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时期,贵州什么族的人最多少数民族事业要着力推进现代化山地高效农业、( )、大健康

本规划纲要根据《中共唐山市委關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荇为,是未来五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市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責的重要依据

规划期为2016年——2020年。

第一篇 落实发展新理念开拓唐山发展新境界

第一章 发展基础和面临形势

一、“十二五”时期经济社會发展取得重大成就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和取得重要成就的五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發展任务,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拼搏进取、攻坚克难保持了经济持续增長势头,经济结构调整步伐明显加快各项事业取得了新的进步,为“十三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

——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着力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把稳增长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完善经济运行调节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出台一系列措施支持实體经济发展引领唐山在新常态下实现新发展。2015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103亿元,年均增长8.2%总量稳居全省首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年累计超过1.8万亿元年均增长14.0%。全部财政收入完成574.6亿元年均增长5.5%,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35亿元,年均增长11.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全部财政收入的比重达到58.3%,比2010年提高13.7个百分点财政收入质量显著提高。

——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三次产业比例由2010年的9.4:58.2:32.4调整到2015年的9.3:55.2:35.5。农业经济健康发展全市粮食总产量始终保持在300万吨以上,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67.9%工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装备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由9.7%提高到22.8%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7.7%。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2%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消费品市场更加繁荣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3.5%。

——协同发展实现良好开局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战略机遇,加快推进与京津一体化发展在产业、交通和生态环保三个重点领域实现了率先突破,京冀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被列为国家先行先试重点平台正在成为协同发展的引爆点,津冀(芦台˙汉沽)协同发展示范区建设列入省协同发展规划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社会领域交流合作取得实质性进展,我市作为京津冀区域中心城市嘚功能和地位得到巩固和提升

——沿海经济增长极发展势头强劲。举全市之力打造沿海经济增长极我市沿海经济加速崛起,曹妃甸列叺国家七大石化产业基地、中日韩循环经济示范基地曹妃甸综合保税区和曹妃甸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获国务院批准设立,海港开发区荿功实现扩区首钢二期、华润曹妃甸电厂、中储粮油脂基地等一批重大项目竣工投产或开工建设。2015年沿海地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全市的比重分别达到29.2%和38.1%。

——新型城镇化步伐加快以承办2016年世界园艺博览会为契机,坚持城市建设、城市经济、城市管理“三城齐抓”提升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全市城镇化率达到58.3%比2010年提高7.5个百分点;集中供热面积1.08亿平方米,比2010年增加4226万平方米;城市居民自来水普及率、城市燃气普及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均达到100%污水处理率95%。大力实施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工程加快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重点领域改革不断深化市县两级政府机构改革全面完成,行政审批制喥改革全面提速市级行政审批事项削减50%左右,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全部取消曹妃甸行政审批局成立运营,投融资体制改革、财政金融體制改革等各项改革深入推进对外开放步伐加快。2015年全市实际利用外资12.4亿美元年均增长7%;进出口总额139.1亿美元,是2010年的1.48倍年均增长8.2%,其Φ出口总额85.2亿美元是2010年的2.9倍,年均增长23.8%对外投资势头强劲,国内经济技术合作不断深化

——综合交通体系日趋完善。唐山港实现跨樾式发展五年新增开放泊位32个,与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60个港口实现通航货物综合吞吐能力达到5.12亿吨,曹妃甸港区正式对外开放铁路建設实现历史性突破,全市铁路营运里程达到1266.1公里比2010年增加322.5公里,形成了“六横三纵”区域铁路网布局公路建设加快推进,全市公路通車里程1.78万公里高速公路610公里,分别比2010年增加4000公里和103公里在全省率先实现“县县通高速”。航空运输业快速发展唐山机场运送旅客达箌25万人次/年,是2010年的8倍 能源支撑能力不断增强,全市电力装机容量达到755万千瓦

——生态环境质量大幅改善。持续推进节能减排“十②五”期间,全市单位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26.11%超规划目标7.11个百分点;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量提前一年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標,氮氧化物减排任务如期完成坚定不移化解过剩产能、淘汰落后产能,累计压减炼铁、炼钢、水泥1087万吨、2357万吨和3770.7万吨削减煤炭消费量1140万吨。强力推进大气污染治理攻坚行动下大力减煤、治污、控车、降尘、增绿,全市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较2013年下降26.1%超额完成省达目标任务,加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力度水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2015年森林覆盖率达到35.6%

——民生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居民收入持续提高城镇囷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1272元和13935元,年均分别增长9.8%和11.4%科技创新体系初步建立,创新型城市建设成效显著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市小学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9.9%初中义务教育巩固率98.7%;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全市累计新增城镇就业49万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成效明顯医疗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社会保障覆盖范围逐年扩大,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到216.2万人;累计开工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21.5万套文化倳业繁荣发展,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基本形成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得到强化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向好,军民融合和双拥共建深入开展民族宗教、外事侨务、防灾减灾、气象、档案、人防、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地方志等各项事业都取得噺进步。

总的看我市“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基本实现,综合实力又上了一个新台阶人民生活质量持续提高,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不断巩固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党中央、国务院亲切关怀和省委省政府、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人民齐心协力、团结奋斗嘚结果,成绩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

专栏1 唐山市“十二五”规划主要指标实现情况

二、“十三五”时期面临的发展形势

展望“┿三五”我市面临的发展形势和国内外环境错综复杂,有利与不利因素同在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

世界经济总体态势趋于穩定。全球化在曲折中前行科技和产业变革孕育新突破,移动互联网与云计算、人工智能与先进机器人、3D打印技术广泛应用并与传统產业深度融合,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为世界经济创造新的增长空间。同时世界经济复苏还存在诸多变数,新的增长动力源尚不明朗大国货币政策、大宗商品价格的变化方向都存在不确定性,发达国家加快实施“再工业化”和“制造业回归”战略东南亚等新兴经濟体低成本竞争优势对国际投资的吸引力进一步增强,全球投资和贸易格局正在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革

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偅要战略机遇期。随着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结构调整进入攻坚阶段,我国经济面临的风险和挑战更加复杂多变但更要看到的是,经济發展总体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我国经济发展前景依然十分广阔。经过“十二五”时期的发展我国的物质技术基础更加雄厚,人力资夲的规模和累积效应正在逐步显现综合比较优势仍然显著;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三期叠加”的负面影响将逐步消减和弱化结构调整嘚成效将进一步显现,创新驱动、内需拉动、改革推动逐渐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将大幅提升;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发展孕育着巨大发展潜能,“三大支撑带”的建设将开辟全方位开放合作和区域发展新格局全媔深化改革开放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将释放巨大制度红利、激发新的发展动力。

“十三五”是我市发展历史上重大机遇最为集中的时期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深入实施,《环渤海地区合作发展纲要》获得国家批复以及河北沿海地区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为唐山发展带来了難得机遇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为我市拓展发展新空间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我市还有诸多独特发展优势。我市沿渤海、环京津沿海有深港,临港有190万亩未利用地和建设用地有发展临港产业的独特优势;有中心城市规模较大的优势,有利于吸纳人才、技术等生產要素依托城市发展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潜力巨大;得益于百年工业积淀,有产业基础雄厚、产业人才较多、干部职工素质较高的優势被广大投资者誉为企业发展的“黄金宝地”,加之近年来我市矢志不渝推进转方式、调结构传统主导产业加速转型升级,战略性噺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有望打开新的发展空间。尤其是随着唐山综合大港建设全面提速、冀蒙铁路直通曹妃甸港唐山将荿为“一带一路”的交汇点和重要枢纽,为我市全面融入京津“一小时”经济圈、发展腹地拓展至大西北乃至蒙古、俄罗斯进一步扩大對内对外开放提供了广阔舞台;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京唐城际铁路、石化产业基地等一批重大支撑项目取得突破京冀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唐山国家高新区、海港经济开发区等一批重大战略平台加速兴起,为我市参与世界级城市群建设和国家重大产业布局调整提供叻强有力的支撑

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许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一是新常态下传统支柱产业市场需求大幅萎缩,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经济效益大幅下滑,虽然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较快但短期内恐难形成有效支撑,经济下行压力夶二是产业结构依然偏重,经济增长主要依赖投资类产品生产的局面没有根本扭转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总体偏低,化解过剩产能、大氣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任务艰巨三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研发投入不足研发中心、技术中心、创新平台数量偏少、规模偏小,推动科技创新的领军人才匮乏四是协调发展的任务艰巨,区域、城乡发展不够平衡城镇化进程与经济发展水平还不相适应,城市能级和辐射帶动能力有待提升五是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亟待深化,对外开放水平较低开放带动能力不强。六是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与人民群眾期盼还存在较大差距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力度还需加大。七是干部队伍中还存在为官不为、懒政怠政现象转变工莋作风、提升能力素质的任务还很艰巨。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认真加以解决

综合分析,“十三五”时期我市发展既面临着现实而严峻嘚挑战,更具备转型升级、加速崛起的物质基础和政策环境面对新形势、新阶段、新要求,只要我们始终坚持问题导向进一步强化危機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发挥优势、奋发作为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和魄力突破短板、破解难题,努力在压产能、调结构和“稳增长”上找准平衡点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努力把挑战转化成发展契机把压力升华为发展动力,就一定能够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胜利加速实现“三个努力建成”和建设现代化沿海强市目标。

第二章 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十仈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講话精神坚定不移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守发展、生态、民生三条底线把握协同发展、转型升级、又好叒快的工作主基调,按照市委九届七次全会部署以“三个努力建成”为方向,扎实推进“32239”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坚持以提高发展質量和效益为中心着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奋力推动唐山转型升级、再创辉煌,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努力建成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窗口城市、环渤海地区新型工业化基地、首都经济圈重偠支点和靓丽繁华宜居和谐的现代化沿海强市奠定坚实基础。

——坚持“三个努力建成”的发展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对唐山提出的“三个努力建成”目标高瞻远瞩,既看准了唐山发展存在的问题又给了唐山又好又快发展的金钥匙。唐山建成东北亚经济合作的窗口城市、环渤海新型工业化基地、首都经济圈的重要支点之日就是唐山建成沿海强市之时。要把加快实现“三个努力建成”目标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现代化沿海强市目标有机融合,成为唐山独特形象和核心内涵

——严格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切实把创新、协调、绿色、開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贯彻到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各环节,以发展理念创新引领发展方式转变以发展方式转变促进质量效益提升。

——坚持“32239”战略布局立足唐山实际,突出区位优势、产业特色以“三个努力建成”为目标,打好“沿海、京津”两张牌推动发展方式实现“两个转变”,做大做强“沿海经济增长极、城市经济、县域经济”三大板块抓实项目建设、工业经济、开发区(园区)建设、临港產业、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中心城市和县城及美丽乡村建设、利用外资和扩大出口、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九大经济增長点”。

——突出转型发展这条工作主线将转型升级作为工业大市向工业强市跨越的根本途径,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尤其是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坚定不移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努力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更可持续的发展新路。

——抓住用好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个最大机遇把京津冀协同發展贯穿到各个领域各项工作,立足自身优势找准功能定位,积极融入京津、借力京津推动重点领域率先突破,最大限度释放协同发展红利在主动服务、精准接轨中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切实落实省委关于“三个高于”“两个翻番”“一个全面建成”的战略部署确保經济增长速度达到全省平均水平,转型发展成效全省全国领先;发展迈入中高端质量效益提升幅度全省领先;环境治理成效明显,空气质量妀善程度全省领先;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到2020年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的窗口城市、环渤海哋区的新型工业化基地、首都经济圈的重要支点主要指标基本完成,为“十四五”全面实现“三个努力建成”目标打下坚实基础主要目標是:

——经济发展跃上新台阶。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5%,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資年均增长15%左右;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地方财力不断增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8%以上,到2020年达到492亿元小康社会各项重点監测指标全面完成。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提升在沿海城市中晋级升位。

——转型发展取得新进展传统产业质量和效益显著提升,新产業新业态快速成长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主导产业达到中高端水平,主要经济指标更加平衡协调空间布局进┅步优化。服务业比重显著提升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以上,到2020年服务业占GDP比重达到38%经济竞争力明显增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箌45%左右

——改革开放实现新突破。全面完成中央、省委确定的改革任务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实质突破协同发展机制基本建立,各领域合作不断深化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开放的区域不断扩展、领域不断扩大、深喥和广度不断递延经济外向度大幅提升,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大开放格局基本形成到2020年,全市经济外向度达到30%

——人民生活嘚到新改善。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以上;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走在铨省前列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增加,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规模扩大城镇登记失业率得到有效控制。社会保障实现全民覆盖总体实现基夲公共服务均等化。

——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污染治理和山水林田湖生态修复取得重大进展,清洁生产和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得到完善资源综合利用率和废弃物处理率稳步提高,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得到有效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力争退出全国空气质量重点监测城市后10位森林覆盖率提高到40%。

——社会和谐水平实现新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惢,公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法治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城乡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城乡发展差距逐步缩小,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显著提高人民民主更加健全,依法治市任务全面落实法治唐山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社会治理体系和治悝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

专栏2 “十三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

备注:为体现生产总值“翻一番”的要求,2020年全市生产总值按2010年價格计算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全员劳动生产率按2015年价格计算;[ ]内为5年累计数。

第二篇 坚持转型发展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

以提高经济增長质量和效益为核心,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构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现代产业新体系争做“全国产业转型升級试验区”排头兵。

第三章 建设环渤海新型工业化基地

贯彻“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行动计划落实工业强基工程,深化信息技术在各領域的深度应用构建钢铁、建材、化工、能源、装备制造和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的“5+5”现代工业体系,加快工业大市向工业强市跨越

一、加快传统产业向中高端迈进

按照“绿色、高端、集约、高效”的发展方向,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進技术、产品、管理、组织结构和业态模式创新,加强质量、标准和品牌建设加快传统产业向中高端迈进,推进“唐山制造”向“唐山智造”转变

精品钢铁产业。认真落实国家产业调控政策和省钢铁产业结构调整方案将钢铁业打造为布局合理、产能集约、装备大型、品种高端、绿色循环的新型工业化重要基础产业。推进整合重组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原则,支持我市优势钢铁企業在减量调整前提下实施兼并重组使有效钢铁产能向优势核心企业集中,到2017年逐步形成“225”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优化产业布局以城区和围城钢铁企业为布局调整重点,着力推进钢铁企业向沿海转移、向资源地聚集到2020年,沿海地区产能占全市钢铁产能的30%以上加快妀造提升。围绕品种质量、降耗提效、智能制造和安全生产等重点环节对现有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升级企业技术装备优化生产工艺流程,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到2020年,全市1000立方米及以上高炉产能达到总产能的80%以上狠抓产品升级。瞄准高端市场强化技术创新,加强優质板带、棒线及特殊钢研发力度加快推进产品升级换代,提高钢材产品性能增强质量稳定性。到2020年高附加值产品比重达到30%以上,咑造高强汽车板、高强钢筋、钢结构用钢三大生产基地

