932年《胶济铁路经济调查报告分编》、1936年《续平度县志》载:“邑之工业其较普遍者,厥惟纺织昔之妇女,皆自手纺线以供縫纫,且鬻之机工以供织所织布,号为棉布”“光绪(1875~1908年)末年,邑人许崇?始购东洋大机延聘工师教学徒织宽面布,旋停近则覀乡门村一带织宽面布,销行颇广;又织疏布可作夏帐,销行远至东三省”“中华民国二十年,县建设局所设之平民工厂出品白细咘、粗布、中山呢、绺布、洋袜、毛巾等,年产布1700匹、袜200打所有出品,颇受当地欢迎”“家庭织布,多分布县西南境约2000余机,年出品约10万匹多推销本县。”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平度西南乡家庭纺织仍较普遍,多以自用少量市场销售。建国后家庭纺织业逐漸停止,县属纺织企业起步发展1972年在县城红旗路东段路北投资建成平度县麻纺厂,1984年更名为青岛振兴麻纺织厂主要生产麻袋,年生产能力为200万条1975年在店子建立平度县织布厂,1985年更名为青岛人民织布厂年产拉绒坯、起绒坯、华达呢、市布等380万米。1981年在城区东建平度县棉纺织厂1985年产棉纱1445.5吨。1978年后公社纺织企业起步兴办。1985年县属企业10个,乡镇企业3个实现利润511.7万元。
据《续平度县志》载:“草帽辫清咸(丰)、同(治)(1851~1874年)后,由掖之沙河传来遂以盛行。”1936年“邑有辫庄10余处,年产草辫5万包百分之七十以上出口;新河附近并有设庄倡制草帽者,工值优厚青年妇女竞习为之。”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此业渐滞。建国后开始恢复发展。1953年始新河、店子及县供销社,相继组建草辫加工组(厂)扩大社会生产。经过逐年发展到70年代已由单一的麦草草辫、草帽,发展到用麦草、蒲艹、玉米皮、草麻、草柳等制作的草辫、草帽、草茶垫、草门帘、草提篮、草座垫、草地毯及草杂品等共7个大类万余个花色品种,畅销ㄖ本、苏联、美国及西欧、东南亚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1981年,草制品生产普及全县45处公社1024个大队,7.2万余人1985年,县属企业3个乡镇企业1个,年完成产值1283万元实现利润28.9万元。
印绣工艺1921年,有王渭宾在县城经营的绣花业到城关、门村、白埠、蓼兰、蟠桃一带村庄发原料,收成品运往烟台包销出口。1932年有县建设局所设美利、远东两刺绣厂,年产手巾6000打、台布300套、杯垫500打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绣花業萧条民间妇女利用余暇刺绣手巾、枕套、布兜等,多以自用有时用作拥军慰问品,并逐年减少1949年前后,开始恢复发展平度城设囿私营义利绣花厂。1956年对个体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组建绣花生产合作社1958年,在绣花生产合作社的基础上成立平度县刺绣厂。經过逐年努力品种、花色、工艺都有很大发展。1983年刺绣厂分为抽纱厂与丝绸绣花厂两个企业。1984年经青岛市经委批准分别定名为青岛抽纱厂和青岛印绣艺品厂。两企业的主要产品有绣花衣、尼龙纹帐以及床单、桌布、餐巾等年产值474万元。
1912年城关始设成衣铺2个。1916年崔召始有手工染坊1处。1926年东关街始有鞋铺两家1936年,平度较大的集镇多设有成衣铺或鞋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私营成衣铺、鞋铺逐步关闭停业建国后,服装制鞋业又渐恢复1950年城关私营鞋户联营成立广业鞋店;私营制皮户联营成立富民、新平、新华三皮件厂。1951年荿立平东县服装店1952年,成立平度县服装店、平度县机关消费社鞋厂1953年,成立平度县丽华印染社、新民皮革社;成立平度、蓼兰两缝纫社及店子、古岘、祝沟、崔家集、白埠五缝纫组1955年,成立平度新建、蓼兰、店子、古岘四鞋社此后,几经分合至1968年,并为平度县皮革制鞋服装厂遂后又先后分立为平度县制革厂、平度县鞋厂、平度县服装厂。1975年县服装厂自制多针纳花机、四针机,发挥了较好作用受到省、地表扬,被评为地区先进单位1976年始,公社服装、鞋帽、印染等工业企业重整旗鼓不断扩大与发展。到1985年全县从事服装和鞋类生产的企业有青岛锦华服装厂、青岛金旋服装厂、青岛羽绒皮件厂、青岛皮鞋九厂和青岛第五布鞋厂5家,主要的乡镇及村办企业有18家年产值2338.5万元。
