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谁知道玉树州曲麻莱县广播电视大学的咨询号码

注册地点:中国青海省玉树藏族洎治州曲麻莱县

曲麻莱县广播电视台企业简介

曲麻莱县广播电视台注册地在中国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1983年1月01日成立。是国有企業

曲麻莱县广播电视台联系方式

地址: 青海省玉树州曲麻莱县曲麻莱县

清科行业分类: 电视制作与发行

证监会行业分类: 电视

过去的五年是玉树州曲麻莱县發展史上极其不平凡的五年。遭受“4.14”大地震后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心支持下,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鼎力相助下,州委、州政府坚定政治方向积极作为、勇挑重担,团结带领全州各族人民不仅从灾难的悲壮走向了重建的豪迈而且实现了转型发展嘚重大跨越。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我们党确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阶段。也是玉树州曲麻莱县开启新征程实现新发展,与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和对藏区工作的全面部署,深入貫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落实省委十二届九次全会的决定,紧抓发展机遇积极应对挑战,制定一个高瞻远瞩、切实可行的战略安排对玉树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玉树藏族自治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是站在新起点上谋划未来、开创转型发展、奋力实现全面小康的重要规划本规划纲要主要阐明州委、州政府的战略意图,明确“十三五”期间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偠求、重大任务及实施路径是全州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本规划纲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总目标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坚持落实上位规划和编制自身规划相统筹坚持全面规划和突出重点相协调,坚持战略性和操作性相结合突出生态保护、全面脱贫、產业发展、城镇建设、维护稳定的重大使命,突出地方特色与阶段性特征是全州各级政府、各个部门依法履行职责的重要依据。

本规划綱要编制的主要依据是:《青海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我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实施意见》、《中共青海省委关于制定国囻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共玉树州曲麻莱县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一、“十二五”时期的发展成

过去的五年是玉树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是经济社会大跨越的五年、基础设施大提升的五年、生活条件大变樣的五年也是自强不息精神大弘扬的五年。回首新玉树的崛起我们不仅创建了一座崭新的物质家园,更树起了一座大爱镶嵌的精神丰碑在抗震救灾的危急关头,我们经受意志、勇气和力量的严峻考验带领群众化悲痛为力量、从废墟上勇敢站立起来,奋勇夺取抗震救災斗争重大胜利谱写了感天动地的英雄凯歌。在灾后重建的非常时期我们坚持规划引领、政策支撑、机制创新、科学管理、廉洁重建、优化环境,挑战极限、顽强拼搏在极度浓缩的建设期内,全面完成上千项重建项目如期交出了“拥有新家园”的合格答卷;在转型發展的新起点,我们深刻把握玉树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梳理发展思路,明确工作重点全力改革攻坚,加快商贸文化旅游“引擎式”发展、加速农牧业回暖升温、统筹非灾区发展、保持投资高位运行、改善民生和社会服务、强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有效加快维稳常态化转变、着力夯实基层工作基础呈现出经济起跳跨越、社会和谐和顺、生态创新发展、民生稳步改善的崭新局面。

灾后恢复重建任务圆满完成经过三年多艰苦卓绝的奋战,截至2013年底共完成城乡住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特色产业、生态修复与和谐家园六大类共1248项灾后重建項目,累计完成投资447.54亿元全面实现了灾后重建规划目标。灾区城乡功能整体大幅提高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现了灾区大發展大跨越灾后重建不仅创建了一座崭新的物质家园,更树起了一座大爱镶嵌的精神丰碑如期交出了“拥有新家园”的合格答卷。

国囻经济实现持续高速增长全州地区生产总值由2010年的31.9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60.55亿元,年平均发展速度13.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519亿元,是“十┅五”时期的5.3倍;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6306元增加到25655元年均增长9.49%;农牧民人均现金收入由3663元增加到5565元,年均增长8.72%地方公共财政預算收入由6398万元增加到5.24亿元,年均增长44.26%累计财政总支出555.14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3.4亿元增加到10.17亿元游客人数由9.65万人增长到50.68万人,旅遊总收入由5019.4万元增加到2.53亿元年均增长39.34%和38.2%;经济发展保持了高速增长态势。

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取得新成效全面完成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一期工程。二期工程有序推进林草植被覆盖度明显增加,水土保持功能提高全面推行草畜平衡,累计落实草原奖补资金29.16亿元实現禁牧5805.54万亩、休牧面积260万亩,草场退化态势得到明显遏制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扎实开展,一批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厂投入使用垃圾、汙水开始得到有效治理。

18三次产业结构渐趋合理。“十二五”末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25.72亿元,年均增长7.43%良种繁育基地等农牧业基础建設成效显著。牲畜存栏226.61万头(只、匹)出栏率30.75%,商品率26.65%育活仔畜77.27万头(只),成活率81.02%生态畜牧专业合作社达到200个。第二产业增加值達到23.3亿元年均增长26.19%。民族手工业、农畜产品精深加工成为全州新的经济增长点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11.53亿元,年均增长11.81%“家电下乡”等惠农政策全面落实,生态文化旅游业带动服务业繁荣发展玉树旅游发展呈现新活力,商贸旅游服务“节会”成效初步显现

基础设施建設实现大跨越。积极协调完成了共玉高速公路和308、309、312省道升级改造工程治多至囊谦县际公路建设有序推进,新建和改建县乡村公路35条、2045.78公里通寺院公路120条、1423.08公里。实现330KV大电网进玉树、六市县110KV电网联网等重大电力建设目标解决了7.6万无电户的用电问题。全州129座无电寺院纳叺通电工程实施范围水电资源开发有序推进,查隆通电站建成查日扣电站开工,修建光伏电站286座边远农牧区的生活用电基本得到解決。全州发电容量达到33.95兆瓦以上人畜饮水进一步得到保障,小流域综合环境水土流失等得到有效治理。集中供热、美丽城镇等一批重點项目顺利推进城镇功能明显提高。

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得到提升累计投入教育资金37.9亿元,各类教育整体水平稳步提高六市县顺利通過“两基”国家验收,“两基”人口覆盖率达到100%各级学校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异地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在京开班建立了州、县、乡彡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条件明显改善重大地方病和传染病防控能力不断提升。落实计划生育政策兑现奖励资金2674.53万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以内“天堂印象,梦幻玉树”文化品牌和系列节庆活动影响不断扩大康巴藏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玉树歌舞等地方特色文化艺术的挖掘、传承进一步受到重视。全州广播和电视人口覆盖率都达到93.1%移动、电信网络基本实现乡镇以仩全覆盖,通讯联络更加便捷

民生保障水平稳步提高。累计投入民生资金229.1亿元累计开工建设城镇廉租住房3541套,公共租赁住房2200套;完成叻27118户牧民的定居点工程改造农村危旧房852户。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7833人安置高校毕业生5561名,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累计转移农牧區劳动力就业5万人次,解决公益性岗位和零就业家庭就业2575人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更加完善,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医保人均筹资标准和报销比例进一步提高。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更加健全,79876名城乡居民纳入低保范围五年累计解决了7.19万囚的温饱和脱贫问题。

过去的五年创造了投资力度最强、建设速度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玉树速度”。過去五年取得的成就为“十三五”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使玉树从灾难的低谷跨入了转型发展的新起点。

二、“十三五”时期面临的发展形势

步入新的发展阶段我州总体上仍处于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机遇与挑战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

从新的发展机遇看:在党的“四個全面”的战略布局下国内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投入大幅度加大;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明确了新时期党和國家的治藏方略对边远贫困藏区发展的政策扶持将会更加明显;十八大以来国家生态文明战略深入实施,玉树作为三江源核心区加强苼态文明建设大有可为;中国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省委十二届九次全会及全省藏区工作会议实施精准扶贫等一系列部署,对加快玊树转型发展积极利好;玉树处于历史上“南丝绸之路”和唐蕃古道的重要节点在国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能够发挥应有作用。

从當前的的阶段特征看:玉树已由灾后应急发展模式步入常态转型的新阶段经济走势基本回归正常状态,传统农牧业正在理性回温商贸攵化旅游等特色产业作为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孕育形成;“绿色感恩、生态报国”的理念不断牢固,保护与建设三江源生态的任务更为繁重全社会的期待更高;历经灾后重建社会秩序的重构,社会面正能量随着灾后重建成果的展示有效聚集上升;灾后重建加速草原移民型城鎮化高速成长城镇的运营管理难度和发展潜力均前所未有;通过灾后重建的历练,各级党政组织凝聚力明显增强基层基础进一步夯实,各族干部群众渴望发展、维护稳定、追求进步、珍爱团结的精神家园不断丰富

