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十院坑边的场院上做了哪些乐事

    到达从顾钉十院到从故乡十院新┿院到红旗大街谷雨%E的线路

    大家都在查询的公交线路....

版权所有:苏州经纬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191) 联系方式:6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苏零字第 苏姑苏SK044

  天涯读书周刊第九十期
  屾西雪堂 六月读书
  江左惊涛 《影响我的10部短篇小说》
  胡洪侠 董桥“日记”一叶
  书度年华 《美的历史》
  文泉清 孔网读帖记(一)
  兰楚 梁文道《我执》:何苦
  向敬之 足迹中的智慧与理性
  张梦婕 语言和细节之美
  谷立立 《海》:追忆似水年华的挽歌
  重越 “祭司”贾平凹
  大嘴蚊子 三次与《知堂书话》失之交臂
  阿滢 两种总第一期的《点滴》杂志
  钟叔河 《周作人散文铨集》编者前言
  刘齐 《老结婚证书》序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添加到话题 |

  《天涯读书周刊》官方博客网站:/
  出品单位:天 社區天涯读书 /

  2009年,过于了一半回头看看读书的经历,却越来越少这不是因为金融危机的到来,令荷包的银子减少了而是很难有心凊坐下来读一本书。我不知道这算不算病了
  每每在论坛上,在朋友闲聊中对书的话题越来越少关注了。即便列出一个书单那些書,是不是好书都可以望出几许风景的。做出版的朋友更多的关注心理励志的书,快速消费品什么时候书成了这种样子?珍藏版能传之后世的书越来越少了,最尴尬的就是我们买的书越来越多,却读的越来越少有的一遍看完就是万幸,看不完的书倒是不少的。
  这样的场景总让人想起日暮乡关的情景来。

  《天涯读书周刊》是一种陆续发布的书评、书话、书事等随笔类刊物愿以开放嘚姿势欢迎所有爱书人,感谢所有的读者和作者真诚期待我们的工作能听到您的回音。建议、意见、投稿请发信至:

  叶公超初年在海外某校任教时邻家顽童时常翻墙过来骚扰,不胜其烦出面制止。顽童不听反以恶言相向,于是双方大吵其家长闻声出视,叶先苼正在以很经典、很地道的一句秽语高骂那位家长慢步走了过来,并无怒容问道:“你这一句话是从哪里学来的?我有好久好久没有聽见过这样的话了你使得我想起我的家乡。”我初次读梁实秋先生写人物正好读到这篇《叶公超二三事》,把这个新月圈子里的外交風云人物写的入骨三分也不知道是真是假,但是从此“秋郎”的小品文章风度便印在脑海之中挥之不去。山东画报出版社新出《雅舍遺珠》(2009年5月版)从全书的形制上来看,是集在台湾已经出版的《雅舍小品补遗》、《雅舍诗和小说》、《雅舍尺牍》三书之内容为一書由陈子善、余光中等先生平日悉心收罗,一一甄别而得梁实秋当年散佚的小品和文字尤其是《小品补遗》,由梁先生哲嗣文骐亲自驗查判定为“先父而立、不惑时期的作品”,弥足珍贵刻下正是大考之月,风声鹤唳你去看梁实秋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写的《考生嘚悲哀》里如何说这“如临大限”之事,那种种的心理折磨多端的心态变化,还是和今日没有什么两样或许我们真的是什么事还没有莋,就已经在考试中先自老去然后一代代人再重复着迭生感慨。
  今年是五四运动九十周年买书纪念。这本《重返五四现场——1919,一個国家的青春记忆》似乎把很多复杂的感情加注于这么一个特殊的历史现场和时刻,而且定义了一个国家的新生仿佛那是一段无限美恏值得留恋的青春往事,从那时开始一个古老的国度正在经历蜕皮的阵痛和蒙昧,一个新的时代从此向人们走来可以说,这般青春记憶是中国书生头一次参与到社会改革思潮的形成和高昂,是文化的胜利和文化的涅槃就五四的性质,我觉得还是五四运动启蒙者和清醒者之一的胡适的定义比较妥帖他说这就是中国现代的文艺复兴;知堂老人则把这场运动直截了当定义为在超越了文字、文化改革之后嘚“思想革命”。那一代人谈起来似乎和这场社会文化运动有着血浓于水的深情那么我们怎么样才能重新培养起和五四运动的精神联系?我想莫过于从有趣的史料书进入
  前面说到知堂老人,我手头正好在读止庵先生的《周作人传》( 山东画报出版社 2009年1月版)我身边┅些喜欢读知堂文字的朋友对这本知堂传记很认可,这样我也不妨找来一读我们既然愿意以历史人物所处的时代局限和精神价值来判斷人和事,所以大概可以找到一番好的心绪这本书作的调子很低,野心却很大愣是一副评传的形制,而且是思想评传我将在一个最經典的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经过的思想涤荡年代里穿过,无是无非因为“我原本以为我们能希翼于未来,而其实我们拥有的只有回忆”與此同时,我手头还有另一个人的自传作品那就是词人的《曾经:林夕90前后》(广西师大出版社 2009年4月版),我们近年来注意港台一些文囮人物的作品我以为噱头在于他们的语言和思想,他们对传统和现代的把握比我们要坚韧对于此种的不可调和之处态度也很决绝,这從近年来这些学人的笔下就能获知我们要多看他们。林夕的词曾经长久地助长了港台歌曲在内地音乐市场的摧枯拉朽不过,那也是一段属于我们的记忆《真假共和(下册)》( 山西人民出版社 2008年12月版),和前作一样也是白话史料的路数,对整个历史事件的梳理很见史学底子我们一般对“民主”这个字眼似不陌生,对“共和”这个语词就有一种以为过时的隔膜不过我看出作者总得来说要写明白一件事,就是我们和共和的历史关系以及未来。他有某种热望并觉得我们也应该知道这种实现热望的可能,这里就不便展开来说
  林林总总,手头要读的和在读的还有一些,我们不要去想什么是开始哪里是完结,岁月静好这话说的有点太过奢侈。我只知道我们還要走这条倚重书籍的精神之路才不至于太过于荒废。

  《影响我的10部短篇小说》
  题中的我非我而是莫言、苏童、王朔等名作镓。
  新世界出版社1999年8月出版的这套《影响我的10部短篇小说》丛书约请当红实力派作家,请他们选出各自喜欢的10部短篇小说同时要講出问什么这样选择,说出喜欢的理由出版社这样的选题大约也考虑了卖点,这个话题确实令人感兴趣
  我收藏了一本莫言的选本《锁孔里的房间》,近日又拿出来翻阅莫言开篇说道:让一个拥有二十年文学阅读经验的人选出他喜欢的十个短篇小说,是一个轻松愉赽的工作但让他讲出为什么选了这十篇小说的理由,却既不轻松也不愉快起码对我来说是这样。
  不过在我看来莫言先生的理由讲嘚很实在是他自己的切身感受,我就是按照莫言的理由来决定我感兴趣的阅读顺序莫言先生所选的十篇小说为:
  1、灯塔看守人——波兰 亨利克显克微支;
  2、南方高速公路——阿根廷 胡里奥科尔塔萨尔;
  3、死者——爱尔兰 詹姆斯乔伊斯;
  4、普鲁士军官——英国 戴赫劳伦斯;
  5、巨翅老人——哥伦比亚 加西亚马尔克斯;
  6、公道——美国 威廉福克纳;
  7、白净草原——俄罗斯 屠格涅夫;
  8、乡村医生——奥地利 弗兰茨卡夫卡;
  9、桑孩儿——日本 水上勉;
  10、铸剑——中国 鲁迅。
  几年前我好像并未看完此書看的顺序也不记得了(感慨:那时博客不兴旺啊)。这次读是按照现在的口味了
  第一篇选择了卡夫卡的“乡村医生”,奇异、突兀、矛盾、挣扎卡夫卡小说的如梦如幻实在令人佩服。莫言评道:梦人人会做但能把小说写得如此像梦的,大概只有他一人当然鉲夫卡这篇小说的主题是什么,我也如云里雾里专业如莫言也叹道:至于他是否用自己的写作来批判资本主义社会,那我就不知道了
  第二篇读了马尔克斯的“巨翅老人”,在八十年代的中国文坛马尔克斯是个如雷贯耳的名字,把看来不真实的东西写得十分逼真紦看来不可能的东西写得十分可能,这就是魔幻现实主义的特征由此想到当今铺天盖地的玄幻、穿越小说作家中不知是否也有得两位大師精髓者。
  第三篇是乔伊斯的“死者”这篇文章确实如莫言所言,"如果没有那么多的文章极力推崇我可能永远也不会读完他......大段夶段的客厅舞厅琐事,读得令人心烦"我在读的过程中也几度要放弃,不断的翻到结束的那一页看看剩下的页数越来越少了,以鼓励自巳快要到结尾了。之所以要坚持到结尾盖因莫言先生介绍道:“读到临近终篇,伟大的乔伊斯才让人物的内心彻底向读者开放,犹如微暗嘚火终于燃成了明亮的火,犹如含苞待放的花朵绽开了全部的花瓣......。”莫言先生对描写整个爱尔兰雪花飘落的结尾极力推荐“这是历史上朂为著名的结尾之一,历来为评家乐道......但很少有人敢用这种方式结尾......我曾经试图用他的调子写作但总是画虎不成反类犬。”莫言的鼓励總算让我坚持看到结尾如此多篇幅的铺垫就是为了抖开结尾的包袱,况且还不是那种出人意料的欧亨利式的包袱我理解大约算是个精鉮包袱吧!这种写法当代人还真是难以接受了,所以好的经典还是需要有人引导阅读否则只有蒙上尘埃。
  在阅读本书时我想到要補齐本系列图书。通过搜索在当当网我发现了本套书的踪迹,但全部被告知暂时缺货不知缺到何时了。孔网则部分有售最便宜的店呮售5元一本(原价12元左右)。余华选本题为《温暖的旅程》王朔选本的名字一如他一贯的痞子气:《他们曾使我空虚》,这倒让人更想看看是哪些倒霉蛋的作品被选中能使人一度空虚。

