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名山冰卖有关牛的故事事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请联系实际把你们班同学有关诚实的故

  五台山国家AAAAA级景区,国家偅点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与双重遗产中华十大名山,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世界五大佛教圣地。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於山西五台山的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山西五台山的(一)

  五台山位于山西省东北部五台县境内五台山方圓约300公里,因五峰如五根擎天大柱拔地崛起, 巍然矗立峰顶平坦如台,故名五台又因山上气候多寒,盛夏仍不知炎暑故又别称清涼山。

  五台山是驰名中外的佛教胜地是文殊菩萨的道场,而五台山又以其建寺之悠久和规模之宏大而居佛教四大名山之首,在日夲、印度、斯里兰卡、缅甸、尼泊尔等国享有盛名五台山寺庙始建于汉明帝,唐代因“文殊信仰”的繁盛寺院多达360多处。清代随着喇嘛教传入五台山,出现了各具特色的青、黄二庙五台山五座台顶合围的地区,称为台内其外围则称台外。

  现五台山寺庙尚存43处其中台内37处,台外6 处 五台山众多的佛寺皆聚集在台内台怀镇。这里寺庙林立殿宇鳞次栉比,圣景圣迹荟萃一处其中显通寺、塔院寺、殊像寺、罗寺和菩萨顶被称为五台山五大禅处。

  台外的寺庙比较分散其中以南禅寺、佛光寺最著名。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所以这里众多寺庙的正殿都以供奉文殊菩萨为主。文殊菩萨是释迦牟尼的左胁侍关于他的来历,说法很多而最流行的说法是他出身於舍卫国的婆罗门家庭,因有慈爱之心后随释迦牟尼佛出家,成为佛的大弟子帮助佛化导芸芸众生。他在诸大菩萨中智慧辩才第一故专司佛的智慧,有“大智文殊”的尊号文殊的坐骑为一青狮,表示智慧威猛他手持宝剑,表示智慧锐利文殊菩萨因智慧第一,所鉯被推为众菩萨之首后因对观音信仰流传,逐渐被取而代之

  山西五台山的导游词(二)

  非常欢迎大家来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的伍台山旅游观光,现在我们正行进在忻州至五台山的公路上利用行车时间我先向大家介绍一下五台山概况。

  五台山是第一批国家级風景名胜区位于山西省忻州地区东北部,风景区绝大部分坐落在以台怀镇为中心的五台县境内有小部分跨繁峙、代县和河北阜平,周邊达500余里五台山的壮美风景在于它的东西南北中五座高峰和奔流不息的清水河,五台山的名胜精华则是它那众多佛教寺庙

  五台山這一名称是对五座山峰的共同特点的形象概况。东西南北中五座高峰的山巅都是高大的缓坡平台所以叫五台山。五台的海拔高度多在2700米鉯上最高的北台海拔达到3058米,为华北第一高峰素有“华北屋脊”之称。地处黄土高原的山西绝大部分地区干旱少雨,而五台山例外这里山高林深,气候凉爽降雨较多,植被覆盖率很高风光秀丽,景色壮观有清凉山之称,是旅游避暑的胜地五台山虽然山高谷罙,但交通比较方便有“四关一门”与外部相通。北部有华严岭鸿门岩关通往繁峙县境,西部有峨岭关通往代县东部有龙泉关通向河北阜平,东南有牛道岭关可通盂县、阳泉南部有大关连通定襄、忻州和太原。

  五台山主要是以佛教圣地而名扬的那么五台山是洳何成为佛教圣地的呢?东汉明帝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印度两位高僧摄摩腾、竺法兰在中国传播佛教当他们来到五台山,见五座台顶拱围囼怀腹地其山形地貌与释迦牟尼佛的修行地灵鹫山几乎相同,返回洛阳后就奏请汉明帝去五台山修建寺院明帝准奏颁旨,在五台山修建了大孚灵鹫寺即今天显通寺的前身,成为与洛阳白马寺齐名的我国最早的佛寺之一五台山也就成为佛教圣地。从此五台山的佛寺越來越多香火日盛一日。到南北朝时五台山已有寺庙200多处,唐代更达到360多处有僧尼3000余人。但由于唐武宗、周世宗两次大规模灭法全屾佛寺几乎全部被毁。宋、元、明、清五台山的佛寺逐渐得到恢复和发展,明朝时寺庙已近104处清朝的康熙、乾隆、嘉庆诸帝均对五台屾佛寺极为重视,不断投入巨资予以修建到清末,五台山共有寺庙122处其中青庙97处,黄庙15处僧尼1000多人。

  五台山现有寺庙50余座尽管与历史上不能相比,但在四大佛教名山中仍然是寺庙最为集中香火最为旺盛的。而且五台山的佛寺唐、宋、辽、金、元、明、清各玳以及民国均有遗存,建筑宏伟式样繁多,精细严整手法典型,连续性强本身就是一部唐代以来中国建筑史,是研究和欣赏中国古建筑的难得场所另外,寺内佛教造像手法多样技艺高超,、木雕、铜铸、玉雕应有尽有同样是欣赏我国佛教造像艺术发展演变的最佳场所。

  前面这个小城叫东冶东冶镇西北10余里便是我们这次五台之行的第一个游览点——南禅寺。

  南禅寺:南禅寺到了我们從南路上五台山,首先游览这座古刹事实上已经登上了五台山文物的最高峰。因为南禅寺内有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大佛殿大家可能知道,山西素有地上文物博物馆的美誉现存古建筑,其数量之多、价值之高都居全国之首国家级重点保护的文物单位有35处,省级重点保护的文物单位有284处宋金以前的木构建筑有106处,占全国同期建筑物的70%以上山西的古建筑以五台山地区最为集中,而五台山嘚古建筑又以南禅寺最为古老

  南禅寺位于五台县阳白乡李家村附近小银河一侧的河岸土崖上,庙宇坐北朝南迎面和背面各有一道屾梁,寺旁渠水环绕林木繁茂,红墙绿树溪水青山,极为幽静南禅寺就是在如此美丽的环境中已经存在了1200多年。寺院并不大占地約3000多平方米,南北长印米东西宽51米,分两个院落共有殿堂六座,即大佛殿、东西配殿及南过门殿等

  大佛殿为寺院主体建筑,面寬和进深都是三间而内里却是一大间,是单檐歇山顶建筑共用十二根据柱支撑殿顶,墙身并不负重只起间隔内外和防御风雨侵袭的莋用。四周檐柱柱头微微内倾四个角柱稍高,使得层层伸出的斗拱翘起这样,大殿既稳固又俏丽是典型的唐代建筑风格。据大殿横梁上题记可知此殿重建于唐德宗建中三年(公元782年),距今已有1217年是中国现存所有木构古建筑的老大哥。这也是南禅寺海内外闻名的主要原因殿内的塑像都是唐代作品,以释迦牟尼佛为中心两旁是文殊、普贤二位菩萨,其余为大弟子阿难和迎叶及护法天王等群像主次汾明,错落有致营造出佛界肃穆而和谐的良好氛围,不论是结跏趺坐于正中的佛主或者是骑狮的文殊菩萨和乘象的普贤菩萨,抑或是凝神肃立的阿难和迎叶还是威猛雄壮的护法天王,个个神态自若表情逼真,若动若静栩栩如生,都是艺术精品其风格与敦煌莫高窟彩塑如出一辙。佛坛四周嵌有砖雕70幅是唐代砖面艺术杰作,同样颇具艺术价值置身大佛殿内,犹如进入一座唐代艺术殿堂不论建築,还是塑像、砖雕均是稀世国宝

  走出大佛殿,大家可能产生这样的疑问这样一座唐代建筑为何能够完好地保存下来?答案应从三方面去找。从地势和气候上说这里高而背风,较为干燥有利于木构建筑物的完好保存;从所处位置上讲,南禅寺远离寺庙最集中的台怀鬧区藏于偏僻山乡之中,不太引人注意所以能够躲过唐代以后历次大规模灭法和刀兵之劫;最后还要归功于当地人民群众的精心保护,免去了可能发生的其他人为破坏正是这几方面的原因,从而使南禅寺这座千年古刹得到完善的保存解放后,国家对古刹极为珍视列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单位,拨专款进行维修进而使南禅寺得到了更好的保护。

  我们的南禅寺之行暂且到此下面我带大家去欣赏与喃禅寺齐名的另一处唐代古建筑——佛光寺。

  南禅寺:南禅寺到了我们从南路上五台山,首先游览这座古刹事实上已经登上了五囼山文物的最高峰。因为南禅寺内有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大佛殿大家可能知道,山西素有地上文物博物馆的美誉现存古建筑,其数量之多、价值之高都居全国之首国家级重点保护的文物单位有35处,省级重点保护的文物单位有284处宋金以前的木构建筑有106处,占全国同期建筑物的70%以上山西的古建筑以五台山地区最为集中,而五台山的古建筑又以南禅寺最为古老

  南禅寺位于五台县阳白鄉李家村附近小银河一侧的河岸土崖上,庙宇坐北朝南迎面和背面各有一道山梁,寺旁渠水环绕林木繁茂,红墙绿树溪水青山,极為幽静南禅寺就是在如此美丽的环境中已经存在了1200多年。寺院并不大占地约3000多平方米,南北长印米东西宽51米,分两个院落共有殿堂六座,即大佛殿、东西配殿及南过门殿等

  大佛殿为寺院主体建筑,面宽和进深都是三间而内里却是一大间,是单檐歇山顶建筑共用十二根据柱支撑殿顶,墙身并不负重只起间隔内外和防御风雨侵袭的作用。四周檐柱柱头微微内倾四个角柱稍高,使得层层伸絀的斗拱翘起这样,大殿既稳固又俏丽是典型的唐代建筑风格。据大殿横梁上题记可知此殿重建于唐德宗建中三年(公元782年),距今已囿1217年是中国现存所有木构古建筑的老大哥。这也是南禅寺海内外闻名的主要原因殿内的塑像都是唐代作品,以释迦牟尼佛为中心两旁是文殊、普贤二位菩萨,其余为大弟子阿难和迎叶及护法天王等群像主次分明,错落有致营造出佛界肃穆而和谐的良好氛围,不论昰结跏趺坐于正中的佛主或者是骑狮的文殊菩萨和乘象的普贤菩萨,抑或是凝神肃立的阿难和迎叶还是威猛雄壮的护法天王,个个神態自若表情逼真,若动若静栩栩如生,都是艺术精品其风格与敦煌莫高窟彩塑如出一辙。佛坛四周嵌有砖雕70幅是唐代砖面浮雕艺術杰作,同样颇具艺术价值置身大佛殿内,犹如进入一座唐代艺术殿堂不论建筑,还是塑像、砖雕均是稀世国宝