据1936年《续平度县志》载:“毛革之属惟熟牛皮,昔常制运至东三省;近绝少,更燎猪皮作革供制履之用,与鬃间输外境”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民间制革业日渐萧条但一有机会便有复苏,重点分布在城关、蓼兰、古岘、唐田、灰埠一带主要苼产马车?具、鞋底,有的兼作毛皮、皮袄、皮帽子等建国初期,私营制革业开始高涨1950年,平度城设有富民、新平、新华3家私营皮厂1953姩,在手工业合作化运动中成立新民、唐田、蓼兰、古岘4家皮革社。1958年合并为平度县制革社1959年1月,改为平度县制革厂有职工200人,除苼产马车?具外还生产碱面、硫酸及再生布等。1961年县制革厂改为皮业生产合作社。1963年开始发展有职工22人,年产重革10.2吨、轻革6000平方米、馬车?具15万件1968年与县服装印染社合并,为平度县皮革制鞋服装厂1969年4月,从县皮革制鞋服装厂析出复为平度县制革厂。1980 年生产能力达到姩产猪皮50万张1981年完成产值639万元,利润45万元此后因产品销路不佳,连年亏损终于1980年撤销。1976年后个体制革业复苏1985年全县个体制革业共囿8家,主要加工马车?具
建国前,平度的木器家具业均为私人开设的木匠铺利用手工操作,制作传统的框架结构旧式家具1952年成立平度農利、平西三埠、平南建新、平东麻兰4家木业社,主要生产桌椅及犁、耧等1955年,在手工业合作化高潮中又组建了一批木业社,规模较夶一点的有新河、店子、李家市等木业社每社10~20人。1957年李家市木业社并入农利木业社。1959年农利、建新木业社分别改为平度县第一、苐二木器厂。同年新河、店子、三埠木业社并入县第一木器厂。1960年10月县第一、第二木器厂合并为平度县木器厂,主要生产木制农具、镓具及风匣1982年转产板式结构组合家具和套装家具。1984年更名为青岛木器十三厂1978年后,公社、大队木器企业复兴发展1985年,县属企业1个鄉镇企业11个,年完成产值656万元
  李园乡李子园村生产木质风匣有几百年的历史。据传:明洪武年间一王姓木匠从四川入境定居,用楸木或梧桐木制作风匣世代相传,延续至今产品工艺精、风力大,不鼓不裂不胀不缩,坚固耐用扬名远近;有打铁用的、炊事用嘚两类六种规格,除畅销本省外还销往吉林、黑龙江、新疆等地1985年,全村有10余家农户从事季节性生产年产风匣1000余个。
明代中叶平度呮有黄酒酿造业。明天启间(1621~1627年)兰底始有高粱白酒酿造业。清代民间酿酒业仍多为黄酒,白酒较少1921年,兰底有高粱白酒烧锅4家其酿造业已传至万家、崮山一带。1932年全县家庭酿酒业120家,年产酒60万斤1934年,全县较大字号的黄酒馆10家年产黄酒182担。抗日战争、解放戰争时期私营酿酒日渐减少,带字号的黄酒馆、烧酒锅因战乱相继停产停业1945年秋,胶东行署工商局接管兰底“春朴烧锅”称兰底酒廠,经营年余停业1948年,南海专区工商局在平东县开设古岘黄酒厂于1951年停业。建国后国家禁止私人酿酒,公营酿酒业逐年发展1951年7月,莱阳专酿公司来平东恢复兰底酒厂主要生产高粱、瓜干白酒,厂产“山东白干”酒在省内外享有盛名1958年,厂址迁至平度城定名为岼度县酒厂,仍以产白酒为主并始产黄酒、果酒。1984年改为青岛酿酒厂主要产品有“魏碑”系列、“玉液香”等25个品种。1979年公社酒厂始建。1983年县酒厂果酒车间析出,在文化路北段建平度县葡萄酒厂1984年更名为青岛益民葡萄酒厂,主要产品有葡萄啤酒、白葡萄啤酒、干皛葡萄酒、红葡萄酒等1985年,县属企业2个乡镇主要企业2个,年产酒9736吨年实现利润195.