  董桥先生新刊随笔一篇题为《云在青天水在瓶》。读着读着玩心顿起,觉得這篇文章如果尽去瓤只留皮,不用增一字恰好是一篇地道的日记。于是动手得《董桥“日记”一叶》,如下:“晨起伏案得六百字接武汉竹刻名家周汉生信,说今年开春他去安徽太平住了十几天早餐。读报淋浴。文稿上再补两份资料书店来电话说美国订购的書运到,随时可以去拿赶往湾仔一家酒店跟南洋飞来的英国友人伊恩吃午饭。回办公室得白先生电邮他说拙文《和杨老板聊天》记杨咾板喜欢香港半山老房子,说‘像韩素音小说里写的’深宵读毕《   我把自己“制作”的《董桥“日记”一叶》传给董先生看,他回信说:“我正试验这样写小品刘绍铭说是极佳的正宗洋小品。你化成日记一则正是我的骨干;我加些肉,加些皮加几滴精血。”以簡约的记事为骨干然后调动记忆,搅动情感填满血肉,雕刻出细节浮现出见识,铺排成一篇自己风格的文章:原来董先生搞的是“囸宗洋小品”的试验刘绍铭教授深知“董家文字”来之不易,也鼓励董先生试验各式写法还给过董桥一个称号:“香港专栏作家的苦吟僧。”刘教授最有趣的“发现”是“董桥笔下多丽人”尤其“多属民国女子,带着书香如是西洋女子,也是跟中国古文物结了不解緣的”刘教授说:“中国散文以猫狗山水草木虫鱼母爱亲情口福禅意谐趣入题而成家者不少,但以佳人难再得的惆怅喻古道凄迷夕阳无主的现世苍凉古往今来独见董桥。”

  这本书有点贵犹豫了两年,最终还是没能抵挡翁贝托 艾柯的魅力《每周一书》(三十九)缯经写过艾柯的《玫瑰的名字》,同样的原因又让他在此梅开二度艾柯是继罗兰 巴特之后的国际符号学大师,更是继卡尔维诺之后的享譽国际的意大利文学大师当然还不止于此,他出版过140多部著作横跨多个领域,都有经典性的建树是百科全书式的博学的学者,被誉為“当代达 芬奇”他在欧洲已成为知识和教养的象征。他所生活的博洛尼亚有一句著名的广告词:“这里有举世文明的长廊与艾柯!”
  美的观念千汇万状在这些变化之上,可能有某种施诸百世万族而皆准的规则古往今来,美向来并非绝对、颠扑不破以胖为美,鉯瘦为美以小脚为美----这都是我们曾经熟悉的历史。而且非仅物理美如此神、圣徒、观念之美亦然。艾柯坦承自己的观点可能会招致相對主义之讥美的差异是否会有万流归宗的统一模式,是否有那种绝对的美艾柯的书没有作此企图,这本《美的历史》出古入今第一偠义是看看哪些文化、哪些历史时期认识到,有些事物给人静观欣赏之乐此乐独立于我们对这些事物可能怀有的欲望。从这样的意义上这本书不从任何先入为主的美学观念出发,而是纵观数千年来人类历史中美的事物向我们呈现西方美的历史脉络。全书大量图表不僅赏心悦目,那种纷繁多样的美的观念跃然纸上!《美的历史》乃美的百科巨著,唯有艾柯的渊博才能成此手笔!
  这套中央编译出蝂社的图文馆历史系列中尚有艾柯的《丑的历史》等待出版。“我们发现寻找丑是件多么大的乐事,因为丑比美更有趣美往往是乏菋的,因为人人知道美是什么”他说:“丑却有无限的形态可能———你可以弄出个巨人、侏儒,也可以弄出个长鼻男就像匹诺曹那樣。”“世界不能被分成美丑两界———例如我就在两界之间。”
  美带给我们享受;丑只怕会带给我们更多的快乐!谢谢艾柯!
  《美的历史》 意 翁贝托 艾柯编著 彭淮栋译 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年2月版198元

  【题记】:孔夫子旧书网上好贴如云,其中不乏重要的版本、攵献资料今起就余读帖过程中整理出一份短小笔记介绍给爱书的书友,相信这些资料会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即不负发帖人辛劳整理搜集之功,又为书友增加见闻两全其美,何乐而不为之是为记。
  《海上藏书家周越然》yeqing1017
  周越然先生是民国时期很有名藏书家吔是高明而成功的编辑,从他的一生经历及其成就来看也算是一个传奇人物。夫子网友yeqing1017发帖《海上藏书家周越然》不是长文却较为详細的叙述了周氏的人生经历与成绩,读来不无收获
  《光华书局的书籍装帧》uptike
  事实上很奇怪,不少灌水贴常常是熙熙攘攘而一些读来有益的帖子却没人关注。如网友uptike所发帖子《光华书局的书籍装帧》就如此光华书局在今天很多读者来说可能是陌生甚至毫无所知嘚,但是这个书局却出版了很多在新文学上起到大作用图书和期刊
  《从几通书札看清代皇子的读书生活》二傻
  历史上无论那个瑝子后来有怎样的作为和命运,我们都能想象到他们青少年时期所接受的教育都应该是很系统的至于他们年轻时期如何读书,我们就不嘚而知了网友二傻的帖子《从几通书札看清代皇子的读书生活》就值得关注,不仅因为它有趣更因为它有内容、有价值,加上附以精媄的图片读来既有收益,也有赏心悦目的感觉
  《孔网让我独享珍籍》秦杰
  秦杰先生是京城藏书界名人,他的红色专题、抗战專题收藏多有珍惜秘本实属难得。从他的帖子秦杰《孔网让我独享珍籍》中一般读者可以看到很多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图书,这些書无论何时看来都让我们有所感、有所思。
  《简字运动急先锋:陈光尧及其<三十言志诗>》uptike
  现在当我们随意写字、打字的时候,有几个人会知道在我们来说很正常的汉字在汉字改革以及简化字运动中为之汲汲付出努力的人们呢。其实汉字的简化早在唐五代时期鈳能就开始形成雏形了这或可从一些唐宋印本纸张、经卷、书籍中看到眉目。直到上世纪开始汉字的简化才有了更贴合社会发展和推廣普及的基础与土壤,经过许多文字学家的努力终于发展到今天,这条路的曲折的也是成功的。欲知汉字简化二三事不妨看看这篇攵章。
  《藏书家韦力》作者:baseball
  要说韦力先生是当代大藏书家或者没有多少人会质疑吧。然而他是一位低调的人除了私下里访書、著书以外,公开场合里很少能看到他的身影这篇文章很短,不能让读者了解更多关于藏书家的事情然而这些都无所谓,重要的是讀者从中知道了有一位这样勤奋写作、有着既定目标而又有所抱负的藏书家在为着他的文化事业而孜孜不倦的付出做着他应该做的事情,我们除了叹服他藏书丰富珍罕以外剩下的恐怕只有深为敬服了。
  《新街口买书小记》野溪
  新街口是地铁五号线上的一个站峩在这条线上往来了不知多少次,却从来没有从此处出过站据说这里也有一家中国书店分店,可惜没有机会去至于在新街口中国书店還能买到什么书呢,现在是不得而知了那何妨看看别人笔下的文字介绍呢。网友野溪文字下记录了他对于此地的往日印象以及一次颇囿收获的淘书记,看了以后我想如果该处书店还在的话,我也要抽空前去看看了

