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分析留园造园手法入口空间营造手法 3.新技术在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应用(主要是在园林各要素设计中的应用)

内容提示: 以留园造园手法为唎谈造园手法的应用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71| 上传日期: 16:17:25|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VIP专享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構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VIP专享文档。只要带有以下“VIP專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員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偠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戶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私家园林赏析 第一节 私家园林概述

私家园林为官僚、地主、富商、士大夫等私人所属的园林明清时私园更遍及全国。北方以北京为中心江南以苏杭为典型,同时还有嶺南风格园林其中以江南园林最富代表性。私家园林多处于城市之中多为第宅之延扩,一般面积较小玲珑雅致,内容却包罗万象融居住、聚友、读书、听戏、赏景等诸多功能于一园。其造园总特色是:在有限的空间内用人工的手法细致地模仿自然浓缩再现出无限嘚自然山水之美,创造可游、可观、可居的城市山林实现人与自然统一和谐的审美思想,同时又刻意追求诗情画意的艺术意境以满足風雅的生活情趣。

(一)私家园林的起源及发展

真正意义上的私家园林产生于汉代秦以前,除帝王、诸侯、卿相等显贵外一般的商民佷少置较大的园林。到了汉代由于国家的统一和实行体养生息的政策,社会生产力得以发展再加上汉朔初期统治者实行了的新规定,使诸侯的财产不再归宗族所有而变成了个人的私有财产。所以这时候贵族们才具备了大规模修建园林的条件,纷纷仿效皇室修建私园

不论贵族还是平民的私园,中国早期的私家园林均以皇家园林为蓝本不仅规模宏大,而且布局更类似皇家的离宫别苑式园林将山水、动植物和建筑都结合在园林内。所以汉代的私家园林仍处于萌芽阶段,其功能和内容都未与皇家园林产生明显区别

到了魏晋南北朝時期,“园林”一词才出现于当时的诗文中由于当时社会的动荡与隐逸之风的兴起,再加上山水画和山水诗等艺术门类的逐渐成熟私镓园林便作为独立的类型异军突起,并奠定了其后世的发展基础

此时期的私家园林开始分化出两种倾向,一类是世家大族或文人官僚所擁有的“士流园林”它不仅满足园主奢侈的生活享受,更作为一种争奇斗富的载体极力营造华靡炫目的园林景观。另一类则深受隐逸傳统的影响崇尚自燃质朴的风格,追求淡泊宁静、与世无争的园林意境但真正的山水隐居其实足一种很困难和清苦的生存方式,所以偠实现确实可行的“隐居”,最可行的办法就是在自己居住的深宅大院内建立自然山水花园这样既能坐享山林田园之美,又可使心灵和生悝获得双重满足

不过在魏晋之前,私家园林还未真正成型这类隐居型的园林更无从谈起。到了魏晋南北朝这类园林开始分化出来,並根据选址的不同又分为城市私园和庄园、别墅城市私园都与自家住宅结合,分布于城市的坊里之内庄园、别墅则选在郊外依山傍水の地,多能因地制宜地体现自然之美将自然山水与人的感情充分统一起来,营造一种宁静淡泊与世无争的意境

南北朝时期,这类不尚奢华追求林泉山石之美来怡性畅神的文人化自然山水园日渐流行了。

魏晋南北朝时期园林的内容逐渐由粗放转为精致造园手法由单纯寫实过渡到写实与写意相结合。最终园林艺术产生了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飞跃

  隋、唐之际,山水文学更加兴旺发达山水诗文的創作达到了高峰,文人的社会地位也得到了大幅提高为文人园林的发展与繁荣奠定了社会基础和文化艺术基础。此外很多文人已开始親自参与营造园林,使文人的立意通过工匠的具体操作直接得以实现文人园林在唐代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与升华。如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攵人造园家白居易他在《草堂记》中记叙了其在庐山修建的别墅园林——“草堂”,草堂的建筑与陈设极为朴素自然不加雕琢,体现叻园主崇尚简朴、追求静雅的审美情趣同时开创了江南文人写意园的先河。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增加、城市土地减少,城市私园嘚规模逐渐缩小为了在有限的空间内创造出怡人的景观,自然物象开始被浓缩进园林逐渐形成了文人园林精雅内敛、以小见大的风格。如王维的“辋川别业”就是此时期文人园林的典型代表还有杜甫的浣花溪流草堂、卢鸿的嵩山别业也都代表着文人园林特有的雅致内斂、淡泊宁静的风格。同时文心画境的园林艺术在此时期基本形成了。   

在造园思想上园林还融入了文人的独立人格、价值观念和审美觀念作为艺术灵魂,使园林成为文人们的精神寄托同时,这种园林风格也对久在官场、标榜清高的贵族士人夫们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再加上唐朔盛行文人士大夫间的“隐在留司官”——“中隐”思想,使官僚们的士流园林明显向文人园林靠拢从此,私家园林真正成为人們寄托理想、陶冶情操、表现高洁隐逸的世外仙境而隋、唐又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促进了文人园林的发展壮人并为私家园林個面的文人化打下了基础。

宋、元、明、清是中国园林的成熟时期私家的造园活动在两宋达到了高潮。

  当朝者对文人画家的器重促使了山水画的兴盛和园林的普及山水画中追求的“得意忘形”的创作思想与文学艺术中发展出来的“园记”这种文学体裁更加促进了写意山水园的创作。私家园林更加注重对“意境”的塑造园林创作趋于精致、细腻和饱含寓意。文人情趣更成为私家园林的一种追求尤其是小品景观的设计和题额点景文字的拟撰都表现了出不同以前的文人品味。

士流园林也受到文人趣味浸润而全面地“文人化” 这此都標志着文人园林已经占据了造园活动的主导地位,并深化了私家园林所追求的最高艺术境界——意境的涵蕴可以说,宋代的园林艺术达箌了中国古典园林史上登峰造极的境地

而元、明、清初的园林艺术只能沿袭宋代余韵,再没出现过这样的艺术高潮清乾隆之后,私家園林更是盛极而衰虽然此时期的文人园林风格几乎涵盖了所有私家园林,造园技艺也更加复杂精湛但造园越来越拘泥于纤巧琐细的形式美。宋、明时期文人园林形成的简远、疏朗、雅致、天然的四大风格逐渐消融于流俗大部分只注重技巧的追求而丧失了思想内涵。有關园林艺术的诗文也大都偏重于描述性的心领神会因而难免浮泛空洞

(二)私家园林的三大风格

   就全国而言,成熟后期的私家园林形成了江南、北方、岭南三大地方风格鼎峙的局面它们分别代表了各地的精华和特色,也反映了民间造园艺术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江南园林,通常指苏州、杭州、扬州、上海、无锡等江浙一带的文人园林这里自古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经济发达为园林的繁荣提供叻绝佳条件。所以自古就有“江南园林甲天下”之说

江南私家园林一般规模较小,但造园家善于叠山理水尤以玲珑多姿的太湖石见长,如上海豫园的玉玲珑苏州留园造园手法的冠云峰,扬州个园的四季假山都是在有限的空间内充分利用“小中见大”的艺术原理,写意地造就出“咫尺山林多方胜景”的园林杰作。园林的建筑布局也不拘泥于宫殿、庙堂和住宅的对称格局往往以水景为中心,厅堂随宜布置灵活白由。亭榭桥廊宛转其间。且屋顶多采用卷棚式使翼角向上翘起,形成向上的曲线使建筑整体产生一种虽静犹动、轻靈飞翔的感觉。再加上黑、白、灰的素色基调江南园林更显得清新洒脱、淡稚朴素。

  北方的私家园林主要集中在北京且多为王府花園,如萃锦园、朗润园等

  为追求气派、显示政治地位,园林布局常运用较多的中轴线和对景线有很强的整体感,突出了庄重、富麗的格调这和江南园林追求超凡脱俗的意境有很大不同。

  在园林空间上北方私园也缺少了江南私园小巧多变的特点。

  在造园技法上北方私园汲取了江南园林的精华,但由于北方冬季寒冷、春季多风沙园林建筑便多了一份封闭感,再加上庑殿式建筑形象使園林整体厚重稳定、庄严肃穆。

叠山理水方面受水资源缺乏的限制,北方私园多为“旱园”水景面积较小。叠山用料主要就地取材鉯青石和北太湖石为主。这类石材虽不如太湖石玲珑剔透但形象更加凝重浑厚,与建筑风格十分协调

  这此都使北方私园形成了一種有别于将南园林淡雅、轻灵的刚健美。

  植物造景方面北方以本土生长的暖温带的针阔叶树种及观赏植物为主,如海棠、石榴、丁馫、榆叶梅、玉兰、枣树、槐树等缺少南方那种四季如春的园林景致。但每到隆冬花木凋零,冰冻三尺北方园林也别有一番萧索寒林的韵味。

  岭南园林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清中叶之后,潮汕、福建和台湾等地的私家园林也很快兴盛起来比较著名的有:顺德的清晖园、东莞的可园、番禺的余荫山房和佛山的梁园。

  与北京和江南的私家园林相比岭南园林多是更加小巧的宅園。由于岭南地处亚热带植物种类繁多,还大量引进外来植物所以园林四季花开、终年常绿,再加上装饰华丽的建筑色彩使其整体哽加鲜艳秀丽。但夏季炎热多雨时常遭受台风的袭击,所以岭南的园林建筑所占比重较大往往连宇成片。为了更好地通风散热建筑嘚开敞性较强,因此岭南私园的外观形象较江南园林更具轻盈活泼的意趣。

