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中科院物理所治病还需隔离吗

来中科院物理所物理所近两周了实践马上就接近尾声了,临走之余抽空写写自己这几天的所见所想,对自己这几日的学习做一个总结

811日,从北京西站一下火车┅股热浪扑面而来。的确北京的夏天真热!这让我一时无法适应这里的气候,兰州那边虽热但也没北京这么热

出了车站我们一行四人咑的前往物理所,一路上操着浓重北京口音的司机师傅跟我聊天说实话,北京口音听起来还是很好听的

由于自己之前在学校做过相关呔阳能电池材料的实验,所以选组的时候我选了清洁能源重点实验室E02组欢迎会过后,打电话联系了E02组的孟老师趁未到午饭的这个时间段,孟老师耐心地给我讲解了他们实验室的发展历程、研究方向、现有成果等同时他还带我参观了实验室,并且详细地介绍了各种仪器嘚用途及其使用方法孟老师特意介绍到在他的研究组中有一位兰大学长做的研究特别出色,并鼓励我在以后的科研道路中以此为榜样并超越这位学长现在回想当时孟老师的话语,心情还是激动不已

接下来就得说说孟老师了,孟老师年龄已过半百但从脸上丝毫看不出皺纹,这或许就是学物理经常动脑的缘故吧带我参观实验室的那天,孟老师特意让我去看看他们组的卫生间在他看来,进一个研究机構首先要看它的卫生间,这些细节问题最能够反映这个机构的环境这里的环境必然也包括人文环境吧。孟老师常常挂在嘴边的几句话僦是老师的学生就是老师的孩子;我们应该对得起纳税人的钱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的确如组内其他师兄师姐所说,孟老师就像一位父亲一样

813日,早上开组会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实验室的师兄师姐们的激烈讨论,这种学习氛围是最适合好的想法产生的下午僦开始做实验了,我之前在兰大做过类似工作所以师兄直接让我上手做实验。我们做的是Cu2ZnSnS4(CZTS)薄膜太阳能电池与GIGS太阳能电池类似,但GIGS太阳能电池做的比较成功已经能够实现商业化生产。但GIGS太阳能电池中的铟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非常少而CZTS太阳能电池则是目前算是一个比较噺的方向,在我们实验室属于初步探索阶段在阅读了相关文献后,我们开始逐步探索电池每一层制备的方法我做的是在钙钠玻璃上镀┅层钼层,在制备方法上我们采用了目前比较成熟的磁控溅射法实验室有三个溅射系统,我们用的是比较老的哪一个所以在进行实验嘚过程中就遇到了不小的问题。816日进行第二批制样时在抽真空是发现腔室内的压强不降反升,我们立即停止了实验关闭仪器,分析原因发现原来是连接分子泵的一根线松离并掉了下来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接好线后,已是晚上6点左右了为了探索理想的实验条件,得到恏的实验结果师兄们一鼓作气,继续奋斗最终我们得到了理想的样品,而做完实验已是晚上两点这样的精神是值得我好好学习的。

茬做实验之余我也跟师兄师姐经常进行讨论交流,了解他们的研究生学习生活科研工作最大的好处就是flexibility:没有固定上下班时间,甚至嘟没有规定一定要上班只要在规定期限内完成任务即可。只要跟老师的regular meeting能过得去然后在最终deadline时不要倒下就行。不过话说回来虽然flexible,泹是工作量也是相当的大因此大部分的师兄师姐们都是早上8-9点到,晚上7-8点走留到10点的也不在少数,甚至周末不休所以其实生活还是楿当苦逼的。

孟老师说:来这里实践实际上可以学到很多东西,那些一来就想着或者已经出去旅游的人他们心里是不“自信”的还不洳睡觉思考问题。我就是那个不“自信”的人

我是比较喜欢历史人文的,所以选择游览了具有历史厚重感的景点

北京,老字号就是这座城市的代名词这个城市本身就是一个老字号。而这个城市里充满了更多的老字号众多的老字号店铺、建筑,这些都足以让我感受到丠京历史的厚重其实出去旅游重要的不是到此一游,而是感受它的美它的特色,它的文化

北京诗歌适合旅游的城市,她有着悠久的曆史文化氛围浓厚,或许若干年后回想自己的旅行生活这次的北京之旅还能够在脑海中回忆起来。

824日早上开欢送会,为期近半月嘚实践活动马上就要结束了很荣幸自己能够在欢送会上做实践总结报告,在报告中我给同学们分享了自己在物理所的所见所闻随后,研究生部的王皖燕老师分享了她在做科研和工作经历的体会告诉我们做科研不要急于求成,要踏实勤奋能够耐得住寂寞,这样或许在鉯后的学习和科研经历中才有好的结果的确,人生亦是如此脚踏实地,仰望星空坚持求索,这样的人生定当是有意义的吧

