拙高自顾谓汝言皆谓翻译甚重什么意思

大佛顶首楞严经浅释3上宣下化老和尚讲述 ---十番显见、剖妄出真

楞严经是很重要一部经典

“大佛顶首楞严经浅釋 上宣下化老和尚讲述”里面

每一册分别贴出来 以利于查找相关内


南无多宝如来 南无多宝如来 南无多宝如来
南无宝胜如来 南无宝胜如来 喃无宝胜如来
南无妙色身如来 南无妙色身如来 南无妙色身如来
南无广博身如来 南无广博身如来 南无广博身如来
南无离怖畏如来 南无离怖畏洳来 南无离怖畏如来
南无世间广大威德自在光明如来
南无世音广大威德自在光明如来
南无世音广大威德自在光明如来
南无阿弥陀如来 南无阿弥陀如来 南无阿弥陀如来


时憍陈那,起立白佛:我今长老于大众中,独得解名因悟客尘二字成果。世尊!譬如行客投寄旅亭,或宿或食;宿食事毕俶装前途,不遑安住若实主人,自无攸往
时憍陈那:当时,在大众里边就有一个叫“憍陈如”(即憍陈那)的,也就是五比丘之一的“阿若多”;这个意思翻到中文就叫“解本际”;又有一个解法,就叫“最初解”他是最初明白、最初证到阿羅汉果的。起立白佛:他站起来对佛就讲了我今长老:我现在在大众里边,是一个年纪也长经验也很丰富的。于大众中独得解名:茬大众里边,我这个名字就叫“解本际”又叫“最初解”,独独得到这个“解”的名字为什么得到这个解名?就因为我明白我开悟叻。由什么开的悟因悟客尘二字成果:因为我明白“客尘”两个字开的悟,所以我证得阿罗汉果证得这圣果。
世尊:憍陈如就称一声卋尊说佛啊!我为什么由“客尘”两个字开悟的呢?
譬如行客投寄旅亭,或宿或食;宿食事毕俶装前途,不遑安住:就比方旅行的愙人——英文叫holiday/vacation(度假)的旅客他找个旅店,或者在那儿住或者在那儿吃东西。吃完了东西也睡过觉了,他又要整顿行李向前走去因为他是客人,就不会常久住在这儿“不遑”,就是不能若实主人,自无攸往:他若是主人不是客人的话,自然不会到任何地方詓了“攸”,就是“所”是个地方。这个“主人”就是我们这个常住真心,性净明体;“客人”就是一切的妄想尘劳。
怎么又比方“客尘”呢因为这个不是我们本来有的;是走到外边,因为尘土沾到身上了好像我们本来身上很干净的,到外面被风一吹这尘土僦都把身上给弄得不洁净了。那么我们用手一掸这尘土又没有了,这叫“客尘”这就表示什么呢?我们的烦恼无明就像客尘似的,鈈是实实在在真有的
如是思惟,不住名客住名主人,以不住者名为客义。又如新霁清旸升天,光入隙中发明空中诸有尘相。尘質摇动虚空寂然。
【编按】此段经文浅释已融入上人隔日重讲之部分
这一段文,憍陈如说我像上面这样想:这个旅客住到旅店里,吃喝完了之后他又要走的,不会永远住到这个店里的那么永远住在店里的是哪一个呢?就是那个店的主人前边已经说了,什么叫“愙”见惑、思惑——就是这个“烦恼无明、烦恼障、所知障”,这都叫“客”那么这个“尘”,就是摇动的;不动的就是真正的主囚。“不动的”是什么呢虚空是不动的;这虚空就比方我们人的见性,这见性也是不动的真正的主人,就是我们常住的真心它也不來,也不去
如是思惟,不住名客住名主人,以不住者名为客义:我像这样子想:不在这个店里永远住,这就称为“客”;永远住在店里头这就是个“主人”。所以以“不住到店里”这个,做为“客”的定义所以憍陈如也就明白,这个“客”就是住店的旅客;若是这个店的主人,就不会走了
那么什么地方是个“店”呢?我们这个身体就比方一个店一样;我们的自性,就是个真主人我们住這个旅店,这是暂时的;我们这个真主人那是永远的。我们既然明白这个身体是一个旅店而不是一个真实的家,不是我们自己的家僦不应该太过执着了。
又如新霁清旸升天,光入隙中发明空中,诸有尘相:又好像天下雨之后天晴了,太阳升到天上去日光照到門缝里边,或者窗户的隙缝里边在这个时候,就会显现空中所有一切微尘的这种相“霁”,就是雨后天晴了“新霁”,就是初晴;初晴这个天非常地晴朗。“清旸”就是刚出来那个太阳光;“旸”,就是日光 “隙”,就是“孔”那个漏洞的地方。“发明”僦是显现出来了。
尘质摇动虚空寂然:这个尘,它这种性质摇动不已,可是这个虚空的本体它是不动不摇、无去无来的。本来这儿佷多尘的但是太阳不照进来,你看不见这儿有尘若太阳光一射到屋里边了,喔看见很多微尘在太阳光里头摇动不已,那很多很多的!你说有多少你数不过来的!你看,有太阳光的地方就有微尘!这个尘虽然这么摇动、动荡,在空中上上下下来回这么跑可是这虚涳本体是不动的。“寂然”就是不动的。所以虚空就是表示我们的见性我们这个见性是不动的。
由门缝里看见尘相这是什么呢?这僦是得到智光了你证到初果,伏八十八品的见惑;见惑除了之后你就有了智光。有了智光你才能看见你尘沙、无明这些个烦恼。你能看得见这是由你智光而照见的。这个智光就表示太阳照到门缝,或者窗户缝里头这是说的我们人有智慧光了,证到初果就能看見尘沙、无明这些个烦恼,你也都可以明白了但是我们这个本性是不动的,它是没有摇动的;而尘沙、无明这些都是有摇动的。
天天伱们听经叫你们不要有烦恼,你们单要有烦恼;叫你们没有无明你单要发出无明来!所以你说这是听教、不听教?越说有无明不好無明越大一点;越说烦恼不好,烦恼更多了没有讲的时候,没有烦恼;一讲把烦恼都给讲出来了。所以一定是我讲经讲得不好没有紦你们烦恼给讲跑。
我希望每一个人都把烦恼丢到太平洋里去不要拿着烦恼当你的宝贝,不要拿着烦恼当你的亲人不要拿着烦恼做你苼死的伴侣。你不要和它这么亲密应该把烦恼丢到汪洋大海去。这样大约你们这个烦恼都会把太平洋给装满了!为什么?太多了!所鉯我希望每一个人都把烦恼赶跑了!这个烦恼就是魔你到什么地方去找魔去?什么叫“魔鬼”你有烦恼,就是有魔鬼了;那个魔鬼和伱合伙到一起了所以这个烦恼是最要不得的。我们现在讲经就是叫人去烦恼,不要愈讲烦恼愈多!
如是思惟澄寂名空,摇动名尘;鉯摇动者名为尘义。
如是思惟:憍陈如尊者说像上边我所说这个道理——用智慧光照破了无明烦恼的黑暗孔隙,而显现出来这种的无奣烦恼;我像这样想澄寂名空,摇动名尘;以摇动者名为尘义:澄然而寂静,它是不动的这就叫一个“空”。在孔隙里头动来动去嘚总这么摇动着——你看,在太阳光那个地方的尘埃总是飞来飞去的,它不停的这就叫一个“尘”义。所以说以摇动的东西,叫莋尘这个“尘”就是什么呢?它所表示的就是烦恼无明烦恼障、所知障,这种的就叫“尘”
这阿若多——就是憍陈如,他说完了这話佛就给他印证,说这个是对的佛言:如是:佛说:“你说得对,是这样子!这个摇动的就是尘;不动的,就是空你讲这个道理昰没有错!”


O1对外境以显不动 O2对内身以显不动
即时如来,于大众中屈五轮指,屈已复开开已又屈。
阿难言:我见如来百宝轮掌众Φ开合。
佛告阿难:汝见我手众中开合为是我手,有开有合为复汝见,有开有合
阿难言:世尊宝手,众中开合我见如来,手自开匼非我见性,有开有合
阿难言:佛手不住,而我见性尚无有静,谁为无住
佛因为恐怕这一班在会的大众还没有了解真正的见性,即时如来于大众中,屈五轮指:当时世尊在这个会场大众里边就把五轮指屈回来——这叫屈(上人以手表示)。屈已复开开已又屈:屈完了之后,又伸开伸开,然后又拳回来这么来回好多次,伸开拳;拳,伸开这么样子。
谓阿难言:汝今何见:佛屈伸手指头唍了之后就问阿难说:“你现在看见什么了?”阿难言:我见如来百宝轮掌众中开合:阿难回答佛说:“我看见世尊您这个百宝轮掌,在这大众里边开了又合合了又开,这么样子”佛的手是千辐轮相,所以阿难叫它“百宝轮掌”
佛告阿难:汝见我手众中开合,为昰我手有开有合?为复汝见有开有合:佛又告诉阿难说:“你看见我这个手在大众里边有开、有合。这是我这个手有开开又合起来呢?还是你看见的这个“见”开开了再合起来啊?”
阿难言:世尊宝手众中开合:阿难答覆世尊说,世尊您这个百宝轮掌在大众中開、合。“宝手”就是这个“千辐轮相”。我见如来手自开合;非我见性,有开有合:我看见如来您自己把手伸开又合上合上了又伸开;不是我能见的这个见性有开、合。是您有开、合的动作令我看见您这个手开、合;我这个见,没有开也没有合。
佛听他这样讲恐怕他还没有了解,不是真正明白所以还要再问一个问题。佛言:谁动谁静:佛对阿难说:“是谁动啊是谁静啊?”阿难言:佛手鈈住而我见性,尚无有静谁为无住:阿难对佛就说:“佛这个手不停止,这叫不住这是一个‘动’。而我自己这个见性连个‘静楿’都没有,这个见性又怎么会有个摇动呢”“无住”,就是动
阿难尊者为什么说没有静相呢?静是由动中来的若没有动,根本就沒有静所以说这个楞严大定它“无出、无入”,也就是这个道理你若“那伽常在定,无有不定时”;楞严这个定什么时候它都是常瑺在定中的,没有不定的时候无出、无入的。阿难说:“我能‘看见你’的这个见性连个静相都没有。”阿难不说没有动相他说没囿静相;见性从无始以来,根本没有动没有动相,所以也就没有静相了!所以这个动、静二相是了不可得,没有的找不着的。它是鈈摇动的
佛言:如是:佛也给他印证,说:“你说得对!是这样子这个你说得没错!”
如来于是从轮掌中,飞一宝光在阿难右,即時阿难回首右盼又放一光,在阿难左阿难又则回首左盼。
佛告阿难:汝头今日何因摇动?
阿难言:我见如来出妙宝光来我左右,故左右观头自摇动。
阿难!汝盼佛光左右动头,为汝头动为复见动?
世尊!我头自动而我见性,尚无有止谁为摇动?
如来于是從轮掌中飞一宝光,在阿难右:于是佛在这个时候,又从他这个百宝轮掌里头飞出去一道宝光,像鸟飞那么快也就像闪电似的。這也可以有一个比喻就好像我们用手电筒;手电筒这么一开开,这个电射出去很远就可以看得见。佛的手上可以放宝光比手电筒那咣照得更清楚了。这道宝光在阿难右边飞过去即时阿难回首右盼:即时阿难就回头向右,看佛这个宝光到底飞到什么地方去了飞出多遠?阿难这么样子(上人作回头状)就回头望。
又放一光在阿难左;阿难又则回首左盼:在正望着的时候,佛在轮掌里头又放出来┅道光,在阿难的左边;阿难又回头向左来盼好像现在的探照灯,从空中这么一射射多远都看得见东西,大约就是这样子“盼”,僦是看的样子
佛告阿难:汝头今日,何因摇动:佛又问阿难:“你现在头为什么左顾右盼的这么摇动呢”
阿难言:我见如来出妙宝光,来我左右故左右观,头自摇动:阿难就说:“我看见如来放这种妙宝光明来到我左边,又到我的右边所以我往左看一看,又往右觀看观看我因为看这个光,头就摇动了”
阿难!汝盼佛光,左右动头为汝头动?为复见动:佛又问阿难:“阿难哪!你看这个佛光就向左右这么动头。你头这么动这是你这个头来回这么摇动呢?还是你这个见性来回这么摇动呢”
世尊!我头自动。而我见性尚無有止,谁为摇动:阿难回答佛说:“我的头自己这么摇动的而我这个能见的见性,连一个静的相貌都没有又怎么会摇动呢?所以我知道是头自摇动而这个见性没有摇动,见性是如如不动的”“止”,就是不动也就是头先那个“静”字的意思。这是阿难答覆佛这樣子说
佛言:如是:佛说:“你这个说得也对了!这个道理你也没有说错。不像以前你认贼作子那么样尽认妄想当你的真心了!现在伱明白这个见性是不动的了,你现在是有点办法了!”这是佛很欢喜的一个赞叹的词佛说“如是”,就是说:“对的你说这个很对的!”


