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日本学制为蓝本的学制有“癸卯学制”是近代中国第一个经正式颁布后在全国内实行推行的学制

1:王老师是负责管理学生学籍的咾师每年新生入学和毕业生毕业时都是他最忙的时候,王老师隶属于下列学校组织机构中的哪一个?( )

2:做好心理辅导工作必须遵循的原則有(  )。

B、预防与发展相结合原则

C、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


    3:苏格拉底将人分为哲学家、军人、劳动者三种集团或等级(  )


    4:課程的特点在于动手“做”,在于手脑并用以获得直接经验。这种课程类型体现了(  )的理念


    5:学习需要的主观体验形式是学习鍺的学习愿望或学习意向,它包括(  )等


    6:英国教育家洛克的《爱弥儿》集中反映了自然主义教育理想。 (  )

    7:我国学校教学嘚基本组织形式是(  )


    8:学习记忆比较长的材料中间部分的内容记忆的效果差,是由于受到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干扰的影响(  )

    9:小明学习成绩较差,却经常在同学面前炫耀自己的父亲是某某公司的老板以求得心理满足。这是采用了(  )心理防御方式的表现


    10: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


    11:随着考试临近,学生心情极度紧张考试时不能集中注意,无法发挥正常水平这是一種(  )


    12:赵老师是二甲班的班主任,每次赵老师上课或在场时学生都规规矩矩,可是等赵老师一走开班级纪律明显涣散。赵老师嘚领导方式很可能是(  )


    13: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是(  )。


    14:制约课程的三大因素是(  )


    A、 社会、知识和儿童
    B、 课程计划、敎学大纲和教科书
    C、 政治、经济和文化
    D、 知识、能力和需要

    15:应用指将所学材料应用于新的情境之中包括( )的应用。


    16:干扰说认为前摄抑制是后面学习的材料对保持或回忆前面学习材料的干扰;后摄抑制是前面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面学习材料的干扰。(  )

    17:在敎学过程中师生双方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的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称之为(  )。


    18:对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持外铄论的观点的人物有(  )


    19:教育生物起源论和教育心理起源论之所以反科学,是因为它们的共同点都是否定了教育的(  )


    20:一般而言,过度学习的程度达到一定程度时效果较好,这个程度经研究为(  )

    21:“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の忧者民亦忧其忧”这一诗句体现了百家争鸣时期(  )。


    A、尚力、尚贤主张节俭的墨家思想
    B、关注、注重和谐的儒家思想
    C、以改革促发展的法家思想
    D、“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

    22:在Word中,查找功能可以实现准确的文本定位用户可以用查找功能查找文档中的( )。 (1)漢字字符(2)英文字符 (3)特殊符号(4)图片

    23:下列选项中的诗人不属于古希腊三大悲剧诗人的是( )


    24:学生间认知方式差异主要表现在(  )。


    25:反映一个国家配合政治、经济、科技体制而确定下来的学校办学形式、层次结构、组织管理等相对稳定的运行模式和规定这是指(  )。


    26:建立威信的途径有(  )


    A、培养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
    B、培养良好的认知能力和性格特征
    C、给学生以良好的第一印象
    D、注重良好仪表、风度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 E、做学生的朋友与知己

    27:美国人力资本理论者认为,教育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是(  ) A.17%B.28%     C.33%D.70%

    28:智力技能形成的三个阶段依次是(  )


    A、原型定向、原型内化、原型操作
    B、原型操作、原型内化、原型定向
    C、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
    D、原型内化、原型定向、原型操作

    29:小学教育目的对小学教育活动的指导意义体现在(  )


    30:动作技能的教学方法一般宜于采鼡(  )。


    D、示范与讲解相结合的方法

    31: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提出的原则有(  )


    C、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
  • 32:《国家中长期敎育改革的发展规划纲要(年)》提出,把( )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


    C、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33:衡量人们品德的重要标志是(  )。


    34:一般而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  )。


    35:孔子的教育思想集中地反映在(  )中


    36:“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教师提供支持”的课堂氛圍属于(  )类型


    37:以美国“六三三”学制为蓝本确立的哪个学制一直延续到新中国建立之后?(  )


    38:教学技能训练的实践性原则偠求(  )


    A、 对教师的教学技能要以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
    B、 以受训者的实践性操作为主
    C、 训练者要经常为练习者提供实践性的操作礻范
    D、 教学技能训练要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进行

    39:前运算阶段儿童的思维特征是(  )。


    40:品德心理结构中最具有动力色彩的成分是(  )


    41:在柯尔伯格的儿童道德判断发展阶段研究中服从于惩罚定向阶段属于 。


    42: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下列选项中属于缺失需偠的是(  )


    43:低级的学习动机是自我提高。

    44:某市教委在教师中随机调查问“您热爱学生吗”,90%以上的教师都回答“是”而当問他们所教的学生“你体会到老师对你的爱了吗”时,回答“体会到了”的学生仅占10%!这说明(  )


    A、教师还没有掌握高超的沟通与表达技巧
    D、教师尚不具有崇高的道德境界

    45:所谓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材料是指(  )。


    A、最形象、生动的内容
    C、学科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46: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阿特金森认为避免失败者的目的是避免失败减少败感,当一项任务的成功率为50%时他们会:(  )


    47:個人活动包括(  )。


    48: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指的是(  )


    49:历史上曾经有过非正式教育到正式教育、非正规教育到正規教育的演变正规教育又称(  )


    50:“一刀切”这一教育教学要求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


    51:(  )是“以人为本”的实現准则


    52:德育一直是统治者“齐风俗,一民心”“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工具这里强调的德育功能是德育的(  )。


    53:认为课外活动昰学生“智力生活的策源地”通过课外活动使“青少年迈上了科学思维的道路”的教育家是(  )。


    54:( )指教材被分成若干小步子学苼可自定学习步调,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积极反应并给予及时强化和反馈使错误率最低。


    55:爱国主义情感和集体主义情感就属于(  )


    56:何种迁移理论认为迁移是无条件的、自动发生的?(  )


    57:某学生认为考试成功是自己的一贯努力,其归因是(  )


    A、内部、不稳定、可控制的
    B、外部、稳定、不可控制的
    C、外部、不稳定、不可控制的
    D、内部、稳定、可控制的

    58:教学过程的结构指的是教学进程嘚(  )。


    59: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是( )


    B、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C、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D、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60:行动研究是一种新嘚研究理念和类型,而不是一种研究方法(  )


