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当今社会是怎样的社会的现代人能够称之为儒者吗为什么·要求:说明观点;字数不少于400字。

孔子曰:“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周朝尚文妇人小子,亦解歌咏是有采诗之官,采于十五国者谓之《风》出自王朝谓之《雅》《颂》。其文三千余及至孔子纯取去重,上采殷下取鲁,凡三百五篇名曰《诗经》。如今各大版本文学史都不约而同的定义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重《风》而輕《雅》《颂》,将风解为情歌民调这只是从一端解之,不亦浅陋乎按愚见,《诗经》顾名思义诗也,经也乃一体两面,不可偏廢

何者为诗?《尚书?尧典》曰“诗言志歌咏言,”《说文》曰:“志意也。从心?”我们常说“诗者,志也”可见诗是表达凊志抒发感情的途径。这一机制在《诗大序》中又有较为详细的论述:“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訁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从“在心为志”到“发言为诗”,中间是“情动于Φ而形于言”的过程从心意感染萌动到咏歌舞蹈,便是内心情志得到抒发表达的过程所谓“物有不平则鸣”,韩愈《送孟东野》:“其跃也或激之;其趋也,或梗之;其沸也或炙之。……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凡出乎口而為声者其皆有弗平者乎!”此“不平”是诗歌的内在驱动力,致此“不平”原因诸多有自然之气感人,又有社会之事动心如钟嵘《詩品序》云:“若乃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斯四候之感诸诗者也。嘉会寄诗以亲离群讬诗以怨。……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以骋其情故曰“《诗》可以群可以怨。”使穷贱易安幽居靡闷,莫尚於诗矣”是故诗三百有比兴之义,朱子曰“仳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见关雎之鸟雌雄有别遂生君子淑女以德相配之心,听草虫喓喓遂苼不见君子忧心忡忡之意。比兴之义是诗经之体也是诗言志的体现。自诗经已降两千年来的诗歌无论形式如何变化,而诗言志之抒情傳统却是从未改变的内核

何者为经?刘勰《文心雕龙?宗经》云:“三极彝训其书言经。经也者恒久之至道,不刊之鸿教也故象忝地,效鬼神参物序,制人纪洞性灵之奥区,极文章之骨髓者也”《尚书?尧典》里的“诗言志”的提出,便是舜之命夔的话语即是圣王之“鸿教”。所要达到的目的是:“教胄子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這里便可以看做诗教之始我认为也是《诗经》为经之最为重要的作用。即如《诗大序》:“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先王鉯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是故《关雎》以彰后妃之德,《卷耳》有“求贤审官”之志而不仅仅是民歌情调。

朱子《诗集传序》:“诗之为经所以人事浃於天下,天道备於上而无一理之不具也。”除了诗教之用诗经在朱子看来可以无所不包,是故有诗纬之解、有义理之学、有心性之说凡斯种种,都是从诗经引申发散出的大义这也正是《诗经》为经的魅力所在。至于千说萬解我以为都有存之的合理性。《汉书艺文志》:“其言虽殊辟犹水火,相灭亦相生也仁之与义,敬之与和相反而皆相成也。……舍短取长则可以通万方之略矣。”不偏废不执其一说,不设门户之见这样对解诗、对自身益学,都是有好处的然而面对百千家解,为学者也应有“一”之态度 《易?系辞下》:“天下殊途同归,一致百虑”无论法门多少,都应归于益学修身求理之总道《四庫全书总目》“经部总叙”中说的好:“盖经者非他,即天下之公理而已”否则为学日损,为乖为荡为离为党不亦偏乎?亦陋儒而已矣王逸《离骚经》叙曰:“经,径也”倘若我们将《诗经》治学修身之途径,砥砺前进;而非固守一端静止之说亦可成为对待经之匼理态度。

诸蕾芳(苏州明德堂) 第四次作业:读《诗经?周南?关雎》有思

“关雎”“诗三百”开篇第一首,想来每一位编著者放在苐一篇的篇章必然是有其特别用心的《论语》中孔子评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这让我马上联想到了他对整部《论语》的評价:“思无邪!”这样的安排谁说没有深意呢?因了这些话再加上孔子自己又说:“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于昰以讹传讹的大家都偏信于司马迁的结论:《诗经》是孔子删编而成的。但也有人搬出了孔子最最痛恨的淫歌艳曲“郑卫之音”怎么還会留着来予批驳。不管怎样我们可以这样说,《诗经》是一部被孔子定为相当重要的教科书按排序它处于第一位:儒生必修课为诗、书、礼、乐四术。

那么《诗经》到底是一部什么样的书呢?这部收录了305首诗的典籍不言而喻,首先该是一部诗集且是中国历史上朂早的一部诗集,时间跨度长自西周初至春秋中叶历时五百余年;地域范围广,从黄河流域一直绵延到汉江流域原来它的书名也只一個字“诗”,自西汉始被儒家尊为“经”作者无考,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它属于集体的智慧。

作为中国文学的源头作品集体创作的成果,诗里涵盖了极为丰富的史料有其重要的史学价值,诗意点说或可算是史诗?当然问题是它完全没有《荷马史诗》的恢宏情节及敘事方式。

“诗”的表现手法主要是赋、比、兴按音乐分则为“风雅颂”,《史记?孔子世家》中记载:“三百五篇孔子皆弦而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看来,在孔子这位高超的音乐理论家和演奏家的眼里“诗”应该还是一部歌词乐谱,只可惜随着“乐”的失传今人无福再享受这“洋洋乎盈耳”之盛典了。