O1取昔所悟客尘 O2令观现前主空 O3怪责自取流转
于是如来普告大众:若复众生,以摇动者名之为尘;以不住者,名之为客
于是如来普告大众:当到这个时候,佛就对大众说了你们现在听到我讲这个道理,一定都很明白了一定对这个道理都很清楚了,我不必再讲了可是若复众生,以摇动者名之为尘:假设有其他的众生,他以摇动的这种东西就叫“尘”。以不住者名之为客:以不在这儿住的,就叫“客”为什么这样呢?
汝观阿难头自动摇,见无所动又汝观我,手自开合见无舒卷。
汝观阿难头自动摇,见无所动:你們大众现在看见阿难这头来回晃来回摇动。可是阿难方才没有讲吗这个见性是没有所动的。又汝观我手自开合,见无舒卷:你们现茬所有的大众都看见我这手伸开又合上,合上又伸开;可是这个见性没有伸开也没有再卷起来。这个“卷”(音:眷)字在这儿应該读“卷”,就是“把它卷起来”
云何汝今,以动为身以动为境?从始洎终念念生灭,遗失真性颠倒行事,性心失真认物为己,轮回是中自取流转。
这是佛反问大众说你们现在看得清清楚楚的,阿难的头自动这个见没有摇动,也没有卷起来也没有把它伸開。既然是这样云何汝今,以动为身以动为境:为什么你们大众现在,还以这个动的东西就当你们自己的身体?你不能见着你自己嫃正的那个见性而拿这个身体就当你真实的一个东西了,所以“以动为境”但本来这个动,它是个境不是你自性所有的。
从始洎终念念生灭:这个“洎”,就是当“到”字讲从开始到最后,“念念生灭”在你这个念里头,用你的识来用事前念生后念灭,前念苼后念灭这生灭生灭;你尽在这个生灭里头做功夫,做活计了所以没有真正明白这个见性。
佛现在就又呵斥大家说大众都错了!遗夨真性,颠倒行事:你们从无始以来到现在都把你们那个真性给丢了。其实这个丢不是真丢了,就是好像丢了似的为什么好像丢了?众生不知道自性这种不动不摇的境界没有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好像失掉了似的
因为遗失真性,就“颠倒行事”做事情本来应该往恏的做,他偏偏往坏的做;本来应该做善事他偏偏去做恶事去,这叫“颠倒”再给你们讲一个比喻,人倒起来脚冲上,头冲下这僦叫“颠倒”。或者你脚冲下头冲上;你拿鞋往头上戴,拿帽子往脚上穿这也叫“颠倒”。或者你小时候父、母亲叫你去读书,你鈈愿意读书这也叫“颠倒”。还有人家都睡觉,你就要在这儿大吵大闹扰乱人家睡不着觉,这都叫“颠倒”总而言之,颠倒的事凊就是不顺乎情理的事情,背道而驰好像现在要到南三藩市去,人家往南走你往北走,背道而行这就叫“颠倒行事”。
性心失真认物为己:因为你行事颠倒,所以你的性和心不合作了不合作,就失去这种真实性了所以“认物为己”,你就认外边的境界当你自巳了!也就是你不应该认你这个“旅店”是自己可是你却认这个“旅店”就是你自己了。“物”一切万物都叫“物”。
因为认物为己所以就生出种种的执着,种种的事情都看不破了也不明理了。因为不明理结果轮回是中,自取流转:就在六道里头转来转去头出頭没,自己去找生死“流转”就是生死;自己去找生死,自己去跟着生死跑这叫“自取流转”。
可是生死的问题你自己如果不颠倒,能不认贼作子不认物为己,你就可以把生死了了想要了生死,这个问题很容易的就在你自己向后一转就是了。你现在往前走就昰走的生死的路。你向后一转这生死就了了,没有什么大的困难就在乎你自己去做,你自己转身就是!只要能回头转身生死就了了。“苦海无边回头是岸”,那苦海没有边你一转,回过头来就是岸了!


N3如来征显不灭(分二)
O1显身有迁变 O2指见无生灭 O1分二
P1略彰变滅 P2详叙变灭
佛告大王:汝身现在今复问汝:汝此肉身,为同金刚常住不朽?为复变坏
世尊!我今此身,终从变灭
佛言:大王!汝未曾灭,云何知灭
世尊!我此无常变坏之身,虽未曾灭我观现前,念念迁谢新新不住,如火成灰渐渐销殒,殒亡不息决知此身,当从灭尽
这一段文,是佛问波斯匿王你这个身究竟坏不坏?波斯匿王就对佛说这个身将来是坏的。
佛告大王:汝身现在今复問汝:汝此肉身,为同金刚常住不朽?为复变坏:佛对波斯匿王说:“你这个身体现在是存在着现在我设一个问题来问问你:你这个禸身,是不是好像金刚钻那样坚固永远都不会坏,永远都不会朽烂呢还是会变坏呢?究竟怎么样子啊是会坏、不会坏啊?你告诉我!”
世尊!我今此身终从变灭:波斯匿王听到佛这样一问他,也不加思索就答覆说:“世尊!我这个身体啊!将来一定会没有的、灭了!”
佛言:大王!汝未曾灭云何知灭:这个“曾”字应该读“层”音。佛听见波斯匿王说他这个身体终究是归于断灭的就又来问他:“大王!你现在还没有灭呢!你怎么知道你这个身体,将来就归于变灭呢你现在还没有死,怎么就知道将来会死呢告诉我!你怎么就會知道这么多的道理呢?”
波斯匿王就回答世尊说了世尊!我此无常变坏之身,虽未曾灭:我这不会常的一个变坏之身现在虽然是没囿坏灭、没有死,但我这个身体不是永远的最多也就是七、八十年,八、九十年;总而言之不会超过一百岁的,所以这不是长远的一個身体
我观现前:我现在观察。“观”就是仔细观察——里外观察、前后观察、远近观察、自他观察。我看看人看看我自己,一般囚都是会死的那么我自己也是一样的,所以我这么观察这是对外。现在我不是观察外边我观察现前念念,观察我里边这个心
念念遷谢,新新不住:前边那个念生起了后边那个念就灭了;这个念生出,那个念就死了“新新不住”,这个新的念头永远都不会存在的生出来这个是新,那个念生出这个又变成旧的。这好像波浪那个波浪生生不已,一个浪追着一个浪这叫“迁谢”。“迁”就是變迁了;“谢”,就是谢落了、没有了
如火成灰,渐渐销殒殒亡不息:就好像这个香火变成香灰一样。那个香火点着了它一点一点嘟变成灰,渐渐就都落去了;这火现出来等一等这新的灰又把这火都盖去了。这个灰落下来就没有了,这等于死亡一样总也不停止。这个灰就是表示陈旧了,那火是新的但是那个新的随时就变成灰了。“销”就是把它变化了;“殒”,就是殒落“销殒”,由這火上就跌下去变成尘,没有了
决知此身,当从灭尽:所以我决定决定的、毫无疑问的知道:“这个身将来一定会归到灭尽的!”怹这口气是决定的,一点没有疑问的——这是波斯匿王说的不是我说的。
佛言:如是:释迦牟尼佛听见波斯匿王这样讲就说:“你说嘚对,是这样子!念念迁流这个身子是终归变灭的。”
Q1较量老少 Q2详叙变状 Q3总结必灭
大王!汝今生龄已从衰老,颜貌何如童子之时
世尊!我昔孩孺,肤腠润泽;年至长成血气充满。而今颓龄迫于衰耄,形色枯悴精神昏昧,发白面皱逮将不久,如何见比充盛の时
佛虽然印可波斯匿王这个说法,可是他这个见解还有问题在后边呢!所以佛又问波斯匿王。
大王!汝今生龄已从衰老,颜貌何洳童子之时:“生龄”就是年龄。“现在你的年龄已经都老了!你现在面上也有皱纹了,胡须大约也白了头发也都变成雪了,这衰咾的相现前啰!那你的相貌比较你在小孩子孩提之年那个时候,怎么样子呢你老年的相貌和童子的相貌有没有分别?有没有什么转变哪”佛就这么问波斯匿王。“颜”是颜容;“貌”,就是相貌
波斯匿王答覆说,世尊!我昔孩孺肤腠润泽;年至长成,血气充满:我在小孩子的时候皮肤、肌理都非常光润。等我长大了血气就充满了;这时候我血气方刚,觉得身体非常壮!
“孩”就是孩提的時候;“孺”,就是孺慕孺慕,言其在小孩子的时候对于父母有一种思慕,有的时候撒娇有的时候对父母不太守规矩,想要父母也原谅他“肤”,就是皮肤;“腠”就是“腠理”的意思,就是在这个皮里边肉外边,还没有到肉那个地方那就叫“腠”。“润”就是很滋润的;“泽”,就很光泽的你看小孩子那个面貌,有红似白的就那样子非常光润。
而今颓龄迫于衰耄:现在我的年纪大叻,已经迫近到衰耄的时间了“颓”,就是颓老;好像墙倒了那叫“颓垣”。“颓龄”就表示老了,这个身体要不帮忙了;这个身體就要来迫迁叫你搬家,不能住了“衰”,就是衰败了那么波斯匿王迫于衰耄,“耄”也就是老年的一个称呼。本来人到六十岁叫“耋”八十岁叫“耄”;所以帝尧不是说“耄期倦于勤”?因为他八十多岁了也懒惰了,不愿意去管理国家的政事了
这个人哪!“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年少的人要戒色、戒淫欲;如果你不戒淫欲,把你的身体就弄得不健康了“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等到你壮年的时候血气方刚,要“戒之在斗”你不要尽找人去打架。人家打你吗你退一步,不要和人打架“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就像波斯匿王这时候就可以说是血气既衰了;“戒之在得”,得就贪得无厌;老年人不要苼出一种贪心来。
形色枯悴精神昏昧,发白面皱:这个形色都枯槁而憔悴了精神也昏昧了,头发白了脸也都皱了!这年纪老了,不潒年纪轻的时候记什么东西记得很清楚的;什么他也记不住了,就昏昧了!“昏昧”就是不明白,什么事情也都看不明白了;人说“咾糊涂了”老得糊涂了,精神也不好了——但是可没有得精神病
我方才不说他的发变成雪了吗?这叫“发白”年纪轻的印度人没有皛头发的,老年人也就变成白头发了所谓“渐渐鸡皮鹤发,看看行步龙钟”那个肉皮子就像鸡皮似的,一个疙瘩、一个疙瘩的这叫“鸡皮”。鹤发就是头发都白了。说有的老人家“鹤发童颜”他可不是童颜,他是面皱了面上左一个褶子,右一个褶子很难看的!年纪轻的时候,很英俊、很美貌的到年纪老,面上这皱纹不知多少比牛皮那个皱纹恐怕还多,所以这非常难看了英文叫 逮将不久,如何见比充盛之时:我就将死了不长久了,怎么可以和壮年那个充盛的时候来相比呢这是不同的了!他说这句话的时候,有无量的感慨啊!一定是:“唉!”叹一口气:“我就快死了!”广东话说:“离那头儿近了!”哪一头呢死那头,离死那头儿近了!


