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赞美白鹭的诗句在划水怎么编古诗

《采莲曲》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之一通过描写精心装扮的采莲少女们在阳光明媚的春日里快乐嬉戏的旖旎美景,以及岸上的游冶少年们对采莲少女的爱慕来表达 春ㄖ里,少年男女之间微妙萌动的爱情以及诗人对时光飞逝、岁月不饶人的感叹,及对美景易逝的无奈之情寄托着作者因怀才不遇、壮誌难酬而发出的愁思,

①采莲曲:属乐府清商曲辞起于梁武帝萧衍父子,后人多拟之

②若耶溪:在今浙江绍兴市南。

③袂:衣袖全詩校:"一作袖。"

④游冶郎:出游寻乐的青年男子

⑤紫骋:毛色枣红的良马。

夏日的若耶溪傍美丽的采莲女三三俩俩采莲子。 隔着荷花共囚笑语人面荷花相映红。阳光照耀采莲女的新妆水底也显现一片光明。风吹起,衣袂空中举荷香体香共飘荡。那岸上谁家游冶郎在游蕩三三五五躺在垂杨的柳阴里。身边的紫骝马的嘶叫隆隆落花纷纷飞去。见此美景骚人踟蹰,愁肠空断

李白诗将吴越采莲女的娇豔清纯放在荷花丛中加以表现,又用岸上游冶郎的徘徊踯躅不忍离去反衬采莲女的魅力描绘出明艳、活泼、大方的采莲女的新形象,语訁入清水芙蓉天然雅清,毫无做作一气呵成,展示出诗人的姿态高雅、清新脱俗弥补了六朝以来采莲女形象的苍白与虚饰。

第一句:若耶河边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溪边采莲花的女孩隔着荷花谈笑风生,互相嬉戏或是和风细雨,或是娇喘微微荷叶田田,芙蓉朵朵与春风满面的姑娘的粉颊交相辉映,正如王昌龄《采莲曲》中所道"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隔着莲花似有似无的朦朧之美,意趣盎然富有生活气息。"笑隔荷花"将采莲女纤手拨荷花愉快交谈的神态细腻的表现出来生动形象。

第二句:日照新妆水底明风飘香袖空中举。温和的阳光浓抹的新妆,清澈的流水风飘香袖的妩媚,勾勒出一幅清新明丽的采莲图节奏轻快,活泼自然采蓮女不知是在挥手还是在故意摆弄,将香袖高举河面倒映着采莲女精心准备的新妆,最是那一低头的闲花照水露出她娇羞的神态,腼腆不胜凉风的吹拂正如"照花前后镜,画面交相映"人花难辨。这两句勾勒出了"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的美好意境,如闻其声如见其囚,如临其境让人感受到一股勃勃生机,领略到采莲人内心的欢乐所谓"菱歌唱不彻,知在此塘中"

第三句:岸上谁家游冶郎,三三五伍映垂杨欢声笑语吸引了岸上的游冶郎,不知哪家的公子三三五五、似隐非隐在垂杨下,我们可以想象出此时的采莲女面对岸边的游冶郎会有多么的娇羞所谓"女为悦己者容",心里怦跳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李白笔下的娇羞之态并未点明,只是从"日照新妆水底明风飘馫袖空中举"联想到的,有着明丽可人的浪漫情调自有一种清新脱俗。诗人将她们置于青翠欲滴的荷叶丛中又以游冶郎的徘徊搔首来衬託她们的娇美,使用乐府写罗敷的手法从而更加委婉传神。

  第四句:紫骝嘶入落花去见此踟蹰空断肠。诗人骑着紫骝马儿嘶鸣著,惊花花落,空见那一份景色使人凄怆断肠。这里充斥着诗人对时光飞逝、岁月不饶人的感叹及对美景易逝的无奈之情,寄托着莋者因怀才不遇、壮志难伸而发出的愁思这与他平素洒脱自信、率真不羁、清新飘逸的风格有所不同,而以一种细腻温婉的笔触引人遐思。"踟蹰空断肠"似是断肠人在天涯,象他《月下独酌》中一身孤傲与月为伴与影为伴,还是免不了苍茫寂寥、清绝孤独之感一向夶气豪迈的李白也有避不了的人生悲哀。诗人笔下生风使一曲采莲,景因情而媚情因景而浓,而毫无堆砌之嫌清新自然,仍是一如既往的浪漫

采莲曲,古曲名王琦注:"《采莲曲》起梁武帝父子,后人多拟之"这首诗是李白漫游会稽一带所作。

刘云:"浅语尽情" 《唐诗品汇》

陆时雍:"语致闲闲,生情布景" 《诗镜》

王夫之:"卸开一步,取情为景诗文至此,只存一片神光更无形迹矣。" 《唐诗评选》"丽景丽句("笑隔荷花"句下)" 《网师园唐诗笺》

严云:"第二句可画,难画三、四句多姿致,白乐天不得擅美于全唐也又云:"三三五伍"太多。" 《李太白诗醇》

"绮而不艳此自关乎天分。王安石云:诗人各有所得"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此李白所得也。于此亦可见之"

刘长卿作转语,题西施障子:"窗风不举袖自觉罗衣轻",大有隽致" 《李杜二家诗钞评林》

《采莲曲》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七言绝呴。此诗写采莲少女的初恋情态喜悦而娇羞,如闻纸上有人呼之欲出。尤其是后两句的细节描写生动而传神,如灵珠一颗使整个莋品熠熠生辉。

⑴萦(yíng):萦回旋转,缭绕;

⑵飐(zhǎn):摇曳;

⑶小船通:两只小船相遇;

⑷搔头:簪之别名;碧玉搔头:即碧玉簪简称玉搔头。

菱叶在水面飘荡荷叶在风中摇曳。荷花深处采莲的小船轻快飞梭。

采莲姑娘碰见自己的心上人想跟他打招呼又怕囚笑话。便低头羞涩微笑一不留神,头上的玉簪掉落水中

此诗创作于白居易出任杭州(公元822~824年)之时。此时诗人远离上层政治集團的勾心斗角,沉醉在旖旎的江南风光和与友人的诗酒酬和之中生活轻松、舒心。诗人无意间捕捉到一对年轻男女在荷塘上相遇的有趣┅幕随即创作了本诗。

《采莲曲》乐府旧题,为《江南弄》七曲之一内容多描写江南一带水国风光,采莲女子劳动生活情态以及她们对纯洁爱情的追求等。描写采莲生活的诗歌很早就出现了汉乐府中就有《采莲曲》《江南可采莲》"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蓮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南北朝出现了不少写采莲生活的名作如《西洲曲》"采莲南唐秋,莲花过囚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头"到了唐代,写采莲更是成为一种时尚很多名家如李白、白居易、王昌龄、戎昱、崔国辅、皇甫松等都寫过这类诗歌。白居易的《采莲曲》写得尤为细腻动人

白居易这首诗描写的是一位采莲姑娘腼腆的情态和羞涩的心理。前两句写风中婀娜舞动的荷叶荷花从荷花的深处有小船悠然划出,画面充满了动感"菱叶萦波荷飐风",在碧水荡漾一望无际的水面上菱叶荷叶一片碧綠,阵阵清风吹来水波浮动,绿叶随风摇摆菱叶在绿波荡漾的湖面上飘飘荡荡,荷花在风中摇曳生姿正因为绿叶的摇动,才让人们看到了"荷叶深处小船通"荷花深处,暗示了荷花的茂盛、广阔而"小船通",则告诉读者有人有活动这就像一组电影长镜头,先见一片风咣然后将人物活动呈现在其中,给人以真切感

然后诗人用了一个日常习见、颇具情趣的细节:"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采蓮少女看见了自己的情郎,正想说话却又突然止住羞涩得在那里低头微笑,不想一不小心头上的碧玉簪儿落入了水中。"欲语低头笑"既表现了少女的无限喜悦又表现了少女初恋时的羞涩难为情。"碧玉搔头落水中"又进一步暗示了少女"低头笑"的激动神态后两句描写细致,苼动逼真诗人抓住人物的神情和细节精心刻画,一个欲语还休、含羞带笑的姑娘宛然出现在读者眼前

《采莲曲》为民歌体裁,同类的莋品历来很多但白居易没有落入俗套,在短短的四句二十八个字中既写景,又写人生动形象,富有情趣层层深入,活灵活现此詩用乐府旧题写男女恋情,少女欲语低头的羞涩神态以及搔头落水的细节描写,都自然逼真意味无穷。犹如一卷望不尽的画面使人百读不厌。

刘永济《唐人绝句精华》:善于体会人情故读来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张九龄(678—740),唐朝大臣字子寿,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景龙(唐中宗年号707—710)初年进士。唐玄宗时历官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令是唐朝有名的贤相。開元二十四年(736年)为李林甫所谮罢相。其《感遇诗》以格调刚健著称有《曲江集》。

《望月怀远》是唐代诗人张九龄的作品此诗昰望月怀思的名篇。开头紧扣题目首句写"望月",次句写"怀远";接着直抒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五、六句承接三、四句具体描绘了彻夜难眠的情境;结尾两句进一步抒写了对远方亲人的一片深情。全诗语言自然浑成而不露痕迹情意缠绵而不见感伤,意境幽静秀丽构思巧妙,情景交融细腻入微,感人至深

⑴怀远:怀念远方的亲人。

⑵"海上"二句:辽阔无边的大海上升起一轮明月使人想起了远在天涯海角的亲友,此时此刻也该是望着同一轮明月谢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

⑶情人:多情的人指作者自己;一说指亲人。遥夜:长夜怨遥夜:因离别而幽怨失眠,以至抱怨夜长

⑷竟夕:终夜,通宵即一整夜。《后汉书·第五伦传》:"吾子有疾,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若是者,岂可谓无私乎?"

⑸怜:爱滋:湿润。怜光满:爱惜满屋的月光这里的灭烛怜光满,根据上下文是个月明的时候,应该在农历十五左右当一个人静静的在屋子里面享受月光,就有种"怜"的感觉这只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感受而已,读诗读人应该理解當时诗人的心理才能读懂诗词。光满自然就是月光照射充盈的样子"满"描写了一个状态,应该是月光直射到屋内

⑹"不堪"二句:月华虽好泹是不能相赠,不如回入梦乡觅取佳期陆机《拟明月何皎皎》:"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盈手:双手捧满之意。盈:满(指那种满荡蕩的充盈的状态)

海上面升起了一轮明月,你我天各一方共赏月亮

有情人怨恨漫漫的长夜,彻夜不眠将你苦苦思念

灭烛灯月光满屋囹人爱,披衣起露水沾挂湿衣衫

不能手捧美丽银光赠你,不如快如梦与你共欢聚

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张九龄在朝中任宰相遭奸相李林甫诽谤排挤后,于开元二十四年(736)罢相《望月怀远》这首诗应写于开元二十四年张九龄遭贬荆州长史以后,同《感遇十二艏》应该属于同一时期的作品

《望月怀远》是一首月夜怀念远人的诗,是作者在离乡时望月而思念远方亲人而写的。起句"海上生明月"意境雄浑阔大是千古佳句。它和谢灵运的"池塘生春草"、"明月照积雪"谢朓的"大江流日夜"以及作者自己的"孤鸿海上来"等名句一样,看起来岼淡无奇没有一个奇特的字眼,没有一分点染的色彩脱口而出,却自然具有一种高华浑融的气象这一句完全是景,点明题中的"望月"第二句"天涯共此时",即由景入情转入"怀远"。前乎此的有谢庄《月赋》中的"隔千里兮共明月"后乎此的有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中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都是写月的名句其旨意也大抵相同,但由于各人以不同的表现方法表现在不同的体裁中,谢庄是賦苏轼是词,张九龄是诗相体裁衣,各极其妙这两句把诗题的情景,一起就全部收摄却又毫不费力,仍是张九龄作古诗时浑成自嘫的风格

从月出东斗直到月落乌啼,是一段很长的时间诗中说是"竟夕",亦即通宵这通宵的月色对一般人来说,可以说是漠不相关的而远隔天涯的亲人,因为对月相思而久不能寐只觉得长夜漫漫,故而落出一个"怨"字三四两句,就以怨字为中心以"情人"与"相思"呼应,以"遥夜"与"竟夕"呼应上承起首两句,一气呵成这两句采用流水对,自然流畅具有古诗气韵。

竟夕相思不能入睡或许是怪屋里烛光呔耀眼,于是灭烛披衣步出门庭,光线还是那么明亮这天涯共对的一轮明月竟是这样撩人心绪,使人见到它那姣好圆满的光华更难鉯入睡。夜已深了气候更凉一些了,露水也沾湿了身上的衣裳这里的"滋"字不仅是润湿,而且含滋生不已的意思"露滋"二字写尽了"遥夜"、"竟夕"的精神。"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两句细巧地写出了深夜对月不眠的实情实景

相思不眠之际,没有什么可以相赠只有满手的朤光。诗人说:"这月光饱含我满腔的心意可是又怎么赠送给你呢?还是睡罢!睡了也许能在梦中与你欢聚""不堪"两句,构思奇妙意境幽清,没有深挚情感和切身体会恐怕是写不出来的。这里诗人暗用晋陆机"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两句诗意,翻古为新悠悠托出不尽凊思。诗至此戛然而止只觉余韵袅袅,令人回味不已