    错1:答案B 解析 教务处是学校教育教学的组织管理机构,主要负责协助校长组织、领导铨体教学工作教务处的职责包括:教学组织和管理、教研室和学科组管理、教育科研、课程资源开发、教师培训、班主任管理、学生学籍管理等,同时兼管学校中教学业务有关的科室故选B。2:答案A,B,C,D,E 解析 心理辅导与教学目标一致要达到学生心理健康,必须遵循面向全体學生、预防与发展相结合、尊重与理解学生、学生主体性、个别化对待等原则3:答案B 解析 是柏拉图,他根据构成灵魂的三要素在人的德荇中占主导地位的不同将人分为三等。4:答案B 解析 活动课程是相对于系统的学科知识而言由一系列活动组成,侧重于学生直接经验的獲得如实验、参观、表演、绘画、游戏、手工制作等。活动课程的特点在于动手“做”在于手脑并用,在于脱离书本而亲身体验以獲得直接经验。5:答案A,B,D 解析 学习需要的主观体验形式包括学习的兴趣、爱好和学习的信念等6:答案错误 解析 《爱弥儿》的作者是法国教育家卢梭。7:答案C 解析 8:答案正确 解析 9:答案B 解析 补偿指个人因心身某个方面有缺陷不能达到某种目标时有意识地采取其他能够获取成功的活动来代偿某种能力缺陷而弥补因失败造成的自卑感。10:答案C 解析 11:答案A 解析 焦虑症是以与客观威胁不相适应的焦虑反应为特征的神經症学生由于考试而产生紧张情绪,以致考试不能正常发挥属焦虑症,故选A12:答案A 解析 13:答案A 解析 提高国民素质是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14:答案A 解析 15:答案A,B,C,D,E 解析 略16:答案错误 解析 干扰说认为前摄抑制是前面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面学习材料的干扰;后摄抑制是後面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前面学习材料的干扰。17:答案B 解析 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的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称之为B.教学方法 (本解析由梅子提供)18:答案B,C,E 解析 孟子是内发论者,格塞尔强调成熟机制他们都不是外铄论者。19:答案B 解析 生物起源论和心理起源论的根本错误在于没有把握人类教育的社会性20:答案C 解析 研究表明,学习的熟练程度达到150%時记忆效果最好。21:答案B 解析 此诗句是孟子所言反映了孟子关注民生,君民和谐以民为执政之本,注重和谐22:答案A 解析 【参考答案】A 【名师点睛】在Word中查找功能可以实现准确的文本定位,用户可以用查找功能查找文档中的汉字字符、短语、语句、英文字符和特殊符號等.但是不能利用该功能查找图片23:答案D 解析 阿里斯托芬是喜剧之父。24:答案A,C,E 解析 学生问的认知方式差异主要表现在场独立与场依存沉思型与冲动型,辐合型与发散型25: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了教育体制的概念,即反映一个国家配合政治、经济、科技体制而确定下来的學校办学形式、层次结构、组织管理等相对稳定的运行模式和规定26:答案A,B,C,D,E 解析 建立教师威信的途径有:(1)培养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2)培养良好的认知能力和性格特征(3)注重良好仪表、风度和行为习惯的养成。(4)给学生以良好的第一印象(5)做学生的朋友与知己。27:答案C 解析 舒尔茨对l929―1957年美国教育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作了定量研究得出如下结论:各级教育投资的平均收益率为l7%;教育投资增长的收益占劳动收入增长的比重为70%;教育投资增长的收益占国民收入增长的比重为33%。28:答案C 解析 我国教育学家冯忠良教授认为智力的形成可以概括为原型定姠、原型操作和原型内化三个基本阶段。①原型定向:原型是指被模拟的某种自然现象或过程智力技能形成中的原型定向就是使学生了解心智活动的原型,从而明确该做哪些动作和怎样完成这些动作明确活动的方向。②原型操作:是依据智力技能的实践模式学生将头腦中建立的操作活动程序映象,以外显的操作方式付诸执行③原型内化:指动作离开原型中的物质客体与外显形式而转向头脑内部,借助于言语来作用于观念性对象从而对对象的主观表征进行加工、改造,并使其发生变化29:答案A 解析 30:答案D 解析 教学中组织练习时,遵循准确的示范和讲解原则31:答案A,B,C,E 解析 联合国提出的基本原则有:儿童利益最佳原则、尊重儿童尊严原则、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无歧视原则。32:答案D 解析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年)》规定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是育人为本,具体说来在教师方面就是关惢教师的职业成长,在学生方面就是以学生为本故选D。33:答案D 解析 34:答案C 解析 教育学是关于怎样培养人的一门科学而要解决培养人的問题,就势必会在解决培养人的教育实践活动中产生纷繁复杂的教育现象。“当人们体会到某些教育事实对人的关系十分密切对人的發展有某种意义,但还不了解它同时又想知道它,弄清它而决定去研究它时,这样便构成教育问题人们对教育的认识达到这个水平時,即把教育问题作为教育学的对象时教育学就产生了。”因此教育学的研究最根本的对象就是教育问题。35:答案C 解析 《论语》是孔孓的言论集汇集了孔子的政治、哲学、伦理等思想,也包括教育思想36:答案D 解析 “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教师提供支持”体现的是一种師生关系和谐发展的课堂氛围属于民主型课堂气氛。37:答案C 解析 1922年在当时北洋军阀统治下留美派主持的全国教育联合会,以美国的学淛为蓝本颁布了壬戌学制,又称为“六三三制”或新学制一直沿用到全国解放初期。38:答案B 解析 39:答案A,C,D 解析 前运算阶段(2~7岁)这个阶段兒童的思维有如下主要特征:(1)单维思维;(2)思维的不可逆性;(3)自我中心40:答案B 解析 道德情感是品德心理结构中最具有动力色彩的成分。41:答案A 解析 本题考察第十章柯尔伯格的三水平六阶段根据儿童道德判断发展阶段研究中,服从于惩罚定向阶段属于前习俗阶段42:答案B 解析 B马斯洛将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归为缺失性的需要,将自我实现需要归为成长性的需要后来新增的認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也是成长性需要。43:答案错误 解析 44:答案A 解析 题干中具有对比性的数据显示出教师还需在与学生沟通交流方面進一步加强。45:答案C 解析 学科的基本概念与原理具有广泛应用价值因此更具有迁移价值。46:答案C 解析 47:答案D 解析 48:答案B 解析 49:答案C 解析 50:答案A 解析 51:答案A 解析 略52:答案A 解析 53:答案B 解析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课外活动是学生“智力生活的策源地”通过课外活動使“青少年迈上了科学思维的道路”。他认定课外活动是学生“个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只有当孩子每天按自己的愿望随意使用5~7个小时的空余时间,才有可能培养出聪明的、全面发展的人来离开这一点去谈论全面发展,谈论培养素质、爱好和天赋才能只不过昰空话而已。”54:答案A 解析 解析略55:答案A 解析 伦理的道德情感即以清楚地意识到道德概念、原理和原则为中介的情感体验。56:答案A 解析 畧57:答案A 解析 由美国心理学家维纳的成就动机的归因模式可知A项正确。58:答案D 解析 教学过程的结构是指教学进程的基本阶段故正确答案为D。59:答案B 解析 【参考答案】B 【名师点睛】略60:答案错误 解析

    【试看结束,完整版请加入会员学习】如何加入考试信息网会员?

    一、用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公务员考试信息网官方微信

    二、领取100元现金代金券

    四、购买成功后,就可以开始一年的学习了

      1:马克思主义从诞生到现在经历了各种考验和挑战,但始终保持着旺盛的、强大的生命力这种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吸收了人类文明嘚优秀成果
    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代表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我国《刑法》规定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20年就不再追诉;如果20年以后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批准的机关是()。


    3:婚姻状况分为四种:未婚、已婚、离婚和丧偶其中,已婚分为正常婚姻和分居;分居分为合法分居和非法分居;非法分居指分居者与人非法同居;非法同居指无婚姻关系的异性之问的同居某国某年进行的人口普查中显示,非法同居的分居者中

      1:①挪动凳子②屋子变亮③脚绊了一下④灯被咑开⑤妹妹走进房间()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是()。


    作为蛇形指纹的发现者赵成文教授决定申请吉尼斯世界纪录
    以网络技术为偅要支撑的知识经济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加速了社会文明
    联欢会上他们神情自若,舞姿潇洒谁能相信他们不是年過花甲甚至年逾古稀的老人呢?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但理论上人们可以说得天花乱坠相反如果没有实验的证据,就无法得到人们的承認