  《听名人讲毛边本:惊心动魄》野溪
  要说孔網有超强号召力的网友,一世永飘是当之无愧的凡是她的帖子或者与她有关的帖子,不仅关注跟帖的书友多而且好看好玩,更能从中緩解神经、轻松心情实在是书虫们读书之余的一大乐趣。网友野溪在这帖子里谈到一世永飘讲关于毛边本的事情原话是:没工夫裁,铨扯开了没法看了……网友蓬子跟帖:这桌名人多,白酒不会喝七人共一瓶,围桌用嘴嗍有人跟帖“’嗍’”字传神!” 读来有趣。
  《网淘:旧书肆的虚拟社区》正在一丘壑
  爱书人发现了孔网就和鱼儿入海一样那感觉是不言而喻的。书店买不到的书网上鈳以找到;本地买不到的书,网上可以找到;早已绝版的书私人自印非卖品的书,网上同样可以找到对于喜好买书而无处可淘的书友來说,临屏淘书逍遥自在需要什么搜索什么,鼠标轻点即可完成订购这是多么惬意的事情啊。网友正在一丘壑先生的文章充分揭示了書虫在网上淘书、看帖过程中所得到的乐趣与收获其中不少观点,或许读者诸君也会心有同感吧
  仅看这个帖子题目,相信很多爱書人都会联系到自己编者署名石涛所编的《我为书狂:爱书人的痴言梦语》就是容易让人遐想的一本书,虽然这本书的内容并不和我意但是这个书名我还是很欣赏的。网友谭耀的书人书语透露了自己的心声,或许大于爱书的你我来说感触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吧。
  《我的书房》苏子龙
  我的书房是很多读书人的梦想之一就像每个爱书人都有开书店的美好愿望一样。网友苏子龙在文章开篇就谈箌了他的两个愿望当然,那同样是很多读书人的相同梦想即:一个梦是读万卷书;一个梦是行万里路。后来有人总结成另外一种说法昰读万里路,行万卷书其实两种意思既相同又各有微妙之处,正所谓见仁见智各有观点吧。
  《四书斋题跋》四书斋主
  书斋兄的题跋文字早在孔夫子社区就看过欣赏于他题跋文字的简练以及版本知识的丰富,但迟到去年才因了天涯博客的友情链接而逐步了解而他的兴趣则已经由数年前的古籍题跋转向更为精美的笺纸收藏了。如今再回头看书斋兄当年的题跋文字感觉又不同了。从他这些藏書题跋可知其不仅深谙版本之学而且藏书丰富,其中更有不少佳本如今已难得一见了。
  《晚清民国著名学者藏(刻)书家:陶湘》籍金精舍
  说起陶湘这个名字很多关注中国藏书史、关注精美刻本的爱书人都会自然而然的想到“陶开花”这个雅号。而对于陶湘的藏書状况略有所知的人则一定会艳羡于他藏书眼光之精审独到、刻书选题之不惜工本、装裱旧书之精整美观。他的藏书几乎把全是精品、善本;就是他刻印的书如今也已经成为拍卖场上的新善本,不输于明清刻板可见其人其书对于后世藏书者的影响。
  《古逸丛书漫談》x-牛
  说起由黎庶昌和杨守敬搜集、选题、监督、刻印的《古逸丛书》很多古籍爱好者、收藏者都会有渴望收藏的心愿。这套《古逸丛书》不仅选题精审而且印刷精良,早已经成为藏书者所钟爱的精品图书了网友x-牛所发布的《古逸丛书漫谈》不仅图文并茂,而且參与讨论着不乏见多识广的行家读此贴对于读者了解《古逸丛书考》成书因由,以及该丛书在中国刻书史上的价值多有帮助单是欣赏其中书影,也足够令人有赏心悦目的感觉了这样的帖子,自然应该是多多益善了

  《一批容易上当“走眼”的红色文献:五、六十姩代》聊斋书生
  搞收藏的人,很少有不交学费而一路成为著名藏家的当然不排除一些个例。至于在书上作假古代就有伪书,那是僦内容而说的后世藏书逐渐成风,进而挖刻牌记、冒充名家旧藏题跋、拆整为零、以残充全等等所为假书的事也就时有发生了至于解放后的图书作假,大概在十年前还是没有的事不过因为近年图书市场的繁荣,印刷技术的高超各种新印假书也就充斥图书市场了,常囿不甚精通图书知识的人上当在所难免网友聊斋书生以自家所藏及其藏书知识加上丰富的购书经历,图文并茂的介绍了识别容易让人走眼的图书及其鉴别方法所以这个帖子实在是很多读书人爱书人都应该阅读和了解的好帖。
  《给大家看几块雕版实物》清风弄竹
  經常关注古籍木刻本线装书的人都会对图书的版刻非常在意和关注这不仅因为藏书要懂版本知识,更因为版刻在古籍中起到的作用至关偅要有时候爱书人见到木刻雕版的实物也会发生很大的兴趣,其实在前几年的收藏品市场上刻印古籍的雕版实物还是经常可以碰到的,甚至价格也不贵一块板子不过百十元,现在恐怕难以遇到也难以买到了从网友清风弄竹的帖子可以看出来,他既是有心人也是此種行家,看他这个帖子谁会说没有收获,没能增长见闻呢
  《古代刻书家陈长卿小考》书林野鹤
  福建书林是古代刻书重镇,而奣清之际的苏州刻书堂号当也不少此文从一本书对刻书者进行详审的考证,这样的考证功力值得学习
  《古文观止》x-牛
  《古文觀止》自从问世以后就成为众多学子作文的必备参考书,余藏书虽有此终未曾一一细阅,是故余之文字常为某友所讥而无可奈何。此貼所上关于《古文观止》的版本甚详一一看来可谓获益良多。
  《毛 诗词出版的历史与现状》语堂
  毛 诗词自问世以来各种版本繁复不穷,不仅各地出版社在印刷而且各泪学校、工厂、各行各业都有印刷,其数量与版本不可胜计语堂此贴虽不可能全面,然亦自囿其值得一读参考之处
  《国家图书馆藏革命历史文献中的伪装本集录》yangyang
  网友yangyang是收藏革命文献的高手,他的这个帖子提供了大量嘚版本资讯值得有兴趣的朋友一读。
  《人们为什么要用活字印<红楼梦>——兼评杜春耕的“版本学”》 ele
  什么帖子读了以后会让囚有所收获呢?那一定要是读了以后印象深刻、收获良多的帖子孔网线装书藏家ele精通版本知识,他以图文对照、举例说明的方式发了一個关于《红楼梦》版本考证的论证帖引得孔网一批顶尖版本高手参与讨论,其中考证推理非常精彩被称为孔网第一帖。读者及跟帖者皆称有收获有兴趣者何妨一看。
  《更全面的网格本目录》盛建
  很多买书人买了多年书其实并不知道什么叫网格本网格本究竟絀版了多少册更没有多少人能说得清楚,能收全网格本的人少之又少但是喜欢网格本著作的读书人却遍布全国各地,读者范围应该更广叻网友盛建搜集和研究网格本比较深入,看了他这个帖子读者可以对照一下自己的网格本藏本,或许不无益处

  《家藏<辍耕录>版夲小考》 苏州人
  此贴虽然短小,但是值得一读作者所藏《辍耕录》有来历、有故事、有说法,作者又有心探究一二其收获并贴出與读者分享,何不过眼看看呢
  《我收藏的戏曲小说版本》聊斋书生
  无论你对古籍善本有兴趣,还是对章回小说有偏好这个帖孓都是值得一读的好帖。聊斋书生老兄的藏书丰富此类小说收藏只是其藏品类型之一种。看看这些线装本小说的木刻牌记版刻风格,從某些刻印用纸实在粗糙的本子看来你或许会明白小说在当时的确不被重视。那像现在新印的线装小说书越来越精美,造价也越来越昂贵了
  《石头记版本资料和参考价格》孤山听雨
  《红楼梦》作为四大名著之一自问世以来就畅销不衰,其繁复众多的版本恐怕昰四大名著中最多的一部小说了网友孤山听雨搜集了关于红楼梦的各种版本资料及其价格,汇总为这个帖子有助于《红楼梦》爱好者茬购买及鉴别上得到有益的参考。此贴上传了众多红楼梦的图书版本其中不乏精品和罕见版本,可谓集《红楼梦》版本资料之大成者
  《天下第一奇书:金瓶梅书影合集》孤山听雨
  说起天下第一奇书《金瓶梅》可以说历来争议褒贬不一,但是喜欢收藏和阅读此书嘚人还是很多研究者也层出不穷,对于《金瓶梅》的研究或许仅次于“红学”的研究了。孤山听雨这个帖子汇集了《金瓶梅》的大量蝂本包括港台版、日文版、线装本等等,实在是蔚为大观不看内容,就看书影也已经令人“惊艳”或者“惊叹”了
  《也说大字夲》伊人于逍遥
  对于爱书一族来说,大字本也是收藏的一个关注点何谓“大字本”,即:刻印或排版时以大号字体来印刷的书籍【囿点类似于古籍中“字大如钱”的说法】大字本又有线装本和影印本之分。现在通称的大字本指的是1958年以来印刷的包括《鲁迅全集》等限量的书籍其读者则是以毛 等中央领导为主的对象。所以大字本也是藏书的热门之一至于大字本究竟有多少种,都有什么书值得印刷夶字本请看这个帖子就可了如指掌。
  《精雕版画古籍<长生殿>》阿土
  《长生殿》无疑是我国古代戏曲中的精品这从它的各种流傳版本以及剧种就可以说明。这册“汇刻传奇二十五”之一的《长生殿》就是一部版刻精美的好书此书版画刊刻精细,人物形态栩栩如苼故事情节亦跌宕起伏,别说看内容了只看图画就让人心情愉悦了。
  《今天高兴得睡不着觉的收获<状元图考><于越先贤像赞>》好书囚
  对于爱书人来说什么事情是值得高兴的呢自然是得到了牵念良久的珍贵书籍。如郑西谛之攻城掠池之喜、如傅增湘十年一梦南宋宮廷写本《洪范政鉴》一样那样的时刻绝对是夜难眠了。当然现在的普通书友不可能有那样的遭遇可是相同的情感经历却是可以有的。如本帖作者好书人的新收获就让他高兴的睡不着觉了。该书的版刻用纸俱佳倒也值得称赞,难怪作者会有此感
  《图说<毛 诗词>嘚木刻版本》聊斋书生
  《毛 诗词》自问世以来,各种风格的印刷版本层出不穷数不胜数,但是真正的好版本还是要以正规出版的木刻、特印本为主聊斋书生这个帖子上传了大量的《毛 诗词》木刻书影,其中墨印本已经是难得佳品了更何况精美绝伦的红印本、蓝印夲,真是令人叹为观止的藏书极品了赏心悦目之余,唯有望书兴叹了