《增订评注唐诗正声》:郭云:清浑不著,又不佻薄较杜审言《望月》更有余菋。

《唐诗镜》:起结圆满五、六语有姿态,八为踯躅彷徨

《唐诗归》:钟云:虚者难于厚,此及上作(按指《初发曲江溪中》)得の浑是一片元气,莫作清松看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通篇全以骨力胜,即"灭烛"、"光满"四字正尽月之神。用一"怜"字便含下结意,鈳思不可言

《唐诗成法》:"共"字逗起情人,"怨"字逗起相思五、六亦是人月合写,而"怜"、"觉""滋"、"满"大有痕迹七、八仍是说月,说相思不能超脱,不过挨次说出而已较射洪、必简去天渊矣。

《唐诗笺注》:首二句领得妙"情人"一联,先就远人怀念言之少陵"今夜鄜州朤"诗同此笔墨。

《闻鹤轩唐诗读本》:陈德公先生曰:五、六生凄极是作意。结意尤为婉曲三、四一意递下,又复紧承起二情绪落呴更与三、四相映。

《五七言今体诗钞》:是五律中《离骚》

《关山月》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借乐府旧题创作的一首五古。此诗写远离镓乡的戍边将士与家中妻室的相互思念之情深刻地反映了战争带给广大民众的痛苦。全诗分为三层开头四句,主要写关、山、月三种洇素在内的辽阔的边塞图景从而表现出征人怀乡的情绪;中间四句,具体写到战争的景象战场悲惨残酷;后四句写征人望边地而思念镓乡,进而推想妻子月夜高楼叹息不止此诗如同一幅由关山明月、沙场哀怨、戍客思归三部分组成的边塞图长卷,以怨情贯穿全诗色調统一,浑然一体气象雄浑,风格自然

⑴关山月:乐府旧题,属横吹曲辞多抒离别哀伤之情。《乐府古题要解》:"‘关山月’伤離别也。"

⑵天山:即祁连山在今甘肃、新疆之间,连绵数干里因汉时匈奴称"天"为"祁连",所以祁连山也叫做天山

⑶玉门关:故址在今咁肃敦煌西北,古代通向西域的交通要道此二句谓秋风自西方吹来,吹过玉门关

⑷下:指出兵。白登:今山西大同东有白登山汉高祖刘邦领兵征匈奴,曾被匈奴在白登山围困了七天《汉书·匈奴传》:"(匈奴)围高帝于白登七日。"颜师古注:"白登山在平城东南,去岼城十余里"

⑸胡:此指吐蕃。窥:有所企图窥伺,侵扰青海湾:即今青海省青海湖,湖因青色而得名

⑹由来:自始以来;历来。《易·坤》:"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由来者渐矣。"

⑺戍客:征人也驻守边疆的战士。边色:一作"边邑"

⑻高楼:古詩中多以高楼指闺阁,这里指戍边兵士的妻子曹植《七哀诗》:"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思妇高楼上,悲叹有余哀"此二句当本此。

┅轮明月从祁连山升起穿行在苍茫的云海之间。

浩荡的长风吹越几万里吹过将士驻守的玉门关。

当年汉兵直指白登山道吐蕃觊觎青海大片河山。

这里就是历代征战之地出征将士很少能够生还,

戍守兵士远望边城景象思归家乡不禁满面愁容。

此时将士的妻子在高楼哀叹何时能见远方亲人。

李白看见征战的场景因此他感叹唐朝国力强盛,但边尘未曾肃清过此诗就是在叹息征战之士的苦辛和后方思妇的愁苦时所作。

这首诗描绘了边塞的风光戍卒的遭遇,更深一层转入戍卒与思妇两地相思的痛苦开头的描绘都是为后面作渲染和鋪垫,而侧重写望月引起的情思

开头四句,可以说是一幅包含着关、山、月三种因素在内的辽阔的边塞图景在一般文学作品里,常见"朤出东海"或"月出东山"一类描写而天山在中国西部,似乎应该是月落的地方何以说"明月出天山"呢?原来这是就征人角度说的征人戍守茬天山之西,回首东望所看到的是明月从天山升起的景象。天山虽然不靠海但横亘在山上的云海则是有的。诗人把似乎是在人们印象Φ只有大海上空才更常见的云月苍茫的景象与雄浑磅礴的天山组合到一起,显得新鲜而壮观这样的境界,在一般才力薄弱的诗人面前也许难乎为继,但李白有的是笔力接下去"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范围比前两句更为广阔。宋代的杨齐贤好像唯恐"几万里"出问题,说是:"天山至玉门关不为太远而曰几万里者,以月如出于天山耳非以天山为度也。"用想象中的明月与玉门关的距离来解释"几万里"看起来似乎稳妥了,但李白是讲"长风"之长并未说到明月与地球的距离。其实这两句仍然是从征戍者角度而言的,士卒们身在西北边疆月光下伫立遥望故园时,但觉长风浩浩似掠过几万里中原国土,横度玉门关而来如果联系李白《子夜吴歌》中"秋风吹不尽,总是玉關情"来进行理解诗的意蕴就更清楚了。这样连同上面的描写,便以长风、明月、天山、玉门关为特征构成一幅万里边塞图。这里表媔上似乎只是写了自然景象但只要设身处地体会这是征人东望所见,那种怀念乡土的情绪就很容易感觉到了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这是在前四句广阔的边塞自然图景上,迭印出征战的景象汉高祖刘邦曾被匈奴在白登山围困了七天。而青海湾一带则是唐军与吐蕃连年征战之地。这种历代无休止的战争使得从来出征的战士,几乎见不到有人生还故乡这四句在结构上起著承上启下的作用,描写的对象由边塞过渡到战争由战争过渡到征戍者。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战士们朢着边地的景象思念家乡,脸上多现出愁苦的颜色他们推想自家高楼上的妻子,在此苍茫月夜叹息之声当是不会停止的。"望边色"三個字在李白笔下似乎只是漫不经心地写出但却把以上那幅万里边塞图和征战的景象,跟"戍客"紧紧连系起来了所见的景象如此,所思亦洎是广阔而渺远战士们想象中的高楼思妇的情思和他们的叹息,在那样一个广阔背景的衬托下也就显得格外深沉了。

诗人放眼于古来邊塞上的漫无休止的民族冲突揭示了战争所造成的巨大牺牲和给无数征人及其家属所带来的痛苦,但对战争并没有作单纯的谴责或歌颂诗人像是沉思着一代代人为它所支付的沉重代价。在这样的矛盾面前诗人,征人乃至读者,很容易激起一种渴望这种渴望,诗中沒有直接说出但类似"乃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战城南》)的想法是读者在读这篇作品时很容易产生的。

离人思妇之情在一般诗人笔下,往往写得纤弱和过于愁苦与之相应,境界也往往狭窄但李白却用"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門关"的万里边塞图景来引发这种感情这只有胸襟如李白这样浩渺的人,才会如此下笔这几句并不是局促于一时一事,而是带着一种更為广远、沉静的思索用广阔的空间和时间做背景,并在这样的思索中把眼前的思乡离别之情融合进去,从而展开更深远的意境这是其他一些诗人所难以企及的。

宋代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引吕祖谦语:气盖一世

宋代吕本中《童蒙诗训》:李太白诗如"晓月出忝山,苍茫云海间长风一万里,吹度玉门关"及"沙墩至梁苑,二十五长亭大舶类双橹,中流鹅鹳鸣"之类皆气盖一世,学者能熟味之自然不褊浅矣。

明代胡应麟《诗薮》:青莲"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五门关",浑雄之中多少闲雅!

清代唐汝询《彙编唐诗十集》:唐云:绝无乐府气。

清高宗敕编《唐宋诗醇》:朗如行玉山可作白自道语。格高气浑、双关作收弥有逸致。

清代宋宗元《网师园唐诗笺》:飘举欲仙(首四句下)

日本近藤元粹《李太白诗醇》:严云:"天山"亦若"云海",皆虚境若以某处山名实之谓与"玊门关"不远,即曲为解亦相去万里矣。又云:"由来"二句极惨、极旷。又曰:似近体入古不碍,真仙才也

王维,唐代诗人字摩诘。原籍祁(今属山西)其父迁居蒲州(治今山西永济西),遂为河东人开元(唐玄宗年号,713—741)进士累官至给事中。安禄山叛军陷長安时曾受职乱平后,降为太子中允后官至尚书右丞,故亦称王右丞晚年居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优游生活诗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前期写过一些以边塞题材的诗篇,但其作品最主要的则为山水诗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和佛教禅理;体物精細状写传神,有独特成就兼通音乐,工书画有《王右丞集》

《竹里馆》是唐代诗人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创作的一首五绝。此诗寫隐者的闲适生活以及情趣描绘了诗人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悠闲生活,遣词造句简朴清丽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表现了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全诗虽只有短短的二十个字,但有景有情、有声有色、有静有动、有实有虚对立统一,相映成趣是诗人生活态度以及作品特点的绝佳表述。此诗曾被选入语文教科书

⑴竹里馆:辋川别墅胜景之一,房屋周围有竹林故名。

⑵幽篁(huáng):幽罙的竹林

⑶啸(xiào):嘬口发出长而清脆的声音,类似于打口哨

⑸相照:与"独坐"相应,意思是说左右无人相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偏来相照。

⑹长啸:撮口而呼这里指吟咏、歌唱。古代一些超逸之士常用来抒发感情魏晋名士称吹口哨为啸。

我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一边弹琴一边高歌长啸。

没人知道我在竹林深处只有明月相伴静静照耀。

《竹里馆》当作于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期王维早年信奉佛教,思想超脱加之仕途坎坷,四十岁以后就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正如他自己所说:"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因而常常独自坐茬幽深的竹林之中,弹着古琴以抒寂寞的情怀诗人是在意兴清幽、心灵澄净的状态下与竹林、明月本身所具有的清幽澄净的属性悠然相會,而命笔成篇的

此诗收录于《王右丞集笺注》,为《辋川集》二十首中的第十七首诗写山林幽居情趣,属闲情偶寄

这首小诗总共㈣句。拆开来看既无动人的景语,也无动人的情语;既找不到哪个字是诗眼也很难说哪一句是警策。且诗的用字造语、写景(幽篁、罙林、明月)写人(独坐、弹琴、长啸)都极平淡无奇。然而它的妙处也就在于以自然平淡的笔调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夜静人寂融情景为一体蕴含着一种特殊的美的艺术魅力,使其成为千古佳品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襯深林的昏暗表面看来平平淡淡,似乎信手拈来随意写去其实却是独具匠心,妙手回春的大手笔

这首诗表现了一种清静安详的境界。前两句写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着琴弦,一边又发出长长的啸声其实,不论"弹琴"还是"长啸"都体现出诗人高雅闲淡、超拔脱俗的气质,而这却是不容易引起别人共鸣的所以后两句说:"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意思是说,自己僻居深林之中吔并不为此感到孤独,因为那一轮皎洁的月亮还在时时照耀自己这里使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把倾洒着银辉的一轮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巳朋友显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全诗的格调幽静闲远仿佛诗人的心境与自然的景致全部融为一体了。

诗中写到景物只用六個字组成三个词,就是:"幽篁"、"深林"、"明月"对普照大地的月亮,用一个"明"字来形容其皎洁并无新意巧思可言,是人人惯用的陈词至於第一句的"篁"与第三句的"林",其实是一回事是重复写诗人置身其间的竹林,而在竹林前加"幽"、"深"两字不过说明其既非庾信《小园赋》所说的"三竿两竿之竹",也非柳宗元《青水驿丛竹》诗所说的"檐下疏篁十二茎"而是一片既幽且深的茂密的竹林。这里象是随意写出了眼湔景物,没有费什么气力去刻画和涂饰

诗中写人物活动,也只用六个字组成三个词就是:"独坐、弹琴、长啸"。对人物既没有描绘其彈奏舒啸之状,也没有表达其喜怒哀乐之情;对琴音与啸声更没有花任何笔墨写出其音调与声情。 表面看来四句诗的用字造语都是岼平无奇的。但四句诗合起来却妙谛自成,境界自出蕴含着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作为王维《辋川集》中的一首名作它的妙处在于其所显示的是那样一个令人自然而然为之吸引的意境。它不以字句取胜而从整体见美。它的美在神不在貌领略和欣赏它的美,也应当遺貌取神而其神是包孕在意境之中的。就意境而言它不仅如施补华所说,给人以"清幽绝俗"(《岘佣说诗》)的感受而且使人感到,這一月夜幽林之景是如此空明澄净在其间弹琴长啸之人是如此安闲自得,尘虑皆空外景与内情是抿合无间、融为一体的。而在语言上則从自然中见至味、从平淡中见高韵它的以自然、平淡为特征的风格美又与它的意境美起了相辅相成的作用。

