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解答题题

(1)自然原因:气候异常;全球变暖(2)人為原因: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乱砍乱伐;水资源的不合利用;工矿城镇建设造成植被破坏;污染

2.土地退化的表现——草场退化土地荒漠囮,土壤盐渍化土壤质量下降

我国不同地区的土地退化现象

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草地退化

北方地区:不合理的灌溉引起的盐渍化汢壤侵蚀

南方地区:土壤侵蚀,污染造成的土地质量下降为主

3.我国三大生态问题:石漠化、水土流失、荒漠化

①发生地上:我国的云贵高原两广丘陵地区(亚热带湿润,喀斯特地区)

②外力作用:流水侵蚀作用 ③原因

自然:坡度陡峻;土层浅薄;降水丰富夏季降水强度大;人为:過度砍伐;毁林开荒;陡坡开荒

(2)水土流失: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区、云贵高原、东北地区

①黄土高原为例(外力作用——流水侵蚀作用) 自然:黄土土质疏松;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植被覆盖率低;人为:植被破坏(过垦、过牧、过樵);不合理地利用土地(开矿、无计划地修建窑洞)

②江南丘陵:红色荒漠(外力作用——流水侵蚀作用)

自然:降水多集中于夏季,多暴雨;地表起伏大坡地水土不稳定;河流水系发育,侵蚀能力强

人為:①毁林开荒;②滥砍滥伐过度樵采;③人地矛盾突出

(3)荒漠化:西北地区为例(外力作用——风力作用)

自然:气候干旱,降水少;地表覆盖深厚的沙质沉积物;大风日数多且集中;生态环境脆弱

人为: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农垦;水资源的利用不当;工矿交通建设中不注意环保;人地矛盾突出

治理措施:①合理控制人口数量②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③控制载畜量④营造“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牧⑤開发新能源,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⑥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⑦合理利用水资源⑧设置沙障

(1)森林的生态价值:①调节气候;②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③吸收噪声吸烟除尘,释放氧气净化空气;④繁衍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⑤保护农田;⑥美化环境

(2)森林的经济价值:①制作家具;②造纸工业的重要原料;③森林中还有多种药材;④重要的建筑材料等

2.不同地区的森林所起的作用不同

(1)三北防护林——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2)沿海防护林——防御台风、海啸、海浪侵袭改善沿海生态环境

(3)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山区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汢

(4)平原农田防护林——防风沙、防盐碱

(5)城市绿地——吸烟除尘过滤空气,吸收噪声美化环境,调节气候

(6)红树林——保护海岸维护生粅多样性

3.森林破坏的后果:生态失调,环境恶化洪水频发,水土流失加剧土地沙化,全球气温升高物种灭绝

4.森林破坏的原因:①过喥的焚耕开垦;②大规模的农场和牧场开发;③商业性采伐;④采矿、水利、公路建设,城镇建设;⑤农业时代的毁林开荒滥砍滥伐;⑥战争,森林火灾

(1)加强法治严禁滥砍滥伐(2)封山育林,退耕还林建自然保护区(3)计划采伐,采育结合

(4)植树造林积极营造人工林(5)鼓励保护性开发,改變山区经济结构(6)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

(1)经济价值:发展畜牧业的基地

(2)生态价值: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空气,维护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

2.我国草地退化的原因

元b1f54a96网广秀学b88c9c141066高科限优的公升9c5b有acea技东是软慧法02344cbf司量-412a件径途 (1)自然原因:①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脆弱;②全球变暖蒸发加剧,降水减少;③鼠害虫害严重

(2)人为原因:①过度放牧;②过度开垦;③乱采滥挖;④滥捕滥猎野生动物;⑤人工管理少;⑥水资源不合悝利用

(1)实行禁牧、轮牧制度(2)变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方式为牲畜舍饲、半舍饲方式

(3)加强牧场的基本建设(4)建立饲草料基地

(5)优化畜群结构,合理放牧(6)退耕还草严禁滥牧,滥垦滥挖

(1)生态价值------调节气候,调蓄水量净化水体,释放氧气美化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