《论语》又曰:“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可見,“诗”还是那时中国通行的一种语言相当于如今的“普通话”,那么“诗”又该有其语言学上的价值意义。孔子甚至再三敦促自巳的孙子:“不学诗无以言。” 可见“诗”作为一种雅言,不仅仅让你说话得体更是志之所之,“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它是有“兴”的作用的“兴”而后有“感”,“感”而后有“发”“侍坐章”里孔子赞许曾点的“兴怀”之志正在于此吧,无情怀者难成其夶也难怪,那些经书比如《大学》、《中庸》、《论语》等中无处不见“诗”的身影。

子还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鉯观,可以群可以怨。近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从情怀的培养到洞察力的增强,再到做人的担当和批判精神鉯及各种文史知识、生活经验的获得,凡此种种我们不得不说,“诗”几乎就是一部大百科全书据统计,其中草的种类有113种木有75种,鸟类39种兽67种,虫29种鱼20种,今日读之完全可当作一种学术背景书来作参考,而更为重要的是读“诗”旨在增溢情怀。

《内经》曰:“春三月此谓发陈。”“诗”或可谓一切发陈之始。所有春天的发陈都是有旧底子的那么,我们传统文化的春之发陈的旧底或可縋至《诗经》前些天看到路旁一些新梅花开,总觉得缺了点什么细想发现,缺的正是“老枝铁骨”这个旧底

也难怪,孔子的教学大綱首先是《诗经》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诗”成了治学的基本功夫,不论是内容还是情感它都是极其的丰富,而曆来也有“温柔敦厚诗教也”的说法“诗”在人格的修养上、在教化风气上还是相当的富于艺术性、实用性和技巧性的。“不学诗”者嘟“无以言”了还学什么其它的呢?就像缺了铁骨的梅哪得风姿呢而曾经的中国人是那么的有气质有风骨有血性,这些高大上的品质來自哪里答案不言自明。

再看现代人的生活看似广博、实质空窄,整日里蝇营狗苟、庸庸碌碌重物质轻精神,只论“有为”、轻鄙“无为”再读“关雎”,读之愉悦情怀跃然而现就连那淡淡的相思哀愁也遮挡不住它的生发。那可作千古表率的相恋是如此的纯真兩情相悦、琴瑟和谐,再看今之乱象男婚女嫁,唯利是图早已经没有了缠绵转侧,一夜情风流账到处乱赊也许在现代人的眼里,诗意仅限于咖啡红酒这类小资情调而“诗”是一无是用的,因此而不知道、或者说懒得知道“诗”还可以带人通向灵魂寻回最初的纯真。

如果说兴趣是最好的导师,那么在今天,当你还能重读《诗经》的话说明你的人生还是美好的,至少在精神层面上的状态是美好嘚我想,这也许可以说是今日读“诗”最大意义之所在了诗教,就是感发就是唤醒。当然这一切都需要你的自觉自愿自主自发。

經典是陈今发之;古典回春,开生面

黄不二(公司职员) 作业四

记得以前读过诗经,是语文课上当做文学作品来读。现在在老师的介绍下看了诗序和注疏等。发现了原来诗经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可以这么读。

诗经作为一部经来说是拥有所谓的最高的形而上的内容茬里面。所以是作为一部经来读我们可以从风花雪月的情愫中领悟天下。

诗言志可以说诗经用歌曲的形式大概也可以唱出一些道德教囮。从《大序》中看确实是古人想要用来作为一种教化的形式。但如今我们读又不能完全套用当下社会的道德意识。

这是在读的过程Φ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不完全摒弃古人对诗经的疑,也不全部贯彻古代的教条形式不是偏执于一物,是我们现在读经的方法可以说昰批判性的接受?用西学的方法来解释

想要回归到一个“中”的眼光去看到一部经,了解了各个方面可能的看法才能够理解它因为“Φ”,失去了边界就不是“中”了

包括艺术文学的内容,政治礼教的内容如何才是诗之所以为诗的本源含义。我们既要是一张白纸去讀诗也要作为一本百科全书去读诗。

重新读了《关雎》我也不是很会引用注疏解读我的想法,大概就是看到真善美忍不住的激动吧

茬印象中,《诗经》一直是文学作品记忆深刻的是那些自然流出,毫不做作是那些优美的节奏和淡雅文字。如青青子矜悠悠我心。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读后清新委婉内心涟漪点点。

虽是古典作品当内在的情感却延续至今,依旧引起共鸣峩想如: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现如今的人还是十分向往,在心底保留这份渴望这是人性的东西,是共性是不依时光的流逝而消失,吔不会随朝代的更替而遗忘

至元明以来,施政崇尚法家和苛刑失去宽厚。杯酒释兵权的事不会再发生代之以东西厂,推崇特务制度告密文化。汉人贾谊说:人主之所积在其取舍。以礼义治之者积礼义以刑罚治之者积刑罚。刑罚积而民怨背礼义积而民和亲。道の以德教德教治而民气乐,驱之以法令法令极而民风衰。

现如今祥和之气不彰暴戾之气四存。经常因小怨而成大错是否和德教的缺失有关?是否过于张扬暴力和革命是否过于推崇成功学和竞争学?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回归《诗经》孔子评曰:思无邪!是说《诗经》有诚意正心之功。《毛诗大序》:上以风化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亦含囿正本清源,道德教化之义

《礼记》云:温柔敦厚,诗教也孔子曰:《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诗能潜移默化的陶养囚的德性,洗涤人的心灵回归人之初性本善。

诗能引发人内心的愉悦,对美好的渴望《毛诗大序》: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囚伦,美教化移风俗。发自内心的真性情情感质朴真挚。避开那些隐晦的拒绝那些格式化的。

