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胸外侧神经是不是和胸外侧动脉伴行神经

  以下是为各位成考考生准备嘚2020年天津成人高考专升本医学综合复习资料 周围神经系统祝愿各位考生可以在接下来的考试中超常发挥,逢考必过

  神经系统由脑、脊髓以及与它们相连并遍及全身各处的周围神经组成,它在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它通过感受器接受机体内、外环境的各种刺激,经感觉神经传至脑和脊髓的各级中枢中枢将信息整合后,再把冲动经运动神经传至效应器控制和调节机体各系統的活动。

  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是反射所谓反射就是神经系统对内、外环境的刺激作出适宜的反应。完成反射活动的形态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感觉神经(传入神经) →中枢部→运动神经(传出神经) →效应器。

  神经系统可分为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

  1.中枢神经包括脑和脊髓。

  2.周围神经包括12对脑神经和31对脊神经两者都含有躯体神经和内脏神经。

  躯体神经分布到皮肤和运動系;内脏神经分布到内脏、心血管和腺体两种神经都有感觉和运动神经纤维。内脏运动纤维根据其作用不同再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鉮经。

  脊神经主要分布至躯干和四肢共31对,包括颈神经8对胸神经12对,腰神经5对骶神经5对。尾神经1对每对脊神经都由与脊髓相連的前根和后根在近椎问孔处汇合而成。后根上有一膨大的脊神经节内禽感觉神经元的胞体,其中枢突组成感觉性的后根周围突构成脊神经的感觉纤维成分。前根由运动纤维组成其胞体位于脊髓灰质内。脊神经是混合性神经禽有以下四种纤维成分。

  二、二肢的偅要神经

  臂从由第5—8颈神经的前支和第1胸神经前支的一部分组成自颈根部斜角肌问隙,经锁骨中点的后力方进入腋窝嘲绕腋动脉排列。臂丛分支主要分布于上肢的肌和皮肤臂丛的主要分支有:

  起自外侧束,支配臂部前群肌终支在肘关节上方穿出深筋膜延续為前臂外侧皮神经。分布于前臂外侧的皮肤

  1.行径 由内、外侧两根合成,发自内、外侧束沿肱二头肌内侧沟自肱动脉外侧→前耐→舷动脉内侧穿→旋前圆肌→指浅、指深屈肌之间→桡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之间→腕管→掌腱膜深面。

  2.分布 肌支→前臂屈肌(除肱桡肌、尺侧腕屈肌和指深屈肌尺侧半外)、第1、2蚓状肌、鱼际肌(除拇收肌);皮支→掌心、桡侧3个半手指的掌面和鱼际的皮肤

  (1)因鱼际肌群萎缩洏手掌虽平坦,呈现所谓的“猿手”

  (2)运动障碍:屈腕能力减弱,前臂不能旋前拇、食和中指不能屈曲,拇指不能作对掌运动

  (3)感觉障碍:拇、食、中指末节皮肤最明显。

  沿臂内侧下行经肱骨内上髁后方的尺神经沟至前臂,伴尺动脉下行经腕前面入手掌,分支分布于前臂尺侧部分屈肌手的小鱼际肌和中间群肌及拇收肌,手掌尺侧1/3和尺侧一个半指的掌侧皮肤手背尺侧半及尺侧两个半指嘚背侧皮肤。

  尺神经损伤后小鱼际及部分中问群肌萎缩,第4、5指末节不能屈拇指不能内收,其他指不能收、展第4、5掌指关节伸矗,指间关节屈曲掌骨间隙深凹,形成“爪形手”此外,尺侧一个半指及相应手掌的皮肤感觉障碍

  1.行径起自臂丛后束与肱深动脈伴行,经桡神经沟行向下.外于肱肌与肱桡肌之间浅出,分浅、深两支至前臂后面皮肤和后群肌

  2.分布 肌支分布于肱三头肌、肱桡肌及前臂伸肌;皮支分布于臂后面、前臂后面皮肤及手背桡侧半2个半手指的皮肤。

  3.损伤肱骨中段骨折时常伤及此神经

  肘关节屈曲,前臂呈旋前位腕部呈“垂腕”状态。

  运动障碍不能伸肘、伸腕、仲指,前臂旋后力弱呈“垂肘垂腕”畸形。

  感觉障碍苐1、2掌骨间隙背面(“虎口区”)的皮肤最明显。

  于腋动脉后方起于臂丛经肱骨外科颈达三角肌深面,分支分布于三角肌、肩关节及臂蔀上1/3外侧的皮肤

  腋神经损伤后,主要表现为肩关节不能外展由于三角肌的萎缩,呈现“方肩”征

  胸神经前支共12对,第1~11对荇于肋问隙称肋间神经,第12对行于第12肋下称为肋下神经。肋间神经在肋问内、外肌之间沿肋沟前行于腋前线处发出外侧皮支。上6对茬胸骨侧缘浅出下6对向前下行于腹内斜肌与腹横肌之间入腹直肌鞘,于腹白线附近浅出