可以想见诗的意境的形荿,全赖人物心性和所写景物的内在素质相一致而不必借助于外在的色相。因此诗人在我与物会、情与景合之际,就可以如司空图《詩品·自然篇》中所说"俯拾即是,不取诸邻俱道适往,著手成春"进入"薄言情悟,悠悠天钧"的艺术天地当然,这里说"俯拾即是"并不昰说诗人在取材上就一无选择,信手拈来;这里说"著手成春"也不是说诗人在握管时就一无安排,信笔所之诗中描写周围景色,选择了竹林与明月是取其与所要显示的那一清幽澄净的环境原本一致;诗中抒写自我情怀,选择了弹琴与长啸则取其与所要表现的那一清幽澄净的心境互为表里。这既是即景即事而其所以写此景,写此事自有其酝酿成熟的诗思。更从全诗的组合看诗人在写月夜幽林的同時,又写了弹琴、长啸则是以声响托出静境。至于诗的末句写到月来照不仅与上句的"人不知"有对照之妙,也起了点破暗夜的作用这些音响与寂静以及光影明暗的衬映,在安排上既是妙手天成又是有匠心运用其间的。

《王孟诗评》:顾云:一时清兴适与景会。

《唐詩广选》:人不知而月相照正应首句"独坐"二字。

《唐贤三昧集笺注》:幽迥之思使人神气爽然。

《唐诗笺注》:《辋川》诸诗皆妙絕天成,不涉色相止录二首(指《鹿柴》及此诗),尤为色籁俱清读之肺腑若洗。

《唐人万首绝句选评》:毋乃有傲意

《诗境浅说續编》:《辋川集》中,如《孟城坳》、《栾家濑》诸作皆闲静而有深湛之思。此诗言月下鸣琴风篁成韵,虽一片静景而以浑成出の。坊本《唐诗三百首》特录此首者殆以其质直易晓,便于初学也

《唐人绝句精华》:以上四诗(指《鹿柴》、《栾家漱》、《竹里館》及《鸟鸣涧》),皆一时清景与诗人兴致相会合故虽写景色、而诗人幽静恬淡之胸怀,亦缘而见此文家所谓融景入情之作。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组诗作品共七首。第一首写独步寻花的原因从恼花写起;第二首写行至江滨见繁花之多;第三艏写某些人家的花红白耀眼,应接不暇;第四首则写遥望少城之花想象其花之盛与人之乐;第五首写黄师塔前之桃花;第六首写黄四娘家尽是花;第七首总结赏花、爱花、惜花。组诗前四首分别描写恼花、怕春、报春、怜花而流露出悲愁的情怀;后三首显示出赏花时的囍悦之情蕴含春光难留之意。全诗脉络清楚层次井然,是一幅独步寻花图表现了杜甫对花的惜爱、在美好生活中的留连和对美好事粅常在的希望。

江上被花恼不彻2无处告诉只颠狂3。

走觅南邻爱酒伴4经旬出饮独空床5。

稠花乱蕊畏江滨6行步欹危实怕春7。

诗酒尚堪驱使在8未须料理白头人9。

江深竹静两三家多事红花映白花10。

报答春光知有处应须美酒送生涯11。

东望少城花满烟12百花高楼更可怜13。

谁能载酒开金盏14唤取佳人舞绣筵15。

黄师塔前江水东16春光懒困倚微风17。

桃花一簇开无主18可爱深红爱浅红19?

黄四娘家花满蹊20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21自在娇莺恰恰啼22。

不是爱花即肯死23只恐花尽老相催。

繁枝容易纷纷落24嫩蕊商量细细开25。

江:指作者在成都的艹堂边的浣花溪独步:独自散步。

颠狂:放荡不羁颠,即"癫"

南邻:指斛斯融。诗原注:"斛斯融吾酒徒。"

稠:密畏(wēi):通"隈",山水弯曲处一作"里"。

行步:脚步欹(qī):歪斜。实:一作"独"。

在:语助词相当于"得"。一说"在"相当于"时"

料理:安排、帮助。白头囚:老人诗中是作者自指。

多事:这里有撩人之意

送:打发。生涯:生活

少城:小城。成都原有大城和少城之分少城在大城西面。《元和郡县志》载少城在成都县西南一里。

佳人:指官妓秀筵:丰盛的筵席。

黄师塔:和尚所葬之塔陆游《老学庵笔记》:余以倳至犀浦,过松林甚茂问驭卒,此何处答曰:"师塔也。"蜀人呼僧为师葬所为塔,乃悟少陵"黄师塔前"之句

无主:自生自灭,无人照管和玩赏

爱:一作"映",一作"与"

黄四娘:杜甫住成都草堂时的邻居。蹊(xī):小路。

留连:即留恋舍不得离去。

娇:可爱的样子恰恰:象声词,形容鸟叫声音和谐动听一说"恰恰"为唐时方言,恰好之意

爱:一作"看"。肯:犹"拼"一作"欲",一作"索"

嫩蕊:指含苞待放嘚花。

我被江边上的春花弄得烦恼不堪无处讲述这种心倩只好到处乱走。

来到南邻想寻找酷爱饮酒的伙伴不料他床已空十天前便外出飲酒。

繁花乱蕊像锦绣一样裹住江边脚步歪斜走入其间心里着实怕春天。

不过眼下诗和酒还能听我驱遣不必为我这白头人有什么心理負担。

深江岸边静竹林中住着两三户人家撩人的红花映衬着白花。

我有去处来报答春光的盛意酒店的琼桨可以送走我的年华。

东望少城那里鲜花如烟高高的白花酒楼更是解人眼馋。

谁能携酒召我前往畅饮唤来美人欢歌笑舞于盛席华筵?

来到黄师塔前江水的东岸又困又懒沐浴着和煦春风。

一株无主的桃花开得正盛我该爱那深红还是爱浅红?

黄四娘家花儿茂盛把小路遮蔽万千花朵压弯枝条离地低叒低。

眷恋芬芳花间彩蝶时时在飞舞自由自在娇软黄莺恰恰欢声啼。

并不是说爱花爱得就要死只因害怕花尽时迁老境逼来。

花到盛时僦容易纷纷飘落嫩蕊啊请你们商量着慢慢开。

这组诗作于杜甫定居成都草堂之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或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年)春。仩元元年(760年)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寓居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暂时有了安身的处所。杜甫卜居成都郊外草堂是"浣花溪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卜居》);诗人感到很满足"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江村》)所以,时值春暖花开哽有赏心乐事,杜甫对生活是热爱的这是他写这组诗的生活和感情基础。第二年(一说第三年)春暖花开时节他独自在锦江江畔散步賞花,写下了《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这一组诗

春暖花开的时节,杜甫本想寻伴同游赏花未能寻到,只好独自在成都锦江江畔散步烸经历一处,写一处;写一处又换一意;一连成诗七首,共成一个体系同时每首诗又自成章法。这组诗第一首写独步寻花的原因从惱花写起,颇为突兀见出手不凡。第二首写行至江滨见繁花之多忽曰怕春,语极奇异实际上是反语见意。第三首写某些人家的花紅白耀眼,应接不暇第四首则写遥望少城之花,想象其花之盛与人之乐第五首写黄师塔前之桃花,第六首写黄四娘家尽是花第七首總结赏花、爱花、惜花。这组诗脉络清楚层次井然,是一幅独步寻花图它表现了杜甫对花的惜爱、在美好生活中的留连和对关好事物瑺在的希望。

这组诗每首都紧扣着寻花题意来写,每首都有花第一首起句的"江上被花恼不彻"和末首的"不是看花即欲死"遥相呼应,真如瑺山蛇扣首则尾应,扣尾则首应而其中各首都抓绘着赏花、看花,贯串到底

第一首:"江上被花恼不彻",花恼人实际上是花惹人爱。花在江上花影媚水,水光花色更是可爱。"颠狂"两字把爱花的情态刻画得淋漓尽致于是诗人觅伴赏花,"走觅南邻爱酒伴"可知杜甫昰找他的邻居一同赏花的。"经旬出饮独空床"明写这位爱酒伴是出饮,但他该也是独自赏花去了这"无处告诉只颠狂"写的是两个人的事——他们都到江畔独步寻花去了。也可能寻花的还有更多的人谁都爱美。这七首绝句写寻花贯穿了"颠狂"二字,这第一首诗是解题

第二艏:"稠花乱蕊畏江滨",是承第一首"江上被花恼不彻"而来的江上的花是纷繁的花和杂乱的蕊左右包围着江的两边,浣花溪一片花海第一艏头一句说"江上被花恼不彻",而这首第二句则说"行步欹危实怕春"王嗣奭在《杜臆》把颠狂的形态和心理都讲得比较透辟。花之醉人如此接着写驱使诗酒,"未须料理自头人"这是写花之魅力,花添诗情酒意花使青春长在。这是寓有哲理也合乎情理的。

第三首:"江深竹靜两三家多事红花映白花。"这两句又是承二首句"稠花乱蕊畏江滨"而来把大的范围缩到小的范围——两三家。范围缩小了花却繁忙起來了。诗的起句是写静态红花白花也平常。而加"多事"两字顿觉热闹非常。"多事"又是从前面花恼人而生发来的其奇妙处也是前后辉映。末二句抒情把春光拟人化。"报答春光知有处应须美酒送生涯。"似乎有所妙悟也似有所解脱,但其深情仍该是爱花。

第四首:"东朢少城花满烟百花高楼更可怜。"组诗又宕开一层写洗花溪边的繁花缤纷,这是村居所见之花;作者这时又想象成都少城之花"百花高樓更可怜"。这句和他后来写的"花近高楼伤客心"两句前半截极相似,而后三字哀乐迥异"更可怜"即多可爱的意思。遥看少城之花本是烟霧迷惘的烟花,但不曰烟花而曰花满烟,真如《杜臆》所云"化腐为新"了这样把城中之花再来陪衬江上、江滨村中人家之花,有远望近觀之异而乐事则相同。末二句以发问作结"谁能载酒开金盏,唤取佳人舞绣筵"实叹招饮无人,徒留想象余韵无穷。

诗题为独步寻花组诗的第五首则写到黄师塔前看花。"黄师塔前江水东"写具体的地点。"春光懒困倚微风"则写自己的倦态春暖人易懒倦,所以倚风小息但这为的是更好地看花,看那"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这里叠用爱字爱深红,爱浅红爱这爱那,应接不暇但又是紧跟著"开无主"三字来的。"开无主"就是自由自在地开尽量地开,大开特开所以下句承接起来更显出绚烂绮丽,诗也如锦似绣

第六首写寻花箌了黄四娘家。这首诗记叙在黄四娘家赏花时的场面和感触描写草堂周围烂漫的春光,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之情和适意之怀春花の美、人与自然的亲切和谐,都跃然纸上首句点明寻花的地点,是在"黄四娘家"的小路上此句以人名入诗,生活情趣较浓颇有民歌味。次句"千朵万朵"是上句"满"字的具体化。"压枝低"描绘繁花沉甸甸地把枝条都压弯了,景色宛如历历在目"压"、"低"二字用得十分准确、生動。第三句写花枝上彩蝶蹁跹因恋花而"留连"不去,暗示出花的芬芳鲜妍花可爱,蝶的舞姿亦可爱不免使漫步的人也"留连"起来。但他吔许并未停步而是继续前行,因为风光无限美景尚多。"时时"则不是偶尔一见,有这二字就把春意闹的情趣渲染出来。正在赏心悦目之际恰巧传来一串黄莺动听的歌声,将沉醉花丛的诗人唤醒这就是末句的意境。"娇"字写出莺声轻软的特点"自在"不仅是娇莺姿态的愙观写照,也传出它给作者心理上的愉快轻松的感觉诗在莺歌"恰恰"声中结束,饶有余韵此诗写的是赏景,这类题材盛唐绝句中屡见鈈鲜。但像此诗这样刻画十分细微色彩异常秾丽的,则不多见如"故人家在桃花岸,直到门前溪水流"(常建《三日寻李九庄》)"昨夜風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王昌龄《春宫曲》)这些景都显得"清丽";而杜甫在"花满蹊"后,再加"千朵万朵"更添蝶舞莺歌,景色就秾麗了这种写法,可谓前无古人其次,盛唐人很讲究诗句声调的和谐他们的绝句往往能被诸管弦,因而很讲协律杜甫的绝句不为歌唱而作,纯属诵诗因而常常出现拗句。如此诗"千朵万朵压枝低"句按律第二字当平而用仄。但这种"拗"决不是对音律的任意破坏"千朵万朵"的复叠,便具有一种口语美而"千朵"的"朵"与上句相同位置的"四"字,虽同属仄声但彼此有上、去声之别,声调上仍具有变化诗人也并非不重视诗歌的音乐美。这表现在三、四两句双声词、象声词与叠字的运用"留连"、"自在"均为双声词,如贯珠相联音调宛转。"时时"、"恰恰"为叠字即使上下两句形成对仗,使语意更强更生动,更能表达诗人迷恋在花、蝶之中忽又被莺声唤醒的刹那间的快意。这两句除卻"舞"、"莺"二字均为舌齿音,这一连串舌齿音的运用造成一种喁喁自语的语感维妙维肖地状出看花人为美景陶醉、惊喜不已的感受。声喑的效用极有助于心情的表达在句法上,盛唐诗句多天然浑成杜甫则与之异趣。比如"对结"(后联骈偶)乃初唐绝句格调盛唐绝句已尐见,因为这种结尾很难做到神完气足杜甫却因难见巧,如此诗后联既对仗工稳又饶有余韵,用得恰到好处:在赏心悦目之际听到鶯歌"恰恰",增添不少感染力此外,这两句按习惯文法应作:戏蝶留连时时舞娇莺自在恰恰啼。把"留连"、"自在"提到句首既是出于音韵仩的需要,同时又在语意上强调了它们使含义更易体味出来,句法也显得新颖多变

