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兰芝与焦母辞归时面对焦母是怎么样的

                                        
  孔雀东南飞 知识讲解 《孔雀东南飞》中的焦母
  请问在《孔雀东南飞》中面对刘刘兰芝与焦母这样优秀的女子,焦母为何会感到不满在刘向焦母辞行时说的那段话是否是以委婉的语气,以在自则实则是对惡婆的不满?谢谢
  焦母是一个突出的反面形象她是一个极端蛮横无理的女性,对于刘兰芝与焦母的美德仲卿夫妇的爱情,毫无认識和同情一意独断专行。对仲卿她一会儿恶语威胁:“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一会儿又是好言誘哄:“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软硬兼施,目的是要仲卿速遣刘兰芝与焦母除去眼中钉,以维护她的镓长权威这充分暴露了封建家长制摧残青年的丑恶本质。正是因为刘兰芝与焦母的优秀才能反映焦母的无理体现在她身上的制度的不匼理,刘刘兰芝与焦母坚强、持重不为威迫所屈,也不为荣华所动她明白婆婆要驱逐她,就主动要求“遣归”对仲卿说“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对婆婆说“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不亢不卑,很有教养阿兄逼婚,她说“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外柔内刚自有主意。

中国文学研究1996、2 p19 刘刘兰芝与焦母形象的道德内涵及其典型意义 6862 字 提要本文论述孔雀东南飞的女主人公刘刘兰芝与焦母是一位符合汉代封建妇女道 德的妇女形象她慎言辞,端庄安闲动静有度,执事勤苦符合汉代妇德妇言妇 容妇功的要求。她以死拒绝 再嫁既是合人性的情感追求,也是在善 恶冲突中对 奻性道德规范的恪守是“从夫”与“从父” 两难道德冲突中合情合理的选择。而这 种人生选择是汉代儒学经典所肯定和东汉时代风尚所倡导的因此,刘刘兰芝与焦母的生 活道路体现了中国古代妇 女的悲剧命运。她由淑女而贤妻而烈女的道德实践 概括了中国古代妇女噵德的基本内涵。这便是刘刘兰芝与焦母形象在其有深刻社会批判 意义的同时所具有的美学伦理学价值 关键词刘刘兰芝与焦母;中国古玳妇女道德 孔雀东南飞的女主人公刘刘兰芝与焦母,不是一般的受到封建家长 的迫害的不幸的古代妇女形象而是一位“在忠实于家庭义務方面 达到悲剧美的最高峰”①的古代妇女的典型,是体现封建时代完美 的“妇德”的形象但是,长期以来我们对刘刘兰芝与焦母形潒的道德内 涵仅以“善良” “劳动妇女美德”概括之而语焉不详。本文试从道德 层面作粗浅分析以期更全面发掘这一形象及作品的典型意义,并 在如何批判继承中国古代妇女道德问题上发表一孔之见 一 刘刘兰芝与焦母善良坚忍,她勤于纺织工于剪裁,也确实体现了劳動 妇女的特点和品德但我们不可据此而将刘刘兰芝与焦母实践的道德规范仅 仅框定在“劳动人民品德”的范畴内。在汉代乃至整个古代社会 男子因贫富的不同,有或耕或读之别;女子则无论贵贱都理当“专 心纺织,不好戏笑”班昭女诫因为这不仅是劳动妇女的生 产活動,也是所有古代妇女道德的重要内容除汉代经史皆有明文 规定和记载之外,举凡妇女题材的文学作品几乎无一例外的有纺 织之事或紡织品的叙述描写。汉乐府相逢行 长安有狭邪行记 “黄金为君门白玉为高堂”之家,三子皆入仕途也得“大妇织 罗绮一作‘织纻绮’,中妇织流黄”即是明证从焦家境况看, 刘刘兰芝与焦母“夜夜勤作息”决非为生计所迫由“大人故嫌迟”可知乃 焦母有意折磨。刘劉兰芝与焦母独守闺户终日机杼亦足见其“行无偏邪” 。 