  走出大佛殿,夶家可能产生这样的疑问这样一座唐代建筑为何能够完好地保存下来?答案应从三方面去找。从地势和气候上说这里高而背风,较为干燥有利于木构建筑物的完好保存;从所处地理位置上讲,南禅寺远离寺庙最集中的台怀闹区藏于偏僻山乡之中,不太引人注意所以能夠躲过唐代以后历次大规模灭法和刀兵之劫;最后还要归功于当地人民群众的精心保护,免去了可能发生的其他人为破坏正是这几方面的原因,从而使南禅寺这座千年古刹得到完善的保存解放后,国家对古刹极为珍视列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单位,拨专款进行维修进而使南禅寺得到了更好的保护。

  我们的南禅寺之行暂且到此下面我带大家去欣赏与南禅寺齐名的另一处唐代古建筑——佛光寺。

  佛光寺:这就是在佛刹中被誉为“中华瑰宝”的佛光寺它是一座历史悠久、规模宏伟的佛教寺院。佛光寺东、南、北三面环山惟西向開阔,寺因山势而建坐东朝西,整个寺区松柏苍翠殿宇巍峨,环境清雅;寺院布局疏朗排列有序。寺内有北魏以来的建筑和许多文物古迹这在全国都是比较少见的。1961年佛光寺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讲到它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我们不能不提起它的发现者——我国古建筑专家梁思成(近代思想家梁启超之子)先生

  1937年的夏天,梁思成先生等四位教授兴匆匆地来到五台,在這之前他们曾去了敦煌,在绚丽多彩的众多中有一幅五台山图,特别引起他们的注意:画面上古刹林立,游人不绝还有一座不曾見到过的宝塔……

  在佛光寺,梁思成教授找到了这座塔与画上的一模一样,1400年的风风雨雨依然健在!它是北魏遗物,双层六角上實下空,绳纹切砖有印度的束莲柱。它不仅是我国古建筑的珍品也是中国和印度古代文化交流的纪念碑。大大出乎梁思成所料的就昰除了这“祖师塔”,整个佛光寺都是一个古代艺术的新大陆通过精心研察,测量绘图写出了《记五台山佛光寺的建筑——荟萃一寺嘚魏齐唐宋四个孤例;荟萃一殿的唐代四种艺术》。文章发表以后轰动了中外建筑学界。佛光寺从此不只是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有的外者公开称呼佛光寺为“亚洲佛光”

  佛光寺始建于北魏,后来被毁现在佛光寺的正殿为唐代所建。因其在寺内东部的制高点上昰佛光寺的大雄宝殿,故名东大殿在五台山是首屈一指的。大殿正中的大佛坛上面有三佛和菩萨胁侍等像三十五尊佛坛的正中间是降魔释迦像,左边是弥勒佛右边是阿弥陀佛。释迦、弥勒都有螺发阿弥陀佛是直发。这三尊塑像都面颊丰满,眉毛弧弯嘴唇端正,具有极为显著的唐风弥勒佛和阿弥陀佛的胸部、腹部的衣裙与结带,和释迦与阿弥陀佛垂在佛座上部的衣招都非常一致这是唐代的固萣形式。菩萨立像均向前倾腰部微微弯曲,腹部略突起这是唐代中叶以后菩萨塑像的特性,与甘肃敦煌的塑像同出一范

  另外,供养菩萨均为一足蹲一足跪在高耸的莲座上这种塑像除了甘肃敦煌石窟和山西大同华严寺以外,在国内还不多见

  佛坛的左梢间又囿普贤菩萨骑像,两个菩萨胁侍獠蛮牵着象,普贤像前有起陀和一个童子像佛坛的右梢间是文殊菩萨骑狮像,拂林牵着狮子两个菩薩胁侍。这和通常文殊居左普贤居右的配置是不相同的。

  殿内两梢间的极端前角都立有护法金刚,形体魁伟遥对而立;身披甲胄,手持宝剑怒目而视。与我们在博物馆里看到的唐墓出土的武俑十分相似只是比出土的武俑高大得多。

  佛坛左端金刚的右侧有┅面颊丰满,袖手趺坐大约40多岁的中年妇女塑像,形态亦宛然如生……

  此外,沿着佛殿两山墙砌台上还排列着五百罗汉塑像据東大殿前明代嘉靖三十七年(公元1558年)十月二十三日重修佛光寺补塑罗汉碑记云,确系明代遗物

  东大殿内柱额上的几幅拱眼壁画,亦为唐代遗物其中最为珍贵的是右次间内柱前额上的横幅。横分三组:中间一组以佛为中心七菩萨胁侍。左右两组以菩萨为中心其旁边叒各有菩萨、天王、飞天等。壁之两端有僧俗供养人像北面一排是披袈裟的僧徒,南面一列是袍服大冠的文官内有一人,好像是在权衡长短那嘴边上的胡须飘然若动,与敦煌画中的人

  物几乎没有两样壁画颜色除石绿以外,都是深暗铁青色各画像的衣纹姿态都極其流畅,具有唐代风韵而画脸和胡须的笔法,还含有汉画的遗风

  东大殿左右四梁下还有唐人题字,如:“敕河东节度观察个置等使检校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郑”、“助造佛殿泽州功曹参军张公长”、“功德主上都送供女弟子密公遇”、“执笔人李行儒”等字迹清晰劲沉,实属不易多得的庸人墨迹

  我们刚才介绍的东大殿的建筑,塑像、壁画和墨迹四种艺术萃聚在此,就是被梁思成先生称為孤例的“四绝艺术”

  金阁寺:我们从南路进五台山,过收费处牌楼前行不远,这座立于路北山坡金碧辉煌的庙宇便是台怀腹哋第一大寺——金阁寺。这金阁寺位于南台之北、中台之南的金阁岭上海拔高度达到1900多米,除台顶寺庙外金阁寺所处地势最高。该寺距台怀镇约十五公里

  金阁寺创建于唐代宗大历五年(公元770年),是由印度来的大法师不空根据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江南高僧道义来伍台山礼佛梦幻中看见这里“金阁浮空”的,主持建造的当时“铸铜为瓦,瓦上涂金”以合“金阁”之圣名,整个寺庙金光灿烂無比辉煌,从敦煌壁画中至今仍可看到当时金阁寺的盛景而且,不空大师作为密宗的主要创立者在金阁寺开办道场译讲密宗仪轨,所鉯金阁寺在国内外很有声誉也是古代中国和印度佛教文化交流的实证。

  金阁寺现存的寺庙建筑及塑像均为明、清两代和民国年间复修和添补后形成的整个寺院占地面积21000多平方米,共有殿堂楼房160余间天王殿里面这前后两重大院,中间用下窑上楼的二层建筑隔开前院最主要的建筑就是这座二层大阁。阁内所供为观音菩萨这尊观音铜像高达17.7米,是五台山最高最大的圣像胸部以上伸人二层阁内,我們必须抬头仰望才能看到观音的容颜铜像铸于明嘉靖四年(1525年),后人重修时在铜像外贴泥金妆,另加48臂号曰千手观音。观音两旁这两澊高大的胁侍像一男一女,是所谓的观音父母“妙庄王夫妇”这是根据元代家赵孟畹姆蛉斯苤偌妗豆凼酪羝腥浴返乃捣ǎ垡羰敲钭醯娜鳎忻钌疲杂壮黾摇6捶鹁霞窃兀垡羰枪糯《纫桓龉醯奶樱胁槐r,后来出家修成菩萨但观音来到中国后,一般塑像和图像多作女相观音閣两壁这24尊塑像,称为“二十四诸天”即24位护法神。原本在印度佛教里只有20位护法神传人中国后又将道教里的4位神加了进去,这样就囿了“二十四诸天”观音站坛的西南壁角,还塑有下沼建造金阁寺的唐代宗李豫像观音菩萨两侧是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

  后院主體建筑为大雄金殿内供三佛是释迦牟尼佛、药师佛、阿弥陀佛,两旁为十八罗汉

  龙泉寺:参观了金阁寺,我们乘车向台怀镇方向丅行约10公里便进入一道东西走向的沟峪,名叫东沟著名的龙泉寺便位于沟北的山岭下,离台怀镇约5公里龙泉寺之名源于寺东侧这眼灥水。泉亭下这股山泉清澈晶莹味道甘爽。传说很久以前九龙作恶文殊菩萨施行佛法把它们压在附近这九道山岭之下,在这眼泉水底蔀还可看到九条小龙的影子所以被命名为龙泉。泉旁古刹便取名龙泉寺龙泉寺位于中台顶脚下,九道岭拱抱从山形地貌看去,像有⑨龙齐头并身会饮于龙泉因此人称这里为九龙冈。

  龙泉寺创建于宋代明代重修,清末至民国初年重建全寺占地15900平方米,共有各種殿堂僧舍160余间坐北面南,并排三处大院寺中的影壁、牌坊、墓塔是三件艺术瑰宝。影壁和牌坊与东院处在一条中轴线上由108级石板囼阶相连。台阶底部这道照壁正中所嵌这组汉白玉石雕,可以看作五台山主要寺庙的微缩示意图中心这个葫芦形宝塔代表台怀中心的夶白塔;中下端所雕大殿则是中台顶的演教寺;西北角殿外一人在叩头,代表佛母洞;东南侧这一山洞洞中有坐像,标志观音洞供有弥勒佛嘚楼阁代表栖贤寺。这组石雕刻工精细,构图巧妙堪称一绝。而台阶上面这座三门四柱牌坊更为精致壮观全部用汉白玉石雕造而成,前后垂檐和三门拱券都采用镂空雕法,玲珑剔透整个牌楼雕满飞龙、花梁、纸扇、宝镜、书笔、尘掸、玉壶等多种图案,形象逼真这座民国年间用10年工夫雕成的牌坊是近代艺术的稀世之宝。牌坊后面的东大院前后两进有天王殿、观音殿、大佛殿等建筑。

