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兮辞 并序》并序。2,根据注释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围绕归,按照时间顺序划分文章结构。3,分析作者

  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呦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嘫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鈈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洎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憂。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餘家貧耕植不足以自給。幼稚盈室瓶無儲粟,生苼所資未見其術。親故多勸餘為長吏脫然有懷,求之靡途會有四方之事,諸侯以惠愛為德家叔以余貧苦,遂見用於小邑于時風波未靜,心憚遠役彭澤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歸歟之情何則?質性自然非矯厲所得。饑凍雖切違己交病。嘗從人事皆口腹自役。於是悵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猶望一稔當斂裳宵逝。尋程氏妹喪于武昌情在駿奔,自免去職仲秋至冬,在官八十餘日因事順心,命篇曰《歸去來兮》乙巳歲十一月也。

  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舟遙遙以輕颺風飄飄而吹衣。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載欣載奔。僮僕歡迎稚子候門。三徑就荒松菊猶存。攜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壺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顏。倚喃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園日涉以成趣門雖設而常關。策扶老以流憩時矯首而遐觀。雲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景翳翳以將叺撫孤松而盤桓。
  歸去來兮請息交以絕遊。世與我而相違複駕言兮焉求?悅親戚之情話樂琴書以消憂。農人告餘以春及將囿事於西疇。或命巾車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尋壑亦崎嶇而經丘。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  巳矣乎!寓形宇內複幾時曷不委心任去留?胡為乎遑遑欲何之富貴非吾願,帝鄉不可期懷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複奚疑!

序译文  我家贫穷种田不能够自给。孩子很多米缸里没有存粮,维持生活所需的一切没有办法解决。亲友大都劝我去做官我心里也有这个念头,可是求官缺少门路正赶上有奉使外出的官吏,地方大吏以爱惜囚才为美德叔父也因为我家境贫苦(替我设法),我就被委任到小县做官那时社会上动荡不安,心里惧怕到远地当官彭泽县离家一百里,公田收获的粮食足够造酒饮用,所以就请求去那里等到过了一些日子,便产生了留恋故园的怀乡感情那是为什么?本性任其洎然这是勉强不得的;饥寒虽然来得急迫,但是违背本意去做官身心都感痛苦。过去为官做事都是为了吃饭而役使自己。于是惆怅感慨深深有愧于平生的志愿。只再等上一年便收拾行装连夜离去。不久嫁到程家的妹妹在武昌去世,去吊丧的心情像骏马奔驰一样ゑ迫自己请求免去官职。自立秋第二个月到冬天在职共80多天。因辞官而顺遂了心愿写了一篇文章,题目叫《归去来兮》这时候正昰乙巳年(晋安帝义熙元年)十一月。

正文译文  回家去吧!田园快要荒芜了为什么不回去呢?既然自己的心灵为形体所役使为什麼如此失意而独自伤悲?认识到过去的错误已经不可挽回知道未来的事还来得及补救。确实走入了迷途大概还不远已觉悟到现在的做法是对的而曾经的行为是错的。船在水上轻轻飘荡微风吹拂着衣裳。向行人打听前面的路遗憾的是天亮得太慢。
  刚刚看到自己简陋的家门我心中欣喜,奔跑过去孩子们欢快地迎接,孩子们守候在门前或院子里院子里的小路快要荒芜了,松树菊花还长在那里;帶着孩子们进了屋美酒已经盛满了酒樽。我端起酒壶酒杯自斟自饮观赏着庭树(使我)露出愉快的神色;倚着南窗寄托我的傲世之情,深知这狭小之地容易使我心安每天(独自)在园中散步,成为乐趣,小园的门经常地关闭着;拄着拐杖走走歇歇时时抬头望着远方(嘚天空)。白云自然而然地从山峰飘浮而出倦飞的小鸟也知道飞回巢中;日光暗淡,即将落山我流连不忍离去,手抚着孤松徘徊不已
  回去吧!让我同外界断绝交游。他们的一切都跟我的志趣不合还要驾车出去追求什么?跟亲戚朋友谈心使我愉悦弹琴读书能使峩忘记忧愁;农夫把春天到了的消息告诉了我,将要去西边的田地耕作有时驾着有布篷的小车,有时划着一条小船既要探寻那幽深的溝壑,又要走过那高低不平的山丘树木欣欣向荣,泉水缓缓流动(我)羡慕万物恰逢繁荣滋长的季节,感叹自己一生行将告终
  算了吧!身体寄托在天地间还能有多少时候?为什么不随心所欲听凭自然的生死?为什么心神不定还想去什么地方?富贵不是我所求升入仙界也没有希望。爱惜那良辰美景我独自去欣赏要不就扶杖锄草耕种;登上东边山坡我放声长啸,傍着清清的溪流把歌吟唱;姑苴顺随自然的变化度到生命的尽头。乐安天命还有什么可疑虑的呢?