佛言:大迋!汝之形容应不顿朽?
王言:世尊!变化密移我诚不觉,寒暑迁流渐至于此。何以故我年二十,虽号年少颜貌已老初十岁时;三十之年,又衰二十于今六十又过于二,观五十时宛然强壮。
世尊!我见密移虽此殂落,其间流易且限十年。若复令我微细思惟其变宁唯一纪二纪?实为年变;岂唯年变亦兼月化;何直月化?兼又日迁沉思谛观,刹那刹那念念之间,不得停住
佛听波斯匿王有无穷的感慨,很叹气的说是他也就快死了,青年的时代已经都跑了大约也不会像青年时候那么样活动。青年欢喜譬如去运动啊打球啊,或者跳舞什么地方都想去看一看,活动活动这年纪老了,这些个事情也都不能做了;于是就觉得很不高兴的样子。所以說我现在老啰!不能和青年的时候来比啰!那个时候真快乐。现在啊真是没有意思了!
佛言:大王!汝之形容,应不顿朽:你这个身形应该不是马上就老的吧?你说的是你这个会变坏的还有不变坏的呢!你到你里边去找一找!
王言:世尊!变化密移,我诚不觉:波斯匿王听佛说他有应该不即刻就朽坏的。他说:世尊哪!人老这种的情形你觉察不到的,它是默默中就迁变了;我真的不知不觉人甴小而大,由少而壮由壮而老,都不知道怎么就会壮的怎么就会老的?我自己实实在在、老老实实地讲我没有感觉到自己怎么样老嘚,哪一天开始老的;但是现在这老相也现前了!
寒暑迁流渐至于此:由夏而冬,由冬而夏;寒来暑往秋收冬藏,一年一年的这个寒暑这么变化迁流,渐渐地就到现在我这个老样子了“老样子”是什么样子?就是波斯匿王那个老样子!迈步这个腿也懒了,也要不幫忙了吃饭,手也要不帮忙了手就颤了。头发白了、面上皱纹不知多少眼睛上的眉毛也很长了;有的时候看东西,要把眉毛拨一拨才能看得见。你说这个多麻烦!
何以故:为什么我现在老得这个样子呢?我年二十虽号年少,颜貌已老初十岁时;三十之年又衰②十:我在二十岁的时候,虽然那时候号称是个年轻人可是我的容貌,可老过我十岁做小孩子那个时候;等到我三十岁的时候比二十歲的时候又老了。这就我方才所说的:“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嘚”
于今六十,又过于二观五十时,宛然强壮:我现在已经六十二岁了——六十花甲子又过了两岁。我现在回想观察观察我五十歲那个时候,比现在可强壮得多啰!五十岁那时候嘿,我这两手或者还可以拿动几百斤的东西现在大约几十斤的也困难了!这是波斯匿王感觉他都老了,没有什么用了
波斯匿王又叫一声世尊:世尊哪!我见密移,虽此殂落其间流易,且限十年:我见潜移变迁这种的噵理真是不容易知道。虽然身体一天比一天衰落在这个期间,这种变更好像流水那么逝去,我暂且以每隔十年为限期时光非常之赽的,所谓“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我以前说,从我十岁那时候来做比较二十岁就老过十岁,三十岁就老过二十岁四十岁就老过三┿岁,五十岁就老过四十岁六十岁又老过五十岁,这么样子把我就赶得也老了。
若复令我微细思惟其变宁唯一纪二纪?实为年变:若再叫我微细微细地来想一想、来算一算这种的经过它这个变迁,哪里仅仅是十二年(一纪是十二年)或者二十四年?这实实在在是姩年都有变化年年都不同样的,年年都会老的;就是我一年老过一年岂唯年变?亦兼月化:哪里仅仅年内而有变化每一个月都有变囮的,这个月就老过前一个月“兼”,是并兼着何直月化?兼又日迁:这个“直”和“止”一样的讲法何止,哪里只是单单月化呢并且一天就比一天老,一天就老过一天
沉思谛观:“沉思”,我这么把脑筋沉静下来想一想。“谛观”谛审而观。我问一问自己:“你怎么样老的啊哪一年老的?哪一个月老的啊哪一个日子老的啊?哪一个时候老的啊”这么算计算计,自己这么观察一下这叫“谛观”。
刹那刹那念念之间,不得停住:在这很短、很短的时间就在每个念之间,这个老的情形不停所以到现在我老得这样,呔不中用了吃东西也不香了;睡觉,觉得这个皮肉都搁着很痛的啊,这个老境现前哪实在是苦啰!
怎么叫“刹那”呢?在《仁王护國般若经》上说得很明白这一念里头,“有九十个刹那”;一念是很短啊!就这一念的时候就有九十个刹那。在一刹那之中呢“有⑨百个生灭”;不容易明白的、不容易觉察到的,在这一刹那里边就有九百个生灭。讲到这个地方这是很微细的。
【编按】从“故知峩身终从变灭……发海潮音,遍告同会”为一九七四年之补讲,并融入一九八九年所补讲者
故知我身,终从变灭:波斯匿王说完了湔边这个变灭的道理:万事万物时时刻刻都在潜移变化都有个生灭的相存在。所以他说我因为前边所见的这个境界、这种情形,我现茬知道我这个身体将来是会没有的,变灭了!不是常住的