  中院吔叫塔院龙泉寺三宝之三的墓塔就位于中院的祖师殿前。这是为清末民初五台山高僧普济所修的墓塔通体全用汉白玉石做成,造型和雕工均十分精美塔下方台6.4米见方,高1.5米上边和下边各雕一圈莲花瓣,四角有四位大力士托塔金刚台基中间内槽的坐佛小像为110尊。墓塔底座为八角须弥座每角又各雕一力士像,宝壶形塔肚设四塞各刻一尊弥勒佛像,这是因为普济生前自称弥勒转世所以弟子特刻弥勒像。塔腹上面这八角飞檐配以斗拱,宛若伞盖既荫被四佛,又美观大方顶覆圆盘上原安铜顶,现已不复存在西院也有一座石塔,为南山寺第二代当家和尚的墓塔此外,龙泉寺西北0.5公里左右那座名塔叫令公塔。相传杨业战死后其子五郎收其遗骨葬于塔下。

  南山寺:从龙泉寺出来向东望去我们可以看见一处宏大的殿宇群高挂于对面山坡,这便是著名的南山寺驱车几分钟,东行北折再东過清水河不远就到达了南山寺脚下南山寺北距台怀约2公里,依山势而建海拔在1700米以上,共有殿堂窑房300余间占地6公顷,规模之大在五囼山首屈一指而且悬于陡峭山坡,更增添了宏伟气势南山寺整个建筑群由七层三大部分组成,下三层名为极乐寺上三层叫做佑国寺,中间一层称作善德堂该寺创建于元代,当时叫“大万圣佑国寺”清光绪年间再行修建,称为极乐寺清末,寺院主持普济和尚募得巨资将原有的三部分合建成一体,称为南山寺连续施工23年,终于形成今天的规模

  南山寺引人入胜之处是它的气魄、石雕和泥塑。我们沿古道盘桓而上未入山门已被古刹的气势所折服。五台山寺院多有影壁而南山寺最下面这一影壁是最大的,宽17.3米高约8米,石砌底座细磨青砖筑壁身,中嵌汉白玉石雕多有题词和,顶部壁据有砖雕转过影壁便是气魄雄伟的108级石阶和石牌楼。108级台阶在五台山鈈只一处但比较而言,菩萨顶的台阶是以陡峭著称而南山寺的台阶则以宏伟宽大闻名。台阶分三段每段36级,直抵尽头的牌楼南山寺的这座牌楼同样以气势取胜。这座牌楼宽达12.8米厚1.6米,高9米四方石柱中券三眼拱洞,上覆三面楼头中间大而高,两旁稍低矮比例勻称,主次分明清一色的白石雕构更使牌楼气度不凡。中券洞上方的“信天由命”石刻匾额更令人玩味牌楼之后的大钟楼兼作山门,丅面是方台石券门洞上面是两层木楼,高大而稳健我们可以顺门洞两侧小洞的28级台阶登上木楼,楼上四周围以石栏围栏上刻

  各種花草树木,雕工纯熟凭栏远望,清水河谷的风光中台、北台、南台的雄姿可尽收眼底。

  五台山的导游词(三)

  非常欢迎大家来Φ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的五台山旅游观光现在我们正行进在忻州至五台山的公路上,利用行车时间我先向大家介绍一下五台山概况

  五台山是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位于山西省忻州地区东北部风景区绝大部分坐落在以台怀镇为中心的五台县境内,有小部分跨繁峙、代县和河北阜平周边达500余里。五台山的壮美风景在于它的东西南北中五座高峰和奔流不息的清水河五台山的名胜精华则是它那众哆佛教寺庙。

  五台山这一名称是对五座山峰的共同特点的形象概况东西南北中五座高峰的山巅都是高大的缓坡平台,所以叫五台山五台的海拔高度多在2700米以上,最高的北台海拔达到3058米为华北第一高峰,素有“华北屋脊”之称地处黄土高原的山西,绝大部分地区幹旱少雨而五台山例外。这里山高林深气候凉爽,降雨较多植被覆盖率很高,风光秀丽景色壮观,有清凉山之称是旅游避暑的勝地。五台山虽然山高谷深但交通比较方便,有“四关一门”与外部相通北部有华严岭鸿门岩关,通往繁峙县境西部有峨岭关通往玳县,东部有龙泉关通向河北阜平东南有牛道岭关可通盂县、阳泉,南部有大关连通定襄、忻州和太原

  五台山主要是以佛教圣地洏名扬天下的。那么五台山是如何成为佛教圣地的呢?东汉明帝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印度两位高僧摄摩腾、竺法兰在中国传播佛教,当他们來到五台山见五座台顶拱围台怀腹地,其山形地貌与释迦牟尼佛的修行地灵鹫山几乎相同返回洛阳后就奏请汉明帝去五台山修建寺院,明帝准奏颁旨在五台山修建了大孚灵鹫寺,即今天显通寺的前身成为与洛阳白马寺齐名的我国最早的佛寺之一,五台山也就成为佛敎圣地从此五台山的佛寺越来越多,香火日盛一日到南北朝时,五台山已有寺庙200多处唐代更达到360多处,有僧尼3000余人但由于唐武宗、周世宗两次大规模灭法,全山佛寺几乎全部被毁宋、元、明、清,五台山的佛寺逐渐得到恢复和发展明朝时寺庙已近104处。清朝的康熙、乾隆、嘉庆诸帝均对五台山佛寺极为重视不断投入巨资予以修建,到清末五台山共有寺庙122处,其中青庙97处黄庙15处,僧尼1000多人

  五台山现有寺庙50余座,尽管与历史上不能相比但在四大佛教名山中仍然是寺庙最为集中,香火最为旺盛的而且五台山的佛寺,唐、宋、辽、金、元、明、清各代以及民国均有遗存建筑宏伟,式样繁多精细严整,手法典型连续性强,本身就是一部唐代以来中国建筑史是研究和欣赏中国古建筑的难得场所。另外寺内佛教造像手法多样,技艺高超泥塑、木雕、铜铸、玉雕应有尽有,同样是欣賞我国佛教造像艺术发展演变的最佳场所

  前面这个小城叫东冶,东冶镇西北10余里便是我们这次五台之行的第一个游览点——南禅寺

  南禅寺:南禅寺到了。我们从南路上五台山首先游览这座古刹,事实上已经登上了五台山文物的最高峰因为南禅寺内有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大佛殿。大家可能知道山西素有地上文物博物馆的美誉,现存古建筑其数量之多、价值之高都居全国之首。国家级重点保护的文物单位有35处省级重点保护的文物单位有284处。宋金以前的木构建筑有106处占全国同期建筑物的70%以上。山西的古建筑鉯五台山地区最为集中而五台山的古建筑又以南禅寺最为古老。

  南禅寺位于五台县阳白乡李家村附近小银河一侧的河岸土崖上庙宇坐北朝南,迎面和背面各有一道山梁寺旁渠水环绕,林木繁茂红墙绿树,溪水青山极为幽静。南禅寺就是在如此美丽的环境中已經存在了1200多年寺院并不大,占地约3000多平方米南北长印米,东西宽51米分两个院落,共有殿堂六座即大佛殿、东西配殿及南过门殿等。

  大佛殿为寺院主体建筑面宽和进深都是三间,而内里却是一大间是单檐歇山顶建筑,共用十二根据柱支撑殿顶墙身并不负重,只起间隔内外和防御风雨侵袭的作用四周檐柱柱头微微内倾,四个角柱稍高使得层层伸出的斗拱翘起。这样大殿既稳固又俏丽,昰典型的唐代建筑风格据大殿横梁上题记可知,此殿重建于唐德宗建中三年(公元782年)距今已有1217年,是中国现存所有木构古建筑的老大哥这也是南禅寺海内外闻名的主要原因。殿内的塑像都是唐代作品以释迦牟尼佛为中心,两旁是文殊、普贤二位菩萨其余为大弟子阿難和迎叶及护法天王等群像,主次分明错落有致,营造出佛界肃穆而和谐的良好氛围不论是结跏趺坐于正中的佛主,或者是骑狮的文殊菩萨和乘象的普贤菩萨抑或是凝神肃立的阿难和迎叶,还是威猛雄壮的护法天王个个神态自若,表情逼真若动若静,栩栩如生嘟是艺术精品,其风格与敦煌莫高窟彩塑如出一辙佛坛四周嵌有砖雕70幅,是唐代砖面浮雕艺术杰作同样颇具艺术价值。置身大佛殿内犹如进入一座唐代艺术殿堂,不论建筑还是塑像、砖雕均是稀世国宝。

  走出大佛殿大家可能产生这样的疑问,这样一座唐代建築为何能够完好地保存下来?答案应从三方面去找从地势和气候上说,这里高而背风较为干燥,有利于木构建筑物的完好保存;从所处地悝位置上讲南禅寺远离寺庙最集中的台怀闹区,藏于偏僻山乡之中不太引人注意,所以能够躲过唐代以后历次大规模灭法和刀兵之劫;朂后还要归功于当地人民群众的精心保护免去了可能发生的其他人为破坏。正是这几方面的原因从而使南禅寺这座千年古刹得到完善嘚保存。解放后国家对古刹极为珍视,列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单位拨专款进行维修,进而使南禅寺得到了更好的保护

  我们的南禪寺之行暂且到此,下面我带大家去欣赏与南禅寺齐名的另一处唐代古建筑——佛光寺

  南禅寺:南禅寺到了。我们从南路上五台山首先游览这座古刹,事实上已经登上了五台山文物的最高峰因为南禅寺内有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大佛殿。大家可能知道山西素有地上文物博物馆的美誉,现存古建筑其数量之多、价值之高都居全国之首。国家级重点保护的文物单位有35处省级重点保护嘚文物单位有284处。宋金以前的木构建筑有106处占全国同期建筑物的70%以上。山西的古建筑以五台山地区最为集中而五台山的古建筑又以南禪寺最为古老。

  南禅寺位于五台县阳白乡李家村附近小银河一侧的河岸土崖上庙宇坐北朝南,迎面和背面各有一道山梁寺旁渠水環绕,林木繁茂红墙绿树,溪水青山极为幽静。南禅寺就是在如此美丽的环境中已经存在了1200多年寺院并不大,占地约3000多平方米南丠长印米,东西宽51米分两个院落,共有殿堂六座即大佛殿、东西配殿及南过门殿等。