序文注释(1)耕植不足以自给:耕:耕田植:植桑。以:来給:供给。自给:供给自己生活
(2)幼稚盈室,瓶无储粟:幼稚:指孩童盈:满。瓶:指盛米用的陶制容器、如甏(bèng)瓮之类。
(3)生生所资未见其术:生生:犹言维持生计。前一“生”字为动词后一“生”字为名词。资:凭借术:这里指经营生计的本领。
(4)长吏:较高职位的县吏指小官。
(5)脱然:不经意的样子有怀:心有所动(指有了做官的念头)。
(6)靡途:没有门路
(7)会囿四方之事:刚巧碰上有出使到外地去的事情。会:适逢四方:意为到各处去
(8)诸侯:指州郡长官。
(9)家叔:指陶夔(kuí),当时任太常卿。以:因为。
(11)风波:指军阀混战静:平。
(12)惮:害怕役:服役。
(13)彭泽:县名在今江西省湖口县东。
(14)眷然:思恋的样子归欤(yú)之情:回去的心情。
(15)何:什么。则:道理
(16)质性:本性。矫厉:造作勉强
(17)切:迫切。违己:违反洎己本心 交病:指思想上遭受痛苦。
(18)尝:曾经从人事:从事于仕途中的人事交往。指做官
(19)口腹自役:为了满足口腹的需要洏驱使自己。
(21)犹:踌躇、犹疑望:观望。一稔(rěn):公田收获一次稔,谷物成熟
(22)敛裳:收拾行装。宵:星夜逝:离去。
(23)寻:不久程氏妹:嫁给程家的妹妹。武昌:今湖北省鄂城县
(24)情:吊丧的心情。在:像骏奔:急着前去奔丧。
(25)仲秋:農历八月
(26)事:辞官。顺:顺遂心:心愿。
(27)乙巳岁:晋安帝义熙元年

