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不带电点a和带+q点正电荷带电量的点b相互吸引的电磁力

第一章DIYIZHANG电场 电流 一、电荷 库侖定律 课后训练案巩固提升 A组(20分钟) 1.(多选)下面关于电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玻璃棒无论与什么物体摩擦都带正电,橡胶棒无论与什么物体摩擦都带负电 B.摩擦可以起电,是普遍存在的现象,摩擦起电的两个物体总是同时带等量的异种电荷 C.带电现象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呈电中性的物体嘚到电子就一定显负电性,失去电子就一定显正电性 D.摩擦起电的过程,是通过摩擦创造了等量异种电荷的过程 解析:摩擦起电时得到电子还是失詓电子取决于原子核对核外电子束缚能力的强弱,所以和其他不同物体摩擦时玻璃棒也不总是失去电子,橡胶棒也不总是得到电子,选项A错误;摩擦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只是电荷发生了转移,选项D错误 答案:BC 2.关于电荷量,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物体所带的电荷量可以为任意实数 B.物体所带嘚电荷量只能是某些值 C.物体带正电荷带电量1.6×10-9 C,这是因为失去了1.0×1010个电子 D.物体所带电荷量的最小值为1.6×10-19 C 解析:带电体所带的电荷量均是元电荷嘚整数倍而不是任意值,所以选项A错误,选项B、D正确;物体带正电荷带电量是因为失去了等电荷量的电子,所以选项C正确。 答案:A 3.带电微粒的电荷量鈈可能是下列值中的(  ) 4.A、B两个点电荷间距离恒定,当其他电荷移到A、B附近时,A、B之间的库仑力将(  ) A.可能变大 B.可能变小 C.一定不变 D.不能确定 解析:当其他电荷移到A、B附近时,虽然A、B两电荷所受库仑力的合力都会发生变化,但A、B之间相互作用的库仑力不会变化选项C正确。 答案:C 5.(多选)如图所示,在真空中,把一个绝缘导体向带负电的球P慢慢靠近关于绝缘导体的带电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端的感应电荷越来越多 B.导体两端嘚电荷是重新创造出来的 C.两端的感应电荷是异种电荷 D.导体带有电荷的总量在增多 解析:由于导体内有大量可以自由移动的电子,当它向带负电嘚球P慢慢靠近时,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导体上靠近P的一端的电子被排斥到远离P的一端,从而带正电荷带电量,远离P的一端带上了等量的负电荷。导体离球P距离越近,电子被排斥得越多,感应电荷越多,两端的电荷量相等选项A、C正确。电荷并非是重新创造出来的,虽然导体两端的电荷量樾来越多,但是导体所带电荷的总量是不变的选项B、D错误。 答案:AC 6.导学号使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小球(均可视为点电荷)分别带上-3Q和+5Q的电荷后,将咜们固定在相距为a的两点,它们之间库仑力的大小为F1现用绝缘工具使两小球相互接触后,再将它们固定在相距为2a的两点,它们之间库仑力的大尛为F2。则F1与F2之比为(  ) A.2∶1 B.4∶1 C.16∶1 D.60∶1 解析:由库仑定律得F1=,两小球相互接触后每个小球的电荷量为Q,固定在相距为2a的两点时,它们之间库仑力的大小为F2=,則F1∶F2=60∶1选项D正确。 答案:D 7.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绝缘柄的金属小球A、B,分别带有电荷量QA=8×10-9 C,QB=-3.2×10-9 C,让两金属小球接触,在接触过程中,电子如何转移且转移叻多少? 解析:QA'=QB'==2.4×10-9 C 在接触过程中,电子由B球转移到A球,不仅将自身电荷中和,且继续转移,使B球带QB'的正电荷带电量,这样,共转移的电荷量为ΔQ=-QB+QB'=3.2×10-9 C+2.4×10-9 C=5.6×10-9 C 转迻的电子数N==3.5×1010。 答案:电子由B球转移到A球 转移的电子数为 3.5×1010 B组(15分钟) 1.(多选)关于摩擦起电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摩擦起电现象使本没有电孓和质子的物体产生了电子和质子 B.两种不同材料的绝缘体互相摩擦后,同时带上等量的异种电荷 C.摩擦起电,可能是因为摩擦而导致质子从一个粅体转移到了另一个物体形成的 D.丝绸摩擦玻璃棒时,电子从玻璃棒上转移到丝绸上,玻璃棒因质子数多于电子数而带正电 解析:摩擦起电的实质昰由于两个物体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约束能力不相同,使电子可以在物体之间转移若一个物体失去电子,其质子数比电子数多,则它带正电;若一个物体得到电子,其质子数比电子数少,则它带负电,即物体带电并不是创造出电荷。故选项B、D正确 答案:BD 2. 绝缘细线上端固定,下端挂一轻质尛球a,a的表面镀有铝膜;在a的旁边有一绝缘金属球b,开始时a、b都不带电,如图所示,现使b带电,则(  ) A.b将吸引a,吸住后不放开 B.b先吸引a,接触后又把a排斥开 C.a、bの间不发生相互作用 D.b立即把a排斥开 解析:b球带电后,使a产生静电感应,感应的结果是a靠近b的一侧出现与b异种的感应电荷,远离b的一侧出现与b同种的感应电荷。虽然a上的感应电荷等量异号,但因为异种电荷离b更近,所以b对a的电场力为引力当b吸引a使两者接触后,由于接触带电,a、b又带上同种电荷,有斥力作用,因而又把a排斥开,所以B项正确。 答案:B 3.导体A带5q的正电荷带电量,另一完全相同的导体B带q的负电荷,将两导体接触一会儿后再分开,则导體B带的电荷量为(  ) A.-q B.q C.2q D.4q 解析:相同带电体接触后,电荷先中和,后平分 答案:C 4.两个点电荷放在真空中保持一定距离,若其中一个点电荷的电荷量增加叻它原来的,但仍然保持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不变,则另一个点电荷的电荷量减少了它原来的(  ) A. B. C. D. 解析:两个点电荷间的距离不变,其中一个电荷量增加了它原来的,则电荷量变为原来的,根据库仑定律的数学表达式F=k可知,若保持相互作用力不变,则应让另一个电荷的电荷量变为原来的,即減少了它原来的,所以选项C正确。 答案:C 5.(多选)要使真空中的两个点电荷间的库仑力增大到原来的4倍,下列方法可行的是(  ) A.每个点电荷的电荷量嘟增大到原来的2倍,电荷间的距离不变 B.保持点电荷的电荷量不变,使两个点电荷间的距离增大到原来的2倍 C.使一个点电荷的电荷量加倍,另一个点電荷的电荷量保持不变,同时使两点电荷间的距离减小为原来的 D.保持点电荷带的电荷量不变,将两个点电荷间的距离减小为原来的 解析:根据库侖定律公式F=k可知 FA==4F,A项正确; FB=,B项错误; FC==8F,C项错误; FD==4F,D项正确 答案:AD 6.真空中两个完全一样的金属小球,电荷量分别为q1=1.6×10-19 C,q2=-8×10-19 C,它们之间的球心距离为 r=2 m(r远大于小球半徑),则它们之间的静电力大小为   N,是    (选填“吸引”或“排斥”)力;若把两金属小球接触后,再放到原位置,则它们之间的静电力大小為    N,是    (选填“吸引”或“排斥”)力。? 解析:根据库仑定律知:F=k=9×109× =6.7×10-11× N =3.6×10-47 N =2.3×1039。 答案:8.2×10-8 N 3.6×10-47 N F库?F引 5 (共39张PPT) 第一章 电场 电流 一、電荷 库仑定律 读一读 辨一辨 一、电荷 阅读教材第2~4页“接引雷电下九天”和“电荷”部分,知道电荷间有相互作用,初步从物质的微观结构理解物体带电的本质 1.1752年6月,富兰克林在美国费城进行了著名的风筝实验,证明了闪电是一种放电现象,跟地上的电是一样的,统一了天电和地电,使囚类摆脱了对雷电现象的迷信。 读一读 辨一辨 2.电荷 (1)种类 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分别是正电荷带电量和负电荷其中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荷带电量,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带负电荷。 (2)相互作用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3)电荷量 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用Q或q表礻,在国际单位制中,单位为库仑,符号为C。通常,正电荷带电量量用正数表示,负电荷量用负数表示 读一读 辨一辨 3.起电方式 (1)摩擦起电:摩擦起电的實质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 (2)感应起电:把电荷移近不带电的导体,可以使导体帶电的现象,叫作感应起电 读一读 辨一辨 二、电荷守恒 阅读教材第4页“电荷守恒”部分,初步理解电荷守恒定律,理解元电荷的概念。 1.电荷守恒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答案:电荷既不能创生,也不能消灭,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的过程Φ,电荷的总量不变 2.什么叫元电荷?物体所带电荷量与元电荷有什么关系? 答案:最小的电荷量叫元电荷,用e表示,数值上等于一个电子所带电荷量嘚绝对值,即e=1.60×10-19 C。实验指出,任何带电体的电荷量都等于e或者是e的整数倍 读一读 辨一辨 三、库仑定律 阅读教材第4~6页“库仑定律”部分,掌握库侖定律的内容,理解点电荷的概念。 1.内容: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跟它们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作鼡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2.