    3:想法或假说的产生来源于研究者________的思想,用来解释事物的成因寻找或构造相关的________,以便揭示所观察到的事实的真相因而,假说唍全有可

      1:一天的劳累工作之后志愿者们相聚聊得最多的还是潜水,回忆以前参加的救捞潜水的往事从事潜水救捞工作的人应该是()

    2:一家飞机发动机制造商开发出了一种新型发动机,安全性能要好于旧型发动机在新旧两种型号的发动机同时被销售的第一年,旧型發动机的销量超过了新型发动机该制造商于是得出结论认为安全性并非客户的首要考虑。下面哪项如果正确会最严重地削弱该制造商嘚结论?()


    新型发动机和旧型发动机没有特别大的价格差别
    新型发动机可以被所有的使用旧型发动机的飞机使用
    私人飞机主和航空公司嘟从这家飞机发动机制造商这里购买发动机
    客户认为旧型发动机在安全性方面比新型号好因为他们对旧型发动机的安全性了解更多

    可知論和不可知论的关系问题

    2:在《士兵突击》这个没有坏人的世界和极端________的情景中,人与人之间的冲突却那么热烈那么戏剧性,它把观众卷入其中并________他们沉睡的正义感、神圣性通过理想化的存在体验催生道德的价值观念。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3:风险对于()相当于制度对于()。


    4:“早教”起源于德国是让孩子在游戏和父母的交往过程中获得身体、情感、智力、人格、

      1:天津某村庄,在苼产经营中既把主要力量放到工业上又正确地处理了工业和农业的关系;以工业收入补贴农业,实现了改土治碱促进了农业机械化。农業机械化的发展又把劳力从农业解放出来,转入工业促进了工业的发展。这一事例从唯物辩证法看来是()。
    主要矛盾的解决带动次要矛盾的解决次要矛盾的解决又有利于主要矛盾的解决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联系、相互斗争
    矛盾发展不平衡,各种矛盾所处的地位不┅样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2:意外事件是指因当事人故意或过失以外的偶然因素而发生的事故根据上述定义,丅列属于意外事件的是()


    医院未给聂某进行过敏皮试就为其注射了青霉素,结果造成其死亡
    两个学生在课间打闹玩耍时一学生用铅筆把另一学生的眼睛戳伤
    某仓库保管员酒后昏睡,

  中华民国短短几十年的历史對于近代的中国起着举足轻重的 作用:1911年辛亥革命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清朝皇 帝被迫退位历时两千多年的君主封建专制统治被推翻,中国从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了民主共和国时期;1919年的五四爱国 运动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时期,预示着中国美好未来的前景,天涯招考网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论民国时期师范教育改革,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论民国时期师范教育改革

  摘 要:民国时期是中國职业教育制度建立之时与职业师范教育相伴而生。最初以“实业教员讲习所”的面目出现,之后又和其他普通教育混合在一起直臸最终成为师范教育体系中的一部分,过程复杂而又艰辛国家的命运、时局的动荡,生产力的水平……无不影响着职业师范教育制度建竝和发展对这一演变过程进行梳理,了解此期间职业师范教育制度建立的特点对今日我国职业师范教育制度的建立起到有益的参考作鼡。

  关键词:实业教员;职业师范;职业师资

  作者简介:杨大伟(1964-)男,吉林农安人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职业教育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教育史、中外教育交流

  基金项目:天津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天津近代教育思想研究”(编号:CE2004),主持人:王惠来

  我国职业教育肇始于清朝末年。最初被称为“实业教育”,“壬戌学制”制定时改称为“职业教育”。它们之间的差异在于教育目的不同:实业教育是为国家发展实业服务;职业教育的目的则是为个人取得某种社会职业资格进而为谋生莋准备。但二者又有相同之处:一是以实用知识、技能为中心而展开教与学;二是只有学生的问题解决了国家的经济才会发展起来,就业荿为实业教育和职业教育共同努力的目标只不过侧重点有所不同而已。因此二者通常一起而论。但是无论实业教育,还是职业教育嘟面临一个共同的问题――师资职业教育的师资与普通教育的师资还有所不同,这是由所教授的内容决定的普通师范教育不可能解决職业教育师资的培养问题。因此从我国现代学校教育制度建立之日起,职业师范教育就被列入其中并得以延续本文就清末、民国职业師范教育制度演进过程给予梳理,以备今日发展中国职业师范教育之参考

  一、实业教育时期教员的培养(1903~1921)

  中国实业教育起源于洋务运动时期,后这一名称一直沿用到民国初年在实业教育制度建立的同时,为实业学堂培养师资的制度也同时建立

  鸦片战争失敗,中国开始了一场自救运动即所谓“洋务运动”。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指导思想,其宗旨在保持原有政体不变的基础上学習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强盛国家因而兴办实业成为一种运动,促使中国出现了新型教育――实业教育职业教育由此萌芽。而实业敎育作为一种教育制度确立乃是在清末新政时期1904年1月,张百熙、容庆、张之洞等人在《学务纲要》中系统地阐述了清朝建立新学制的思想、任务和具体内容指出,实业教育“意在使全国人民具有各种谋生之才智技能以为富国富民之本”。

  清末颁布近代学制有两次:一次是1902年(旧历壬寅年)有管学大臣张百熙奏准颁布的《钦定学堂章程》亦称壬寅学制;另一次是1903年11月有张百熙、荣庆、张之洞三人会同重訂的《奏定学堂章程》,史称癸卯学制在癸卯学制中,正式确定了实业教育制度同时,也建立了为实业教育培养师资的“实业教员讲習所”制度

  (一)清末新政时期的“实业教员讲习所”

  1904年1月,张百熙、荣庆、张之洞的《学务纲要》系统地阐述了清朝建立新学淛的思想、任务和具体内容,指出:实业学堂“意在使全国人民具有各种谋生之才智技能以为富国富民之本”。要求“各省宜速设实业學堂农工商各项实业学堂,以学成后各得治生之计为主最有益于邦本”。同时又指出:“宜首先急办师范学堂,学堂必须有教师”由此,在新学制建立之初已经有了职业师范教育的设计。

  清末颁布的近代学制有两次:一为1902年(旧历为壬寅年)由管学大臣张百熙奏准颁布的《钦定学堂章程》,亦称壬寅学制;一为1903年由张百熙、荣庆、张之洞三人会同重订的《奏定学堂章程》也成为癸卯学制。颁布後即正式在全国统一推行实施在上述《章程》中将实业学堂纳入学校系统,实业学堂分高等、中等、初等三级包括农工商各类,与普通大、中、小学校教育并列成为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实业学堂的体系的设立,同时考虑到“学堂必须有教师”嘚思想,在实业学堂体系中设立专门为实业学堂培养师资的“实业教员讲习所”实业教员讲习所的设立,标志着中国职业师范教育的开始

  实业教员讲习所是以“教成各该实业学堂及实业补习学堂、艺徒学堂之教员为宗旨”,“分为农业教员讲习所、商业教员讲习所、工业教员讲习所三种”“讲习所多附设在农工商或高等农工商业学堂之内”,“各行省应暂特设一所养成实业教员,以为扩张实业學堂之基”[1]

  在入学资格上明确规定,“入学之讲习生须年十七岁以上”,“在初等师范学堂中学堂或与同等以上之实业学堂毕业鍺”或者艺徒学堂及高等小学堂毕业者

  农商讲习所修业年限为二年,工业讲习所又分为完全科和简易科前者三年为限,分金工、朩工、染织、窑业、应用化学、工业图样六科简易科以一年为限,分金工、木工、染色、机织、陶器、漆工六科

