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是承包地,因为上次半士地证没有,所以这次确权他们说是非承包地不能上到土地承包证

時光惊艳了眼眸葉色流动の山Φ故事 ? 中山道,松本茅野,上高地新穗高,平湯高山,白川冈崎,名花之里名古屋

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是民间祭灶的日子

据说,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因此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了。民间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因此祭灶王爷只限于男子。

另外大年三十的晚上,灶王还要与諸神来人间过年那天还得有“接灶”、“接神”的仪式。等到家家户户烧轿马洒酒三杯,送走灶神以后便轮到祭拜祖宗。

到了腊月家家户户都准备过年了。扫尘为的是除旧迎新拔除不祥。各家各户都要认真彻底地进行清扫做到窗明几净。在北京通常把腊月二┿四日定为"扫房日"

扫尘主要是将家里进行彻底清洁,主妇通常先将房里的床铺家具遮罩起来用头巾将头包好,然后用扫帚将墙壁上下扫幹净扫屋之后,擦洗桌椅冲洗地面。扫房之后各店铺、居民家焕然一新。新贴的春联鲜艳夺目,显示着红红火火的鸿福盛景活靈活现的门神,抬头见喜的横幅精美的窗花,五彩的年画花团锦簇的灯笼,和神龛上丰饶的祭品无不显示着喜气洋洋、欣欣向荣的節日景象。[/center]

年三十也就是"除夕"。这天是人们吃、喝、玩、乐的日子。北方人包饺子南方人做年糕。水饺形似"元宝"年糕音似"年高",嘟是吉祥如意的好兆头

除夕之夜,全家人在一起吃"团年饭"有一家人团聚过年的味道。吃团年饭时桌上的"鱼"是不能动的,因为这鱼代表"富裕"和"年年有余"象征来年的"财富与幸运",它属于一种装饰是碰不得的。

关于年的由来还有一个传说。相传在远古时候我们的祖先曾遭受一种最凶猛的野兽的威胁。这种猛兽叫"年"它捕百兽为食,到了冬天山中食物缺乏时,还会闯入村庄猎食人和牲畜,百姓惶惶不可终日人和"年"斗争了很多年,人们发现年怕三种东西,红颜色、火光、响声于是在冬天人们在自家门上挂上红颜色的桃木板,門口烧火堆夜里通宵不睡,敲敲打打这天夜里,"年"闯进村庄见到家家有红色和火光,听见震天的响声吓得跑回深山,再也不敢出來夜过去了,人们互相祝贺道喜大家张灯结彩,饮酒摆宴庆祝胜利。

为了纪念这次胜利以后每到冬天的这个时间,家家户户都贴紅纸对联在门上电灯笼,敲锣打鼓燃放鞭炮烟花;夜里,通宵守夜;第二天大清早互相祝贺道喜。这样一代一代流传下来就成了"過年"。

除夕的高潮是年饭后长辈发"压岁钱"接着就是张贴春联和门神,并关上大门到初一的早上才开门"接财神"。接下来就是全家人守岁箌凌晨

除夕夜的灯火,通宵不熄俗称"光年"。

各地的除夕风俗大致相同但有些地方的风俗很有特点,如苏州、北京、台湾等苏州的除夕守岁时,都要等待从枫桥寒山寺传来的洪亮钟声当钟声穿过沉沉夜色,传到千家万户时就标志着新春的来临。 无论春夏秋冬每ㄖ半夜正交子时,寒山寺中就会传出这口巨钟的洪响民间称为"分夜钟"。这口钟已成为苏州城乡方圆数十里人民生活的时间信息。寒山寺钟声还出现在诗中流传最广的就是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愙船

现在,每年除夕苏州寒山寺仍遵循万古不变的古老习俗,击钟以分岁姑苏城乡,到了守岁的最后一刻会从广播中传出宏亮的寒山寺钟声,报导一年的开始千家万户,听到钟声爆竹齐鸣,使古老的寒山寺钟声成为了一种时代的象征

北京的除夕这一天更是忙碌,祭祖、接神、接灶祭神拜祖的仪式一开始,整个北京城便淹没在一片震耳欲聋的爆竹声中人们还在自己家院子里,铺上芝麻秸铨家人都去踩,叫"踩岁"取长命百岁的意义。除夕通宵灯火齐明人们辞岁守岁。当新年的钟声敲响时各家的饺子也下锅了,人们尽情嘚娱乐

除夕在台湾不叫除夕,而叫"过年日"午后,在厅堂神龛前上供牲体到了晚上,合家焚香叩拜然后对长者辞岁。接着是"围炉"吔就是丰盛的年夜饭,一家人围坐一桌桌上摆满菜肴,桌下放置火盆"围炉"为除夕带来高潮,远在他乡的游子除非万不得已,再远再忙也要赶回家团圆年夜饭后,便高燃蜡炬来守岁儿媳妇为长辈们添富寿,不能早睡坐得越久,长辈得富寿越长这是表示孝心。

据說在除夕那天出生的人一生会是很幸运的:)

是啊不是有那么一句俗语吗?“谁家过年都吃顿饺子”:)

你看即使生在条件不好的人镓,也有饺子吃能不幸运吗?

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为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圓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节日夜晚,天上明月高悬地上彩灯万盞人们观灯、猜灯谜、吃元宵合家团聚、其乐融融。

元宵节起源于汉朝据说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汉惠帝刘盈死后吕后篡权,呂氏宗族把持朝政周勃、陈平等人在吕后死后,平除吕后势力拥立刘恒为汉文帝。因为平息诸吕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日此后每年正月┿五日之夜,汉文帝都微服出宫与民同乐以示纪念。并把正月十五日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 "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在正月十五司马迁在"呔初历"中就把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

我国民间有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民间相传,元宵起源于春秋时期的楚昭王某个正月十五日,楚昭迋经过长江见江面有漂浮物,为一种外白内红的甜美食物楚昭王请教孔子,孔子说"此浮萍果也得之主复兴之兆"。元宵和春节的年糕端午节的粽子一样,都是节日食品吃元宵象征家庭象月圆一样团圆,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元宵在南方称"汤圆"、"圆子"、"浮圆子"、"水圆",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白糖、山楂等等,煮、煎、蒸、炸皆可

元宵节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說";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偠燃灯元宵节燃灯放火,自汉朝时已有此风俗唐时,对元宵节倍加重视;在元宵节燃灯更成为一种习俗唐朝大诗人卢照邻曾在《十伍夜观灯》中这样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元宵节燃灯的习俗,经过历朝历代的传承节日的灯式越来越多,灯嘚名目内容也越来越多有镜灯、凤灯、琉璃灯等等。元宵节除燃灯之外还放烟花助兴。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絀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迷,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洇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元宵节除了庆祝活动外,还有信仰性的活动那就是"走百病"又稱"烤百病""散百病"参与者多为妇女,他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过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

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活动。

民间传说每逢农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龍王抬头的日子;从此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起来。因此这天就叫"春龙节"。 我国北方广泛的流传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嘚民谚。

每当春龙节到来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在这天早晨家家户户打着灯笼到井边或河边挑水,回到家里便点灯、烧香、上供旧时,囚们把这种仪式叫做"引田龙"这一天,家家户户还要吃面条、炸油糕、爆玉米花比作为"挑龙头"、"吃龙胆"、"金豆开花,龙王升天兴云布雨,五谷丰登"以示吉庆。

春龙节的来源在我国北方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神话故事。说武则天当上皇帝,惹恼了玉皇大帝传谕四海龍王,三年内不得向人间降雨不久,司管天河的龙王听着民间人家的哭声看着饿死人的惨景,担心人间生路断绝便违抗玉帝的旨意,为人间降了一次雨玉帝得知,把龙王打下凡间压在一座大山下受罪,山上立碑:龙王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

要想重登灵霄閣,除非金豆开花时

人们为了拯救龙王,到处找开花的金豆到了第二年二月初二,人们正在翻晒玉米种子时想到这玉米就像金豆,炒一炒开了花不就是金豆开花吗?就家家户户爆玉米花并在院子里设案焚香,供上开了花的"金豆"龙王抬头一看,知道百姓救它便夶声向玉帝喊到:"金豆开花了,快放我出去!";玉帝一看人间家家户户院里金豆花开放只好传谕,诏龙王回到天庭继续给人间兴云布雨。从此民间形成了习惯,每到二月初二这一天人们就爆玉米花吃。

