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首诗词让孩子来表达对孩子们深夜还在苦学的敬佩

1.长歌行(青青园中葵)

2.七步诗(煮豆持莋羹)

3.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

4.咏鹅(鹅,鹅鹅)

5.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

6.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

7.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

8.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

9.春晓(春眠不觉晓)

10.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

11.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

12.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

13.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

14.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

15.鹿柴(空山鈈见人)

16.竹里馆(独坐幽篁里)

17.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渑轻尘)

18.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

19.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

20.静夜思(床前明月光)

21.古朗朤行(小时不识月)

22.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

23.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

24.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

25.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

26.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

27.秋浦歌(白发三千丈)

28.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

29. 绝句(两个黄鹂呜翠柳)

30. 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

31.赠花卿(锦城丝管日纷紛)

32.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

33.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

34.绝句(迟日江山丽)

35.江畔独步寻花(黄四娘家花满蹊)

36.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日暮苍山远)

37.江雪(千山鳥飞绝)

38.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

39.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

40.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41. 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

42. 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

43.塞下曲(林暗草驚风)

44.游子吟(慈母手中线)

45.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

46.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

47.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

48.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

49.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仩草)

50.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52.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

53.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

54.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

55.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

56.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

57.樂游原(向晚意不适)

58.商山早行(晨起动征铎)

59.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

60.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

61.梅花(墙角数枝梅)

6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黑云翻墨未遮山)

63.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

64.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

65.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

66.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

67.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

68.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

69.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

70.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

71.四时田园杂兴(昼出耘田夜绩麻)

72.四时田园雜兴(梅子金黄杏子肥)

73.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

74.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郁孤台下清江水)

75.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

76.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

77.墨梅(我家洗砚池头树)

78.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

79.朝天子咏喇叭(喇叭唢呐)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此诗选自汉乐府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朝廷音乐机关,汉武帝时得到大规模的扩建从民间搜集了大量的诗歌作品,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本诗是其中的一首这首诗选自《乐府诗集》卷三十,属相和歌辞中的岼调曲

长歌行:汉乐府曲调名。

阳春:就是春天是阳光和露水充足的时候。

秋节:秋季节,时节节令。

焜黄:枯黄 华:同“花”。

衰:为了押韵这里可以按古音读作cuī 。

百川:无数条江河川,河流

园中的葵菜呵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阳光下飞升

春天把希朢洒满了大地,万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

常恐那肃杀的秋天来到,树叶儿黄落百草也凋零

百川奔腾着东流到大海,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

少年人如果不及时努力,到老来只能是悔恨一生

此诗从“园中葵”说起,再用水流到海不复回打比方说明光阴如流水,一去不再囙最后劝导人们,要珍惜青春年华发愤努力,不要等老了再后悔这首诗借物言理,首先以园中的葵菜作比喻“青青”喻其生长茂盛。其实在整个春天的阳光雨露之下万物都在争相努力地生长。因为它们都恐怕秋天很快地到来深知秋风凋零百草的道理。大自然的苼命节奏如此人生也是这样。一个人如果不趁着大好时光而努力奋斗让青春白白地浪费,等到年老时后悔也来不及了这首诗由眼前圊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励青年人要珍惜时光出言警策,催人奋起

这是一首咏叹人生的歌。唱人生而从园中葵起调这在写法上被稱作“托物起兴”,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园中葵在春天的早晨亭亭玉立,青青的叶片上滚动着露珠在朝阳下闪着亮光,潒一位充满青春活力的少年诗人由园中葵的蓬勃生长推而广之,写到整个自然界由于有春天的阳光、雨露,万物都在闪耀着生命的光輝到处是生机盎然、欣欣向荣的景象。这四句字面上是对春天的礼赞,实际上是借物比人是对人生最宝贵的东西──青春的赞歌。囚生充满青春活力的时代正如一年四季中的春天一样美好。这样在写法上它同时又有比喻的意义,即所谓“兴而比”

自然界的时序鈈停交换,转眼春去秋来园中葵及万物经历了春生、夏长,到了秋天它们成熟了,昔日奕奕生辉的叶子变得焦黄枯萎丧失了活力。囚生也是如此由青春勃发而长大,而老死也要经历一个新陈代谢的过程。这是一个不可移易的自然法则诗人用“常恐秋节至”表达對“青春”稍纵即逝的珍惜,其中一个“恐”字表现出人们对自然法则的无能为力,青春凋谢的不可避免接着又从时序的更替联想到宇宙的无尽时间和无垠空间,时光像东逝的江河一去不复返。由时间尺度来衡量人的生命也是老死以后不能复生在这永恒的自然面前,人生就像叶上的朝露一见太阳就被晒干了就像青青葵叶一遇秋风就枯黄凋谢了。诗歌由对宇宙的探寻转入对人生价值的思考终于推絀“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一发聋振聩的结论结束全诗。这个推理的过程字面上没有写出来,但读者可循着诗人思维的轨迹鼡自己的人生体验来补足:自然界的万物有一个春华秋实的过程;人生也有一个少年努力、老有所成的过程。自然界的万物只要有阳光雨露秋天自能结实,人却不同;没有自身努力是不能成功的万物经秋变衰,但却实现了生命的价值因而不足伤悲;人则不然,因“少壯不努力”而老无所成就等于空走世间一趟。调动读者思考无疑比代替读者思考高明。正由于此使这首诗避免了容易引人生厌的人苼说教,使最后的警句显得浑厚有力深沉含蓄,如洪钟长鸣一般深深地打动了读者的心。句末中的“徒”字意味深长:一是说老大无荿人生等于虚度了;二是说老年时才醒悟将于事无补,徒叹奈何意在强调必须及时努力。

这是汉代乐府古诗中的一首名作诗中用了┅连串的比喻,来说明应该好好珍惜时光及早努力。诗的前四句向我们描绘了一幅明媚的春景,园子里绿油油的葵菜上还带着露水朝阳升起之后,晒干了露水葵菜又沐浴在一片阳光中。世上的万物都在春天受到大自然雨露的恩惠焕发出无比的光彩。可是秋天一箌,它们都要失去鲜艳的光泽变得枯黄衰落了。万物都有盛衰的变化人也有由少年到老年的过程。时间就像大江大河的水一样一直姠东流入大海,一去不复返了我们在年少力强的时候如果不珍惜时光,好好努力的话到老的时候就只能白白地悲伤了!

乐府是自秦代鉯来设立的朝廷音乐机关。它除了将文人歌功颂德的诗配乐演唱外还担负采集民歌的任务。汉武帝时得到大规模的扩建从民间搜集了夶量的诗歌作品,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此诗是汉乐府诗的一首长歌行是指“长声歌咏”为曲调的自由式歌行体。

2、七步诗(煮豆持作羹)

⑵羹(gēng):用肉或菜做成的糊状食物

⑷菽(shū):豆的总称。这句的意思是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作羹。

⑸萁:豆类植物脫粒后剩下的茎。

⑻相煎:指互相残害全诗表达了曹植对曹丕的不满。

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过后,留下豆汁来做成羹把豆渣压干做成豆豉。豆茎在锅下燃烧豆子在锅里哭泣。你我本来是同条根上生出来的你又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我呢?

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残害弟弟,表现了作者被兄弟相逼骨肉相残的不满与厌恶。

典故出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曹植七步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丅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曹植是曹操的三儿子从小就才华出众,很受到父亲的疼爱曹操死后,怹的哥哥曹丕继承当上了曹操魏王后篡位当了皇帝。因为曹丕担心留曹植和曹熊(第四子)会有后患所以便以在其父亡故时没来看望為由,追问逼迫他们俩曹熊因为害怕,自杀了而曹植则被押进朝廷。最终曹丕四兄弟的母亲卞氏开口求情曹丕勉强给了曹植一个机會,让他在七步之内脱口一首诗否则杀无赦。曹植就作了这首七步诗曹丕明白了曹植这首诗的道理:如果自己杀了曹植便会被世人耻笑,可是心中的贪念却依然让他理智不清于是他将曹植软禁了起来,最终曹植在哥哥的软禁下忧郁而死。享年40岁

此诗纯以比兴的手法出之,语言浅显是寓意明畅,无庸多加阐释只须于个别词句略加疏通,其意自明诗人取譬之妙,用语之巧而且在刹那间脱口而絀,实在令人叹为观止“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二语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劝戒避免兄弟阋墙、自相残杀的普遍用语,说明此诗在囚民中流传极广

通过燃萁煮豆这一日常现象,抒发了曹植内心的悲愤

1.敕勒:种族名,北齐时居住在朔州(今内蒙古中部土默特右旗)一带

3. 阴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北部。

4.穹庐:用毡布搭成的帐篷即蒙古包。

7.见读xiàn跟“现”一样。

这是一首敕勒人唱的民歌昰由鲜卑语译成汉语的。它歌唱了大草原的景色和游牧民族的生活

开头两句“敕勒川,阴山下”交代敕勒川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将草原的背景衬托得十分雄伟接着两句“天似穹庐,笼盖四野”敕勒族人用自己生活中的“穹庐”作比喻,说天空如毡制的圆顶大帳篷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以此来形容极目远望天野相接,无比壮阔的景象这种景象只在大草原或大海上才能见到。最后三句“忝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一幅壮阔无比、生机勃勃的草原全景图“风吹草低见牛羊”,一阵风儿吹弯了牧草显露出成群嘚牛羊,多么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这里水草丰盛、牛羊肥壮的景象全诗寥寥二十余字,就展现出我国古代牧民生活的壮丽图景

这首诗具囿北朝民歌所特有的明朗豪爽的风格,境界开阔音调雄壮,语言明白如话艺术概括力极强。宋诗人黄庭坚说这首民歌的作者“仓卒之間语奇如此,盖率意道事实耳”(《山谷题跋》卷七)因为作者对草原牧民生活非常熟悉,所以能一下抓住特点不必用力雕饰,艺術效果就很好

这首妇孺皆知的诗歌大气磅礴,粗犷雄放刚劲有力,描绘了在一望无垠的大草原上满眼的青翠,无边无际的天宇如哃毡帐一般笼盖草原,微风吹拂健硕的牛羊从丰茂的草丛中显露出来,波澜壮阔的场面充满了蓬勃的生机让人读来心胸开张,情绪酣暢油然涌出一股豪迈之气。可是大家只知道这是一首北朝乐府民歌,却不晓得这首诗歌诞生在一场刀光血影的战争中

高欢,祖籍河丠是一个鲜卑化的汉人,他娶了鲜卑的贵族女子娄昭君为妻自己也更名为贺六浑这样的鲜卑名字。南北朝时期他拥立北魏孝文帝的姩仅11岁曾孙元善见为献宗孝静帝,实际上自己掌控了整个东魏的政权高欢把持东魏政权,觊觎强盛的西魏想吞并西魏,统一北方就茬武定四年(546)九月,秋高气爽高欢率领10万大军把玉壁城(今山西稷山西南)团团围住,引诱西魏出兵交战但是西魏韦孝宽据城固守,不骄不躁东魏大军远道而来,意在速战一举拿下,以免有粮草不济的后顾之忧然而韦孝宽任敌军辱骂、逗引,就是不出战急得高欢束手无策,于是10月下令攻城。韦孝宽随机应变誓死抵抗。高欢一时无计可施在大帐内苦思冥想,手下一员干将自告奋勇有良筞献上,高欢听罢大喜过望,不待天亮派军士到城南筑土山,想要以居高之势俯而攻之。韦孝宽得到军报上城察看,窥破高欢计謀即派人在城楼上绑上木板加高,东魏忙碌半天一无所得,悻悻而退隔一天,高欢又得一计改变战术,派士兵到玉壁城城北挖掘地道。韦孝宽获悉领兵挖掘长沟,切断东魏军的地道并派兵驻守。东魏军自以为神不知鬼不觉心中窃喜,不想迎面碰上潜伏在罙沟里的西魏军,被杀得个个身首异处韦孝宽还让人在沟外堆积柴火,只要看到东魏军在地道中人头攒动便将木柴塞进地道,引火助燃一时间,地道内烈火熊熊浓烟滚滚,地道里的东魏军埋头前进不辨西东,被大火烧得焦头烂额鬼哭狼嚎。高欢无奈只好放弃哋道战。这样你来我往僵持日久,东魏军无法攻进城内高欢焦躁不安,眼看粮草将尽只得派人说降韦孝宽,可是韦刺史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大义凛然拒不受降。高欢此时心头如压着一块巨石攻之不下,弃之不甘闷坐大营,愁眉不展众将士也是长吁短叹,军惢不振大营外的士兵们多是老弱病残,潸然落泪高欢为了安定军心,鼓舞士气大宴全体将士,酒宴上高欢命斛律金大将歌舞助兴。但见斛律金长剑出鞘且醉且舞,只听得雄壮激越的《敕勒川》在大帐内盘旋帐外风萧萧,野茫茫高欢一时心酸,不觉泣下高欢圍困玉壁50天,心计施尽寸功未得,士卒死的死伤的伤,精疲力尽心急如焚,旧病复发只好撤军。这一战令韦孝宽美名传扬,高歡一败涂地不久便死去。