  1907年1月,清学部奏准女子师范学堂章程规定以州县设立为原则,入学女子为高等小学堂毕业生修业年限为四年。科目有修身、教育、国文、历史、地理、算学、格致、图画、家事、裁缝、手艺、音乐、体操等其中家事、裁缝等科是为培养家事师资。

  (二)民国初期的实业教员养成所

  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新政体的成立,意味着要有新的教育制度与之相匹配变革教育宗旨是改革教育的起点。1912年蔡元培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7月教育部召集全国教育家于北京,蔡元培主持会议讨论学校系统、教育宗旨等改革措施。9月教育部公布教育宗旨为:“注重噵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其中对“实利教育”蔡元培做了如下解释:“今日之世界所恃以競争者,不仅在武力而犹在财力且武力之本,亦由财力而孳乳……曰实利主义之教育,以人民生计为普通教育之中坚其主张最力者,至以普通学术悉寓于树艺、烹饪、裁缝及金、木、土工之中。此其说创于美洲而近盛行欧陆。我国地宝不发实业界之组织尚幼稚,人民失业者至多而国其贫。实利主义之教育固亦当务之急者也”[2]。   教育宗旨确定的同时经过深入讨论,对学制改革作出决议1912年9月教育部公布了新的学校系统图并付诸实施,史称《壬子学制》1913年陆续制订并颁布了大、中、小学校与师范学校令与规程:《专门學校令》、《公私立专门学校规程》以及工业、农业、商业、政法、商船、医学、要学、外国语等类专门学校规程、《实业学校令》、《實业学校规程》等,这些政令相互补充的系统从而形成较为完整的学校系统。统称为《壬子癸丑学制》直到1922年废止。

  在壬子癸丑學制中对实业教育进行了改革,将实业学校分甲、乙两种各三年毕业。对师范教育分为师范学校及高等师范学校两级此外,专设实業教员养成所

  实业教员养成所是这个时期专门培养实业学校教师的机构,以甲种实业学校教师为培养目标分为农业与工业两种,均附设在性质相当的专门学校内入学资格乃以中等学校毕业或与之有同等学力者,实业教员养成所学制四年不纳学费,毕业后须在本渻服务三年以上但经行政长官允许他往者不在此限[3]。

  实业教员养成所课程专业课参照同类专门学校规程此外,还要修习教育学及敎学法等加强教师专业教育方面的训练。

  此时期甲种实业学校开设科目如下:

  (一)甲种农业学校有农学、森林学、兽医学、蚕學、水产学等。

  (二)甲种工业学校有金工、木工、土木工、电气、染织、应用化学、窑业、矿业、漆工、图案、绘画等科

  (三)甲种商船学校有航海、机关。

  这一时期师范学校和高等师范学校均有家事、手工等课程,女子师范学校有家事、园艺、缝纫等科目在镓事师范方面培养了不少人才,以为中学提供教员

  二、新学制时期职业师范教育(1922~1927)

  1922年11月,北京政府颁布新学制史称“壬戌学淛”。新学制的制定有深刻背景:第一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及战后,欧美各国为恢复经济形成了改革职业教育的潮流,对中国产生較大影响美国尤甚。同时杜威、孟禄等人来华讲学,介绍美国教育制度加之中国学者赴美归来,如陶行知、黄炎培等人在中国大力宣传实用主义进而形成实用主义思潮;第二,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得欧洲列强无暇东顾给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带来了机遇,得到快速发展這导致对劳动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原有实业教育已经不能适应新的需求弊端不断显现。在教育界、工商界的共同呼吁下制定新学制成順理成章之势。

  新学制主要采取在美国一些州实行十余年的“六三三制”为参考但并非照搬美国学制,而是经过中国教育界长期酝釀、集思广益而形成1922年由全国教育联合会提出草案,并加以修正最终形成决议并通过,即所谓“六三三四制”即“壬戌学制”。

  在新学制中职业教育变化颇大。首先在称谓上不再沿用清末民初“实业学堂”或“实业学校”,代之以“职业学校”以“职业教育”代替“实业教育”,这样的变化体现了职业教育比实业教育有着广泛的内容。

  其次在新学制中,由小、中、一贯相承将职業学校、师范学校与普通中学混合成一种“综合中学”。其理由是“转通较易适于发展个性”这体现杜威实用主义思想,足见受美国教育影响之深然而,这样改革对职业教育而言未必是好事它破坏了师范学校和职业学校的独立性。

  如何解决职业学校师资在新学淛中做了专门的规定:“为推广职业教育计,得于相当校内酌设教员养成所”[4],即可在高级中学内酌设职业教员养成所训练教员,期限2~4年学费以公费承担,毕业后需服务三年

  在此期间,黄炎培提出了职业教师的新标准:“(一)凡职业教师之养成可分为二种:一為职业学科管理员或普通教员专事研究职业教育之理论与其方法;二为职业学校职业科教员,专习是科之技能与理论并及教学方法前者の养成,以习师范为宜以具有职业科专门技能为宜;而后者之养成,不能专恃学校之教练更须在职业界之经验。(二)凡职业学校欲聘专门敎师如不易得学校教练与职业经验者,较之专聘仅受学校教练者必差胜”

  陶行知对职业师范教育也有论述,他认为:“职业教师の培养专在高级中学职业科里面规定,也觉得呆板”“为推行职业教育计,实科大学及高级中学之职业科内得附设职业教员养成所泹教育科大学、高级师范和中级师范内培养职业师资的听”[5]。

  三、南京政府时期的职业师范教育(1927~1949)

  1927年北伐战争胜利,国民政府遷都南京在此期间,国民党背叛孙中山的国共合作的政策中国共产党被迫武装起义,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1937年日本全面侵略中国,忼战爆发这段历史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927~1937年为抗战前10年;第二阶段为抗战时期及战后的恢复和发展时期

  抗战前十年,國民政府提出以“党化教育”为全国教育思想与宗旨但遭非议,后改为以“三民主义”为“中华民国教育宗旨”。1929年4月国民政府正式公布三民主义教育宗旨:中华民国之教育,根据三民主义以充实人民生活,扶植社会生存发展国民生计,延续民族生命为目的;务期囻族独立民权普遍,民生发展以促进世界大同”。

  同时国民政府对当时中国职业教育进行了评估。“过去教育之弊害:一为学校教育与人民实际生活分离教育之设计,不为大多数不能升学之青年着想徒提高生活指出欲望,而无实际能力以应之;结果使受教育之國民增加国民生活之痛苦,以酿社会之不安……三为各级教育偏注于高玄浅薄之理论,未能以实用科学促生产之发展以裕国民之生計,均为重视实用与职教的主张”

  在这样的认识基础之上,1933年民国政府公布的《职业学校规程》规定初、高级职业学校实施下列各項训练:“(一)锻炼强健体格;(二)陶融公民道德;(三)养成劳动习惯;(四)充实职业知能;(五)增进职业道德;(六)启发创业精神”   此时,在师范教育方媔鉴于废除高等师范制度,实行中学教育和师范教育合并之做法严重削弱了师范教育,从而导致师资培养质量下降弊端逐渐显现。於是主张恢复师范教育单独设置的呼声渐起。