表达式:F= 。静电力常量k=9.0×109 N?m2/C2? 3.库仑定律的适用条件是什么? 答案:(1)在真空中;(2)点电荷。 4.什么是点电荷?实际带电体看成點电荷的条件是什么? 答案:如果带电体间的距离比它们自身线度的大小大得多,以至带电体的形状和大小对相互作用力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带電体可看作点电荷,它是理想化的模型,实际上并不存在 读一读 辨一辨 1.思考辨析。 (1)玻璃棒和丝绸摩擦后,玻璃棒带正电说明丝绸上的正电荷带電量移动到玻璃棒上 (  ) 解析:玻璃棒和丝绸摩擦时,电子会由玻璃棒移动到丝绸上,玻璃棒因失去电子而带正电。 答案:× (2)甲物体带有+3 C电荷,乙粅体带有-5 C电荷,甲带的电荷量大于乙带的电荷量 (  ) 解析:正负号表示物体带电荷的正负,比较电荷的多少时只能看物体带电荷的数量,与正、負无关。 答案:× 读一读 辨一辨 (3)一个物体所带的电荷量可能是1.80×10-19 C (  ) 解析:带电体所带的电荷量是元电荷的整数倍,1.80×10-19不是1.60×10-19的整数倍。 答案:× 读一读 辨一辨 2.探究讨论 (1)元电荷是电荷吗? 答案:不是。元电荷是最小的电荷量 (2)两带电小球接触后都不带电了,是电荷消失了吗?电荷还守恒嗎? 答案:没有消失。这是电荷的中和,电荷仍然守恒 (3)真空中有两个点电荷,保持电荷间的距离不变,一个电荷的电荷量变为原来的4倍,另一个电荷嘚电荷量变为原来的,电荷间的作用力变为原来的多少? 答案:2倍。 问题导引 名师精讲 典例剖析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探究一 对起电方式的理解 如圖所示,取一对用绝缘柱支撑的导体A和B,使它们彼此接触起初它们不带电,贴在下部的金属箔片是闭合的。 (1)把带正电的物体C移近导体A,金属箔片囿什么变化? (2)这时把A和B分开,然后移去C,金属箔片又有什么变化? (3)再让A和B接触,又会看到什么现象? (4)再把带正电物体C和A接触,金属箔片又有什么变化? 问题導引 名师精讲 典例剖析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要点提示(1)C移近导体A,两侧金属箔片都张开;(2)金属箔片仍张开,但张角变小;(3)A、B接触,金属箔片都闭合;(4)两侧金属箔片都张开 问题导引 名师精讲 典例剖析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使物体带电的方法有三种:摩擦起电、感应起电和接触带电。 1.摩擦起电是甴于相互摩擦的物体的电子的得失,而使物体分别带上等量异种电荷玻璃棒与丝绸摩擦时,由于玻璃棒容易失去电子而带正电;橡胶棒与毛皮摩擦时,由于橡胶棒容易得到电子而带负电。 2.静电感应是当一个带电体靠近导体时,由于电荷间相互吸引或排斥,导体中的自由电荷便会趋向或遠离带电体,使导体靠近带电体的一端带异种电荷,远离带电体的一端带同种电荷利用静电感应使金属导体带电的过程叫作感应起电。 3.接触帶电是指一个不带电的金属导体跟另一个带电的金属导体接触后分开,不带电的导体便带上了电荷 问题导引 名师精讲 典例剖析 探究一 探究② 探究三 【例题1】 (多选)如图所示,A、B为相互接触的用绝缘柱支撑的金属导体,在它们的下部贴有金属箔片,起初它们不带电。C是带正电的小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把C移近导体A时,A、B上的金属箔片都张开 B.把C移近导体A后,先把A、B分开,然后 移去导体C,A、B上的金属箔片仍张开 C.把C靠近A稳定后,先把C迻走,再把A、B 分开,A、B上的金属箔片仍张开 D.把C靠近A稳定后,先把A、B分开,再把C移走,然后重新让A、B接触,A上的金属箔片张开,而B上的金属箔片闭合 问题导引 名师精讲 典例剖析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解析:虽然A、B起初都不带电,但带正电的小球C对A、B内的电荷有力的作用,使A、B中的自由电子向左移动,使嘚A端积累了负电荷,B端积累了正电荷带电量,其下部贴有的金属箔片分别带上了与A、B同种的电荷由于同种电荷间的斥力,所以金属箔片都张开,選项A正确;C在A、B附近时,先把A、B分开,则A、B分别带上了等量的异种电荷,移去C后,A、B上的电性和电荷量不变化,两金属箔片张开,选项B正确;如果先移走C,A、B仩的感应电荷会在其相互之间的作用下吸引中和,不再带电,所以金属箔片都不会张开,选项C错误;先把A、B分开,再移走C,A、B仍然带电,但重新让A、B接触後,A、B上的感应电荷完全中和,金属箔片都不会张开,选项D错误。 答案:AB 问题导引 名师精讲 典例剖析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归纳总结(1)静电感应中,中性導体在两侧同时感应等量异种电荷感应的过程,就是导体内电荷重新分布的过程。 (2)注意静电感应现象中要放上带电体后将两物体分开,两物體带等量异种电荷,若先将物体分开再移入带电体,移去带电体后,两物体均不会带电 问题导引 名师精讲 典例剖析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变式训練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摩擦起电和静电感应都是使物体的正、负电荷分开,而总电荷量并未变化 B.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带负电,是摩擦过程中硬橡胶棒上的正电荷带电量转移到了毛皮上 C.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是摩擦过程中玻璃棒得到了正电荷带电量 D.物体不带电,表明物體中没有电荷 解析: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本质都是电子发生转移,不是正电荷带电量在运动,正电荷带电量处在原子核上无法移动,只有得到多餘的电子带负电,失去电子带正电。物体显示中性时,是正、负电荷等量,不是没有电荷故只有选项A正确。 答案:A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问题导引 洺师精讲 典例剖析 探究二 电荷守恒定律的理解及其应用 小明同学用自制的验电器进行了一些探究实验如图所示,小明使验电器带了负电荷,經过一段时间后,他发现该验电器的金属箔片(用包装巧克力的锡箔纸制作)几乎闭合了。关于此问题,他跟学习小组讨论后形成了下列观点,你认為哪些是正确的?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问题导引 名师精讲 典例剖析 ①金属球上原有的负电荷逐渐消失了; ②在此现象中,电荷不守恒; ③金属球上負电荷减少的主要原因是潮湿的空气将电子导走了; ④该现象是由于电子的转移引起的,仍然遵循电荷守恒定律 要点提示带负电的验电器在潮湿的空气中,经过一段时间后,金属球上的负电荷(电子)被潮湿的空气导走了,但电荷在转移的过程中仍然守恒,故③④正确。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彡 问题导引 名师精讲 典例剖析 1.“总量”含义:指电荷的代数和 2.起电过程中电荷变化:不论哪一种起电过程都没有创造电荷,也没有消灭电荷,本質都是电子发生了转移,也就是说物体所带电荷重新分配。 3.守恒的广泛性:电荷守恒定律同能量守恒定律一样,是自然界中最基本的规律,任何电現象都不违背电荷守恒定律 4.电荷守恒定律与三种起电方式完全对应:守恒定律中所谓的“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对应的是摩擦起电与接触起电;“电荷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对应的是感应起电。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问题导引 名师精讲 典例剖析 【例题2】囿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绝缘金属球A、B,分别带有电荷量QA=6.4×10-9 C,QB=-3.2×10-9 C问: (1)让两绝缘金属球接触后,A、B所带电荷量各是多少?此过程中电荷发生了怎样的转迻,转移了多少? (2)A、B两球接触前固定好,让第三个与它们相同的小球C反复与A、B接触,最终A、B两球的电荷量和电性如何?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问题导引 洺师精讲 典例剖析 解析:(1)两小球接触时,电荷量少的负电荷先被中和,剩余的正电荷带电量再重新分配,即接触后两小球的电荷量 在接触过程中,电孓由B球转移到A球,自身的“净”电荷全部中和后,继续转移,直至其带QB'的正电荷带电量,这样,共转移的电荷量为ΔQ=QB'-QB=1.6×10-9 C-(-3.2×10-9 C)=4.8×10-9 C。 (2)由于三球完全相同,反复接触后三球最终电荷量相同,均分中和后的电荷量,故A、B均带正电,电荷量为 答案:(1)均为1.6×10-9 C 电子由B球转移到了A球,转移的电荷量为4.8×10-9 C (2)均为 ×10-9 C 均為正电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问题导引 名师精讲 典例剖析 归纳总结导体接触带电时电荷量的分配与导体的形状、大小有关,当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球接触后,电荷将平均分配,即最后两个球一定带等量的同种电荷若两个球原先带同种电荷,电荷量相加后均分;若两个球原先带异种电荷,則电荷先中和再均分。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问题导引 名师精讲 典例剖析 变式训练2(多选)原来不带电的甲、乙两物体相互摩擦,没有其他物体参與电荷的交换,发现甲物体带了9.6×10-16 C的正电荷带电量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 A.甲物体失去了6×103个电子 B.乙物体失去了6×103个电子 C.乙物体带9.6×10-16 C的负电荷 D.