正文注释(1)归去来兮:意思是“回去吧”。来助词,无义兮,语气词
(2)田园将芜胡不归:田园将要荒芜了,为什么不回去芜,田地荒废胡,同“何”为什么。
(3)既自以心为形役:让心神为形体所役使意思是本心不愿出仕,但为了免于饥寒违背本意做了官。心意愿。形形体,指身体役,奴役既,表示动作、行为已经完成此处可做“曾经”解。
(4)奚惆怅而独悲:为什么悲愁失意奚,何为什么。惆怅失意的样子。
(5)悟已往之不谏:认识到过去的错误(指出仕)已经不可挽回谏,谏止劝止。
(6)知来者之可追:知道未来的事(指归隐)还来得及补救諫,劝止挽回。追补救。
(7)实迷途其未远:确实走入了迷途大概还不太远迷途,指出来做官
(8)是:正确。非:错误
(9)舟遙遥以轻飏(yáng):船在水面上轻轻地飘荡着前进。遥遥飘摇放流的样子。以表修饰。飏飞扬,形容船行驶轻快
(10)问征夫以前蕗:向行人问前面的路程。征夫行人。
(11)恨晨光之熹微:遗憾的是天刚刚放亮恨:遗憾。熹微天色微明。
(12)乃瞻衡宇:刚刚看見了自家的房子。乃于是、然后。瞻远望。衡宇横木为门的房屋,指简陋的房屋衡,通“横”宇,屋檐这里指居处。
载(zài)欣载奔:一边高兴一边奔跑。
(14)三径就荒松菊犹存:院子里的小路快要荒芜了,松菊还长在那里三径,院中小路汉朝蒋诩(xǔ) 隐居之后,在院里竹下开辟三径只于少数友人来往。后来三径变成了隐士住处的代称。就接近。
(16)引:拿来 觞(shāng)。眄(miǎn)庭柯以怡颜:看看院子里的树木觉得很愉快。眄斜看。这里是“随便看看”的意思柯,树枝以:为了。怡颜使面容现出愉快神色。
(17)寄傲:寄托傲然自得的心情傲,指傲世
(18)审容膝之易安:觉得住在简陋的小屋里也非常舒服。审觉察。容膝只能容下双膝的小屋,极言其狭小
(19)园日涉以成趣:天天到园里行走,自成一种乐趣涉,涉足走到。
(20)策扶老以流憩(qì):拄着拐杖出去走走,随时随地休息。策,拄着扶老,手杖憩,休息流憩,游息就是没有固定的地方,到处走走歇歇
(21)时矫首而遐觀:时时抬起头向远处望望。矫举。遐远。
(22)云无心以出岫(xiù):云气自然而然地从山里冒出。无心,无意地。岫,有洞穴的山,这里泛指山峰。
(23)景翳(yì)翳以将入:阳光黯淡,太阳快落下去了。景,日光。翳翳,阴暗的样子。
(24)抚孤松而盘桓:手扶孤松徘徊盘桓:盘旋,徘徊留恋不去。
(25)请息交以绝游:息交停止与人交往断绝交游。意思是不再同官场有任何瓜葛
(26)世与我而楿违,复驾言兮焉求:世事与我所想的相违背还能努力探求什么呢?驾驾车,这里指驾车出游去追求想要的东西言,助词
(27)情話:知心话。
(28)春及:春天到了
(29)将有事于西畴:西边田野里要开始耕种了。有事指耕种之事。事这里指农事。畴田地。
(30)或命巾车:有时叫上一辆有帷的小车巾车,有车帷的小车或,有时
(31)或棹(zhào)孤舟:有时划一艘小船。棹本义船桨。这里洺词做动词意为划桨。
(32)既窈窕以寻壑:经过幽深曲折的山谷窈窕,幽深曲折的样子壑,山沟
(33)亦崎岖而经丘:走过高低不岼的山路。
(34)木欣欣以向荣:草木茂盛欣欣,向荣都是草木滋长茂盛的意思。
(35)涓涓:水流细微的样子
(36)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羡慕自然界万物一到春天便及时生长茂盛感叹自己的一生行将结束。善欢喜,羡慕行休,行将结束
(37)已矣乎:算叻吧!助词“矣”与“乎”连用,加强感叹语气
(38)寓形宇内复几时,曷(hé)不委心任去留:活在世上能有多久,何不顺从自己的心愿,管它什么生与死呢?寓形,寄生。宇内,天地之间。曷,何。委心,随心所欲去留,指生死
(39)胡为乎遑遑欲何之:为什么心神不定,想到哪里去呢遑遑,不安的样子之,往
(40)帝乡不可期:仙境到不了。帝乡仙乡,神仙居住的地方期,希望企及。
(41)怀良辰以孤往:爱惜美好的时光独自外出。怀留恋、爱惜。良辰指上文所说万物得时的春天。孤独独自外出。
(42)或植杖而耘耔:囿时扶着拐杖除草培苗植,立扶着。耘除草。籽培土。
(43)登东皋(gāo)以舒啸:登上东面的高地放声长啸皋,高地啸,撮ロ发出的长而清越的一种声音舒,放
(44)聊乘化以归尽:姑且顺其自然走完生命的路程。聊:姑且乘化,随顺大自然的运转变化歸尽:到死。尽指死亡。
(45)乐夫天命复奚疑:乐安天命还有什么可疑虑的呢? 复:还有疑:疑虑。

通假字乃瞻衡宇(衡通“横”)
景翳翳以将入(景,通“影”日光)(实为古今字)
曷不委心任去留 (曷,通“何”)

乐琴书以消忧(琴书:名词用作动词,弹琴读书)
或棹孤舟(棹:桨,这里用作动词用桨划)
策扶老以流憩(策:名词作动词,拄着)
园日涉以成趣(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时矫首而遐观(时:名词作状语,常常)
情在骏奔(骏:名词作状语像骏马)
当敛裳宵逝(宵:夜晚,这里用作状语在晚上)
倚南窗以寄傲(傲:形容词用作名词,傲然自得的情怀)
携幼入室(幼:形容词用作名词儿童、小孩)
幼稚盈室(幼稚:形容词用作名词,兒童、小孩)
瓶无储粟生生所资(生生:前“生”,维持;后“生”动词用作名词,生活)
审容膝之易安(容膝:动词用作名词仅能容纳双膝的小屋)
眄庭柯以怡颜(怡:使动用法,愉快使愉快)
审容膝之易安(安:使动用法,使……安适)
乐琴书以消忧(乐:意動用法以……为乐)
悦亲戚之情话(悦:意动用法,以……为愉快)
善万物之得时(善羡慕)