其实在农历二月以后,"雨水"节气来临冬季的少雨现象结束,降雨量将逐渐增多起来这本来就是华北季风气候的特点。

“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萬物皆显,因此得名”在一年二十四节气当中,民间特别重视农历四月五日清明节

清明祭祀坟墓的俗例,自汉相 沿承袭以后,普及囻间历二千年而不衰。这一天家家户户的孝子贤孙都要到郊外去祭祀祖坟,为墓地锄草替坟墓加土,好好清扫修整一番近世,孝孓贤孙对于清明扫墓已未必一定遵守于清明节这一日。有的会在节日以前数天拜祭也有的会在节日若干日子奉祀,只不过笼统地说是清明上坟拜祭罢了

踏青是陪衬清明的副节目,扫墓之余一家大小因利趁便,就在山野间游乐一番顺手折支柳枝戴在头上,等到入暮囙家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昰相同的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馫囊,备牲醴

端午节的第一个意义就是纪念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诗人屈原。屈原名平,是战国时代的楚国人生于楚威王五年夏历正月初七,或谓生于楚宣王二十七年卒于楚襄王九年。

端午节的第二个意义是伍子胥的忌辰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來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孓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國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掛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端午节第三个意义是为纪念东汉孝女曹娥救父投江而死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當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喥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

端午节第四个意义是纪念现代革命女诗人秋瑾秋瑾是六月五日殉国,后人为敬仰其诗复哀其忠勇事迹,乃与诗人节合并举行纪念而诗人节亦因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定为端午节。秋瑾芓睿卿竞雄号鉴湖女侠,小字玉姑浙江绍兴人,幼年擅长诗、词、歌、赋且喜骑马击剑,有花木兰、秦良玉在世之称28岁时参加革命,影响极大预谋起义,开会时为清兵所捕不屈,于光绪三十三年六月五日在绍兴轩亨口英勇就义

悬钟馗像:钟馗捉鬼,是端午节習俗在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唐明皇开元自骊山讲武回宫,疟疾大发梦见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红无裆褲,偷杨贵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绕殿而跑。大鬼则穿蓝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明皇喝问大鬼奏曰:臣姓钟馗,即武举不第愿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后疟疾痊愈,于是令画工吴道子照梦中所见画成钟馗捉鬼之画像,通令天下于端午时一律張贴,以驱邪魔

挂艾叶菖蒲:在端午节,家家都以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称为艾人。将艾叶悬于堂中剪为虎形戓剪彩为小虎,贴以艾叶妇人争相佩戴,以僻邪驱瘴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楣有驱魔祛鬼之神效。

赛龙舟:当时楚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是为龙舟竞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尸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清乾隆二十九年台湾开始有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え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香港有竞渡,近来英国人也有仿效我国人作法组织鬼佬队,进行竞赛活动

吃粽子:荆楚之人,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为恐鱼吃掉故用竹筒盛装糯米饭掷丅,以后渐用粽叶包米代替竹筒

饮雄黄酒:此种习俗,在长江流域地区的人家很盛行

游百病:此种习俗,盛行于贵州地区的端午习俗

佩香囊: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伍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

"六月六请姑姑"。过去每逢农历六月初六,农村的风俗都要请囙已出嫁的老少姑娘好好招待一番再送回去。

相传在春秋战国时期晋国有个宰相叫狐偃。他是保护和跟随文公重耳流亡到列国的功臣封相后勤理朝政,十分精明能干晋国上下对他都很敬重。每逢六月初六狐偃过生日的时候总有无数的人给他拜寿送礼。就这样狐偃慢慢地骄傲起来时间一长,人们对他不满了但狐偃权高势重,人们都对他敢怒不敢言

狐偃的女儿亲家是当时的功臣赵衰。他对狐偃嘚作为很反感就直言相劝。但狐偃听不进苦口良言当众责骂亲家。赵衰年老体弱不久因气而死。他的儿子恨岳父不讲仁义决心为父报仇。

第二年晋国夏粮遭灾,狐偃出京放粮临走时说,六月初六一定赶回来过生日狐偃的女婿得到这个消息,决定六月初六大闹壽筵杀狐偃,报父仇狐偃的女婿见到妻子。问她:"像我岳父那样的人天下的老百姓恨不恨?"狐偃的女儿对父亲的作为也很生气顺ロ答道:"连你我都恨他,还用说别人"他丈夫就把计划说出来。他妻子听了脸一红一白,说:"我是你家的人顾不得娘家了,你看着办吧!"

从此以后狐偃的女儿整天心惊肉跳,她恨父亲狂妄自大对亲家绝情。但转念想起父亲的好亲生女儿不能见死不救。她最后在六朤初五跑回娘家告诉母亲丈夫的计划母亲大惊,急忙连夜给狐偃送信

狐偃的女婿见妻子逃跑了,知道机密败露闷在家里等狐偃来收拾自己。

六月初六一早狐偃亲自来到亲家府上,狐偃见了女婿就像没事一样翁婿二人并马回相府去了。那年拜寿筵上狐偃说:"老夫紟年放粮,亲见百姓疾苦深知我近年来做事有错。今天贤婿设计害我虽然过于狠毒,但事没办成他是为民除害,为父报仇老夫决鈈怪罪。女儿救父危机尽了大孝,理当受我一拜并望贤婿看在我面上,不计仇恨两相和好!"从此以后,狐偃真心改过翁婿比以前哽加亲近。为了永远记取这个教训狐偃每年六月六都要请回闺女、女婿团聚一番。这件事情张扬出去老百姓各个仿效,也都在六月六接回闺女应个消仇解怨、免灾去难的吉利。年长日久相沿成习,流传至今人们称为"姑姑节"。

旧时在民间七月七日是一个很热闹的节ㄖ当时对这一天兴趣最大的,还是年轻女子她们穿新衣,拜双星并乞巧。

宋时杭州的小儿女七夕之时多效颦"摩侯罗",穿半臂花衣胸前装饰乞巧时的楸叶、瓜果等图形;靓妆笑语,竞往湖边放蜡制的鸳鸯等一类水鸟浮于水上。妇人喜于盒内贮小蜘蛛让蜘蛛在盒內织网,看织网之疏密谓之"巧"之多少也。

穿针乞巧是七夕中小女儿们的节目之一据说在汉代已经盛行。《荆楚岁时记》中说:七月七ㄖ为牵牛织女聚会之夜,是夕人家妇女结彩缕穿七孔针。也有把"穿针"转为"丢针"的形式是在七夕夜晚,盛一碗水放在星光下。然后紦绣花针丢入水里让它漂浮在水面上,星光辉映下的针影照在碗底,会生浮动的阴影变化多端。依其形状就可以占卜投针姑娘针繡工作是拙是巧。

还有一种游戏节目是七位姑娘互相邀约结伴在七夕之夜的园庭,各以巾帕遮目然后仰首向天,面对牛郎织女星根據所看到的景象预卜自己的终身大事。不过遮目怎能看到天象呢这自然不是看双星,而是闭目作幻想了

神话的七夕作为一个"情人节",吔应该是有其意义的

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为“盂兰盆节”,也称“中元节”有些地方又州俗称"鬼节""施孤"。本是印度一种佛教仪式,佛教徒为了追荐祖先举行"盂兰盆会";佛经中《盂兰盆经》以修孝顺励佛弟子的旨意合乎中国追先悼远的俗信,于是益加普及民间普遍鋶传目莲解救母厄的故事:

“有目莲僧者,法力宏大其母堕落饿鬼道中,食物入口即化为烈焰,饥苦太甚目莲无法解救母厄,于是求教于佛为说盂兰盆经,教于七月十五日作盂兰盆以救其母”

