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一切社会问题都是经济问题与经济的问题

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還能快速升级赶紧来

《一切社会问题都是经济问题问题经济学(第十五版)》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书籍,作者是[美]安塞尔·M·夏普。

作 者:[美]安塞尔·M·夏普

这部已是第十五版的经济学入门教科书是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大学十分流行的一本经济学教科书。本书の所以近三十年经久不衰长期深受欢迎,是因为本书作者始终如一地贯彻两大目标:(1)激发学生对经济学的兴趣:(2)提供有助子理解一切社會问题都是经济问题问题的基本分析工具框架本书首先介绍和讨论了一些当代一切社会问题都是经济问题问题的重要方面,然后提出了┅些与一切社会问题都是经济问题问题密切相关的能够帮助人们解决这些问题的经济学方法本书对讨论的问题作了精心安排,按逻辑顺序提出基本经济概念并通过对这些概念的反复使用,加强对这些概念的理解总之,本书最突出的特点是:用经济学中最精辟的理论剖析现实中最重大的问题。

第一章 减轻人类的苦难:经济推理的作用

1.1 世界贫困与经济学

1.2 贫困的原因与经济增长的前提条件

1.3 政府能有所作为嗎

第二章 经济体制、资源配置与一切社会问题都是经济问题福利:苏联解体的教训

2.2 市场经济中的资源分配

2.3 集权经济中的资源配置

2.4 一切社會问题都是经济问题福利:市场与集权的比较

2.5 转型经济的问题的前景

第三章 混合体制中的政府价格管制:现实结果是什么?

3.1 最高限价和最低限价

第四章 污染问题:我们非要弄脏自己的家园

4.2 市场、资源配置与一切社会问题都是经济问题福利:更新与扩展

第五章 犯罪经济学与犯罪防范:多少算太多

5.3 个人和集体消费物品

5.4 犯罪防范活动经济学

第六章 贫困问题与歧视:穷人为何还如此之多?

6.1 从绝对收入水平角度看贫困

6.2 从收入分配角度看贫困

6.3 贫困的经济原因

6.4 资本资源所有权差异的原因

6.5 美国经济中的歧视性证据

6.6 政府消除贫困的种种努力

6.7 利用税收政策与贫困作斗争

6.8 如何解决歧视问题

第七章 大企业经济学:谁为谁做了什么

7.1 垄断权力经济学

7.2 我们应该害怕大吗?

7.3 自然垄断的特例

第八章 职业体育經济学:什么是真正得分

第九章 贸易保护主义与自由贸易:我们能限制自己走向繁荣吗?

9.1 关于国际贸易的争论

9.2 国际贸易经济学

9.4 当今国际貿易环境

第十章 失业问题:我们为什么浪费人力资源

10.3 失业问题的分析

10.4 什么原因让人们失去工作

第十一章 通货膨胀:如何同时既受益又损失

11.1 通货膨胀的含义和衡量

11.2 通货膨胀的经济效益

11.5 货币创造过程

11.7 通货膨胀的原因和对策

第十二章 经济增长:我们生活在“新经济”中吗

12.1 经济增長的概念

12.2 经济增长的短期波动

12.3 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

12.5 近来经济增长的下划

第十三章 政府支出、税收与国家债务问题:谁得益谁受损?

13.1 人们担惢什么

13.3 规模问题的经济分析

13.4 税收原理与分析

13.6 最近的联邦税制变化

13.7 联邦预算盈余和债务偿还:新的时代?

第十四章 一切社会问题都是经济問题保障和老年保健医疗

14.3 一切社会问题都是经济问题保障的经济效应

14.4 一切社会问题都是经济问题保障的未来

14.5 老年保健医疗

14.6 老年保健医疗计劃

14.7 老年保健医疗的经济效应

14.8 老年保健医疗的未来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引用日期]
随便一本基本的公共经济学教材嘟会告诉你行政性指令在一些方面也是不可避免的
但是,经济学是来告诉你“收费”是有用并且应该当作最基本手段来考虑的因为它佷多时候确实好用,有什么好问的

而且,除了收费你还可以给钱啊,还可以“不 作 为”啊

本科经济学专业辅修一切社会問题都是经济问题学,应该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吧(

老实讲,这两种学科研究范式的差异之大是我在辅修一切社会问题都是经济问题學前未曾预料到的。

首先引起我注意的差异是关于方法论的:对于研究对象的处理,经济学是“抽象的”而一切社会问题都是经济问題学是“具体的”。一切社会问题都是经济问题学搞田野、访谈、案例分析而经济学则是建立各种数值模型,理论的偏数学实证的则昰基于统计回归。然而这两种研究思路或许都有所不足:一切社会问题都是经济问题学注重个案研究然而这是否能保证代表性呢?经济學理论研究倾向于将对象抽象成具有同质性特征的个体就以题主提到的GARP为例,经济学家们规定了不可能存在一组选择 这个公理在数学仩很优美自洽,问题现实中人们的在面临选择问题时真的会百分百按这样合理的假定行动吗?(要真这样也没行为经济学什么事了)而經济学的实证研究将观测值分解成一个个变量。可是我就是引入再多变量,我能完全刻画出不同个体的全部特质吗

其次是两个学科茬价值取向上的不同。诚然韦伯区分了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两种理性经济学上的理性人假设也不是以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为唯一目的。然洏在学习中我还是体会到了两种学科在价值取向上存在的显著差异——不妨用韦伯的概念——经济学注重工具理性,比如说科斯定理,原本是为了利用产权界定以解决负外部性造成的经济低效率至于产权该划给谁,科斯则认为这并不关键而一切社会问题都是经济问題学则注重价值理性,在课上一次次的案例分析以及小组展示中,一切社会问题都是经济问题学系出身的同学明显对于“公平”“正义”等信念的关注要更多

第三点不同则可以看成是由上面两点不同所引发造成的。一切社会问题都是经济问题学研究注重各种各样的“关系”经济学则对此长期忽视。为什么是费孝通提出了“差序格局”的概念这是通过系统性的人类学观察,长期大量的个案研究才能做嘚出来的“关系”恰恰在当时还没有学者想去量化,而没能被量化的东西经济学都对此无能为力。再举一个例子对于中国的长期经濟增长之谜,许多学者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其中周黎安提出的“政治锦标赛体制”,从中国地方官员的晋升激励视角出发进行分析典型嘚发展经济学的思路。然而一切社会问题都是经济问题学系教授在讲到这个理论的时候说了一个案例大概是说有某位地方官员,天才般哋摸透了自己工作中各项任务指标的权重分配所以每次有针对性地工作,使得自己的成绩总能保持在前二位然而他的晋升之路并没有洇此更加顺利,这个案例侧面说明了官员的晋升不是(至少说不完全是)看他所谓“政绩”,所以从官员晋升激励机制来谈这一问题真嘚符合实际吗

说了这么多,搞得我好像在黑本专业否认三连. jpg。学经济所谓“经济学的直觉”很重要,然而个人觉着不是什么多玄乎嘚东西说白了更像是对一切社会问题都是经济问题现实的体认。R. E. 帕克所说的与诸位共勉:“去坐在豪华旅馆的大堂里也坐在廉价客店嘚门阶上;坐在高级住宅的沙发里,也坐在贫民棚屋的地铺上坐在庄严堂皇的大音乐厅里,也坐在粗俗下流的小歌舞厅中简单说吧,詓做实际研究把你裤子的屁股部分弄脏!”

写得乱糟糟的,见谅以上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切社会问题都是经济问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