因岭南特殊的地理位置中原地区的历史传统文化对其束缚較弱。庭院布局既没有像北方私园的常规祖制也不刻意追求江南私园那高远的园林意境。而是一切从实际需要出发不仅叠山理水的造園技法更加精练简洁、白由随意,园林景观也都因地制宜顺应人意,营造出山石不高却峰峦起伏池水不广却步移景异的景观效果。人茬园中感觉津津有味轻松活泼,充分体现了岭南园林“务实求乐”

  还有值得一提的是自隋、唐以来,岭南的社会环境一直相对开放民间与国外的交流从未完全中断过。因此园林较早地受到了西方影响融入了更多西洋造园艺术和样式,如厅堂外的铸铁花架和罗马式嘚拱形门窗;巴洛克式的柱头和套色、雕花玻璃等细部应用;甚至将整座西洋古典建筑搬入园林之中(如陈济堂公馆、张维立的立园)使岭南园林不仅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同时开创了中国古典园林融汇西洋造园手法的先河

  中国私家园林脱胎于古代皇家园林,之后从士流园林过渡到文人园林最后形成了江南、北方、岭南三大园林风格。

  历经多年的发展中国私家园林与诗文、绘画等艺术交融为一体,演变成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写意自然山水园 

  本质上讲,私家园林已成为中国文化艺术内涵最丰富、最活跃、最深刻、最难领悟的混合载体它不仅对皇家园林和寺观园林产生了深远影响,更给后世留下了丰厚的物质文化遗产

第二节 江南私家园林实例

主要是指苏州、杭州、无锡、扬州、南京、常熟等城市为主的江南私家园林。其中以苏州、扬州最为著名也最富代表性又以苏州最为集中,素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之美称。东晋南迁江南政治、经济、文化随之繁荣,加上良好的自然山水环境江南园林得以巨大發展,虽迭有兴废但累代名园日夜增多,尤以明清为最盛

江南园林属于“文人写意派山水园”,多筑于城市与私宅相连,占地少戓一二亩,或数十亩其造园艺术具有以下显著特征:

1)以人工造景为主,以有限的山池、树木、建筑再现自然山水的典型特征;

2)巧妙哋组织景区及游览线;在有限的空间内求得变化通常以粉墙、花墙或山石、长廊分割园景空间,从而隔而不断“小中见大”,意蕴无窮;

  3)讲究建筑的玲珑奇巧和细部处理室内普遍陈设各种字画、工艺品及精美家具;

  4)楹联诗词题咏与园林艺术紧密结合,通過文字渲染园林的诗情画意深化人们对园林景色的理解,启发人的想象烘托出江南园林的特有的平淡、深远之气;

  5)文人画家参與园林设计与造园实践,每一园林均有自己明确的主题意境各具千秋

  苏州地处长江三角洲最富庶的太湖之滨,东距上海100公里是一座具有25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与苏州城同时形成的是河街并行的水城格局和小桥流水人家的古朴风貌尤其以古典园林闻名世界。苏州园林是中国旅游景观最为耀眼的亮点之一

苏州的造园始于东晋,五代时期江南大兴城郭宫室苏州造园之风盛行,北宋时期更为流行至奣清,苏州封建经济文化发展达到鼎盛阶段造园艺术也趋于成熟,出现了一批园林艺术家和能工巧匠使造园活动达到了高潮,最盛时蘇州的私家园林和庭院达270多处数量之多,居全国之首其中拙政园、留园造园手法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被誉为中国四大名园。

蘇州市现存园林多为私家园林主要追求清静雅洁,顺应自然在一个不大的空间内,因洼疏池沿阜磊山,种花植木营建亭榭,由此洏构成充满私情画意的优美环境使人能享受到“不出城郭而获山林之怡,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乐”这是苏州园林的最大特点。在结构仩善于把有限的空间巧妙地组成千变万化的景致,充分体现了中国造园艺术的民族风格它与中国传统的山水画,无论在构思、意境的創造及技法方面都有异曲同工之妙,堪称立体的中国山水画如诗如画的苏州园林,是民族文化和东方文化的瑰宝1997年12月,苏州的四座古典园林:拙政园、留园造园手法、网狮园、环秀山庄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说明苏州园林精湛的造园艺术得到叻世界的公认。

江南私家园林赏析之拙政园

拙政园始建于正德四年(1509)为明代弘治进士、御史王献臣弃官回乡后,在唐代陆龟蒙宅地囷元代大弘寺旧址处拓建而成取晋代文学家潘岳《闲居赋》中“筑室种树,逍遥自得……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为政也”句意,将此园命名为拙政园王献臣在建园之期,曾请吴门画派的代表人物文征明为其设计蓝图,形成以水为主,疏朗平淡近乎自然风景的園林。王献臣死后其子一夜豪赌,将园输给徐氏其子孙后亦衰落。明崇祯四年(1631)园东部归侍郎王心一名“归田园居”。  

园中蔀和西部主人更换频繁,乾隆初中部复园归太守蒋棨所有。咸丰十年(1860)太平军进驻苏州拙政园为忠王府,相传忠王李秀成以中部見山楼为其治事之所光绪三年(1877)西部归富商张履谦,名“补园”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关心下进行抢修,一代名园得到了保护並于1952年正式对外开放中、西部部分,1960年东部整修完毕,东、西、中三部分完整开放,1961年3月4日列入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12月4日,被联合國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拙政园位于苏州市东北街178号,占地面积52000平方米全园分东、中、西、住宅四部份。住宅是典型的苏州民居现布置为园林博物馆展厅东部明快开朗以平冈远山、松林草坪、竹坞曲水为主。主要景点有:兰雪堂、缀云峰、芙蓉榭、天灥亭、秫香馆等中部为拙政园精华所在,池水面积占1/3以水为主,池广树茂景色自然,临水布置了形体不一、高低错落的建筑主次汾明。主要景点有:远香堂、香洲、荷风四面亭、见山楼、小飞虹、枇杷园等西部主体建筑为靠近住宅一侧的卅六鸳鸯馆,水池呈曲尺形其特点为台馆分峙、回廊起伏,水波倒影别有情趣,装饰华丽精美主要景点有:卅六鸳鸯馆、倒影楼、与谁同坐轩、水廊等。

  中园是拙政园的主体与精华所在面积约18.5亩,水面约占三分之一池广树茂,总体布局以水池为中心临水建有形体不一、高低错落的亭台楼阁,具有江南水乡的风味

远香堂为拙政园中部主景区的主体建筑,周围环境开阔远香堂从形制上看为一座明代结构的单檐歇山嘚四面厅,庭柱为“抹角梁”并巧妙地分设在四周廊下,因而室内没有一根阻挡视线的柱子每面装置玻璃长窗,坐在厅内可环顾四周景色堂北临水为月台,立于平台隔水眺望东西两山厅的南面是一座黄石假山,东边山坡上有绣绮亭西面池塘有倚玉轩,给人以远山菦水山高水低的感觉。远香堂隔水与东西两山岛相望东西两岛山将水池划分为南北两个空间。东山较小山上建有“待霜亭”藏而不露,取唐代诗人韦应物“洞庭须待满林霜”的诗意为名西山较大,山顶建有结构质朴大方、端庄稳重的“雪香云蔚亭”此亭位于岛之朂高处,又居之正中居高临下,和远香堂遥相呼应互为对景。

西山的西南角建“荷风四面亭”它的位置恰在水池中央,亭名因荷而嘚名厅四面为水,湖内莲花亭亭净植湖岸柳枝拂水。亭单檐六角四面通透,外形轻巧亭中楹柱上有一副对联“四面荷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亭的西、南两侧各架曲桥一座又把水池分为三个彼此通透的水域。与远香堂西面的“倚玉轩”及“香洲”遥遥相对成三足鼎立之势,都可随势赏荷

倚玉轩之西有一曲水湾深入南部居宅,这里有“小沧浪”横架水面“小沧浪”取自《楚辞》“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之意是一座三开间的水阁,南窗北槛两面临水,跨水而築构成了一个娴静的水院。自小沧浪凭栏远眺透过亭、廊、桥三个层次可以看到最北端的见山楼,显见景观深远、层次丰富这里是觀赏水景的最佳去处。各路水源在远香堂前汇聚一池到了香洲前,突分流四去其中一条支流弯弯曲曲,扑面而来经过“小飞虹”,過“小沧浪”有一种余味未尽的感觉。这样的理水手法符合苏州古典园林关于“水面有聚有散,聚处以辽阔见长散处以曲折取胜”嘚要领,堪称一绝

小飞虹的型制很特别。是苏州园林中唯一的廊桥取南北朝宋代鲍昭《白云》诗“飞虹眺秦河,泛雾弄轻弦而命名”朱红色桥栏倒映水中,水波粼粼宛若飞虹,故以为名虹,是雨过天晴后横跨大地的一架绚丽的彩桥古人以虹喻桥,用意绝妙它鈈仅是连接水面和陆地的通道,而且构成了以桥为中心的独特景观小飞虹桥体为三跨石梁,微微拱起呈八字型。桥面两侧设有万字护欄三间八柱,覆盖廊屋檐枋下饰以倒挂楣子,桥两端与曲廊相连是一座精美的廊桥。

过桥往南是方亭“得真亭”得真亭面北,前媔空地栽植有松柏成为亭前的主景。柏树经霜不凋亭名取自左思《招隐》中“埥蒨青葱间,竹柏得真意”

  由得真亭向北,有黄石假山一座其西是清静的小庭院“玉兰堂”,院内主植玉兰花配以修竹湖石。假山北面临水的是舫厅“香洲”它的后舱上层名“澄觀楼”。香洲是拙政园中的标志性景观之一为典型的“舫”式结构,有两层舱楼香洲与倚玉轩一横一纵隔水相望,互相映衬此处池媔较窄,在舫厅内安装大玻璃镜一面翻印对岸倚玉轩一带景色,借用镜中虚景而获得深远效果香洲三面环水,一面依岸站在船头,波起涟漪天地开敞明亮,满园秀色令人心爽前眺倚玉轩,左忘见山楼右顾小沧浪。舫西是船尾有小门通往玉兰堂。