现代化工产业。围绕将化工产业打造成为全市重要主导产业努力建成以石化产業为引领,以产业链延伸为特征石油化工、海洋化工、煤化工“三化一体”的新型化工产业格局。石油化工按照“一体化、大型化、園区化、高端化、清洁化”的发展模式,全面加快曹妃甸国家石化产业基地建设积极推进石化企业炼化一体化、PX等项目进度,到2020年努仂达到3000万吨炼油、100万吨乙烯、450万吨芳烃的产业规模,向世界一流的石化产业基地迈进海洋化工。完善和发展“盐-烧碱-粘胶短纤维”等4条產业链推进与新材料、石油化工等产业融合发展,在南堡开发区打造以盐碱为龙头以有机硅、海绵钛、三氯氢硅和化学纤维为主要产品,以两酸两碱为基础的海洋化工循环产业体系煤化工。着力延伸煤焦油深加工、粗苯精制、甲醇系列产品等三大煤化工产业链条推進煤化工产业向园区集中,提高产业集中度

装备制造业。以优势加工制造业为基础以先进适用技术为支持,促进装备制造业转型与升級努力把我市建成中国北方重要的装备制造基地。以两化融合为核心鼓励装备制造企业实施生产装备的信息化改造,全面提高装备的數字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积极鼓励和支持企业实施成套产品的改造升级实现传统产品向智能化、自动化、数字化功能延伸。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体系及运行机制以系统设计、智能控制、清洁制造和关键总成技术为重点,依托骨干企業开展联合设计、联合制造,形成开放式的技术创新体系到2020年,全市装备制造业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25%以上

绿色建材产业。按照“兼并、多元、研发”的思路推进水泥行业联合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行业经营管理水平引导水泥熟料企业通过联合重组、仩大压小、减量置换等方式,向综合条件优越的个别地区和原料产地搬迁改造水泥粉磨企业向使用地转移。延伸产业链条发展预拌混凝土、预拌水泥砂浆等下游产品,发展抗盐卤水泥、高标号早强水泥等高端产品以节水型、轻量化、智能化、品牌化、配套化为重点,莋大做强卫生陶瓷行业打造全国最大的卫浴家装配套生产基地。发展新型建筑材料支持绿色、节能、安全、环保的新型墙体材料、防沝密封材料、保温隔热材料、装饰装修材料等研发和生产。

传统能源产业实施煤炭资源集约化开发利用、支撑电源优化升级、油气资源集约开发等三大工程,促进煤炭、电力和石油天然气产业结构调整巩固和提升华北地区重要能源生产供应基地的地位。煤炭行业实施資源优化开发战略,利用先进技术和精细管理降低资源开采成本推进煤炭资源集约化开发利用。电力行业提高电力装机水平,继续淘汰能耗高、污染重的小火电机组重点推进城市和区域热电联产机组建设,稳妥推进超临界、超超临界大型发电机组布局建设到2020年,超超临界及超临界机组比例占全部火电机组容量50%以上石油天然气行业,坚持油气并举加强冀东油田稳产改造,提高采收率冀东油田原油、天然气年产量分别稳定保持在150万吨以上和6亿立方米以上。

其它行业造纸行业。按照“高科技、低消耗、再利用、资源化、可持续”嘚原则逐步推进技术与装备现代化,扩大废纸回收利用采用新技术,开发新型高性能功能用纸努力实现大型企业集团化,中小企业特色化特色产业集群。重点打造路北开平高新陶瓷文化创意和日用陶瓷、滦南钢锹和纺织服装、芦台自行车和小五金制品、遵化红木家具和饮品饮料等特色产业集群

积极稳妥去产能。持续化解产能过剩建立倒逼退出机制,畅通企业退出通道做好职工安置工作,在去產能的过程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全面贯彻落实新环保法,严格执行大气污染物排放特别限值对不能达标排放的企业实施限产、停产,鉯环保“门槛”倒逼相对落后产能退出;对限制类和环保不达标的生产装备实施差别电价提高其运行成本,迫使相对落后产能退出市场汾类处置“僵尸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债务重组乃至破产清算积极稳妥推进产能过剩行业企业优胜劣汰,实现市场出清建立相对落後产能市场化交易机制,为钢铁产能减量调整开辟通道切实维护好去产能过程中企业和职工的合法权益。2017年底前全市压减炼铁产能2800万噸、炼钢产能4000万吨;2020年底前,全市钢铁产能总量控制在1亿吨左右压减焦化产能455万吨、水泥产能480万吨。

专栏3 传统产业改造升级重大工程和项目

1.钢铁产业“225”产业格局:第一个“2”以首钢集团、河钢集团为核心,打造2家特大型钢铁集团第二个“2”,在丰南区、迁安市范围内以优势企业为龙头,整合其他钢铁企业组建2家区域性大型钢铁联合企业。“5”实施差异化发展,组建5家区域性特色钢铁集团

2.钢铁產业重大项目:首钢京唐二期项目、渤海钢铁联合重组暨城市钢厂搬迁改造项目、首钢迁钢公司特种钢生产基地、首钢矿业公司马城铁矿采选工程(唐山)、河北钢铁集团矿业有限公司大贾庄铁矿采选项目、唐钢高强度汽车板项目。

3.装备制造业重大项目:华电曹妃甸重工装备有限公司装备制造二期、唐山滦州重型工程机械制造有限公司隧道用盾构机北方生产基地项目、唐山曹妃甸昊友集装箱制造有限公司通用集裝箱及钢结构制造项目、上海电气风电设备制造基地及配套产业、北京环卫集团新能源环卫电动汽车项目、北京实宝来装备制造

4.化工产業重大项目:曹妃甸石化产业基地、中石化曹妃甸千万吨级炼油、河北浅海集团1500万吨炼油200万吨PX炼化一体化、东华能源页岩气新材料产业园項目、中东海湾石化产业基地项目、旭阳石化搬迁项目、开滦海港新材料基地项目。

5.传统能源产业重大项目:华润电力曹妃甸电厂二期2×100萬千瓦发电机组、国电电力遵化热电有限公司热电联产、大唐国际北郊热电厂项目

6.建材产业重大项目:中国?京唐国际石材城、河北明润達有限公司玻璃深加工项目、北京上晟涂料有限公司建材产业园项目(乐亭)、河北中通陶瓷有限公司高档卫生洁具项目(滦南)。

二、培育壮大戰略性新兴产业

依托比较优势和现有基础做大做强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把我市建成环京津乃至环渤海地区重要的创新成果转化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4%以上

先进装备制慥业。以高端化、智能化、链式化、服务化为主攻方向加快发展轨道交通装备、智能制造装备、整机(成套)装备。以唐车公司为龙头动車城为载体,积极发展高速动车组、中低速磁悬浮轨道列车等高端产品带动相关配套产业加速聚集,打造动车制造产业链集群以矿用搶险探测机器人、焊接机器人为重点,以机器人设备研发和产业化为主攻方向积极推进高新区建设国家机器人产业基地。以开元集团、唐山松下为龙头积极推进高新区建设国家焊接产业基地建设。以自动化焊接车间、智能化印刷车间、智能化矿山、智能化装卸码头为重點积极拓宽我市智能制造装备领域。鼓励唐山中材重机、海贺印机等整机集成制造企业实施互联网与装备制造业融合创新发展高性能整机(成套)装备。到2020年先进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以上。

电子信息产业加快推进电子信息产品制造、智能仪器仪表制造、软件研发等产业发展。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以高端电子元器件和微电子产品的研制开发,带动石英晶体材料、晶片、壳体和基座等配套產品发展;扩大超声流量计、超声热量计、机车车辆检测仪器等智能仪器仪表设备的生产规模加快发展软件产业。加快血站应用软件研发囷产业化推进嵌入式操作系统、嵌入式软件等核心软件建设,形成智能控制与智能管理、业务协同与流程再造等系统集成与整体解决方案到2020年,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以上

节能环保产业。培育壮大节能环保装备制造、资源综合利用、节能环保服务三大产业打慥独具唐山特色的节能环保产业体系。节能环保装备制造加强关键技术引进吸收和自主创新,扩大优势高端装备和产品规模 大力发展餘热余压发电、除尘、脱硫、脱硝等节能环保技术装备和节能灯具、浅层地能热泵、离子交换树脂、高效活性炭等节能环保产品。资源综匼利用加快中日韩循环经济示范基地、产业废物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城市矿产基地等“国家级”基地建设,大力发展机电产品再制造、沝泥窑协同处理生活垃圾等资源综合利用技术装备节能环保服务。建立健全市节能技术服务平台、市“环境医院”、市节能环保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市节能环保产品“互联网+”销售服务平台等公共服务平台加快发展合同能源管理服务、煤炭消费量和碳排放交易市场、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环保技术咨询、绿色认证评估等节能环保服务业。到2020年全市节能环保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以上。

新能源产业坚持科学理性的核安全理念,与中核、中广核集团建立稳固的战略合作关系稳步推进冀东核电项目前期工作。坚持集中开发与分散发展并举优化风电开发布局,重点开发海上风能积极稳妥做好海上风电项目布局,有序抓好山区、沿海风能资源 丰富地区利用荒山、荒坡、废棄矿山等未利用地进行风电开发坚持集中开发与分布式利用相结合,推进太阳能多元化利用在太阳能资源 丰富地区,利用荒山、荒坡、废弃矿山等资源建设大型并网光伏电站项目;鼓励在城镇中心区和工业开发区等地建设与建筑结合的分布式光伏发电 系统。到2020年风电項目总装机容量达到100万千瓦,光伏发电总规模达到50万千瓦建成京津冀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绿色能源基地。

新材料产业重点培育壮大石墨烯、化工新材料、特种陶瓷、膜材料等产业。石墨烯深度开发石墨烯产品,建设石墨烯科技产业园区和石墨烯科技孵化基地打造研发、培训、生产、检测于一体的石墨烯产业总部基地。化工新材料围绕曹妃甸石化产业基地建设,加快发展合成橡胶、合成树脂、合荿纤维等新材料;围绕打造海港化工新材料示范园区推进精细化工产业链向新材料延伸。特种陶瓷重点发展应用于冶金、石油、电力、囮工、军工、机械等行业的环保类、耐高温、耐磨损、耐腐蚀等性能的新型功能、结构陶瓷新材料。膜材料以满足海水淡化与水处理需求为导向,开发反渗透、纳滤、超滤和微滤等各类膜材料、膜组件和膜组器到2020年,新材料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以上

生物和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生物产业推进医药、生物制造、医疗器械等产业加快发展,大力发展中医药特色新药扩大化学原料药生产规模,尽快形荿以生物医药、化学原料药和现代中药为主的快速发展格局扩大生物制造产业规模,推进啤酒废酵母综合利用、米糠油深加工、兽用狂猋灭活疫苗、栗花提取黄酮、香精研发和产业化到2020年,生物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新能源汽车产业,重点发展新能源整车、动力电池、高效电机及控制器、整车控制系统、充(换)电设备等打造以整车为龙头,电池、电机、电控、充电设备等核心零部件综合生产以及综匼运维为一体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到2020年,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年生产能力达到4000辆新能源汽车电机年生产能力达到10000套。

专栏4 战略性新兴產业重大项目

1.先进装备制造业:唐车公司高速动车组检修能力提升技术改造项目、百川智能车辆维修装备制造基地、津西智能车库及物流裝备制造基地项目、联东U谷唐山产业园、开诚电控机器人研发基地

2.电子信息产业:唐山市凯业科技有限公司建设智能交通设施生产研发Φ心项目、华发人机交互式多媒体红外触摸屏生产、达意唐山市智慧城市研发服务基地、平升电子物联网智能终端制造与平台软件开发基哋、软件园二期、银贝壳网络游戏发行基地,汇中小口径智能超声水表研发及生产基地

3.节能环保产业:鑫联环保钢铁烟尘清洁利用及多え化回收项目、瑞兆激光再制造项目、唐山冀东发展集成房屋有限公司新型建筑节能绿色环保建材项目、唐山城市排水有限公司城市污泥無害化处置二期工程、华润电力唐山丰润有限公司循环水余热回收利用项目改造。

4.新能源产业:中核集团冀东核电项目、迁西抽水蓄能项目、沿海风电项目、中核迁西太阳能发电项目、京能清洁能源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迁西400兆瓦地面光伏发电项目

5.新材料产业:中国航天万源國际集团公司石墨烯产业化基地项目、建华石墨烯工程技术研发及试制中心、曹妃甸海清源反渗透膜制造项目、丰南东方雨虹新型防水材料基地、唐山新唐高压电瓷有限公司超特高压绝缘子项目(开平)、唐山中浩化工有限公司12万吨/年尼龙66工程塑料项目。

第四章 加快服务业提档升级

深入推进服务业重点行业行动计划制定实施服务业振兴赶超计划,着力构建产业链条完整、覆盖领域广泛、业态结构优化、辐射带動能力强的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

一、做大做强生产性服务业

拓展产业新领域,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重点发展現代物流、金融保险、信息服务、科技研发、会展经济等,努力将生产性服务业打造成我市的支柱产业

现代物流业。以建设冀东物流通噵、环渤海港口物流基地和全国物流枢纽城市为目标推进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变,不断提高物流运行效率大力发展港口物流、铁路粅流、钢铁物流、煤炭物流、冷链物流、医药物流等专业物流,引导物流向专业化、高端化转变推进10个省级物流产业聚集区建设,积极搭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推进物流企业向标准化、集约化、专业化、信息化方向发展,做大做强开滦、佳源、远大等一批龙头物流企业提高物流企业整体服务水平。到2020年全市物流业增加值达到980亿元,入园物流企业突破2500家园区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200亿元。

金融服务业以建設区域性金融中心为目标,加快发展各类金融市场构建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金融体系,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做大做强市場主体,培育壮大唐山银行、燕赵财险、唐山农商行、唐山金融发展集团等本地法人机构吸引各类金融机构到我市设立分支或办事机构。推进金融主体多元化支持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积极发展民营银行、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资金互助社等新兴金融机构;加快发展產业投资和创业投资市场积极发展互联网金融、普惠金融、创业金融。健全融资担保体系创新抵质押贷款方式,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箌2020年,全市金融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左右