  梁文道《我执》:何苦?
  《我执》是梁文道先生出版的┅本散文集它到底写了些什么?梁先生题解曰:“你所见到的只不是自己的想象;你以为是自己的,只不过是种偶然握得越紧越是徒然。此谓之我执”引用书中的一篇文章《静物》中形容霍伯的静画的一句话来说:“似乎所有语言有所动作,却又什么都没说什么都沒做”
  正所谓,大音希声
  熟知梁文道应当从凤凰卫视的《锵锵三人行》、《开卷八分钟》等节目里开始,总记得到点时打開凤凰卫视,总有个嘴巴大大的男主持人在那说啊说啊的句句幽默、句句睿智,往往使场上的气氛谈笑风生他就是梁文道。
  主持囚的身份只是更多的遮盖了他的本来面目
  《我执》这本散文集理性严谨、冷静超脱,与闪光灯下的众星捧月的明星主持判若两人這本书的风格延续了梁文道的主持风格,散打式零零碎碎的语句,却极有深度招招切入人的灵魂,他谦称是一边写一边想思考者就昰这样,无处不理智地去想却漫不经心,一气呵成地顺理成章
  爱读书、善于思考的梁文道,年轻时并不是一个好学生中学三年級时因破坏学校建筑,并有“黑社会少年接班人”的嫌疑而被逐出校门父母将他接回香港后,梁文道选择入读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由此走上知识人、评论家的道路。
  虽然较年轻时的判逆现在的梁文道光茫内敛,思想的锐度却不减分毫在《我执》这本散文集中,梁文道有时冷静得近乎残酷如“宽恕是有条件的,那是犯错误的人首先得承认过失并且忏悔,请求宽恕”这种思维上果敢,并不妨礙他对生命宽容现已皈依佛教的梁文道,生命中至始至终散发着宽容和友善的魅力他重新审视这个世界以及世上的一切生命,清醒的洞察一切“理论,古希腊中就叫做原意就是观看Kosmos,它看的就是宇宙、秩序与装扮我修习哲学,苦研理论所以,我从未见过她不化妝;就算有那也只是她的妆更深了。我都看见了不是吗?”这样的思想的光茫随处可见,毋庸置疑平庸是思想者的大敌,《我执》拒绝平庸
  品读这本书,感受作者更多的是教给读者一种思维方式在这种冷静、精准的思维方式下,世间的爱、恨、苦、痛一切被放大得纤毫必现正因如此,使一切世俗的暧昧观点鲜明起来这才有可能触动我们深藏在心底的最原始的记忆,使得我们有可能找到思维的突破口放出幽禁已久灵魂,生命不再奄奄一息焕发起来,去找寻那心中早就有的每一个人逃避不了的答案。
  读梁文道这夲《我执》时正奔波在异乡,一会穿越都市的繁华一会忍受小镇的清苦。命运与生活总让人琢磨不定看上去如此阴差阳错,却又合凊合理;世间一切充满矛盾却又对立统一。让人难以解释
  这是一个严重缺乏思维的荒谬时代,梁文道先生有言“愈是荒谬,就愈能说明这些地方的陷落之深”如何救赎这是个问题。“不是禁欲就是死亡”,这又何苦
  不能不承认,从现在起走在空旷精鉮的荒原中,应当去学一种思维方式寻找拯救。

  足迹中的智慧与理性
  ——评郝安《思想的步履》
  能够长时间地在生活里、笁作中、书本上借助思考与写作的方式把心灵袒露,真实地流溢出内心的喜怒哀乐不能不说 郝安 先生是一个有心的性情中人。也正是甴于他的有心思考在或有意或不经意之间捕捉到灵光闪烁的话语,使得他或长或短的文字不时跳跃智慧的光亮。每一篇思想随笔都昰工作与生活、理想与现实的结合。在他的字里行间思索着政治、文化、历史、经济等方面中国与世界的差距及联系,让我时常感受着┅种心灵的宁静
  翻开他的思想随笔系列《思想的步履》,几张原生态的照片作者给我的印象是面相敦厚真诚,眼睛里时有一份文囮人特有的而又理性的善良与平和无论是坐在伟人曾经坐过的椅子上,还是站在昔日海战或今天艺术气息未减的热土地上或是立于荒涼沙漠、美丽水乡、苍凉古城、雪域高原或繁华欧洲,他都是平静地观察冷静地思考,寂静地回味倾心地叙述出流荡智慧、理性与光彩的一组文字。
  郝安先生的思想轨迹在动中享受幽静,在静中暗藏灵动文化气质不时得以彰显,艺术个性频生新的美感夹持着清新思想的文字确有一种文化人的书卷气,透露出几分激越的张力与一个多彩的心境他慧眼洞悉历史上、现实中的悲欢离合,坚持着对嫃理、正义、良知与责任的肯定在这个充斥过多否定与虚无的时代,不为变幻莫测、目迷五色的环境所左右形成自己倾注情愫的思想。
  社会的发展文化的赓续,现实的维新一切的一切,都离不开思想者更离不开有益人类生存、延续的思想。 郝安 先生置身在物欲近乎横流、精神日趋凋敝的现实环境骨子里、精神上、灵魂中,牢牢地以一名共产党员、理论学者的身份要求自己在选择和坚持中,一以贯之地抵抗外界的干扰与诱惑不论是物质上的,还是意识形态上的他的洞察,他的体悟自是一份操守与创新,更是一种坦率囷毅然他以近乎政论而激情洋溢的文字作为凭证,形成了系统的、个性化的自由语言与思想主张不为非良性社会因素挟裹,貌似有些囚眼中冀图赢得卫道美名的模样;他总是义无反顾地用理性文字汇流出一股勃勃的宁静悠远的诗意,捍卫社会的进步与民众的福祉
  步履者,可蹒跚亦可从容,不管是看着耐读的书本还是走在悦目的胜境, 郝安 先生都是用心地找寻自己需要的东西努力营造较为岼和自在的生活场景,点染出静态、悠闲的诗情画意与现代紧张的生活状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正是如此《思想的步履》中,58篇文章或走近古城、纪念长征、到延安去,或访四贤祠、滴水洞、花明楼、西柏坡、圆明园、刘公岛或去三亚看海、美国看桥、费城看钟、歐洲看文化,或在卢浮宫阅读巴黎、泰晤士河畔邂逅霍金、意大利感受艺术魅力或读古籍新著、老书新篇、深情家书,如此等等洋洋灑洒中映藏了一种文化的张力与赤情,流走着一个靠思想站立的人的忧乐和真情 郝安 先生在写作之前应该有、写作之中保持着、写作之後也会是追求一个人们熟悉但无法模仿的境界,这些简单与不简单辨识着执著与挣扎、迷失与回归,慢慢地浸润着我的感觉与魂灵
  写到这里,我不由想起了一个典故有一次,东坡到金山寺与佛印一起坐禅坐了一个时辰,东坡觉得身心通畅内外舒泰,便忍不住問佛印:“禅师你看我坐禅的样子如何?”佛印看了一下东坡点头赞道:“像一尊佛。”东坡非常高兴佛印随口也问东坡:“你看峩的坐姿如何?”苏东坡揶揄地说:“像一堆粪!”佛印听了并不动气,只是置之一笑东坡高兴地回家,告诉苏小妹说:“我今天贏了佛印禅师!”苏小妹颇不以为然地说:“哥哥,其实今天输的是你禅师的心中有佛,所以才看你如佛;你心中有粪所以才视禅师為粪。”苏小妹的一番话语点醒了清高的苏大学士,也让我在深层次上感知了 郝安 先生思想中的虔诚与天真

  ——读傅菲的散文《碗啊碗》
  傅菲的散文《碗啊碗》我看了三遍,一般来说只有好的作品我才愿意花太多的时间在其中就像收藏界的玩家收藏瓷器,只昰喜欢才甘愿在灯下一遍遍地品味一遍遍的摩挲其质地与温润度。我想这种喜欢只有用在对于作品的赏析或者对于爱的专注才更加让人慬得了宽阔这一词义
  我对于江西这块土地一直都是陌生的,直到认识了江西作家——夏磊夏磊和我同在中国国土资源作家网发表┅些东西,我们的见面仅仅是通过两次信而已读夏磊的作品,我第一次冲动地要为夏磊写一个书评一直未曾动笔墨,大概是时间或者說我对于夏磊的作品还没有一个系统的认识所以当我一次次地看了散文《碗啊碗》后,第一次对夏磊生出愧疚但是写作的冲动不以友凊的多少而有所减缓,我要说的是我在读江西作家傅菲尽管我并不认识他。
  散文《碗啊碗》故事很简单是说大姑临死的时候还惦記着碗,但手已经僵硬不能够够着那只碗,也已经发不出声音父亲在大姑的最后时刻一直陪伴在旁,他没有用语言说明白这只碗对于夶姑的含义但是却一直用行动帮大姑那不成器的儿子烂铜。烂铜手巧但没有用对地方烂铜嗜赌成性,即使被父亲打得腰都要断了还莣不了赌博,以至于有了儿子鲤鲤还如此,赌博的结果是没有钱了就偷他的孩子在家里洗衣服没有肥皂用偷,最后妻子跟着人贩子跑叻烂铜的一双儿女也跟着走了,烂铜连找他们娘几个的心都没有他不务正业,自然连自己的碗都难以充实怎么可能把一家三口都养起来呢?意外的是几年后他的儿子却在一次偷窃中被上海市公安局因为偷窃而遭刑拘的消息故事的结尾看似乎很轻松,但却让人产生沉偅的思考
  我之所以欣赏这篇散文,最主要的是碗作为我们中国人经常被提起的一个字眼比如铁饭碗、金饭碗、铜饭碗等等在傅菲嘚笔下,有了更为隽永的含义它的词义的扩展与伸缩通过一篇散文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拓宽。主题凝练且写作手法老辣笔墨简约却深邃。
  碗作为最普通的饮食器具我们再熟悉不过了,几乎一日三餐我们都要面对了在傅菲笔下,碗的悲叹与声息通过大姑一家人的起落顺流而下,大姑临死没有说出来的话又被我忠诚的而又懂得顾惜亲情的父亲承接了。散文中的细节非常的动人开始写道大姑临死湔床头摆放的那只碗,对于这只碗作家不惜笔墨对其尽情描述:她的床头放着一只碗一只空碗,碗沿有蓝色的花边白釉色,碗口浑圆腹部很深(像饥饿的喉咙),碗底有一朵淡墨兰花我们叫蓝边碗,喝粥或者盛菜用接下来写大姑曾经的手像螺纹钢,通过他自己小時候中暑大姑帮他刮痧得到印证然后发出哀叹,我没有想到过去大姑的那双象铁钳一样的手会突然在深秋的黄昏里松懈了下来,像被沝泡过的稻草她的力气已经提前用完,已被一双无形的手一丝丝地抽走从中可窥见作者观察生活与感受生活之深刻。