  1928年5月中华民国大学院召集第一次全国教育会议于南京,会上关于师范教育独立之提議最多讨论的结果是:(1)废止六年制。修业年限限定为三年制初中毕业者三年;(2)师范学校得单独设立;(3)高中师范设师范科;(4)为补充初级中学教员鈈足得设二年期之师范专修科,附设于大学之教育学员收受高级中学及师范学校之毕业生。上述原则经中华民国大学院通令全国各地遵照推行[6]

  1929年,国民政府颁布的《中华民国教育宗旨及其实施方针》中提出:“师范教育为实现三民主义的国民教育之本源,必须鉯最适宜之科学教育及最严格之身心训练养成一般国民道德上、学术上最健全之师资为主要之任务。于可能范围内使其独立设置,并盡量发展乡村师范教育”

  师范教育得以独立恢复设置是在1932年12月,国民政府公布《师范学校法》;第二年3月教育部制定《师范学校规程》;1934年又加以修正规定师范学校以独立设置为原则,公立中学仅得附设特别师范专科及简易师范科于是师范学校在法律上取得独立巩固嘚基础,师范学校独立的地位遂告确定

  师范学校独立地位的确立,为职教师资培养创造了条件在职教师资培养方面,规定了职业師资的资格标准及培养方式1933年民国政府颁布了《各省市职业学校职业学科师资登记检定及训练办法大纲》登记,《大纲》规定职业科师資登记分为甲、乙两种甲种高级职业学之师资,乙种登记初级职业学校及补习学校职业学科师资

  (一)甲种即高级职业学校职业学科師资要求为:凡国内外专科以上学校毕业后具二年以上职业经验者,或职业界高等技术人员继续任职四年以上者的请求登记充当甲种职業专科师资。

  (二)乙种即初级职业学校及职业补习学校职业学科师资为:凡高级职业学校、初级实业学校或高级中学农工商科毕业后具有两年以上之职业经验者,或职业各中级技术人员继续任职四年以上者得请求登记充当乙种职业学科师资。

  前两项之登记应特別注重担任职业学校之种类及其经验。此外各省市教育厅局对于无前列两项资格而有擅长技术之匠师支援充当高级或初级职业学校师资技术学科师资者,应就其技术种类及程度分别予以限定:①具有职业技术及经验其文件经审查属实者,得受试验检定②凡具有职业技術及经验,但其文件未能确实或有其他疑问时,应受职业技能之试验检定检定合格者,各省市厅局应用假期或定期予以职业教学及管悝方法等之训练如无前两项合格人员,在该省市如有办理具有成绩之专科以上学校应委托就其原有之设科及设备,分别训练相应之职業学科师资本省市无相当以上专科学校时,得委托他省市相当学校办理之

  职业学科师资培养方式有以下两种:(一)高级职业学科师資招收两种学生。①高级中学、师范、旧制中学、高级职业学校、甲种实业学校毕业学生予以三年至四年之训练②高级职业学校,甲种實业学校毕业生对于原习职业学校科为继续之研究者予以二年制训练;(二)初级职业学科师资,招收以下两种:①初级中学及三年制毕业之鄉村师范学校或初级职业学校,毕业生予以三年制之训练;②初级职业学校毕业生对于原习职业学科为继续之研究者,予以一年至二年の训练前项之初级职业学科师资,得视学科性质酌量缩短其训练时期[7]。

  《训练大纲》还规定了师资训练的科目及时间分配

  (┅)适用上述甲款资格者:

  普通学科 百分之十

  职业理论学科 百分之三十

  职业技术学科 百分之五十

  教育学科(如教育、教育心悝、职业教育、职业教学法、教育实习等) 百分之十

  (二)适用上述乙款资格者:

  普通学科 百分之十

  职业理论学科 百分之三十

  職业技术学科 百分之五十

  教育学科 百分之十

  职业学科师资训练学生之待遇,得参照师范生有待办法免除学费及膳费。

  此外高等院校也参与到职教师资培养之中。当时中央政府指定中央大学、金陵大学、武汉大学等学校,分别举办农艺、园艺、机械等职业師资科招收农工高级职业学校毕业生,学业四年

  上述《各省市职业学校职业学科师资登记检定及训练办法大纲》一直沿用到抗战時期之后。

  在此期间对职业师资业务能力提高,制定了进修制度自1936年后,先后举办了农业职业学校教员暑期讲习会、工业职业学校教员暑期讲习会、职业学校教员及职业教育行政人员讲习会等另外颁布了《奖励职业学校职业学科教员进修办法》以促进教师提高进┅步学习积极性。

  综上所述民国时期职业师范教育呈现出以下特征:①职业教育科目设置既体现了生活需要,如家政科、缝纫科等同时,反映了生产之需求如农科、工科、商科等。此等职业教育范围直至今日,也未免如此今日之职业教育虽以工业生产需求为主,但也逐渐重视社会生活的需要如中国现代职业教育中设置社区服务、养老等科目。②在对学习的基础上学习教育学科,如教育心悝、职业教学法、教育实习等这体现了师范教育之特性,使学员学会如何在学校为师教授程。就此确定职业教师培养之方法一直延續至今。也可以说民国时期职教师资培养的方式方法,奠定了中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的基础在制度上的建设也为现今职业师范教育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1][3][4][5]璩鑫圭唐良炎.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学制演变[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992992,

  [2]蔡元培.对教育方针之意见[J].东方杂誌1992(8).

  [6]罗廷光.师范教育[M].南京:正中书局,1947:46.

  [7]周谈辉.中国职业教育发展史[M].台北:三民书局1985:182-184.

  论民国时期师范教育改革

  我国職业教育肇始于清朝末年。最初被称为“实业教育”,“壬戌学制”制定时改称为“职业教育”。它们之间的差异在于教育目的不同:实业教育是为国家发展实业服务;职业教育的目的则是为个人取得某种社会职业资格进而为谋生就业做准备。但二者又有相同之处:一昰以实用知识、技能为中心而展开教与学;二是只有学生的就业问题解决了国家的经济才会发展起来,就业成为实业教育和职业教育共同努力的目标只不过侧重点有所不同而已。因此二者通常一起而论。但是无论实业教育,还是职业教育都面临一个共同的问题——师資职业教育的师资与普通教育的师资还有所不同,这是由所教授的内容决定的普通师范教育不可能解决职业教育师资的培养问题。因此从我国现代学校教育制度建立之日起,职业师范教育就被列入其中并得以延续本文就清末、民国职业师范教育制度演进过程给予梳悝,以备今日发展中国职业师范教育之参考

  一、实业教育时期教员的培养(1903~1921)

  中国实业教育起源于洋务运动时期,后这一名称一矗沿用到民国初年在实业教育制度建立的同时,为实业学堂培养师资的制度也同时建立

  鸦片战争失败,中国开始了一场自救运动即所谓“洋务运动”。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指导思想,其宗旨在保持原有政体不变的基础上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强盛国家因而兴办实业成为一种运动,促使中国出现了新型教育——实业教育职业教育由此萌芽。而实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制度确立乃昰在清末新政时期1904年1月,张百熙、容庆、张之洞等人在《学务纲要》中系统地阐述了清朝建立新学制的思想、任务和具体内容指出,實业教育“意在使全国人民具有各种谋生之才智技能以为富国富民之本”。

  清末颁布近代学制有两次:一次是1902年(旧历壬寅年)有管学夶臣张百熙奏准颁布的《钦定学堂章程》亦称壬寅学制;另一次是1903年11月有张百熙、荣庆、张之洞三人会同重订的《奏定学堂章程》,史称癸卯学制在癸卯学制中,正式确定了实业教育制度同时,也建立了为实业教育培养师资的“实业教员讲习所”制度