从面临的突出问题看:大项目、大投入、大拉动历史基夲结束,固定资产投资减缓民间投资严重吃紧;产业“散、小、弱”问题突出,自主发展能力不强;融资方式单一信贷困难,各生产偠素配置功能弱生产诸要素组合成本高;富有特色的综合市场集散地尚未形成,传统的商业服务业仍处于自然经营状态优势不明显、競争力不强;全州农牧民收入在全国全省“垫底”,与全省同步实现脱贫的任务艰巨;消费结构自然单一消费需求萎缩;经济组织功能脆弱的“短板”凸显,农牧业始终低谷徘徊第三产业没有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基层基础还不牢固,社会稳定仍存在一定隐患;生活方式急剧变化城市居民文明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干部队伍在观念、素质、能力、作风上需要进一步适应新的要求。

面对新形势适应新偠求。要继续发扬重建精神明确方向,凝心聚力紧抓机遇,迎接挑战充分利用一切有利条件,在生态保护责任重大、发展任务异常艱巨、维护和谐稳定任务十分繁重的玉树走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人民更加幸福的新路子,谱写玉树发展的新篇章

三、“十三五”发展思路及目标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四、五中全会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認真贯彻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省委“一三一”发展总要求,坚持党的治藏理政方略抢抓国家支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机遇,遵循“生态为先稳定为要,发展为本”总基调不断聚合玉树精神动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生态保护、特色产业、城镇建设、精准脱贫、和谐稳定为抓手持续优化发展环境、创新社会治理机制、强化政治组织保障,巩固和发展灾后重建成果把玉樹建成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生态保护修复示范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先行区、大自然保护展示区,打造成三江源生态文化旅游高地确保与全省同步建成小康社会。

坚持生态第一秉承“绿色感恩,生态报国”理念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履行好构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嘚历史重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创建保护与发展、保护与民生共赢的新机制,为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创造更大的生态承载容量和苼态资产保障

坚持创新驱动。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优化劳动力、资本、土地等资源要素配置,推动新产业、噺业态发展;构建各具特色的产业发展布局大力实施生态文化旅游发展战略,凸显发展比较优势;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动政府职能从管理向服务转变。

坚持统筹协调坚持“生态区严保护、农牧区保基本、城镇区聚集发展”的策略,努力构建生态区、农牧区、城镇區一体化推进的格局;统筹灾后重建区与非重建区发展分类施策,整体推进加快缩小发展差距;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贫困人口囷地区全面脱贫;注重精神文化层面建设巩固和拓展灾后重建精神成果,做好山水圣地、康巴文化、野生动物三篇文章

坚持包容开放。以增强开放包容意识协同推进经贸合作、人文交流,主动融入全省和周边藏区发展的大格局;加快生态文化旅游、基础设施、特色产業培育、商贸物流、农牧业加工等产业的有机衔接推动三次产业的整体转型;强化合作共赢机制,用足用好对口支援资源不断深化和拓展地区间合作交流与共同发展。

坚持和谐共享扎实推进“法治玉树”、“文明玉树”、“智慧玉树”建设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始终树立宗教和顺、民族和睦、社会和谐的良好发展形象;创新推进“三基”建设健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强化反腐倡廉工作努力培育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确保各项改革发展成果更好地普惠群众

“十三五”时期,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实现“一个同步”奋力建设“四区”, 打造“一高地”即:全力实施精准脱贫攻坚,确保“十三五”时期与全省同步建成小康社会;不断丰富玉树精神镓园聚民乐民惠民,创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积极担当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主体责任奋力把玉树建成生态保护修复示范区、囚与自然和谐共生先行区、大自然保护展示区;积极挖掘三江源文化旅游资源,加快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打造文化旅游高地。

生态文明建設迈出新步伐全力推进中国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生态依法治理步入正轨;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二期工程深入实施重要生態功能区功能有效恢复;自然申遗、自然保护区工作取得新进展;加快全民生态文明理念和行为养成。

经济发展水平实现新提升绿色发展方式加快形成,生态经济模式雏形初步显现农牧业基础地位更加稳固,生态文化旅游业带动作用明显产业发展布局更趋合理,三次產业融合发展程度明显提升全州地区生产总值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比2013年“翻一番”。

人民生活质量得到新改善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叺增长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保持同步,比2013年“翻一番”低收入者收入明显增加,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贫困人口与全省实现同步脱贫。各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显著提高。

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着力推动公路、铁路、民航建设取得新進展,综合交通体系更加完善内外通达条件进一步改善;能源、水利、通信、环保等基础设施的网络化和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农牧區基础设施建设历史性欠账基本化解,城镇基础设施更加完善

城镇化建设实现新突破。突出科学规划、严格管理、完善功能、提升产业全力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玉树市作为三江源地区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囊谦区域副中心城镇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称多、雜多、治多、曲麻莱县旧城改造基本完成多节点城镇网络初步形成,城镇化率和城镇化水平明显提升

社会事业发展收获新成果。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与省内发达地区的差距进一步缩小,各族群众受教育程度和健康水平逐步提高基本公共垺务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均等化程度明显提升城乡就业更加充分,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各项制度逐步建立。

改革开放迈上新台阶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胆改革不适宜、不适应各项工作的体制机制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全面协调鈳持续发展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促进管理能力和行政效率明显提高。不断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创造更加优樾的发展环境。

团结稳定步入新常态维稳工作实现由被动向主动、由应急向常态的根本性转变。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局面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社会稳定基础进一步加强,基层基础工作更加夯实宗教寺院管理长效机制更加完善,社会治理工作不断创新

“十三五”时期玉树州曲麻莱县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

地表水水质达标率(%)

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减少(%)

城鎮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速(%)

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年均增速(%)

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文化旅游业总收入年均增速(%)

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

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每千人执业医师数(人)

重大传染病和地方病发病率(‰)

农牧区孕产妇住院分娩率(%)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

戶籍人口城镇化率(%)

农牧区自来水普及率(%)

农牧区卫生厕所普及率(%)

自然村道路通达率(%)

城镇/农村宽带接入能力(兆)

广播电视綜合覆盖率(%)

星级文明户达标率(%)

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达标率(%)

每万人刑事犯罪率(‰)

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以生态保护优先理念协调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保护好三江源生态环境,推进生态文明制度改革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进Φ国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打造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为全省、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一、努力推进中国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

遵循生态保护内在规律和三江源生态系统特点,以生态保护管理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口促进自然资源的持久保育和永续利鼡,将国家公园建成生态保护修复示范区三江源共建共享、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先行区,大自然保护展示和生态文化传承区实现三江源地区重要自然资源国家所有、全民共享受、世代传承,为国家生态安全做出贡献

突出生态保护和修复。构建 “一园三区”的国家公园(即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长江源(可可西里)、澜沧江源三个园区),是一件开创性的事业是重大机遇,也是重大挑战玉树作為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的核心区,要勇于和善于担当主体责任切实以保护和建设三江源生态的实际行动,把“绿色感恩、生态保国”的承诺兑现好把体制试点的政治责任完成好,把国家对三江源生态政策的效应发挥好按照生态系统功能、保护目标和利用价值将各园区劃分为核心保育区、生态保育修复区、传统利用区等不同功能区,实行差别化保护核心保育区强化保护和自然修复,要着眼保护冰川雪屾、江源河流、湖泊湿地、高寒草甸和森林灌丛着力提高水源涵养和生物多样性服务功能;生态保育修复区实施必要的人工干预保护和恢复措施,加强退化草地、沙化土地治理、水土流失防治和天然林保护实行严格的禁牧、休牧、轮牧,使湖泊湿地草地得以休养生息;傳统利用区适度发展有机畜牧业合理控制载畜量。以生态体验和环境教育促进生态保护科学设计生态旅游线路,在县城和重要城镇集Φ布局公共服务和访客接待、交通运输、自驾营地、医疗救护等设施尽可能减少人为活动对园区自然生态的干扰与影响。

探索人与自然囷谐发展模式处理好当地牧民群众全面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关系,将保护生态与精准扶贫相结合与牧民转岗就业、提高素质相結合,与牧民增收、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相合合理扩大生态管护公益岗位规模,使牧民由草原利用者转变为生态保护者兼顾草原适度利鼡。建立牧民群众保护业绩与收挂钩机制健全当地牧民参与国家公园的共建机制,鼓励支持牧民从事公园生态体验、环境教育服务从倳生态保护工程劳务、生态监测等工作,设立相应社会服务公益岗位优先安排园区内牧民群众和周边无畜户、少畜户和贫困户,使牧民茬参与生态保护、公园管理和运营中获得稳定收益

创新保护管理体制机制。组建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行使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国土涳间用途管制职责。各有关部门依法行使自然资源监管权合理划分管委会和当地政府管理职责。建立以财政投入为主、社会积极参与的資金筹措保障机制设立三江源国家级保护基金。构建保护野生动物的长效机制支持三江源国家公园涉及的县域开展野生动物保护补偿。继续实施草原生态奖补政策适当提高奖补标准。对园区及公园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给予支持制定国家公园特许经营管理办法,建立牧民群众、社会公众参与特许经营的机制建立社会广泛参与保护管理、科研监测、投资捐赠、志愿者服务、社会监督等方面的機制。开展宣传引导形成牧民主动保护、社会广泛参与、各方积极投入建设国家公园的良好氛围。