过玉兰堂往北昰位于水池最西端的半亭“别有洞天”它与水池最东端的小亭“梧竹幽居”遥遥相对,互为对景形成中园主景区的东西向的次轴。

  梧竹幽居亭是一方亭建筑风格独特,四面均为月洞门在厅内透过月洞门可看到不同的“框景”,为中部池东的观赏主景亭的绝妙の处还在于四周白墙开了四个圆形洞门,洞环洞洞套洞,在不同的角度可看到重叠交错的分圈、套圈、连圈的奇特景观四个园洞门通透、雅致,形成了四幅花窗掩映、小桥流水、湖光山色、梧竹清韵的美丽框景画面意味隽永。由亭向西眺望、巍巍北寺塔似乎屹立在院内,形成借景

位于分隔拙政园中、西部长廊上的一座半亭。亭面水隔着宽阔的水面与东端的梧竹幽居及倚虹亭遥遥相望,为园内长距离对景的佳例其得名于唐章喝之《对月诗》 :“别有洞天三十六,水晶台殿冷层层”

位于拙政园中部水池东端,为一正方形平面、單檐四角攒尖顶(即方锥形顶)的亭式建筑始建于清代。亭背枕分隔园东、中部的复式长廊西临大池,北有小曲桥通池中山岛并隔水與绿漪亭互为对景与一般园林亭榭相异的是此亭以墙代柱、四边围有白墙。为便于赏景及室内外之沟通在四壁方墙上开了四个圆形洞門,坐亭中心石凳外望景色面面不同,颇似观赏古代团扇山水画

见山楼位于水池西北岸,由西侧的爬山廊直达楼上可遥望对岸雪香雲蔚亭、倚玉轩、香洲一带依稀如画的景色。见山楼三面环水两侧傍山,从西部可通过平坦的廊桥进入底层而上楼则要经过爬山廊或假山石级。它是一座江南风格的民居式楼房、重檐卷棚歇山顶,坡度平缓粉墙黛瓦,色彩淡雅楼上的明瓦窗,保持了古朴之风底層被称为“藕香榭”,上层为见山楼此楼高敞,可将园内美景尽收眼底原先,苏州城内没有高楼大厦等此楼望远,可尽览郊外山色

拙政园中部水池西北角的一座水上楼阁。楼名典出晋代大隐士陶渊明的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但楼虽以见山为名其实是園中水景中很重要的一个主题。当年楼内曾悬有这样一副楹联:“林气映天竹阴在地;日长若岁,水静于人”恰如其分地点出了这一景致的意境。这里三面环水主面向北,推窗外望但见一座村居小石板曲桥将水池北岸的游路与楼底层东边轩廊连了起来,平岸的竹林古树郁郁葱葱正如联中所写的映天蔽地。它们倒映于水中被蓝天白云一衬,更显出静水的迷人

枇杷园是中部花园的园中园,位于远馫堂的东南面用云墙和假山障隔为相对独立的一区。园内栽植枇杷树夏初成熟,果实累累结满枝头,故取“摘尽枇杷一把金”的诗意为名全园以庭院建筑为主,有玲珑馆、嘉实亭、听雨轩和海棠春坞等这些建筑又把空间分隔为三个小院。这种造景手法称为“障景”三个小院既隔又连,互相穿插在空间处理和景物设置方面富有变化。每个庭院的天井大小各不相同。海棠春坞尺寸较小但开了幾个漏窗,使天井显得比较宽敞玲珑馆前的云墙造得较矮,视野开阔显得大听雨轩前的天井面积较大,就开了一个小池塘使天井大尛适宜,园景丰富北面的云墙上开月洞门作为园门,自月洞门南望以春秋佳日亭为主体构成一景;回望,又以雪香云蔚亭为主题构成┅绝妙的“框景”

远香堂东南隅的一座小院,以白墙灰瓦高下起伏的云墙作为分隔,墙外是大的山池景色墙内则是一座幽静的园中園。

坐东朝西身后长廊迤逦,面前水木旷远是进入中花园后一个极好的观赏点。亭右是梧竹幽居亭前有一座青石小桥,名“倚虹桥”桥栏、石质都体现了明代风格,似是明代拙政园的遗物站在亭内,中间开阔的池水曲桥分割水面。盛夏满池的荷花红裳翠盖,┅片江南风情绿荫深处,隐约可见一座秀美、玲珑的宝塔这是运用借景的手法,将园外千余米之遥的北寺塔借入园中是“借景”中“远借”的佳例。

又名劝耕亭位于拙政园中部大荷花池的东北角,东边山岛之背面小亭又是分隔东部和中部长廊之端头。这里北倚界牆南瞰水池和东边山岛。亭西沿着池北的土岸一溜排着的桃红柳绿伴着小路直通西部,靠界墙则是竹林掩映极富江南水乡的野趣。

  西园原为清末张氏“补园”面积约12.5亩。其水面迂回布局紧凑,依山傍水建以亭阁因被大加改建,所以乾隆后形成的工巧、造作嘚艺术风格占了上风但水石部分同中部景区仍较接近,起伏、曲折、凌波而过的水廊、溪涧则是苏州园林造园艺术的佳作

西部主要建築为靠近住宅一侧的卅六鸳鸯馆,建筑呈方形平面四角带有耳室,厅内以隔扇和挂落划分为南北两部南部称“十八曼陀罗花馆”,馆湔的庭院种植山茶花(曼陀罗花)北部名“卅六鸳鸯馆”,挑出于水池之上夏日用以观看北池中的荷蕖水禽,卅六鸳鸯馆的水池成曲呎形由于此馆体形过于庞大,因而池面显得局促有尺度失调之感。

西部另一个主要建筑“与谁同坐轩”是一座扇面亭,亭面两侧石牆上开着两个扇形空窗一个对着“倒影楼”,另一个对着“卅六鸳鸯馆”后面的窗中又正好映入山上的笠亭,而笠亭的顶盖又恰好配成了一个完整的扇子“与谁同坐”取自苏东坡的词句“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此亭形象别致具有很好的点景效果,同时也是園内最佳的观景场所凭栏可环眺三面之景,并与其西北面山顶上的“浮翠阁”遥相呼应构成对景

池东北的一段为狭长形的水面,西岸綿延是自然景色的山石林木东岸沿界墙构筑水上游廊——水廊,是别处少见的佳构从平面上看,水廊呈“L”形沿着东墙分两段临水而築南段从别有洞天入口,到卅六鸳鸯馆止北段止于倒影楼,悬空于水上这里原来是一睹分隔中、西园的水墙,作为两园之间的分界橫在那里如何化不利为有利,聪明的工匠借墙为廊临水而建,以一种绝处求生的高妙造园手法来打破这墙僵直、沉闷的局面将廊的丅部架空,犹如栈道一般依水势作为高低起伏、曲折变化,使景观空间富于弹性具有韵律美和节奏美。

水廊北端连接“倒影楼”作為狭长形水面的收束,并与见山楼东西相望倒影楼是因为从前面池塘里可以清楚看见这幢楼阁的倒影而得名。

  水廊的南面是“宜两亭”宜两亭在别有洞天靠左,叠有假山一座沿假山上石径,有一座六角形的亭子位于山顶这就是“宜两亭”。它踞于中园和西园分堺的云墙边亭基抬高,六面为窗窗格为梅花图案。登上宜两亭可以俯瞰中部的山光水色,这是造园技巧上“邻借”的典型范例

从卅六鸳鸯馆向西,渡曲桥为临水的“留听阁”阁前有平台,两面临池由此北行登山可达山顶的“浮翠阁”。这是一座八角双层的建筑处在全园的最高点。但阁的体量稍嫌过大多少影响西部园林的尺度。自留听阁以南水面狭长,在水面的南端建“塔影亭”与留听閣构成南北呼应的对景线,适当弥补了水体本身的僵直呆板的缺陷

  东园原称“归田园居”,是因为明崇祯四年(1631年)园东部归侍郎迋心一而得名约31亩。因园早已荒废全部为新建,布局以平冈远山、松林草坪、竹坞曲水为主配以山池亭榭,仍保持疏朗明快的风格主要建筑有兰雪堂、秫香馆、芙蓉榭、天泉亭、缀云峰等,均为移建

兰雪堂是东部的主要厅堂,堂名取意于李白“独立天地间清风灑兰雪”的诗句。始建于明崇祯八年(1635)据园主王心一《归园田居》记载,兰雪堂为五楹草堂“东西桂树为屏,其后则有山如幅纵橫皆种梅花。梅之外有竹竹临僧舍,旦暮梵声时从竹中来”,环境幽僻堂前两棵白皮松苍劲古拙,墙边修竹苍翠欲滴湖石玲珑,綠草夹径东西院墙相连。堂坐北朝南三开间“兰雪堂”匾额高挂 ,长窗落地堂正中有屏门相隔,屏门南面为一幅漆雕《拙政园全景圖》屏门北面为《翠竹图》,全部采用苏州传统的漆雕工艺屏门两边的隔扇裙板上刻有人物山水。

秫香指稻谷飘香,以前墙外皆为農田丰收季节,秋风送来一阵阵稻谷的清香令人心醉,馆亦因此得名秫香馆为东部的主体建筑,面水隔山为单檐歇山结构,室内寬敞明亮长窗裙板上的黄杨木雕,共有 48幅缘据行家考证,一部为《西厢记》,另一部为《金玉如意》其中《西厢记》一出中,有“张苼跳墙会鸳鸯”、“拷红”、“长亭送别”等场景雕镂精细,层次丰富栩栩如生。夕阳西下一抹余辉洒落在秫香馆的落地长窗上。加上精致的裙板木雕把秫香馆装点得古朴雅致,别有情趣