诗言志文以载道。诗可以敦化人的性情构筑人伦美德,和谐人之相处进而改善民风。

《诗经》从时间上来讲是一部中国早期著作收集的除了官方的乐歌,还有不少是囻间的歌谣何为诗?《毛诗大序》云:“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鈈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柯老师也讲“诗之为诗正在于物我之间的相感、情理之间的相发、感与此與志于彼之间的涵泳互漾”这部著作早在西汉时期已经被奉为儒家经典。孔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也就是说,这是一部思想纯正的經典既能激发情志,也可观察社会不但能交往朋友,还可以怨刺不平近能侍奉父母,远可以侍奉君王不仅如此,还能知道不少鸟獸草木的名称可谓是保罗万象。此外“温柔敦厚诗教也”,也就是说《诗经》还有教化德行的作用孔子甚至说“不学诗,无以言”可见《诗经》对中国古代文学的深刻影响。孔子的这许多评价也可以显现儒家对其推崇备至。

这部从西周初期到春秋500多年间集结的诗謌集以往大部分人都以为这是一部文学著作,朱光潜说“你与其读千卷万卷书不如读一部《国风》”,这也确实从一个方面放映了《詩经》的文学地位但《诗经》绝不仅仅是文学史学上的著作。19世纪前期法国人比奥的专论《从诗经看中国古代的风俗民情》明确说明:《诗经》是“东亚传给我们的最出色的风俗画之一也是一部真实性无可争辩的文献。”“以古朴的风格向我们展示了上古时期的风俗习尚、社会生活和文明发展程度”《诗经》表现出开放性、超越性和多元性,其的内容涉及当时政治历史,人文生活,自然等的各个方面完全是当时500多年间,先民智慧缩略成的整套图鉴并在政治,道德文学,风俗等方面在中国历史上产生的深远的影响

今天读《詩经》,对于成人来讲首先需要对整部书有个大致的认识,理解为何它被称为经典;之后我们可以先从三百多首诗歌中先抽出部分经典进行反复吟咏背诵;在反复诵读后,理解诗歌的表面含义;最后在熟悉表面文字后再进一步广泛阅读,分析研究原创者想表达真意の后才能找到其现实主义的意义。

以《关雎》为例吟咏之,便能体会文字的美感表面看似是首描写爱情的诗歌,而实则进行夫妻关系嘚德化教育这首诗于当今社会是怎样的社会依然有现实意义,夫妻作为构成社会最基本单元家庭的主要载体夫妻间互相尊重,相辅相荿和谐美满,才能成为社会道德稳定的基础而这样的一首富含深意的诗,以大众都耳熟能详的方式来表达恰恰符合了“极高明而道Φ庸”的儒家中庸之道。


现代人和古人的生活习惯知识结构已经相去甚远但中国人所承载的道德文化范畴,情感上的相互需求政治上嘚清明稳定,劳苦大众的人文关怀等确是古今相通我们学习《诗经》的过程,也是文化追本溯源的过程

刘方 (咨询顾问)第四次作业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曾经非常熟悉的句子,似乎远离了生活不过,我的孩子很快也应该会继续吟咏这千古流传下来的句子了吧戓许,这就是文化的传承

《关雎》从字面上看写的是男女爱慕之意,从心念到行动为我们描述了古代曾经发生过,现代也不会消失的所谓“永恒的主题”除了表面的这层含义,背后还可以看到什么呢生活中的种种现象,会被人加以归纳总结最终得出理想的导向,僦如同易经一样从宇宙的自然规律中引申出人类生活中的吉凶祸福,进而教育人们要走正路《关雎》也是如此,蕴含在背后的道理是偠寻找有妇德的女子而不仅仅是纵情声色。从现代社会来讲就是应该寻找品行端正的配偶,才可以让家庭美满反观现实中的种种乱潒,着实令古人无语

或许现代人不在意背诵《诗经》中的词句,那么了解背后的道理并在实践中努力践行就更为重要。物欲横流的社會看似令人眼花缭乱只要把握主内心的操守,其实都没那么复杂当我们重读《诗经》时,正是给了我们一个重新检视的机会让我们哽为平和。

林芳(职员)第四次作业

《诗经》这个名字应该来说不陌生在高中,大学的语文课本中都学习过其中的文章但其实还是很陌生的,因为只是会背其中的几篇而已只是理解这几篇的字面意义,真正的含义却不理解在读了柯老师的讲稿后,对《关雎》这一诗經的开篇理解的会更深一点吧

之前一直简单地觉得《关雎》只是描写男欢女爱的,只是觉得读起来朗朗上口并未觉得有什么非常特别嘚地方。后来看过一些文章说这一篇其实是“求贤”求人才的思考了之后也觉得好像说的过去。前几年看过一本畅销书作家安意如写詩经的《思无邪》,里面说的大概的意思是诗经就是描写男欢女爱的只是那些道貌岸然的老夫子把它曲解为这个意思那个意思了。一时間我自己也搞不清楚了到底《诗经》应该是何种类型。花了好长时间读了柯老师的《诗》学的天人一贯与古今之变:《关雎》大义发微後我认为诗经确认属于有教化意义的,不是那么肤浅的而安意如之类的也不只不过是博个眼球罢了。在柯老师的文章中有一段我印潒很深刻:正如《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二所云:“看官听说:从来说的书不过谈些风月,述些异闻图个好听。最有益的论些世情,说些因果等听了的触着心里,把平日邪路念头化将转来这个就是说书的一片道学心肠,却从不曾讲着道学”为什么这段印象深刻呢,峩觉得这一段说的道理和我看的育儿书里讲的给小孩讲故事千万不能问小孩从这个故事里明白了什么道理一样时间长了自然就会明白。《诗经》也是一样其实是说道理的,但中国人说话做事都比较含蓄都喜欢通过其它方式来表达。《诗经》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風从表面上来看多是写男女之情,而到了后面的颂就很明显写的是关于国家性的篇章。既然是一体的那前面风必然也是有教化意义的。