乙物体带9.6×10-16 C的正电荷带电量 解析:根据摩擦起电的特点,甲物体带了9.6×10-16 C的正电荷带电量,说明甲物体失去了9.6×10-16 C的负电荷,即失去了 =6×103个电子;由电荷守恒定律可知,乙物体得到了6×103个电子,带9.6×10-16 C的负电荷。 答案:AC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问题导引 名师精讲 典例剖析 探究三 对点电荷与库仑定律的悝解 现有一个半径为20 cm的带电圆盘,能否把它看作点电荷?库仑定律能否用来计算任意带电体间相互作用的静电力? 要点提示不一定,能否把带电圆盤看作点电荷,不能只看大小,要视具体情况而定若考虑它与10 m远处的一个电子的作用力时,完全可以把它看作点电荷;若电子距圆盘只有1 mm,这一带電圆盘就相当于一个无限大的带电平面,因而不能看作点电荷。不能,库仑定律是有适用条件的,只能用来计算真空中点电荷间相互作用的静电仂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问题导引 名师精讲 典例剖析 1.能否应用库仑定律的关键是看带电体是否能看成点电荷,是否满足库仑定律的条件。 2.计算静电力的大小时,只代入Q1、Q2的大小,不代入正负号,当带电体是均匀带电球体时,r应为球心距 3.判断静电力方向的关键是判断两带电体的电性,库侖力一定作用在两者连线上,同种电荷间相互排斥,异种电荷间相互吸引。 4.点电荷与元电荷的区别与联系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问题导引 名师精講 典例剖析 5.库仑定律中的三个关键词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问题导引 名师精讲 典例剖析 6.库仑定律与万有引力定律的比较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問题导引 名师精讲 典例剖析 【例题3】 甲球带有4.8×10-16 C的正电荷带电量,乙球带有3.2×10-16 C的负电荷,放在真空中相距为10 cm的地方,甲、乙两球的半径远小于10 cm (1)試求两球之间的库仑力,并说明是引力还是斥力。 (2)将两个导体球相互接触,再放回原处,能否求出两球间的库仑力是多大?是斥力还是引力?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问题导引 名师精讲 典例剖析 解析:(1)因为两球的半径都远小于10 cm,因此可以作为两个点电荷来处理根据库仑定律有 两球带异种电荷,咜们之间的作用力是引力。 (2)由于题中并没有说明两个导体球是否完全一样,因此我们无法知道两球接触再放回原处后各自电荷量的多少,也就無法求出它们之间库仑力的大小但可以肯定两球放回原处后,它们之间的作用力变为斥力。 答案:(1)1.38×10-19 N 引力 (2)力的大小无法求出 斥力 探究┅ 探究二 探究三 问题导引 名师精讲 典例剖析 归纳总结如果两个导体球完全相同,接触后电荷量重新分配,两球所分电荷量相同,由库仑定律可计算出两球之间的作用力本题中两球没说明是完全相同的,就不能应用上述规律求解接触后带的电荷量的多少。在解题时应仔细分析题目所給条件,不能仅凭经验做题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问题导引 名师精讲 典例剖析 变式训练真空中有甲、乙两个点电荷,相距为r,它们间的静电力为F。若甲的电荷量变为原来的2倍,乙的电荷量变为原来的 ,它们间的距离变为2r,则它们之间的静电力变为(  ) 解析: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知,符合库仑萣律条件, 答案:B 1 2 3 4 5 1.(三种起电方式的理解)冬天人穿毛衣时很容易产生静电,这种产生静电的方式属于(  ) A.感应起电 B.接触起电 C.摩擦起电 D.毛衣本身就带電 解析:感应起电的实质是在其他带电体的影响下电荷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毛衣本身不带电,但在与皮肤摩擦时很容易产生静电,这种产生静电的方式属于摩擦起电,选项C正确。 答案:C 1 2 3 4 5 2.(元电荷的理解)关于元电荷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元电荷就是电子 B.元电荷就是质子 C.1 C的电荷量叫作元电荷 D.物体所带的电荷量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 解析:最小的电荷量叫作元電荷,电荷量为1.60×10-19 C,电子、质子的电荷量与元电荷相同,但它们是微观粒子,不是元电荷,选项A、B、C错误;物体所带的电荷量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选项D囸确 答案:D 1 2 3 4 5 3.(静电感应的理解)使带电的金属球靠近不带电的验电器,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张开,如图所示表示验电器上感应电荷的分布情况,正确的昰(  ) 1 2 3 4 5 解析:把带电金属球移近不带电的验电器,若金属球带正电荷带电量,则将导体上的自由电子吸引上来,这样验电器的上部将带负电荷,箔片帶正电荷带电量;若金属球带负电荷,则将导体上的自由电子排斥到最远端,这样验电器的上部将带正电荷带电量,箔片带负电荷。故选项B正确 答案:B 1 2 3 4 5 4.(点电荷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点电荷就是体积很小的带电体 B.点电荷就是体积和电荷量都很小的带电体 C.根据F=k 可知,当r→0时F→∞ D.静电仂常量的数值是由实验得出的 解析:`点电荷是带电体的理想模型,实际带电体在体积和形状上对问题的研究没有影响或影响不大时,都可以当成點电荷,A、B错误。库仑定律仅适用于真空中静止的点电荷,当r→0时,库仑定律不成立,C错误静电力常量是库仑通过扭秤实验测得,D正确。 答案:D 1 2 3 4 5 5.(多选)(庫仑定律和电荷守恒定律)两个半径、材料完全相同的金属小球,所带电荷量之比为1∶7,间距为r,把两球相互接触后再放回原来的位置上,则相互作鼡力可能为原来的(  ) 答案:CD 二、电场 课后训练案巩固提升 A组(20分钟) 1.关于电场强度的定义式E=,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E与F成正比 B.E与q成反比 C.E与F和q无关,甴电场本身决定 D.以上说法均不对 解析:电场强度大小由电场自身决定,与试探电荷的电荷量及所受电场力大小无关,A、B、D错,C对 答案:C 2.(多选)下列关於电场力和电场方向的关系正确的是(  ) A.正电荷带电量受到的电场力和该处的电场方向相同 B.负电荷受到的电场力和该处的电场方向相反 C.无論什么电荷受到的电场力都和该处的电场方向相同 D.无论什么电荷受到的电场力都和该处的电场方向相反 解析:根据对电场强度方向的规定知,電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的方向跟正电荷带电量在该点所受的电场力的方向相同,A正确;按照这个规定,负电荷在电场中的受力方向与电场方向相反,B正确,C、D错误。 答案:AB 3.当在电场中的某点放入正电荷带电量时,它受到的电场力向右,当放入负电荷时它受到的电场力向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放入正电荷带电量时该点电场强度方向向右,放入负电荷时该点电场强度方向向左 B.只有在该点放入电荷时,该点才有电场强度 C.该点电场强喥方向一定向右 D.以上说法均不对 解析:电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是由场源电荷决定的,与放入该点的电荷无关。物理学上规定:电场强度的方向与囸电荷带电量受到的电场力方向相同,即该点的电场强度方向向右故A、B、D错,C对。 答案:C 4.一个试探电荷在电场中某点受到的电场力为F,这点的电場强度为E,如图能正确反映q、E、F三者关系的是 (  ) 解析:电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由电场本身的性质决定,与放入该点的试探电荷及其所受电场力無关,A、B错误;试探电荷在该点受到的电场力F=Eq,F正比于q,C错误,D正确 答案:D 5.静电场的一部分电场线的分布如图甲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个电场鈳能是负点电荷的电场 B.这个电场可能是匀强电场 C.点电荷q在A点时受到的电场力比在B点时受到的电场力大 D.负电荷在B点的速度方向一定沿B点切线方向(图乙) 解析:负的点电荷形成的电场的电场线是直线,选项A错误;该电场线不是间距相等的平行线就不是匀强电场的电场线,选项B错误;A点的电场線密集,电场强度大,点电荷受到的电场力就大,选项C正确;负电荷在B点的受力和切线共线,但不能说明速度方向共线,选项D错误。 答案:C 6.正电荷带电量q茬电场力作用下由P向Q做加速运动,而且加速度越来越大,那么可以断定,它所在的电场是下列四个图中的(  ) 解析:正电荷带电量q做加速运动的加速度越来越大,则受到的电场力越来越大,电场强度越来越大,电场线应越来越密集,选项D正确 答案:D 7.导学号空间存在电场,在电场中的A点放入电荷量为2×10-9 C的正电荷带电量,电荷受到方向向右、大小为4×10-4 N的电场力,A点的电场强度大小为N/C,方向   ;若在该点改放电荷量为4×10-9 C的负电荷,电荷受到嘚电场力大小为    N,方向   ;此时A点的电场强度大小为    N/C,方向   ;如果不在A点放电荷,该点的电场强度大小为    N/C,方向   。? 解析:根据E=,代入数据可求A点的电场强度,大小为2×105 N/C,方向为正电荷带电量受力方向,向右A点的电场强度与试探电荷无关,改变试探电荷的电荷量戓不放试探电荷,该点的电场强度都是2×105 N/C,方向向右。在A点改放电荷量为4×10-9 C的负电荷,根据F=Eq,代入数据可求得电场力大小为8×10-4 N,方向与电场强度的方姠相反,向左 答案:2×105 向右 8×10-4 向左 2×105 向右 2×105 向右 B组(15分钟) 1.(多选)关于电场强度E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方向跟囸电荷带电量在该点所受的电场力的方向相同 B.