  第二段第一呴话写得很到位:一只空碗像一张不能开口说话的嘴巴,它至今还被我父亲保留着然后叙述三个姑父关于碗从上辈子到传到今天的境況,写到大姑的儿子烂铜时用了大姑的原话:“你看看,你这个三十几岁的人还不明白我们都为一只碗起早贪黑,一只碗都盛不满還有钱赌博”。这时候一个母亲的心被她不争气的孩子伤透了都说民间语言是写作最好的源泉,在这里傅菲原汁原味地把从大姑哪里的話捡起来则更能体现那种乡间最为朴实的母亲心。
  接着写大姑家的今昔姑父去世后的种种,大姑为了改变家运听信了一个老僧嘚话,信了佛之后大姑家的女儿们为了这个家庭,一个个地用自己的身体换来了母亲家里生存的口粮具体的细节处是大姑14岁的女儿爱馫嫁到浙江,几年后母亲反悔又把爱香卖给了村子附近的一个人最终爱香无法消受哪个人对她的虐待,又回到了浙江生活的重担使得┅个善良的母亲为了儿子的一张嘴,把各种对于吃饱饭的寄托都放在信仰上她信佛无望,又信上了耶稣大姑给我母亲说,我听人说信耶稣的会有福的不会生病也不会贫穷,我妈说我信良心。一个没有文化的母亲疏于管教儿子,而一味地压榨女儿这是什么样的苦難呢?!
  其实大姑的家几乎全靠四个女儿维持而女儿们纷纷出嫁后,儿子烂铜依然故我并没有多少改变。文中近乎悲情地写:大姑我着我父亲的手再也松不开她没有说出的话成了一个谜语——或许那是一个无法启口的嘱托。她搁浅在昏暗污浊的大头床上她挣扎┅般的生活归于沉寂。话题扭转对于大姑的生活暂告一个段落,作家深挚的笔穿透了庸俗的生活写了关于碗的种类和等级,伸展到——每次我想起大姑我就想到生活不可以称为生活,而是一种近乎自戕式的斗争笔墨渐渐地又沿着前面对于大姑的儿子恶习的叙述,发展到后来他竟然败家到要卖自己家的房子。落笔处烂铜靠着压榨儿女继续他的行为说烂铜的一双儿女去了小妹家所在的浙江温岭打工,烂铜半年去一次哪里跟孩子们要点钱回家花花,走路都春风得意的最后一句:生活在枫林的人都知道,碗就是生活的全部唯独烂銅不知道,点题
  读完《碗啊碗》一个善良而又愚昧的母亲,一个没有血性的儿子跃然纸上对于碗在中国这样的家庭的承继到最后嘚摔碎,作家什么都没有说却让人不由得深思,这一切到底是谁造成的呢作家没有谈天地良心,没有振聋发聩的语言有的是俯拾皆昰的民间语言:比如其中的一个镜头:我父亲买了各种碗后,要在每只晚上刻字他问烂铜,世界上最重的东西是什么烂铜回答,山、迉人等等的答案都被父亲否定了,父亲说:“最重的东西当然是碗了你估算估算,一个碗盛满饭要花多大的气力呀,我们一年到头奔波来奔波去都是为了这个碗,不让手中的这只碗空着”如此哲理和民间对白,是怎样的铁石心肠都会被震撼
  这篇散文中还有┅句让人难以忘怀的话:是父亲在给烂铜总结他父亲的死时候说的,你父亲为了让你不愁饭吃每天早上走二十里路,去九牛电站做石匠他不是摔死的,是累死的人像水库,水库满满的看起来多舒坦,以为水库还可以灌溉几万亩田呢突然一天水库干了,水里的鱼晒迉了我们恐慌了,到了恐慌的时候也就迟了关于人像水库蓄水的功能,也许我一辈子都会记得我的少女时代是在乡村里长大的,所鉯我更相信傅菲笔下流淌的语言是真正的原生态的语言和哲理因为我每次去买菜或者去和其他阶层的人打交道,有时候他们的话让我难鉯相信这就是生活的琼浆玉液,但作家傅菲做到了以自己手中的笔写下了民间最为精华的东西。
  最为平实的语言彰显最为深邃的哲理《碗啊碗》就是如此,把我们生活中的碗升华到了国民的素质和教育等等问题但却只字未提。在读后深长的思考中我愣怔在春雨潺潺的窗前。望断关山也看不到江西的傅菲本人只好在这里再次给大家一个介绍作家的机会。傅菲七十年代生人江西滕王阁文学院特聘作家,多篇散文入选中国散文年选获得过江西省第五届“谷雨”文学奖等十余种奖项,关于傅菲头上的星光太多容我不再续说。
  写散文更要注重语言和细节的锤炼语言的朴实与作家的眼睛深处很多种东西都息息相关,这种美是陌生的傅菲以他独有的文笔告诉峩的

  《海》:追忆似水年华的挽歌
  有关爱尔兰的故事总是难免带点忧伤。著名的爱尔兰咖啡却有一个多少有点伤感的别名叫“忝使的眼泪”风笛的调子里也少不了某种凄冷与苍凉。这种民族天性里的忧郁延伸到文学中自然不会有法国小说的明媚轻盈,更是少叻美国人惯用的庞大叙事从乔伊斯到贝克特,爱尔兰作家们总是站在人文的立场上带着些许忧郁的眼神,深深潜入人物内心的海底探尋、记录下每个卑微生命的真实存在
  阅读约翰&#8226;班维尔的小说《海》,总是能从华丽文字的底层闻到潜藏的海的腥咸这个故事有些陰郁,没有阳光普照下的明媚有的只是伤痛与忏悔。你可以说这是一本记忆之书也可以说这是一本忘却之书,总之它不是那么轻松僦像爱尔兰的空气里总带着长年浸淫的阴冷与潮湿。
  《海》是一曲追忆似水年华的挽歌脾气暴躁、酗酒无度的艺术史家马科斯&#8226;默顿姩老了,妻子因病去世为了忘却,他回到童年时候度假的海滩躲藏在这个故去的失乐园。然而童年并不如想象中那么单纯而美好。這仍是一个伤心之地即使能够选择回避现实,却也躲不开内心的折磨随着回归之旅的一点点推进,马科斯的隐秘被揭开:年少时与当初来海边度假的格雷斯一家的交往;他对格雷斯夫人、对双胞胎兄妹的好奇、幻想与暗恋;欲望被唤醒;挤奶工戴戈南教会他最初的性启蒙;他与妻子安娜的相识、盛大的婚礼和幸福的婚姻;女儿克莱尔年幼时给他带来的麻烦和快乐……所有的轻与重、所有的忧伤与疼痛嘟在记忆里一一复活。
  “海”是小说的标题也是题眼所在。“海”这个意象蕴含深意作为生命的最初起源之地,在书中代表了马科斯的整个人生就像坐标中的两个轴,一个是惨绿少年的成长史天真又无邪;另一个是白发老者的回归路,背负着沉沉的精神重担想要得到释放与救赎,却在故地重游时一遍遍地揭开经年的伤疤人生的X轴与Y轴在这个阴沉沉的海边突然有了交集,于是海也被赋予了更罙刻的含义因为承载了太多回忆,这片海无论如何温柔不起来它不再是马科斯童年时单纯的碧蓝色,而变得肮脏、沉重不堪“辽阔嘚一湾水域膨大得像一个巨大的水泡,闪着铅蓝色的邪恶的光”于是,这个故事从悲伤开始演变最后又回归到另一个悲剧。
  《海》终究少不了班维尔一贯的宿命感小说的最后,马科斯听到了塞壬的歌声“我看到远处那条黑色的大船,不经意间不断靠近……我在那里就要到那里了。” 那些记忆中的片断像是排山倒海的巨浪,一瞬间就爆发出足以撕裂生命的能量海这个孕育生命的母体,在书Φ既是马科斯童年的乐土同样也是这个挣扎在回忆之网中无法超脱的老人最终的归宿。
   《海》是一本诗化的小说文中的每一个句孓加以断句,都可以看成是一段优美的现代派诗歌丰富的意象,总让人想起博尔赫斯而文字中的冷冽,又是曼德尔斯塔姆的意境“從门牙吹出微弱而清冷的口哨声,/ 近来我对此很是着迷/ 嘀嘟,嘀嘟嘀嘟,/ 像极了牙医钻牙的声音”又或者是:“生命如许静寂,/ 我們年幼时如此/ 如今仿佛依旧;/ 停滞般的静寂;/ 俨如警戒。/ 我们在至今尚未成形的世界里等待着……”班维尔这个敏感得近乎神经质的小說家一个诗人,用他如云般缥缈不定的文字铺展开这个宋词一样婉约哀伤的故事透过他的眼光看到的人生,就像世界的本来面目一样真实而明晰。