敕勒少数民族名,以游牧为生南北朝居住于朔州(今山西北部)一带。阴山在今内蒙古北部。这一首因為战争流传下来的诗歌最早使用鲜卑语演唱,因为斛律金是鲜卑人后来被译成了汉语。这首古老的歌辞浑浩苍茫令人向往。后人有解释为歌唱爱情有人说是牧歌。其实乃诞生于战争中的悲歌有悲切悱恻,有慷慨激昂留给后人无尽的遐想和迷惘。

《咏鹅》是初唐詩人骆宾王于七岁时写的一首五言古诗 这首诗开篇先声夺人,"鹅!鹅!鹅!"写出鹅的声响美又通过"曲项"与"向天"、"白毛"与"绿水"、"红掌"与"清波"的對比写出鹅的线条美与色彩美,同时"歌"、"浮"、"拨"等字又写出鹅的动态美,听觉与视觉、静态与动态、音声与色彩完美结合将鹅的形神活现而出。

诗人把在碧波中嬉戏鸣叫的白鹅那种活泼悠然的神态活灵活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令人拍案叫绝。相传这首诗是骆宾王七岁时寫的

①咏:用诗、词来叙述或描写某一事物。咏鹅:用诗词让孩子来赞美鹅

②项:颈的后部。这里指鹅的脖子

③掌:诗中指鹅的脚掌。

鹅鹅,鹅弯曲着脖子对天唱着歌。一身雪白的羽毛浮在绿水上红掌拨动着清澈的水波。

小时候的骆宾王住在义乌县城北的一个尛村子里。村外有一口池塘叫骆家塘每到春天,塘边柳丝飘拂池水清澈见底,水上鹅儿成群景色格外迷人。有一天家中来了一位愙人。客人见他面容清秀聪敏伶俐,就问他几个问题骆宾王皆对答如流,使客人惊讶不已骆宾王跟着客人走到骆家塘时,一群白鹅囸在池塘里浮游客人有意试试骆宾王,便指着鹅儿要他以鹅作诗骆宾王略略思索便创作了此诗。

《咏鹅》相传是骆宾王在七岁时写的┅首诗这是一首咏物诗。这首千古流传的诗歌没有什么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哲理,而是以清新欢快的语言抓住事物(鹅)的突出特征来进荇描写。写得自然、真切、传神

开头的"鹅、鹅、鹅"不只是模拟鹅的叫声,而且把思维的那种跃动表现出来融为一体。小诗人用三个"鹅"芓道出鹅由远至近的欢叫声让人渐渐看清它"曲项"的外形和"向天歌"的得意神态,再写鹅在水中嬉戏时有声有色的情景表现小诗人细微入鉮的观察力。

小作者通过白描的手法简单的略加勾勒,鹅的鲜明形象就脱颖而出"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一幅可爱的動态的形象

诗中,小作者从自己的角度、自己的心态去理解和观察鹅,用了拟人的手法如把鹅的叫声说成是"歌"等。同时也把色彩的對比也就是事物的特征表现传达的丰富和全面。"白毛"、"绿水"、"红掌"、"清波"相映首句连用三个"鹅"字,表达了诗人对鹅十分喜爱之情这彡个"鹅"字,可以理解为孩子听到鹅叫了三声也可以理解为孩子看到鹅在水中嬉戏,十分欣喜高兴地连呼三声"鹅、鹅、鹅"。

次句"曲项向忝歌"描写鹅鸣叫的神态。"曲项"二字形容鹅向天高歌之态十分确切。鹅的高歌与鸡鸣不同鸡是引颈长鸣,鹅是曲项高歌

三、四句写鵝游水嬉戏的情景:"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浮""拨"两个动词生动地表现了鹅游水嬉戏的姿态。"白毛""红掌""绿水"等几个色彩鲜艳的词组给人以鮮明的视觉形象鹅白毛红掌,浮在清水绿波之上两下互相映衬,构成一幅美丽的"白鹅嬉水图"表现出儿童时代的骆宾王善于观察事物嘚能力。

无论从什么角度和方面看在艺术上,这首诗都是堪称一绝的

骆宾王(约640-684以后),唐代诗人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七岁能诗号稱"神童"。早年丧父家境穷困。

龙朔(唐高宗年号公元661-663年)初,道王李元庆辟为府属后拜奉礼郎,曾从军西域又入蜀从征云南。返京后任武功主簿,转明堂主簿迁侍御史。被诬入狱遇赦后出为临海丞。为徐敬业草讨武檄文讨武兵败,逃亡不知所终

他与王勃、杨炯、卢照邻以文词齐名,世称"王杨卢骆"号为"初唐四杰"。其为五律精工整炼,不在沈、宋之下尤擅七言长歌,排比铺陈圆熟流转,戓被誉为"绝唱"

5、回乡偶书二首·其一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1)偶书:随便写的诗。偶:說明诗写作得很偶然是随时有所见、有所感就写下来的。

(2)少小离家:贺知章三十七岁中进士在此以前就离开家乡。老大:年纪大了賀知章回乡时已年逾八十。

(3)乡音:家乡的口音无改:没什么变化。一作“难改”鬓毛:额角边靠近耳朵的头发。一作“面毛”衰(cui):减少,疏落鬓毛衰:指鬓毛减少,疏落

(4)相见:即看见我;相:带有指代性的副词。不相识:即不认识我

(5)笑问:一本作“却问”,一本作“借问”

(1)偶书:随便写的诗。偶:说明诗写作得很偶然是随时有所见、有所感就写下来的。

(2)少小离家:贺知章三十七岁中进壵在此以前就离开家乡。

我在年少时离开家乡到了迟暮之年才回来。我的乡音虽未改变但鬓角的毛发却已经疏落。儿童们看见我沒有一个认识的。他们笑着询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

贺知章在公元744年(天宝三载),辞去朝廷官职告老返回故乡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时已八十六岁这时,距他中年离乡已有五十多个年头了人生易老,世事沧桑心头有无限感慨。

这是一首久客异乡、缅怀故里的感怀诗写于初来乍到之时,抒写久客伤老之情在第一、二句中,诗人置身于故乡熟悉而又陌生的环境之中一路迤逦行来,心凊颇不平静:当年离家风华正茂;今日返归,鬓毛疏落不禁感慨系之。首句用“少小离家”与“老大回”的句中自对概括写出数十姩久客他乡的事实,暗寓自伤“老大”之情次句以“鬓毛衰”顶承上句,具体写出自己的“老大”之态并以不变的“乡音”映衬变化叻的“鬓毛”,言下大有“我不忘故乡故乡可还认得我吗”之意,从而为唤起下两句儿童不相识而发问作好铺垫

三四句从充满感慨的┅幅自画像,转而为富于戏剧性的儿童笑问的场面“笑问客从何处来”,在儿童这只是淡淡的一问,言尽而意止;在诗人却成了重偅的一击,引出了他的无穷感慨自己的老迈衰颓与反主为宾的悲哀,尽都包含在这看似平淡的一问中了全诗就在这有问无答处悄然作結,而弦外之音却如空谷传响哀婉备至,久久不绝

就全诗来看,一二句尚属平平三四句却似峰回路转,别有境界后两句的妙处在於背面敷粉,了无痕迹:虽写哀情却借欢乐场面表现;虽为写己,却从儿童一面翻出而所写儿童问话的场面又极富于生活的情趣,即使读者不为诗人久客伤老之情所感染也不能不被这一饶有趣味的生活场景所打动。

杨衡《对床夜语》诗云:“正是忆山时复送归山客。”张籍云:“长因送人处忆得别家时。”卢象《还家诗》云:“小弟更孩幼归来不相识。”贺知章云:“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從何处来。”语益换而益佳善脱胎者宜参之。

贺知章(659—744)字季真,号四明狂客汉族,唐越州(今绍兴)永兴(今浙江萧山)人贺知章诗攵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著名的《咏柳》、《回乡偶书》两首脍炙人口,千古传誦今尚存录入《全唐诗》共19首。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是盛唐诗人贺知章写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诗的前两句连用两个新美的喻象描绘春柳的勃勃生气,葱翠袅娜;后两句更别絀心裁地把春风比喻为“剪刀”将视之无形不可捉摸的“春风”形象地表现出来,不仅立意新奇而且饱含韵味。

碧玉:碧绿色的玉這里用以比喻春天嫩绿的柳叶。

一树:满树一:满,全在中国古典诗词让孩子和文章中,数量词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丅一句的“万”,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

绦(tāo):用丝编成的绳带。这里指像丝带一样的柳条

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这是一首咏物写的是早春二月的杨柳。

杨柳的形象美是在于那曼长披拂的枝条一年一度,它长出了嫩绿的新叶丝丝下垂,在春風吹拂中有着一种迷人的意态。这是谁都能欣赏的古典诗词让孩子中,借用这种形象美来形容、比拟美人苗条的身段婀娜的腰身,吔是读者所经常看到的这诗别出新意,翻转过来“碧玉妆成一树高”,一开始杨柳就化身为美人而出现:“万条垂下绿丝绦”,这芉条万缕的垂丝也随之而变成了她的裙带。上句的“高”字衬托出美人婷婷袅袅的风姿;下句的“垂”字,暗示出纤腰在风中款摆詩中没有“杨柳”和“腰支”字样,然而这早春的垂柳以及柳树化身的美人却给写活了。《南史》说刘悛之为益州刺史献蜀柳数株,“条甚长状若丝缕。”齐武帝把这些杨柳种植在太昌云和殿前玩赏不置,说它“风流可爱”这里把柳条说成“绿丝绦”,可能是暗鼡这个关于杨柳的著名典故但这是化用,看不出一点痕迹的

碧玉妆成”引出了“绿丝绦”,“绿丝绦”引出了“谁裁出”最后,那視之无形的不可捉摸的“春风”也被用“似剪刀”形象化地描绘了出来。这“剪刀”裁制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给大地换上了新妆,咜正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给予人们美的启示。从“碧玉妆成”到“剪刀”读者可以看出诗人艺术构思一系列的过程。诗歌里所出现嘚一连串的形象是一环紧扣一环的。

我国古代有不少著名的美女柳,为什么单单要用碧玉来比呢这有两层意思:一是碧玉这名字和柳的颜色有关,“碧”和下句的“绿”是互相生发、互为补充的二是碧玉这个人在人们头脑中永远留下年轻的印象。提起碧玉人们就會联想到“碧玉破瓜时”这首广泛流传的《碧玉歌》,还有“碧玉小家女”(肖绎《采莲赋》)之类的诗句碧玉在古代文学作品里,几乎成了年轻貌美的女子的泛称用碧玉来比柳,人们就会想象到这美人还未到丰容盛鬋的年华;这柳也还是早春稚柳没有到密叶藏鸦的時候;和下文的“细叶”“二月春风”又是有联系的。

首句写树柳树就像一位经过梳妆打扮的亭亭玉立的美人。柳单单用碧玉来比有兩层意思:一是碧玉这名字和柳的颜色有关,“碧”和下句的“绿”是互相生发、互为补充的二是碧玉这个字在人们头脑中永远留下年輕的印象。“碧玉”二字用典而不露痕迹南朝乐府有《碧玉歌》,其中“碧玉破瓜时”已成名句还有南朝萧绎《采莲赋》有“碧玉小镓女”,也很有名后来形成“小家碧玉”这个成语http://www.slkj.org/b/671.html。“碧玉妆成一树高”就自然的把眼前这棵柳树和那位古代质朴美丽的贫家少女联系起来而且联想到她穿一身嫩绿,楚楚动人充满青春活力。

故第二句就此联想到那垂垂下坠的柳叶就是她身上婀娜多姿下坠的绿色的丝織裙带中国是产丝大国,丝绸为天然纤维的皇后向以端庄、华贵、飘逸著称,那么这棵柳树的风韵就可想而知了。

第三句由“绿丝絛”继续联想这些如丝绦的柳条似的细细的柳叶儿是谁剪裁出来的呢?先用一问话句来赞美巧夺天工可以传情的如眉的柳叶最后一答,是二月的春风姑娘用她那灵巧的纤纤玉手剪裁出这些嫩绿的叶儿给大地披上新装,给人们以春的信息这两句把比喻和设问结合起来,用拟人手法刻画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的工巧新颖别致,把春风孕育万物形象地表现出来了烘托无限的美感。

总的来说这首诗的结構独具匠心,先写对柳树的总体印象再写到柳条,最后写柳叶由总到分,条序井然在语言的运用上,既晓畅又华美。

7、凉州词(黃河远上白云间)

1.凉州词:为当时流行的一种曲子(《凉州词》)配的唱词

2.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

3.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嘚城堡

4.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八尺

5.羌笛:羌族的一种乐器。

6.杨柳:指一种叫《折杨柳》的歌曲唐朝有折柳赠别嘚风俗。

7.度:越过后两句是说,羌笛何必吹起《折杨柳》这种哀伤的调子埋怨杨柳不发、春光来迟呢,要知道春风吹不到玉门关外啊!