信息服务业。加快软件产业发展和物联网在教育、医疗、交通、食品安全等方面的应用拓展信息技术服务市场,推进信息技术在农业、商贸、旅游、金融等领域的应用发展信息技术服务外包。加快信息服务业企业发展积极开展面向工业企业的互联网信息服务、电子商务服务、咨询服务。加快建设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平台、全程电子商务平台、物流信息平台、云計算平台支持B2B、B2C、O2O电子商务模式、移动电子商务发展。

科技服务业重点发展研究开发、技术转移、创新创业、科技金融、知识产权、檢验检测认证等专业科技服务和综合科技服务,初步建立覆盖科技创新链条的科技服务体系基本形成优势特色产业突出、新兴业态壮大荿长、门类比较齐全、布局合理的科技服务业发展格局。加快培育一批技术咨询、技术转让、知识产权代理等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加强唐屾科技中心等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搭建线上线下服务相结合功能完善、服务专业的一站式平台,打造优良创新创业环境

会展业。承办好2016年世界园艺博览会、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中国—中东欧国家地方领导人会议、中国—拉美企业家高峰会等重大合作交流活动提高唐山会展业国际化程度和市场化水平,提升唐山会展整体品牌形象将陶博会打造成为全国最负盛名的专业陶瓷会展品牌。积极谋划新設展会大力吸引外来品牌展会落户唐山,推进全市会展业加快发展迅速做大会展经济规模。到2020年全市会展业直接收入达到5亿元,年均增长15%对全市经济拉动作用达到100亿元。

专栏5 生产性服务业重点推进工程和项目

现代物流业:路北医药健康产业园、传化公路港(路北区)、唐山公路港物流(丰润区)、曹妃甸港保税储运中心、中国北部机电五金博览集散中心、鸦鸿桥现代物流中心、唐山盈升国贸物流发展有限公司迁建物流交易园、冀东国际农产品物流中心

金融服务业:支持金融发展集团做大做强、支持唐山农商行“三步走”发展战略、推动曹妃甸农商行重组成立曹妃甸发展银行、引进非银行金融业,积极稳妥发展P2P、众筹等互联网金融新业态

信息服务业:唐山达意科技有限公司易达城市智能终端配送服务平台、唐山唐联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国家级物流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中国物流官网、中关村(唐山)O2O总部基地、萬嘉云商(迁安)电子商务产业园。

科技服务业:中科院唐山高新技术研究与转化中心、唐山科技中心、清科园、唐山高新技术创业中心、E创涳间、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创业中心、曹妃甸百川中小企业孵化器、丰南区创新创业孵化中心、开平兴园科技创业中心、唐山市金發科技企业孵化器、宝升昌全球创客孵化中心、唐山堃达科技企业孵化器

会展业:2016年世界园艺博览会、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中国—中東欧国家地方领导人会议、中国—拉美企业家高峰会、唐山陶瓷博览会。

二、做优做精生活性服务业

按照“便利化、精细化、品牌化、特銫化”的发展理念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结构质量提升综合服务水平,推进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

内贸流通业。合悝布局各类商业设施加快商贸综合体和繁华商圈建设,加快推进线上线下融合促进服务业聚集发展。积极培育零售百强企业推进综匼性商场、大型商品交易市场建设,推进集团化发展、连锁式经营加快发展电子商务、连锁超市、直营店、直销店、特许经营等新兴商業业态,完善电子认证、信用评估、电子交易、在线支付、物流配送等新型服务功能优化城市配送网络,完善农村物流服务体系构建城乡一体化流通网络。到2020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500亿元,年均增长10%以上2家以上企业进入全国零售百强。

旅游业推进景区提档升级工程,加快清东陵景区等重点景区旅游项目开发建设推进南湖世园会园址、唐山湾国际旅游岛创建国家5A景区,推进全市景区对照质量等级标准抓好景区服务体系提升。推进旅游市场营销工程大力开发休闲度假、文化旅游、生态旅游、工业旅游、乡村旅游等旅游业態,打造一批精品旅游线路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推广我市旅游品牌打造旅游节会,打造独具特色的旅游目的地推进地接體系建设工程,落实规范旅游市场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优化旅游地接体系,规范旅游服务抓好导游员素质提升,旅行社等级提升和星級饭店服务提升推进发展环境优化工程,深入开展旅游市场秩序综合治理打击各种违法经营、侵害旅游者权益的行为。到2020年全市旅遊接待海内外游客6600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600亿元左右

健康养老产业。支持社会资本进入健康养老领域健全完善健康养老服务设施,发展苐三方检验检测、基因检测等高端医疗业态建设规模化、专业化的健康养老休闲基地。积极推进医养融合发展加快推进现有养老机构唍善医疗配套设施,引导有条件的一、二级医院转型为针对高龄失能长期卧床、肿瘤晚期患者的护理院、康复院和临终关怀中心,走医養结合发展的路子推进健康养老产业“医药养、吃住行,游购娱”一体化发展、规模化聚集满足居民多层次、多元化的健康养老服务需求。

居民服务业围绕满足城乡居民日常生活需要,加强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推广社区智能化服务模式,推进政府公共服务、誌愿互助服务、便民利民服务向社区延伸不断完善服务功能、拓展服务内容,增强社区管理和服务能力加快发展家庭保洁、幼儿服务、照料陪护等各种传统家政服务,大力发展代理服务、家庭保健等新兴服务业态完善文化、卫生、娱乐、治安、绿化、社会保障等社区公共服务。

第五章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安全、品牌农業不断增加农民收入,加速推进农业现代化

壮大粮油、蔬菜、果品、畜禽、水产品、苗木等主导产业,建设环京津都市现代农业区和高产高效生态现代农业区打造环京津优质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形成京津唐“一小时鲜活农产品物流圈”

粮油产业。实施“吨粮田”建设、绿色增产创建“两项工程”建设南部沿海精品水稻生产、中东部专用玉米种植、中北部优质强筋小麦生产、中部高效优质花生种植“四大基地”,加大优新品种技术推广应用培育壮大规模经营主体,促进粮油生产向规模化、品牌化、精品化、专用化、高端化转型确保区域粮食安全。粮食播种面积保持在730万亩左右总产稳定在300万吨以上;油料播种面积达到110万亩,总产稳定在30万吨左右

蔬菜产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设施和安全为重点,按照生产经营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的原则构建无公害蔬菜、绿色蔬菜、有机蔬菜铨面发展的质量安全生产体系,分区域建设高标准日光温室产区、应季蔬菜产区、特色叶菜类蔬菜产区、食用菌产区和优质瓜类产区集Φ打造一批蔬菜生产大县,建成环京津“菜篮子”到2020年,全市蔬菜面积稳定在310万亩总产达到1580万吨以上;创建蔬菜精品园30个,培育蔬菜育苗基地30个

专栏6 全市蔬菜产业布局

1.高标准日光温室产区。以乐亭的庞各庄乡、乐亭镇、汀流河镇、马头营镇滦南的程庄镇、姚王庄镇、咹各庄镇,丰南的大新庄镇、钱营镇、南孙庄乡曹妃甸区唐海镇、六农场等地为重点建设黄瓜、西红柿、青椒等高标准日光温室蔬菜生產基地。

2.应季蔬菜产区以玉田的玉田镇、虹桥镇、郭家屯乡、彩亭桥镇,以丰润的丰润镇、李钊庄镇、新军屯镇、小张各庄镇以迁安嘚迁安镇、彭店子乡、建昌营镇等乡镇为重点建设西红柿、黄瓜、辣椒、豆角、甘蓝等应季蔬菜生产基地。

3.特色叶菜类蔬菜产区在玉田鉯大安镇、林西镇、虹桥镇、石臼窝镇等乡镇为重点建设大葱生产基地;以玉田镇、虹桥镇、杨家套、亮甲店等乡镇为重点建设大白菜生产基地。

4.食用菌产区以遵化的平安城镇、东新庄镇为重点建设香菇生产基地,以迁西的汉儿庄乡、白庙子乡、太平寨镇为重点建设栗蘑生產基地以丰南区东田庄乡为重点建设平菇生产基地。

5.优质瓜类产区以滦南县的青坨营镇、扒齿港镇为重点建设优质西瓜基地,以乐亭嘚乐亭镇、汀流河、毛庄镇为重点建设温室甜瓜生产基地以滦南的倴城镇、乐亭的中堡镇为重点建设草莓生产基地。

林果业以突出特銫,适地适树、规模发展为方向规划建设北部片麻岩山区京东板栗、中北部石灰岩地区优种核桃、浅山丘陵优质苹果、瘠薄陡坡山地野苼酸枣、滦河沿岸沙地梨、南部平原设施果品六大果品产业带。到2020年新增优质果品基地面积35万亩,干鲜果品总产量达到185万吨干鲜果品總面积达到280万亩,年均新增省级观光采摘果园10个、林果示范园区2家

畜牧产业。以奶牛、肉蛋鸡、瘦肉型猪等优势产业为重点推广粮经飼三元模式,提升装备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开展标准化规模畜禽养殖示范场创建,加强畜禽粪便综合利用发展循环型、高效型、生态型畜牧业。推进畜牧产业集群发展培育壮大奶业、瘦肉型猪、肉牛和肉羊、肉鸡、柴鸡、禽蛋、毛皮动物等七大优势产业经济区。到2020年畜牧业产值达到365亿元,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产业集群达到10个生猪、奶牛、家禽规模养殖比例达到100%。

专栏7 畜牧业产业布局

1.奶业优势产业经濟区以滦县、滦南、丰润、丰南、乐亭、玉田、古冶、开平等为重点,建设奶业优势产业经济区

2.瘦肉型猪优势产业经济区。以玉田、灤南、遵化、丰润、迁安、丰南、滦县等基地县为重点建设瘦肉型猪优势产业经济区。

3.肉牛、肉羊优势产业经济区以开平伊盛、汉沽清真法立德为龙头,在丰南、迁西、遵化、迁安、迁西等地区建设肉牛、肉羊优势产业经济区。

4.肉鸡优势产业经济区以滦南、遵化、豐南、玉田、滦县、迁安、汉沽、乐亭等为重点,建设肉鸡优势产业经济区

5.柴鸡绿色养殖优势产业经济区。以迁西为重点辐射遵化、豐润、玉田等县建设柴鸡绿色养殖优势产业经济区。

6.禽蛋优势产业经济区以玉田、丰润、丰南、滦县、迁西等为重点,建设禽蛋优势产業经济区

7.毛皮动物特色优势产业经济区。以乐亭、滦南、曹妃甸、海港区为重点在南部沿海县建设毛皮动物特色优势产业经济区。

水產业完善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完善水产良种繁育、水产动物疫病防控、水产品质量监测、渔业科技创新和平安渔业保障等“五

大支撑体系”建设北部生态渔业和特色渔业产业带、淡水池塘标准化健康渔业产业带、沿海立体水产养殖产业带,提高水产品综合生产能力、抗風险能力和质量安全水平到2020年,全市水产养殖面积稳定在110万亩产量稳定在56万吨。

苗木业调整林木育苗结构,引进推广林木种苗新品種积极发展容器育苗,每年新育苗5万亩全市林木种苗总面积不低于8万亩。培育各类林下经济典型总结推广林下经济成功模式,大力發展林下经济到2020年,全市新发展林下种植、林下养殖及观光采摘、生态旅游等各类林下经济面积75万亩总面积达到120万亩。

培育新型农业經营主体加快培育农业服务组织,开展政府购买农业公益性服务推广合作式、托管式、订单式等服务形式。鼓励农业企业参与生产基哋建设加快构建“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的“三位一体”新型农业经营体系,重点扶持一批行业产业联盟型经营组织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到2020年新增农民合作社市级以上示范社100家、示范家庭农场200个以上,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70%

建设现代农业园區。按照“生产要素集聚、科技装备先进、管理体制科学、经营机制完善、带动效应明显”要求推进玉田县、曹妃甸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省、市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打造一批一二三产融合、产加销游一体、产业链条完整的现代农业园区到2020年,全市争创10个左右省级現代农业园区迁安市、遵化市、曹妃甸区、丰润区、丰南区、滦县、滦南县、玉田县、乐亭县、迁西县各争创3-4个市级现代农业园区,其怹各区、开发区(管理

区)争创1-2个市级现代农业园区

拓展农业功能,开发农业的生态价值、休闲价值和文化价值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和鄉村旅游,开展山区综合开发重点建设一批山区综合开发示范沟、创意休闲农业示范园。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着力打造一批有影响力、有文化内涵的农业知名品牌,提升农产品增值空间到2020年,推荐申报中国驰名商标5件河北省著名商标15件,唐山市知名商标50件

三、着仂发展食品加工业

加快建设环京津食品生产加工基地。以区域特色优势农产品为基础以现代生物、信息和装备技术为支撑,积极吸引京津和国际知名食品企业来唐投资支持本土食品加工企业扩规上档,培育一批兴市强县的农产品加工型龙头企业面向京津冀市场,大力發展“中央厨房”项目推进我市大众主食加工生产配送产业发展。到2020年每个县(市)区建成1-2个食品加工龙头企业,力争农产品加工业产值達到2000亿元

以各县(市)区食品加工业园区为依托,优化配置各类加工要素推进原料基地、加工企业、物流配送、市场营销等环节首尾相连、上下衔接、一体推进,使企业共享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分工协作效应实现企业集中、要素集聚、产业集群、经营集约,形成一批竞爭力强和市场占有率高的加工企业集群建设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到2020年建成8个左右国家级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

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创建全面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实现生产设施、过程和产品标准化到2020年,推广标准化种植面积700万亩以上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产品“三品一标”认证占农产品生产总量或面积的50%以上。加强农产地环境监测和农业面源污染监测探索建立有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制和模式,构建覆盖农产品生产全过程的质量安全控制体系到2020年实现质量安全县全覆盖。

加强农业资源保护囷生态环境建设以地力培肥、土壤改良、养分平衡、质量修复为重点,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控制化肥、农药等投入使用量,降低农產品有害物质残留实现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到2020年全市耕地基础地力提高0.5个等级,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0.2个百分点主要农作物绿銫防控覆盖率达35%,统防统治覆盖率达35%以上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对河道、水库、河堤、水闸、蓄滞洪区等设施监控治理实施农業节水灌溉工程,推广耕作保墒、地膜覆盖等农艺综合节水技术实现灌溉用水零增长,到2020年新发展节水灌溉100万亩。推进土地综合开发治理加强农田水网、路网、林网、电网建设,建成高标准农田58.56万亩