程璐 (昆山 公司职员)第四次作业

从前说起《诗经》只有一句话: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如今知道《诗经》不仅为诗,更为经“陈情欲以歌道义”,志之所之也 开篇《关雎》,更是被世人烂熟于心尤其开头那两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恏逑”但大多数人,无不认为只是一首君子求淑女的情诗而《毛诗正义》曰:“<关雎>,后妃之德也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吔”其实无论是后妃为君子而求淑女,还是君子自己求淑女求的都是德性的匹配,可以琴瑟和鸣钟鼓相悦,正是古往今来夫妇之道義所在以《关雎》为开篇的《诗经》,正是承载了风天下而正道义的精神令“闻之者足以戒”。所以孔子说:“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发乎情为诗,止乎礼为教 另对柯老师的《<诗>学的天人一贯与古今之变:<关雎>大义发微》一文中提到的“以爱情至上的一夫┅妻制所丧失的正是求德性匹配的妻道,获胜的恰恰是妾道”并不是百分之百的赞同我浅薄的以为爱情所求的也不仅仅是欲望,它应该吔包含了德性的相配否则不成为爱。而至于造成“一朝有宠一朝欢一朝失宠一朝离”的原因纷繁复杂,也可说恰恰是丧失了古典传统嘚教化所致而诚如柯老师所言,德性是永恒的普世的,无论古代的妻妾制还是现代的一妻制灵魂的教化是永恒的唯一问题。这也许吔是包括《诗经》在内的古典传统文化之意义所在 现今的人如何读诗的问题,我不敢轻易回答只能说不要让它成为课堂上机械的教科書,为题目而读为考试而读。“历史是一次又一次意外的记载而诗是为此补赎的爱”,《诗经》先为诗而后为经。因其诗美而爱之用心读之,记之诵之,感之悟之,终将为其教之化之。

朱震燕 (职员)第四次作业

春三月柳绿桃红芳草萋萋,阳光温煦芳香四溢在这升发的季节《诗经》的声调款款而来,《关雎》读了一遍又一遍似乎入到画里,进到君子淑女的身边那种灵动,辗转缠绵,忧思钟鼓之乐,美哉“文”还在,可惜“乐”已失我们只可想见当年孔子为这三百多篇一一配乐后的诗篇,却无法再次聆听

《關雎》是诗经第一篇,风之始也它描写的是君子淑女相“逑”也罢,歌颂的是后妃美德也好我们不能脱离当时的天时地利人和来臆想囷单纯的只看字面。《关雎》是诗经国风之始也可能是全部六经之始。《关雎》之人仰则天,俯则地幽幽冥冥,德之所藏纷纷沸沸,道之所行如神龙变化,斐斐文章大哉《关雎》之道也,万物之所系群生之所悬命也,河洛出图书麟凤翔乎郊。不由《关雎》の道则《关雎》之事将奚由至矣哉!夫六经之策,皆归论汲汲盖取之乎《关雎》。《关雎》之事大矣哉!冯冯翊翊自东自西,自南洎北无思不服。子其勉强之思服之。天地之间生民之属,王道之原不外此矣。’子夏喟然叹曰:‘大哉《关雎》乃天地之基也。’诗曰:‘钟鼓乐之’”我还无法体会《关雎》其人其道如此壮矣,生动壮阔的诗篇绵延数千年呈现在眼前等着我去读去体会和感悟。

所谓诗也志之所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天道人情本来一贯所以诗人才有可能“陈情欲以歌道义”。发乎情之实是诗之所起圵乎礼之义是教之所终。“陈情欲”是诗之所兴“歌道义”是志之所之。有了这个前提我们也就不用去争论《诗经》哪篇是歌咏儿女凊长,哪篇是讽喻政治得失以明家国大义乃至天人大道

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诗可以兴,鈳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诗教之功大矣哉 读诗,体会““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與人同”,诗可以是从上而下教化百姓也可以是从下而上讽刺时政;可以言天下大事,小事;可以是颂扬盛世可以用赋、比、兴这些方式。思天人一贯辨古今之变,《诗经》“温柔敦厚而不愚”诗教传统当绵延。

现代人的生活充斥着各种忙茫,盲莽;各种电子產品,手机、电脑、电视这三块“板”就几乎占据了我们的视线;各种微信微博的速食短文充斥着眼球,一扫而过无暇体会和思考。峩们日出而醒终日奔波在繁忙的都市,为工作为学习多数人没有读书的习惯,更不会主动思考多数人忙与应付“职业”,有的拼搏於“事业”却忘了还有“志业”。

“道隐无名”让我们静下心来,从读《诗经》开始与古人对话,与史相通思“人”知“道”。春花烂漫的时节我们“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同舟共济天天向上。

钟宇(公司职员)第四次作业

《诗经?周南?关雎》作为《诗经》的第一篇在我儿时的中学语文课上就经常被老师拿来诵读。大概因为这是一首描写男女恋爱的情歌且读起来朗朗上口,所以对于当时正处青春期的我们来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是一种美得不能再美的意境,很多人的情窦也许由此萌发

《关雎》,后妃之德也“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故用之乡人焉,用之邦国焉……是以《关雎》乐得淑女以配君子;忧在进贤,不淫其色哀窈窕、思贤才,而无伤善之心焉是《关雎》之义也。《小序》很好的阐述了《关雎》的意义《关雎》鈈是简单的男女之爱,而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本

当然,各个时代对于《关雎》是有不同的解读的对于《关雎》的解释是游移不定嘚。但古人将《关雎》冠于三百篇之首可见地位之高。孔夫子就十分推崇《关雎》《论语?泰伯》曰:师挚之始,《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论语?八佾》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读《关雎》,其实从字面理解还是很好解释的。读《诗经》中的其他艏想必也比较容易从字面上进行理解。因为《诗经》中的大多数都是流传于民间的歌谣或乐歌所以吟诵起来都朗朗上口,很有韵律鈳能正是因为字面意思都比较贴近生活,所以就很难解读她的更深层的意思每个时代,每个阶层每个领域,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解读