  (一)清末新政時期的“实业教员讲习所”

  1904年1月,张百熙、荣庆、张之洞的《学务纲要》系统地阐述了清朝建立新学制的思想、任务和具体内容,指出:实业学堂“意在使全国人民具有各种谋生之才智技能以为富国富民之本”。要求“各省宜速设实业学堂农工商各项实业学堂,鉯学成后各得治生之计为主最有益于邦本”。同时又指出:“宜首先急办师范学堂,学堂必须有教师”由此,在新学制建立之初巳经有了职业师范教育的设计。

  清末颁布的近代学制有两次:一为1902年(旧历为壬寅年)由管学大臣张百熙奏准颁布的《钦定学堂章程》,亦称壬寅学制;一为1903年由张百熙、荣庆、张之洞三人会同重订的《奏定学堂章程》也成为癸卯学制。颁布后即正式在全国统一推行实施在上述《章程》中将实业学堂纳入学校系统,实业学堂分高等、中等、初等三级包括农工商各类,与普通大、中、小学校教育并列荿为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实业学堂的体系的设立,同时考虑到“学堂必须有教师”的思想,在实业学堂体系中设竝专门为实业学堂培养师资的“实业教员讲习所”实业教员讲习所的设立,标志着中国职业师范教育的开始

  实业教员讲习所是以“教成各该实业学堂及实业补习学堂、艺徒学堂之教员为宗旨”,“分为农业教员讲习所、商业教员讲习所、工业教员讲习所三种”“講习所多附设在农工商大学或高等农工商业学堂之内”,“各行省应暂特设一所养成实业教员,以为扩张实业学堂之基”[1]

  在入学資格上明确规定,“入学之讲习生须年十七岁以上”,“在初等师范学堂中学堂或与同等以上之实业学堂毕业者”或者艺徒学堂及高等尛学堂毕业者

  农商讲习所修业年限为二年,工业讲习所又分为完全科和简易科前者三年为限,分金工、木工、染织、窑业、应用囮学、工业图样六科简易科以一年为限,分金工、木工、染色、机织、陶器、漆工六科

  1907年1月,清学部奏准女子师范学堂章程规萣以州县设立为原则,入学女子为高等小学堂毕业生修业年限为四年。科目有修身、教育、国文、历史、地理、算学、格致、图画、家倳、裁缝、手艺、音乐、体操等其中家事、裁缝等科是为培养家事师资。

  (二)民国初期的实业教员养成所

  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新政體的成立,意味着要有新的教育制度与之相匹配变革教育宗旨是改革教育的起点。1912年蔡元培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7月教育部召集全國教育家于,蔡元培主持会议讨论学校系统、教育宗旨等改革措施。9月教育部公布教育宗旨为:“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囻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其中对“实利教育”蔡元培做了如下解释:“今日之世界所恃以竞争者,不仅在武力而犹在财仂且武力之本,亦由财力而孳乳……曰实利主义之教育,以人民生计为普通教育之中坚其主张最力者,至以普通学术悉寓于树艺、烹饪、裁缝及金、木、土工之中。此其说创于美洲而近盛行欧陆。我国地宝不发实业界之组织尚幼稚,人民失业者至多而国其贫。实利主义之教育固亦当务之急者也”[2]。

  教育宗旨确定的同时经过深入讨论,对学制改革作出决议1912年9月教育部公布了新的学校系统图并付诸实施,史称《壬子学制》1913年陆续制订并颁布了大、中、小学校与师范学校令与规程:《专门学校令》、《公私立专门学校規程》以及工业、农业、商业、政法、商船、医学、要学、外国语等类专门学校规程、《实业学校令》、《实业学校规程》等,这些政令楿互补充的系统从而形成较为完整的学校系统。统称为《壬子癸丑学制》直到1922年废止。

  在壬子癸丑学制中对实业教育进行了改革,将实业学校分甲、乙两种各三年毕业。对师范教育分为师范学校及高等师范学校两级此外,专设实业教员养成所

  实业教员養成所是这个时期专门培养实业学校教师的机构,以甲种实业学校教师为培养目标分为农业与工业两种,均附设在性质相当的专门学校內入学资格乃以中等学校毕业或与之有同等学力者,实业教员养成所学制四年不纳学费,毕业后须在本省服务三年以上但经行政长官允许他往者不在此限[3]。

  实业教员养成所课程专业课参照同类专门学校规程此外,还要修习教育学及教学法等加强教师专业教育方面的训练。

  此时期甲种实业学校开设科目如下:

  (一)甲种农业学校有农学、森林学、兽医学、蚕学、水产学等。

  (二)甲种工業学校有金工、木工、土木工、电气、染织、应用化学、窑业、矿业、漆工、图案、绘画等科

  (三)甲种商船学校有航海、机关。

  這一时期师范学校和高等师范学校均有家事、手工等课程,女子师范学校有家事、园艺、缝纫等科目在家事师范方面培养了不少人才,以为中学提供教员

  二、新学制时期职业师范教育(1922~1927)

  1922年11月,政府颁布新学制史称“壬戌学制”。新学制的制定有深刻背景:苐一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及战后,欧美各国为恢复经济形成了改革职业教育的潮流,对中国产生较大影响美国尤甚。同时杜威、孟禄等人来华讲学,介绍美国教育制度加之中国学者赴美归来,如陶行知、黄炎培等人在中国大力宣传实用主义进而形成实用主义思潮;第二,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得欧洲列强无暇东顾给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带来了机遇,得到快速发展这导致对劳动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原有实业教育已经不能适应新的需求弊端不断显现。在教育界、工商界的共同呼吁下制定新学制成顺理成章之势。

  新学制主要采取在美国一些州实行十余年的“六三三制”为参考但并非照搬美国学制,而是经过中国教育界长期酝酿、集思广益而形成1922年由全国教育联合会提出草案,并加以修正最终形成决议并通过,即所谓“六三三四制”即“壬戌学制”。

  在新学制中职业教育变化颇大。首先在称谓上不再沿用清末民初“实业学堂”或“实业学校”,代之以“职业学校”以“职业教育”代替“实业教育”,这样的变囮体现了职业教育比实业教育有着广泛的内容。

  其次在新学制中,由小、中、大学一贯相承将职业学校、师范学校与普通中学混合成一种“综合中学”。其理由是“转通较易适于发展个性”这体现杜威实用主义思想,足见受美国教育影响之深然而,这样改革對职业教育而言未必是好事它破坏了师范学校和职业学校的独立性。

  如何解决职业学校师资在新学制中做了专门的规定:“为推廣职业教育计,得于相当校内酌设教员养成所”[4],即可在高级中学内酌设职业教员养成所训练教员,期限2~4年学费以公费承担,毕業后需服务三年

  在此期间,黄炎培提出了职业教师的新标准:“(一)凡职业教师之养成可分为二种:一为职业学科管理员或普通教员专事研究职业教育之理论与其方法;二为职业学校职业科教员,专习是科之技能与理论并及教学方法前者之养成,以习师范为宜以具囿职业科专门技能为宜;而后者之养成,不能专恃学校之教练更须在职业界之经验。(二)凡职业学校欲聘专门教师如不易得学校教练与职業经验者,较之专聘仅受学校教练者必差胜”

  陶行知对职业师范教育也有论述,他认为:“职业教师之培养专在高级中学职业科裏面规定,也觉得呆板”“为推行职业教育计,实科大学及高级中学之职业科内得附设职业教员养成所但教育科大学、高级师范和中級师范内培养职业师资的听”[5]。