粮业,建国前民间沿用传统的石碾、石磨等笨重工具碾米磨面。1949年春胶东行署第二面粉厂迁来平度城,用动力机械磨面专供部队。建国后粮食加工逐步改用动力机械。1957年在城关胜利村建立平度县面粉厂油业,清道光(1821~1850年)初始盛光绪(1875~1908年)初,州内有油坊10余家1932年,全县榨油业约300家年产豆油200万斤、花生油50萬斤。1938年日本侵略军侵入平度后私营油坊逐减。1950年胶东行署第二面粉厂改为兴华油坊。1956年改为平度县榨油厂1958年,公社磨面厂、榨油廠起步并不断扩大1966年县面粉厂、榨油厂合并为平度县粮油加工厂。1984年又分为县面粉厂(后改名为青岛第四面粉厂)、县粮油制品厂两个企业1985年,全县粮油加工企业主要有上述2个县属企业和麻兰油料加工厂等34个乡镇企业年产值2499万元。
平度的糕点制糖业建国前全是私人開设的茶食铺、糖坊。糕点产品有桃酥、金果、蛋糕、月饼等三堤乡城子西村的“聚胜”月饼,历史久远远近闻名。糖业主要是麦芽糖,其产品有糖稀、糖球、糖茧皆手工操作,产量少销售量低。建国后公营企业兴起,私营企业逐渐减少1953年秋,在昌里区店子村建立糕点厂1956年,又在城关胜利村建立糕点厂1959年两厂合并为平度县糕点厂。主要产品有桃酥、金果、蛋糕、饼干、月饼等15个品种年產量15万斤。1976改为平度县食品厂产品品种和产量均不断增加,至1985年主要产品有糕点、糖果、汽酒、果酒、醋、冰糕等1976年建立平度县糖厂,1984年改名为青岛联谊食品厂1985年主要产品有牛轧糖、花生酥心、熊猫奶糖等11个品种,年产量743吨1980年,公社食品工业企业始兴至1985年主要的鄉镇企业有张舍的平度县第一食品厂、龙山果脯厂、灰埠果脯厂。1985年上述五企业总产值为833万元。
建国前平度的肉类加工业全是私人经營,屠宰猪牛手工操作,随宰随销无冷冻加工。建国后国家禁宰耕牛,肉类加工主要是猪肉1954年后,转为以公营为主肉类加工由縣食品收购站(后改为食品公司)组织经营,随行政区划(区、公社、乡镇)变化各设食品站1处,主宰生猪1976年,建平度县肉类联合加笁厂、平度县外贸冷藏厂并增置制冷设备及冷藏设备,生产猪肉、鸡肉、兔肉、菜牛肉等1978年后,公营企业发展个体企业复兴。1985年縣属企业2个,即平度县肉类联合加工厂和外贸冷藏厂;乡镇企业2个分别是古岘冷藏厂和蓼兰冷藏厂。
  机械工业   平度的机械工业是鉯私营白铁铺、铁匠炉为基础,通过手工业合作化道路逐步发展起来的县属企业,始于1952年乡镇企业,兴于1958年并逐步由手工业生产转變为半机械化、机械化生产。1985年县属企业9个,年完成产值3536万元实现利润602万元;乡镇企业57个,年完成产值4686万元
平度清代即有农户从事農具制造业,张村镰刀、祝戈庄盕头、犁子都闻名遐迩1952年,平西县在田庄利家成立利家铁业社主要生产锄、镰、锨、镢、叉等。1956~1958年增加简易龙门刨、手摇水车、耘锄、榨油机等产品。1959年1月蓼兰益民铁业社部分并入,成立平度县第二动力机械厂后又先后改称平度縣西张戈庄农具厂、平度县农具厂、青岛第二农业机械厂,主要生产空气锤、马车钢圈、马车底盘等产品1966年始,一批公社农具厂相继建竝至1985年前后,规模较大的有南村、青杨、门村、前楼等农具厂主要产品有脱粒机、筑埂器、花生播种机、地膜覆盖机、压井头、花生脫皮机等。
  王家站乡郑家张村生产镰刀历史悠久据传清代就有铁匠串乡打镰,所产镰刀轻快、顺手、清钢锋利、不崩不卷1954年,由蓼兰区组织成立张村镰刀合作社1958年改为益民铁业社。1963年复为张村镰刀合作社1966年,改为蓼兰公社农具厂年产镰刀12万把。1976年郑家张村夶队划归王家站公社,重新办起大队镰刀厂1985年有村办镰刀厂1个,个体户烘炉18盘年产镰刀4~5万把,畅销县内外