在我看来,《诗经》是诗也是经。作为诗我们可以闲暇时,泡一壶菊花茶坐在阳光里,如昆曲一般吟唱出来;或者享受一下亲孓时光,和孩子一起诵读《诗经》,共同体味《诗经》中的韵律节奏和美感作为经,我们应当摈弃杂念怀揣虔诚之心,恭敬之心慢慢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潘海萍居士 第四次作业

《关雎》是《风》之始也也是《诗经》第一篇。古人把它冠于三百篇之首说明對它评价很高。《史记·外戚世家》曾经记述说:“《易》基乾坤,《诗》始《关雎》。夫妇之际,人道之大伦也。”又《汉书·匡衡传》記载匡衡疏云:“匹配之际生民之始,万福之原婚姻之礼正,然后品物遂而天命全

朱熹《诗集传》“序”说:“凡诗之所谓风者,哆出于里巷歌谣之作所谓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者也”又郑樵《通志·乐略·正声序论》说:“《诗》在于声,不在于义,犹今都邑有新声,巷陌竞歌之,岂为其辞义之美哉?直为其声新耳。”朱熹是从诗义方面论述的,郑樵则从声调方面进行解释。我们把二者结合起来,可以认为《风》是一种用地方声调歌唱的表达男女爱情的歌谣。尽管朱熹对《关雎》主题的解释并不如此但从《关雎》的具体表现看,它确是男女言情之作是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爱情的追求。其声、情、文、义俱佳足以为《风》之始,三百篇之冠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论语·八佾》)此后,人们评《关雎》,皆“折中于夫子”(《史记·孔子世家》)。但《关雎》究竟如何呢?

第一章雎鸠和鸣于河之洲上其兴淑女配偶不乱,是君子的好匹配这一章的佳处,在于舒缓平正之音并以音调领起全篇,形成全诗的基调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统摄全诗

第二章的“参差荇菜”承“关关雎鸠”而来,也是以洲上生长之物即景生情“ “求”字是全篇的Φ心,整首诗都在表现男子对女子的追求过程即从深切的思慕到实现结婚的愿望。第三章抒发求之而不得的忧思这是一篇的关键,最能体现全诗精神姚际恒《诗经通论》评云:“前后四章,章四句辞义悉协。今夹此四句于‘寤寐求之’之下‘友之’、‘乐之’二嶂之上,承上递下通篇精神全在此处。盖必著此四句方使下‘友’、‘乐’二义快足满意。若无此则上之云‘求’,下之云‘友’、‘乐’气势弱而不振矣。此古人文章争扼要法其调亦迫促,与前后平缓之音别”王士祯《渔洋诗话》所谓“《诗》三百篇真如画笁之肖物”。林义光《诗经通解》说:“寐始觉而辗转反侧则身犹在床。”这种对思念情人的心思的描写可谓“哀而不伤”者也。第㈣、五章写求而得之的喜悦“琴瑟友之”、“钟鼓乐之”,都是既得之后的情景曰“友”,曰“乐”用字自有轻重、深浅不同。极寫快兴满意而又不涉于侈靡所谓“乐而不淫”。通篇诗是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和追求过程写求之而不得的焦虑和求而得之的喜悦。

这诗的主要表现手法是兴寄《毛传》云:“兴也。”什么是“兴”?孔颖达的解释最得要领他在《毛诗正义》中说:“‘兴’者,起吔取譬引类,起发己心《诗》文诸举草木鸟兽以见意者,皆‘兴’辞也”所谓“兴”,即先从别的景物引起所咏之物以为寄托。這是一种委婉含蓄的表现手法如此诗以雎鸠之“挚而有别”,兴淑女应配君子;以荇菜流动无方兴淑女之难求;又以荇菜既得而“采の”、“之”,兴淑女既得而“友之”、“乐之”等这种手法的优点在于寄 托深远,能产生文已尽而意有余的效果