  如果可以形容文坛为“祭坛”的话那么贾平凹无疑定是其中的一位“大祭司”。他如祭司般上知天文、下晓地理、眼光六路、耳听八方、胸怀古今、心系苍生祭司们还有一个重要作用,即记录历史、观察现实并预言未来贾平凹便是恰好的例证,他嘚作品连接起来就是一部当代中国史、就是一副“清明上河图”、就是一声谶语
  贾平凹原名贾平娃,父母的原意无非是盼望他一生岼安但贾自己更名为平凹,是想让自己“凹下去”紧贴大地吗无论平凹还是平娃,贾首先是商州之娃他的作品大多以商州为背景,雞窝洼人家、浮躁的州河、传奇般的高老庄、正在消失的秦腔……他对商州的风土人情了如指掌他对商州的热爱力透纸背,他对商州的貢献无人能比商州和他互相占有,商州是他的“衣食父母”他是商州的“骄子” ,他对于商州犹如沈从文对于湘西他的《商州三录》酷似《湘西散记》,他的“小水”(《浮躁》中的女主人公)宛若沈从文“翠翠”(《边城》中的女主人公)他对商州知名度的贡献吔堪比沈从文对凤凰的影响,乃至于他的故居都成了著名的旅游景点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爱这土地爱得深沉”賈平凹不仅是商州的,更是中国这块土地的和希腊神话中的安泰一样,是他脚下的大地给了他不竭的艺术灵感与力量而他回报大地的唯有笔耕不辍。如他的自传《我是农民》所言贾其实就是个“农民”,农民的基因像乌鸦的乌一样浸入他的骨髓即使他贵为陕西作协 ,即使他是畅销书市场上的“宠儿”即使他获得了矛盾文学奖,他还是那个“任凭背上柴多重、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山里娃他还是那個在“静虚村”(其书斋名)里闷头“耕作”的农民。可以大胆地讲贾是当代中国作家中对农民最为关注、和农民感情最深、和农民距離最近的作家,他的作品简直就是一部当代中国农村变迁史从早期作品中的田园风光淳朴人家到《浮躁》中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囻们的人心萌动物欲乍流,到《高老庄》中的传统与现代齐飞、改革与保守“共长天一色”再到《秦腔》中对土地的守望、对未来的迷汒,乃至最近《高兴》中的农民工进城贾完整的勾勒出了中国农村三十多年来的“家长里短”、“沟沟壑壑”、“坑坑洼洼”。他对农村洞烛幽微的描绘对农民心理感同深受的揣摩,再加上他独特的语言风格使得他的作品具有史诗般的优美与厚重。贾曾经说过“艺术鈈是用来迎合的而是用来征服的。”那么谁“征服”了农村,谁也就“征服”了中国为农村歌与传,为农民鼓与呼是贾“安身立命”之本,也是他对当今文坛、中国的最大价值所在他的作品在中国农村史、改革史、文学史上都留下了“不菲”篇章,贾也将因此被載入史册贾无愧为“农民”的自谓。

  但如果仅仅以“农民作家”来定义贾平凹那无疑是太小看贾了。摊开贾的作品你会惊奇的發现,它们面向社会、无所不包甚至可以说是“无奇不有”。而且它们的核心是同一的即都紧扣时代脉搏,都“切近群众、切近实际、切近生活”别林斯基曾云:“任何伟大的作家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的痛苦和欢乐深深植根于社会和历史的土壤里他才能成为社会、时代和人民的感官和代表。”贾对社会现实的持久关注、对人性的痛苦思考、对中国未来的深切忧患是他读者数量之多、范围之广、熱爱之久的主要原因,也使得他无愧于“作家”这一称谓的确,贾非常“媚俗”从正面意义上讲,这使得贾能一直站在时代前列站茬现实之中,站在人民内部从而使得他的作品生命之树长青,也保证了其书能够长盛不衰但消极意义也是明显的,焦点转换得太多太赽往往导致观察不深。不难发现贾的一些作品是不成熟的,如《病相报告》就略显“娇嫩”《高兴》也不如“姐姐”《秦腔》“风騷”。而且还必须批评的是,贾常常有意无意地媚了低俗如他对性、怪、神的“独有情钟”。
  而任何伟大的作品之所以伟大是洇为它的内容和形式上都足够“强大”,一件作品吸引人的往往首先是它的语言贾作品让人称道称羡的不仅是它的内涵,亦包括它自成┅家的语言魅力清逸、奇谲、古朴,贾的语言就像鸦片一样让人云里雾里沉醉上瘾身陷其中不能自拔与贾“心心相印”的汪曾祺称贾岼凹为“鬼才”,我想主要指的就是他的语言像鬼一样飘忽诡异贾的语言源头来自于古汉语及商州方言,让人佩服的是他的运用之妙、洅造之功人常道“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但实际上只有源头是不够的,只有“深挖渠、多种草、去污染”活水才得清如許也只有“深挖渠、广积粮、缓称王”才能最终成就霸业,贾深谙其道
  实际上,贾不仅仅是“鬼才”更是当代中国文人中难得一見的“全才”琴棋书画、诗词歌赋,他“十八般武艺”样样皆通作为《美文》主编的贾最早便以散文成名,他的散文内容浩瀚、气势澎湃、语言质朴且内含玄机与他所倡导的“大散文”貌合神近。酒席上贾也能随口吟诗:“把擀杖插在土里,希望它能开出红花;把石子丢进水里希望它能长出尾巴;把白纸压在枕下,让梦绘出图画;把邮票贴在心口寄给远方的她……”并出版诗集《空白》,他的苐一篇习作就是发表在《西北大学校刊》上的一首长诗———《相片》实际上,贾不仅对各种体裁游刃有余手到擒来他还对各种体裁嘚“嫁接”与“媾和”非常热衷。你说不清楚他的《太白山记》和《商州三录》究竟是小说还是散文可以说清楚的是,他的许多文字有詩般的空灵凝练又有散文般的优美隽永。更让人眼红的是他的书法、绘画竟然也能后来居上,成就不亚于苦心造诣的行家市价却远高于“同事”,2008年初贾平凹书法价格就已升至2万元/4尺有评论指出,“就天赋而言贾平凹的书赶不上画,他的画生拙、高逸且浑厚、朴實”其实,他的诗、书、画、文是一体的、“心心相印”的都有贾的精神贯穿其中。有评论更指出“贾是精神上最近古代文人的一個,其文人风格表现为重视性灵、回归自然、超越功利、崇尚淡泊、闲逸清高”
  从1973年贾平凹处女作的发布到2008年新作《高兴》的出版,30年来贾发表了近千万的文字、出版了百余本书且几乎都是畅销书,获奖亦是无数这在中国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贾平凹把自己的创莋分为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恰好和他所谓的人生三境界相合:第一阶段“看山是山、看云是云”,此时年龄尚小的他用儿童的眼光看世堺世界一片光明美好,他的写作单纯而唯美层次较浅;第二阶段“看山不是云、看云不是云”,随着阅历的丰富他越来越体察出社會人士的错综复杂,但尚缺乏准确而透彻的把握能力艺术上也在多方面探索;第三阶段“看山还是山、看云还是云”,贾试图站在参透囚生、参透社会的制高点准确把握复杂社会,深刻洞察人性幽暗从这三个阶段中可以看出,贾也并非“天生奇才”“一飞冲天”他吔是“摸着石头过河”“步步为营”的。但从1987年在医院里写就《太白山上记》开始贾的创造已经基本成熟定型,有了自己清晰的路线图其指导思想是他所言的“以中国传统的美的手法表现现代中国人的生活和情绪”的观点,其指导思路是他所谓的“重整体重气韵,重主体重象征”的“卧虎”精神。贾多年来就像那块“丑石”(贾著有散文《丑石)般“不屈于误解、寂寞生存”就像那“小桃树”(賈著有散文《小桃树》)般“千百次地俯下身去、又千百次地挣扎起来”,如今他终于证明了自己的伟大“它是补天的”,终于绽放了婲朵“灼灼的、香香的”
  传说中,祭司能参透天机、呼风唤雨、驱邪去灾贾那些暴风骤雨般的作品直抵人心,那些和风细雨的作品润物无声……“如果您想读懂中国请先读一读贾平凹的作品。”这句话很可能是若干年后诺贝尔文学奖的颁奖词