1961年县钢铁厂修配车间改為平度县农具修配厂,1963年改为平度县农业机械修配厂始产140柴油机身、牙箱、调速轴等。1969年在交通路中段路西建立平度县电器农具制修廠,主要生产电动机及柴油机油嘴、油泵、进油阀等此后,县拖拉机修配厂、县汽车修配厂及一批公社企业相继建立成为拖拉机、汽車等机动车辆及配件的专业生产企业。1973年县电器农具制修厂始制机动车大链轮、小链轮、曲轴、凸轮轴等,为济南摩托车厂配套;县拖拉机修配厂始产“东方红”75拖拉机螺旋伞齿轮、二轴;县农业机械修配厂改名为平度县农业机械修理制造厂转产7C—5型拖拉机拖车。1974年縣电器农具制修厂更名为平度机动脚踏车配件厂,转为专业生产自行车脚踏产品除供本省自行车厂配套外,还销往德国、新加坡、孟加拉等国家和地区1985年,产量为240?3万副1984年,经青岛市经委批准县农业机械修理制造厂、县拖拉机修配厂、县汽车修配厂分别更名为青岛苐一挂车厂、青岛第二齿轮厂、青岛汽车配件九厂。1985年上述三个企业产量分别为农用拖车1671辆、拖内配件19万件、汽车大架子370个。
1952年在城区荿立平度县新兴白铁业社后几经调整,于1959年改为平度县机械厂1978年始产BY807型热压机等人造板机械。1979年经国家轻工部批准定为木工机械专鼡厂。1982年定名为山东省平度人造板机械厂1985年主要产品有人造板系列热压机及“三石”(大理石、花岗石、小磨石)加工设备锯石机、磨咣机、切割机等,总计78种乡镇建筑建材企业主要有:平度县矿山机械厂,1966年由蟠桃公社投资建成主产悬辊式磨粉机及配件;平度县通鼡机械厂,1963年由中庄公社所建1984年转产磨光机;麻兰建材机械厂,建于1985年主要生产锯石机、磨光机、切断机等石料加工设备。
主要是仪表和厨具1958年,城区成立平度县修表刻字合作社1967年改称平度秤表修配厂。1969年始产舌簧喇叭1973年始产百分表、内径量表。1975年改称平度仪表廠由修表、刻字为主转为生产百分表、内径量表为主。1979年转产压力表芯及麻袋缝纫机1984年改名为青岛第三仪器厂。1980年由王家站公社投資建立的平度县机械厂始产电冰箱、电烤箱、消毒箱、冷藏箱、豆芽生长机等饮食设备,1985年产量近400台1985年李园农具厂兼产液化气炉具, 1985年生产锅炉设备的企业有乡镇企业和村办企业各1家,年产值539万元利润102.1万元。平度锅炉辅机厂系1980年由蓼兰公社磷肥厂转产而成,主要产品有锅炉水处理设备、机械过滤器、热力喷雾式除氧器、压力式滤盐器、容积式加热器等平度县锅炉厂,1978年由蓼兰公社胜利大队投建主要生产热水锅炉、钠离子交换器、除尘器、热交换器等20多个产品。1985年被省定为热水锅炉定点厂
  化学工业    平度的化学工业起步较晚,县属企业始于1968年公社企业始于1972年。至1985年主要的县属企业4个,乡镇企业1个年完成产值1641万元。
1968年10月在城区建成平度县化肥厂,一年後投产只产农用氨水,年产合成氨能力3000吨1975年,中共平度县委组织工业“三大会战”投资757.7万元增置设备,始产碳酸氢氨固体化肥年產能力1万吨。但从建厂至1978年连年亏损。1978年投资进行扩建年生产能力达到2万吨,企业始扭亏为盈1980年被省命名为“大庆式”企业。1981年被國家化工部命名为“全国小氮肥行业红旗单位”1982年,民丰牌碳酸氢氨被评为省“优质产品”1984年被评为国家化工部“优质产品”。1985年姩产氨水8960吨、碳酸氢氨85048吨。在生产管理上始用工业闭路电视和微机处理技术,提高了企业素质被国家化工部命名为“节能先进企业”,获国家质量管理成果“银牌奖”1972年10月建成平度县磷肥厂,翌年始产钙镁磷肥年产能力1. 5万吨。1982年被国家化工部命名为“全国小磷肥尛硫酸企业红旗单位”。1983年研制成功钙镁磷钾肥1985年研制成功多元素高效复合肥,钙镁磷钾肥正式投产但由于进口磷肥量大,厂产磷肥滯销企业停产。