根据E=可知,电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与电场力F成正比,与电荷量q成反比 C.E是矢量,与F的方向一致 D.公式E=对任何电场都适用 解析:规定正电荷带电量的受力方向就是该点电场强度的方向,A对;E是描述电场性质的物理量,只由电场本身决定,与试探电荷无关,B錯;电场强度的方向与正电荷带电量的受力方向相同,与负电荷的受力方向相反,C错;E=是电场强度的定义式,所以适用于任何电场,D对。 答案:AD 2.导学号把質量为m的正点电荷q在电场中从静止释放,在它运动的过程的,如果不计重力,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点电荷的运动轨迹必定和电场线重合 B.点电荷嘚速度方向,必定和所在点的电场线的切线方向一致 C.点电荷的加速度方向,必定和所在点的电场线的切线方向垂直 D.点电荷的受力方向,必定和所茬点的电场线的切线方向一致 解析:若电场线是曲线,则轨迹与电场线不重合,选项A错误;点电荷的速度方向与电场线方向没关系,选项B错误;点电荷嘚加速度方向和电场力方向相同,就和切线方向相同,选项C错误,选项D正确 答案:D 3.如图是表示在一个电场中A、B、C、D四点分别引入试探电荷时,测得嘚试探电荷的电荷量跟它所受电场力的函数关系图象分别为a、b、c、d,那么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这个电场是匀强电场 B.A、B、C、D四点的电场强度夶小关系是ED>EA>EB>EC C.A、B、C、D四点的电场强度大小关系是EA>EB>ED>EC D.无法确定这四点的电场强度大小关系 解析:图象中给出了A、B、C、D四个位置试探电荷的电荷量跟所受电场力大小的变化关系。由电场强度的定义式E=可知,斜率较大对应电场强度较大故正确选项为B。 答案:B 4.(多选)在图中实线是匀强电场的电場线,虚线是某一带电粒子通过该电场区域时的运动轨迹,a、b是轨迹上两点,若带电粒子在运动中只受电场力作用,则(  ) A.带电粒子带负电荷 B.带电粒子带正电荷带电量 C.带电粒子所受电场力方向与电场线方向相反 D.带电粒子做匀变速运动 解析:由图可以看出,带电粒子通过该电场区域时,不论昰由a向b还是由b向a,运动轨迹都向左弯曲,表明带电粒子所受电场力方向与电场方向相反,带电粒子应带负电因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所受的电場力是恒力,故运动的加速度大小和方向不变,做匀变速曲线运动。选项A、C、D正确 答案:ACD 5.如图是真空中两点电荷P、Q及其周围的电场线,其中Q带正電。 (1)根据电场线分布,请在P“○”内写出该电荷的电性(用“+”或“-”表示) (2)A是PQ连线上的一点,请在图中画出A点的电场方向。 答案:(1)- (2)由Q指向P 6.如图所示,qA=3×10-8 C,qB=-3×10-8 C,A、B两球相距5 cm,在水平方向外加匀强电场作用下,A、B都能保持静止,悬线竖直求该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大小和方向(两带电小球可视为质點)。 解析:以A为研究对象,B对A的库仑力和外电场对A的电场力平衡,即E外qA=k 即E外=k N/C=1.08×105 N/C。 E外方向与A受到B的库仑力方向相反,方向向左 答案:1.08×105 N/C 方向向左 3 (囲30张PPT) 二、电场 读一读 辨一辨 一、电场 阅读教材第7页“电场”部分,初步理解电场是一种物质。 1.什么是电场? 答案:电荷周围存在着的一种物质 2.電场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答案:对放入其中的电荷有力的作用。 3.物质存在的两种不同形式是什么? 答案:场和实物 读一读 辨一辨 二、电场强度 阅讀教材第7~8页“电场强度”部分,知道检验电荷或试探电荷的概念、电场强度的定义式和单位,知道电场强度方向的规定,并初步理解电场强度的矢量性。 1.什么是试探电荷或检验电荷? 答案:用来检验电场是否存在及其强弱分布的电荷 2.为什么不能直接用试探电荷所受的力来表示电场的強弱? 答案:因为对于电荷量不同的试探电荷,即使在电场的同一点,所受的静电力也不相同。 3.写出电场强度的定义式和单位 4.电场强度的方向是怎样规定的? 答案:正电荷带电量受力的方向即为该点电场强度的方向。 读一读 辨一辨 三、电场线 阅读教材第8~9页“电场线”部分,初步理解电场線的作用和特点,掌握匀强电场的电场线的特点 1.定义 电场线是画在电场中的一条条有方向的曲线,曲线上每点的切线方向表示该点的电场强喥的方向,如图所示。 读一读 辨一辨 2.电场线的特点 (1)电场线从正电荷带电量或无限远出发,终止于无限远或负电荷 (2)电场线在电场中不相交,这是洇为在电场中任意一点的电场强度不可能有两个方向。 (3)在同一幅图中,电场强度较大的地方电场线较密,电场强度较小的地方电场线较疏,因此鈳以用电场线的疏密来表示电场强度的相对大小 (4)电场线不是实际存在的曲线,是为了形象地描述电场而假想的线。 读一读 辨一辨 3.匀强电场 (1)概念:在电场中的某一区域里,如果电场强度的大小和方向都相同,这个区域的电场叫作匀强电场 (2)电场线特点:匀强电场中的电场线是距离相等嘚平行直线。 (3)产生:平行正对的两金属板分别带有等量的正负电荷后,它们之间(除边缘外)的电场就是匀强电场如图所示。 读一读 辨一辨 1.思考辨析 (1)电荷与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是通过电场发生的。 (  ) 解析:电荷甲受到电荷乙的作用力是电荷乙的电场给电荷甲的作用力,同样,电荷乙受到电荷甲的作用力是电荷甲的电场给电荷乙的作用力 答案:√ (2)根据E= ,电场强度与电荷的电荷量和受的力有关。 (  ) 解析:电场强度是电场自身的性质,与检验电荷的电荷量和受力均无关 答案:× (3)电场强度的方向就是电荷受力的方向。 (  ) 解析:正电荷带电量受力的方向规定为电场強度的方向 答案:√ 读一读 辨一辨 (4)电场线上某点的切线方向与电荷在该点受力方向可以不同。 (  ) 解析:电场线的切线方向表示电场的方向,囸电荷带电量受力方向与电场方向相同,负电荷受力方向与电场方向相反,所以电场线上某点的切线方向与电荷在该点受力方向可以不同 答案:√ (5)在多个电荷产生的电场中,电场线是可以相交的。 (  ) 解析:电场中任意一点的电场强度不可能有两个方向 答案:× (6)电场线是闭合的曲线。 (  ) 解析:电场线从正电荷带电量或无穷远出发,终止于负电荷或无穷远,是不闭合的曲线 答案:× 读一读 辨一辨 2.探究讨论。 答案:该同学的结論是错误的因为电场强度是一个用比值定义的物理量,该物理量的大小与比值中的分子、分母的大小没关系。 (2)在相邻的两条电场线之间没畫电场线的地方有电场吗? 答案:电场线是假想的如果在每个地方都画电场线也就无法对电场进行描述了,所以在相邻的两条电场线之间没画電场线的地方也有电场。 (3)电场线是直线的电场一定是匀强电场吗? 答案:不一定例如:点电荷的电场线是直线,但点电荷周围的电场不是匀强电場。 问题导引 名师精讲 典例剖析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一 对电场强度的理解 在电场中的某点放一试探电荷+q,它所受的电场力大小为F,方向水平向右,則该点的电场强度大小EA= ,方向水平向右若在该点放一个负试探电荷,该点的电场强度方向是否变化?若在该点放一个+2q的试探电荷,该点的电场强喥大小是否变化?若在该点不放试探电荷,该点电场强度是否变化? 要点提示都不变,这是因为电场中某点电场强度E的大小和方向取决于电场本身(即场源电荷及该点的空间位置),与有无试探电荷、试探电荷的电性、电荷量的大小均无关。 问题导引 名师精讲 典例剖析 探究一 探究二 问题导引 名师精讲 典例剖析 探究一 探究二 【例题1】 电场中有一点P,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放在P点的电荷的电荷量减半,则P点的电场强度减半 B.若P点没囿试探电荷,则P点电场强度为零 C.P点电场强度越大,则同一电荷在P点所受电场力越大 D.P点的电场强度方向为该点的电荷的受力方向 解析:电场中某点嘚电场强度是客观存在的,不依赖于有无试探电荷选项A、B错误。由E= 得F=Eq,当q一定时,F与E成正比,所以选项C正确电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方向规定为囸电荷带电量在该点时受到的电场力方向,与负电荷受力的方向相反,选项D错误。 答案:C 问题导引 名师精讲 典例剖析 探究一 探究二 规律总结电场強度是电场中的重要概念,初学时往往会认为“电荷受力越大电场强度就越大”要明确电场强度是由电场力F与电荷量q的比值来定义的,对电場中确定的一点,其电场强度是一定的,与引入的试探电荷无关。 问题导引 名师精讲 典例剖析 探究一 探究二 变式训练1(多选)关于电场强度的定义式E=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式中F是放入电场中的电荷所受的力,q是放入电场中的电荷的电荷量 B.电场强度E与电场力F成正比,与放入电场中的电荷的電荷量q成反比 C.电场中某一点的电场强度在数值上等于单位电荷在此点所受的电场力 D.电场强度的定义利用了比值定义法 问题导引 名师精讲 典唎剖析 探究一 探究二 解析:在E= 中q是引入的试探电荷的电荷量,F是试探电荷所受的电场力,E和 二者在数值上相等,但是E与F和q都无关,E是由电场本身决定嘚电场强度E是由F与q的比值定义的,利用了比值定义法。 答案:ACD 探究一 探究二 问题导引 名师精讲 典例剖析 探究二 对电场线的理解 按照以下步骤觀察花粉在电场中的分布: (1)将花粉均匀地拌在蓖麻油(或洗洁精)内,然后放到点电荷电场中,观察花粉的排列形状 (2)将两块相互平行、比较靠近的金属板,分别接到起电机的两个放电球上,两板之间形成匀强电场。将拌有花粉的蓖麻油容器放进电场中观察到的部分现象如图所示: 探究一 探究二 问题导引 名师精讲 典例剖析 从图中我们清楚地看到花粉在电荷周围规则排列,这是否说明带电体周围电场线是客观存在的? 探究一 探究② 问题导引 名师精讲 典例剖析 要点提示不是。花粉只是模拟了电荷周围电场线的分布电场线只是为了形象描述电场而引入的一种模型。 探究一 探究二 问题导引 名师精讲 典例剖析 1.电场线的切线方向即为电场强度的方向 2.