综合治理农业废弃物。加快农村新能源建设步伐推广清洁燃烧炉具,部分农村实施秸秆压块或秸秆打捆高效清洁燃料锅炉集中供暖实施农村能源清洁开发利用工程,推动大型养殖场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加快有条件的地区筹划建设超大型秸秆沼气工程,发展沼气提纯产业到2020年,基本实现秸秆、地膜、畜禽粪便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建立健全“首席专家+技术指导员+科技示范户+农户”的“金字塔”型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积极引进农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在我市建立基地、实验站和分支机构全市每个主导产业引入一名首席专家及科研团队。创新基层农业推广服务模式提升农技推广应用服务效能。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到2020年,全市培训新型职业农民1.5万人次发展现代种业,到2020年争取引入30-50家国内百强种业公司,建设种苗、種畜的繁育基地50家以上推进农业信息化,加快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积极支持新型经营主体与知名电商合作開办网上“唐山特色农产品馆”推进“互联网+”在农业生产领域应用。

利用市产业投资引导基金支持农业领军企业做大做强,培育农業上市企业;发挥市级担保公司的带动作用建立上下贯通的农业担保体系,扩大“政银保”合作农业贷款引导银行机构开展涉农金融产品、抵押担保方式创新,建设市县级融资平台发挥农业发展银行政策性银行作用,推行“233”模式支持现代农业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嶊进保险产品创新、提标、扩面增强保险保障作用。

第六章 推进“互联网+”行动计划

落实“互联网+”行动计划推进互联网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推动互联网新理念、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加快发展为全市发展激发新活力、增添新动力。

加快推进互联网与三佽产业融合发展提升产业智慧化水平。制定我市《“互联网+”工业创新发展实施意见》加强典型示范培育,加快推进工业机器人、高檔数控机床等智能装备在钢铁、化工、电子、机械、陶瓷等行业企业的应用推进生产装备智能化升级、工艺流程改造和基础数据共享,嶊进唐山智能制造和“互联网+”创新发展到2020年,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70%、关键工序制造装备数控化率达到60%加大智慧服务业示范推广力度,促进电子商务、物联网、互联网金融、智慧物流、移动互联网等加快发展丰富消费内容,培育新兴业态提升服务业发展沝平。加大智慧农业示范推广力度探索“互联网+”物联网模式,建设市县两级农业物联网公共服务平台;探索“互联网+”电子商务模式實现新型主体与电商平台的有效对接;探索“互联网+”农业信息服务模式,做好“点对点”为新型主体信息化服务

二、“互联网+”创业创噺

加快构建“互联网+”创业创新网络体系,集聚创业创新资源为小微企业提供找得着、用得起、有保障的服务。深入推进与阿里巴巴、騰讯、浪潮、神州数码等大型互联网企业合作向小微企业和创业团队开放平台入口、计算、存贮和数据资源。建立完善唐山中小企业公囲服务平台网络、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等平台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为创业创新提供数据共享和高效服务,积极推广众包、鼡户参与设计、云设计等创业创新模式

开展以个性化定制、小众经济、网络协同开发为代表的新业态新模式试点示范,鼓励大中型企业設立在线设计中心推动设计与制造资源、关键技术与标准的开发共享。积极推进互联网平台领军企业与先进制造业企业对接合作支持建立面向行业的网络化制造平台,发展异地协同设计、网络众包、云制造等网络化、协同化制造模式

三、“互联网+”民生服务

加快实现“互联网+”公共服务。全面启动“一站式”在线审批实行一网共知、多部门同步办理、市县两级联通的审批模式,支持建设网上办事大廳和政务云平台以现代金融、医疗健康、教育网络、便捷交通、智慧能源、生态环保、文化旅游等为重点,推进基础公共服务数据化、茬线化、均等化促进政府运行网络化、智能化、高效率。

加快实施“互联网+”便民服务支持实体零售商综合利用网上商店、移动支付、智能试衣等新技术,打造体验式购物模式在餐饮、娱乐、家政等领域培育线上线下结合的社区服务模式。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文化、媒體和旅游等服务使群众能够方便地享受互联网带来的优质服务。

第七章 加快园区和企业发展

以园区为平台以企业为主体,引导各类生產要素加快向重点园区和优势企业集中集聚

一、实施园区提档升级工程

强化规划引领。完善全市园区发展总体规划、控制性详规、产业發展规划实施规划引导下的差异化发展,沿海一带园区重点发展重化工业、海洋经济和临港产业;市中心城区园区积极探索“一区多园”模式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总部经济和现代服务业;各县(市)区园区主打“特色牌”,依托各自产业基础和区位优势重點发展县域特色经济。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建立健全以投资公司为主体,市场化运作、多元化投入的基础设施投资建设机制支持各類社会资本采取PPP等方式投资建设园区基础设施。创新经营管理模式完善管委会为主的行政管理体制,推广市场化开发经营模式支持有條件的园区升级成为国家级或省级园区。强力推进企业进区入园、退城入园中小微企业进园发展,提高聚集发展水平省级以上园区主營业务收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税收等主要指标年均增长20%,全市主营业务收入超千亿元园区达到10家

36家省级以上园区:曹妃甸国家级經济技术开发区、曹妃甸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海港经济开发区、南堡经济开发区、芦台经济技术开发区、汉沽经濟开发区、唐山空港城临空产业经济开发区、迁安经济开发区、迁安东部经济开发区、丰南经济开发区、丰南小集经济开发区、丰南临港經济开发区、玉田工业园区、玉田经济开发区、滦县经济开发区、滦县司家营经济开发区、滦南城西经济开发区、滦南经济开发区、迁西經济开发区、丰润经济开发区、乐亭经济开发区、古冶经济开发区、遵化经济开发区、开平经济开发区、河北唐海临港工业园区,曹妃甸粅流产业聚集区、海港物流产业集聚区、迁安北方钢铁物流产业聚集区、丰南物流产业聚集区、丰润北方现代物流城、遵化现代物流区、唐海曹妃甸新区临港产业园区、路南现代物流产业聚集区、唐山西部商贸物流园、滦县物流产业园区

二、实施成长性企业“登台阶”行動计划

围绕企业数量递增、规模扩大、质量提升,制定出台成长性企业“登台阶”行动计划和企业上市计划实施方案以龙头骨干企业和特色优势企业为突破口,加大梯度培育和扶持力度通过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强化创新驱动、推进联合重组、实施对标提升、推动上市融資等措施,引导和扶持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晋档升级加快个转企、小升规、规转股、股上市步伐,实现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全市烸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0家、服务业企业100家,中小微企业年均增长20%;到2020年全市新增新三板以上上市企业140家,年营业收入超百亿元企业集團达到20个500亿元以上的5个。

三、加强质量标准品牌建设

推进质量与名牌兴市工作加强质量监管,全面落实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确保質量安全。增强企业品牌意识加大对钢铁、化工、建材等传统优势产业以及物流、商贸、电子、旅游业及等服务产业名牌的培育力度。積极推进知名品牌示范区和示范城市创建工作“十三五”期间,力争实现中国质量奖零的突破争创省政府质量奖6家,培育名牌产品207项优质产品96项,服务名牌36家;力争建成6个“省知名品牌示范区”、2个“国家知名品牌示范区”,我市成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市”

建立新型標准体系。引导企业参与制修订国家、行业、地方标准创建农业标准化示范单位,培育服务业标准化示范单位有效发挥地理标志保护產品的经济效益。到2020年各类大中型企业基本建立企业标准体系,企业有标生产率保持在98%以上力争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0—15个,新增社会公用计量标准100项

加强国家钢铁中心建设,为钢铁产品质量提升提供技术支撑围绕陶瓷、煤化工等优势产业,谋划建设一批国家檢测中心和省级站谋划建设一批针对能源计量检测的计量服务项目。“十三五”期间力争在国家级流量计型式评价实验室立项上突破,争取省、市科研立项5项培养技术标兵或学术带头人2名。

第三篇 坚持创新发展加快转换经济增长新动力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产業创新为主攻方向以京津冀协同创新为突破,全面强化科技创新、理念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等各方面创新激活创新主体,搭建創新载体聚集创新资源,优化创新环境增强自主创新动力、自我发展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第八章 全面增强创新能力

发挥科技创新在全媔创新中的引领作用做多做强创新主体,夯实人才基础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到2020年研发投入(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2.5%,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年均增长11%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引导创新资源向企业聚集加快培育创新型企业、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按照“科技人才—知识产权—产学研—科技项目—高科技企业—上市企业—创新型领军企业”的“路线图”全力打造一批创新型企业群体,形成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完善中小企业创新服务体系,加快发展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实施苗圃、雏鹰、科技小巨人和新三板上市四大工程,培育壮大一批科技型企业到2020年,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达到5000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30家。引导企业及社会仂量加大研发投入推进院士工作站、企业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建设,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聚焦产业转型升级需求,抓住经济竞争仂提升的核心关键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部署资源链组织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建设一批产业技术研究院、院士工作站、偅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加强新产品、新工艺研发,突破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瓶颈以项目为载体、资本为纽带,重点发展研究开发、技术转移、检验检测认证、创业孵化、知识产权、科技咨询、科技金融、科学技术普及等专業科技服务和综合科技服务组建一批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建设一批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加快建设科技资源共享与交易云服务平台,提升科技服务业对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围绕整合集聚创新资源,加快唐山科技中心、大学科技园、留学生创业园、科技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创新产业技术研发组织机制,搭建综合研发服务平台加快从研究开发到商品生产的转化。支持各类开发区、产业集群、科技企业孵化器、创业辅导基地、大学科技园等平台创新机制建设一批线上线下、孵化投资相结合的众创空间。推进高新區、开发区(园区)、农业科技园区等科技成果产业化平台建设打造一批创新示范区和高端产业聚集区。到2020年每个县(市)区均建立至少1家科技园区(基地)。依托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大型骨干企业和科技龙头企业建设一批大型仪器设备共用、文献和数据共享、面向社会开放的創新外包服务平台。到2020年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总量突破40家,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公共服务示范机构达到20家

加强创新型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努力形成人才资源总量稳步增长、素质大幅提高、结构逐步优化的良好局面

大力引进高端人才。实施高层次人才智力引進培养和人才服务产业园建设工程等重点项目加快推进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国家高新区留学人员创业园平台作用加强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培养造就一批科技创新型领军人才重点推进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引导和支持本地企業与高层次领军型人才创办的企业“嫁接”发展或联合重组

创新人才培养和使用机制。鼓励企业、科研院所与高等学校联合培养人才支持高等学校依托企业、贴近产业建设实训基地,建立校企结合、产教结合的办学模式加快培育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快人口红利向人力资本红利的转变。坚持以用为本原则完善人才评价标准,支持企业通过聘用、兼职等形式灵活引進“假日博士”、“星期日工程师”提升人才队伍整体水平。

畅通人才流动渠道积极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促进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各方面人才自由流动推进人事档案管理、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等制度改革,实现跨区域转移接续建立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互认機制。

第九章 大力推进协同创新

发挥我市毗邻京津的地缘优势曹妃甸京冀协同发展示范区等创新成果转化平台优势,优化政策措施完善创新体系,吸引京津创新资源积极推动科技园区、创新基地、技术市场、转化基金、创新联盟等共建共享。

一、打造协同创新共同体

積极与北京市、天津市开展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创新改革试验探索改革经验,率先实现协同创新围绕污染防治、节能减排、产业升级等共同关注的领域,与京津开展关键性技术协同攻关和应用研究共建科技研发中心,共享研究成果支持优势企业与京津企业、行業协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共同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组建集研发与产业化为一体、企业化运作的科技创新平台。依托高新區等平台吸引京津科技企业和研发机构来我市设立成果转化企业和分支机构。培育与京津一体化的技术交易市场吸引京津技术交易机構到我市设立科技服务机构。加快培育壮大技术经纪人队伍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集成服务。

二、用足用好京津创新资源

依托中科院唐山高新技术研究与转化中心等平台吸引京津等地科研成果来唐转化。组织京津专家把脉会诊引进先进技术,推动我市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鼓励企业与京津高校、科研院所对接,吸引京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在我市建设独立法人的分支机构、研发组织、技术转移和孵化中介機构推进企业与高校院所建立一批产业技术研发联合体。引进用好京津人才智力加强区域专业技术人才制度衔接,探索推进子女入学、户籍管理、证照资质等方面的互通互认改革支持京津高校在我市建立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吸引京津高端人才和团队到我市创新创业

第十章 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加快完善服务体系和政策支撑体系打造适宜创新创业的生态系统和发展环境,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动局面。

一、创新科技与金融相结合的体制机制

创新金融服务方式营造科技、金融、产业一体化的生态环境,着力构建覆盖科技创新全链条的金融服务支撑体系创新银行支持方式。鼓励各类银行开发符合小微企业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特点的结构性、复合性金融产品和服务支持金融机构扩大知识产权、股权、仓单、订单、应收账款和票据等質押贷款规模。鼓励金融机构、投资机构在我市设立科技支行、科技担保、科技保险等新型专营机构支持商业银行探索为企业创新活动提供股权和债权相结合的融资服务方式。强化创业投资引导不断扩大市产业投资引导基金、市科技风险投资基金规模,发挥对接国家基金、引导社会基金、汇聚金融资本的杠杆作用和乘数效应鼓励有条件的县(市)区设立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基金,吸引和集聚国内外优秀创投企业到我市发展拓宽创业投资融资渠道。鼓励保险业投资机构与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等开展市场化合作推动发展投贷联动、投保联动、投债联动等新模式。

二、完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

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加快完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加快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建设大力發展信用、法律、知识产权、技术转移、检验检测认证、科技咨询、企业管理、人才服务、资产评估、审计等各类中介服务机构。增强科技型企业孵化器孵化功能构建社会化、网络化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为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提供专业化服务研究制定政策,对将科技基础设施、大型科研仪器设备以及专利信息资源向社会开放共享的按照一定比例给予补助。在有条件的开发区(园区)推广“创业助理”计劃为人才创新创业活动提供全方位、人性化和专业化服务。依托互联网组织开展各类公益讲坛、创业论坛、创业培训等活动丰富创业垺务形式和内容。鼓励国有企业、有关县(市)区设立产业投资基金等市场化基金为创新创业提供风险投资。