榭是我国古代一种很美的建筑形式,凭借周围风景而构成形式灵活多变。芙蓉榭屋顶为卷棚歇山顶四角飞翘,一半建在岸上一半伸向水面,灵空架于水波上伫立水边、秀美倩巧。此榭面临广池池水清清,是夏日赏荷的好地方漫步芙蓉榭,凭栏四顾可见满池青翠,粉黛出水风流丽质似亭亭玉立的仙子在碧波中美目流盼,微风骤起掀起一片绿浪,送来阵阵荷香……尽情领略荷花的娇美、幽雅和高洁的风骨。

是一座重檐八角亭出檐高挑,外部形成回廊庄重质朴,围柱间有坐槛可以坐歇欣赏。四周草坪环绕花木扶疏。亭北平岗小坡林木葱郁。亭子之所以取“天泉”这个名字是因为它的下媔有一口井,此井终年不涸水质甘甜,因而被称为“天泉”据《乾隆长洲县志》记载,元朝大德年间这一带有一座寺庙叫大宏寺。叒过了百来年馀泽和尚居住在这里,并建了一所“东斋”斋前有井,称“天泉”苏州是个水乡泽国,河多、桥多、井也多但被载叺史册的则不多见。王心一建“归园田居”时保留了这井,也使园中平添几许田园风光

缀云峰位于兰雪堂北,山峰高耸在绿树竹荫中山西北双峰并立,取名“联璧”缀云峰、联壁峰为归园田居的园中景点。王心一《归园田居记》兰雪堂前有池,“池南有峰特起雲缀树杪,名之曰缀云峰池左两峰并峙,如掌如帆谓之联壁峰。”两峰为明末叠石名家陈似云作品所用湖石,玲珑细润以元末赵松雪山水画为范本。缀云峰的形态自下而上逐渐状大其巅尤伟,如云状岿然独立,旁无支撑1943年夏夜,缀云峰突然倾圮后来,在园林专家汪星伯的指导下重新堆成了这座高达两丈、玲珑夭矫的奇峰,如今此峰苔藓斑驳藤蔓纷披,不乏古意

  园中水面处理与空間层次创造相结合。基本手法有两种一种是采用狭长水面拉长视线,再加上建筑的点景、植物的掩映、驳岸的处理造成水边无边无际嘚感觉,丰富了空间层次如该园的小沧浪处,倒影楼处之水景二是采用水面上架桥,用桥分隔水面空间使水面有层次感,而且处理嘚更为含蓄拙政园的“小飞虹”,是廊桥将水面分隔,更有空间层次感通过廊桥,外面景致虚虚实实可谓园林空间的极致了。

  拙政园的园林建筑早期多为单体,疏朗典雅到晚清时期,厅堂亭榭、游廊画舫明显增加中部建筑密度达16.3%,但群体组合空间变化曲折、错落有致;由小飞虹、得真亭、小沧浪等轩亭廊桥依水围合而形成一组水院,独具特色水院之东的听雨轩、玲珑馆和海棠春坞庭院组群。这三栋轩馆通过回廊和院墙的联结形成形状不同大小不一环境气氛各异的四个院子和天井,他们十分自然地穿插组合以极其简练的手取得了错落有致、极富韵味的景观构成。由于这些大小不等的院落空间的对比衬托才能够在不大的空间内,营造出自然山水嘚无限风光主体空间显得更加疏朗、开阔。

  拙政园向以“林木绝胜”著称数百年来一脉相承,沿袭不衰早期王氏拙政园三十一景中,三分之二景观取自植物题材如桃花片,“夹岸植桃花时望若红霞”;竹涧,“夹涧美竹千挺”“境特幽回”;瑶圃百本,花時灿若瑶华”归田园居也是丛桂参差,垂柳拂地“林木茂密,石藓然”每至春日,山茶如火玉兰如雪。杏花盛开“遮映落霞迷澗壑”。夏日之荷秋日之木芙蓉,如锦帐重叠冬日老梅偃仰屈曲,独傲冰霜有泛红轩、至梅亭、竹香廊、竹邮、紫藤坞、夺花漳涧等景观。

至今拙政园仍然保持了以植物景观取胜的传统,荷花、山茶、杜鹃为著名的三大特色花卉仅中部二十三处景观,百分之八十昰以植物为主景的景观远香堂、荷风四面亭的荷(“香远益清”,“荷风来四面”);倚玉轩、玲珑馆的竹(“倚楹碧玉万竿长”“月光穿竹翠玲珑”);待霜亭的桔(“洞庭须待满林霜”);听雨轩的竹、荷、芭蕉(“听雨入秋竹”,“蕉叶半黄荷叶碧两家秋雨一家声”);玉兰堂的玉兰(“此生当如玉兰洁”);雪香云蔚亭的梅(“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听松风处的松(“风入寒松声自古”)以及海棠春坞的海棠,柳阴路曲的柳批把园、嘉实亭的批把,得真亭的松、竹、柏等

总结来说,拙政园植物配置有三大特色:

(1)拙政园的植物配置注重選择植物的“比德”思想

  中国自西周开始就有以物“比德”的传统,到孔子而树立典型中国园林植物的选择受其影响,尤其是文囚写意园中注重植物的“比德”思想如莲花“出淤泥而不染,…….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象征高贵的品格和淡漠名利的人生态度一直为文人所称颂。拙政园中沿水面多处布置了与赏莲有关的建筑称为拙政园的主题景区。如远香堂、荷风四面亭、藕香榭、留听阁、香洲等有利于人们从多种角度欣赏和感受。

园中许多建筑都与植物的欣赏相结合如以梅花组景的雪香云蔚亭,以海棠组景的海棠春塢以梧桐、竹子组景的梧竹幽居,以芭蕉组景的听雨轩以枇杷组景的枇杷园等等,形成了以观赏花木为主题的多处景区并通过对联、匾额等赞颂花木精神,升华了园林意境

2)在植物配置上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思想

  在拙政园的荷池四周垂柳轻拂,迎春连翘低垂于水面;更有濒水的芙蓉、碧桃、紫薇、夹竹桃相互掩映,池中则荷叶田田山间林地,多植松柏、高槐、杉树、枫树、奻贞间以观花观果的大中乔木如玉兰、木瓜、梨树、橘树等,低灌木如构骨、六月雪、南天竹地被植物如书带草等,形成了丰富的种植层次

(3)拙政园在种植设计上注重植物的季相特征

  阳春三月,拙政园里柳枝拂水桃李争春。可以看到玉兰堂前玉兰盛开温润洳玉,幽香醉人可至海棠春坞赏海棠,“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照红妆”。仲夏时节池畔浅紫、粉红的紫薇花掩映着,池中荷叶陣阵荷香沁鼻。驻足荷风四面亭可以领略到“四壁荷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的情景;山坡浓荫匝地,令人暑气顿消秋风起时,園中并无萧瑟景象春华秋实,正是收获的季节待霜亭是赏秋的佳处。登高望远秋水长天,山坡上金橘满枝火红的石榴低垂,枫叶燦若红霞园内桂花飘香,真是使人志清意远的佳境寒冬腊月,腊梅绽放暗香浮动,松柏长青

拙政园花木的成功运用表现了中国古玳造园家们运用花木的成熟和高超技巧,它典型表现在集中以某个花木为主题赞颂花木精神;重视花木的天然生长状态,花木种植宛若忝成

江南私家园林赏析之留园造园手法

)在苏州阊门外,留园造园手法是明万历年间太仆徐泰时建园时称东园,清嘉庆时归观察刘恕名寒碧庄,俗称刘园同治年间盛旭人购得,重加扩建修葺一新,取留与刘的谐音改名留园造园手法科举考试的最后一个状元俞樾莋《留园造园手法记》称其为“吴下名园之冠”。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拙政园、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齐名,为全国“四大洺园”1961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留园造园手法占地30余亩,集住宅、祠堂、家庵、园林于一身该园综匼了江南造园艺术,并以建筑结构见长善于运用大小、曲直、明暗、高低、收放等文化,吸取四周景色形成一组组层次丰富,错落相連的有节奏、有色彩、有对比的空间体系。全园用建筑来划分空间可分中、东、西、北四个景区:中部以山水见长,池水明洁清幽峰峦环抱,古木参天;东部以建筑为主重檐迭楼,曲院回廊疏密相宜,奇峰秀石引人入胜;西部环境僻静,富有山林野趣;北部竹籬小屋颇有乡村田园风味。

留园造园手法的建筑在苏州园林中不但数量多,分布也较为密集其布局之合理,空间处理之巧妙皆为諸园所莫及。每一个建筑物在其景区都有着自己鲜明的个性从全局来看,没有丝毫零乱之感给人有一个连续、整体的概念。

园内亭馆樓榭高低参差曲廊蜿蜒相续有 七百米之多,颇有步移景换之妙建筑物约占园总面积四分之一。建筑结构式样代表清代风格在不大的范围内造就了众多而各有特性的建筑,处处显示了咫尺山林、小中见大的造园艺术手法

明徐泰时创建时,林园平淡疏朗简洁而富有山林之趣。至清代刘氏时建筑虽增多,仍不失深邃曲折幽静之趣布局和现在大体相似,部分地方还保留了明代园林的气息到盛氏时,┅经修建园显得富丽堂皇,昔时园中深邃的气氛则消失殆尽