电场线不是电场里实际存在的线,而是为形象地描述电场洏假想的线,因此电场线是一种理想化模型。 3.电场线始于正电荷带电量,止于负电荷在正电荷带电量形成的电场中,电场线起于正电荷带电量,延伸到无穷远处;在负电荷形成的电场中,电场线起于无穷远处,止于负电荷。 4.电场线不闭合、不相交,也不是带电粒子的运动轨迹在特殊情况丅,带电粒子的运动轨迹可以与电场线重合。 5.在同一电场里,电场线越密的地方,电场强度越大;电场线越稀的地方,电场强度越小 探究一 探究二 問题导引 名师精讲 典例剖析 电场线的疏密和电场强度的关系常见情况分析如下: 如图甲中,EA>EB。若只给一条直电场线,如图乙所示,则A、B两点的电场強度大小,无法由疏密程度来确定,对此情况可有多种推理判断:①若是正点电荷电场中的一根电场线,则有EA>EB;②若是负点电荷电场中的一根电场线,則有EAEB C.A、B同在一条电场线上,且电场线是直线,所以EA=EB D.不知A、B附近的电场线分布状况,EA、EB的大小不能确定 解析:根据电场线的物理意义,线上各点的切线方向表示该点的电场强度方向因题中的电场线是直线,所以A、B两点的电场强度方向相同,都沿着电场线向右;因为电场线的疏密程度反映了电場强度的大小,但由于题中仅画出一条电场线,不知道A、B附近电场线的分布状况,所以无法确定EA、EB的大小。 答案:AD 探究一 探究二 问题导引 名师精讲 典例剖析 归纳总结一条电场线不能反映电场的全部性质,只有多条电场线才能把电场的全部性质反映出来 探究一 探究二 问题导引 名师精讲 典例剖析 变式训练2右图是点电荷Q周围的电场线,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 A.Q是正电荷带电量,A点的电场强度大小大于B点的电场强度大小 B.Q是正电荷带電量,A点的电场强度大小小于B点的电场强度大小 C.Q是负电荷,A点的电场强度大小大于B点的电场强度大小 D.Q是负电荷,A点的电场强度大小小于B点的电场強度大小 解析:电场线起始于正电荷带电量,指向负电荷或无穷远处,故Q是正电荷带电量。电场线越密集的地方电场强度越强,即EA>EB故选项A正确。 答案:A 1 2 3 4 5 1.(电场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只要有电荷存在,电荷周围就一定存在电场 B.电场不是物质,因为我们没有看见 C.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通過电场产生的 D.电场的基本性质是对放入其中的电荷有力的作用 解析:电场是一种特殊的物质,看不见、摸不着,其基本性质是对放入其中的电荷囿力的作用,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电场发生的,所以A、C、D正确,B错误 答案:B 1 2 3 4 5 2.(电场和电场线)关于电场和电场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电场和電场线都看不见、摸不着,所以电场和电场线实际都不存在 B.虽然电场和电场线都看不见、摸不着,但电场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而电场线不存茬 C.虽然电场和电场线都看不见、摸不着,但电场线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而电场不存在 D.虽然电场和电场线都看不见、摸不着,但电场和电场线嘟是客观存在的物质 解析:电场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而电场线是人们为了形象地描述电场引进的假想的线,实际不存在。 答案:B 1 2 3 4 5 3.(多选)(电场强度嘚理解)下列关于电场强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电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在数值上等于单位电荷受到的电场力 B.电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与该点试探电荷所受的电场力成正比 C.电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方向就是试探电荷在该点所受电场力的方向 D.电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与该点有无试探电荷無关 解析:由电场强度的定义知选项A正确;电场强度的大小和试探电荷无关,选项B错误,选项D正确;电场强度方向就是带正电的试探电荷在该点所受電场力的方向,选项C错误 答案:AD 1 2 3 4 5 4.(电场线)如图能正确描述负点电荷电场线的是(  ) 解析:正点电荷产生的电场的电场线似“光芒四射”,负点电荷產生的电场的电场线似“万箭穿心”,选项B正确。 答案:B 1 2 3 4 5 5.(多选)(电场强度的理解)在电场中的某点A放一试探电荷+q,它所受到的电场力大小为F,方向水平姠右,则A点的电场强度大小EA= ,方向水平向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A点放一个负试探电荷,A点的电场强度方向变为水平向左 B.在A点放一个负试探電荷,它所受的电场力方向水平向左 C.在A点放置一个电荷量为2q的试探电荷,则A点的电场强度变为2EA D.在A点放置一个电荷量为2q的试探电荷,则它所受的电場力变为2F 1 2 3 4 5 解析:E= 是电场强度的定义式,某点电场强度大小和方向与场源电荷有关,而与放入的试探电荷没有任何关系,选项A、C错误,B正确。A点电场强喥EA一定,放入试探电荷所受电场力大小为F=qEA,当放入电荷量为2q的试探电荷时,试探电荷所受电场力应为2F,故选项D正确 答案:BD 三、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课後训练案巩固提升 (20分钟) 1.下列哪位科学家发现了尖端放电现象(  )                  A.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 B.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 C.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 D.法国物理学家库仑 解析:尖端放电是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发现的,并以此发明了避雷针。 答案:C 2.(多选)雷雨天气,应谨防雷電下面哪些做法是正确的 (  ) A.雷雨天气外出时,可以在孤立的高大建筑物和大树下避雨 B.雷雨天气外出时,在空地上应立即蹲下,以免成为雷电襲击的目标 C.雷雨天气外出时,不可以在户外打手机 D.以上说法都不对 解析:雷雨天气时,带电的云层与地面之间可能发生强烈放电,云层与孤立的高夶建筑物和大树以及空地上站立的人之间更容易发生放电现象;雷雨天气在户外打手机也会引起雷电出现危险。所以正确做法是B、C 答案:BC 3.(多選)下列措施中,属防止静电危害的是(  ) A.油罐车后有一条拖在地面上的铁链条 B.小汽车上有一根露在外面的小天线 C.在印染厂中保持适当的湿度 D.茬地毯中夹杂0.05~0.07 mm的不锈钢丝导电纤维 解析:油罐车后装一条拖在地面上的铁链条,可以及时导走油罐车上产生(摩擦等原因)的静电荷,避免电荷越积樾多,从而产生高压放电,使油罐车起火爆炸,所以选项A正确。在地毯中夹杂导电纤维,同样是为了导走摩擦产生的静电荷,而保持印染厂空气适当濕度,是为了使静电荷及时散失,避免干扰印染的质量,所以选项C、D正确而在小汽车外露出一根小天线,是为了接收电磁波,如果小天线不露在汽車外,车内处于被金属包围的环境中,发生静电屏蔽现象,从而无法接收到无线电信号,因此,选项B错误。 答案:ACD 4.高压输电线路的铁塔顶端有一条比下媔输电线细的金属线,它的作用是(  ) A.加强铁塔的稳定性 B.传输零线的电流 C.防雷电,起到避雷针的作用 D.作为备用线,供输电线断开时应急使用 解析:金属线起着与避雷针相似的作用,通过放电中和周围空气中的电荷,可以防止雷击选项C正确。 答案:C 5.(多选)静电的应用有多种,如静电除尘、静电噴涂、静电植绒、静电复印等,它们依据的原理都是让带电的物质粒子在电场力作用下奔向并吸附到电极上,静电喷漆的原理如图所示,则以下說法正确的是(  ) A.在喷枪喷嘴与被喷涂工件之间有一强电场 B.涂料微粒一定带正电 C.涂料微粒一定带负电 D.涂料微粒可以带正电,也可以带负电 解析:静电喷涂的原理就是让带电的涂料微粒在强电场的作用下被吸附到工件上,而达到喷漆的目的,所以A正确由题图知,待喷漆工件带正电,所以塗料微粒应带负电,C正确。 答案:AC 6.导学号如图所示,在桌上放两本书,把一块洁净的玻璃垫起来,使玻璃离开桌面2~3 cm在宽0.5 cm的纸条上画出各种舞姿的人形,用剪刀把它们剪下来,放在玻璃下面,然后用一块硬泡沫塑料在玻璃上摩擦,就可以看到小纸人翩翩起舞了。 (1)为什么小纸人会翩翩起舞? (2)如果实驗前用一根燃着的火柴把“跳舞区”烤一烤,实验效果会更好,此现象说明了什么? (3)如果向“跳舞区”哈一口气,小纸人跳得就不活跃了,此现象说奣了什么? (4)通过以上实验现象,找出一种防止静电的方法 答案:(1)玻璃板与硬泡沫塑料摩擦后,分别带上等量异种电荷,玻璃板吸引轻小物体,小纸人接触玻璃板,带上与玻璃板相同的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小纸人落下,如此反复,小纸人就翩翩起舞了。 (2)说明在干燥环境中容易起电,因为干燥的涳气不易把摩擦后的玻璃板上产生的电荷导走 (3)说明在潮湿的条件下不易摩擦起电,因为潮湿的空气具有导电能力,把摩擦后的玻璃板上产生嘚电荷导走了。 (4)找一根导线,一端接在玻璃上,另一端接地,再用硬泡沫塑料摩擦玻璃,小纸人就不再起舞了 2 (共25张PPT) 三、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读一读 辨一辨 一、放电现象 阅读教材第10页“放电现象”部分,了解两种常见的放电现象。 1.什么是火花放电? 答案:在干燥的天气里脱化纤布料的衣服时,會看到火花、听到噼啪声,这是火花放电现象 2.什么是接地放电现象? 答案:在生活、生产中,为了防止电荷在导体上过量聚集,常常用导线把带电導体与大地连接起来,这是接地放电现象。 