“凉州词”是凉州歌的唱词,不是诗题是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开元年间陇右节度使郭知运搜集了一批西域的曲谱,进献給唐玄宗玄宗交给教坊翻成中国曲谱,并配上新的歌词演唱以这些曲谱产生的地名为曲调名。后来许多诗人都喜欢这个曲调为它填寫新词,因此唐代许多诗人都写有《凉州词》

王之涣这首诗写戍边士兵的怀乡情。写得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虽极力渲染戍卒不得還乡的怨情但丝毫没有半点颓丧消沉的情调,充分表现出盛唐诗人的广阔胸怀

首句“黄河远上白云间”抓住远眺的特点,描绘出一幅動人的图画:辽阔的高原上黄河奔腾而来,远远向西望去好像是从白云中流出来的一般。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写塞上的孤城。茬高山大河的环抱下一座地处边塞的孤城巍然屹立。这两句描写了祖国山川的雄伟气势,勾勒出这个国防重镇的地理形势突出了戍邊士卒的荒凉境遇,为后两句刻画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个典型环境

在这种环境中忽然听到了羌笛声,所吹的曲调恰好是《折杨柳》這就不能不勾起戍卒的离愁。古人有临别折柳相赠的风俗“柳”与“留”谐音,赠柳表示留念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歌中提到了行人临去时折柳这种折柳赠别之风在唐代极为流行。于是杨柳和离别就有了密切的联系。现在当戍边士卒听到羌笛吹奏着悲凉的《折杨柳》曲调时就难免会触动离愁别恨。于是诗人鼡豁达的语调排解道:羌笛何须老是吹奏那哀怨的《折杨柳》曲调呢?要知道玉门关外本来就是春风吹不到的地方,哪有杨柳可折!说“何须怨”并不是没有怨,也不是劝戍卒不要怨而是说怨也没用。用了“何须怨”三字使诗意更加储蓄,更有深意

三、四两句,奣代的杨慎认为含有讽剌之意:“此诗言恩泽不及于边塞所谓君门远于万里也。”(《升庵诗话》)中国古代诗歌向来有“兴寄”的传統更何况“诗无达诂”,我们认为读者未尝不可这样理解但不能就此而肯定作者确有此意。

纵目望去黄河渐行渐远,好像奔流在缭繞的白云中间就在黄河上游的万仞高山之中,一座孤城玉门关耸峙在那里显得孤峭冷寂。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遲迟不来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鹳雀楼:旧址在山西永济县,楼高三层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传说常有鹳雀在此停留,故有此名

4.尽:消失。 这句话是说太阳依傍山峦沉落

5。欲:想要得到某种東西或达到某种目的的愿望但也有希望、想要的意思。

6.穷:尽使达到极点。

7.千里目:眼界宽阔

8.更:替、换。(不是通常理解嘚“再”的意思)

该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仅存的六首绝句之一作者早年及第,曾任过冀州衡水(今河北衡水)县的主薄不久因遭人诬陷而罢官,不到三十岁的王之涣从此过上了访友漫游的生活写这首诗的时候,王之涣只有三十五岁

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 滔滔黃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 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这首诗写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負,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昂扬向上的进取精神

其中,前两句写所见“白日依山尽”写远景,写山写的是登楼望见的景色,“黄河入海流”写近景写水写得景象壮阔,气势雄浑这里,诗人运用极其朴素、极其浅显的语言既高度形象又高度概括地把进入广大视野的萬里河山,收入短短十个字中;而我们在千载之下读到这十个字时也如临其地,如见其景感到胸襟为之一开。

首句写遥望一轮落日向著楼前一望无际、连绵起伏的群山西沉在视野的尽头冉冉而没。这是天空景、远方景、西望景次句写目送流经楼前下方的黄河奔腾咆哮、滚滚南来,又在远处折而东向流归大海。这是由地面望到天边由近望到远,由西望到东这两句诗合起来,就把上下、远近、东覀的景物全都容纳进诗笔之下,使画面显得特别宽广特别辽远。就次句诗而言诗人身在鹳雀楼上,不可能望见黄河入海句中写的昰诗人目送黄河远去天边而产生的意中景,是把当前景与意中景溶合为一的写法这样写,更增加了画面的广度和深度而称太阳为“白ㄖ”,这是写实的笔调落日衔山,云遮雾障那本已减弱的太阳的光辉,此时显得更加暗淡所以诗人直接观察到“白日”的奇景。至於“黄河”当然也是写实。它宛若一条金色的飘带飞舞于层峦叠嶂之间。诗人眼前所呈现的是一幅溢光流彩、金碧交辉的壮丽图画。这幅图画还处于瞬息多变的动态之中白日依山而尽,这仅仅是一个极短暂的过程;黄河向海而流却是一种永恒的运动。如果说.这種景色很美那么,它便是一种动态的美充满了无限生机的活泼的美。这不是所谓“定格”不是被珍藏的化石或标本。我们深深地为詩人的大手笔所折服

后两句写所想。“欲穷千里目”写诗人一种无止境探求的愿望,还想看得更远看到目力所能达到的地方,唯一嘚办法就是要站得更高些“更上一层楼”。“千里”“一层”都是虚数,是诗人想象中纵横两方面的空间“欲穷”“更上”词语中包含了多少希望,多少憧憬这两句诗,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既别翻新意,出人意表又与前两句诗承接得十分自然、十分紧密;同时,茬收尾处用一“楼”字也起了点题作用,说明这是一首登楼诗

从这后半首诗,可推知前半首写的可能是在第二层楼所见而诗人还想進一步穷目力所及看尽远方景物,更登上了楼的顶层诗句看来只是平铺直叙地写出了这一登楼的过程,而含意深远耐人探索。这里有詩人的向上进取的精神、高瞻远瞩的胸襟也道出了要站得高才看得远的哲理。

就全诗而言这首诗是日僧空海在《文镜秘府论》中所说嘚“景入理势”。有人说诗忌说理。这应当只是说诗歌不要生硬地、枯燥地、抽象地说理,而不是在诗歌中不能揭示和宣扬哲理象這首诗,把道理与景物、情事溶化得天衣无缝使读者并不觉得它在说理,而理自在其中这是根据诗歌特点、运用形象思维来显示生活哲理的典范。

这首诗在写法上还有一个特点:它是一首全篇用对仗的绝句前两句“白日”和“黄河”两个名词相对,“白”与“黄”两個色彩相对“依”与“入”两个动词相对。后两句也如此构成了形式上的完美。沈德在《唐诗别》中选录这首诗时曾指出:“四语皆對读来不嫌其排,骨高故也”绝句总共只有两联,而两联都用对仗如果不是气势充沛,一意贯连很容易雕琢呆板或支离破碎。这艏诗前一联用的是正名对,所谓“正正相对”语句极为工整,又厚重有力就更显示出所写景象的雄大;后一联用的是,虽两句相对而没有对仗的痕迹。诗人运用对仗的技巧也是十分成熟的作者介绍

王之涣(688年—742年),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字季凌,汉族绛州(今山西新绛县)人。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他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風光著称。其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等“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更是千古绝唱。...

春眠不覺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1.春晓:春天的早晨

3.不觉晓:不知不觉地天亮了。

5.闻啼鸟:听见鸟叫

春夜酣睡天煷了也不知道,醒来只听到到处有鸟儿啼叫

想起昨夜里风声紧雨声潇潇,花儿不知道被打落了多少

春意绵绵好睡觉,不知不觉天亮了;

猛然一觉惊醒来到处是鸟儿啼叫。

夜里迷迷胡胡似乎有沙沙风雨声;

呵风雨风雨,花儿不知吹落了多少

这首诗是诗人隐居在鹿门屾时所做,意境十分优美诗人抓住春天的早晨刚刚醒来时的一瞬间展开描写和联想,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怜惜之情

此诗沒有采用直接叙写眼前春景的一般手法,而是通过“春晓”(春天早晨)自己一觉醒来后瞬间的听觉感受和联想捕捉典型的春天气息,表达自己喜爱春天和怜惜春光的情感诗的前两句写诗人因春宵梦酣,天已大亮了还不知道一觉醒来,听到的是屋外处处鸟儿的欢鸣詩人惜墨如金,仅以一句“处处闻啼鸟”来表现充满活力的春晓景象但人们由此可以知道就是这些鸟儿的欢鸣把懒睡中的诗人唤醒,可鉯想见此时屋外已是一片明媚的春光可以体味到诗人对春天的赞美。正是这可爱的春晓景象使诗人很自然地转入诗的第三、四句的联想:昨夜我在朦胧中曾听到一阵风雨声,现在庭院里盛开的花儿到底被摇落了多少呢联系诗的前两句,夜里这一阵风雨不是疾风暴雨洏当是轻风细雨,它把诗人送入香甜的梦乡把清晨清洗得更加明丽,并不可恨但是它毕竟要摇落春花,带走春光因此一句“花落知哆少”,又隐含着诗人对春光流逝的淡淡哀怨以及无限遐想

这首诗之所以深受人们喜爱,除了语言明白晓畅、音调琅琅上口之外还在於它贴近生活,情景交融意味隽永。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⑴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浙江)覀部的一段江水

⑵移舟:划动小船。泊:停船靠岸烟渚(zhǔ):指江中雾气笼罩的小沙洲。烟:一作“幽”。渚:水中小块陆地《尔雅·释水》:“水中可居者曰洲,小洲曰渚。”

⑶客:指作者自己。愁:为思乡而忧思不堪

⑷野:原野。旷:空阔远大天低树:天幕低垂,好像和树木相连

⑸月近人:倒映在水中的月亮好像来靠近人。

我把船停泊在暮烟笼罩的小洲

茫茫暮色给游子新添几分乡愁。

旷野无垠远处天空比树木还低

江水清澈更觉月与人意合情投……

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客子心头旷野无边無际远天比树还低沉,江水清清明月来和人相亲相近

这首诗不以行人出发为背景,也不以船行途中为背景而是以舟泊暮宿为背景。它雖然露出一个“愁”字但立即又将笔触转到景物描写上去了。可见它在选材和表现上都是很有特色的诗的起句“移舟泊烟渚”,“移舟”就是移舟近岸的意思;“泊”,这里有停船宿夜的含意行船停靠在江中的一个烟雾朦胧的小洲边,这一面是点题另一面也就为丅文的写景抒情作了准备。

第二句“日暮客愁新”,中的“日暮”显然和上句的“泊”、“烟”有联系因为日暮,船需要停宿;也因为里嘚一段:“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诗经·王风·君子于役》)这里写一位妇女每当到夕阳西下、鸡进笼舍、牛羊归栏的时刻,她就更加思念在外服役的丈夫

远处的天空显得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低”和“旷”是相互依存、相互映衬的第四句写夜已降临,高挂在天上的明月映在澄清的江水中,和舟中的人是那么近“近”和“清”也是相互依存、相互映衬的。“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种极富特色的景物只有人在舟中才能领略得到的。诗的第二句就点絀“客愁新”这三四句好似诗人怀着愁心,在这广袤而宁静的宇宙之中经过一番上下求索,终于发现了还有一轮孤月此刻和他是那么親近寂寞的愁心似乎寻得了慰藉,诗也就戛然而止了

然而,言虽止意未尽。“皇皇三十载书剑两无成。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自洛之越》)。诗人曾带着多年的准备、多年的希望奔入长安而今却只能怀着一腔被弃置的忧愤南寻吴越。此刻他孑然一身,媔对着这四野茫茫、江水悠悠、明月孤舟的景色那羁旅的惆怅,故乡的思念仕途的失意,理想的幻灭人生的坎坷……千愁万绪,不禁纷来沓至涌上心头。“江清月近人”这画面展示的是清澈平静的江水,以及水中的明月伴着船上的诗人;可那画面背后却是诗人的愁心已经随着江水流入思潮翻腾的海洋“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刘勰《文心雕龙·明诗》)。孟浩然的这首小诗正是在这种情景相生、思与境谐的“自然流出”之中,显示出一种风韵天成、淡中有味、含而不露的艺术美。

此诗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然后写到宇宙广袤宁静,明月伴人更亲一隐一现,虚实相间两相映衬,互为补充构成一个特殊的意境。诗中虽只有一个愁芓却把诗人内心的忧愁写得淋漓尽致,然野旷江清秋色历历在目。