全园曲廊贯穿,依势曲折通幽渡壑,长达六七百米廊壁嵌有历代著名書法石刻三百多方,其中有名的是董刻二王帖为明代嘉靖年间吴江松陵人董汉策所刻,历时二十五年至万历十三年方始刻成。

留园造園手法是苏州大型古典园林之一分中、东、西、北四个景区。中部以山池为主为明代涵碧山庄的基本构架,池碧水寒峰回峦绕,古朩幽森;东部以建筑庭院为主曲院回廊,疏密相宜奇峰秀石,引人入胜;西部环境幽雅清静富有自然山林野趣;北部竹篱小屋,颇囿乡村田园风味留园造园手法位于住宅后面,进园入口位于东部鹤所附近因当时私家园林有开放的习俗,因此另辟园门

  中部是原来涵碧山庄的基址,是全园的精华所在山池为山北池南,假山的朝阳面对重要的观景建筑涵碧山房以池水为中心,东南为建筑园門至古木交柯、花步小筑处的建筑空间处理非常巧妙。

 古木交柯是位于留园造园手法中部山池主景区的入口不认从园门进入,经过一段涳间曲折变化的小巷进入到古木交柯小院中。特点有两点:1)景由境生:靠祠堂北墙建有砖砌花台原生有古柏,自生女贞与古柏相连悝故称古木交柯。现补种古柏、山茶、天竹与其“交柯”之名略有出入。2)虚实变化:古木交柯北侧亦轩亦廊的建筑用不同的漏窗形成漏景,漏窗的花格由东向西由密渐疏,西侧与绿荫轩之间以空窗相隔利用光影变化进行引导游人向西进入“绿荫”。

从古木交柯處有向北、向西两条不同路线

   从古木交柯向西经花步小筑、绿荫轩、明瑟楼、涵碧山房、爬山廊、闻木犀香轩、远翠阁,进入五峰仙馆庭院

   花步小筑天井和绿荫轩在古木交柯西侧。特点有两点:1)框景与空间交融:与古木交柯以洞门相隔虽不能进入而以洞门为框,从古木交柯处可框景花步小筑的石笋和古藤具有向西引导游人的功能。2)以景点题:因此园位于明代的花步里(“步”通“埠”)即装卸花木的埠头,当时园主谦虚而起名为“花步小筑”山石平台平铺于墙角,作石矶壮以点石为题。

绿荫轩为硬山造由於轩东原有老榉树一棵而得名。西侧有青枫和十二峰中的玉女峰(俗称济仙石)临水挂落与栏杆之间,涌出一幅山水画卷以雕花隔扇將花步小筑天井和绿荫轩隔开,从绿荫轩中向南隔雕花隔扇漏景天井内的石笋向北则视野开阔,望及中部湖面不足是距水面略高。

池喃涵碧山房、明瑟楼在绿荫轩西侧涵碧山房是卷棚硬山式,取自宋代朱熹“一水方涵碧千林已变红”。明瑟楼取《水经注》中“目对魚鸟水木明瑟”而名。特点有三:1)先乎取景妙在朝南。涵碧山房是中部的主题建筑南侧庭院较大,以满足日照园中牡丹花台做法巧妙。2)荷花厅荷花厅为隔水与山相望,水中种荷花(即荷池)被称为荷花厅,多为面阔三间一面或两面朝主要景观,也可于山牆处开窗取景。涵碧山房为荷花厅东侧与明瑟楼相接,北侧设月台和水池相邻3)山石镶隅。明瑟楼南侧的“一梯云”为湖石镶隅取郑谷诗云:“上楼僧塔一梯云”之意,假山西墙为明代董其昌手法“饱云”二字湖石镶隅陡峭,显云之意境

涵碧山房西为别有洞天,连接入西部的之字曲廊从别有洞天向北,经过一段廊之后连接爬山廊。在山腰处设云墙爬山廊不仅与云墙若即若离,单面空廊与雙面空廊交替形成一侧观赏与两侧观赏的交替游览,也形成了趣味性的小天井同时也随山势高下起伏,明暗变化丰富

  闻木犀香軒位于中部西墙爬山廊的山顶位置。木犀即岩桂山上遍植桂花,是观秋景的佳处此处山高气爽,环顾四周满园景色尽收眼底,是对景池东曲溪楼的主要位置

  通过中部园内北墙南侧的“之”字曲廊进入远翠阁。“之”字曲廊的使用增加了空间的丰富性“之”字曲廊地处平地,以自然山石进行烘托创造延续南侧爬山廊的山林意境。在北墙前原有“自在处”(现今远翠阁处)、“半野草堂”等建筑以此廊连接,现已不存阁取自唐方千“前山含远翠,罗列在窗中”之意阁南有明代青石牡丹花台,阁东有大型湖石花台配置较为豐富。

   从古木交柯向北走则分别经曲溪楼、西楼、清风池馆进入五峰仙馆庭院。

   曲溪楼、西楼在古木交柯北侧沿水池东岸展开,曲溪楼取意自《尔雅》“山渎无所通者曰谿”之意曲谿即曲溪,八角形门洞上刻有文征明手书“曲谿”砖额特点有以下两点:

 1)尺度得宜。由于水池东岸故而尽量减少尺度,形成面阔大于进深的狭长带行采用了单檐歇山造,并且是单坡也就是“半”个樓,以免在池东、南等处远观曲溪楼时感觉体量过大

 2)粉墙漏景。一层以粉墙为纸墙西配置奇石、植物,形成丰富投影与衬托一層粉墙上多开大型漏窗,利用漏景、框景方法打破长直立面带来的单调性

清风池馆为单檐歇山造水榭,取意自《诗经》“吉甫作颂穆洳清风”、《楚辞·九辨》“秋风起兮天气凉”等句。四面墙的做法不同。西面开敞临水凭栏可望池中小蓬莱岛;东面为镂花隔扇,漏景五峰仙馆;北为粉墙;南为窗窗外绿树峰石可赏。

  濠濮亭在清风池馆南侧浮现于碧波之上的半岛上,与小蓬莱遥相呼应取意洎《世说》“梁简文帝入华林园,顾谓左右曰: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木,便自在濠濮间想也觉鸟兽禽鱼,自来亲人”此处取濠濮の意,濠即濠上濮是水名,古人以濠濮指代观鱼之地亭旁有十二峰之一的奎宿峰。

池中小蓬莱岛取自《史记》“蓬莱、方丈、瀛洲此三种山者,在渤海中”的仙山之意岛以有紫藤架的桥与两岸相连,引蔓通津具有较好的围合感。岛上驳岸岩石参差中间有较大的涳间。

  可亭屹立于池北山冈之上山石兀立,洞壑隐现为六角攒尖顶亭,有凌空欲飞之势

  东部是住宅的延伸部分,庭院重重是园内各种活动的主要载体,以五峰仙馆为中心有书房还我读书处、揖峰轩庭院、冠云峰庭院等院落之间以漏窗、门洞、廊庑沟通穿插,互相对比映衬称为苏州园林中院落空间最富变化的建筑群。

    主厅五峰仙馆俗称楠木厅“厅内梁柱均为楠木”取意自李白“庐山东喃五老峰,青天秀出金芙蓉”之诗句厅内装修精美,陈设典雅其东有鹤所、揖峰轩小院,还我读书处等院落竹石倚墙,芭蕉映窗滿目诗情画意。

五峰仙馆前院有以下三个特点:

  1)东西透景轴线东西山墙上开窗,形成视觉直达可亭所在假山、揖峰轩小院的东西透景轴线

  2)厅山。南院湖石厅山为厅山佳例起伏有致,延绵不绝既是楠木厅南面的对景,又是登上西楼的楼山

  3)立峰。喃院厅山为仿庐山五老峰的意境上面缀有五峰。而北院则将立峰设于花台之中有十二峰之一的猕猴峰。院东南的鹤所为昔日养鹤之处汲古得修绠在五峰仙馆西侧,原为小书房得名于韩愈《秋怀》诗“归愚识夷涂,汲古得修绠”以及《荀子·荣辱》“短绠不可以汲深井之泉”等句,即意指做学问要花真功夫去探索。此屋南侧小院内的湖石假山,错落有致,将入屋小路隐于山石之后。

石林小院是五峰仙馆东侧院落,由“静中观”半亭的洞门进入借用了宋代词人叶梦得在湖州的“石林精舍”的名字。揖峰轩为石林小院的主题建筑取意宋代朱熹《游百丈山记》中“前揖庐山,一峰独秀”之意主要有四个特点:

  1)立峰。院内以立峰见长揖峰轩南有晚翠峰(湖石),石林小屋东侧天井内有十二峰之一的干霄峰(斧劈石)此外,每个小天井内置立峰形成美妙的天然画面。

  2)院中有院以揖峰轩喃的院落为主,周围形成丰富的天井空间尤其是院落的对角线上,以空廊分隔墙角的小天井增加景观的层次,形成较长的视线

  3)涳间丰富。小天井以漏窗、洞门、空廊作为框景、引景的方式空间相互渗透,虚实结合

   4)尺幅窗,无心画揖峰轩北侧狭长小天井內置湖石,从窗中望去形成一幅幅“无心画”。揖峰轩对面的石林小屋一面开敞,三面开窗对景天井内的芭蕉、竹、立峰等空间不夶但景色各异。

还我读书处庭院在五峰仙馆北侧因是书斋,较为幽静硬山造,取意自陶渊明《读山海经》“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诗句。西面天井以十二峰之一的累黍峰作为对景

冠云峰庭院在东部园的最东北侧,为赏冠云峰而建

  林泉耆硕之馆为鸳鸯厅,单檐歇山造中间以雕镂剔透的园洞落地罩分隔。

  冠云楼前矗立着著名的留园造园手法三峰冠云峰居中,瑞云峰、铀云峰屏立左右冠云峰高6.5m,玲珑剔透相传为宋代花石纲遗物。冠云峰高度与林泉耆硕之馆的距离比约为1:3空间尺度适宜。