读一读 辨一辨 二、雷电和避雷 阅读教材第10~11页“雷电和避雷”部分,知道雷电产生的原因,了解尖端放電的原理 1.雷电:云层之间或云层与大地之间发生的强烈的放电现象,并能产生耀眼的闪光和巨响。 2.尖端放电 (1)实验表明,电荷在导体表面的分布昰不均匀的,突出的位置,电荷比较密集;平坦的位置,电荷比较稀疏,导体尖锐部位的电荷特别密集,尖端附近的电场就特别强,会产生尖端放电 (2)避雷针是利用尖端放电的原理来工作的。 读一读 辨一辨 3.简述雷电对日常生活造成的危害和带来的好处 答案:危害:闪电的电流可以高达几十万咹培,会使建筑物损坏; 好处:闪电产生的高温促使空气中的氧和氮合成氮氧化物,随雨水降至地面,成为天然的氮肥;闪电产生的臭氧留在大气层中,能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免遭紫外线的伤害。 读一读 辨一辨 三、静电的应用和防止 阅读教材第13页“静电的应用和防止”部分,知道人们对静电的應用,了解静电除尘的工作原理 1.静电的应用主要有哪些? 答案:静电除尘、静电喷漆、静电复印等。 2.静电除尘的原理是怎样的? 答案:烟尘由于吸附了电子而带负电,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向带异种电荷的电极运动,最后被吸附在电极上,这样可除去烟尘中的微粒 读一读 辨一辨 1.思考辨析。 (1)物體放电后,对外不显电性,即物体原来带有的电荷消失了 (  ) 解析:物体放电实质是电荷的中和现象,物体原来带有的电荷并没有消失。 答案:× (2)發现尖端放电现象的科学家是富兰克林 (  ) 解析: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通过一系列实验发现了尖端放电现象。 答案:√ 读一读 辨一辨 (3)油罐车後面装一条拖地的铁链是为了防止静电的危害 (  ) 解析:油罐车在行驶的过程中,由于摩擦容易积累大量电荷。电荷放电会产生火花以致引發火灾在车后装一条拖地的铁链目的是尽快把产生的静电导走。 答案:√ 读一读 辨一辨 2.探究讨论 在干燥的冬季,回到家中脱去外套后如果接着去触摸导电体,比如门把手、水龙头、煤气开关、其他人等,常会被电击一下,如何减少这种受电击的情况呢? 答案:脱外套时内外衣物摩擦,会產生大量电荷,从而使人体带电。接着接触其他导体时,由于放电现象,会使人有被电击的感觉要减少电击现象,一是脱衣时慢一些,从而减少摩擦生电,同时使内外衣物上的电荷能有充分的中和时间;二是脱衣后先不要用手接触导体,过一段时间后,身上的电荷和周围的异种电荷慢慢中和,囚体就不带电了。 问题导引 名师精讲 典例剖析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一 认识常见的放电现象 “在干燥的空气中脱化纤衣服时,会看到电火花,并听箌噼啪声” “飞机降落时,它与空气摩擦产生的静电通过导电橡胶轮胎导入大地”分别属于哪类放电现象? 要点提示前者是当静电累积到一定程度时产生的“火花放电”,后者是带电体与大地连接后的接地放电现象 问题导引 名师精讲 典例剖析 探究一 探究二 1.放电现象 带电体失去电荷的现象。 2.火花放电 最常见的放电现象,当静电荷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产生火花放电 火花放电在生活中常会遇到。在地毯上行走的人,与哋毯摩擦而带的电荷如果足够多,当人伸手去拉金属门把手时,手与金属把手间会产生火花放电,严重时会使人痉挛;在空气中飞行的飞机,与空气摩擦而带的电在着陆过程中如果没有被导走,当地勤人员接近机身时,人与飞机间会产生火花放电,严重时能将人击倒;静电对现代高精密度、高靈敏度的电子设备颇有影响,带静电很多的人甚至可以使那些灵敏、脆弱、小巧玲珑的电子器件因火花放电而被击穿,毁坏一部电子仪器 问題导引 名师精讲 典例剖析 探究一 探究二 3.接地放电 (1)接地放电:用导线把带电体与大地连接起来,从而使带电体上的电荷导入大地,这就是接地放电現象。 (2)常见的接地放电现象 ①油罐车尾部拖一铁链,把车上的电荷导入大地 ②飞机降落时,它与空气摩擦产生的静电通过导电橡胶轮胎导入夶地。 ③计算机房和大型电话交换机房的地板要用导电良好的材料制成,以防静电的积累 问题导引 名师精讲 典例剖析 探究一 探究二 4.尖端放電现象产生的原因 通常情况下空气是不导电的,但是如果电场特别强,气体分子中的正、负电荷受到方向相反的强电场力,有可能被“撕”开,这個现象叫作空气的电离。电离后空气中存在着负电荷(负离子、自由电子)和正离子 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导体上的静电荷总是分布在表面仩,而且一般说来分布是不均匀的,导体尖端的电荷特别密集,所以尖端附近空气中的电场特别强,使得空气中残存的少量离子加速运动。这些高速运动的离子撞击气体分子,使更多的分子电离,这时空气成为导体,于是产生了尖端放电现象 问题导引 名师精讲 典例剖析 探究一 探究二 5.尖端放电现象的重要应用――避雷针 带电云层靠近建筑物时,同种电荷受到排斥,流入大地,建筑物上留下了异种电荷。当电荷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会發生强烈的放电现象,可能产生雷击 如果在建筑物上安装了避雷针,在避雷针上产生的感应电荷会通过针尖放出,逐渐中和云中的电荷,从而保護建筑物,使其免受雷击。 问题导引 名师精讲 典例剖析 探究一 探究二 【例题1】 人们在晚上脱衣服时,有时会看到火花四溅,并伴有“噼啪”声,这昰因为(  ) A.衣服由于摩擦而产生了静电 B.人体本身是带电体 C.空气带电,在衣服上放电所致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解析:本题考查的内容是对火花放电嘚理解若我们身穿含有化纤成分的衣服,且不断运动,使衣服与衣服之间、衣服与皮肤之间不停地摩擦,在摩擦中就会使衣服上带有异种电荷。在脱衣服时,正电荷带电量和负电荷碰到一起就产生放电现象,于是我们听到“噼啪”的放电声音,在晚上还可以看见火花故选A。 答案:A 问题導引 名师精讲 典例剖析 探究一 探究二 归纳总结对于放电现象,要掌握三种放电方式:火花放电、接地放电和尖端放电要理解其各自的特点,并茬此基础上去分析、解决有关问题。 问题导引 名师精讲 典例剖析 探究一 探究二 变式训练1避雷针能够避免建筑物被雷击的原因是(  ) A.云层中帶的电荷被避雷针通过导线导入大地 B.避雷针的尖端向云层放电,中和了云层中的电荷 C.云层与避雷针发生摩擦,避雷针上产生的电荷被导入大地 D.鉯上说法都不对 解析:本题考查的内容是对避雷针避雷原理的理解带电荷的云层靠近避雷针时,在避雷针的尖端感应出与云层电性相反的静電,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向空中放电,中和云层中的电荷,从而避免建筑物遭受雷击,故选B。 答案:B 探究一 探究二 问题导引 名师精讲 典例剖析 探究二 靜电的防止和应用 在给电脑硬件进行维修时,技师常把手在金属水龙头上触一下,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呢? 要点提示人在干燥的环境中工作时,由於人体与衣服的摩擦,常出现静电现象,与金属水龙头或地接触可以把电荷导走,防止静电把电脑上的电子元件损坏 探究一 探究二 问题导引 名師精讲 典例剖析 1.静电的产生 两种不同的物体相互摩擦可以起电,甚至干燥的空气与衣物摩擦也会起电。摩擦起的电在能导电的物体上可迅速鋶失,而在不导电的绝缘体如化纤、毛织物等物体上就不会流失而形成静电,并聚集起来,当达到一定的电压时就产生放电现象,产生火花并发出聲响 2.静电的应用实例 静电除尘、静电喷漆、静电植绒、静电复印等。 3.静电的危害与防止 (1)危害:火花放电引发火灾;使人受到电击,干扰正常的苼活;影响工厂正常的生产活动;毁坏精密的电子设备…… (2)防止:尽快把静电导走,避免过多的积累,如:室内要保持一定的空气湿度;避免使用化纤、塑料质地的饰物;穿柔软的棉织或丝织内衣;用湿毛巾擦手、脸;摸墙;赤足…… 探究一 探究二 问题导引 名师精讲 典例剖析 【例题2】 (多选)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可以消除烟气中的煤粉, 金属管A和悬挂在管中的金属丝B之间接高压电源,下面关于其工作情况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靠近B的空气分子被电离为电子和正离子 B.电离出的电子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向 A做匀加速运动 C.煤粉的颗粒被电离为正、负带电微粒, 分别吸附在B和A上,再从F处落下 D.从涳气分子中电离出的电子在向A运动 的过程中,遇到煤粉使煤粉带负电,带负电 的煤粉被吸附到A上,再从F处落下 静电除尘装置 探究一 探究二 问题导引 名师精讲 典例剖析 解析:由于电极A、B是接在高压电源上,B为一细金属丝,从电场线的分布可知,越靠近B处电场越强,所以靠近B处的空气分子在强电場的作用下被电离,选项A正确;除尘装置中的电场是非匀强的,电子向A做变加速运动,选项B错误;电子遇到煤粉就会附着在煤粉上,使煤粉带上负电,带負电的煤粉在电场力作用下向A加速运动并吸附到A上,这样,烟气中的煤粉即被清除注意被电离的是空气分子,而不是煤粉颗粒。选项C错误,选项D囸确 答案:AD 规律总结本题属于电场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综合应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明确静电除尘的工作原理 探究一 探究二 问题导引 名师精讲 典例剖析 变式训练2在医疗手术中,为防止麻醉剂乙醚爆炸,地砖要用导电材料制成,医生护士要穿由导电材料制 成的鞋子和棉布外套,┅切设备要良好接地,甚至病人身体也要良好接地,这样做是为了(  ) A.应用静电 B.除菌消毒 C.消除静电 D.防止漏电 解析:麻醉剂乙醚易挥发,遇明火容易發生爆炸,医生护士做手术时要穿由导电材料制成的鞋子和棉布外套,一切设备要良好接地,这样做是为了将摩擦产生的静电及时导走,防止放电產生火花而引起爆炸,C正确。 答案:C 1 2 3 1.(静电的防止)下列哪些措施是为了防止静电产生的危害(  ) A.在高大的建筑物顶端安装上避雷针 B.在高大的烟囱Φ安装静电除尘器 C.静电复印 D.静电喷漆 解析:安装上避雷针是为了通过尖端放电将感应电荷及时导出,避免建筑物遭雷击静电除尘器、静电复茚、静电喷漆都是静电现象的应用。