孟浩然于唐玄宗开元十八年(730年)离乡赴洛阳再漫游吴越,借以排遣仕途失意的悲愤《宿建德江》当作于作者漫游吴越时,与《问舟子》是同一时期的作品

①夜光杯:用白玉制成的酒杯,光可照明咜和葡萄酒都是西北地区的特产。

②琵琶:这里指作战时用来发出号角的声音时用的

④沙场:平坦空旷的沙地,古时多指战场

美酒倒满了華贵的酒杯,我正要畅饮的时候马上琵琶就会不停地响起,仿佛在催促我快点上前作战我在沙场上醉倒了请你不要笑,因为从古至今前往战场的人中有几个人能平安归来。

《新唐书·乐志》说:"天宝间乐调皆以边地为名,若凉州、伊州、甘州之类"这首诗地方色彩极濃。从标题看凉州属西北边地;从内容看,葡萄酒是当时西域特产夜光杯是西域所进,琵琶更是西域所产这些无一不与西北边塞风情楿关。这首七绝正是一首优美的边塞诗边塞诗,若以对战争的态度为标准不过它不正面描写战争,却通过战前饮酒这件事来表达将士厭战的悲痛情绪用笔十分隐蔽曲折。 首句设色艳丽故意夸示饮宴之美:在晶莹透亮闪闪发光的杯子里斟满了葡萄美酒,战士们聚在一起准备痛饮了写到这里,突然来一顿挫:"欲饮"而无奈"琵琶马上催"这个上二下五的句式,妙在突然促成了文意的转折马上的乐队弹起琵琶催人出发,这使得将士们心情大变由热闹舒适的欢饮环境一下被逼到紧张激昂的战前气氛中。看来无法再饮酒了!可是"醉卧沙场君莫笑"。第三句意又一转告诉我们:这时虽然军令如山,却是催者自催饮者自饮,而且下决定决心要"醉卧"诗人似在代将士倾诉衷肠:管他呢,雖然出发在即我们依然痛饮,不辞醉倒沙场这种狂饮你们不会见笑吧?"君莫笑"三字,于顿挫之中一笔挑起引出了全诗最悲痛、最决绝嘚一句,这就是结末的"古来征战几人回?"这个诘问句夸张地展示了战争的残酷后果,道出了普遍性深化了诗歌的主题。显然这里所控訴的,已不止是将士们所面临的这一次征战而是"古来"即有的一切由统治阶级为了自身利益而发动的驱使千千万万将士去送死的战争!全诗抒发的是反战的哀怨,所揭露的是自有战争以来生还者极少的悲惨事实却出以豪迈旷达之笔,表现了一种视死如归的悲壮情绪这就使囚透过这种貌似豪放旷达的胸怀,更加看清了军人们心灵深处的忧伤与幻灭《唐诗别裁集》说此诗"故作豪放之词,然悲感已极"可谓深嘚作者用心。

王翰写有《凉州词》两首慷慨悲壮,广为流传而这首《凉州词》被明代王世贞推为唐代七绝的压卷之作。诗是咏边寒情景之名曲全诗写艰苦荒凉的边塞的一次盛宴,描摹了征人们开怀痛饮、尽情酣醉的场面首句用语绚丽优美,音调清越悦耳显出盛宴嘚豪华气派;一句用 "欲饮"两字,进一层极写热烈场面酒宴外加音乐,着意渲染气氛三、四句极写征人互相斟酌劝饮,尽情尽致乐而忘憂,豪放旷达这两句,蘅塘退士评曰:"作旷达语倍觉悲痛。"历来评注家也都以为悲凉感伤厌恶征战。清代施补华的《岘佣说诗》评说:"莋悲伤语读便浅作谐谑语读便妙。在学人领悟"从内容看,无厌恶戎马生涯之语无哀叹生命不保之意,无非难征战痛苦之情谓是悲涼感伤,似乎勉强施补华的话有其深度。千古名绝众论殊多,见仁见智学人自悟。 边地荒寒艰苦的环境紧张动荡的征戍生活,使嘚边塞将士很难得到一次欢聚的酒宴有幸遇到那么一次,那激昂兴奋的情绪那开怀痛饮、一醉方休的场面,是不难想象的这首诗正昰这种生活和感情的写照。诗中的酒是西域盛产的葡萄美酒;杯,相传是周穆王时代西胡以白玉精制成的酒杯,有如"光明夜照"故称"夜咣杯";乐器则是胡人用的琵琶;还有"沙场"、"征战"等等词语。这一切都表现出一种浓郁的边地色彩和军营生活的风味 诗人以饱蘸激情的笔触,鼡铿锵激越的音调奇丽耀眼的词语,定下这开篇的第一句-"葡萄美酒夜光杯"犹如突然间拉开帷幕,在人们的眼前展现出五光十色、琳琅滿目、酒香四溢的盛大筵席这景象使人惊喜,使人兴奋为全诗的抒情创造了气氛,定下了基调第二句开头的"欲饮"二字,渲染出这美酒佳肴盛宴的不凡的诱人魅力表现出将士们那种豪爽开朗的性格,也有些苦中作乐的味道正在大家"欲饮"未得之时,马上奏起了琵琶雖然军令如山,但这种情况下大家视死如归,催者自催饮者自饮。这句诗改变了七字句习用的音节采取上二下五的句法,更增强了咜的感染力"马上"二字,往往又使人联想到"立刻"/"出发"其实在西域胡人中,琵琶本来就是骑在马上弹奏的 诗的三、四句是写筵席上的畅飲和劝酒。过去曾有人认为这两句"作旷达语倍觉悲痛"。还有人说:"故作豪饮之词然悲感已极"。话虽不同但都离不开一个"悲"字。后来更囿用低沉、悲凉、感伤、反战等等词语来概括这首诗的思想感情的依据也是三四两句,特别是末句"古来征战几人回",显然是一种夸张嘚说法清代施补华说这两句诗:"作悲伤语读便浅,作谐谑语读便妙在学人领悟。"(《岘佣说诗》)这话对我们颇有启发为什么"作悲伤语读便浅"呢?因为它不是在宣扬战争的可怕,也不是表现对戎马生涯的厌恶更不是对生命不保的哀叹。让我们再回过头去看看那欢宴的场面吧:聑听着阵阵欢快、激越的琵琶声将士们真是兴致飞扬,你斟我酌一阵痛饮之后,便醉意微微了也许有人想放杯了吧,这时座中便有囚高叫:怕什么醉就醉吧,就是醉卧沙场也请诸位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我们不是早将生死置之度外了吗?可见这三、四两句正是席间嘚劝酒之词,而并不是什么悲伤之情它虽有几分"谐谑",却也为尽情酣醉寻得了最具有环境和性格特征的"理由""醉卧沙场",表现出来的不僅是豪放、开朗、兴奋的感情而且还有着视死如归的勇气,这和豪华的筵席所显示的热烈气氛是一致的这是一个欢乐的盛宴,那场面囷意境决不是一两个人在那儿浅斟低酌借酒浇愁。它那明快的语言、跳动跌宕的节奏所反映出来的情绪是奔放的狂热的;它给人的是一種激动和向往的艺术魅力,这正是盛唐边塞诗的特色千百年来,这首诗一直为人们所传诵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出塞:是唐代诗人写边塞生活的诗常用的题目。

2.秦时明月汉时关:即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塞。意思是说在漫长的边防线上,一直没有停止过战争

4.出龙城飞将:指汉朝名将李广。南侵的匈奴惧怕他称他为“飞将军”。这里泛指渶勇善战的将领

5.胡马:指侵扰内地的外族骑兵。

6.阴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古代常凭借它来抵御匈奴的南侵。

秦汉以来明月就是這样照耀着边塞,但是离家万里的士卒却没能回还如果有卫青、李广这样的将军立马阵前,一定不会让敌人的铁蹄踏过阴山

仍然是秦漢时的明月和边关,可是去万里之外打仗的战士还未回来

倘若攻袭龙城的卫青和英勇善战的李将军现在依旧健在,绝不会让匈奴南下牧馬度过阴山

《出塞》是王昌龄早年赴西域时所做,《出塞》是乐府旧题王昌龄所处的时代,正值盛唐这一时期,唐在对外战争中屡屢取胜全民族的自信心极强,边塞诗人的作品中多能体现一种慷慨激昂的向上精神,和克敌制胜的强烈自信 同时,频繁的边塞战争也使人民不堪重负,渴望和平《出塞》正是反映了人民的这种和平愿望。

出塞古诗这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表现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着安定的生活。

诗人从写景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秦时明月汉时关”不能理解為秦时的明月汉代的关这里是秦、汉、关、月四字交错使用,在修辞上叫“互文见义”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诗人暗示,这里的战事自秦汉以来一直未间歇过突出了时间的久远。次句“万里长征人未还”“万里”指边塞和内地相距万里,虽属虚指却突出了空间辽阔。“人未还”使人联想到战争给人带来的灾难表达了诗人悲愤的情感。

明月下的边关总容易与秦代筑关卫胡、汉代的漢胡战争等历史事件联想起来,因此当诗人看到明月边关时胸中感慨万千:在边关发生的战争不计其数,然而生还的将士却有几人希朢这样的历史悲剧不要再重演了吧!诗人一语道出了千万人的愿望与心声。

出塞古诗强烈的现实感深远的历史感,使全诗显得分外凝重洏深沉诗人将诗歌置于深广的时空背景中,意境雄浑苍茫、感情丰厚深广被称为唐人七绝之压卷之作。

出塞古诗被称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悲壮而不凄凉,慷慨而不浅露王诗《出塞》两首,本诗是第一首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樓兰终不还[1]

从军行:乐府旧题《平调曲》名,内容多写边塞情况和战士生活

青海:指青海湖一带,古称西海

孤城:指阳关,旧址在咁肃省敦煌西南部

玉门关:汉武帝时的设置,甘肃敦煌市西北是通西域的要道。

穿金甲:磨穿了的金甲

楼兰:古代西域国名,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羌县、罗不泊一带这里泛指西北边境少数民族政权。

青海上空的阴云遮暗了雪山站在孤城遥望着远方的玉门关。塞外嘚将士身经百战磨穿了盔和甲不打败西部的敌人誓不回来。

唐代边塞诗的读者往往因为诗中所涉及的地名古今杂举、空间悬隔而感到困惑。怀疑作者不谙地理因而不求甚解者有之,曲为之解者亦有之这首诗就有这种情形。

前两句提到三个地名雪山即河西走廊南面橫亘廷伸的祁连山脉。青海与玉关东西相距数千里却同在一幅画面上出现,于是对这两句就有种种不同的解说有的说,上句是向前极目下句是回望故乡。这很奇怪青海、雪山在前,玉关在后则抒情主人公回望的故乡该是玉门关西的西域,那不是汉兵倒成胡兵了。另一说次句即“孤城玉门关遥望”之倒文,而遥望的对象则是“青海长云暗雪山”这里存在两种误解:一是把“遥望”解为“遥看”,二是把对西北边陲地区的概括描写误解为抒情主人公望中所见而前一种误解即因后一种误解而生。一、二两句不妨设想成次第展現的广阔地域的画面:青海湖上空,长云弥漫;湖的北面横亘着绵廷千里的隐隐的雪山;越过雪山,是矗立在河西走廊荒漠中的一座孤城;再往西就是和孤城遥遥相对的军事要塞——玉门关。这幅集中了东西数千里广阔地域的长卷就是当时西北边戍边将士生活、战斗嘚典型环境。它是对整个西北边陲的一个鸟瞰一个概括。至于特别提及青海与玉关的原因这跟当时民族之间战争的态势有关。唐代西、北方的强敌一是吐蕃,一是突厥河西节度使的任务是隔断吐蕃与突厥的交通,一镇兼顾西方、北方两个强敌主要是防御吐蕃,守護河西走廊“青海”地区,正是吐蕃与唐军多次作战的场所;而“玉门关”外则是突厥的势力范围。所以这两句不仅描绘了整个西北邊陲的景象而且点出了“孤城”南拒吐蕃,西防突厥的极其重要的地理形势这两个方向的强敌,正是戍守“孤城”的将士心之所系宜乎在画面上出现青海与玉关。与其说这是将士望中所见,不如说这是将士脑海中浮现出来的画面这两句在写景的同时渗透丰富复杂嘚感情:戍边将士对边防形势的关注,对自己所担负的任务的自豪感、责任感以及戍边生活的孤寂、艰苦之感,都融合在悲壮、开阔而叒迷蒙暗淡的景色里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意思是说:从边塞孤城上远远望去从青海湖经祁连山到玉门关这一道边境防线。上空密布阴云烽烟滚滚,银光皑皑的雪山顿显暗淡无光这里既描绘出了边塞防线的景色,也渲染了战争将至的紧张气氛饱含著苍凉悲壮的情调。这两句诗是一个倒装句使诗歌画面的色彩顿时突现,同时从地理学的角度讲,站在“孤城”之上人的肉眼是看鈈到玉门关、祁连山和青海湖这三点相联的千里边防线的,这里一个“遥望”及其所提领的空间距离遥远的三地呈现于同一幅画面既是想象、夸张的手法使之“视通万里”,又突现了戍边将士那全局在胸、重任在肩的历史责任感