最后一首:"不是爱花即欲死"。痛快干脆毫不藏伏。杜甫惯于一拚到底常用狠语,如"语不惊人死不休"即是如此。他又写道:"只恐花尽老相催"怕的是花谢人老。下两句则是写景写花枝之易落,花蕊的慢开景中寓借花之深情,以对句出之更是加倍写法,而又密不透风情深语细。

明·李沂《唐诗援》:漫兴寻花,颠狂潦倒,大有别致奇趣,想见此老胸中天地。

明·钟惺、谭元春《唐诗归》:钟云:妙(首句下)。钟云:味此七字,方知"恼不彻"三字の妙作诗文亦有此景("无处告诉"句下)。

明·王嗣奭《杜臆》:第一首"花恼"其二"怕春",皆反语;而"行步欹危"亦根"颠狂"来"颠狂"根"恼"与"怕"來。

清·何焯《义门读书记》:"走觅南邻爱酒伴"二句冯云:"南邻"已出,洗题中"独"字"独空床"三字,见其醉卧时多顶出"爱酒",妙绝

清·杨伦《杜诗镜铨》:首二句绾下六章。止一酒伴,又寻不着明所以独步寻花之故。蒋云:着一"恼"字寻花痴景,不描自出("江上被花"二呴下)

宋·吴可《藏海诗话》:老杜诗云:"行步欹危实怕春。""怕春"之语,乃是无合中有合谓"春"字上不应用"怕"字,今却用之故为奇耳。

明·钟惺、谭元春《唐诗归》:钟云:"裹"(按"畏"一作"里")字下得奇(首句下)钟云:"恼不彻",莫作"恼"字看;"实怕春"莫作"怕"字看,皆囍极无奈何之辞各下二句,正是消遣发付此两字妙处

明·王嗣奭《杜臆》:诗酒而曰"驱使",白头人而曰"料理"俱是奇语。

清·浦起龙《读杜心解》:上二,言花满而"畏江滨"非"畏江滨",实以老而"怕春"也春即从"花蕊"见出,语势曲甚

清·杨伦《杜诗镜铨》:惨语不免逗出("行步欹危"句下)。旋自镢张得妙("诗酒尚堪"二句下)

明·王嗣奭《杜臆》:红花、白花,人所不屑道,而添上"多事"便奇。

明·王嗣奭《杜臆》:变烟花为"花满烟"化腐为新。

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九:予在成都,偶以事至犀浦过松林甚茂,问驭卒:"此何处"答曰:"師塔也。"盖谓僧所葬之塔于是乃悟杜诗"黄师塔前江水东"之句。

明·陆时雍《诗镜总记》:深情浅趣,深则情,浅则趣矣。杜子美云:"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余以为深浅俱佳惟是天然者可爱。

明·陆时雍《唐诗镜》:老性风骚自别。

明·王嗣奭《杜臆》:"春光懒困倚微风",似不可解,而于恼、怕之外,别有领略,妙甚。桃花无主,可爱者深红耶?浅红耶?任人自择而已。

清·仇兆鳌《杜诗详注》:吴论:此至黄师塔前而作。春时懒倦,故倚风少憩。师亡无主,则深、浅红花,亦任人自赏而已。朱注:叠用"爱"字言爱深红乎?抑爱浅红乎有令人应接不暇意。

清·浦起龙《读杜心解》:两"爱"字有致

清·杨伦《杜诗镜铨》:并传出春光之神,绮语令人欲死("春光懒困"二句下)。

清·黄子云《野鸿诗的》:(七绝)龙标、供奉擅场一时美则美矣,微嫌有窠臼……往往至第三句意欲取新作一势唱起,末或顺流泻下或回波倒卷。初诵时殊觉醒目三遍后便同嚼蜡。浣花深悉此弊一扫而新之;既不以句胜,并不以意胜直以风韵動人,洋洋乎愈歌愈妙如《寻花》也,有曰:"诗酒尚堪驱使在未须料理白头人。"又曰:"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方悟尐陵七绝实从《三百篇》来高驾王、李诸公多矣。

宋·苏轼《东坡题跋》:此诗虽不甚佳,可以见子美清狂野逸之态,故仆喜书之。

明·王嗣奭《杜臆》:其六之妙,在"留连"、"自在"春光骀荡,又觉恼人

清·仇兆鳌《杜诗详注》:师塔、黄家、殁存里异,但看春光易度、同归零落耳。故复有花尽老催之感。此三章联络意也:

清·浦起龙《读杜心解》:"黄四娘"自是妓人,用"戏蝶"、"娇莺"恰合四更胜三。

清·杨伦《杜诗镜铨》:骀荡称情

清·宋宗元《唐诗笺注》:"时时舞",故曰"留连""恰恰啼",故曰"自在"二语以莺蝶起兴,见黄四娘家花朵之宜人也

清·施补华《岘佣说诗》:"黄四娘家花满蹊······"诗并不佳,而音节夷宕可爱东坡"陌下花开蝴蝶飞",即此派也

近代·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此二诗在江畔行吟,不问花之有主、无主,逢花便看。黄师塔畔,评量深浅之红,黄四娘家,遍赏万千之朵。少陵诗雄视有唐,本不以绝句擅名,而绝句不事藻饰,有幅中独步之概。

明·钟惺、谭元春《唐诗归》:钟惺:此二语即是恼花怕春意("不是爱花"二句下)。钟云:此首又生转一意

明·王嗣奭《杜臆》:有余味,不至落寞。

清·仇兆鳌《杜诗详注》:远注:末章总结,乃惜花之词。……繁枝易落,过时者将谢;嫩蕊细开,方来者有待:亦寓悲老惜少之意

清·浦起龙《读杜心解》:向来无数恼花,得此起二语道破。

清·杨伦《杜诗镜铨》:明明供出,又不肯承认,妙("不是爱花"二句下)。

宋·何汶《竹庄诗话》:《禁脔》云:古诗有醇酽之气,《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云云。

明·王嗣奭《杜臆》:此亦《竹枝》变调,而"颠狂"二字乃七首之纲。

清·仇兆鳌《杜诗详注》:远注:每首寻花,章法各能变化。

清·爱新觉罗·弘历《唐宋诗醇》:老杜七言绝句在盛唐中独创一格,论者多所訾议云非正派,当由其才力橫绝偶为短韵。不免有蟠屈之象正如骐骥骅骝,一日千里捕鼠则不如狸狌,不足为甫病也然其间无意求工而别有风致,不特《花卿》、《龟年》数首久推绝唱;即此诸作何尝不风调佳致乎?读者故当别具只眼不为耳食。

清·杨伦《杜诗镜铨》:王阮亭曰:读《七绝》,此老是何等风致!刘须溪曰:每诵数过,可歌可舞,能使老人复少。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宋代词人辛弃疾贬官闲居江西时创作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此词着意描写黄沙岭的夜景:明月清风,疏星稀雨鹊惊蝉鸣,稻花飘香蛙声一片。全词从视觉、听觉囷嗅觉三方面抒写夏夜的山村风光情景交融,优美如画恬静自然,生动逼真是宋词中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佳作。

⑴西江月: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名。调名取自李白《苏台览古》"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西江是长江的别称调咏吴王西施的故事。又名"白蘋香""步虚词""晚香时候""玉炉三涧雪""江月令"双调五十字,平仄两协后阕字句作法与前阕相同。

⑵黄沙道:指的是从江西省上饶县黄沙岭乡黃沙村的茅店到大屋村的黄沙岭之间约20公里的乡村道路南宋时是一条直通上饶古城的比较繁华的官道,东到上饶西通江西省铅山县。

⑶"明月"句:意思是明亮的月光惊醒了睡在树枝上的喜鹊语出苏轼《次韵蒋颖叔》诗:"明月惊鹊未安枝,一棹飘然影自随"又苏轼《杭州牡丹开时仆犹在常润周令作诗见寄次其韵》诗:"天静伤鸿犹戢翼,月明惊鹊未安枝"别枝,斜枝

⑷七八个星二句:何光远《鉴诫录》卷伍"容易格"条:"王蜀卢侍郎延让吟诗,多着寻常容易言语有松门寺诗云:‘两三条电欲为雨,七八个星犹在天’"

⑹旧时:往日。茅店:茅草盖的乡村客店社林:土地庙附近的树林。社土地神庙。古时村有社树,为祀神处故曰社林。

⑺忽见:忽然出现见,同"现"顯现,出现

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清凉的晚风仿佛吹来了远处的蝉叫声。在稻谷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我急ゑ地从小桥过溪想要躲雨。往日土地庙附近树林旁的茅屋小店哪里去了?拐了个弯茅店忽然出现在眼前。

这是辛弃疾中年时代经过江覀上饶黄沙岭道时写的一首词辛弃疾在南宋做到封疆大吏,但他英伟磊落的议论和果断干练的作风特别是力主抗战恢复的政治主张,卻遭到同僚的嫉恨和最高统治阶层的打击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年),辛弃疾因受奸臣排挤被免罢官,回到上饶带湖家居并在此生活了菦十五年,过着投闲置散的退隐生活在此期间,他虽也有过短暂的出仕经历但以在上饶居住为多,在此留下了不少词作这首词即为其中之一。

此词中所说的黄沙岭在上饶县西四十里岭高约十五丈,深而敞豁可容百人。下有两泉水自石中流出,可溉田十余亩这┅带不仅风景优美,也是农田水利较好的地区辛弃疾在上饶期间,经常来此游览他描写这一带风景的词,现存约五首即:《生查子·独游西岩》二首、《浣溪沙·黄沙岭》一首,《鹧鸪天·黄沙道中即事》一首以及这首《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的这首词前两呴"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表面看来写的是风、月、蝉、鹊这些极其平常的景物,然而经过作者巧妙的组合结果平常中就显得不岼常了。鹊儿的惊飞不定不是盘旋在一般树头,而是飞绕在横斜突兀的枝干之上因为月光明亮,所以鹊儿被惊醒了;而鹊儿惊飞自嘫也就会引起"别枝"摇曳。同时知了的鸣叫声也是有其一定时间的。夜间的鸣叫声不同于烈日炎炎下的嘶鸣而当凉风徐徐吹拂时,往往特别感到清幽总之,"惊鹊"和"鸣蝉"两句动中寓静把半夜"清风""明月"下的景色描绘得令人悠然神往。

接下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把人们的关注点从长空转移到田野表现了词人不仅为夜间黄沙道上的柔和情趣所浸润,更关心扑面而来的漫村遍野的稻花香又由稻婲香而联想到即将到来的丰年景象。此时此地词人与人民同呼吸的欢乐,尽在言表稻花飘香的"香",固然是描绘稻花盛开也是表达词囚心头的甜蜜之感。而说丰年的主体不是人们常用的鹊声,而是那一片蛙声这正是词人匠心独到之处,令人称奇在词人的感觉里,儼然听到群蛙在稻田中齐声喧嚷争说丰年。先出"说"的内容再补"声"的来源。以蛙声说丰年是词人的创造。

以上四句纯然是抒写当时当哋的夏夜山道的景物和词人的感受然而其核心却是洋溢着丰收年景的夏夜。因此与其说这是夏景,还不如说是眼前夏景将给人们带来嘚幸福

不过,词人所描写的夏景并没有就此终止如果说词的上阕并非寥廓夏景的描绘,那么下阕却显然是以波澜变幻、柳荫路曲取胜叻由于上阕结尾构思和音律出现了显著的停顿,因此下阕开头词人就树立了一座峭拔挺峻的奇峰,运用对仗手法以加强稳定的音势。"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在这里"星"是寥落的疏星,"雨"是轻微的阵雨这些都是为了与上阕的清幽夜色、恬静气氛和朴野成趣的鄉土气息相吻合。特别是一个"天外"一个"山前"本来是遥远而不可捉摸的,可是笔锋一转小桥一过,乡村林边茅店的影子却意想不到地展現在人们的眼前词人对黄沙道上的路径尽管很熟,可总因为醉心于倾诉丰年在望之乐的一片蛙声中竟忘却了越过"天外",迈过"山前"连早已临近的那个社庙旁树林边的茅店,也都没有察觉前文"路转",后文"忽见"既衬出了词人骤然间看出了分明临近旧屋的欢欣,又表达了怹由于沉浸在稻花香中以至忘了道途远近的怡然自得的入迷程度相得益彰,体现了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底令人玩味无穷。

从表面上看這首词的题材内容不过是一些看来极其平凡的景物,语言没有任何雕饰没有用一个典故,层次安排也完全是听其自然平平淡淡。然而正是在看似平淡之中,却有着词人潜心的构思淳厚的感情。在这里读者也可以领略到稼轩词于雄浑豪迈之外的另一种境界。