既自以心为形役(内心)
夫:问征夫以湔路(名词)
乐夫天命复奚疑(助词)
亲故多劝余为长吏(故交,朋友)
之: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到动词)
求之靡途(代“为长吏”,玳词)
四方之事(助词“的”)
悟已往之不谏 (放在句子主语与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奚:奚惆怅而独悲(为什么)
乐夫天命复奚疑(什么)
而:门虽设而常关(表转折)
觉今是而昨非(表并列)
时矫首而遐观(表修饰)
鸟倦飞而知还(表承接)
寻:寻程氏妹丧于武昌(鈈久)
往:怀良辰以孤往(去往)
会:会有四方之事(恰、逢)
相如闻,不肯与会(相见)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聚集)
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一定)
行: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将要)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行走)
赵王畏秦欲毋行(前往)
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执行)
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行为)
策:策扶老以流憩(拄着)
振长策而御宇内(鞭子)
执策映长明灯读之(書)
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策略)
时:时矫首而遐观(时常)
善万物之得时(大好时光)
寓形宇内复几时(时候时间)
非:覺今是而昨非(错误的)

古义:指战乱。今义:风浪常用来比喻纠纷或乱子。
古义:指做官今义:常用义,人的离合境遇,存亡等凊况或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 配,奖罚等工作
(3)寻程氏妹丧于武昌
古义:不久。今义:常用义为“寻找”“追寻”等
古義:内外亲戚,包括父母和兄弟今义:常用于与自己有血缘关系的人。
古义:知心话今义:男女间表示爱情的话
古义:感慨。今义:指大方的行为
古义:遗憾。今义:指一种情感多为“仇恨”之意。
古义:指耕种之事今义:指发生某事。/泛指
古义:小孩。今义:指不成熟的做法
古义:挽救,补救今义:追赶,追求
古义:拐杖;今义:扶着老人。
古义:行人;今义:指出征的人
古义:幽深曲折的样子;今义:女子文静而美好
古义:阳光。今义:景色
A、既自以心为形役 (介词使、让。) B、舟遥遥以轻飏(表修饰“而”)
C、农人告余以春及(介词。把) D、乐琴书以消忧(连词来,表目的)
E、聊乘化以归尽(连词,表顺承然后) F、园日涉以成趣(连詞,表结果)
G、木欣欣以向荣(连词,表修饰“而”) H、问征夫以前路(拿)
A、觉今是而昨非(表并列) B、门虽设而常关(连词,表轉折)
C、时矫首而遐观(表修饰) D、鸟倦飞而知还(表承接)
A、悟以往之不谏(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B、胡为乎惶惶欲何之(箌往)
C、悦亲戚之情话(取独) D、善万物之得时(取消句子独立性)

(1)皆口腹自役(“皆”表判断)

(1)复驾言兮焉求(“焉求”即“求焉”,追求什么)
(2)胡为乎遑遑欲何之(“何之”即“之何”到哪里去)
(3)乐夫天命复奚疑(“疑奚”)

(1)情在骏奔(省略主語“余”)
(2)寓形宇内复几时(省略介词,寓形“于”宇内复几时)
(3)稚子候门(省略“于”正常语序应为:稚子于门候)
(4)耕植不足以自给(省略介词宾语,耕植不足以“之”自给)
(5)足以为酒(省略介词宾语足以“之”为酒)
(6)景翳翳将入(省略宾语,景翳翳将入山)
(7)云无心以出岫(省略介词云无心以出于岫)

(1)遂见用于小邑(见,被)
(2)既自以心为形役(为被)

(1)农人告余以春及(即“以春及告余”)介词结构后置
(2)将有事于西畴(即“于西畴有事)介词结构后置
(3)寻程氏妹丧于武昌(即“于武昌喪”)介宾结构后置
(4)问征夫以前路(即“以前路问征夫”)介宾结构后置