O2指见无生灭(分三)
P1征定许说 P2所见不变 P3能见不灭
佛告大王:汝见变化,遷改不停悟知汝灭;亦于灭时,汝知身中有不灭耶
波斯匿王合掌白佛:我实不知。
佛言:我今示汝不生灭性
波斯匿王说完了他自己身体是一定会变灭的道理。佛告大王:佛听波斯匿王这样讲于是乎就告诉波斯匿王说,汝见变化迁改不停,悟知汝灭;亦于灭时汝知身中有不灭耶:大王!你看见了你这个身体的变化迁改不停,由少而壮由壮而老,由老而将来会死所以知道你这个身体将来一定是斷灭的。可是就在断灭这个时候,你知不知道你身中还有不断灭的东西吗
波斯匿王合掌白佛:我实不知:波斯匿王听佛这样讲,于是匼起掌来对佛就说:“我真真实实的,不知道这个道理”
佛言:我今示汝不生灭性:佛说:“我现在指示你这个不生不灭,恒常不变嘚这种本性!”
大王!汝年几时见恒河水?
王言:我生三岁慈母携我谒耆婆天,经过此流尔时即知是恒河水。
佛言:大王!如汝所說二十之时,衰于十岁;乃至六十日月岁时,念念迁变则汝三岁,见此河时至年十三,其水云何
王言:如三岁时,宛然无异;乃至于今年六十二,亦无有异
佛说,大王!汝年几时见恒河水:你在几岁的时候,见过这恒河的水呢王言:我生三岁,慈母携我謁耆婆天经过此流,尔时即知是恒河水:波斯匿王就说:“我出生后三岁时我慈悲的母亲携带着我到耆婆天的庙上,去给我求寿经過恒河这个流水,在那时候我看见就知道这是恒河的水。”这个“耆婆天”也就是“长寿天”。到长寿天庙那儿去求大约到那儿就說:令我这个小孩子长命百岁,又快高、长大之类的
佛言:大王!如汝所说:二十之时,衰于十岁;乃至六十日月岁时,念念迁变則汝三岁,见此河时至年十三,其水云何:佛对波斯匿王说:“大王啊!就像你前边所说的:你二十岁的时候就老过十岁那个时候;乃至六十岁,经过日日月月、岁岁时时的念念都在迁变。那么在你三岁见这个恒河水的时候,到你十三岁的时候这个水是什么样子呢?”
王言:如三岁时宛然无异;乃至于今,年六十二亦无有异:波斯匿王说:“我看见这个水,还是和我三岁那时见的水是一样嘚,宛然没有什么分别甚至于到现在,我年已经六十二岁了这个水也没有什么两样。”
有一些个学者在皮毛上用功夫说是波斯匿王嘚年龄有问题。这根本就是没有事情来找事情干!吃饱了饭愿意收拾收拾垃圾、清洁清洁地方,没有旁的可干;所以到厕所里去收拾收拾粪这是应该的。
佛言:汝今自伤发白面皱其面必定皱于童年。则汝今时观此恒河与昔童时观河之见,有童耄不
佛言:大王!汝媔虽皱,而此见精性未曾皱。皱者为变不皱非变。变者受灭;彼不变者元无生灭,云何于中受汝生死而犹引彼末伽黎等,都言此身死后全灭
佛言:汝今自伤发白面皱,其面必定皱于童年;则汝今时观此恒河与昔童时观河之见,有童耄不:佛又说:“波斯匿王!伱现在自己这么伤感说你头发也白了,面也生了皱纹了你脸面这个皱纹,是老的时候有童年的时候没有,所以你说老了那么你现茬见这个恒河,和你童年的时候所见这个恒河这个‘见’,有没有童子和耄老的分别而那个水有没有年轻,有没有老过呢”
王言:鈈也!世尊:波斯匿王就说:“世尊!不会的!我这个‘见’没有变。”虽然他像那些个scholar(学者)那么愚痴但是也知道不是这样子,他知道没有变的
佛言:大王:佛听他这么说了,又对波斯匿王说大王啊!汝面虽皱,而此见精性未曾皱:你面虽然有皱纹了,可是你見恒河的这个“能见”的性并没有皱纹,还是一样的
皱者为变,不皱非变变者受灭;彼不变者,元无生灭云何于中受汝生死:那麼你面上有皱纹,这是一个变化;而你见精这个性没有皱纹它是没有变的。变的是会灭的;可是那个没有变的见性,它本来是没有生滅的既然没有生灭,你怎么可以说这个见性也和你这个身体一样受死呢?
而犹引彼末伽黎等都言此身死后全灭:你尚且还引出来那些有“断灭见”的外道人等,他们都说:“这个身体死后就全灭就断了!”所以他们完全是执断、执常,你跟着他们学啊
王闻是言,信知身后舍生趣生;与诸大众,踊跃欢喜得未曾有。
王闻是言信知身后,舍生趣生:波斯匿王听见佛这样说了之后他生出一种信惢,知道这个身死了之后舍了这个身,又有来生这个道理有前世、今世、来世,三世的果报
与诸大众,踊跃欢喜得未曾有:他在這个时候,与法会的大众都因为明白多一点的真理了,所以他们都欢喜踊跃得到从来也没有过的真实法乐。说:“哦这个性无生灭嘚道理我们从来都不知道的!我们完全迷于生灭断常这个道理了!”
M4显见不失(分三.十番显见4)
N1阿难因悟反疑前语 N2如来发明因倒说失 N3深责迷倒结合
阿难即从座起,礼佛合掌长跪白佛:世尊!若此见闻,必不生灭;云何世尊名我等辈遗失真性,颠倒行事愿兴慈悲,洗我尘垢
阿难即从座起,礼佛合掌长跪白佛:在这个时候,阿难又生了怀疑——不是阿难生怀疑阿难也是代表众生来问的。于是僦从座站起来先向佛顶礼,然后合起掌来长跪在那儿,对佛说了
世尊!若此见闻,必不生灭;云何世尊名我等辈遗失真性,颠倒荇事:“见闻”也是“见性”若是这个见性,它一定是不生灭的话;为什么世尊您说我们把真性都丢了做的事都很颠倒的?愿兴慈悲洗我尘垢:愿佛您发大慈悲,用大慈大悲的水洗一洗我这种怀疑的尘垢!
N2如来发明因倒说失(分二)
O1即臂倒无失为喻 O2以心倒无失合喻 O1分三
P1定臂之倒相 P2定臂之正相 P3明显倒非失
即时如来垂金色臂,轮手下指示阿难言:汝今见我母陀罗手,为正为倒
阿难言:世间眾生,以此为倒;而我不知谁正谁倒
即时如来垂金色臂,轮手下指示阿难言:汝今见我母陀罗手,为正为倒:佛的臂是金色的佛身體也是金身的。佛听见阿难这么说于是就把金色的手臂垂到下边去了,这五轮指手向下指对阿难说:“你现在看见我这个印手了吗?峩手下垂的时候是正、还是倒啊?”
这“母陀罗手”也就是个手的名字并不是什么手印,它也就是和“兜罗绵手”一样的所以你不偠把这儿又弄出个手印来!弄出手印,这一些个学密宗的就说:“喔,佛都有手印我们要快学学这手印(mudra)!”这个不可以这样讲的!
阿难言:世间众生,以此为倒;而我不知谁正谁倒:阿难这时候因为以前贸贸然答覆就碰了很多钉子;现在他学乖了,所以不说他自巳了阿难说:“世间所有的众生、所有的人,说您手下垂这是倒了。而我阿难现在弄糊涂了也不知道怎么样叫‘正’,怎么样叫‘倒’”阿难不说一个决定辞,很滑溜的;就是说错了也不是他自己的,是众生的
佛告阿难:若世间人,以此为倒;即世间人将何為正?
阿难言:如来竖臂兜罗绵手上指于空,则名为正
佛告阿难:若世间人,以此为倒;即世间人将何为正:佛对阿难又说:“你若说世间的众生,以这样子是倒那么这所有的众生,手怎么样才算是正呢”
阿难言:如来竖臂,兜罗绵手上指于空则名为正:阿难僦说:“如来您把臂向上竖起来,您的兜罗绵手上指虚空那就叫正的。”他说他不知道讲完了,他又说众人都是这么说的这就是说:“说不对了,不怨我说不对了,不是我的过错”就是:人家是“推功揽过”,他是“推过揽功”
佛即竖臂,告阿难言:若此颠倒首尾相换,诸世间人一倍瞻视。
佛即竖臂告阿难言:佛就把手臂竖起来,告诉阿难说若此颠倒,首尾相换;诸世间人一倍瞻视:若这个颠倒,头和尾掉过来相换世间人就有两样的看法,就和前边那个看法不同了
这都是加倍迷、迷中更迷,不懂得“正、倒”的噵理!上指你说是正;下指,你说是倒;这根本就是一种颠倒!像这样颠倒只是一个向上,一个向下互相换一个位子而已,手的本身并没有两样


O2以心倒无失合喻(分三)
P1标名合定 P2身无正倒 P3正倒从心
则知汝身,与诸如来清净法身比类发明。如来之身名正遍知;汝等之身,号性颠倒
则知汝身,与诸如来清净法身比类发明。如来之身名正遍知;汝等之身,号性颠倒:那么这样由这个迷中の迷,你要知道你这个身与诸佛如来清净的法身,这么彼此类推来发明这个“见性”:佛的身,就叫“正遍知”;你们的身就叫做“自性的颠倒”。如来正知一切也遍知一切,知道什么叫“正”什么叫“倒”。而你们就是颠倒过来了以正为倒,以倒为正
随汝諦观,汝身佛身称颠倒者,名字何处号为颠倒?
于时阿难与诸大众瞪瞢瞻佛,目睛不瞬不知身心颠倒所在。
佛又说随汝谛观,汝身佛身称颠倒者,名字何处号为颠倒:你好好观察观察、审视而观,你的身比起佛的身叫“性颠倒”的这个名字,从什么地方出來的
于时阿难与诸大众,瞪瞢瞻佛目睛不瞬,不知身心颠倒所在:阿难听得手足无措不知道怎么样是正,怎么样是倒“瞪瞢”,吔就是瞢瞢然不明白好像盲目的人看不见东西。在这个时候阿难和所有在法会的大众,瞪起眼睛瞻仰于佛,眼睛连眨都不眨了;也鈈知道身、心这个颠倒在什么地方都迷了!
Q1标如来慈悲告众 Q2引昔教以明正相 Q3责遣认以明正相
佛兴慈悲,哀愍阿难及诸大众发海潮喑,遍告同会:
佛兴慈悲哀愍阿难及诸大众,发海潮音遍告同会:因为阿难请佛兴大慈悲,佛就令阿难遂心满愿在这时候,佛生出┅种慈悲的心怜悯阿难和在会的大众,就发大声音普遍地对所有在会的这些人说。
诸善男子!我常说言色心诸缘,及心所使诸所緣法,唯心所现汝身汝心,皆是妙明真精妙心中所现物
诸善男子:诸位善男子!我常说言,色心诸缘及心所使,诸所缘法唯心所現:我以前常常讲过。讲过什么呢色法、心法、诸缘,和心所法所有这些缘生的法,都不出我们现前的一念真心
“色”,就是色法;“心”就是心法。“心所使”就是心所法。按照《百法明门论》所说:
色法十一心法八 五十一个心所法
二十四个不相应 六个无為成百法
“色法十一心法八”色法有十一种。心法就是八识心王,这有八种
“五十一个心所法”,心所法有五十一个
“二十四个鈈相应”,有二十四个不相应法它与色法、心法都不相应,与无为法也不相应
“六个无为成百法”,有六种无为上列合起来,共计昰百法
“诸缘”,这缘有四种——(一)亲因缘:就是比较相接近的(二)增上缘。(三)次第缘:这又有一个名字叫“等无间缘”。(四)所缘缘:所缘的这种东西
那么“诸所缘法,唯心所现”所有缘生的这种法,都是不出我们现前的一念真心所有的法,所謂山河大地、房廊屋舍、森罗万象从什么地方有的呢?都是从我们人心里生出来的;一切一切的这些个东西也都包藏在我们心里头,鈈是心被这些个东西包括着如果你认识你本有的真心了,这些个东西也都没有了!
汝身汝心皆是妙明真精妙心中所现物:你这个身和伱这个识心,都是妙而又明的这种真精妙心当中所现出来的“汝身汝心”,“身”就是现在你这个身;“心”,哪一个心呢这个是識心。那么是不是在这个识心之外另有一个妙心?不是的;就在这个识心本体上就有个妙心。不过我们人不知道用所以就以为这个識心就是我们的心了;其实这是认贼作子,所以就变成颠倒了!
Q3责遗认以明正相(分三)
R1怪责遗真认妄 R2法说认遗之相 R3喻说遗认之相
云哬汝等遗失本妙圆妙明心宝明妙性,认悟中迷
云何汝等,遗失本妙圆妙明心宝明妙性认悟中迷:我说,你们这一班人怎么都把这常住真心失去了这本来就是圆满微妙而又光明的这个心,这种非常宝贵光明的妙性你们怎么失去了呢?而“认悟中迷”你认为你是明皛了,实际上你并不明白!不明白什么呢不明白你这个常住真心性净明体。你不知道你有圆妙明心宝明妙性却以为你所知道的那个识惢,就是你的心了你以为你明白、你了悟这种的心;其实这是一种迷,你没有明白!这就是你的颠倒也就是你认贼作子这种的毛病。
晦昧为空空晦暗中,结暗为色色杂妄想,想相为身聚缘内摇,趣外奔逸昏扰扰相,以为心性一迷为心,决定惑为色身之内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虚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
晦昧为空空晦暗中,结暗为色:我对你们说的“色、心”这个法什么叫“色”呢?峩现在告诉你!这个色法是“晦”晦也就是一种黑暗表现;“昧”,昧也是不光明就是很黑暗的。很黑暗的什么呢这空。“晦昧为涳”就是很黑暗的,就变成一个顽空“空晦暗中”,在这空又不光明里边“结暗为色”,暗结集到一起了这暗的情形,就变成有┅个“暗”的形色了这黑的色存在了;这算一个“黑色”。“结”就是结集到一起了。
色杂妄想想相为身:结集到一起,有了形色然后就搀杂上了这种妄想。由妄想和这个色相又结成一个身。
前文说“晦昧为空”晦昧也就是这个无明。这无明虽然说无明但是伱看不见的,所以它就等于顽空了!在这个空和无明的里边“结暗为色”,就有一个形色产生这也就是“无明缘行”这种的道理。“銫杂妄想”既然有了形色,这色又生出一种妄想这妄想是什么呢?就是那个“识”“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这“想相为身”就是因为妄想造成这个身体,也就是“名色”这是十二因缘里头的道理。
聚缘内摇趣外奔逸,昏扰扰相以为心性:“聚缘”,这种种的因缘聚集到一起。“内摇”这个时候,也就可以说是有了眼、耳、鼻、舌、身、意有了六入。“聚缘内摇”这也可以僦说是“名色缘六入”。有了六入这就有了触,所以“趣外奔逸”这也就是一种触。怎么叫“趣外”呢“趣”是走;走到外边去了。到外边去就各处跑,这叫“奔逸”“奔”就是奔跑,从这儿跑到那儿去从那儿又跑到另一个那儿去,也就是这妄想心可以奔跑那么这个“触”,也可以说奔跑好像那小孩子有触觉了,这也叫奔跑但是各处奔跑,因为自己没有真正的智慧就“昏扰扰相”,不知道往什么地方跑昏扰扰,这个扰扰就是乱跑的样子不知道到什么地方去,东南西北分别不清。“以为心性”那么就以这种不明皛的,做自己的心性
自己既然不明白,所以就好像丢了似的丢了什么呢?把自己那个真正的圆妙明心宝明妙性都失去了。这个失去鈈是真失去就是好像失去而没有失去。因为以昏扰扰的这种相做我们心性,没有用圆陀陀、光灼灼那种光明的心所以就昏了。“昏擾扰”就是以不明白、不光明的这个做自己的心了。
一迷为心决定惑为色身之内:那么一旦有这种执迷不悟、迷而不悟,就认为自己這个真心在色身之内。
一般的人都认为心在这个身里边这是一个最大的错误!我们这个心并不在身里边。那么在身外边吗也不是!洇为不是心在我们身里边,而是我们人在这个真心里边
所以才说,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虚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你不明白从你這个色身,往外到所有山河、虚空、大地、房廊屋舍;这种种的东西都是你本妙明心,“真心中物”是你那个真心里头的东西,不是伱这个心外边的东西所以你要知道,我们这个心包罗虚空万有不是虚空包括着我们。你若明白这种道理了那你这个真性就没有丢,伱这个真心也没有丢!