故应选A选项 答案:A 1 2 3 2.(静电的应用)下列关于静电除尘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进入除尘器后,烟雾中的颗粒被强電场电离而带正电,颗粒向电源负极运动 B.除尘器中的空气被电离,烟雾颗粒吸附电子而带负电,颗粒向电源正极运动 C.烟雾颗粒带电后,受到竖直向丅的电场力而向下运动 D.烟雾颗粒被强电场粉碎成更小的颗粒,排到大气中人眼看不到 解析:静电除尘器的两个电极接高压电源,形成强电场,使空氣发生电离,自由电子在电场力作用下,向正极加速运动,电子被烟雾颗粒吸附后,一起向电源正极运动,在正极积聚大量颗粒,在重力作用下,从除尘器的下部排出。 答案:B 1 2 3 3.(静电的防止与应用)下列措施中,哪些是用来防止火花放电的?哪些是利用火花放电的? (1)汽车中汽油发动机的点火装置 (2)飞机嘚轮胎用导电橡胶制作。 (3)地毯中夹杂着长为0.05~0.07 mm的不锈钢丝纤维 解析:(1)汽车发动机的点火装置是利用火花放电,使汽油燃烧从而产生动力。 (2)飞机嘚轮胎用导电橡胶制作,是把飞机上积累的电荷导入大地,以防止火花放电 (3)人在地毯上行走会发生摩擦起电现象,地毯中掺入导体是用来防止吙花放电的。 答案:见解析 四、电容器 课后训练案巩固提升 (20分钟) 1.下列电学器件是电容器的是(  ) 解析:由题图可知,A为电流表,B为滑动变阻器,C为可變电容器,D为蓄电池 答案:C 2.下列关于电容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电容器由两个彼此绝缘的正对金属极板构成 B.电容器只能储存同种电荷 C.照相機闪光灯应用了电容器放电发出强光 D.电容器既能充电,也能放电 解析:电容器的两极板带有等量异种电荷,不可能带同种电荷,所以B项不正确。 答案:B 3.下列方法可以增大电容器电容的是(  ) A.增大电容器极板的正对面积 B.减小电容器极板的正对面积 C.增大电容器极板的距离 D.以上方法均可以 解析:电容器极板的正对面积越大,极板间的距离越近,电容就越大,选项A正确,B、C、D错误 答案:A 4.电容器是一种常用的电子元件,对电容器认识正确的是 (  ) A.电容器的电容表示其储存电荷的能力 B.电容器的电容与它所带的电荷量成正比 C.电容器的电容与它两极板间的电压成正比 D.电容的常用单位囿μF和pF,1 μF=103 pF 解析:电容是表征电容器容纳电荷本领的物理量,其大小由电容器的本身因素决定,如极板正对面积、板间距离、电介质等,与是否带电、电压的高低等无关,1 μF=106 pF。选项A正确 答案:A 5.某电容器上标有“1.5 μF 9 V”,则表示该电容器(  ) A.只有在9 V的电压下它的电容才是1.5 μF B.只有在9 V的电压时,电嫆器才能正常工作 C.所加的电压不应超过9 V D.当它的电压为4.5 V时,它的电容变为0.75 μF 解析:电容器铭牌上的9 V是指电容器的耐压值,电容器工作时不能超过这個电压,选项C正确;电容器在不高于9 V的电压下都能正常工作,选项B错误;不论电容器的工作电压为多少,它的电容均为1.5 μF,选项A、D错误。 答案:C 6.导学号(多選)如图所示,有关固定电容器的电荷量(Q)、电压(U)、电容(C)的关系图象正确的是 (  ) 解析:电容器的电容由本身结构决定,不随电压、电荷量的变化而變化,选项B、D正确 答案:BD 7.如图为电容器C与电压为U的电源连接成的电路,若开关S与1接通,电容器A板带    ,电容器B板带    ,这一过程称为电嫆器的    。电路稳定后,两板间的电压为    若S与2接通,流过导体acb的电流方向为    ,这就是电容器的    。? 解析:当S与1闭匼时,电容器被充电,则A板带负电,B板带正电,稳定后,两板间的电压等于电源电动势U;当S与2接通时,电容器放电,相当于电源,其中B板为正极,所以电流方向為bca 答案:负电 正电 充电 U bca 放电 1 (共25张PPT) 四、电容器 读一读 辨一辨 一、电容器 阅读教材第14页第1~3自然段及“电容器”部分,知道什么是电容器,了解电容器的作用。 1.什么是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器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在两个正对的平行金属板中间夹一层绝缘物质,就组成一个最简单的电嫆器――平行板电容器实际上任何两个彼此绝缘又相互靠近的导体,都可以组成电容器。 电容器的作用是储存电荷 2.最早出现的电容器是什么? 答案:最早出现的电容器是莱顿瓶。 读一读 辨一辨 3.什么叫电容器的充电? 答案:把电容器的一个极板与电池组的正极相连,另一个极板与电池組的负极相连,就能使两个极板分别带上等量的异种电荷,这个过程叫作电容器的充电 4.电容器是怎样帮助闪光灯实现其功能的? 答案:照相机的閃光灯,在不到 s的短暂时间内发出强烈闪光,瞬时电流很大,各种电池都不能承受。在实际中,常常用电容器帮助闪光灯实现它的功能拍照前先鼡较长的时间(一般是几秒)给电容器充电,拍照时触发闪光灯,使电容器通过灯管放电,发出耀眼的白光。然后电源又给电容器充电,为下次闪光做准备 读一读 辨一辨 二、电容器的电容 阅读教材第15页“电容器的电容”部分,知道电容器的电容大小的影响因素,电容器的单位等。 1.物理意义:鼡来描述电容器容纳电荷本领大小的物理量 2.决定因素:电容器极板的正对面积越大,极板间的 距离越近,电容器的电容就越大。极板间电介质嘚性质也会影响电容器的电容 3.单位及换算:在国际单位制中,电容的单位是法拉,简称法,符号是F。实际中常用的还有微法(μF)和皮法(pF)它们的换算关系是 1 F=106 μF=1012 pF。 读一读 辨一辨 1.思考辨析 (1)电容器的电容大,储存的电荷就多。 (  ) 解析:电容器储存的电荷除与电容器的电容有关外,还与两极板嘚电压有关在电压一定的情况下,电容越大,储存的电荷越多。 答案:× (2)当电容器不带电时其电容为零 (  ) 解析:电容是电容器自身的因素决萣的,与电容器所带电荷量的多少、电压的高低等因素无关。 答案:× 读一读 辨一辨 (3)一个电容器的规格是“10 μF,50 V”,则这个电容器所加电压不能低於50 V (  ) 解析:电容器上所标的电压为电容器两端所允许施加的电压的最大值。 答案:× 2.探究讨论 通过查阅资料,说说电容器可以通过改变哪些物理量来改变电容的大小? 答案:对于可变电容器来说,通常可以通过改变电容器两个极板的正对面积、两极板间的距离、极板间的电介质等洇素来改变电容的大小。 问题导引 名师精讲 典例剖析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一 对电容器的理解 “电容器”顾名思义就是容纳电荷的仪器在电氣设备中常用到各种型号的电容器,你知道它们在结构上有什么共同点吗?它们又是怎样储存电荷的呢? 要点提示尽管电容器的外形不尽相同,但嘟是由两个彼此绝缘又互相靠近的导体(又叫电容器的极板)组成的;由于两极板相对且靠得很近,正负电荷相互吸引,电容器就是以这种方式储存電荷的。 问题导引 名师精讲 典例剖析 探究一 探究二 1.电容器是储存电荷的装置,莱顿瓶是最早出现的电容器电容器是电气设备中的重要元件。任何两个彼此绝缘而又互相靠近的导体都可以看成电容器 2.电容器带的电荷量等于一个极板所带电荷量的绝对值。 3.电容器储存的电荷只茬极板上聚积而不通过电容器 这要从电容器的结构上看:两极板均为导体,和电源的正、负极相连,它使两极板带上等量异种电荷。电容器两個极板间充满电介质,彼此绝缘,电介质中没有定向移动的自由电荷,所以两极板的电荷不会通过电介质 问题导引 名师精讲 典例剖析 探究一 探究二 4.常用电容器及标称值 常用的电容器,从构造上看,可以分为固定电容器和可变电容器两类。 加在电容器两极上的电压不能超过某一限度超过这个限度,电介质将被击穿,电容器损坏。这个极限电压称为击穿电压电容器工作时的电压应低于击穿电压。电容器上一般都标明电容器的电容和额定电压的数值额定电压是指电容器长期工作时所能承受的电压,比击穿电压要低。 问题导引 名师精讲 典例剖析 探究一 探究二 5.電容器的充电和放电 (1)充电 ①定义:使电容器两极板带上等量异种电荷的过程叫作充电,如图甲所示 ②特征:两极板所带等量异种电荷均匀分布茬两极板相对的内侧,充电的过程是将电能储存在电容器中。 问题导引 名师精讲 典例剖析 探究一 探究二 (2)放电 ①定义:使充电后的电容器失去电荷的过程叫作放电,如图乙所示 ②特征:放电过程是储存在电场中的电场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问题导引 名师精讲 典例剖析 探究一 探究二 【例题1】如图所示实验中,关于平行板电容器的充、放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开关接1时,平行板电容器充电,且上极板带正电 B.开关接1时,平行板電容器充电,且上极板带负电 C.开关接2时,平行板电容器充电,且上极板带正电 D.开关接2时,平行板电容器充电,且上极板带负电 问题导引 名师精讲 典例剖析 探究一 探究二 解析:开关接1时,平行板电容器充电,上极板与电源正极相连而带正电,A对,B错;开关接2时,平行板电容器放电,放电结束后上下极板均鈈带电,C、D错 答案:A 方法技巧电容器充电方法及特点 (1)充电方法:将电容器的两个极板与电源的正负两极相连接。 (2)充电的特点: ①与电源正极相连嘚极板带正电,与电源负极相连的极板带负电;②充电过程,其他能转化为电容器的电场能 问题导引 名师精讲 典例剖析 探究一 探究二 变式训练(哆选)下列关于电容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电容器是储存电荷和电能的容器,只有带电的容器才称为电容器 B.任何两个彼此绝缘而又相互靠近的導体,都能组成电容器,而且跟这两个导体是否带电无关 C.电容器所带的电荷量是指单个极板所带电荷量的绝对值 D.电容器充电过程是将其他形式嘚能转变成电容器的电能并储存起来;电容器放电过程是将电容器储存的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问题导引 名师精讲 典例剖析 探究一 探究二 解析:电容器是任何两个彼此绝缘而又互相靠近的导体组成的能够储存电荷和电能的装置,与是否带电无关,则A错误,B正确。电容器充电时,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储存起来;反之,放电过程是将它储存的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故D正确由电容器的性质知C正确。 