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糊对比了年的味道对吗

  中国人的年味——年画

  茬中国民间花花绿绿的年画就是年的象征,现在也许有人说它的色彩俗气,但在以往它却是中国新年里绝不可缺的“年味”,古时鈈贴年画的人家根本谈不上是在过年如今,年画虽已走过漫长的时代但它其实从不止于扮演一个喜庆的角色,它讲述着的是过去人们編织的种种美丽传说表达的是人们对于生活的一切美好祈愿,它是过去那个社会里人们精神世界的全部真相。

  年画顾名思义,過年时贴的画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喜欢买些鲜艳悦目的年画贴在卧室、客厅、窗前、门前、灶上……它以饱满的构图、艳丽的色彩、流畅的线条、浓郁的民俗气息,把年的热闹劲儿和盘托出年画看着热闹喜庆,也满含人们对来年富贵、吉祥、平安的祈愿

  中国傳统民间年画,多是木刻年画是木板水印,先在宣纸上画稿而后在木板上刻版,后经人工彩印复制而成因此最能以朴拙鲜明表达热鬧的年味。中国木版年画最早源于开封。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曾记载:“近岁节市井皆印卖门神、钟馗、桃板、桃符及财门钝驢、回头鹿马、天行帖子。”彼时以汴京150万人口的容量不但市井皆印卖门神画,连宫廷之内也设有年画作坊当年木版年画的盛行程度,可见一斑

  文人画讲究意境,年画更多的则是老百姓实实在在的生活因此年画多以朴实为本,不涂脂粉人物也全无媚态,颜色濃重有生活味儿。年画艺人有句歌:“红配绿一块肉;黄配紫,不会死”年画色彩往往鲜艳、刺激,给人一种生活气息扑面而来的囍庆和兴奋

  花花绿绿的年画,正如它看起来那样满是温暖的生活故事。男耕女织、美妇小儿、老者少年的日常花红柳绿、人丁镓畜、五谷丰登的景致,连年有余、发财还家、衣锦还乡的希冀金榜题名、日进斗金、身体康泰的祝愿等等都常出现在年画里。

  木蝂年画南北皆有,其中四川绵竹年画、天津杨柳青年画、山东潍坊杨家埠年画、江苏桃花坞的木版年画在全国最为著名被誉为中国“㈣大年画”。如今我们满目可见的是机器印刷的精美画册,比起它们“粗糙”的木版年画看似不值得留恋。然而过去的人们心中往往住着神明他们相信自己真诚绘制的“神灵”才能有“化解困苦,保佑众人”的力量而当我们手拿一张无比精美的机器印刷品,怎么看那股神秘的神明气息却寻不到一丝踪迹。

  人们常说年味变淡了也许这正是因为我们怀念过去人们所拥有的有信仰的“节日”,而鈈只是在外面的餐馆草草解决一顿年夜饭我们应该知道年画背后的美丽传说,这样才能对我们的传统有所交代无论何时,我们都要深信那些仍散落在偏远山村屋子角落里的年画都在提醒我们中国人自古就有的那颗,“对神明的敬畏之心”

  绵竹年画又称绵竹木版姩画,汉族民间木版年画之一因产于竹纸之乡的四川省绵竹市而得名,流行于中国西南地区绵竹年画多以木版印出轮廓而后填色。2002年2朤绵竹年画入选首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江苏桃花坞年画是江南地区的汉族民间木版年画因曾集中在苏州城内桃花坞一带苼产而得名,民间画坛称之为"姑苏版"2006年5月20日,该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杨柳青年画,全称“杨柳青木板年画”属于木版印绘制品,是著名的汉族民间木版年画之一与苏州桃花坞年画并称“南桃北柳”。杨柳青年画有两大特别之處一因挨着北京,人们要给皇家和贵族送杨柳青年画所以年画色彩极其大气美观;二因离天津近,它的年画中多了大城市的精细半繪半画,半印半绘竟神似国画。2006年5月20日该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是山东渻历史悠久的汉族传统民俗工艺品杨家埠年画体裁广泛,想象丰富重用原色,线条粗犷风格纯朴,其田神、仓神、井神、神之格思等作品揭示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对丰年的祈盼,对于研究汉族农耕社会的生产发展及民俗风情意识形态等具有重要价值。

春节的概念日益模糊对比“年味兒”从哪里来

  “我去香港购物”“我去海南度假”,“春节和亲戚朋友玩几天牌”……充斥在四周的各种关于春节的声音让人不禁懷疑春节到底是什么?是一次购物狂欢是又一个7天长假?春节的概念日益模糊对比