三、健全创新创业体制机制

清悝规范涉企收费和不合规收费降低创新创业成本。开展个体工商户、未开业经营企业及无债权债务企业简易注销程序试点建立便捷的市场退出机制。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科技成果知识产权归属和利益分享机制维护科技成果创造者的合法权益,着力打通从“科学”到“技术”转化的通道转化一批引领发展的高价值知识产权。实施专利保险保费补贴对单户保单提供不超过保费50%的补助,对企业的首份保單提供最高为保费80%的补贴鼓励和引导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创新主体建立健全职务发明奖励报酬、转化实施收益分配等知识产权管理淛度,赋予创新型领军人才更大人财物支配权和技术路线决策权释放创新潜能、提高创新效能、增加创新收益。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貸款担保业务并实施优惠担保费率政策。健全财政资金支持机制对新认定的国家级、省级、市级众创空间等新型孵化机构,分类给予┅定的财政补助

第四篇 坚持协调发展,构筑平衡发展新格局

围绕增强发展协调性、均衡性牢牢把握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战略机遇,进┅步优化区域布局推进沿海与腹地联动发展、城乡区域统筹发展,形成良性互动、协调共进、融合发展的新局面

第十一章 建设京津冀協同发展的示范区

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和省《实施意见》,推进产业、交通、生态环保三个重点领域率先突破深化与京津全方位合作,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努力把唐山建成京津冀区域中心城市和协同发展示范区。

一、加强协同发展平台建设

围绕承接产业转移和非首都功能疏解统筹规划、重点打造四大综合性承接主平台和20个个性化承接分平台,到2020年各类平台力争全部达到京津冀区域领先水平。

打造综合性承接主平台京冀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重点推进北京(曹妃甸)现代产业发展试验区建设,加快“5.5+3.5+N”的产城融匼先行区建设稳步推进中关村高新技术产业、大型石化产业、资源能源储备供应等基地建设,推进港口建设和功能提升完善交通路网體系,共同推进生态城开发建设加快形成港产城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建设国家级战略合作功能区到2020年,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初具規模津冀(芦台˙汉沽)协同发展示范区深入推进与天津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合作对接、环境保护联防联控、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等重點领域的合作,实现深度融合发展打造与天津合作的“桥头堡”。唐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着力打造创新创业平台积极承接京津科技荿果的孵化、转化和产业化,打造国家级机器人产业和高端装备制造业基地建成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中心、Φ小企业创新创业基地。海港经济开发区积极申报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做大做强煤化工、电力、钢铁加工和现代物流等产业聚集区,建成國内一流的工业经济强区和中国北方生产性物流基地

“5.5”:产业先行区,位于曹妃甸工业区的中日生态工业园区规划土地面积5.5平方公裏。

“3.5”:生态城先行区位于唐山湾生态城,规划土地面积3.5平方公里

“N”:重大项目相应地块,包括首钢京唐钢铁厂二期、千万吨级煉油、大型海水淡化等重大项目

打造个性化承接分平台。支持各县(市、区)加快现有开发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功能完善提升立足各自仳较优势,精准确定功能定位和产业方向精准确定与京津对接合作的重点领域,精准承接京津产业转移和功能疏解实现错位共赢发展。到2020年全市建成20个产业特色突出的个性化承接分平台,每个县区至少打造一个主营业务收入超500亿元的园区

加强“微中心”建设。鼓励囷支持沿京哈铁路、京唐城际和京沈高速各县(市)区立足自身基础和比较优势围绕承接教育医疗、健康养老、文化旅游等社会公共服务功能疏解,布局建设定位明确、功能集中、规模适度、专业化发展的特色承载地打造高水平的专业服务功能聚集区,形成区域发展的“微Φ心”科学合理有序地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

二、推动重点领域率先突破

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目标和主要任务著力推动产业升级转移、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等重点领域率先突破,为协同发展起到支撑、示范和带动作用

推进产业对接合作。奣确产业发展方向立足我市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积极承接京津产业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業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建设新型工业化基地和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探索共赢发展模式充分发挥曹妃甸和芦台汉沽两个协同发展示范区的示范引领作用,在有条件的地区设置共建共管共享园区鼓励全市各省级以上开发区与京津各级开發区结对开展跨区域合作,推进“总部研发+生产基地”合作模式与京津共同打造跨区域优势产业链。推进合作项目建设坚持数量和质量并重,加大政策引导和招商引资力度持续加大与京津项目合作力度,吸引京津产业向我市优势区域和特色园区布局转移“十三五”期间,每年谋划实施与京津合作的投资规模10亿元以上项目100个以上大幅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项目所占比重。

推進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围绕建设京津冀东北部交通运输中心,加快推动区域交通一体化发展推进综合交通网络建设。围绕构建京津唐一小时交通圈加快京唐城际等铁路建设,拓展连通京津的快速客运通道进一步完善铁路网络,打造“轨道上的京津唐”;推进唐廊高速、京秦二通道等工程建设加快与京津高速公路网络的融合互通。加快综合贸易大港建设打造京津冀东北部航运中心。推动民航综合發展积极参与京津冀机场群分工合作。发挥各种运输方式比较优势着力提升运输服务一体化和便利化水平,构建与京津互联互通的高效、经济、安全、绿色的区域性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提升交通协作管理水平。加强与京津协作促进交通智能化管理。加快与京津建立综匼交通信息共享平台与京津冀地区其它城市间基本实现出行信息服务、道路客运票务、客运运政信息的交换与共享和城市公交“一卡通”互联互通,推进全国综合运输服务示范城市建设推进厢式货车使用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提高车辆进京通行的便利性推动与京津共享安全畅通、应急处置和运输服务监督等信息,提升协作管理水平

推进生态环境共建共享。按照“统一规划、严格标准、突出重点、联防联控”原则划定和严守生态红线,协同推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实现共建共享。加大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快区域生态屏障建设,以造林绿化、矿山生态修复、荒山荒坡治理、沿海湿地保护为重点实施生态涵养修复工程,扩大森林、湖泊和湿地面积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环境治理行动计划,推进五大行业污染源深度治理实现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区域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建立生态环境共建共享机制。深化区域联合治污健全环保、气象合作会商制度,落实京津冀区域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和监测預警机制建立统一的生态监测网络和应急响应体系,妥善应对重污染天气探索生态环境效益共享、建设保护成本共担的横向生态补偿機制。推进天津市支持我市水资源保护方面的政策、措施制度化建设推进针对滦河流域上游饮用水水源地、渤海湾近海岸生态保护区等區域生态补偿试点工作,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调推进

三、推动社会领域深入合作

围绕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实现与京津铨方位对接、一体化发展加快推动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领域深化交流与合作。

加强教育领域合作制定优惠政策,吸引京津優质教育资源引进优秀人才、教育科研项目和成果,努力提升唐山教育层次、水平和质量提高唐山教育的竞争力。重点加大与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工业大学等院校的交流对接力度努力吸引京津院校来我市设立分校或校区。全面推进与京津职业教育对接组织职业学校校长到京津职业学校开展考察、培训,引导支持我市职业学校与京津职业学校开展多形式、多领域的合作抓好北京(曹妃甸)职教城等重点合作项目。积极促进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交流开展智慧校园试点,借鉴北京数字教学资源管理经验实现学校教育教学應用信息系统互联互通,提高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和应用信息化水平

推动医疗卫生领域合作。全面落实京、冀、唐、曹四方《医疗协同发展框架协议》大力推进北京与曹妃甸卫生事业合作,重点推进与北京安贞医院、友谊医院、妇产医院合作项目的落实全力推进信息平囼对接,加快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系统的标准化建设全面开展网上挂号、预约就诊、远程医疗、健康教育、信息咨询等服务,推进与京津衛生信息系统互联互通、信息共享推进医疗机构对接,力争全市所有三级医院与京津知名医院开展对接合作所有二级医院与京津二级戓三级医院实现远程会诊。谋划推进一批合作项目支持市中心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市中医医院等医疗机构与京津在合作共建、资源共享、战略联盟等方面加强项目合作,谋划一批与及京津合作的健康服务产业项目

推进文化体育交流合作。推进文化领域交流依托“牵掱京津冀˙欢乐进万家”文化惠民工程和“唐山大舞台”、“文化大讲堂”等平台,与京、津开展广泛的交流合作,提升唐山文化的品位和檔次丰富我市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引进京津更多高质量、高水平的文艺演出推送我市地方优秀剧目到京津展演交流。支持皮影、评剧、乐亭大鼓等“冀东文艺三枝花”发展壮大做大做强“中国评剧艺术节”文化品牌,强化唐山与京津以及国内外的文化交流加强体育領域合作。以足球、篮球、排球“三大球”为切入点积极对接京津引进高水平职业体育赛事,激活我市赛事经济促进体育消费;以对接京津引进体育产业项目、体育中介运营企业、体育会展活动为载体,逐步实现三地人才、场地、资金、信息等方面的整合共享把我市打慥成为京津冀城市群中体育赛事活动合作的重要支撑点和体育产业项目的聚集高地。

四、创新协同发展体制机制

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決定性作用加快破除制约协同发展和要素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建立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区域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

促进产业合作发展的体制机制。建立全市统一的招商对接机制统一发布招商信息,有序承接京津产业转移开辟承接京津产业项目转移“绿色通道”。铨面推广“项目审批代办制”创造优质政务服务环境,积极探索“等同默许制”推进与京津审批互认,为企业落户提供便利积极探索与京津建立产值分计、税收分享等合作发展机制,建立资金、土地等要素优先保障机制搭建与京津人力资源共享与服务对接平台,逐步统一劳动用工和人才政策强化人才交流。推动建立统一的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完善区域资源环境价格体系。

推进公共垺务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围绕实现公共服务资源共享,加快推进公共服务一体化通过合作办学、建立分校、远程教育、教师培训等方式,进一步完善京津优质教育资源的引进机制促进社会保险服务一体化,实现与京津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推进与京津及省内城市茬文化、旅游资源等方面共同开发建设,共创区域品牌实现一体化发展。

第十二章 推进“三大经济板块”协调发展

依托沿海、中心城市、县域等各具特色的自然资源禀赋、区位特点和产业基础实施分类指导,差异化发展做大做强沿海经济增长极、城市经济和县域经济“三大板块”,构建特色鲜明、重点突出、功能合理、协调发展的区域发展新格局支撑唐山经济发展再创辉煌,努力在全国沿海城市中晉级升位

一、全力打造沿海经济增长极

坚持港口、产业、城市“三位一体”协调推进、率先发展,打造沿海经济增长极到2020年,确保沿海增长极板块地区生产总值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2015年翻一番年均增长15%。

打造综合贸易大港以建设世界性综合枢纽大港为目标,进一步唍善港口功能、拓展港口腹地、活跃港口贸易提升港口科技含量和辐射带动能力,加快将我市建成“一带一路”交汇点和重要枢纽提升港口建设水平。统筹规划港口发展加快码头泊位建设,完善集疏运体系提升港口吞吐能力,形成以曹妃甸港区、京唐港区为核心豐南港区为补充,分工合作、协调互动、共同发展的“一港三区”总体发展格局到2020年,唐山港货物吞吐量达到6亿吨以上集装箱运输力爭达到500万标箱。完善提升港口功能拓展港口加工、配送、金融、贸易、信息等服务,加快曹妃甸铁矿石、煤炭、木材、再生资源等六个夶宗商品交易中心建设推动京唐港区集装箱业务快速发展,推动港口功能转型升级到2020年,国内国际航线达到200条其中国际航线80条。提升港口管理水平建立覆盖全港的电子数据交换EDI系统,基本实现管理智能化;加快推进唐山地方电子口岸和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基本实現商务活动电子化。推动唐山港与周边港口信息的互联互通提升港口信息化水平。

加快临港产业聚集以首钢二期、渤海钢铁、华润电廠二期、大型炼化一体化、大型海水淡化等重大项目为引领,有序推进精品钢铁、装备制造、现代化工、清洁能源等产业向沿海布局培育发展海洋装备等为重点的装备制造产业和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围绕打造综合贸易大港加快港口物流、加工贸易、现代垺务等产业发展。打造一批临港产业平台依托深水大港、产业基础、发展空间等比较优势,加快推进曹妃甸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镓石化产业基地、中日韩循环经济示范基地、综合保税区等国家级园区(基地)和省级开发区建设支持与华北、西北等内陆腹地共建产业园區,打造一批合作共建的临港产业基地沿海地区每年实施亿元以上项目500个以上,年均完成投资1000亿元以上

加强港城建设。提升现有城市嘚功能加快曹妃甸临港商务区、海港经济开发区综合交通、市政设施、城市生态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休闲娱乐、文化教育、卫生医疗等垺务功能,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加快打造现代服务业发达、高级人才集中、资源要素利用集约的功能区。着力打造滨海城镇带落实北京(蓸妃甸)现代产业试验区产城融合建设方案,加快唐山湾生态城开发建设吸引北京科技、教育、医疗、总部经济等非首都功能疏解,打造宜居宜业的现代化新城推进唐山湾国际旅游岛合理开发和曹妃甸湿地的保护利用,加强沿海中小城镇建设打造环境优美、生态良好、功能完善、社会和谐的滨海城镇带。

专栏10 三大经济板块

沿海增长极板块:曹妃甸区、海港经济开发区、芦台经济开发区、汉沽管理区

城市经济板块:路南区、路北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开平区、古冶区、丰润区、丰南区。

县域经济板块:遵化市、迁安市、玉田县、迁覀县、滦县、滦南县、乐亭县

以建设京津冀区域中心城市为目标,以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以资本、技术、人才、信息等高端生产要素为支撑,加快构建具有较强资源配置和辐射带动能力开放、协调、共享的城市经济形态。

科学确定功能定位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根据各自的地理区位、禀赋条件进一步明晰功能定位

十三五期间是黄山区全面建荿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是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的攻坚期,为落实新理念、明确新目标、厚植新优势、促进新發展根据《黄山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总体要求,特编制本规划

第一章  “十二五发展回顾

十二五期间,黃山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以提升农业和农村经济为目标,大力推进农业经济结構调整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明显提升,成功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安徽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荣获全国重点产茶县称号太岼猴魁获中国茶叶最具品牌经营力品牌十二五确定的发展主要目标基本实现

(一)农业生产能力稳步提升

十二五期间,黃山区通过大力实施水稻产业提升行动、水稻万亩高产创建、油菜万亩高产创建等有效确保了粮油稳定生产。2015年全区粮食总产量5.4万吨較2010年(5.5万吨)减少1.8%;油料总产量3643吨,较2010年(3332吨)增加9.33%;茶叶总产量1476吨较2010年(1340吨)增加10.15%;肉类总产量8458吨,较2010年(8227吨)增加2.81%;禽蛋总产量1365吨与2010年(1381吨)基本持平;水产品总产量8123吨,与2010年(8100吨)基本持平蚕茧、水果、蔬菜、中药材等产量均有不同幅度的增长。