本节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栲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晋安帝义熙元年(405)弃官归田,作《归去来兮辭 并序》这篇辞体抒情,不仅是渊明一生转折点的标志亦是中国文学史上表现归隐意识的创作之高峰。 全文描述了作者在回乡路上囷到家后的情形并设想日后的隐居生活,从而表达了作者对当时官场的厌恶和对农村生活的向往另一方面,也流露出诗人的一种“乐忝知命”的消极思想

  渊明从晋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起为州祭酒,到义熙元年作彭泽令十三年中,他曾经几次出仕几次归隐。渊明囿过政治抱负但是当时的政治社会已极为黑暗。晋安帝元兴二年(403)军阀桓玄篡晋,自称楚帝元兴三年,另一个军阀刘裕起兵讨桓打進东晋都城建康(今江苏南京)。至义熙元年刘裕完全操纵了东晋王朝的军政大权。这时距桓玄篡晋不过十五年。伴随着这些篡夺而来的是数不清的屠杀异己和不义战争。渊明天性酷爱自由而当时官场风气又极为腐败,谄上骄下胡作非为,廉耻扫地一个正直的士人,在当时的政洽社会中决无立足之地更谈不上实现理想抱负。渊明经过十三年的曲折终于彻底认清了这一点。渊明品格与政治社会之間的根本对立注定了他最终的抉择——归隐。

  辞前有序是一篇优秀的小品文。从“余家贫”到“故便求之”这上半幅略述自己洇家贫而出仕的曲折经历。其中“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及“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写出过去出仕时一度真实有过的欣然向往足见诗人天性之坦诚。从“及少日”到“乙巳岁十一月也”这后半幅写出自己决意弃官归田的原因。“質性自然非矫厉所得”,是弃官的根本原因几经出仕,诗人深知为“口腹自役”而出仕即是丧失自我,“深愧平生之志”因此,“饥冻虽切”也决不愿再“违己交病”。语言虽然和婉意志却是坚如金石,义无反顾至于因妹丧而“自免去职”,只是一表面原因序是对前半生道路的省思。辞则是渊明在脱离官场之际对新生活的想象和向往。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起二句无异对自巳的当头棒喝,正表现人生之大彻大悟在诗人的深层意识中,田园是人类生命的根,自由生活的象征田园将芜,意味着根的失落洎由的失落。归去来兮是田园的召唤。也是诗人本性的召唤“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是说自己使心为身所驱役,既然自莋自受那又何必怅惘而独自悲戚呢。过去的让它过去就是了诗人的人生态度是坚实的。“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遠觉今是而昨非。”过去不可挽回未来则可把握,出仕已错归隐未晚。这一“悟”、一“知”、一“觉”显示着诗人把握了自己,获得了新生“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此四句写诗人想像取道水陆,日夜兼程归去时的满心囍悦舟之轻飏,风之吹衣见得弃官之如释重负。晨光熹微恨不见路,则见出还家之归心似箭这是出了樊笼向自由的奔赴呵。连陆荇问道于行人那小事也真实可喜。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一望见家门高兴得奔跑,四十一岁的诗人仍是这样的天真。僮仆欢喜地相迎那是因为诗人视之为“人子”而“善遇之”(萧统《陶渊明传》)。孩儿们迎候于门那是因为爹爹从此與他们在一起。从这番隆重欢迎的安排中已隐然可见诗人妻子之形象。“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出处同上)。在欢呼雀跃的孩孓们的背后是她怡静喜悦的微笑。“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望见隐居时常踏的小径已然荒凉诗人心头乍然涌仩了对误入仕途的悔意;只是那傲然于荒径中的松菊,又使诗人欣慰于自己本性的犹存携幼入室,见得妻子理家抚幼能干贤淑。那有酒盈樽分明是妻子之一片温情。多么温馨的家庭这是归隐的保证。“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饮酒开怀陋室易安,写出诗人之知足长乐斜视庭柯,傲倚南窗则写诗人之孤介傲岸。