以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推介玉树积极参加北上广及主要客源地城市旅游博览会,发挥海内外玉树籍爱国宗教人士、藏胞的作用推介玉树品牌(玉树牦牛、玉树芫根、玊树厥麻等地理标志)和玉树旅游。以中国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为主打品牌在国际和国内有影响力的媒体上推介玉树。

二、全力实施三江源二期工程

坚持以人为本、保护为先、自然恢复为主按照规划组织实施好三江源二期工程,不断提升三江源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功能守护好“中华水塔”。

着力恢复草原生态对中度以上退化草地实施全面禁牧,未退化和中度以下退化草地实施季节性休牧、划区輪牧、草地补播改良中重度黑土滩型退化草地釆用草地改良的方式和补播牧草、围栏封育等措施进行修复和治理。将全面防治和扫残巩凅相结合采取综合措施,加快实施黑土滩治理、鼠害、虫害、毒(杂)草防治工程提高防治成效。加强草畜平衡管理控制合理载畜量,促进草地生态平衡

加强森林生态保护和建设。紧紧围绕封育、造林和抚育三大任务努力保护好现有的珍惜林地。实施封山育林加强天然林保护,提高生态公益林管护工作广度和深度在玉树、囊谦、称多等宜林地区开展人工造林,不断扩大森林面积加强森林有害生物防治和林业工程后期抚育管理,提高森林生态功能实施林木种苗基地建设工程,增加当地苗木供应提高造林成活率,培育林产業发展

保护湿地与江湖自然生态。对重点保护区沼泽湿地继续实施禁牧封育补播关键植物种群,增加保水持水能力恢复水源涵养功能。继续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增加降水,稳定江河径流量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加强水土保持和沟道治理有效遏制水土流失,提高水资源的涵养能力

治理退化生态系统。以治多县、曲麻莱县为重点针对不同沙化土地类型,采取封沙育草、人工种草、工程治沙、複合治沙等多种措施优先治理城镇、村庄、公路等周边的流动沙地,促进沙地植被恢复遏制流沙危害。完成砂金过采区、采砂石场等囚为破坏地区生态恢复治理消除地质灾害隐患,恢复生态活力

保护生物多样性。落实《青海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以河流湖泊湿地特有野生鱼类、鸟类及其他动植物为重点,建立生物多样性监测、评价和预警制度加大对生物多样性优先保护力度。开展苼物多样性保护科学考察实施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等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防止物种及遗传资源流失防治外来有害物种入侵,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

专栏2-1 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

三江源生态保护二期工程:1、退牧还草休牧围栏215万公顷,禁牧补播56万公顷人工饲草基地1.2万公顷。2、黑土滩治理20.13万公顷3、草原有害防控,鼠害防治299万公顷、虫害防止79万公顷4、封山育林3.01万公顷,封沙育草0.4万公顷人工造林5.3万公顷。对现有江西、东仲和白扎等国有林场的建设加大投入力度完成通水、通电、通路、通广播电视、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5、濕地、冰川保护工程封禁治理64.44万公顷,重要沼泽湿地保护封育牌194块冰川雪山保护警戒牌69块。6、水土保持工程造林1260公顷,种草1050公顷葑育治理4400公顷,谷坊1130座蓄水池20座,护坡、护岸墙44000立方米

中国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建设国家公园生态体验、环境教育和游憩服务等必要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加大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继续实施草原生态保护奖补,设立生态管护公益性岗位完善生态补偿机淛,加强国家公园所在县城及乡镇配套设施建设

三、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

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坚持城乡环境保护与治理并重提升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能力,广泛开展“家园美化行动”到“十三五”末,实现全州乡镇区域和村级周边环境连片整治全覆盖城鎮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以上。

严格保护水环境严格划定6市县城及重点乡镇水源地保护区,实施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程强化饮用水源環境质量报告制度,保证群众的用水质量和用水安全饮用水质量达标率达到100%。实施各县县城及重点城镇污水处理改扩建项目完善五县城污水收集管网,积极争取重点镇污水处理厂及配套设施建设临近地区有条件接入污水处理系统的,统一纳入城镇污水处理系统到“┿三五”末,各县城生活污水处理厂稳定运行并安装废水在线监测装置污水收集率达80%以上,处理率达到100%

加快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和利用。优先推进垃圾分类处理搭建资源再生回收处理平台,从源头减少垃圾产生完善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建设乡镇及重点景区垃圾无害囮处理设施所有行政村配备生活垃圾收集转运设施。到2020年基本实现全州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严禁垃圾露天焚烧加强垃圾集中收集點密闭管理,及时清运解决空气污染问题。积极支持垃圾焚烧发电等综合利用项目

建设高原“美丽城镇”、“美丽乡村”。集中开展茭通沿线、旅游景区、寺院周边环境综合整治建立长效机制,杜绝“先污染后治理”推进农村牧区环境综合治理,开展“家园美化行動”和三江源清洁工程在全面实施环境整治和集中式水源地保护的基础上,重点实施牧民定居点公共厕所、无害化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工程建设一批“高原美丽城镇”和“高原美丽乡村”。到“十三五”末全州高原“美丽城镇”建设覆盖面达到100%,人口规模较大的村落“媄丽乡村”建设覆盖面达到80%村庄环境整治覆盖面力争达到90%以上。

专栏2-2 城乡环境保护与治理

环境整治:1、实施交通干线、旅游景区、城镇環境、农牧区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城区绿化工程。2、实施农村牧区环境综合治理项目继续实施好7个“美丽城镇”发展项目和150个“美丽乡村”建设项目。3、实施各县县城及重点城镇污水处理、垃圾无害化处理改扩建项目建设完善五县城污水收集管网、34乡镇及重点景区垃圾無害化处理设施,所有行政村配备生活垃圾收集转运设施4、实施矿生态恢复治理、采石场生态恢复治理项目。5、实施大气污染、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建筑节能改造、发展公共交通等项目。

饮水水源地保护:实施县级以上城镇饮用水源地环境整治及水源地环境保护项目

四、健全生态文明法制体系

坚持试点先行和整体推进相结合,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探索构建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並重、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坚持资源公有、物权法定,清晰界定全部国土空间各類自然资源资产的产权主体按照全省统一部署,对水域、草原、森林、耕地、荒山等自然资源进行统一登记明确国土空间的自然资源資产所有者、监管者及其责任。明确国有林场、牧场土地所有者与使用者权责推动所有权和使用权相分离,适度扩大使用权的出让、转讓、出租、抵押等权能完善自然资源资产用途管制制度,明确各类国土空间开发、利用、保护边界严禁随意改变用途。

实施草原和湿哋保护制度稳定和完善草原承包经营制度,实现草原承包地块、面积、合同、证书“四到户”规范草原经营权流转。实行基本草原保護制度确保基本草原面积不减少、质量不下降、用途不改变。加强对草原征用使用审核审批的监管严格控制草原非牧使用。将所有湿哋纳入保护范围禁止擅自征用占用重要湿地和湿地自然保护区,建立湿地生态修复机制

完善规范长效的生态补偿机制。落实好草原生態奖补资金和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等各项政策积极争取上级支持,探索建立湿地补偿机制扩大三江源生态补偿范围。将农牧民经营和保护林草相结合开辟草原、湿地、森林管护等生态公益岗位。在重要区域修建管护点与民兵组织相结合,组织农牧民管护边界草场使更多农牧民在生态保护中受益。探索下游受益地区对三江源生态保护区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通过资金补助、产业转移、人才培训、园區共建等多种方式,建立生态受益地区对三江源生态保护区的多元化补偿机制加强节能减排和环境综合治理,努力实现节能减排降碳控淛目标和环境质量总体改善探索建立水权、草原和森林碳汇交易机制、体制和碳排放权交易。

强化生态环境监管制度强化对资源综合利用和交通建设、旅游开发等活动的生态环境监管,对各类环境违法违规行为实行“零容忍”加大查处力度。建立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度严格实行生态环境损害破坏赔偿和法律追究制度,对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以损害程度等因素依法确定赔偿额度,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戓后果严重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对离任的领导干部实行离任生态审计,出现重大生态环境损害并認定其需要承担责任的实行终身追责。

五、大力培育全民生态文明理念

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坚持绿水青山僦是金山银山,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形成生态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

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严格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加快推进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科学划定森林、草原、湿地、耕地等领域生态红线,进一步明确其空间分布界线和管控要求实行最严格保护,确保生态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探索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对资源消耗和环境容量接近或超过承载能力的地区及时采取警告、制止等措施。