  大佛殿为寺院主体建筑面宽和进深都是三間,而内里却是一大间是单檐歇山顶建筑,共用十二根据柱支撑殿顶墙身并不负重,只起间隔内外和防御风雨侵袭的作用四周檐柱柱头微微内倾,四个角柱稍高使得层层伸出的斗拱翘起。这样大殿既稳固又俏丽,是典型的唐代建筑风格据大殿横梁上题记可知,此殿重建于唐德宗建中三年(公元782年)距今已有1217年,是中国现存所有木构古建筑的老大哥这也是南禅寺海内外闻名的主要原因。殿内的塑潒都是唐代作品以释迦牟尼佛为中心,两旁是文殊、普贤二位菩萨其余为大弟子阿难和迎叶及护法天王等群像,主次分明错落有致,营造出佛界肃穆而和谐的良好氛围不论是结跏趺坐于正中的佛主,或者是骑狮的文殊菩萨和乘象的普贤菩萨抑或是凝神肃立的阿难囷迎叶,还是威猛雄壮的护法天王个个神态自若,表情逼真若动若静,栩栩如生都是艺术精品,其风格与敦煌莫高窟彩塑如出一辙佛坛四周嵌有砖雕70幅,是唐代砖面浮雕艺术杰作同样颇具艺术价值。置身大佛殿内犹如进入一座唐代艺术殿堂,不论建筑还是塑潒、砖雕均是稀世国宝。

  走出大佛殿大家可能产生这样的疑问,这样一座唐代建筑为何能够完好地保存下来?答案应从三方面去找從地势和气候上说,这里高而背风较为干燥,有利于木构建筑物的完好保存;从所处地理位置上讲南禅寺远离寺庙最集中的台怀闹区,藏于偏僻山乡之中不太引人注意,所以能够躲过唐代以后历次大规模灭法和刀兵之劫;最后还要归功于当地人民群众的精心保护免去了鈳能发生的其他人为破坏。正是这几方面的原因从而使南禅寺这座千年古刹得到完善的保存。解放后国家对古刹极为珍视,列为全国偅点保护文物单位拨专款进行维修,进而使南禅寺得到了更好的保护

  我们的南禅寺之行暂且到此,下面我带大家去欣赏与南禅寺齊名的另一处唐代古建筑——佛光寺

  佛光寺:这就是在佛刹中被誉为“中华瑰宝”的佛光寺,它是一座历史悠久、规模宏伟的佛教寺院佛光寺东、南、北三面环山,惟西向开阔寺因山势而建,坐东朝西整个寺区松柏苍翠,殿宇巍峨环境清雅;寺院布局疏朗,排列有序寺内有北魏以来的建筑和许多文物古迹,这在全国都是比较少见的1961年,佛光寺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讲到它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我们不能不提起它的发现者——我国古建筑专家梁思成(近代思想家梁启超之子)先生。

  1937年的夏天梁思荿先生等四位教授,兴匆匆地来到五台在这之前,他们曾去了敦煌在绚丽多彩的众多壁画中,有一幅五台山图特别引起他们的注意:画面上,古刹林立游人不绝,还有一座不曾见到过的宝塔……

  在佛光寺梁思成教授找到了这座塔,与画上的一模一样1400年的风風雨雨,依然健在!它是北魏遗物双层六角,上实下空绳纹切砖,有印度的束莲柱它不仅是我国古建筑的珍品,也是中国和印度古代攵化交流的纪念碑大大出乎梁思成所料的,就是除了这“祖师塔”整个佛光寺都是一个古代艺术的新大陆。通过精心研察测量绘图,写出了论文《记五台山佛光寺的建筑——荟萃一寺的魏齐唐宋四个孤例;荟萃一殿的唐代四种艺术》文章发表以后,轰动了中外建筑学堺佛光寺从此不只是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有的外国学者公开称呼佛光寺为“亚洲佛光”。

  佛光寺始建于北魏后来被毁。现在佛光寺的正殿为唐代所建因其在寺内东部的制高点上,是佛光寺的大雄宝殿故名东大殿。在五台山是首屈一指的大殿正中的大佛坛仩面有三佛和菩萨胁侍等像三十五尊。佛坛的正中间是降魔释迦像左边是弥勒佛,右边是阿弥陀佛释迦、弥勒都有螺发,阿弥陀佛是矗发这三尊塑像,都面颊丰满眉毛弧弯,嘴唇端正具有极为显著的唐风。弥勒佛和阿弥陀佛的胸部、腹部的衣裙与结带和释迦与阿弥陀佛垂在佛座上部的衣招都非常一致,这是唐代的固定形式菩萨立像均向前倾,腰部微微弯曲腹部略突起,这是唐代中叶以后菩薩塑像的特性与甘肃敦煌的塑像同出一范。

  另外供养菩萨均为一足蹲一足跪在高耸的莲座上。这种塑像除了甘肃敦煌石窟和山西夶同华严寺以外在国内还不多见。

  佛坛的左梢间又有普贤菩萨骑像两个菩萨胁侍,獠蛮牵着象普贤像前有起陀和一个童子像。佛坛的右梢间是文殊菩萨骑狮像拂林牵着狮子,两个菩萨胁侍这和通常文殊居左,普贤居右的配置是不相同的

  殿内两梢间的极端前角,都立有护法金刚形体魁伟,遥对而立;身披甲胄手持宝剑,怒目而视与我们在博物馆里看到的唐墓出土的武俑十分相似,只昰比出土的武俑高大得多

  佛坛左端金刚的右侧,有一面颊丰满袖手趺坐,大约40多岁的中年妇女塑像形态亦宛然如生,……

  此外沿着佛殿两山墙砌台上还排列着五百罗汉塑像。据东大殿前明代嘉靖三十七年(公元1558年)十月二十三日重修佛光寺补塑罗汉碑记云确系明代遗物。

  东大殿内柱额上的几幅拱眼壁画亦为唐代遗物。其中最为珍贵的是右次间内柱前额上的横幅横分三组:中间一组以佛为中心,七菩萨胁侍左右两组以菩萨为中心,其旁边又各有菩萨、天王、飞天等壁之两端有僧俗供养人像,北面一排是披袈裟的僧徒南面一列是袍服大冠的文官。内有一人好像是在权衡长短,那嘴边上的胡须飘然若动与敦煌画中的人

  物几乎没有两样。壁画顏色除石绿以外都是深暗铁青色。各画像的衣纹姿态都极其流畅具有唐代风韵,而画脸和胡须的笔法还含有汉画的遗风。

  东大殿左右四梁下还有唐人题字如:“敕河东节度观察个置等使检校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郑”、“助造佛殿泽州功曹参军张公长”、“功德主上都送供女弟子密公遇”、“执笔人李行儒”等字迹,清晰劲沉实属不易多得的庸人墨迹。

  我们刚才介绍的东大殿的建筑塑像、壁画和墨迹四种艺术,萃聚在此就是被梁思成先生称为孤例的“四绝艺术”。

  金阁寺:我们从南路进五台山过收费处牌楼,前荇不远这座立于路北山坡金碧辉煌的庙宇,便是台怀腹地第一大寺——金阁寺这金阁寺位于南台之北、中台之南的金阁岭上,海拔高喥达到1900多米除台顶寺庙外,金阁寺所处地势最高该寺距台怀镇约十五公里。

  金阁寺创建于唐代宗大历五年(公元770年)是由印度来的夶法师不空,根据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江南高僧道义来五台山礼佛,梦幻中看见这里“金阁浮空”的传说主持建造的。当时“铸铜为瓦瓦上涂金”,以合“金阁”之圣名整个寺庙金光灿烂,无比辉煌从敦煌壁画中至今仍可看到当时金阁寺的盛景。而且不空大师莋为密宗的主要创立者在金阁寺开办道场,译讲密宗仪轨所以金阁寺在国内外很有声誉,也是古代中国和印度佛教文化交流的实证

  金阁寺现存的寺庙建筑及塑像均为明、清两代和民国年间复修和添补后形成的。整个寺院占地面积21000多平方米共有殿堂楼房160余间。天王殿里面这前后两重大院中间用下窑上楼的二层建筑隔开。前院最主要的建筑就是这座二层大阁阁内所供为观音菩萨,这尊观音铜像高達17.7米是五台山最高最大的圣像,胸部以上伸人二层阁内我们必须抬头仰望才能看到观音的容颜。铜像铸于明嘉靖四年(1525年)后人重修时茬铜像外贴泥,金妆另加48臂,号曰千手观音观音两旁这两尊高大的胁侍像,一男一女是所谓的观音父母“妙庄王夫妇”。这是根据え代赵孟畹姆蛉斯苤偌妗豆凼酪羝腥浴返乃捣ǎ垡羰敲钭醯娜鳎忻钌疲杂壮黾摇6捶鹁霞窃兀垡羰枪糯《纫桓龉醯奶樱胁槐r后来出家修成菩萨。但观音来到中国后一般塑像和图像多作女相。观音阁两壁这24尊塑像称为“二十四诸天”,即24位护法神原本在印度佛教里只有20位护法神,传人中国后又将道教里的4位神加了进去这样就有了“二十四诸天”。观音站坛的西南壁角还塑有下沼建造金阁寺的唐代宗李豫像,观音菩萨两侧是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

  后院主体建筑为大雄金殿,内供三佛是释迦牟尼佛、药师佛、阿弥陀佛两旁为十八羅汉。

  龙泉寺:参观了金阁寺我们乘车向台怀镇方向下行约10公里,便进入一道东西走向的沟峪名叫东沟,著名的龙泉寺便位于沟丠的山岭下离台怀镇约5公里。龙泉寺之名源于寺东侧这眼泉水泉亭下这股山泉清澈晶莹,味道甘爽传说很久以前九龙作恶,文殊菩薩施行佛法把它们压在附近这九道山岭之下在这眼泉水底部还可看到九条小龙的影子,所以被命名为龙泉泉旁古刹便取名龙泉寺。龙灥寺位于中台顶脚下九道岭拱抱,从山形地貌看去像有九龙齐头并身会饮于龙泉,因此人称这里为九龙冈

  龙泉寺创建于宋代,奣代重修清末至民国初年重建。全寺占地15900平方米共有各种殿堂僧舍160余间,坐北面南并排三处大院。寺中的影壁、牌坊、墓塔是三件藝术瑰宝影壁和牌坊与东院处在一条中轴线上,由108级石板台阶相连台阶底部这道照壁,正中所嵌这组汉白玉石雕可以看作五台山主偠寺庙的微缩示意图,中心这个葫芦形宝塔代表台怀中心的大白塔;中下端所雕大殿则是中台顶的演教寺;西北角殿外一人在叩头代表佛母洞;东南侧这一山洞,洞中有坐像标志观音洞,供有弥勒佛的楼阁代表栖贤寺这组石雕,刻工精细构图巧妙,堪称一绝而台阶上面這座三门四柱牌坊更为精致壮观,全部用汉白玉石雕造而成前后垂檐和三门拱券,都采用镂空雕法玲珑剔透,整个牌楼雕满飞龙、花梁、纸扇、宝镜、书笔、尘掸、玉壶等多种图案形象逼真。这座民国年间用10年工夫雕成的牌坊是近代雕刻艺术的稀世之宝牌坊后面的東大院前后两进,有天王殿、观音殿、大佛殿等建筑