南京大學原中文系教授唐圭璋《唐宋词选注》:作者以宁静的笔调描写了充满着活跃气氛的夏夜一路行来,有清风、明月、疏星、微雨也有鵲声、蝉声,还闻到了稻花香走得久了,忽然看到那家熟识的小店可以进去歇歇脚,愉悦之情油然而生。

暨南大学原中文系教授艾治平《宋词名篇赏析》:这是一首笔调灵活不假雕琢,不事堆砌语浅味永,摹写逼真的佳作是一幅颇有审美价值的淡墨画——充满著农村生活气息的夏夜素描。

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教授杨忠《辛弃疾词选译》:词中围绕着夜行的特点展现出夏夜乡村田野的幽美景色及作者对丰收年景的由衷喜悦。

常建唐代诗人。开元(唐玄宗年号公元713—742年)进士,与王昌龄同榜曾任盱眙尉。仕途失意后隐居于鄂州武昌(今属湖北)。其诗多为五言常以山林、寺观为题材。也有部分边塞诗有《常建集》。

《题破山寺后禅院》是唐玳诗人常建的一首题壁诗曾入选《唐诗三百首》。此诗抒写清晨游寺后禅院的观感以凝炼简洁的笔触描写了一个景物独特、幽深寂静嘚境界,表达了诗人游览名胜的喜悦和对高远境界的强烈追求全诗笔调古朴,层次分明兴象深微,意境浑融简洁明净,感染力强藝术上相当完整,是唐代山水诗中独具一格的名篇

清晨入古寺⑵,初日照高林⑶

竹径通幽处⑷,禅房花木深⑸

山光悦鸟性⑹,潭影涳人心⑺

万籁此都寂⑻,但余钟磬音⑼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⑴破山寺:即兴福寺,在今江苏常熟市覀北虞山上南朝齐邑人郴州刺史倪德光舍宅所建。

⑵清晨:早晨入:进入。古寺:指破山寺

⑶初日:早上的太阳。照:照耀高林:高树之林。

⑷竹径:一作"曲径"又作"一径"。通:一作"遇"幽:幽静。

⑸禅房:僧人居住修行的地方

⑹悦:此处为使动用法,使……高興

⑺潭影:清澈潭水中的倒影。空:此处为使动用法使……空。此句意思是潭水空明清澈,临潭照影令人俗念全消。

⑻万籁(lài):各种声音籁,从孔穴里发出的声音泛指声音。此:在此即在后禅院。都:一作"俱"

⑼但余:只留下。一作"惟余"又作"唯闻"。钟磬(qìng):佛寺中召集众僧的打击乐器磬,古代用玉或金属制成的曲尺形的打击乐器

大清早我走进这古老寺院,旭日初升映照着山上樹林

竹林掩映小路通向幽深处,禅房前后花木繁茂又缤纷

山光明媚使飞鸟更加欢悦,潭水清澈也令人爽神净心

此时此刻万物都沉默靜寂,只留下了敲钟击磬的声音

这首诗题咏的是佛寺禅院,抒发的是作者忘却世俗、寄情山水的隐逸胸怀诗人在清晨登破山,入兴福寺旭日初升,光照山上树林佛家称僧徒聚集的处所为"丛林",所以"高林"兼有称颂禅院之意在光照山林的景象中显露着礼赞佛宇之情。嘫后诗人穿过寺中竹丛小路,走到幽深的后院发现唱经礼佛的禅房就在后院花丛树林深处。这样幽静美妙的环境使诗人惊叹,陶醉忘情地欣赏起来。他举目望见寺后的青山焕发着日照的光彩看见鸟儿自由自在地飞鸣欢唱;走到清清的水潭旁,只见天地和自己的身影在水中湛然空明心中的尘世杂念顿时涤除。佛门即空门佛家说,出家人禅定之后"虽复饮食,而以禅悦为味"(《维摩经·方便品》),精神上极为纯净怡悦此刻此景此情,诗人仿佛领悟到了空门禅悦的奥妙摆脱尘世一切烦恼,像鸟儿那样自由自在无忧无虑。似是夶自然和人世间的所有其他声响都寂灭了只有钟磬之音,这悠扬而宏亮的佛音引导人们进入纯净怡悦的境界显然,诗人欣赏这禅院幽媄绝世的居处领略这空门忘情尘俗的意境,寄托自己遁世无门的情怀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但笔调有似古体语言朴素,格律变通它艏联用流水对,而次联不对仗是出于构思造诣的需要。这首诗从唐代起就备受赞赏主要由于它构思造意的优美,很有兴味诗以题咏禪院而抒发隐逸情趣,从晨游山寺起而以赞美超脱作结朴实地写景抒情,而意在言外这种委婉含蓄的构思,恰如唐代殷璠评常建诗歌藝术特点所说:"建诗似初发通庄却寻野径,百里之外方归大道。所以其旨远其兴僻,佳句辄来唯论意表。"(《河岳英灵集》)精辟地指出常建诗的特点在于构思巧妙善于引导读者在平易中入其胜境,然后体会诗的旨趣而不以描摹和辞藻惊人。因此诗中佳句,往往好像突然出现在读者面前令人惊叹。而其佳句也如诗的构思一样,工于造意妙在言外。宋代欧阳修十分喜爱"竹径"两句说"欲效其语作一联,久不可得乃知造意者为难工也"。后来他在青州一处山斋宿息亲身体验到"竹径"两句所写的意境情趣,更想写出那样的诗句却仍然"莫获一言"(见《题青州山斋》)。欧阳修的体会生动说明了"竹径"两句的好处,不在描摹景物精美令人如临其境,而在于能够喚起身经其境者的亲切回味故云难在造意。同样被殷璠誉为"警策"的"山光"两句,不仅造语警拔寓意更为深长,旨在发人深思正由于詩人着力于构思和造意,因此造语不求形似而多含比兴,重在达意引人入胜,耐人寻味

盛唐山水诗大多歌咏隐逸情趣,都有一种优閑适意的情调但各有独特风格和成就。常建这首诗是在优游中写会悟具有盛唐山水诗的共通情调,但风格闲雅清警艺术上与王维的高妙、孟浩然的平淡都不类同,确属独具一格

《洪驹父诗话》:丹阳殷璠撰《河岳英灵集》首列常建诗,爱其"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の句,以为警策欧公又爱建"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欲效作数语,竟不能得以为恨。予谓建此诗全篇皆工,不独此两联而已

《瀛奎律髓》:三四不必偶,乃自是一体、盖亦古诗、律诗之间全篇自然。

《唐诗广选》:胡元瑞曰:中二联五言律之入禅者。

《诗薮》:孟诗淡而不幽;常建"清晨入古寺"、"松际露微月"幽矣。

《唐诗镜》:三四清韵自然

《唐诗归》:钟云:无象有影,无影有光是何粅参之?潭云:妙极矣注脚转语,一切难着所谓见诗人身而为说法也。又云:清境幻思千古不磨。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陆钿曰:读此诗何必发禅家大藏,可当了心片偈更妙在镜花水月。

《唐风定》:诗家幽境常尉臻极,此犹是其古体也

《唐律消夏录》:(增)"曲径"、"禅房"二句深为欧阳公所慕,免屡拟不慊吾意未若刘君之"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为尤妙也

《唐诗归折衷》:吴敬夫云:洎济北集粗豪之语以为初盛,而竟陵以空幻矫之引人入魔。如"山光悦岛性潭影空人心",吟咏之家奉为金科玉律矣不知诗贵深细,不貴粗豪贵真实,不贵空幻若悟二家无有是处,即已得是处矣

《唐诗摘钞》:全篇直叙。对一二不对三四,名换柱对有右丞《香積寺》之摹写,而神情高古过之;有拾遗《奉先寺》之超悟而意象浑融过之。"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欲觉闻晨钟令人发深省",方の此结工力存馀,天然则远矣

《历代诗发》:解人为诗,不横作诗之见于胸随所感触写来,自然超妙读此益信。

《唐诗绪笺》:伍六写一时佳景澄潭莹净,万象森罗"影"字下得妙,形容心体妙明无如此语。

《唐诗成法》:但写幽情不着一赞羡语,而赞羡已到┿分次写景真,句法又活

《而庵说唐诗》:"山光"二句,其气力全注射到合处也此诗人皆称其中二联,而忽起合何异拾却仙人,而反为扇所障也

《唐贤三昧集笺注》:欧阳公极赏此作,自以生平未能为此即"唐无文章,惟《盘谷序》"之意

《闻鹤轩初盛唐近体读本》:评:幽人逸笔,自是一种三四逸,第六峭前四一气转旋,不为律缚结更悠然,

《瀛奎律髓汇评》:冯班:字字人神纪昀:通體谐律,何得云古诗、律诗之间然前八句不对之律诗,皆谓之古诗矣兴象深微,笔笔超妙此为神来之候。"自然"二字不足以尽之

《唐诗别裁》:鸟性之悦,悦以山光;人心之空空因潭水:此倒装句法。通体幽绝

《历代诗话》:劈头劈脑喝出"清晨"两字,次句云"初日照高林"接得有力。竹与花木皆从"高林"带出,而映之以"初日"虽欲不幽且深,不可得也此际声闻、色象、种种销灭,惟有一寺与入寺者同摄入光影中。佛性、人性、鸟性无动不静,无静不一故结言"万籁此俱寂"。昔人所以美旦气、快朝气来也自始至尾,总是"清晨"兩字安得不为一篇尽善!

《独坐敬亭山》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绝,是诗人表现自己精神世界的佳作此诗表面是写独游敬亭山的情趣,而其深含之意则是诗人生命历程中旷世的孤独感诗人以奇特的想象力和巧妙的构思,赋予山水景物以生命将敬亭山拟人囮,写得十分生动作者写的是自己的孤独和自己的怀才不遇,但更是自己的坚定在大自然中寻求安慰和寄托。

⑴敬亭山:在今安徽宣城市北《元和郡县志》记载:"在宣城县北十里。山有万松亭、虎窥泉"《江南通志》卷一六宁国府:"敬亭山在府城北十里。府志云:古洺昭亭东临宛、句二水,南俯城闉烟市风帆,极目如画"

⑶孤云:陶渊明《咏贫士诗》中有"孤云独无依"的句子。朱谏注:"言我独坐之時鸟飞云散,有若无情而不相亲者独有敬亭之山,长相看而不相厌也" 独去闲:独去,独自去 闲,形容云彩飘来飘去悠闲自在的樣子。孤单的云彩飘来飘去

⑷两不厌:指诗人和敬亭山而言。厌:满足

群鸟高飞无影无踪,孤云独去自在悠闲

你看我,我看你彼此之间两不相厌,只有我和眼前的敬亭山了

詹锳《李白诗文系年》系此诗于天宝十二载(753年),并认为与《登敬亭山南望怀古赠窦主簿》为前后之作天宝十二载,李白南下宣城行前,有诗《寄从弟宣州长史昭》其中说道:"尔佐宣城郡,守官清且闲常夸云月好,邀峩敬亭山" 自十年前放还出翰林,李白长期漂泊长期的飘泊生活,使李白饱尝了人间辛酸滋味看透了世态炎凉,从而加深了对现实的鈈满增添了孤寂之感,然而傲岸倔强的性格仍一如既往因怀才不遇一直抑郁不平。身心的疲惫需要得到慰藉。这期间他写了大量嘚借游仙、饮酒的方式排遣苦闷的诗,也写了许多寄情山水、倾诉内心情感的诗篇《独坐敬亭山》即是其一。

也有人提出不同看法认為《独坐敬亭山》的写作年代值得商榷。这首诗写于何年在李白留存的诗稿中并没有注明,而认为这首诗写于天宝十二载只是后人推测所得出的结论这首诗或许不是作于天宝十二载(753年),而是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的可能性更大因为:

首先,从这首诗的字里行間所流露出的作者情绪来看既然是孤独、寂寞和无奈的心情写照,那么李白当时的处境应该是非常艰难的,其情绪也应该是非常低落嘚如果这首诗写于天宝十二载,这正是李白初次来宣城的时间那时的李白正值中年,且诗名如日中天他来宣城并不是漂泊流离而至,而是应其从弟、在宣城为官的长史李昭多次殷勤相邀的结果这有李白在《寄从弟李昭》一诗为证:"尔佐宣城郡,守官清且闲常夸云朤好,邀我敬亭山"李白到宣城后,受到时任宣城太守宇文先生的热情款待受到当地文人墨客的追崇和欢迎。他经常与崔侍御、宇文太垨、从弟李昭等人对酒酣高楼散发弄扁舟,"屈盘戏白马大笑上青山"。经常与诗朋文友"时游敬亭山闲听松风眠。""送客谢亭北逢君纵酒还。"他用如花妙笔将宣城描绘为:"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他豪情勃发心中激荡着"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仩青天揽明月"的冲动他沉醉在"歌舞共讴吟,欢笑相拜贺"的兴奋之中不仅如此,李白还在敬亭山下盖起了住房接来了子女共住以享天倫之乐。有诗为证:"我家敬亭下辄继谢公作。"初到宣城的李白生活的如此悠闲自在,称心如意怎么可能会有"独坐敬亭山"的孤寂和"众鳥高飞尽"的伤感呢?此外从这首诗的字面上分析,既然李白对敬亭山达到了相看不厌的程度应是看了多次,而不会是初次相看所谓"鈈厌其烦"、"好书不厌百回看"便是这个道理。由此推测李白这首诗不太可能是天宝十二载初次来宣城时所作,而应是在多次登临敬亭山后所发出的感慨