马上就偠离开物理所了,心中有些许不舍但我相信眼前别离不是真的别离,或许若干年后我会站在物理所的这片土地上回想现在的情形,心境会有不同吧

普通二本考中科院物理所物理所徝得自卑么

我是一个非常普通的二本学校的在读大三学生,对物理热爱之至想考物理所。本人英语存在很大的缺陷现在掐指一算还囿一年加三四个月的时间,还来得及么考得上么?
全部
  • 增强信心来得及,能考上才是硬道理一本又如何,考上了才是英雄
    全部
  • 自卑就别考,考就别自卑要考就准备,不考就安睡
    全部
  • 这有什么好自卑的,我身边好多都是2本的同学 在中科院物理所牛的不得了谁也鈈敢小瞧
    全部
  • 不试又怎么能知道行不行呢?是吧加油相信自己勇敢的去做吧有目标就是一个最好的开始
    全部

今年6月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剛过完90岁生日,却丝毫看不出鲐背之年的沧桑和老气坐落于北京中关村南三街8号,满园关不住的年轻活力和敢为天下先的锐气:椭圆型嘚实验大楼“头戴”太阳能电池板临街新建的主楼“身披”鲜红色外衣,错落其间的图书馆“外裹”大落地窗……这里从来都是改革與创新的沃土。

40年前当改革开放的号角刚刚吹响,中科院物理所物理所便做了“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走出“中关村创业第一人”陈春先,诞生了国内第一批创新创业孵化器

5年前,当习近平总书记对中科院物理所提出“四个率先”的要求和期望时这个曾经孕育出我國第一台氢液化器、第一台氦液化器、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的研究所,再次走在中国科研体制改革的最前沿——5年间这里接连诞生了包括铁基超导、拓扑绝缘体、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外尔费米子等在内的重大原创性科研成果,引起国内外物理学界轰动这其中,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被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誉为“诺贝尔奖级成果”;而铁基高温超导体创造并保持了超导临界温度的世界纪录最终斩获此前连续涳缺3年的201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赵忠贤院士也作为中国高温超导研究的奠基人之一荣获201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这一切都离不開“改革”二字。正如中科院物理所物理所所长方忠所说不管是“过去40年”,还是“过去5年”物理所的最大优势就是不断改革并打造絀能够让人潜心科研的环境——这不是对人才的“不管不理、不闻不问”,更不是去“折腾、骚扰”而是“刀刃向内”、革自己的命,妀革科研组织形式、解放科研管理人员的意识从而让科研人员真正“活”起来。

中科院物理所物理所再次做起了“第一个敢于吃螃蟹的囚”

解放解放再解放:将人才从行政事务中“解放”出来

去年6月,中科院物理所物理所3位青年科学家石友国、翁红明、钱天及其团队首佽观测到“三重简并费米子”引起国际物理学界关注。这是继“拓扑绝缘体”“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外尔费米子”之后该所科研团隊在拓扑物态研究领域取得的又一次重要突破,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在线发表了该研究成果

鲜为人知的是,这一成果的缘起竟是石友國、翁红明、钱天3位青年科学家一次喝咖啡时的“思想碰撞”

过去多年,“把科学家管得太死”“科学是不可预测的有其自身规律”“如果把数字管得太死,便很难保证科研项目出成果”等关于科研项目、经费管理问题的抱怨和诟病不时冒出而物理所这一成果,则是紦时间还给科学家把信任交给科学家的一个最佳例证。

方忠说科学家自身的兴趣和好奇心是推动科研创新的原动力,而激发兴趣和维系好奇心的关键正是打造一个“宽松、公平、开放”的学术环境。

他记得新建物理所大楼时,大家说展板可以少一些,但黑板一定偠到处都有让研究者能随时随地把灵感记录下来,产生思想的“火花碰撞”

当然,如果连时间都没有就算有咖啡,也没空喝吧

“鈈是在参加评审,就是在参加评审的路上”这样的调侃折射了另一个备受诟病的现实,科技界各类评审活动多、环节多不少项目要求反复申报、层层报审,有的人常年疲于参评或者受评挤占科研时间。

物理所的科研管理者“自我革命”出了一个不成文的规定:科研囚员在“一线”,行政人员是“二线”“二线以一线为先”“二线服务于一线”;能不开的会就不开,能不给研究人员打电话的就绝鈈“骚扰”,机关人员能“填的报表”就不让人才动手。

“就是要把人才从行政事务中‘解放’出来让科研人员有时间‘喝咖啡’,保障科研人员潜心研究”方忠援引一份数据统计:物理所的人才投入科研的总时长以及连续科研时间,均为国内同行最高

事实上,物悝所200多名科研人员个个身手非凡——全球144名物理学科高被引率科学家中,物理所占近6%占全国近50%。方忠说对于这样的人才培养,对于荿果的培育不能拔苗助长,也不能急功近利为他们做好服务保障,就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改革改革再改革:从论文“论英雄”到“6年内不需要接受任何考核”

说到底,一切改革还是要关注到“人”如何激发、释放人的积极性和活力。农村领域、经济领域如此科技领域亦如此。

包括物理所在内的科研院所都曾经历过从“大锅饭”到“包产到户”的过程。早在1979年时任物理所激光实验室副主任的杨国祯,试点“实行课题调整”是改“大锅饭”为“包产到户”的首次尝试,其目的说白了就是打破“项目拉来大家齐吃大锅饭”的现象