  三、南京政府时期的职业师范教育(1927~1949)

  1927年北伐战争胜利,国民政府迁都南京在此期间,国民党褙叛孙中山的国共合作的政策中国共产党被迫武装起义,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1937年日本全面侵略中国,抗战爆发这段历史大体可分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927~1937年为抗战前10年;第二阶段为抗战时期及战后的恢复和发展时期

  抗战前十年,国民政府提出以“党化教育”為全国教育思想与宗旨但遭非议,后改为以“三民主义”为“中华民国教育宗旨”。1929年4月国民政府正式公布三民主义教育宗旨:中華民国之教育,根据三民主义以充实人民生活,扶植社会生存发展国民生计,延续民族生命为目的;务期民族独立民权普遍,民生发展以促进世界大同”。

  同时国民政府对当时中国职业教育进行了评估。“过去教育之弊害:一为学校教育与人民实际生活分离敎育之设计,不为大多数不能升学之青年着想徒提高生活指出欲望,而无实际能力以应之;结果使受教育之国民增加国民生活之痛苦,鉯酿社会之不安……三为各级教育偏注于高玄浅薄之理论,未能以实用科学促生产之发展以裕国民之生计,均为重视实用与职教的主張”

  在这样的认识基础之上,1933年民国政府公布的《职业学校规程》规定初、高级职业学校实施下列各项训练:“(一)锻炼强健体格;(二)陶融公民道德;(三)养成劳动习惯;(四)充实职业知能;(五)增进职业道德;(六)启发创业精神”

  此时,在师范教育方面鉴于废除高等师范制度,實行中学教育和师范教育合并之做法严重削弱了师范教育,从而导致师资培养质量下降弊端逐渐显现。于是主张恢复师范教育单独設置的呼声渐起。

  1928年5月中华民国大学院召集第一次全国教育会议于南京,会上关于师范教育独立之提议最多讨论的结果是:(1)废止陸年制。修业年限限定为三年制初中毕业者三年;(2)师范学校得单独设立;(3)高中师范设师范科;(4)为补充初级中学教员不足得设二年期之师范专修科,附设于大学之教育学员收受高级中学及师范学校之毕业生。上述原则经中华民国大学院通令全国各地遵照推行[6]

  1929年,国民政府頒布的《中华民国教育宗旨及其实施方针》中提出:“师范教育为实现三民主义的国民教育之本源,必须以最适宜之科学教育及最严格の身心训练养成一般国民道德上、学术上最健全之师资为主要之任务。于可能范围内使其独立设置,并尽量发展乡村师范教育”

  师范教育得以独立恢复设置是在1932年12月,国民政府公布《师范学校法》;第二年3月教育部制定《师范学校规程》;1934年又加以修正规定师范学校以独立设置为原则,公立中学仅得附设特别师范专科及简易师范科于是师范学校在法律上取得独立巩固的基础,师范学校独立的地位遂告确定

  师范学校独立地位的确立,为职教师资培养创造了条件在职教师资培养方面,规定了职业师资的资格标准及培养方式1933姩民国政府颁布了《各省市职业学校职业学科师资登记检定及训练办法大纲》登记,《大纲》规定职业科师资登记分为甲、乙两种甲种高级职业学之师资,乙种登记初级职业学校及补习学校职业学科师资

  (一)甲种即高级职业学校职业学科师资要求为:凡国内外专科以仩学校毕业后具二年以上职业经验者,或职业界高等技术人员继续任职四年以上者的请求登记充当甲种职业专科师资。

  (二)乙种即初級职业学校及职业补习学校职业学科师资为:凡高级职业学校、初级实业学校或高级中学农工商科毕业后具有两年以上之职业经验者,戓职业各中级技术人员继续任职四年以上者得请求登记充当乙种职业学科师资。

  前两项之登记应特别注重担任职业学校之种类及其经验。此外各省市教育厅局对于无前列两项资格而有擅长技术之匠师支援充当高级或初级职业学校师资技术学科师资者,应就其技术種类及程度分别予以限定:①具有职业技术及经验其证明文件经审查属实者,得受试验检定②凡具有职业技术及经验,但其证明文件未能确实或有其他疑问时,应受职业技能之试验检定检定合格者,各省市厅局应用假期或定期予以职业教学及管理方法等之训练如無前两项合格人员,在该省市如有办理具有成绩之专科以上学校应委托就其原有之设科及设备,分别训练相应之职业学科师资本省市無相当以上专科学校时,得委托他省市相当学校办理之

  职业学科师资培养方式有以下两种:(一)高级职业学科师资招收两种学生。①高级中学、师范、旧制中学、高级职业学校、甲种实业学校毕业学生予以三年至四年之训练②高级职业学校,甲种实业学校毕业生对于原习职业学校科为继续之研究者予以二年制训练;(二)初级职业学科师资,招收以下两种:①初级中学及三年制毕业之乡村师范学校或初級职业学校,毕业生予以三年制之训练;②初级职业学校毕业生对于原习职业学科为继续之研究者,予以一年至二年之训练前项之初级職业学科师资,得视学科性质酌量缩短其训练时期[7]。

  《训练大纲》还规定了师资训练的科目及时间分配

  (一)适用上述甲款资格鍺:

  普通学科 百分之十

  职业理论学科 百分之三十

  职业技术学科 百分之五十

  教育学科(如教育、教育心理、职业教育、职业敎学法、教育实习等) 百分之十

  (二)适用上述乙款资格者:

  普通学科 百分之十

  职业理论学科 百分之三十

  职业技术学科 百分之伍十

  教育学科 百分之十

  职业学科师资训练学生之待遇,得参照师范生有待办法免除学费及膳费。

  此外高等院校也参与到職教师资培养之中。当时中央政府指定中央大学、金陵大学、武汉大学等学校,分别举办农艺、园艺、机械等职业师资科招收农工高級职业学校毕业生,学业四年

  上述《各省市职业学校职业学科师资登记检定及训练办法大纲》一直沿用到抗战时期之后。

  在此期间对职业师资业务能力提高,制定了进修制度自1936年后,先后举办了农业职业学校教员暑期讲习会、工业职业学校教员暑期讲习会、職业学校教员及职业教育行政人员讲习会等另外颁布了《奖励职业学校职业学科教员进修办法》以促进教师提高进一步学习积极性。

  综上所述民国时期职业师范教育呈现出以下特征:①职业教育科目设置既体现了生活需要,如家政科、缝纫科等同时,反映了生产の需求如农科、工科、商科等。此等职业教育范围直至今日,也未免如此今日之职业教育虽以工业生产需求为主,但也逐渐重视社會生活的需要如中国现代职业教育中设置社区服务、养老等科目。②在对专业课学习的基础上学习教育学科,如教育心理、职业教学法、教育实习等这体现了师范教育之特性,使学员学会如何在学校为师教授专业课程。就此确定职业教师培养之方法一直延续至今。也可以说民国时期职教师资培养的方式方法,奠定了中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的基础在制度上的建设也为现今职业师范教育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论民国时期师范教育改革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存在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1912年建立起民主共和的中华民国中國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民国时期。中国的音乐教育也随之掀开了崭新的一页音乐师范教育在新的历史背景下蓬勃发展。

  中華民国短短几十年的历史对于近代的中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911年辛亥革命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清朝皇帝被迫退位历时两芉多年的君主封建专制统治被推翻,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了民主共和国时期;1919年的五四爱国运动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时期,預示着中国美好未来的前景;1921年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从此中国革命有了焕然一新的面貌……在这样一个大的历史背景下,中国的音乐师范敎育进一步发展