  冠云峰之前为浣云沼周围建囿冠云楼、冠云亭、冠云台、伫云庵等,均为赏识之所

  佳晴喜雨快雪之亭在冠云台西侧,两者均是单檐歇山造两亭妙在似连非连,鉯粉墙洞门和隔扇相隔观景主题不同。

  西部以假山为主土石相间,浑然天成山上枫树郁然成林,盛夏绿荫蔽日深秋红霞似锦。至乐亭、舒啸亭隐现于林木之中登高望远,可借苏州西郊的上方、七子、灵岩、天平、狮子、虎丘诸山之景体现了《园冶》中“巧於因借”之远借。山上云墙如游龙起伏山前曲溪婉转,流水淙淙

  至乐亭取意自《阴符经》“至乐性余,至静则廉”之意亭平面為长六边形,顶为六角庑殿顶在江南园林中颇为罕见。舒啸亭为六角形平面圆顶取自陶渊明《归去来辞》“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賦诗”之意登高舒啸和临流赋诗是两晋名士的雅举。

从假山向西南顺溪流南行廊的尽头刻有“缘溪行”,取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之意

  水阁“活泼泼地”位于溪水东北角,接近曲廊尽头取殷迈《自励》诗“窗外鸢鱼活泼,床头经典交加”之意南边面临水面,其下凹入宛如跨溪而立,令人有水流不尽の意

  北部原有建筑早已废毁。“又一村”取意自陶渊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意,昔日为菜田、茅屋、鸡鸭等田園景观现广植竹、李、桃、杏等农家花木,在小路上建葡萄、紫藤架其余之地辟为盆景园,展示苏派盆景盆景园内新建小屋三楹,為小桃坞、花木繁盛、犹存田园之趣

  留园造园手法建筑空间的旷奥、明暗、大小处理得颇为精湛,不论是从园门入园经古木交柯、曲溪楼、五峰仙馆至东园的空间序列还是从鹤所入园经五峰仙馆、清风池馆、曲溪楼至中部山池的空间序列,都形成层次多变的建筑空間其建筑空间的精致是江南其他园林所难以媲美的。有以下三个设计特点

   1)空间对比明确:

其中从大门到古木交柯、花步小筑一段極好地利用了小天井、开凿在屋顶的明瓦、“之”字曲廊、漏窗等形成富有光线变化、明暗对比的空间。

  石林小院、五峰仙馆庭院、冠云峰庭院等院落以大小不等的院落空间衬托丰富的景观效果,五峰仙馆庭院的狭长见厅山之高耸石林小院的“院中有院”则突出叻立峰之姿态万千,多而不乱每个小天井皆有主题;冠云峰庭院则以开敞的空间,彰显冠云峰之空灵前面五峰仙馆庭院、石林小院的較为封闭的空间,恰恰烘托了冠云峰庭院的开敞是整个游览线路中的高潮所在。

  3)框景、对景、漏景手法多变

  全园曲廊贯穿依勢曲折,通幽渡壑长达六七百米,“之”字曲廊、空廊的应用与小天井的结合非常巧妙利用空廊、小天井、漏窗、隔扇、洞门等形成富有变化的画面,用框景、对景、漏景等多种手法来展示奇峰异石、名木佳卉。

  留园造园手法的山水格局采用了对比的方法将中蔀和西部的空间进行对比,形成疏密相同的空间景观中部形成以水体为主、四周假山的开敞景观,而西部形成以山体为主、水体为辅的屾林景观东部则多采用象征的手法,用特置石峰来形成山景意境留园造园手法中理水所创造的景观,截然不同手法主要有以下三点:

 利用理水形成不同的景观,西部形成溪流的景观取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雜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之意暗含了此溪的桃花源意境;中部形成较大的池面,池中设小蓬莱岛为蓬莱、方丈、瀛洲三仙山の一,以小岛喻神仙以小池喻大海。也因此形成了强烈的空间对比中部旷而阔,西部奥而幽

     中部池山西南角设置水涧,池水仿佛有源头涧口设对景石矶,以便游人观赏水涧但尺度略大。涧上结合道路设置石梁使水涧的景观层次较为丰富。“活泼泼地”水阁下也莋凹入处理仿佛没有尽头。

  浣云沼的尺度较小能反射冠云峰的倒影,犹如美人对镜梳妆此乃镜借之佳例。其水面尺度比较小以此衬托冠云峰的窈窕与灵秀。

  留园造园手法筑山叠石的风格也有所不同中部假山为明末周秉忠叠置的“石屏山”,后经多次改建成為黄石、湖石混叠,艺术价值不高西部假山以土为主,叠以黄石气势浑厚。山上古木参天显出一派山林森郁的气氛。东部则多采用潒征的手法大量使用特置石峰,有以下六个特点:

  园主刘恕酷爱奇石多方搜寻,在园中聚太湖石十二峰蔚为奇观,自号“一十②峰啸客”后来又寻找到独秀、段锦、竞爽、迎辉、晚翠五峰,以及拂云、苍鳞两支松皮石笋并称其院落为“石林小院”。

因园主的癖好而造就了留园造园手法以特置石峰见长的特点这些特置石峰与驳岸、花台等相互映衬,尤其是特置石峰的对景、漏窗和洞门对特置石峰的漏景和框景应用非常广泛。

    山石花台主要用于抬高花卉的观赏视点如古木交柯处的砖砌花台。园内较多采用湖石牡丹花台如涵碧山房南院、汲古得修绠南侧小院,东园东南角院落比较成功;还有遗存的青石牡丹花台,如在远翠阁南侧、佳晴喜雨快雪之亭西侧这些牡丹花台用来防止较高的地下水位对牡丹生长的影响。

  在西部假山山腰的云端露出的部分很低,从侧面烘托了假山的高度是個佳例。云墙不但是具有分隔景区的功能还将山分为两部分,山峰是西部山林的主山山脚形成中部山池看似南北展开的副山,与池男東西向的主山形成“主山横则客山侧”构图

  西部山上的舒啸亭东南有壑谷蜿蜒而下,壑谷的深度不深在1-1.5m左右,但情趣颇佳

西部土石假山山顶营造参差起伏之势,叠石不求高耸但求错落有致,尤其是山顶堆叠有层次

  在中部山池爬山廊的土石假山上,山体余脉的處理利用了石头处理成不同高差上花台结合植物种植,形成绵延的客山山麓与池南的主山之间遥相呼应。

留园造园手法的植物配置有鉯下四个特点:

(1)景以境出营造意境

  “又一村”处营造田园景象,因此现广植竹、李、桃、杏等农家花木,而“缘溪行”处的溪水取自陶渊明的桃花源之意种植了大量的桃花。西部假山、中部假山上茂密的树林营造了山林意境。

(2)托物言志借物喻人

  聞木犀香轩具有浓浓的禅意,即是悟道之意禅书《五灯会元》中记载北宋黄庭坚学禅不悟,问道于高僧晦堂晦堂诲之曰:“禅道无德”,但庭坚不得其要晦堂趁木樨盛开时说:“禅道如同木樨花香,虽不可见但上下四方无不弥满,所以无隐”庭坚隧悟。

修禅悟道昰中国士大夫所追求的高尚行为而当时的园主盛康也是如此,以“闻木犀香”的典故很好地把自己高洁的志向说了出来园中大量的以“国色天香”的花中之王的牡丹作为观赏对象,同时比喻了自己高贵的品格

(3)独立成景,兼顾季相

  古木交柯砖砌花台上的古柏、屾茶、天竹花步小筑的古藤、绿荫轩旁的青枫、曲溪楼旁的枫杨、小蓬莱岛上的紫藤架桥都是独立成景的佳例。

(4)点缀山石、丰富景觀

  在小天井内、立峰旁、叠石间、驳岸旁有植物进行点缀,丰富景观效果如石林小院中的罗汉松、美人蕉,厅山上的六月雪等岫云峰上的木香。

冠云峰  留园造园手法内的冠云峰乃太湖石中绝品其集太湖石”瘦、皱、漏、透”四奇于一身,相传这块奇石还是浨末年花石纲中的遗物 北宋末年,虽然北面战事吃紧金兵压境,但宋徽宗却在东京城内大兴土木建造“延福宫”、“万寿山”。他丅令在全国范围内征集奇花异石夸口要搜罗天下珍品于宫廷之中。 徽宗祟宁四年特地在苏州设立了苏杭应奉局专门负责搜罗名花奇石。苏杭应奉局的主管叫朱缅此人最善巴结上峰,自当上了此官后有采办“花石纲”的大权在手,于是放开手脚拼命在民间收刮。只偠民家有一石一木被他打听到并看中立刻派兵、上门抢夺,谁敢反抗即以对皇帝“大不恭’治罪。

留园造园手法的五峰仙馆内保存有┅件号称“留园造园手法三宝”之一的大理石天然画“鱼化石”只见一面大理石立屏立于墙边,石表面中间部分隐隐约约群山环抱悬壁重叠,下部流水潺潺瀑布飞悬,上部流云婀娜正中上方,一轮白白的圆斑就像一轮太阳或者一轮明月,这是自然形成的一幅山水畫这块直径一米左右的大理石出产于云南点苍山山中,厚度也仅有15毫米

楠木殿  楠木殿柱子原来是上好的楠木加工而成,但是在抗战時楠木殿成了马棚,饥饿的行军马把上好的楠木柱子啃得不成样子。后来抗战胜利后修葺园子时不得不用水泥把楠木柱糊住,外面叒刷上漆 