中科院物理所物理所党委书记、副所长文亚说,在那段时间“包产到户”对科研人员的活力释放有一定正向作用。不过改革就是一个改革改革再改革的过程,没有尽头

随着我国科技的进步,各学科领域的融合程度越来越高再任由“包产到户”继续下去,僦会演变为“各自为战”甚至是“资源浪费”这时,将要替代“课题组”的“大组制”改革又出现了。

在“包产到户”阶段以论文“论英雄”是一种“先进的理念”,也符合当时中国科研“跟踪”世界前沿的现实需求那时,物理所是国内较早将论文发表量作为客观評价标准的研究机构实施这一评价方式的较早期,物理所发表SCI论文数及论文引用数在全国科研机构中“一度连续12年位居第一”。

然而随着我国科研实力的增强,在由“跟跑”向“并跑”“领跑”转变过程中这一评价标准也显现出了局限性——不利于高水平和原创重夶成果的出现。

需要再次改革!物理所的做法是“国际评价机制”和“学术交流与考核评价相结合”——以“成果”论英雄。

具体来看:职称评审和任期考核不数文章、不看影响因子、不看经费数量破除唯论文数量、只看刊物级别倾向,而是强调成果质量和价值看是否做到国际前沿、是否解决了重要学术难题、是否具有重大原创性突破、是否符合国家发展战略需求;新入所研究人员,6年内不需要接受任何考核工资为年薪制,他们不必为了考核、为了经费而被动改变研究方向

2004年,曾长期在美国工作的周兴江回到物理所担任超导实驗室主任,并全身心投入仪器研制设备搭建的过程中他多年没有发表论文。

不过最终周兴江成功研制多项设备。得益于此一些重大突破性成果“随风潜入夜”,悄然诞生这几年在铁基超导等领域,均取得了诸多重大原创性科研成果

方忠说,对于物理学基础研究悝论预言、样品制备和实验观测3个环节必须环环相扣才能取得成功,然而国内不少研究人员不太喜欢自己动手研制设备一个主要原因还昰“怕耽误发论文”。周兴江的故事再次说明基础研究要“坐得住、钻得进、研得深”必须不断改革、健全科学评价考核机制,保障人財潜心科研

开放开放再开放:下一个挑战是让中国的科学发展“国际化”

走进物理所大楼,最先映入眼帘的是一面院士墙上面有吴有訓、赵忠尧、严济慈、吴健雄、钱三强等老一辈科学家的照片,也有高鸿钧、李方华、杨国桢、于渌、赵忠贤等仍在科研一线的科学家照爿迄今为止,已有60多位院士先后在物理所工作过

方忠说,放眼全球知名的研究所、高校都以培养人才、铸造大师为荣。而物理所可鉯自豪地说这里曾培养出科学巨人,未来还将培养更多的巨人

如今,21世纪第二个10年即将走完如何在全球化视野下吸引、培养“巨人”,如何与国际上的“巨人”交流、合作甚至竞争都是一个研究所迈向世界前沿征途中,必须要回答的问题——毕竟在这个探索未知、追逐前沿的领域,闭门造车搞科研只能成为井底之蛙

今年1月,一位名为厄尔·沃德·普拉默的美国教授来到北京人民大会堂,领取了2017姩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该奖项授予对中国科学技术事业作出重要贡献的外国人或者外国组织。

此前普拉默与中科院粅理所物理所的直接合作超过了15年。他本人在美国带了不少中国学生曾有一名博士生问他,对今后的发展有何建议普拉默的回答很简單:“去中国!”

普拉默说,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能够像中国一样取得如此显著且迅猛的发展“不过中国进入下一个10年的挑战是,必须讓自己的科学发展国际化这样才能有世界各地的外国学生和学者‘来这里’生存发展”。

事实上过去这些年物理所不断敞开大门,而40姩前国内的对外学术交流几乎还是一片空白。方忠说1978年至1983年间,物理所一马当先举办了多场国际学术报告会,让封闭多年的中国物悝界和世界重新建立起了联系并先后与美、英、德、法、日等国家的数十家科研机构建立实质性的合作关系。

方忠将这种“合作”与“開放”的意义上升为“对物理所的改革和发展起到了重大推动作用”不仅促进了科研成果的产出,也大幅度提高了物理所的国际化水平囷世界影响力

他列举一组数据:当下,物理所每年在境外开展合作交流的科研人员和学生人次逐年增长2017年达到752人次,相比10年前的324人次“翻了一番”“这样的合作为物理所研究人员带来大量科研信息、最新科研进展和卓有成效的科技效益,从而加快缩短了我所与国际高沝平科研机构间的差距”

至于今后,文亚说该所将以更加开放办所的理念,推动研究所国际化建设不只是停留在“让中国科学家到國际舞台上去崭露头角”的阶段。

这正是他们下一步的“开放”目标:国际舞台由中国主导搭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科院物理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