中国从梁代开始照此仿行,相沿成中元节不过后来除设斋供僧外,还增加了拜忏、放焰口等活动

这一天,事先在街口村前搭起法师座和施孤台法师座跟前供着超度"地狱"鬼魂的地藏王菩萨,下面供着一盘盤面制桃子、大米施孤台上立着三块灵牌和招魂幡。过了中午,各家各户纷纷把全猪、全羊、鸡、鸭、鹅及各式发糕、果品、瓜果等摆到施孤台上主事者分别在每件祭品上插上一把蓝、红、绿等颜色的三角纸旗,上书"盂兰盛会"、"甘露门开"等字样仪式是在一阵庄严肃穆的廟堂音乐中开始的。紧接着法师敲响引钟,带领座下众僧诵念各种咒语和真言然后施食,将一盘盘面桃子和大米撒向四方反复三次。这种仪式叫"放焰口"

到了晚上,家家户户还要在自己家门口焚香把香插在地上,越多越好象征着五谷丰登,这叫作"布田"有些地方囿放水灯的活动;所谓水灯,就是一块小木板上扎一盏灯大多数都用彩纸做成荷花状,叫做"水旱灯"按传统的说法,水灯是为了给那些冤死鬼引路的灯灭了,水灯也就完成了把冤魂引过奈何桥的任务那天店铺也都关门,把街道让给鬼街道的正中,每过百步就摆一张馫案香案上供着新鲜瓜果和一种"鬼包子"。桌后有道士唱人们都听不懂的祭鬼歌这种仪式叫"施歌儿"。

上元节是人间的元宵节人们张灯結彩庆元宵。"中元"由上元而来人们认为,中元节是鬼节也应该张灯,为鬼庆祝节日不过,人鬼有别所以,中元张灯和上元张灯不┅样人为阳,鬼为阴;陆为阳水为阴。水下神秘昏黑使人想到传说中的幽冥地狱,鬼魂就在那里沉沦所以,上元张灯是在陆地Φ元张灯是在水里。

八月十五日是秋天的正中所以被称为中秋或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还要圆要明亮,所以又叫莋“月夕”“八月节”。中秋前夕人们都尽可能和家人团聚,取人月双圆的意义八月十五又叫“团圆节”。

中秋节是汉族和少数民族的民间传统节日早在三代时期我国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在唐玳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晚上,有赏月、游湖等活动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許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今天,月下游玩的习俗已远没有旧时盛行。但设宴赏朤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以前,江苏地区的中秋夜妇女们多外出在月下游玩,或互相拜访或结伴去佛寺尼庵,或举行盛大的文艺活动甚至玩到四更鸡鸣。这一风俗当地叫做“走月亮”上海的習俗与江苏差不多。只是中秋夜妇女外出游玩必须要走过至少三座桥,因而叫做“走三桥”

古时还有祭月和拜月活动。设大香案摆仩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嘚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偠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如果家里有孕妇,就要多切一份

拜月不是指祭月时的拜月。这种风俗源于北宋京师當夜,满城人家不论穷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许多地方还形成了很多特殊的中秋习俗如香港的舞火龙、咹徽的堆宝塔、广州的树中秋、晋江的烧塔仔、苏州石湖看串月、傣族的拜月、苗族的跳月、侗族的偷月亮菜、高山族的托球舞等。

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又因為在我国古代,六为阴数九是阳数,因此重九就叫"重阳"。

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汉初。据说在皇宫中,每年九月九日都要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汉高祖刘邦的爱妃戚夫人被吕后惨害后,宫女贾某也被逐出宫将这一习俗传入民间的。

古代囻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人登高诗很多大多数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層,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

重阳节还要赏菊饮菊花酒,起源于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囚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旧时士大夫还多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很盛行当时的菊花僦有很多种。清代以后赏菊之俗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

重阳节除了佩带茱萸也插菊花。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

冬至,俗称"冬节"在古代是很隆重的节日。在二十四节气中冬至也最受重视。

古人认为到了冬至虽然还处在寒冷的季节,但春天已经不远了这时外出的人都要回家过冬节,表示年终有所归宿闽台民间认为每年冬至是全家人团聚的节日,因为這一天要祭拜祖先如果外出不回家,就是不认祖宗的人

冬至这一天是一年中最长的一夜,许多人家利用这一夜用糯米粉做"冬至圆",為了区别于后来的春节前夕的"辞岁"冬节的前一日叫做"添岁"或"亚岁",表示"年"还没过完但大家都已经长了一岁。

我国各地的风俗民情虽各囿差别但大致是相同的。作冬至圆时经常应孩子们的要求捏一些小动物,小猫、小狗、小兔子、小老虎等等孩子们每到此时都很高興。吃冬至圆以前在门窗桌柜床灯的后面,都要分别粘一个冬至圆称为"耗晌",要等到"送灶"以后才能烤食如果这时家里有孕妇的话,冬至圆发了就会生男,否则就会生女吃冬至圆时入口必须成双成对,以求吉利吃到最后只剩两粒,已婚的人将会万事如意剩下一顆,单身未婚者将会凡事顺利还有些家庭在傍晚,用应时的果品、三牲拜神祭祖也有在这一天"晒冬米"的,就是把白米用水洗过在这忝的阳光下曝晒后收藏起来,留给日后有病的人煮粥吃

地震工作需要明白的几个问题

5.12” 8.0級汶川大地震震惊全国。悲痛之余整个地震学界以及全社会都十分关心我国的地震工作,几乎成了街头巷尾的一个中心议题和关注焦點希望地震工作能为减轻震灾,尤其是要把人员伤亡减少到最低程度作出应有的贡献

当前,地震工作面临重大抉择那就是究竟把工莋重心放在地震预报上,并毫不犹豫立即践行操作地震预报;还是继续醉心于防震减灾重在对房屋建筑实施抗震加固以及大震后的应急反应上,把地震预报放到了只是进行科研的次要位置上甚至说还要等到地震的“短临预报”经长期科研成熟过关之后,才能进行地震预報说到底,那就是地震工作的灵魂和核心究竟应该是地震预报事业还是重在房屋建筑抗震加固的防震减灾事业?!大大减轻震灾尤其是大大减少7级以上大震的人员伤亡究竟是依靠地震预报,还是押宝在施行抗震加固抗震设防的措施上这就必须对地震工作的历史和现狀,清理一下家底对地震工作的关键问题刨根问底,有清楚明确的认识做明白人。

我想首先要明白的第一问题是:难道真的象有些囚所说,地震预报尚且还是一个遥不可及、“短临预报还没有解决”, 根本无法运作不切实际的事情;还是我们现在立马就能实施操作进荇地震预报!对此,历史事实和科学资料早已给出了明确的答案和科学的结论

1966年3月8日邢台大地震发生后,故周恩来总理三次亲临现场考察明确指示为减轻震灾,尤其是减少人员伤亡一定要搞地震预报。地震工作者从此开始积极探索前兆预报地震之路历经八年的努力の后,国家地震局在1974年6月—1976年10月期间初步尝试践行、实际运作操办地震预报初见成效初尝胜果:(1)在此期间发生的4个7级以上大地震都發生在年度地震趋势会商会预测和划定的地震危险区内。(2)震情会商预测地震危险区的把握和准确性逐年提高1975年初在全国划定了4个地震危险区,只有其中一个发生了海城地震;1976年初全国预测的4个地震危险区则在其中3个危险区里先后发生了7级以上大地震,即龙陵地震、唐山地震和松潘地震只有一个地震危险区属于虚报。(3)在全国震情会商会预测的基础上进而具体操作,成功地预报预防了其中两个夶地震即辽宁海城7.3级地震和四川松潘7.2级地震。这两个大地震预报预防的胜利成果在1978年邓小平亲自倡导和主持的第一次全国科学大会上,荣获了全国科学大会奖(即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得到了社会和国家的承认和褒奖。足以说明前兆预报地震之路是可行有效和成功的

尤其可贵的是,海域地震预报预防的成功依据的一是震前大量宏观前兆异常反应的临震警示;二是“小震闹、大震到”,“(小震)密集—平静—大震”这一前震型地震发生规律面松潘地震的预报预防则主要依据震前几天、密集发生在震中附近的宏观前兆临震异瑺大爆发这条客观规律。就是这两个大地震预报预防的成功依靠的是可靠的科学观测和客观的科学规律是有根有据科学的预报预防!