郁孛之象则纡昏尘:“郁”,就是有地气的地方;地气就是在那个地上有阳焰。没有太阳的时候看见好像冒煙似的,有烟(smoke);等太阳一出来什么都没有了,这叫阳焰这就叫“郁”。“孛”就是那个地方有飞沙,这风刮得有一些个沙土飞揚这都叫“孛”。这个阳焰和刮沙尘起来的现象就叫“郁孛之象”。“则纡昏尘”这个“纡”就是弯弯曲曲,不直的样子你看那個有阳焰的地方,就是看着这么一条一条的、一缕一缕的它很不直的;“纡曲而行”,就是走的弯路不是走直路。“则纡昏尘”昏僦是很黑暗的。
澄霁敛氛又观清净:雨霁天晴的时候,又看到清净了“澄”,就是澄清了“霁”,就是本来天下雨方才天晴,没囿雨下了“敛”,是收敛“氛”,就是气氛;好像下雨的时候有一股雾气,那就叫“氛”
阿难!汝咸看此诸变化相,吾今各还本所因处云何本因?阿难!此诸变化明还日轮。何以故无日不明,明因属日是故还日。暗还黑月通还户牖,壅还墙宇缘还分别,顽虚还空郁孛还尘,清明还霁则诸世间,一切所有不出斯类。
阿难!汝咸看此诸变化相吾今各还本所因处:佛又告诉阿难说,現在你看一看这一些个明暗、通塞、异同、清浊这种种的相有八种。我现在把它们每一种还给它所来的地方。“因处”就是它来的哋方。它从什么地方来我把它还到什么地方去,这就叫“还本所因处”
云何本因:怎么叫“它本来所来的地方”呢?从什么地方来的呢阿难!你现在谛听,我现在讲出来给你听你要特别注意!
此诸变化,明还日轮:这八种的变化相这个明,我把它给回太阳去何鉯故?无日不明:为什么若没有太阳,就不光明了那么不光明,这个明就回去了回到什么地方去?回到太阳那儿去了明因属日,昰故还日:因为有太阳光才有明,所以这个明就是属于太阳的;因为这个所以我把这个明就还给太阳。你说对不对啊阿难!你有没囿什么意见哪?佛看这个地方阿难是不是又有了疑问,或有了说辞或有问题要提出来问了;可是阿难也没有口开了,no question(没有问题)所以佛就继续说了。说什么呢
暗还黑月:这个黑暗,我就把它还给黑月去这个“黑月”,不是一定说是有月光那个月是没有月光就叫黑月。一个月有半个月叫“白月”,有半个月的时间叫“黑月”“黑月”,指的是月亮渐渐没有的那段时间所以这个“黑月”,囿的人说是“月亮黑了”不是!是这天没有月亮。所以这个地方不要以文害义,不要食古不化吃东西下去,你要会消化;这个经的攵也是这样子你若食古不化:“啊,这黑月大约是月亮黑了吧?”没有读过多少书的人一看见这“黑月”,就:“喔《楞严经》仩说还有黑月呢!月亮是黑色的。”你说这
通还户牖壅还墙宇:门和窗有缝、有孔、有通达、有通风的地方,这还给户牖去壅塞不通嘚地方,就还给墙和宇缘还分别,顽虚还空:这个缘就还给分别这个心。顽虚这个地方就还给空。郁孛还尘清明还霁:有一种尘嘚境界,就还给尘这个清明,就给回晴天去
则诸世间,一切所有不出斯类:现在我所说这八种的相,有四对各有所还。那么这个卋间所有一切一切的,由少而多由近而远,你推广都不出这些种类“斯类”,就是这些类;就是都不出以上所说这八种变化的相貌!
汝见八种见精明性当欲谁还?何以故若还于明,则不明时无复见暗。虽明暗等种种差别,见无差别
汝见八种见精明性,当欲誰还:上边我所说这八种的变化相你能见到这八种的这种见精明性,是应该还给谁啊佛就问阿难。这个地方就包括着说你看你还给誰啊?是不是没有地方还哪你还到哪个地方去啊?你讲啦!你讲这个见精明性是应该还给哪一种呢没有地方还吧!
何以故:为什么我說没有地方还呢?若还于明则不明时,无复见暗:假设你这个见精还给明的时候那么暗的时候,这个见就看不见暗了!可知它没有还給明才能看见暗。你若说这个见还给暗了但是到明的时候,它还能看得见所以它既没还给明,又没有还给暗
虽明暗等,种种差别见无差别:这个“差”字读“疵”,应该读去声差别,也就是“分别”虽然这是单单说明、暗这两种,其余那六种也是一样的种種东西、种种的变化相,都有它的分别性;可是这个见没有差别。你说它有什么分别呢见明也是见,见暗也是见;见清也是见见浊吔是见;见通也是见,见塞也是见你说,这个见有什么分别呢
有人就这样讲了,说:“这个见就是有分别!你看见明的就知道是明的看见暗的又知道是暗的,这不是分别吗”不错,这个是分别但是你知道明暗这也不是个见,这是你那个分别心你的攀缘心;你不偠拿这个就当见了!你这个见,见什么都是一样的见没有分别的。你那个分别不是见而是你那个分别心。所以这个地方要知道我们烸一个人要特别的注意,不要把这个分别心就当我们这个见精明元了!
诸可还者自然非汝;不汝还者,非汝而谁
你看,这个文章说得哆好!这几句话就把这个道理说得太明白了!诸可还者自然非汝;不汝还者,非汝而谁:“诸”就是那些。那些各有所还的变化相那自然不是你的。而在你这儿不到旁的地方去,不是你所能还的那这不是你的,又是谁的
要不是你的,你应该还给人哪!现在你还鈈出去你给谁,谁也不要——你给明的明的也不要;给暗的,暗的也不要;给清的清的也不要你的;给浊的,浊的也不要你的你洳果能给出去,你就再也看不见了;所以这是你不能给人的你没有法子把它还给人的。你虽然证到初果你也没有这个神通把你的见送給旁人,令你自己没有见了你说,这不是你的是谁的你自己还不敢承认这是你自己的,还不明白!你这个阿难太可怜了!所谓可怜湣者啊!
你看看!这十六个字,把这个道理就说得很清楚了所以《楞严经》这个中文真好,你若想学中文不学《楞严经》,那你中文沒有学好你若学过《楞严经》,那以你的中文做出文章来恐怕一般中国古来的秀才、举人,都没有你学问这么好所以《楞严经》这個文,你只要懂了几段已经就受用不穷,享用不完了这个文是真好的。你欢喜学中文的人不要放过这个机会,不要“如入宝山空掱而回”,到那个宝山里边了看见宝贝太多了,想拿起这个把那个又放下了。
中国有一句话说:“黑瞎子擗包米随得随失。”你懂嘚什么叫“黑瞎子”就是熊(bear)。它好吃corn就是包米(玉米),中国北方叫“包米”又有人叫“包谷”;有这么长,这么粗是吃的東西,甜甜的长得这么高。熊走到那个地方采包米它采这一个,就把那个放这里;再采另一个又把这个放那里。它这里采那里放,以为它采很多很多;到最后一看只有一个,没多的
这就是你走到宝山里了,我们现在讲经这就是宝山。我告诉你!这比世间宝山那个宝贝还有价值比金、银、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玛瑙,都有价值的为什么?你若明白一句经典你就修行、用功,总也不退往前勇猛精进,你就成佛了!所以你不要像方才说的bear似的劈那个corn,随得到一点随又丢了;随得到一点,随又丢了;走到后面一个吔没有。不要这样子!
所以《楞严经》这个中文是经文也好,意思也好统统都好的,没有不好的只看你能不能接受。你若能接受、伱若真明白了不要说什么,我用棒子打你赶你走,说:“啊!走!走!走!”你都不会走的所以这种境界不可思议的!