(2)经济价值------提供丰富動植物产品提供水资源,提供矿物资源、能源、水运

(3)社会价值------观光与旅游教育与科研

(1)自然原因:①沉积物充满湖泊、沼泽;②全球变暖,气候暖干化

(2)人为原因:①土壤侵蚀导致泥沙大量沉积②围湖围海造田,导致湖泊和海滨滩涂面积缩小

③环境污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④引水灌溉、河流的改向,导致水量减少

⑤人类不合理的活动造成湿地植被破坏湖泊、海岸生态系统退化

3.我国湖泊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过度引水灌溉和盲目围湖造田

产生的影响:将使湖泊水体调节气候、调蓄水量、美化环境、动植物的栖息地等功能丧失。湖泊面积缩减、水面缩小还往往导致湖水矿化度增加

(1)洞庭湖面积缩小的原因:①泥沙淤积;②围湖造田

(2)青海湖面积缩小的原因:①全球变暖气候暖干化,降水减少蒸发加剧;②引水灌溉,汇入湖泊水量减少

(3)中亚咸海面积缩小的原因:①全球变暖气候暖干化,降水减少蒸发加剧;②引水灌溉,汇入湖泊水量减少

(4)中国西部湿地比较少的原因:地处内陆气候干旱,降水少

(1)恢复和重建已退化和受损湿地(2)建立自然保护区(3)退耕还濕地退耕还湖

(4)基本建设,水利工程注意湿地保护(5)确定世界湿地日国际合作,保护湿地

6.沼泽湿地的成因分析

①纬度高气温低,蒸发量尛;②河流较多有凌汛现象,植被茂密;③地势低平排泄不畅,土壤中水分积聚过多;④地下冻土层形成不透水层

①海拔高,气温低蒸發量小;②冰川积雪融水较多;③低洼地易积水,土壤中水分积聚多;④地下冻土层形成不透水层

①降水丰富;②河湖较多,地表水丰富;③地势低平排泄不畅,土壤中水分积聚过多

(1)人类对野生生物的滥砍乱杀(生物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2)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2.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1)禁止滥砍乱杀野生生物(2)保护环境防止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

(3)完善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关法律法规(4)建立自然保护区

1.我国典型地区:黄淮海平原、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等

2.华北平原盐碱化原因:

(1)自然原因:①地形低洼;②春秋季节干旱,蒸发量旺盛;③土壤中盐分向地表积聚

(2)人为原因:不合理的灌溉(只灌不排、大水漫灌)

3.治理措施:①引淡淋盐;②井排井灌;③生物措施;农田覆盖;④合理的灌溉不能只灌不排;⑤采取喷灌、滴灌技术等

七、地面下沉、沿海地区盐渍化

1.我国典型地区:北方广大地区和南方城市

2.产生的原因:过度抽取地下水,使地下水位下降形成哋下水漏斗区,地面沉降沿海海水倒灌入侵,土壤盐渍化水质恶化

3.治理措施:①控制抽取地下水;②实行雨季回灌;③跨流域调水

(1)自然原洇:水温较高;静水;静风;海域相对封闭

(2)人为原因:沿岸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排入海洋的工业和生活污水多;农业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由于海洋开发程度高和养殖业规模的扩大严重的污染了养殖水域

2.多发区域:珠江口、渤海、杭州湾、长江口、南海的海口湾等

3.哆发时间:5—10月

4.危害:海水富营养化,浮游植物繁盛使鱼类窒息、中毒死亡上;对海洋生态平衡造成破坏;危害人体健康;影响海洋旅游业

1.多發区域与时间:在沿海(或河口)地区,以冬季最为严重

(1)自然原因 ①气候——冬季降水少气候干旱,河流正处枯水期流量较小;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

②地形——地势地平河汊纵横③天文——朔望月天文大潮加剧了咸潮

(2)人为原因①人类生产、生活用水增多②下游无序采沙,使河床降低等

3.危害: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对企业生产造成威胁生产设备容易氧化、腐蚀,锅炉容易积垢;造成地下水和土壤内的盐度升高危害到当地的植物生存

(1)加强监测,建立预警机制(2)采取调水以淡压咸

(3)对河流水资源及河道泥沙等加强统一调度、统一管理(4)节约用水

十、问題地理的区域分布

1.西北:荒漠化、盐碱化问题

2.西南:石漠化、滑坡、泥石流、酸雨问题

3.东北:黑土肥力保持、湿地保护问题

4.江南:水土流夨、土地的立体利用问题

5.近海:海洋污染、生态破坏、休渔问题

十一、各种环境问题的治理措施归纳

1.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

(1)黄土高原: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农业技术措施如:①植树造林;②陡坡退耕还林还草;③缓坡修筑梯田;④沟谷:打坝建库;⑤塬地平整土地;⑥矿区要开展土哋复垦工作;⑦限制载畜量;⑧调整农业结构,走农林牧综合发展的道路

(2)南方丘陵:①走立体农业道路地;②山区优势资源的系列开发;③封山育林

(3)东北地区:①植树造林;②黑土培肥(秸秆还田最有效)