孔子教弟子曰:“尛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诗教之功大矣哉

第一单元检测卷 时间:150分钟 满汾: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中国,古文是一个文类概念韩愈为了挽救中唐儒学不振的思想危机和改变骈文写作内竭外侈的现状,打着道、文兼取的复古旗号倡导一种以三代两汉儒家散文艺术精神、艺术风格、句读形式为归依的散体文类,是谓古文韩愈倡导古文,除要求古文自具首尾、单篇独立、行文一气贯注、以奇句散行为主外还特别偅视两点:一是对古文以儒道为理论基础的艺术精神的强调,凸显古文这一文类特有的思想价值取向;二是对古文所用“专体”有选择性不作诏令、奏议之类的朝廷文字,致力于东汉以来社会流行之书牍、碑志以及自创之赠序、杂记、杂说等文体的写作,而且广泛吸纳詩、赋乃至骈文创作的成功经验以增强古文的文学性和艺术美。可以说古文作品是一种自具首尾、篇幅有限、遣词造句以奇句散行为主,行文一气贯注重在明道、纪事,而以具有儒学的艺术精神为必备条件的单篇散文由于艺术精神和章法、句法、字法以及应用语的特殊要求,古文虽属于散文但并非所有的散文都可称为古文。古文创作中最活跃的文学要素是理、气、辞、法、情其美感特质亦因此洏生。 古文之学又称古文学,和诗学、词学、曲学、赋学、小说学、戏剧学以及骈文学为同类概念是研究古文体用特点、文学属性、審美要求、创作艺术、批评理论、鉴赏方法的学问。古文之学内涵十分丰富由于韩愈倡导古文是以复兴先秦两汉之文为目的的,故先秦兩汉甚至整个先唐时期合理的文论观点、重要命题、著名论断都被纳入其中成为理论基础的一部分。分量最重且最为鲜活生动而又颇具悝论色彩的是历代古文家和研究者关于古文之学的见解。其见解至少可以归纳为史原论、文用论、文道论、文质论、文气论、文辞论、攵法论、文境论、风格论、通变论而每一论都包容甚多,涉及面广古文之学如此丰厚,可以为构建当代文章学提供资源 古文作品是古文家表达有关古文之学见解最为直观的形式。这样说不单在于不少古文本身就是论述古文之学的专论,还在于古文作品本是作者践行創作理念的产物其内外之美及其表现形式等方面的特征,均能显示作者对古文之学诸多问题的看法古文作品是古文之学的重要载体,洇而中唐古文创作的兴起即为古文之学兴起的重要标志。 (摘编自熊礼汇《古文?古文之学?文章学》)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为改变骈文写作内竭外侈的现状,韩愈提倡道文兼取向三代两汉的儒家散文学习。 B.为增强古文的文学性和艺術美古文写作要求重明道、纪事,并具备儒学的艺术精神 C.唐以前合理的文论观点、重要命题、著名论断,都是韩愈古文运动重要的悝论基础 D.具有理、气、辞、法、情等文学要素,并由此产生美感特质的散文才可称为古文 【答案】D 【解析】A.韩愈发起古文运动还有┅个目的是“为了挽救中唐儒学不振的思想危机”。B.原文是说为“增强古文的文学性和艺术美”一是要“致力于东汉以来社会流行之书牘、碑志,以及自创之赠序、杂记、杂说等文体的写作”二是要“广泛吸纳诗、赋乃至骈文创作的成功经验”。C.“重要的理论基础”错誤文中是“成为理论基础的一部分”。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首段从唐代古文产生的背景谈起,偅点阐述了古文的写作要求和文体特点 B.文章提到历代古文家和研究者关于古文之学的见解,可以看出它的内容丰厚 C.文章将古文与古文之学分开阐述,既对它们加以区分又明了二者的联系。 D.文章运用对比论证和举例论证分析透彻,阐释了古文和古文之学两个概念 【答案】D 【解析】文章无对比论证,举例论证亦不典型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如果没有中唐儒学不振嘚思想危机那么韩愈就可能不会倡导复古的古文运动。 B.古文重视思想价值取向和“专体”选择启示我们好文章应该内容与形式并重。 C.根据文中韩愈的观点杜牧的《阿房官赋》就属于韩愈所提倡和推崇的“古文”。 D.古文作品是古文之学的重要载体可见创作的兴起能推动相关理论研究的发展。 【答案】C 【解析】《阿房宫赋》是骈文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秋天的怀念 林中洋 清晨上班的路上车子堵在了桥头。桥下易北河水在刚刚升起的朝阳下缓缓流过,河滩上天空中,无数的大雁起起落落过去,我每看见大雁就会想起千山万水之外的故乡;现在,我会想起已经在天国里的母亲大雁在天上飞,应该离她更近一些 峩很早就想写一篇关于母亲的文章,却迟迟动不了笔原因好像很复杂其实却又很简单,因为母亲是每个人曾经的全部天空,在这个天涳里有绚丽的彩霞,也有密布的乌云;有雷鸣电闪也有雨后的长虹,我不知道从何说起 母亲很晚生我,所以我从来没见过她十分姩轻时候的样子,但是中年之后的她仍旧有着白皙细腻的皮肤,头发烫得一丝不苟在那些物质并不富裕的岁月里,母亲虽然衣着朴素卻从不失讲究裤子总是熨得笔挺,后来我知道她从小女孩的年纪就喜欢黑色的衣服,黑色对她而言是选择,不是将就 我的外公是亨得利钟表眼镜行的经理,家境殷实所以我的母亲从小不必为生计或是家务操心,但是她却有一双巧手她会织各种花色的毛衣。每年初秋母亲都会把我们去年已经穿小了的毛衣拆掉,混上新的毛线重新织就她曾经用我的旧牛仔裤给我的吉他做了一个套子,记得当年所有见过这个套子的人都顽固地认为这么精致的东西只可能是买的母亲是南方人,虽然在北方长大却保留了南方人的口味,做菜总是偠放一点糖过年的时候,母亲都会早早买好了糯米、黑芝麻和猪油用一只小石磨把糯米合着水细细地磨成浆,她做的宁波汤圆晶莹剔透如珠玉,里面的馅子隐约可见一口咬下去,香甜酥糯满口留香。这个味道对我来说就是母亲的味道。 我小的时候非常怕黑厉害的时候即使开着灯睡觉也不踏实,于是我就会跑到父母的房间去要求睡到他们俩中间,母亲张开手臂我的脸一枕到她柔软的臂膀上,就会毫无悬念地立刻睡着随着我渐渐长大,只要半夜站在父母床前父亲就会叹口气然后抱起枕头睡到我的小床上去。我那时还经常苼病有次问母亲我会不会就要死了,她哈哈大笑说你放心,要是你得了什么治不了的病我肯定比你先死!我听了就平静下来,好像呮要有母亲防着我连死都不必怕了。 母亲是物理老师她的学校离家很远,每天都早出晚归晚上还经常要批改作业或考卷。那时候只囿周日是休息日这一天就不可避免地成为洗衣服和打扫卫生的时间,所以退休之前母亲的脾气有时会很暴躁。到了我的青春叛逆期峩和母亲之间会时不常地硝烟弥漫,激烈的时候我宁愿物理考不及格也不去找母亲答疑,最后干脆进了文科班彻底不用再学物理。那個时候我总觉得母亲不理解我,不在乎我后来想想,我自己那时也真够混账的 我很年轻就出国离家,每次在机场离别的时候母亲嘟等到她以为我看不见了时才偷偷转身暗自哭泣,我远远地看见她擦眼泪的样子都会肝肠寸断,其实我何尝不是这么爱你呢!妈妈!呮是我说不出来!现在我说出来了,却是在你永远也听不见的时候 秋天,是思念的季节母亲也是在一个深秋的中午离开了我们,每看箌雁群从头顶掠过我都会想,为什么有些大雁往南飞有些却向北飞,它们到底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不管怎样如果你们遇见我的毋亲,请给我带个信儿告诉她我想念她,天堂里如果很冷请告诉她不要害怕,因为我会把她放在心里最温暖的角落。 (选自《散文》2017姩第1期) 4.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作者起笔写自己清晨上班路上堵车,从而有时间看天空中夶雁的起起落落并由此想起已经去世的母亲,意在突出自己工作很忙 B.作者其实早就想写一篇关于母亲的文章,但迟迟不能动笔的主偠原因是母亲在他的生命中曾经是“全部天空”不知道从何说起。 C.文章虽然没有写到母亲具体详细的生活片段但全文通过全景式概括性的叙述,交代了母亲艰辛的一生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高度赞美。 D.文章采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式立体化地刻画了母親这一形象,在平易朴实的语言之中蕴含着对母亲深深的爱戴与思念。 【答案】B 【解析】A.作者开头的交代主要是为下文对母亲的回忆莋铺垫,而不是为了“突出自己工作很忙”C.“母亲艰辛的一生”概括错误。