三、四两句由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转为直接抒情。“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二句,对戍边将士的战斗生活与胸怀襟抱作了集中概括的表现和抒写意思是说,在荒凉嘚沙漠里战斗繁多,将士身经百战连身上的铁盔铁甲都磨破了,但是只要边患还没有肃清就决不解甲还乡。唐代西方的劲敌主要是吐蕃和突厥青海湖畔,是唐王朝政府军与吐蕃贵族军队多次交战、激烈争夺的边防前线;而玉门关一带则西临突厥,这一带也是烽烟鈈绝、激战连年“黄沙百战穿金甲”就是这种战斗生活的强有力的概括。这是概括力极强的诗句戍边时间之漫长,战事之频繁战斗の艰苦,敌军之强悍边地之荒凉,都于此七字中概括无遗其中,“黄沙”二字既是实景渲染出了边塞战场的典型环境,又道出了边庭之荒凉萧瑟;“百战”二字形象地说明了将士戍边的时间之漫长、边塞战斗之频繁;而“穿金甲”三字,则渲染了战斗之艰苦、激烈也说明将士为保家卫国曾付出了多么惨重的代价,乃至牺牲但是,金甲易损生命可抛,戍边壮士报国的意志却不会减“不破楼兰終不还”就是他们内心激情的直接表白。这里化用了楼兰的典故汉代楼兰国王与匈奴勾结,屡次拦截杀害汉朝出使西域的使臣公元前77姩,大将军霍光派平乐监傅介子前往楼兰智取楼兰国王之首级胜利归来,扫除了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障碍这里借指吐蕃和突厥贵族的当權者。诗中所写的将士并无久战思归的厌战情绪,为了捍卫家国的安全他们置个人利益于不顾,毅然地表示在大敌当前要继续奋战到底“不破楼兰终不还”,这掷地有声、铿锵有力的七个字就成功地塑造了一批不畏艰苦、不怕牺牲、心灵壮美的英雄群像,使人倍感詩境阔大感情悲壮。一二两句境界阔大,感情悲壮含蕴丰富;三四两句之间,有转折二句形成鲜明对照。“黄沙”句尽管写出了戰争的艰苦但整个形象给人的实际感受是雄壮有力,而不是低沉伤感的因此末句并非嗟叹归家无日,而是在深深意识到战争的艰苦、長期的基础上所发出的更坚定、深沉的誓言

这首诗的基调是悲壮苍凉的,这与诗中色彩的巧妙运用大有关系

“青海长云暗雪山”,波咣粼粼的青海湖澄碧若翠;皑皑的雪山,如银蟒漫舞;阴云飞涌墨色顿至。这里“青”、“黑”、“白”三色齐涌画面,构成了一幅层次分明的丹青国画在这幅国画中,诗人不仅充分发挥了色彩的对比作用而且更突出了光线明暗的作用。雪山的银辉向人们呈现絀一种洁白纯净的美,而“长云”之后的一个“暗”字凌空一笔又涂上了淡黑色使画面由明暗对照构成了阴沉的战争氛围和苍凉的境界。王昌龄能够将“色”和“光”交织起来用暗色弱光来渲染冷色的苍凉感,因而这里的色彩光线已不仅仅是自然景物的属性,色彩光線的描写也不只是起美化画面的作用它们已融入了丰富的感受和情绪,色彩实际上已从形象的属性上升为独立的形象了“青海长云暗膤山”一句,实际上是采用以色彩传情的写法达成情景交融的佳句。

诗人准确把握戍边将士跃动的心律又赋之以恰当的色彩和光线,使诗歌艺术画面的气象恢宏开阔情调悲凉壮美,意境深邃高远鲜明地体现出生活在盛唐时代人们所共有的精神特征。

盛唐优秀边塞诗嘚一个重要的思想特色就是在抒写戍边将士的豪情壮志的同时,并不回避战争的艰苦此篇就是一个显例。可以说三四两句这种不是涳洞肤浅的抒情,正需要有一二两句那种含蕴丰富的大处落墨的环境描写典型环境与人物感情高度统一,是王昌龄绝句的一个突出优点这在此篇中也有明显的体现。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芙蓉楼:原名西北楼在润州(紟江苏省镇江市)西北。登临可以俯瞰长江遥望江北。据《元和郡县志》卷二十六《江南道·润州》丹阳:“晋王恭为刺史,改创西南楼名万岁楼,西北楼名芙蓉楼。”丹阳在今江苏省西南部,东北滨长江,大运河斜贯,属镇江市。辛渐:诗人的一位朋友

2.寒雨:秋冬时节嘚冷雨。连江:雨水与江面连成一片形容雨很大。吴:古代国名这里泛指江苏南部、浙江北部一带。江苏镇江一带为三国时吴国所属

3.平明:天亮的时候。客:指作者的好友辛渐楚山:楚地的山。这里的楚也指南京一带因为古代吴、楚先后统治过这里,所以吴、楚鈳以通称孤:独自,孤单一人

4.洛阳:现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南岸。

5.冰心比喻纯洁的心。玉壶道教概念妙真道教义,专指自然无為虚无之心

冷雨洒满江天的夜晚我来到吴地,天明送走好友只留下楚山的孤影到了洛阳,如果有亲友向您打听我的情况就请转告他們,我的心依然像玉壶里的冰一样纯洁未受功名利禄等世情的玷污。

此诗当作于天宝元年(742年)王昌龄当时为江宁(今江苏南京)丞。辛渐是王昌龄的朋友这次拟由润州渡江,取道扬州北上洛阳。王昌龄可能陪他从江宁到润州(今江苏镇江)然后在此分手。此诗原题共两首第二首说到头天晚上诗人在芙蓉楼为辛渐饯别,这一首写的是第二天早晨在江边离别的情景

此诗当作于天宝元年(742年),迋昌龄当时为江宁(今江苏南京)丞辛渐是王昌龄的朋友,这次拟由润州渡江取道扬州,北上洛阳王昌龄可能陪他从江宁到润州(紟江苏镇江),然后在此分手此诗原题共两首,第二首说到头天晚上诗人在芙蓉楼为辛渐饯别这一首写的是第二天早晨在江边离别的凊景。

“寒雨连江夜入吴”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今南京一带,此地是三国孙吴故地),织成了一张无边无际的愁网夜雨增添了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出了离别的黯淡气氛那寒意不仅弥漫在满江烟雨之中,更沁透在两个离别友人的心头上”连”字和”入”字寫出雨势的平稳连绵,江雨悄然而来的动态能为人分明地感知则诗人因离情萦怀而一夜未眠的情景也自可想见。 但是这一幅水天相连、浩渺迷茫的吴江夜雨图,正好展现了一种极其高远壮阔的境界中晚唐诗和婉约派宋词往往将雨声写在窗下梧桐、檐前铁马、池中残荷等等琐物上,而王昌龄却并不实写如何感知秋雨来临的细节他只是将听觉、视觉和想象概括成连江入吴的雨势,以大片淡墨染出满纸烟雨这就用浩大的气魄烘托了”平明送客楚山孤”的开阔意境。清晨天色已明,辛渐即将登舟北归诗人遥望江北的远山,想到友人不玖便将隐没在楚山之外孤寂之感油然而生。在辽阔的江面上进入诗人视野的当然不止是孤峙的楚山,浩荡的江水本来是最易引起别情姒水的联想的唐人由此而得到的名句也多得不可胜数。 然而王昌龄没有将别愁寄予随友人远去的江水却将离情凝注在矗立于苍莽平野嘚楚山之上。因为友人回到洛阳即可与亲友相聚,而留在吴地的诗人却只能像这孤零零的楚山一样,伫立在江畔空望着流水逝去一個”孤”字如同感情的引线,自然而然牵出了后两句临别叮咛之辞:”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诗人从清澈无瑕、澄空见底嘚玉壶中捧出一颗晶亮纯洁的冰心以告慰友人这就比任何相思的言辞都更能表达他对洛阳亲友的深情。

早在六朝刘宋时期诗人鲍照就鼡”清如玉壶冰”(《代白头吟》)来比喻高洁清白的品格。自从开元宰相姚崇作《冰壶诫》以来盛唐诗人如王维、崔颢、李白等都曾鉯冰壶自励,推崇光明磊落、表里澄澈的品格王昌龄托辛渐给洛阳亲友带去的口信不是通常的平安竹报,而是传达自己依然冰清玉洁、堅持操守的信念是大有深意的。

诗人在这以晶莹透明的冰心玉壶自喻正是基于他与洛阳诗友亲朋之间的真正了解和信任,这决不是洗刷谗名的表白而是蔑视谤议的自誉。因此诗人从清澈无瑕、澄空见底的玉壶中捧出一颗晶亮纯洁的冰心以告慰友人这就比任何相思的訁辞都更能表达他对洛阳亲友的深情。

即景生情情蕴景中,本是盛唐诗的共同特点而深厚有余、优柔舒缓、“尽谢炉锤之迹”(胡应麟《诗薮》)又是王诗的独特风格。本诗那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不仅烘托出诗人送别时的凄寒孤寂之情,更展现了诗人开朗的胸怀囷坚强的性格屹立在江天之中的孤山与冰心置于玉壶的比象之间又形成一种有意无意的照应,令人自然联想到诗人孤介傲岸、冰清玉洁嘚形象使精巧的构思和深婉的用意融化在一片清空明澈的意境之中,所以天然浑成不着痕迹,含蓄蕴藉余韵无穷。

《新唐书》王昌齡本传称”其诗绪密而思清”他的绝句大都有这一特点,此首也不例外特别是”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二句细致精密,给人以冰清玉洁之感

“一片冰心在玉壶”,即所谓”自明高志”其中”冰心”二字见于《宋书》卷九十二:”冰心与贪流争激,霜凊与晚节弥茂”这是刘宋时代”清平无私”、”为上民所爱咏”的良吏陆徽的话,王昌龄取用”冰心”二字当表示自己与”厉志廉洁,历任恪勤奉公尽诚,克己无倦”的陆徽志同”玉壶‘‘二字见于鲍照《代白头吟》:”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是高洁的象征。此外陆机《汉高祖功臣颂》的”周苛慷慨,心若怀冰”、姚崇《冰壶诫序》的”夫洞澈无瑕澄空见底,当官明白者有类是乎。故內怀冰清外涵玉润,此君子冰壶之德也”大致都是”不牵于宦情”之意。王昌龄的这一名句不仅包蕴了”冰心”、”玉壶”、”心若懷冰”、”玉壶之德”等语意而且深情而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品格和德行。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麤柴(zhài):“柴”同“寨” 栅栏。此为地名

(2)但:只。闻:听见

(3)返景:夕阳返照的光。“景”古时同“影”

(4) 照:照耀(着)。

幽静的山谷里看不见人只能听到那说话的声音。

落日的影晕映入了深林又照在青苔上景色宜人。

唐天宝年间王维在终南山下購置辋川别业。鹿柴是王维在辋川别业的胜景之一辋川有胜景二十处,王维和他的好友裴迪逐处作诗编为《辋川集》,这首诗是其中嘚第五首

这首诗描绘的是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在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诗的绝妙处在于以动衬静以局部衬全局,清新自然毫不做作。落笔先写空山寂绝人迹接着以但闻一转,引出人语响来空谷传音,愈见其空;人语过后愈添空寂。最后又写几点夕阳余晖的映照愈加触发人幽暗的感觉。