江南私家园林赏析之网狮园

网师园是苏州典型的府宅园林,地处旧城东南隅葑门内阔家头巷后门可达十全街,地方志记载為带城桥阔家头巷11号现为市内友谊路南侧。全园布局紧凑建筑精巧,空间尺度比例协调以精致的造园布局,深蕴的文化内涵典雅嘚园林气息,当之无愧地成为江南中小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品1963年网师园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网师园始建于南宋旧为宋代藏书家、官至侍郎的扬州文人史正志的“万卷堂”故址,花园名为“渔隐”后废。至清乾隆年间退休的光禄寺少卿宋宗元购之并重建,定园名为“网师园”网师乃渔夫、渔翁之意,叒与“渔隐”同意含有隐居江湖的意思,网师园便意谓“渔父钓叟之园”此名既借旧时“渔隐”之意,且与巷名“王四(一说王思即今阔街头巷)”谐音。园内的山水布置和景点题名蕴含着浓郁的隐逸气息后网师园几易其主,分别曾以“卢隐”、“苏林小筑”、“逸园”相称乾隆末年园归瞿远村,按原规模修复并增建亭宇俗称“瞿园”。  

网师园现面积约10亩(包括原住宅)其中园林部分占哋约8亩余,内花园占地5亩其中水池447平方米。总面积还不及拙政园的六分之一但小中见大,布局严谨主次分明又富于变化,园内有园景外有景,精巧幽深之至建筑虽多却不见拥塞,山池虽小却不觉局促。全园清新有韵味因此被认为是苏州古典园林中以少胜多的典范,陈从周誉为“苏州园林小园极则在全国园林中亦属上选,是以少胜多的典范”清代著名学者钱大昕评价网师园“地只数亩,而囿行回不尽之致;居虽近廛而有云水相忘之乐。柳子厚所谓‘奥如旷如’者殆兼得之矣。”

网师园的园林部分面积不大约0.47hm2左右(包含住宅),在平面上采取主景区居中的方法,以一个水池为中心周未布置建筑物,营造出小中见大的效果在空间处理上,采用了主輔景区对比的手法以水池为中心的主景区,周围环绕一些较小的辅景区产生空间的对比,同时形成众星拱月的格局

网师园主景区中,以水面为中心各景点皆围绕水面布置。水池布置有“小山丛桂轩”“濯缨水阁”、“云冈”(假山)等景点;部为“看松读画軒”、“竹外一枝轩”“射鸭廊”西“月到风来亭”整个主景区通过对尺度比例的精妙把握对空间抑扬、收放的自如处理,对园林建筑遮掩、敞显的潜心安排使数亩小园如诗之绝句,词之小令园中有园,景中有景耐人寻味。       

网师园为使主景区空间景物湔较为开阔疏朗将体量较大的主体建筑皆退离水边,并采取多种手法来淡化、虚掩池南的“小山丛桂轩”与池北的“看松读画轩”均遠离水池,以减小体量感“小山丛桂轩”前布置名为“云冈”的假山,将建筑遮去大半“看松读画轩”前布置叠石花台,老松古木使其虚渺淡隐,以取得扩大空间丰富景观的效果。而小体量的建筑皆贴水而建通过尺度对比,反衬水面之辽阔临水最大的主体建筑為“濯缨水阁”,其体量只略大于水榭比通常园林中的主厅要小很多。“竹外一枝轩”与“射鸭廊”为一组变化丰富的园林小品建筑極尽变异之能事。扩大的敞廊虚实相间,名为“竹外一枝轩”而收进的半轩却名为“射鸭廊”。它们与前面的山石、树林构成了临水嘚近中景同时将二层的“五峰书屋”、“集虚斋”等高大建筑遮掩,形成高低参差、错落有致、层次分明的园林建设组群而“月到风來亭”则高耸突出水面,与后部的连廊既分又和形成池西侧的控制性景点,其虚凌空兀的布置手法产生强烈的视觉吸引力,似乎脱离叻连廊的羁绊独立于水中,似有湖心亭的效果是古典园林中最精彩的景点之一。

池南的一组假山主峰名“云岗”是苏州园林中不可哆得的黄石假山佳构之一,山势凝重主次分明,虚实得当层次参差,与水面结合自然贴切构成一组以山水景观为主的天然之作。            

辅景区由一些面积较小的辅助空间组成布置在主景区的周围,成为主景区的补充和延伸形成众星拱月的格局,丰富了景观的层次感和深喥感使人有“庭院深深深几许”之感。西部的殿春簃庭院是其中最大的一个辅助空间庭院布局简练、精致,在宁静中透露出几分凝重囷深沉当年这里曾辟作药园,种满芍药每逢暮春时分,“尚留芍药殿春风”殿春簃庭院北面为一座三间书斋,坐北朝南斋前辟一露台,东部有曲廊与主景区相通西围墙上设半亭名“冷泉亭”,东南角有泉名“涵碧泉”怪石数点组成一景,整个环境空间尺度宜人典雅大方,是苏州园林中小庭院之精品

网师园南部的小山丛桂轩和琴室都有自成一体的小庭院,小山丛桂轩比较开敞周围环境优雅,人既可在轩内居坐宴息环顾四面景物,又能沿廊游览景观步移景异。琴室的入口从主景区几经曲折方能到达一厅一亭几乎占去小院的一半,余下的空间中只见白粉墙垣及其前的少许山石和花木点缀其幽邃安谧的环境与操琴的功能十分协调。网师园北部的集虚斋的湔庭也是一个安静的小院院内修竹数杆,透过月洞门和竹外一枝轩可以看到主景区水池的一角运用透景的手法而达到奥中有旷。此外网师园还有小院、天井多处,如梯云室、五峰书屋等建筑前的小庭院或隐或显,或奥或旷均形成不同的景观,正是由于这一系列大夶小小的辅助空间的存在衬托出了主景区的开朗,使网师园的空间环境既主题明确,又富于变化

园中水池的布局与整个空间尺度相適应,作为中心的水池水面以聚为主,面积仅400m2左右池岸略近方形,但错落有致驳岸用黄石挑砌,或叠为石矶上面间植灌木或攀缘植物,斜出松枝若干表现了一派野趣。在水池的西北角和东南角分别作出水口和水尾并架桥跨越,隐喻了水的来龙去脉使水体有活沝的感觉。中心水池的宽度约20m这个距离正好在人的正常水平视角和垂直视角的范围内,使游客得以收纳对岸画面构图之全景水池四周の景无异于四幅完美的画面,内容各不相同却都有主题和陪衬在池中映衬出天光云影,亭台楼阁池岸点缀以花红草绿,苍松虬枝湖咣山色,油然而生

东南角布置的小型石拱桥(引静桥),为苏州园林中小桥之最运用尺度对比,反衬出池水之广下设小溪,似水之源潺潺而入。西北角设曲桥舒展蜿蜒于水面上,池水似坦坦而去一人一去顿使整个水池呈现出“活”的生气。

在植物配置方面由於空间不大,主景区以孤植为主点缀数株古柏苍松,造型各异或高耸挺立,或虬枝蟠扎树脚侧隐没于山石花台中,“射鸭廊”前斜升入水池上空的黑松更是自成一景,与黄山的迎客松有异曲同工之妙“小山丛桂轩”周围以桂花、玉兰、梧桐、青枫为主。其他辅空間也有一至两株姿态出众的主景树种如黄杨、紫薇、罗汉松、白皮松等。与山石配合的点景植物有紫竹、慈孝竹、南天竹、芭蕉、迎春、牡丹等高与低、近与远、点与面、形与色相互配合,构成独具特色的植物景观         

综观全园,网师园以水景为特色主题突出,布局紧湊空间尺度比例得当,优以小巧精致简洁取胜通过赋、比、兴等创作手法,营造出一个艺术和生活十分完美的空间

江南私家园林赏析之环秀山庄

环秀山庄位于苏州城中景德路262号,今苏州刺绣博物馆内此园本是五代吴越钱氏金谷园旧址,明、清时期成为私家园林现占地面积2179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754平方米园景以山为主,池水辅之建筑不多。园虽小却极有气势。

该园园内湖石假山为中国之最占哋仅半亩,而峭壁、峰峦、洞壑、涧谷、平台、磴道等山中之物应有尽有,极富变化池东主山,池北次山气势连绵,浑成一片恰姒山脉贯通,突然断为悬崖而于磴道与涧流相会处,仰望是一线青天俯瞰有几曲清流;壮哉美哉,恰如置身于万山之中全山处理细致,贴近自然一石一缝,交代妥贴可远观亦可近赏,无怪有“别开生面、独步江南”之誉  
  环秀山庄是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此园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它作为苏州古典园林之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环秀山庄建造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晋代王旬、王珉兄弟舍宅建景德寺,后成为五代时期吴越王钱镠之子钱元璙的金谷园宋代为文学家朱长文嘚药圃,其后屡有兴废明嘉靖年间先后改为学道书院、督粮道署。万历年间为大学士申时行住宅明末清初裔孙申继揆筑蘧园。
  清乾隆年间为刑部员外郎蒋楫宅蒋氏建有“求自楼”,并于楼后叠石为山掘地三尺,有清泉流溢汇为池名泉为“飞雪”,并造屋筑亭於其间其后相继为尚书毕沅宅、大学士孙士毅宅。孙氏后人孙均雅号林泉于嘉庆十二年邀请叠山名家戈裕良重构此园。戈裕良在半亩の地所叠假山有尺幅千里之势从此该园以假山名扬天下。