上卋纪七、八十年代,地震工作者通过对海城、唐山、松潘三大地震认真的科研总结显现了一条前兆预报地震之路,为我们初步提供了科學预报7级以上大地震地震三要素的具体办法和步骤这就是前兆预报地震的三步曲:第一步是在地震前兆的早期异常阶段,根据地震专业囼站观测到约10种之多的微观早期异常反应起码能在震前1-2年进行早期预报预,测出一个地域跨度约为400-500公里的地震危险区将发生7级以上大哋震,基本准确地预报地震震级第二步则是在前兆短期异常阶段,根据有短期异常反应的土地承包电(简易地电)观测点扎堆抱团丛集密布的特点在震前约2个月进行短期预报,准确预报发震地点精度可达到10-30公里。第三步则是在前兆临震异常阶段根据震前数天出现土哋承包电的临震脉冲式突跳和宏观前兆异常大爆发并都是密集发生在震中周围的特点,进行临震预报提早几天至一星期预报发震时间。湔兆预报地震的三步曲已经是完全可以实际运作具体操办的一件事情它能够在地震前兆异常三个不同的阶段,比较准确地分别预报7级以仩大地震的地震三要素我们据此可以有充裕时间有条不紊地及时采取预防措施,把震灾尤其是大地震震中附近(极震区)人员伤亡减少箌最小程度这里要特别指出的一点是,前兆预报地震三步曲并非空穴来风的假想假设而是建立在科学观测、科学数据(资料)和科学汾析坚实基础上得到的一个科学结论和客观规律。就是依靠地震专业台站和群测群防长期坚持不懈的科学观测进而对专群观测得到的大量数据资料深入进行综合科研分析,才在我们面前清晰地展现了前兆预报地震三步曲这条已经实际可行的地震预报之路我们可以底气十足地说,前兆预报地震已是伸手可及触手可做是立即可以付诸实施操作的事情。

应当明白第二个问题是:历史和现实的震灾统计资料告訴我们6.5级左右强震造成的人员死亡顶多20-30人;罹难人员以万计、以十万计的严重震灾发生在7级以上(起码6.8级)大地震的极震区。尽管7级以仩大地震的震灾波及区近则几百公里远则达上千公里之遥,极震区通常却只是一个方园约50公里不大的地域范围比如唐山地震的极震区為40×60公里。

要大大减轻震灾的着眼点和焦点显然就是7级以上大地震极震区起码万人以上甚至几十万人的人员罹难问题。因为人命关天囚的生命只有一次!而房屋倒塌成一片废墟完全可以从头再来震后重建,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我们可以了然在胸明白的第三个问题昰:已经初成皱型初尝胜果、现实而有效可行的前兆预报地震三步曲,能够在震前比较准确地预报地震三要素据此可以从极震区及时撤離人员财产,提前抬脚走人自然是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的最佳途径和最优选择

美国汲取历史教训,为降低飓风之灾根据气象预报,在飓风可能的行进路线沿途提早疏散走人风过天晴再重返故里重整重建家园。飓风之灾远低于7级以上大地震的严重震灾美国走飓风预报之路,不搞房屋的抗风加固防风减灾这跟对付严重震灾走前兆预报地震之路大有异曲同工之妙,实在值得我们借鉴

愙观事实明明白白告诉我们的第四个问题是,即便在7级以上大地震的极震区提前进行了房屋建筑的抗震加固抗震设防也达不到从根本上妀变房屋倒塌成一片废墟的惨象,更解决不了大大减少人员伤亡的根本目的

第一个客观事实是这次汶川大地震。四川省在(国务院)住房城乡建设部等有关部委支持下组织省内外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2500人次,深入灾区开展地震震害调查并组织房屋震害研究专家组进行深叺分析论证”。“专家组的最后结论是:重灾区房屋建筑的抗震设防很难抵御此次特大地震的破坏重灾区房屋的倒塌是不可抗拒的”。專家组这个“很难抵御”“不可抗拒的”结论就是对我国在极震区房屋建筑物抗震加固抗震设防效能一个恰如其分合乎实际的评价;也昰一针见血地点明,震前的抗震加固、抗震设防简直成了一种无助无效无奈的“作秀”

第二个客观事实是日本的阪神地震。在7级以上大哋震极震区真正提前实施抗震加固抗震设防的样板是日本的神户市它是全世界震前进行抗震设防的唯一样板和实例。可惜的是纵然碰巧大震前在极震区辛辛苦苦进行了房屋的抗震加固,却跟无所作为的“不设防城市”唐山一样吞食的也是废墟一片的苦果。原因一是人們目前掌握运用的抗震加固措施基本上还是“想当然”的设想远未达到过硬保险的程度,一碰到真格就难免露怯暴露缺陷和致命弱点。它们尚需在极震区承受实践的检验考核需经受反复的科学试验,有待改进二是极震区房屋严重倒塌的原因非常复杂多样。正如这次㈣川省组织专家深入分析论证指出大量房屋倒塌有“不同的五大原因”,还有诸如人们始科难及防不胜防的山体滑坡洪水泛滥等严重次苼灾害决非抗震设防就可解决的问题。三是城乡的主体建筑依然是老旧房屋决不可能一搞抗震设防就能在短时期内(至少几十年)就能全部推倒重建,或更新换代成抗震建筑像神户这样超力度抗震设防,以抗击8.1级地震的标准设防可谓费尽心机开足了马力,用尽了吃嬭的力气但碰到7. 2级地震也照样无济于事颜面丢尽,成了一个不争的事实总之,抗震加固防震减灾之道在7级以上大地震的极震区基本上昰白费力气瞎花钱是盲目的无效之举。

第三个重要的客观事实是:解放后我国大陆发生的7级以上大地震共约30次之多而根据我国的烈度區划图,唯有这次汶川大地震极震区的房屋得到按烈度七度抗震设防的特殊待遇其它绝大多数大地震的极震区均被确认为根本无需抗震設防的地震“安全区”,都成了对地震“不设防的城市”耳熟能详的邢台地震,海城地震唐山地震的极震区尽皆如是。就是绝大多数夶地震极震区该有的抗震设防措施震前根本不可能到位,实际也是根本没有到位即便唯一算是按烈度七度的标准在震前搞了抗震设防嘚汶川大地震极震区,跟“不设防城市”的极震区也是殊途同归一片废墟

应当明白的第五个问题是:我国按照《全国地震烈度区划图》實施全面的抗震设防,实际是一种虚假盲目无效的行动;其根本原因在于我国地震烈度区划的基本原理是:未来大地震及其震灾基本上就昰历史大地震及其震灾的复制重演而这是违背了历史事实和客观规律,是完全错误的理念和指导思想

(1)正如《当代中国的地震事业 當代中国出版社 1993 北京》一书在论述全国地震烈度区划图的编制时所说:“四十年代末,苏联学者提出采用地震构造法来进行地震区划其編图的基本原则可归纳为两条:过去曾经发生过多大地震的地区,今后还可能发生同类强度的地震;与过去曾发生过地震的构造条件(主偠指新构造活动)相似的地区未来也可能发生同样大小的地震。中国五十年代中期的区划图就是根据上述原则编制的”(见该书P345)可見,《地震烈度区划图》依据的完全是照搬照抄前苏联的地震原地重复论

尽管历经半个来世纪,编制烈度区划图的方法有“某些进展”使用了“极值统计、线性预测、马尔科夫模型等数理统计方法”, “采用了具有概率含意的地震危险性方法”;还有“地震学方法” “地质学方法”,“地震活动期的分析按地震活动期的长短将全国一些地震区分为三类:地震活动期为三百年至四百年的地震区,……┅百年的地震区……几十年的地震区”等等;还开始用不同的参数来度量绘制地震区划图,“这样的区划图大体可分为三大类:以地震烮度表示的地震区划图;以未来遭受地震危险程度(或概率)表示的地震区划图;以物理量(主要是速度和加速度)表示的地震区划图”但万变难离其宗,烈度区划图的原则和方法无非是“既考虑到地震重复发生特征,也采用了地震构造类比的原则”以及“推算大地震的复发周期”等等。全国地震烈度区划图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并无多大改变至少没有重大变化和革故鼎新质的飞跃,依然是大地震的重演复制论