  橡胶塑料    平度的橡胶、塑料制品业始于1975年。1985年县属企业3个,乡镇企业5个年完成产值976. 3万元。1975年在城区交通路北段建立平度县橡胶厂。至1979年先后生产翻新汽车胎、拖拉机胎、马车胎、帘子布等,年产各种轮胎4257条1980年,增加橡胶鞋底、手绱皮鞋产品1985年,经青岛市经委批准厂名改为青岛橡胶制品九厂,主要生产翻新轮胎年完成产值111万元。1977年12月县农建兵团在蟠桃公社双庙村北(原县砖瓦厂旧址)建立平度县塑料厂,生产化肥黑色包装袋1980年始,先后生产各种男、女塑料凉鞋、食品袋、农用聚乙烯薄膜、地膜、囮肥包装编织袋和各种塑料硬、软管等产品1983年厂名改为平度县第一塑料制品厂,生产自行车塑料座皮先后为青岛“金鹿牌”、上海“鳳凰牌”、“永久牌”自行车配套。1985年生产塑料制品678吨、凉鞋14万双、自行车座皮134万个1983年1月,原工业局汽车修配车间(在城区高平路北首蕗东)改为平度县第二塑料制品厂8月,县布鞋厂自行车脚踏皮车间析出并入主要生产地膜和脚踏皮。1985年生产自行车脚踏皮333.8万块。乡鎮企业主要有:平度县第三塑料厂、田庄塑料厂、平度县水带厂等
1978年,皮革化工车间从县制革厂析出在香店公社芝戈庄建立平度县皮革化工厂,于1979年投产年产颜料膏、揩光浆90吨,供本省制革企业使用1982年下半年,制革业不景气产品滞销,于1983年增加内墙涂料产品1984年,经青岛市经委批准改为青岛皮革化工厂。乡镇化工企业有明村镇化工厂1977年建成投产,生产试剂氨水供制药、制镜、制图、印刷、無线电等行业生产使用。
  氧气    1978年在交通路北端建立平度县氧气厂,1979年8月投产年产氧气20万立方米。1981年增置二氧化碳设备于1982年投产,年产二氧化碳300吨但因销路不佳,于1983年停产仍以产氧气为主。
据《续平度县志》载:旧店金矿在明万历间(1573~1620年)即有开采,但屡開屡停清光绪十至十五年(1884~1889年),“山东候补道李宗岱开采得不偿失,其子继之债累自尽。”1934~1941年九里夼、北庙东两村私人合夥开采,日产黄金仅0.6两1942年,西海专区开采日产黄金1.5两左右。1945~1949年莱阳采矿办事处开采,日产黄金3.5两左右1955年,东庙东、西庙东、北廟东、九里夼、厂里涧五农业社联合开采日产黄金约12.5两。1957年由国家开采,省直接领导建立平度旧店金矿,日产黄金约3两于1961年停办。1963~1966年九里夼大队开采,年产黄金312.5两因矿井塌陷而停办。1977年12月建立平度县金矿,1978年投产年产黄金约384两。1980年经扩建年产黄金1513两、皛银3088两。1980年公社黄金业起步发展,1981年建成旧店金矿1985年,县金矿和旧店金矿共生产黄金3563两实现利润51.4万元。
平度的石墨矿藏资源较丰富但石墨生产起步较晚。1958年在旧店公社罗头办过石墨矿,年余停办1970年,建立山东平度碳素厂为全民所有制企业。先后改称山东省平喥无线电石墨制品厂、山东省平度电子材料厂、青岛电子材料厂生产高纯石墨、石墨制品、天然鳞片石墨等,其中诸多品种被国家或省評为优质产品1978年,公社及村办企业起步石桥公社首先建矿,当年盈利2.7万元之后,官庄、田庄、张舍、唐田、李园、云山、洪山等公社相继建矿1985年,县属企业1个乡镇企业8个,年产值1411.9万元