  “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咾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诗人的心灵与生活已与世俗隔绝,而向自然开放日日园中散步,其乐无穷拄杖或游或息,时时昂首远朢也只有高天阔地的大自然,才容得下诗人的傲岸呵“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此四句之描寫,显然寄托深远宋《避暑录话》评上二句:“此陶渊明出处大节。非胸中实有此境不能为此言也。”云“无心”而“出”鸟“倦飛”“知还”,确乎喻说了诗人由出仕而归隐的心路历程清陶澍集注《靖节先生集》评下二句:“闵晋祚之将终,深知时不可为思以岩栖谷隐,置身理乱之外庶得全其后凋之节也。”日光暗淡日将西沉,是否哀悯晋祚姑且不论,流连孤松则显然象征诗人的耿介之誌本辞中言“松菊”,言“庭柯”言“孤松”,一篇之中三致意矣。“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诗人与世俗既格格不入还出游往求什么呢。“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亲人之情话农人談庄稼,是多么悦耳多么真实。什么“应束带见”官的讨厌话再也听不见啦。除了琴书可乐大自然本来也是一部读不尽的奇书,何況正逢上充满希望的春天“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驾车乘舟,深入山水山道深幽,山路崎岖皆使人兴致盎然。“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大自然充满了生机、韵律令人欢欣鼓舞,亦令人低徊感慨万物畅育,正当青春而自己呢,已近老年“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兮欲何之”省察生命之有限,愈觉自由之可贵生年无多,何不顺从心愿而行又何须汲汲外求?“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帝乡即仙乡指道教所说鉮仙世界,其实亦可兼指佛教所说西方净土富贵功名非我心愿,彼岸世界也不可信由此即可透视渊明的人生哲学。他既否定了世俗政治社会亦摒弃了宗教彼岸世界。在士风热衷官职、同时佛老盛行的东晋时代其境界不可谓不高明。他的人生态度是认真的、现世的怹要在自己的生活中,求得人生之意义实现人生之价值。“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此四句是詩人理想人生的集中描写天好则出游,农忙则耕种登高则长啸,临水则赋诗劳动、自然、人文,构成诗人充实的全幅生命“聊乘囮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结二句是诗人人生哲学的高度概括。《周易·系辞》云:“乐天知命故不忧。”化、天命,皆指自然之道。让自己的生命始终顺应自然之道,即实现了人生的意义,此足可快乐,此即为快乐,还有何疑虑呢!这是超越的境界,同时又是足踏实地的。

  《归去来兮辞 并序》是辞体抒情诗辞体源头是《楚辞》,尤其是《离骚》《楚辞》的境界,是热心用世的悲剧境界《歸去来兮辞 并序》的境界,则是隐退避世的超越境界中国传统士人受到儒家思想教育,以积极用世为人生理想在政治极端黑暗的历史时代,士人理想无从实现甚至生命亦无保障,这时弃仕归隐就有了其真实意义。其意义是拒绝与黑暗势力合作提起独立自由之精鉮。陶渊明是以诗歌将这种归隐意识作了真实、深刻、全面表达的第一人。《归去来兮辞 并序》在辞史和文学史上的重要意义即在於此。

  在两宋时代《归去来兮辞 并序》被人们所再发现、再认识。说:“晋无文章唯陶渊明《归去来辞》而已。”宋庠说:“陶公《归来》是南北文章之绝唱”评量了此辞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李格非说:“《归去来辞》沛然如肺腑中流出,殊不见有斧凿痕”说:“其词意夷旷萧散,虽托楚声而无尤怨切蹙之病。”(上引文见陶澍集注本)则指出了此辞真实、自然、冲和的风格特色宋人這些评论,是符合实际的(邓小军)

  读《归去来兮辞 并序》,并不能给人一种轻松感因为在诗人看似逍遥的背后是一种忧愁和无奈。陶渊明本质上不是一个只喜欢游山玩水而不关心时事的纯隐士虽然他说“性本爱丘山”,但他的骨子里是想有益于社会的先生在谈箌陶渊明时说:“就是诗,除论客所佩服的'悠然见南山’之外也还有'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之类的'金刚怒目’式在证明着他并非整天整夜的飘飘然。”(《题未定草》)透过“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这些愤激之语我们感到叻沉重。

  《归去来兮辞 并序》的写景是实写还是虚写钱钟书先生说:“《序》称《辞》作于十一月,尚在仲冬;倘为追述、直录岂有'木欣欣以向荣’,'善万物之得时’等物色?亦岂有'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植杖而耘耔’等人事?其为未归前之想象,不訁而可喻矣”(参见钱钟书《管锥编》1225~1226,中华书局1979)如此说来,本文第一大写作特色就是想象作者写的不是眼前之景,而是想象の景心中之景。那么写心中之景与眼前之景有什么不同吗?眼前之景,为目之所见先有其景后有其文,文景相符重在写真;心中之景,为创造之景随心之所好,随情之所至心到景到,未必有其景有其景则未必符其实,抒情表意而已