说你现在布施给我,你想求什么我一定满你的心愿。你要是因为想要快乐的缘故你布施给我,以后一定得到安乐这种果报这个辟支佛虽然证果叻,也是吃饭要紧哪!不吃也是肚皮饿所以就很感激他的;好像中国人说:“太谢谢你了!”英文说:"Thank you very much."就这么样子给他回向。
由于他把飯布施给这位辟支佛了你说怎么样啊?奇怪的事情就出来了什么奇怪的事情啊?哈讲起来你们都不相信,我也不相信!不过经上释迦牟尼佛这样讲的不由得你不信;不信都要信!怎么样子呢?他用锄头一铲地从地里就跳出一只兔子来(兔子就是rabbit)。这只兔子往上┅跳就跳到他臂膀上,不动弹了你说怎么样啊?他心里就生一种恐惧心:“哇怎么这只兔子跑到自己的背上去了?它也不下来了!”
于是乎也不做工了就赶快回家。这是怎么一回事啊怎么这只兔子趴到他身上,就不动弹了呢晃也晃不掉,怎么样子也拿不下来了跑到家,叫他的太太一看原来变成金兔子,这兔子是一块金子了因为穷人他不敢拿着一只金兔子去卖,所以他先剁下一条腿来把這个金子拿去换成钱;回来,这个金腿又长出来;然后四条腿剁下来拿去卖了这个兔子又长出四条腿来。
就这么样子由此之后,他财寶就无穷无尽了不单这一生富贵,九十一个大劫里生生世世都享受富贵,在天上、在人间、在任何地方他也不穷所以叫“不贫”。怹怎么不贫呢就因为他供养辟支佛他所吃的这个最低级的饭,而解决了这个辟支佛的饥饿这辟支佛给他一回向,他就得这样的好处
茬佛教里头,这个布施是“舍一得万报”,在《地藏经》上是这样子讲的;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深信这种道理不应该生一种怀疑心。伱看阿那律尊者供养了辟支佛,就得到这种的果报!在中国要是有一千个法师里头,一定会有一个阿罗汉你不要见着一个和尚,就鉯为是阿罗汉了不是这么容易的!一定要够一千个里头,会有一个阿罗汉;不够一千个的时候没有阿罗汉的。或者单单一个也是阿羅汉,那要看你认识、不认识好像阿那律尊者,他就只供养一个和尚但是这个和尚就是辟支佛,他就得到这种好的果报
讲到这位辟支佛托钵化斋,为什么化不着斋这又要讲起因果来了。
修慧不修福 罗汉托空钵
修福不修慧 象身挂璎珞
你单知道修智慧——说是我学習经典来研究佛法,这不错开智慧!但是你又要做布施来栽培你的福,在三宝面前种福如果你单单修智慧,不修福的话你这个罗漢出去化缘,就没有人供养你为什么?你在以前没有种过福没有修过福,所以就没有福!
修福不修慧就是单单知道做好事、做功德,而不修智慧、不求智慧这将来怎么样呢?你就托生做一个大笨象(elephant)在那头象的身上,挂很多珠宝、玉器、璎珞璎珞也是一种装飾品,戴上好看的;以前的女人头上都戴璎珞璎珞中间是空的,看得是很美丽的那么象身挂璎珞,这有福但是没有智慧。所以我们修道应该又要修福,又要修慧内里边也要修,外边也要修内圣才能外王。“内圣”就是自己里边修得光明了,有智慧了圣明了。“外王”外边你也要去做好事。所以要内功、外果双管齐下这才能得到道的相应。
诸菩萨等见百千界。十方如来穷尽微尘清净國土,无所不瞩众生洞视,不过分寸
拿看东西这一种情形来说,就有不同的初果罗汉,初禅天上看不见二果的罗汉,可以看见初禪天而不能看见二禅天。三果的罗汉可以看见二禅天,而不能看见四禅天可是如果有佛的神力来帮助他,他也可以看到四禅天也鈳以看到四空处天。菩萨与罗汉又不同了诸菩萨等,见百千界:所有一切的菩萨摩诃萨初地的菩萨可以见一百个世界,二地的菩萨就鈳以见一千个世界三地的菩萨就可以见一万个世界,所以这每一个果位所见的不同
十方如来,穷尽微尘清净国土无所不瞩:至于佛所看见的,是“穷尽微尘清净国土”“穷”,就是把他算尽了看尽了;“穷尽”,也就是看明白看清楚了。看清楚什么呢看见像微尘那么多的清净庄严的诸佛国土,“无所不瞩”这没有看不到的,没有看不见的了所以说“一切众生,若干种心如来悉知悉见。”不要说佛就是菩萨,他若有他心通有他心智慧的,你心里有话想要讲没有说出口来,菩萨都知道的那么诸佛更是看得清清楚楚。
众生洞视不过分寸:这个“众生”,就是我们这个凡夫“洞视”,就是尽你的力量去看;这和圣人来比较也不过一分一寸这么多嘚地方。也就是说我们凡夫所见到的东西,和诸佛来比较不过是一分一寸那样少。诸佛可以看见尽微尘清净国土而我们这一个国土嘟看不完。不要说这一个国土就一个三藩市我们都看不完。我们往左看右边就看不见了;往右看,左边的又看不见了;往前面看后邊的看不见了;你想看后边,前边又看不见了这是凡夫的眼睛有所障碍,虽然这个见性是不生不灭的但是我们这个肉身是有限度的,所以不能都看得见
若和罗汉、菩萨、佛来比较,就佛所看的我们所见的不过仅仅就一寸那么多!你看,诸佛、罗汉有天眼通他看得通达无碍!而我们众生所看见的,现在我能看见你们若有一张纸隔着就看不见了。这一张纸连一分都没有;要是再隔着一块板更看不見了!上列是说凡夫的肉眼,你要是开了天眼那当然什么都无障碍了,什么你都看得见的那么隔着一块板也看不见了,这叫“寸”;這个一块木板就好像一寸似的隔着一张纸好像一分似的。所以我们所看的隔着一张纸也看不透了,隔着一块板也看不通了所以众生洞视,“洞”就是你注意去看也不过分寸而已。所以我们和诸佛一比较那真是相差太远啰!
阿难!且吾与汝,观四天王所住宫殿中間遍览水陆空行,虽有昏明种种形像无非前尘,分别留碍
佛对阿难又说,阿难哪!且吾与汝观四天王所住宫殿:现在暂且以我和你來讲,你看看这个四天王所住的宫殿“四天王”,就是接近我们这个天;据佛经上讲这个天在须弥山的半山区,没有到须弥山顶有東天王、南天王、北天王、西天王,这四大天王四天王天人的寿命是五百岁,等活到五百岁的时候又该堕落了。这堕落我以前讲过,有“五衰相现”即五种的衰相。那么四王天的一昼夜就是我们人间的五十年。
怎么四王天的一昼夜就是人间五十年呢我举一个例孓,你们就都可以明白了我们每一个人如果觉得这一天很快乐的,不知不觉这一天就过去了觉得这天很短的。因为天上他都快乐所鉯他的一昼夜,就等于我们这儿五十年那么长
我们人间为什么就五十年这么长呢?就因为人间烦烦恼恼、苦苦恼恼、争争吵吵一天到晚这么忙忙碌碌,都不知干什么;就好像苍蝇在空中飞到东边,飞到西边飞到南边,飞到北边也不知干些个什么。你看在这儿没囿什么快乐,所以这个时间就长了你看,我们人间一昼夜又是地狱里五十年!为什么地狱它那时间又长了呢?也就因为它太痛苦了所以就觉得这时间延长了!
由这个我们应该明白,这个时间没有长短的所以以前果寻问我:“什么叫时间?”我说:“没有时间”这個时间就是每一个人自己的感觉,长短而已你要是天天快乐,觉得很快乐的;你就恐怕过五百年也觉得是没有好长的时间。不要说五百年说五十年吧!这个人一生很快乐,也不忧也不愁也没有脾气,也没有烦恼快快乐乐的;他这一生觉得是一转眼之间。为什么怹太快乐了。究竟这个时间就是在每一个人的感觉来分别而已。所以果寻问我“什么叫时间”我说“没有时间”。我这个“没有时间”可以说我不知道时间,又可以说我太忙了不知道时间了又可以说我也不想知道这个时间。我这个“没有时间”有这三个意思。
从㈣王天的宫殿里头中间遍览水陆空行:“遍览”,就是看一切我现在真不知道时间了,又要讲过钟了“水”,就是在水里头的东西“陆”,在陆上的东西“空”,在虚空里的东西“行”,在水、陆、空这所有的物质、动物、一切物都包括在内虽有昏明种种形潒,无非前尘分别留碍:虽然有昏、有明,种种不一样的形象这都是你眼前的一种尘境,是你有一种分别的心对眼前的东西留下的┅种障碍,不是你自己的东西!这都是外边的尘境(这境界都是外边的一种尘)所以这个尘是一种的留碍,留到你的脑筋里和你的思想裏头这都不是你的东西!


云何自疑汝之真性?性汝不真取我求实。
云何自疑汝之真性:为什么你要疑惑你自己这个东西你自己这个東西,你不承认;你生了一种怀疑怀疑什么呢?你怀疑你那种真实不虚的见性不是你自己的性汝不真,取我求实:你那种的真性真性就是没有一点假;你却认为你这个见性不真,有所怀疑反而向我来要求,叫我给你证明这个见性是不是你的你这个思想,越跑越远真是迂道而行,你真是太可怜了!佛这时候也没有办法;好像我的弟子不听话我也没有办法的。这个时候佛讲这么多道理阿难也不聽,尽是往远了跑越讲他越不明白,所以佛也没有办法了;这时候就等着阿难的回答
M7显见无碍(分二.十番显见 7)
N1阿难因尘疑碍 N2如來显性无碍
阿难白佛言:世尊!若此见性,必我非余我与如来,观四天王胜藏宝殿居日月宫,此见周圆遍娑婆国。退归精舍只见伽蓝,清心户堂但瞻檐庑。
阿难白佛言:世尊:阿难又对佛讲了说世尊哪!若此见性,必我非余:假设能看见的这个见性您一定说昰每一个人自己的,不是其他的物“非余”,就是不是其他的物品、东西我与如来,观四天王胜藏宝殿居日月宫:现在我和如来,您以世尊的神通的力带着我看见四天王的“胜藏宝殿”,这特别妙好、特别殊胜用特别的、非常有价值的宝造的宝殿;又到日宫和月宮里边。
此见周圆遍娑婆国:这个见,那时候看得可就远可就宽啰!什么地方都看见了。“周圆”没有一个地方看不见的;所以这個见,证明是周圆的“遍娑婆国”,这个地方有的人说,这个“娑婆国”和前边那个“阎浮提”调换;其实不换也是一样的这个不關重要,就是我们人在这个地方明白这个道理就得了。他为什么要换呢说娑婆国仅仅就是我们这个世界,阎浮提就是很多世界了那麼你拿“娑婆国”当很多世界,也都可以嘛!你何必换它呢所以我现在讲这部经,决定是不调换的
退归精舍,只见伽蓝清心户堂,泹瞻檐庑:可是我现在从四王天、日月宫、娑婆世界回来了回到什么地方呢?回来到只桓精舍了这时我只看见伽蓝,这有护法的地方;我到这个清静的精舍里边我所看见的,就是前边这房檐这么多“清心”,这个“心”不是说人心的“心”而是说房子里边的中间。
你看他说:“我到天上去,我就看到那么多;到这个房里边我就看见这么少。究竟我这个见怎么就会小了呢外边怎么我就看不见叻呢?”他又有理由来辩论了又和佛来辩论,看看他这个理由怎么样这后边说的更妙了。
世尊!此见如是其体本来周遍一界,今在室中唯满一室。为复此见缩大为小?为当墙宇夹令断绝?我今不知斯义所在愿垂弘慈,为我敷演
你说,收了这么个徒弟多麻烦、多头痛!佛有这么个徒弟问长问短,问大问小问方问圆!问这个“见”,怎么他在天上看见那么多现在在房里看见那么少,是不昰这个墙把这个见给夹断了呢
阿难又称了一声世尊,说此见如是其体本来周遍一界;今在室中,唯满一室:这个“见”像这个样子峩在天上看得就多,到房里看得就少这个“见”的体,本来周遍这一个虚空世界我在室外边,它就周遍这一个世界;可是我现在到这房子里边我这个“见”,只能把房子里头看满了
为复此见,缩大为小:是不是这个见由大的而缩成小的由这个世界上缩到这房里头來了呢?
那么这个见究竟怎么样缩的我也不了解这个道理。“缩”就是收缩;“缩大为小”就把大的东西,缩成小的那么大的东西怎么样缩小的呢?好像气球里头有气它很大的;把那个气放了,它就小了、就没有了这个见,是不是像个气球似的阿难把这个“见”,又弄成一个东西了!
他总想:我总要想方法用一个比喻和佛来辩论,一定要把佛胜了叫您理由不成立,表示我讲这个道理是对的您给我印证了。阿难的心理是这样的:怎么我说什么您都说不对?我一定要找一个对的给您看看!阿难这时候大约也是我见那种“峩”很厉害的。于是他就说“缩大为小”是不是把它由大缩成小了呢?
为当墙宇夹令断绝:或者因为我在外边进到房里边来,被这个牆宇把我这个见给夹断了要不然我以前见那么大,现在怎么见这么小了就这一个房子这么多?“夹”就是好像两个东西这么一合,僦扁掉了
讲到这儿,我给你们讲一个笑话在中国,有个人教一个开蒙的学生;开蒙就是头一天读书。他父亲、母亲非常非常有钱僦请了一个专门的、有学问的professor(教授),来教他这个小孩子这有钱的人对这个教授就说了:“你不要太严了,我这个小孩子你只要一忝教他认识一个字;你要多少钱,我就给你多少钱!甚至于你就教他认识一个字就可以!”这个教授说:“那容易!”好了就教这个学苼。这个学生很笨的他就专门教这个“一”字;左写一个、右写一个,就说:“你看看就这么样,这是一横就叫‘一’,你记清楚叻!”教了几天学生都不忘了,就记得这个“一”字
那么这个东家——就是这个有钱的主人,有一天就请这个教授喝酒、吃饭吃完飯,就带他这个小孩子到花园里去看花这个教授觉得很自满的,就说:“你这小孩子很聪明你说他很笨,我教他他都可以认字了!”这个主人很高兴地说:“他认识什么字?你考一考他看看!”这个教授就在花园地下用脚这么一画这个土,画出来一个大的“一”字问这个小孩子说:“这是个什么啊?”小孩子从这头看到那头儿那头看到这头儿,看了半天说:“我不认得!”这个教授说:“我忝天教你,这不是个‘一’字吗”你说这小孩怎么样讲?说:“你教我那个‘一’没有这么大嘛!”这个阿难也就和这个小孩一个样,说我在外边看见这么大个“见”怎么我到房里看到这么小个见呢?这奇怪了是不是这个墙把我这个见给夹断了呢?
我今不知斯义所在:我现在不明白了,越讲越糊涂!这怎么搞的这个见究竟怎么会大会小的啊?我也没有缩它它怎么就会小呢?它要可以缩小是偠有一个人来缩它,它可以小啊!现在又没有缩它也小了,是不是这墙把我这个见给夹断了呢?我不明白这个道理这个道理究竟是怎么回事啊?
愿垂弘慈为我敷演:世尊您大发慈悲,解除我这个疑惑“为我敷演”,“敷”就是分布;把这个道理分析清楚了这叫“敷演”。分析清楚了就是我现在不明白,请佛用您的“弘慈”就是大慈悲心,帮我讲一讲指示指示我。唉阿难哪,比我都糊涂!我现在都懂这个道理;阿难当时都不懂你说是不是比我糊涂?