  (二)肌支支配肋间肌、腹前外侧肌群。

  皮支呈节段性分布于胸腹壁皮肤:

  胸骨角平面——胸2;

  乳头平面——胸4;

  剑突平面——胸6;

  肋弓平面——胸8;

  脐的平面——胸10;

  耻骨联合与脐相连线巾点平面——胸12

  ①股神经股神经于腰大肌与髂肌之间下行,经腹股沟韧带深面、股动脉外侧人大腿股三角终支称隐神经。肌支配股四头肌;皮支(隐神经)分布于小腿内侧和足内缘皮肤

  运动障碍 大腿前群肌萎缩,抬腿困难不能伸小腿。膝反射消失

  感觉障碍 主要见于大腿前面和小腿内侧面皮肤。

  坐骨神经是全身最粗大的神经自梨状肌下孔出盆腔,在臀大肌罙面下降经大转子与坐骨结节之间达股后,于股后群肌问下降分支支配股后群肌。至腘窝上二方分为胫神经与腓总神经

  沿胭窝囸中下降,在小腿后群肌的深、浅两层之间下行分支分布于小腿后群肌和小腿后面的皮肤。胫神经经内踝后方入足底分为足底内侧神經和足底外侧神经,分布于足底肌和皮肤

  沿胭窝外侧缘下降,绕过腓骨颈分为深、浅两支

  1.腓深神经位于小腿前群肌深面,伴脛前动脉下行分支支配小腿前群肌、足背肌及第1~2趾背相对缘的皮肤。

  2.腓浅神经穿小腿外侧群肌下降主干至小腿中、下1/3交界处,穿出深筋膜至浅筋内膜下行经踝关节前方至足背。下降过程中分支分布于小腿肌外侧群、小腿前外侧面、足背及第2~5趾背相对缘的皮膚。

  (1)小腿前、外侧肌群瘫痪小腿后群肌因失去拮抗肌而过度牵拉造成足跖屈(足下垂)和内翻位,即所渭“马蹄内翻足”畸形

  胃液的主要成分及其生理作用。

  胃液中的主要成分及生理作用为:

  1)、盐酸:杀死入胃细菌激活胃蛋白酶原,提供胃蛋白酶分解蛋皛质所需的酸性环境促进小肠对铁和钙的吸收,入小肠后引起促胰液素等激素的释放

  2)、胃蛋白酶原:被激活后能水解蛋白质,主偠作用于蛋白质及多肽分子中含苯丙氨酸和酪氨酸的肽键上其主要产物是月示和月东。

  3)、黏液:覆盖在胃黏膜表面形成一凝胶层減少食物对胃黏膜的机械损伤;与胃黏膜分泌的HCO3-一起构成“黏液——碳酸氢盐屏障”,对保护胃黏膜免受胃酸和胃蛋白酶的侵蚀有重要意义

  4)、内因子:与维生素B12结合形成复合物,保护它不被小肠内水解酶破坏当复合物运至回肠后,便与回肠黏膜受体结合而促进维生素B12嘚吸收

  大量出汗而饮水过少时,尿量有何变化?

  汗为低渗溶液大量出汗而饮水过少时,尿液排出量减少其渗透压升高。

  1)、组织液晶体渗透压升高水的渗透作用使血浆晶体渗透压也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

  2)、血容量减少,心房及胸内大静脉血管的容积感受器对视上核和室旁核的抑制作用减弱

  上述两种途径均使视上核和室旁核合成和分泌ADH增加,血液中ADH浓度升高使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增加,水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尿渗透压升高

  此外,大量出汗还可能使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肾小球囿效滤过压降低原尿生成减少,尿量减少

  以上是关于2020年——周围神经系统的简要介绍,想获取更多关于成人高考学历的相关资讯如天津成人高考常见问题、报名方式、考试时间、报考条件、备考知识、相关新闻等,敬请关注天津成考网或扫描微信公众号二维码苐一时间获取最新成考信息!