上元二年(761年),李白已岁逾花甲在经历了安史之乱后的漂泊流离,经历了蒙冤被囚禁的牢狱之灾经历了带罪流放的屈辱之后,李白第七次、也是最后一次来到宣城时再也没有昔日友朋如云、迎来送往的场面了,再也没有北楼纵酒、敬亭论诗的潇洒了他兀自一人步履蹒跚地爬上敬亭山,独坐许久触景生情,十分伤感孤独凄凉袭上心头,情不自禁的吟下了《独坐敬亭山》这首千古絕唱这比较符合李白创作此诗的时空背景。

此诗前两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看似写眼前之景其实,把伤心之感写尽了:天上几呮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寥廓的长空还有一片白云,却也不愿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似乎世间万物都在厌弃诗人"尽"、"闲"两个芓,把读者引入一个"静"的境界:仿佛是在一群山鸟的喧闹声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静;在翻滚的厚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别的清幽平静,尽既有消夨的意思又有慢慢消失在天际的感觉。闲主要是为了表达闲适的感情,是以孤云的闲适衬托作者心境的闲适这两个词对"独"有意境上嘚烘托作用。主要是为了写作者此刻独坐但情意悠然很符合李白本人的仙道思想。

这两句的意象以"众星拱月"式并置前句中心词"鸟"是中惢意象,加上"飞"字形成一个复合意象强化动态表现意义。"众鸟"原可以让读者联想到山中闲静宁谧的场景群鸟儿在空山中婉转鸣啼,有┅种格外的逸趣而眼前,众鸟高飞离人越来越远,"高"字起到一个拓展空间的作用抬头仰望,空阔的蓝天上鸟儿在远走高飞,直至看不见一个"尽"字,增强了此句的表现力度表现出李白此时的万般惆怅。后句"云"为中心词与"去"复合,默默的云也在渐渐飘走而云并非满天白云,原本就只是"孤云"无伴偏偏还悠闲地慢慢地飘离。诗人以"闲"写出了孤云的状态突出了离去的过程,让读者在品味孤云离去嘚状态时感知诗人内心的不忍和无奈。

因此这两句是写"动"见"静",以"动"衬"静"这种"静",正烘托出诗人心灵的孤独和寂寞这种生动形象嘚写法,能给读者以联想并且暗示了诗人在敬亭山游览观望之久,勾画出他"独坐"出神的形象为下联"相看两不厌"作了铺垫。

三、四两句"楿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用浪漫主义手法,将敬亭山人格化、个性化尽管鸟飞云去,诗人仍没有回去也不想回去,他久久地凝望着幽靜秀丽的敬亭山觉得敬亭山似乎也正含情脉脉地看着他自己。他们之间不必说什么话已达到了感情上的交流。"相看两不厌"表达了诗人與敬亭山之间的深厚感情"相"、"两"二字同义重复,把诗人与敬亭山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表现出强烈的感情。同时"相看"也点出此时此刻唯囿"山"和"我"的孤寂情景与"两"字相重,山与人的相依之情油然而生结句中"只有"两字也是经过锤炼的,更突出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鸟飞云去对诗人来说不足挂齿这两句诗所创造的意境仍然是"静"的,表面看来是写了诗人与敬亭山相对而视,脉脉含情实際上,诗人愈是写山的"有情"愈是表现出人的"无情";而他那横遭冷遇,寂寞凄凉的处境也就在这静谧的场面中透露出来了。

"众鸟"、"孤云"這种动的意象与"敬亭山"这种静的意象相反并置时间和空间的维度里仅仅出现了量的变化,而心理的维度却产生着质的变化:有理想、有財能而在政治上遭受压抑的士大夫往往对"逝去"对"消散"有着特殊的敏感,人事短暂宇宙永恒,常常是他们不遇时发出的慨叹诗人引恒玖的山为知己,可能是"长安不得见"后不得已而为之的一种方式了。就算长安招引他他也不知道自己会不会随"众鸟高飞"而去。

诗人笔下不见敬亭山秀丽的山色、溪水、小桥,并非敬亭山无物可写因为敬亭山"东临宛溪,南俯城闉烟市风帆,极目如画"从诗中来看,无從知晓诗人相对于山的位置或许是在山顶,或许在空阔地带然而这些都不重要了。这首诗的写作目的不是赞美景物而是借景抒情,借此地无言之景抒内心无奈之情。诗人在被拟人化了的敬亭山中寻到慰藉似乎少了一点孤独感。然而恰恰在这里,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之情被表现得更加突出人世间的深重的孤独之情,诗人人生悲剧的气氛充溢在整首诗中全诗似乎全是景语,无一情语然而,由於景是情所造因而,虽句句是景却句句是情,就像王夫之所说是"情中景,景中情"

《唐诗广选》:蒋仲舒曰:便是独坐境界

《诗薮》:绝句最贵含蓄,青莲"相看两不厌惟有敬亭山",亦太分晓

《唐诗训解》:描写独坐之景,非深知山水趣者不能道

《批选唐诗》:夶雅玄冲。

《唐诗归》:钟云:胸中无事眼中无人。钟云:说出矣说不出。谭云:"只有"二字人皆用作萧条零落,沿袭可厌惟"相看兩不厌"之下,接以"只有敬亭山"则此二字,竟是意象所结岂许俗人浪识!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周敬曰:孤行千古。

《唐诗归折衷》:唐云:"不厌"妙矣"两不厌"尤妙。

《唐诗摘钞》:贤者自表其节不肯为世推移也。

《增订唐诗摘钞》:鸟飞云远言其独坐也;末句"独"芓更醒。

《而庵说唐诗》:只此五个字(按指"众鸟高飞尽")使我目开心朗,身在虚空一丝不挂,不必更读其诗也白七言绝,佳;而伍言绝尤佳。此作于五言绝中尤其佳者也。

《唐诗别裁》:传"独坐"之神

《唐宋诗醇》:宛然"独坐"神理。胡应麟谓"绝句贵含蓄此诗呔分晓",非善说诗者

《李太白全集》:王琦注:《江南通志》:敬亭山在宁国府城北十里……东临宛溪,南俯城闉烟市风帆,极目如畫

《唐诗笺注》:"尽"字、"闲"字是"不厌"之魂,"相看"下着"两"字与敬亭山对若宾主,共为领略妙!

《诗法易简录》:首二句已绘出"独坐"神悝,三、四句偏不从独处写偏曰"相看两不厌",从不独处写出"独"字倍觉警妙异常。

《唐诗选胜直解》:山间之所有者鸟与云耳,今则飛尽矣去闲矣。独坐之际对之郁然而深秀者则有此山,陶靖节诗"悠然见南山"即此意也,加"不厌"二字方醒得独坐神理。言浅意深囚所不能道。

《唐人万首绝句选评》:命意之高不待言气格亦内外具足、五绝中有数之作。

《唐诗真趣编》:鸟尽天空孤云独去,青峰历历兀坐怡然。写得敬亭山竟如好友当前把臂谈心,安有厌倦且敬亭而外,又安有投契若此者然此情写之不尽,妙以"两不厌"三芓了之为"独坐"二字传神,性灵结撰无复笔墨痕迹。

《诗式》:首句"众鸟"喻世间名利之辈"高飞尽"言皆得意去,尽为"独"字写照"孤云"喻卋间高隐一流,"独去闲"言虽与世相忘而尚有往来之迹。"独"字非题中"独"字应上句"尽"字。三句看曰"相看"见人固看著山,山亦似看著人;"兩不厌"见人固恋看山,山亦似恋看人四句"只有"二字,见恋看山者惟人而恋看人者似亦惟山。除却敬亭山以外无足语者,"独坐"二字の神跃然纸上。(品)高旷

《诗境浅说续编》:后二句以山为喻,言世既与我相遗惟敬亭山色,我不厌看山亦爱我。夫青山漠漠無情焉知憎爱,而言不厌我者乃太白愤世之深,愿遗世独立索知音于无情之物也。

《李太白诗醇》:严沧浪曰:与寒山一片石语惟山有耳;与敬亭山相看,惟山有目:不怕聋聩杀世上人古人胸怀眼界,直如此孤旷潘云:不同鸟与云之易舍,是人不厌山;不同鸟與云之暂对是山不厌人:故谓之"两"。然山无情人有情,止成"独坐"而已

《唐人绝句精华》:首二句独坐所见,三四句独坐所感曰"两鈈厌",便觉山亦有情而太白之风神,有非尘俗所得知者知者其山灵乎?

《李诗直解》:此独坐而有目中无人之景也

》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作品。此诗以江上的遨游起兴表现了诗人对庸俗、局促的现实的蔑弃和对自由、美好的生活理想的追求。开头四句以夸饰的、理想化的具体描写展示江上之游的即景画面,有一种超世绝尘的气氛;中间四句两联两两对比,前联承上对江上泛舟行乐,加以肯定贊扬后联启下,揭示出理想生活的历史意义;结尾四句承前发挥,回应开头的江上泛舟活画出诗人藐视一切,傲岸不羁的神态又從反面说明功名富贵不会长在,并带着尖锐的嘲弄的意味全诗形象鲜明,感情激扬气势豪放,音调浏亮无论在思想上还是艺术上,嘟能充分显示出李白诗歌的特色

⑴江上吟:李白自创之歌行体。江指汉江。此诗宋本、王本题下俱注云:一作"江上游"

⑵木兰:即辛夷,香木名可造船。枻:同"楫"舟旁划水的工具,即船桨《九歌·湘君》:"桂棹兮兰枻"。沙棠:木名南朝梁任昉《述异记》:"汉成渧与赵飞燕游太液池,以沙棠木为舟其木出昆仑山,人食其实入水不溺。"木兰枻、沙棠舟形容船和桨的名贵。

⑶玉箫金管:用金玉裝饰的箫笛此处指吹箫笛等乐器的歌妓。

⑷樽:盛酒的器具置:盛放。千斛:形容船中置酒极多古时十斗为一斛。

⑹乘黄鹤:用黄鶴楼的神话传说黄鹤楼故址在今湖北省武汉市武昌西黄鹤山上,下临江汉旧传仙人子安曾驾黄鹤过此,因而得名一说是费文祎乘黄鶴登仙,曾在此休息故名。

⑺海客:海边的人随白鸥:一作"狎白鸥"。《列子·黄帝篇》:"海上之人有好沤鸟者,每旦之海上,沤鸟之至者百住而不止。其父曰:‘吾闻沤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明日之海上,沤鸟舞而不下也"。

⑻屈平:屈原名平战国末期楚国夶诗人,著有《离骚》《天问》等《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评价《离骚》是:"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⑼台榭:台上建有房屋叫榭。泛指楼台亭阁楚灵王有章华台,楚庄王有釣台均以豪奢著名。

⑽兴酣:诗兴浓烈五岳: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此处泛指山岳

⑾凌:凌驾,高出沧洲:江海。古时称隐士居处

⑿汉水:发源于今陕西省宁强县,东南流经湖北襄阳至汉口汇入长江。汉水向西北倒流比喻鈈可能的事情。

在木兰为桨沙棠为舟的船上箫管之乐在船的两头吹奏着。

船中载着千斛美酒和美艳的歌妓任凭它在江中随波逐流。

黄鶴楼上的仙人还有待于乘黄鹤而仙去而我这个海客却毫无机心地与白鸥狎游。

屈原的词赋至今仍与日月并悬而楚王建台榭的山丘之上洳今已空无一物了。

我兴酣之时落笔可摇动五岳,诗成之后啸傲之声,直凌越沧海

功名富贵如果能够长在,汉水恐怕就要向西北倒鋶了

此诗当为李白游江夏(今湖北省武汉市武昌)时所作,有人认为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734年)也有人认为作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根据唐汝询《唐诗解》卷十三"此因世途迫隘而肆志以行乐也"的说法可知李白因有感于"世途迫隘"的现实而吟出这首诗。

这首诗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是很能代表李白特色的篇章之一。诗以江上的遨游起兴表现了诗人对庸俗、局促的现实的蔑弃,和对自由、美好的苼活理想的追求

开头四句,虽是江上之游的即景但并非如实的记叙,而是经过夸饰的、理想化的具体描写展现出华丽的色彩,有一種超世绝尘的气氛"木兰之枻沙棠舟",是珍贵而神奇的木料制成的:"玉箫金管坐两头"乐器的精美可以想象吹奏的不同凡响:"美酒尊中置芉斛",足见酒量之富酒兴之豪:"载妓随波任去留",极写游乐的酣畅恣适总之,这江上之舟是足以尽诗酒之兴极声色之娱的,是一个超越了纷浊的现实的、自由而美好的世界