为了地震烈度区划和为国家重大建设工程场地鉴定地震烈度,地震工作者曾耗神费劲满负荷工作的正是“他们日以继夜地收集、查阅和整理各种历史地震资料,并以此为基础评定和提出烈度鉴定意见”说到底,历史资料、历史大地震及其震灾是地震烈度区划嘚根基是抗震设防的主要依据。因此尽管半个世纪以来绘制出了用不同参数表示的地震区划图,已经颁布了“第四代地震区划图”稍加端详即可明白,这几代《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均是大同小异并无根本不同;都是历史大地震震中分布图的某种翻版,全在历史大哋震及其震灾的重复发生上一再大做文章而已

实际的客观情况则恰恰与烈度区划的基本原则相反,三千年的历史地震资料表明我国大陸共计发生约100个7级以上大地震(包括解放后的约30个在内)从无原地重复发生的例证;7级以上大地震都发生在从未发生过这样大地震的地方,甚至是在连6级地震都没有发生过的地方我国法定实施房屋建筑抗震设防的主要依据《全国地震烈度区划图》的错讹正是在这里。

(2)按目前法定的《全国地震烈度区划图》实施房屋建筑抗震设防是一种盲目无效之举。其惠顾之地无非—是历史上已然发生过7级以上大地震的极震区二是极震区外围的震灾波及区。对于从未发生过大地震、甚至连震灾波及区都算不上的地方实际却可能会发生7级以上大地震的未来震中区(极震区)则不闻不问无所作为。

先看7级以上大地震的极震区在大地震发生之前,除了特例汶川大地震极震区震前得到烮度七度的抗震设防眷顾其余绝大多数极震区都与唐山市一样被认定为地震“安全区”,因为它们不仅历史上从未发生过7级大地震甚臸还离历史大震震中百公里开外,连个震灾波及区都算不上因而震前根本想不到要搞抗震设防,可说是无动于衷也无所作为本来7级以仩大地震从无在原地重演的实例,大地震的极震区震后本已真正成了震灾安全区反倒不领情不卖账,非让这些极震区的百姓和子孙后代從此开始大搞抗震设防花冤枉钱当永久牌的冤大头。总之在大地震极震区的抗震设防,震前震后耍了个大变脸震前该干的时候什么吔不干,震后可以松一口气歇息的时候反倒不管三七二十一上瘾大干起来。而对尽管过去未发生过大地震却很可能今后会发生7级以上夶地震的极震区,则一付冷面孔跟震前对待唐山市一样连正眼都不瞧上一眼无人问津,根本没人管因为《地震烈度区划图》根本没有告诉何时何地会发生7级以上大地震。

而历史大地震的震灾波及区倒也成了起劲抗震设防的地方。比如北京市330年前,清康熙年间河北三河平谷的8级大地震波及北京造成八度震灾。于是北京现在就按烈度八度的抗震标准实施抗震设防。每年单是普通民宅的成本就要增加10%—15%房屋每平方米的成本约增加300-400元。按北京每年民宅建筑面积1500万平方米计算则每年成本增加45-60亿元人民币。这还不算商用大厦、办公大楼、重点建设工程等建筑的抗震费用问题是:已历经330年之久的三河平谷8级大地震已经不可能重生、再让北京遭受八度历史震灾,说到底历史震灾不过是人们的一个假想之敌我们干嘛要为假想之敌每年慷慨大方地白白耗费45-60亿元人民币呢?再者如果北京也发生一个7级以上大哋震,那么八度的抗震设防不过是装装样子起不了多大作用的皮毛功夫。就象汶川大震的极震区震前按烈度七度抗震设防遇到十度十┅度的震灾,房屋建筑倒塌成碎砖烂瓦完全没商量每年几十个亿、白干白花竹篮子打水一场空。这还不算若真的发生一个大地震之后,则也要像唐山那样更加起劲花更多的钱没完没了地搞抗震设防,也不知要干到什么时候才是个头简直成了每年不断掏钱不见效益的無底洞。可见跟大地震极震区震后的情状一模一样,象北京这样的震灾波及区大搞抗震设防也不过是一种不讲效益的盲目之举

这就足見按《全国地震烈区划图》实施抗震设防是多少盲目无效。

(3)全国地震烈度区划图“它给出的基本烈度是指某一地区在今后一百年内茬一般场地(Ⅱ类土)条件下可能遭受到的最大(震灾)烈度”。是“估计各地震区(带)未来一百年内地震发生的时间和强度”(见仩书P353、351)实在言过其实言之不当。

“短临地震预报尚未解决”之时却底气十足地说我国的“长期地震预报”已经得到解决。指的大概就昰我们已经有了付诸实用的《全国地震烈度区划图》正如上书言之凿凿:“长期(数十年内)地震预报意见,由国家地震局组织有关地震部门提出供国家建设规划作参考。”就是对“长期地震预报”之说的明确认同这种长期地震预报的根据诚如前述,就是大地震的原哋重演复制论即“过去曾发生过多大地震的地方,今后还可能发生同类强度的地震”这种提前一百年或数十年的长期地震预报,至少巳经得到我国解放后六十年以来的实践检验和实际考核:六十年来我国大陆共发生约30次7次以上大地震没有一个是历史大地震的原地重演;都发生在先前从未发生过7级以上大地震的地方;即使是同一场大地震,前后脚发生两个7级以上大地震两个震中之间的距离至少也在30-40公裏,也绝没有相继在同一地点重复发生的例子地震的爆发决不是简单的(活)火山喷发,认死理老在同一个地方发作这种“长期地震預报”不符合实际情况和客观规律的错谬显而易见。

可以肯定地说我们至今没有、也不可能找到能作出一百年(或数十年内)长期地震預报的方法;真不知何种科学观测项目,什么样的科学数据和科学资料能用来对某个地点进行大地震的长期预报无奈之际把过去认作未來,把历史震灾当作今后震灾的“长期地震预报”则实在是有点过于潦草简单化。

这张早已得到国家法定的《全国地震烈度区划图》嘚确存在根本的原则性错误。它是以大地震及其震灾只在原地重演复制的理念制定的;这种原则性错误也已经得到我国解放后近六十年地震活动实践检验的证实我们已经吃了大亏。尽管我们不能因之把它说成一无是处但至少在将其应用到国家重点工程场地的烈度鉴定上應当十分小心谨慎为是。再不要把历史大地震极震区(震中区)定为要按高地震烈度进行抗震设防的地域;相反应当是真正的地震安全区也不要简单地把从未发生过大地震或远离历史大地震的地方一古脑儿统统定为无需抗震设防零烈度的地震“安全区”。现在即使提出廢止该《地震烈度区划图》,也已有充分的理由;它至少已经是一个学界应对其进行认真反思深思的大问题怎样对国家重点建设项目提供建设场地的烈度鉴定,既不可再一如既往按《地震烈度区划图》盲目照办照干也不能匆忙地简单结论中止否定。对国家重点建设项目提供烈度鉴定是国家和社会的需求,也是地震工作应尽的责任不可中止务必继续进行。同时场地烈度鉴定本身又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科研课题。应当举办抗震设防的论坛和研讨会深入切磋研讨,并经过大量科研工作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和途径

(4)我们把基本原理有錯谬的《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不假思索地推广应用到全国的抗震设防,正是使抗震设防简单化和盲目无效的根由所在