道光二十九年(公元1847年)汪为仁购建汪氏宗祠,立耕荫义庄并重修东北部婲园,此园成为汪氏宗祠“耕耘山庄”的一部分更名“环秀山庄”,也称“颐园”后多毁损,1949年时仅存一山、一池、一座“补秋舫”。
  1984年6月至1985年10月由苏州市园林局和刺绣研究所共同出资,进行较大规模的整修并由苏州园林设计室设计,苏州古典园林建筑公司施工主要恢复了环秀山庄四面厅、有谷堂、问泉亭、边楼等,建筑面积754平方米新砌、整修围墙200余米,辅砌地面246平方米并加固假山,清理水池补栽树木。

 环秀山庄为前厅后园布局进门,迎面“有谷堂”堂前后点石,翼以两廊及对照轩北面平台伸至池边,西边紧貼围墙布置边楼中部及东北部均为主体山林,设问泉亭、补秋舫山上置一方亭,名半潭秋水一房山山势一直锦延至东北边界围墙。園景以山为主池水辅之。建筑不多但高低起伏,疏朗有致布局精到。

此园与其他小型的苏州园林的常规布局大致相同但在各部分所占的比例及主题内容的侧重上则有所不同。一是重点突出山体其所占面积超过全园一半;二是收缩水面,使水体环绕山形迂回曲折,似山崖下之半潭秋水,水依山而存在,并沿山洞、峡谷渗入山体的各个部分,一刚一柔一阳一阴,缠绕相交互相依存。

 园中湖石假山为构景中惢假山有主次之分,主山位于水池东部池北小山作为对景,主山分前后两部分高出水面7m,高出地面约6m;南北向的山涧和东西向的山穀分为三部分。池水回环于两山之间使主次分明,突出主景山池布局逶迤曲折,一开一合一收一放,亦虚亦实极尽变化,节奏性强虽山水景色变化多样,却变而不繁多而不复,而是结构严谨布局完整,符合起、承、变、结连续构图原则。主假山虽只占哋半亩,因运用“大斧劈法”简练遒劲,有蹊径60-70m涧谷12m,山景有危径、洞穴、幽谷、石崖、飞梁、绝壁空间多变。远看高低交错,具有“山形面面看景色步步移”之感。仿照石灰岩的自然溶蚀现象纹理尺度虽小,而把自然山水中的峰峦洞壑概括提炼集中表现於小空间,可谓咫尺山水、城市山林

山势组合外合内分,外观凝重厚实整体合一,以势取胜内部则蕴含洞穴、峡谷、天桥、磴道、澗流、石室等,其间主要以两条幽谷呈人字形会于山中,将山分为三部分并引水而入。沿峭壁散置步石涧水替流其间,山幽谷深沝流淙淙,两面石壁直插云天使人顿生寒意。更有石梁架于谷上似天桥凌空飞渡。至深处突现山洞洞口,洞内有石室可供坐息,哋下还有石洞通水面上下天光,映入洞中出洞可沿磴道拾级而上,山道险要往往绝处缝生。山径盘旋忽上忽下,忽开忽合忽明忽暗,忽聚忽散忽断忽连,忽内忽外在如此狭小的空间内使人产生“山林深邃”的感觉。后山以土为主广植林木,山上空亭冀然退于主山峰之后使主体山峰更为突出、高大。全山处理细致贴近自然,一石一缝交代妥帖,可远观亦可近赏无怪有“别开生面、独步江南”之誉。山上树木以黑松、青枫、女贞、紫薇为主或亭亭如盖,或从石缝中横盘而出石缝中攀缠着藤萝野葛,颇具山林野趣

綜上所述,环秀山庄的假山具有摹于自然高于自然;空间变化丰富;细部处理严谨等特点,实为湖石假山营造的典范正如园林大师陈從周称:“环秀山庄假山允称上选,叠山之法具备造园者不见此山,正如学诗者未见李杜诚占我国园林史上重要一页。

江南私家园林赏析之狮子林

狮子林为苏州四大名园之一至今已有650多年的历史。位于苏州市市城东北园林路元至正二年(公元1342年)僧天如禅师为纪念其师中峰禅师建菩提正宗寺,又因中峰禅师曾倡道天目山狮子岩取佛书“狮子吼”之意,易名为狮子林明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73岁嘚大书画家倪瓒(号云林)途经苏州曾参与造园,并题诗作画(绘有《狮子林图》)使狮子林名声大振,成为佛家讲经说法和文人赋詩作画之胜地清乾隆初,寺园变为私产与寺殿隔绝,名涉园又称五松园。1917年为颜料买办商人贝润生购得花了80玩银元,经9年时间进荇修建、扩建仍名狮子林(园东为贝氏家祠、族学和住宅)。

贝润生1945年病故后狮子林由其孙贝焕章管理。解放后贝氏后人将园捐献給国家,苏州园林管理处接管整修后于1954年对公众开放。由于林园几经兴衰变化寺、园、宅分而又合,传统造园手法与佛教思想相互融匼以及近代贝氏家族把西洋造园手法和家祠引入园中,使其成为融禅宗之理、园林之乐于一体的园林

     狮子林平面成东西稍宽的长方形,占地1.1公顷开放面积0.88公顷。东南多山西北多水,四周高墙深宅曲廊环抱。以中部水池为中心叠山造屋,移花栽木架桥设亭,使嘚全园布局紧凑富有“咫足山林”意境 。

狮子林既有苏州古典园林亭、台、楼、阁、厅、堂、轩、廊之人文景观更以湖山奇石,洞壑罙邃而盛名于世素有“假山王国”之美誉。狮子林的湖石假山既多且精美湖石玲珑,洞壑宛转曲折盘旋,如入迷阵有“桃源十八景”之称。洞顶奇峰怪石林立均似狮子起舞之状。有含晖、吐月、玄玉、昂霞等名峰而以狮子峰为诸峰之首。园内建筑以燕誉堂为主堂后为小方厅,有立雪堂向西可到指柏轩,为二层阁楼四周有庑,高爽玲珑指柏轩之西是古五松园。西南角为见山楼由见山楼往西,可到荷花厅厅西北傍池建真趣亭,亭内藻饰精美人物花卉栩栩如生。亭旁有两层石舫石舫备岸为暗香疏影楼,由此循走廊转彎向南可达飞瀑亭是为全园最高处。园西景物中心是问梅阁阁前为双仙香馆。双香仙馆南行折东西南角有扇子亭,亭后辟有小院清新雅致。

 狮子林的布局采用环游式布局以求小中见大,达到多方胜景的艺术观赏效果环游式布局往往在中心布置一个形态曲折的核惢水池;然后沿水池的四周或高或低、或大或小、或内或外、或实或虚地布建各类厅堂、水榭、石舫、轩馆、亭阁等建筑,并间以叠山植以花木,尽量留大中部的空间使其显得尽可能的空灵。经过这样的布局可以避免因面积狭小而带来的单调感、狭窄感和杂乱感,大夶延长了游赏的路程和时间从而取得了“步步是景,步移景异”的极佳游赏效果

燕誉堂”出自『诗经』“式燕且誉,好而无射”燕誉:燕而娱乐之意;无射:始终不已之意。此厅为全园之主厅原是园主宴客所用。此厅是苏州园林中较为有名的鸳鸯厅所谓鸳鸯厅僦是在一座大厅内用屏门,挂落隔成南北两部分从内部看似两厅相连,但布置相异北厅的梁柱用圆木,南厅的梁柱用方木两厅的门窗图案,家具布置各不相同匾额也各有题名,同时一般前厅是主人招待男宾之所后堂则是女主人会见女宾之处。燕誉堂是苏州园林鸳鴦厅中最佳的一例燕誉堂前庭内,高大的白墙下筑花坛牡丹丛植,玉兰夹峙寓意为“玉堂富贵”

    此厅特点为建筑及构件呈正方形,彡亭拱卫是一小巧玲珑文会雅集之所厅背窗下是“金砖”。此砖特别烘制后为清代皇宫铺地专用厅左右各有大型空窗,东窗外是素芯臘梅在粉壁映衬下恰如一副腊梅图。西窗外则是城市山林一派生机。

    出小方厅即见厅园中的九狮峰。此峰立于粉墙之前初看涡孔遍布,无甚奇特细察似九头小狮自在嬉耍。观赏此石如看空中云多变幻须配合想象,妙在象与不象之间庭院内东西各有半亭,挤出涳间以突出九狮峰此峰用若干块湖石镶嵌接叠,而无斧凿痕迹叠石技艺相当高超。

    指柏轩原为禅僧讲公案斗机锋的场所,现为贝氏偅建的大型楼底层有围廊翻轩有挂落。轩内屏门正中上悬王同愈所书“揖峰指柏”匾屏门后有楼梯可上楼,三楼又称听雨楼因园主于此收藏『听雨楼帖』石刻拓片而得名。在此凭窗片而得名在此凭窗眺望,可见对面奇峰林立

    此楼推窗可见假山峰,取晋代陶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诗意,故取此名不过这楼贴近假山,二楼有直接通假山的通道可谓依山建楼。见山楼的面积仅为指柏轩的┿分之一即衬托出指柏轩的高大,又不与假山争高低可谓匠心独具。

    狮子林北部的三开间东西向小轩因原来有五棵元代栽种的松树洏得名。室内古朴幽雅立有一个清乾隆年间的云石落地古屏,石屏的纹理呈现出一幅天然山水风景别有妙趣。

    本名“荷花厅”民国彡十四年曾在此举行苏州侵华日军向中国军队投降仪式。六八年此厅焚毁后从娄 门内郑宅移花蓝厅一座至此。所谓花蓝厅是一种小型厅堂厅中步柱不落地,改成很短的重莲拄柱端雕成花蓝状。

真趣”匾额乃清乾隆帝游狮子林时所题亭内画栋雕梁金碧辉煌,显示出與素雅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留园造园手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