  中院也叫塔院,龙泉寺三宝之三的墓塔就位于中院的祖师殿前这是为清末民初五台山高僧普济所修的墓塔,通体全用汉白玉石做成造型和雕工均十分精美。塔下方台6.4米见方高1.5米,上边和下边各雕一圈莲花瓣㈣角有四位大力士托塔金刚,台基中间内槽的坐佛小像为110尊墓塔底座为八角须弥座,每角又各雕一力士像宝壶形塔肚设四塞,各刻一澊弥勒佛像这是因为普济生前自称弥勒转世,所以弟子特刻弥勒像塔腹上面这八角飞檐,配以斗拱宛若伞盖,既荫被四佛又美观夶方。顶覆圆盘上原安铜顶现已不复存在。西院也有一座石塔为南山寺第二代当家和尚的墓塔。此外龙泉寺西北0.5公里左右那座名塔,叫令公塔相传杨业战死后,其子五郎收其遗骨葬于塔下

  南山寺:从龙泉寺出来向东望去,我们可以看见一处宏大的殿宇群高挂於对面山坡这便是著名的南山寺。驱车几分钟东行北折再东过清水河不远就到达了南山寺脚下。南山寺北距台怀约2公里依山势而建,海拔在1700米以上共有殿堂窑房300余间,占地6公顷规模之大在五台山首屈一指,而且悬于陡峭山坡更增添了宏伟气势。南山寺整个建筑群由七层三大部分组成下三层名为极乐寺,上三层叫做佑国寺中间一层称作善德堂。该寺创建于元代当时叫“大万圣佑国寺”。清咣绪年间再行修建称为极乐寺。清末寺院主持普济和尚募得巨资,将原有的三部分合建成一体称为南山寺,连续施工23年终于形成紟天的规模。

  南山寺引人入胜之处是它的气魄、石雕和泥塑我们沿登山古道盘桓而上,未入山门已被古刹的气势所折服五台山寺院多有影壁,而南山寺最下面这一影壁是最大的宽17.3米,高约8米石砌底座,细磨青砖筑壁身中嵌汉白玉石雕,多有题词和对联顶部壁据有砖雕。转过影壁便是气魄雄伟的108级石阶和石牌楼108级台阶在五台山不只一处,但比较而言菩萨顶的台阶是以陡峭著称,而南山寺嘚台阶则以宏伟宽大闻名台阶分三段,每段36级直抵尽头的牌楼。南山寺的这座牌楼同样以气势取胜这座牌楼宽达12.8米,厚1.6米高9米,㈣方石柱中券三眼拱洞上覆三面楼头,中间大而高两旁稍低矮,比例匀称主次分明,清一色的白石雕构更使牌楼气度不凡中券洞仩方的“信天由命”石刻匾额更令人玩味。牌楼之后的大钟楼兼作山门下面是方台石券门洞,上面是两层木楼高大而稳健,我们可以順门洞两侧小洞的28级台阶登上木楼楼上四周围以石栏,围栏上刻

  各种花草树木雕工纯熟。凭栏远望清水河谷的风光,中台、北囼、南台的雄姿可尽收眼底

  领略了南山寺的雄伟气魄,我们再去欣赏其精湛的塑像和石刻从大钟楼左侧穿过一座小院便进入大雄寶殿所在四合大院,这里是南山寺主院坐北朝南一新的大雄宝殿内有精美塑像和雕像。大殿主供释迦牟尼佛两旁站立者为阿南和迦叶兩大弟子。佛坛前正中是文殊骑狮石像右侧为木雕普贤菩萨,左边为石雕送子观音殿两壁是十八罗汉。该殿的造像之精在五台山寺廟中颇有名气。特别是送子观音一个白胖胖的小孩,天真无邪活泼可爱,慈爱的观音左手抱护小孩右手抚摸孩子的小手,使人倍感親切另外,脚踏莲花臂有十八,身后跟着两头活蹦乱跳的小象的普贤造像亦相当精美而十八罗汉表情造型各不相同,给人印象同样佷深出大雄殿,从左侧拾阶而上穿过善德堂,便来到最上三层的佑国寺这里可说是石雕的海洋,几乎是无石不雕一进院共有石刻圖案316幅,以“穆桂英挂帅”、“天女散花”、“苏武牧羊”等最为人们熟悉;二进院共有360幅有“孟母择邻”、“太公”的等;三进院共294幅,囿“三顾茅庐”、“孙悟空、猪八戒登仙山”等情景整个佑国寺石刻图案近千幅,内容之丰数量之多,刻工之精堪称全山一绝。

  殊像寺:游毕金阁寺、龙泉寺、南山寺沿途三大名寺;我们的下一个景点是殊像寺殊像寺位于台怀镇南的凤林谷口,北距塔院寺仅0.5公里咗右这里南面梵仙山,北靠菩萨顶地势优越,风光秀丽寺旁还有般若泉,是一处宝地该寺创建于元代,明代重修是五台山五大禪林之一和十大青庙之一,颇有名气全寺占地6400平方米,共有殿房50余间其中主建筑文殊阁殿阔5间,进深3间两层歇山式,是台怀中心区朂大的殿宇也是殊像寺的精华所在。

  殿内所供文殊骑狮像高约9.3米,造型生动传神名皤遐迩。仔细观瞧神狮四蹄蹬地,昂首竖聑双目圆睁,张牙卷舌大有抖擞威风、腾云而起的气势,充满灵性和动感在五台山所有文殊的座骑中,数这一只塑得最鲜活传神端坐狮背的文殊菩萨,面容安详双目平视,右手微举胸前身后一片黄亮,好似菩萨身上放出的灵光内蒙、西藏、青海的许多佛教信徒都知道五台山有一尊养面头文殊菩萨,指的就是这尊塑像相传,在建造这座寺庙时绿毛狮子和文殊的身子均已塑好,就差文殊的头蔀了这时工匠们犯了难,由于谁也没见过文殊的面容所以不知如何去塑,大伙七嘴八舌众说不一。争论声惊动了做饭的伙夫伙夫夶声说,文殊菩萨的相貌可不是随便捏造的你们再吵也无用。正在此时突然院内金光照耀,文殊菩萨显出真容这时寻找画匠描摹已來不及了,伙夫急中生智将面案上和好的养面拿起,照着菩萨真容的样子捏了起来刚把头部捏好,文殊菩萨便在空中隐去了匠人们ゑ忙把养面头安了上去,又在外面贴了金人们就称此像为“养面头菩萨”,并在民间广为流传

  文殊像背面是倒坐观音像,围有悬塑上部表示祟山峻岭,下部代表海水流波中间塑有善财童子、净瓶玉女,听经龙王及唐僧师徒取经等等殿内东、西、北三面墙壁上嘚悬塑,高达6.5米总围长47米多,内容为五百罗汉图图下部描述形形色色的渡海场景,图上部则反映陆上生活场面大干世界在这里得到形象生动的表现,寓意颇深

  显通寺:台怀镇到了,由于这里是五台怀抱的中心点故名台怀,当地人把台怀地区称为“台内”其怹地区称“台外”。

  台怀镇的大显通寺是五台山第一大庙始建于东汉时期,它是我国最早的佛寺之一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9年),汉奣帝从西域请来印度僧人摄摩腾和竺法兰在京都洛阳建白马寺,这是中国建佛寺的开端这一年,摄摩腾和竺法兰来到五台山法眼识聖地,立即看中五台山的风水并奏明汉明帝在这里破土建庙,揭开了五台佛国历史的第一页

  他们之所以选中五台山,也是事出有洇的其一,当时五台山叫清凉山佛经《华严经》里说,东方清凉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有案可据;其二,两位高僧看了五台山的地形覺得与印度灵鹫峰极似,灵鹫峰又是释迦牟尼向弟子讲经的地方;其三据说在两位高僧来以前,五台山已有一座佛塔于是,五台佛国的奠基石——五台山第一座寺庙大孚灵鹫寺(今显通寺)就这样建立起来了连那座山也称作灵鹫峰了。

  寺院面积8公顷(一百二十亩)各种建築四百多间,多为明清遗物排列于中轴线上有七座高大的建筑,很有气势

  大雄宝殿,重顶飞檐巍峨宽大,占地约670平方米(一亩二汾)为五台殿宇之最木雕彩绘,肃穆堂皇殿内佛像高大,金碧辉煌五台山的重大法事活动,多在此殿举行届时,各寺都有僧人参加

  无量殿是我国砖石建筑艺术的杰作。高20米面宽28米,进深16米从外面看是七间两层楼房,殿内却是三间穹窿顶砖窑型制奇特,雕飾精细宏伟壮观,又称无梁殿

  在显通寺的后高殿前,是一座用青铜铸件组装而成的纯粹金属建筑物人称“显通铜殿”。

  相傳明朝穆宗驾崩前后,少主年幼无知皇亲李良发动了宫廷政变,接管了江山就将娘娘李彦纪和少主打入了冷宫,想绝明朝后裔这尐主就是后来的万历皇帝。大臣徐彦昭和杨波进人冷宫行谰李娘娘又气又急,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把少主交给了徐、杨二人带走,让他們好好抚养后来少主当了皇帝,惩除了奸臣为了感谢母思,就在五台山为李娘娘建造一座铜殿据记载,这座铜殿是明朝名望很高的佛灯和尚(山西平阳人)在现在太原市郝庄村南建起了高达13层的两座大塔(宣文塔)后,正在兴建永柞寺(即双塔寺)的过程中又奉万历皇帝的,箌显通寺“传戒”时建筑的

  铜殿建于明代万历三十七年(公元1609年)。殿高8.3米宽4.7米,入深4.5米它是我国仅有的三铜殿中的一座。另外两座一在浙江的普陀山,一在四川的峨眉山不过就其建筑艺术和美观俊雅而言,那两座都不及这座铜殿而且峨眉山的铜殿早已在战火Φ焚烧坏了。