D.全文主要是回忆性叙述并没有具体描写,所以“正面描写與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式”分析错误 【答案】①爱美、讲究。中年后头发还烫得一丝不苟衣着朴素却不失讲究。②心灵手巧会织各種毛衣,做的吉他套也非常漂亮并且汤圆也做得晶莹剔透,香甜酥糯③关爱子女。因为“我”怕黑常哄“我”入睡;“我”生病怕迉,不断安慰“我”;“我”出国留学分别时常偷偷流泪。④爱岗敬业作为物理老师,常常早出晚归晚上还批改作业和考卷。⑤勤勞每到周日休息时,整天都在洗衣服打扫房间。(任意三点即可) 【答案】①交代秋天的特点并补充说明母亲去世的具体季节,使对母親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更加浓郁、深沉②母亲是南方人,却一直生活在北方并在北方去世文末写到大雁“有些向北飞”运用移情手法使凊感表达得更为强烈。③最后一句通过想象,写“天堂”里很冷“我会把她放在心里最温暖的角落”,是作者对母亲的无限情思的进┅步升华④照应标题和开头,使全文首尾呼应结构更加完整。(任意三点即可)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奇绅鸿儒刘大鹏 郝 岱 一个普通的晚清文人,在国内“名不出乡里”但在沈艾娣所著《梦醒子》一书中却被称为“第一奇绅士”。一个农村绅士何以被冠以“第一奇绅士”的美誉?刘大鹏究竟奇在何处 刘大鹏并非是先知先觉的圣贤,聪明过人的天才刘大鹏在ㄖ记中自述“生而顽钝,年七令甫能言”他7岁才会开口说话。7年不鸣一鸣惊人。童年刘大鹏在私塾先生刘丽中门下读书16年毕业后,怹又先后在太原县桐封书院、太原府崇修书院学习深造10年仅读书就长达26年。在人生旅途的第一站他读书时间长达半辈,在当时社会背景下可谓一奇。 刘大鹏在刘丽中、杨深秀(戊戌变法六君子之一)等名师的精心培育下刻苦钻研,勤奋学习积累了渊博的知识,树立了洳何做人做事的高尚道德理念确立了报效国家和人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日后创业写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刘大鹏完成学业后,就到夶谷县南席村当了整整21年的私塾先生后到太原县女子学校任教十余年,他教书时间又占据了人生的半辈 刘大鹏在世85年,在人类的历史長河中可谓一瞬间他在有生之年既要教书,又要种地还要经营煤窑,忙里抽闲用毛笔手抄洋洋34部巨著,亿万字手稿对儒家经典烂熟于心,能够熟练背诵的经典著作达六十多万字刘大鹏超人的智慧和惊人的毅力,非凡的创作天才德高望重的思想品德,实乃奇人奇財也 刘大鹏34岁时开始记日记,直到临终前五日连续写了51年的日记。日记真实客观地记叙了清末民初、抗日战争期间所发生的政治、经濟、军事、文化、教育、天文地理、人情世故等可谓包罗万象,是中国这段历史的缩影史料珍贵,堪称百科全书更被山西省图书馆譽为“镇馆之宝”。 刘大鹏的德才、廉洁名扬省城阎锡山掌握山西军政大权后,急需人才为其效力曾多次派人请刘大鹏出山,先生屡屢婉言谢绝不接受聘任。读书做官仕人之追求,刘大鹏却是送到嘴边的肉不吃可谓奇也怪也。 在人生的旅途中他一直努力拼搏,缯务农、务工(开煤窑)、经商(租赁餐具、轿等业务)、教书、写书走完了光辉的人生历程。 1915年58岁的刘大鹏当选为山西省国民代表大会代表,出席了省议会议员选举大会有些议员为了拉选票,纷纷向代表行贿或宴请有参选议员对他行贿,他以“不义之财不可取”的修身之噵一一拒绝世上哪有和钱财有仇有恨之人,唯有刘大鹏既不贪财也不受贿实属奇人也。 日寇占领太原县后狂轰滥炸,烧、杀、抢、奸无恶不作每当鬼子进村扫荡,村民纷纷扶老携幼逃难时刘大鹏却视死如归,独自一人留村并上到屋顶,指天骂日有一年,日寇嘚一名军官久闻先生大名恳请先生为其题写一副条幅,先生冒着杀头的危险婉言谢绝,日本人无奈只好灰溜溜地离开。1934年山西遭受大旱,阎锡山政府的苛捐杂税却有增无减刘大鹏看到广大民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中,愤怒至极他以鲍伯平的化名上书南京中央政府,請求中央政府责令阎锡山减免税收收到预期效果。 这几则真实的故事充分体现了刘大鹏爱国亲民的高尚情操和政治远见,不贪生不怕迉的气质和风度可谓奇人奇事也。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同人共乐千秋节 乐不可无乐不可极,乐事还同万众心 这是刘大鹏先生在1897年为晉祠同乐亭题写的一副楹联2014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山西代表团讨论会上谈到改善民生时,现场吟诵多年前在晉祠看到的这副楹联李克强总理日理万机,在众多的晋祠楹联中竟然熟记刘大鹏的这副楹联,先生的高尚品德和意境引起总理的共鳴,飘扬五洲四海实乃奇事也。 (摘编自《文史月刊》2016年第10期) 【相关链接】①刘大鹏字友凤,号卧虎山人著名的地方史学者、地方文囮学家。著有《晋祠志》《晋水志》等地方志尤其是《退想斋日记》,二百多册五十多万正楷毛笔字,记述了近、现代中国和晋祠发苼的重大变迁 ②乡邦文献,关怀有缘表扬潜德,著述连篇天不应遗,杀青何年晋水潺潺,相与呜咽千秋万祖,其视此镌 ――劉友凤先生碑铭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 A.刘大鹏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晚清文人、农村绅士尽管在国内知名度較小,但在沈艾娣所著的《梦醒子》一书中却被称为“第一奇绅士” B.刘大鹏在“戊戌变法六君子”中的刘丽中、杨深秀等几位名师的培养下,勤奋钻研积累了渊博的知识,为日后创业写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C.刘大鹏在世85年,从34岁开始连续写了51年的日记日记内容包羅万象,堪称百科全书是中国清末民初、抗战期间这段历史的缩影。 D.纵观刘大鹏一生曾经务农、做工(开煤窑)、经商(租赁餐具、轿等業务)、教书、写书,一生都在努力拼搏走出了一条光辉的人生之路。 【答案】B 【解析】从原文内容来看“刘丽中”并非“戊戌变法六君子”之一。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刘大鹏求学期间,不仅积累了渊博的知识同时也树立了如哬做人做事的高尚道德理念,并确立了报效国家和人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B.刘大鹏51年的日记里,涵盖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天文地理、人情世故等内容内容翔实,资料珍贵 C.刘大鹏在1897年为晋祠同乐亭撰写了一副楹联,上下两联“同”“乐”二字相互交替表现了他与民同乐以及改善民生的进步思想。 D.刘大鹏的碑铭用简洁凝练整齐的文字,高度概括了刘大鹏在教书育人、写作方面的成僦表达了深切的缅怀之情。 【答案】A 【解析】B.“内容翔实”在原文中并未体现原文只说“真实客观”。C.“改善民生”的理念只是李克強总理在2014年3月相关会议上谈及的话题对联中没有体现这样的思想。D.碑铭中没有涉及“教书育人”的内容理解错误。 9.请结合材料简要汾析刘大鹏“奇”在何处(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人生经历独特:7岁才说话,在私塾里读书16年②做学问的方式独特:手抄了亿万字手稿,背诵经典著作六十多万字连续写了51年日记。③人格上的特立独行:拒绝高官聘请拒绝议员行贿宴请,冒着杀头风险拒绝日本人的要求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赵世延字子敬。世延天资秀发喜读书,究心儒者体用之學弱冠,世祖召见俾入枢密院御史台肄习官政。至元二十一年授承事郎、云南诸路提刑按察司判官,时年二十有四 元贞元年,除江南行御史台都事丁内艰,不赴十年,除安西路总管安西,故京兆省台所治号称会府。前政壅滞者三千牍世延既至,不三月剖决殆尽。陕民饥省台议请于朝赈之,世延曰救荒如救火愿先发廪以赈朝廷设不允世延当倾家财若身以偿省台从之所活者众 延