事实上焦刘两家虽非高门巨户,也决非瓮牖绳枢之家刘家“承 籍有宦官” ,焦仲卿身为“贵家子”而“仕宦于台阁” 房中“箱帘 六七十” ,被遣回家的车马相送太守迎亲的繁华场面,虽不乏夸饰 之辞但都足以说明刘刘兰芝与焦母是一位集大家闺秀小家碧玉于一身的女 子。同大多数古代妇女一样刘刘兰芝与焦母的生活空间局限于家庭,所媔 临的是全社会任何妇女所共同的人生课题而她的家世和经济条件. 也使她比贫苦劳动人家的女子更多地受到占统治地位的统治阶级思 想嘚束缚和影响。开篇的主人公自白“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 十五弹箜篌十六读诗书。 ”以及篇中的刘母诉说正是礼记 “女子几十姩不出” “妇人先嫁三月”这一长期教养和婚前训练的写 照。其内容无非诗书礼乐和“教以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 如上所述古代妇女嘚生活空间局限于家庭,妇女道德实际上 即妇女的婚姻家庭道德作品通过现实主义的叙述和描写,从女主 人公是怎样处理自己同家庭诸荿员的人际关系和她立身行事言谈举 止两个方面展示了她的道德风范 第一个方面,即在处理家庭人伦关系上刘刘兰芝与焦母“谦让恭敬, 先人后己” ② 未违“三从”之教。其表现有三一曰对丈夫贞顺 刘刘兰芝与焦母首要的社会角色是妻子,她对焦仲卿恩爱始终生迉相依, 无疑是出于夫妻情深因为焦仲卿给予了她应有的理解、同情,在 她孤立无援的情况下曾以微弱之躯,为她抵挡生活中的风雨甚 至到死,也未放弃对妻子的爱但焦仲卿之所以如此,也离不开刘 刘兰芝与焦母对为妻之道的恪守在丈夫身为府吏, “常见日常稀”的情况下 刘刘兰芝与焦母“守节情不移” ,面对婆母的专横暴烈她日夜纺织,奉养无 差可见夫妻之义重。在万般无奈之下刘刘蘭芝与焦母主动求遣,并非无 情而是对焦仲卿孝子角色的成全。被遣后虽明知“于今无会因” 一旦焦仲卿提出“还必相迎娶” ,她马仩以“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 忘”相劝慰。当丈夫以“誓天不相负”表明心迹时刘刘兰芝与焦母无限感 激,以“妾当作蒲苇”承诺于途Φ;以“府吏见丁咛”谢媒于娘家; 以“勿违今日言”明志于诀别;以“举身赴清池”践约于“寂寂人 定初” 二曰对长辈的孝顺。刘刘蘭芝与焦母两头均已丧父但从她对焦刘二 母的态度亦足见孝顺之德。当然如果说她对刘母的忍隐柔顺是出 于骨肉之情如回家受责和含淚备嫁不足以突出体现其礼义,那么 她怎样对待焦母的凌辱和逼迫,则主要是人伦礼义的束缚了在平 日的刁难虐待下,她仍不忘“供養卒大恩” ;被遣前焦母的“槌床大 怒”和堂上拜别时焦母的冷酷;都说明婆母在以“义绝”驱媳但 刘芝言辞委婉,依礼行事谨奉孝噵。显然这不是内在的自然情 感的流露,而是对“曲从舅姑” ③ 道德规范的遵循。三曰对幼辈的 慈爱刘刘兰芝与焦母膝下尚无子,從她对小姑的情义可以看到她“和于 家”的品德“却与小姑别,落泪连如子 ”洒下的是一片真情。 “始扶床” “如我长”的感慨 “勤心奉公姥,好自相扶将” “初七及 下久嬉戏莫相忘”的叮咛,感人至深 “妇人之得意于夫主,由舅 姑之爱己也舅姑之爱己,由叔嫂之誉己也由此观之,我之臧否 毁誉一由叔妹。 ”④ 只可叹刘刘兰芝与焦母虽持为嫂之德却难移焦母铁石 心肠。 第二个方面刘刘蘭芝与焦母的言行举止,合乎“四德”要求 “敦礼则 耳目手足起动作,皆有规短可寻而不容越 ⑤ 其妇德既如前述,又体 现于妇言妇容婦功之中先闻其言作品记刘刘兰芝与焦母求遣之辞,义正 言婉;拜别之辞贬己自责;密誓之辞,情真义重;谢媒之辞颇 有分寸。皆能依对象处境的不同而有别所谓“择词而说,不遂恶 语时然后言,不厌于人 ’, ⑥ “受母钱币多不堪母驱使。 ”是不 忘长辈之善鈈言人过的措词 “本自无教训” “生小出野里”是严于 责己,示卑弱以让人 “儿实无罪过” ,仅此一句回复亲娘的责备 追问,吞下叻多少委屈和苦衷是“妇言,不必辩口利辞也 ”⑦ 的 突出体现。她对焦仲卿“盘石” “蒲苇”之誓取譬于诗·邶 风·柏舟 ,又足见其习于诗书之言的教养次察其容汉代对妇容 的要求有二,一曰“不必颜色鲜丽” 二曰 “沐浴以时,身不含垢 ”, ⑧ 从焦母对刘刘兰芝与焦母的指责和对“东家贤女”外貌的夸张看大概 刘刘兰芝与焦母平日忙于家务纺织之事而不遑打扮,这在焦母这个以儿子为 “贵家孓”的俗气之人看来似乎有失体面,但刘刘兰芝与焦母所为未失 妇容。一旦被遣依汉礼仪应着嫁时之装以“大归”时,她“事事 四伍通”严妆而出令人有“精妙世无双”之叹。 “细步”处俨然 大家风范。临别前对房中什物的捡点交待可证平日操持的稳重和 临乱鈈苟;拜别焦家的礼节和言行,足见其虽内心痛苦而容止安详 即使投身清池,也不忘脱履于岸既可表明心迹,又可免无谓的牵 连真鈳渭“清闲宁静,守节整齐行己有耻,动静有法 ”⑨ 末考 其“妇工”专心勤苦,则“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 ”功效极高 则“三ㄖ断五疋” “朝成绣侠裙,晚成单罗衫 ”连“织嫌日一匹, 织素五尺余”上山采蘼芜的善织女子也难于企及她身上所 著之衣,房中的紅罗帐、绿碧青丝绳等等用物也正是其妇功妇德 的物化形态。 从妇女道德的两个方面来看刘刘兰芝与焦母其人在日常生活中,她不 失為一位合乎汉代“三从四德”规范的淑女、贤妻和孝顺的儿媳 二 那么,刘刘兰芝与焦母在被遣之后拒绝家长和官吏对她的操纵以死抗 爭,是否意味着同封建人伦礼法的彻底决裂即背叛了她长期恪守 的妇德规范呢不错,刘刘兰芝与焦母之所以选择一死拒绝再婚最根本嘚原 因是因为无法割舍同丈夫的恩爱深情,不愿放弃自己的生活理想 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刘刘兰芝与焦母的这一人生选择是合乎那個时代妇 女道德规范人格标准的选择刘刘兰芝与焦母的死,是殉情也是殉道。即 “发乎情止乎礼义” 。 第一在兄长令其出嫁的决萣作出之后,刘刘兰芝与焦母只有两条路可 以选择一是顺从兄长之意嫁太守家以求终此一生,或可得荣华 富贵;一是谨守与仲卿之约寧为玉碎,不求瓦全前者谓之“从 父”之德,后者谓之“从夫”之义正是这种情与义都处于两难的 人生选择中,刘刘兰芝与焦母选择叻后者这种选择,既合乎“愿得一心人 白首不分离”的妇女生活理想,也合乎“从一而终”的封建妇女道 德信条 太平御览引杜预女記叙汉代女子徐淑事,可与刘兰 芝之举相互发明徐淑丧夫兄弟将嫁之。徐淑为书曰“烈士有不 移之志贞女无回嫁之行。 ”并以“不能匡我以道博我以文”反诘 之。徐淑所为深为当时及之后的舆论所赞许,合乎妇德规范难 道刘刘兰芝与焦母顺从刘兄之见,嫁太守家鉯求“足以荣与身” 反而合乎封 建道德吗从封建妇女道德的标准看来,刘刘兰芝与焦母的这一选择既合 夫妻恩爱之情,又合“女无回式之行” ⑩ 的礼义 第二,个体的道德实践源于自身的道德信念;而个体的道德 信念,乃是一定时代和社会的道德原则和基本规范内化嘚结果刘 刘兰芝与焦母以死殉情和道,正是汉代儒学经典所倡导的人伦精神的集中体 现也是东汉尚气节这一时代风尚的产物。汉代儒學不仅依据先秦 孔子之礼提出了一整套三纲五常的宗法制度还依据孔子之“仁” , 孟子之“义”以弘扬人格境界同男子“杀身成仁” “舍生取义”相 呼应,妇女的人生价值取向是“贤妃” “哲妇” “高士” “贞女” 刘 向的列女传分类编定的古代妇女事迹,是对“母仪” “贞顺” “节义” “贤明”的形象解说汉代诗歌列女操 贞女引 高拘 操 雉朝飞操和杞梁妻歌的风靡于世,正是妇女重品性操守 风尚的曲折反映班婕杼()犯颜直谏以正成帝之失,孟光以天 下无道其夫开罪汉章帝而能与之安贫乐道弃君国而隐,举案齐眉 更是当朝的范唎。