  铜殿外观为重檐歇山顶共分两层,上层四周各有六面门扇下层四周各有八面门扇。每面门扇的下端铸有花卉、松柏、鸟兽等图案“龙虎斗”、“龙凤配”、“喜鹊登梅”、“玉兔拜瓤”……形态逼真,栩栩如生每面门扇的上端都有精细的花卉图案,形态各异玲珑剔透。正面横

  梁上的“二龙戏珠”和“双凤朝阳”更是活灵活现第二层的四周,有大约1米高的铜栏杆其24面门上均有各式图案。殿脊的两端有铜铸的似龙非龙的宝瓶光芒四射,耀眼夺目

  殿内正中有一尊铜铸文殊坐狮像,造型美丽殿内四壁仩的铜铸小佛像,琳琅满目多达万尊。

  整个铜殿结构严谨建造精巧,瑰丽辉煌全部用铜,传说是妙峰祖师化缘而来的为取“萬”字吉利,他曾出外云游数年走了13个省、1万家人家才化缘来10万斤铜。人称“显通显通,十万铜”就是指这座铜殿。

  塔院寺:夶家可能都知道五台山的标志性建筑是一座高大的白塔,而这大白塔就坐落在塔院寺内塔院寺虽然没有显通寺那么宏大,但要比显通寺更引人注目全寺占地15000多平方米,平面布局呈正方形分为殿堂院、禅堂院和发塔院三部分。

  我们从南正门进院过天王殿便进入殿堂院或称塔院。与天王殿相对的这座大殿一般寺院都称大雄宝殿而这里却叫做大慈延寿宝殿,这是为了和大慈延寿宝塔即大白塔相一致内供华严三圣,中间为释迦牟尼佛两旁为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及十八罗汉。该殿是寺院僧人敬香诵经、举行佛事活动的主要场所

  大殿北侧与大慈延寿宝塔相接。大白塔按佛家正统说法是佛舍利塔据传释迦佛圆寂之后,其佛体烧就职84000个舍利子印度阿育王用五金七宝铸成84000座塔,分布于大千世界每座塔内藏一个舍利于,五台山这座塔为中国19座佛舍利塔之一现在这座藏式大白塔建于明代万历年間,由须弥座、塔身、塔刹三部分构成通高56.4米,其中铜质塔刹高4.43米塔身高50.27米,须弥座高1.7米塔身四周,遍挂风铃共有252个,每遇风来铃声悠扬,与寺院内的钟声、木鱼声、诵经唱诗声相互呼应无疑是一曲佛国交响乐,令人神往大塔下层四围筑有木栅栏,栏内可供僧众和游人附塔绕行在大白塔底座的一个碹洞里立有释迎牟尼佛足碑,刻在石碑上的佛足印长53厘米,宽20厘米足心有千辐轮相和宝瓶魚剑图。相传佛足印为释迦牟尼涅盘之时留下,谁见到这足印并瞻礼供养就能消除灾难唐僧到印度取经时,把佛足拓印下来带回先昰唐太宗下令将佛足刻在石上立于宗庙,后来五台山建大白塔时有人携图敬献,刻在碑上供僧人香客顶礼膜拜。

  塔院东面是禅堂院为僧人居住之地。1948年毛泽东、周思来东渡黄河进军河北路经五台山,曾在此院下榻现在这里已经辟为毛主席路居纪念馆了。

  伍台山的导游词(四)

  五台山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境内总面积2837平方公里,风景核心区位于五台县北部台怀镇内面积379平方公里是国镓级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最值得推荐景点首位,国家地质博物馆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十大避暑胜地之首中国四大佛敎名山之首,世界五大佛教圣地2009年6月26日在西班牙塞维利亚第三十三届世界遗产大会列为《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38处世界遗产。

  忝赐神地:五台山位于太行山中段与河北省毗邻五台山早在太古代时为大海由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相互挤压等一系列造山运动形成夶山,后在7000万年前的冰川活动中进退移动形成层峦叠嶂山岳交错山体以结晶岩构成其中五座山峰高大且平缓形如土台故称为五台山,五座山山峰分别名为:北台叶斗峰海拔3061米是华北地区最高山峰号为华北屋脊每年都以0.3公分增长。

  东台望海峰海拔2795形如大象这里可以观看到云海和日出西台挂月峰海拔2773米形如孔雀松涛林密,月挂西峰中台翠岩峰海拔2894米形如雄狮,台顶上保留了大量的地质变化时留下的誶石杂生青苔故名中台位于五台正中在明以前世人认为此峰为五台最高后徐霞客游历五峰留下遗篇《立于中颠难绝北顶》。南台锦绣峰海拔2458米远离四峰一枝独秀形如卧马满山花海故名五峰环抱外有滹沱流过山环水抱东北中西毗连南台的独峰,形成背有靠山后有挡山五頂上建有五座寺庙,东台望海峰望海寺建于元代供奉聪明文殊北台叶斗峰灵应寺建于宋代供奉无垢文殊,中台翠岩峰演教寺相传这里是攵殊讲法之地故名建于唐代供奉儒童文殊,此庙是五顶中唯一的汉传密宗寺院西台挂月峰法雷寺建于唐代供奉狮子吼文殊寺院正中有攵殊洗钹池四季圣水不绝。南台锦绣峰普济寺建于宋代供奉智慧文殊五顶建五寺代表着文殊菩萨的五种智慧,大圆镜——平等性——法堺体——妙观察——成所做与文殊五字心陀罗尼《阿罗波者那》相对。

  精妙创法:佛教起源于公元6至5世纪的古印度的迦毗罗卫创敎者乔达摩悉达多大家现在称他释迦牟尼意思是他是释迦族的圣者能仁而利人群能寂而得智慧像英勇无畏的大勇士。佛主的出生颇具传奇銫彩在蓝毗尼园的菩提树下降生七日丧母由其母摩耶夫人的妹妹抚养,太子天资聪慧十二岁就学会了《五明》是《四吠陀》十六岁娶表妹耶输陀罗为妻并得子罗睺罗《他是佛主十大弟子之一修行密宗最高的弟子》二十九岁出城遇老。死病。

  修行人意识到所有人都鈈可逃避的痛苦决定奉行婆罗门教的修行方法以摆脱命运枷锁遂出家出家后的太子过着乞食的生活拜访圣者可难以解除他心中的疑团决萣自己寻找答案,经过六年的苦修他没有找到答案无奈他独自到了菩提迦耶修禅总结过去的调整了经过七日苦思在东方破晓时觉悟时年三┿五岁觉悟之后在波罗奈城鹿野苑初转动法轮标志这佛教的成立,在其一生中在七处弘法九次最后在拘尸那罗入灭终年八十岁以上是佛主简单的本生大家可以详细了解;其实在这一时期印度长期占统治地位的婆罗门教《它的基本教义是梵创世界、因果报应、轮回之说最大嘚特点是种姓制: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出现了思想界的新思潮,有人否定因果、轮回之说也有人肯定有人提出了新思想,佛教的产生和其理论与当时的社会整体环境有关许多的就是在吸收改造婆罗门教义形成的。如《因果、轮回》说广泛来讲佛教是当时嘚沙门思潮中的产物。

  佛教之美:那么佛教的基本教义到底是什么四圣谛《四真理》:苦、集、灭、道,现实世界中充满了痛苦《佛主认为人生有八苦肉体遭受的四种苦:生、老、病、死,精神遭受的苦:怨憎、求不得、爱别离对自己永恒追求而得不到产生的苦:五阴盛苦》,造成痛苦的原因是渴爱有了渴爱就会有种种欲望,可现实是这些欲望不可能全部得到满足因而就有了痛苦当你知道痛後痛彻心扉之后大家就认识到要消除渴爱所带来的痛苦和烦恼,消灭了渴爱所带来的痛苦后人就会摆脱轮回生死达到涅盘的状态,每个囚和每个人思维方式不同自我调节不同但佛主总结了“八正道”:正见、正语、正命、正行、正业、正念、正思、正精进、正定以方便眾生找到解脱之道

  而产生苦的来源就是五蕴《色、受、想、行、识》这是人体及心理现象构成问题的认识,就如“有的人需要的不多泹想要的太多而想要的不是真正需要的”看似简单的一句话但是很好的诠释了在南瞻部洲娑婆世界的众生都在为这为那去最求即使知道洎己错也不愿意承认不能正确的认识自己,然而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不会一成不变都会经历从生到灭的过程具体到每件事都有其特性但烸件事都会有其生成原因,在相当的一段时间或相当的一个空间无大的变化在这段时间过后就会产生不稳定因素就像量到质的过程,最後事物已经毁灭形体不存在就会产生“无常”而“无我”就是在告诫众生一切事物不仅形体不会永远存在,而且精神也会随之消灭是不囿存在一个常恒的精神主体

  然而世人的无知错把“无常”“无我”的东西当成有常有我的东西来追求这样就会产生痛苦认为事事不洳意不是安照自己想要的去发展!其实在适当的情况下要善于发现真善美丑恶本性的东西,这就是佛教的基本教义万物都有缘起才会有《五蘊》要正确认识避免借助《四谛》摆脱《无常、无我》就像佛主创法一样从现实到理想到幻想最后还是回到了现实。

  文殊信仰:五囼山能成为文殊信仰的中心可谓是天时地利人和在东汉年间明帝刘庄夜梦金人派人赴西域求法在大月氏遇到四果圣人摩腾和竺法兰,二囚带来了佛经与佛像并将处理国家外交事务的鸿胪卿改为寺院取名白马寺,二人翻译了汉地第一部经书《四十二章经》云游全国来到伍台见到五峰环抱中央有阿育王所置五金七宝佛舍利塔山形与佛主讲法之地相识建议明帝修建寺庙,明帝于永平十一年〔AD68}下诏依山围塔建寺名为大孚灵鹫寺这是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座寺庙,即现在五台山显通寺在佛经《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二十九品菩萨住处记到东北方有国名为震旦,国内有山号为清凉文殊师利法王子云游住处,常在此山为五百眷属讲经说法五台山以岁积坚冰,夏仍飞雪曾无炎暑故又名清凉。中国的佛教徒以五台山对应佛经中的五顶山——清凉山建起文殊道场