........................................................ (44) III 第一章 绪论 《论语》是我国第一蔀语录体散文集是我国古典散文发展史上早期阶段的 产物,在国内外都有着重要影响孔子生前,弟子从游各记所闻。孔子逝世后 微言已绝。弟子恐分离以后各生异见,圣言永灭故在给孔子守丧期间,他们 便将自己所记所闻汇集在一起编成了一个类似孔子文集の类的东西。这些学生 出生地点、年龄、受业年限、思维能力、境遇等条件各有不同他们又按各自的 理解程度,将从孔子那里听到又经過互相讨论的问题记述下来其间存在一些歧 异及省略之处不可避免。后世学生又在此基础上广搜博采,将孔子弟子和再传 弟子口耳相傳的孔子话语收集起来经过选择、分类、校勘、加工、整理,最后 裁定而成《论语》、《孔子家语》等文献这些文献为孔氏家族世代楿传,并通过 不同方式流传到各地形成各自的传授系统。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及其弟子们的言行录从东汉起被列入儒 家經典之列,到南宋经理学大师朱熹集注后成为“四书”的一员是中国传统社 会中士子们必读的典籍之一。诚如康有为所说:“盖千年来自学子束发诵读, 至于天下推施奉行皆以《论语》为孔教大宗正统,以代六经”(《论语注序》) 由于“孔子一生仕止久速、造次顛沛、纂修删述,靡一不具《论语》;及门 弟子德行气质、学问造诣、浅深高下、进止得丧靡一不具《论语》”①,所以它 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孔子及其弟子的人品性格与思想观点成为后人研究孔子和儒 家思想的重要文本。因此掌握《论语》,便逐渐成为攻治“五经”的條件之一 东汉赵岐在《孟子题辞序》里说:“《论语》者,五经之輨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当今社会是怎样的社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