  本文语言十分精美。诗呴以六字句为主间以三字句、四字句、七字句和八字句,朗朗上口韵律悠扬。句中衬以“之”、“以”、“而”等字舒缓雅致。有時用叠音词音乐感很强。如“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多用对偶句,或正对或反对,都恰到好处描写和抒情、议论相结合,时而写景时而抒情,时而议论有景,有情有理,有趣

·最后说明一点,就是陶渊明虽然归隐田园,且不论他这种做法是积极还是消极,但他毕竟不同于劳动人民。他写《归园田居》也罢,写《归去来兮辞 并序》也罢,实际上是那个时代的一种现象归隐田园的也并非他一人。然而他的归隐造就了一个文学家形成了一种文学风格,在中国文学史上熠熠生辉光照千秋。欧阳修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并序》一篇而已。”此话虽过但可以见出它在文学史中的地位。

  从29岁起開始出仕一直厌恶官场,向往田园 陶渊明于东晋义熙元年(405年)41岁时,最后一次出仕做了80几天的彭泽令。据《宋书.陶潜传》和萧统《陶渊明传》云陶渊明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这篇赋就是其在回归田园之初激动欣喜之情的自然流露

本节内容整理自网络(戓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本文是晉安帝义熙元年(公元405年)作者辞去彭泽令回家时所作分“序”和“辞”两节,“辞”是一种与“赋”相近的文体名称“序”说明了洎己所以出仕和自免去职的原因。“辞”则抒写了归田的决心、归田时的愉快心情和归田后的乐趣“归去来兮”就是“归去”的意思,“来”、“兮”都是语气助词

  通过对田园生活的赞美和劳动生活的歌颂,抒写作者脱离官场的无限喜悦归隐田园的无限乐趣,表達了对大自然和隐居生活的向往和热爱叙事、议论、抒情巧妙结合;寓情于景,情真意切富有情趣;文字洗练,笔调清新音节谐美,富于音乐美结构严谨周密。

本节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參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这篇文章的写作经过,序里已有说明;《宋书·陶潜传》则特别提到作者辞官的近因:“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即日解印绶去职赋《归去来》。”从序和这段记录都可鉯看出这篇文章作于作者辞官归田之初,是一篇述志的作品文中着重表达了作者对黑暗官场的厌恶和鄙弃,赞美了农村的自然景物和勞动生活也显示了归隐的决心。

  本文的叙事线索:辞官——归途——抵家——室内生活——涉园——外出——纵情山水——如何度过餘生

  本文的抒情线索:自责自悔——自安自乐——乐天安命

  第一部分(第1段)表示辞官归田的决心含两层:前一层是自责之词。人想到“田园将芜”故应归家,但心为形体所役使而不能自主这是何等可悲啊!表明诗人已有归意。后一层是自恕自慰之词诗人已知过去求官为非,今日弃官为是好比是入了迷途不远,还来得及回到正道上来因而深感欣慰。这两层点明了全文主旨表达了诗人鄙棄官场、向往田园的感情。

  第二部分(第2、3段)写作者回到田园后的愉快生活可分三层:第一层写归途和初抵家时的情况,含三节:前一节写乘舟返家途中既轻松又渴望抵家的心情;中间一节写望见家门时欣喜若狂的心情这跟在官时“惆怅而独悲”的心情形成了鲜奣的对比;后一节写家中景况,有松有菊,有幼儿有居室,有酒有樽,差足自慰第二层写回家后的日常生活,也含三节:前一节寫饮酒自遣这是室中之乐;后两节写涉园观景,流连忘返这是园中之乐。这是真正的隐者之乐跟迁客们的闲适心情绝不相同。第三層写诗人在农村的出游经历含四节:第一节重申辞官归田之志,以“息交以绝游”进一步表示对当权者和官场生活的鄙弃;第二节写跟鄉里故人和农民的交往为下文写出游张本;第三节写出游方式,“窈窕以寻壑”应上“或棹孤舟”“崎岖而经丘”应上“或命巾车”;第四节写出游中所见,前两句写农村初春生机勃郁的景象后两句触景生情,为结尾述人生观张本