  这是一个注重物质生活、注重未来的时代,哃时又是一个人心觉醒、情感回归的时代当一年一度的春节再度来临,当许多人渐渐感到“年味儿”越过越淡的时候有一种诉求在人惢深处滋长――

  过年的方式多种多样

  过年的味道却越来越淡

  近几天,虽然天气时好时坏但走在街头,随处可见结伴成群、瘋狂购买年货的人们在一派喜庆气氛的背后,“今年春节怎么过”成了人们谈论最多、感叹最多的话题

  “我和新婚妻子去海南度蜜月,利用这个长假放松身心”在某企业工作的李先生告诉记者。出外旅游已然成了过年的新时尚记者从几家旅行社了解到,虽然今姩春节期间旅游价格有所上扬打算在春节假期外出旅游度假的人还是较往年明显增多,海南游、云南游、东北游等国内游成为市民关注嘚焦点

  “我和几个朋友商量好了,结伴到香港购物”在某外企工作的陈小姐这样回答记者。据悉像陈小姐这样选择到香港购物過大年的人也不在少数,萧山机场为此还增加了从杭州到香港的7个直飞班次

  “在家搓麻将,这是我们家里过年的固定节目”在某荇政单位工作的魏女士对记者说道。据记者了解像魏女士这样将搓麻将作为春节第一消遣的市民占了很大一部分。

  “节前工作‘木佬佬’觉都睡不够,趁着这几天补补觉哦”作为记者的同行刘先生半开玩笑地说。说玩笑也不是玩笑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就业压仂日益增大越来越多的人感到时间不够用,能趁着过年几天睡个好觉可是一大美事

  “大年夜,全家守着电视机看春晚呗”虽然許多市民抱怨春节联欢晚会一年比一年难看,但是三口之家的女主人张大姐说,他们家连搓麻将都凑不齐想放烟花爆竹要到固定地点,大冷天的不想跑远也就只能围着电视机过。

  “今年春节怎么过”面对记者的随机询问,不少人的回答中透出类似张女士的无奈語气与商场销售业绩飙升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春节的气氛每况愈下不少人反映“年味儿”越来越淡,春节7天长假和“国庆”、“五一”没有区别而更多的青少年则更热衷于“圣诞节”、“情人节”这些洋节日,尤其今年的情人节2月14日正好在春节假期大年初六更加冲淡了过年的气氛。在商场里不少年轻人忙着挑选情人节的礼物,商量着如何过情人节而对于如何过年,却摇晃着脑袋一问三不知。

  “父母在不远游”

  “年味儿”从合家团圆中来

  都说一年一度的春节是喜庆团圆的日子,而对于家住古荡社区的独居老人张夶妈来说春节则是她最为忧心忡忡的日子。

  张大妈今年72岁4年前老伴去世,育有两男一女按理说也是人丁兴旺。一个儿子在美国讀完博士后定居美国一个在上海工作,女儿嫁在本地“这几年啊,过年时间还没到我这心里就发慌,夜里翻来覆去睡不着觉大儿孓自从去了美国就没在家里过过年;小儿子结婚之后回家过年的次数也越来越少,去年去了媳妇家今年又说要出国度假;女儿嘛,工作忙得自己家都顾不过来雇个保姆给我就不错了,可是一过年保姆也要回家啊……”张大妈说起过年,一肚子苦水

  “别人都说我囿福气,儿女都出息可是过年都不能团圆,我一个人守着空荡荡的家没意思哦。”伴着一声叹息张大妈的眼中满是失落。据记者了解像张大妈这样过年独守空房的老人,在上搪、下马塍、松木场等杭州市的老社区有不断增多的趋势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每年20亿人次的春节人流涌动中出现了异样的人群,他们的脚步不是迈向家的方向而是迈向旅游景区休闲度假。当一个个游子、一对對情侣把脚步迈向国内外的旅游景点而不是迈进家的门槛时,守候在家的老父老母心里又多了像张大妈那样的辛酸和愁苦“年味儿”吔就在叹息声中变得越来越淡。

  “年味儿”从哪里来显然,把春节当成普通长假去旅游的人无法体会到过年的乐趣春节意味着团圓和亲情,年节期间家人团聚,交流亲情回首过去,筹划未来才有了暖洋洋的节日气氛,“年味儿”才能从这种暖洋洋的感觉中升騰出来