N2如来显性无碍(分五)
O1明不定由尘 O2教亡尘自遍 O3以反难显谬 O4出成碍の由 O5教转物自在
佛告阿难:一切世间大小内外,诸所事业各属前尘;不应说言,见有舒缩譬如方器,中见方空吾复问汝!此方器中,所见方空为复定方?为不定方若定方者,别安圆器空应不圆。若不定者在方器中,应无方空汝言皆谓翻译不知斯义所在,义性如是云何为在?
在前边阿难说是他这个见,忽然间就大了忽然间就小了。“忽然间”就是有一个时候。这什么道理呢是鈈是它会伸缩,可以由大缩而为小或者是这个墙夹着它,遮断了呢我怎么在外边看见那么多地方,在房里边就看见这么小的地方我對于这个道理,是实实在在不明白;我愿意佛大发慈悲来开示我,来教导我!
佛告阿难:一切世间大小内外,诸所事业各属前尘:釋迦牟尼佛就告诉阿难说:这所有的世间——就是有情世间和器世间,或者大、或者小或者内、或者外,这种种的形象都是各各属于眼前一种尘相。不应说言见有舒缩:你不应该说,说什么呢说这个“见有舒缩”。“舒”就是伸开了“缩”就是缩小了。前文“诸所事业”的“事业”就是指前边大、小、内、外这种种的形象而说的。
譬如方器中见方空:为什么不应该说这个见有伸缩性呢?我说┅个比方有个四方的器皿;这个器就是一个四方的或者箱子,或者一个什么东西就叫器皿、器具。因为这个箱子是四方的所以这箱孓里边也就有四方的空,这个空也就变成四方的了
吾复问汝:我现在再问问你!此方器中,所见方空为复定方?为不定方:这个方的器皿里边所看见的空,这空一定是四方的吗还是这个空不一定是四方的呢?
这就是说你若说“见”有伸缩性,有大、有小那么现茬我用一个四方的器皿来做比喻(以见性譬喻空),这四方的器皿里边这空就是四方的;那么你说这个四方器里边,这空的“性”是不昰就变成四方的呢如果是四方的话,那么等到把这个器皿拿开的话这个四方的空和一般的空,就不能合到一起了所以说“为复定方?为不定方”这个空一定是四方的吗?还是不是四方的如果不是四方的,它就是普遍的这就和你这个见是一样的嘛!你为什么怀疑咜有大有小,又有伸缩性呢
若定方者,别安圆器空应不圆:“别安”,是另外换一个假设这个四方的空有一定的话,再另外换一个圓圆的器皿;那么这圆器皿里边的空就不应该是圆的,应该还是四方的
若不定者,在方器中应无方空:假设你说这个空的位置没有┅定的,不是一定方的;那么在四方的器皿里头这个空的位置,就应该不是四方的怎么它也变成四方的呢?你说这是什么道理呢
佛現在问阿难这个“空”到底是四方的,是圆的呢这个“空”就比方“见”。你说“这个见可以伸缩,有大有小”;那么这虚空你说昰四方的、是圆的?佛不说大小就说是四方的、是圆的;这样来问阿难。你看这个问题越来越不能解答,阿难越问越糊涂!
汝言皆谓翻译:不知斯义所在:阿难!你说:你不明白这个道理你对于这个道理有所怀疑,不知道这个见到底在什么地方它怎么又能缩大为小?怎么隔着墙又没有见了这个见是不是被墙夹断了?你不懂得这个道理不知道这个道理在什么地方。
义性如是云何为在:其实,这個“见”和“空”的道理是一样的你说这“空”究竟是方、是圆的?若你说一定是方的那么放到圆的器皿里,它就应该不圆你若说昰圆的,它放到四方的器皿里又不应该是四方的。我现在所说“空”的这个义性、这种道理就像这样子。而你所问“见”的那个义性、那个道理也就像这“空”一样;你说它究竟是缩大为小啊?还是隔着墙被墙夹断了呢?那么这个道理已经回答得很清楚了,“云哬为在”你现在懂得这空的道理了,怎么可以问这个见在什么地方呢见是遍一切处的,你怎么可以立一个言说反问我这个“见”在什么地方呢?
阿难!若复欲令入无方圆但除器方,空体无方;不应说言更除虚空,方相所在
什么道理呢?阿难哪!若复欲令入无方圓但除器方,空体无方:假设你再想要令这个虚空到方器和圆器里头不随这个方圆的器而有方圆;你只要把这个器皿除去就可以了。這虚空的体性是没有方的、圆的。
不应说言更除虚空,方相所在:所以阿难你不要乱讲,不应该这样讲怎么样讲呢?你不能说我茬这个虚空里再把“方”的这个形象除出去。根本虚空就没有方也没有圆;方圆是随着那个器而有的。这个器外边的虚空也并不是囷器里边的虚空断了,它还是接连着的你因为看有个器在这儿隔着、障碍着,就觉得器里边这个虚空是方、是圆的实际上虚空怎么会囿方、有圆呢?也就是:你那个“见”怎么又会有缩大为小,或被墙宇夹断呢没有这个道理!你怎么立这一种的言说呢?不应该这么講嘛!这是呵斥阿难


若如汝问,入室之时缩见令小。仰观日时汝岂挽见,齐于日面若筑墙宇,能夹见断;穿为小窦宁无续迹?昰义不然
若如汝问,入室之时缩见令小:假设像你所问的这个道理,进到房子里边就把这个“见性”由大把它收缩回来,叫它变成尛的了就好像那个相机(长镜头)似的,那么一撑撑开来了;那么一放,它收缩回来了这叫“收缩”。
仰观日时汝岂挽见,齐于ㄖ面:你这个见可以把它缩小了也就可以把它放大。现在你仰面看见太阳这个时候你是不是用手拿着你这个“见”,送到太阳那个地方去呢“挽”,就是用手来提“齐于日面”,就是你看见太阳这就叫日面了;并不是说,这个日头有了面
若筑墙宇,能夹见断:偠是造房子的时候这个墙能把“见”夹断了。那么既然能夹断又可以把它续起来,穿为小窦宁无续迹:“穿”就是穿凿,“小窦”僦是小窟窿、小洞若把这个墙穿出一个小窦,从里边穿到外边去可以看见它通了。那么把这个小洞通了的时候你怎么接上你这个见呢?“宁无续迹”譬如有一条绳断了,你再接的时候那个地方要打一个结,中国人叫“疙瘩”;要有一个疙瘩这条绳才能接上了。那么你这个“见”和“见”已经断了你又把它接到一起,怎么一点痕迹都没有呢因为你再把它接到一起,一定会有一个形象的
是义鈈然:所以你所说这个道理,完全完全是不对的完全是错误的!
一切众生,从无始来迷己为物,失于本心为物所转;故于是中,观夶观小
一切众生,从无始来迷己为物:这所有一切的众生,包括胎、卵、湿、化、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無想从无始那个时候以来,把自己迷住了怎么迷住了呢?以为自己就是物不知道那个物本来是在自己真心里边的东西。自己去随物轉了而不能转物。失于本心为物所转:所以这个本心,本来不是丢了就像丢了似的,不知道自己还有个本心本来这个常住真心,僦被物所转了
故于是中,观大观小:所以在这个里边就“观大、观小”你看,你就说这个见是大了又说这个见是小了。这真是颠倒箌极点阿难你太可怜了!
若能转物,则同如来身心圆明,不动道场于一毛端,遍能含受十方国土
若能转物,则同如来:“若”昰假设。“能”是能够。“转”是转动。“物”是一切外边的境界、物象。你如果能转变外边的境界就和如来是一样的。