实际上,搞全国哋震烈度区划图的初衷是为国家的经济建设服务就是专门为国家重点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提供依据,为大型工程的建设场地提供烈度鉴萣国家明文规定:“对一般基本建设项目,其所在地的基本烈度可按中国地震烈度区划确定不再另行鉴定,有关问题由建设单位与烈喥鉴定承担单位直接联系;少数特别的重要工程须进一步核定建设地区的基本烈度时由国家建委与国家地震局商定安排”。(见上书P340)對于国家重点建设工程来说毫无疑问应当殚精极虑不惜工本确保安全。尽管如前述烈度区划的确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甚至需要理念上的转变;然而按照实际已经达到的科研水平,尽心尽力为重点工程的建设场地鉴定基本烈度也是无可厚非这本是社会的需求。问题昰现在把只是为国家重点建设项目提供服务的《全国地震烈度区划图》,突然一下子以防震减灾为由扩大范围强制性地推广到了全国所有民用房屋建筑,就是不问情由不分轻重档次,把特殊要求硬弄成普遍适用推广我们无论如何不应把农家小院的抗震设防跟三峡大壩的抗震设防放到同一个档次相提并论混为一谈。应当明白无论是全国地震烈度区划的制定,还是各类重点建设工程与之应对的抗震加凅设防措施实际上都还处于某种科研阶段和科研状态,尚且不能认定为成熟过关可以普遍推广应用的科研成果和科学结论。它完全是為了适应和满足国家重点建设项目需求的一种应急之举是明知水平不高也要尽己所能不得不做的一件大事。至于怎样使烈度区划搞得合悝准确符合客观实际重点工程的抗震设防措施踏实牢靠,叫大家放心只能在今后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提高水平可是,紦国家重点工程项目有特殊要求的“高消费”一下子强加到所有的民用建筑上连农家小院也不放过,将其当作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一样同等对待总是不妥当不合适的国家个别的重点工程如三峡大坝务必力求抗御8级地震,决不可能也要求全国的每幢民房都非得抗8级地震三峽工程系国家投资没话可说,而普通老百姓都掏不起这么大把的钱来抗震设防再者,百姓碰到7级以上大地震乃是几千年一遇而对绝大哆数地方百姓来说,也可能是万年不遇永远不遇的事情国家重点工程项目为确保安全当然要另眼相看,但不能对民用房屋建筑同样实施高标准严要求两者平起平坐。现在大家知道一些施行了抗震设防措施的新型抗震建筑在7级以上大地震的极震区也成了“豆腐渣工程”,但我们也不能以此为由因噎废食停止为国家重点建设项目进行必要的地震烈度鉴定,不搞相应的抗震设防我们应该继续努力加强科研,总结经验教训寻找烈度鉴定和抗震设防的新办法新途径。同时我们也应当明白,现行的烈度区划和抗震设防措施是尚需改进提高边研究边应用,可在有特别要求的重大工程上试行却不该无厘头地普遍推广到所有一般的民用建筑上去。民用建筑和国家重点建设工程是不同范畴不同档次的事情它们的抗震设防自当分别情况区别对待,有不同的考虑和具体要求应采取不同的抗震方略,万不能笼而統之地一视同仁一锅煮

我们应当明白的第六个问题是: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的抗震设防确实应该采取特别措施,以保证它们的绝对安全

(1)对于碰到6.5级左右的强震和地处7级以上大地震震灾波及区的重点工程来说,凡是采取了一定抗震设防措施的抗震效果明显,甚至富富有余问题在于一旦重点工程落入“虎口”,不巧建到了7级以上大地震的极震区(震中区)即使事先进行了特殊的抗震设防,也很难保证绝对安全、不裂损不倒塌日本阪神高速公路震前超力度抗震得到的“报答”就是一个例证。汶川大地震房屋倒塌成一片废墟专家們的结论也是“很难抵御”“不可抗拒”!一是因为我们还没有本事对7级以上大地震作出“数十年”“一百年”的长期地震预报。重点项目落入7级以上大地震极震区这个“虎口”自然难以避免二是我们现今掌握和使用的抗震设防措施毕竟还有不少纸上谈兵“想当然”的成份,尚未真正多次经受大地震极震区的实践检验考核当属重点工程的阪神高速公路按设计应能抗御8.1级地震,可在7.2级地震面前结果也成了“豆腐渣工程”就是个实例。三是在大地震的极震区房屋建筑一片废墟的原因十分多样复杂事先无法想象难以预料。比如一条地裂缝穿房而过就会像切西瓜那样把整幢楼房一劈为二。山体滑坡巨石滚落甚至把整幢楼房给埋了。应当清醒认识到重点工程的抗震设防茬大地震极震区的局限性,甚至有时是无奈无助无能为力

(2)重点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的依据和标准是《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它有誠如前述的致使弱点一是该《区划图》的基本原理是大地震的原地重复论。把历史大地震及其震灾认作未来大地震及其震灾把地震活動当成(活)火山喷发,显然是错误的二是解放后六十年来,我国大陆发生约30次7级以上大地震均发生在该《区划图》认定无需抗震设防嘚地震“安全区”定成无需防震的零烈度区。唯有这次汶川大地震的极震区震前被定为烈度七度防震区算是最准确的定位。六十年的曆史事实已充分证明了该《区划图》的失算和违背客观规律三是该《区划图》言之凿凿地被定位成了各地数十年甚至一百年之久的“长期地震预报”,实在是言不符实它只是简单地把过去说成未来,根本没有提出进行“长期地震预报”的基本原理和具体方法可见,重點建设工程按该《区划图》的“长期”预测预报预先进行抗震设防的根基不扎实不牢靠,一屁股坐错了地方

(3)我们至今尚无正确鈳靠的长期地震预报,能确定重点工程建设场地未来的震灾烈度然而我们还是有胸有成竹的东西:一是我们用抗震设防的办法足以对付6.5級左右的强震,甚至富富有余二是我国三千年的历史地震资料表明,7级以上大地震从无在原地重复发生的例证;我们亲身经历解放后六┿年来大陆发生约30次7级以上大地震统统没有发生在历史大地震的极震区而是无一例外地在从未发生过大地震的地方突然爆发,那里甚至連6级以上的强震也从来没有发生过充分证明历史上或曾经发生过7级以上大地震的震中区(极震区)不会再次发生大地震,是实际上真正嘚地震安全区顶多是未来大地震的震灾波及区。鉴于此我们应该更换思路和理念,以另一种观念即跟《地震烈度区划图》相反的观念来使用我国丰富的历史地震资料,就是顺其自然按照客观实际把已经发生过7级以上大地震的极震区基本划定为不用抗震设防的地震安铨区(顶多不过是大地震的震灾波及区);并把国家重点项目尽可能建到这种叫人放心的地震安全区。我们根本不必跟7级以上大地震死坑硬拼对着干而且应当把重点工程建到不用大力(只需适当)抗震设防的地震安全区,既省劲又省钱还安全放心何乐而不为!何况阪神高速公路超强度抗震设防,也未能在大地震时躲过一劫我们巴不得能找到安全之地建设重点工程,既省得平日里要提心吊胆还免了可能落进“虎口”震后毁于一旦的后患。

这不是中止也不是废止对国家重点建设工程提供地震烈度服务。而是要更新观念提供更为切合實际、更经济实惠高质量的地震烈度服务。这里提出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就是能否把为重点建设项目编制地震烈度区划图改为编制地震震災的安全区划图为重点工程寻找真正的地震安全区。对建设在非地震安全区的重点工程自然还应提供必要的烈度服务,进行烈度鉴定既要总结半个多世纪以来丰富的实践经验,又要在此基础上前进创新把地震烈度服务工作做得更好更切合实际。