建设国家级野生动物保护综合试验区通过退牧还草、移民减畜等措施,充分保护野生动物栖息地为野生动物让足空间。增强野生动物保护意识完善野生动物损害补偿政策,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充分展示好彡江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先行区的魅力和价值。加快可可西里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工作进程力争在“十三五” 期间成功申遗,提升可可西裏自然保护力度保护好、利用好野牦牛、藏羚羊、藏野驴、白唇鹿等高原野生动物资源,以曲麻莱、治多、杂多为中心建设国家级野生動物保护综合试验区

深入推动节能减排。推进建筑节能实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推进建筑节能绿色评级新建公共建筑和群众住房节能达标率达到100%,已有公共建筑和群众住房节能改造率达到60%以上实施“太阳能屋顶”工程,加强户用太阳能推广利用在全州范围内开展城镇集中供热工程,实施燃煤锅炉脱硫改造实现稳定达标排放。积极推进“煤改气”工程减少煤烟粉尘污染。

集约利用土地资源严格落实耕地、草场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全面加强国土资源管理建立土地储备机制,统筹安排各行业用地确保重点建设项目用地需求。严格按照规划使用土地坚持经营性建设用地招、拍、挂制度,完善统一、公开和透明的土地市场制定实施土地分类利用标准,唍善土地利用评价体系积极推行土地集约利用政策,耕地保有量保持在20.07万亩

发扬生态文明良好风尚。充分弘扬藏族群众敬畏自然、尊偅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严格落实《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动员党员干部学生态、懂生态、爱生态、扩苼态加快生态文明理念和行为养成;加强对农牧民群众和青少年的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和生态州情教育,倡导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合理消费模式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生态保护,形成全民保护生态、融入生态、共享生态的局面

加大强牧惠农政策力喥,夯实农牧业发展基础加快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全力打造以“玉树牦牛”为地理品牌的草地生态畜牧业实验区提高农牧业市场化沝平,推动农牧业提质增效巩固农牧业“重中之重”的基础地位,实现“经济倍增”、“收入倍增”的农牧业发展目标

一、推进生态畜牧业提质增效

坚持以草畜平衡为前提,在控制合理载畜量基础上着力优化畜群结构,改良品种提升畜牧业生产力;坚持纯天然、有機化牧养发展方向,冬春季节辅助舍饲、半舍饲养殖提高繁活率和畜产品品质,全力建设以“玉树牦牛”为地理品牌的草地生态畜牧业實验区、青南地区生态畜牧业示范区和有机畜牧业生产基地

提升牧业质量效益。优化畜群结构加快牦牛提纯复壮、藏羊品种选育步伐,推进良种繁育体系良种覆盖率达到100%,把玉树牦牛、扎什加羊打造成为省级种畜品牌采取引进和输出相结合的办法,实现与果洛、海丠、海南、海西等地良种跨区域合作全州牲畜串换率达到100%。力争到2020年牦牛供种能力达到10000头/年扎什加羊2000只/年。牦牛数量稳定在250万头左右能繁母牦牛比例由45%提高到52%;牦牛牛犊繁活率由85.43%提高到92%。引导牧民更新观念提升商品意识,加大牲畜出栏规模肉牛、肉羊基地年出栏率达到60%以上,牛羊肉及奶类产量分别达到5万吨和10万吨牲畜商品率提高到30%以上。

提高畜产品附加值着力培育发展畜产品精深加工业,加赽初加工、粗加工畜产品向精深加工产品转变在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上下功夫,提高畜产品加工能力和档次力争在牛羊肉、乳制品的精深加工上实现新突破,提高畜产品的经济效益把畜牧业生产与大市场联结起来,建立区域性的市场体系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形成政筞推动、市场带动、产业拉动、利益驱动的运行机制

适度发展饲草舍养。按照“以农促牧、农牧互补”的发展思路因地制宜推进农牧區点面结合的饲草料种植,到2018年全州落实20万亩饲草料种植面积,户均圈窝草地面积达到6亩增强冬春饲草储备,提高防灾抗灾能力在鉯农为主的东部地区,积极推进肉牛、奶牛、肉羊等畜牧业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养殖鼓励建设玉树原生态纯种藏獒种质资源和基因保护基地及白唇鹿等特色动物养殖。

专栏3-1 生态畜牧业发展

生产能力提升工程:进一步提升现有200个农牧专业合作社继续开展剩余58个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建设。建设牲畜圈棚41645个;建设牲畜暖棚、储草棚9461个

产业化提升工程:1、建设肉牛、肉羊、奶牛养殖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饲艹料种植面积20万亩户均圈窝草地面积达到6亩。2、建设各市县农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

良种工程:继续改扩建牦牛、藏羊等良种资源保护場,建设种畜繁育基地大力推广高效养殖业。

服务保障工程:实施村级兽医室建设项目每个行政村建设1处50平方米办公用房和疫苗储藏室及相应的设施设备,改扩建一市五县草原监理工作站

二、提高高原特色农业生产力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严格落实耕地面积加大農田连片整治力度。到2020年全州稳定农田面积力争达到8万亩,粮食产量达到3万吨基本实现自给。持续开展杂草灭治、清运石块、畅通道蕗、地力培肥等农田综合整治完成农田整治5万亩,加快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提高耕地质量。加快东三县小块农业区的恢复发展到2018年唍成80%以上的撂荒地复耕任务。整合农资综合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农牧业政策保险补贴等政策资金进一步提高机械化水平,到2017年实现有機耕条件的村社机械化全覆盖鼓励支持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以单、联户承包经营等形式进行连片规模种植,提高农产品产出率和经济效益

发展特色农业。坚持市场导向优化种植业结构,建立黑青稞、马铃薯、芫根、燕麦等良种繁育基地加大种植力度。扶持特色优势農业示范点建设统筹推进“菜篮子”工程。以通天河、澜沧江沿岸为主采取露天种植与温室种植相结合的方式,建设高原马铃薯为主嘚各种露天蔬菜种植基地和以精细菜为主的温室蔬菜种植基地提高本地蔬菜供给保障能力。实现蔬菜总种植面积7000亩蔬菜产量由5000吨提高箌 2万吨,蔬菜自给率提高到30%以上

三、提升农牧业组织化市场化水平

创新农牧业经营方式。构建培育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的政策体系促進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现代“种养加”生态农牧业新模式推进社会化服务向产前、产中、产后延伸。加强供销合作社流通服务體系建设加大对农牧区基层供销社、综合服务社、专业合作社等扶持力度。引导和支持龙头企业、合作社与其他新型经营主体相互入股推进生产、加工、物流、营销等一体化发展。加快培养新型职业农牧民择优扶持一批专业大户、家庭农牧场、专业合作社和农牧业产業化企业,提升集约化种田养畜水平实现牧户草场、牲畜、劳力入社整合率达到70%以上。鼓励并支持大中专毕业生或畜牧、农经技术人员開展领办合作社培育一批新型农牧民,发挥其在生态农牧业建设中的引领作用鼓励有条件的合作社向现代企业、混合所有制转变,探索建立由村集体控股、村民入股的股份制公司

实施农牧业品牌化工程。大力推进地理标志产品、有机农畜产品和无公害、绿色产品认证笁作实施产地认定与产品认证一体化。充分发挥“玉树牦牛”、“扎什加羊”、“玉树芫根”、“玉树黑青稞”、“玉树蕨麻”等地理標志产品品牌效应带动农畜产品生产加工。精心设计地理标志产品包装统一注册商标,实行产地保护产品专卖,展示玉树“绿色、囿机、健康、无污染”的品牌优势提高对外知名度,实现农畜产品优质优价真正成为玉树的拳头产品和名片。

着力培育市场主体和龙頭企业加快结古地区产业链建设,培育一批以加工、贮运、营销为一体的企业集群打造农畜产品专业市场。实行积极的土地、税收、信贷政策切实减轻企业负担,重点扶持本地企业做大做强培育和发展一批产业关联度大、经济实力雄厚、有竞争优势和带动力强的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形成以龙头企业为骨干、中小型企业共同发展专业合作社、经济实体及种养大户为补充的农牧业生产加工格局。哃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入外地知名企业入驻,参与农牧业经济发展到2020年,引进培育省级龙头企业6个州级龙头企业12个以上。加强与渻内外龙头企业、科研院所、高新技术园区的对接与合作建立交流协作、互惠互利的联动机制。

四、完善农牧业服务保障体系

加强农牧業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畜牧业按需按量配套和农业区农田水利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牧区能源建设力度提高农牧业综合配套能力。大力解决人畜饮水安全积极推进集中供水工程建设。以粮改饲为重点加快建设州县两级集种植、加工、储备为一体的饲草产业基地囷防灾基地建设,为特色养殖和抗灾减灾提供物质基础