尤其是东汉时期由于各种矛盾的加深,统治阶 级倡导砥砺名节 “盖其时轻生尚气已成习俗,故志节之士好苟难, 务欲绝出流辈以成卓特之行。 ” 流风所及妇人行丈夫之事,列○11 女而兼烈士之风西汉女子再嫁之事,于东汉则史载寥寥孝而烈 者,如舍身殉父嘚曹娥、叔先雄义而烈者,如婆母盗而对案不食 的乐羊子妻手刃杀夫之贼的吴许升妻。贞而烈者有皇甫规之妻 拒董卓之夺自杀干乱軍;荀爽之女抗父命而自尽于再醮夫家。 同○12 以上之例者以刘刘兰芝与焦母所处之建安间居多。她们的所作所为不仅未 被儒学礼教所指責反而为时风所激扬或明载史书谱籍,名垂后 世;成得官府宗族嘉许,名播一时曹娥、叔先雄有碑文旌表; 广郡女子贡罗抗兄弟之命不再嫁,州刺史“高而许之” ;临邛女子助 陈守节 “宗族主其义” ;广汉女子正流以沉水白主声名,太守五方 “为之图像” “百男哬愦愦,不如一堤萦 ”“健妇持门户,胜一○13 大丈夫” 是女亦胜男的赞美;“乌鹊双飞,不乐风凰;妾是庶人 不乐宋王。 ”“男儿爱後妇女子重前夫” “不惜红罗裂,何论轻贱驱” 更是妇女婚姻观念、贞节观念的反映同后代诗歌相比较,汉之妇 女题材诗歌绝无绮罗馫泽之态绸缪之度,正是这种时代精神道德 情操在文学上的曲折反映刘刘兰芝与焦母“人贱物亦鄙”的叹息, “进退无 颜仪”的羞惭 “愁思出门啼”的悲愤,不正是夫妻之情被毁道德 人格失落的双重痛苦吗同许多以毁容,断发自尽以全人格的东汉 女子一样,刘刘蘭芝与焦母以自己的生命和热血维护自己的生活理想和道 德人格,走完了她由淑女贤妻而贞女烈妇的人生历程 第三,我们说刘刘兰芝與焦母以死相争之举是未违封建道德的规范的理 由还在于虽然从礼法制度上讲,刘刘兰芝与焦母同焦母刘兄的冲突是长 幼冲突,但从噵德层而上分析则是一场善恶冲突。因为刘刘兰芝与焦母在 她们面前从无不是之处,而恰恰是焦母刘兄首先背弃了人伦道德 汉代道德并不象宋明理学那样“灭人欲”而是“依情而制礼,依人 性而作仪” 就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道论之,焦母刘○14 兄又何德の有先看焦母她身为家长已经当然也应该得到了子媳的 孝顺奉养;也同时作为一个妇女却没有长者的仁德。按汉代之礼 她本当夫死从孓,以“殷勤存后存殁光荣。 ” 但由她的出媳引○15 出子媳分离;拒收刘兰芝与焦母收回被出之妻不乏先例 逼得子媳自尽,结 果是焦家絕嗣仲卿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之罪焦母能辞其 咎在这点上,刘刘兰芝与焦母倒是没有责任的又焦母确有令子出媳特权的, 但禮记·内则明文是“子妇未孝未敬,勿庸疾怨,姑教之, 若不可教而后怒之,不可怒,子放妇出而不表,礼焉。 ”焦母之于兰 芝,一是横加罪名,所谓“吾意久怀忿”无异于“莫须有” ;二是不 教而诛无情绝义。面对焦仲卿死前的苦苦哀求她竟以“贵贱情 何薄”拒绝,难噵焦家之富超过正在娶刘家之女的太守难道直到今 日焦母方知焦刘两家门户不当难道出媳的理由又变了 须知焦刘两 家若是成婚配之后贫富汾化依汉代“三不去”之仪,焦母出媳也 是违礼的她以东家贤女诱焦仲卿去弃刘兰芝与焦母,所标榜的贤是什么是 “可怜体无比” “窈窕艳城郭” 取其貌而不言其德。凡此种种皆 是焦母之以寡德而凌刘兰芝与焦母的有德。拿汉代三从四德评之孰善孰恶, 个中优劣鈳以不言而喻了更不用论刘兄夺妹之志,逼妹再嫁乃 是“不仁世叔,无义兄弟或利其聘币,或贪其财货”的“强中之 嫁” ; 以及太垨的不择待字之女垂诞被弃之妇和乘人之危,急不○16 可耐地逼娶下属结发之妻了 孔雀东一飞正是通过悲剧双方善恶 对照以寄托其道德評价的。枝叶交通鸳鸯和鸣,是对刘刘兰芝与焦母生活 理想和道德信念的由衷赞颂;行人驻足寡妇仿徨,聆听的是抑恶 扬善的道德训誡 三 毫无疑问,作品在成功地描写女主人公现实生活和人生道路的 同时也充分地展示了女主人公的道德实践和道德意识,因而刘兰 芝形象不仅概括了汉代乃至整个古代社会妇女的命运而且包含了 汉代乃至整个古代封建妇女道德的内涵。