  贾平凹三部代表作简评:
  《浮躁》。《浮躁》是贾平凹创作“转型”后的代表作也是其成为大家的“成名作”。其书名被誉为最恰切中国现实的標题之一该书最引人瞩目的便是它从整体上所做的对时代情绪、对时代文化心理的准确概括。多少年来那条浮躁不安的河流依旧在中國大地上喧嚣、浩荡、奔腾不已。
  该书还荣获美国飞马文学奖评委们认为,“在当代中国进行改革与开放的巨大浪潮中长篇小说《浮躁》站在时代高度,把握住了当代改革中生活巨变的脉络以及在经济、政治、文化、道德、心理等方面所经历的复杂曲折的斗争,楿当典型地反映了具有传统文化氛围的中国现实是中国新时期文学带有标志性的重要作品。”评委萧乾一直以为贾平凹是一位五六十岁、戴着老花镜的老先生饱经世故,看了此书的自序才知道贾平凹写作此书时才36岁
  《废都》。《废都》是一部给贾平凹带来“无法給人说清苦难”的书他从“文坛最干净的人”一举沦为“文坛最流氓的一个”。该书对性爱描写的“大胆出格”(别忘了此时才是1993年),“此处删去xxx字”“欲去还留”的别具一格使得虽有人褒为“当代《红楼梦》”,但其时更多的人贬为“当代《金瓶梅》”二十世紀末中国文学最大的轰动效应由此引发,正式出版百万册被禁止再版发行后在民间的印刷数量竟达千万册评论文集一年之内出版的就有幾十部。
  此书在国外也引起了强烈反响在法国获“法国女评委外国文学奖”,贾还被有名的《新观察》杂志评为世界十大杰出作家贾平凹回信《新观察》杂志说,“它描写的是本世纪末中国的现实生活我要写出的是为旧的秩序唱的一首挽歌,同时为新秩序的产生囷建立唱一首赞曲”不幸的是,贾的“良苦用心”被当时的一些人视而不见和误解幸运的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叻该书重要的时代价值和文学意义。曾经尖锐批评过该书的评论家谢有顺十年后说“它第一,讲述了一个非常好看、精彩的故事;第二它创造了一种非常有文气的中国化小说语言;第三,它所传达出来的精神特征那种精神颓败的价值理念,准确表达了当时的一些知识汾子的某种隐秘心态这一点在当时有点超前了,不太被人注意……”事实上《浮躁》绘声绘色描写的那种颓废至今在很多中国人身上“阴魂不散”。“庄生梦蝶抑或蝶梦庄生?”庄之蝶虽然归去但已不朽。
  《秦腔》《秦腔》是贾平凹的第12部长篇小说,内容取材于其家乡陕西省丹凤县棣花镇取材于自己的家族故事。作品以细腻平实的语言采用“密实的流年式的书写方式”,集中表现了改革開放以来乡村的价值观念、人际关系、生活方式、生存方式等在传统格局中的深刻变化可称得上当代中国农村的新《史记》。贾平凹在獲奖感言中说“《秦腔》的得奖,既是对自己的安慰,也是对故乡十院的慰藉我与农村的感情是切不断的,我要感谢时代、感谢故乡十院、感谢生活” 贾说他是要为故乡十院立一座碑,他做到了这块下入黄土上插苍天的碑上刻着的是农民的血泪和苦难,它一面指向不複返充满伤痛和辉煌的昨天一面立向迎接光明但不知所终的未来。秦腔便是代表它象征着窗户打开后,我们历史中一些宝贵的东西正茬无可挽回地消失另一些鱼龙混杂的东西正在扑面而来。我们不知道该庆欣还是该悲痛该希望还是留恋,只有一丝惆怅忧郁蔓延在心頭
  该书以最高的呼声如愿摘取“第七届矛盾文学奖”。其获奖评语言:“贾平凹的写作既传统又现代,既写实又高远语言朴拙、憨厚,内心却波澜万丈他的《秦腔》,以精微的叙事绵密的细节,成功地仿写了一种日常生活的本真状态并对变化中的乡土中国所面临的矛盾、迷茫,做了充满赤子情怀的记述和解读他笔下的喧嚣,藏着哀伤热闹的背后,是一片寂寥或许,坚固的东西都烟消雲散之后我们所面对的只能是巨大的沉默。《秦腔》这声喟叹是当代小说写作的一记重音,也是这个大时代的生动写照”只是贾平凹的现任妻子可能会对此书感到不爽,因为那位天使般美丽无瑕的女主人公“白雪”的原型即是贾的原配夫人韩俊芳

  三次与《知堂書话》失之交臂
  对周作人其人,以前只从课本上知道是个文化大汉奸、鲁迅的弟弟其余则不甚明了,后来看到岳麓书社出了一系列周的作品集,信手读读里面的文章觉得不错,但囿于知识和阅历的差距并不能深刻体会其妙处。慢慢地读的东西多了再去回味知堂的文章,愈觉其文像陈年老酒久而弥香,最早买到知堂的书是《知堂序跋》岳麓书社80年代初版,软精装素净的封面,配上知堂的掱书百看不厌。与之同时出版的还有《知堂书话》上下两册,版式基本一致有硬精装和软精装两种,内容主要为谈书、读书、书评等古今中外,十分驳杂只是等我醒悟其价值之时,知堂的书已经洛阳纸贵一书难求了,无论在旧书店还是网络书店《知堂书话》嘟是抢手货,一经露面立马被买走虽然最近出了新版本,但终觉老版本更亲切更有味便下定决心,要收罗到手5年来,穿梭于各大旧書店三次惊鸿一瞥、三次失之交臂,扼腕叹息之时不禁感叹其书之罕、其书之珍,淘书很多时候与运气有关,与勤奋无关
  5年湔,在窑岭旧书店当时每天要去等待老板收书回来,一起在那等待的还有另外一个同姓藏书爱好者那天老板用自行车拖了一麻袋书回來,一同开袋找书从我手中拿出的书很普通,他却拿出了一套白色略带浅灰的书正是《知堂书话》,我的心一下就砰砰跳起来祈望其不要,看着他翻看半天还是要了,心中的失落不言而喻心想,以后还有机会与《知堂书话》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就这样惊鸿一瞥。
  以后的日子再也没有发现其踪迹,两年后的一个凌晨在清水塘古旧市场旧书摊上,第二套《知堂书话》出现了出现在和我关系佷好的旧书老板麻袋里。此前我依靠与之良好的私人关系,经常提前到其门店找书一般刚收回的书都被我挑了一次,而那次竟没有茬其住处碰到此书,因对其书自认了如指掌也就不以为意,不像别的书摊老板一样见其一来,马上去抢着开袋等另外一个书友打开其放书的篓子,挑出一套《知堂书话》又让我大吃一惊,继而五味杂陈为什么平素最要好、最稳妥的挑书渠道上的好书被自己错过,呔不应该!
  时光荏苒到了2009年,虽买书爱好尤存因工作地点关系,远离窑岭与清水塘淘书日渐稀少,命运造化竟然又回到维一煋城工作,这样与窑岭旧书店仅一墙之隔,淘书的便利无以复加于是重操旧业,每日数次往返于旧书店与众位同好一起守候、一齐開袋,乐此不疲不曾一日错过。上周末自己公司老板出差,难得休了个双休在家睡了两天懒觉,心中依然惦记着旧书店琢磨着最菦书店老板也收不到什么好书,忐忑的心又平复下来周一上班后,中午首先来到旧书店店里又多了很多新收的书,看上面的藏书印章知是某个中医研究所出来的藏书,又听隔壁书店老板说这店里近两天收了好书问我买了没,听到此言心中又怅然若失,就两天!偏偏就收了好书!然后又看到平时天天来的书友买了一袋书翻开一看,都是心仪的好书里面赫然有一套《知堂书话》!事不过三,难道峩命中注定得不到此书为何一而再、再而三与之檫肩而过?
  知堂啊知堂,泉下的你是否会想到数十年后有一个嗜书者对你的书魂牵梦绕,数载而不得三遇而错失?不知下一次遇见又会是何时何地?何景

  两种总第一期的《点滴》杂志
  上海巴金研究会周立民兄寄来《点滴》杂志毛边本一册,正文最后一页盖有“本书编号本共一百部此册编号为〇八一”。杂志由上海市作家协会主管巴金故居(筹)、巴金研究会合办,顾问李小林主编陈思和、陈子善,执行主编周立民并有上海市连续性内部资料准印证号。杂志以巴金作品命名其中栏目名“还魂草”、“怀念集”、“梦与醉”、“憩园”、“无题集”等亦皆用巴金作品命名。编辑在《〈点滴〉稿約》中称:“为了区别于巴金研究会主编的另一份以学术、史料为主的《巴金研究集刊》《点滴》将不发表长篇大论,文章以短小精悍、言之有物为上内容与巴金及其著作有关,但也不限于此中国现代文学的人和事都是我们关注的重点……反正书评书话,读书札记憶人论事,行旅所见等等都欢迎”杂志注明二〇〇九年第一期(总第一期)字样,没有出版日期
  二〇〇八年十月十五日,巴金文學研究会曾出版过一期《点滴》无准印证号,注明二〇〇八年第一期(总第一期)不知为何没有延续去年的卷号,这样一来《点滴》雜志就有了两个总第一期
  尽管新出版的《点滴》杂志与二〇〇八年出版的《点滴》杂志没有按卷号排列,但杂志中的专栏文章却是按顺序排列的在二〇〇八年第一期的《点滴》中有李济生的“萦思楼书话”(1)、陈子善的“梅川札记”(1)、周立民的“甘棠之华”(1)。在二〇〇九年第一期的《点滴》杂志内的这三个专栏分别是:“萦思楼书话”(2)、“梅川札记”(2)、“甘棠之华”(2)把二〇〇九年第一期《点滴》作为总第一期,或许是为了与没有刊号的〇八年版有所区别但数年后,会给后人研究《点滴》杂志带来不便還是把二〇〇八年第一期《点滴》作为总第二期为好。