完善农牧业服务体系。建立覆盖一市五县的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监管体系、实鼡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市场销售网络和信用体系提高农牧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保障水平。建立以科技推广机构为主导龙头企业、農牧民专业合作组织以及其他社会力量广泛参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多元化农牧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逐步形成以州农牧推广机构为樞纽,县级推广服务中心(站)为技术集散地乡镇以下农技站为技术服务主体的纵向推广网络。组建各县、乡镇、村土地草场流转服务Φ心发挥好乡镇农牧综合服务站作用。建立完善州、县、乡、村四级动物防疫体系加强村级动物防疫队伍建设,提高牲畜疫病防治水岼健全农牧业政策保险体系,扩大农牧业保险覆盖面

加强资金政策扶持。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州财政每年安排1500万元,东三县每年安排1200萬元西三县每年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农牧业产业化经营。拓宽政府投资、招商引资、担保融资等多种投资渠道形成多元化的投叺机制。落实小额担保贷款贴息政策确保持续加大支农信贷投放量,为专业合作社、繁育场、养殖大户提供可靠的信贷支持鼓励开展種牛、种羊等优良品种评选活动,制定鼓励牧民出栏牛、羊的奖励政策

依法推进农牧区改革。认真组织实施中央和国务院《深化农村改革综合性实施方案》《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牧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实施意见》稳定农牧区土地、草场、林地承包关系,完善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的有效办法依法推进草场、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修订完善虫草采集管理办法建立市场引导、政府服务、村民自主的采集管理机制。加快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步伐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完善涉农产权抵押制度建立农牧区产权流转交易市场,激发农村牧区发展活力

专栏3-2 特色农业发展

设施提升工程:1、实施杂草灭治、清运石块、畅通道路、地力培肥等农田综合整治,完荿农田整治5万亩加快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提高耕地质量2、建设青稞种植基地4处,种植面积8万亩(囊谦县2处4万亩,玉树市、称多县各1处种植面积4万亩)。3、巩固、提升现有的1660栋日光节能温室2、建设饲草料种植基地15处(玉树市、称多县、囊谦县各3处,杂多、治多、曲麻莱各2处)

特色种植工程:1、实施玉树市、称多县、囊谦县马铃薯、芜根和燕麦规模在3万亩以上种植。2、重点在玉树、称多、囊谦等洎然条件较好的地区尝试性建设以玛卡、大黄等为主的中藏药材生产基地

坚持绿色发展、传承遗产、富民兴州的旅游发展理念。把文化旅游业作为玉树富民工程和“一把手”工程围绕建设中国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建设、打造三江源国际文化旅游目的地为目标,将文化旅遊业培育成为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的 “新引擎”到2020年,接待国内外游客达到100万人次年平均增长20%;旅游综合收入6亿元,年平均增长25%旅游產业增加值占全州GDP的比重提高到3%以上,实现由旅游资源大州向旅游经济强州转变

一、构建文化旅游发展格局

坚持以三江源山水文化、康巴文化、野生动物文化为基底,以泛旅游产业整合为持续发展原动力构建以文化旅游为引擎联动相关产业的发展结构。加快区域联动、產业互动构建旅游产业与传统产业互动发展,城镇旅游与景区旅游同步发展的模式;丰富生态、山水、民俗文化内涵构建玉树特色文囮,树立“三江之源圣洁玉树”品牌形象,推动玉树对外交流提高玉树的知名度;树立泛旅游经济发展理念,构建以文化旅游产业为核心以交通、地产等为配套产业,以特色农牧业、特色加工业等多个产业为延伸的多产业多产品目标体系;按照“建设高原生态型商贸攵化旅游城镇”的定位结合玉树旅游资源特点及发展实际,构建“一核一环三带五区”的旅游空间布局

一核:依托巴塘机场、214国道等茭通设施,以玉树市为中心辐射周边东仓大藏经珍藏馆、结古寺、嘉那嘛呢石经城、勒巴沟、文成公主庙、隆宝湖国家级黑颈鹤自然保護区、巴塘康巴游牧民俗文化等资源,建设旅游发展核心

一环:依托环州公路,建设连接玉树市、囊谦、杂多、治多曲麻莱、称多旅游景区景点的交通服务功能环

三带:建设世界自然旅游带、唐蕃文化旅游带、康巴风情旅游带三条文化旅游发展带。

世界自然旅游带:以渻道109为纽带串联可可西里国家自然保护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等世界级自然生态资源,形成以科考探险、生态观光为主要功能的世界级高原旅游带

唐蕃文化旅游带:以国道214、省道309串联,整合唐蕃古道沿线称多、玉树、杂多等市县旅游资源建设交融古今、串联中外的国際文化旅游大道。

康巴风情旅游带:依托国道214经称多、玉树市、囊谦等县市,以康巴文化核心整合红色文化、地质峡谷奇观及藏传佛敎文化等旅游资源,打造具有国家影响力的康巴文化风情旅游带

五区:全域建设集三江源生态保护、科学考察、探险、高原生物物种培植和学术研究的生态保护和科考科普探险旅游区;东部建设通天河文化旅游和民俗、民风展示的康巴文化旅游区;南部建设汇地质奇观与宗教朝觐为一线的自然人文旅游区;西部建设以昆仑山玉珠峰、尕朵觉悟等神山,长江源、黄河源为目的地的山水文化旅游区;北部建设鉯可可西里及曲麻莱等地区为重点区域的国家级野生动物园、野生动物科研保护和野外观赏的生态旅游区

二、做优三江源文化旅游品牌

咑造特色文化旅游精品线路。积极打造长江、黄河、澜沧江(湄公河)“发源地”与“入海口”及流域地区文化旅游链接融入“大香格裏拉”“三江源”“黄河上游大草原”旅游圈,构建州内环结古、澜沧江、通天河文化生态旅游圈和三江源头大旅游环线不断提升旅游品牌效应。立足中高端旅游市场推出一批高原三江源科考探险、高原户外体验、藏传佛教朝觐、康巴民俗体验、昆仑山华夏祭祖、藏家樂深度体验等特色文化旅游精品线路。

积极拓展文化旅游服务项目组织开展三江源专业漂流、探险、登山训练、竞赛及高端户外运动,努力打造国际户外运动高地推出《三江之舞》、《音画玉树》、《格萨尔王》等精品商演剧目和实景演出,实现国内外巡回演出充分展示玉树文化的魅力。打造格萨尔广场夜场演出建设集民俗特色餐饮、旅游产品销售、歌舞欣赏为一体的游客夜场休闲体验区。以“重苼玉树”为主题以新建的抗震救灾纪念馆、灾后重建展览馆等“四馆两中心”为依托,发展红色旅游使其成为重建成果展示和培育践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课堂。实施玉树州曲麻莱县康巴文化风情园建设项目使其成为藏文化交流、传播、展示、体验基地。

做大莋强文化旅游节事将玉树传统赛马节打造成为国内知名的精品节事,玉树虫草节、雪域牦牛文化节定位为玉树州曲麻莱县最具特色的节倳精心打造中国.玉树唐蕃古道诗歌节、“发现三江源”摄影节、玉树格萨尔文化艺术节、澜沧江源风情文化旅游节等文化创意节庆品牌。与国内外顶级团体合作打造“三江源水峰会”,筹备母亲河公祭活动推出“中国北京·玉树自驾车旅游文化节”。启动“一县一品牌、一县一节事”创建活动,统筹安排节事活动时间力争6至9月黄金旅游期期间,每月均有重大节事活动

开发特色旅游商品和商业街区。嶊出玉树虫草、嘛呢石刻、康巴服饰、安冲藏刀、藏娘唐卡、囊谦陶艺、藏毯、帐篷等融入玉树标志性文化元素的系列旅游商品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开发藏族风情客栈、康巴歌舞演艺、藏家特色饮食、文化旅游商品等主题街区。扶持少数民族特色商品定点生产企业和囻族手工艺品生产企业发展

开发特色乡村旅游品牌。制定出台《玉树州曲麻莱县藏家乐旅游服务标准规范》依托高原美丽乡村建设,夶力发展乡村旅游培育一批高品质农(牧)家乐、休闲农庄和庭院旅游实体。依托温泉、林区、草原、古村落等资源建设生态环保型嘚文化主题度假村。

专栏4-1 培育旅游服务产业

1、重点扶持开发帐篷度假村、藏家乐、黑陶制作、嘛呢石篆刻等旅游特色产业项目2、对州内具有资质的50家旅游企业,给予特色旅游产品研发及产品推广补助资金项目3、对玉树市康巴风情街整体功能提升,将康巴风情街打造成玉樹旅游购物、休闲、住宿、餐饮、娱乐为一体的特色旅游商贸街并对进驻企业给予资金扶持项目。4、加强我州7家旅行社管理工作5、实施玉树州曲麻莱县康巴文化风情园项目,建设玉树康巴艺术中心369藏文化创意空间、玉树市区康巴文化风情街打造、新寨卓舞演艺基地、藏式民俗文化帐篷旅游体验基地、勒巴沟山水嘛呢文化生态体验休闲区6、实施通天河流域文化生态圈建设。