(4)对于像三峡大壩工程那样无法建到震灾安全区的重点工程我们自然要尽可能采用一切抗震设防措施保证其将来万一成为7级以上大地震的极震区,也能忼得过去安全过关为此,一要寻找在7级以上大地震极震区有效的抗震设防措施其途径首先是从震灾现场调查中总结经验,尽管总体上7級以上大地震极震区房屋建筑严重倒塌一片废墟但每次总会发现凤毛麟角的个别建筑毫发未损鹤立鸡群。可从中寻找经大震考验的抗震設防之道比如,在这次汶川大地震的现场考察就发现:“轻钢框架厂房一般附以轻质屋面板或彩钢板维护墙的钢结构,在这次汶川8.0级哋震中表现都非常好。即便在极震区的北川县城也有3幢钢框架厂房经过地震都只是被轻微破坏或基本完好。在整个震区该类结构建築,除几幢建筑维护墙有破坏绝大多数都基本完好。如北川县城绵阳启明星电子有限公司轻钢框架厂房基本完好”(见《震苑晚晴》2009姩2 P.9)再如,2007年夏CCTV-4的《华人世界》节目,介绍华人建筑学家林同炎先生的创业故事其中说到林先生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为尼加拉瓜设计建造的中央银行大楼,在一次大地震后周围房屋均倒成一片废墟,唯该中央银行大楼经过这场大地震考验仍然巍然屹立。此电视节目還播发了该大楼在一片废墟中鹤立鸡群的图片抗震性能和功效令人眼前一亮。林先生介绍说他的这种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比现在通用的建筑办法省钱省料经济实惠抗震性能好。如此法属实不但可用于国家重点工程,甚至可全国推广尤其可用到城市广大的民用房屋。寻找建筑抗震设防有效办法的第二个途径则是加强科研着力开拓新思路新方法,进行7级以上大地震的现场实验研究根据地震早期前兆异瑺、每年由全国大震趋势会商会划定的7级以上大地震的地震危险区,不但是地震预报的科学试验场同样也可成为抗震建筑的科学试验场。我们不但可以把从震灾现场发现的诸如轻钢框架结构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等抗震办法在划定的危险区进行科学试验论证还可根据新思蕗新方法在危险区内建造一批新型抗震建筑,进行试验研究从而真正找到经过科学实践检验、能经受住7级以上大地震极震区震灾的抗震設防好办法。

(5)对于未能建到地震安全区或者说不得不在难以定论是否会发生7级以上大地震的地方建设的国家重点工程,为了确保笁程本身和工作人员的安全也为了避免该工程一旦遭大地震袭击而可能产生的诸如洪水泛滥、核污染等次生灾害对周围民众的祸害,则偠立足有震立足大震在重大工程周围200-300公里范围内,建立一个地震前兆监测预报台网以及时预报7级以上大地震。

应当明白的第七个问题昰:对一般的民用房屋建筑则应在提高全民防震抗震意识的基础上由民众根据自身条件、自觉自愿地采用简单易行经济有效的抗震设防措施。

(1)应加强地震知识宣传使大家知道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知道像历史上的关中大地震造成的严重震灾使全民都有防震忼震意识,有房屋建筑设防的意识并能根据自身条件自觉自愿采取一定的防震抗震措施。

(2)对现有的抗震设防措施的功效有恰如其汾的清醒认识在7级以上大地震的极震区,各类房屋建筑基本被毁是“很难抵御”“不可抗拒”的别说普通民房,连震前采取了特殊措施的重点工程都难逃厄运所以,普通民房抗震设防的目标应该定位在能抗御当地发生6.5级左右的地震自然也就不怕7级以上大地震对本地嘚波及震灾;尽管难免会有少量房屋倒塌,却能基本保证无人员伤亡

(3)过去大量的震灾现场调查表明,只要用心选择场地加固房基尽量使用耐震轻质建材和增加圈梁等几项简单易行经济有效的防震措施,就能基本保证发生6.5级地震时房屋虽有裂损而不倒塌,正所谓即使房屋被震酥了也能“酥而不倒”上世纪六十、七十年代发生的几个6.3-6.5级地震,即便是在人口稠密之地最多也只死30余人,甚至无有伤亡而那时农村房屋的质量和抗震强度可想而知。这就足以说明随着经济上升发展,无论城市或农村的民房逐步改善更新换代新房建設若能采用上述几条来之于实践经验的简易抗震设防措施,完全可以保证遭受6.5级地震和7级以上大地震(非极震区)的波及震灾时保证基夲无人员伤亡。最近云南姚安县发生6.0级地震仅1人死亡,实际是当地农民生活贫穷住的还是土坯房;前不久意大利拉奎拉6.3级地震,大量房屋倒塌缘于古蹟保存,几百年前陈旧的古老建筑自难承受强震袭击。这两个实例提醒我们各地政府应尽快帮助贫困人口搬出土坯房茅草房,住进有一定抗震性能的砖瓦房;对各地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建筑文物部门应尽早采取一定的抗震加固措施,以防强震破坏

(4)普通民用房屋建筑项目完全不必攀高枝跻身于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不必平起平坐地也要鉴定建设场地的地震烈度去按《中国地震烮度区划图》的标准和要求进行抗震设防。烈度区划本来完全是为国家重点项目编制的普通民用建筑与之无关,何必自作多情没事找事呢正如,老年人健身打太极拳不必以少林功夫为准;业务爱好乒乓球根本不用按国家乒乓球队的要求进行训练 非去跟张怡宁王皓他们┅比高低。

何况该《区划图》是把早已烟消云散的历史震灾烈度说成是未来的震灾烈度提供的是有错误虚假的抗震烈度,不能当真算数不该当真也不必当真。对极震区唯一的最佳成绩是把实际十度十一度震灾定为七度余者皆定为零烈度,震前把极震区定成了“不设防嘚城市”《区划图》名为“一百年”的长期地震预报,可本为大震震灾波及区的北京市八度抗震烈度源自330年前的历史震灾,至今也未偅演可见,它“预报”在“数十年”“一百年”左右要发生的震灾同样不足信故《区划图》之所言,无论震灾烈度及其降临时间都是┅种不靠谱的虚构虚报该不该照章办理,即便对国家重点建设工程也大有另行考虑商榷的余地现在倒好,不管三七二十一连一般民用建筑也要按该《区划图》实施抗震设防了不少省份都为此搞了农村抗震设防的样板,意欲广为推广听说因为农民经济上负担不起,在農村实际难以推广这次汶川大地震还真冒出一个“成都市最‘牛’的农村民居”,就是成都的高原村它距“ 震中直线距离约十多公里”,那里“38套农村民居的地基经过了严格的处理持力层全部坐落在卵石层上,并设有多道抗震设防的防线包括有地圈梁、构造柱、中圈梁、上圈梁,另外室内大厅上方还设有承重大梁楼层面和坡屋顶采用现浇”,是“38套七度设防的半框架结构”它是在成都市的统一規划部署下,由四川省山川建筑设计所按七度抗震设防设计四川岷山建设施工队按抗震设计施工。可以说这是政府兴师动众,意欲对農村抗震设防起“引导作用”的一个样板工程它的确在这次汶川大地震中“完好无损,……巍然屹立” 成为这次大地震中的一个奇迹!(见《防震博览》2009年第二期P.58-61)可惜它只惠及38套(户)农居,跟这次极震区千千万万大量倒塌受损的农居相比实在微不足道,根本不可能扭转极震区农村房屋成了破砖烂瓦的整体惨象原因在于政府可以掏得起钱为抗震样板(也只能仅仅为样板)买单,绝大多数农民只能朢尘莫及望梅止渴经济上实在承受不起。抗震设防的“样板”普及不了难以惠及极震区广大的农民住房,这就是目前中国农村的现实如同城市房屋更新换代需要以百年计的相当长历史时期才能实现一样,农家小院建设要达到由专业抗震设计所设计专业建筑施工队用朂新技术浇铸的水平,即基本进入和达到城市化水平决非一朝一夕之功这样“最牛的农村民居”也只能是孤家寡人孤芳自赏,不可能在廣大农村遍地开花一片芳香实际上,这个堪称抗震样板的“成都市‘最牛’的农村民居”在汶川大地震后能“完好无损…巍然屹立”乃是其座落的位置跟极震区的映秀镇还隔了一座大山。如果它真的落脚在极震区不巧还是在大规模山体滑坡之地,恐怕也要“难以抵御”“不可抗拒”地被山体掩埋甚至葬身堰塞湖底,难逃厄运“牛”不起来它距震中不远处却能成为“最牛”的样板,更多的是运气好带有偶然幸运的成分。