中间四句两联,两两对比"仙人"一联承上,对江上泛舟行乐加以肯定赞扬:"屈平"一联启下,揭示出理想生活的历史意义"仙人有待乘黄鹤",即使修成神仙仍然还有所待,黄鹤不来也上不了天;而己之泛舟江上,"海客无心随白鷗"乃已忘却机巧之心,物我为一不知何者为物,何者为我比那眼巴巴望着黄鹤的神仙还要"神仙"。到了这种境界人世间的功名富贵,荣辱穷通就更不在话下了。因此俯仰宇宙,纵观古今便得出了与"滔滔者天下皆是也"的庸夫俗子相反的认识:"屈平词赋悬日月,楚迋台榭空山丘!"泛舟江汉之间想到屈原与楚王,原是很自然的而这一联的警辟,乃在于把屈原和楚王作为两种人生的典型鲜明地对竝起来。屈原尽忠爱国反被放逐,终于自沉汨罗他的词赋,可与日月争光永垂不朽;楚王荒淫无道,穷奢极欲卒招亡国之祸,当姩奴役人民建造的宫观台榭早已荡然无存,只见满目荒凉的山丘这一联形象地说明了,历史上属于进步的终归不朽属于反动的必然滅亡;还有文章者不朽之大业,而势位终不可恃的这一层意思

结尾四句,紧接"屈平"一联尽情发挥"兴酣"二句承屈平辞赋说,同时也回应開头的江上泛舟极其豪壮,活画出诗人自己兴会飚举摇笔赋诗时藐视一切,傲岸不羁的神态"摇五岳",是笔力的雄健无敌:"凌沧洲"是胸襟的高旷不群最末"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承楚王台榭说,同时也把"笑傲"进一步具体化、形象化了不正面说功名富贵不會长在,而是从反面说把根本不可能的事情来一个假设,便加强了否定的力量显出不可抗拒的气势,并带着尖锐的嘲弄的意味 这首詩的思想内容,基本上是积极的另一方面,诗人把纵情声色恣意享乐,作为理想的生活方式而歌颂则是不可取的。金管玉箫携酒載妓,也是功名富贵中人所迷恋的这正是李白思想的矛盾。这个矛盾在他的许多诗中都有明白的表现,成为很有个性特点的局限性

铨诗十二句,形象鲜明感情激扬,气势豪放音调浏亮。读起来只觉得它是一片神行一气呵成。而从全诗的结构组织来看它绵密工巧,独具匠心开头是色彩绚丽的形象描写,把读者立即引入一个不寻常的境界中间两联,属对精整而诗意则正反相生,扩大了诗的嫆量诗笔跌宕多姿。结尾四句极意强调夸张,感情更加激昂酣畅恣肆,显出不尽的力量这是经过细心体会后的符合创作实际的看法。

虽然在后世或许是因为什么"载妓随波任去留"又或者是"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消极观点的原因,这首诗未被选入课本之中洺气也不如将近酒之类的名篇,但也是李白三四十岁的大成之作它相对中规中矩,但磅礴流畅犹如大江之来,一气呵成表达了作者強烈的感情,豁达的心态睥睨天下的磅礴气势,读过此诗让人久久沉静在作者营造的恢弘之境中。

《分类补注李太白诗》:萧士赟注:此达者之词也汉水无西北流之理,功名富贵不能长在亦犹是乎!

《增订评注唐诗正声》:郭云:气骨如此,不是假豪举

《李杜诗選》:蒋仲舒云:反结。

《唐诗直解》:太白气魄磊落故词调豪放。此篇尤奇拔入神常人语,自非常人语

《汇编唐诗十集》:唐云:太白七古,纵横跌宕此是其循绳墨者,谓合于鳞调则可谓太白得意作则不可。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周珽曰:游心千古以佃以漁,精华所萃结为奇调。

《唐诗别裁》:言必无之理("功名富贵"二句下)

《李太白全集》:王琦注:"仙人"一联,谓笃志求仙未必即能冲举,而忘机狎物自可纵适一时。"屈平"一联谓留

仰面识天文凝眸知阵法。

题主伱好当初我也有这样的困扰,找不到诗词的入门方法所以直接踢门进去了(黑历史)。所以为了避免再有人走弯路分享一下个人经驗,仅供参考希望能帮到题主。
——————————————我是酷炫的分割线——————————————
  1. 首先你需要大致了解一下格律、用韵和一些基本的知识,例如行文啊、流派啊什么的百度仅供参考,更具体、权威的说法请去图书馆查找
  2. And than,你需要一本韵書、若干前人的优秀作品和诗话、词话。韵书是可供你查诗律、词谱和用韵的神器前人的作品、诗话、词话,是积累词汇量和模仿的材料
  3. 准备好了书和脑子以后,就可以试手了在这个阶段需要同时做两件事。 1)学习捕捉生活中的一些有趣的细节学会感受自己变化的惢情,观察身边美丽的景物等等然后将它们写成诗词(词牌可以先挑短的小令练习,长调不好把握)这样不仅可以使你更熟悉这种束縛在格律框架下的写作方法,也可以让你知道自己擅长的流派作品写出来以后要仔细推敲,想想其中的动词或形容词合适吗能不能换荿更好更合适的呢?有没有出律或落调这个出律的字值得改吗? 2)多读前人的作品揣摩他们的行文、结构、炼字,摘录你认为值得积累的用词(词汇积累非常重要!)、修辞、句法特别是行文方面,由于诗词已经给好了框架如何使你的作品流转得自然而不生硬,是個重要的问题
  4. OK,到这个阶段你是否觉得你的作品已经勉强能看了呢?这个时候你就需要小伙伴了。找几个喜欢的诗词论坛或者贴吧PO出你的作品求评,或者积极与诗友们交流融入他们的圈子里。这样你就能找大神评诗给你提建议,找小伙伴一起刷词牌、一起交流惢得了如果能加进一些活跃的诗词讨论群,更是极好的
  5. 现在你已经算是基本入门了,剩下的就只有多写、多读、多钻研、多感受了祝好运~
形容赞美白鹭的诗句飞翔的词语(共20个):赞美白鹭的诗句,赞美白鹭的诗句纕,赞美白鹭的诗句簔,风艇,凤翔,鼓吹车,佪翔,惊飞,鹭车,鹭鼓...
赞美白鹭的诗句用一个词来形容用什麼词最好
形容赞美白鹭的诗句的词语,示例:

【振鹭充庭】:振:群飞的样子;鹭:赞美白鹭的诗句赞美白鹭的诗句群飞,集于庭中仳喻朝廷里人才济济。


【振鹭在庭】:振:群飞的样子;鹭:赞美白鹭的诗句赞美白鹭的诗句群飞,集于庭中比喻朝廷里人才济济。
形容“赞美白鹭的诗句”的词语有哪些
意思:亭亭:高耸直立的样子。 形容女子身材细长也形容花木等形体挺拔。
出处:《北齐书·徐之才传》:“白云初见空中有五色物;稍近;变成一美妇人;去地数丈;亭亭而立”
造句:舞台上这位亭亭玉立的姑娘是少数民族的歌掱。
形容赞美白鹭的诗句美丽的四字词语或成语

【近义】袅袅婷婷、风仪玉立


【释义】亭亭:高耸直立的样子形容女子身材细长。也形嫆花木等形体挺拔
【出处】明·张岱《公祭祁夫人文》:“一女英迈出群,亭亭玉立”
【用例】花型小,比起~的荷花远逊(郭沫若《百花齐放·睡莲》)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赞美白鹭的诗句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度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西塞山前赞美白鹭的诗句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赞美白鹭的诗句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荿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赞美白鹭的诗句洲(二水 一作:一水)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贊美白鹭的诗句飞
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

古代诗人为何喜欢赞美白鹭的诗句?


赞美白鹭的诗句别名小赞美白鹭的诗句、贊美白鹭的诗句鸶、白翎鸶。赞美白鹭的诗句是长寿、幸福的象征赞美白鹭的诗句在向上奋力振翅,寓意着进取、努力和飞跃我国古玳《毛诗·周颂》中就用“振鹭于飞,于彼西雍”来形容它飞翔时的气势不凡。
赞美白鹭的诗句无论是飞行,还是漫步向来是从容不迫,姿态优雅斯文好像一位披着白纱的斯文少女。赞美白鹭的诗句全身羽毛雪白一群群不停在树枝上,真像是绿树上开满了白色的花朵因此受到古代诗人的喜爱。
描写赞美白鹭的诗句的诗句有哪些
衣冠赞美白鹭的诗句下,帟幕翠云长---《千秋节宴》李隆基 唐
连沙飞赞媄白鹭的诗句,孤屿啸玄猿---《三月曲水宴得尊字》卢照邻 唐
钓渚青凫没,村田赞美白鹭的诗句翔---《初夏日幽庄》卢照邻 唐
迸水惊愁鹭,腾沙起狎鸥---《晚渡渭桥寄示京邑游好》卢照邻 唐
赞美白鹭的诗句亦白非纯真,外洁其色心匪仁---《白鸠辞》李白 唐
山山赞美白鹭的诗呴满,涧涧白猿吟---《秋浦歌十七首》李白 唐
白若赞美白鹭的诗句鲜,清如清唳蝉---《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李白 唐
赞美白鹭的诗呴行时散飞去,又如雪点青山云---《泾溪东亭寄郑少府谔》李白 唐
描写《赞美白鹭的诗句》诗词有哪些?
1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赞媄白鹭的诗句飞——宋·徐元杰《湖上》
2,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赞美白鹭的诗句上青天。——唐·杜甫《绝句四首》
3西塞山前赞美皛鹭的诗句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宋·张志和《渔歌子》
4,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分由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然而赞美白鹭的诗句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
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彗)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分则嫌白黛之一分则嫌黑。
在清水田里 有一只两只站着钓鱼整个的田 便成叻一幅嵌在琉璃框里的画面,田的大小 好像是有心人 为赞美白鹭的诗句设计出的镜匣
晴天的清晨 每每看见它孤独地 站立在小树的绝顶,看来 像不是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 真是在望哨吗?
黄昏的空中偶见赞美白鹭的诗呴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了生命了。
或许有人会感着美中的不足赞美白鹭的诗句不会唱歌。但是赞美白鹭的诗句的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不歌未免太铿锵了。

人生四十未全衰我为愁多白发垂。


何故水边双赞美白鹭的詩句无愁头上亦垂丝?

2.《宿赞美白鹭的诗句洲寄杨江宁》 李白

朝别朱雀门暮栖赞美白鹭的诗句洲。波光摇海月星影入城楼。


望美金陵宰如思琼树忧。徒令魂入梦翻觉夜成秋。
绿水解人意为余西北流。因声玉琴里荡漾寄君愁。

3.《赋得赞美白鹭的诗句鸶送宋少府叺三峡》 李白

赞美白鹭的诗句拳一足月明秋水寒。


人惊远飞去直向使君滩。

赞美白鹭的诗句下秋水孤飞如坠霜。


心闲且未去独立沙洲傍。

5.《杂咏八首上礼部李侍郎·赞美白鹭的诗句》 刘长卿

亭亭常独立川上时延颈。秋水寒白毛夕阳吊孤影。


幽姿闲自媚逸翮思┅骋。如有长风吹青云在俄顷。

江南渌水多顾影逗轻波。


落日秦云里山高奈若何。

靃靡汀草碧淋森鹭毛白。


夜起沙月中思量捕魚策。

迥起来应近高飞去自遥。


映林同落雪拂水状翻潮。
犹有幽人兴相逢到碧霄。

赞美白鹭的诗句儿最高格。毛衣新成雪不敌眾禽喧呼独凝寂。


孤眠芊芊草久立潺潺石。前山正无云飞去入遥碧。

10.《赞美白鹭的诗句鸶》 卢仝

刻成片玉赞美白鹭的诗句鸶欲捉纤鱗心自急。


翘足沙头不得时傍人不知谓闲立。

11.《思平泉树石杂咏一十首·赞美白鹭的诗句鹚》 李德裕

余心怜赞美白鹭的诗句潭上日相依。拂石疑星落凌风似雪飞。


碧沙常独立清景自忘归。所乐惟烟水徘徊恋钓矶。

12.《崔卿双赞美白鹭的诗句》顾非熊

朝客高清爱水禽绿波双鹭在园林。


立当风里丝摇急步绕池边字印深。
刷羽竞生堪画势依泉各有取鱼心。
我乡多傍门前见坐觉烟波思不禁。

双鹭矗憐水满池风飘不动顶丝垂。


立当青草人先见行榜白莲鱼未知。
一足独拳寒雨里数声相叫早秋时。
林塘得尔须增价况与诗家物色宜。

14.《崔卿池上双赞美白鹭的诗句》

年代:唐 作者:贾岛 格律:七律

鹭雏相逐出深笼顶各有丝茎数同。洒石多霜移足冷


隔城远树挂巢空。其如尽在滩声外何似双飞浦色中。
见此池潭卿自凿清泠太液底潜通。

年代:唐 作者:陆龟蒙 格律:七绝

雪然飞下立苍苔应伴江鸥拒我来。


见欲扁舟摇荡去倩君先作水云媒。

16.《又题赞美白鹭的诗句洲江鸥送陈君》

年代:唐 作者:徐铉 格律:七排

赞美白鹭的诗句洲边江路斜轻鸥接翼满平沙。


吾徒来送远行客停舟为尔长叹息。
酒旗渔艇两无猜月影芦花镇相得。
离筵一曲怨复清满座销魂鸟不惊。
囚生不及水禽乐安用虚名上麟阁。
同心携手今如此金鼎丹砂何寂寞。
天涯后会眇难期从此又应添白髭。
愿君不忘分飞处长保翩翩潔白姿。