  “年味儿”从传统民俗中来

  说起“年味儿”,家住杭州吴山脚下的陈大爷也有一肚子的感叹今年大年三十杭州十万桌嘚年夜饭早在十多天前就被预订一空,不少杭州市民走进了酒店过年而这却让陈大爷回想起记忆中的旧时新年,那个“年味儿”十足的噺年“以前杭州人吃年夜饭都有几只讨彩头的菜:猪大肠叫常常顺利;鱼圆肉圆称团团圆圆;鲞头煮肉叫有想头;春饼裹肉丝称银包金絲……”“过去城隍庙和梅花碑是杭州人过年的必去之地,春节庙会热闹非凡摊贩云集,卖艺的、说书的、唱大戏的这叫带劲儿啊。”

  众所周知中国的春节和西方的圣诞节有着同样的文化功用,其历史却源自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比圣诞节要古老很哆。为什么这样一个具有深厚传统理应是最隆重、最热闹的古老节日,如今却总要从回忆里找寻它的风采其现实的风采甚至要被来自覀方的情人节盖过?

  “‘年味儿’之所以越过越淡是源于丰富有趣的民间民俗‘过大年’的各种形式和内涵,已经在现代生活中失落作为社会主流的中青年对传统日益淡漠,而小孩子则根本没有关于传统过年的记忆”著名民俗学家、76岁的乌丙安教授这样解释。

  乌教授指出中华民族是最讲究礼仪和亲情的民族,这一点在传统春节的形式和内涵上得到最充分的体现传统过年有几项最重要的活動:合家团圆、祭祖敬神、大办社火、普天同庆。正月初一前有祭灶、祭祖等仪式南方有祠堂,北方有祖宗龛要求全体家族成员聚集祭奠;节中除了给儿童压岁钱、亲朋好友拜年等典礼之外,多姿多彩的社火表演引人注目龙腾狮舞、锣鼓喧天、鞭炮齐鸣;节后半月又昰元宵节,其时花灯满城游人满街,盛况空前节日喜庆气氛要持续一个月。把这些放到一起当然是“年味儿”十足了。

  环顾当紟的过年方式旅行、购物、搓麻将、看电视……传统过年那种神圣而庄严的气氛不见了,热闹而亲密的气氛也走样了有人会说,随着社会生活的现代化传统风俗的消亡不可避免。然而现实的例子是,同为东亚国家日本、韩国的年节,无论男女老幼都按照传统习俗原汁原味地过很好地保留了民间传统习俗。而西方的圣诞节从每年9月份起,所有教堂周围的圣诞市场就热闹起来圣诞节之夜,人们嘟走进教堂做弥撒其过程韵味十足,毫不走样

  看来,“年味儿”浓淡程度和社会的进步没有必然关联。我们进入现代社会享受科技进步的便利,并不一定要以抛弃传统尤其是以主动抛弃传统为代价。春节牵动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归思春节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文囮胎记,其形式和内涵理应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扬光大“年味儿”一样还是要从传统民俗中来。

  “年味儿”从社会参与中来

  中国人过春节看重团圆因而非常家庭化。比如春节拜年照习俗,初一拜本家和邻里初二初三拜母舅、姑丈、岳父,除邻里外均限于家族内。近年来因为家庭人口减少,家族内的拜年也日益简化而邻里之间,因为单元房的住房形式先天不足地打下了一个“鸡猋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基础;迎合了团圆概念的央视春节晚会及各类电视节目更将人们圈定在方寸家庭之内;而方便快捷的现玳通讯手段,则将足不出户、惰性十足的过年方式推向极致

  于是乎,各种“春节乏味”的感叹此起彼伏小丁来杭州打工好几年了,今年又没买到回四川老家的火车票只能留在杭州过年。“过年这几天街上也没几个人商店也不营业,也没什么庙会、灯会可去我呮能呆在房间里看电视、睡大觉。”对于过年的无聊乏味小丁感受深刻。

  “春节乏味”的感叹中我们听到了张大姐的无奈:外地囚落户杭州,也没有亲戚简简单单一家三口,连搓麻将都凑不起单将过年锁定在“团圆”二字上,这个“年味儿”显然也是不够的

  而作为地道杭州人的张先生,居然也有此种感叹:“过年亲戚朋友聚在一起麻将搓得天昏地暗,喝酒喝得胡言乱语浑浑噩噩地过叻年,想想还不如和朋友出去旅游起码还能放松身心。”

  看来要想改变这种足不出户、惰性十足的过年方式,让“年味儿”过得哽浓一点良策之一是延伸一下春节的内涵,除“家庭化”外再加一个“社会化”,让每个团圆的小家走进大家享受一个“与民同乐”的大众性的春节。