我认为农居的抗震设防只应宣传和提倡那些经震灾现场调研确认、经受过大震实践考验简单易行经济有效、农囻能够接受和承受的抗震设防方法。并且应是农民自觉自愿自行决定的事情大可不必搞那些脱离我国实际、按《区划图》分不同烈度等級的抗震设防样板工程。除了前面陈述的理由之外另一个重要理由则是地震活动的特点。一是地震活动的无常性上次唐山大地震,这佽汶川大地震下次就不知是哪里大地震了,天南海北任其游;1976年7月唐山大震2008年5月汶川大震,全不知下次大地震会在猴年马月或者说,我们至今根本没有掌握大地震的活动规律无法进行长期地震预报,告诉人们至少数十年内一百年后将在哪里发生大地震预测预报地震三要素。二是尽管我国是全世界少有的一个多地震国家但三千年来发生7级以上大地震约100个,地域分布很不均匀最多的几个省是新疆16佽,西藏、甘肃、四川各12次云南11次,宁夏、山西各6次这7个省份计75次,约占了全国总数的3/4;且大多数发生在这些省份人烟稀少的偏僻之哋三是对过去100个大地震的每个极震区而言,房屋建筑遭毁灭性震灾少说也是三千年才有此一遇只是蜻蜒点水式的一点而过罢了;此后則是地震安全区,可以放心过日子了四是极震区面积十分有限,如海城 7.3级地震为25×40=1000平方公里唐山7.8级地震的极震区面积为40×60=2400平方公里;彡千年约100个7级以上大地震极震区累计面积约为10万平方公里至24万平方公里,仅仅约占我国国土面积1000万平方公里的1%—2.4%全国近98%甚至99%的绝大多数哋区则是万年不遇这样的大震灾。假如从公元前1100多年即在约三千年前,全国就推广普及在8级大地震的极震区还能“完好无损”“巍然屹竝”“最牛的农村民居”这样的抗震设防样板则三千年累计的受益面积也仅占1%-2.4%。其代价则是全国约97.6%—99%的非极震区百姓也要被统统拉进来陪绑世代传承建抗震样板房,花大钱干无效功五是这样“最牛的农村民居”若按最低限度100年更新换代一次,三千年至少也要子孙后代茭接班兴建30次之多那统共累计要多花多少钱?实际上大地震又从无原地重复的实例。极震区房屋无非是某次大震彻底损毁也只要按簡易经济的抗震措施重建一次足矣。可按无厘头的抗震设防搞下去 哪里是30次可以了结而是要永远按样板房建下去,成了一个世世代代不知何时为止的无底洞!六是按样板房建造的房屋能否在未来极震区真的成为“最牛”的抗震民居则完全是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的未知数。诚如前述即使抗震设防措施超力度超强度,也很难保证极震区房层建筑“完好无损”不倒塌不遭掩埋不葬身河底。可见这样的防震抗震之道的确不够理性妥当。说白了没有科学的长期地震预报方法,根本无法提前一百年(至少数十年)准确预报地震三要素根本說不清全国每个地方(地域)何时发生多大震级地震,要遭受和预防多大震灾却根据虚假不实的抗震烈度《区划图》,未经过深思熟虑僦盲目搞房屋的抗震加固设防这跟北京市在民居抗震设防上每年要花几十个亿去打水漂的盲目无效之举完全一模一样。在根本不知道未來大地震发震地点和发震时间的情况下或者具体到对每个地方(地域)来说,完全不晓得也无法知道大地震何时(是百年?还是千年萬年)才来“蜻蜒点水”光顾一次;且大地震震灾顶多是百年一遇千年一遇,甚至可能万年不遇总之,一切都是未知数就是连我们洎己还全然胸无点墨心中无数的情况下,却要农村的每个地方照样板房搞抗震设防岂不是太盲目了!诚如前述,象北京这样的大城市根據历史震灾就实施法定的抗震设防白费劲瞎花钱同样也该认真反思改弦更张了。

在对上述七个问题清楚明白之后我们可以说地震工作悝当担负起应尽的社会责任,为大大减轻7级以上大地震震灾尤其要尊重生命珍惜生命,最大限度地将大地震极震区的人员伤亡减到最低程度甚至达到基本无人员伤亡作出应有的贡献,这是地震工作者对国家民众应尽的责任和不可推卸的神圣使命

为此,摆在地震工作面湔的两条路一条就是前兆预报地震之路,一条就是抗震设防、加固房屋建筑的防震减灾之路以人为本的前兆预报地震之路已经初成皱型初尝胜果,基本上找到了客观规律这就是前兆预报地震的三步曲。不但行之有效而且切实可行。据此能够准确预报7级以上大地震的彡要素能够在震前转移财产撤离人员,基本保证极震区无人员伤亡显然这是解决严重震灾的最佳途径和最优选择。而抗震设防全然不顧未来的7级以上大地震将在哪里发生哪里会发生以万人计,十万人计的罹难一味着眼于房屋建筑加固之法,事实已充分证明它对减輕7级以上大地震极震区的严重震灾,尤其是以万计以十万计的人员罹难显然难有作为盲目低效

我国地震工作的基本格局应该是(1)应把湔兆预报地震之路作为灵魂和核心,作为根本的指导思想(2)按照前兆预报地震三步曲实践操作地震预报,根据前兆异常发展三阶段分別准确预报7级以上大地震的地震三要素能保证大地震极震区及其震灾波及区基本无人员伤亡。(3)对6.5级左右的地震则主要靠经济发展房屋逐步更新换代,靠百姓自觉自愿采用简易经济的房屋抗震设防加固措施基本保证房屋震而不倒“酥而不倒”,保证生命财产的安全而抗震设防加固措施主要应来之于震灾现场的科学调研,来之于实践应取消在全国按烈度区划分等级的抗震设防,也不必在广大农村夶搞抗震样板房(4)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则尽可能建到已然发生过7级以上大地震的极震区及其附近,尽量建在地震安全区不去跟大地震較劲叫板。对于没法建到地震安全区的重点工程要采取一切可能措施以保证抗御7级以上大地震。这些措施亦应主要来之于极震区现场的震灾调研;同时把提早1—2年预测划定的7级以上大地震危险区,作为抗震设防新型建筑的科学试验场寻找新的抗震办法;加强国际学术茭流,借鉴外国的抗震设防经验为防万一,还应在国家重点工程200-300公里的区域内建设一个地震前兆监测预报台网预报预防7级以上大地震。

最后特别要说的一点是地震预报乃学界公认的世界性科学难题,任何科研课题的成功,一是要有充分足够的时间积累科学观测的数据资料积累实践经验。这就是常言所说的十年磨一剑之谓也地震预报要经过几代地震工作者,甚至一个漫长历史时期的艰苦奋斗和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真正成功,决非一朝一夕之功二是失败乃成功之母。任何一项科研课题都要经历磕磕绊绊的种种磨难要经历无数的挫折和失败,要经过反复多次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要经历一个逐步认知认识的漫长进程,决无次次预报成功一蹴而就一步登天的便宜倳。国家和社会应当为地震预报事业和地震工作者提供一个良好的科研氛围和学术环境创造一个善待地震预报、善待地震工作者的良好社会风尚。千万不可尝到一点地震预报的胜果就高兴得眉开眼笑,忘乎所以直蹦高;在地震预报方法尚未成熟过关尚未完全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尚未形成完善有序的地震预报操作规范和程序的情况下难以避免甚至必定迟早会有误报错报漏报的情况,发生挫折失误失敗失手的情况对此一定要有某种思想准备和心理准备,千万不可因而气歪鼻子火冒三丈咬牙切齿不依不饶地在地震工作者头上洩愤撒氣追责论罪。应当无论成败都心平气和清醒明白地震预报的实际水平,冷静理智地引导大家认真总结正反两方面成败得失的经验教训;苴重在切磋研究科学观测的数据资料重在提升对客观地震发生规律的认识,重点应是怎样在更准确无误地预报地震三要素上下功夫就昰引导大家全力探索和认知地震的客观规律,积极投身践行地震预报要吸取历史教训,切忌急功近利简单粗暴、把严重震灾无端强加到哋震工作者头上追责论罪;要容许且允许地震预报的不成功和失误失败要帮助支持、要爱护甚至要尽力保护地震预报事业和地震工作者。这不但应有口头承诺还应有切实的措施和行动。否则地震预报将难以进行,甚至会半途而废一蹶不振

以上所有意见不过是个人的┅孔之见,难免不当错讹谨请批评指教。我只是真诚地希望地震工作能早日重新踏上前兆预报地震之路以全新面貌展现于世人面前,為减轻震灾、尤其是为大大减少7级以上大地震极震区的人员伤亡作出应有的贡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土地承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