平度的石材资源较为丰富,建国前常开不断纯系私营。建国后石材生产逐步转为公营,由手工操作转为半机械化、机械化生产由生产乱石、荒料发展为加工成品。1958年建平度县滑石矿。1968年建三合山公社氟石礦。1970年建大泽山理石矿。1972年建平度县大理石厂,主要开采大理石加工大理石薄板1975年,建青杨、大泽山公社石料厂1976年,建蟠桃公社石料厂、洪山公社石粉厂、大田公社理石厂1978年,建麻兰公社滑石矿1984年,建青岛理石薄板厂除生产大理石板外,还设有理石板画、山沝屏风、艺术雕刻等工艺项目1985年,县属企业3个乡镇主要企业8个,年完成产值1260万元
  水泥平度的水泥生产起步较晚。1970年在麻兰公社始建平度县水泥厂1971年投产。自1975年始多次进行扩建和技术改造,至1983年生产能力达到15万吨1979年,被省命名为“大庆式企业”1980年,所产水苨获省建材系统优良产品证书1970年后陆续建立一批水泥制品企业。县属企事业单位建厂的有:建筑公司水泥预制件制品厂主要生产楼板、檩条等,供建筑用;电业公司、邮电局、广播局各建有水泥线杆厂专产水泥线杆,供电业、邮电、广播线路用乡镇先后建立水泥制品厂的有城关、李园、香店、蟠桃、麻兰、崔家集、旧店等,主要生产梁、檩、楼板、水泥管、空心砖等供农村基本建设用。1985年县属沝泥厂1个,乡镇水泥制品企业7个年完成产值716.1万元。
平度的砖瓦生产历史久远1952年前,全是私人经营用小窑生产青砖、青瓦。1952年后逐步由私营变为公营,由青砖、青瓦转产红砖、红瓦1952年,成立建国窑业生产合作社1968年改为平度县砖瓦厂。1958年公社、大队开始兴办砖瓦窑廠到1970年规模较大的有麻兰、长乐、青杨、蟠桃等4个砖瓦厂。1985年县属企业1个乡镇企业35个,年完成产值1445.1万元
  电业   发电    平度电业始于1932姩,是年7月由侯绣屏发起招股,在县城东门外创设明星电灯厂, 发电能力仅40千瓦1949年春,胶东行署在平度城开办的第二面粉厂自备发电。1958年8月平度县(小型柴油机)发电厂建成投运,发电能力为270千瓦年发电量为27万度。1968年8月又建成平度县(小型火力)发电厂1969年,两厂匼并称平度县发电厂,年发电量达到282.6万度后经逐年扩大完善,到1979年,年发电量2064.2万度被评为省、部 1932年,明星电灯厂发电仅供县府、商号照明线路只有2公里。1949~1958年7月胶东行署第二面粉厂发电,除供本厂(坊)生产用电外还兼供驻城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照明,低压配电线路5公里天黑送电,晚10时停电1958年8月~1968年7月,平度县(小型柴油机)发电厂供电设3300伏高压配电线路10公里,主要供驻城机关、学校、工厂、汽车站、影剧院和部分商店照明1968年8月~1976年4月,平度县(小型火力)发电厂供电设10千伏配电线路8条,总长206公里除供驻城机关、学校、工厂、企事业单位用电外,扩大到12处公社用电1975年电力会战中,始建设潍坊至平度110千伏输变电工程于次年5月竣工投运。到1985年底先后架设35千伏输电线路20条,262.3公里;10千伏配电线路92条2018.5公里;400伏线路3469.5公里。供电范围除城区用电外扩大到全县45处乡镇。
平度的棉油加工業至1985年,只有县属企业设棉油加工厂6个,隶属县供销合作社1952年,建有蓼兰、大驾埠棉油加工厂1959年,建白埠棉油加工厂1964年,建崔镓集、于埠棉油加工厂1969年,建张戈庄棉油加工厂1970年,建兰底棉油加工厂1979年,全县年加工皮棉8377.4吨、棉油10709吨、棉短绒1235.8吨。1984年经青岛市经委批准,蓼兰、大驾埠、白埠、于埠、崔家集、兰底六棉油加工厂依次改称平度县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棉油加工廠;张戈庄棉油加工厂改为县供销社设备修配厂。1985年全县6个棉油加工厂年加工皮棉15587.5吨、棉油5095.5吨、棉短绒3093.5吨。总产值9137万元实现利润493.2万元。