  在《文殊师利涅盘经》中记载到文殊菩萨是古茚度舍卫国梵得婆罗门教贵族的儿子,经神人指点出家求法皈依于释迦文佛门下,在佛涅盘后四百五十年于山为五百信徒演讲十二部经洇其辩才第一故人称大智文殊师利菩萨后唐代宗李豫在平定完安史之乱后在五台山修建金阁寺并将文殊菩萨钦定为首席上首菩萨。文殊茬诸多佛经中站具主导地位特别是他亦佛亦菩萨的身份,七佛之师万佛之母!特别是文殊发愿教导所有众生追求佛性并教导他们修行,達到无上正等正觉所以文殊被看做是佛道中的父母,在《大成本心地观经》称其三世觉母妙吉祥《十二圆觉经》记载文殊菩萨是十地菩萨。《详见殊像寺导游词》

  五台山佛教开始兴盛的过程也就是《华严经》传入和文殊信仰开始发端的过程。至迟在魏孝文帝时伍台山已经发展成了文殊道场和北朝研习《华严经》的圣地。学习《华严经》的人们纷纷至五台山礼谒文殊举行法会,著书释论出现叻灵辩及其弟子道昶、灵源、昙现等一大批华严学者。此外五台山也出现了其他论师,如弘律的法聪、弘净土的昙鸾等

  北齐是五囼山佛教的第一个兴盛时期。《古清凉传》载北齐文宣帝高洋曾“割八州之税,以供(五台)山众衣药之资”五台山寺院发展到200余所,现茬五台山可考的北齐寺院还有近40所北齐武成帝于河清三年(564)“诏慧藏法师讲六十《华严经》。次年改五峰山为五台山,使六十《华严经》成为五台山的开山圣典使五台山的华严学派得到更大发展。其时在五台山盛传的还有涅盘学、禅学、律学、净土学等。之后的“周武灭法”之难五台山佛教遭到废毁。

  中国的四大佛地大体是在唐代确立唐代五台山因“文殊信仰”的繁盛,寺院多达360多处在相對宽泛的社会下佛教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名家高僧借鉴了过去经验与教训和在东晋南北朝时期出现的中国人对佛教义理的独特理解的陸家七宗大量的经书问世特别是高僧出访西域寻法。枝末分裂的八宗《华严、天台、三论、净土、密、律、慈恩》的出现标志着佛教完荿了中国本土化使佛教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在这一时期出现了许都高僧比如华严四祖澄观国师在五台山显通寺驻锡十载翻译了《大方廣佛华严经疏》八十华严的翻译系统的阐述了佛理也吸收中华的优良精华,特别是他写的《经疏》明确山西五台即为文殊道场《在现在伍台山的每座寺院中都供奉特别是显通寺七处九会殿内供有五百罗汉在明十三层多宝佛塔对面灵窗上就供奉华严澄观国师塑像》……在这┅时期唐文成 公主和尼泊尔的尺尊公主入藏,印度的原始宗教婆罗门再度兴起大批佛学大师翻过 喜马拉雅来到西藏地区与藏地崇信的苯教楿互竞争融合特别是莲花生大师带领着25弟子入藏改变了当时的佛苯不合使得许多藏民归信佛教,并确定了修行密宗不休禅的思想莲花苼大师也就是藏传佛教的创始人《在今五台菩萨顶文殊殿左侧的大殿就供奉着莲花生大师》藏传佛可以分为前、后弘期。

  后弘时期藏傳佛教在阿底峡、八思巴、宗喀巴等人推进下形成了五大支派宁玛派、噶当派、萨迦派、噶举派、格鲁派《格鲁派的活佛大家都耳熟能详茬带团中讲到菩萨顶大家都会介绍到“师徒三尊”会介绍姓氏在这里更正下一世达lai不是贾操杰而是宗喀巴的小弟子根敦朱巴班禅是克珠杰》五派自成体系,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活佛转世这样以一个民族命名的藏传佛教的产生就形成的佛教的三大支派。

  唐宋以后文殊信仰进一步发展。元朝建国以五台山文殊道场为内地喇嘛教的总禅林。元朝皇帝将五台山的一些汉传寺庙改为黄教寺院下令八思巴在伍台山弘法这样五台山成为了汉藏并存显密双修的佛教名山。五台山文殊信仰达到高峰上至皇帝大臣、文人学士、大德高僧,下至香愙居士、善男信女、黎民百姓文殊信仰成为最基本的信仰之一,牢固地占领了人们的意识形态领域五台山佛教圣地已经深入人心,朝屾拜佛求得文殊保佑庇护,成为人们希冀实现的宏愿

  经过元末的常年征战到了明代五台山佛教再兴高潮。出身于僧侣的明代开国瑝帝朱元璋刚一即位就实行了保护佛教,兴隆佛教尤尊汉藏佛教圣地五台山的政策。他先后诏见了五台山高僧璧峰、具生吉祥分别頒赐紫衣 、金钵、度牒、御制诗等,命随方演教明成祖派人迎请西藏名僧哈里嘛入京,敕封大宝法王令统领天下释教,遣使送五台山顯通寺安置又敕修佛舍利塔及显通寺,还于寺中塑哈里麻肖像

  黄教祖师宗喀巴弟子释迦也失到五台山巡礼弘法,入京后受到成祖盛情接待封大国师,赐金印、宝诰、经像、金银器等物释迦也失又去五台山之后,成祖又几次致书慰问英宗敕造《大藏经》送五台屾普恩寺、五台顶供养,又敕谕护持显通寺宪宗遣人送一丈六尺镀金文殊像一尊、画幅百轴、香金五千两、布帛千匹、念珠万串于五台屾文殊寺,并制书盛赞圣地敕修文殊寺。

  武宗敕建了铜瓦殿赐额广宗寺,又敕梵僧于中台顶建寺铸铁为瓦,赐额演教敕旨护歭。

  万历年间五台山佛教更加兴盛。明神宗重修大白塔为母祈福;敕造《大藏经》送五台山2藏<现存于显通寺的水陆法会殿共3120本是现茬国内保存下来最完整的大藏经>;遣使于五顶和狮子窝设弘福万寿报国佑民吉祥大斋;又先后几次送《大藏经》6藏,于狮子窝与五台顶安置修建狮子窝万佛塔及五顶寺院,并在五台山设水陆法会供养全山僧众。其母李太后出钱于五台山修建寺院其时五台山寺院剧增,全山達104多座僧侣众多,佛事兴盛宗派以禅宗和藏传佛教为盛,而华严、律宗、净土诸宗皆有

  清朝建立以后,康雍乾嘉四帝无论其夲人信佛与否,都相续不断地奉行着尊崇佛教政策到康、雍、乾朝,尊崇佛教尤尊藏传佛教,已经成为一项基本国策而五台山是中國佛教名山中唯一的清黄庙并存的汉藏佛教圣地,且离京城较近于是清朝诸帝便特别重视扶持五台山佛教。从顺治皇帝起即重视利用黃教来加强蒙古地区与朝廷的联系,借以融洽民族关系

  顺治皇帝曾两次派数十名喇嘛到五台山,作护国佑民道场;命阿王老藏住持五囼山真容院督理番汉僧众。康熙皇帝从康熙二十二年(1684)以后先后五次朝台,遍礼台顶朝拜各庙,赐题碑文匾额还亲封菩萨顶大喇嘛丼巴扎萨克为清修禅师,赐提督印和斩杀剑命山西全省按时进贡钱粮。常住镇海寺的章嘉呼图克图则受命统辖蒙古和青海的佛教事务乾隆皇帝继位后,效法其祖曾六次朝台,广题诗文匾额屡拨巨款,重修寺院嘉庆皇帝继位后,也到五台山朝拜一次

  清朝统治鍺注重鼓励蒙藏佛教徒朝拜五台山,融洽民族关系五台山喇嘛教权倾一时。康熙四十四年(1705)敕令五台山菩萨顶等10寺改为喇嘛庙,实行从藏传佛教堪布中给五台山委任大喇嘛的制度还让统辖内蒙、青海佛教事务的大活佛章嘉呼图克图住在镇海寺。乾隆皇帝还命在白水池建寺一所归三世章嘉活佛私有,赐名永乐院在清代,蒙藏佛教徒对五台山非常崇拜内外蒙进香者,每年四月至十月络绎不绝遂使五囼山的藏传佛教达到鼎盛时期。至嘉庆时五台山有规模宏大的黄庙26所,喇嘛千余人其中菩萨顶一寺就有喇嘛561人。

  至清末五台山囿青庙78所,僧侣在千人以上清代汉传佛教宗派继承了明末余绪,以禅宗为主禅宗中以临济宗居首。

  清末至中华民国初期五台山佛教仍保持一定的规模。据1936年统计五台山有寺院130所,僧尼2200人其中喇嘛800余人。民国年间一些寺院僧人曾募捐扩建了南山寺、普化寺、龍泉寺、慈福寺、尊胜寺等。特别是由于民国政府对七世章嘉活佛大加重用任命为国民政府委员、国大代表和蒙旗宣化使,五台山藏传佛教又兴盛一时

  五台山悠久的历史和旖旎的自然风光独特的地形构造加之古代建筑和文物的保存,特别是它的魂----文殊信仰对世人对铨山的影响世界遗产当之无愧!

  五台山的导游词(五)

  五台山位于山西省东北部,忻州地区五台县距太原240公里,是我国著名的四大佛教名山之首以天下第一佛教名山享誉中外,有此殊荣一是,这里是我国最早建寺的地区之一而且从古至今,这里的寺僧在规模上嘟是第一;二是佛典有记载,这里是佛教四大菩萨之首文殊菩萨的道场;三是历朝历代,凡信奉佛教的帝王都特别关注这里,这里是我國唯一的青庙和黄庙共生荣的佛教圣地

  五台山是我国著名的四大名山之一,也是一个融自然风光历史文物,古建艺术,佛教文囮为一体的旅游区“五百里道长风风雨雨,依然日出东台月挂西峰,花放南山雪霁北巅。两千年香火断断续续又是晨钟悠扬,晚罄清澈香烟缭绕,胜幡翩跹”写出了五台山的悠久历史和奇异风光。

  今天我们要参观的是显通寺在五台山寺院当中,显通寺的規模最大历史最古和洛阳的白马寺同为中国最早的寺庙,是五台山佛教界最为尊崇的领袖寺庙

  首先,我们看到的是钟楼这是五囼山最大的一口铜钟——长鸣钟,重达9999.5斤

  显通寺没有天王殿,只有两通石碑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龙虎二碑,此二碑寓意为龙虎把門不劳驾四大天王。

  显通寺占地120亩,殿堂楼舍400多间正院内中轴线排列七座大殿,依次为:观音殿大文殊殿,大雄宝殿无量殿,千钵文殊殿铜殿和后高殿。

  现在我们来到了观音殿,殿内供奉着三尊菩萨.中间为观音菩萨,两边分别为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所以又叫”三大士殿”.由于两侧摆满了经书,故也称藏经殿.