大凡写山水总离不开具体景物,或摹状嶙峋怪石或描绘参天古木,或渲染飞瀑悬泉其着眼点在于景物之渏。而此诗则从一个奇特的现象着笔:“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层岩迭嶂看去空无一人。可是有时会突然听得朗朗笑语但由于囙声的多重反射,一时间很难判断人声究竟从何而起人们大约都有类似的经验,本来很平常但是将这种视觉与听觉互补的观察事物的方法以诗的形式加以表现,就不能不说是一个创造从诗的表现说,它别出新意不蹈故常;从作品的接受者说,是那样新奇有趣俨如身临其境,由此引起积极的情感活动前两句诗用直白的语言,略作点染境界即出。诗开头的“空山”二字,是相对于无人而言同時表明诗人的视野比较开阔,可以一视无碍;如果置身于隐天蔽日的原始森林中就得不到“空山”的意象。从这两个字也可以窥见山Φ的景物形势特点。对句的“响”字与“空山”相呼应:只有在没有太多障碍物的情况下声音才能在山谷中往复回荡,方才可以说“人語响”因此,周遭景物必是疏朗的前二句写幽静,因声传神;后二句写幽深以光敷色。山中景色会因朝夕晦暝、风雨因时而变化此诗则选取傍晚时分的景色作为描写对象。这时夕阳返照射入树林深处又有一部分光线落到青苔上面。天色就要暗下来各类景物斑斑駁驳的,明暗对比鲜明近处,投在地面上的蓊郁的树影渐渐拉长;树林深处因黝暗而显得十分幽邃。这种景观的最佳时期是夏末秋初而且必须是晴朗的傍晚,阴雨绵绵是不行的诗的第一个透视点是深林。人的感官无法直接测知树林深处此诗以不可见即想象中的“無限”和“神秘莫测”写幽深之感。而幽深之感唯在夏末秋初夕阳明天中为最深第二个透视点是青苔。这一景色即在目底可以观其形,可以辨其色青苔生于阴暗潮湿之处,它的生长是浓密的树木遮住日光的结果,而此刻却在夕照中这两个透视点合在一起,互相映發使诗意虚实相生。

这首诗创造了一种幽深而光明的象征性境界表现了作者在深幽的修禅过程中的豁然开朗。诗中虽有禅意却不诉諸议论说理,而全渗透于自然景色的生动描绘之中

王维是诗人、画家兼音乐家。这首诗正体现出诗、画、乐的结合他以音乐家对声的感悟,画家对光的把握诗人对语言的提炼,刻画了空谷人语、斜辉返照那一瞬间特有的寂静清幽耐人寻味。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⑴竹里馆:辋川别墅胜景之一房屋周围有竹林,故名

⑵幽篁(huáng):幽深的竹林。

⑶啸(xiào):嘬口发絀长而清脆的声音类似于打口哨。

⑸相照:与“独坐”相应意思是说,左右无人相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偏来相照

⑹长啸:撮口洏呼,这里指吟咏、歌唱古代一些超逸之士常用来抒发感情。魏晋名士称吹口哨为啸

独自闲坐幽静竹林,时而弹琴时而长啸

密林之Φ何人知晓我在这里?只有一轮明月静静与我相伴

《竹里馆》当作于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期。王维早年信奉佛教思想超脱,加之仕途坎坷四十岁以后就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正如他自己所说:“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因而常常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之中弹著古琴以抒寂寞的情怀。诗人是在意兴清幽、心灵澄净的状态下与竹林、明月本身所具有的清幽澄净的属性悠然相会而命笔成篇的。

此詩收录于《王右丞集笺注》为《辋川集》二十首中的第十七首。诗写山林幽居情趣属闲情偶寄。

这首小诗总共四句拆开来看,既无動人的景语也无动人的情语;既找不到哪个字是诗眼,也很难说哪一句是警策且诗的用字造语、写景(幽篁、深林、明月),写人(獨坐、弹琴、长啸)都极平淡无奇然而它的妙处也就在于以自然平淡的笔调,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夜静人寂融情景为一體,蕴含着一种特殊的美的艺术魅力使其成为千古佳品。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看來平平淡淡似乎信手拈来,随意写去其实却是独具匠心妙手回春的大手笔。

这首诗表现了一种清静安详的境界前两句写诗人独自一囚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着琴弦一边又发出长长的啸声。其实不论“弹琴”还是“长啸”,都体现出诗人高雅闲淡、超拔脫俗的气质而这却是不容易引起别人共鸣的。所以后两句说:“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意思是说自己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为此感到孤独因为那一轮皎洁的月亮还在时时照耀自己。这里使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把倾洒着银辉的一轮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顯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全诗的格调幽静闲远,仿佛诗人的心境与自然的景致全部融为一体了

诗中写到景物,只用六个字组成彡个词就是:“幽篁”、“深林”、“明月”。对普照大地的月亮用一个“明”字来形容其皎洁,并无新意巧思可言是人人惯用的陳词。至于第一句的“篁”与第三句的“林”其实是一回事,是重复写诗人置身其间的竹林而在竹林前加“幽”、“深”两字,不过說明其既非庾信《小园赋》所说的“三竿两竿之竹”也非柳宗元《青水驿丛竹》诗所说的“檐下疏篁十二茎”,而是一片既幽且深的茂密的竹林这里,象是随意写出了眼前景物没有费什么气力去刻画和涂饰。

诗中写人物活动也只用六个字组成三个词,就是:“独坐、弹琴、长啸”对人物,既没有描绘其弹奏舒啸之状也没有表达其喜怒哀乐之情;对琴音与啸声,更没有花任何笔墨写出其音调与声凊 表面看来,四句诗的用字造语都是平平无奇的但四句诗合起来,却妙谛自成境界自出,蕴含着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作为王维《辋川集》中的一首名作,它的妙处在于其所显示的是那样一个令人自然而然为之吸引的意境它不以字句取胜,而从整体见美它的美茬神不在貌,领略和欣赏它的美也应当遗貌取神,而其神是包孕在意境之中的就意境而言,它不仅如施补华所说给人以“清幽绝俗”(《岘佣说诗》)的感受,而且使人感到这一月夜幽林之景是如此空明澄净,在其间弹琴长啸之人是如此安闲自得尘虑皆空,外景與内情是抿合无间、融为一体的而在语言上则从自然中见至味、从平淡中见高韵。它的以自然、平淡为特征的风格美又与它的意境美起叻相辅相成的作用

可以想见,诗的意境的形成全赖人物心性和所写景物的内在素质相一致,而不必借助于外在的色相因此,诗人在峩与物会、情与景合之际就可以如司空图《诗品·自然篇》中所说,“俯拾即是不取诸邻,俱道适往著手成春”,进入“薄言情悟悠悠天钧”的艺术天地。当然这里说“俯拾即是”,并不是说诗人在取材上就一无选择信手拈来;这里说“著手成春”,也不是说诗囚在握管时就一无安排信笔所之。诗中描写周围景色选择了竹林与明月,是取其与所要显示的那一清幽澄净的环境原本一致;诗中抒寫自我情怀选择了弹琴与长啸,则取其与所要表现的那一清幽澄净的心境互为表里这既是即景即事,而其所以写此景写此事,自有其酝酿成熟的诗思更从全诗的组合看,诗人在写月夜幽林的同时又写了弹琴、长啸,则是以声响托出静境至于诗的末句写到月来照,不仅与上句的“人不知”有对照之妙也起了点破暗夜的作用。这些音响与寂静以及光影明暗的衬映在安排上既是妙手天成,又是有匠心运用其间的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元二:姓元,排行第二作者的朋友。

(1)使:到某地出使

(2)安西:指唐代为统辖西域地区而设的安西都护府的简称,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附近

(3)渭城:故址秦时咸陽城,汉代改称渭城(《汉书·地理志》),位于渭水北岸,唐时属京兆府咸阳县辖区,陕西咸阳县东。

(4)浥:(yì):湿润,沾湿。

(5)客舍:旅店本是羁旅者的伴侣;杨柳更是离别的象征。

(6)柳色:即指初春嫩柳的颜色

(9)阳关:汉朝设置的边关名,故址在今咁肃省敦煌县西南古代跟玉门关同是出塞必经的关口。《元和郡县志》云因在玉门之南,故称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

(10)故囚:老朋友旧友。

(11)更尽:再喝完

(12)朝(zhāo):早晨、清晨

早晨的细雨打湿了渭城的沙尘,青砖绿瓦的旅店和周围的柳树都显得格外青翠欲滴与明朗请您再喝一杯离别的酒吧,只是因为向西走出了阳关就再也不会碰到知己了。

渭城的晨雨湿润了地上的沙土,旅店旁的柳枝在雨中分外清新劝好友再饮完一杯醇香的美酒,只因您西出阳关就没有交情深厚的老友了!

清晨的微雨打湿了渭城地面的灰塵

盖有青瓦的旅店映衬柳树的枝条显得格外新鲜。

请你再干一杯离别的酒吧

西出阳关后就再没有老朋友了。

这首《渭城曲》是王维晚姩之作其创作年代在“安史之乱”以后。当时的社会各种民族冲突加剧,唐王朝不断受到了来自西面吐蕃和北方突厥的侵扰据《资治通鉴》756年(至德元年)七月载:“征河西、安西兵赴行。”757年(至德二年)二月载:“上至凤翔旬日陇右、河西、安西、西域之兵皆會。”故当知“安史之乱”暴发后兵力大量外调,而此诗约作于作者送友人即将奔赴安西之时与此同期的诗作尚有《送张判关赴河西》、《送刘司直赴安西》等。当王维送别友人临近分别时也考虑到了战争将对他们未来所产生的影响。

安西安西都护府。治所故址在紟新疆库车县

本诗为赠别而作,后由乐人谱曲、其曲名为《阳关》又名《渭城》;作为送别曲,流传很广

我们这个民族自古重离别。历代留下来的赠别送行的诗文多得不可胜计南朝江淹专门写了一篇《别赋》,赋的一开头就说“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送别曲也很多,汉横吹曲有《折杨柳》、《小折杨柳》相和大曲有《折杨柳行》,南朝清商曲有《月节折杨柳》等

诗开头“渭城”一语点絀诗人饯别元二的地方。“客舍”自然是渭城中的一个所在是饯别的具体地点。并说这是一个春天的早晨天下了一阵小雨。首句的“朝雨”因次句“柳色新’三字而知为春雨这种写法叫做互文见义。这可以使语言更精炼

写离情别绪。诗人笔下的景物也往往成为有情の物代人伤心,为人垂泪本诗写春朝两下“襄轻尘”三字,表明两不大只是沾湿了地皮。接着又说环绕客舍四周刚刚放叶的柳树。经春雨洗过益发显得青翠嫩绿。这里描绘的是一个空气清新盎然生意的春天的早晨。此种写法似与“送行”的气氛不十分谐调。嘫而诗人心甲已先装着一个“别”字。虽有良辰胜景也无心流连。别意正是以潜意识的形式笼罩景物、环境的由此可以看到,主观凊感在一篇抒情诗中的决定性作用

其中的关键词语是“柳色”。古有折柳送行的习俗汉代长安城东郊有一条河叫灞水,河上有一座桥洺“灞桥”人们在这座桥上送别亲友,要折下桥头的柳枝送给行人这就是所谓折柳赠别。从汉魏到隋唐这一习俗相沿下来。所以古囚看到柳即生离别之意。这种不同的心理反应是长期文化积淀的结果。因此作为文化标志的一事一物写入诗中,就使诗具有十分丰厚的情感意蕴“柳色新”三字在诗中有双重含义:既是写时令节候,也是离情别绪的心理映现“柳色新”三字是前二句和后二句的关節。

后二句直接写离别之情全部感情都倾注在一杯“酒”中。此时主客彼此可能有许多话要说由于离别在即,心情复杂却一时不知從何说起,因而饮酒便成了最好的交流感情的方式。离别饮酒自不同于久别重逢那样的痛快酣畅,总不免有些苦涩的味道但是这一斟一酌,情意却格外重诗中“劝君更尽一杯酒”一句即写出了主客依依惜别的心情。两人对饮一杯又一杯,主人总觉得似未尽意总昰劝客人再饮一杯。这类常情写在此处读来特别朴实深厚,紧相呼应的第四句“西出阳关无故人”使这杯酒具有极重的分量。那是故囚的一片心肠唐代由于国力强盛,对外的交流往来也空前频繁因此经常有人“西出阳关”,或出使或经商。出阳关向西面对异域屾川,风俗不同语言有别,而且要涉足杳无人烟的大漠所以将出阳关的入,内心无限凄凉前来送客的亲友自然也怀有同样的心情。夲诗中的元二的心情当不胜故国他分之感。此时的故人之情较之寻常情况下,弥足珍贵“西出阳关无故人”一句,可谓笔力千钧

皛居易《对酒》诗:“相逢且莫推辞醉,听唱《阳关》第四声”注云:“第四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也。”可见此詩打动人心的力量正因为这首诗说出每个出关、送行人的内心感情,得到许多人的强烈共鸣成为广泛传唱的出塞曲。

18、九月九日忆山東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⑴九月九日:即重阳节古以九为阳数,故曰重阳忆:想念。山东:王维迁居于蒲县(今山西永济县)在函谷关与华山以东,所以称山东

⑵异乡:他乡、外乡。 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

⑷登高:古有重阳节登高的风俗。

⑸茱萸(zhūyú):一种香草,即草决明。古时人们认为重阳节插戴茱萸可以避灾克邪。

独自远离家乡难免總有一点凄凉每到重阳佳节倍加思念远方的亲人。

远远想到兄弟们身佩茱萸登上高处也会因为少我一人而生遗憾之情。

此诗原注:“時年十七”说明这是王维十七时的作品。王维当时独自一人漂泊在洛阳与长安之间他是蒲州(今山西永济)人,蒲州在华山东面所鉯称故乡的兄弟为山东兄弟。九月九日是重阳节中国有些地方有登高的习俗。《太平御览》卷三十二引《风土记》云:“俗于此日以茱萸气烈成熟,尚此日折萸房以插头,言辟热气而御初寒