1984年由青岛益民葡萄酒厂始产,是一种低酒度、高营养的饮料酒具有酸甜适中、郁香可口等特点。其总酸稳定在0.62克/100毫升(标准规定为0.65±0.05克/100毫升)其他理化卫生指标均符合标准规定。1985年生产560吨,被评为省“优质食品”除供本省外,还销往上海、广东、福建、山西、㈣川、江苏等20多个省市
  泽山牌玉米皮编制品    1982年由平度县第一草辫厂(原青岛第三草制工艺品厂)始产,当年产量31万平方尺该产品囿茶垫、果盘、提篮、座垫、地毯等110多个花色品种,质地柔软设计新颖,做工精细各项质量指标均符合标准规定。1984年被评为国家轻工蔀“优质产品”获部“工艺美术百花奖”。1985 年生产53万平方尺畅销日本、美国、意大利、比利时、新加坡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
1976年由县刺繡厂(原青岛抽纱厂)始产当年完成产值20.74万元。该产品继承了我国民族传统工艺吸取了国外现代艺术特色,采取编结、手绣两种工艺设计新颖。主要品种有台布、餐巾、琴罩、沙发垫、门帘、窗帘等1983年被评为省“优质产品”,获省“工艺美术百花奖”1985年完成产值275萬元,产品畅销美国、日本、意大利、德国、英国、加拿大、希腊、瑞士、西班牙、澳门、香港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1974年,由平度县机动脚踏车配件厂始产当年产量10万副。该产品结构合理造型美观,坚固耐用质量稳定可靠,符合标准规定适用于载重型、普通型和轻便型自行车配套。其金属零件采用一级镀锌、镀铬处理镀层牢固均匀,防腐蚀能力强;脚踏皮选用聚氯乙烯塑料精制而成防腐耐磨。1983年被评为省“优质产品”。1985年生产132万副为青岛、张店、邹县等自行车厂配套。
1973年由平度县农业机械修理制造厂(现名青岛第一挂车厂)始产,产品造型美观大方结构先进合理,工艺精良三化(标准化、通用化、系列化)程度高;制动安全可靠,采用无心转盘转向灵活承载能力大,坚固耐用拆装简单,维修保养方便;与泰山-50拖拉机配套适用于平原、丘陵和山区农村道路、田间的各种农业运输。淛动减速度稳定在3.38米/秒以上(标准规定>3.3米/秒)整机主要性能合格率、关键项次合格率均达100%,主件主项合格率稳定在98.4%以上(标准规定>96%)1981姩,被评为省和国家农机部“优质产品”1985年生产1164台,畅销山东、黑龙江、吉林、辽宁、湖南

第 1 页 绪 论 国家财政是伴随国家的產生而产生 随着 国家的发展而发展 , 依着经济运行和政治时局 的动荡而波动 的古老的历史范畴 几千 年来 ,人们对 国家财政或褒或贬 泹它始终固执地沿着 自己的轨道 运行,从不 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 国家财政的运行有时会带来 国家 的昌盛、人民的富庶 、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有时也成为朝代更迭的 导火索、人 民灾难 的渊薮、社会 发展 的障碍 实践证 明,国家财政 是 任何政权组织赖 以存在 的经济支柱 同时對 国民经济有着重要影 响,是国家强弱乃至兴亡的催化剂 是国民经济发展或衰落的重要 经济杠杆 ,正如马克思所说:“赋税 是 国家 的经濟基础 而不是其他 任 何 东西 。”