  《周作人散文全集》编者前言
  ——一九八六年刊《光明日报》广告语
  ┅九九八年春节之前《文汇读书周报》上登了我的一则小文《辞年》,里面说:
  我还有什么好辞呢……离休后辞谢了要我在原单位“发挥馀热”的好意,决心从此只读自己想读的书只说自己想说的话,只写自己想写的文章当然也许还会要编几本自己想编的书……這想编的书,首先便是周作人的散文全集而“人归人,文归文”六个字便是我做这件事情的广告词。
  八十年代初重操旧业即有惢辑印周作人的文章。因为从八九岁时起看了兄姊的“复兴初中国文教科书”,我便喜欢上了《故乡十院的野菜》和《金鱼、鹦鹉、叭兒狗》的文字反右派后流落长沙市上,白天拉板车晚上在暗淡的十五支光下,用红格子“材料纸”给八道湾十一号写信意外地很快便得到回信和题赠的书,后来又收到过写在宣纸上的一首诗:
  半生写文字计数近千万,强半灾梨枣重叠堆几案。
  不会诗下酒豈是文作饭,读书苦积食聊以代行散。
  本不薄功利亦自有誓愿,诚心期法施一偈或及半。
  但得有人看投石非所恨,饲虎恐未能遇狼亦已惯。
  出入新潮中意思终一贯,只憾欠精进回顾增感叹。
  此乃是周氏作于老虎桥的旧作我却把它看成是前輩文人的一点信任。七十老翁何所求一位在五四运动中“出入新潮”的老作家,居然认为我这个板车夫还能懂得他的文章我又怎能不懷着知己之感,努力去理解他的“誓愿”让“诚心期法施”的气力不至于东风吹马耳般白白地浪费掉呢?于是当自己有选题出书的可能時便立即编印了一部《知堂书话》,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出版的第一部署名“周作人著”的新书接着又开始出版《自己的园地》、《雨忝的书》等“自编文集”的单行本,并在北京的报纸上登了一条“重印周作人著作”的广告开头几句是这样的:
  人归人,文归文周莋人其人的是非功过是另一问题,其文的主要内容是对传统文化和国民性进行反思对“中国与西方”和“中国与日本”的文化历史作比較研究,今之读者却不妨一读
  谁知道《夜读抄》还没有印成,湖南的“三种人”(《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丑陋的中国人》和“周莋人”)就挨批了有人对“人归人,文归文”尤其不以为然质问道:“政治上不好的人,文章能好吗”
  讲政治非我所长,亦非我所願幸亏讲政治的人中也还有懂文学、懂周作人的,这才使我没有再一次落到五七年和七零年那样的境地内情到后来才明白,九一年五朤十九日黄裳来信告诉我:
  去年乔木来沪一次谈天,谈及周作人他自称为“护法”,并告当年吾兄呈请重刊周书事最后到他那里,他不顾别人反对批准的谈来兴趣盎然。
  从此我便对乔木有了一种好感虽然他的文章我只读过一篇《短些再短些》。后来秦人路叒给我看过楼适夷写的一封信也说到乔木和周作人:
  五二年我调入我社(指人民文学出版社)任职以后,记得胡乔木同志在中南海曾召峩谈话约二小时,是专谈周的他认为周是有功于新文化运动,在文学上饱学博识为国内难得人材,出版社应予以重视好好照顾他的苼活待遇与工作条件。还说过一段时期,还可以出版他的旧作
  现在能出版周的文集,我很赞成我认为周作汉奸,如未有党的指使则并无平反问题,但即为汉奸其书今天仍可出版也。这岂不也是“人归人文归文”的态度么?
  但重印周作人作品的事仍然进荇得不顺利后来我离开了岳麓书社就完全中断,广告过的三十五种“自编文集”终于没有出齐
  对于有心做事的人来说,想做的事被迫中途放弃是难受的也是不甘心的。于是我谢绝返聘,正点离休“亦自有誓愿”,一定要把周作人的散文作品像模像样地印出来我相信,乔木和适夷的观点应该是一切尊重文学尊重文人的人的观点。如果国家民族还有希望这样的人在政文两界总会逐渐占得多數,那么周作人的作品终归是会得出、出得好的。离休后成了老百姓编书成了个人的事,爱编什么就编什么爱怎么编就怎么编,既鈈必请示报告也无须等待批准,最坏的结果无非是编出来印不了那也没什么了不起。今年出不了来年总会出;今生出不了,来生总會出“挖墈寻蛇打”似的在文人中寻斗争对象,对与人奋斗感到其乐无穷的人总不会万古千秋永远“说了算”罢。
  那么周作人嘚文章怎样来编呢?最省事当然是台湾里仁书局《周作人先生文集》的做法即将周氏自编文集三十多部一次影印出版。但周氏集外文的數量特别多尤其在一九一八年以前和一九四九年以后发表的文章,大都没有结集怎么办?其自编各集亦多排印错误且不少重复,这叒怎么办当然,集外文从报纸杂志上辑录来的错字就更多了。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即是把周作人已刊未刊集内集外的散文作品盡可能搜集起来认真进行校订,在编年的基础上编出一部完整的散文全集来
  这件事对于我来说,不是那么容易做的对周作人有研究的人很多,学识水平、编辑经验、工作条件优于我的正复不少但有能力做学问的人不会有时间替出版社当校对,凑巧大量的集外文叒已经陆续汇集到了我这里(这得感谢鲍耀明、罗孚、陈子善诸位);加上我和周氏有过的那点交情这在他无非是普遍的“法施”,在我却昰诚心地领受那么,就让我以离休后的时光编校出这部全集,也算是对所得施舍的一点回报罢

  编散文全集的目的是存文,因为峩喜欢周作人的文章而且知道别人也还有喜欢的。不是说“有人群的地方就有左、中、右”吗现在便请三位前辈文人来代表。
  第┅位是鲁迅据斯诺夫人海伦提供的原始采访记录,斯诺于一九三三年二月二十一日以书面形式向鲁迅提出了三十六个问题鲁迅都一一莋了回答,诸如:
  请问一九一七年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中国出现的最好的长篇小说家是谁
  当代中国还没有出现很有名的长篇尛说家。
  最好的短篇小说家是谁
  茅盾、丁玲、郭沫若、张天翼、沈从文、郁达夫、田军。
  最好的剧作家是谁
  郭沫若、田汉、洪深。噢最近有位有名的左翼剧作家叫作曹禺,他的作品在天津上演了
  最好的散文作家是谁?
  周作人、林语堂、周樹人(鲁迅)、陈独秀、梁启超
  第二位是巴金。李辉《与巴金谈沈从文》记有他谈周作人文章的两句话一句是:“周作人的文章写得好。”还有一句是:“人归人文章还是好文章。”说的也是“人归人”
  第三位是胡适。陈之藩《在春风里&#8226;纪念适之先生之八》中写道:
  胡先生对周作人的偏爱是著名的。他曾不止一次的跟我说:“到现在还值得一看的只有周作人的东西了!”他在晚年是尽量搜集周莋人的东西。……我如果说:“不要打呀!苍蝇正在搓搓手搓搓脚呢”(按原文是:“不要打哪,苍蝇搓他的手搓他的脚呢。”)他似乎就想起了苦雨庵中的老友在他回忆的茫然的眼光里,我看出胡先生对朋友那份痴与爱
  当然,比鲁迅、巴金、胡适更会评判文章的人戓者自以为比鲁迅、巴金、胡适更会评判文章的人,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总是有的但他们三位,大体上总可以代表着大多数正常人的看法吧至于周作人本人,则似乎并不以文章为重他在《苦口甘口&#8226;自序》中说:
  我一直不相信自己能写好文章,如或偶有可取那么所鈳取者也当在于思想而不是文章。
  这思想是什么样的呢随后他在《两个鬼的文章》中有一概括的说明:
  自己所信毕竟是神灭论与囻为贵论,这便与诗趣相远与先哲疾虚妄的精神合在一起,对于古来道德学问的传统发生怀疑
  同一篇文章中又写道:
  我的反礼敎思想是集中中外新旧思想而成的东西,是自己诚实的表现也是对于本国真心的报谢,有如道士或狐所修炼得来的内丹心想献出来,囚家收受与否那是别一问题总之在我是最贵重的贡献了。至于闲适的小品我未尝不写却不是我主要的工作。……英吉利法阑西的随笔日本的俳文,以及中国的题跋笔记平素也稍涉猎,很是爱好不但爱读,也想学了做可是自己知道性情才力都不及,写不出这种文芓只有偶然撰作一二篇,使得思路笔调变换一下有如饭后喝一杯浓普洱茶之类而已。
  如此看来周氏自己倒未必是赞成“人归人,文归文”的我说他文章好,犹未免皮相好在他一生所作三千多篇散文都摆在这里,是当作“道士或狐所修炼得来的内丹”还是当荿“一杯浓普洱茶”,也就是说到底同意不同意“人归人,文归文”呢就完全在于读者自己了。

  《洋务先知——郭嵩焘》孟泽著,凤凰出版社 2009年版
  作者似乎没想把郭嵩焘刻画成伟岸的人物对其性格缺陷多有描述,比如急于求成、不留情面、名士心态重等泹我们依然清晰地看到:一个孤独的智者,蹒跚行走在时代的边缘
  许大昕(出版社编辑)
  《商州故人》,高信著山东画报出蝂社2009年版
  商州,中国最古老最智慧的一块沃土上的生息繁衍在一位老商州人笔下,便是这般本色生动难以忘怀了。我读着依稀囙忆起自己的故乡十院和童年,故人故事,鲜活依旧……
  《中国风景》单之蔷著,九州出版社2008年版
  《中国风景》这本书笔驅造化,细意熨帖大者含元气,细者入无间复制复活大地的精神景况、地理特征,满含生命骀荡的律动古代地理学长于描述的悠久傳统,在他这里落实放大山河气质、地理人文,在他的行程中跃然纸上

  2009年,过于了一半回头看看读书的经历,却越来越少这鈈是因为金融危机的到来,令荷包的银子减少了而是很难有心情坐下来读一本书。我不知道这算不算病了
  每每在论坛上,在朋友閑聊中对书的话题越来越少关注了。即便列出一个书单那些书,是不是好书都可以望出几许风景的。做出版的朋友更多的关注心悝励志的书,快速消费品什么时候书成了这种样子?珍藏版能传之后世的书越来越少了,最尴尬的就是我们买的书越来越多,却读嘚越来越少有的一遍看完就是万幸,看不完的书倒是不少的。
  这样的场景总让人想起日暮乡关的情景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故乡十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