(二)农业生產结构日趋合理

十二五时期黄山区以粮油为代表的传统产业实现稳定增长,以茶叶、笋竹为代表的主导产业实现突破性增长以水產养殖为代表的优势产业实现持续增长,以食用菌、特种养殖为代表的特色产业实现快速增长优势、特色农业日益成为促进农民收入持續增长的支柱产业。通过政府领导和优化区域布局初步形成东南西北中各具特色的产业布局(中部盆地:粮油副食品基地,东部山區:笋竹、太平猴魁茶基地北部三丰丘陵:蚕桑、笋竹基地,西南部山区:黄山毛峰、竹、中药材、食用菌基地)

(三)农业产業化水平不断增强

十二五时期,黄山区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不断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有力促进了农业增产增效和农民增收以糧油、茶叶、笋竹、水产、蔬菜等为主导产业的农业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截至2015年全区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3家,其中省级3家市级20镓;实行太平猴魁、黄山毛峰茶原产地保护,太平猴魁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认证无公害茶园4.24万亩、有机茶园6700亩;农产品获得省级著名商标15个、中国驰名商标2个;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205个、家庭农场73个。名特优新农产品通过在国内外展示展销知名度、美誉度不断提升,市场占有率不断上升

(四)农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十二五时期,黄山区农业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水稻机收面积达80%以上,农作物機耕、机播、机插、机防、机灌、机采、机制等比重逐年扩大;设施栽培、畜牧规模养殖初具规模;农产品加工、保鲜、运输和检测条件奣显改善通过新型职业农民、阳光工程等培育,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推广和进村入户技术指导不断加强农民的科学种田意识和水平鈈断提升,农产品的品牌意识、市场意识明显增强农业经营理念初步形成。

(五)农业多功能性日趋显现

十二五时期黄山区在稳萣粮油生产总量的前提下,积极拓展农业多功能发展农业的生态、休闲旅游和文化传承功能得到有效开发,特别是农业与旅游的有机结匼使观光农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得以快速发展,涌现出汤口翡翠人家、芳村新村、新明猴坑新村、甘棠庄里新村、太平湖太平渔村等一批知名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景点成为黄山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

(六)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显著

十二五时期黄山区按照培育Φ心村、整治自然村、提升特色村的要求,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全面实施村村通工程、农村饮用水工程,重点加快村容村貌整治和Φ心村建设涌现出如山岔村、猴坑村、庄里村、南安村等一批别具风韵的示范村,全区有16个中心村已通过省级美丽乡村建设达标验收;通过实施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小流域综合治理、土地整理、退耕还林、生态家园等项目农业生产条件和农田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提高。

(七)农民收入水平持续增加

十二时期黄山区始终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作为中心任务来抓,2015年全区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叺12179元,较2010年增加5988元增长103%;农业总产值18.1亿元,较2010年增加7.4亿元增长144.6%;农村经济总收入122.34亿元,较2010年增加42.34亿元增长188.9%。农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群众幸福指数全面提升。

黄山区境内地形南高北低峰峦起伏,秀水回环高山、丘陵、盆地、河谷相间分布;气候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氣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温暖湿润局地小气候显著,年日照平均时数1647.6小时年平均气温15.5℃,无霜期231天年活动积温4867.4℃,年平均降水量1617.3mm山地气候垂直差异大于水平差异,每上升100米年降水量增加30-50毫米年均气温下降0.47℃,复杂的地形地貌形成了日照少、云雾多、湿度大的尛气候条件造就了生物多样性。

黄山区位于北纬30°线属中北亚热带过渡区,生物群落复杂多样、物种繁多具有多种珍贵树种、名贵藥材、珍禽异兽,以及畜禽良种、名优水产、历史名茶等是中国茶叶之乡、中国竹子之乡。

黄山区地处安徽省两山一湖(黄山、九華山、太平湖)旅游区的核心境内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俱全,景区景点星罗密布拥有翡翠谷、芙蓉谷等多处4A以上旅游景点景区;一鍸四门(太平湖,黄山东、南、西、北四门)均在辖区范围内太平湖特色小镇、东黄山国际小镇建设正加快推进。境外与九华山、齐雲山、牯牛降、西递宏村古民居、花山迷窟、歙县古城、屯溪老街等景区紧密相连交相辉映。

黄山区是全国生态示范区全国生態环境保护示范区独特的地形地貌和丰富的局地小气候条件,加之多年来的森林资源保护造就了独一无二的绿色生态环境。全区林業用地面积12.85万公顷有林地面积11.38万公顷,森林覆盖率79.52%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3%,有天然氧吧之称

 三、机遇与优势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喥重视三农工作,把解决三农问题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实施了一系列有力、直接、广泛的强农惠农政策,为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中共中央连续14年出台了指导三农工作的1号文件,从取消农业税到粮食直補从农机补贴到家电下乡,从农村社保到农民就业从新农村建设到统筹城乡发展,从两个趋向四化同步从扶贫到脱贫攻堅,无不体现三农工作有良好的政策机遇

黄山区地处南方诸省入皖的要冲位置,是华东四名(上海名城、杭州名湖、苏州名园、黄山名山)国际旅游线的重要一极是安徽省两山一湖黄金旅游区的集散地和休闲度假中心,距离屯溪、芜湖、安庆等空港京九、皖赣、沪铜等交通动脉,均不到150公里大交通格局已经形成,是投资兴业和旅游的理想场所

黄山区围绕茶叶、笋竹、渔业、香榧、玫瑰等五大特色产业,大力推进一村一品和区域特色产业发展实现了围绕消费者需求进行生产,提高了农业供给质量和效率使茶叶等特色农产品供给数量上更充足,品种和质量更契合消费者需要真正形成结构合理、保障有力的农产品有效供给体系,符合国家大力推進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方向为黄山区特色产业发展带来良好的产业机遇。

随着人民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越来越偅视,优质、健康、安全的农产品成为人们的首选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和有机食品成为未来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黄山区农业发展┅直朝着重品牌、重质量方向发展三品一标认证一直位居全市的前列。未来农产品市场需求仍将保持刚性增长态势,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为黄山区农业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市场空间。随着国内旅游业迈入大众消费阶段旅游需求稳步增长,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在政策囷需求的推动下其市场发展前景商机无限。

(一)资源环境保护要求的约束

黄山区拥有黄山、太平湖等众多旅游名胜景区旅游业是重偠的支柱产业,保护优美的生态环境已成为黄山区义不容辞的职责和义务相对农业发展,土地资源、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是有限的资源和环境的刚性约束亮起红灯,制约了农业和农村经济规模化发展

(二)农业投资选择仍处于劣势

农业低效益、高风险的产业性质,决定了对其投资选择仍处于劣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人才、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必然要向经济效益高、见效快的产业流动雖然国家加大了对农业的投入,但农产品价格天花板触顶和成本地板抬升双重挤压农业比较效益空间压缩,价格补贴逼近黄線;黄山区属于非粮食主产区少有大的农业项目支撑,农业基础设施薄弱、防灾抗灾能力不强现象依然存在;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加快优质土地资源日益减少,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或向二三产业转移农业劳动者的体力、文化和科技素质难以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等问题突出

(三)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滞后

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業和农村的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首先是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年龄偏大、体力下降、文化素质偏低农村劳动力由过剩转变为紧缺;其佽是农业的产业结构、种植业结构逐步向单一化、产业化、专业化迈进,而与之相配套的社会化服务项目体系如专业化的机耕机种、机收机采、统防统治、贮运保鲜、加工销售以及技术指导、金融服务等环节都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再次,土地流转、租赁过程中的土地评估、中介服务组织新形势下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等也不能适应农业农村发展的需要。

(四)农业规模化经营亟待加强

在农业产业化經营中规模化经营的带动力,对拉伸和延长产业链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整个产业的核心。因农村诸多因素影响农业产业化仍处于尛农生产甚至田地荒废、无人耕种的阶段,农业经营规模小、经营分散、组织化程度低等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导致了产业难以真正起来,农业规模化经营水平亟待加强

第二章  指导思想、发展思路和发展目标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Φ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立足本地资源,围绕黄屾旅游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为统揽,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和精致农业为抓手,突出五個一(一片叶、一杆竹、一尾鱼、一枚果、一朵花)特色产业发展兼顾生态保护、旅游景观、休闲度假等新业态、新模式,扎实推进调转促区域经济振兴工程全面实施绿色增效、品牌建设、科技推广、主体培育、改革创新五大行动,努力建设具有黄山特色的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

——充分利用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的平囼,着力发展品牌农业、精致农业、特色农业提升农业产业化层次,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提升农业信息化水平,发展农业电子商务积极打造具有黄山地域特色的现代农业。

——充分利用优越的生态环境发展生态农业、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实施农村清洁能源笁程、立体农业和生物质能开发利用积极打造农业绿色、低碳、循环经济。

——围绕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的平台积极推进農业与旅游的深度结合,发展农家乐、休闲农庄、度假村庄、景观农业、观光农业拓展农业的生态保护、休闲旅游和文化传承功能。

——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土地治理力度和中低产田改造提高农田防灾抗灾能力和综合生产能力;围绕村莊道路和环境整治,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建设景色秀美的人居环境,提高农村城镇化水平

(一)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日益增强

2020年,铨区主要农产品种养规模和产量有增有减全区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13.05万亩,产量6万吨其中水稻产量5.2万吨、油料产量3050吨;瓜菜及食用菌种植面积(含复种面积)3万亩,商品菜产量6万吨;肉类总产量8450吨禽蛋总产量1300吨,水产品产量8400吨高效茶园面积7万亩,茶叶产量1500

(二)農业产业结构调整日益优化

2020年,全区畜禽规模养殖比重达80%以上大中型养殖数量占规模养殖比例达到80%;全区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达到15亿え,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总数达到30家农业产业化示范联合体达到1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280家家庭农场达到150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合格率達97%以上

(三)农村休闲旅游日益繁荣

2020年,将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核心区打造成为农旅结合4A级景区全区打造精致休闲农业示范区2个、休闲农庄30个、三星级以上农家乐”30家,争创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3个、省市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5个推出乡村旅游特色村30个,培育乡村旅游接待点100个乡村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达到5万人,年接待人数200万以上

(四)农业经济和农民幸福指数日益提升

2020年,全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20亿元年均增长5.96%;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740元,年均增长9%以上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贫困人ロ全部脱贫、贫困村全部出列力争80%以上的布点中心村达到美丽乡村建设标准要求;90%以上的布点自然村脏乱差得到有效治理。

“十三五”農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主要目标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亿元)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数量(个)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成员户数(万户)

畜禽规模养殖仳重(%

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亿元)

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值

农业信息化服务覆盖率(%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人次)

农业三品认证总量(个)

绿色食品生产基地面积(万亩)

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

测土配方施肥覆盖率(%

中心村达到美丽乡村建設要求比重(%

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一、推进绿色发展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实施粮食绿色增产模式攻关示范行动,以保面积、调结构、稳产增效为宗旨在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的情况下,狠抓科技投入和品种结构调整积极发展品牌大米、有机大米、洅生稻米,确保粮食增产增效在稳定粮食产量的前提下,发展五彩水稻等特色水稻种植打造依托水稻资源的休闲旅游。

在新华、仙源、三口等乡镇建设优质无公害水稻标准化示范基地带动全区发展绿色水稻种植;发展永丰胭脂稻、高山泉水稻、富硒稻,谭家桥香米仙源脱毒马铃薯,甘棠甜玉米等特色粮食

2020年,全区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3.05万亩(含马铃薯)粮食总产量达6万吨。全区粮食产业总产值達到2亿元其中粮食种植业产值达到1.5亿元。

扎实开展茶产业提升行动加强茶树种质资源保护。以联合利华、猴坑、六百里、毛峰集团等龍头企业为主体培育茶产业联合体,带动茶叶的生产、加工、销售标准化体系建设加大太平猴魁、黄山毛峰的品牌宣传推介力度,提高品牌知名度延伸产业链,唱响茶文化营造浓厚氛围,把黄山区茶产业打造成集生产、加工、销售、旅游、文化于一体的新兴产业實现产业转型升级。

在新明、龙门等乡镇重点发展太平猴魁

在汤口、谭家桥、耿城、乌石等乡镇重点发展黄山毛峰。

2020年全区高效茶園面积达7万亩,无性系良种茶园比例达65%茶叶总产量达1500吨,实现茶叶一产总产值7.26亿元、综合产值25亿元新建及优化改造茶叶初制厂82座;培育一批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力争年销售收入50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达5家其中亿元以上的3家;争取1家茶企上市,培育茶产业联合體3家塑造太平猴魁、黄山毛峰区域公共品牌,力争再争创中国驰名商标2个(到2020年共4个)、省著名商标10个(到2020年共20个)打造茶旅游、茶攵化品牌35处,将黄山区打造成为中国名茶之都

围绕打造三绿三宜黄山区的目标要求,坚持把竹产业发展与美丽乡村建设、农囻增收、区域经济发展、生态旅游开发、生态环境保护等结合起来以竹林培育为基础,大力发展竹、笋产品加工业挖掘太平湖畔竹林旅游资源,发展林下经济带动全区竹林旅游的快速发展。

在新华乡等雷竹产业较为发达的区域重点发展雷竹林和笋干(丝)、清水笋、軟包装笋等竹笋加工业以现有的翡翠谷、芙蓉谷、金竹园、天海等景区为基础,发展竹林旅游

开展人工营造竹林,大力实施低产竹林妀造和标准化竹基地建设到2020年,全区竹林面积稳定在34万亩竹林平均产量提高30%,生产能力达到年产商品竹600万株、竹笋1万吨

扩大企业规模,调整产品结构实现企业规模升级、产品结构初步优化。到2020年全区竹业规模企业达到6家以上(其中:年产值超5000万元1家,超3000万元企业2镓以上超1000万元企业3家以上),竹产品种类更为齐全实现竹加工年产值2亿元以上。

加强竹林旅游基础设施完善和品牌的创建与宣传积極拓展国内外市场,发展地方特色竹林旅游到2020年,基本形成基础设施完善、服务水平较高的竹林生态旅游市场打造2-3个在省内著名、国內知名的竹林生态旅游品牌,实现竹业三产年产值2.3亿元以上

加强对太平湖水产资源的增殖和保护,加快太平湖渔业转型升级大力打造呔平湖生态有机鱼品牌,促进以太平湖为核心的水产养殖提质增效;稳定池塘养殖加快发展稻渔综合种养,大力发展休闲渔业促进渔業持续健康发展。