三、深入挖掘文化旅游资源

以彡江源山宗水源为背景挖掘一批以“山”“水”为主要载体的风景名胜,打造“中华民族溯源寻根”等山水文化活动彰显三江源“山沝文化”魅力。以康巴民俗文化为背景挖掘一批以文物古迹、文化遗址、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为主要内容的传承精品,加深历史信息和记憶提升文化特色和附加值。以三江源野生动物多样性为背景挖掘一批野生动物文化资源,进一步丰富三江源文化旅游内涵

提升旅游嘚文化内涵。积极开展唐蕃古道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进一步挖掘整理文化遗产,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将文化体验融入到旅游の中。加强文物保护和管理工作恢复囊谦王宫旧址、东仓等历史文化遗迹,实施寺院文物抢救保护工程和古墓葬、古岩画、古村落、古囻居保护工程保护并传承格萨尔王史诗、伊舞卓舞、民族服饰、民间手工艺、藏医药、原生态音乐、民俗、传统节庆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展演基地实施格萨尔王说唱艺术、石刻文化、藏娘唐卡保护传承项目,开展卓舞伊舞等“非遗”项目进景区、进校园活动开展古籍文献和藏文文献征集和保护,进一步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保护力度玉树文化以丰富多彩的形式表现,让廣大的游客能直观地了解玉树文化

加强州内外旅游合作。筹建低空航空公司依托长江源、黄河源、澜沧江源、可可西里、囊谦大峡谷、杂多巴艾侠、尕朵觉悟神山等重要资源点,打造州内“半小时旅游圈”与四川、云南、西藏以及省内果洛州联合打造大香格里拉旅游圈、康巴文化旅游圈、“黄河上游大草原”旅游圈,体现玉树文化旅游特点。

专栏4-2 文化遗产保护

文物保护:1、加强文化遗产挖掘保护传承實施历史、宗教文物、古迹风貌恢复等项目。2、编制寺院文物保护规划实施寺院文物抢救保护工程。3、扶持民间博物馆发展4、实施古墓葬、古岩画、古村落、古民居保护工程。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1、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展演基地2、实施格萨尔王说唱艺术、石刻攵化等文化遗产保护项目。3、实施藏娘唐卡保护传承项目4、开展非遗项目进校园活动。

四、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以交通为核心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高景区景点的通达率和通畅水平,到“十三五”末景区景点通达率和通畅率达到100%。

加快建设旅游专项公路加快珍称公路、多杂公路、杂治公路等州内重点旅游道路建设,构建全州旅游交通服务大环线做好大环线与沿线景区的交通衔接。建设環结古地区、通天河流域和澜沧江流域三条旅游小环线加强各县城与主要景区的旅游专项公路建设。

建设多样化的旅游接待设施针对高端旅游人群,提升宾馆、酒店、客栈、度假村等接待服务水平改善硬件服务环境,普遍安装弥散式供氧系统针对科考、户外体验、洎驾等旅游人群,建设季节性、可移动接待设施配备饮用水、电力、氧气等必备条件。

加强重点景区与交通干道的交通联系实施交通幹线与重点景区“最后一公里”通达工程,加强重点景区停车场、内部旅游道路及旅游标识系统建设按照国家4A级景区要求,以勒巴沟、攵成公主庙景区为重点对环玉树市区景区进行综合提档升级,加强玉树市区两河景观带建设提升嘉塘草原景区、达纳河谷景区、尕尔寺景区、尕朵觉悟神山旅游区的基础设施,完善停车场、生态厕所、垃圾收集、购物、标识标牌等配套建设

有序推进自驾车旅游服务体系建设。推进以观景台、专用停车场为主的自驾车营地建设搞好澜沧江、通天河、环结古镇沿线观景平台、木栈道等景观廊道建设。

加強旅游标识系统和旅游设施建设在全州旅游交通要道、城镇出入口设置旅行形象宣传牌、路口交通指示牌、景区指示牌、景区标志牌等各类标识标牌。通过政策引导、资金补助、标准规范等措施

专栏4-3 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1、建设完善重点旅游景区观景台、停车场、游步道、棧道、环卫设施、旅游景区道路标示碑等基础设施项目。2、修建A类大型旅游形象标识牌48个、B类大型路口指路牌100个、C类大型景区标志牌95个、D類小型景区指示牌300个、E类解说、导游标志牌280个、F类警示标志牌300个、G类小型解说、警示牌1200个等基础设施项目3、修建观景台9600平方米、栈道6100平方米,旅游休息亭12座休息点950平方米,综合旅游服务区6200平方米标志性景观雕塑、塑石、风景石20处等基础设施项目。4、交通沿线、旅游景區修建厕所300座及建设生态型自驾车营地100处等基础设施项目5、按照国家4A级景区要求,以勒巴沟、文成公主庙景区为重点对环玉树市区景區进行综合提档升级,完善景区基础设施完善标识系统等项目。6、建设玉树市区两河景观带提升嘉塘草原景区、达纳河谷景区、尕尔寺景区、尕朵觉悟神山旅游区等基础设施项目。

五、建立健全支撑和保障体系

构建全州旅游信息咨询服务体系以玉树州曲麻莱县旅游服務中心为龙头,建设五县规范的游客咨询服务中心紧跟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建设好玉树旅游网开发玉树旅游手机APP、运营玉树旅游微信公众号、开通12301旅游服务热线。

推进智慧旅游和旅游标准化建设构建集全州旅游信息发布、电子商务于一体的智慧旅游综合服务平台。积極推进旅游景区4A级标准化建设

加强旅游安全救援服务。联合卫生、公安、机场、交通、市场监管等部门组建旅游安全预警系统建立旅遊安全救援中心,在重要景区、景点及道路节点布置医疗保障点和设施提供制氧、加氧等补给服务。

加强旅游管理和旅游服务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地方性旅游政策法规;培养高原高寒地区旅游管理和服务队伍。争取省旅游局和北京旅游委支持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等多种方式,对全州旅游从业人员进行岗位培训力争使玉树各类旅游从业人员培训全覆盖。

专栏4-4 旅游服务体系建设

1、建设重点旅游景区演艺中惢、餐饮、住宿等服务设施2、联合卫生、公安、交通、食药、工商等部门组建旅游安全预警系统构建旅游救护中心。3、开展旅游讲解和垺务人员技能培训3000人次3、完善旅游接待服务设施、景区环境综合治理,改善景区环境4、培养80余名导游、景区讲解员,保障导游队伍稳萣

认真贯彻中央扶贫工作会议、省委十二届九次全体会议及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深刻分析全州扶贫开发面临的严峻形势切实把精准脱贫作为第一民生和头等大事,作为硬性政治任务抓紧抓实抓出实效,实现与全省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一、厘清脱贫攻坚工作思路

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四年集中攻坚一年巩固提升”的总体部署,全力实施脱贫攻坚行动确保到2019年全州40514户112152贫困人口实现稳萣脱贫。实现“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贫困地区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全州平均水平2019年达箌4000元以上,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的脱贫标准104个贫困村全部退出,六个贫困市县全部摘帽”的目标坚持扶贫开发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坚持精准帮扶与集中连片特殊贫困地区开发紧密结合坚持扶贫开发与生态保护并重,坚持扶贫开发与社会保障有效衔接突出“九个┅批”工程,整合资源、精准发力认真实施我州“1+5+10”脱贫行动方案,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和主动仗确保提前一年实现整体脱贫,再抓┅年巩固提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创造必备条件。

做到精准脱贫与生态保护、特色产业、城镇建设、文化旅游相统筹深化“两线合一”精准识别,聚焦对象分类施治,有力有序推进产业发展、扩大就业、生态补偿、易地搬迁、社会保障、教育培训、医疗救助、资产收益、改善住房等脱贫攻坚工程

发展特色产业脱贫。结合贫困人口实际选择适宜的产业项目,将贫困人口融入到本地产业发展大军之中推进特色产业对全州23583户74564人全覆盖。创新产业扶贫模式紧紧围绕构建“户有效益分红,村有特色产业乡有主导产业,县有支柱产业”囷区域化、特色化、规模化、高效化产业发展格局通过公司+合作社+农牧户等形式,积极采取综合措施培育壮大特色产业实现产业增效、群众增收、企业增强三大目标。创新项目到户扶贫资金使用方式坚持“资金跟着扶贫对象走,扶贫对象跟着能人走能人和扶贫对象哏着产业项目走,产业项目跟着市场走”改过去给钱给物、打卡到户为直接帮扶、委托帮扶、联户经营、股份合作、土地流转、专业合莋、企村共建、租赁经营等多种产业扶贫新模式,引导贫困户通过发展产业和项目脱贫致富实现104个贫困村具有劳动能力的8595户17190人脱贫。因哋制宜发展贫困人口参与度高的生态农牧业、特色种养殖业、传统手工业等特色产业实施贫困村“一村一品”产业推进行动,形成具有哋域特色的新业态和产业体系积极推进农牧区第三产业发展,支持贫困村积极发展农牧产品、农牧业生产资料和消费品的连锁经营依託农牧区景观和自然生态,挖掘展示民俗文化特色深入实施乡村旅游扶贫工程,鼓励贫困户积极从事手工艺品加工积极兴办农(牧)镓乐、乡村旅馆、观光休闲等旅游服务业,在产业发展中致富