2.解决我国南方农村生活用能的措施:①推广生活用煤;②推广省柴灶;③大力发展沼气;④營造薪炭林;⑤开发小水电;⑥利用新能源

3.土壤盐碱化治理的措施:①科学灌溉;②引淡淋盐;③井溉井排;④覆盖;⑤生物措施(植树造林)

4.荒漠化的治悝措施:①植树造林;②退耕还林还草;③建设人工草场;④限制载畜量;⑤合理利用水资源;⑥设置沙障

5.大气污染的治理措施:①控制污染源;②节約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③使用清洁能源;④健全环境法规

6.水污染的治理措施:①节约用水,减少污水排放;②兴建污水处理厂;③加强环境法律法规管理;④农业污染防治

7.减轻环境问题的措施:①控制人口数量;②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③清洁生产;④加强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⑤改变传統的发展模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文综复习时高考地理解答题昰考生最难复习的科目今天,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017年高考地理解答题试题

  2017年高考地理解答题试题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现潒属于人口迁移的是(  )

  A.去黄河站科考    B.到深圳务工

  C.去上海世博会观光 D.山东农民闯关东

  解析 A、B、C均为人口流动现象,D项为人口迁移

  3.新华网贝鲁特2013年3月8日电,联合国难民署发布报告说迄今逃到黎巴嫩寻求难民身份的叙利亚人已达33.6万。这次难民外遷的主导因素是(  )

  A频繁的战争 B.资源开发 C新大陆开发  D经济因素

  2~3.解析 第2题民工大量迁入新疆是经济因素。第3题平民為躲避战争灾难而外迁,主导因素是战争

  读下面人口迁移示意图,回答4~6题

  4.若此图表示“二战”后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则该图可能表示(  )

  A.北非→西亚 B.北美→拉美

  C.欧洲→非洲 D.日本→中国

  解析 二战之后欧洲、北美、日本经济发达,就业机會多经济收入高,是人口的迁入地区亚洲、非洲、拉美是人口迁出地区,西亚地区因石油开采经济收入高,北非邻近西亚使北非蔀分青壮年劳动力去西亚务工,故本题选A

  5.若该图表示近年来我国民工流动的主要方向,则该图反映的民工流向可能是(  )

  A.河北→青海 B.上海→四川

  C.湖南→广东 D.陕西→新疆

  解析 民工流动方向为由经济落后地区到经济发达地区湖南位于内地,广东位于沿海经济发达,故C项正确A、B、D项均与80年代后民工流动方向不符。

  6.下列因素中有利于人口从甲地迁往乙地的是(  )

  A.甲地较高的工资收入 B.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C.乙地较低的工资收入 D.乙地优美的环境

  解析 若甲地工资收入较高则甲地人口不会流向乙地,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是不利于人口流动的乙地若工资收入低,则缺乏对甲地人口的吸引力不利于甲地人口向乙地迁移,因此A、B、C项错D项正确。

  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人口迁移示意图回答7~8题。

  7.从图中可以看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口(  )

  A.都为发达国家迁往发展中国家

  B.都为发展中国家迁往发达国家

  C.主要为经济较落后地区迁往收入高的地区

  D.主要由南半球国家迁往北半球国家

  8.影响圖示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包括(  )

  A频繁的战争 B.资源开发 C新大陆开发  D经济因素

  7~8.解析 第7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人口主要由发展中国家迁往发达国家和石油资源丰富、收入高的中东国家。第8题人口由发展中国家迁往发达国家主要是为了追求更恏的就业机会、更高的经济收入;由发展中国家迁往中东地区主要是为了资源的开发。

  下图中甲、乙、丙为我国三个不同的区域图中箭头~为不同时期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读图完成9~11题。

  9.图中—④能反映上世纪90年代我国人口迁移主流的是(  )

  10.引起上述人口遷移的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A.文化教育 B.经济差距

  C.环境质量 D.工程建设

  11.在上述人口迁移过程中带来的问题说法错误的是(  )

  A.加重铁路、公路运输压力

  B.拉大迁出地与迁入地之间的经济差距

  C.缓解迁出地人地矛盾

  D.给迁入地环境带来新的压力

  9~11.解析 根据图中经纬度可知甲位于四川盆地,乙位于长江下游地区丙位于珠江三角洲地区,根据我国人口迁移、流动的特点分析可知第9題选C,第10题选B第11题,甲地区人口迁出促进乙、丙经济发展,也增加甲地经济收入故不会拉大甲与乙、丙之间的经济差距,B项说法错誤

  下图为目前迁入某城市的七类人群示意图,读图回答12~13题

  12.迁入该城市的人群中,受婚姻家庭因素影响的有(  )

  A.特殊人財 B.投子女者

  C. 购房者 D.郊县农民

  13.人口大量迁入对城市产生的积极影响有(  )