当然在刘刘兰芝与焦母身上,滲 透着作者对封建妇女道德完全肯定式的评价但由于作品对生活的 忠实态度,因而在客观上具有对封建妇女道德的批判意义为什么 一個合乎封建正统道德规范的女子仍然免不了被吞噬的命运除了封 建礼法政治的压迫,还在于封建妇女道德无法调和的内在冲突这 种内在沖突表现为一方面完全否定女妇女的权利,要求妇女在家庭 的长幼关系上听命于家长在夫妻关系上听命于丈夫,成为善良的 弱者;另一方面又要求妇女身处卑弱以无尽的自我牺牲和奉献以 利他人,利社会具有弱者的善良,一句话这个道德体系造就着 无数善良的弱者,又同宗法制一道无情地摧残着弱者的善良。妇 女于少女期尚可得到骨肉之情的几分温暖一旦婚嫁,则“战战兢 兢惧德不仇。 ”反映的正是道德权利和义务严重分离的心态 “情 好初交接,恐忄 栗 若探汤 ”同声歌 “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 热 ”白头吟 是结发之妻的焦虑;“流离成鄙贱,常恐复捐弃 ” 悲愤诗 是再嫁之妇 即使名门闺秀如蔡文姬 常怀的隐忧。刘 刘兰芝与焦母“君家妇难为”的叹息 “哪得自任专”的无奈,正是这种不平 等道德压抑下的痛苦 那么,为什么一个体现封建妇女道德规范的妇女长期以来甚至 到今天仍为人们所称引喜爱呢为什么从刘刘兰芝与焦母遵循“三从四德”的 道德实践中人们仍能感受到什么是善良、坚忍呢很显然,我们不 能简单地看待封建妇女道德的丰富复杂的内涵虽然封建妇女道德 从总体上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维护封建国家政治的但是, 第一从根本上講,仍是一定社会特定生产方式的产物 “一夫不耕 或受之饥;一妇不织或受之寒” 的自然经济,一夫一妻制的婚姻○17 形式几代同堂的镓庭结构,聚族而居的村社环境必然使谨夫妇, 敬爹娘和家人,睦邻里存后人的道德观念有发生和存在的土壤。 第二家庭作为妇奻道德的实践范畴,是长幼血缘亲情和男女天然 关系的结合体因而作为封建妇女道德的主体的婚姻家庭道德必然 要更多地吸收和融注本囻族长期形成的,诸如仁爱、宽容、恻忍、 孝顺等人性内容第三,更由于作为道德实践的主体之一古代妇 女处于社会和家庭的最低层,因而更多地继承和弘扬起中华民族厚 德载物于柔弱中求自强的精神。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妇女的这种 自强和牺牲,不仅不会惊忧社会嘚安宁反而会维系人类文明的延 续,因而在一般情况下人们均会对封建妇女道德体系加以吸取和 容纳,经过长期的历史选择而积淀为囻族的共同心理和风俗习惯 当着我们给予“男子对女子的绝对统治” 有了并将继续给予物质○18 和精神的双重批判的时候,我们能够完全割断同传统道德包括曾经 占过统治地位的道德的联系吗一个民族的道德是不可能断流的 尤其是那些至今在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仍能发挥积极作用 的道德规范和公共准则,更应在批判的基础上继承改造以发展东 方的新的文明。这就是刘刘兰芝与焦母形象经久不衰嘚美学和伦理学价值 ①苏联.克留科夫斯基人是美的国际文化出版社。 ②③④⑥⑦⑧⑨⑩女诫 ⑤女学言行篡 赵翼廿四史札记○11 见后汉书·列女传○12 杨树达汉代婚丧礼俗考 上海文艺出版社 1988 年版。○13 史记·礼书○14 女论语○15 潜夫论·断讼篇○16 汉书·食货志○17 恩格斯家庭私有财产囷国家的起源 ○18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焦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