  一、1912~1919年的音乐师范教育从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到1919年的五四运动,短短十几年间中国政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军閥割据的局面再次将人们推入到水深火热之中但这种政局活跃的局面却对音乐师范教育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师范学校音乐教育从制度、实施、师资到教材、设备全面变革由此奠定了我国师范音乐教育的基础。

  1912~1919年除了颁布了一系列普通教育法规外,还頒布了一系列师范教育的法规对音乐教育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如:1912年12月教育部颁布的《师范学校规程》,共8章规定“乐歌”为侽女师范学校本科、预科必修科目之一。对乐歌要旨、内容等均有明确规定1919年3月,教育部颁布的《女子高等师范学校规程》规定预科、夲科、专科以及专修科各科开设的科目中均将“乐歌”列为必修课

  (二)代表师范院校

  1.北京高等师范学校1902年创立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館,开创了中国现代高等师范教育的先河1908年改称京师优级师范学堂,独立设校1912年改名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学制预科、本科各两年预科课程设置中乐歌为必修科目之一,共开设三学期每周2小时。1916年起开设音乐讲习班初级班1917年增设高级班,1918年续招音乐讲习班初级、高級各一班学习年限半年、一年不等。1923年更名为“北京师范大学”

  2.私立专科师范学校

  私立专科师范学校是由吴梦非、刘志平、豐子恺自筹资金兴办的中国最早的一所私立艺术师范学校,吴梦非任校长刘志平任教务主任。分普通师范和高等师范两级分别培养小學艺术师资和中学及普通师范的艺术师资。学制均为两年音乐课程分音乐通论、和声学作曲法初步、音乐史略、声乐基本练习、唱歌、風琴、钢琴、小提琴、国乐等。

  二、1920~1949年的音乐师范教育

  1919年的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也是中国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开端。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启了无产阶级领导革命的新篇章也开启了中国音乐教育发展的崭新一页。

  1925年颁布了《新学制师范課程标准纲要》课程标准中规定音乐课作为必修课或公共必修课设立此次的课程改革,由重视基本学历转为注重专业智能培养增加了科学知识和文化艺术陶冶的科目,开拓学生的视野音乐课作为提高学生文化艺术素养的主要课程得到了重视。

  1932年的《确定教育目标與改革教育制度案》明确规定:“师范学校应脱离中学而单独设立,师范大学应脱离大学而独立设立”;“各国立大学之教育学院或教育系概行并人师范大学”;“师范教育机关,分简易师范学校、师范学校、师范大学三种均由政府办理,私人不得设立”从此之后,开始维持基本独立的师范教育体系使各级师范学校通过整顿,有所转机步入正常发展轨道。

  1933年颁布的《师范学校规程》规定:“音樂课是学校的主要课程三个学年中都设音乐课,第一、第二学年每周2小时第三学年每周1小时”;“乡村师范学校的音乐课在第一、第二學年及第三学年的第一学期开设,每周2小时”;“师范学校所设的幼稚师范科的音乐课在三个学年中均开设每周3小时,主要课程有声乐、樂理、键盘乐器、简单作曲法等这一时期”

  教育部颁发的一系列有关师范学校音乐课程标准的文件,对于规范师范学校音乐课程的設置起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音乐师资缺乏、经费短缺、教学设施不足以及地方教育管理部门的不重视等诸多原因,使课程标准在实际教學中不能得以全面贯实施

  (二)代表师范院校1.上海艺术专科师范学校

  上海艺术专科师范学校于1919年夏创立。由吴梦非、刘质平、丰子愷创办课程设置上普通师范科不分部,图画、手工、音乐均为主课并重学习,以培养小学艺术师资为主图画课程中分中国画、西洋畫、图案及几何画等项。音乐课中有普通乐理、和声乐、作曲、声乐、钢琴、小提琴、国乐(琵琶、二胡)等手工有竹工、木工、金工、粘汢工、石膏工及刺绣(以女生为限)等。均为两年制此外组织有各种课外研究会、举办暑期讲习会等,学习和研究气氛很浓上海艺术专科師范学校是中国现代艺术教育史上第一所规模较大且正规的艺术专科师范学校。

  国立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音乐体育专修科该校前身昰1908年的京师女子师范学堂;1919年改称国立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1920年增设音乐体育专修科学制三年。最初参照日本学制拟定课程及教法音乐體操各生平均学习。

  从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到1919年的五四运动短短十几年间,中国政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军阀割据的局面再次将人們推入到水深火热之中,但这种政局活跃的局面却对音乐教育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师范音乐教育有了跨越式的发展。

  1919年五㈣运动后开启了新文化运动的篇章,中国社会进入了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时期多个有利于师范音乐教育发展的教育法规颁布,师范音乐院校也进一步得到完善中国的音乐师范教育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美好景致。

19世纪中后期俄国、日本、中国先后进行了近代化改革的实践。阅读以下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二 俄国解放农奴后,民众向沙皇欢呼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某一场景

材料三  1898年6月11日光堵帝颁布明定国是上谕,上谕说:“数年以来中外臣工讲求时务,多主变法自强……惟是风气尚未大开,論说莫衷一是或托于老成忧国,以为旧章必应墨守新法必当摈除,众喙哓哓空言无补。……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全然,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

请依照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材料二的场景反映了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哪些方面的改革措施?这些措施的实行起到什么作用

(2)概括指出材料三中咣绪帝的要紧观点,其真实意图是什么

(3)材料三与材料一、材料二反映的改革有哪些共同特点?

难度:0.4组卷:34题型:材料分析题更新:

【推荐2】   材料一:“秦西近政论,皆言三权:有议政之官,有行政之官,有司法之官,三权立,然后事体备,以我朝论之,皇上则为元首,百体所从,军机号曰政府,出纳王命……”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材料二:“自台事后(1895年台湾割让后),天下皆知朝廷之不可恃,人无固志,奸宄生心,陈涉辍耕于隴上……伏莽遍于山泽,教民遍于腹省…揭竿斩木,已可忧危”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材料三:大借洋款,以举庶政

——康有为《上清帝第伍书》

材料四:使戊戌变法不致推翻,行二十年新政,或已致中国于富强矣

(1)材料一反映了康有为的什么政治主张?其理论依据是什么?

(2)材料二、三反映了维新派对农民和帝国主义各持怎样的态度?

(3)材料四的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4)根据材料一、二、三指出维新变法运动的根本缺陷.

难度:0.85组卷:13题型:材料分析题更新: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戊戌变法是以康梁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在内忧外患的刺激下所展开的一场救亡图存运动它力图通过中国社会内部结构的自我调整转出一个全新的社会类型……使国家步入世界发展的轨道,走上现代化的道路。

——颜炳罡《戊戍变法与中国现代化进程》

材料二 一旦我们革新中国的伟大目标得以究成,不但在我们的美丽的国家将会出现新纪元的曙光,整個人类也将得以共享更为光明的前景

——孙中山《中国问题的真解决》

材料三 民国成立后,共和制度名存实亡的残酷现实,又使人们认识到僅有制度的模仿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的现状,于是,一场吸瑕西方文叨,并把它当作武器,批判中国传统儒学,改造中国人“国民性”

——金冲忣《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戊戊变法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年以孙中山为首嘚革命党人在政治领城“革新中国”的举措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场运动是哪一事件,并指出该事件的两大旗帜。

难度:0.65組卷:30题型:材料分析题更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以日本学制为蓝本的学制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