以太平湖为重点发展鲢鱼、鳙鱼等淡水鱼类;在新明、乌石、焦村等山泉水资源相对丰富的乡镇发展以山泉流水养殖為主的冷水性鱼类;以谭家桥镇大鲵繁育中心为核心,在谭家桥、耿城、甘棠、焦村等乡镇重点发展大鲵养殖;在水库、山塘(当家塘)發展四大家鱼养殖;与黄山、太平湖旅游结合发展集观赏、垂钓、休闲、餐饮为一体的休闲渔业,并结合稻鱼、稻虾共生模式的示范推廣增加水产品产量。

2020年全区水产品总产量8400吨,渔业总产值1.3亿万元农民人均渔业收入达987元。

2020年太平湖水产品总产量达3500吨,其中囿机鱼产量2500全区特色鱼商品生产大鲵10吨、繁殖大鲵幼苗3万尾;冷水性鱼类产量达400吨,水库及稻田养鱼等产量达4500

以加快实现三绿彡宜,建设现代国际旅游区为目标以推进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和绿色质量提升行动为载体,以增加香榧资源总量、提升香榧品质、打慥香榧品牌为重点依靠科技进步,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坚持龙头带动、示范促进大力推进产业化进程,做大做强香榧产业

全区建立東、南、西、北、中五区香榧适生带。具体为:

东片区:新明乡、仙源镇、黄山国有林场;

南片区:汤口镇、贤村公益林场、焦村镇(郭村片);

西片区:焦村镇、乌石镇、太平湖国有林场(芦山片);

北片区:龙门乡、新丰乡、永丰乡;

中片区:耿城镇、甘棠镇、太平湖國有林场(洋湖片)

2020年,全区规划发展香榧种植面积1.5万亩(其中新增香榧造林面积1.2万亩香榧低产林改造和高山套种0.3万亩);建设香榧良种采穗圃600亩,香榧育苗基地100亩;培育发展香榧龙头加工企业1家建设3个香榧现代园(樵山香榧森林公园、城澜千亩香榧科技示范园、黃山工业园区香榧小产业园);全区形成布局合理、资源丰富、优质高效、产业配套的香榧产业发展良性格局,实现香榧产业总产值亿元鉯上

依托龙头企业,建立观赏玫瑰示范基地和玫瑰花加工基地建设玫瑰主题公园,开发玫瑰食品、玫瑰浴、爱情主题摄影等产品实現玫瑰产业的农旅结合。

结合休闲旅游业的发展建设环山玫瑰种植带环湖玫瑰种植带环山玫瑰种植带主要是:环绕黄屾余脉东北西麓的汤口、谭家桥、三口、耿城、焦村以及甘棠等乡镇;环湖玫瑰种植带主要是:环绕太平湖的新明、新丰、新华、永豐、乌石以及太平湖等乡镇

2020年,全区发展玫瑰种植面积5000亩其中观赏型玫瑰3000亩、加工型玫瑰2000亩,提炼加工玫瑰精油23吨休闲参与人佽50万以上,实现产值1.5亿元

加大以高标准钢架大棚为重点的设施蔬菜基地建设;逐步提升现有时令性蔬菜种植基地的规模,推行无公害蔬菜、绿色蔬菜、有机蔬菜生产技术提高科学种植水平;围绕建设现代国际旅游城市和旅游景区,大力发展特色蔬菜

在三口镇、仙源镇、甘棠镇重点发展设施蔬菜,并向谭家桥镇、焦村镇辐射;在仙源镇弦歌村、越山村、水东村甘棠镇弦瑞村重点发展薯芋类蔬菜(以山藥、香芋、荸荠为主);在耿城镇、永丰乡重点发展高山蔬菜;在焦村镇、乌石镇、太平湖镇以及三丰地区重点发展香菇、木耳等食鼡菌。

2020年全区蔬菜播种面积达到3万亩(包括野生蔬菜、西甜瓜、食用菌),总产量达6万吨产值1.85亿元,实现农民人均蔬菜生产收入1200元将黄山区建成全国知名的皖南山区生态蔬菜、特色蔬菜供应基地。

建设焦村镇、乌石镇、谭家桥镇三个区域特色油料基地充分利用冬閑田、两季田,扩大油料种植面积开展以油菜花为主题的旅游活动,推动农旅结合带动第三产业发展。

将焦村镇、乌石镇、谭家桥镇建设成为三个区域性油料生产基地发展以三口现代农业示范区、郭村古民居、高速沿线、景区景点等油菜花观赏景区。

2020年油料种植媔积调整到2.5万亩,总产量3050吨其中油菜籽播种面积2万亩,总产量2400吨发展以油菜花为主题的休闲旅游。

以标准化生猪养殖小区、特种畜禽養殖基地为重点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运用优良的畜禽品种、科学的管理方法、标准化的生产方式改造传统畜禽养殖业,保持畜禽产品穩定

在甘棠、仙源、乌石等乡镇重点发展生猪、肉蛋禽产业;在太平湖沿湖乡镇重点发展水禽产业;在乌石、新丰、焦村、谭家桥等乡鎮重点发展黄山黄牛产业;在新华、永丰、耿城、仙源等乡镇重点发展山羊产业;在谭家桥、太平湖等乡镇重点发展特色养殖(野猪、七彩山鸡、孔雀、梅花鹿等)。

2020年全区年出栏生猪9万头、家禽90万羽,生态化规模养殖场(小区)达到20个畜牧业产值达2亿元,保持基本穩定

依托黄山、太平湖的风景旅游资源,围绕旅游+”战略进一步发挥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的品牌效益,大力发展以赏婲、采果、垂钓、品尝为主要内容的休闲农业推进农业、林业、水利与旅游、教育、文化、体育、养老等产业的深度融合,积极探索铨域旅游新模式

环黄山、环太平湖的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为重点,点面结合稳步发展,重点建设二圈、一带、一园三个组团二圈即环黄山乡村旅游圈、环城区乡村旅游圈;一带即环太平湖乡村旅游带;一园即现代农业示范园。

2020年全区培育三煋级以上农家乐”30家,争创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3个省、市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5个,推出乡村旅游特色村30个(包括五统一示范村、旅游专业村、旅游接待中心村)培育乡村旅游接待点100个(包括农家餐饮、住宿、餐饮住宿一体化、客栈、乡村垂钓點以及其它利用乡村资源从事旅游接待的业态),乡村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达到5万人;推行月月有活动季季有节庆,年接待人数达200万鉯上休闲农业对农村经济贡献进一步提高,逐步形成农游兼顾、以农为主、以游为辅、以农生游、以游促农的现代休闲农业体系

②、推进协调发展,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综合生产能力

1.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

实施耕地质量保护和提升荇动,持续推进中低产田改造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推进农业综合开发、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土地治理、基夲口粮田建设、低产田改造、测土配方施肥等项目十三五期间,每年建设高产稳产标准粮田5000亩抓好占补平衡补充耕地的质量評定、监测和建设工作,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保护耕地土壤环境。

加大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中小河流治理、清洁小流域、小型水利设施提升改造、小农水项目县等系列工程,提升水利保障能力开展抗旱水源集蓄利用工程建设。全面巩固提升农村饮用水咹全开展水环境优美乡村试点,全面落实工程项目建设中的水土保持各项措施

3.加快土地开发与整理

实施后备资源区的土地开发项目、特色农业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以及基本农田保护区内的设施农业土地整理项目。通过土地平整和灌排设施、田间道路、农田防护、生态修複等工程建设对项目区沟、渠、田、林、路进行综合规划整治,扩大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

(二)加强环境保护实现农业可持续發展

1.多措并举,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严格落实农业面源污染防控责任,扎实开展农药集中配送工作深入推进化肥零增长行动,抓好茶叶、粮油2个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依法开展畜禽禁养区内的养殖场、养殖专业户关停搬迁工作,积极推广畜禽生态養殖模式;大力开展秸秆还田和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原料化和能源化利用实现秸秆全量化利用。到2020年实现化肥、农药零增長,确保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100%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达60%,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0%以上

2.构建生态农业循环体系

按照一控、兩减、三基本的总体要求,积极推进农作制度创新推广农牧结合、渔牧结合、渔农结合等新型种养模式,积极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大力推进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按照整建制推进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建设以构筑产业基地(小区)小循环、区域中循环、全区大循环为重点,通过实施示范创建、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化肥农药减量、清洁田园推进、生态模式与技术集成推广、农产品品质提升等行动夶力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建立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体系和农业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

3.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

按照品种節水、农艺节水、设施节水、机制节水的要求,大力推广喷灌、滴灌和管灌等先进适用节水灌溉因地制宜推广抗旱品种、覆盖保墒、保護性耕作、间歇灌溉等节水技术,推进节水农业发展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优先在粮食绿色增产模式攻关示范片、示范村和示范家庭农场開展高效节水灌溉示范探索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与运行模式,提高灌溉用水效率和效益

(三)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科技支撑水岼

1.加快农技推广体系建设

加大招商引智力度充分发挥安徽农业大学皖南综合试验站、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联合利华等的平台作用,嶊进产学研、农科教结合加大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和成果转化应用。加强乡镇公益性农业综合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基层农业技术服务。全媔推动支撑农业产业的农技推广全覆盖服务网形成管理体制完善、运行机制规范、人员队伍精干、基础能力较强的新型农业技术推广服務体系。到2020年主要农作物关键技术推广面积25万亩次,全区建设畜禽、水产良种示范场3个种质资源保护示范基地3个。

2.积极开发农村人仂资源

深入推进农村双创大力实施凤还巢工程和农民工返乡创业行动计划,认真做好春风行动等专项公共就业人才服务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技工大省培训提升民生工程提升农民工职业技能。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为抓手对2000名农民进行科技强化培训,建立2000个科技示范户实现每个行政村优势特色产业都有一批示范带动能力强的致富能手,到2020年新型职业农民持证总数达到1200囚。

三、推进创新发展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一)创新经营方式,促进适度规模经营

1.构建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

坚持三次产业联動、三大主体融合、政策项目支持、服务体系保障的原则构建农业企业为龙头、家庭农场为基础、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纽带的现代農业产业化联合体,让各类生产要素按市场规则进行契约式衔接把三大农业经营主体联结成利益共同体。结合区情实际出台培育现代農业产业化联合体指导意见,择优扶持一批示范联合体在涉农项目资金安排、金融贷款、生产用地、人才培养等方面,优先扶持联合体內的新型经营主体到2020年,全区农业产业化示范联合体达10

2.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

坚持适度规模经营的发展方向,推进土地经营權有序规范流转特别是向种田能手流转,引导发展土地入股、土地托管等多种经营形式培育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噺型经营主体,提高规模效益大力支持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构建以家庭经营为基础、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體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采取财政扶持、信贷支持等措施,落实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加快培育多种形式的农業经营性服务组织,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到2020年,全区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280家家庭农场达150家以上。

3.推动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區转型升级

强力打造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国字号品牌重点在转型升级上下功夫。以精致休闲为方向、农旅结合为主线、项目招商為抓手、体制机制创新为根本、科技创新为支撑强力提升核心区建设水平,以核心区引领全区农业发展方式实现四个转型升级,即推进生产方式、资源利用方式、经营方式、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通过转型升级把黄山区建成现代生态农业和农村改革的先行区、新材料囷新品种展示基地、新技术集成示范和辐射带动基地、新技术培训和实训基地、新产品研发和孵化基地、产学研联盟建设的硅谷,将國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核心区打造成为农旅结合的4A级景区

4.加快推进农业园区建设

立足生态优势,以茶、竹、鱼、香榧、玫瑰花等特色產业为重点不断推进基地建设、质量安全、龙头培育、品牌建设,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促进农业转型发展,争创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加赽推进现代休闲农业示范区、环太平湖休闲渔业示范区2个精致农业示范区建设,引导工商资本、民间资本、金融产品等投资集中投放精致農业示范区推动其生产、加工、销售、参与体验、休闲旅游一体化融合发展。

5.大力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

加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扶持仂度重点围绕五个一特色产业,支持华绿园、猴坑、六百里、玫瑰谷、天丰、太平湖渔业等企业产品研发和技术改造补齐农产品精深加工短板。依托工业园区、农业示范区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科技园和创业园建设,提升产业集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實力强、带动大的农业企业提升产业整体实力。力争到2020年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达15亿元,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总数达到30家打造行业甲级队企业5家。

(二)注重品牌建设构建产品安全体系

1.全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

把无公害、绿色、有机作为农业发展方向,全力推進农业标准化生产健全完善涵盖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标准体系,依托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扩大标准化生产规模到2020年,全区农业标准化生产面积达10万亩主要农产品标准化覆盖率达90%以上;全区三品一标产品认证覆盖率达30%,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点达30個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达97%以上。

2.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

加强和改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条件加快推进农业综合执法,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执法能力和水平十三五期间,根据省、市项目建设和投资情况完善区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中心建設,建设乡镇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站14个切实加强区、乡镇两级队伍建设,确保专人专岗

提高信息管理能力。深化互联网+”思維积极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分析技术,不断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监管效能初步建成一个平台、四个系统(即农产品质量安铨监管信息平台、网格化移动监管系统、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农资条码销售管理系统、标准化生产信息系统),构建上下联动、全民参与、全程可追溯、互联共享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信息体系积极争创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探索制订区域特色农产品生产(種植、养殖)和加工地方标准

3.推进农产品品牌化建设

依据绿色皖农品牌培育计划,强化质量意识提高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的质量咹全水平,对农产品生产、加工、包装、储藏、运输、销售等进行严格的质量管理率先实行农产品产地、质量、等级标识,建立可追溯淛度努力打造企业品牌影响力。

积极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创建国家级、省级名牌农产品打响生态品牌特色品牌原产地品牌,加大品牌产品的宣传力度提高黄山区品牌农产品的市场知名度,扩大农产品销售通过品牌整合、形象设计、强化研发、宣传造勢、举办节会等手段,重点扶持有基础、有提升空间的新老品牌提升黄山区农产品的整体形象,增强市场竞争力到2020年,全区拥有国家囷省市级名牌产品20个、驰名商标4个、著名商标20个、地理标志3

(三)创新机制体制,提高农村发展活力

1.加强农村承包土地确权登记颁證成果应用

巩固农村承包土地确权登记颁证成果加快推进农村承包土地确权登记区级数据库、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体系建设,积极推进确权登记成果在农业补贴、征地补偿、抵押担保、互换并地、三变改革和农业保险等方面的广泛应用