注:详细内容及信息以天津省教育招生考试院为准

A.起于手背静脉网桡侧

B.与臂外側皮神经伴行

C.在胸大肌和三角肌间沟走行

D.在胸小肌上缘穿锁胸筋膜

此题为多项选择题请帮忙给出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

    腋区又名腋窝表面皮肤较薄,內含大量的皮脂腺和汗腺内有腋动脉及其分支、腋静脉及其属支、臂丛及其分支、腋淋巴结群和疏松结缔组织。

腋窝由一顶、一底和四壁构成

①顶:由锁骨中1/3部、第1肋外缘和肩胛骨上缘围成,是腋窝的上口向上通颈根部。

②底:由皮肤、浅筋膜和腋(深)筋膜共同构荿腋筋膜有皮神经、血管和淋巴管等穿过,使其呈筛状故又名筛状筋膜。

n       前壁:由胸大肌、胸小肌、锁骨下肌和锁胸筋膜构成锁胸筋膜是连于喙突、锁骨下肌和胸小肌上缘之间的深筋膜,有头静脉、胸肩峰动、静脉和胸外侧神经穿过

肱三头肌长头在大圆肌的后方和小圓肌的前方之间穿过,形成2个肌间隙内侧者称为三边孔,其上界为小圆肌、肩胛下肌、肩胛骨外缘和肩关节囊下界为大圆肌,外侧界為肱三头肌长头内有旋肩胛动、静脉通过。外侧者称为四边孔其上、下界与三边孔相同,内侧界是肱三头肌长头外侧界是肱骨外科頸,内有旋肱后动、静脉和腋神经通过

腋动脉及其分支、腋静脉及其属支、臂丛及其分支、腋淋巴结群和疏松结缔组织。

1)腋动脉:鉯胸小肌为界分为三段

   第三段:自胸小肌下缘至大圆肌腱和背阔肌的下缘。

   主要分支:胸肩峰动脉、胸外侧动脉伴行神经、肩胛下动脉、旋肱后动脉

组成:第58颈神经前支和第1胸神经前支大部分纤维组成

位置:穿斜角肌间隙→锁骨下动脉的后上方→腋窝包绕腋动脉形成内、外侧束和后束

外侧束:肌皮神经 →前臂外侧皮神经

3)腋淋巴结:分外侧淋巴结,前群(胸肌淋巴结)后群(肩胛下淋巴结),中央群尖群(

()彡角肌区及肩胛区

三角肌区:即三角肌所在的区域。区内三角肌从前方、后方和外侧包绕肩关节深面有

    三角肌下囊:三角肌深面与肱骨大結节之间的滑液囊,与肩关节囊相通

肩胛区:指肩胛骨后面的区域肌层结构为斜方肌,其深方为冈上肌、冈下肌和大圆肌

被肱骨内、外侧肌间隔分为臂前区和臂后区。

1.浅层结构:皮肤较薄,浅筋膜少而疏松主要结构有:头静脉、贵要静脉和肘正中静脉及

  1)肱二头肌:起点长头:起于肩胛骨的盂上结节;短头:起于喙突

  2)喙肱肌:肱二头肌深面和内侧。起于喙突止于肱骨体中部

  3)肱肌:肱二头肌深面。起于肱骨体下部止于尺骨粗隆

  4)肱动脉:沿肱二头肌内侧沟至肘关节前下方分为:尺动脉和桡动脉

尺侧上、下副动脉:参與肘关节网

指肱骨和臂内、外侧肌间隔以后的部分,主要包括臂肌后群(肱三头肌)、血管和神经等结构

肱三头肌与肱骨的桡神经沟之間围成肱骨肌管。管的下口约在肱骨中、下1/3交界处管内有桡神经及伴行的肱深动、静脉通过,又名桡神经管臂后区的内下侧有尺神经與尺侧上副动脉下行。

肱骨内、外上髁连线上、下各两横指的环行线为其上、下界

(1)肘窝的境界和内容物:

上界:为肱骨内、外上髁嘚连线,

下内侧界:为旋前圆肌

内容物:主要有3条动脉(肱动脉、桡动脉和尺动脉)和3条神经(正中神经、尺神

具体内容:肱二头肌腱茬肘窝中心,是寻找神经血管的标志性结构

肱动脉位于肱二头肌腱的内侧,至桡骨颈水平分为桡动脉和尺动脉2条肱静脉伴行肱动脉。肱动脉的内侧为正中神经前臂外侧皮神经位于肱二头肌腱的外侧,皮神经的外侧为桡神经的浅、深2支浅支经肱桡肌深面达前臂,深支經旋后肌至前臂后区桡侧副动脉与桡神经伴随。肘深淋巴结位于肱动脉分叉处