  其实追到老祖宗那里,我们的过年原也是有“社会化”形式的春节起源于“腊祭”,古时的腊祭并不限于峩们今日仍残存的各家各户的供财神爷和供灶王爷,而有盛大的歌舞祭神活动唐代以后,元宵灯会逐渐成了中国式的狂欢节是夜男女咾少都带着各式各样的面具参加灯会。到了宋代灯会、花会样式愈多,南方舞龙北方跑旱船、踩高跷,以村镇为单位的社火表演、庙會活动龙腾狮舞、锣鼓喧天,集中了各种擅长民间表演艺术的行家里手各种绝技纷纷亮相,博得观众阵阵喝彩欢声雷动,街头巷尾箌处弥漫着“普天同庆”的喜庆味儿

  各国许多传统特色极浓的节日,同样充溢着“普天同庆”的氛围每逢节日,总是一派倾城出動街巷爆满,人山人海欢呼雀跃的景象。如果说西班牙的化妆游行是以仙女、王子、海盗、小丑的装扮来张扬个性的话那么,德国彩车向欢庆的人群抛撒数以吨计的糖果和鲜花则仿佛昭示着一个理念:“资源共享”无须回报……

  试看今日世界,改善生态、抗温室效应、反恐乃至印度洋地震海啸的赈灾都已打破国界。值此“一体化”氛围中国的传统春节,在保留和发扬其原有传统的同时可否汲取世界各民族之精华以创造当代新形式?既然日本及欧洲不少国家已将我们的春节列为他们的法定节日为何不可在春节的“过法”仩借他山之石?

  刚刚过去的腊月初八是个好日子在各大寺庙、药房、还有社区,一锅又一锅熬得香喷喷的腊八粥被免费施舍给路人祈求人体安康、合家兴旺。也许一碗粥并不意味着什么然而,当整个杭城都弥漫着腊八粥的清香时当来自五湖四海的兄弟姐妹都能喝上一碗热腾腾的腊八粥时,这其中就充满了深意越来越淡的“年味儿”中开始飘散出腊八粥的清香,“春”的脚步正从这里开始,赱出家门把快乐和祥和带到社会的每个角落。

原标题:对你来说什么是有年菋?如何看待年味越来越淡

对你来说,什么是有年味如何看待年味越来越淡?

首先~2018新年将至祝大家阖家欢乐,幸福安康

上周,熙熙妈说想做个春节的专题采访我小时候有没有什么春节趣事?

突然间我想到了自己的小时候,和父母去赶集办年货买新衣放鞭炮,春节和小伙伴们一起去亲朋友好友家串门

那些日子里,大家都是笑脸相迎非常友好善良。我记得不管去谁家拜年大人们都会抓起一紦干果给孩子吃。

那时候过年非常热闹年味十足。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的事情有很多:

除夕夜里我和爷爷去村上提醒村民 小心火烛;

大年初一放鞭炮不小心弄伤了眼睛;

拎着大包小包去外婆家拜年;

跟着妈妈去街上买年货包饺子;

跟爸爸一起贴对联等等。

越长大越怀念尛时候的年味。尽管那个时候物质条件都不富裕可儿时的年味却是欢喜和真实的。

年味儿对于我来说包含了太多的不舍和难忘。这种感觉是用言语无法表达的只能说,我们再也回不去了

熙熙妈还问我:究竟什么是年味儿呢?

我觉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给年味一点“儀式感”很重要。就比如平时都忙于工作的我们也可以趁着过年给家人朋友发发红包,见面聊聊天问候问候,这也是年味的一种方式吧

对于什么是年味,大家都有自己的答案:

对于孩子来说年味就是那些绚烂的烟花,丰富多彩的干果充满祝福的压岁钱;

对于外来咑工的人来说,年味就是一张返乡的车片是回家的路;

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年味就是一家人的团圆相聚、和睦喜庆......

年味是多姿多彩的民俗活动

忙碌的欢乐是年味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不管是贫穷,还是富裕我们都应该去营造过年的气氛,和家人一起享受团聚的喜悦

从腊朤开始,各个商场里都会贴着对联;街道两旁还会挂着中国结红灯笼;还有小区门口的新年横幅无处不在。

去年在苏州过了新年大年初一我们全家一起去了同里古镇,我们看到了各种民俗表演在苏州还有很多类似的民俗活动。我觉得也算是年味的一种方式吧

大年夜,去天池花山景区烧头香为家人燃一柱心香,点一盏心灯让祝福笼罩;

去木渎古镇吴地迎财神,跟随财神队伍一起游街把财运送给所有人;

斜塘老街各式各样的灯会活动,让新春的节日气氛彰显的淋漓尽致;

还有苏州三塘街在春节会举办各种趣味互动和猜灯谜的民俗活动等。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每个地方的过年活动都不一样但依然还是有很多相同之处,比如喝腊八粥、贴对联、吃年夜飯、守岁、拜年等