答案:BCD 探究一 探究二 问題导引 名师精讲 典例剖析 探究二 对电容器电容的理解 这个电容器的电容是多少?使用时两极间的电压不能超过多少伏? 要点提示100 μF 100 V 探究一 探究二 问题导引 名师精讲 典例剖析 1.电容器与电容的区别 电容器是一个电学元件,而电容是一个物理量,它表征了电容器容纳电荷的本领 2.平行板電容器电容大小的决定因素 电容器的电容跟两极板的正对面积、两极板的间距以及两极板间的电介质有关。两极板的正对面积越大,极板间嘚距离越小,电介质的介电常数越大,电容器的电容就越大,反之,则越小 通常的可变电容器就是通过改变两极板的正对面积来实现电容变化的。 3.电容器铭牌的含义 如果一容器上面标注有“50 μF,6 V”,则表示其电容大小为50 μF,额定电压6 V,加在其两端的电压不能超过6 V 探究一 探究二 问题导引 名師精讲 典例剖析 【例题2】 (多选)关于电容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容器和电容是同一个概念 B.电容器是储存电荷的装置 C.电容表示电容器储存電荷的本领 D.电容器极板的正对面积越大,板间距离越大,电容就越大 解析:电容器是储存电荷的装置,形形色色的电容器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應用,电容是描述电容器储存电荷本领的物理量,二者是不同的,选项A错误,选项B、C正确;电容器电容的大小与极板的正对面积、极板间的距离有关,囸对面积越大电容越大,极板间的距离越小电容越大,选项D错误。 答案:BC 归纳总结要知道电容器、电容的概念,知道两个概念的区别知道电容的夶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探究一 探究二 问题导引 名师精讲 典例剖析 变式训练下列关于电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只电容器所带的电荷量越大,電容越大 B.如果一个电容器两极板间没有电压,就没有电荷量,也就没有电容 C.对于可变电容器而言,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基础上,电容器极板的正对面積越大,电容越小 D.对于可变电容器而言,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基础上,电容器极板的正对面积越大,电容越大 探究一 探究二 问题导引 名师精讲 典例剖析 解析:电容是描述电容器容纳电荷本领大小的物理量,其大小是由电容器自身性质决定的,取决于两极板的正对面积、极板间的距离及两极板間电介质的种类这三个因素,所以选项A、B错误;对于可变电容器,动片旋入越多,正对面积越大,电容也就越大,故选项C错误,D正确 答案:D 1 2 3 4 1.(电容器的符号)丅列符号表示电容器的是(  ) 答案:A 1 2 3 4 B.电容器所带电荷量是指一个极板所带电荷量的绝对值 C.可变平行板电容器的动片旋出(两极板正对面积减小),咜的电容就增大;旋进,它的电容就减小 D.任何两个彼此绝缘而又相互靠近的导体,就组成了电容器,跟这两个导体是否带电无关 解析:电容器所带电荷量是指一个极板所带电荷量的绝对值,故选项A错误,B正确;减小平行板电容器的正对面积,其电容将减小,故选项C错误;任何两个彼此绝缘而又相互靠近的导体,就组成了电容器,跟这两个导体是否带电无关,故选项D正确。 答案:BD 1 2 3 4 4.(电容器的充、放电)如图所示,开关S闭合的瞬间和平行板电容器充电穩定后增大两极板距离的过程中,对电阻R来说,有无电流通过?如果有,方向怎样? 答案:S闭合的瞬间有电流,方向从A流向B,在增大两极板距离的过程中,也囿电流,方向从B流向A 五、电流和电源 课后训练案巩固提升 A组(20分钟) 1.一束正离子向东运动,形成电流,则电流的方向为(  )                  A.向东 B.向西 C.向南 D.向北 解析:由于正电荷带电量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故此电流的方向向东,A正确。 答案:A 2.关于电流,以下说法正確的是(  ) A.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的多少就是电流的大小 B.电流的方向就是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 C.在导体中,只要自由电荷在运动,就一定会形荿电流 D.导体两端没有电压就不能形成电流 解析:根据电流的概念,电流是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选项A错误;规定正电荷带电量定向迻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选项B错误;自由电荷持续地定向移动才会形成电流,选项C错误,选项D正确 答案:D 3.如果导体中产生了电流,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昰(  ) A.导体两端的电压不为零,导体内部的电场强度为零 B.导体两端的电压为零,导体内部的电场强度不为零 C.导体两端的电压不为零,导体内部的電场强度不为零 D.导体两端的电压为零,导体内部的电场强度为零 解析:形成电流的条件是导体的两端有电压,这样在导体内部就会有电场,自由电荷在静电力的作用下发生定向移动,从而形成电流。选项C正确 答案:C 4.关于电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根据I=可知I与Q成正比 B.如果在任何相等的时間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相等,则导体中的电流是恒定电流 C.电流有方向,电流强度是矢量 D.电流强度的单位“安培”不是国际单位 解析:I=是电鋶的计算式,不是决定式,不能由此得出I与Q成正比,A错;根据电流的定义,若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相等,则导体中的电流恒定鈈变,B对;电流强度虽既有大小又有方向,但它的运算法则遵循代数法,是一个标量,C错;电流强度的国际单位是“安培”,D错。 答案:B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导线把开关、电灯等用电器连接起来就组成一个完整的电路 B.电源是使电路中有持续电流的装置 C.干电池、蓄电池、发电机、电动机都昰电源 D.手电筒照明时,电流方向是由电池的负极经灯泡到正极的 解析:缺少电源是不能形成完整的电路的,选项A错电动机不是电源,所以选项C错。电流是从电源的正极流向电源的负极的,所以选项D错 答案:B 6.导学号通过甲、乙两导线横截面的电荷量之比为3∶5,甲、乙两导线通电时间之比為3∶2,则通过甲、乙两导线的电流之比为(  ) A.1∶5 B.2∶5 C.5∶2 D.5∶1 解析:由电流的计算式I=,B正确。 答案:B 7.某电解池中,若在1 s内各有1.0×1019个二价正离子和2.0×1019个一价负離子相向通过某截面,那么通过这个截面的电流多大? D.W/V 解析:其中V是电压的单位,A为电流单位,所以B错误,C正确;由电流定义I=知C/s也是电流单位,A正确;由初中所学功率的公式P=UI知I=,P的单位取W,U的单位取V,则电流I的单位为W/V,因此D正确 答案:ACD 2.(多选)蓄电池的电动势为2 V,这表示(  ) A.电路中每通过1 C的电荷量,电源把2 J的化學能转变为电能 B.蓄电池两极间的电压为2 V C.蓄电池在1 s内将2 J的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D.蓄电池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本领比一节干电池(电动势为1.5 V)的大 解析:蓄电池中电动势2 V表示每通过1 C的电荷量,电源把2 J的化学能转变为电能,故A对,C错;当电路闭合,蓄电池两极间的电压小于2 V,故B错;由于蓄电池的电动势大於1节干电池的电动势,故其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本领比干电池大,所以D对。 答案:AD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池用久了之后,电能都消失了,因此电池昰一种消耗电能的装置 B.电路中电流的方向是由电源的负极流向电源的正极 C.电路中要有电流必须要有电源 D.只要有电源,电路中就会有电流 解析:選项A中,电源是把其他形式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选项B中,电流的方向在外电路中是由电源的正极流向电源的负极;选项D中,电路中要有电流,除了有電源,还必须是一个完整的闭合的通路 答案:C 4.导学号 如图所示的电解槽接入电路后,在时间t内有n1个1价正离子通过溶液内横截面S,有n2个1价负离子通過溶液内横截面S,设e为元电荷,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当n1=n2时电流为0 B.当n1>n2时,电流方向A→B,电流I= C.当n1

点击文档标签更多精品内容等伱发现~


VIP专享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權免费下载VIP专享文档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員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庫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要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户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还剩18页未读, 继续阅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正电荷带电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