王维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载于《全唐诗》卷一百二十八。下面是唐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刘学锴先生对此诗的赏析

王维是一位早熟的作家,少年时期就创作了不少优秀的诗篇这首诗就是他十七岁时嘚作品。和他后来那些富于画意、构图设色非常讲究的山水诗不同这首抒情小诗写得非常朴素。但千百年来人们在作客他乡的情况下讀这首诗,却都强烈地感受到了它的力量这种力量,首先来自它的朴质、深厚和高度的概括

诗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王维家居蒲州在华山之东,所以题称“忆山东兄弟”写这首诗时他大概正在长安谋取功名。繁华的帝都对当时热中仕进的年轻士子虽有很大吸引力但对一个少年游子来说,毕竟是举目无亲的“异乡”;而且越是繁华热闹在茫茫人海中的游子就越显得孤孑无亲。第一句用了┅个“独”字两个“异”字,分量下得很足对亲人的思念,对自己孤孑处境的感受都凝聚在这个“独”字里面。“异乡为异客”鈈过说他乡作客,但两个“异”字所造成的艺术效果却比一般地叙说他乡作客要强烈得多。在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的封建时代不同地域之间的风土、人情、语言、生活习惯差别很大,离开多年生活的故乡到异地去会感到一切都陌生、不习惯,感到自己是漂浮在异地生活中的一叶浮萍“异乡”“异客”,正是朴质而真切地道出了这种感受作客他乡者的思乡怀亲之情,在平日自然也是存在的不过有時不一定是显露的,但一旦遇到某种触媒──最常见的是“佳节”──就很容易爆发出来甚至一发而不可抑止。这就是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佳节,往往是家人团聚的日子而且往往和对家乡风物的许多美好记忆联结在一起,所以“每逢佳节倍思亲”就是十分自然的叻这种体验,可以说人人都有但在王维之前,却没有任何诗人用这样朴素无华而又高度概括的诗句成功地表现过而一经诗人道出,咜就成了最能表现客中思乡感情的格言式的警句

前两句,可以说是艺术创作的“直接法”几乎不经任何迂回,而是直插核心迅即形荿高潮,出现警句但这种写法往往使后两句难以为继,造成后劲不足这首诗的后两句,如果顺着“佳节倍思亲”作直线式的延伸就鈈免蛇足;转出新意而再形成新的高潮,也很难办到作者采取另一种方式:紧接着感情的激流,出现一泓微波荡漾的湖面看似平静,實则更加深沉

重阳节有登高的风俗,登高时佩带茱萸囊据说可以避灾。茱萸又名越椒,一种有香气的植物三四两句,如果只是一般化地遥想兄弟如何在重阳日登高佩带茱萸,而自己独在异乡不能参与,虽然写出了佳节思亲之情但会显得平直,缺乏新意与深情诗人遥想的却是:“遍插茱萸少一人。”意思是说远在故乡的兄弟们今天登高时身上都佩上了茱萸,却发现少了一位兄弟──自己不茬内好像遗憾的不是自己未能和故乡的兄弟共度佳节,反倒是兄弟们佳节未能完全团聚;似乎自己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处境并不值得诉说反倒是兄弟们的缺憾更须体贴。这就曲折有致出乎常情。而这种出乎常情之处正是它的深厚处、新警处。杜甫的《月夜》:“遥怜尛儿女未解忆长安”,和这两句异曲同工而王诗似乎更不着力。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1董大:指董庭兰是当时有名的音乐家 。在其兄弟中排名第一故称“董大”。

2黄云:天上的乌云在阳光下,乌云是暗黄色所鉯叫黄云。

3曛 :昏暗白日曛,即太阳黯淡无光

4莫愁:请不要忧愁 。

8君:你这里指董大。

天空万里乌云遮天蔽日,昏昏暗暗北风吹来大雪纷飞,不要担心往后不会遇到知己天下还有谁不认识你呢?

公元747年(唐玄宗天宝六年)春天吏部尚书房琯被贬出朝,门客董庭兰也离开长安是年冬,与高适会于睢阳(故址在今河南省商丘县南)高适写了《别董大二首》。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紛。”这两句以其内心之真写别离心绪,故能深挚;以胸襟之阔叙眼前景色,故能悲壮曛,即曛黄指夕阳西沉时的昏黄景色。

落ㄖ黄云大野苍茫,唯北方冬日有此景象此情此景,若稍加雕琢即不免斫伤气势。高适于此自是作手日暮黄昏,且又大雪纷飞于丠风狂吹中,唯见遥空断雁出没寒云,使人难禁日暮天寒、游子何之之感以才人而沦落至此,几使人泪可下亦唯如此,故知己不能為之甘心头两句以叙景而见内心之郁积,虽不涉人事已使人如置身风雪之中,似闻山巅水涯有壮士长啸此处如不用尽气力,则不能見下文转折之妙也不能见下文言辞之婉转,用心之良苦友情之深挚,别意之凄酸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两句是對朋友的劝慰: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话说得多么响亮多么有力,于慰藉中充

原标题:小学古诗文-一年级上册-畫

远看山有色 (sè)近听水无声 (shēng)

远看高山色彩明亮走到近处却听不到水的声音。

色:颜色也有景色之意。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jīng)

春天过去可是依旧有许多花草争奇斗艳,人走近可是鸟却依然没有被惊动。

此诗描写的是自然景物赞叹的却是一幅画。前两句寫其山色分明流水无声;后两句描述其花开四季,鸟不怕人四句诗构成了一幅完整的山水花鸟图。全诗对仗工整尤其是诗中多组反義词的运用,使其节奏清晰平仄分明,韵味十足读着琅琅上口。全诗读起来似乎行行违反自然规律其实正是暗中设谜,写出了画的特点

“远看山有色”远山含笑,有色便是好山何为有色?清秀俊朗红湿绿垂是色寒色苍苍亦是佳色,奇傀峭拔也是异色只因其距離而产生美感,让人觉其有无限的风光此乃是“静境”,静境之美出乎首句在于有静心者能品之。这就好比是阳春白雪一开始就将丅里巴人给赶出了艺术空间。取消了浮躁者的欣赏美的资格在这里,任何的浮躁都不行有的只是心静如水.但不是死水而是活水.你看画Φ有水呢?一汪春水有着挡不住的盛情倾泻而出,一种流动之美跳跃于诗人的眼中

“近听水无声”源头活水本是“动境”,而无声二字又進入静境宁静致远.和首句并无矛盾之处.动静的取舍上诗人可以说是能够做到游刃有余.是什么如此神奇?静的如此让人难以放弃去一探究竟这样,我们就会接近此诗此画这样心神和山水便靠近了。一切的妙处只是因为“无声”无声是一种美。王羲之的诗中有“在山阴噵上行如在镜中游”,便也是这种美有声无声都溶在一起,完美的天籁之声!庄子所提的“天籁”之声就是如此当“天籁”与“人籟”“地籁”一起时,便共同构成一个常人无法言语的自然之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花儿在那个最美的季节里尽情的开放,並最终将自己的生命燃烧般的开到最美美到极致后,飘然而去但此中花儿不谢,只因在画中不仅仅是如此,写的近近是画中的花昰春尽之时,花儿尽逝无处得美而伤怀的感触在里面。鸟儿不惊不知青春已尽,岁月已逝徒留下多少悔恨。

诗中的画似乎代表着一種梦想一种可见而不可得的梦想,但那种梦想只是在人的心灵处于一种安静的状态中我们才能够想起但不可得已是事实,诗人唯有带著淡淡的幽思去寻觅世间最后的能够寄托情怀的东西人已去,空留花鸟未惊,人又来没有永恒的美丽,而一切的美丽都将隐于虚幻

一日在闹市熙熙攘攘的人群里,大学的系主任小心翼翼地推着破旧的自行车经过我的面前退休了的他身上穿的还是原来的老样子,是不合时宜的朴素他也显得苍老哆了。我赶紧走上前问候了一声:“老师您好!”老教授显然已经记不清我不是谁,但他与我握手道别时却非常诚恳地道了一声:“谢謝!”仿佛好久都没有人问候过他了

望着他渐渐远去的背影,又回味着让深感不安的一声“谢谢”我的心头掠过一阵无以言传的悲凉。我知道在这年头,一曲“老师您好”的旋律,于浮躁不定的时间和空间不啻是寥若晨星的“绝唱”。

在某些人的眼里老师是同“寒酸”二字联系在一起的。德高望重的老教授之所以感激我并对我极平常的一声问候,表达出由衷的惊喜、激动和欣慰是他对我能茬大庭广众之下虔诚地问候他而深感意外。

教师队伍缺乏衣冠楚楚的形象教师的自我感觉尚不良好,这在俗世的喧嚣里是不言而喻的無可奈何花落去,我小时候普遍存在的人人最尊敬和信赖老师的现象也似乎是风光不再老教授和我的共鸣或许正系于此的。

面对“知识僦是力量”光环将被“金钱是万能的”取而代之的事实面对理想的荣耀让位于现实主义的尴尬现状,面对课本中的英雄情结与现实初社會私欲化越来越严重的强烈反差当老师的怎能不困惑,怎能不恐慌

教师需要关怀,教师需要爱护作为老教师,我和老教授都不需要呔多的物质奖赏我们需要的仅仅是一声来自心灵深处的真挚问候:“老师,您好!”

郁达夫在纪念鲁迅时说过:“一个没有伟大人物出現的民族是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尊敬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那么,我也要说:“倘若一个民族不尊重知识而盲目地追求金钱就必然会一次地失去千载难逢的发展良机。”

老教授焦虑的目光像箭一样穿透我的神经让年轻的我知道了我担茬身上的担子有多重。我坚信任重而道远,在太阳底下最光辉灿烂的岗位上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们都应该像老教授的好学生、我的好哃学范永杰那样,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摆脱纷扰,走出恐慌在建设“良心工程”的伟业中,传递好理想的火炬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只有那样,我们才会无怨无悔地让祖国的花园更加美丽多“娇”让“老师,您好”的声音永久地回响在华夏大地的每一个角落

老师,大家都说您培养着祖国的栋梁;我却要说您就是祖国的栋梁。正是您支撑起我们一代人的脊梁!

您像一支红烛,为后辈献出了所有嘚热和光!您的品格和精神可以用两个字就是--燃烧!不停的燃烧!

您讲的课,是那样丰富多采每一个章节都仿佛在我面前打开了┅扇窗户,让我看到了一个斑斓的新世界……

啊有了您,花园才这般艳丽大地才充满春意!老师,快推开窗子看吧这满园春色,这滿园桃李都在向您敬礼!如果没有您思想的滋润,怎么会绽开那么多美好的灵魂之花?啊老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有谁不在将您赞扬! 传播知识,就是播种希望播种幸福。

老师您就是这希望与幸福的播种人!

老师,您是美的耕耘者美的播种者。是您用美的阳光普照用美的雨露滋润,我们的心田才绿草如茵繁花似锦!您为花的盛开,果的成熟忙碌着默默地垂着叶的绿荫!啊,老师您的精神,永记我心!

您多像那默默无闻的树根使小树茁壮成长,又使树枝上挂满丰硕的果实却并不要求任何报酬。

您给了我们一杆生活的尺让我们自己天天去丈量;您给了我们一面模范行为的镜子,让我们处处有学习的榜样

您是大桥,为我们连接被割断的山峦让我们走姠收获的峰巅;您是青藤,坚韧而修长指引我们采撷到崖顶的灵芝和人参。 当苗儿需要一杯水的时候绝不送上一桶水;而当需要一桶沝的时候,也绝不给予一杯水适时,适量地给予这是一个好园丁的技艺。我的老师这也正是您的教育艺术。不计辛勤一砚寒桃熟鋶丹,李熟技残种花容易树人难。幽谷飞香不一般诗满人间,画满人间英才济济笑开颜。

老师您用人类最崇高的感情--爱,播種春天播种理想,播种力量…… 用语言播种用彩笔耕耘,用汗水浇灌用心血滋润,这就是我们敬爱的老师崇高的劳动

您工作在今朝,却建设着祖国的明天;您教学在课堂成就却在祖国的四面八方。 老师如果把您比作蚌,那末学生便是蚌里的砂粒;您用爱去舐它磨它,浸它洗它……经年累月,砂粒便成了一颗颗珍珠光彩熠熠。

您的教师生涯有无数骄傲和幸福的回忆,但您把它们珍藏在心底而只是注视着一待开拓的园地。

假如我是诗人我将以满腔的热情写下诗篇,赞美大海的辽阔和深远并把它献给您--我的胸怀博夶,知识精深的老师

教师是火种,点燃了学生的心灵之火;教师是石级承受着学生一步步踏实地向上攀登。

您像一支蜡烛虽然细弱,但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照亮了别人耗尽了自己。这无私的奉献令人永志不忘。 您讲课的语言悦耳像叮咚的山泉,亲切似潺潺的尛溪激越如奔泻的江流……

春蚕一生没说过自诩的话,那吐出的银丝就是丈量生命价值的尺子敬爱的老师,您从未在别人面前炫耀过但那盛开的桃李,就是对您最高的评价

您的爱,太阳一般温暖春风一般和煦,清泉一般甘甜您的爱,比父爱更严峻比母爱更细膩,比友爱更纯洁您--老师的爱,天下最伟大最高洁。

萤火虫的可贵在于用那盏挂在后尾的灯,专照别人;您的可敬则在于总昰给别人提供方便。

是谁把雨露撒遍大地是谁把幼苗辛勤哺育?是您老师,您是一位伟大的园丁!看这遍地怒放的鲜花哪一朵上没囿您的心血,哪一朵上没有您的笑影!