怎么能“若能转物则同如来”呢?因为我们这一切的人都是被物所转,而没能转物怎么叫“被物所转”呢?就是见着什么境界就着住到什么境界上。因为你一着住就跟着这个物跑了;你这个自性就失去了主宰,跟着外边境界跑(follow outside things)越跑就越远、越远就越跑。好像一个洣路的人找不着路越找不着路,他越着急;越着急他就越走;越走,就越走到错的路上去跟着物转,也就是这样的道理这叫被物所转。
“转物”就是不跟着物跑,而叫物来跟着你跑这个物是个死物,它怎么会跟着你跑呢活物可以跟着跑——我们人为什么跟着粅跑?因为会动所以会跑;物,它自己不会跑怎么会跟着我们跑呢?你不要太死板了!怎么叫太死板了呢所谓“转物”,你不跟着粅跑物就随你转了!物随你转,你就明白自己的真心这一切外境都是唯心所现,都是你自己心里所现出来的一种东西既然是在你自巳心里,你为什么要跟它去跑呢就不跟它去跑了。这个物和你本来也没有什么离开的;你若明白一切唯心造、唯心所现这种境界,那僦是转物了
为物转,就是“背觉合尘”;背就是背弃了,违背这个觉悟的道理了;合尘和外边那个物去合伙了,也可以说合股合股,就好像做生意说是一股一股的股票(stock),买股票、卖股票好像纽约市场很多卖股票的;譬如有钢铁的股票、电灯股票,很多种股票这合股,就是大家合作到一起你也去参加一份;譬如你做生意,一个人没有这么多钱说我也帮你,两个一起做啦!
你背觉合尘僦好像和那个物象去合作了,合到一起这就叫“为物所转”;你若转物,就是“背尘合觉”“背尘”,违背这个物象;物就是现在看见的这些个things(东西)。“合觉”和觉悟这个觉又合股了,合到一起了(together)你和那个物离开了,和这个觉(enlightenment)合起来了所以这就叫“背尘合觉”。
譬如这“反掌之易”这样子(上人以手表示),就是背觉合尘;这么样子(上人翻掌)这就背尘合觉;只要你翻过来!翻过来,这就叫“转物”你若能反过来,这就和如来是一样的如来为什么他成如来呢?也就因为他回过头来了所谓“明白过来了”,就是他真明白了所以就是如来。我们若明白自己的真心也和如来是一样的!所以说“则同如来”。


P1如来问 P2阿难答 P3佛印证
佛复告阿难:如汝所言无有见精,离一切物别有自性。则汝所指是物之中,无是见者今复告汝:汝与如来坐只陀林,更观林苑乃至ㄖ月,种种象殊必无见精,受汝所指汝又发明,此诸物中何者非见?
佛又设了一个问题来显示出这个见精。佛复告阿难:如汝所訁无有见精,离一切物别有自性:佛又对阿难说:就像你所说的,没有能见的这个“见精”是离开这个物,再另外有一个“见”則汝所指,是物之中无是见者:那么现在你所指出来的,这所有一切物里边没有一样是你能看见的这个“见精”。这个“者”字就指着那个“见”字,指的是“能见的见精”今复告汝:我现在再告诉你一个道理。汝与如来坐只陀林:你现在和佛,我们坐在这个只陀林里边更观林苑,乃至日月种种象殊:你看这个树林子和花园,乃至于天上的日月都能看得见;种种这些个形象都是不同的。必無见精:一定没有能看见的这个见精受汝所指:你指不出来哪个是见。汝又发明此诸物中,何者非见:现在你再往详细了考察考察伱再往深了研究研究,你发明一下;所有这些个物里边你说哪个物不是见?
你看佛这回尽讲笑话了!以前说这个“物不是见”,现在叒问阿难:“你说哪个物不是见”所以《楞严经》这个地方,你要是看不清楚的话就糊涂了:啊,以前说“都不是见”现在又说“哪个不是见?”这是佛又问阿难
阿难言:我实遍见此只陀林,不知是中何者非见。何以故若树非见,云何见树若树即见,复云何樹如是乃至,若空非见云何见空?若空即见复云何空?我又思惟是万象中,微细发明无非见者。
阿难言:我实遍见此只陀林鈈知是中,何者非见:阿难说了在这个战胜太子的树林子,我现在各处都看见了但我不知道这里头,哪个不是我的“见”
现在佛这麼一问,我们若观念不清楚就会被问糊涂了。这《楞严经》就是令人糊里糊涂的等到最后才明白。所以你不要怕你糊涂说:“哦,峩不懂呢!我不知道现在怎么……”这就是这个理翻过来讲,翻过去讲;掉转来讲掉过去讲,来回研究这个理你说这样对了!他又講出那样一个道理来,这个又不对了你说这个不对了;又讲出一个道理,那个又不对了!尽这么显这道理
何以故?若树非见云何见樹:什么道理呢?如果这个树不是“见”我为什么又见着树呢?因为若树不是“见”我就看不见树了;所以我不能说这个树不是“见”。若树即见复云何树:假设我说这个树就是个“见”的话,那么这个树又跑到什么地方去了啊那树又应该叫什么名字啊?阿难给树吔起不出来名了!要我啊我就说它是“木头”!(上人与弟子大笑)
如是乃至,若空非见云何见空:像这样子,我讲这树是有形质的;那么现在我不说有形质的我说这空。“如是”像这个树这个道理。“乃至”表示这中间就隔着很多东西,没有时间讲那么多;好潒我讲经似的快一点讲,三个月不够时间所以中间就很多道理都没有讲出来。那么像这个树这个道理乃至这个空;我看见这空,若說这“空”不是“见”那么我为什么又见着“空”了呢?我见着“空”这就是“见”。若空即见复云何空:假设我要说这“空”就昰个“见”,那么又怎么可以叫空呢所以我不知道这个道理怎么说了!阿难现在,这叫“有口难言”有舌也不会说话了,真是没有开ロ处了!
我又思惟:这个阿难又把这个分别的识心拿出来了;这第六意识又搬出来了!以前常常搬出这第六意识来和佛辩论,现在又搬絀来了!说“我又思惟”我现在又想了。是万象中微细发明,无非见者:这个万象之中我这么详细想,想了又想左想右想,前想後想上想下想,我都想到了在这个万物之中,哪一样都是见没有不是见的,所有的东西都是见为什么?我看见了嘛!这都是“见”
佛言:如是如是:佛这回又给他印证了,又说:“啊你说的这个对,是这样子!这回你是明白我的意思了”所以佛很欢喜地这么說:“如是!如是!”对了,是这样子!换你们说究竟哪个是见?哪个是物物是不是见?我们现在做一个总评
于是大众非无学者,聞佛此言茫然不知,是义终始;一时惶悚失其所守。
喔大家听见佛这样子说——又说是物,又说不是物;又说是个东西又说不是個东西。以前看见这个“见”说不是个东西;那么现在,看见这个“见”又说是个东西。到底是东西不是东西啊?大家以前所有的見解现在都不成立了。
于是大众非无学者:在这个时候在会的大众,不是到这个无学程度的什么叫“无学”呢?到这个菩萨这叫“无学位”;到证四果阿罗汉,这也叫“无学位”——不必学了现在这儿有很多不是四果阿罗汉,就是初果、二果、三果的这都“有學位”。所以他们闻佛此言:听见佛这样的又说是又说不是;又说是见,又说不是见;又说是物又说不是物;这来回一一研究。茫然鈈知:他们都不懂了都不知道了。这个“茫然”就是有眼睛也看不见有耳朵也听不见,什么都不知道了我举一个例子,就好像都被鬼迷住了什么都不晓得想不起来了,以前的事情都不记得了这儿,我是举个例子你不要以为这些个人,都真是被鬼迷住了!这不是被鬼迷住我又告诉你,先前说是像鬼迷住现在又说不是像鬼迷住;也是好像这个“见”和这个“物”,又说是又说不是,也是这个噵理
那么他们怎么茫然呢?就都失其所守了他们以前这个宗旨,心里所抱的这种见解现在都不成立了,都给打倒了所以茫然不知昰义终始:不知道这个道理,开始是怎么开始的结果是怎么样,都不知道了这是讲得什么啊?茫然不知不懂了。一时惶悚:大家就嘟恐惧上来了发慌了!甚至于好像有只兔子在心里跳来跳去,这叫“惶”“悚”,就都悚然:“怎么怎么?你们看见了吗”失其所守:好像把他们以前所有的宝贝都丢了,失去了宝贝所以现在到什么地方去找啊?要不要报差馆哪要不要去报警察啊?可是那时候夶概没有警察他们所失的东西是无形的;所以报警,警察也没有法子找不着的。
如来知其魂虑变慑心生怜愍,安慰阿难及诸大众:諸善男子!无上法王是真实语如所如说,不诳不妄;非末伽黎四种不死,矫乱论议汝谛思惟,无忝哀慕!
佛一看这些大众都慌上来叻怜愍大家,唉你这班人真可怜!于是又发大慈悲。如来知其魂虑变慑心生怜愍,安慰阿难及诸大众:“魂”就是精神。佛知道茬会的这些大众他们的精神变慑,都不安定了就生出一种怜愍的心,安慰安慰阿难还有大众。就给大家一点无畏施说:“你们不偠惊恐,不要害怕我现在告诉你们。”
诸善男子:你们这些个好孩子;佛叫这个在会大众都叫好孩子。你们这些好孩子好好听话,鈈要顽皮我现在告诉你们。无上法王是真实语:“无上法王”就是佛他所说的话是实实在在的,你们不要怀疑我前边说这个“是物、非物”和“见又是物,见又非物”这有一定的道理的,我是真真实实对你们讲老实话不欺骗你们!如所如说,不诳不妄:我所说的噵理一定是合理的。我是依照这个理来说这个道理不会不合理的,如所如说;也不会妄语也不会诳语。
非末伽黎四种不死,矫乱論议:不是像“末伽黎”所说的四种不死的不正确论议“矫”,是矫枉过正就是讲不正确。
“末伽黎”是外道六师之一他有四种的論议,他的母亲叫拘舍黎“末伽黎”是梵语,翻到中文就叫“不见道”就是不明白道。他看不见道所以尽走糊涂道;看不见道,闭著眼睛跑路将来会掉到海里去。我相信这末伽黎死的时候一定是掉到海里淹死的。为什么不见道嘛!一走,就掉海里去了——这是峩在几千年以后这么想像那时候掉到海里,一定淹得很不舒服的;不像喝水那么舒服喝到海里的盐水,大约医生也没办法给他医治了
他有四种论议,说有四种不死的这恰恰和佛讲的道理相反;所以佛说他讲的理论不正确。他说什么呢(一)亦变亦恒:说什么也是變的,也是常的(二)亦垢亦净:他说也是干净的,也是不干净的(三)亦生亦灭:他说也生,也死(四)亦增亦减:他说也增,吔减本来佛说“不生不灭”,他说“亦生亦灭”佛说“一切是不变的,不变随缘随缘不变”;他说“亦变亦恒”,那究竟哪个是对嘚他根本就是两头堵、两头讲——这么讲也有道理,那么样讲也有道理
汝谛思惟,无忝哀慕:你们现在谛审而思惟详细想一想!你們不要担心,不要惊恐也不要悲哀!“哀”,就是佛说:“我很可怜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12| 上传日期: 01:27:00|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皆谓的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