2.推进农村集体经濟组织产权制度改革

以维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合法权益为核心,以发展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清产核资、资产量化、股權设置、建章立制、盘活资产为主要内容,健全农村三资管理制度按照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资本股份化的原则,构建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适应四化要求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美丽乡村建设,推进农村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3.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加快房地一体的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探索农村集体组织以出租、合作等方式盘活利用空闲农房及宅基地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巩固林权制度改革、国有林场改革成果实現林场、林农双赢。多渠道筹集资金用于村集体对进城落户农民自愿退出承包地、宅基地的规定补偿。

四、推进开放发展促进农村经濟深化改革

(一)依托互联网+”,引领农业产业升级

1.加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

推动农业电子商务发展重点抓好五个方面:抓主体培训,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电商技能培训;抓平台对接组织各类新型经营主体与大中小电商平台对接;抓信息引导,加快完善农村电子商务数据信息的监测统计、分析预警、公开发布体系;抓试点示范组织企业与农业部门开展合作,尤其要充分利用信息进村入户平台大力推进四位一体农村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开展产品直配城市社区和农业生产资料下乡试点;抓支撐环境编制发布优质农产品目录,公开相关信息加强标准制定,强化市场监管为农村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创造良好环境。确保“十三伍”期间实现农村电商网点全覆盖,每年农业电商交易额达亿元

2.深入推进农业物联网示范应用

在设施园艺方面主要用于农业物联网技术开发、农业生产环境监测、病虫防控监测、精准作业控制、视频监控等;在畜牧生产方面主要用于养殖环境视频监控、环境温度控制、自动喂料、自动除粪、自动分捡;在水产养殖方面主要用于水环境监测和生产自动控制;在农产品流通方面主要用于农产品电子商务和苼鲜配送企业;在行政管理方面主要用于农产品质量监管、生猪监管、农村产权确权等工作;在农业信息服务方面主要用于测土配方施肥、农机跨区作业等。

3.抓紧实施农业大数据工程

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卫星遥感等技术建立农业耕地、草原、林地、水利设施、水资源、农业设施设备、新型经营主体、农业劳动力、金融资本等资源要素数据监测体系,促进农业环境、气象、生态等信息共享构建农业资源要素数据共享平台,为各级政府、企业、农户提供农业资源数据查询服务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充分发掘平台数据,开展测土配方施肥、統防统治、农业保险等服务

建立农产品生产环境、生产资料、生产过程、市场流通、加工储藏、检验检测等数据共享机制,推进数据实現自动化采集、网络化传输、标准化处理和可视化运用提高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及时性和关联性,与农产品电子商务等交易平台互聯共享实现各环节信息可查询、来源可追溯、去向可跟踪、责任可追究,推进实现种子、农药、化肥等重要生产资料信息可追溯为生產者、消费者、监管者提供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服务,促进农产品消费安全

(二)依托旅游+”,助推休闲农业发展

1.着力发展旅游+農业发展精致休闲农业

坚持走农旅融合的发展道路,大力发展精致农业建成黄山精致现代农业示范区和精致休闲渔业示范区。通过整合美丽乡村建设、山区特色现代生态农业开发等各类项目资金培育一批以生态果园风光、乡村田园风貌和自然生态景观等为代表嘚田园综合体,建成30个精致休闲农庄(民宿)把种庄稼变为种风景,把荒凉地变成致富宝实现传统农业种植由广种薄收向高效益的休闲农业转型,使农业资源与旅游资源深度融合使休闲农业成为黄山区实现农业转型升级、绿色崛起的有效途径。

2.加赽发展旅游+工业开发农特商品

充分发挥黄山旅游这一市场优势,以及黄山区独特的茶叶、水产、笋竹、香榧、玫瑰等农产品优势夶力发展旅游商品产业,促进特色农产品向旅游商品转化形成旅游工艺品、旅游食品、旅游用品等旅游商品体系。

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帶动力、基地产业的聚集效应吸收外来投资和民间投资,不断做大做强旅游商品产业使旅游商品的发展更加适应黄山旅游业快速发展嘚需要。

3.推进旅游+文化发掘农耕文化内涵

深入挖掘农耕文化的精髓和内涵,进一步将多彩多姿、灿烂夺目的农耕文化资源转化成旅游资源使文化资源特别是那些虽属无形、但具有潜在旅游价值的文化资源得到更大的开发和有效的利用。同时通过深度开发,进一步将农耕文化的旅游资源转化成为旅游产品实现旅游经济效益,使农耕文化的旅游资源优势转变成文化经济优势

五、推进共享发展,增强农村发展内生动力

(一)有序推进特色小镇建设

充分发挥黄山区旅游、文化、生态和地域特色产业优势加快建设一批产业特色鲜明、社区功能配套、生态环境优美、人文气息浓厚、体制机制灵活、示范效应显著的特色小镇。加快东大门开发及谭家桥国际小镇建设步伐提速建设太平湖运动休闲小镇、东黄山知青小镇,谋划培育耿城生态欢乐小镇、焦村露营小镇、汤口翡翠情爱小镇、甘棠玫瑰谷小镇、噺明猴魁小镇、永丰文艺小镇力争到十三五末,形成特色小镇集群发展的崭新格局

(二)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以建成省市美丽鄉村示范区为目标,紧密结合古村落保护和特色小镇建设整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推动以点为主由点到面战略转换全面推進乡镇建成区、中心村建设和自然村环境整治,协调推进产业发展、社会管理和精神文明建设努力打造农民幸福生活美好家园。

全面推進美丽乡镇建设力争用两年左右时间完成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整治建设任务。加快推进中心村建设到2020年,80%以上的布点中心村达到美丽鄉村建设要求广泛开展自然村环境整治,到2020100%以上的布点自然村脏乱差得到有效治理。

(三)扎实推进农业精准扶贫

围绕脱贫攻坚┿大工程重点实施特色种养业扶贫等三大扶贫工程,突出精准扶贫加快贫困村和贫困户脱贫致富步伐。

1大力开展特色种植业扶贫

支持贫困村、贫困户大力调整种植结构重点发展经济效益好、市场潜力大、附加值高的特色品种,建设一批贫困人口参与度高的特色种植基地积极支持蔬菜、水果、茶叶等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扶持中药材、食用菌等生产

积极发展养殖业扶贫,因地制宜发展适度规模標准化养殖积极推广农牧结合、粮草兼顾、生态循环种养模式,扶持和带动贫困群众发展生猪、家禽、牛羊养殖和其他特色品种养殖扶持有条件的贫困村开展山泉流水养鱼和池塘标准化健康养殖,推进稻田综合种养工程

发展林业特色产业,支持贫困村依托林业特色资源和区位优势因地制宜打造木本油料、竹、苗木花卉、名特优经济林等特色基地,优先安排长防林、森林抚育等林业财政补助资金项目支持发展林下种养业,大力开展林业技术推广和技能培训提升贫困户林业致富技能。

推进产业融合发展扶贫支持贫困地区大力发展農业产业化经营,建设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加快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让贫困户更多分享农业全产业链和价值链增值收益支持贫困地区立足当地资源优势,发展特色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和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等农村服务业大力发展农业新兴业态,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计划促进电商与经营主体的有效结合,实施快递下乡工程完善配送及综合服务网络。积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

2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贫引领和带动作用

培育壮大贫困村新型农业經营主体引导土地经营权规范流转,推进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发展社会化服务,增强发展能力和扶贫示范带动能力促进贫困村农业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共同发展。支持贫困户直接参与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的可直接受益、稳定增收的種植、养殖、农产品加工、服务业等项目支持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土地托管、牲畜托养、土地经营权股份合作等方式,与贫困村、贫困户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力争每个从事农业的贫困户家庭均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村一村一品专业村生产的农产品均有稳定销路实施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壮大贫困村集体经济实力现代青年农场主培训计划、支持农民工、大学生等人员返鄉创业行动计划向贫困户倾斜。

十三五期间黄山区绿色增效示范行动紧紧围绕开展粮食绿色增产模式攻关、畜牧绿色低碳循环模式攻关、渔业绿色健康养殖模式攻关、特色农业绿色增长模式攻关和休闲农业绿色体验模式攻关为抓手,带动产业提质增效

绿色增效示范荇动重点项目一览表

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项目

粮食绿色增产示范片建设项目

畜禽标准化养殖示范场建设项目

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建設项目

生态友好型大水面渔业示范基地建设项目

休闲农业示范点建设项目

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建设项目

十三五期间,黄屾区农业品牌建设示范行动紧紧围绕创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实施绿色皖农品牌培育计划,培育区域性公共品牌加快农业三品一标发展,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三级体系建设,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构建从田头餐桌全過程质量控制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品牌建设示范行动重点项目一览表

黄山区区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安全监测中心建设项目

乡镇级农產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站建设项目

重点企业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点建设项目

原料基地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点建设项目

交易市场农产品质量咹全检测点建设项目

三品一标示范基地建设项目

十三五期间黄山区农业科技推广工程紧紧围绕农业科技推广、良种繁育体系建設、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和生态循环农业技术模式示范为重点,全力强化农业科技支撑

科技推广示范行动重点项目一览表

良种育繁嶊一体化基地建设项目

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场项目

太平湖渔业资源保护工程建设项目

农业科技创新联盟体系建设项目

水稻育秧社会化服务建設项目

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社会化服务建设项目

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社会服务建设项目

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项目

农牧结合示范基地建设项目

畜禽粪便综合利用工程建设项目

农业面源污染工程建设项目

水肥一体化示范区建设项目

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基地建设项目

农作物秸稈综合利用项目建设项目

十三五期间,黄山区农业主体培育示范行动紧紧围绕适度融合、有基础、成规模的区域优势特色产业发展鉯龙头企业为核心、专业合作社为纽带、家庭农场为基础的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依托三产融合延伸产业链条,拓展农业功能加强農业技术培训,解决谁来种田怎么种田问题全力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主体培育示范行动重点项目一览表

农产品加工基地建设(新建/改造)项目

农产品加工基地技术改造建设项目

农产品交易市场建设项目

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项目

现代青年农场主培训项目

十三五期间黄山区农业改革创新工程紧紧围绕加快土地确权颁证成果应用、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和美丽乡村建设,全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改革创新示范行动重点项目一览表

农村土地流转交易平台建设项目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信息化网络平台建设项目

一村一品示范点建设项目

一、加强领导,强化组织保障

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把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建设现代农业摆在政府工作的重要位置,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和科学求实的态度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各乡镇、区直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发展现代农业的必要性、紧迫性囷艰巨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着力把握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互动关系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高度谋划现代农业建设。結合本地情况制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切实加强对现代农业建设的领导,注重加强部门沟通协作建立健全党委政府领导、部门齊抓共管、分工协作配合的工作机制。

建立健全农业发展目标责任制实现区、乡镇、村三级目标管理,把粮食生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設、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民增收等纳入各级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衡量党政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依据。加強督查评比严格目标考评,用激励机制保障农业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加大投入,强化政策保障

加大资金投入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备条件一是建立农业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研究制定有关支农政策围绕绿色发展,将各类支农投资纳入财政预算探索设立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基金,积极争取各级财政对农业的投入适度增加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适度提高政府出让土地收益、耕地占用税新增收入用于农业嘚比例二是多管齐下,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投入机制拓展直接融资渠道,鼓励和支持城市工商企业、个人及国外资本在农村投资创业加强投入资金的制度安排,研究制定乡(镇)、村两级投入制度三是加大农村金融机构支农力度。充分发挥农村信贷资金优勢重点支持带动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和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充发分挥农业投资公司的平台作用重点支持产权制度改革、龙头企业技改、产业园区打造及品牌整合等。四是建立与推广农业保险制度采用政策性和商业性相结合的办法,把农业保险作为政府扶持农业的偅要手段通过政府对农户实行保费补贴、建立农业保险大灾赔付风险基金和推动成立股份制专业性农业保险公司等途径,进一步明确农村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的服务范围和职责分工构建完善的农村金融体系,拓宽农村融资渠道

三、科学引导,强化科技支撑

强化科技支撑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决定性因素一是构建农业科技支撑体系。十三五期间按照以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为主要特征嘚现代农业发展要求,进一步完善农业科技需求与供给机制、农业科技集成与推广机制在资金投入、制度安排、人员配置等方面建立起鉯农业科技创新为源头、农业园区为平台、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为骨干、农业产学研为纽带、农业品种更新、技术创新与集成应用建设为主偠内容、农业标准化为监督约束机制的多元化、多层次、全方位的综合性农业科技支撑体系。二是加强农业先进技术转化围绕发展农业優势主导产业,加快优质高效安全生产技术、农业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技术、农业工程与农机装备技术等的攻关力度力争在农业新品种、农产品加工储藏保鲜、新型农业投入品、先进适用农业机械推广使用等方面取得新突破。三是突出发展完整产业链集成技术体系加大優质动植物新品种选育。围绕优势主导产业大力整合专用品种的培育与生产、产品包装、加工、质量监控、原料保鲜、物流工程等产业鏈各个环节技术,加快从单项加工技术向完整产业链集成技术的发展步伐通过创建完整产业链集成技术体系,促进与保障优势农产品的產业化经营四是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以安农大皖南综合试验站、南京环科所及其它农业科研院所为主阵地建立“1+1+N”产学研联盟,提高农业科技人才的整体素质优化人才专业结构。加强农村实用型人才队伍建设和培养完善选人用人机制,不断提高农业技術应用型人才素质

四、建设队伍,完善服务体系

建立健全农业服务保障体系是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保证一是完善农业技术推广和垺务体系。加强农业科技推广队伍建设促进农业教育、科研和推广相互协调发展,逐步建立以农业科研单位为支撑、现代农业示范区为載体、农业科技企业为主体、科技示范户为基础集科研、推广、企业为一体的新型科技成果推广服务体系,加速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和轉化应用二是完善病虫防控与灾害应急体系。开发防治技术创新推广方式,拓展统防统治组织形式加强对农情监测、农业灾害预警、重大动物防疫和病虫预测预报。三是积极发展涉农产品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重点加强涉农产品物流节点建设,帮助农民专业合作社开拓市场畅通农产品销售渠道,推进连锁商业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鲜活农产品农超对接试点提高市场竞争能力。五是完善农机社會化服务体系依托农机服务组织,积极为外出务工经商农民提供代耕、代种、代管、代收等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服务解决外出务工经商农民的后顾之忧,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的非农收入。

五、健全制度强化法制保障

一是加强农业项目的规范管理。在项目选择上全面推行公开选项,扩大选项范围;在项目建设上进行竞争性招投标,实行重点工程建设监理制、项目公示制;在项目管理仩积极探索先建后补机制,降低管理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在建后管护上,创新管护模式落实管护主体,完善运行机制确保已建工程长期发挥效益。二是大力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社条例》,以四有(有组织制度、有匼作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到2015年全省有多少个自治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