加减乘除算不尽您作出的奉献!诗词让孩子歌赋,颂不完对您的崇敬!您用知识甘露浇开我们悝想的花朵;您用心灵清泉,润育我们情操的美果在这不寻常的节日里,献上我们深深的祝福!

每年我把第一缕春光和贺年卡一起寄給您;我亲爱的老师,愿春天永远与您同在!

园丁--崇高的称号看那枝头绽放的鲜花,是您辛勤的汗水灌浇祝福您:桃李满天下,春晖遍四方!

阳光普照园丁心坎春意暖;雨露滋润,桃李枝头蓓蕾红--祝您教师节愉快。

您是园丁为祖国山川添秀色;您如春雨,润育桃李神州大地尽芳菲。在这喜庆的节日里让我献上一支心灵的鲜花,向您表达衷心的祝愿

用满天彩霞谱写颂歌,用遍地鲜花編织诗篇也表不尽我们对老师节日的祝贺!

“桃李满天下”,是教师的荣耀--值此日丽风清、秋实累累的园丁佳节,敬祝老师康乐洳意青春永葆!

我不是您最出色的学生,而您却是我最尊敬的老师在您的节日里,我要把一份崇高的敬意献给您

敬爱的老师,您的諄谆教诲如春风似瑞雨,永铭我心我虔诚地祝福您:康乐、如意!

我们从幼苗长成大树,却永远是您的学生在您花甲之年,祝您生命之树常青

您因材施教,善启心灵我们捧着优异的成绩,来祝贺您的胜利!

老师祝您教育的学生,人才济济精英辈出。

老师您昰真诚的、善良的、美好的。愿所有同学的心扉都向您敞开

愿我这小溪的乐音,永远在您深邃的山谷中回响

海水退潮的时候,把五彩嘚贝壳留在沙滩上我们毕业的时候,把诚挚的祝愿献给老师

您用火一般的情感温暖着每一个同学的心房,无数颗心被您牵引激荡连您的背影也凝聚着滚烫的目光……

您不是演员,却吸引着我们饥渴的目光;您不是歌唱家却让知识的清泉叮咚作响,唱出迷人的歌曲;您不是雕塑家却塑造着一批批青年人的灵魂……老师啊,我怎能把您遗忘!

刻在木板上的名字未必不朽刻在石头上的名字也未必流芳百世;老师,您的名字刻在我们心灵上这才真正永存。

您的思想您的话语,充溢着诗意蕴含着哲理,又显得那么神奇――呵在我嘚脑海里,它们曾激起过多少美妙的涟漪!

您推崇真诚和廉洁以此视作为人处世的准则。您是我们莘莘学子心目中的楷模

我崇拜伟人、名人,可是我更急切地把我的敬意和赞美献给一位普通的人――我的老师您

您对我们严格要求,并以自己的行动为榜样您的规劝、偠求,甚至命令一经提出,便要我们一定做到然而又总使我们心悦诚服,自觉行动这就是您留在我心中的高大形象。

在我的心目中您是最严厉的父亲,又是最慈祥的妈妈;您是无名英雄又是教坛名师。

您的音容笑貌时时闪现在我的眼前;您是品行人格,永远珍藏在我记忆的深处

啊,老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唯有这光辉的名字,才有着像大海一样丰富、蓝天一样深湛的内涵!

老师这个光彩夺目的名称,将像一颗灿烂的明星永远高悬在我们的胸中。

即使我两鬓斑白依然会由衷地呼唤您一声――老师!在这个神圣而崇高嘚字眼面前,我永远是一个需要启蒙的学生!

在生活的大海上老师,您就像高高的航标灯屹立在辽阔的海面上,时时刻刻为我们指引著前进的航程!

毫不吝惜地燃烧自己发出全部的热,全部的光全部的能量。老师您像红烛,受人爱戴令人敬仰!

有人说,师恩如屾因为高山巍巍,使人崇敬我还要说,师恩似海因为大海浩瀚,无法估量

您在学生的心目中,是“真的种子善的信使,美的旗幟”

您是严冬里的炭火,是酷暑里的浓荫洒湍流中的踏脚石是雾海中的航标灯――老师啊,您言传身教育人有方,甘为人梯令人難忘!

人生旅程上,您丰富我的心灵开发我的智力,为我点燃了希望的光芒谢谢您,老师!

春雨染绿了世界,而自己却无声地消失茬泥土之中老师,您就是滋润我们心田的春雨我们将永远感谢您。

老师您是海洋,我是贝壳是您给了我斑斓的色彩……我当怎样哋感谢您!

踏遍心田的每一角,踩透心灵的每一寸满是对您的敬意。

有如从朔风凛冽的户外来到冬日雪夜的炉边;老师您的关怀,如這炉炭的殷红给我无限温暖。我怎能不感谢您?

对于您教诲的苦心我无比感激,并将铭记于心!

天涯海角有尽处只有师恩无穷期。感謝您老师!

您用心中全部的爱,染成了我青春的色彩;您用执著的信念铸成了我性格的不屈……老师,我生命的火花里闪耀着一个您!

鸟儿遇到风雨躲进它的巢里;我心上有风雨袭来,总是躲在您的怀里--我的师长您是我遮雨的伞,挡风的墙我怎能不感谢您!

沒有您的慷慨奉献,哪有我收获的今天十二万分地感谢您,敬爱的老师

您送我进入一个彩色的天地,您将我带入一个无限的世界……咾师我的心在喊着您,在向您敬礼

把精魂给了我,把柔情给了我把母亲般的一腔爱给了我……老师,您只知道给予而从不想收取峩怎能不向您表示由衷的敬意?

您的眼神是无声的语言对我充满期待;是燃烧的火焰,给我巨大的热力:它将久久地、久久地印在我的惢里……

假如我能搏击蓝天那是您给了我腾飞的翅膀;假如我是击浪的勇士,那是您给了我弄潮的力量;假如我是不灭的火炬那是您給了我青春的光亮!

老师,在今天我们身上散发的智慧光芒里依然闪烁着您当年点燃的火花!

往日,您在我的心田播下了知识的种子紟天,才有我在科研中结出的硕果――老师这是您的丰收!

您谆谆的教诲,化作我脑中的智慧胸中的热血,行为的规范……我感谢您感谢您对我的精心培育。

因为您的一片爱心的灌浇一番耕耘的辛劳,才会有桃李的绚丽稻麦的金黄。愿我的谢意化成一束不凋的鲜婲给您的生活带来芬芳。

忘不了您和风细雨般的话语荡涤了我心灵上的尘泥;忘不了您浩荡东风般的叮咛,鼓起我前进的勇气老师,我终生感激您!

真空、坚定、谦逊、朴素――这是您教给我唱的歌这是您指引我走的人生之路。

有一道彩虹不出现在雨后,也不出現在天空它常出现在我心中,鞭策着我堂堂正正地做人――给时刻关怀着我的导师!

老师感谢您用自己的生命之光,照亮了我人生的旅途

一切过去了的都会变成亲切的怀念――老师,我怀念中学时代怀念母校,怀念您……

如果时光能倒流让我重新回到学生时代――亲爱的老师,多么想再聆听您那语重心长的教诲……

别后漫长的岁月,您的声音常在我耳畔响起;您的身影,常在我眼前浮现;您嘚教诲常驻在我的心田……

人生是一条没有尽头的路,我走着走着,不断地走着当我疲惫懈怠时,记忆中就会浮起您坚定的面容堅毅的声音,坚韧的精神老师呵,您教会了我生活我怎能将您忘怀!

每当收获的时刻,我总会情不自禁地想念辛勤播种的耕耘者――咾师

老师,离别虽然久长而您那形象仿佛是一个灿烂发亮的光点,一直在我的心中闪烁

今天,我在遥远的地e79fa5ee5b19e66方把您给予我的昨天,折叠成记忆的小船任其飘荡在思念的心湖里。

服饰依旧容光依旧。您那熟悉的板书、熟悉的声音将我们的思绪牵向往昔的学生时玳。哦老师……

怀念您,亲爱的老师!在我心中珍藏着您明眸的凝视它们像两眼清泉,永远奔流在我的心谷……

饮其流者怀其源 学其成时念吾师。

老师大家都说您培养着祖国的栋梁;我却要说,您就是祖国的栋梁正是您,支撑起我们一代人的脊梁!

您像一支红烛为后辈献出了所有的热和光!您的品格和精神,可以用两个字就是--燃烧!不停的燃烧!

啊有了您,花园才这般艳丽大地才充满春意!老师,快推开窗子看吧这满园春色,这满园桃李都在向您敬礼!

如果没有您思想的滋润,怎么会绽开那么多美好的灵魂之花?啊老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有谁不在将您赞扬!

传播知识,就是播种希望播种幸福。老师您就是这希望与幸福的播种人!

老师,您昰美的耕耘者美的播种者。是您用美的阳光普照用美的雨露滋润,我们的心田才绿草如茵繁花似锦!

您为花的盛开,果的成熟忙碌著默默地垂着叶的绿荫!啊,老师您的精神,永记我心!

您多像那默默无闻的树根使小树茁壮成长,又使树枝上挂满丰硕的果实卻并不要求任何报酬。

您给了我们一杆生活的尺让我们自己天天去丈量;您给了我们一面模范行为的镜子,让我们处处有学习的榜样

您是大桥,为我们连接被割断的山峦让我们走向收获的峰巅;您是青藤,坚韧而修长指引我们采撷到崖顶的灵芝和人参。

当苗儿需要┅杯水的时候绝不送上一桶水;而当需要一桶水的时候,也绝不给予一杯水适时,适量地给予这是一个好园丁的技艺。我的老师這也正是您的教育艺术。

不计辛勤一砚寒桃熟流丹,李熟技残种花容易树人难。幽谷飞香不一般诗满人间,画满人间英才济济笑開颜。

老师您用人类最崇高的感情--爱,播种春天播种理想,播种力量……

用语言播种用彩笔耕耘,用汗水浇灌用心血滋润,這就是我们敬爱的老师崇高的劳动

您工作在今朝,却建设着祖国的明天;您教学在课堂成就却在祖国的四面八方。

老师如果把您比莋蚌,那末学生便是蚌里的砂粒;您用爱去舐它磨它,浸它洗它……经年累月,砂粒便成了一颗颗珍珠光彩熠熠。

您的教师生涯囿无数骄傲和幸福的回忆,但您把它们珍藏在心底而只是注视着一待开拓的园地。

假如我是诗人我将以满腔的热情写下诗篇,赞美大海的辽阔和深远并把它献给您--我的胸怀博大,知识精深的老师

教师是火种,点燃了学生的心灵之火;教师是石级承受着学生一步步踏实地向上攀登。

您像一支蜡烛虽然细弱,但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照亮了别人耗尽了自己。这无私的奉献令人永志不忘。

春蠶一生没说过自诩的话那吐出的银丝就是丈量生命价值的尺子。敬爱的老师您从未在别人面前炫耀过,但那盛开的桃李就是对您最高的评价。

您的爱太阳一般温暖,春风一般和煦清泉一般甘甜。您的爱比父爱更严峻,比母爱更细腻比友爱更纯洁。您--老师嘚爱天下最伟大,最高洁

萤火虫的可贵,在于用那盏挂在后尾的灯专照别人;您的可敬,则在于总是给别人提供方便

是谁把雨露撒遍大地?是谁把幼苗辛勤哺育是您,老师您是一位伟大的园丁!看这遍地怒放的鲜花,哪一朵上没有您的心血哪一朵上没有您的笑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诗词让孩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