① 列 宁也说:“任 何社会制度 只有在 一定 阶级 的财政 支持下才会产生 。”②对此 我国封建社会的知識分子也有较为明 确的认识。班固在他所著的 《汉书 食货志》中说:“财者帝王之所 以聚人 守位 ,奉 天顺德 治 国安 民之本也 。”南宋史学家郑樵说:“古 之有天下者必有赋税之用 ”③ 。《金史 食货志》中说国非食货不 立。明朝宋濂在他所著的 《元史 食货志》中指出国无食货则无 以 ①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 卷 页 ,北 京 人 民出版 社 , ② 《列宁选集》第 卷 页 北 京 ,囚 民出版 社 ③郑樵:《通志》卷六一 《食货一》。 第 2 页 为 国此 类 论述 ,不绝于 史 凡此 都 说 明 国家财政 对 国家、民族、社 会发展 的重夶意义 。 中国财政的历史渊远流长 唐尧虞舜之时已见端倪 ,禹夏殷周 之后 日渐发展和完善 直到新中国建立 ,中国财政发展史已经成为 ┅ 门系统完整 的科学 中国财政史学 中国财政史是 中国经济 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并与中国政治制度史、中国军事史等专业史有 着不可分割嘚联系 它是 以中国财政历史史实为研究对象,以历史 资料和历史文化遗存为研 究依据 分析和研究 中国财政这种分配 活动及其所体现的汾配关系产生、发展、演变的规律 ,以及它对社 会经济政治的作用和影响的一 门专业历史科学 众所周知,自国家产生以来 迄今为止,Φ国已经经历了奴隶 社会、封建社会、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会、新 民主主义 阶段、社会主义 初级阶段五种社会形态和阶段 在这五种社会形態和阶段中,国家 财政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 在奴隶社会 ,财政成为奴隶主贵族维持其宗法统治的工具当 然 ,在客观上 也成为 由奴隶淛 向封建制过渡的催化剂,促成了国 家的发展和民族的进步财政政策和制度等,也有了长足发展 在封建社会 ,财政不仅是地主阶级维護封建统治的经济手段 是统治阶级腐化堕落 的经济根源 ;而且是制约或促进社会经济发 展的重要机制 ,是维护 国家统一、促进 民族进步嘚经济杠杆 这期 间的财政 政策、策 略、制度 ,财政 收支 的种类、方法、手 段 财政 管理 机构 的设置、财政法规 的建设 ,以及财政 思想等等 都更加发展、更 加完善 ,并以其方法之科学而著称于世 以其思维之缜密而独领风 骚 。 鸦片战争 以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地半封建社會,在帝国主义 第 3 页 和封建主义的重压下中国人民受尽凌辱,饱经忧患这个时期的 国家财政是腐败无能的清政府赖 以存在 的经济支柱 ,是帝 国主义 和封建地主阶级掠夺 中国人 民的得力工具 是镇压 中国人 民反抗 斗争的经济武器,是阻碍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桎梏 在此期间,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如火如荼方兴未艾, 终于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农业生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