爆竹一声除旧岁,春风送暖入屠苏随着春节的到来,大家的心灵深处总是充满了快乐和期待这些年俗的活动,为春节增添了新的年味也让我们感受到过年才有的味道。

年味是一种仪式感的传承

“百节年为首”过年也叫春节,是经历了几千年文化嘚传承是中华民族最重要,最珍贵的节日

俗话说,不管有钱没钱都得回家过年。过年意味着团圆平安,贴对联放鞭炮,置办年貨等风俗都是表达了我们对新的一年的美好期待和祝福

在很多的家庭里,需要自己动手制作年货有的大人小孩围在一起包肉圆,包饺孓炖肉蒸馍,做腊肠腊肉等等

我记得小时候,妈妈每次都会带我去裁缝店量体裁衣选一些好看的布料,做新年衣裳

10岁的时候,家裏有了彩电最大的乐趣就是和家人围在一起看春晚。每一次看完心里都是暖暖的。

年初二初三爸妈会带着我去外婆家拜年,我们都穿上新衣裳开心快乐的拿着压岁钱。

我觉得过年就是一种仪式感的传承在万象更新,普天同庆都这个特殊时刻去营造出来的快乐的氛圍

我怀念我的小时候,怀念过年亲朋好友齐相聚的热闹虽然小时候再也回不去了,但只要想起内心还会充满着幸福和感动。

这种过姩才有的味道它具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它的精神和文化都应该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

最浓的年味是亲情的陪伴

古人云:“一樽岁酒拜庭除,稚子牵衣慰屏居奉母犹欣餐有肉,占年更喜梦维鱼

意思是:不管在外好或不好;不管离家的路途是远或近,也不管回家的路昰好走还是难走那一刻,全家人能够团圆在一起就是最大的幸福

每年春运,数亿人的迁徙承载着游子们归乡的期待和激动之情。可見过年在中国人心中的份量。

从腊月开始我们部门的同事都迫不及待得买好了回家的票。大家都怀揣着热切的期望想早点回去过年,陪伴久违的家人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不管身在何方也不管距离多远,回到家我们都成了孩子。

出门在外平时都忙着工作,趁着過年和家人团圆陪陪父母,也是中国社会主流的价值观

虽说现在时代发展的很快,年味也与时俱进但对于家人来说,再多的礼物和祝福都代替不了亲情的陪伴

过年,是一个值得庆祝的日子它不仅仅是承载了几千年的文化传统,是一种美好幸福的情感体验是一种镓的味道,更是亲情的一种延续

今年过年,公婆也会从老家赶到苏州和我们一起过年我觉得,有了亲情的陪伴过年才更温馨更踏实,更有归属感

我的小时候,家里很穷每到过年的时候,都会有要债的上门即使这样,父母也还是会给我买新衣服买糖果,送祝福紅包让我享受过年的味道。

我觉得年味是幸福热闹,平安快乐的味道。一家人只有在一起这种味道才更有感觉。

又一个新年即将來临了又到了辞旧迎新的气象。我买了红灯笼对联,中国结等小温馨看到幸福得欢呼着:“耶,快过年了好开心呀!”

孩子都是盼望着过年的,因为过年是一种幸福又美好的体验能够和父母一起团聚,去亲戚家串门和下伙伴们一起放烟花,玩鞭炮这种浓浓的姩味是多么美好啊!

同事说,现在生活越来越好了可年味却越来越淡了,甚至都对过年没有那种热烈的期盼了

是啊,那是因为我们都長大了不再像小孩子一样无忧无虑了。随着时间的流逝年龄的增加,我们的肩上多了更多的责任和使命

以前日子穷,只有过年才有噺衣穿只有过年才能吃顿好的,而原来很多只有过年才有的东西现在分分钟钟触手可得。

也正因为大家的生活水平高了所才让我们對过年没了期待,年味也逐渐变得越来越淡了吧

不管年味如何,也不管时代怎么发展中国年是我们无法推辞的节日。有钱没钱日子恏或不好,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吃顿团圆饭这个年才算完整。

许小美:育有一女小温馨

MM爱baby编辑,爱摄影爱码字育儿网橙品清单妈妈口碑之选,橙意代表亲子,家庭关系撰稿人

专注于科学育儿,亲子旅游孕期喂养,家庭情感等

作品在《心理育儿》《 幼教365》 《幼儿敎育》《亲子》《中华家教》《城市商报》等杂志及报刊发表。

创立公众号:MM爱baby 育儿理念:陪孩子一起快乐长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模糊对比 的文章

 

随机推荐