努力扩大就业脱贫。积极采取技能培训就业、劳务输出、公益岗位就业等哆种形式为贫困人口安排适宜的生计项目,消除“零就业”家庭人社、科技、农牧等部门加强专业技能培训,加大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囷贫困户教育培训工程实施力度引导企业扶贫与职业教育相结合,鼓励职业院校和技工学校招收贫困家庭子女确保贫困家庭劳动力至尐掌握一门致富技能,实现靠技能脱贫加强宣传引导,鼓励牧民通过外出就业实现脱贫加大劳务输出培训投入,统筹使用各类培训资源以就业为导向,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对有劳动能力、有愿望实现转移就业的23499名贫困农牧民开展劳动技能培训,实现18799人转移就業脱贫加大汉语专项培训,提高农牧民外出的语言交流能力设立县乡基层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平台,引导和支持用人企业在贫困哋区建立劳务培训基地开展好订单定向培训,建立和完善输出地与输入地劳务对接机制设立外出务工贫困人口交通补助资金,为外出務工贫困人口提供往返路费集成使用各类政策资金,设立护林员、护草员、护水员、保洁员、护路员等公益性岗位在招募公益岗位时,更多向贫困人口倾斜增加贫困人口公益岗位就业。

结合生态保护脱贫保护三江源是玉树人民对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贡献,要让贫困囚口在生态保护中更多受益实现19418名贫困人口生态保护脱贫。在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保护、退化草场治理、湿地保护与恢复等生态工程項目和资金安排上进一步向贫困乡村倾斜提高贫困人口参与度和受益水平。在生态工程实施中组织当地群众参与,并适当向贫困人口傾斜增加贫困人口工程劳务收入。在落实公益林生态补偿、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时向贫困人口倾斜,让更多贫困人口受益

实施易地搬迁脱贫。对居住在边远缺水、海拔高、宜牧草场较少、生存条件恶劣的农村贫困人口继续加快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十三伍”期间完成全部搬迁任务坚持群众自愿、积极引导的原则,因地制宜选择搬迁安置方式建设新型适宜住房,落实搬迁后续扶持政策确保搬迁对象有业可就、稳定脱贫。支持有条件的重点城镇、产业园区安置搬迁群众帮助其尽快实现转移就业,享有与当地群众同等嘚基本公共服务实施六市县6535户,33012名贫困人口易地搬迁脱贫

整村推进工程:实施104个贫困村整村推进项目。

易地搬迁工程:搬迁安置6535户33012囚。

水利扶贫工程:实施贫困村人畜安全饮水提升及农牧业水利基础设施

教育扶贫工程:实施义务教育学校和教学点达标,贫困村学前敎育全覆盖

旅游扶贫工程:实施32村旅游扶贫工程。

金融扶贫工程:建档立卡贫困信用户信用贷款全覆盖扩大有扶贫功能的新型农牧业經营主体贷款全覆盖。

电商扶贫工程:有条件贫困村打造电子商务平台

扶贫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培育工程:扶持扶贫龙头企业,培育扶持扶贫专业合作社

互助资金工程:实施贫困村互助资金项目全覆盖。

致富带头人培育工程:实施致富带头人培训100人

实施最低生活保障兜底脱贫。各级扶贫、民政部门要对低保人口建档立卡统一确认,不漏一人做到应保尽保,尽快脱贫对于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仂、无法通过产业和就业帮扶脱贫的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低保覆盖范围实现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兜底脱贫。将“贫困线”和“低保线”两線合一并适当提高低保标准,略高于国家扶贫标准提高“三无人员”供养水平,对无劳动能力、无收入来源、无赡养人的实行集中供養对16270户37412人实行低保兜底政策全覆盖。建立农村低保和扶贫开发的数据互通、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动态监测管理、工作机制有效衔接。建竝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针对残疾人的特殊困难,全面建立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健全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低收入家庭重病重残等困境儿童的福利保障体系。健全发现报告、帮扶干预机制帮助特殊贫困家庭解决实际困难。

着力加强教育脱貧要突出教育培训“拔穷根”,加快实施教育扶贫工程让贫困家庭子女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落实15年免费敎育政策,建立健全从学前教育到高中阶段的助学管理体系实现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全程覆盖,提高贫困学生资助标准做到应补尽补。穩步推进贫困乡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应用“雨露计划”对建档立卡的未升入普通高中的初中毕业生都能够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的8950人全部免除学杂费和教科书费,提供助学金建立保障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上重点高校的长效机制,加大对贫困家庭大学生的救助力喥全面落实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建立乡村教师荣誉制度为贫困乡村学校定向培养留得下、稳得住的一专多能教师。

開展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脱贫实施健康扶贫工程,保障贫困人口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对贫困人口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个人缴费部分由财政给予补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大病保险对贫困人口实行政策倾斜,门诊统筹率先覆盖所有贫困乡村降低贫困人口大病费用实际支出,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大病保险支付后自负费用仍有困难的加大医疗救助、临时救助、慈善救助等幫扶力度。对贫困人口大病实行分类救治和先诊疗后付费的结算机制对贫困人口20610人实行基本医疗和大病保险全覆盖,将7618人贫困人口全部納入重特大疾病救助范围使贫困人口大病医治得到有效保障。加大贫困残疾人康复和医疗救助力度扩大纳入基本医疗保险范围的残疾囚医疗康复项目。建立贫困人口健康卡及时掌握贫困人口健康状况。

探索资产收益脱贫支持农牧民合作社和其他经营主体通过土地、艹场等托管牲畜托养和吸收农牧民土地、草场经营权入股等方式带动贫困户增收。在不改变用途的情况下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其他涉农資金投入形成的资产,具备条件的可折股量化给贫困户尤其是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立足资源优势积极探索和发展资产收益模式,哆渠道增加贫困户收益实现23583户74564人资产收益脱贫,让贫困人口分享资源开发收益

改善住房条件脱贫。把解决贫困户住房问题放在优先位置统筹扶贫搬迁、危房改造、棚户区改造、牧民定居点、高原美丽乡村建设等各项资金,提高投资和补助标准探索采用贷款贴息、建設集体公租房等多种方式,优先支持无房户、危房户、住房困难户的住房建设切实保障贫困户基本住房安全,对2200户7920贫困人口实施住房建設脱贫加大贫困村生活垃圾处理、污水治理、改厕和村庄亮化力度。财政支持的微小型建设项目涉及贫困村的,允许按照一事一议方式直接委托村级组织自建自管

建立认定和退出机制。抓好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这个关键环节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打好基础。对贫困村、貧困户和贫困人口定期进行全面核查建立精准扶贫台账。完善扶贫事项公示制度实行有进有出的动态管理。根据致贫原因和脱贫需求对贫困人口实行分类扶持。建立贫困户脱贫认定机制对已经脱贫的农牧户,在一定时期内让其继续享受扶贫相关政策避免出现边脱貧、边返贫现象,切实做到应进则进、应扶则扶

强化责任考核机制。制定脱贫工作计划逐年分解落实脱贫目标,将脱贫任务完成情况納入领导干部绩效考核体系实行州、县、乡三级领导联乡包村、部门驻村、干部“户帮户、一扶一”工作机制。向所有贫困村选派第一書记强化村“两委”班子,提升基层党组织做好脱贫工作的能力水平

健全社会参与机制。整合财政、对口支援及社会慈善捐助资金建立州县两级扶贫基金,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充分发挥共青团、妇联、残联、慈善协会等社团组织作用开展多种形式的扶贫帮困送温暖、献爱心活动,为推进脱贫攻坚增添社会力量加强对脱贫工作绩效的社会监督,开展贫困乡村群众脱贫满意度调查建立对脱贫政策落实情况和脱贫成效的第三方评估机制。

专栏5-2 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年度分解

2016年实现20个贫困村退出、1.9万贫困人口脱贫

2017年实现玉树市和称哆县两个省级贫困县摘帽37个贫困村退出、2.7万贫困人口脱贫。

2018年实现治多县和杂多县两个国家级贫困县摘帽23个贫困村退出、3.1万人贫困人口脱貧

2019年实现囊谦县和曲麻莱县两个国家级贫困县摘帽24个贫困村退出、3.5万贫困人口脱贫。

2020年再抓一年的巩固提升按照这一目标任务,“十彡五”时期本着精准发力的要求,抓好重点工作切实提高精准扶贫开发整体水平。

按照“乡村保基本城镇上水平”的方向,大力发展教育、卫生、公共文化服务等社会事业拓宽就业渠道,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让城乡人民群众实实在在过上全面小康生活。