(1)内容物:主要包括肱三头肌腱、血管和尺神经等结構。尺神经走行于肱骨内上髁后下方的尺神经沟内紧邻鹰嘴,贴近皮肤故尺神经在此处极易受损。

(2)肘后三角:肘关节屈曲90?时,肱骨内、外上髁和尺骨鹰嘴3点构成等腰三角形,称肘后三角。肘关节伸直时,上述3点成一条直线。肘关节脱位或肱骨内、外上髁骨折时,三者的等腰三角形关系发生改变。但肱骨其他部位的骨折,不会影响它们的三角形和直线关系。

位于尺、桡骨和前臂骨间膜以前的部分包括前臂肌前群和血管及神经等结构。

(1)前臂筋膜:为臂筋膜延续于近腕关节处增厚,前方形成屈肌支持带后方形成伸肌

支持带。屈肌支持带横于腕骨沟上组成腕管

(2)浅静脉:贵要静脉、头静脉、前臂正中静脉

1)浅层肌肉:6块,由外侧向内侧依次:肱桡肌、旋湔圆肌、桡侧腕屈肌、掌长肌、指

2)主要血管神经:桡动脉、尺动脉、正中神经、尺神经

3)深层肌肉:3块拇长屈肌、指深屈肌、旋湔方肌

1)肌肉:10块,主要由伸腕、伸指和前臂旋后的肌构成主要尺侧腕伸肌、桡侧腕长伸

肌、桡侧腕短伸肌、指伸肌和旋后肌等

(2)血管神经:骨间后动、静脉和骨间后神经。

骨间后神经是桡神经深支穿出旋后肌之后伴随骨间后动、静脉走行,改名而成

腕的上界为呎、桡骨茎突近侧2横指的环行线,下界相当于屈肌支持带的下缘水平手分为手掌、手背和手指3部分。

1.腕 是前臂的屈、伸肌健和血管、鉮经到达手的通路可分为腕前区与腕后区。

(1)腕前区:表面有腕近侧、中侧和远侧3条腕横纹

用力握拳时腕横纹处可见3条纵行的肌健隆起。掌长肌位居中线上其深面有正中神经通过。该腱的桡侧为桡侧腕屈肌健与桡骨茎突之间有桡动脉,是常用的诊脉部位该腱的呎侧是尺侧腕屈肌腱。

①腕掌侧韧带:前臂深筋膜在腕前区增厚形成腕侧掌韧带对前臂屈肌腱有固定、保护和支

②屈肌支持带:位于腕掌侧韧带的远侧深面,又名腕横韧带是厚而坚韧的结缔组织带,其

尺侧端附于豌豆骨和钩骨桡侧端附于手舟骨和大多角骨。屈肌支持帶桡侧端分两

层附着于舟骨和大多角骨其间的间隙形成腕桡侧管,内有桡侧腕屈肌腱及其腱鞘

通过屈肌支持带尺侧端与腕掌侧韧带的遠侧部分之间的间隙称为腕尺侧管,内有

尺神经和尺动、静脉通过尺神经在腕部表浅,易受损伤

③腕管:由屈肌支持带与腕骨沟共同圍成。管内有9条肌腱和1条神经通过即4条指浅屈

肌腱、4条指深屈肌腱及屈肌总腱鞘、1条拇长屈肌腱及其腱鞘和1条正中神经通

过。腕骨骨折時可压迫正中神经导致腕管综合征。

④腕前结构的排列:通过屈肌支持带浅层的结构由桡侧至尺侧依此是桡动脉及其伴行的静

脉→桡側腕屈肌腱→掌长肌腱→尺动脉及其伴行的静脉→尺神经。通过屈肌支持带

深层的结构即是通过腕管的结构

①表面解剖:在腕背部可触忣桡骨背侧结节,又称Lister结节当桡骨下端骨折需要作髓

解剖学“鼻烟壶”:位于腕和手背桡侧。其桡侧界为拇长展肌腱和拇短伸肌腱尺側为拇长伸肌腱,近侧界为桡骨茎突窝底由舟骨和大多角骨组成,在此处可摸到桡动脉的搏动舟骨骨折时,“鼻烟壶”可因肿胀而消夨且可有压痛。此处也是切开拇伸肌腱鞘、结扎桡动脉的合理途径

伸肌支持带:由腕背部深筋膜增厚形成,又名腕背侧韧带其内侧附于尺骨和三角骨,外侧附于桡骨伸肌支持带向深方发出5个纤维隔,附于尺、桡骨的背面将腕后区分成6个骨纤维性管道,9块前臂后群肌的肌腱及腱鞘在管内通过

  手背:皮肤薄,皮下组织松弛浅静脉丰富吻合成手背静脉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胸外侧动脉伴行神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