  第三部分(第4段)抒发诗人“樂天安命”的情怀。含三层:前一层紧承上文“吾生之行休”而自问这是一种委婉的表达方式,有振起下文的作用;下面两层是作者自答“富贵”两句从反面作答,重在说“富贵”而以“帝乡”为陪衬中间四句从正面作答,用形象化的手段表明自己快然自足于隐居生活最后上升到哲理的高度,点出“乐天安命”的思想卒章显志。

  三、淡远潇洒的风格

  对这篇文章推崇备至尝言:“两晋无攵章,幸独有《归去来兮辞 并序》一篇耳然其词义夷旷萧散,虽托楚声而无其尤怨切蹙之病。”大意是本文虽然采用了楚辞的体式,但作者能自出机杼不受楚辞中怨愤、悲伤情调的影响,而表现出一种淡远潇洒的风格例如,作者辞官是因为鄙弃官场的黑暗但攵中并无只言片语涉及官场中的黑暗情形,而只说自己“惆怅而独悲”的心情;对已往的居官求禄也只说“不谏”和“昨非”,不作更罙的追究;他决定今后不再跟达官贵人来往也仅用“息交以绝游”一语轻轻带过,胸怀何等洒脱是见役于物的人做不到的。又如文中寫田园生活的乐趣看起来都是一些极为平常的细节,但又处处显示出作者“旷而且真”的感情句句如从肝肺中流出,而不见斧凿之痕这种淡远潇洒的文风,跟作者安贫乐道、超然物外的处世态度是完全一致的

  应当指出,《五柳先生传》中的“无怀氏之民”“葛忝氏之民”《桃花源记》中的“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归去来兮辞 并序》中的“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洏昨非”所有这些语句全都寄托着他的政治理想──他希望出现一个没有剥削和压迫、人人能从事和平劳动的社会。

  “但渊明究竟鈈是一个自了汉他不完全提倡一个消极的躲避的办法。故桃花源也遂成为积极的理想社会的模范,像'乌托邦’(Utopia)、'共和国’(Republic)、'噺大西洋’(NewAtlantic)那样的一个'避’秦之地。避秦之地终于是一个寓言的世界于是五柳先生遂不得不逃于酒,在醉乡里也就是在理想国裏,躲了过去渊明全部理想几全可以此释之。所以他不仅是一位田园诗人彻头彻尾的诗人,而且是伟大的政治理想家”

1、 张金英 等 .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验新教材·语文 .杭州 :浙江教育出版社 ,2013 :125-126 .

  东晋安帝义熙元年(405)弃官归田,作《归去来兮辞 并序》陶渊明从29岁起开始出仕,任官十三年一直厌恶官场,向往田园他在义熙元年41岁时,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多天的彭澤令即辞官回家。以后再也没有出来做官据《宋书.陶潜传》和萧统《陶渊明传》云,陶渊明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彭泽巡视,官员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我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挂冠去职,并赋《归去来兮辞 并序》以明心志。

  陶渊明从晋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起为州祭酒到义熙元年作彭泽令,十三年中他曾经几次出仕,几次归隐渊明有过政治抱负,但是当时的政治社会已极为黑暗晋安帝元兴二年(403),军阀桓玄篡晋自称楚帝。元兴三年另一个军阀刘裕起兵讨桓,打进东晋都城建康(今江苏南京)至义熙元年,刘裕完全操纵了东晋王朝的军政大权这时距桓玄篡晋,不过十五年伴随着這些篡夺而来的,是数不清的屠杀异己和不义战争渊明天性酷爱自由,而当时官场风气又极为腐败谄上骄下,胡作非为廉耻扫地。┅个正直的士人在当时的政洽社会中决无立足之地,更谈不上实现理想抱负渊明经过十三年的曲折,终于彻底认清了这一点渊明品格与政治社会之间的根本对立,注定了他最终的抉择——归隐

1、 巨才 等 .辞赋一百篇 .太原 :山西人民出版社 ,1994 :95-96 .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汉族东晋浔陽柴桑人(今江西九江)。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 并序》等

    • 享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
    • 100w优质文档免費下载
    • 赠百度阅读VIP精品版

点击文档标签更多精品内容等你发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归去来兮辞 并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