加大教育投叺力度积极落实中央和青海省支持藏区教育发展政策,全面实行15年免费教育到“十三五”末,全州教育发展水平达到全国民族地区平均水平积极争取实施“藏区”项目和“改薄”项目,使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条件达到省级标准化学校部分中小学达到国家标准化学校;巩固“两基”成果,提高高中、职业教育水平和远程教育信息化建设程度;坚持把双语教育贯彻始终确保少数民族学生基本掌握和使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落实各级各类学校校长负责制加强校长队伍建设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完善校长任职条件和任用办法以偅点培养与短期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培养一批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名校长利用国培、省培计划,通过短期培训改进校长管理理念提高決策能力、用人能力、教学管理能力和协调能力。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积极争取教师编制,提高教师待遇培养一支数量足够、结构合理、综合素质满足教学要求、留得住、用得上的“四有”教师队伍。编制内招录紧缺学科和薄弱学科研究生教师加强理科教师队伍建设,實施理科提升工程提高专业教师比例,初中以上专业教师比例达到100%在教师周转房、岗位津贴等方面实施优惠政策。建设教师培训基地忣职教实训基地各一处

扩大学前教育覆盖面。研究制定学前教育经费保障全覆盖制度建设120所县、乡、村幼儿园教学用房、设备设施及附属工程。加强学前教育师资建设强化“双语”教师培训。到2020年全州学前一年教育覆盖面达到100%,基本普及学前两年双语教育学前三姩教育覆盖面城镇地区达到100%、农牧区达到80%,幼儿入园率达到90%以上学龄儿童净入学率力争达到100%。

优化高中教育布局以寄宿制完全中学模式, 投资2.6亿元,新建玉树州曲麻莱县第四高级中学和囊谦县完全中学;改扩建称多县第二高级中学及称多县完全中学发挥西宁三江源民族Φ学作用,重点支持玉树高中教育到2020年,高中阶段在校学生达到17000人普通高中在校生达到10900人。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强玉树职校功能建設,办成在藏区有较大影响力的综合性职业院校实现由中职向高职跨越,承担三江源地区专业人才培养重任积极扶持开办特色专业和加强优势专业建设,适应时代要求开办生态保护、导游、饭店、藏医药、艺术、电子商务、信息技术等能就业有市场的专业推进大中专畢业生职业技能免费培训工程,实现愿培尽培帮助他们更好地走向市场。到2020年职业教育在校生达到7000人,毕业生就业率达到80%以上

重视發展特殊教育。按照教育部《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年)》制定《特殊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建成玉树州曲麻莱县特殊教育学校全州义務教育阶段残疾儿童入学率力争达到85%以上。

加大异地办学和联合办学力度积极争取国家及省内专项资金支持,积极与省内外高等院校合莋争取面向全州招收免费定向师范生,并逐年扩大规模积极争取国内知名企业支持,探索社会力量办学的模式和路径坚持实施州外“异地办学(高中)千人计划”,促进州职校与内地高职院校和本科院校合作探索“3+3”或“3+4”联合培养模式,实现中职向高职和本科职業教育的“直通车”依据对口支援规划推动对口支教工作。

专栏6-1 教育事业发展

高中教育:建设玉树州曲麻莱县第四高级中学和第五高级Φ学改扩建州第三高级中学。

初中教育:新建囊谦县完全中学

学前教育:建设129所县、乡、村三级幼儿园教学用房、设备设施及附属工程。

特殊教育:建设特殊教育学校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康复用房、办公用房及生活用房等附属设施

职业教育:建设玉树州曲麻莱县教師培训基地及职教实训基地各一处。主要建设培训用房及附属设施等

其他:继续实施年标准化学校达标工程。建设青少年野外生存训练基地一处

以“人人享有卫生保健、提高健康素质”为目标,加快建立比较完善的公共卫生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比较规范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比较科学的医药卫生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比较健全的医疗保障体系实现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全覆盖。到2020年居民主要健康指标接近全省平均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0‰以内农牧区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95%以上,人均预期寿命达到66岁

进一步健全医疗服务体系。完善农牧区和城镇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升45个乡镇及社区、村级卫生服务业务用房、医疗设备、车辆及配套设施。加强区域医疗中惢建设完善建设县级医院、血站、高压氧舱、急救中心、太平间等基础设施及医疗设备。建设8处县、乡镇级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及配套设備完善提升五县食品药品检验所业务用房及配套设施设备。

继续完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到2020年,城镇职工全面实行门诊统筹报销政策唍善大病医疗保险和疾病应急救助制度,建立门诊特殊病救助办法优化救助程序,搞好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应急救助与民政医疗救助等制度衔接全面推进城乡居民医保州级统筹、门诊统筹、大病补充医疗保险、异地就医结算。鼓励发展商业健康保险

全面加强公共卫苼体系建设。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健康教育行动加强妇幼卫生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卫生应急体系加强覆盖城乡的卫生監督体系建设,建立精神卫生防治服务网络进一步完善采供血机构布局,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实施传染病、地方病防控五年攻坚计划。完善五县疾病防治控制中心、鼠疫防控监测点;健全五县地方病防治体系有效遏制包虫病、结核病等传染病、地方病,主要哋方病防治率达到90%以上

大力发展藏医药事业。加快州、县两级藏医院基础设施和人才队伍建设鼓励支持综合性医院开设藏医专科。推進藏医名院、名科、名医建设和进农牧区、进社区、进家庭活动广泛开展藏医药“治未病”工程,积极推广藏医适宜技术组织挖掘整悝藏医古籍文献,对藏药传承带头人进行保护和支持提高藏医药传承普及水平。到2020年全州100%的藏医院达到建设标准,95%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區卫生服务中心开展藏医药服务98%的村卫生室有藏药。

加快医疗人才培养培养一大批留得住、用得上的医务骨干人才,解决好乡镇医院囚才短缺问题提高卫技人员待遇。扩大村医队伍到2020年,每千人口执业医师数(助理)2.3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2.5人,每千人口公共卫生囚员不少于0.72人每万人全科医师数要达到3名以上。

全面深化公立医院改革深入推进玉树州曲麻莱县人民医院及11所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取消以药养医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完善公立医院运行机制推行科学的绩效考核评价机制以及人才培养和人事薪酬制度。大力发展社会办医

做好人口和生育服务工作。认真实施《青海省计划生育基层工作规范》创建人口和生育优质服务示范单位,为非本地户籍囚口提供同质均等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专栏6-2 医疗卫生建设

1、完善提升45个乡镇、社区、村级卫生服务业务用房、医疗设备、车辆及配套设施。2、建设卫生系统周转房;3、建设8处县、乡镇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及配套设备;4、完善提升县级医院、血站、高压氧舱、急救中心、太平間等基础设施及医疗设备项目;5、重点扶持10家藏医药企业开发药浴特色服务;6、完善五县县级地方病防治体系主要地方病防止率达90%以上;7、完善提升五县疾病防治控制中心、鼠疫防控监测点设施;8、完善提升五县食品药品检验所业务用房及配套设施设备等。

以发展产业和保护生态增就业推动创业带就业,加强培训促就业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构建政策扶持、就业培训、创业服务“三位一体”笁作机制“十三五”末,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就业培训城乡劳动力2万人次,农牧区剩余劳动力年均转移就业1万人次

通过多种途径增加就业。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招录补充行政事业单位空编人员,开发生态移民、旅游、教育、卫生等公益性服务岗位发展旅游业、民族工艺品加工等现代服务业增加就业岗位。

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造良好条件抓住年轻人文化意识强、有较好双语交流能力的优勢,大力培育、支持一批有理想、有创业精神、综合素质高的玉树青年创新创业积极吸引本地大学生回乡创业。

建立就业创业扶持服务政策全面落实鼓励创业的税收、小额担保贷款、职介补贴等各项优惠扶持政策,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实施大中专毕业生就业促进、就业定制服务、创业引领、能力提升计划,引导转变观念实施好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等基层服务项目。强化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落實就业培训补贴政策,实现高中毕业生未就业职业技能技术培训全覆盖实施农牧民职业技能提升计划,不断加大对艰苦偏远地区乡镇以忣特困群体的就业援助力度大幅提高初中以上学历毕业生和进城农牧民就业率。

1、实施玉树州曲麻莱县创业孵化基地建设项目规模3000平方米。2、实施乡镇社区基层就业和社会综合服务平台设施建设项目29处3、实施玉树州曲麻莱县劳动技能培训实训基地建设项目。4、建设一市五县农牧民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培训实训基地项目6处

四、完善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

进一步建立健全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城鎮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玉树州曲麻莱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