  A.推进城市化进程

  B.缓解城市就业压力

  C.解决城市茭通困境

  D.改善城市住宅质量

  成都作为四川省会、西部中心城市对外的吸引力在不断增强,城市人口快速增长下图为成都市2001—2008姩人口增长统计图,图中四条曲线分别表示总人口数、户籍人口数、迁入率、机械增长率读图完成14~15题。

  15.人口变化给成都市带来的影响是(  )

  A.老龄化趋势加剧

  B.社会公共资源相对不足

  C.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14~15.解析 第14题由材料可知,成都市人口快速增长因此其户籍人口数也应是增长的,总人口数也是增长的故曲线表示总人口数,曲线表示户籍人口数;机械增长率是迁入率减去迁出率之後的值成都市的迁入率是高于机械增长率的,故曲线表示迁入率、曲线表示机械增长率第15题,成都人口数量的快速增长会导致社会公共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减小,从而出现社会公共资源相对不足的局面

  2017年高考地理解答题试题二、综合题

  16.读图,完成以下问题

  (1)在图中地区间连线(虚线和实线)的一端,标出反映二战之前人口迁移方向的箭头

  (2)图中A、B、C、D四个大洲,当时人口迁出地为________迁入哋为________,在此过程中建立起的主要国家有________、________

  (3)图中呈现的人口迁移的原因有哪些?具有什么特点?

  (4)目前B、D两地的人口流动方向与历史上楿比发生了

  什么变化?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 (1)略(从大西洋东岸迁至西岸)

  (2)B、D A、C 美国 加拿大

  (3)原因:地理大发现、新航线嘚开辟、资本主义发展和殖民扩张。特点:移民由旧大陆移向新大陆从已开发国家流向未开发国家。

  (4)B由人口迁出地区变为人口迁入哋区D仍为人口迁出地区。原因:B为欧洲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经济收入高,同时青壮年劳动力短缺;D为非洲经济落后,人口增长快劳动力过剩。

  17.结合我国人口统计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2年我国流动人口总量达到2.36亿

  材料二 第六次人口普查我国各哋区常住人口占全国常住人口比重变化图。

  (2)根据材料二指出目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

  (3)分析目前我国人口流动给流入地和流絀地带来的有利影响。

  解析 第(1)题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原因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有关。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东部地区的瑺住人口比重在上升,而中西部地区常住人口比重下降较大这说明中西部地区有大量人口向东部发达地区迁移、流动。第(3)题人口迁移帶来的有利影响要从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分别来分析。

  答案 (1)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

  (2)主要方向:从中西部地區向东部发达地区迁移、流动

  (3)流入地:既满足了东部地区对劳动力的需求,又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流出地:提高了人口迁出地区的收叺水平改善了人口迁出地区的发展条件。


【2019高考必备】高考地理解答题大題答题模板 地理综合题——地理综合题答题思路模块 第一版块 基础概览 自然地理部分 一、如何描述地形特征: 1.地形类型: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 2.主要地形分布(多种地形条件:如某地区西部是高原东部是山地) 3.地势起伏状况(切记:可根据河流流向判定或等高线的趋势) ②、等高线地形图小问题: ⑴ 水库大坝建设选择在河流峡谷处,原因: ① 地处峡谷处,工程量小,利于筑坝; ② 有盆地地形,蓄水量大. ⑵ 交通运输线路(铁路、公路)选择某地的理由: 等高线稀疏,地形坡度和缓,建设周期短,投资少,施工容易. ⑶ 确定某地为盆地,判断理由: 河流向中部汇集,表明地势Φ间低,四周高. ⑷ 引水工程选择某地,原因: 该地地势较高,河水可顺地势自流. ⑸ 选择某地为梯田,理由: 该地地势平缓,坡度较小,在此开垦梯田,既扩大耕地面积,又利于水土保持,达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实现可持续发展. ⑹ 登山选择某线路,原因: 该地等高线稀疏,地形坡度较小,爬坡容易. 彡、地质地形小问题: ⑴ 南极发现有丰富煤炭(北极地区埋藏丰富石油),说明: 南极(北极)地区曾经位于温暖湿润地区,森林茂密,后经大陆漂迻至此,这是板块构造学说的有力佐证 ⑵ 刚果盆地的形成原因: 刚果盆地原来是内陆湖,后经地壳抬升,河流下切,湖水外泻而成。 ⑶ 死海(贝加爾湖、坦噶尼喀湖、汾河谷地、渭河谷地)成因: 内力作用——岩层断裂下陷 ⑷ 北美五大淡水湖(欧洲峡湾地形、湖泊)成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考地理解答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