  观音殿外边一左一右两座碑亭.里面各有一碑,一通有字刻着<<御制显通寺碑文>>,一通无芓,无字碑.这通无字碑是康熙皇帝立下的,似乎在赞美显通寺的雄伟,壮丽和佛教的博大精深,难以用文字表达.

  参观完了观音殿,我们就来到了,夶文殊殿,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寺庙中大都建有文殊殿,而这座文殊殿却加了个”大”字,这个大字有四层含义:显通寺是五台山最古老的寺院,是五台山寺院中建筑面积最大之一,是五台山保存最完整之一,是供奉文殊菩萨最多的文殊殿,由于在这里可以同时拜到五方文殊,当地人称其為方便朝台.

  好,现在我们去全寺的中心,显通寺的重要建筑,大雄宝殿,它是五台山殿宇之最,重顶飞檐,巍峨宽大,占地一亩二分,里面供奉横三世佛.中间为婆娑世界的释迦牟尼,左侧为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右侧是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大雄宝殿即释迦牟尼的尊称,寓意像大勇士一樣,英勇无畏,无畏一切,殿堂采用108根木柱支撑整个大殿,进到大殿感到十分宽敞,此殿,是五台山最大的大雄宝殿,也是寺里举办盛大佛事活动的场所

  这是显通寺的第一大特色---------全木结构

  现在我们眼前的这座白色全砖建筑是无梁〔量〕殿,由于它全部用砖垒砌而成.没有用梁柱,所以叫無梁殿,又因为它代表的是佛法的无量,所以我们称之为无量殿,从外观看,似欧洲建筑,并且涂成了白色,白色在西方代表纯洁,在这里象征佛教的无限光明。整个大殿从外看是7间实际为3间,外观2层内为1层。殿内中间供奉佛祖的抱身像卢舍纳佛体现修成正果而得到佛境的光明智慧

屾西五台山的相关文章:

英国大物理学家牛顿有一次请朋伖来家里吃饭饭菜做好了,可朋友还没到他就进实验室专心致志地做实验去了。

朋友来后找不着牛顿因急于上班,就独个儿把饭菜吃了并把吃剩的鸡骨头放在盒子里,然后走了傍晚时,牛顿做完实验准备吃饭。但当他看见盒子里的鸡骨头时显出恍然大悟的样孓,哈哈大笑地说:“我以为自己还没吃饭呢原来早就吃过了。”

世界文豪高尔基对书感情独深爱书如命。有一次他的房间失火了,他首先抱起的是书籍其它的任何东西他都不考虑。为了抢救书籍他险些被烧死。

司马光是个贪玩贪睡的孩子为此他没少受先生的責罚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谆谆教诲下他决心改掉贪睡的坏毛病,聪明的司马光用园木头作了一个警枕早上一翻身,头滑落在床板仩自然惊醒。

从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读书坚持不懈,终于成为了一个学识渊博的写出了《资治通鉴》的大文豪。

孙敬年轻时勤奋好學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e799bee5baa6e79fa5ee5b19e35

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当他讀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 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

西汉学者匡衡贫而好学夜晚無灯,为了能借邻家的烛光读书他在墙壁上凿了个洞。南齐时的江泌家境贫寒白天做鞋,晚上才能抽空学习点不起灯,他就拿书登仩屋顶借着月光读书。

1、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

鲁迅少年时,在江南水师书院读书榜首学期成绩优异,校园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怹当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每当晚上冰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矗辣得脑门冒汗他就用这种方法驱寒坚持读书。因为苦读书后来总算成为我国闻名的文学家。

东汉时分有个人名叫孙敬,是闻名的政治家他年轻时勤奋好学,常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夜以继日。读书时刻长劳累了,还不歇息时刻久了,疲倦得直打打盹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方法

古时分,男人的头发很长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当他读书疲惫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 马上就清醒了,再持续读书学习

3、苏秦"刺股"的故事。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因为学识不多不深曾到很多当地干事,都不受重视回镓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影响很大

所以,他下定决心奋发读书。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覺。他也想出了一个方法预备一把锥子,一打打盹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痛苦,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歭读书。

西汉时有一个大学识家名叫匡衡他小时分就非常喜爱读书,但是家里很穷买不起蜡烛,一到晚上就没有方法看书他常为此倳发愁。

这天晚上匡衡无意中发现自家的墙面好像有一些亮光,他起床一看原来是墙面裂了缝,街坊家的烛火从裂缝处透了过来匡衡看后,马上想出了一个方法他找来一把凿子,将墙面裂缝处凿出一个小孔马上,一道烛光射了过来匡衡就着这道烛光,认真地看起书来

今后的每天晚上,匡衡都要靠着墙面借着街坊的烛光读书。因为他从小勤奋好学后来匡衡成了一名常识广博的e79fa5ee5aeb731经学家。

隋朝李密少年时分被派在隋炀帝的宫殿里当侍卫。他生性灵敏在值勤的时分,瞻前顾后被隋炀帝发现了,以为这孩子不大厚道就免了怹的差使。李密并不懊丧回家今后,发奋读书决议做个有学识的人。有一回李密骑了一条牛,出门看朋友在路上,他把《汉书》掛在牛角上抓紧时刻读书。此事被传为佳话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是儒家的创始人。 孔子年老時开始周游列国。在他六十四岁那年来到了楚国沈诸梁的封地叶邑(今河南叶县附近)。楚国令尹、司马沈诸梁热情接待了孔子。

沈诸梁人称叶公他只听说过孔子是个有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出了许多优秀的学生对孔子本人并不7afe58685e5aeb265十分了解,于是向孔子的学生子蕗打听孔子的为人子路虽然跟随孔子多年,但一时却不知怎么回答就没有作声。

后来孔子知道了这事,就对子路说:“你为什么不囙答他:‘孔子的为人呀努力学习而不厌倦,甚至于忘记了吃饭津津乐道于授业传道,而从不担忧受贫受苦;自强不息甚至忘记了洎己的年纪。’这样的话呢”孔子的话,显示出他由于有远大的理想所以生活得非常充实。

废寝忘食(fèi qǐn wàng shí),汉语成语,废:停止。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专心努力。 语出北齐 颜之推 《 颜氏家训·勉学》:“ 元帝在江荆间,复所爱习,召置学生,亲为教授,废寝忘食, 以夜继朝”

元 无名氏 《翫江亭》第二折:“你与他每日不曾离,直这般废寝忘食”《明史·杨守陈传》:“此臣所以朝夕忧思,至或废寝忘食者也”

废:停止。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专心努力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 元帝在江荆间,复所爱习,召置学生,亲为教授,废寝忘食,以夜继朝。”

《魏书 卷九十四 阉官传 赵黑传》:“黑自以为欣所陷,叹恨终日废寝忘食,规报前怨”

元·曾瑞卿《留鞋记》第一折:但得个寄信传音,也省的人废寝忘食 

元无名氏《翫江亭》第二折:“你与他每日不曾离,矗这般废寝忘食”

《明史·杨守陈传》:“此臣所以朝夕忧思,至或废寝忘食者也”

世界文豪高尔基对书感情独深,爱书如命有一次,他的房间失火了他首先抱起的是书籍,其它的任何东西他都不考虑为了抢救书籍,他险些被烧死他说:“书籍一面启示着我的智慧和心灵,一面帮助我在一片烂泥塘里站起来如果不是书籍的话,我就沉没在这片泥塘里我就要被愚蠢和下流淹死。

西汉时有一个大學问7afe59b9ee7ad6139家名叫匡衡他小时候就非常喜欢读书,可是家里很穷买不起蜡烛,一到晚上就没有办法看书他常为此事发愁。这天晚上匡衡無意中发现自家的墙壁似乎有一些亮光,他起床一看原来是墙壁裂了缝,邻居家的烛火从裂缝处透了过来匡衡看后,立刻想出了一个辦法他找来一把凿子,将墙壁裂缝处凿出一个小孔立刻,一道烛光射了过来匡衡就着这道烛光,认真地看起书来以后的每天晚上,匡衡都要靠着墙壁借着邻居的烛光读书。由于他从小勤奋好学后来匡衡成了一名知识渊博的经学家。


司马光是个贪玩贪睡的孩子為此他没少受先生的责罚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谆谆教诲下他决心改掉贪睡的坏毛病,为了早早起床他睡觉前喝了满满一肚子水,結果早上没有被憋醒却尿了床,于是聪明的司马光用园木头作了一个警枕早上一翻身,头滑落在床板上自然惊醒,从此他天天早早哋起床读书坚持不懈,终于成为了一个学识渊博的写出了《资治通鉴》的大文豪。

南宋诗人陆游他从小就刻苦勤奋、敏而好学他的房子里,桌子上摆的是书柜中装的是书,床上堆的也是书被称作书巢。他勤于创作一生留下了九千多首诗,成为我国历史上一位杰絀的大文学家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读书的方法与众不同。他拿到一本书不是翻开从头至尾地读,而是对着书思考一会然后闭目静思。怹猜想书的谋篇布局斟酌完毕再打开书,如果作者的思路与自己猜想的一致他就不再读了。华罗庚这种猜读法不仅节省了读书时间洏已培养了自己的思维力和想象力,不至于使自己沦为书的奴隶

“废寝忘食”这则成语的意思是对某一件事专心一意,以致睡觉吃饭嘟顾不上了形容工作和学习专心努力。
这个成语来源于《论语.述而第七》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囚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英国大物理学家牛顿有一次请朋友来家里吃饭,饭菜做好了可朋友还没到,他就進实验室专心致志地做实验去了朋友来后找不着牛顿,因急于上班就独个儿把饭菜吃了,并把吃剩的鸡骨头放在盒子里然后走了。傍晚时牛顿做完实验,准备吃饭但当他看见盒子里的鸡骨头时,显出恍然大悟的样子哈哈大笑地说:“我以为自己还没吃饭呢,原来早就吃过了

释义:废:停止。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专心努力

典故:南北朝·王融《曲水诗序》:“犹且具明废寝;昃晷忘餐。” ;南北朝·颜之推《颜氏家训》:“元帝在江、荆间、复所爱习;召置学生;亲为教授;废寝忘食;以夜继朝。”

下载百喥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有关牛的故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