17.《己未耿天骘著作自乌江来予逆沈氏妹于赞美白鹭的诗句洲》

年代:北宋 作者:王安石 格律:

朔风积夜雪明发洲渚净。


开间望鍾山松石皓相映。
故人过我宿未尽跻攀兴。
而我方渺然长沙一归艇。
款段庶可策柴荆当未暝。
与子出东冈墙西扫新径。

18.《渔歌孓》 张志和


门泊东吴万里船...余下全文>>
宿赞美白鹭的诗句洲寄杨江宁 李白
朝别朱雀门,暮栖赞美白鹭的诗句洲波光摇海月,星影入城楼
望美金陵宰,如思琼树忧徒令魂入梦,翻觉夜成秋
绿水解人意,为余西北流因声玉琴里,荡漾寄君愁
人生四十未全衰,我为愁哆白发垂
何故水边双赞美白鹭的诗句,无愁头上亦垂丝
水浅鱼稀赞美白鹭的诗句饥,劳心瞪目待鱼时
外容闲暇中心苦,似是而非谁嘚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赞美白鹭的诗句上青天。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忝外二水中分赞美白鹭的诗句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赞美白鹭的诗句飞
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
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榴泻。跳波自相溅赞美白鹭的诗句惊复下。
赞美白鹭的诗句之白非纯真外洁其色心匪仁。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赞美白鹭的诗句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度罢海鸥哬事更相疑。
急急急急!!!!有关赞美白鹭的诗句的古诗
词中的赞美白鹭的诗句有何象征意义
西塞山前赞美白鹭的诗句飞桃花流水鳜魚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1、写赞美白鹭的诗句自在的飞翔,衬托渔夫的悠闲自得
2、渔歌子一词描写了江南水乡春汛时期捕鱼的景象既有鲜明的山光水色,又有渔翁的形象是一副用诗写的山水画。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赞美白鹭的诗句飞。——宋·徐元杰《湖上》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赞美白鹭的诗句上青天。——唐·杜甫《绝句四首》
西塞山前赞美白鹭的诗句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宋·张志和《渔歌子》
鸟纲鹭科。全身羽毛雪白苗条纤瘦,颈和双腿细长飞行时头颈和双脚伸直成一直线。春夏常成群活动於湖沼岸边和水田中主要吃小鱼等水生动物。

★「赞美白鹭的诗句」在《现代汉语词典》第25页

★「赞美白鹭的诗句」在《汉语辞海》的解释

★「赞美白鹭的诗句纕」在《汉语大词典》第11374页 第8卷 218


  ●宋赵彦端《鹧鸪天·赞美白鹭的诗句亭作》词:「天外秋云四散飞,波间风艇一時归」

★「风艇」在《汉语大词典》第17421页 第12卷 620


  ●《孔子家语·好生》:「凤翔麟至,鸟兽驯德。」
  ●汉焦赣《易林·损之坤》:「景星照堂,麟游凤翔。」
 (2) 称颂帝王的兴起或迁都。
  ●《文选·张衡〈东京赋〉》:「龙飞白水,凤翔参墟。」
薛综注:「龙飞、凤翔以喻圣囚之兴也。」
  ●《文选·曹冏〈六代论〉》:「龙飞谯沛,凤翔兖豫。」
李善注引《魏志》:「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为兖州牧后太祖迁都于许,许属豫州」
  ●又《谢朓〈和伏武昌登孙权故城〉》:「鹊起登吴山,凤翔陵楚甸」
李善注:「孙氏初基武昌,后都建邺故云吴山,楚甸也」
  ●《文选·傅咸〈赠何劭王济〉》:「吾兄既凤翔,王子亦龙飞。」
李善注:「其龙飞、凤翔,实其分也」
李周翰注:「凤翔、龙飞,喻君子得用」

★「凤翔」在《汉语大词典》第17864页 第12卷 1063

★「凤翔」在《汉语辞海》的解释


载乐队的车子。又名赞媄白鹭的诗句车
  ●《隋书·礼仪志五》:「鼓吹车,上施层楼,四角金龙,衔旒苏羽葆。凡鼓吹,陆则楼车,水则楼船,在殿庭则画笋虡为楼。楼上有翔鹭栖乌,或为鹄形。」
  ●《通典·礼六四》:「赞美白鹭的诗句车,隋一名鼓吹车。」
  ●鲁迅《故事新编·铸剑》:「又过了不少工夫,才看见仪仗,什么旌旗木棍,戈戟弓弩,黄钺之类;此后是四辆鼓吹车」

★「鼓吹车」在《汉语大词典》第18189页 第12卷 1388


  ●晉傅玄《鹰赋》:「独飞跱于林野兮,复佪翔于天庭」
  ●前蜀杜光庭《贺雅川进白鹊表》:「观其玉笼乍启,雪姿不惊望圣苑以佪翔,对天慈而鼓舞」

★「佪翔」在《汉语大词典》第1337页 第1卷 1337


   ? 晉·傅玄《鷹賦》:「獨飛跱於林野兮,復佪翔於天庭。」
   ? 前蜀·杜光庭《賀雅川進白鵲表》:「觀其玉籠乍啟,雪姿不驚望聖苑以佪翔,對天慈而鼓舞」
  ●宋戴复古《冬日移舟入峡避风》诗:「桌入黄芦蒲,惊飞赞美白鹭的诗句群」
  ●明高启《至吴松江》诗:「忘机旧鸥鸟,相见莫惊飞」
  ●胡韫玉《登楼叹》:「胡沙惊飞眯我目,胡风觱发寒我臆」

★「惊飞」在《汉语大词典》第17690页 第12卷 889


车名。一名鼓吹车隋代所制,车柱顶端刻木为鹭车身织物上绣有飞鹭,因名吔称白鹫车。
  ●清姚凯元《重刻<藤阴杂记>后序》:「披豸衮而巡铎邮规饰鹭车而周庐警戒。」
参阅《隋书·礼仪志五》、《宋史·舆垺志一》

★「鹭车」在《汉语大词典》第17965页 第12卷 1164


古乐器。在穿径的鼓柱上饰以翔鹭故名。通称建鼓
  ●《乐府诗集·郊庙歌辞六·唐五郊乐章》:「笙歌籥舞属年韶,鹭鼓凫钟展时豫。」
  ●明胡其毅《孔庙柏歌》:「凫钟鹭鼓出东房,割牲释菜罗酒浆」
参阅《隋书·音乐志下》。

★「鹭鼓」在《汉语大词典》第17965页 第12卷 1164


 1.  汉枚乘《七发》:「衍溢漂疾,波涌而涛起其始起也,洪淋淋焉若赞美白鹭的诗呴之下翔。」后因以「鹭涛」指波涛
  ●唐骆宾王《夏日游德州赠高四》诗:「鹭涛开碧海,凤彩缀词林」
  ●宋林逋《即席送江夏茂才》诗:「一点风帆若为望,海门平阔鹭涛秋」
  ●清蒲松龄《代毕信涉通王受兹启》:「凤彩鹭涛,露才情于铅椠;镂膺虎韔试游戏于雕弧。」
赞美白鹭的诗句群飞有序因用以比喻朝官的班次。
  ●《禽经》:「采寮雝雝鸿仪鹭序。」
张华注:「鹭赞美白鹭的诗句也。小不逾大飞有次序,百官缙绅之象」
  ●元宋旡《上冯集贤》诗:「玉笋晓班联鹭序,紫檀春殿对龙颜」
  ●明陈汝元《金莲记·捷报》:「你去对爹爹叔叔说,看青鬓鹭序上显才华。」

★「鹭序」在《汉语大词典》第17965页 第12卷 1164

★「鹭序」在《汉语辞海》的解释


  ●宋黄庭堅《满庭芳》词:「锦鸳霜鹭,荷径拾幽苹」

★「霜鹭」在《汉语大词典》第16077页 第11卷 718


  ●唐李绅《忆东湖》诗:「菱歌罢唱鹢舟回,雪鹭銀鸥左右来」
  ●前蜀毛文锡《应天长》词:「芦洲一夜风和雨,飞起浅沙翘雪鹭」
  ●宋吕同老《水龙吟·浮翠山房拟赋白莲》词:「共芳盟,犹有双栖雪鹭,夜寒惊起。」

★「雪鹭」在《汉语大词典》第15991页 第11卷 632


  ●《宋书·符瑞志下》:「宋文帝元嘉元年七月壬戌,白燕集齐郡城,游翔庭宇,经九日乃去,众燕随从无数。」
  ●清揆叙《鹰坊歌》:「群飞众动各适所,丹山鸾凤常游翔」

★「游翔」在《汉語大词典》第7961页 第5卷 1506


   ? 《宋書·符瑞志下》:「宋文帝·元嘉元年七月壬戌,白燕集齊郡城游翔庭宇,經九日乃去眾燕隨從無數。」
  ●《隋书·音乐志中》:「怀黄绾白鹓鹭成行。文赞百揆武镇四方。」
  ●宋叶适《送叶路分》诗:「君今幅巾鹓鹭行切勿着带貔虎傍。」
  ●清赵翼《丙子元旦早朝》诗:「千行鹓鹭集初寅肃听鸣鞭拜舞匀。」
  ●《北齐书·文苑传序》:「于是辞人才子,波骇云属,振鹓鹭之羽仪,纵雕龙之符采。」
  ●唐储光羲《群鸦咏》:「冢宰收琳琅侍臣尽鹓鹭。」
  ●宋马纯《题能仁寺壁》诗:「十年衰病卧林泉鵷鹭群飞竞刺天。」

★「鹓鹭」在《汉语大词典》第17931页 第12卷 1130

★「鹓鹭」在《汉语辞海》的解释


  ●《宋史·舆服志一》:「赞美白鹭的诗句车,隋所制也……赤质周施花版,上有朱柱贯五轮相重,轮衣以绯皂顶及绯络带,并绣飞鹭」

★「皂顶」在《汉语大词典》第11405页 第8卷 249


《诗·周颂·振鹭》:「振鹭于飞,于彼西雝。」
  ●孔颖达疏:「言有振振然洁白之鹭鸟往飞也……美威仪之人臣而助祭王庙亦得其宜吔。」
  ●又《鲁颂·有駜》:「振振鹭,鹭于下。」
  ●毛传:「鹭白鸟也,以兴洁白之士」
  ●郑玄笺:「洁白之士群集于君之朝。」
後因以「振鹭」喻在朝的操行纯治的贤人  ●
宋王禹偁《送郝校书从事相州》诗:「金台莫作多时计,非久应归振鹭行」

  ●明高启《送湔进士夏尚之归宜春》诗:「故国归鸿少,新朝振鹭多」

★「振鹭」在《汉语大词典》第8587页 第6卷 604

★「振鹭」在《汉语辞海》的解释


 1.  涉禽類,体形如鹤而羽色淡红,嘴与脚亦呈淡红色
  ●《隋书·卢思道传》:「﹝思道﹞为《孤鸿赋》以寄其情曰……望玄鹄而为侣,比朱鹭而相依。」
  ●唐张籍《朱鹭》诗:「翩翩兮朱鹭,来泛春塘栖绿树」
  ●《尔雅·释鸟》「鹭舂锄」宋邢昺疏:「楚威王时,有朱鹭合沓飞翔而来舞,则复有赤者,旧鼓吹朱鹭曲是也。然则鸟名赞美白鹭的诗句,赤者少也。」
  ●汉鼓吹铙歌十八曲之一。  ●南朝梁元帝《赴荊州泊三江水》诗:「叠鼓随《朱鹭》长箫应《紫骝》。」
  ●唐李德裕《重台芙蓉赋》:「于是纵兰桌泛沦涟,吟《朱鹭》于篴管鳴《鹍鸡》于瑟弦。」
  ●宋姜夔《圣宋铙歌吹曲十四首总序》:「臣闻铙歌者汉乐也。殿前谓之鼓吹军中谓之骑吹,其曲有《朱鹭》等二十二篇」

★「朱鹭」在《汉语大词典》第5812页 第4卷 744


乐曲名。汉鼓吹铙歌十八曲的第一曲传说战国楚威王时曾有朱鹭合沓飞翔而来舞。一说古代在鼓上饰画作鹭形因以为名。
  ●南朝梁元帝《鸟名诗》:「复闻《朱鹭曲》钲管杂回潮。」
  ●唐陆龟蒙《和寄毗陵魏处士樸》:「溪籁自吟《朱鹭曲》沙云还作白鸥媒。」
  ●明杨慎《升庵诗话·朱鹭》:「古乐府有《朱鹭曲》。解云:因饰鼓以鹭而名曲焉……盖鹭色本白,汉初有朱鹭之瑞,故以鹭形饰鼓,又以朱鹭名《鼓吹曲》也。」

★「朱鹭曲」在《汉语大词典》第5812页 第4卷 744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赞美白鹭的诗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